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股权改革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办法

公司股权改革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办法

公司股权改革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办法
公司股权改革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办法

某某集团公司股权改革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办法

某某集团在2001年进行的股权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公司管理层和广大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并规范了某某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但是,某某集团2001年的股权改革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为顺利推进集团公司进一步股权激励,需要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进行解决。

1.部分员工的身份置换问题

1)基本情况

2001年集团公司及其分子公司大部分的员工都已经进行了身份置换,但是有部分企业和员工当时没有进行身份置换,具体情况如下:

A.2001年,集团公司进行员工身份置换时,有100人左右的员工当时自愿放

弃身份置换,并至今没有进行身份置换;

B.2001年,集团公司进行置换时,富兴公司上报集团公司申请进行员工身份

置换,但是没有获得集团公司的批准。因此,至今富兴公司员工没有进行身份置换和股权改制;

C.2001年,利川公司参照集团公司方案进行了员工身份置换,但是没有涉及

企业股权改制。因此,需要对利川公司股权改制问题进行处理。

2)解决方案

A.对于集团公司2001年放弃进行身份置换的员工,原则上根据2001年实施

的改制方案进行身份置换,具体补偿款可以在2001年基础上适当上浮,具体上浮额度由集团公司董事会决定;但是对这些员工不进行股权分配。

B.对于目前身份仍然在富兴公司和利川公司的员工

1.富兴公司员工,原则上根据2001年制定的改制方案进行身份置换,具

体补偿款可以在2001年基础上适当上浮,具体上浮额度由集团公司董

事会审批决定;同时,富兴公司员工根据2001年的方案进行股权分

配,获得富兴公司的部分股权。

2.利川员工根据2001年制定的改制方案进行股权分配,获得利川公司的

部分股权。

3.上述富兴公司和利川公司的员工无论获得股权多少,都不参与2002和

2003年集团公司的股权分红。

C.对于2001年集团公司派驻在利川和富兴公司工作,现在在集团公司工作的

员工,首先根据2001年制定的方案进行身份置换,并进行股权分配获得当时工作所在公司的股权,然后根据2001年集团公司改制时的净资产折算为集团公司股权。该部分人员参与集团公司2002年和2003年的分红。

2.集团公司以前年度的分红问题

1)分红时间范围

A.分红的时间范围是2002年和2003年

2)人员范围

A.2001年集团公司改制方案确定的集团公司股东,每个股东根据改制方案确

定的股权份额参与分红;

B.2001年集团公司改制时,集团公司派驻利川和富兴公司工作,现在在集团

公司工作的人员,根据折算的集团公司股权份额参与分红。

3)个人未缴认股款的处理

A.2001年股权改制时,即使个人没有或没有完全缴纳个人股权认购款项,也

可以享受集团公司2002年和2003年分红;

B.但是,个人没有缴纳的认股款部分视为个人对集团公司的欠款,需要按照

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利息;

个人欠集团公司款项=2001年未缴纳认股款×(1+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

率)^欠款年限

C.个人没有缴纳的认股款及其利息,无论以后集团公司是否分红,个人在一

定年限内必须偿还。

4)分红方案

A.分红方案由集团公司董事会综合考虑集团公司的经营业绩、未来发展需

要、激励力度等因素制定。

B.如果当年集团公司的税后净利润为负数,则当年不进行红利分配。

C.集团公司股东根据个人占集团公司的股权比例,从红利总额中按比例计算

获得红利金额

个人红利金额=个人股权数额/集团公司股权总数×集团公司税后净利润×

红利分配比例

D.每年,个人得到的红利总额中,一定比例(暂定为40%)现金发放;其余

60%用于抵扣个人欠集团公司的款项(未缴纳的认股款及其利息),如果抵扣后该部分红利有剩余,则剩余红利部分现金发放。

5)其他问题的处理

A.每年分红时,集团公司的国有股和要素股的红利留存集团公司,具体用途

由集团公司董事会决议决定。

B.2004年初,如果集团公司的股东还有欠集团公司款项(未抵扣完的个人认

股款和利息部分),则可以在以后5年内用分配到的红利进行抵扣,但是5年后无论集团公司是否盈利和分红、以及个人身份在何处,该个人都必须付清所欠款项。

3.化工承包租赁企业

1)基本情况

A.2001年,某某集团公司有四家公司对内进行了承包经营,并且承诺承包经

营三年后经营者可以享有30%的承包企业股权。

B.目前,所有这些承包企业的承包期都已经结束,为规范这些企业的运营和

保障合同的法律效力,必须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2)解决方案

A.首先,对这些企业进行清产核资,然后将这四家企业分别注册为有限责任

公司。

B.如果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已经进行了股权改制,则需要将相关人员的

股权折算为注册后公司的股权。

C.最后,根据承包合同,由企业大股东转让规定股权给相关人员。

D. 电子版文档,可直接编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件仅供个人使用,不得商用。 电子版文档,可直接编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件仅供个人使用,不得商用。 电子版文档,可直接编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件仅供个人使用,不得商用。 电子版文档,可直接编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件仅供个人使用,不得商用。

