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经济形势下财务管理变化点、着眼点和创新点-中税网专家讲义--石彦文

新经济形势下财务管理变化点、着眼点和创新点-中税网专家讲义--石彦文

新经济形势下财务管理变化点、着眼点和创新点-中税网专家讲义--石彦文
新经济形势下财务管理变化点、着眼点和创新点-中税网专家讲义--石彦文

新经济形势下财务管理变化点、着眼点和创新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随着各类企业遭受风险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不断发生,国内企业所思考的问题也不再单纯的局限于如何将产品或服务卖出去,他们必须考虑在经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学会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各种手段。特别是财务风险的控制。

全球通货膨胀形式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国民收入的提升、外汇问题、环保问题、资产重组、现金流优化管理、资本运营等都迫切要求企业重新塑造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快速寻找新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变化点、着眼点和创新点

企业风险的产生和发展的五大规律

一、五大规律概述

规律一:风险产生符合“木桶效应”

规律二:小细节产生大风险

没有破产的行业,只有破产的企业(案例)

1%的错误会带来100%的失败(案例)

规律三:小规模企业容易产生风险

小规模企业容易产生风险的八个原因

归纳起来,小规模企业容易产生风险主要有下列八个原因:

(1)缺少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2)企业老板缺少防范风险和应对风险的经验。

(3)缺少风险管理的团队。

(4)缺少管理体系,尤其是缺少内控体系和决策支持体系。

(5)缺少积累,经济实力较差,缺少应对风险的物资基础。

(6)缺少信息渠道,不能及时反应,更难做到提前反应。

(7)缺少人脉关系管道,缺少风险管理的人脉基础。

(8)缺少服务机构的支持基础。

规律四:大规模企业更容易产生致命风险

大规模企业易产生致命风险的十一个原因

1.规模大的企业,货款规模也大,每月到期的还款额及利息越多,就越容易受到银行抽回贷款、到期资金断链的冲击。

2.规模大的企业,需要的流动资金多,容易面临资金断链的风险。

3.规模大的企业,市场销售的面大,容易产生产品质量纠纷,品牌也容易受到;中击。

4.规模大的企业,由于管理层次较多,信息传递不太顺畅,容易产生决策失误。

5.规模大的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各类服务型企业联系多,容易产生债务纠纷。

6.规模大的企业,产品的产量大、采购量也大,容易出现质量管理的空当。

7.规模大的企业,分工细,部门之间的交叉控制多,工作流程复杂,因此信息传递的时间长,容易出现责任不清,贻误战机的情况。

8.规模大的企业,涉及的产业多,容易产生资源分配失衡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9.规模大的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因此,违约成本较高。

10.规模大的企业,信息外漏的可能性大,商业秘密容易流失。

11.规模大的企业,容易被媒体等关注,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被夸大或放大。

规律五:风险发展的四个阶段

风险发展分为风险酝酿期、风险发展期、风险扩大期、风险爆发期四个阶段。

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二、急功近利:不恰当的规模化

(一)不恰当的规模化导致风险

规模化是企业的盈利模式之一,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多元化可以导致风险,规模化不会产生风险

(二)不恰当的规模化的七个表现

1.企业在不同区域设立分支机构,进行量的扩张。

2.投资购买土地、建设厂房和购置设备,产能的大幅度增加。

3.存货的大幅度增加。

4.承接项目的大量增加。

5.人员和管理费用的大幅度增加。

6.负债的大幅度增加。

7.品牌运作策略的实施,进行连锁加盟等。

(三)规模化导致风险的八种传导机制

规模化导致企业出现风险的八种传导机制,具体如下:

(1)规模化——资金断链风险。

规模化——产能的扩张——负债的大量增加——财务费用及到期债务的增加——资金链条断裂——企业出现资金断链风险

(2)规模化——市场风险。

规模化——产能的扩张——产量的大幅度增加——销售瓶颈——产品的积压——存货跌价或坏账损失——企业出现市场风险

(3)规模化——回款风险。

规模化——销售量的大幅度增加——信用销售和回款控制不力——货款不能及时收回——坏账大幅度增加——企业出现回款风险

(4)规模化——财务风险(管理费用失控风险)。

规模化——经营规模的扩大——人员及机构设置增加——管理费用失控——企业出现财务风险

(5)规模化——财务风险(销售费用失控风险)。

规模化——产能的增加——市场开发、推广费用大增——销售费用的大幅度上升——销售费用失控——企业出现财务风险

(6)规模化——产品质量风险。

规模化——产能的增加——人员的大幅度增加——产品合格率低——产品废品损失增加——企业出现产品质量风险

(7)规模化——原材料供应风险/资金断链风险。

规模化——对原材料需求增加——原材料供应瓶颈——企业出现原材料供应风险

(8)规模化——管理风险。

规模化——机构设置膨胀——管理团队缺乏——管理失控——企业出现管理风险

(四)规模化并不必然产生风险——规模化的“度”

企业规模缩减的四个途径

(1)业务范围的缩小,即精干主业,业务剥离。

(2)业务链条的缩短,即突出核心业务,部分非核心环节或业务外包。

(3)降低产能利用率,即降低产量。

(4)经营区域的缩小,即撤并分支机构,精简人员。

三、不恰当的相关多元化

不恰当的相关多元化表现在:产品的系列化;产品的前向一体化:进入上游产业;产品的后向一体化:进行不同程度的深加工;企业盈利模式的变化:从贸易领域进入生产领域是最常见的相关多元化的方式之一。

多元化容易产生风险的原因

1.多元化导致资源的分散、资金的缺乏:中小企业的资源有限,往往形成资金不足的矛盾。

2.多元化导致人员和资源的分散。

3.多元化导致管理资源的分散,使高管层分心,不能集中精力于主业。

4.多元化往往使企业进入未知领域,形成非专业人员管理专业项目的情况。

5.多元化往往使企业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导致成本上升。

6.多元化导致企业管理团队、技术团队缺乏。

四、“双刃剑”:不恰当的融资行为

不恰当的融资行为的五个表现

1.融资规模过大,资产负债率过高,导致资金链条的断裂。

2.资金来源和用途在期限上不能匹配,流动资金被固化。

3.不能归还到期债务,导致企业与融资方的法律纠纷。

4.融资过程的创新或打“擦边球”行为,导致企业涉嫌违法、违规。

5.在融资过程中遭遇融资骗局。

五、没有整合好资源:运营模式的失误

8类运营模式的正确与错误方式比较表

序号运营模式正确方式错误方式

1 原料供应采购半成品投资建立原料基地,全部自己生产

2 生产方式贴牌或仅生产关键部件全部自己生产

3 销售发展初期借用渠道发展初期企业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4 资金适度负债完全是自有资金滚动发展

5 技术不断跟踪、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全部自己创新

6 人力资源灵活选用专、兼职结合的方式;

善于利用“外脑”

全部是专职人员

7 品牌借用其他企业的品牌一切重新打造

8 渠道适当借用渠道全部自己建立渠道

六、“违法和违规行为

任何事情都有游戏规则,企业经营也是如此。“不合法则不安全”是我们得出的基本结论之一。 2008年的国美“黄光裕事件”可以给大家一个警示。

违法、违规行为的九个表现

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表现在下列九个方面:

(1)商业贿赂;(2)偷漏税;(3)虚假出资;(4)非法集资;(5)各类骗贷行为;(6)虚假广告宣传;(7)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产品质量事故;(8)挪用资金;(9)股市操纵等。

“两高”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七、企业老板的素质需要提高

八、团队的价值:核心团队的缺乏

九、体系的力量:管理体系的缺乏

很多企业风险的产生是因为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据说可口可乐的老总曾经说过,即使突然被一把火烧光,企业依然能重建,只要品牌还在!实际上,我们觉得这句话是不对的。

唯有不败的是一个企业的体系,如沃尔玛。该公司之所以成功,不在于其品牌,而在于其独特的盈利模式,一流的团队,独特的采购体系、质量管控体系和物流体系。

十、逆势而为:政策的变化或调整

做企业如何认清形势?我们认为就是看清政策,提高对政策的预见性。

但是,不少企业喜欢钻政策的空子,有的企业老板甚至放言:“所有的政策都是人制定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能用人的办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小企业严重污染、高耗能项目屡禁不止,总是有人逆势而上。“逆势而为”就为企业风险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政策变化或调整的五个表现

政策的变化或调整表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1)环保政策的调整;(2)信贷政策的调整;(3)税收政策的调整;(4)产业政策的调整;

(5)劳动政策的调整。

十一、关联的弊端: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企业之间的关联

企业之间的关联主要通过以下七个环节来实现:

(1)原材料采购的关联;

(2)市场的关联;

(3)产业链之间的关联;

(4)资金运作过程的关联;

(5)企业与媒体的关联;

(6)企业与销售渠道之间的关联;

(7)企业竞争对手之间的关联。

无论是三鹿集团毒奶粉事件,还是三株常德事件,都可以认为是媒体关联的受害者。

财务分析与资产有效利用

财务分析与资产有效利用是所有企业的财务总监(CFO)、总裁 (CEO)都必须掌握的必修课。通过“财务分析与资产有效利用”应达到两个目的:

1.具有财务分析的能力

2.具有财务管理的能力

特点是:

