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药学基础知识总结

医药学基础知识总结

医药学基础知识总结
医药学基础知识总结

医药学基础知识

1、药物

医药专家认为:凡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制,并规定有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物质均属药物之列。药品,一般则特指经厂家生产加工后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商品药物。

药物具有两面性,既有可以驱除瘟疫造福于人类的一面,又有使用不当危害人类的一面,也就是说药物与毒物间无明显的界限。无数惨痛的教训告诫我们:滥用药物造成的危害,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了珍惜您的健康与生命,用药必须科学合理,切勿滥用。

2、中药、西药的划分

人类应用药物的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溯至亘古时代。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不断地对药物进行开发研究和提高,尤其是化学药出现的近百年来;药物发展十分迅速,时至今日,药物已成为拥有数以万计的庞大家庭。

众多的药物如何分类呢?我国习惯上分为中药和西药两大类,而国际上通常以天然药物与合成药物分类。

天然药物是指那些取材于植物、动物、矿物;并经物理方法制成的药物。我国的中药多属于这一类,通常包括原药材、饮片(经加工炮制的药材)、传统中成药(丸、散、膏、丹等),新中成药(冲剂、口服液、片剂等)等。

合成药物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制成的药物。我们所说的西药基本上属于这一类。主要包括合成药物、提取药物、生化制剂等。

中药是祖国医学中的魄宝,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只是在近百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人,西方合成药物传入了我国,这才有了中、西药之分。

中、西药物并不完全分别等同于天然药物与合成药物,因为现在一些药物中既含有西药也含有中药,如速效感冒胶囊、感冒清、三九感冒灵等。而且现在许多中药新剂型是采用了现代的提取制备手段,很难确切说是中药还是西药。

3、药物体内过程

通过各种给药途径使药物进入体内后,一般都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几个过程发挥作用并排出体外。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称为药物的转运。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称为药物的转化或代谢。转运与转化统称为药物的体内过程。这两种变化往往是结合进行的,即药物在进行转运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药物的体内过程直接影响药物到达作用部位——浓度维持的时间,因而与药物的疗效和毒性有密切的关系。

(1)吸收也就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药物吸收不好,血中药物浓度就低,就难发挥疗效。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很多,如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途径、剂型、合并用药及机体生理功能、病理状态等等。

(2)分布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微血管壁而进入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过程叫分布。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并不一致,多数药物均以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及各组织器官生理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要注意少数药物因集中分布在某一器官,如汞、铅、锑在肝脏和肾中分布较多,可以引起蓄积现象,会导致许多器官的损害或危及生命。

(3)代谢多数药物进入人体后,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通过氧化、还原、分解、结

合等方式进行代谢,使其药理作用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这种转化也称为解毒。药物的解毒作用主要在肝脏进行,当肝功能不良时有些药物要减量或慎用、禁用,以减轻肝脏负担。

(4)排泄药物对人体来说是异物,最终要从机体排出。肾脏是药物排出的主要途径,当肾功能不良、尿少或无尿时,肾脏排泄药物的能力大大减弱,药物吸收量大于排泄量,体内药物浓度就会逐渐蓄积增高。某些药物蓄积会引起蓄积中毒,故有些药物为肾功能不良者慎用或禁用。

药物还可通过乳汁排泄,故乳母应注意,以免引起乳儿药物中毒。

4、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指人群中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同一药物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即使年龄和性别等条件相同,但体质、生理状态等不尽相同,仍可出现个体之间的差异。这属于正常的生物学差异范畴。

由于存在这种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和对药物吸收、排泄、代谢速率的差异,因此,造成了药物在个体之间的剂量相差甚大,有的相差可达几倍之多。某药物在某个剂量下,不同的人使用,结果是有的人已经中毒,有的人尚未达到有效水平。300例男性病人使用水杨酸钠,约有2/3的病人在6.5—13.0克时发生不良反应,但有少数病人在总量仅为3.25g时已出现不良反应,也有个别病人在总量达30.0克左右时才出现反应,相互的差异可达10倍。

个体差异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

(1)过敏性相比之下,某些人对药物敏感性高于一般人。或是由于遗传因素所致,称之为特异体质。或是免疫系统参与而形成差异,称之为变态反应。如果药引起皮疹、哮喘等。

(2)高敏性是指有些人对于药物的作用特别敏感,应用很少剂量就能产生强大的药理作用或副作用,甚至是毒性反应。如有人对青霉素仅做了皮试就导致了休克。

(3)耐受性这是个体差异的另一个极端,是指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可耐受大剂量而不产生药效或中毒症状。

了解个体差异,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在用药过程中,对那些作用强烈、反映较大和安全范围小的药物应特别加以注意,最好从小剂量用起,然后逐步调整。不同的病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确定用药计量,不能千篇一律。必要时还应进行体液药物浓度测定,以确定给药方案。

5、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于病人,除了发挥治疗的功效外,有时还会由于种种原因产生某些与药物治疗目的无关而对人体有损害的反应,这就是所谓的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一般可分为对病人无益的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感染(也称二重感染)四大类。不良反应有大小和强弱的差异,它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使病情恶化、引发新的疾病,甚至置人于死地。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这是临床用药的主要目的。即合理用药。

在实际生活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据报道,美国因药疗事故而死亡的人占住院总人数的2.9%;英国医院中每年发生的药疗事故约在10万人以上。有关专家统计,我国某大城市2000名经过药物治疗的住院病人中,因不合理用药而引起不良反应的就占34%。1986年,北京市临床药学研究所调查发现,在1039例聋哑患儿中,因用药不合理而致残的就占59%。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严格讲,几乎所有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但是,只要合理地使用,

就能避免或使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人们在用药前全面地了解该药的药理性质,严格掌握它的适应症。选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明了其配伍禁忌。在用药过程中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目前,我国已逐步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重点对新药上市后以及严重的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交流并开展研究。

6、合理合并用药

作为患者如何注意合并用药的合理性呢?

(1)在保证治疗的前提下。联合用药品种宜少不宜多。曾有人作过统计,同时服用5种以下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以下;6—10种为7.4%;11—15种为24.2%;如同时服用16-20种为40%;21种以上达45%。

(2)患者就医时,不要同时找几个医生,同时服用几个医生开的药,因为这其中难免有不宜同服的药。

(3)患者自己不可随意同时服多种药,以免意外,特别是老年人、体弱者、孕妇、婴儿用药应特别注意。作用剧烈、毒性大及长期使用的药更应注意。

(4)患者在必须服用多种药物时,最好将有可能相互作用的药错开服用。

7、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个药物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我们用药是用其某个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在联合用药时,由于另一种药物的作用,可能使它的防治疾病作用增强。但也可能出现对防治疾病不利的作用。

这种因联合用药而发生的毒副作用,属于药理性配伍禁忌。

药物的相互作用和理化配伍禁忌是不同的。许多药物在理化性质上找不出不能合用的理由,然而合用后却使疗效降低,甚至消失,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的这种相互作用是在机体转运代谢过程中发生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原理比较复杂,但绝大部分是由体内某些生化过程及药物代谢过程相互作用所致。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已经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问题。十几年前,美国曾做过统计,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所有不良反应的6.9%。由此可见,合并用药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端。

因此合并用药时要科学,切勿滥用。

8、不宜合用的药物

(1)磺胺类药不宜与酵母片、普鲁卡因合用。磺胺是通过抑制细菌的叶酸合成而达到抗菌目的,而酵母片中则含有细菌代谢所需的对氨苯甲酸,普鲁卡因在体内可分解出对氨笨甲酸,这就等于为细菌合成叶酸提供了原料,从而使磺胺的疗效降低或消失。

(2)磺胺药用于尿路感染时不宜与维生素C合用。因为维生素C及其它酸性药物能使尿液变酸,使磺胺在肾脏析出结晶,对肾脏造成危害。

(3)抗生素用于抗菌时不宜同时使用活菌制剂。因活菌制剂中的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对多数抗生素敏感,易被同时杀灭,而双歧因子与抗生素共同使用无此问题。

(4)磺胺类不宜与丙磺舒同用,二者同用毒性增加。

(5)利福平不宜与对氨水杨酸钠同服,因后者可影响胃肠道对利福平的吸收。

(6)利福平、异烟肼不宜与安眠药同服,联用可引起药源性肝炎。

(7)苯妥英钠不宜与氯霉素、异烟肼同用,联用可引起苯妥英钠中毒。

(8)阿斯匹林不能与消炎痛同用,联用可增加胃出血和胃穿孔的可能。

(9)胃复安与胃疡平不能同服,联用可降低药效。

(10)降糖药与双氢克尿塞合用,可因后者的升高血糖作用,而拮抗了降糖药的降糖作用。

(11)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导眠能、利福平同为药酶诱导剂,它可使口服避孕药、皮质激素、双香豆素、强力霉素等药物代谢加快,从而降低了药效。

9、药物对粪便、尿液颜色的影响

大小便有颜色常常是诊断的依据,故临床上常检查大、小便,帮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但有一些药物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具有一定颜色,服用后会使大、小便改变颜色。患者不必疑虑,一般情况下,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如服用维生素B2(核黄素)后,尿液呈黄色;服利福平后尿液呈红色;服铁剂后大便呈黑色。

使大小便改变颜色,但对身体无害的药物见表3

有些药引起的大小便颜色的改变是一种毒性反应的结果,如服用保泰松、法华令及阿斯匹林等。大便如呈红色或黑色,可能是药物刺激消化道引起出血所致。长期服用消炎痛可使尿液呈绿色,这意味着药物引起了肝损害,引起肝绿素血症。长期使用庆大霉素,可使小便呈红色,这是由于药物损伤肾脏引起血尿。发生上述情况时,应立即停药,请医生诊治。

病人用药不仅要严格根据药物说明或医嘱分次按时服药,而且为了使药物达到最佳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用药时间上也有讲求。

(1)饭前这是指饭前10~30分钟服药,此时胃及十二指肠内基本无食物,药物吸

收干扰小、浓度高、吸收充分、作用迅速。胃肠道用药多为饭前服;如苦味健胃药复方龙胆酊,制酸药胃舒平,收敛药碱式碳酸铋,解痉药颠茄浸膏,止泻药次碳酸铋和鞣酸蛋白,肠溶糖衣片、丸、胶囊和人参等贵重滋补药。

(2)饭时饭前片刻服用,如助消化药稀盐酸、胃酸片、淀粉酶、胃蛋白酶合剂等,有利于与食物充分混合,发挥疗效。

(3)饭后一般指饭后15—30分钟服用。当胃中有食物后,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药物说明中如无特殊说明,绝大多数药物都在饭后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更应在饭后服,如解热镇痛药索密痛、消炎痛和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苯妥英钠、氯丙嗪等。

(4)睡前这是指睡前15~30分钟服用,如催眠药苯巴比妥(鲁米那),又如缓泻药酚酞片需服用8~10小时后方能见效,也应睡前服,翌晨生效。注意服用催眠药后切不可做易出危险的事情和躺在床上吸烟,以免发生意外。