电子版文档,可直接编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件仅供个人使用,不得商用。 电子版文档,可直接编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件仅供个人使用,不得商用。 电子版文档,可直接编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件仅供个人使用,不得商用。 电子版文档,可直接编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件仅供个人使用,不得商用。 电子版文档,可直接编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件仅供个人使用,不得商用。 电子版文档,可直接编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件仅供个人使用,不得商用。 电子版文档,可直接编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件仅供个人使用,不得商用。 电子版文档,可直接编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件仅供个人使用,不得商用。

浅论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浅论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股权集中度绩效影响 [论文摘要]股权集中度是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还是分散的数量化指标。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绩效。按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多少,可以将股权结构类型分为三类:股权高度集中、股权高度分散和股权相对集中。不同的股权集中分散程度会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试对这三种情况对公司绩效的不同影响进行分析。 一、股权高度集中型 股权高度集中,一般表现为第一大股东拥有了公司股份总额的50%以上,基本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其他股东所持份额很小,这种股权结构也称为绝对控股。由丁?大股东拥有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股权,因此一般情况下,大股东会从各方面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因为公司搞好了,大股东的收益也是最大的,大股东有积极性经营好上市公司,从这一角度看,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同时由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绝对控股,往往更容易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激励,这也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股权如果被某单一的大股东绝对控股,控股股东也有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做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影响上市公司绩效的行为。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大股东通过其控股地位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就十分普遍,可见大股东有的时候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使子公司成为自己的棋子。另外,由于没有外部市场的接管压力,其他股东也只能通过“用脚投票”来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因此股权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一般表现十分稳定。尽管“一股独大”的公司比较重视公司长期发展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但是这样稳定的股权结构反映在国有企业中,却会由于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不到位、产权模糊、缺乏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导致经营层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的积极性较低。 二、股权高度分散 股权高度分散是指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20%以下的情形,相当数量的股东持股数较为接近,单个股东的作用非常有限。股权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可以避免高度集中型股权结构下股东行为特点的两极分化,也可以避免大股东与代理人之间的合谋。许多相关理论研究都认为,分散持股的股权结构由于公司股权的高度分散使得敌意收购的潜在威胁随时都存在,从而对公司管理层的经营形成了较强的监督和激励作用。目前美国上市公司就主要是股权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其外部接管市场对公司管理层产生很大压力,促使他们努力提高公司绩效。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一般意义上的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已比较充分,此时,董事长或总经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变得较为突出。由于他们对公司的信息了解的较为充分,因而其意见很容易影响那些没有机会参与公司经营决策、信息不对称的小股东,而且监督公司经营是

公司股权控制法律实操指南(附案例)

公司股权控制法律实操指南(附案例)作者/ 邓海虹,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来源/ 海虹诉讼在线 公司章程如何避免股权纠纷 公司章程是股东共同一致的意思表示,载明了公司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公司的宪章。公司章程对于是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法定文件,公司章程中关于股权的设置又是公司章程设计的重中之重。我们通过本文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若有不尽之处,欢迎补充。 一、一般问题 1.股权比例问题 对于企业股权比例设置的问题,为了避免公司在运营中陷入僵局,在设立公司时应设计较为合理的股权比例。创业之初,如果只有一个股东,即可成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100%拥有股权。如果是2个或以上股东一起成立有限责任公司,2人持股比例尽量避免50%:50%,3人尽量避免33%:33%:34%。2名以上股东的公司,要对公司具有绝对的控制权,那么持股比例需要超过2/3。 2.同股同权或同股不同权问题 《公司法》第43条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44条规定: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

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可以明显看出公司法将实施“同股同权”还是“同股不同权”的权利交由公司章程来约定,所以企业在设立或者增资时,应考虑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合理的设计公司章程。 3.红利分配、增资认缴问题 实践中,是否参与公司的实际运营会影响到股东的分红比例,同时,公司法赋予企业对于分红权的自治权利。公司法第34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对红利分配、增资认缴的约定,公司法并未要求必须在公司章程中体现。实务中,可以在公司章程中约定,也可以由全体股东以其他方式约定。但是,考虑到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执法水准以及对法律理解的差异,稳妥起见,建议一并在公司章程中约定清楚,可以节省众多不必要的解释、沟通工作。 二、特殊性问题 (一)股权转让设计的问题 《公司法》第71条第4款关于“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可以自由约定对股份转让的限制。 1.禁止股权转让的问题

常见的股东纠纷案例类型及处理方法汇总-推荐

在法律实践中与公司有关的民事纠纷有以下二十二种类型: 一、股权确认纠纷 1、股东之间因出资产生的股权确认纠纷(隐名出资); 2、股东之间因股权转让产生的股权确认纠纷(未变更登记); 3、股东与公司之间的股权确认纠纷(公司与隐名股东)。 二、股东名册变更纠纷 1、因转让方股东怠于履行变更登记义务; 2、因公司怠于变更登记。 三、股东出资纠纷 1、有关出资形式上的纠纷; 2、有关出资义务履行上的纠纷; 3、股东出资责任纠纷。 四、公司章程或章程条款撤销纠纷 1、章程的制定违反法定程序; 2、股东对章程的意思表示是可撤销的; 3、章程的内容存在违法情形; 4、章程欠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

