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青年人才专项培养工程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青年人才专项培养工程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青年人才专项培养工程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青年人才专项培养工程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青年人才专项培养工程

——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训计划2011—2015年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培养和提高青年志愿者的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省委决定实施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训计划,努力搭建全省志愿服务组织互相沟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全地区志愿服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管理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两个全体青年”目标,通过实施培训计划,不断提高青年志愿者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全面的志愿者骨干队伍。

二、培养对象

按照不同需求和追求而成立的青年社团类组织(民间公益组织)核心成员;各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学校、企业志愿者团队核心成员;在全地区各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计划。

三、培养目标

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训工作,把青年志愿者骨干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机制,力争在5年内培养青年志愿者骨干50人,进一步提高我地区青年志愿者队伍素质。

四、培养方式及内容

(一)培养方式

积极争取团中央、团区委职工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及区文明办等的支持,采取集中面授、素质拓展、实地观摩和经验交流相结合开展培训活动。

1、集中面授:邀请志愿服务工作专家、研究员以及志愿者工作人员等相关资深专业人士以课堂形式对志愿者骨干教授志愿者团队建设、管理技巧、服务理念等知识。

2、素质拓展:组织志愿者骨干进行爬山或到消防等应急部门开展模拟训练,提高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3、实地观摩:结合志愿者服务行动,组织志愿者骨干穿插到其他志愿者团队一起开展“关爱行动”、“七彩小屋”、“贴心保姆”等志愿服务活动,互相学习先进的做法。

4、经验交流:组织各地志愿者骨干到茶艺或咖啡馆交流志愿者管理、建设、开展活动等方面的经验,在轻松的谈话交流中互相了解、学习,促进各地志愿服务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培养内容

1、志愿服务理念培训: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志愿者骨干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志愿者服务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坚强理想信念;

2、志愿者发展现状培训:让志愿者了解我地区志愿服务现状,把握全地区志愿者服务发展的趋势;

3、志愿者团队管理技巧培训:对志愿者骨干进行决策、管理、沟通、协调、危机干预等方面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

4、志愿者骨干素质培训:把培养志愿者骨干的调查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作为重点,引导他们实事求是,善于实践,勇于探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5、志愿者服务心理培训:加强对志愿者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志愿者骨干队伍。

五、工作措施

(一)各州地市级团委、志愿者服务站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按照志愿者平时表现和工作开展情况选拔参训志愿者;

(二)志愿者骨干培养要坚持共青团、志愿者团体的主导作用,由各县团委综合考察推荐,州地市团委审批确定后于每期培训班开班前一个月向团省委宣传部上报参训志愿者名单;

(三)培训结束后,团省委将对培训对象在培训时期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对学员给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的鉴定。

六、经费预算

志愿者骨干培训计划分4期,每期25人,每期3天,共需经费7万元。

住宿:50间*200元*3天=3万元

餐饮:60元*100人*3天=1.8万元

素质拓展:40*100人=4000元

授课费:3000元

文件资料:5000元

场租费:10000元

法院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共4页】

法院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 法院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法院“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按照省、市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部署和责任分工,结合的工作为的重点,我院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年”活动, 一、指导思想, 二、组织机构,我院成立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担任,副组长由担任,成员由各业务庭庭全体干警组成,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把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摆到我院工作日程上来,及时的安排部署,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与各项审判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统筹推进, (二)坚持创新务实、勇于实践,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创新思路,确保各项审判工作公平公正,符合法律规定,确保我院创新举措能扎实有效的解决在审判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法院“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按照省、市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部署和责任分工,结合的工作为的重点,我院积极开展