1.将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紧紧围绕资产负债表,就每一个主要项目,不仅

介绍了分析的方法,而且还介绍了管理的方法。通过财务分析发现财务问题,通过财务管理解决财务问题。

2.财务分析的核心是比较,比较的核心是参照点问题。为了使读者能够实际运用财务分析方法

分析企业的财务问题。

3.财务管理理念与方案和手段结合。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加之大量的资金安排或资本运作的

方案或操作模式。

4.以前的财务管理著作将财务管理仅仅定位在内部管理上,本课题将财务管理定位在价值的创

造上。即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做得好,不仅可以通过内部管理间接创造企业价值,而且还可以同过各种财务手段直接创造企业价值。

一、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各利益关系人改善决策。

财务分析的意义

1.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是否

合理、流动资金充足性等作出判断,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

2.通过分析利润表,可以了解和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经营效率,对企业在行业中

的竞争地位、持续发展能力作出判断,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

3.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和评价企业盈利的质量和获取现金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

未来的现金流量。

二、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财务管理仅指企业的投资、融资与营运资金的管理。

广义的财务管理不仅包括狭义的财务管理,而且还包括会计与税务、财务分析、预算与内部控制等会计工作。

如果仅仅定位在内部管理上,则属于传统财务管理。

现代财务管理已由内部管理型向价值创造型方向发展。

2、财务管理的整体框架

从广义上理解,财务管理包括“两条线”、“三个基本层次”。

所谓“两条线”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包括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两条线;

所谓“三个基本层次”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包括财务人员的财务、财务总监(CFO)的财务、总裁(CEO)的财务三个基本层次。

财务管理的整体框

3、财务管理的目标

(1)、利润最大化的改进

(2)、现代企业理论:企业价值最大化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由股东、债权人、经营者、雇员和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构成的,是他们之间契约关系的总和。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而且还要照顾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利益。但是企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并不表示企业财务目标的多元化,而只需找到一个能代表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利益的目标即可,这一目标便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股权和债权在市场上的价格总和或企业资产的现时价值。这是财务经济学一般所使用的企业价值概念。狭义的理解是“股东和债权人财富最大化”

广义的企业价值则是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财富的总和。它不仅包括股东与债权人的财富,而且还包括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如经营者、雇员、供应商等)的财富。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广义的理解则是“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

总之,在标准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财务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每股市价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的行为模式一定是“市场寻利”。

4、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四个方面:系统原则、现金收支平衡原则、成本—收益—风险权衡原则以及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现金的分析与管理

一、现金

在会计学中,“现金”有三种概念:

1、现金=库存现金;

2、现金=货币资金;

3、现金=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由于归收票据可以贴现,可以背书转让,应收票据实际上就是“现金”。

因此,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中所用的现金概念是现金3。

现金流管理“3层维度”的组合分析

企业现金流管理之“3层维度”,也即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它们的正负状况将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所表现出来的现金流量信息组合成八种模式。利用这些现金流量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可以使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有直观的了解,以便更深入地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组合1:+++

企业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中取得的现金流量均为正数,即企业当期在经营活动中取得的现金流入不但能弥补当期的现金流出而且有剩余;在投资活动中,通过出售长期资产、收回投资、参与股利分配取得的现金流入大于企业当期用于投资的现金流出;在筹资活动方面,增加了负债或发行了股票。

这种组合表明:企业从经营活动中积累现金,有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如果投资活动取得的现

金流量主要是分回的投资利润,说明企业以前的投资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如果是出售长期资产而获得的现金流量,则应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其他资料加以分析。企业一方面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去偿还旧债或进行股票回购,另一方面又增加新的负债或发行新股。对于负债增加,可以结合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的高低。对于发行新股,可以结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了解股东权益报酬率未来的发展趋势。

企业同时从三个方面积累现金是不常见的,这种组合一般是短期的。由于现金的流动性强,企业积累现金的目的很可能是准备近期回购股票,或是偿还到期的长期负债,或是进行一项长期投资,如购买一个附属企业,或购买供经营用的固定资产等。

(二)组合2:+––

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可用于长期投资,或是偿还负债,或是支付股利。存在这种现金流量组合的企业属于经营状况较佳的成熟企业。这种组合相对来说具有普遍性,它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充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除了满足经营活动的需求外,还有剩余用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数,表明企业目前可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可以利用内部积累资金进行对外投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也为负数,表明企业在现金充足的情况下偿还负债或支付股利,企业财务风险降低。

在这种组合下,企业能够使用内部积累资金进行适度的扩张,在经营活动中取得的额外现金流量都能够发挥作用:或是更新现有的旧设备,或是偿还负债,或是支付股利,或是进行股票回购。

(三)组合3:++–

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正数,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负数,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用于偿还负债和向股东分配股利。这种组合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用来偿还负债和向投资者分配股利,还需要通过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予以补充。企业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偿还负债和分配股利。通过销售长期资产和收回投资弥补现金的不足,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种组合在企业中不经常出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流入的现金是企业进行杠杆收购或销售长期资产取得的。除非企业被清算,否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组合表明企业没有多少投资获利机会,因为企业正在缩小生产投资规模。

(四)组合4:+–+

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持投资活动,投资活动所需的现金主要是靠发行新的债券或筹集权益资金。这种现金流量组合反映的是一个成长型的企业。为了增强企业创造收入的能力,从筹资活动中所获得的现金用于企业长期资产投资。这种组合表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能够弥补现金流出,但剩余不多。投资所需现金主要通过筹资活动取得。发行股票和债券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对于具有一定增长率的企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满足其全部的投资需求,需要依赖负债和权益资金的补充。这类企业具有一定的筹资能力,投资者一般愿意投资,因为企业能够从新的投资中获得足够的投资回报,以偿还负债和向投资者分配股利。在分析这类企业的现金流量时,可以结合有关比率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

(五)组合5:–++

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不足以弥补现金流出,为了维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只能依赖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来获取现金。

这种组合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现金周转不灵,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当期集中支付购货款或期间费用增加较多等导致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为了维持经营活动,企业一方面通过取得投资报酬或销售长期资产获取现金,另一方面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获取现金。从投资活动中取得现金流量,其原因有二:一是企业以前投资有了成效,目前正处于投资回收阶段,正好弥补经营活动

现金流量的不足;二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足,只能通过出售长期资产来弥补。增加负债或发行股票弥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不足,会加大企业的财务负担。减少长期资产投资,将会降低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对于这种组合,应结合其他资料和企业的发展趋势作进一步分析。在实际中,这种组合是不经常出现的。

(六)组合6:––+

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表现为负数,同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也小于现金流出,这两方面的现金不足靠发行债券和股票来弥补。

这种组合表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数,对企业来说可能是因为暂时存在着大量的存货和应收账款,也有可能是因为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较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不足以弥补现金流出,说明企业在扩大投资规模,有可能是目前企业获得了较好的投资机会,加大了投资力度。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为正数,说明企业所需现金全部依赖外部筹集。

一个新生的、快速成长的企业,需要相应的营运资本进行扩张,一般会具有这种现金流量组合。因为企业销售快速增长,需要大量的流动资产作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认为企业具有光明的前途,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的短缺只是暂时现象。企业未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将会产生更多的现金流量。

对于这种组合,应结合比率分析法,重点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的周转能力、存货和应收账款的质量、企业的获利能力进行分析。另外,还可以利用趋势分析法对企业的未来前景进行分析。

(七)组合7:–+–

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均为负数,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为正数。这种组合表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出现赤字,利润表上有可能表现为亏损。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数,表明企业通过发放股利或偿还负债等方式缩小其筹资规模。通过销售长期资产或收回投资增加现金流量,以弥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不足。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这种组合不可能延续若干个期间,除非企业正面临清算。对有着这种组合的企业,要结合利润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同时关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间接法下各调整项目的变化。另外,还应对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八)组合8:–––

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均表现为负数。这种情况说明企业正在耗用以前积累的现金,以弥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短缺。企业的资产难以增加,发展处于低谷,并且有着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这种组合清楚地表明企业目前处于财务困境。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企业将耗尽其现金资源。在实际中,这种组合是不经常出现的。对于有着这种组合的企业,要给予特别关注,进行全面剖析。不仅从财务角度进行分析,而且应结合企业的行业地位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九)“3维”组合分析判断简表

根据上文的组合分析,其结论可以简化地归纳为下表:

组合分析判断简表

经营活动现金

流量投资活动现金

流浪

筹资活动现金

流量

综合分析与判断

+ + +

若无好的投资机会,将会出现资金闲置+ –偿债时期

– +

扩张期,分析投资盈利能力

––财务可能恶化,投资、筹资分抢资金

–+ +

分析投资现金流入内容+ –破产风险

财务状况不稳定

– +

––危机

4种变量:现金流的流向、流量、流速、流程

现金流流向管理

现金流流向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现金流的流入和流出;二是指现金流在集团公司、子公司之间和公司内部各组织及部门之间流动的方向;三是指现金流的投资方向,这一流向是战略性的,对企业的影响意义重大。

现金流流程管理

现金流流程的内涵包括现金流流动的路径,也包括现金流流动的程序。

有关现金流流动路径的管理主要是着眼于流程再造和流程优化;有关现金流流动程序的管理主要是关注程序合理合法以及内控关键风险点得到有效的控制。

企业的现金流与企业的物资流、业务流、信息流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企业现金流流程既有企业内外部之间的流程,也有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现金流程,对于这部分现金流流程的再造必然要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相联系,结合业务流程再造实施企业现金流流程再造,可以优化企业现金流管理。