五、公司盈余分配纠纷 六、股东知情权纠纷; 七、股份收购请求权纠纷 八、股权转让纠纷 1、股权转让合同的违约纠纷; 2、股权转让合同的无效和撤销纠纷; 3、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后,因办理股权工商变更登记而产生的纠纷。 九、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效力纠纷 1、决议效力确认纠纷; 2、决议撤销纠纷。 十、发起人责任纠纷 1、公司不能成立时的责任; 2、公司设立过错中,因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 十一、股东滥用股东权利赔偿纠纷

十二、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赔偿纠纷 十三、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损害股东利益赔偿纠纷 十四、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赔偿纠纷 十五、清算组成员责任纠纷 十六、公司合并纠纷(确认合并协议无效) 十七、公司分立纠纷(确认分立协议无效) 十八、公司减资纠纷(确认无效或撤销) 十九、公司增资纠纷(确认无效或撤销) 二十、公司解散纠纷 二十一、公司清算纠纷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116213740.html,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小玉国慧 来源:《商情》2012年第21期 摘要不同股权结构下,由于委托人对代理人行为承担的风险和获取的收益不同,对代理 人的监控能力和积极性也就不同。因此,只有股权结构合理,才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才能保证公司取得良好的经营绩效。 关键词股权结构公司业绩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并不彻底,其中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合理从而导致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公司绩效不佳等问题,所以,近年来,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受到了极大地关注,并寻求解决的办法,以提高公司绩效从而达到股东价值最大化。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公司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本文从股权结构出发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及其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上市公司规范化发展和公司股权结构的完善。 二、相关理论 (一)股权结构 1.股权属性:持股股东的经济类型就代表了其持有股份的股权属性,股权属性有三种类型: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 2.股权集中度:指全部股东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现出的股权集中或是分散的数量化指标。一般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分为三种:第一是股权高度集中,第二是股权相对集中,第三是股权相对分散。 (二)大股东理论之利益侵占效应 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不一致的,存在着很多冲突。 三、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现代经济下,股东价值最大化就是公司利润最大化,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治理有效性最重要的因素,从而也使影响公司绩效好坏的根本。一个公司的股权结构决定了其委托代理关系的性质,现在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其直接干预公司管理,有些治理措施无法

股权转让纠纷经典案例

案例:安徽实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股权拍卖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4年第18期.....***** 裁判要旨:股权竞买人应该正视股权拍卖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在转让人披露信息不实并构成违约时,才能请求法院支持其减少支付相应转让价款的主张,反之则败诉........... 案例:林峰亮等诉胡月梅股权转让纠纷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8期.......... 裁判要旨:2006年以来,大陆在医疗领域的惠台措施不断出台,台商纷纷投资大陆医疗机构.但投资医院的门槛较高,许多台商大多以隐名投资者身份进入个体诊所或门诊部.随着投资项目的增加,纠纷接踵而至.本案是关于转让医疗门诊部的纠纷,转让合同是否因违反投资导向而无效就成为本案争议焦点.从投资导向角度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附件四《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签署后,厦门的地方法规规定台商可以投资医疗机构.从工商变更登记角度看,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可以变更,医疗门诊部的法定代表人也可以变更,投资权益理应可以转让.从隐名投资角度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外商投资所签订的隐名投资协议是有效的,除非违反投资导向、违反效力性强制规范.********* 案例:赵国良与崇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股权变更登记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6期.....***** 裁判要旨:工商行政机关办理股权转让登记过程中,不仅要审查申报材料是否完备并符合法定形式,而且应以行政法一般原则中的合理行政原则为依据、以登记机关判断

与识别能力为限度、在专业范围内对申报材料中的签字盖章等内容的真实性负审查责任......***** 案例:胡元中与汤敏股权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2期******** 裁判要旨: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这是公司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股东出资是公司赖以存在和运营的基础,因此,抽逃出资行为,被公司法严格禁止并严厉惩处.股东出资后,随即将出资转走而用于非公司经营,是抽逃出资的典型情形.其民事法律后果,一是出资人对公司继续履行出资义务,并承担相应责任;二是如不履行该项出资义务,则不享有基于该项出资而享有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案例:赵双瑞与世纪华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2年第12期********* 裁判要旨:自然人独资公司转让其独资子公司股权时,应经股东书面同意,但转股协议是否有效应依据商事外观主义进行判断,不得以协议未经股东签章同意为由否认转股协议效力.协议上即使已加盖法人公章,但如有证据证明协议内容并非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仍应判定合同未成立.---------- 案例:天津市顺通化工机械贸易有限公司与天津市津热供热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2年第4期.......... 裁判要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股权转让合同已获批准后,当事人协议变更股权转让对价的,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的“重大或实质性变更”,无须另行报批...........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已在现代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 但是,学术界以企业业绩为基础,针对股权激励效果所选用的评价方法却不 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绝对绩效评价法,分析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此方法无法消除行业系统性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无法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因此,为消除行业“噪音”的干扰及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探索以企业相对绩效评价为主的股权激励效果评价方法具有明显的理论与学术价值。 本文通过梳理股权激励的相关文献,并以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标杆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苏泊尔实施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为了消除行业内系统性因素对企业业绩的影响,采用相对绩效评价法,以企 业的盈利、偿债、营运、成长等四个维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综合业绩指标评价模型及评价体系。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以苏泊尔为案例研究对象,将该企业的综合业绩、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指标与该企业历史业绩、行业平均业绩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具体影响,进而发现股权激励方案 的优缺点。本文研究发现,选择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作为企业股权激励效果评价指标均有科学性与可靠性;苏泊尔在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后,其综合业绩指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得到了实质性加强, 但其成长能力没有产生明显改善;为进一步完善股权激励方案,苏泊尔应进一步 延长股权激励的激励期限,扩大激励对象的授予范围,设置合适的行权标准。

