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的痉挛模式

典型的痉挛模式

典型的痉挛模式
典型的痉挛模式

典型的痉挛模式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典型的痉挛模式

言语功能障碍 ABC分类及失语症特征表

吞咽障碍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的鉴别

1、床上正确的体位摆放

2、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

3、翻身训练

4、准备坐起和站立

5、准备做无划圈运动的步行

6、上肢训练

7、从仰卧位到床沿

8、坐位平衡训练

4 准备坐起和站立

①有控制地伸、屈膝的训练

为避免下肢活动时引起上肢的联合反应,让患者作Bobath式握手,伸直双肘并将双上肢高举过头。PT托患者足底,被动地屈其膝,待由于患者伸肌痉挛而施加于PT手上的压力消失后,让患者小范围、不用力地伸、屈膝。成功后,再让他主动地、有控制地伸、屈膝。

②踝背屈训练

PT被动地背屈患者的踝,待由于踝跖屈肌痉挛而施加于足底的压力消失后,让患者小范围、不用力地伸屈踝。

③模拟负重

让患者用伸直的下肢的足底顶住PT的股前中部,PT利用股部沿患者下肢长轴施加压力,并让患者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作小范围的伸屈膝。

5 准备作无划圈状运动的步行

Bobath认为步态异常的原因是由于下肢呈痉挛模式:髋、膝伸展,踝跖屈,下肢外展、外旋、骨盆上抬,因此,迈步时不能屈髋、膝,为了向前迈,只好利用划圈步态。克服的方法是训练受控的背屈踝,受控的屈膝;在伸髋的情况下屈膝;内收、内旋股;迈步时不上抬病侧骨盆。

髋伸展位的屈膝训练

患者仰卧,病侧小腿垂于床沿下,PT持其足与地面平行地向患者的头向推进,被动地使之在不屈髋的条件下屈膝及屈踝。

骨盆旋前训练

仰卧,立起病膝,让患者主动地内收病股带动骨盆向前,进而让病足越过中线伸向对侧的墙上,并在墙上向上和向下活动。起初患者不一定能主动完成,这时PT可帮其完成。

内收、外展股的训练

仰卧、双膝屈曲位,足放在床面,主动内收、外展髋部,如成功,再在桥形姿势下内收、外展下肢。

6 上肢训练

活动肩胛带

仰卧位或健侧卧位。被动地向上、下、前而不向后地活动肩胛带,待阻力消失后,再指示患者主动地向前上方伸直上肢。

促进伸肘

让患者用伸直的上肢主动地、间歇地推PT的手以促进伸肘。

伸展病侧躯干

患者仰卧,伸病侧上肢高举过头,PT一手持其手,另一手扶其肩,以该上肢为轴,使患者翻向健侧卧位以伸展其病侧的躯干侧屈肌。

7 从仰卧位坐到床沿

侧卧位,治疗师一手放在患者的颈部周围,一手放在膝下,将其扶起。

仰卧位,治疗师扶住患者双肩,指示患者健侧下肢插入患侧下肢并移动至床边,用健侧肘支撑上身坐起。

8 坐位平衡训练

重心患侧移动训练

PT持患者处于RIP位的手,牵向患侧,再让患者自己恢复中位。

重心前后移动训练

让患者伸出伸直的双上肢,并用双手搂住PT的腰,PT用肘将患者的双上肢向内挟紧,牵动患者双上肢,让患者在髋上作前后运动,再自己复原。

患侧上肢负重训练

让患者坐于治疗床上.将伸直的、处于RIP位的病侧上肢放在离躯干侧方或侧后方一定距离处,并让患者将躯干的重量转移到病侧上肢上。

轮椅到床的转移训练

轮椅与床呈45度角,帮助患者起立后以其健侧为轴,旋转身体,重心前移,弯腰坐下

(二)亚急性期(恢复早期)康复治疗

亚急性期康复治疗运动疗法(此张自己加)

(一)坐和准备站起的训练

(二)站起训练

(三)坐下的训练

(四)行走训练

(五)臂的控制训练

(六)肘的独立的和有控制的运动的训练

(七)俯卧位和跪立位训练

(一)坐和准备站起的训练

1、骨盆控制和躯干旋转训练

一字形并排地放置三张椅子,让患者采Bobath式握手,双上肢伸向前下,抬起臀部,轮流坐到三张椅子上。当他能不用眼看就能坐到椅子的中央上时,他就能控制骨盆和躯干的旋转;