“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年”活动。为有效推进和落实工作,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项重点工作部署,在进一步强化“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直接功能的基础上,强化“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能动司法观,通过完善司法调研、司法建议、司法审查、司法解释四项工作制度,凸显审判工作的延伸功能,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二、组织机构我院成立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担任,副组长由担任,成员由各业务庭庭全体干警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主任担任。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把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摆到我院工作日程上来,及时的安排部署,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与各项审判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统筹推进。 (二)坚持创新务实、勇于实践,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创新思路,确保各项审判工作公平公正,符合法律规定,确保我院创新举措能扎实有效的解决在审判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坚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注重把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常态化、长效机制,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科学发展。 四、任务责任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草案) 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使我校高层次人才梯队的培养与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以及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相衔接,优先做好人才储备,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培养计划。 一、总体目标 高层次人才培养共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二梯队为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三梯队为院级骨干教师;第四梯队为系部级骨干教师。通过选拔和培养,到2018年,力争使学校拥有1-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5-10名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10-20名院级骨干教师和20-30名系部级骨干教师。 二、培养周期 培养期为四年。动态管理,二年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四年进行一次期满考核。 三、选拔条件 (一)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按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 (二)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副教授专业技术以上职务,年龄55周岁以下(以申报当年1月1日为限,下同)。 3.学风端正,治学严谨,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善于团结协作,具有组织带领学科梯队建设的能力。 4.已系统熟练地讲授过两门及以上课程,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 5.具有本学科、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在本学科主流和前沿领域指导和开展研究工作。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科研手段。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特色亮点工作汇报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特色亮点工作汇报X区是X市的主城区,“十二五”以来,经济总量翻番,城市规模和品质也有了较大提升。但随着群众工作的不断深入,来自基层的种种隐忧和危机却时时困扰和警醒着我:一是人口更密集了,但引导群众的本领小了。居住小区虽然人口密集,但居民之间少了守望相助的人际交往,认同感、归属感下降,有时一条网络信息可能就会一呼百应,而我们却百呼不应。大家普遍感叹,群众工作的看家本领不灵了。二是城市更大了,但服务群众的距离远了。现在一个城市社区平均X平方公里上万居民,社区就十几名干部,下面居民小组又大多是空的,人少事多,与群众靠不近、贴不紧,服务做不实,关系也疏远。三是社会更多元了,但凝聚群众的能力弱了。现在阶层分化,诉求多元,各种矛盾日趋复杂,但基层的组织动员能力弱化,协调各方利益矛盾时往往是孤军奋战,常陷入前后夹击的困境,有时甚至连做好事也得不到好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党建为核、服务为本、法治为基、德治为魂,从基层基础做起,探索善治、法治、德治、自治“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创新,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做法:(一)做优公共服务践行法治。依法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为社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重点抓好三个服务:一

是全科化的便民服务。将区街两级X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沉社区,社区设置全科服务窗口,全科社工持证上岗;全面推行党员干部群众事务代理制,让群众在最靠近的地方得到最需要的服务。二是平台化的法治服务。社区健全“一办一委三室”法治服务平台,社区警务室达到国家一级警务室标准,为每个社区聘请一名执业律师每周到社区免费服务。首创的社会矛盾大调解形成品牌,快乐调解俱乐部、周末法庭、少年法学苑等一批社团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制服务。社区治安安全感(X%)和法治环境满意率(X%)位居全省前列,刑事案发率连续八年下降。三是综合化的执法服务。将城管、建设等X个部门X项执法职能和力量综合起来,沉到街道,落到社区,第一时间更有效地解决群众身边的烦扰事,中央编办现场会组织观摩推广。 (二)做实基层服务彰显善治。要做实基层服务必须有扎实的基层组织基础。主要落在三个“实”字上:一是社区服务的功能要全而实。X年以来投入X多亿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X个社区实现X㎡以上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中心按“一校两厅四室”标准,配备X余项服务功能。从前年开始,建设X㎡左右升级版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一是党建引领的核心要强而实。健全社区党组织-邻里街坊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网络;配强党组织书记,组织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认领服