股权转让纠纷20个经典案例

一、股权竞买人对拍卖信息负审慎审查义务 案例:安徽实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股权拍卖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4年第18期 裁判要旨:股权竞买人应该正视股权拍卖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在转让人披露信息不实并构成违约时,才能请求法院支持其减少支付相应转让价款的主张,反之则败诉。 二、台商投资内地个体医疗诊所的法律效力 案例:林峰亮等诉胡月梅股权转让纠纷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8期 裁判要旨:2006年以来,大陆在医疗领域的惠台措施不断出台,台商纷纷投资大陆医疗机构。但投资医院的门槛较高,许多台商大多以隐名投资者身份进入个体诊所或门诊部。随着投资项目的增加,纠纷接踵而至。本案是关于转让医疗门诊部的纠纷,转让合同是否因违反投资导向而无效就成为本案争议焦点。从投资导向角度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附件四《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签署后,厦门的地方法规规定台商可以投资医疗机构。从工商变更登记角度看,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可以变更,医疗门诊部的法定代表人也可以变更,投资权益理应可以转让。从隐名投资角度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外商投资所签订的隐名投资协议是有效的,除非违反投资导向、违反效力性强制规范。 三、工商行政机关股东变更登记审慎审查义务的确定 案例:赵国良与崇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股权变更登记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6期 裁判要旨:工商行政机关办理股权转让登记过程中,不仅要审查申报材料是否完备并符合法定形式,而且应以行政法一般原则中的合理行政原则为依据、以登记机关

判断与识别能力为限度、在专业范围内对申报材料中的签字盖章等内容的真实性负审查责任。 四、股东抽逃出资的民事法律后果 案例:胡元中与汤敏股权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2期 裁判要旨: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这是公司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股东出资是公司赖以存在和运营的基础,因此,抽逃出资行为,被公司法严格禁止并严厉惩处。股东出资后,随即将出资转走而用于非公司经营,是抽逃出资的典型情形。其民事法律后果,一是出资人对公司继续履行出资义务,并承担相应责任;二是如不履行该项出资义务,则不享有基于该项出资而享有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五、自然人独资公司转让其独资子公司全部股权的效力判定 案例:赵双瑞与世纪华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2年第12期 裁判要旨:自然人独资公司转让其独资子公司股权时,应经股东书面同意,但转股协议是否有效应依据商事外观主义进行判断,不得以协议未经股东签章同意为由否认转股协议效力。协议上即使已加盖法人公章,但如有证据证明协议内容并非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仍应判定合同未成立。 六、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对价的变更不属于重大或实质性变更 案例:天津市顺通化工机械贸易有限公司与天津市津热供热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2年第4期 裁判要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股权转让合同已获批准后,当事人协议变更股权转让对价的,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的“重大或实质性变更”,无须另行报批。

A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A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019年06月11日 摘要:随着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代理矛盾日益突出,股权激励机制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应运而摘要: 生。成长性是检验企业生存和发展潜力的最基本、最客观的标准,也是衡量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重要的指标。将两者结合,能够更加客观的评价企业的股权激励的效果,帮助经营管理者发现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以A企业为例,对 其2013—2017年财务数据进行财务分析。 关键词:股权激励,企业成长性,上市公司 关键词: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也在顺应时代变化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与企业所有者相比,职业经理人能够更加了解代理企业的不足和所在行业的前景,然而职业经理更在关注公司短期的发展,与企业所有人的追求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不一致,形成了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即使有些企业所有者在事先预测到该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并不能完全防止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利益。鉴于这种情况,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股权激励是一种以公司股票为标对物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方式,能够有效缓解了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我国于2005年12月31日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股权激励的各种要素,解决了股权激励实施的法律障碍,标志着公司股权激励正式引入中国。在接下来的几年,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陆续出台与股权激励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了我国股权激励体系,由此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其员工进行了股权激励。 一、A A公司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一、 A公司是一家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房地产公司,主要以房地产开发与运营为主。A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我国著名房地产行业品牌。2017年,A公司营业额实现754亿元,近十年的复合增长率15%;实现利润为207亿元,同比增长了27.23%。根据A公司在中国股市的表现显示,其估值为境内上市房地产行业的第三。 A公司于2014年首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定向增发2322.83万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0.901%。截 止2018年1月1号,A公司共推出了二期股权激励方案。根据A公司的公告,本文将两期计划情况整理如下表1所示。 二、A A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评价 二、 业绩效果分析。A公司实行股权激励是为了激发企业的骨干员工的工作热清,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为公司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才,所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员工和公司都有积极的作用。对员工而言,努力工作不仅仅可以获得了丰厚的酬薪以及福利,还可以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对公司来说,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营业收入,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公司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由上表2的各项主要财务指标变化可以看出中,自从201年9月以来,股权激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2016年是公司各项指标增长最为明显的一年,主要是由于A公司于2016年宣布新一轮的股权计划,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由此可见,A公司的激励计划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员工更加积极努力工作,以换来公司效益的增加。股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探讨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探讨 一、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股权激励主要是指企业利用自身的股权奖励给企业员工,奖励对象一般都是企业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通过奖励股权可以把高管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高管从经营利益不断提升过程中享受到真正的福利,充分的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管理者与企业的共同成长。股权激励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证公司绩效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使被激励者拥有公司的部分股份(或股权),用股权这个纽带将被激励者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使其能够积极、自觉地按照实现公司既定目标的要求,为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释放出其人力资本的潜在价值,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监督成本。第二,发挥公司绩效约束作用。约束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因为被激励者与公司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如果经营者因不努力工作或其他原因导致公司利益受损,比如出现亏损,则经营者将要分担公司的损失;二是通过一些限制条件使被激励者不能随意离职,如果被激励者在合同期满前离职,则会损失一笔不小的既得经济利益。第三,改善员工福利作用。这对于那些效益状况良好且比较稳定的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使多数员工通过拥有公司股权参与公司利润的分享,有十分明显的福利效果,而且这种福利作用还有助于增强公司对员工的凝聚力,利于形成一种以“利益共享”为基础的公司文化。第四,稳定员工作用。由于很多股权激励工具都对激励对象利益的兑现附带有服务期的限制,使其不能轻言