当向病侧的椅子上坐时,也就训练了用病侧的臀部负重。

2、患侧髋部内收和骨盆旋前的训练

让患者采取坐位,将病腿跨在健腿上,以练习病股的内收和骨盆的旋前。

3、提腿训练

患者取坐位,PT从患者的足底托起病腿,待由于伸肌痉挛而施加于PT手上的压力消失后,慢慢地放下它,在下放的过程中,让患者练习控住它。

4、屈膝大于90°的训练

患者采取坐位,由PT将患者的膝被动地屈曲大于90°。待由于伸肌痉挛而引起的阻力消失后,让患者小范围、不用力地伸、屈膝,并将足后滑到椅子座的下方

(二)站起训练

1、前上伸上肢法

让患者采取Bobath式握手,向前上方伸直双上肢,同时躯干在髋上向前倾,病足稍在健足后方以便负重,在此位置上慢慢站起。

2、健腿坐床沿、病腿先落地法

PT持患者处于RIP位的病侧上肢予以支持,病腿落地后,伸髋,让膝负重,稳定后,健足也落地,PT撤出支持的手,让患者交替地小范围、不用力地伸屈左、右膝,然后健足向前和向后迈小步以进一步练习病腿的负重。

(三)坐下的训练

坐下时先慢慢地下降臀部,先虚坐几次(即臀部下降到接近椅子时立刻抬起,反复数次),然后真正坐到椅子上,这样可以加强患者对整个运动的控制,以免突然坠落椅子中。练习如有困难,可先用高的椅子训练,成功后再换用正常的椅子。

(四)行走训练

1、站立相

(1)病腿静态负重训练

患者采站位,PT牵患者处于RIP位的病侧上肢,使体重转移到病腿上,练习病腿的静态负重。

(2)病腿的动态负重

病腿站,健腿向前和向后迈小步,这样病腿不仅要负重,而且在健腿运动时还要保持平衡。

(3)病腿在负重条件下的伸屈膝

让患者在前后大踏步的姿势上站立,病腿在后,让他将体重转移到前方的健腿上,然后练习小范围、不用力的伸屈膝。

2、迈步相

(1)在不屈髋条件下的屈膝训练

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度,治疗师被动伸展下肢,指示患者在各个角度进行控制。

(2)髋膝屈曲动作训练

立位,患者骨盆自然放松,屈曲膝关节,并向前方迈步。

(3)髋内收膝屈曲动作训练:

立位,患侧下肢稍靠后方,健侧下肢负重,指示患者将患膝靠近健侧,练习髋内收、膝屈曲动作。

(4)迈步前的训练

患者主要的困难是由于伸肌痉挛而不能屈膝和背屈踝,此时PT可托其足底将其腿托离地面,高度恰与正常迈步时相同,待由于伸肌痉挛而出现的阻力消失之后,再让患者练习提起小腿而不使骨盆上抬,足下放时,应轻柔和能控制;

(5)迈低步的训练

由于高抬腿会引起痉挛,故应由膝引导迈低步,落地时要慢。

(6)足跟着地的训练

在足跟着地尚未负重之前,练习小范围、不用力的伸屈膝,以保持膝在再迈步时的灵活性。

(7)侧方行走训练

先向健侧走,后向病侧走。在向病侧走时,是病侧负重的良好训练。

(五)臂的控制训练

1、促进伸肘

(1)肘关节间歇压缩法

PT持患者前伸的、处于RIP位的病侧上肢,让患者伸肘推PT的手,PT对之施加间歇的反抗以压缩肘关节,由于牵拉可以促进屈肌,压缩可以促进伸肌,故对肘伸肌有促进作用;

(2)推拉法

让患者水平地抬起伸直的上肢,伸腕指,PT快速地牵拉其手,继之以推,推力大于拉力,以促进伸肘和对肩的控制。

2、上肢控住和定位放置训练

(1)控住训练

将肢体末端被动地移到空间关节活动范围内的某一点上,然后释放,让患者练习将肢体控制在该位置上不动。

(2)定位放置训练

在控住成功的基础上,患者训练主动地将肢体定位在ROM的各点上并由此向上和向下运动,然后再返回原处。

(六)肘的独立的和有控制的运动的训练

1、在坐位上举手过头,触头顶,再伸直手;举手过头,触对侧耳、肩,再伸直;

2、坐位,采Bobath式握手,将双手举到口边,在返回。

3、仰卧位,将患侧上肢外展,伸肘,指示患者屈肘以触自己的口,然后返回伸肘位。

4、在仰卧位上用旋后的手的尺侧触同侧的肩;