青年人才培养经验交流

企业为青年铺就成才之路经验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各大企业纷纷以提高薪资待遇吸引人才的今天,铁一院另辟蹊径,以针对性很强的9项极富特色的举措,为青年人快速成才铺就了一条坚实的事业“飞行跑道”。近5年来,铁一院先后引进应届毕业生488人,其中博士和硕士共289人。经过“育才九式”的系统培养和锻炼,很多人已经成长为各项目的骨干力量,部分成绩优异者已跻身于铁一院优秀青年工程师之列,铁一院的精英培养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果。第一式:看得见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才会有动力。铁一院为每一位求职者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份从入职直至成长为业内专家、全国大师甚至院士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只要不断努力,就会铸就事业的辉煌,实现人生的价值。也正是这一点,吸引了全国各大知名院校的优秀毕业生。经过一定的试用期后,新员工的不同性格、能力、素质得到一定体现,铁一院根据各人特点为他们设计出符合个性发展的职业规划,阐明其个人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20xx年以来,铁一院又建立了以能力、业绩为先的员工任职资格体系,构建出系统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发展通道和牵引机制。第二式:摸得着的精英养成制度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严肃性,铁一院先后出台了多项管理制度和规范,覆盖了从员工招聘、新员工试用、见习期管理到优秀青年工程师、专业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直至“1263”顶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中既有应届毕业生的管理,也有海外人才招聘、聘用人员转录等各个层面的管理和实施办法,在人才使用中有效地杜绝了任人唯亲、先入为主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实现了科学规范的制度化管理。第三式:精选可造、适用之才铁一院历来重视新员工的引进,坚持在源头上把好关,采取了基于素质模型的招聘办法,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依据岗位对任职者的要求来确定候选人应具备的素质特征,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工作要求。为此,铁一院的人力资源部门与生产单位紧密结合,共同开展招聘工作。生产单位从专业角度对候选人进行考察,人力资源部门通过综合能力测评来确定最终人选,从而从源头上确保了新员工质量。第四式:角色适应,培养在入职之前近年来,铁一院先后与10多所高校签订了本科生实习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本科生以了解勘察设计流程、参与简单的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等实习为主;研究生以熟悉勘察设计生产流程、参与工程勘察设计、参加技术交流、解决实际理论问题等实践活动为主。基地的建立使部分入院新员工在毕业以前就参与、了解了常规的设计流程,为入职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xx年,铁一院又与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携手开展了“卓越工程师计划”,联合培养进入了更深层次。第五式:文化认同,名师指导对于新员工的培养,铁一院坚持双管齐下。一方面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将拓展训练与理论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其对院史院情、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了解各专业设置和勘测设计流程、质量安全体系,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各用人单位按照一对一的方式,为新员工配备了专业能力强的见习指导老师,制定分阶段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新员工在指导下完成整个见习过程,并在每阶段结束和见习期满时写出见习总结和自我鉴定。第六式:压力式管理激发潜能铁一院的管理者深知,新员工就如同一粒种子,只有具备合适的条件,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舒适的温室长不出参天大树。为此,他们一方面为新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有意识地让新员工参与一些重要工作和重点项目,在让新员工感到被重视的同时,确定合理的工作目标与考核指标,让他们切实地体会到肩上的压力和战胜挑战、突破自我的动力。第七式:双向评价,动态考核见习结束,指导老师要从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开拓创新、学习钻研、专业技能、团队合作6个方面作出新员工能够胜任何种技术工作、技术水平达到何种程度的定性结论,并反馈至人力资源部门;见习指导老师的考核则分为新员工评价和自我评价两个层次同步展开,考核结果作为其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任职资格晋升等方面的依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方案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建设效能、效率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快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推进城西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创新,根据平发()33号文件《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街道办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旅游名城”这一特色,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理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管理科学、高效,为平遥的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以项目建设为统领,按照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要求,经过网格建设、平台建设、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古城社会管理创新。在现有条件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经过整合资源、协同工作,实现无缝隙、无盲点的政民互动的管理模式,创立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创新举措及职责分工

贯彻中央和省市精神,按照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街办实际,以“三级网格”承载、“五大致系”建设为主要抓手,综合施措,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三级网格”承载。由街办牵头负责,各社区居委会、各有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全面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 1、一级网格。即街办级网格。组建成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要对“三级网格”建设及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理,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对下级网格进行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做好与县级网格的对接工作。 2、二级网格。即社区居委会网格。每个社区居委会为一个网格,共6个网格。各社区居委会主任为该区域网格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 3、三级网格。即基础网格。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以社区居委会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按照户数300-500户、人口1000-1500人左右设置。基础网格边界必须明确,确保不遗漏、不交叉。 (二)“五大致系”建设。经过五大致系建设,全面推进11项重点工作。 1、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创新