(5)必要时是指根据需要服用,如解热药、镇痛药、止吐药、防晕车船药和抗心绞痛药等。

(6)空腹服是指清晨空腹服,如盐类泻药硫酸钠、硫酸镁等。它能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

11、常用给药方法及特点

给药方法又称给药途径或用药方法,如口服、注射等。给药方法的不同及正确与否;对药物的疗效影响很大。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如下几种:

(1)口服口服是最安全、方便和常用的给药方法。缺点是吸收较慢,不适于危急病人的抢救,也不适于不能吞咽或昏迷的病人。一些对胃肠道具有强烈刺激,在胃肠道内不易吸收或在胃肠道内易被破坏的药物。不能采用口服给药方法。有些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但不强烈,还可作为口服药,但胃肠功能不好的患者口服时应慎用。此外,不可随意将注射剂、外用药等其它给药途径的药物改为口服,以免发生意外。

(2)注射注射用药分为皮外、肌肉和静脉。特点是剂量准确、作用快。凡是急症和不能口服的患者都宜采用注射用药。一些不适宜口服的药物可以制成注射剂。但生产注射剂要求严格,且成本高。皮下及肌肉注射有一定刺激性,静脉注射还易引起静脉炎及热原反应(因药液不纯或器械消毒不彻底,细菌及代谢产物未除尽而导致的体温急剧上升,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寒战、出汗、血压下降等症状时称为热原反应)。“打针比吃药好”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应该是能口服药时尽量不注射用药。

(3)局部用药局部用药方法有涂搽、含漱、喷雾、湿敷、洗涤、滴入、吸入、肛门或阴道给药等。药物在局部保持较高浓度,达到治疗局部疾病的目的。亦可通过吸收分布全身,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

12、药品“禁用”、“忌用”、“慎用”的区别

由于一些药品有难以避免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一些药品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中有“老年人、儿童慎用”、“过敏者禁用”、“孕妇忌用”等字样。那么“禁用”、“忌用”、“慎用”三者有什么区别呢?

(1)“禁用”就是禁止使用,即患者用药后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中毒。如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来说就是禁用药物。又如中药醒消丸是孕妇禁用药物。若不按药品说明乱服禁用药,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轻则危害身体健康,重则有生命危险。

(2)“忌用”指某些药物对某些患者服用可发生不良反应,应避免使用。如心得宁忌用于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等病人,中药控诞九忌用于孕妇。

(3)“慎用”这类药物并非绝对不能使用,而是谨慎使用,倘必须使用时,用后一定要密切注意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就应立即停药,以免继续服用造成严重后果。如阿斯匹林类药物对胃刺激性较大,有胃溃疡病的病人就应慎重使用。

除了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及乳妇有用药禁忌外,药物中较常见的禁忌症还有心脏病、高血压、肝脏病、肾脏病、溃疡病、贫血症、青光眼、过敏体质等。上述病人在选用药物时应格外注意药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

13、某些药物的使用

(1)服药次数与剂量

每一种药都有其不同的用量和给药间隔时间,如随意增加药次数或剂量,不但不能增强疗效反而可能中毒,这是万万不能马虎的。

要想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效果,关键是在用药对症的前提下准确掌握用药量和用药的间隔时间及用法。药物是多种多样的,作用也是千差万别的,但都存在着一个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那么,每种药物的量效关系是依据什么而定的呢?过去是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现在可用测定人的血中和尿中药物浓度来确定。用药量并不是绝对不可变的,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及病理状态,在药物的安全范围内调整用量,绝不可随意滥用。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不是因量小无效而延误病情,就是因量大产生不良反应而中毒。对治疗安全系数小的药应特别慎重。即便是毒性较小的药物,服用过量也是有害的。如维生素E,用多了使胃酸分泌减少、肠蠕动减弱,并导致腹胀或腹泻、腹痛,最严重的情况是可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超剂量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生殖功能障碍和月经不调。维生素A用多了会出现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症状。如短时间大剂量服用会产生思睡、易激动、眩晕、头痛、抽搐、不思食物、恶心、腹泻。慢性中毒可出现周身不适、胃肠症状、皮肤及粘膜改变、头痛、骨及关节痛、发热,以及其它许多器官受损的症状。

用药间隔时间是根据药物在血中浓度而定的。因为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一定时间可排出体外或代谢成无活性的物质,为了保持血中的有效浓度,就需不断补充药量。多长时间补充一次合适,要看药物的消除速度,一般用药物的半衰期来表示。所谓药物半衰期就是血中的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一般半衰期长,间隔给药时间就长,如复方新诺明每日服两次即可;如半衰期短,间隔给药时间就相应短些,如头孢拉定就需每日3—4次。可见用药间隔缩短,就相当于增加了用药量,也就容易造成药物中毒。

因此,随意加大、缩小剂量或随意缩短、延长服药间隔都会降低疗效或者引起毒副作用,使药物不能发挥最佳效用,病也不会好得快。

(2)药物漏服

大家知道,用药的次数除特殊规定外。一般都采取均分给药法。也就是常见的1日2次、1日3次、1日4次。

药物之所以分成不同间隔时间给药,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决定的。以往多是根据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而定。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些药物已可以根据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的过程而决定。药物进入血液中,随血液循环于机体到达作用部位,再经过一定时间,大部分经肝脏降解经肾排出体外。药物治疗疾病,在血液中需要维持一定的药物浓度,也就是通常说的有效浓度。当药物因排泄等原因逐步消除时,体内药物浓度也随之下降。均分法给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体内维持一定的有效血药浓度。漏服了药物肯定会影响体内药物浓度,也就降低了疗效。

要知道并非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越高越好。有些药物在高于有效浓度时,疗效并不增加,而毒副作用却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加。如两次药并一次服或间隔时间忽长忽短对病情不利。可见漏服药物补服也要有章法,不可乱来。那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①服药的间隔一般为4~6小时,如果漏服,发现时若在间隔时间的1/2之内,可以按量补服。下次服药仍可按照原间隔时间。

②如果已超过1/2的时间,则不必补服,下次务必按时吃药即可。

③发现漏服马上补上,下次服药时间依此服药时间顺延。此法较前法好些。

④漏服药物后千万不可在下次服药时加倍服用;以免引起药物中毒。

⑤抗生素药物务必按时按量服用,“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但消灭不了病菌,反而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3)包衣片不宜嚼服或研化服用

家长为了给婴儿服药方便,常常把药片包括一些包衣片溶化了用。还有一些患者认为,把药片嚼碎了服用药效会发挥得更完全。其实这样做,有着不科学之处。

药物之所以包衣,是因为有些药物有异味,或本身性质不稳定,遇空气、潮湿、口腔唾液酶等环境易分解变性,还有许多药物在胃液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容易分解失效,或者对胃粘膜有较大的刺激性,引起恶心、呕吐等。对这些药物就需包衣。而且肠溶衣不同于普通糖衣,普通糖衣用的是滑石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玉米朊等材料包衣,而肠溶衣用的是只有碱性肠液中溶解的苯二甲酸纤维等材料:使药物直接通过胃而到达小肠。

(4)抗癫痫病药这类药物常用的有苯妥英钠、抗痫灵、扑痫酮及鲁米那、硝基安定等。为了控制癫痫发作,一般需要服药3—4年,如果骤然停药或任意更换药物会加重病情,使发作加剧,甚或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精神病和一些疾病的治疗需较长时间地服用抗癫痫病、抗焦虑药及糖皮质激素类等药物。在服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因久治未见好转或已有好转而擅自骤然停药。这样会因“停药反应”而使病情恶化,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5)安定、利眠宁、巴比妥类药长期大量使用易产生耐受性或依赖性,如果突然停用会表现出激动、忧郁、惊厥等不良反应。

(6)脱敏药外出还要带些扑尔敏、苯海拉明、息斯敏及特非那丁等抗过敏药。有些人特别是过敏体质者外出,因环境的变化会出现“水土不服”,胃口不好、精神萎靡,这一般不用服药,只需注意休息,不过分劳累就可以适应。但当患了急性荨麻疹,身上出现许多红色疹块时,可服用抗过敏药。

(7)外用药外出游山玩水难免有人磕磕碰碰,因此要带点消毒的纱布、脱脂棉、胶布、磺酒等液体药物,可以用一两只密塞性较好的小塑料瓶分别装入一些浸过消毒酒精与碘酒的棉球。目前也有市售的小换药包十分方便。女性外出清洁外阴不便、可携带洁阴湿巾。

(8)防暑药夏秋季外出很易中毒,应带上几包仁丹、几支十滴水等防暑;起了痱子又痒又痛,带上盒痱子粉爽身止痒;还要带上点虫咬水,蚊虫叮皎后搽涂止痒消肿。

(9)其它药物有些特殊疾病的患者,应随身携带自己常用药物。如有冠心病的患者应备有硝酸酯类治疗心绞痛药物;有气喘的患者应备有氨茶碱类或舒喘灵气雾剂等止喘药;高血压患者应备有自己常用的降压药。

14、小儿用药

小儿处在生长发育期,机体的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各功能也不完善。因此,仅通过对成人用药量的简单折算来确定小儿用药量的想法是错误的。小儿用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严格遵守医嘱或药品说明书掌握小儿用药量,药量不准,不是难以奏效,就是易引起中毒。

(2)婴幼儿用药更要格外慎重,尤其要考虑其生理特点,一定要在小儿科医生指导下用药,切不可擅自改变用药剂量。

(3)不能贪方便、图省钱,把成人的药给小儿服用。因为儿童代谢功能不完善,有些药物对儿童是禁用的,如阿斯匹林就不适宜婴幼儿用。

(4)不滥用抗生素。滥用不仅产生耐药性,而且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造成不可逆性的耳聋。

(5)慎用解热镇痛药,以防出汗过多发生虚脱。

(6)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一些对神经有影响的药物也不宜使用。

(7)不要给小儿滥用补药。

15、中老年人用药

由于中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都与青年或中青年不同,故用药必须十分注意。

老人可能因缺乏唾液分泌,吞咽药丸困难,可在吞药片前先喝一两口温水湿润喉头,然后再服药,并服用一小杯温开水。在吞药服片时,最理想的姿势是站立,可防止药片停留在食道上刺激膜壁。有些药片需咬碎后吞服,可将药片掰开,或置少量温水中。待其崩解后服下;有些药片是缓释型的,则必须整个吞服,不宜掰开或溶化开;有些药片需放在舌下含化的,应将其置于舌下,使其慢慢溶化吸收。因此,老人在服药时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如有疑问,应及时向医生或执业药师进行咨询。

(1)用药品种不宜多许多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容易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增强毒性反应。例如庆大霉素与阿司匹林两者均有一定的耳毒性,各自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可偶致耳鸣),毒性不显著;但若联合应用,甚易使老年人产生耳鸣,听觉减弱等耳毒性。故老人服药品种宜少或少联用为好。如必须要用多种药物,应向医师或执业药师进行咨询,以利安全。