(七)俯卧位和跪立位训练

1、手膝位训练

保持患侧上肢抗痉挛位充分负重,指示患者向前后、左右摇动躯干获得平衡,在抬起健侧上下肢,使患侧充分负重

2、膝立位训练

治疗师位于患侧,保持患侧上肢伸展,指示患者左右移动上肢。

3、单膝跪位训练

患者患膝屈曲立于凳子上,充分伸展髋部使其负重,指示患者向前向后迈出健侧下肢。

(三)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1)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

患者仰卧位,支撑患侧上肢于前屈90°,让患者上抬肩部使手伸向天花板并保持一定的时间,或患侧上肢随治疗师的手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并让患者用患手触摸自己的前额、另一侧肩部等部位。

(一)改善步态的初步训练

1、踝背屈大于90°的训练

2、准备迈步的训练

3、迈小步的训练

4、滑板训练

1、踝背屈大于90°的训练

健足在前、病足在后地大踏步地站着,在病足踵不离地的条件下背屈病踝,将体重转移到前方的健腿上。

2、准备迈步的训练

在上一训练的姿势上,使病踵离地但趾不离地,然后再返回踵着地的状态。

3、迈小步的训练

健足站,病足试着向前和向后迈小步。

4、滑板训练

滑板是下方有四个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的滑轮的板子,让患者一足站立,另足踏于其上作训练。健足站,病足滑动时,练习病足活动的灵活性;病足站,健足滑动时,练习病足的负重和平衡。

(二)改善步态的进一步训练

1、迈步训练

(1)试探式的迈步(2)患侧腿负重训练

(3)交叉行走训练(4)前后迈步训练

(1)试探式的迈步

让患者迈步,当足恰着地时立即抬起而不让它负重,以防止诱发痉挛,反复几次后,再真正着地负重;

(2)患侧腿负重训练

患者站位,PT牵其处于RIP位的上肢,将患者牵向病侧,同时让患者的健手外展,健足也外展离地,让病腿充分负重并在其上平衡;

(3)交叉行走训练

先练习站,站时双腿外旋,而且病足在前,当健足在前时,由于病足负重,故动作宜慢,此法是为步行中旋转骨盆作准备,另可改善对髋的控制,尚可防止划圈步态;

(4)前后迈步训练

让患者向前迈几步,然后后退几步,向后迈步时,不允许提骨盆向上,这样患者就只能屈膝,故有助于前迈时膝的活动。

2、行走训练

(1)侧方引导训练(2)后方引导训练(3)骨盆和肩带的旋转训练

(4)复杂步行训练(5)上、下楼梯训练

(1)侧方引导训练

PT位于患者的病侧,持患者处于RIP位的手进行控制,在健腿迈出前,让患者将病侧骨盆充分移到病腿的上方,让病腿充分负重;在病腿迈出之前,稍作停顿,让病腿有足够的时间去放松其膝和下降骨盆;

(2)后方引导训练

患者的双上肢伸向后,PT在后持其双手进行控制,注意点与侧方引导的相同;

2)扶持步行

治疗师站在偏瘫侧,一手握住患手,掌心向前;另一手从患侧腋下穿出置于胸前,手背靠在胸前处,与患者一起缓缓向前步行,训练时要按照正确的步行动作行走或在平行杠内步行,然后扶杖步行(四脚杖、三脚杖、单脚杖)到徒手步行。

(3)骨盆和肩带的旋转训练

治疗师位于患者身后,双手控制患者双肩,迈右腿时,左手越过中线触右腿,迈左腿时,右手越过中线触左股,以改善肩、髋的协调。

(4)复杂步行训练

高抬腿步、弓箭步、绕圈走、转换方向、越过障碍走、各种速度和节律的步行、以及训练步行的耐久力(如长距离的步行、接力游戏)、增加下肢力量(如上斜坡、上楼梯)、训练步行的稳定性(如在窄步道上步行)、训练步行的协调性(如踏固定自行车、踏脚踏式织布机等)。

(5)上、下楼梯训练

偏瘫患者上、下楼梯训练应遵照健足先上、患足先下的原则。

上楼梯训练

治疗师站在患侧后方,一手协助控制膝关节,另一手扶持健侧腰部,帮助患者将重心转移至患侧,健侧足先蹬上一层台阶。当健侧下肢在高一层台阶上支撑时,重心充分前移,治疗师一手固定腰部,另一手协助患足抬起,髋、膝关节屈曲,将患足置于高一层台阶。

如此反复进行,逐渐减少帮助,最终使患者能够独立上楼梯。

下楼梯训练

下楼梯时,治疗师站在患侧,一手置于患膝上方,稍向外展方向引导,协助完成膝关节的屈曲及迈步,另一手置于健侧腰部,身体向前方移动。患者健手轻扶楼梯扶手以提高稳定性,但不能把整个前臂放在扶手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