企业现金流流程管理涉及内容包括:现金流转的程序和内控关键风险点的安排,涉及与现金流相关的组织架构、岗位安排、授权及办理现金收支业务的手续程序,现金内控制度的设计,企业信用政策的选择和应收账款的回收及其流程的安排,流动资产采购、运输、保管、使用及其资金的安排程序,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的购建以及长期投资过程中现金的调度和程序的优化,相关现金融资安排(包括程序和速度的安排),内控环节的责任落实和业绩的考评,预警系统的构建。所有这些都是企业现金流流程优化需要关注的内容。

现金流流量管理

现金流流量包括流入量、流出量及其流入与流出的差额(即净流量)。流量综合反映了企业每一项财务收支的现金盈余,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直观体现。不管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还是战略性投资所耗用或回收的现金流量,在平时都表现为日常现金的收支量。现金流流量管理就是要保证现金流满是企业日常经营的需要而又不至于现金压库过多形成浪费。流量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一个最佳现金流余额。

现金流流速管理

现金流流速是指企业现金流流动的速度,对于某一具体经营业务而言,现金流流速是指从支付现金到收回现金所需时间的长短;对于战略投资性现金流而言,流速是指从资本投入到资本回收的速度。

现金使用效率影响企业价值创造,效率的高低集中体现在现金流流速上。现金流流速用现金周转期衡量,要增加价值创造就必须加速现金流的周转速度,缩短现金周转期。在实际工作中,衡量流速一般采用周转率指标,从而产生了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具有不同功用的多类周转率指标。但综合反映企业营运周转速度的是现金周转期。缩短现金周转期通常的途径包括:缩短存货周转期、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加速现金流的周转,也就相应的提高了现金的利用效果,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创造。

企业现金流评价指标

企业现金流指标趋势评价

预算标准(基准比

指标类现金流比率…2008 2009 2010

率) 偿债性 现金流动负债比

… 现金债务总额比

… 灵活性 现金流量经营充足率

现金流量综合充足率

盈利性 现金流量与总资产的比率 … 现金流量与净资产的比率

… 销售现金比率

… 盈利现金比率

… 增长性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

结构性 经营活动流入流出比 …

二、现金的具体分析

1、 现金分析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主要是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

交易性需要:指满足企业日常业务的现金支付需要;

预防性需要:指置存现金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比如遇到有廉价原材料或其他资产供应的机

会,便可用手头现金大量够入。

现金短缺成本:如果企业缺乏必要的现金,将不能应付业务开支,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由此

而造成的损失,称之为现金短缺成本。现金短缺成本不考虑企业其他资产的变现能力,仅就不能以充足的现金支付购买费用而言,内容上大致包括丧失购买机会,造成信用损失和得不到折扣好处。

现金占用成本:如果企业置存过量的现金,又会因这些现金不能投入周转无法取得盈利而蒙受

损失。企业由此而造成的损失,称之为现金占用成本。现金占用成本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

企业现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现金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做出抉择,以使利润最大化或

企业价值最大化。

注意: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而现金

的占用成本则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上升,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下降。因此最佳现金持有量应是使短缺成本与占用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

现金持有量与有关成本的关系

现金分析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通过将企业实际现金持有量与最佳现金持有量(或称目标现

金持有量)的比较,以判断企业的现金持有量是否科学合理。其难点是如何确定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

2、实务中常用的现金分析方法

(1)现金结构分析。将企业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情况加以比较,以判断企业现金规模是否正常。

2008年年报部分行业中部分上式公司现金占资产总计的比例:

房地产行业平均14.9%、汽车制造行业平均36.5%、钢铁制造行业平均6.5%、

医药制造行业平均25.9%、家电制造业平均47.7%、重工机械行业平均16.8%、水泥制造行业平均15.0%、造纸行业平均15.8%、化肥制造行业平均14.8%、化工制造行业平均20.6%、

零售商场行业平均18.7%、建筑行业平均21.7%、软件行业平均28.4%。

(2).现金周转期分析。现金周转期是指企业在经营中从付出现金到收到现金所需的平均时间,其计算公式为:现金周转期=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经营周期是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经营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现金周转期、经营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关系

现金周转期

现金周转期往往决定企业现金的实际需求量。计算公式为:

最佳现金余额=企业年现金需求(支出)总额÷365×现金周转期

在现金分析时,可以将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与按上述公式所计算的最佳现金余额加以比较,以判断企业现金规模是否正常。如果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明显大于按上述公式所计算的最佳现金余额,则说明现金过多,企业需要为超额储备的现金找一个出路,以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如果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明显小于按上述公式所计算的最佳现金余额,则说明企业现金存量不足,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现金的管理

现金集中管理

(一)现金池

在现金池结构安排中,属于同一家集团企业的一个或多个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现金余额实际转移到一个真实的主账户(现金池账户)中,主账户通常由集团总部控制,成员单位用款时需从主账户获

取资金对外支付。

假设一个集团公司ABC,由A公司、B公司和C公司构成,A公司日均盈余800万元人民币;B公司日均透支500万元人民币;C公司日均透支200万元人民币。三家公司的银行为所有的贷方余额支付年利率2%的利息,对所有的借方余额收取年利率5%的利息。说明建立一个现金池结构会如何使集团受益。

现金池结构对利息收支的影响

公司建立现金池之前建立现金池之后

货方余额借方余额全年利息净余额全年利息A公司 800万元16万元

B公司500万元(25万元)

C公司200万元(10万元)

总额 800万元 700万元(19万元)100万元(贷)2万元(贷)

由表可以看出,引入一个理想的现金池结构将极大地改善集团的利息收支状况。

企业建立现金池结构的好处:

(1)变外源融资为内源融资,减少利息支出。在现金池安排中,通过集团现金的二次分配,账户资金盈余的成员单位的现金自动转移给现金不足的其他成员单位,这样可以减少现金不足成员单位外部融资的需求,对整个集团而言降低利息费用。

(2)改善流动性管理,增加收益。多余的现金被集中起来,因而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投资理财。

(3)提高现金透明度,加强控制。

(二)集团贴现

集团贴现业务是指集团成员单位将票据背书转让给集团结算中心,集团结算中心统一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将贴现后余款划付给集团结算中心的一种票据贴现业务操作形式。

特大型集团企业越来越希望加强对系统内全口径资金的集中管理,现金已经通过现金池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而票据管理则是选择由集团成员单位将票据背书转让给集团结算中心,由集团结算中心统一掌控,根据整个集团的资金盈缺状况,寻找最有利的价格择机贴现。

适用范围:集团成员单位基本都在一个省,集团内部成立了结算中心,资金实行全部集中管理(如果是跨省份运作的集团,由于票据异地传递风险较大且成本较高,一般不会接受此种方式)。

企业益处:(1)企业集中系统内的票据,获得批发贴现的优惠,降低贴现成本;(2)便利集团公司对成员单位全口径资金的集约管理;(3)系统内票据集中由财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操作,节省人力成本。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分析与管理

1、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商品、产品已经交付或劳务已经提供或因购买货物等而预先支付供货单位货款,从而取得的向其他单位或个人索取货款及劳务补偿的要求权。主要包括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等。

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

账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金额比例(%)坏账准备金额比例(%)坏账准备

1年以内

1~2年

2~3年

3年以上

合计

2、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具体分析

(1)应收账款的分析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方一个非常大的风险点,因为只有最终能够转化为现金的应收账款才是有价值的,而那些预期将无法转化为现金的部分就是无价值的。过多的应收账款,一方面由于对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企业为了克服现金流量不足的压力,不得不增加有息负债的规模,从而使企业负担的财务费用迅速上升;另一方面,其坏账准备的计提将使企业负担的资产减值损失迅速上升,从而给企业业绩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迅猛增加的应收账款往往预示着业绩风险。

那么,何谓应收账款过多?实务中主要是通过趋势比较分析、结构比较分析、比率比较分析来判断。

应收账款过多是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财务风险之一。

注意:

由于交易对象的信用程度是应收账款风险性的根本来源,因此,在分析应收账款时,在对会计数字层面的趋势变化、结构、比率和账龄了解之后,一定还要仔细分析会计报表附注,了解是谁欠了企业的钱。

在对应收账款对象进行分析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1)债务人的区域性。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法制环境以及特定的经济状况等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企业信用状况会不同。(2)债务人的财务实力。评价债务人的财务实力,需要了解债务人的财务状况。简单的方法是查阅债务人单位的资本实力和交易记录,用这种方法可以识别出一些皮包公司,或者,根本就是虚构的公司,以发现会计信息的失真之处。(3)债务人的集中度。应收账款的集中度风险表现在由于某一个主要债务人支付困难而导致较大比例的债权面临无法回收的风险。要规避债务人集中风险,就需要采取措施使债务人分散化,这和业务多元化以规避业务单一风险的道理是一样的。

部分行业中部分上市公司2008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占资产总计的比例与应收账款周转率。

房地产行业应收账款占资产总计比例平均0.5%、应收账款周转率45.6 汽车制造行业应收账款占资产总计比例平均 4.4%应收账款周转率26.5化工制造行业 2.3%30.1纺织行业 4.3% 15.9建筑行业16.7% 6.7 软件行业13.3% 5.8医药销售行业32.7% 7.3 重工机械行业12.2% 9.3电力行业 3.2% 10.4