(2)定量、准时服药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容易忘记服药,但药物必须按时、定量服用,才有预期的效用。如经常忘记服药,则药效减低、甚至无效。为防止忘记服药,可以在每次服药后、将闹钟调到下次服药时间,以提醒自己准时服药。不应随意将忘记了的剂量加在下一次以求补偿,这样会引起“过量服药”而产生不良反应。

(3)慎用某些药物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器官的功能衰退,一旦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就比较严重,因此对某些药物必须慎重使用。

①解热止痛药老年人使用解热止痛药物如用量过大或间隔时间太近,有可能引起大量出汗,导致虚脱。

②泻药老年人便秘,若长期靠服用泻药导泻,易发生结肠痉挛,使排便更加困难;长期服用泻药还可能因钙和维生素的丢失造成体内钙和维生素的缺乏。

③含伪麻黄碱的抗感冒药,男性老年人多患有前列腺肥大的症疾,此类药物易引起老年人尿痛、尿闭,甚至血压升高。

④胃肠解痉药胃肠解痉药如溴丙胺太林、氢溴酸山莨菪碱等,对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患者不宜应用。

除上述非处方药物外,大量的处方药如安眠药、心血管药、降糖药等都需慎用。

(4)不迷信价格昂贵的药物患者吃药主要是为了对症治病,价格昂贵、外包装精美

的药物,并不一定与疗效成正比。花小钱亦能治大病,一定要抛弃“价格贵的药物,疗效才好”的错误观念。应当根据病情合理用药,非处方药既安全有效,价格又低廉;完全可以治好一些常见疾病。

16、慢性病患者用药

因慢性病用药时间长、用药品种多,因此,无论患者有何种慢性病,在用药时都应注意。

(1)慢性病疗程长,用药应按时按量,不可吃吃停停。不要因某种药服用几次后疗效显著。或自觉症状已改善,便擅自停药。

(2)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停药,严重时及时就医。有些人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误认为病情加重,反而加大剂量,这样很危险。

(3)慢性病患者用药时间长,有些药可发生蓄积中毒,必要时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4)慢性病患者,合并用药切忌多种并用,用药并非“多多益善”,千万别中药西药、偏方秘方一起上。用药种类越多,相互作用越复杂,不良反应就会大大增加(可参考本书相关内容)。

17、腹痛时不要擅自使用止痛药

腹痛时千万不要自己乱用止痛药,因为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乱用药物会耽误病情。

(1)胃、肠、输尿管、胆道平滑肌痉挛可引起腹痛。

(2)腹膜炎、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炎症可引起腹痛。胃炎、肠炎、痢疾也伴有腹痛。

(3)胆道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引起腹痛。

(4)肠梗阻、肠套叠等梗阻性疾病可引起腹痛。

(5)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可引起腹痛。

(6)肠道寄生虫或患肿瘤、血管性病变(肠系膜静脉或动脉栓)等也可引起腹痛。

(7)泌尿生殖系统病变(如痛经、卵巢囊肿、宫外孕)以及腹腔外病变(如胸膜炎、心绞痛),都可引起腹痛。

对以上的腹疼,病人自己一般无法诊断。因此切不可自做主张乱用解痉止痛药,以免当时缓解了疼痛,却掩盖了真正的病情,不仅造成诊断困难,而且还使病变恶化,其后果不堪设想。另外也不要服用解热止痛药。这类药物对胃肠平滑肌无效,既达不到止痛作用,又耽误了病情。

18、减肥药的使用

肥胖不同于健壮,肥胖不仅行动不便,而且还易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性功能障碍、肾炎与肾病综合症、胆石症与胆囊炎、骨科疾病、便秘和痔疮等。国外曾有人统计,肥胖男子要比正常体重的男子死亡率高80%。40—50岁时体重增加一磅,死亡率增加1%。

常用的减肥方法是锻炼减肥、饮食减肥与药物减肥。单使用哪一种方法,效果都不理想,但前两者比后者更为重要。是减肥的首选方法。因此,减肥切不可寄托在减肥药上。

因为在临床上应用过的减肥药中的饮食控制剂、能量消耗剂、阻止消化吸收剂、影响脂代谢剂、轻泻剂、利尿剂等中,还没有一种对各种肥胖百分之百有效且又没有任何副作用的特效减肥药。所以追求苗条及保持体型者,只要合理调控饮食,适当增加锻炼,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便可达到减肥目的。只有那些过于肥胖并危及健康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减肥。

(1)西药减肥药有几十种之多,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不良反应较小的减肥药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芬氟拉明片芬氟拉明属于传统减肥药苯丙胺类药物的家族成员。它由于结构上的改造,克服了其他苯丙胺类药的中枢兴奋、易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等缺点,并且减肥作用明显,故临床上应用较多。但它也有嗜睡、口干、轻度头晕乏力,腹部隐痛等副反应。因此,应用此药时也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有抑郁史,癫痫史及孕妇忌用。服药应在餐前半小时,不宜与餐同用,否则会影响疗效。

②安非拉酮片安非拉酮通过兴奋饱感中枢,机体产生饱食感从而抑制食欲,减少饮食,造成能量摄入负平衡,动用体内贮存脂肪,从而实现减肥目的。该药有口干、恶心、便秘等副作用,一般用药数天后可自行消失。动脉硬化症、甲状腺亢进、重症高血压、癫痫病、青光眼等患者及孕妇忌用。尽管该药副反应小,但应用时还应遵守医嘱。

(2)根据中医理论研制生产的减肥中药,用于减肥有一定作用,但减肥效果不似西药那么迅速、明显,且不是单一使用所能奏效的。常见的减肥中药有西施美减肥胶囊、消胖美、勒胖停、你可轻、轻身减肥片等。

应用药物减肥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药物的作用一般不是单一的,治病所需要的作用就是治疗作用,不需要的作用就是副作用。减肥药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长期服用易致机体内分泌、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药源性疾病。胖未去,病却添。

②西药减肥主要是通过抑制食欲,增强能量消耗,阻滞消化吸收,影响脂肪代谢等途径与机理实现。这种高耗低入的方式对症不对因,治疗不治本,解决不了肥胖的根本问题,一旦停药体重就会回升。

③药物减肥易使减肥者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性,认为任何一种减肥方式都比较繁琐、麻烦,不如每天吃几片药省事,于是放弃食疗与体疗。

④减肥中成药奏效较慢,汤药又麻烦,肥胖者难以长期坚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些自称减肥的秘方、偏方,多是采用泻下药;泻下作用太强,易导致脱水和诱发加重其它疾病。

由此可见,减肥者不可将减肥的希望寄托在药物上。不可滥用减肥药,更不能滥用减肥偏方与秘方。

19、激素药物

提到激素,一些人便把激素与性激素划等号或是误认为所有激素都有脸发胖、男性化、骨质疏松等皮质激素的作用。其实激素种类有好多种。作用也不尽相同。

在人体内有—些特殊的腺体,如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这些腺体的分泌物都称为激素。激素有着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过多或过少时就会引起疾病。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过多。可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女性性腺分泌缺乏可引起月经不调和不孕症等。科学家从动物有关脏器提取这些激素或采用合成方法制造类似作用的替代物,用于分泌不足的患者,于是激素类药物就产生了。

人们在实践中还发现,某些激素不仅仅可以治疗相应的激素缺乏症,而且还能治疗其他疾病。如肾上腺皮质激素还有抗炎、抗毒、抗休克及免疫抑制作用。这就大大地扩大了激素的临床应用范围。

激素可以从动物某些脏器中提取,或由人工合成。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激素有下列几种类型:(1)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主要有:氢化

可的松、泼尼松(又名强的松)、氢化泼尼松(又名强的松龙)、地塞米松(又名氟美松)、培他米松、去炎松、氟轻松(又名肤轻松)等。上述几种已可由人工合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促皮质素和长效促皮质素。目前仍由家畜脑下垂体前叶中提取。

(2)性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类药物。性腺素有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之分。雄激素有甲基睾丸酮、苯丙酸诺龙、去氢甲睾酮(又名大力补)、康力龙、康复龙等。雌激素有雌二醇、己烯雌醇、雌三醇、尼尔雌醇。孕激素有黄体酮、妊娠素。属于促性腺激素的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又名绒毛膜激素)、氯米芬(又名克罗米酚)。

(3)胰腺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已使用的药物有胰高血糖素(又名升血糖素)、胰岛素、精锌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低精锌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中效胰岛素)。

(4)甲状腺激素类药物有甲状腺粉、甲碘安(三碘甲状腺氨酸钠)及促甲状腺激素等。

20、使用糖皮质激素应注意的问题

肾上腺皮质激素根据作用的不同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两大类。其中糖皮质激素应用最多,且不良反应严重,所以使用时要严加注意。

(1) 严格掌握适应症。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必须使用时,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切勿长期使用。长期大量滥用易造成中心性肥胖、满月脸、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水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股骨头坏死等。

(3) 使用期间不可骤停,以免出现“反跳现象”,使原病复发。

(4) 对细菌性炎症应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否则会因激素抑制了机体免疫力反而有利于细菌的增殖和蔓延,使潜在的感染扩散、加重。

(5) 对病毒性感染应慎重使用或尽量不用。

21、糖皮质激素类药外用注意问题

非处方药外用皮质激素制剂有氢化可的松及曲安泰德等。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先将局部皮肤洗净,然后薄薄涂一层药,再轻轻擦擦,直至药物消失为止。用药不可过多,用药周期不宜过长,以免皮肤萎缩。

(2)注意局部皮肤如带有瘀斑、紫癜、溃疡、继发感染、萎缩、粟疹、斑纹等,如有则应停药,改用其他药物。

(3)由于体表部位不同,药物对皮肤的渗透性也不同。相对而言,面部、头皮、阴囊、腋下、腹股沟等处的用量应小些。

(4)应告诉病人,涂药处的皮肤勿在日光下曝晒,否则会有皮炎或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5)由于药物可被皮肤吸收,故在大面积的皮肤皮损处外用该药时,可因吸收而产生全身作用。必须用时,分片轮换小面积用药。

(6)注意药物的有效期。过期的药物会产生刺激且可能失效。

22、维生素

维生素又称维他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维生素A、D为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维生素B族在人体细胞内与蛋白质结合,产生正常代谢所需要的酶。人体一旦缺少了维生素,生长发育就要受到影响,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维生素缺乏症,如夜盲症、坏血症、糙皮症、脚气病等等。

维生素对于一个人来说固然重要,但却不应视为滋补药。因为人体正常活动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有病无病,把维生素当作补品长期或者大量服用是不可取的。如果摄取过多,不仅是一个浪费,而且还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如维生素A服用过量可引起毛发

枯干、皮疹、瘙痒、厌食、口唇破裂、骨痛、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维生素D服用过量可引起低热、呕吐、腹泻、厌食,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蛋白尿、肾脏损害等症。