“去留”。特别是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销售骨干等“关键员工”,股权激励的力度往往比较大,所以股权激励对于稳定“关键员工”的作用也比较明显。 二、公司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激励效果不明显 目前,公司的股权激励政策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员工工作积极性仍然不是很高,绩效管理水平没有得到充分的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地激发。公司的营业利润没有获得充分提升,很多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政策之后,公司的净利润没有得到很好地提升,反而出现了一定的降低,这说明了公司的股权激励政策没有充分地发挥其积极的意义,股权激励机制的作用不是非常明显。股权激励政策的失效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不利于公司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的公司竞争还在不断地加剧,如果不能及时地改变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公司未来的发展会面临很大的发展障碍,未来发展动力不足。 (二)员工对激励方案缺乏兴趣 目前我国公司针对员工实施的股权激励政策其激励的方法相对单一,无法有效地满足员工的多方面需求,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公司对员工的股权激励采用了单一的股权激励方式,并且股权激励的来源也非常的单一,股权激励完全与企业的经济利润挂钩,这种单一的激励方式不利于充分的满足不同的员工对激励的需求,影响了股权激励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单一形式的股权激励使得员工在日

股权纠纷案例及处理方案汇总

股权纠纷处理案例汇总本文计5.08万字,共10篇

目录 股权纠纷处理案例汇总............................................................................................................ - 1 -(一)、常见的股东纠纷案例类型及处理方法...................................................................... - 3 -(二)、公司并购实务中的七大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 15 -(三)公司股权纠纷案.......................................................................................................... - 20 -(四)股东之间关于股权争议解决...................................................................................... - 38 -(五)股权转让股权纠纷案例.............................................................................................. - 39 -(六)股权转让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 43 -七)、股权转让欠款纠纷案例 ................................................................................................ - 47 -(八)、离婚时出现股权纠纷问题怎么处理........................................................................ - 49 -(九)、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造中的39个问题及解决方案.................................................. - 49 -(十)、有关于股权转让纠纷立法完善的相关建议............................................................ - 60 -

