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专业考研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金融专业考研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金融专业考研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金融专业考研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1.生产力:

2.生产关系:

3.所有制:

4.所有权:

5.产权:

6.产权制度:

7.生产方式:

8.经济制度

9.经济体制:

10.制度创新式创新:

11.上层建筑:

12.经济基础:

13.先进社会生产力:

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字自然的界的能力。关系: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内容:生产力包含3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特点:是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

2.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经济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它与生产力共同构成生产方式,是所有制的基础。

3.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可再具体解释一下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含义)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4.所有权:(1)定义: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的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处理;作为经济用语指人们占有某物并依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2)特点: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3)与所有制关系: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

5.产权:(1)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2)内容: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3)基本特征:产权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权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产权具有独立性、排他性、转让性和收益性。

6.产权制度:(1)定义:关于产权界定、运营、保护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和。(2)关系:它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财产所有者、运营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经济的约束关系。(3)特征: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7.生产方式:(1)定义: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为生产方式。(2)内容: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物质方式;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方式,它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阶段上的盛会性质。

8.经济制度: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他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体现为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属于社会经济制度层面。经济制度有稳定性。

9.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反映的是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使支配经

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

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属于经济

运行层面。具有补稳定性,以及

相对独立性与差异性。

二者关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是均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其中经

济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

所有制直接联系,使一种深层次

的生产关系;而经济体制是一种

表层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

中的制度安排。两者是内容与形

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

的形式外化经济制度。

10.制度创新式创新:主体为实

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

行的一种重新安排。制度创新的

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制度创新

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

度创新,再到新的均衡和新的创

新的不断演

进。

11.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

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

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构成上

层建筑。

12.经济基础:指一定社会形

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

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3.先进社会生产力:指那些

找我和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的生

产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以

生产工具为代表。实现先进生产

力有3个途径:科技、现代化、

产业升级。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1.商品:

2.商品经济:

3.使用价值:

4.交换价值:

5.价值:

6.具体劳动:

7.抽象劳动

8.价值量:

9.个别劳动时间: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复杂劳动:

12.简单劳动:

13.劳动生产率:

14.价值规律:

15.市场经济:

16.资源配置:

1.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

动产品。商品包含价值和使用价

值两个要素,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的对立统一。它体现了商品生产

者之间的相互交换的劳动关系。

2.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

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

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

济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与自然经

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它反映了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3.使用价值:指物品和服务能

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

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属于永恒

的范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4.交换价值:商品能够通过买

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交

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

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

比例关系。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

象形式。

5.价值:人类抽象劳动(无差

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体

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

动、比较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

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的社会

属性、根本属性、特殊属性。

6.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

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

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和人与自

然的关系。

7.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特定

性质,即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

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主体。它反映

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8.价值量:生产商品所耗费的

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

人类劳动的量。

9.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

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由个

别劳动时间形成的的价值是商

品的个别价值。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

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厂商):在现有正常的的生产

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

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

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2):

一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行业):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

比例来生产社会所需要的某种

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受供求

影响。

11.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

门的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

专长的劳动。

12.简单劳动:指不经过专门

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复

杂劳动时间到劳动的倍加。

13.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在

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

的效率。他有两种表现形式:一

是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一是单

位时间的产品数量。

1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

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15.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

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

经济。市场经济是从商品经济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

展的较高阶段。

16.资源配置:指在经济运行

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

(如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

资源等)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

和不同方向的使用。资源配置有

两种方式:计划和市场。计划配

置优点:自觉性、全局性、事先

心性;缺点:动力不足效率低。

市场配置的优点:有效率、效益

高、有活力;缺点:自发性、盲

目性、滞后性。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的流通

1.货币:

2.价值形式:

3.价格:

4.价值尺度:

5.流通手段

6.贮藏手段

7.支付手段:

8.世界货币

9.货币流通

10.通货膨胀:

11.通货紧缩

1.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

物的特殊商品。货币不是从来就

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的过程

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体现商品生

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

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

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

能。

2.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

自给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

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

来。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

值形式。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

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经

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

值形式;综合或扩大的价值形

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

货币形式。

3.价格:商品价格时价值的货

币表现。价格的变动取决于商品

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变动。

4.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货币

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

度。这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

也具有使用价值。执行价值尺度

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5.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

交换媒介的职能。充当流通手段

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6.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

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

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贮藏手

段可以自动调节货币流通量。

7.支付手段:指货币用来清偿

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

工资等的职能。它是随着商品交

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

生的。特点是支付行为在时间上

分离,引起货币单方面的运动。

支付手段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

展,同时也加深了商品经济内部

毛短。

8.世界货币:指货币在世界市

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它是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

是货币国内职能能的延伸。世界

货币必须由足值的金银充当。

外汇、汇率、货币层次、货币乘

数等属于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

学的概念一般不考。

9.货币流通:指货币表现为一

个不断重复的不断地作为购买

手段在买者和卖者之间交换位

置的运动。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

为基础,货币流通量要满足商品

流通量的需要。

10.通货膨胀:由于货币符号

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

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

11.通货紧缩:一种与通货膨

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

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

跌。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流

通中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

种货币现象。

第四章:资本和资本运动

1.资本:

2.实物资本:

3.无形资产:

4.剩余劳动:

5.生产成本:

6.利润:

7.利润率

8.资本积累

9.资本积聚

10.资本集中:

11.资本经营

12.风险投资:

13.资本循环:

14.资本周转

15.固定资本

16.流动资本:

17.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

18.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

19.折旧:

20.折旧率:

21.劳动力:

22.劳动力商品:

23.剩余价值规律:

1.资本: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

殊形式,使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

自身增值的价值。资本具有增值

性。资本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

的人们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互

相关系。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2.实物资本:是以物质形式表

现的资本,包括投入商品生产过

程中的一切物的要素和代售的

产出品,亦称物质资本。它分为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两类。

3.无形资产:指市场主体所占

有或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

特有经济资源,它可以较长期的

为该主体提供一定特殊权利或

有助于该主体取得相应的收益。

它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

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商誉、

技术秘密(亦称专有技术或非专

利技术)等。主要特点:非实物

形态、无无法单独取得收益、可

有偿转让、估价依据是潜在获利

能力。

4.剩余劳动:指在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劳动超出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劳动时间)的部分。它会受工作日的长短和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剩余劳动创造商品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5.生产成本:为生产商品和实现资本价值增值而发生的资本耗费。生产成本=c+v

6.利润:是商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它在数额上等于剩余价值M。

7.利润率: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又称资本利润率。8.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也就是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扩大,用于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来源,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9.资本积聚: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际量的扩大。

10.资本集中:指把若干个已有的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途经:并购、发行股票。

11.资本经营:就是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值的一系列市场行为。12.风险投资:就是将资本投向蕴含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可能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和项目,并以一定方式介入该企业的管理和运行,在取得成功后即获得资本的高额增,又实现资本回收的投资行为。它拥有资本主动退出机制。

13.资本循环:生产资本从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的形态出发,以此经过购买、生产、销售等阶段,并相应变化资本的职能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实现增值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过程。资本循环公式:……。资本循环靠产的是一个过程,是三循环的统一。14.资本周转:资本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它考察的是时间和速度的问题。

15.固定资本:是指以房产、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它的价值是逐次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的。

16.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消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采取原有价值一次性转移的方式。17.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指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在物质形态上的损耗,它是由使用价值的损耗所引起的,所以又称物质磨损。它分为两种情况:(1)使用引起的物质要素的损耗(2)自然力作用而引起的物质要素的损耗。

18.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是机器设备等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的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分为两种情况:(1)技术进步,生产同类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造成设备自身价值减少(2)科技创新,产生了更好的设备,使原设备贬值,相对价值下降。

19.折旧:对笃定资本价值转移量的计算,及从商品销售中逐步提取和回收的这部分价值的方式。20.折旧率:每年提取的固定

资本折旧额与固定资本总价值

的比率。

21.劳动力:人的体力和脑力

的总合。

22.劳动力商品:作为买卖的

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和使用

价值。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时货币

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3.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

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

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

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

用劳动的剥削。

第五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1.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国家信用:

4.消费信用

5.股份有限公司

6.实体资本:

7.虚拟资本:

8.实体经济

9.虚拟经济

10.泡沫经济:

1.商业信用:指以赊账方式出

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

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他是最早

出现的信用形式,是银行信用的

基础,在各种信用中是进出地

位。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

据。特点:以商品形式提供信用,

是职能信用。

2.银行信用:指银行以贷款放

款等形式提供的货币形式为主

的信用,他在各种信用中占主导

地位。特点:对象-货币形式的

信用。银行实质起到的是中介作

用。

3.国家信用:指国家借助举债

向社会公众收集资金的一种信

用形式。他是信用度最高的一种

信用,所使用的信用工具是公

债、国库券等。

4.消费信用:指工商企业、银

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

供的信用。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

有赊账、分期付款、发放消费者

信贷(包括买方信贷恶化卖方信

贷)

5.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股

票筹集资金,将全部资本划分为

等额股份的公司是股份公司。股

份有限公司是公司股东的责任

仅以所认缴的股票面值为限的

公司,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

的债务负责。公司股票可转让,

可公开上市。

6.实体资本:是本身具有价值,

在生产过程中发挥实际作用的

资本。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存在

对立统一的关系。

7.虚拟资本:指能定期带来收

入得到,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

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由同一

笔货币反复交易而从信用形式

上产生的虚拟资本-如期票、汇

票;由同债权凭证或所有权证书

反复交易从而从收入资本化形

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如股票。

虚拟资本又有各种衍生,它是信

用制度发展的结果。

8.实体经济:既农业、工业交

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

务业等提供方式实在在商品和

服务的经济活动。

9.虚拟经济:市场经济中信用

制度与资本证券化的产物。是源

于实体经济而又相对独立于实

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活动。虚拟

经济有正负两方面效应:正效应

可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负效应

是容易造成泡沫经济。

10.泡沫经济:由虚拟资本及

其衍生出的虚拟经济的过度发

展、投机过度引起的经济过热现

象。表现:股票、外汇、房地产

市场投机过度,价格暴涨暴跌

等。危害:泡沫经济使国民经济

虚假增长,结构扭曲,它的破灭

会给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

第六章:竞争与垄断

1.垄断:

2.卡特尔:

3.辛迪加:

4.托拉斯:

5.康采恩:

6.过度竞争

7.有效竞争

1.垄断:指少数企业通过其控

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

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

盟、联合、参股等方式,操纵与

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

产和流通,以获得高额利润。

2.卡特尔:由生产同类商品的

企业,为获得高额利润,在划分

市场、规定商品产量和价格等方

面达成协议的一种组织形式。它

是一种初级的垄断组织,受协约

约束,但个企业在生产、经营、

法律上是独立的。

3.辛迪加:由生产同类产品的

几个大企业,为高价卖产品低价

买原料,通过签订共同销售商品

和采购原材料的协议而建立起

来的论断组织。

4.托拉斯:由许多生产同类商

品或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企业

合并组成的大的论断企业。

5.康采恩:是垄断组织的复杂

高级形式。他以一两个实力及其

雄厚的企业或大银行为核心,把

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许多大企

业联合起来而形成的垄断组织。

(自然垄断、完全竞争、完全垄

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产品

差别见微观经济学部分。)

6.过度竞争:指企业数量多、

非集中的竞争性产业中常见的

现象。过度竞争的标准主要有两

条:(1)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

(2)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业

产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造成

该产业生产能力的较多闲置或

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

7.有效竞争:是既有利于维护

竞争又有利于发展规模经济作

用的竞争格局。有效竞争实际上

一种竞争能显示的展开,但有可

以规避过渡竞争,防止垄断弊害

的竞争状态。

第七章: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

1.单个资本

2.社会资本:

3.两大部类

4.三次产业:

5.卖方市场:

6.买方市场

1.单个资本:独立发挥资本职

能的资本。每个企业的资本都是

单个资本。

2.社会资本:以社会分工和市

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个资

本的总合。

3.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在物

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

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

和用于生活性消费的生活资料。

相应的,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

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由生产

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其产品进

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是由生产

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其产品进

入生活消费领域。两大部类的划

分是从产品最终用途出发所作

的高度抽象。

4.三次产业:按人类社会生产

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和社会分

工的发展过程来划分的,它同时

也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历史阶段

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按照三

次产业的分类,第一次产业主要

指农业,第二次产业主要指工

业,第三次产业既服务业。

5.卖方市场:指因商品短缺而

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形势,此时

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市

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买者之间的

竞争,市场价格趋于上涨。

6.买方市场:指因商品短缺而

供给大于需求的市场形势,此时

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市

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卖者之间的

竞争,市场价格趋于下降。买方

市场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市场

状况。

第八章:收入分配

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2.国民收入再分配:

3.公平与效率:

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指在从

事物质资料生产经营活动的企

业内部进行的份配。是国民收入

在政府、企业、个人、在生产部

门中进行的分配。初次分配应注

重效率。

2.国民收入再分配:通过政府

支出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结

果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重新

调整。再次分配应注重公平。

(国民收入、帕累托最优、洛伦

兹曲线、基尼系数见微观经济学

部分)

3.公平与效率:效率指资源最

合理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

化。公平是指对既定社会中人与

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在经济当中,常用平等作为测量

公平的近似指标。

第九章: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演

1.资本原始积累:

2.雇佣劳动制度: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资本全球化:

5.经济全球化:

1.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

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用暴力

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

劳动者分离,生产资料和大量货

币财富再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

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

资料和生产资料以及货币转化

为资本,另一反面使直接生产者

转化为雇佣工人。

2.雇佣劳动制度:雇用劳动制

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特征,实现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的重新结合。劳动者有人身自

由、拥有劳动力,但没有生产资

料,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与生

产资料结合。劳动者在生产过程

中不但创造自己的工资收入,而

且无偿的为资本家创造出利润。

资本主义的雇用劳动制度是资

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成果的

剥削制度。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指资产

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

资本主义,以国家干预为特征。

4.资本全球化:资本要素在全

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各国资本

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程度日

益加深的一化过程。包括资本的

货币形态、商品形态、生产形态

的一体化过程。是一种资本运动

越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衍生和

增值的过程,是经济全球化的内

容和本质,是资本运动国际化的

结果。

5.经济全球化:资本、技术、

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

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

相互联系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表

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第十章:资本主义生产

1.劳动力商品:

2.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率:

4.不变资本:

5.可变资本

6.剩余价值规律:

1.劳动力商品: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合。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的出卖自己的劳动力;(2)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劳动力商品是作为买卖的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特殊性-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使用价值特殊性-它是价值的源泉,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时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2.剩余价值:雇用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3.剩余价值率:生育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的比率。m’=m/v(物化劳动)或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活劳动)。它反映资本家的剥削程度。

4.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价值量。以是否能生产剩余价值划分。

5.可变资本:v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价值量,发生价值增值。以是否能生产剩余价值划分。

6.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用劳动的剥削。

第十一章:资本主义的分配1.工资:

2.平均利润:

3.生产价格:

4.利润率:

5.商业利润:

6.资本有机构成:

7.借贷利息:

8.级差地租:

9.绝对地租:

10.商业资本:

11.借贷资本:

1.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价值与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应,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付出的必要劳动凝结而成。一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使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他掩盖了剥削关系。

2.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如能的资本家通过竞争和资本流动冲刺能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平均利润的形式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平均利润反映了剩余价值在资本家间重新分配的关系。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

3.生产价格: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转化为生产价格,此时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价格开始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不实市场价格,而是一种相对稳定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公式: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4.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

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p’

=m/c,它掩盖了资本家对雇用工

人剥削的程度。

5.商业利润:由商业资本家投

资商业,在商品流通领域获得的

利润。商业利润仍然是生产领域

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

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

商业资本家的。它体现了商业资

本家参与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

关系。

6.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

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

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7.借贷利息:职能资本家为取

得贷款而付给接待资本家的一

部分平均利润。借贷利息实质上

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

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

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它反

映了借贷资本家共同分配剩余

价值的关系。

8.级差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

系的地租形式,是农产品的个别

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

差额,它是由经营较好的土地农

业资本家获得并交给土地所有

者的超额利润。形成原因:土地

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级差地租分

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9.绝对地租:由于土地所有权

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

地都必须交的地租。是由农产品

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差额形

成的超额利润。

10.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职

能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后形

成的,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

得商业利润。是处于流通领域的

商品资本转化形式,公式:G-W-G

它本身并不创造价值。

11.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得利

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

币资本。它是非职能资本,是从

产业、商业资本循环中游离出来

的限制货币资本转化而来。特

点:是资本商品、所有权资本、

拜物教性质资本。

第十二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

企业

1.企业制度:

2.虚拟企业:

3.利益相关者:

1.企业制度:企业劳动者与生

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形式,是调节

企业内工人与工人、工人与资本

家、工人与企业家、企业家与资

本家之间关系的各种社会规则。

企业制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制度

体系,它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分

配制度、管理制度等。

2.虚拟企业:指某一企业或若

干企业以一种或多种优势资源

为核心,为实现特定的企业目

标,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

和职能部门,而将其他的功能和

职能虚设,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

而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包括:

网络型、品牌型、联盟型。

3.利益相关者:从“股东”套

用而来,就是在企业里享有一种

或多种利益关系,并与企业相互

作用、互相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有众多的个

体或群体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它分为内部相关者-股东、雇员

等;外部相关者-消费者、供应

商、社会成员、政府等。

第十三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垄断价格:

2.垄断利润: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凯恩斯主义:

5.国家干预:

1.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依靠

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制

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2.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

