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徒生童话师生共读一本书

安徒生童话师生共读一本书

安徒生童话师生共读一本书
安徒生童话师生共读一本书

师生共读一本书《安徒生童话》

师生共读一本书

——《安徒生童话》

有人说:“爱书的孩子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无疑是最有发展前途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教育专家提出,孩子的成绩提高是从读课外书开始的。也说明了阅读课外书的重要。于是我从一年级开始,就经常鼓励孩子读课外书。但学生课外阅读却始终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阅读数目繁多,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阅读习惯差,方法缺,使得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难,评价难。老师在做课外阅读指导时就像狐狸捉刺猬——无从下手。所以,虽然我们坚持了,可阅读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让课外阅读这一重要阵地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呢?我们一直努力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形式。在学习其他学校做法的同时,我思考着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我认为:

一、低年级孩子进行阅读主要是先激发阅读的兴趣。

向学生推荐有趣课外读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爱上读书。这样孩子即巩固了拼音,又自主识字,还多识字。

二、“师生同读一本书”,搭建学生通往课外阅读胜地的桥梁。

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无有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

通过“师生同读一本书”,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籍,并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就像盲人有了导盲犬,学生手中有了一把通往阅读殿堂的金钥匙,他们的阅读兴趣就会越来越广泛,“偏食”“挑食”类的阅读也就销声匿迹了。

叶圣陶先生说:“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有学而不厌的学生。我们自己不学习,却硬要学生学习,那是为难。”师生同读一本书,可以给学生以一种榜样的力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拥有更多更广的共同语言,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童话就是孩子们看见的最初的东西,当孩子走进童话里,有一些东西就慢慢沉积到孩子心里,渐渐变成了孩子的一部分,那些东西有着好听的名字,我们叫它——美好、温暖、纯净、善良、责任、同情、勇气……阅读的意义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是勿庸讳言的。当童话和孩子的童年相遇,不应错过,必然应该好好把握。

其实,阅读不只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必备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它将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伴随孩子的终生。考虑到现阶段孩子的特点,周末的时候可以让孩

子把学校里听来的故事照着书再讲给家长听,一方面加深孩子的理解(小孩子总是喜欢讲自己熟悉的故事,一遍又一遍,有时候家长会厌烦),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强化拼音、识字的过程;语言表达、复述的过程。孩子的图书应该放在孩子能够拿得到的地方,还可以多和孩子交流,分享读书的体会。

有一位哲人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这话把阅读放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不过,阅读确实是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阅读的人生不会寂寞!这一点,我想很多有过阅读经历的人应该会有共鸣。

本学期我们班师生共读的内容是《安徒生童话》。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也是孩子们最爱看的,童话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陶冶他们的性情,而成年人也是同样需要童话的,成年人也能时不时读点童话,那么他既有成人的成熟,又有孩子的童心,那么他的生活该是多么丰富、多么有生气啊!童年和成年一起过,这是人生的一种极高的境界,这样的我们才能活得更年轻、更具有活力,相信童话能给我们带来这一切。

孩子们是从读《丑小鸭》开始,走进安徒生童话的。因为我们二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丑小鸭》,所以我首先安排了阅读《安徒生童话》。有的孩子读了《丑小鸭》说,“丑小鸭”勇敢、善良。我也要像它那样,不怕困难,努力学习。

再如《踩着面包走的女孩》这篇童话,她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告诉大家要爱惜粮食,千万不能任性胡闹。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记住了这个道理。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这些我们小时候爱读的故事,同样也吸引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去阅读,他们读了之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卖火柴的小女孩太可怜了,她那么冷,把我的衣服给她穿吧。

还有读了《皇帝的新装》,他们争着说:我觉得这位皇帝很傻,明明没穿衣服,他还高兴地不得了。

通过课外阅读,我们和孩子们同欢乐,重新找回了同你哪的感觉,让让我们保持一颗童心。读童话让孩子感受到真、善、美,孩子们的识字量大大增加,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加。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其受益终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