法院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初探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强调把“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成为摆在各级政法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根据当前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定人民法院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和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当前各级人民法院都在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本文拟就如何推进人民法院社会管理创新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人民法院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主体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化,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化特征日益显现,社会管理模式也要创新发展。人民法院工作要与时俱进,就必须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彰显司法对社会行为的引导、示范、评价和规制功能。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当前人民法院强化司法的管理职能,有效整合审判资源,使用审判权协调、平衡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依法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开辟了新的渠道。正如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指出的那样:“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既是司法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司法机关承担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正确把握人民法院与社会管理的关系,找准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与路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首先,司法权是国家实施社会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其行使的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司法权,是我们党至关重要的执政权,是党领导人民通过法律控制和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或者说,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执政的法治形式。所以,人民法院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其次,司法具有对社会行为进行引导、示范、评价和规

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办法(试行)

XX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办法(试行) 1、目的 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储备后备人才力量,带动企业内部形成活泼、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学习型文化氛围,特在企业内部选拔一批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实行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2、青年骨干人才选拔办法 2011年公司拟定100名职工作为骨干人才予以培养,其中生产管理30名、生产技工15名、机械与电器技工5名、其它50名。符合以下标准的公司在职职工为骨干人才候选人: (一)选拔标准 1. 基准条件 (1) 热爱公司,爱岗敬业。 (2)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3) 无违法、违规、违纪记录。 (4)年龄在35周岁以下所有在职员工。 2. 文化程度要求 (1) 已过试用期的本科(包括本科)以上学历; (2) 在本公司工作半年以上的专科学历; (3) 在本公司工作一年以上的中专(高中)学历; (4) 在本公司工作一年半以上的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 3. 在符合基准条件的前提下,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 (1) 2010年前公司级优秀管理者与工作者。 (2)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合理化建议类及公司交办的其他特殊性奖励的获得者,不受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的限制。 (3)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效率高。(4)组织管理能力较强,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宏观思维能力。

(5)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具备较强可塑性的员工。 (6)积极进取,创新意识较强,学习和发展愿望强烈。 (7)团队意识强、廉洁、诚信度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工作激情、乐于在公司长期发展者。 (8)总经理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推荐对日常表现优异的员工,纳入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梯队。 (2)青年骨干人才的选拔程序 1. 各部门于2011年1月10日前将符合选拔标准的人员名单报到XXHR 服务中心。 2. 个人有强烈意愿但所在部门没有上报的员工,可以自己到XXHR服 务中心报名。 3. XXHR服务中心将符合相关条件的人员资料收集、分析,制定出人 员名单报总经理批准后公示。 4. 公示名单在公示期内将按群众意见予以调整,报总经理最终审核批 准。 5. 总经理批准的青年骨干人才,XXHR服务中心按计划要求推动实 施。 3、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 (1) 组织规范化的培训 1. 员工的岗位培训。利用每周固定的时间对青年骨干员工进行系统的岗位知识、质量管理和设备操作的培训。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综合技能,促使公司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公司工作效能。 2. 职业素养的培训。让每一位员工都做到德才兼备,成为公司高素质的执行层。 3. 企业文化的培训。增强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员工都有一定的归属感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4. 企业团队凝聚力的培训。主要目的是增强员工企业的凝聚力和向

青年人才选拔培养方案计划

XXXX青年人才选拔培养方案 为完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青年人才梯队,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才为本,遵循人才成长的时间规律、个性特征、环境条件差异,因人因时制宜,不搞模块化、灌输式培养,以XXXX现有的管理体系、管理经验、管理队伍为主要培养资源平台,适度引入外部先进理念方法,由单位确定培养目标框架和提供必要的资源平台,员工自主参与制定实施培养计划,通过阶段性培养指引人才发现职业发展方向、找到适合自己发展道路、掌握成长进步的方法、具备必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到企业持续发展的事业。 二、培养目标与方式 青年人才培养属人才储备培养,是为有意愿与企业共同奋斗发展的青年员工提供成长成才必要的资源和平台,单位不承诺未来职业发展,培养人员需通过个人能力平等参加岗位选聘。 (一)培养周期:利用二年时间开展二期选拔培养,每期选拔不超过XX人。