垄断地位,特别是通过垄断价格

的形式获得的高额利润。垄断利

润的基本来源是垄断企业中雇

用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

值,还包括利用垄断价格占有的

普通消费者工资收入以及不发

达国家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剩

余价值。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指资产

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

资本主义。有四种形式。产生有

3个时期。(忘记了,自己补充

一下)

4.凯恩斯主义:(一般不考)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节的

理论基础。

5.国家干预:(一般不考)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以各种政策措施为手段

对宏观经济进行广泛调节。主要

措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

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第十四章:经济全球化与现代

资本主义

1.经济全球化: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经济全球化:资本、技术、

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

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

相互联系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表

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一般不

考)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

按含金量与美元挂钩,市场汇率

波动若超过一定幅度,各国政府

有义务进行干预等。

第十五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

位和发展趋势

1.相对人口过剩:

2.创造性毁灭: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再生产周期:

5.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相对人口过剩:相对人口过

剩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相对于资

本需求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

少,从而形成的过剩人口。这种

过剩人口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

自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

成的相对于资本增值需要而言

的人口过剩。省原因:资本有机

构成的提高。相对人口过剩是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特特有的人口

规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

在的一个条件。存在3种形式:

流动的相对人口过剩、潜在的相

对人口过剩、停滞的相对人口过

剩。

(经济周期:见西方经济学部

分)

2.创造性毁灭:创新是资本主

义的动力所在,只有不断创新才

能获得超额利润。然而在这个创

新的过程中一些旧的产品和旧

的部门收到削弱,甚至被淘汰,

资本的价值被贬值,从而导致利

润率下滑。这种不断破化旧的结

构创造新结构的过程被经济学

家熊彼德称为创造性毁灭。创造

性毁灭造成的利润率的上升和

最终的下降构成了资本主义经

济波动的重要基础。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指与资本主义制度

直接有关,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因素引起的经济危机,即生产相

对过剩的经济危机。表现:一方

面剩余商品堆积,企业倒闭,失

业人数激增,信用关系破坏;另

一方面劳动群众感到生活必需

品极端缺乏,他们的需要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难以得到满足。产生

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

表现。

4.再生产周期:是指从一个危

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

一般情况下,一个再生产周期包

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

个阶段。其中危机使再生产周期

的决定性阶段,它既是上一搁周

期的结束又是新周期的起点。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之所以以周期

方式进行是由固定资本更新这

个推动周期发生的物质基础决

定的。

5.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

原始积累为今后资本积累定下

坚实基础—资本积累是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同时

资本主义矛盾不断加深,需要一

个解决方式—随着矛盾加深

资本社会内部进行自我完善、扬

弃等缓和矛盾但是只是局部调

整,其趋势必将是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即重建个人所有制。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的建立和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

2.战时共产主义

3.新经济政策

4.科学社会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从莫尔1516

年发表的《乌托邦》一书开始,

19世纪中叶是空想社会主义产

生和发展的阶段。1516年莫尔

在《乌托邦》一书中构想了人类

发展中心的理想蓝图,开启了世

界社会主义的萌芽。但是空想社

会主义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反

灭稳那个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

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

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

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

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

的道路。总之,空想社会主义提

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其宝贵

的资料,但是不具备科学实践的

品格。

2.战时共产主义:也称‘军事

共产主义’。苏联1918-1920

年在外国干预和国内战争时期

所采取的一项战时经济政策。其

主要措施:(1)(2)(3)(4)

(5)

3.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

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市

场,建立城乡经济关系,发展经

济的错设。列宁:“通过市场和

商品交换,使小农经济和资本主

义经济活跃起来,再通过国家资

本主义把它们引向社会主义道

路”

4.科学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

为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为

经济学依据,科学社会主义认

为,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

代替并不时一种臆想,而是现实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产阶级与

资产阶级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的揭示

了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历

史必然性,及其社会力量和道

路,从而成为人类最伟大的理论

成果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十七章:社会数以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

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

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要素市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

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

经济得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

一个脱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但要注意: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并不时主体与并存的关系。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要素市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式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6点:规范的现代化企业制度、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教育体制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要素市场:指形成生产能力的各种基本要素进行交换的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技术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

第十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2.公司治理结构:

1.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参与市场交易的利益主体。在经济当中,一般将其抽象概括为3类:个人(居民国家庭)、企业(包括各类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政府(包括各集各类型的政府权力机构)

2.公司治理结构:即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力安排七、责任分工、约束机构。

第二十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1.社会总产出:

2.投资需求:

3.投资结构:

4.重置投资:

5.社会消费水平:

1.社会总产出:社会生产的总成果,成为社会总产出或社会总产品。其食物构成按社会生产成果存在形态,可分为物质产品和服务两部分。

2.投资需求:又称投资支出。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所形成的对投资品的需求。

3.投资结构:即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他投资及由此形成的各部分投资之间的分配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4.重置投资:是指用折旧费进行他欧资,它主要用于重新购置、医患和更新已经报废的现有固定资产及企业的改建。

5.社会消费水平:即消费需求的总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实际消费的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产业结构:

2.区域结构:3.二元结构:

4.可持续发展:

5.小康社会:

6.新型工业化道路:

1.产业结构:他是国民经济的

一个基本方面。指国民经济各产

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

一般产业结构变化可以从两个

方面衡量:(1)产值的部门构

成(2)劳动力的部门构成。它

不只是简单的量的构成,也是结

合联系状况的质的表现,其合力

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展的速

度与发展质量。

2.区域结构:区域结构也是经

济结构一方面的体现。它是指一

国范围内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

发展的状况与相互关系,它涉及

经济增长要素的空间分布;是一

国生产力在空间上的组合状态,

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速度至来

年密切相关。区域结构优化会促

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

发展。包括:区域产业结构、区

域空间结构、区域进出结构。

3.二元结构:又称二元经济。

指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同

采用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

市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经济向现

代化经济演进过程中普遍存在

的现象,我国也存在严重而二元

经济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

是在资本积累严重不足、劳动力

素质普遍不高、科学技术极为落

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严重

缺乏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现代

化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二元经济与二元体系的区别:二

元体系是一种经济社会制度问

题,是指从国外输入的社会体系

与本土存在的社会体系关系不

相称,引起的社会问题。

4.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将当

前的经济发展与长远经济发展

相结合,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和

利益,又要重视后代人的需要和

利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使

人口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

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促进社会

全面进步。包括三点内容:经济

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三点密不可

分。

5.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党的

十六大确定的21世纪前20年的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

主要由以下4个方面构成:经

济……政治……文化……环境

与资源……

6.新型工业化道路:指坚持以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

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

充分大会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第二十二章:社会主义经济关

系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1.国际竞争与合作

2.世界贸易组织

1.国际竞争与合作:经济主体

在国际间对资源、市场等的竞争

以及为了各自利益的合作。(自

己查一下意思,一般不会考)