(2)预付款项的分析

预付款项的主要风险是债务人的信用问题。通常预付款项的账龄在1年以内是正常的,实务中的预付款项一般在3个月以内,超过1年的预付款项就几乎可以肯定是异常的,因为预付款项的性质就决定了其不会是长期的,那么发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存在超过1年的预付款项就应当警惕,因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表示企业的资金以预付的名义而被占用,企业资产面临减损的风险。

(3)其他应收款的分析

非经营性事项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风险较高,主要是在于超经济性关系的存在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判断。更为严重的是,其他应收款形成的资金占用会挤压经营资金的空间,甚至对企业经营造成致命的伤害,所以,其他应收款也被称为插在企业身上的“吸血管”,资金可能会通过该科目被源源不断地从企业内部抽出,转移到其他利益主体身上。

在对其他应收款的分析中,重点是账龄分析和对象分析。年代久远的其他应收款风险高企,这

往往表明企业在与债务人的谈判中处于劣势,或者,表明企业根本就不具备债权管理的能力。对象分析使分析者能够深入了解企业其他应收款的风险,例如,如果关联方大量占用企业的资金,则其他应收款的回收风险极高。此外,从资产与负债钩稽的角度看,大量其他应收款的存在或增加,意味着企业要为这部分资产融资,如果这种融资是有息负债,则企业还需要付出较多的财务费用。3、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管理

(1)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这种政策的成本之间作出权衡,以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只有当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如果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小于所增加的成本,则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因此最佳的应收账款赊销额应是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大于这种政策的成本的条件下,其盈利与成本之差最大的应收账款赊销额。

(2)信用调查与信用评估

常用的评估客户信誉度的信息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报表。(2)信用评级和信用报告 (3)银行 (4)客户向其他企业付款的历史 (5)客户向本企业付款的历史记录

信用评估的基本要素(5C):(1)品性(character):客户履行到期债务的意愿程度;(2)能力(capacity):客户用经营性现金流履行到期债务的能力;(3)资本(capital):客户的财务储备;(4)抵押(coUaterd):为违约担保而抵押的客户的资产;(5)条件(conditions):客户所在行业的宏观经济状况。

信用评分:它是指基于收到的信息,对客户进行量化打分的过程。基于打分结果然后决定是否提供信用。

(3)信用标准与信用条件

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

2.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给予客户的付款信用持续时间,以及(如果有的话)因早日付款而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

(4)信用政策变化的增量分析

信用政策放宽后:

增加销售部分增加的利润=销售增加额×销售利润率(或单位边际贡献)

与增加销售额有关的应收账款增加额=销售增加额/ x新应收账款周转率

与原销售额有关的原应收账款水平=原销售额/原应收账款周转率

与原销售额有关的新应收账款水平=原销售额/新应收账款周转率

与原销售额有关的应收账款增加额=与原销售额有关的新应收账款水平–与原销售额有关的原应收账款水平

总的应收账款增加额=与增加销售额有关的应收账款增加额+与原销售额有关的应收账款增加额增加的坏账损失=总的应收账款增加额×坏账损失百分比

增加的资金占用机会成本=总的应收账款增加额×机会成本

增加的收账费用=总的应收账款增加额×收账费用率

增量收益:增加销售部分增加的利润–增加的坏账损失–增加的资金占用机会成本–增加的收账费用

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后,如果增量收益大于零,应放宽信用政策;如果增量收益小于零,则不应放宽信用政策。最优的政策应是能提供最大增量收益的政策。

(5)收账程序和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是指花在收账程序上的费用和坏账损失的权衡。

(2)、应收账款的自偿性融资

应收账款保理

保理(保付代理)是一项综合性金融服务。在保理业务中,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提供保理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保理商为其提供下列服务中的至少两项:

(1)贸易融资:保理商可以根据卖方的资金需求,收到转让的应收账款后,立刻对卖方提供融资,协助卖方解决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2)销售分户账管理:保理商可以根据卖方的要求,定期向卖方提供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逾期账款情况、账龄分析等,发送各类对账单,协助卖方进行销售管理。

(3)应收账款的催收:保理商有专业人士从事追收,他们会根据应收账款逾期的时间采取有理、有力、有节的手段,协助卖方安全回收账款。

(4)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保理商可以根据卖方的需求为买方核定信用额度,对于卖方在信用额度内发货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保理商提供100%的坏账担保。

其业务类型包括:(1)无追索权保理:保理商(银行)无追索权买断企业的应收账款,为企业提供包括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和坏账担保等综合性金融服务。(2)有追索权保理:保理商(银行)保留追索权收购企业的应收账款,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等三项服务。(3)应收账款管理:保理商(银行)为企业提供销售分户账管理和应收账款催收服务。

对企业而言,转让应收账款可以获得销售回款的提前实现,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此外,企业无须提供传统流动资金贷款所需的抵质押和其他担保。无追索权转让模式下,企业不但可以优化资产负债表,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还可以向银行转嫁商业信用的风险。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实施后,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确定了应收账款质押的登记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变为现实,企业可将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债权质押给银行,银行可在此基础上为企业提供融资帮助。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由质权人(银行)办理。

企业的益处为:(1)融资比例一般最高可达应收账款金额的80%;(2)具有规模效应,化零为整,将部分或全部应收账款“打包”申请一个授信额度;(3)一次审批,可循环使用。

应收账款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

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它包括以下四类:

(1)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2)信贷资产证券化:即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3)证券资产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就是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4)现金资产证券化:即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仅指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我国试点资产证券化的银行有两家,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

存货的分析与管理

存货的分析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在不同行业的企业,存货的内容和分类有所不同。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企业应当披露与存货有关的下列信息:(1)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

(2)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3)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4)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

存货单位:元项目期末账面价值期初账面价值

原材料

库存商品

周转材料

……

合计

1、存货的比较分析

存货是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通常占总资产的相当比重。存货过多,往往意味着存在商品积压,是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财务风险之一。过多的存货,一方面由于对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企业为了克服现金流量不足的压力,不得不增加有息负债的规模,从而使企业负担的财务费用迅速上升;另一方面,其跌价准备的计提将使企业负担的资产减值损失迅速上升,从而给企业业绩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迅猛增加的存货往往预示着业绩风险。

那么,何谓存货过多?实务中主要是通过趋势比较分析、结构比较分析、比率比较分析来判断。

所谓趋势比较分析,就是将存货的变化与营业收入的变化加以比较。一般来说,存货与营业收入规模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正常情况下,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越大,存货的规模越大;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越小,存货规模越小。因此,如果存货的增长率明显大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则说明存货过多。

所谓结构比较分析,就是将企业的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即结构)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情况加以比较。一般来说,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存货结构。如果企业的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显著超过同行业的一般水平,则往往说明存货过多。

所谓比率比较分析,就是将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情况加以比较。存货周转率,是用一段时间内的营业成本,除以同期内存货的平均余额。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如果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显著低于同行业的一般水平,则往往说明存货过多,周转过慢。

部分行业中部分上市公司2008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占资产总计的比例与存货周转率。

房地产行业存货占资产总计比例72.7%存货周转率0.28汽车制造行业10.4% 9.1钢铁制造行业42.2% 6.3医药制造行业15.0% 3.8家电制造行业18.4% 6.0有色冶炼行业14.6% 6.0纺织行业19.7% 4.0零售商行业11.2% 11.7医药销售行业22.0% 9.2

2、存货的会计政策分析

此外,存货核算方式的选择对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也是分析者重点关注的领域。分析者必须认真阅读会计报表附注,了解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以及它们的变化,从而判断企业业绩的变化,究竟是实际经营状况发生的变化,还是存货核算方式的变化引起的。

3、存货管理的目标

存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尽力在各种存货持有成本与存货效益(或存货短缺成本)之间作出权衡,

以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存货短缺成本随着存货的增加而下降,随着存货的减少而上升;而存货持有成本随着存货的增加而上升,随着存货的减少而下降。因此最佳的存货持有量应是使存货短缺成本与存货持有成本之和最小的存货持有量。如所示。

最优存货持有量

存货的自偿性融资

(1)动产质押融资

动产质押融资是指企业以银行认可的货物为质押申请融资。企业将合法拥有的货物交付银行认

定的仓储监管公司监管,不转移所有权。企业既可以取得融资,又不影响正常经营周转。

动产质押融资支持多种融资方式,包括贷款、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保证贴现商业承兑汇

票等,企业可以灵活选择合适的方式使用融资。质物一般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所有权明确;(2)容易变现;(3)前期较长一段时间内价格稳定,波动幅度较小;(4)便于保存,不易变质,不易过时。

(2)仓单质押融资

仓单是提取仓储物的凭证。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在仓单上背书并经保管人签字或者盖章的,

可以转让提取仓储物的权利。

仓单质押融资是指申请人将其拥有完全所有权的货物存放在商业银行指定的仓储公司,并以仓

储公司出具的仓单在银行进行质押,作为融资担保,银行依据质押仓单向申请人提供用于经营与仓单货物同类商品的专项贸易的短期融资业务。

动产质押和仓单质押的主要区别在于:

(1)动产质押的质权,自出质人 (债务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仓单质押的质权,自权利凭证(仓

单)交付质权人时设立。

(2)动产质押的出质人(债务人)向质权人交付的必须是用于质押的质物,而仓单质押所质押的是

仓单项下的权利,仓单的兑现日期或者提货日期先于主债权到期的,质权人可以兑现或者提货,并与出质人 (债务人)协议将兑现的价款或者提取的货物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3)动产质押的质权人在占有质押物期间必须自行或委托他人保管质物,质权人负有妥善保管质