在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含有各种各样的维生素,只要注意膳食均衡合理,不偏食,一般是不会缺少维生素的。即便因病需要服用维生素时,也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医生指导下遵从医嘱适量服用。

23、药品的通用名(法定名)与商品名

西药的药名比较复杂,有通用名(法定名)、习惯用名和别名,另外还有商品名。如对乙酰氨基酚,这是此药的通用名(法定名),是国家规定的统一名称,所以也称法定名。它的别名有乙酸氨基酚、醋氨酚;它的商品名很多,如扑热息痛、醋氨酸退热片、泰诺止痛片、泰诺林、退热净、幸福止痛素、必理通等。人们在服用时一定要认准其通用名,因为同种药品不管有多少商品名,其通用名就是一个,认谁了它就不会将药吃重复或吃错了。非处方药对说明书首先就规定了药品的通用名必须标示清楚。

药品特别是非处方药品为什么要取这么多商品名呢?这是厂家出于商品宣传、打名牌效应的需要,同一种药物不同厂家都生产,其剂型、规格、工艺都可能不一样,临床效果也可能有差异,因此厂家必须打出自己有特色的品牌,才能参与市场竞争。

24、自我保健与自我药疗

自我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自我药疗。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师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以消费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和其它信息为主导,自行诊断、自行决定选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由此可见,自我药疗是自我保健的主要措施。其前提是自我诊断,关键是正确选用非处方药。

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古已有之,我国人民在几千年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防治疾病时,配点中草药或买点中成药就把问题解决了,各种健身之道至今仍在广泛流传。随着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提出了阿拉木图宣言。即“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宣传目标。结合国情,我国政府提出了卫生工作的目标是“到2000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与此同时,WHO还提出“人们有权利也有责任以个体和集体的方式参与他们的卫生保健的计划和实施”。这是第一次明确人们的卫生保健既有权利也有责任,即人们应当自己参与和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也提出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应以国家、集体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为补充”的原则。

由此可见,现代卫生保健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国家现在转变为个人既有权利亦有责任,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积极参与。自我保健不仅是为了防病治疗,更重要的是提高生活质量。

(1)自我保健的范畴

有些人认为,既然非处方药是不需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其中“自我判断”是不是仅限于头疼脑热、补充维生素?事实上,自我保健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完全由消费者强以自行判断的病症,如伤风、感冒、咳嗽、病因清楚的疼痛、消化不良等。

②经医生确诊后,消费者依据医生的医嘱,自己可控制复发的病症,如口唇疮疹、阴道霉菌病等。

③经医师确诊后,消费者可控制的慢性病症,如湿疹、癣病、过敏等病症。

俗话说“久病成医”,其道理很简单,就是自己在与疾病斗争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对一些常见的小伤小病就不别全去找大夫了。

(2)非处方药在自我保健中的作用

前已述及,非处方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自我药疗的发展,可见非处方药对自我药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无需医生诊治即可进行防治,方便及时;

②促进目前医疗条件尚不发达地区的卫生保健事业,为落实“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创造良好条件;

③推动医疗制度的改革,加速实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④有利于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自我药疗的意识,减轻医院就诊压力。

25、缓释制剂

非处方药中阿司匹林有缓释片剂,布洛芬有缓释片剂、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也有缓释片剂。缓释制剂是通过适当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达到在体内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制剂。与一般制剂相比,缓释剂有以下优点。

(1)服用方便。一般制剂,常需一日数次给药,而缓释制剂通常每日给药1—2次,有的给药间隔可达数周、数月或更长时间。

(2)释药过程较一般制剂徐缓,故血药浓度平衡,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从而避免了一般制剂频繁给药后,而出现血药浓度忽高忽低的现象,有利于稳定疗效。

(3)毒副作用较一般制剂小。

26、胃舒平的用途及服用注意事项

胃舒平是一个复方制剂,也称复方氢氧化铝片。由氢氧化铝凝胶、三硅酸镁和颠茄浸流膏组成,其中氢氧化铝与三硅酸镁有中和过多胃酸、保护胃粘膜的作用,颠茄具有解痉止痛、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临床常用于胃酸过多的消化性溃疡或因冷热不均、疲劳过度、饮食不调、情绪因素所引起的胃部不适,反酸嗳气等症。

胃舒平虽是一种较安全的药物,但服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致便秘、粪便结块,引起肠梗阻。老年人长期服用,还会导致骨质疏松。

(2)肾功能衰竭患者长期服用可引起铝中毒,出现精神症状。

(3)阑尾炎或急腹症时,服用氢氧化铝可使病情加重,有增加阑尾穿孔之危险。

(4)低磷血症(如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不宜服用本品,否则会导致骨软化、骨质疏松、甚至骨折。

(5)服用本品1—2小时内应避免摄入其他药物,避免与本品结合而降低吸收率,影响疗效。

(6)为了更好地发挥疗效,最好在饭前半小时或胃病发生时服用。服用时最好嚼碎,使其尽快发挥疗效。

27、胃肠解痉药的副作用

非处方药第一批目录中收载的胃肠解痉药有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氢溴酸山莨菪碱、颠茄浸流膏(或颠茄浸膏),这些药属于抗胆碱药类,其作用和阿托品相似,作用广泛。当利用某一作用时,其他作用便成为副作用。例如这类药用于胃肠解痉时是利用其松驰内脏平滑肌(解除痉挛)而止痛,于是其他作用则成为副作用,如其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则出现口干、皮肤干燥;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则使瞳孔扩大、眼压升高、看近物模糊;对膀胱排尿机、胆管、输尿管均可松弛,致排尿困难:对心血管系统则使心率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产生面

部潮红;较大剂量则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安。故老年患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返流性食管炎、心动过速、尿潴留等患者应禁用。

28、过量服用维生素A的危害

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可引起皮肤干燥、毛囊角化、眼干燥症、夜盲症及角膜软化症等。

维生素A对人体固然重要,但需要量并不大。一般情况下,从食物中摄取的就能满足需要,只有产妇、孕妇、幼儿以及肝炎、结核病等患者才需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非处方药规定了成人一日不超过6000单位,婴儿一日不超过1500单位,1~6岁儿童一日不超过2500单位。如果过量服用,会引起慢性或急性中毒。据报道,成人一次口服100万单位,婴儿口服7.5~30万单位,数小时内就急性中毒;如连续每日服用10万单位,超过6个月可致慢性中毒。症状为毛发枯干或脱落、皮肤干燥瘙痒、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四肢痛、眼球突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

29、服用维生素D应注意什么?

非处方药规定维生素D用于补充营养,防治佝偻病、骨质软化等。规定用量为成人每次200~400单位,一日1~2次;儿童每次250~500单位,一日1~2次。如果过量使用,甚至当作营养补剂大量长期服用,是会引起中毒的。有报道成人一日10万单位、小儿一日1~5万单位,数周或数月即可中毒。幼儿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多汗、消瘦、易惊、低热、血钙与尿钙增高,以及心、肺、肾出现异常钙化,严重者可致肾功能衰竭。故维生素D应按规定剂量服用。

30、钙制剂品种的评价

(1)分类

近几年来,钙制剂在品种、处方组成、剂型及钙盐合成方面均有很大发展。钙剂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根据钙盐性质分为四类,即无机钙制剂类、有机钙制剂类、中药钙制剂类和钙调节剂类。另一种分类法是将其分为三代,第一代有乳酸钙、葡萄糖酸钙及中药龙骨、牡蛎等;第二代为活性钙及其以活性钙为主原料的制剂,如盖天力、益钙灵、活力钙等;第三代为超微粉化碳酸钙制剂和氨基酸钙制剂,如999钠米钙、L天门冬氨酸钙、乐力等。

第一代中的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含钙量较低,乳酸钙含钙量为18.4%,葡萄糖酸钙为8.2%;每克乳酸钙含钙量为147毫克,每克葡萄糖酸钙含钙量为89毫克;而小肠对前者的吸收率为27%,对后者的吸收率为30%,所以目前以它们单独为原料的制剂越来越少,多与其他钙盐一起制成复方制剂应用。和它们情况相似的有甘油磷酸钙、柠檬酸钙、磷酸氢钙、氯化钙等。

第二代的活性钙是用高温煅烧、电解的方法由天然贝壳转化而来,虽称天然生物钙,但其钙盐主要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钙。这两种钙化合物水溶性差、碱性过强、对胃刺激性大,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这类钙剂目前仍有一定的市场,但前景不乐观。

第三代碳酸钙是药用钙盐中含钙量最高的一种,虽不溶于水,但在胃酸中可溶解,且有良好的吸收率。我国将其作为抗酸药剂列入国家基本药物,作为补钙剂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且已成为剂型最多、应用最多的补钙剂。如苏州立达(中美合资)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钙尔奇D为碳酸钙加维生素D的制剂。与其相似的凯思立D由奈科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它们的有效钙含量高,特别是含有维生素D3,使钙吸收更完全。可用于孕妇、哺乳妇女、老年人、骨质疏松、佝偻病等患者。

人们根据钙的吸收原理正努力开发新钙源——分子型钙盐,如L—苏糖酸钙(巨能钙)、骨钙全(乐力)等。后者又称氨基酸螯合钙,其特点是含钙量高,溶出度大,生物利用高,

血钙水平稳定,耐受性好。无不良反应。

(2)钙剂的服用

口服钙制剂补钙,以清晨和临睡前各服用一次为佳。若采取一日3次用法,最好是在饭后1—1.5小时服用,以减少食物对钙元素吸收的影响。若是选用含钙量高的制剂如钙尔奇D,则以一日1次,每晚临睡前服用最好,因为人的血钙水平在后半夜及清晨最低,临睡前服用可以使钙剂得到更充分的吸收与利用。

(3)钙剂的不良反应

一般说来,钙制剂的不良反应少,亦较安全,但若应用不当,仍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口服给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刺激症状和便秘。服用过量时可出现代谢性碱中毒、高钙血症,严重时还可造成心律失常和昏迷。

31、如何正确使用泻药

泻药能使粪中水分含量增加,加速肠内容物的运行,起到导泻作用。非处方药目录收载的缓泻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刺激性泻物,现称为接触性泻药。如比沙可啶;它直接作用于肠壁,通过刺激肠粘膜神经末梢,引起肠壁反射性蠕动增强,作用温和,一般在服药后8—10小时发挥作用,通常要求在睡前服。

第二类为容积性泻药。有乳果糖、硫酸镁、山梨醇。这些药口服后不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阻止肠道内水分吸收,肠内容积增大,刺激肠壁蠕动增强而排便。

第三类为润滑性泻药,有甘油栓、开塞露,这些药能润滑肠壁及肠内容物,并阻碍肠内水分的吸收,使粪便软化易于排出。

上述三类药物,作用均缓和,不引起剧泻,尤其是乳果糖、甘油栓、开塞露等;对老年人、体弱者、孕妇、产后妇女、高血压患者、手术后和瘫痪等病人的便秘应用较为合适。

泻药虽可帮助排便,减少便秘的痛苦,但不可滥用,否则容易造成依赖性,还能引起肠痉挛性便秘,便排便更加困难。同时,也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能造成钙和维生素的丢失,引起维生素缺乏症。急性腹痛、胃肠道出血、肠阻塞及痔出血等不能用泻药。孕妇也需注意。尤其不能用刺激性和盐类泻药。妇女月经期,或年老体弱、贫血和痔瘘病人,必须用泻药时,宜用润滑类泻药。

