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楚国遗址游记

楚国遗址游记

楚国遗址游记
楚国遗址游记

古楚国遗址游记

陈贞奇

游览楚国古都,已经过去几天了,那城廓周围遍野的草丛,始终在眼前飘飘荡荡,诉说着楚国的八百年辉煌而又沧桑的历史……

一、关于楚国纪南古城遗址:

楚纪南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遗址,距现荆州市北约五公里左右,慕名而来寻访,路边可看到一九六一年郭沫若的题字标记碑,孤零零地坐落在一隅,仍在经历着今天的风风雨雨,远处依稀可见,那横亘纤陌沃野之上壮阔的古楚国城垣轮廓,彰显昔日古都的泱泱风采。据史书资料可知,从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迁都郢(纪南城)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取克郢都,前后共411年中,楚国共有二十代国王在此纪南古城建都。在此期间,楚国还先后统一了近五十个小国,势力极大,全盛的时候,楚国

的领域北至黄河(吞并了古莒国,现山东省莒县一带),东至海滨,西至云南,南至湖南南部,纪南城也成为楚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当时南方的第一大都会。

现根据考古专家认定,纪南城址规模宏大,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5.5公里,有的地段现在还存有高达6.7米的城墙遗迹,都是由夯土筑成的,十分坚固。城的四周开辟有七座城门,已发掘的西垣北段城门有三个门道,两侧还有类似门房的建筑遗迹。南垣及北垣的古河道出口处,是两座水门。但对我们来说,眼前只能目睹到草木葳蕤的原野了。

二、关于楚国的国名由来:

探究古楚国遗址,不了解楚国国名的由来,应该说一种缺憾。对于古楚国国名的由来,历史上一直是众说纷纭。一说,荆山而得名,根据《春秋释例》“楚之熊绎始封于楚,僻在荆山”,即楚国在周朝初期被封在荆山一带,而楚人居住地当时生长着许多荆条,古时荆条又称作“楚”,又说,楚人南迁建国跋涉在灌木丛中,即“楚”字象形,

后楚人以楚冠以国名。现多数史学家认可楚国封于荆山得名此说。

楚国国名由来再说纪念妣历而得名,由楚国史官所写的《楚居》记载,楚先君的妻子妣厉,生子熊丽时难产去世,而存活下来的熊丽做了楚人的领袖,开创了楚国的基业。据《楚居》记载,妣厉死后,巫师用荆条包裹其腹部埋葬,为了纪念楚人伟大的母亲,后人称自己的国家为“楚”,当今也有专家佐证古楚国确有用荆条作助产工具的习俗。但,纵观历史多方考据,此说有所牵强,应该是楚人为崇尚民族英雄而从之。总之,楚国国名来源,一定与荆山荆条有关,如是也不

枉这荆楚大地孕育之恩了。

三、关于楚国建国及国都之谜:

史书记载,楚人先祖鬻熊辅佐周文王灭商有功,周成王封其曾孙熊绎为子爵,建国于‘’丹阳‘’,领里五十里,但对于丹阳古书记载之多而不统一,有湖北枝江、湖北姊归、湖北宜城、安徽当涂和河南淅川五说,按此上之说可以描绘出楚国建国及国都迁徙路线:丹阳(湖北枝江等五说)---郢都(荆州纪南城411年)---鄀都(湖北宜城)---陈(河南淮阳)---巨阳(安徽阜阳)---寿春(安徽寿县)。

而《楚居》描绘出的楚建国及国都迁徙路线:河南新郑---桐柏山---河南淅川---湖北荆山---淮阳---寿春,按此说,楚国先祖也是河南中原人,共同拥有中原的文化和文明了。几种说法都有历史文献和考古佐证。但,我们眼前纪南古城遗址,留有那高岗清晰的烽火台遗址,

那处处古瓦古砾遍地皆是,那古风遗韵的城廓高坡,连那草丛中的虫

鸣也在集体吟诵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连那秋风也充满着“楚辞”的浪漫主义色彩。纪南古城---历史记载和史学家公认的楚国“郢”之古都,这应该不会再有什么可以争议的了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