(二)培养目标: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培养一批技术与管理实践能力均衡发展的综合型青年人才。 (三)培养方式: 采取理论支撑,实践培养,引导员工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以研究解决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问题和提升基础管理为课题,倡导自主培训,以小组学习方式,利用单位提供的资源平台,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提升综合能力。 分阶段组织矿领导、专业部门负责人、外聘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供理论书籍、专家讲课视频资料,通过授课+自学方式提升理论水平;提供内部兼职、跨岗位交流、挂职锻炼、外部交流等机会丰富实践经验、拓宽视野;通过安排专人辅导考核,指导学习成长方向,通过考核、评优机制提升学习意愿,保证培养效果。 三、选拔范围 198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参加工作满二年的生产一线岗位员工、班组长、一般管理人员(不超过15%比例)。 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爱岗敬业,积极奋进,勤于学习,业绩良好,群众认可。 获得露天煤业及以上级别先进表彰的可放宽至1978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四、选拔程序 青年人才选拔采取员工自愿报名、组织推荐、员工推荐、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思考与举措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以志愿、自治、公益和非营利为主要特征的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并正以崭新、醒目的形象进入政府和公众的视线,越来越多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而青年作为社会创新的生力军,祖国发展的接棒人,未来希望的承载者,责无旁贷的成为了这支力量中的主力。与此同时,随着西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共青团主要工作对象的西城青年,其“社会人”特性正日益明显,流动性强、构成复杂、需求多样等特征不断凸显。因此,“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共青团引导青年投身区域发展,以及整合力量服务青年成长的必要工作。 20__年,为适应首都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和青年群体的新变化,西城团区委专门成立社会工作部,集中力量从零做起,全力打开了以“社区青年汇”建设为核心的社会领域工作新局面。并快速将09年以来,北京市首批公开招考社区专职工作者纳入视野,以他们为样本做了一份“青年社工工作与生活状况”摸底调研,通过对300余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广泛普查,以及30份个案访谈,团区委对社会领域建设工作以及社区工作者这一在社会工作领域中起着骨干作用的青年人群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我们发现,社会领域工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共青团工作,因其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对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在贴近青年现实需求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社区工作者以及由他们衍生出的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这一群体自身,也面临着自我认同感缺失、专业知识储备欠缺等现实问题。 二、针对现实问题开展的具体工作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西城共青团提出了一延、一变、一过渡的工

多举措助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多举措助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四川省南溪县针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把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项目、效益、品牌”理念,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推进全县“跨越提升”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优化服务,开展城市社区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南溪县在南山、金鸿、西门、紫云四个社区分别建立社区工作站。工作站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一岗多人”、“一人多职”的管理模式,实行日常工作与专项工作分工协作,重点工作与突发事件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简化居民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充分发挥社区自治作用。通过建立一只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整合社区内组织功能和资源,开展社区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社区居民的诉求有专人受理和服务,保证政府工作有专人落实,形成行政管理、民主自治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社区工作运行机制。社区工作站承接政府下达的各类行政事务,承办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社区的有关工作,与居委会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构成社区工作新格局。 整合资源,建立“五位一体”工作中心。针对目前县、乡两级综治、维稳、群工(信访)、防邪、“大调解”工作,存在人少事多、工作多头重复交叉、资源配置不科学、工作效率不高、重复劳动等问题,南溪县在县、乡两级构建了“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构建大综治、大维稳、大信访、大调解工作格局。实行“四个一”的运作方式,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考核落实。建立“五联”机制,即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今年3月,宜宾市大维稳工作现场会在南溪召开,“五位一体”南溪模式在全市推广。 抓住重点,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式,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大力推进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建设,动员更多的退休干部、教师等社会热心人士以及企事业单位参与到安置帮教工作中。在2010年3月于宜宾监狱举行的南溪县社会帮教启动仪式上,长城建司、鑫宇房产、洪州建材等企业分别与市内宜宾监狱、南溪监狱、汉王山监狱、川南监狱签订了帮教协议,并与3名即将刑满释放人员签订了用工协议。同时努力促进安置帮教工作向监所延伸,县安帮办、安帮协会每年组织安帮协会、安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律师、法律工作者以及服刑人员家属深入到市内各监所,对南溪籍服刑人员进行慰问,勉励他们认真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突出服务,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南溪县以加强服务为抓手,努力为流动人口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加强走访排查,实现基本信息清、现实表现清和动态清的“三清”。全面收集、录入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的信息,落实“全面登记、动态掌握、重点跟踪”的管控措施,对暂住人口做到“不漏登、不漏管、不失查、不失控”。二是加大与计生、工商、税务、房管、安监、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了资源共享、协同配合、齐抓共管、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三是实现管理动态化。以社区民警为主体,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居委会干部以及房东业主的作用,形成“五位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全面建立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即时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情况清楚、动态管控、即时发现、精确打防”。 全面提升,大力推进“数字南溪”建设。为实现打造“创业南溪、平安南溪、和谐南溪、