2.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国际

政府间通过谈判组成的义经济

自由化为宗旨,协调成员国经济

贸易关系的国际贸易组织。其成

员国间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额

的95%,其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

协定(GATT).我国于2001年

12月11日正式成为成员国。

第二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

1.(社会主义)宏观调控: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4.收入分配政策:

1.(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是

以政府为主体,综合运用经济

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

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

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目的是为

了满足人民需要,保证国民经济

均衡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财政政策:是以政府为主体,

通过财政收入政策(税收)财政

支出政策(政府采购、公共工程、

转移支付),来影响社会消费总

量和投资总量,目的是为了求得

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类型:扩

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

策、平衡性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是以一国中央银

行为主体,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

供应量、扩大或紧缩信贷,以影

响利息率进而影响投资,促进经

济稳定发展。所用工具:利息、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类型:平衡的货

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扩张

的货币政策。

4.收入分配政策:是以国为主

体对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

配进行调节的政策。社会主义收

入分配政策俄的目的是为了促

进国民经济总量平衡、调节劳动

者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类型:国民

收入分配总量政策、国民收入分

配结构政策、个人收入分配政

策。工具:工资、财政预算、税

收等。

黄达《金融学》历年考研题目整理

一、名词解释 1.资本成本 2.信用配额 3.贷款证券化 4.保险深度 5.收益资本化 6.期权合约 7.金融控股公司 8.通货紧缩 9.货币化率 10.项目融资配股 11.商业银行最佳资本需要量 12.股指期货 13.开放式基金 14.多元增长模式 15.基准利率居民储蓄分流 16.直接信用控制 17.金融相关率 18.资本外逃 19.回购协议 20.可转换债券 21.特里芬难题 22.信贷承诺 23.指数基金 24.市场有效性 25.恒久性收入 26.流动性陷阱 27.货币政策时滞 28.金融压抑 29.联系汇率制 30. B 股股票 31.共同海损 32.保险理赔 33.证券市场线 34.道德危险 35.再保险 36.金融

37.货币面纱论 38.自动转帐制度 39.离岸金融市场 40.资本市场 41.融资证券趋势 42.利率期限结构 43.公开储备 二、简述 1.试分析赤字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2.简述有效市场理论,并谈谈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 3.简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及其三大支柱 4.简述通货膨胀目标制 5.简述商业银行经营向全能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6.简述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 7.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 8.简述货币市场与商业银行的互动发展的内在逻辑 9.怎样理解市场有效性?在证券投资领域中,市场有效性有什么含义? 10.现在各国政府都对证券市场有一定程度的监管,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11.归纳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脉络。 12.试述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作用迥然有异的原因。 13.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时,普遍存在“抑价”现象,为什么? 14.试述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 15.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16.阐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17.试析金融监管理论依据的“金融风险论” 18.如何全面理解金融市场实现其功能所必需具备的理想条件? 19.简述利率对货币需求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0.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21.我国批准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可以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的意义以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2.债券的种类以及与股票的区别 23.金融创新对金融制度和金融业务的影响 24.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25.试析存款货币银行调节其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动机 26.阐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和内容。 27.金融业国际化对一国国内金融可能带来哪些消极作用?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1.管理(2007):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 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2.管理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 完成管理任务的能力。 3.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是指一门研究人类工作的动机、情绪、行为 及工作环境的关系,探索影响生产率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4.管理原理(2013):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 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是显示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 5.人本原理: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 6.效益原理:是指在管理中讲求实效,使管理制造出更多的经济效 益与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7.管理道德(企业道德??2012):是指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 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是通过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去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并在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益。 8.社会责任(2014,2007):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 会长远目标的义务,这种义务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作为经济细胞,企业不只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同时是,也必须使、应当是一个伦理实体。

9.决策(2012):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 程。 10.集体决策:又称群体决策,是指多个人一起做出的决策。 11.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 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每当他们出现时,不需要再重复处理他们。 12.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具有极大偶然性和随机性,很少重复发生、 结构不清、无先例可循,并且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决策。 13.风险性决策(2013):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 不能知道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14.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纪人”假设提出来的,古典决策理论 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5.头脑风暴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 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16.德尔菲法:是指采用通讯方法将所需预测的问题征询专家的意见, 经过多次信息交换,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的一种预测方法。 17.计划(2008):是指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 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 18.战略性计划(2007):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