押财产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质权人委托第三人保管的,质权人可以与第三人约定责任的承担者。而以仓单权利作为质押的,质权人无须占有仓单项下货物,而是由开该仓单的仓储公司占有,仓单项下质物在担保期内发生的毁损、灭失责任由开出仓单的仓储公司承担。

根据动产质押与仓单质押的特点,不同类型的企业一般会适用不同的质押方式。动产质押一般

适用于生产型企业。

固定资产的分析与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分析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其中“出租”,不包括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建筑物。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企业应当披露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1)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分类、计量基础和折旧方法。(2)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率。(3)各类固定资产的期初和期末原价、累计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其披露格式如表5—1所示。(4)当期确认的折旧费用。(5)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限制及其金额和用于担保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6)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名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预计处置费用和预计处置时间等。

固定资产单位:元项目期初账面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账面余额

一、原价合计

其中: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

运输工具

……

二、累计折旧合计

其中:房屋、建筑物

运输工具

……

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

金额合计

其中: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

运输工具

……

四、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合计

其中: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

运输工具

……

二、固定资产的具体分析

(一)固定资产的比较分析

高质量的固定资产,应当表现为:(1)技术装备水平较高,其生产能力与存货的市场份额所需要的生产能力相匹配,并能够将符合市场质量需要的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利润。(2)周转速度适当,资产的闲置率不高。(3)结构合理,符合行业特征。

判断技术装备水平高低的财务指标主要是固定资产综合成新率。固定资产的综合成新率=(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原值。一般情况下,设备、厂房越新,技术装备水平越高;设备、厂房越旧,技术装备水平越低。因此,如果企业的综合成新率明显地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则往往说明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较低。

判断周转速度快慢的财务指标主要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平均余额。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明显地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则说明固定资产的周转速度较慢,资产的闲置率较高。

2008年年报部分行业中部分上式公司固定资产占资产总计的比例

房地产行业固定资产占资产总计比例0.6%,在建工程占资产总计比例0.1%,工程物资占资产总计比例0.0%合计0.7%汽车制造行业16.9%、4.4%、0.0%、合计21.3钢铁制造行业53.1%、13.0%、2.0%、68.1%医药制造行业23.0% 、2.6%、0.0%、25.6%家电制造行业16.9%、4.5%、0.0%、21.4%化工制造行业51.5%、8.0%、0.2%、59.7%零售商场行业31.2%、0.3%、0.0%、31.5%建筑施工行业8.2%、2.9%、0.0%、11.1%

2008年年报部分行业中部分上式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与固定资产成新率

汽车制造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平均7.5固定资产成新率60.0%钢铁制造行业2.0、60.7%医药制造行业4.7、62%家电制造行业11.0、62%化工制造行业1.6、69.3%软件行业 4.7、69.4%

建筑施工行业13.8、56.5%

(二)固定资产的会计政策分析

,分析者必须认真阅读会计报表附注,了解企业折旧的计算方法、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依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以及它们的变化,从而判断企业业绩的变化,究竟是实际经营状况发生的变化,还是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变化引起的。

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分析与评价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的原理和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增加;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减少。“资本成本”也即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它是投资者的机会成本,是投资者将资金投资于其他同等风险证券或资产可以赚取的收益率。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必须达到这一要求。

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净现值法、内含收益率法、获利能力指数法、回收期法、折现回收期法、平均会计收益率法等。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

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并不是企业总体的现金流量,而是增量现金流量,即由于接受该项目而给企业现有现金流量带来的改变或增加部分。无论项目的采纳与否都会存在的现金流量是无关的现金流量。

预测增量现金流量应注意:

(1)忽略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支付的成本,或者已经发生的支付责任。这种成本无法由今天对项目接受与否的决策所改变。

(2)考虑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项目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

(3)考虑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接受某一项目而对现有项目带来的影响。项目存在外部效应,或者说溢出效应并不少见,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4)考虑对净营运资本的影响。一般的,项目需要在库存和应收账款方面有一定量的初始投资,而融资来源有一部分以应付账款的形式存在,企业不得不支付差额部分,这个差额代表对净营运资本的投资需求。

假设某项目: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财务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则增量现金流量的计算公

式为:

销售收入收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的增加

销售成本付现=销售成本+存货增加-折旧-应付账款增加

经营现金流量=销售收入收现-销售成本付现-当期所得税费用

=(销售收入-应收账款的增加)-(销售成本+存货增加-折旧-应付账款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折旧-当期所得税费用- (应收账款的增加+存货增加-应付账款增加)

=息税前利润+折旧-当期所得税费用-净营运资本的增加

增量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资本性支出(投资现金流量)

(三)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是指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收益率,又称要求收益率、合理折现率。由于企业所进行的任何新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至少不应该小于金融市场为同样风险的证券或证券组合所提供的收益率,因此,金融市场为同样风险的证券或证券组合所提供的收益率即为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收益率。这一最低要求收益率即为同项目相关的资本成本。即我们总是将资本投资项目同具有相同风险的金融市场投资项目相联系,以确定前者的机会成本。

(四)固定资产融资

1、固定资产贷款

固定资产贷款是银行为企业提供的,主要用于固定资产项目的建设、购置、改造及其相应配套设施建设的中长期本外币贷款。

2、项目融资的类型:

项目融资是指项目发起人为该项目的筹资和经营专门成立一家项目公司,以该项目公司作为借款人筹借贷款,以项目公司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还款来源,以项目公司的资产或权益作为贷款的担保物。该融资方式一般应用于现金流量稳定的发电、道路、铁路、机场、桥梁等大型基建项目,目前应用领域逐渐扩大,例如已应用到大型石油化工等项目上。

(1)无追索权项目融资也称为纯粹的项目融资

在这种融资方式下,贷款的还本付息完全依靠项目本身的经营现金流。同时,贷款银行为保障自身的利益,必须从该项目拥有的资产取得物权担保。如果该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建成或经营失败,其资产或收益不足以清偿全部的贷款时,贷款银行无权向该项目的发起人(股东)追索。

(2)有追索权项目融资除了以贷账款目的经营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和取得物权担保外,贷款银行还要求由项目实体(即项目公司)以外的第三方提供担保。一般由项目出资方按出资比例提供担保,并仅仅在项目未产生现金流的阶段提供担保。在这个阶段,一旦出现项目建设失败等情况,贷款银行有权向第三方担保人追索。一旦项目建成运作正常,有了现金流入则担保撤销(即便市场发生变化,项目产生的全部现金流不足以偿还贷款,担保人也无须承担责任)。

3、其他方式

应付及预收款项的分析与管理

一、应付及预收款项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账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金额比例(%)金额比例(%)1年以内

1~2年

财务管理创新问题

财务管理创新问题专题研究 财务管理是通过价值形态对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财务部门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经常性的计算、预测、整理、分析、肯定成绩、揭露问题、寻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加强财务管理能够促进企业降低费用、减少消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新形势下知识经济、信息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产业蒸蒸日上,推动着传统经济模式的变革与进步,同时,也对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时期财务管理的变化 1.从单个公司到企业联盟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孤军奋战很难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同企业为形成规模效应、取得多方面商业信息,开始通过联盟的方式组成利益共同体。不论是同行业间的联盟,还是供应链中上下游产业间的联盟,都使各企业结合日趋紧密。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管理目标将受到多个联盟企业利益的共同影响,这便要求财务管理及时地反映各成员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要保障整个组织的经济运行,如成员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交易的保障和完整性等。 2.从本土到国际 改革开放初期,财务管理环境更关注本土市场份额的抢占。随着中国加入WTO,许多公司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尝试引进先进的国外技术,纷纷开展跨国投资、进出口业务。而互联网的技术进步大大

便利了企业的经营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铺展,企业的资源配置、市场营销、乃至并购重组都已不受国界所限。世界经济成为资源共享的一体化经济,经济模式的变化也势必改变企业的经营运作、财务管理方式。 3.从线下到线上 传统企业具有重在管“物”、线下销售的模式,而如今在网络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大量财务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查账、账目审计、报表以及远程报账,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财务指令来进行外汇买卖、证券投资等在线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有极大的拓展,是传统财务管理所无法比拟的。新的信息工具的诞生、实施和更新,带来的不仅是信息工具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的更新。 近年来电子商务更是飞速发展,以“持续创新”“速度取胜”“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高效便捷的支付流程占领了市场。由于电子商务模式的独特性质,企业管理上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如加大技术投资、创新营销策略、创新管理模式建设等。 4.从自有资金到贷款融资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建立,金融市场在探索中不断进步,我国企业的资金运营更加灵活。金融市场内外环境的变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化创造了条件的相对的理财活动也在发生变化。在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改革下,经济市场上涌现了多种多样的金融流通工具。企业资本的主要来源从自有资金逐渐转化为银行信贷,并且将逐渐开

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摘要:21世纪属于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财务管理所依赖的宏观经济环境,在新经济形势下,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创新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从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目标、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局限性、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理念的探讨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不能够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为了更好地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加强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理论 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发展规律的总结,在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企业财务规律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是一整套对财务运行机制进行概括的知识体系。 一般而言,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包括两方面内容,即理论体系和理论内容。具体来讲,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是指形成财务管理理论的因素以及所发挥的作用等;财务管理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