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方案

XX公司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凝聚梦想开创未来篇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是要靠不断的创新与进取。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就目前和长远的形式来看,主要还是创新机制与人才队伍的竞争。XX公司要想在下一个十年创造更大的辉煌。特别是要靠创新思维和年轻英才的不断涌现,才会给我们这个企业带来永恒的活力与生机。 年轻人不但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而且对知识、经验的积累与掌握也最为快捷。年轻人身上的惯性少,团队意识感强。若是能把他们每周聚集一次进行交流,让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通过各种形式与方式搞一些活动,办一些讲座,加强培训,肯定能首先在年轻人的队伍里建立起一种现代化公司的凝聚力与认同感。强烈树立企业梦想意识和个人理想意识价值观,建立企业团队精神.这种机制的建立,不但能逐步的形成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精神,同时也能够给公司带来一些活跃的氛围和朝气,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让他们随时有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便于留住人才,让人才扎下根来创业.更能建立起一种有朝气的企业文化基石,用来扩散于整个公司。这必将给公司带来一种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能量. 重视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司青年骨干人才进行培养和培训: 1、对于员工的岗位培训。利用每周固定的时间对青年骨干员工进行系统的 岗位知识、质量管理和设备操作的培训。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综合技能, 促使公司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公司工作效能; 2、关于职业素养的培训.让每一位员工都做到德才兼备,成为公司高素质的 执行层; 3、对于企业文化的培训.增强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同,统一思想,提高 认识,让员工都有一定的归属感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4、对于企业团队凝聚力的培训.主要目的是增强员工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 力。

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医院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医务人员,通过重点资助扶持,促进青年学术骨干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在本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秀青年人才,并为国家、省等各类人才计划储备力量。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速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杰出的学术能力、临床、教学和科研业绩显著的优秀青年人才,从而加快提升我院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质量,增强医务人员队伍科研整体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和人才选拔的高标准、重业绩的原则,既考虑过去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又注重未来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 坚持近期需要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选拔时既注重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又兼顾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和基础相对薄弱学科的发展需要,与我院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相协调。 坚持突出重点和分层次培养原则,把培养学科带头人、市级、区级、院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作为重点,同时注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等其他层次人才的培养。 坚持择优选拔的原则,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的遴选、培养、管理等环节。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培养的公平竞争、科学考评、动态管理等运行机制。注重人才潜能的发挥,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至2020年,培养一支10名左右由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组成的、能够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在国家、省医药卫生领域中起骨干作用的高层次拔尖人才。其中1-2人成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或进入省“121人才工程”序列,1-2人成为院重点学科带头人,2-3人成为院学科建设中重点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3-5人成为院重点学科带头人。 (二)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目标:使其成为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医德高尚、业务精湛、在本学科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造诣、能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学术攻坚人才,对学科团队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在我院今后的临床、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部分优秀者能够入选省“121人才工程”序列。 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目标:使其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取得较丰富研究成果,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带动所在学科临床、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三、选拔条件 选拔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热爱医药卫生事业,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攀登科学高峰的高尚品格及学术发展潜质,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年龄

乡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黄陂桥乡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建设效能、效率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我乡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调结构、促发展、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以服务黄陂桥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新期待为主线,有效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主要目标。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和督查考核创新,建立起全方位、动态化社会管理工作体系,积极搭建社会管理服务新平台,打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工作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社会管理创新置于全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标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造,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新方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抓好典型,整体推进,在高起点上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1、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点抓好落实重大社会决