《语言学纲要》考研复习资料全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参考答案 导言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 ?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 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 学两个领域。 3 ?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 而研究语言的。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填空 1 ?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3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 ?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语法三个部分。 5 ?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语言的两个有限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作为基本符号的语素和词在数量上是有 限的,把语素或词组合起来构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语言的这两个有限性是区 别言语活动的基本特征。 2. 言语活动的两个无限 言语活动是以语言为工具展开的交际或思维活动,其中作为这个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一- 句子,在理论上可以是无限长的,在数量上可以是是无限多的。 3. 大脑左右半球分工 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左脑主管语言、逻辑、书写及右侧肢体运动,而右脑主管色彩、空间感、节奏和左侧肢体运动。大脑两半球分工是人类特有的,但出生婴儿大脑两半球没有分工。 4. 非语言交际工具或副语言交际工具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参加进来。我们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称为副语言交际工具。副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 不足。 5. 辅助性交际工具 指的文字、旗语、电报代码等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工具。这些交际工具若离开语言 就不能独立存在。其特点是: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即劳动者的劳动,它是劳动者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人们的劳动所加工的对象。它分为两类:一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质;一是已经人类加工过的半成品即原材料。 劳动资料:亦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是劳动和劳动对象之间的传导体。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广义劳动资料还包括劳动过程所必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任何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生产力: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它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表明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获取适合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广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它是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并决定着它们的性质和特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广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诸方面的经济关系。 社会经济制度: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都是由经济制度即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它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远行机制的统称。一定的生产关系必须经过一定的经济体制来实现。经济体制的安排和变革体现着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双重要求。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是经济现象发展运动的必然趋势。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体现生产者在分工条件下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它由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构成。 商品经济: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使用价值:指物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在私有制和分工条件下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它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由劳动的目的、对象、工具、方法、结果决定。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物质财富的源泉。各种不同形态的具体劳动是形成人类劳动分工的基础。 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衡量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的指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简单劳动:指不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一般劳动者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私人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商品生产者为实现私人利益而自己进行的劳动。商品生产劳动的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或局部独立经济利益决定的。 社会劳动: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在社会分工体系下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为他人或社会需要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商品生产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社会分工所赋予的。 商品拜物教:指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表现出的支配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性质。它是商品形式所体现的社

金融学考研复试真题

2006 年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部分 一试述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 二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三阐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试析金融监管理论依据的“金融风险论” 2005 年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部分(共 50 分) 一如何全面理解金融市场实现其功能所必需具备的理想条件 二简述利率对货币需求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三试析存款货币银行调节其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动机 四阐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和内容。 五金融业国际化对一国国内金融可能带来哪些消极作用 2004 年金融学、保险学试题 货币银行学部分 1,阐明利率对投资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在不同企业投资中的利率弹性差异.2,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对证券二级市场功能的理解 3,怎样理解实行职能分工体制的西方商业银行走向全能化经营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4,分析通货膨胀对资产结构的调整效应. 5,货币供应量能否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理论论证要点何在 6,阐明汇率决定理论中的金融资产论之内涵及其局限性. 2003 年试题

货币银行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10 分) 1、信用配额 2、贷款证券化 二、简答题(15 分) 1、谈谈你对“金融”这个范畴的理解。 三、论述题(25 分) 1、试分析赤字对货币供应的影响。2002 年试题

专业:金融学 科目:货币银行 -、名词解释 货币市场互助基金最后的贷款者不动产信用控制国际金融公司 二、简述 1 如何理解股份有限公司存在是以信用普遍发展为前提 2 如何理解储蓄的利率弹性 3 居民进行资产选择所要考虑的因素 4 金融创新对金融制度和金融业务的影响 三、论述 1 从体制高度剖析"我国货币供给存在倒逼机制"这一流行说法 2 运用所学原理,结合我国实际谈你对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所需构建之环境的看法。 专业:金融学 科目: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 资本成本资产证券化债权头寸资本和金融项目托宾税保险深度 二、问答题 1 如何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 2 简述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动因 3 简述有效市场理论对企业融资的决策意义 三、论述 1 试举出国际金融市场三次最有影响的并购案例,并分析对金融业的影响 2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试述银证合作意义与现存问题(我认为一谈金融问题就应该从银行, 企业,证券市场,金融监管四个角度,都是固定模式了. 2001 年试题 专业:金融学科目:货币银行学 一、名词解释 收益资本化期权合约金融控股公司通货紧缩货币化率 二、简述 1,简述利率决定理论中的实际利率论 2,简析“融资证券化趋势就是直接融资逐步取代间接融资的趋势”的说法 3,简述微观主体预期之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对消作用 三、论述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篇一: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差异性B.层次性 c.时间性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

东北财经考研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管理指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组织成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组织: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有机整体,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管理者:管理者是指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达到实现组织目标的人,是在组织中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只能的人。 操作者:操作者是指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实施和作业工作的人,这些人处于组织中的最基层,被称为作业层,不具有监督指挥他人的职责。 领导者:领导者是指能够实现领导过程的人,其在组织中能够把其他成员吸引到自己的周围,以其职务、权力和责任以及自己的威望来引导和影响别人来完成组织目标。 管理职能:管理的只能就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管理必须具备的功能,即通常所说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 人际关系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并与他人共事及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技术与方法的能力、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 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具体是指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个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是否有劣势和内在风险的能力。 计划职能: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对要实现的组织目标和应采取的行动方案作出选择和具体安排,包括明确组织的使命、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和作业计划、制定决策程序等。 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是指管理者根据对组织活动中各种要素和人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安排,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建立管理体制、分配权力和资源、配备人员,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监督组织运行等。 领导职能: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带领、指挥和激励下属,选择有效的沟通渠道,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包括运用影响力、激励和沟通等。 控制职能: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了保证系统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根据计划标准,检查和监督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计划目标和控制标准进行修订或重新制定。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科学管理:通过对工人工作进行细分,并制定最优工作标准,以此进行规范和考核评价、支付薪金,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器与工人的生产能力的制度设计与执行过程就叫做科学管理。经济人:人的一切行为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工作的动机是获得经济报酬。人是主动追求金钱的典型动物。 社会人: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 人际关系学说:梅奥认为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包括: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管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理论,研究人类行为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企业再造:企业再造是指“为了飞越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也就是说,“从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_叶蜚声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导言 4.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 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5.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

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6.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体, 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7.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8.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 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9.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