的。新技术、新发明使得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从而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要面向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发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求。 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目标 至今,企业财务管理由最初的产值最大化逐步向着利润最大化、股东最大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方向发展。然而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仍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它的衡量标准较之前的也有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债权人、股东、政府之间组成利益的共同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利益相关者构成了经济主体,因此他们的经济利益也是相同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与企业签约的形式以及利益的分配。企业的利益是企业中经济主体利益的综合体现,实践表明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经济体若得不到期望的利益,从而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尤其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损失,这样就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利益。因此,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价值目标应该联系到知识经济条件。从目标的可计量的角度来分析,企业价值目标由有效增加值最大化、利益主体的满意度和增值分配的合理化三方面组成,而且三者之间相互制约。企业只有同时达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才能够被称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局限性 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试析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完整篇.doc

试析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 “ 内容摘要:新经济时代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受到巨大冲击,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先进化,目标多重化,财务管理更加强调风险与创新等,同时企业必须建立一套新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经济财务管理 21世纪,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已高达60-8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即新经济时代已经来到或即将来临,新经济的内涵即科技,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变为一场科技的竞争,抓住了发展科技这把金钥匙,也就抓住了发展新经济的关键,新经济-新经济是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高度重视管理的时代,借助于管理,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只有科技和管理的共同发展,才能使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新经济时代管理对企业来讲尤其重要,人本战略是新经济的显著特征,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理所当然成为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管理对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它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为密切,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新经济时代,由于企业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模式、观念、内容等都受到巨大影响与冲击。 1、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先进化 新经济的到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进一步信息化和数字化,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财务管理之中。如:MIS(管理信息系统)日益广泛运用于财务管理之中,它能根据既定的原则,只要将每笔财务及财务计划等数据化后,输入数据库,即可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常规决策,并加以实践,使财务管理趋于严密,排除大部分人为干扰因素,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同时也可为非常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MIS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财务管理的优化和简化。网络技术的运用,如在公司中建立局域网,可以使公司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进行财务管理,特别是对于大型集团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财务管理。当然,还有诸如,系统模型与模拟、战略信息系统等技术也可以应用到财务管理之中,这些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高效益、柔性化、智能化的财务管理。 2、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走向多重化 旧经济时代企业的所有权属于股权资本所有者即全体股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员工的劳动通过领取工资的形式得到补偿。在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讲究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理应不能把员工的利益排斥在外。企业必须依赖于员工的富有创新性的劳动,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员工的劳动已不再象工业经济社会中以可重复的劳动为主,因此,新时代的企业还必须把“员工利益的最大化”纳入其财务管理目标之中。同时,对于与企业关系密切的集团如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潜在的投资者、政府、战略伙伴,满足这些集团的利益需要,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组成部分,是以成本-效益为指导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或是为

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建议

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建议 一政策不配套,财务管理环境不佳 2021年宪法修订后,民营经济的发展氛围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长期受观念、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在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障碍。一是融资渠道狭窄,资金 筹措困难。在贷款取得方面,民营企业属于最难获得贷款的群体,民营资本的70%靠自筹,从国有银行获取的贷款不足30%。二是投资环境不公,企业发展空间受限。据人民日报报道, 我国行业和领域准入的,国营企业、外国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为80个、60个和40个。即 使是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允许民营经济进入的只有42个,刚刚超 过50%,而允许外商进入的则有62个,占75%。三是私有财产的安全保障有隐忧,资本外逃 严重。 二民营企业内部产权关系不明晰 部分民营企业的业主家庭财产和企业资产划分不清。部分企业创建之初将业主家庭财 产视为企业资产任意调用却未按资产入账;创建成功之后则又将企业资产视为业主家庭财产,业主家庭支出视为企业成本导致企业资产流失。同时民营企业还存在原始产权主体界 定模糊现象。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产权界定不清;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与外界产权关系不清, 即所谓的“红帽子”企业。这种产权不明晰的现象,直接导致财务管理主体不明确。 三财务管理目标确定不合理 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管理者认为,现代的财务管理应是“投资者财富最大化”,即“企 业价值最大化”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它可以克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利润最大化” 目标对财务管理的低效率指导。但广大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普遍薄弱,财务管理不规范, 而“企业价值或财富最大化”是以大企业和股份公司为研究和论证对象推导出来的,以其 作为民营中小企业的“惟一选择”,实际上对企业的财务工作缺乏目标导向性的意义。 四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观念淡薄 多数民营企业的创办人是20世纪80年代的城镇个体户、农村专业户及一些辞去公职 人员,相当一批人文化素质偏低。据全国工商联2021年在全国30个省市对3037家私营企 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即实有资金量在1000万元以下的业主中,文盲占0.2%;小学占20.8%;初中占22.6%;高中占40.7%;大学以上占15.7%,有40%的企业主看不懂财务报表。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份业主根本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 理方法。而在一些素质相对较高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中,又普遍存在着长于技术而拙 于管理的现象。大部分民营企业主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不能准确把握。更为严重的是 民营企业的财务主管人员大多也未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由于家族式管理,大部分民营企 业由自己的亲属担任会计、出纳。甚至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的出纳人员由老板亲戚担任, 出现出纳人员领导财务工作现象。这些人多数没有会计专业知识,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有

财务管理创新的践行者(精)

财务管理创新的践行者 ——青岛远洋财务部总经理李连昌同志事迹 李连昌,男,汉族,1970年5月出生,1991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会计师,现任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李连昌同志1991年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财务专业,同年进入青岛远洋工作,从财务部一名普通的会计做起,逐渐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由于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突出,2001年被青岛远洋聘任为财务处副处长,2006年被聘任为财务部总经理,全面负责财务部的工作。 近二十年来,李连昌同志热爱远洋,一心扑在事业上,努力推进青岛远洋财务管理上水平。工作中追求创新、倡导变革,不断吸收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带领财务人员,积极发挥现代财务管理职能,运用各种财务管理手段,为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广泛认可和好评,曾先后获得中远集团“青年岗位能手”、青岛市“青春立功”活动三等功,并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岛远洋优秀共产党员、文明职工、廉洁从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青岛远洋财务部最近连续两年被评为财务快报先进单位,两次被集团评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多次获得交通部QC活动一等奖,连续七年被集团评为财务决算先进单位。 资金管控渡难关 资金就是企业的血液,财务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管好资金,为经营发展提供现金流。李连昌同志成为财务部总经理后,一直把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在他的倡导和公司的支持下,2008年在财务部组建了资金处,体现了公司上下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他根据自己多年积累和对更高管理水平的研究,将公司的资金管理从简单的集中模式转变为“从资金计划到资金统计、资

金分析,再到资金筹措、资金安排”的工作流程,尤其是前瞻性的资金计划和资金分析工作,将资金管理其他环节串联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循环。 这样的资金管理流程设计,在应对本轮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下半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航运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BDI 指数出现大幅跳水。市场下滑初期,公司资金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但经历过90年代末航运低谷的李连昌同志,反映敏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现金流”。 面对突变的市场形势,他沉稳指挥,迅速与业务部门合作,对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收支情况按照预计的市场行情进行估算,再由财务部统筹测算,经过分析,对青岛远洋未来短期和长期的资金缺口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测算的结果,他一面安排向上级单位反映青岛远洋未来资金分析不容乐观的情况,得到了上级单位的资本金支持和上市专项募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安排与多家银行展开谈判,利用国内刺激经济的大好时机,取得了充足的信贷额度。他说,筹资工作要讲策略,上级单位的支持,鼓舞了公司上下战胜危机的信心,减少了集团整体的资金成本;而外部取得的信贷额度,可以根据需求灵活提取,极大的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国家收紧信贷难以融资的风险。 拿到资金并不是资金管理的终点,李连昌同志并没有放松,在他的推动下,各部门提高了资金支出安排的计划性,进一步提高公司对现金流的控制力,在此基础上做出资金的长短期安排,以最大程度利用好闲置资金。 正是资金管理的创新体系,保证了青岛远洋在2008年底危机初期就提前做好了资金准备。很长一段时间,青岛远洋现金净流出较为严重,财务部前期周密的融资安排和一直以来对现金流的严格掌控,确保青岛远洋渡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参与决策谋发展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会计业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随着国际投资、融资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应该重新审视我国的传统会计,尤其是加入WTO后,会计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其发展将受到那些因素的制约,如何进行创新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会计行业内部执业规范以及行业外部的整体环境上来寻找与国际会计行业的差距,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关键词: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会计国际化本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空前提高,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强,出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不失时机地加入WTO世界经贸组织,这是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加入世贸的影响和冲击,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将加快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为国内会计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会计机构的进入和会计业务的开放,将大大增加中外会计机构的接洽、合作的机会,同时会计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会计业将如何创新和发展,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会计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主题。笔者从行业内部执业规范以及行业外部的整体环境上来寻找与国际会计行业的差距,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会计领域也开始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目前,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并将继续颁布我国的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已正式步入国际化的发展轨道。但是,会计的特色问题是任何国家都存在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即为经济服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情背景的制约。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历史传统,就有什么样的会计,不同的国情孕育不同形式的会计,这是会计改革必须走国情化道路的基本原因。但是入世后,在坚持会计国情化特色的同时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尽快缩小与国际间的差距,使会计改革的国际化与中国特色长期协调,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首先,仅就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的具体条款上来讲,就与国际会计惯例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产品成本核算方面。国际通行的做法倾向于制造成本法,而我国多用完全成本法。会计核算方面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定价、关税等,进而影响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固定资产折旧方面。我国现阶段考虑到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除了在某些高科技行业外,绝大部分行业都是采取平均折旧法,这使我国固定资产回收期相对较长,不符合会计的稳健性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且难以及时筹集资金,造成固定资产更新缓慢,企业经营风险加大。(3)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面临的是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商务交往日趋复杂,信息的不对称性、不完备性以及滞后性都将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为防患于未然,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我国企业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方式要改变,应采取账龄法与企业资信评估相结合;同时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适当增加坏账准备金提取的范围和比例。(4)无形资产计量方面。从会计的角度看,知识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无形资产在整个社会资产的比重中显著上升;对一些高科技企业来说,它的比重甚至已超过固定资产而位居企业首位。这些情况说明,中国企业在与外国企业进行联营以及合作中将处于不利的地位。[!--empirenews.page--] 其次,由于加入WTO后,我国将逐渐取消对国际会计机构在业务管理方面、数量方面、国外从业人员以及规模方面的限制,使其享有与国内会计机构同等的竞争机会与权利。因此,国际会计机构凭借其丰富的市场经验,先进的技术管理和强大的国际背景涌入我国,抢占国内会计机构的市场份额,与我国还在成长中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势必是受到严重的冲击。新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自1981年,上海成立第一家会计师事物所到现在不过是20几年的发展历程,与发达国家成熟的会计师行业相比,还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其行业内部的执业规模小,业务单一,新的业务领域开拓缓慢。而在执业水平上也普遍存在着人员老化、综合素质偏低;工作方式落后,审计质量偏低,行业规范较差的现象。而行业外部的整体执业环境较差也是