32、镇痛药

(1)镇痛药是指能选择性地消除疼痛以及因疼痛引起的情绪反应(如紧张、不安等),而不影响清醒和其它感觉(如触、听、视、嗅)的一类药物。大部分属于强效镇痛药,适用于剧烈疼痛。

(2)作用机理机体全身皮肤和一些深部组织中广泛存在着痛觉感受器,它们是一些纤细的传入神经纤维和可感受伤害的游离神经末梢。机体受损伤时,刺激这些神经末梢产生信号经感觉神经传到脊髓后角或三叉神经脊束核,引起后角或相应的神经原兴奋,冲动沿脊髓腹外侧索上传,抵达丘脑的外侧和内侧核群,内侧核群的束旁和中央外侧核被认为是感受疼痛的较高级中枢,由此可通过多突触的联系将疼痛信号传到大脑皮层。某些部位接受的信号,特别是网状结构和延脑,可下行经由多突触通路到达脊髓后角,信号在脊髓后角内被增强或抑制。由此可知,脊髓后角和丘脑内侧核群是传递痛觉的两个重要环节,抑制这两个环节即能起到中枢性镇痛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部位,尤其是丘脑,脑室周围灰质和脊髓后角内均已发现阿片受体和阿片肽类(主要是脑啡肽),后者为内源性镇痛物质。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和内源性

阿片肽类相似,主要是与脑内、脊髓内的阿片受体结合,兴奋了脑内或脊髓内的抗痛系统,提高了痛阈,而呈现镇痛效果。

全身麻醉药通过抑制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而呈现镇痛作用。一些非麻醉性镇痛药以及解热镇痛药、局部麻醉药等等,它们主要通过抑制痛觉感受器和阻断感觉神经纤维,而产生镇痛作用。

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达镇痛作用的药物,称中枢性镇痛药。这类药物镇痛效力强大,其中大多数药物易出现依赖性(成瘾),国家把它们列入“麻醉药品”,严加管理,临床上用于各种剧痛的镇痛。主要通过抑制痛觉感觉器和外周神经系统而达镇痛作用的药物,称周围性镇痛药,这类药物镇痛作用较弱,主要用于轻、中度疼痛的镇痛。

(3)解除疼痛的基本原则:

①确定病因,进行病因性治疗:如果病因可查,且可治疗,常无需镇痛药,如心绞痛可用硝酸甘油等以降低心肌耗氧量而得以缓解。各种内脏平滑肌痉挛所致的疼痛可使用阿托品、颠茄、山莨菪碱等平滑肌解痉药即可缓解。

②根据疼痛的强弱、性质选用不同的镇痛药。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症状,常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对轻微的疼痛常常只需通过言语解释或安慰剂即可解除。这是因为心理因素可调动内源性镇痛物质的作用,据知安慰剂的疼痛缓解率可达35%。一般性的疼痛和疾病未确诊时的剧痛均不宜使用麻醉性镇痛药。

③应用辅助治疗以增加镇痛药的效果,减少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口服麻醉性镇痛药进行慢性治疗时,常同时给予氯丙嗪、异丙嗪、丙咪嗪等以增强其镇痛效果。催眠药、抗焦虑等等中枢抑制药常可提高痛阈,而增强镇痛疗效。吗啡、哌替啶等可引起恶心、呕吐、短期应用时,可同时应用安其敏、苯甲嗪等止吐药。

(4)具有活血祛淤作用的各种中草药及其制剂,一般都具有镇痛作用。常用于一些慢性局部性钝痛,作用缓和而持久,副作用少见。

33、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种类较多,可分为4类:①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②乙酰胺类,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③吡唑酮类,如安乃近;④抗炎有机酸类,包括吲哚美辛、布咯芬、萘普生等。

作用特点:几类解热镇痛药化学结构属于互不相关的化合物,但在药理作用上具有共同的特性,即有解热镇痛、消炎及抗风湿作用。目前认为,它们起作用的共同基础是抑制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

(1)解热(退热)作用: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进PG的合成与释放,而引起发热。解热镇痛药抑制PG合成,使散热过程加强(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量加大、加速,以及出汗),因而退热,此类药物不抑制产热过程,在治疗用量并不使体温降到正常以下。

(2)镇痛作用:对钝痛有效,其止痛的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抑制炎症部位PG的合成,阻抑致炎化学物质(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对痛觉感受器的致痛作用。此外,中枢性镇痛机制也不能除外。

(3)抗炎(抗风湿)作用:解热镇痛药除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外,均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与其炎症组织PC的合成减少有关。

临床作用退热:这类药物具有非特异的对症的退热功效,没有抗菌作用,对疾病进展也没有影响,适用于下列情况:①发热过高(39℃以上)特别是小儿高热惊厥者;②持续

高热,影响患者休息,或已危害心肺功能;③某些长期发热性疾病,如急性血吸虫病、丝虫病、结核、癌性发热等。

退热效果较好的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阿司芬林、安乃近,常用于一般退热,吲哚美辛则可用于一些不易控制的长期发热和癌性发热患者。

(4)注意事项:①退热药可使热型变化,而影响诊断,因而对诊断未明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应用退热药的同时还须用其他疗法解除发热的原因(对因治疗)。②避免长期使用,除用于风湿热,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外,一般疗程不应超过一周。③本类药物对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诱发和加重溃疡病和出血。凡有消化道溃疡病者最好避免使用或慎用。在应用过程中均应禁酒。④本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过敏性,如对阿司匹林过敏,那么应用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也可能过敏,应加注意。⑤本类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肝肾毒性,长期用药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可引起急性肝坏死,更应警惕(曾有报道一次服用8-15g导致严重肝坏死,并于数日内死亡)。

⑥安乃近或含氨基比林的复方制剂(去痛片、安乃近片等)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安乃近发生率约1.1%),故一般用药时间不应超过5天;对造血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使用。⑦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易透过胎盘,诱发畸胎,故孕妇(妊娠头3个月)应禁用。

(5)几种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乙酸水杨酸)——具退热、消炎止痛、抗风湿诸作用。用于感冒等各种发热、慢性钝痛、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胆道蛔虫症。

对乙酰氨基酚——具有热镇痛作用,消炎、抗风湿作用。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痛经及偏头痛等。

贝诺酯(扑炎痛)——作用似阿司匹林,不良反应较少。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手术后疼痛等。

水杨酸镁——作用似阿司匹林,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安乃近(诺瓦经)——是氨基比林与亚硫酸钠结合的化合物。退热止痛强而较快,尤以退热显著。用途同阿司匹林。

吲哚美辛(消炎痛)——属芳基乙酸类抗炎止痛药。用于:①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

②急性痛风及发热;③胆绞痛、肾绞痛;④慢性肾炎等。

双氯芬酸(双氯灭痛)——为灭酸类抗炎药。用于慢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布洛芬(异丁苯丙酸)、酮洛芬(酮基布洛芬)、芬布芬(联苯丁酮酸)、非诺洛芬钙(苯氧布洛芬)、氟比洛芬(风平、氟布洛芬)——此5药均属芬基丙酸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其中氟比洛芬抗炎、镇痛最强,分别为阿司匹林的250和50倍;非诺洛芬、芬布芬次之;酮洛芬、布洛芬似陈司匹林。适应症:①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②强直性关节炎、颈椎病及痛风等。③一般退热止痛用药。

萘普生(甲氧苯丙酸)——为高效低毒的非甾体消炎药;用途同酮基布洛芬。

苄达明(炎痛静、消炎灵)——有消炎、镇痛及罂粟碱样解痉、止咳等作用。用于各种炎性疼痛、咽炎及气管炎等。

吡罗昔康(炎痛喜康)——作用、用途与消炎痛相似;可与皮质激素等合用。也用于痛风的急性发作。

雷公藤多甙——具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肾病综合症、红斑狼疮等。

抗炎松(乙酰水杨妊娠烯醇酮)——本品兼有皮质激素的抗炎和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

作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等。

氯唑沙宗——新型的中枢性肌松药。用于①肌纤维炎肩周炎;②脊椎骨关节炎、陈旧性腱鞘炎;③扭伤、肌劳伤等。

34、抗痛风药

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消炎止痛作用;间歇性用药可预防发作。

丙磺舒(羟苯磺胺)——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其排泄、用于慢性痛风等。

别嘌醇(别嘌呤醇)——抑制尿酸合成;用于慢性痛风及反复发生的尿酸性结石治疗。

苯溴马隆(本溴香豆素)——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用于慢性痛风。

35、中枢兴奋药

中枢兴奋药按治疗需要分为3类:①清醒药;如咖啡因;②精神兴奋药,如苯丙胺、哌甲酯(利他林)、甲氯芬酯(氯酯醒);③呼吸兴奋药,如尼可刹米、多沙普仑、贝美格、二甲弗林等。

作用特点:中枢兴奋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抗能活动,尤其当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时,其兴奋作用更为明显。在治疗剂量(小剂量)针对不同中枢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但随着剂量的增加、不仅药物的作用增强,药物作用的范围也相应地扩大;中毒量下,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而强烈的兴奋,以至发生惊厥,严重时即转入抑制而死亡。因此,使用本类药物,必须注意掌握适当的剂量。

临床应用:应针对中枢抑制状态选择适当药物。例如,全麻药所引起的呼吸抑制或暂停,其中肌松药的因素已除外,或自发呼吸虽存在,但每分钟通气量不足,多用多沙普仑、二甲弗林;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中毒常用洛贝林。精神兴奋药哌甲酯适用于消除催眠药引起的嗜睡、倦怠及呼吸抑制;近年该药和匹莫林用于治疗小儿注意缺陷多动综合症。

36、抗高血压药

当前用于临床的抗高血压药主要有以下7类:①利尿降压药;②β受体阻断药;③钙拮抗药;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⑤影响α受体药;⑥周围血管扩张药;⑦中枢性降压药。

作用特点:(1)利尿药治疗,早期通过利尿排钠,血容量及心排血降低,因而血压降低;而在持久给药时,可能与动脉少钠,钠钙离子交换减少,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减少血管壁的紧张性所致。

(2)β受体阻断药能阻断β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排出量减少;阻断β2受体使肾素分泌减少,因而发挥降压作用。其次,中枢神经作用与外周交感活性下降似也有一定关系。

(3)钙拮抗药阻断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内流(不改变血钙浓度),使血管扩张而降压。降压时有反射性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且使冠状血管血流增加。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结果血管加压素及醛固酮分泌均减少,使得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减低而降压。新药氯沙坦钾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乃新型的抗高血压药。