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以容易引发矛盾的领域为重点,明确风险评估责任主体、评估内容、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应对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 2、构建多方联动的基层社会矛盾调解工作体系。加强基层社会矛盾调解工作,形成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专业性调解组织,完善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3、建立信访工作三级接访下访工作新格局。重点抓好制定落实我乡信访工作三级接访、三级下访实施意见,畅通乡、村、组三级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渠道,真心实意办实事、解难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4、落实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制度。按照“清积案、化新访、控非访”专项活动部署,抓好积案集中清理工作。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办结期限,做到法律问题解决到位、解释疏导教育到位、责任查究落实到位、困难帮扶救助到位、复查复核工作到位,直至当事人息访罢诉。 5、全面推进基层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建设。加快乡综治信访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村综治信访服务站建设,健全制度,落实人员,完善保障,有效整合综治、维稳、信访、司法等力量,形成综合治理的大平台。 6、深化村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制定落实创新村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村服务管理组织,探索服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组织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 7、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健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

浅论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一、当前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现状 在第三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强调,要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民法庭工作,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便民的独特优势,当好司法为民排头兵,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强调,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做好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阐释人民法庭的制度优势和功能发挥。针对广大农村“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的特点,人民法庭要在坚持合法自愿的基础上,着力加强调解工作,妥善处理民间纠纷,积极修复邻里关系,让大量矛盾纠纷通过调解等方式得以化解,充分认识人民法庭在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也不断复杂化、多样化,给社会治理带来很大难度,如果能够积极发挥基层法庭的一线“作战能力”(调解作用),有力配合乡镇机构、基层调解组织平息家庭纠纷,对于维护家庭团结和基层安定具有重大意义。 二、当前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人民法庭尤其是地处农村的人民法庭有力配合地方乡镇机关,在维护辖区稳定,促进辖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到,当前一些人民法庭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仍存在自我定位不够明确,审判职能不能得以延伸,维稳作用难以发挥等问题,笔者认为这是认识不够清晰、措施不够深入所致。 (一)参与治理意识不强 目前基层人民法庭个别干警将审判工作与综合治理割裂开,二者之间没有交集,从而导致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意识不强,不能自觉地将审判工作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没有大局观,养成了就案办案的习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基层矛盾和纠纷。集中体现在在审理案件时思想工作未做到位,特别是对一些离婚损害赔偿纠纷、土地权属纠纷等易于引起民众矛盾激化的民事案件,没有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及时消除双方之间对立情绪,使纠纷未能及时得到化解,从而为社会治理工作留下隐患。 (二)司法为民意识不强 人民法庭承担大量的民商事案件的审判任务,便民诉讼是基层人民法庭一如既往坚持的优良传统。但个别基层法庭不结合农村仍停留在以往等案上门,坐堂审案现状,忽略巡回审判、“假日便民法庭”带来的便民实效,忽视了基层人民法庭和农村的特殊情况。一方面增加了群众诉累,影响其正常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延长审判周期,村民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保障。 (三)调解组织作用不显著 有的辖区调解组织成立存瑕疵,甚至有的与村委会是一套班子,调解流于形式。大部分基层特别是农村调解组织处于“哑火”状态,调解组织的作用未能得到应有发挥,人民法庭在其业务上的指导也不及时、不到位。 (四)法制宣传力度不够 第一,公开审判开庭旁听人员不多,辐射范围小,应有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受到限制。第二,深入乡舍开展巡回审判、以案讲法的工作不扎实,未能形成长效机制。第三,新闻媒体宣传不够。一方面,新闻媒体采稿质量要求高,采稿数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基层人民法庭干警普遍偏少,而办公条件又有限,不能安排专人负责法制宣传工作,宣传不及时、不到位,不能做到紧密围绕当前农村社会治理较为突出的问题,结合典型案件进行广泛宣传与报道。 三、完善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管理中的功能 (一)深化参与农村治理意识 基层人民法院的地位和职能作用决定了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审判组织,是典型的“到群众中去”,它们更容易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非常有利于各类纠纷案件的顺利解决。人民法庭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不仅充当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排头兵,更是筑起整个社会治理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调研报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乡贤与现代乡村治理调研报告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乡贤与现代乡村治理调研报告 一、乡贤与新乡贤 乡贤是指在本土本乡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为当地民众所尊重的人,它还有一种名称叫“乡土精英”。乡贤的“乡”不是单指“乡村”而是有“本土”、“故乡”的意思。 在我国古代社会治理中,县以下的区域是没有国家权力组织的,从县衙到底层民众之间存在巨大权力真空,主要依靠一些特殊的管理人员来填补。地域性、知名度、道德观,是构成传统“乡贤”的三个基本要素。 现在人们说的“乡贤”,已不再局限于道德和声望层面,而是扩展到了包括在经济、人文、社会、科技等领域取得非凡业绩的精英名流。央视节目“走基层我眼中的乡贤”,当中的主角有回乡培育乡村文化的赤脚教授,有担任村第一书记调解村民纠纷的退休司令员,有散尽钱财为农民找井打井的退休地质专家,还有自造农民电影的文化站站长。从这些先进人物身上,我们会发现“乡贤”在今天的概念较传统意义上