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挑战

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挑战 [ 2006-3-22 8:15:00 ] 从20世纪80年代的“鲁布格经验”到今天,项目管理对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建筑业一方面为人类建筑美好的居住空间,同时又对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例如:由于建筑工业大量使用合成的化工材料,使得一些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卤化物的材料暴露在大气中或与在自然的氧化作用下,释放出相应的气态化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由于机械化施工而产生的机械废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固态建筑垃圾等。 因此,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的今天,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土地、自然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集中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研究上,忽视了对人们行为的主要对象? 项目进行可持续性研究,造成了许多项目仅仅是某些领导政绩的标志,由此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推广和发展项目管理的组织方法和实施方法,是当今项目管理领域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1、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及含义 (1 )管理对象的泛化传统意义中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对象是工程项目本身,是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书、设计图纸、设计规范、实物模型等定义和说明的。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的对象不但包括项目本身,还包括项目所处的微观环境和中观环境,就是说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将与工程项目所有的外部关联元素全部纳入考虑和管理范围。 (2)管理目标的泛化作为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目标,是要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经济目标、进度目标。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的目标则远远超出了这三个目标,它还要实现整个微观区域和中观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经济效益的长期最大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3)管理组织的泛化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需要参与方的全体紧密合作,任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整个管理的失败。 (4)管理方法的多样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Internet的使用,现代的管理更加倾向于开放性、及时性、准确性,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工程管理方式同样如此,尤其是ERP、CRM等系统的应用。因此,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实际上是将工程项目放在一个微观或中观的区域内,应用现代的生产技术,实现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和社会、经济的系统目标,从而解决项目的

新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91610407.html, 新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作者:冷文慧 来源:《财会学习》2019年第35期 摘要:中车四方所作为中车股份一级子公司,营业额从2009年的7.77亿元,快速增长到2019年70亿元。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深度调整,中国高铁业务正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大背景下,公司面临增长乏力、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严峻形势。公司在巩固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急需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创造新的增长点。财务部作为公司参谋部门,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由传统会计核算向信息化财务、战略化财务转型。本文从信息化建设、业财融合、全面预算管理、战略财务管理计等角度详述新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关键词:财务共享;业财融合;全面预算;战略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一、财务信息化建设 (一)构建财务共享中心。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以财会[2013]20号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要求,分支机构数量多、分布广的企业集团应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了核算业务的标准化、统一化,加强公司集团化管控,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琐碎的日常业务中解放出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从事后核算向事前控制的转变。财务共享中心主要包括(1)资金结算。银行账户操作权限在共享中心,由公司总部出纳统一操作公司总部及各子公司银行账户,优先使用银企互联方式,集中处理资金付款业务,实现支付结果自动回写在支付凭证上。银行收款由出纳发起,由销售人员认领后,根据收款类型,进行收款报账。(2)费用报销。公司财务共享中心与携程商旅平台对接,员工出差在携程商旅APP上预订机票(火车票)和酒店,由公司统一支付给携程,出差补贴按照公司《员工出差管理办法》规定标准支付给出差员工。携程商旅平台提高员工差旅报销的效率,提升员工出差体验,真正实现了“拎包走、拎包回”的一站式出差方式。(3)会计核算。财务共享中心通过建立系统、完整的财务核算体系,形成标准化、流程化、系统化的作业过程,从而实现核算口径、方法、流程的统一。 (二)搭建费用管控平台。公司搭建以预算为起点的费控管理平台,建立与收入规模相匹配的柔性费用管控体系,贯彻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实行费用事前申请原则,严控费用支出。公司以部门为费用控制中心,按照年度费用预算实施“年度总控、月底分控、归口管理”的费用预算管控模式。在日常管控中,费用报销的申请、审批、单据扫描上传、预算控制都在费用管理平台进行,从而使归口和使用部门可以实时查询费用预算和执行情况,为费用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业财融合

2020年(财务知识)浅谈新时期财务管理

(财务知识)浅谈新时期财务管理

浅谈新时期财务管理 于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企业资金来源从国家无偿拨款这壹单壹来源向贷款、债券、集资和股票等多方面转变,不仅打破了“大锅饭”,使企业不能再依赖国家,同时也使企业自主运营成为可能。尤其是于中国加入WTO以后,作为企业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也就相应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壹、新时期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结构体系 企业是壹个以盈利为目的组织,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应符合这壹基本要求。但于具体理解和表述上,有人认为我国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企业财务最大化”,即通过企业的合理运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于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也有人主张以“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是说,企业持久的良性增长的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企业财务行为规范的最终目标,应该说,这俩种观点均克服了我国长期持有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观点,没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决策短期化等缺点,也充分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但这俩种“目标观”,可能会导致企业所有者和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企业财富最大化”目标直接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最终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这样就能和其他利益主体所期望实现的利益目标发生矛盾,若不能很好地解决目标上的矛盾,企业的理财难度会因此而增加。 考虑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壹个以提高效益为核心、具体目标多元化的结构体系。具体地说,它包括三个部分:

(壹)效益目标 既包括经济效益目标,也注重提高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 (二)能力目标 即科学、有效地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三)协调各方利益目标 应正确地处理和协调企业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使各方的合法利益得以保障。实际上,这三部分目标是紧密关联和有内于联系的。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保证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且以协调各种财务关系、平衡各方面利益为前提,只有于理论上明确这种统筹兼顾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系,才能于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清楚地把握努力的方向,更好地推进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新时期财务管理策略———财务再生策略 自哈默(MichaclHammer)于20世纪90年代初写了壹篇关于“企业再生工程”的论文之后,企业再生策略已经于欧、美、日各国成为最流行的新管理趋势。所谓“企业再生”,是指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且彻底设计企业活动的流程,以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绩效。于这当中,企业本身需要重新检查和修正自己的定位,从策略组织、人力等方面彻底改变工作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然而于金融全球化、国际贸易壹体化、跨国资金渐渐成为全球经济主宰、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今天,“企业财务再生策略”应是协助企业界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财务管理策略。财务再生策略要求摆脱现行系统,从零开始展开功能分析。其主要做法是以集体智慧将企

最新新经济形势下会计问题分析

新经济形势下会计问题分析 新经济形势下会计问题分析 摘要在经济动荡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全面权衡会计管理问题,通过制定和改善相关制度,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文章通过分析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会计管理问题找到了对策。 关键词新经济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美国接连两次采用量化宽松政策,造成了流动性泛滥,导致了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我国政府率先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使用多种金融手段回收市场上流动性。频繁变动的金融政策让企业无所适从,有的企业因无法适应这种现象而倒闭。在经济动荡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全面权衡会计管理问题,通过制定和改善相关制度,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当前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职责认识不清 在企业管理人员的心目当中,会计工作的中心内容仍然是传统的记账、算账、管钱,会计的职责就是记好帐,算好帐,管好钱,至于企业的发展方向、成本预算、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根本不是会计职责之内的问题。因此,在会计工作的分配上也按照传统的职责进行分配,这就造成作为掌握企业经济动向的会计被束之高阁,会计在企业当中只是起到了一个记账员、保管员的作用,这样势必会给企业在经营策略、战略方向和规避风险方面带来严重问题。

(2)会计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尽管我国对于会计管理人员的行为在法律上进行了规范,但是,在会计管理过程中,仍然有相当多的会计管理人员存在着造假和违规违法行为,这说明在我国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企业的会计管理过程中出现现金管理混乱、公款存入个人账户、打白条等现象,甚至还会出现违规放贷和私设小金库等情况。大量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使会计资料严重失真,这样势必导致企业的决策、规划、管理等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工作的运行,甚至导致企业倒闭。 (3)企业缺乏具备会计管理资质的管理人员 在我国的企业内部,还普遍存在着会计管理专业人员。由于会计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它不但要求会计管理人员具备生产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还要求会计管理人员具备认识市场、分析市场和把握市场的能力。正是因为缺乏具备资质的会计管理人员,才导致企业在对产品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造成企业成本核算的失误,导致企业损失。 (4)企业缺乏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虽然已经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市场经济时代,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方式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仍然是相当传统的集权管理方式。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会计制度还缺乏认识,甚至有的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样就导致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失衡,从而引起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现象。 2.企业外部缺乏有效的监控体系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对企业会计管理方面的监督