(5)影响α受体药有两种类型:哌唑嗪、特拉唑嗪为突触后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使周围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起降压作用。由于不影响突触前膜的α2受体,使中枢交感冲动传出减少,周围血管阻力减少,心率减慢,也能激动周围血管α2受体,使儿茶酚胺释放减少,因而降低血压,很少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6)周围血管扩张药能直接松弛小动脉平滑肌,使其阻力减弱而降压。但可通过降压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加快心率,并使血浆肾素增多,水钠潴留。

(7)利血平使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NA)贮存耗竭,因而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从而使血压下降。胍乙啶作用与利血平相似。但机制不同。

临床应用:抗高血压药的选择应结合病情,依照个体化给药原则。由于治疗常是长期的,宜选用作用缓和而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近年来多采用阶梯治疗方案。

(1)第一阶梯用药:对早期高血压患者可单用钙拮抗药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β受体阻断药;有人主张对低肾素型则用利尿药较为合适。

(2)第二阶梯用药:如单用疗效不满意;可合并应用以上三类中的任何一类或另二类药物。

(3)第三阶梯用药:上述治疗2个月仍不满意时可合并使用α受体阻断药或周围血管扩张药。其方案如下:利尿+β受体阻断药(或可乐定或甲基多巴)+钙拮抗药(或转换酶抑制药,或哌唑嗪,或肼屈嗪)。以上治疗方案,据临床观察适用于9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对少数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免不了要用三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

对于采用一种以上药物治疗者,开始应一种一种加起来用,以后为了便于服用可采用降压复方制剂。

监护与注意事项:(1)用药初始阶段应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变化随时调整剂量。从开始治疗起到血压降到正常,至少应每1—2周门诊复查1次。以后在维持治疗过程中,每年门诊复查4次左右。

(2)应告知患者或其家属:①有条件的应学会自己测血压;②凡有镇静作用的药物,在服药早期,应谨慎或暂停驾车或高空作业;③血压下降开始阶段,常感疲乏或工作能力下降,此时坚持治疗,这些症状一般可在数周内自动消失。

(3)对老年患者宜选用钙拮抗药和利尿药。血压降至18.7/12.0kpa(140/90mmHg)后,不宜再降、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和利尿药所致低血钾。

(4)长期服药,不要突然停药,以免血压反跳性升高。突然停用普萘洛尔可诱发心绞痛,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所以要缓慢减少用药量。

几种抗高血压药:

氢氯噻嗪——利尿降压;作用温和持久。用于:①基础降压;②轻度高血压。

吲达帕胺(吲满速尿,寿比山)——具钙拮抗作用的新型利尿药;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效佳。

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噻马洛尔——4药均为β受体阻断药。除普萘洛尔外,均选择性阻断β1受体,可用于:①轻中度高血压;②心绞痛;③心律失常;其中以阿替洛尔对高血压在疗效较优。

萘羟心安(纳多洛尔)为长效β受体阻断药。用途同噻马洛尔。

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同时阻断α和β受体,降压效果满意;也用于高血压危象。

维拉帕米(异博定、戊脉安)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硝苯乙吡啶)、尼卡地平——此4药均为钙拮抗药可用于轻、中度高血压。作用特点是:①维拉帕米对房室结有相对选择性;降压稍弱于硝苯地平。②尼莫地平、尼卡地平扩张脑血管显著,尤适用于伴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③尼群地平对冠脉选择性欠佳,而降压作用较持久。

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心痛定)——钙拮抗药。降压快、强而持久。用于:各型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心绞痛。

氨氯地平(络活喜)——本品疗效优于尼群地平;半衰期T1/235—50小时,属长效类。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搏通)、伊那普利(恩纳普利)、赖诺普利——此3药均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舒张小动脉。用于:①各型高血压,尤适用于高肾素型及常规治疗无效的重度高血压。②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常与β阻断药、利尿药合用。

哌唑嗪(脉宁平)、特拉唑嗪——二药化构相似均为α受体阻断药,后者持续时间长于前者3—4倍。用于轻、中度高血压;顽固性心功能不全。

吲哚拉明——α受体阻断药。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偏头痛。

可乐定(可乐宁、氯压定)——中枢性降压药,作用快而强。用于:①中重度高血压。

②高血压危象。③偏头痛。

降压灵——为罗芙木总生物碱,含有利血平——适用于轻度高血压。

胍乙啶——降压强而持久。用于重度高血压。禁用于高血压危象。

粉防已碱(汉防已甲素)——具有钙拮抗作用,抑制心脏,降低心肌耗氧量,总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主要用于早期高血压。

37、脑血管扩张药

脑血管扩张药,可分为三类:

(1)α受体阻断药,如尼麦角林;

(2)钙拮抗药,如氟桂嗪(西比灵)、尼莫地平等;

(3)直接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如长春胺、占替诺烟酸盐、血塞通(注射液)、灯盏花素。

作用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代谢功能减退,发生粥样硬化,引起脑动脉管腔的狭窄,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头痛和晕厥等。长期脑缺血,就会发生脑萎缩,大脑皮质变薄。严重的脑萎缩者常有智力减退,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发生“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扩张药正如分类所指出,通过不同的环节,使得脑动脉血管平滑肌松弛,解除其痉挛性收缩,增加血流量,有的可改善微循环,这样使得脑组织氧供应增加。

临床应用:(1)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等引起的脑血流障碍性症状,如头昏、耳鸣、血管性头痛、注意力减弱,记忆力减退、肢体寒冷等。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脑血栓形成及不完全性脑栓塞。脑卒中后遗症(偏瘫、失语、痴呆)。

几种脑血管扩张药:

罂粟碱——松弛血管、降低血管阻力。用于:脑血栓、肺栓塞等。

烟酸生育酚指——促进脑部及外用血液循环。用于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桂利嗪(脑益嗪)——改善脑及冠脉循环。用于脑血管痉挛、内耳眩晕等。

甲哌酮(脑脉宁,托哌酮)——用于脑卒中后遗症、脑性麻痹症等。

布酚宁(脑清)扩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用于脑栓塞、脑动脉硬化。

环扁桃酯(抗栓丸)——用于脑动脉硬化、脑卒中后遗症、视网膜炎、静脉炎等。

氟桂利嗪(西比灵、脑灵)——钙拮抗剂。用于脑部血流不良引起的偏头痛、头痛、眩晕、记忆下降。

倍他司汀(抗眩啶)——组胺类药,增加脑血流。用于脑动脉硬化、眩晕症。

长春胺——扩张脑小动脉,用于脑栓塞。

长春西汀(卡兰)——促进脑代谢。用于脑出血后遗症、脑梗塞后遗症等。

38、抗心绞痛药(抗心肌缺血药)

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综合基础知识点记忆大全

事业单位考试行政管理知识点记忆大全 11911年美国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首次提出“科学管理”概念。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较早提出行政学概念的,是德国学者史坦因,他于1865年撰著了《行政学》一书2 政府职能的含义 亦称行政职能, 是国家行政机关,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3 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a.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 b. 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 据 c.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 d. 4----政府的基本职能 1. 定义: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横向划分的政府职能称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2. 内容:a. 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 b. 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 c. 文化职能(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体育的职能 c. 社会职能(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 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5-- 可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 7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树立环境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2合理开发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8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1. 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 2. 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 3. 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 9---- 10----政府机构的含义 广义: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狭义:国家行政机关11----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 注意区分政府机构与其它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含政府机构。 2. 政党组织: 3. 群众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村委会、居委会 4. 事业单位(因为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责,因而不属于政府机构:如地震局、气象局12----机构编制管理 1. 领导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 管理机关: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设机构编制委员会。. 3. 主要任务:a. 职能管理:“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b. 机构管理 c. 人员编制管理:即人员总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职位配置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本篇是从老师之授课讲稿、论文著作、毕业题词、带教面授等方面选录整理而成,内容极其丰富,哲理非常深刻,传道用心良苦。篇中有反映老师对祖国医学无比酷爱,及执着精神;有显示老师发扬祖国医学的抱负、构想,及发挥中西医之长,使中医学成为最完备医学的热诚期盼;有对《伤寒论》至高无上经典的学习体会;有对后之异军突起温病学说的研究心得;有对末学诲人不倦的"中医千万不能丢失辨证论治法宝"的谆谆教导;有毫不隐私的古方运用、药物研究的经验传授;有为初学者开辟门径、备勤学者临床参考、朗朗成诵、易于记忆、选方能尽左右逢源之妙的自创歌诀等等。 总之,吾等若认真研读,必将和医案一样获益匪浅! 中医焉可称为草药医生。中医和西医根本不同,有人把西医看作科学医生,而把中医视为草药医生。我们不否认西医之诊疗是以科学为基础.然将中医看作草药医生,是对中医根本没有认识。中国医学是中国固有之医学,和中华文化有关,有独立的学术体系,此种医学是由生活实践之经验积累而产生的。即循着积累之经验,不断地应用与体验,乃发现了其中的原理原则,而成为一种专门性的学问。如汉·张仲景综合前人治伤寒的经验,归纳起来,著《伤寒论》一书,将治伤寒分为六经,从表到里,从阳到阴,以比较推理之逻辑治学方法,显示出伤寒之学理,从而成为后世治伤寒的法则。是例证之一。 中医临床是以"证"为依据,因之历代许多医学名家,所著的浩如烟海的医书,可以咸视之为"证治学",即"辨证论治"。证治学为从病象研究治法,即从病象,分辨病证的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然后处方,以取得疗效。这其间存在着盈虚消长之道理,充分体现出辨证论治是基于一种哲理之学问。以理治学,即为科学。斯为例证之二。有人以中医不懂生理而诋毁之,殊不知,+中医之生理学.是研究脏腑功能的。虽对实质方面固然缺少确实性,是个缺陷,然基于中医学为独立的学术体系,中医之特殊性为辨证论治,因之,中医学屡经年移代革之经验、发展,而成为行之有效的专门学问,则充分表明:中医临床所本的是"证治学",不是从生理上求治法。同时,亦毫无疑义地表明:中医研究脏腑功能之生理,是完全正确的,及他对"证治学"建立之功勋是不容抹杀的。此为例证之三。于此可见,谓中医是草药医生,不是认识不够,即是排斥异己者,有心轻薄中医。 事实上已经证明,并将继续得到证明:凡是一种有用学术,必有益于世人,决不会被排斥而磨灭的,中医也应无例外。辨证必须掌握三要诀1.辨主次一个证候有几个不同之症状,相同之症状可出现在不同证候之中,因之,要根据症状来辨别证候,就要抓住能反映疾病本质的主证。(1)患者比较突出的症状,最感痛苦、最严重的症状。例如:患者突然腹痛,要辨别腹痛属于什么证候,必须将其他兼证结合起来进行审辨,辨明他与主证有无联系。如腹痛的同时兼有反酸、呕吐、泄泻、胃脘拒按、泻后腹痛即减等证,那么,此腹痛即可断定为"饮食内伤"证。(2)要确诊一个证候,非有此不能成立诊断之症状。例如:患者头痛头晕,其一面赤耳鸣,怔忡不宁,证属肝阳上扰;其一胸满呕逆,食少苔腻,证属浊痰上泛。此两个证候,前证若无面赤,肝风证不能成立;后证若无苔腻,浊痰证亦不能成立。因为头痛头晕,由肾气上逆而致者,也可出现耳鸣;由心脾两虚而致者,也可出现怔忡不宁;由胃中寒饮上逆而致者,也可出现胸满呕逆等症。(3),在整个病情变化中,对一切症状之产生和消退,有决定性意义之症状。例如:温病病在气分,舌苔黄白相兼;病人血分,舌现绛色。在气分则证见壮热烦渴,大便秘结;入血分则证见夜热更甚,神昏惊厥。这些症状咸随舌苔转变而转变的,从此也可以说明以舌苔黄白,舌现绛色作为温病在气分、血分的主证是正确的。2.辨同异将要确定一个证候,发现其中一两个症状,一般是不应该在此证候出现,那么,就应当根据此一两个症状及其特点重新考虑,从"同中辨异"。同中辨异,不仅从多数相同的症状中,可以找出不同差别,就是一个症状,也有同异