有所变化。“新乡贤”主要指从乡村走出去的人才,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回乡后以他们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道德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当前,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正在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 二、乡贤参与现代乡村治理的前提 (弘利教育) 现代社会中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前提可分两方面来看,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能性。 (一)必要性:现代乡村治理模式面临的困境 1、“私”的观念抬头,“公”的问题涌现 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变迁,经历了传统社会的“县政绅治”、新中国成立初的“乡政权”模式、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以及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每家每户都是靠自己的本事来经营,不再是推行人民公社时期的平均主义。时间久了,“私”的观念逐渐抬头,公家的事情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去过问了。我们没有理由去指责村民中“私”的观念的出现,因为这种观念是人性与生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篇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篇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青年人才是党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青年中的优秀代表,是推动首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为大力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促进青年全面成长成才,为首都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共青团北京市委决定面向全市实施北京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促进各行各业青年英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认识 1.充分认识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xx大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的工作部署。当前,首都正处在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和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决定着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景,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青年人才队伍,是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人才保障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推动首都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在新时期加强青年群众工作、服务青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党管人才的原则,遵循青年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不断完善青年人才工作的领导机制,积极创新青年人才工作的工作体系、大力营造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环境,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全面、作风过硬,且与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青年人才队伍,努力开创青年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2.明确北京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的工作目标 通过大力实施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发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知识、发挥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的青年骨干人才。以此为带动,形成广大青年快速成长、各类青年人才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完善青年人才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全面带动和深化全市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对全市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3.加强市级层面的统一领导 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健全由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团市委协调推动的市级青年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形成统筹规划、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局面。 建立全市青年人才工作联席会制度,定期研究、决定全市青年人才工作中的重要政策性问题,确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事项,统筹推进落实北京青年英才培养计划。 4.各区县、各部门要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全市各区县、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和议事机制,将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纳入本区县、本单位的人才工作总体规划中,加强对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研究、推进和支持。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工作优势,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做好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合力。 5.共青团组织要承担起推进、落实北京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责任 各级团组织要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育人职能,在党政的指导支持下,切实承担起推进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各级团组织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思考

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思考 近年来,大量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管理活动,对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完善社会组织的监管机制,改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标签:社会组织社会管理创新对策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组织逐步兴起,作用日益增强,社会组织大量的参加社会管理,对不断提高社会科学管理有重要作用。 一、要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保障。目前,迫切需要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的立法,研究并制定一部社会组织的基本法,将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置于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下,对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主体资格、登记成立、活动原则、经费来源、税收待遇、监督管理、内部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从而为制定相关的管理法规和政策等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通过调整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社会组织依法规范和健康发展。同时,要不断完善扶持政策,一是加大对社会组织的人才和税收的政策扶持。根据社会组织发展特点制定人才引进、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福利保障等政策,促进社会组织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二是建立政府奖励及资助制度。按照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在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和社区社会组织等近期重点发展领域的优先扶持项目中进行试点,设立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经费,用于社会组织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三是随着政府职能转移,急需制定政府职能转移配套政策。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政策,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授权和委托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 二、要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加强基层登记管理机构的建设。基层社会管理的工作量大、任务很重,社会组织管理力量最薄弱。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登记管理机构建设,充实基层登记管理力量,增加基层登记管理机关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其次,加强自律机制和诚信机制的建设。通过建立以章程自律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自律水平和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第三,通过合法的渠道参政议政,表达合理的组织利益诉求。有关部门在规划行业发展、制定行业标准、研究相关领域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时,要听取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决策。第四,加强社会组织的职业化建设。对各类行业协会、商会,要积极推行会长竞选上任、秘书长竞聘上岗,实行工作人员职业化。同时不断加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