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方向分析

摘要: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要求财务管理必须不断创新。本文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几点拙见,也算抛砖引玉,吸引广大同行奉献创新思路。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命脉,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现代企业当中,如果企业对待财务管理的态度不够严谨,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走得更长远,即使当前看着生意红红火火,但早晚摆脱不了倒闭或被收购的命运,早晚会被新经济的浪潮所吞没。目前,人类社会已进入新经济时代,知识、网络、数字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这个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同时也是优胜劣汰的时代,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而创新则唯一受这个法则的青睐。新时代赋予了企业机遇和挑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更应当未雨绸缪发展创新,走在时代的前面。 一、新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1.全球化的经济浪潮 大大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这个经济浪潮中,金融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双刃剑,它给予企业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近几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为全世界的企业敲响了警钟。金融与企业财务管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才能寻找机遇,规避风险,防止警钟再次被敲响。 2.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计算机出现并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这个时候财务管理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90年代IBM公司提出了电子商务这一概念,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也真正使财务管理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在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达到了原来企业望尘莫及的水平,管理人员不再为转账、报表、资金调度等事情大费周章,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轻松搞定。另外资源的网络共享极大丰富了人的视野,财务人员可以学习更多的财务知识和财税法规,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人的素质。可见新的财务管理会更加迷人。 3.知识经济繁荣 知识经济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包括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一是知识高度渗透于传统的产业之中,使技术上给予传统产业巨大的支持,促使其不断升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就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而言,知识的积累与总结是提升的基础,知识的创新也是发展的助力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未来提出了新的目标,这一目标正是财务管理创新的依据与着眼点。 二、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方法 1.想要创新先将基础工作做扎实

创业管理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创业管理: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张玉利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业与创业精神受到广泛关注,人们并不单纯研究个体的创业行为,而是将创业与创业精神拓展到已经存在的公司甚至是大公司,拓展到非赢利组织和整个社会,创业与创业精神成为动态复杂环境下管理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创业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创业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一种挑战。本文以个体创业与公司创业的差异为主线,揭示了创业管理领域的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希望对创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的一些畅销书和管理学著作掀起了一场追求卓越(Excellent)的浪潮;90年代发展为“再造和变革”;进入21世纪以来,创业和创业精神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新热点。许多管理活动与创业精神联系在一起,如创业型战略(Entrepreneurial Strategy)、创业领导、创业营销等。专家学者纷纷从创业的本质出发,重新审视管理理论,谋求创新。创业管理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面对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研究课题。 一、社会转型中的创业行为 台湾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网站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市场的生命周期缩短,重点是如何快速进入和退出市场,迅速推出升级产品,竞争的关键转向产品生命周期的前端,新事业、新产品策略包括研发管理、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应该成为管理工作的重点(见图1)。[1]

80年代以来,公司创业(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简称CE)的概念被提出,并很快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2]公司创业突出表现在,一是由组织而非个人表现出来的企业家特征;二是这些特征转化为企业绩效是依靠组织而非个人的力量。公司创业可以存在于各种组织,强调的是在现有组织基础上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行为。[3]尽管公司创业与新创建企业都强调创业行为,但创业活动表现的特点却有很大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创业类型的对比 关于公司创业的本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Burgelman认为公司创业是企业借助新的资源组合实现多元化发展的过程;[4]Spann,et.al.把公司创业视为公司内部各单位在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市场、采用新技术方面所展现的能力;Pramodita &Chrisman 认为公司创业就是组织通过对不确定性的管理而将个人创意转化成集体行为;Dess则认为公司创业是公司借助内部创新或合资合作在现有组织基础上产生新业务,并通过战略革新带动的组织变革;[5]Morris & Kuratko认为创业型的公司更像一个大的孵化器。[6]Morris & Kuratko 从公司创业精神的本质、公司创业精神的视角与方向、构建公司创业精神的支持体系三个大的方面构造了一个公司创业精神研究和应用的初步框架,为以后相关研究搭起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创业活动的拓展极大地丰富了创业理论,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对于新创建企业来说,如何让那些具备企业家素质的经营管理者保持一种强烈的进取心,或者说,不让创业精神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被不断淡化甚至泯灭是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现实难题。事实上,没有哪一种固定的因素可以使企业成为成长的永动机,初期创新的推动力量会随消费者熟悉程度的增强和竞争对手模仿行为的增多而减弱,在缺乏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组织保证的情况下,新创建企业的创新业绩会减弱,与竞争对手的模仿行为相比,由组织机制带来的改善

财务管理创新有哪些内容具体

财务管理创新有哪些内容具体 财务管理创新内容: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1]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 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西方发达市场经 济国家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先后经历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 富最大化”到“超利润目标管理”的转换。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 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 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 理目标。其原因在于: 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 “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 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 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的 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最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 结果。 财务管理创新内容:资本结构的优化创新 确立传统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关系;确立传统金融资本内 部的比例关系、形式、层次;确立知识资产证券化的种类和期限结构,非证券化知识资产的权益形式和债务形式以及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 的产权形式等。优化创新资本结构的原则是通过融资和投资管理, 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 业知识占有和使用量最大化。 财务管理创新内容:风险管理方法的创新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和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 创新指标,如知识资本创新力;效率指标,如知识资本利用率、知识资本利润率;市价指标,如每股知识资本帐面价值、知识资本与每股盈余比率;四是稳定指标,如知识资本增长率,知识资本损耗率等。设立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匹配指标和综合指标。 财务管理创新内容:财务成果分配方式的创新 财富分配是由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大小决定的。地租是农业经济中主要的分配形式,而工业经济中有形资本的多少决定财富分配额的多少。随着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知识资产逐渐转变为财富分配的轴心,财务分配方式的创新需要: 1.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就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必须转变观念: 要认识知识资本,即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要承认知识资本,即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认可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企业既要为知识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应的经营资产以发展知识资本,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利润增长。 2.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企业总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积极开展对知识资本的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 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有形资产的运作较少涉及知识产权法问题,随着知识资本逐渐成为企业资本形态的主要形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知识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前提。因此,实施知识资本及

新经济形势下家具生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新经济形势下家具生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新经济形势下家具生产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一、家具生产财务风险因素分析(二)内部因素家具生产的财务风险除了外部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内部自身因素有关,如定位不准确、风险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水平低、资本结构不合理等。 (1)定位不准确。我国家具生产均为民营,且大部分为中小型,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技术出身,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凭经验决策及主观臆断的现象比较普遍,对缺乏正确认识。没有分析所处的环境,不能识别的优势和劣势,的经营理念、发展规划及经营方针等定位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2)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实际工作中,经营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意识,只注重资金安全,没有科学的理财观念,忽略理财重要性。最突出的表现有两方面:一是没有领会资金时间价值、风险和报酬权衡、投资分散化及资本市场有效等基本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二是存在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现象,财务预测、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及财务评价等工作很欠缺,只是被动反映会计信息,没有利用会计信息为决策服务。 (3)财务管理水平低。我国大多数家具生产都是民营,经营规模较小,存在所有者与经营者统一、所有者不重视财务管理,一切重大决策都是由所有者自己决定,没有经过财务决策过程,使财务管理失去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财务管理主要记录经济活动内容,反映会计信息、应付税务部门的手段,与会计核算作用等同,不能发挥财务管理在资产管理、财务监督,财务预算、财务决策上的功能。另外,家具生产普遍缺乏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准确理解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以及财务管理的原则,难以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 (4)资本结构不合理。我国家具生产为了追究经济效益,普遍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第一,资产负债率偏高。由于负债过多,利息负担重,影响盈利水平,同时,降低偿债能力,可能因短期偿债能力差而导致破产的风险。第二,风险型资本结构不合理。风险型资本结构是指流动负债不仅用于满足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还用于满足部分长期资产的资金需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不匹配。风险型资本虽然为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但是导致财务风险加大,一旦市场发生变动或意外事件发生,就可能引起资金周转不灵而陷入财务困境,甚至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趋势 摘要: 为适应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均发生重大变化带来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趋势要体现以职位与能力为双基点,以知识型员工管理为重心,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导向,以打造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优势为目标。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型员工,智力资本 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1.新宏观环境下的挑战 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以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现代化 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要从微观的层面转移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从技术层面逐渐向文化层 面过渡。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注重发展低碳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低 碳经济要求中国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注意走绿色的低能耗、高产能的 发展路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植发展的产业方向,除了 大量物质资本的投入,对其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还有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能力体现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利用。 2.微观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①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由单一化的工人群体转 变为多样化的员工群体,其中知识型员工成为员工队伍的主体,员工构 成的多文化背景与全球化员工的协同,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新生代员 工的管理等问题比较突出。第一,知识型员工更具有工作自主性,有自 我尊重的需求,个性自我张扬,知识型员工群体的需求具有复合性。第 二,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显得更为复杂,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员工逐 渐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中坚力量。新生代员工中大部分具有知识型员工 的特性,要求管理方式进行变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