2-临床肿瘤学-基本知识整理版

临床肿瘤学 第一章绪论 1.新生物(neoplasm)/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恶性疾患(malignancy):繁殖一切恶性细胞增生性疾病,包括各种恶性肿瘤及白血病。 3.癌(carcinoma):从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4.肉瘤(sarcoma):间胚叶或结缔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5.癌症(cancer):泛指所有恶性肿瘤,包括癌、肉瘤和白血病。 6.临床肿瘤学(clinical oncology):专门研究人类肿瘤的临床规律特别是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学科。 第二章肿瘤流行病学 1.恶性肿瘤死亡率:某年某地恶性肿瘤死亡人数/该地区同年平均人口数*10万 2.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的优缺点 前瞻性研究的优点:直接获取暴露资料,可靠性高。 缺点:观察人群大,随访时间长,研究花费大。 回顾性研究的优点:随访相对时间段,花费相对低,可较快完成。 缺点:质量取决于记录资料的准确性。 3.三级预防的内容、肿瘤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针对肿瘤的病因、致病因素、发病危险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 1)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合理营养膳食结构 3)研究、鉴定环境中致促癌物 4)建立疫苗接种和化学预防方法 (2)二级预防(三早):指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筛查 (3)三级预防(康复、姑息止痛):指的使提高肿瘤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1)提供规范化治疗方案和康复指导 2)进行心理、生理、营养和锻炼指导 3)对晚期患者开展姑息和止痛疗法 第三章肿瘤病因学 1.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能引起人或动物肿瘤形成的化学物质。 2.直接致癌物:这类化学物质进入体内后能与体内细胞互相作用,不需要经过代谢就能诱导正常细胞癌变的化学物质。 3.间接致癌物:这类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需要经体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化,变成化学性质活泼的形式方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致癌物。 4.促癌物或肿瘤促进剂(tumor promoting agent):单独作用于机体无致癌作用,但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发肿瘤形成的物质。 5.化学致癌物的种类及共同特点 按作用方式分: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促癌物(肿瘤促进剂) 按与人类的关系分:肯定致癌物、可疑致癌物、潜在致癌物 按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分:遗传毒性致癌物、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共同特点:引起人或动物肿瘤形成(?) 5.电离辐射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电离辐射是最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主要包括以短波和高频为特征的电磁波的辐射以及电子、质子、中子、α粒子等的辐射。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总结必背条目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总结必背条目(精华 版1) 行政党的三大作风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市场机制主体市场经济缺点生产要素的构成党的四种监督五位一体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四大职能政府四大政治职能政府社会职能行政内部监督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建设法治中国派出机关派出机构国家赔偿义务主体国家赔偿责任主体公务员考核事业单位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基本思路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事业单位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活动原则党的建设三个方面行政职能转变关键构建和谐社会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行政领导职能运行行政管理特点1、选任制2、委任制3、考聘制4、聘任制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协调职能4、控制职能1、政治性2、服务性3、科学性4、法制性1、执政能力建设2、先进性建设3、纯洁性建设政企分开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供求机制、价格机制(核心)、竞争机制1、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1、劳动2、技术3、资本4、管理1、党内监督2、民主监督3、法律监督4、舆论监督1、经济2、政治3、文化4、社会5、生态文明1、以企业为主体2、以市场为导向3、产学研相结合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社会职能1、军事保卫2、外交3、治安4、民主政治建设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领导职能4、控制职能1、直辖监督2、行政监督3、审计监督经济

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依法治国2、依法执政3、依法行政1、街道办事处2、区公所1、派出所2、税务所机关国家德、能、勤、纪、廉德、能、勤、纪1、优秀2、合格3、基本合格4、不合格1、合格2、不合格1、政事分开(政治和事业单位)2、事企分开(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开)3、管办分离1、脱钩2、分类3、放权4、搞活1、全额预算2、差额预算3、自收自支1、公益性2、公立公有性3、知识密集性4、服务性民主集中制行政职能管理学原理社会保障类型社会保障原则村委会居委会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社会职能1、人本原理2、激励原理3、能级原理4、系统原理5、权变原理6、效益原理1、社会保险2、社会救济3、社会福利(最高)4、社会优抚5、社会互助1、公平和效率相结合2、生存和发展相结合3、权利和义务相结合4、适度原则自治组织,和政府没关系,政府不是上级,政府起到指导、支持作用公文广义公文狭义公文公文三个特点公文作用公文三个特性收文发文公文处理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公文秘级公文紧急程度党政机关专用公文形式会议记录作用1、法定公文2、专用公文3、事务文书1、法定公文2、专用公文1、法定作者2、法定效力3、特定形式1、领导直到2、规范言行3、宣传教育4、处理公务5、凭据依据1、时代性2、及时性3、效用性1、签收2、登记3、初审4、承办5、传阅6、催办7、答复1、复核2、登记3、印刷4、核发1、公文拟制2、公文办理3、公文管理1、起草2、审核3、签发1、收文办理2、发文办理1、绝密2、机密3、秘密1、特急2、加急3、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学:就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就是阐释与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①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③中医学就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其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创造性的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之间,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之四气五味的理论,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后经宋代林亿等整理而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脉经》:晋代王叔与所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所著,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所著,使脏腑辨证更加完善。 2)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所著,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 刘完素(河间)主寒凉,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火热论; 张从正主攻邪,认为病皆由邪生,故“邪去则正安”; 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以补益脾胃; 朱震亨(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而主养阴。 3)明、清时期 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明代张介宾之《景岳全书》,李中梓之《医宗必读》,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等。 叶桂(天士),吴塘(鞠通)等为代表,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形成了“温病学派”。 4)近代与现代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1)定义:人体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精品]综合基础知识备考知识点

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是竞争。 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经济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经济生活国际化是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供求机制的核心是供求决定价格机制。 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般形式。 市场经济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主体是企业。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 作用。 实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根本条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价格机制是价格在其形式和运行中反应供求关系并诱导资源流动的技能。 供求机制的核心是供求决定价格机制。 处于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地位的是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的目标是不断改善和提高公民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凡是本国公民都应平等地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力,这是建立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 充分就业即是济繁荣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标志。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经济结构优化是促进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最直接的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 物价总水平基本问稳定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规划师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是宏观调控 的重要手段。 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2.8亿立方米。 我国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48种。 按中国社科院的分析,我国目前的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六。一个国家的实力,首先是指经济实力。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 成本优势理论是指建立在以生产成本低为优势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主张各国生产和出口具有 成本优势的产品。 按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在产品创新阶段,创新企业在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拥有垄断权。■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干预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公平自 由地竞争。 我国对外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但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汇率制度是关于货币与货币之间交换比例的决定及其变动幅度的制度。 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货币之间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 将覅固定汇率制度。 用于满足消费者的个人生活消费需要以及社会消费需要的市场是消费品市场。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是完全一体化。 按照边际扩张理论,一国应该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以此进行。 国际投资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产增值。一般来说,本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以一单位本币为标准,用外币来标示本币价格属于间接标价法。买卖双方事先约定,据此在未来一定日期进行的外汇交易叫做远期交易。 扩张性财政政策以降低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为特点,目的在于刺激总需求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善诊者,按脉察色,先别阴阳。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并发展,阴平阳秘为目的。人身阴阳为生理,阴平阳秘为和气。调理阴阳救偏弊,虚实寒热定根基。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脉、骨髓、胆、女子胞。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五脏所主: 1、心位胸中外护包,血脉神志汗液晓,开窍于舌华在面,君主之宫藏神要记牢。 2、肺司呼吸主降宣,卫气外布皮毛间,通调水道开窍鼻,古人又谓水上源。 3、脾为中焦主运化,统血肌肉四肢间,开窍于口华在唇,后天之本仓廪官。 4、肝为胁部主藏血,疏泄又分两种说,一说消化主情志,一说消化主疏泄。其华在爪主筋健,开窍于目记心田。

5、肾为腰部主藏精,生殖发育是本能,纳气生髓又主骨,主水开窍二阴经。其华在发通于脑,开窍于耳记心中。左肾右命根基在,先天之本不可轻。 六腑: 中清之腑为之胆,水谷之海在胃间,受盛之腑为小肠,传化糟粕大肠间,气化津液为膀胱,上焦如雾精气漫,中焦如沤浮游谷,下焦如渎水莫断。 脏腑之间关系:心血肺气紧相依,心血脾胃不可离,生成运转不可息,心肝血液不可离, 心火肾水相交济,各少其位为不及,心中无水火上炎,肾中无火水凌心, 肺气脾血土生金,肺气宣发脾健运。肝血肺气相互根,肺肾水病卧不稳。 肝主疏泄脾统血,相互依赖病郁结。脾肾为本先后天,前因后果必有缘, 肝肾精血又同源,相互依存为本根。心与小肠热必降,肺与大肠咳不畅。 脾升胃降气正常,胆与肝脏互影响,肝失疏泄湿热旺,肾与膀胱气化常。 一有病变尿不利,气化不利膀胱伤。腑与腑经以通畅,一不通畅即有伤。 气血津液气:真气者受之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元气