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10.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11.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它们彼 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23.音高: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 24.音重: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而振幅的大小与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 25.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七讲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又叫社会资本。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是社会总资本经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运动所生产的以物质资料形式所表现的全部成果。 两大部类:第一部类(Ⅰ)即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 第二部类(Ⅱ)即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 三次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卖方市场:是指供给小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上涨趋势,卖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买方市场:是指供给大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下降趋势,买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 第八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 经济制度:一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资本原始积累:用暴力的手段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特殊的剥削制度,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的方式实现的。 自由竞争:商品生产者为争夺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 垄断:指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协议和联合,对某一部门或若干个部门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控和控制的状况。 金融资本: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垄断资本。金融寡头:指掌握着大量金融资本、操纵国家经济命脉、控制国家政权的极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 再生产周期:再生产周期就是社会总资本包括每个单个资本能够逐轮循环,稳步增长,不会发生波动。循环一轮就是一个周期。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第九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全民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就是国家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群众所有,就是集体所有制。 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个人(包括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的一种小私有制经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考研初试与复试真题大全

2000-2009年金融学初试真题 00年: 一、名词解释: 1.封闭贷款 2.联系汇率 3.金融危机 4.金融工程 5.派生存款倍数 二、简答题: 1.随金融电子化,货币职能呈现哪些新趋势? 2.当代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有何不同? 3.当前我国银行为何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三、评述题 1.评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评艾略特波浪理论 3.评汇率决定理论中的综合评价理论 四、论述: 1.有人认为对付中国目前的有效需求不足,需要制造””通货膨胀预期效应””负利率效应”,人民币对外币贬值效应,及股票升值效应.谈谈自己的看法 2.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入手分析人民币对美圆汇率的未来走势? 01年 一、比较分析题 1.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 2.回购交易与期货交易 3.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4.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注:08年就考了原始存款与基础货币哦,所以真题有参考价值的.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2.新经济北京下哪些传统的金融理论需要作某些修正 3.为何要让金融企业在股票市场上市筹资? 4.你认为目前中国消费信贷发展迟缓的症结何在? 三、评述: 1.评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 2.评”股票价格=预期每股收益/市场利率”这一定价公式 四、论述: 1.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 2.论我国利率市场化

02年 一、名词解释 1.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注:08年就考了内生与外生, 2.关注类贷款与可疑类贷款 3.消极货币与倒逼机制 4.套汇与套利 5.第三市场与第四市场 二、简答: 1.请运用一些重要数据来说明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与脆弱性 2.为什么说随着金融国际化和金融证券化会弱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试图要解决哪些问题 4.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加大拓展中间业务? 5.从世界范围来考察,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出现了哪些新趋势? 6.我国轻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思路为要调整? 三、评述 1.评IS-LM的利率决定理论 2.评凯恩的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 四、论述 1.论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 2.论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长期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互动性 03年 一、名词解释 1.虚拟经济 2.正回购 3.中央银行票据 4.支农再贷款 5.两逾一呆 6.三板市场 二、简答 1.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难在何处? 2.人民币能否充当世界货币职能 3.人民币汇率走势缘何持续坚挺 4.为什么说准确计算货币需求并不是一件易事 5.与分业经营相比,混业经营有什么优势 三、评述 1.评Q值效应理论 2.评金融深化论 四、分析预测题: 1.请运用金融学的基本理论,预测未来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

A, 题型: 一、 单项或多项选择题 二、 判断题 三、 名词解释 四、 简答题 五、 论述 / 案例分析 B,复习内容 一、选择 1. 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 A 、战略管理; B 、现场管理; C 、组织协调; D 、开拓创新; E 、组织实施 2. 之于管理,最形象的描述是( )。 A 、艺术; B 、科学; C 、知识; D 、能力; E 、以上都不是 3. 下面几项,能够被列入技术技能范畴的是( )。 A.生产技能 B.财务技能 C.营销技能 D.协调技能 E.激励技能 4. 下列属于在整个组织的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发挥的主要作用的有( )。 A.协调作用 B.指挥作用 C.打击作用 D.激励作用 E.宽容作用 5. 根据“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的缺失将导致员工( )。 A.满意 B.没有满意 C.不满 D.很不满 6. 决策过程中,不能只是着眼于需要,而不考虑可能性,这一观点体现 装 订 线

了决策的()。 A. 可行性的原则 B. 系统性的原则 C.对比择优原则 D. 风险性 D、下属部门工作非管理特征明显; E、以上皆是 7.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是()。 A.动机激励理论 B.组织与冲突理论 C.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 D.领导方式的理论 8.培训和发展项目是否有效的检验标准是( )。 A、培训是否影响生产工期; B、培训者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C、被培训者的工作绩效在培训后是否得到了提高; D、被培训者实际工作能力提升; E、被培训者是否乐于参加培训 9.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B.个人权力与技术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 术技能D.沟通技能与人际关系技能E.规划能力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组织变革举措。下列属于这些举措的 有()。 A.组织文化多样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组织运行柔性化 D.组织协作团队化 E.大企业内部的“小企业化经营” 11.为了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由此而 提出的 论断是____ 。

语言学考研术语 名词解释 带解释

语言学考研术语-名词解释 1.赵元任 赵元任,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赵元任是“中国语言学之父”。他将科学运用于语言学研究的结果:用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概念说明语言问题;用自然科学的先进成果记录和分析语音;把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引入语言学;引入科学的描述事物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程序等等。赵元任成功了,中国的传统语言学在他和同时代的一批优秀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逐步而又缓慢地走向了现代化。 2.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是受到索绪尔语言学思想影响而出现的世界三个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以1931年哥本哈根语言学会的成立为标志,主要创始人和理论家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语言学教授L.叶尔姆斯列夫。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叫做“语符学”。 叶尔姆斯列夫认为,语言的内在结构是各级要素共同构成的关系网络。为了确定语言的基本要素,他把语言成分分为“内容”和“表达”两个平面。这两个平面又各分为“形式”和“实质”两层,“形式”是结构关系,“实质”是体现形式的语言的实体(一方面是声音,另一方面是意义)。另一方面,叶尔姆斯列夫在语言中区分“序列”和“系统”。“序列”是词、短语、句子等形式结构。符号的序列包括内容平面和表达平面,两者都由系统中的要素构成。 3.描写语言学 描写语言学是结构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20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面向语言材料、注重语言结构的形式描写而著称。它的主要特点如下:注重口语的描写和共时的研究;注重形式的分析,回避意义问题;在结构分析中主要运用分布和替换的方法,以便从一堆语言素材中切分出独立的单位并加以分类;对句法结构进行层次分析;建立语素音位这个新的单位,这是在语法和语音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新的单位;强调验证。 4.语言学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通过考察语言及其应用的现象,来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5.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一门学科。事实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 6.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是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和结构的语言学,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又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一门学科。事实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指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广义上有社会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多种分支学科。 7.发音语言学,声学语言学 研究发音语音学的语言学家希望能翔实记载人类发出语音的过程,以了解发音孔道中各个器官(称为发音器官,包括舌头、嘴唇、牙齿、下颚、硬腭、软腭)是如何协调运作以发出某个语音。声学语言学研究和描述携带口耳之间言语声波的声学特性、韵律和嗓音音质,不但与发音语音学和语音感知直接有关,而且对信号处理和语音技术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指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的 经济关系。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的不同结合方式,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也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指标。 2,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包括服务),商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必须是一种劳动产品,能满 足人民的某种需要;必须用来交换。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 和价值。 3,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使用价值是构 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所体现的是人和物的关 系,本身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交换领域就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 互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5,价值:生产商品的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 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的