公司股权纠纷案例-精选.doc

公司股权纠纷案例 核心提示:原告:谢某被告:张某、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1997年6月10日,被告张某与上海立新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立新公司)共同合作设立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下称金刚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由立新公司提供39.5亩土地,张某拥有100%的股权。金刚公司成立后,张某将其20%的股份转让给原告,原告... 原告:谢某 被告:张某、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 1997年6月10日,被告张某与上海立新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立新公司)共同合作设立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下称金刚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由立新公司提供39.5亩土地,张某拥有100%的股权。金刚公司成立后,张某将其20%的股份转让给原告,原告共计向金刚公司汇款美元392,908.64元。根据金刚公司2000年6月10日的营业执照,其实到注册资金为50万美元。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间,原告与张某多次商讨股权回购事宜。2000年3月13日,金刚公司董事会作出A、B两个决议案(以下简称3?13决议),具体规定了股权转让以及支付转让款的方案。 原告诉称,张某并未按合同、章程的约定缴纳出资,并将原告的出资当作其个人出资进行验资。原告与两被告达成股权转让协议后,虽未到政府相关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但原告实际于决议签订后即离开公司,张某也向员工宣布原告已退股的消息。由于两被告始终未向原告支付相应的股权转让款,故提起诉讼,要求判令两被告支付股权转让款。 被告张某辩称,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股权的变更,必须经审批机关批准和登记机关变更登记,光有董事会决议是无效的。并且,董事会决议本身也有违法之处,如将属于金刚公司的两处房产作价支付股权转让款,会造成合作公司注册资本减少。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金刚公司辩称:本案属股东之间的股权纠纷,与金刚公司并无关联。 审理中,原告以两被告故意不到政府部门办理股权变更手续,人为制造诉讼障碍为由,于2000年11月27日增加了一项诉讼请求,即请求判令两被告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因本案所涉股东、股权变化所引起的一切法律手续。 针对原告增加的诉讼请求,两被告辩称,未能办妥股权变更手续是由于原告自身原因所致,并非被告拖延不办。此外,金刚公司已于2000年12月5日召开董事会,在原告借故拒绝参加的情况下,董事会作出了“关于2000年3月13日之A、B决议终止执行”的决议案(下称12?5决议),因此原告退股的事实前提已不存在,请求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受理法院认为,3?13决议具有董事会决议和股权转让合同双重属性,原告与被告张某在3?13决议签字之时,双方的股权转让合同即已成立。由于原告并未参与12?5决议的议定过程,12?5决议对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并无实质影响。根据法律规定,这一股权转让行为应当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后方为生效,由于金刚公司未按决议去申报合作合同变更手续,致转让行为至今未能生效,转让合同未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故应对原告要求被告办理股权转让手续的诉讼请求先行判决,至于其它有关支付股权转让款的事宜,在先行判决生效后再行处理。据此判决:被告张某、被告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就原告谢某将其在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给被告张某事宜至审批机关办理相关的股权变更手续。 判决后,当事人均未提起上诉,被告张某、金刚公司于判决生效后至审批机关办理了股权变更手续,审批机关将被告金刚公司的投资者变更为案外人立新公司及被告张某。 关于股权转让款的支付事宜,法院认为:3?13决议系被告金刚公司的董事会为原告股权转让事宜而达成之协议,各方当事人均应恪守。金刚公司愿以其特定财产为张某支付股权转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各抒己见 一、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股权激励主要是指企业利用自身的股权奖励给企业员工,奖励对象一般都是企业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通过奖励股权可以把高管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高管从经营利益不断提升过程中享受到真正的福利,充分的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管理者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股权激励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证公司绩效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使被激励者拥有公司的部分股份(或股权),用股权这个纽带将被激励者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使其能够积极、自觉地按照实现公司既定目标的要求,为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释放出其人力资本的潜在价值,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监督成本。第二,发挥公司绩效约束作用。约束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因为被激励者与公司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如果经营者因不努力工作或其他原因导致公司利益受损,比如出现亏损,则经营者将要分担公司的损失;二是通过一些限制条件使被激励者不能随意离职,如果被激励者在合同期满前离职,则会损失一笔不小的既得经济利益。第三,改善员工福利作用。这对于那些效益状况良好且比较稳定的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使多数员工通过拥有公司股权参与公司利润的分享,有十分明显的福利效果,而且这种福利作用还有助于增强公司对员工的凝聚力, 利于形成一种以“利益共享”为基础的公司文化。第四,稳定员工作用。由于很多股权激励工具都对激励对象利益的兑现附带有服务期的限制,使其不能轻言“去留”。特别是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销售骨干等“关键员工”,股权激励的力度往往比较大,所以股权激励对于稳定“关键员工”的作用也比较明显。 二、公司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一)股权激励效果不明显 目前,公司的股权激励政策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员工工作积极性仍然不是很高,绩效管理水平没有得到充分的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地激发。公司的营业利润没有获得充分提升,很多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政策之后,公司的净利润没有得到很好地提升,反而出现了一定的降低,这说明了公司的股权激励政策没有充分地发挥其积极的意义,股权激励机制的作用不是非常明显。股权激励政策的失效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不利于公司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的公司竞争还在不断地加剧,如果不能及时地改变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公司未来的发展会面临很大的发展障碍, 未来发展动力不足。(二)员工对激励方案缺乏兴趣 目前我国公司针对员工实施的股权激励政策其激励的方法相对单一,无法有效地满足员工的多方面需求,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公司对员工的股权激励采用了单一的股权激励方式,并且股权激励的来源也非常的单一,股权激励完全与企业的经济利润挂钩,这种单一的激励方式不利于充分的满足不同的员工对激励的需求,影响了股权激励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单一形式的股权激励使得员工在日常的管理中容易为了短期利益放弃长期利益,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企业针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的意义也无法充分的实现。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实施后,员工对其方案不是非常的感兴趣,因此股权激励政策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在实施了激励政策后,公司的绩效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下降,这对于公司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股权激励方案不合理 公司对于股权激励方案不是非常重视,实际控制人认为只要实施股权激励就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导致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不是非常合理,影响了股权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公司内部,公司针对股权激励方案没有具体充分的设计,针对负责不同项目的员工实施统一的激励方案,这无法体现股权激励的公平性。不同的员工负责的项目是不同的,项目盈利 能力以及管理难度存在很大差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 焦 蕾/文 10.13999/https://www.doczj.com/doc/7116213740.html,ki.scyj.2019.02.024 关键词:股权激励;绩效;股权组合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64