肿瘤学基础知识-1

肿瘤学基础知识-1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43,分数:100.00) 1.我国目前居恶性肿瘤死亡前四位的恶性肿瘤是 (分数:3.00) A.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 B.胃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 C.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 D.肺癌、肝癌、鼻咽癌、乳腺癌 E.胃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 解析:[解析] 我国20世纪70年代恶性肿瘤死亡顺序为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和宫颈癌;20世纪90年代的死亡顺序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2000年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我国正处在由发展中国家高发癌谱向发达国家高发癌谱的过渡时期,已经形成两者共存的局面,加大了恶性肿瘤的防治难度。 2.肿瘤目前成为多发病、常见病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分数:3.00) A.以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控制 B.环境致癌物愈来愈多 C.人类平均寿命延长 D.肿瘤诊断率提高 E.世界经济一体化√ 解析: 3.八种常见恶性肿瘤不包括 (分数:3.00) A.肺癌 B.乳腺癌 C.大肠癌 D.胰腺癌√ E.食管癌 解析:[解析] 八种常见恶性肿瘤是肺癌、胃癌、乳腺癌、大肠癌、口腔癌、肝癌、宫颈癌、食管癌,胰腺癌相对发病率比较低。 4.恶性肿瘤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 (分数:3.00)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E.第五位 解析:[解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统计,恶性肿瘤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死因。心脏病、卒中、癌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前三位。 5.目前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 (分数:3.00) A.肺癌√ B.胃癌 C.乳腺癌 D.结直肠癌 E.肝癌

肿瘤学(主治医学)基础知识部分及答案详解

基础知识 一、A型题 1.规范化癌症疼痛处理的目的 A.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延长生存时间 B.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时间 C.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D.缓解疼痛,规范医疗质量 E.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正确答案:C 2.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导致肺癌发生率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大气污染 B.支气管炎 C.吸烟 D.哮喘 E.肺气肿 正确答案:C解题思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85%的男性肺癌和46%的女性肺癌是由于吸烟引起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吸烟的人越来越多,肺癌患者也日益增多;发达国家由于宣传戒烟,肺癌的发生率已不再增高。目前研究显示大气污染与肺癌的发病也有一定相关性。 3.止痛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按阶梯给药 B.口服给药 C.按时给药 D.个体化给药 E.不要随便调整剂量 正确答案:E 4.目前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 A.肺癌 B.胃癌 C.乳腺癌 D.结直肠癌 E.肝癌 正确答案:A解题思路:目前,由于吸烟和工业化的发展,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次为乳腺癌,第三为结直肠癌。 5.非复方吗啡口服剂量15mg q4h换算为非肠道用药的等效镇痛剂量为 A.5mg q4h B.4mg q6h C.10mg q4h D.12mg q8h E.2mg q8h 正确答案:A解题思路:全天吗啡口服药物总量的1/3为非肠道用药的剂量。 6.关于肿瘤综合治疗的定义正确的是 A.手术+放疗+化疗 B.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

C.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 D.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 E.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合理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更好地提高治愈率正确答案:E 7.下列药物中不属于麻醉药品的是 A.度冷丁 B.芬太尼 C.强痛定 D.吗啡 E.氢可酮 正确答案:C 8.环境致癌因素包括 A.生物致癌因素 B.物理致癌因素 C.化学致癌因素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D 9.关于遗传因素和肿瘤发生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有些肿瘤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B.环境因素是肿瘤发生的始动因素,而个人的遗传特征决定肿瘤的易感性 C.暴露于同一致癌物环境中的人群均会患癌 D.抑癌基因的变异或丢失可致癌 E.癌基因的激活可致癌 正确答案:C解题思路: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十分复杂的,除了外界致癌因素的作用外,机体的内在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即人的遗传特征决定肿瘤的易感性。所以即使处于相同的致癌物环境中,有些人患肿瘤,而另外一些人却能活过正常寿命期,提示个体因素如遗传特征在肿瘤的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 10.恶性肿瘤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E.第五位 正确答案:C解题思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统计,恶性肿瘤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死因。心脏病、卒中、癌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前三位。 11.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呼吸抑制 B.嗜睡 C.便秘 D.眩晕 E.腹泻 正确答案:C解题思路: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嗜睡、眩晕等都属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和便秘。在给予阿片类药物控制疼痛时,要同时辅助给

《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打印)资料

《综合素质》重点笔 记(打印)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 (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 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力 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 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 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 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归纳

温馨提醒: 以下是某些同学对书本上的部分重要知识点的归纳,大家可以看一看,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巩固知识点会有些帮助。 20世纪以后教育呈现的一些新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育是创造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教育的政治功能 为政治培养人才 通过舆论影响政治 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 文化功能: 选择 融合 传承 创新 素质教育 思想 政治 品德 心里 身体 科学知识 终身教育的特点 民主性 自主性 连贯性 形式多样性

新教师常见的三个错误 主修某一课程只能提供这么课程的全部容 教育只不过是知识的传递 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累积的过程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专业知识上 问题解决的效率上 关于洞察力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疏导性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个人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方法: 说服法 锻炼法 陶冶法 榜样法 奖惩法 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激发: 设置具体的目标及达到的方法 设置榜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原有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培养: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 作业的难度适中,控制动机水平 利用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 奖惩方法,妥善维护部动机 我国教育目标的基本精神 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 精神: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所在 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提纲 绪论 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得基本概念 中医学就是发祥于中国古代得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得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关于中医学得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思维方法得学科,也就是阐述与介绍中医学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思维方法得课程 一、中医基础理论得体系得形成与发展(历代名医与代表著作) (一)先秦、秦、秦汉时期——形成时期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二)隋唐时期——充实、系统化时期 《针灸甲乙经》、《脉经》、《诸病源候论》 (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三因记忆病证方论》宋陈无择“三因学说”、《小儿药证直诀》 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 李杲(东垣老人)——补土派 朱震亨(朱丹溪)——滋阴派 二、中医理论体系得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得整体性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得统一性两个方面 (二)辨证论治——辨析疾病资料以确立症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得思维与实践过程 1、病、症、证得概念 病:即疾病,就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得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得一个完整生命过程(重点在全过程) 症:即症状与体征得总称,就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得个别、孤立得现象可以就是病人异常得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也可以就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得异常征象(就是病与证得基本要素) 证:即证候,就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得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得有内在联系得、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得症状与体征构成(重点在现阶段) 2、辩证与辨病 辩证与辨病都就是认识疾病得思维过程。辩证就是对证候得辨析,以确定证候为目得;辨病就是对疾病得辨析,以确定疾病得诊断为目得。辨明疾病得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即辨明疾病从发展到转归得总体病机辨病论治:辨析疾病资料以确立疾病得诊断,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得思维与实践过程 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得疾病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得体质不同,故反映得证候也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差异 异病同治:几种不同得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得病机,大致相同得证,故可用大致相同得治法与方药来治疗 第一章中医学得哲学基础与主要思维方法 第一节精气学说 精、气、神得概念 精:又称精气,一般泛指气,就是一种充塞于宇宙之中得无形而运动不息得极细微物质,就是构成宇宙得本源,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得精粹部分,就是构成人体得本源 气:存在于宇宙之中得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得极细微物质,就是宇宙万物得共同构成本源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部分:肿瘤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我国最为常见和危害性最严重的肿瘤为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和淋巴瘤、白血病。20世纪以来,尽管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致死的第1或第2位原因,但肿瘤学的进展已使肿瘤患者的1/3有根治希望。 二、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具有本质的区别。非肿瘤性增生为机体生存所需,所增生的组织能够分化成熟,并且能够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且这种增生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原因去除后就不再继续。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肿瘤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自主性。即使后来致瘤因素不存在时仍能持续生长。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一般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三、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1.肿瘤是由一个转化细胞不断增生繁衍形成的。 一个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个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并且是恶性肿瘤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此过程中,恶性转化细胞的内在特点(如肿瘤的生长分数)和宿主对肿瘤细胞及其产物的反应(如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演进。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 (1)肿瘤的生长速度:各种肿瘤的生长速度有极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良性肿瘤恶变时生长速度突然加快。 (2)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可以呈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组织,往往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对周围的器官、组织主要是挤压或阻塞的作用。一般均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因为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手术容易摘除,摘除后不易复发。 2)外生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的肿物,良性、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但恶性肿瘤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也呈浸润性生长,且外生性生长的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血供不足,容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恶性溃疡。 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如树根之长入泥土,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肿瘤往往没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临床触诊时,肿瘤固定不活动,手术切除这种肿瘤时,为防止复发,切除范围应该比肉眼所见范围大,因为这些部位也可能有肿瘤细胞的浸润。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笔记新颖整理2018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教育学与教师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分三类: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二)“教育”的词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三乐也”(最早使用“教育”一词);《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庸》说“修道之谓教”;《荀子·修身》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长善救失原则的出处) (三)“教育”的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学习者学习实践的对象主体 2、受教育者:即学习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主要职责的人,是教育过程中学习实践的主体和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是教育容和教育形式的统一。 三、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 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法国教育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生物起源论 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产生的社会现象。 3、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贤江。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

中医基础理论 我们都知道,《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这也是中医学的基础,所以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也许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门课很枯燥,又或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不管怎么样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三个月过去了,在这我讲讲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了解中医发展 绪论部分讲解了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只需要对四大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应该知道的,也许学习中医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但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就只是了解而已,同时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当然还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于这部分知识没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只有靠多花时间读一读,背一背,当然时不时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二、从中医到哲学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话下了。 三、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

肿瘤科出科小结2篇

肿瘤科出科小结2篇 在肿瘤科的6周实习中受益颇多,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尤记得第一天来到肿瘤科的我带着惶恐不安的心情杵在护士站,听着谭老师介绍肿瘤科的情况,直到跟着慢慢熟悉环境之后,心情才放松下来随着我的带教老师——李俊青开始接下来的实习生活。 护士这个职业,看是一回事,亲身做又是一回事。见习和实习中的感受是完全的不同,见习看的多,做的少;实习却是做的多,看的少了。在实习中我们不像见习时那么有空询问病人的情况,反而只是忙着做自己该做的事,做完后稍微喘口气。而且刚下科室的我对于操作并不是很熟悉,一开始也只能做些生活护理以及跟在老师身边看着,况且由于语言的障碍,好几次我都没听清楚老师的吩咐,跟病人的沟通更是困难,对此觉得挺无奈的。但是有的病人热情地告诉我有空的时候跟他们聊天,他们可以教我说重庆话时又是那么的令人感动。 在肿瘤科,我见到了护士们用专业的技术与知识为病人服务,用亲切和蔼的话语安抚关怀病人。肿瘤科的特色是放疗与化疗。放疗是专门在放射楼,我也就去过一次,虽然那次没看到治疗室是如何的,但从大体设置上能够看的出来环境是比较温暖的,而不是只有冷冰冰的仪器。化疗则是病房护理的重点,无论是化疗药物及其副作用和护理要点、化疗防护原则、picc的观察和护理,还有放疗的副作用和护理要点,老师通过自己的示范操作与专题讲课将知识传授给我们。而且李老师还教我要注意细节,合理安排工作,基础知识不可忘,在护理工作中绝对要牢记“三查七对”。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发错了一颗止痛药,一直到交班的时候才发现,或许比较庆幸的是那颗药还没吃下去,所以我把那颗药给原本要服药的阿姨了。但是却让她忍痛了那么久,我感到很抱歉;还让老师为我道歉,又感到很愧欠。虽然说病人和老师都没有指责我,还反着安慰我不要太担心,要我以后更注意点。更是因为病人的体谅和老师的关心让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_全书笔记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 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 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5.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 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容 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 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 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 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③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