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一个民族进步的永恒主题,其宗旨是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因此,我们以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为“载体”,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新理念,以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为基本思路,大胆地探索和尝试几种课堂教学模式,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教学中去,使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人类社会发展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双重功能,一直是广大政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要创建一种既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方式,就必须摒弃传统教学中不适应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的弊端。几年来,我们以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为“载体”,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新理念,以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为基本思路,在此作以归纳,以求赏教。

一、创新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应用“生本理念”指导初中政治课教学。

在考试仍然是当前社会选拔人才的指挥棒的现状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仍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体现在政治课堂上就是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过程中,作为政治教师应立足教学改革的前沿,更新教学观念,坚持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由、价值与尊严;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人文性政治课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创新应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实事求是。

创新教学设计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设计,故政治教师在创新教学设计时应把学生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创新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认知的水平、年龄的特点、已有知识的积累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要想成为有效的教学设计者,教师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本质规律,以学生为教学设计的核心,以学生的有效接受作为创新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二.关注生活,结合实际,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强调:“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该重视“双基”的教学,而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实际。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能把学生培养成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而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政治教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尽量采取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例子等来阐述理论观点,或举出一些生活的实例用政治的观点来分析,这样使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学有所用,又学有兴趣。为此,我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都会交待学生课外找出有关的活生生的例子,然后在课堂中结合课文来进行解说,这样上起课来轻松而有效。

如讲到清除封建残留思想时,就要联系到生活中存在的迷信思想,以及邪教的危害等;讲到维护祖国统一时,就要联系到台独分子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的危害等;在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拿出人民币等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这样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而且增长了生活常识与经验。教师再进一步引申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让同学们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最后引导回答提出解决办法等等。只有这样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建立更趋合理的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初中学生面临的是高级中学挑选,面对一张考卷而定去向。这种选拔方式逼着初中学生考出高分以适合他的选拔。因此,初中教学不得不出现应该教育。出现了“六重”即重文本,重主导,重灌输,重接受,重共性,重标准答案。由于出了上述的六个偏重,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创新,教师的创新,学生的创新,迟滞了创造型人才的倍出,为此,改变以往过分强调选拔功能的评价体系,以一卷定终身的做法,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品德的发展,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手段。首先,要逐步取消应试教育,目前有的省份己明确了2010年取消初中升高中考试。为了适应教育新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和方溘。首先,评价的方法多样化,观察描述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同,不但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的评价。其次,评价的内容要丰富,既重视学生的认识,也要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养成。第三,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本人评价自己同体互评,家庭及邻居,社区都参加到评价过程中来,实行实各制,谁评价谁负责,力求评价的真实,客观,准确。只要做到了上述这些,就可在此方面减轻对应试教育的依重,应试评价的指挥棒退下阵来,创新要人才社会层出不穷。

四、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引导学生的想象活动,在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情境。学生的情绪往往在想象中得到高涨,想象力也随之而发展。教材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的引入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联系、想象,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这样的教学,是学生对于课本的一次再创造,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发挥的过程。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再锋.试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04期

[2]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0期

[3]何国华.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09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