公司股权纠纷案案例

公司股权纠纷案案例 原告张某某因与被告王某-北京实业铸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业公司)发生股权转让纠纷,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张某某诉称:原告与被告王某原为大学同学,王某提出将其在被告实业公司中的25%股份转让给原告。基于对老同学的信任,原告按王某提出的价格,先后向实业公司汇入50万美元,以投资人身份被列名为实业公司的副董事长,但一直未参与实业公司的经营管理。2018年9月原告应邀暂时管理公司时,才发现王某并未按合同、章程的约定,将其许诺投入的200万美元现汇及价值100万美元的生产设备注入实业公司,而是将原告投入的资金当作他个人出资进行验资,并且在经营管理期间还有违规操作及侵害其他股东权益的情形。为此,原告向王某要求退出实业公司,由王某按原价收购其出让给原告的25%股权。王某表示同意,并与原告达成协议,草拟了《股权让度协议书》,但在行将签约时,因王某变更付款条件,致签约未成。双方又确定以实业公司董事会决议案的方式代替股权转让合同。2019年3月13日,实业公司董事会作出A、B两个决议案(以下简称“3.13决议”),同意原告将实业公司25%股权以50美元的价格转让给王某。同意在决议签署后两日内,将公司购买的某某路45弄13号506室之房产作价400000元人民币过户给原告,同时将某某路69号底层店面出售款中的150万元人民币先支付给原告,余款由实业公司向原告开出远期银行汇票每月支付一次;若有任何一期透支或被退票,原告有权主王某全部未到期债权。由于王某实际是实业公司的全额投资人,因此王某对原告的付款行为,即为实业公司向原告的付款行为。董事会决议作出后,原告即离开实业公司,王某也已经向员工宣布了原告退股的消息。而王某并未将某某路75弄13号506室之房产过户给原告,实业公司也未向原告开出远期银行票据支付余款。原告认为,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虽未到政府相关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但已经是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现在王某和实业公司未按协议向原告支付相应的股权转让款,已构成违约。为维护己身合

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_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朱武祥、宋 勇: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 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 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朱武祥 宋 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00084) 内容提要:本文以家电行业2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相关 性。结果表明,在竞争比较激烈的家电行业,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并无显著相关性。我们 认为,增强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战略、经营绩效业绩和公司治理质量的评价功能和控制权 收购功能,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在日益激烈的产品市场和评价、控制权收购功能日益有效的 资本市场双重压力下,选择有利于驱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股东价值增长的股权结构。 关键词:股权结构 企业价值 平行数据模型 一、问题提出 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是金融经济学10多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代理理论的模型证明,由于资本市场并非完美,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相关。因为股权结构反映公司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影响对管理层的监控、成长机会选择、自由现金流投资等价值创造和分配行为。Gross man和Hart(1980)的模型表明,股权结构分散条件下,单个股东缺乏监督公司经营管理、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和驱动公司价值增长的激励(Hart),因为他们从中得到的收益远小于他们监督公司的成本。Shleifer和Vishny(1986)的模型则表明,一定的股权集中度是必要的。因为大股东具有限制管理层牺牲股东利益、谋取自身利益行为的经济激励及能力,可以更有效地监督经理层的行为,有助于增强接管市场运行的有效性,降低经理层代理成本。Holderness和Sheehan(1988)也指出多数股东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但迄今为止,股权结构与企业经营业绩会计指标和价值指标的关系并无明确一致的实证结果。Demsets和Lehn(1985)考察了511家美国大公司,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经营业绩会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并不相关。McC onnell和Servaes(1990)考察了1000多家公司,发现公司价值与股权结构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内部控股股东股权比例小于40%时,托宾Q值随控股比例的增大而提高;当控股比例达到40% 50%时,公司托宾Q值开始下降。而Mehran(1995)发现,股权结构与企业业绩(托宾Q值和资产收益率)均无显著相关关系。Han和Suk(1998)的结果表明,公司业绩与外部大量持股股东(Blockholders)的股权比例正相关。Myeong-Hyeon,Cho(1998)研究了股权结构、投资和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表明,股权结构影响投资,进而影响企业价值。但联立方程回归结果表明,投资影响企业价值,然后影响股权结构,即企业价值影响股权结构,但反之不成立。Pedersen和Thomsen(1999)考察了欧洲12国435家大公司,认为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Morck、Nakamura和Shivdasani(2000)研究了日本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托宾 本文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础研究基金资助

上市公司股权属性和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上市公司股权属性和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贾海山(河南中鹏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 关系,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提高治理效率并取得优良业绩的重要保证。股权结构主要包括:股权属性,即按照股票的分类划分是属于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等;股权流通性,主要指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股票中可以公开上市流通的数量与不可以公开上市流通的数量之间的比例;股权集中度,即全部股东因其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还是分散化的数量指标。鉴于我国股票市场正在实行大小非解禁,各种性质的股票将实现全流通,笔者主要从股权属性和股权集中度两个角度分析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一、股权属性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股权属性就是股权构成的不同性质,即各个不同性质的股东集团分别持有股份的多少。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属性复杂,有国家股、法人股、流通股等等。还有A股、B股、H股等不同金融市场的区分。笔者主要分析A股市场不同性质的股权属性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一)国家股的影响 国家股作为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由全国人民委托政府进行管理,而各级政府又委托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或者国有企业进行管理,最后才是国有资产的实际控制者将国有资产的经营权委托给直接的经营者,各级委托者意志的表达,并不能对直接的代理经营者产生影响。国家股存在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冗长的委托代理链使监督成本大大上升。在国有股占主导地位的公司治理结构中,一方面,公司没有真正的所有者,形成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另一方面,国家通过行政手段任免经营者,公司的管理机构设置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通常难以形成以市场为主体的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政企不分家,有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本身