最本质因素。 6,具体劳动: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 属性,是劳动的永恒性;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 值的源泉。 7,抽象劳动: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 中只能在量上发挥作用。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 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 8,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特殊的训练和学习,每一个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人所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 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是不等的,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 不如说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9,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最显著的特点是, 直接为交换而生产,生产借助交换而进行。商品经济是作为自 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在历史上经历了从简单商品经济到 发达商品经济的过程。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满足两个基 本条件:社会分工和排他性占有关系的出现。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

2018金融专硕考研:金融学经典40道名词解释背诵版

2018金融专硕考研:金融学经典40道名词解释背诵版 ——跨考教育金牛经济学院院长郑炳老师 1.套期保值 答: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动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2.资本充足率 答: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巴塞尔协议》规定,两部分之间应维持一定比例,即核心资本应占银行全部资本的50%以上。另外,《巴塞尔协议》还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保持在8%以上,核心资本与银行风险资产的比率,即核心资本充足率应保持在4%以上。 3.常备借贷便利(SLF) 答:常备借贷便利,即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简称SLF,是全球大多数中央银行都设立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名称各异,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 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的流动性供给渠道,服务对象主要是是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4.双重期权

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这是整理的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判断和名词解释可以按照提纲复习。?论述题?1。请谈谈你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和体会。 答:企业管理就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配置的手段。只要能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就是最好的管理,企业管理是个很概括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能让企业,以正常的模式运行!实现企业利润,?如何运用人才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发展战略,让公司所有员工团结一致,互助友爱,积极向上,把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采纳一切对公司有利益的建议和批评,让公司在短期内成为规模。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实企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企业管理是一门学科.说穿了,企业管理就是用一种合理的方法,使员工即听从你的,而又对你没有反感,这其中的方法就是艺术.企业管理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它的领域很广泛,包括几个分支。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等。企业管理是先有了理,再有管。理即制度,管即措施.要想管理好企业,应先制定出合理的制度,然后再制定出措施,如员工违反的哪一条制度该怎么办,如何处置;企业管理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的同时使的顾客达到最高的满意度,就是通过合理组织协调机制,科学的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规章制度,对于一个企业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科学,严密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2。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对企业宗旨的理解。P81-82?答,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并且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的宗旨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做出的贡献的陈述,有时也称为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不仅陈述了企业未来的任务,而且要阐明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行为规范是什么。一个良好的宗旨陈述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应该明确企业是什么和希望成为什么;2。在战略上允许企业创造性地发展,而在战术上限制企业进行一些冒险行为;3.使本企业或机构有别于其他同类型的企业或机构;4。应指出作为评价企业现在和未来活动的框架;5.陈述应该准确明白,易于被整个企业或机构所理解。概括起来说,宗旨陈述应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顾客,产品/服务,市场,技术,关注生存、增长和盈利,哲学,自我意识,对公共事业的关注和对企业内部职工的考虑。 3.管理者的工作与角色有哪些?P5,11?答:管理者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如监工、领班、部门负责人、行政官员、副总裁等),他们动用人员和资源来完成组织及其下属部门的工作任务。无论是在领班一级还是在高层经理一级,当我们讨论管理者时,总是集中于探讨共同的管理职责——确保通过许多人的努力,以实现较高的工作绩效。工作绩效的实现正是通过管理——计划、组织、领导以及控制资源的使用,以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如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所说的,当一位管理者是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什么工作会比管理者的工作对我们的社会更为重要的了.正是管理者决定我们的社会机构能否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或者他们是否浪费我们的才能和资源." 管理者必须准备承担的角色包括3个类型。管理者的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与工作单位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交往。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传播、接收和分析信息.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利用信息来进行决策、解决问题,或者把握机遇。?4。企业为什么要研究非正式组织?(你怎么看待组织中的小团体,小宗派)P112-113?每一种正式结构的背后都存在一种非正式结构。这是一种“影子"组织,由组织成员之间非正式的但往往是很重要的相互关系组成。 由于组织的复杂本质和对绩效要求的持续变化,非正式组织在完成必要工作方面很有帮助。通过非正式结构自然而然地自发联系,人们得以进入情感支持和产生友谊的人际关系网,以满足重要的社会需要。他们也从与其他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和任务的人的接触中获益。通过人们在工作日和各种非结构环境中的非正式接触,就可以进行有价值的学习和知识共享。?当然,非正式结构也有潜在的弱点。它们可能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传递不确切的信息,产生对变革的抵制,甚至转移重要目标的工作努力.那些感觉被排除在非正式群体之外的人会滋生不满情绪。?5.简述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特征。P120-123?答:现代的企业大都倾向于采用扁平组织结构?1。扁平结构的主要优点.?(1)节省管理费用开支.(2)高层领导可以较容易了解基层情况.(3)有利于促进基层管理人员的成长。(4)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5)纵向沟通联系渠道缩短,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减少信息失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