股权投资协议纠纷的釜底抽薪之计——投资人得以解除投资协议并退还投资款项之成功仲裁案例

股权投资协议纠纷的釜底抽薪之计——投资人得以解除投资协议并退还投资款项之成功仲裁案例 案情简介 本案系一典型的增资协议纠纷,申请人为投资方PE基金,被申请人为增资协议的相对方,包括目标公司和原股东兼实际控制人。申请人完成投资之后不久,双方就目标公司是否完成第一年度的利润指标发生争议。申请人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对目标公司的净利润进行审计。在仲裁过程中,被申请人为申请人主张权利设置了无数障碍——拒不配合仲裁庭指定的审计鉴定,极力拖延程序的进行,企图给申请人造成进退两难的困境。 我们作为申请人的代理律师,在办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阻碍虽难以言说,所幸最终完成所托,在最后一次开庭时变更仲裁请求为要求解除增资协议,被申请人连带返还申请人全部投资金额,并按照20%年息计算利息,获得了仲裁庭的全部支持。该案法律上的主要争议点在于对赌及回购条件是否成就的事实争议,以及被申请人拒不配合指定审计鉴定的法律后果。 因保密需要,本文隐去所有当事人名称,概述交易条款内容和相关事实,仅着重讨论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 一、对赌及回购条件是否成就的争议

1. 增资协议的约定 本案增资协议约定的对赌和回购条款主要是赌业绩(净利润)、赌上市,即增资协议中约定了实际控制人及目标公司的业绩承诺,目标公司连续三年业绩应当达到相应承诺的净利润,如不能完成,则根据对赌条款调整申请人的持股比例,形式为股权现金补偿;同时约定了在特定时间点未完成上市,或者净利润低过承诺的60%,则申请人有权要求回购股权。 2. 关于目标公司是否达到对赌和回购条款约定的净利润指 标的事实争议 在增资协议签署之后的一段时间,投资方依据合同约定对目标公司的账户实施了监管,但随后监管被取消。在对账户实施监管期间,投资方认为目标公司第一年度不可能完成承诺的利润指标。因此,在对赌期间的第一年度结束后,投资方多次与目标公司与实际控制人沟通要求进行审计,但均未能进行。 然而,在投资方不知情的情况,目标公司的审计报告已经做出,结果是利润超过增资协议约定当年的利润指标,并提交了股东大会进行审议。双方在案件中对于事实问题最核心的争议焦点是,投资方在股东大会上是否已经认可了该份审计报告。实际控制人及目标公司一方提出证据证明投资方的股东代表签署了同意该份审计报告的股东会决议,投资方则提

股权转让纠纷20个经典案例

股权转让纠纷20个经典案例 股权转让纠纷20个经典案例 一.股权竞买人对拍卖信息负审慎审查义务案例:安徽实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股权拍卖纠纷上诉案《人民司法?案例》xx年第18期裁判要旨:股权竞买人应该正视股权拍卖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在转让人披露信息不实并构成违约时,才能请求法院支持其减少支付相应转让价款的主张,反之则败诉。 二.台商投资内地个体医疗诊所的法律效力案例:林峰亮等诉胡月梅股权转让纠纷案《人民司法?案例》 xx年第8期裁判要旨:xx年以来,大陆在医疗领域的惠台措施不断出台,台商纷纷投资大陆医疗机构。但投资医院的门槛较高,许多台商大多以隐名投资者身份进入个体诊所或门诊部。随着投资项目的增加,纠纷接踵而至。本案是关于转让医疗门诊部的纠纷,转让合同是否因违反投资导向而无效就成为本案争议焦点。从投资导向角度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附件四《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签署后,厦门的地方法规规定台商可以投资医疗机构。从工商变更登记角度看,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可以变更,医疗门诊部的法定代表人也可以变更,投资权益理应可以转让。从隐名投资角度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的司

法解释规定外商投资所签订的隐名投资协议是有效的,除非违反投资导向.违反效力性强制规范。 三.工商行政机关股东变更登记审慎审查义务的确定案例:赵国良与崇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股权变更登记纠纷上诉案《人民司法?案例》 xx年第6期裁判要旨:工商行政机关办理股权转让登记过程中,不仅要审查申报材料是否完备并符合法定形式,而且应以行政法一般原则中的合理行政原则为依据.以登记机关判断与识别能力为限度.在专业范围内对申报材料中的签字盖章等内容的真实性负审查责任。 四.股东抽逃出资的民事法律后果案例:胡元中与汤敏股权纠纷上诉案《人民司法?案例》 xx年第2期裁判要旨: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这是公司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股东出资是公司赖以存在和运营的基础,因此,抽逃出资行为,被公司法严格禁止并严厉惩处。股东出资后,随即将出资转走而用于非公司经营,是抽逃出资的典型情形。其民事法律后果,一是出资人对公司继续履行出资义务,并承担相应责任;二是如不履行该项出资义务,则不享有基于该项出资而享有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