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614管理学、政治学基础考研复习重点资料

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614管理学、政治学基础考研复习重点资料

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614管理学、政治学基础考研复习重点资料
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614管理学、政治学基础考研复习重点资料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一名、第二名学员(二本,育明集训营学员)。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中央民族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通过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注:因为民大的行管招生人数并不是很多,除去统考一般是招6个人左右,但是因为教育经济管理、社保还招收3个人左右,另外0304Z2 ★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也招收2个人,考试的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大家不妨先认真准备,最后根据准备的程度报考最后的方向,行管相对来说是最热的,难度也比其他方向大一些。毕竟报考是10月份底才结束。

2015年民大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4政治学、管理学基础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管理学》,王凤彬、李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815行政管理学

《实用行政管理学》,荣仕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

《公共管理学(修订第2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民大行管考研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

首先:民大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这几个专业的参考书目和试卷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这几个专业的同学可以共享经验和资料。

1、《公共管理学》这本书看着觉得很简单,实际上并非如此,里面很多观点都是来自于国际知名学者的看法,由此一来,翻译过程中难免出现难以理解之处,对这本书的复习是所有专业书里面最为重要的一本。

2、对于《管理学》这本书,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重点。里面有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因为考试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这几个专业,这些专业的试卷都相同的。所以大家在复习中一定要多多涉及,每个知识点都要看全。

3、《政治学导论》是一本观点比较中立的教材,前面意识形态和西方政治思想,民主理论比较复杂,后面的比较简单,这本书不是很容易理解,所以往往是老师出题的重点,经常出题的时候会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模糊的观点中展开论述,因此,这本书的复习要求理解透彻。

4、《实用行政管理学》,荣仕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这本书是后来增加的新书,虽然只占30分左右,但是往往是决定你考分的关键书目,因为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还有这本书的存在!!往往失去了最应该得到的分数。

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复习重点笔记

管理决策

2.1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1】决策及其决策的基本步骤

决策就是人们对行动目标和手段的一种选择或抉择。其核心和本质就是选择。

决策不仅包括在某一瞬间作出明确、果断的决定,还包括在做决定之前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活动,以及在决定之后采取具体措施落实决策方案。

决策过程通常可划分为如下几个基本步骤:

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执行方案、检查评价和反馈处理1. 发现问题。一切决策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所谓问题,就是应有状况与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

2. 确定目标。决策目标既是决策方案评价和选择中依据的标准,又是衡量决策行动是否取得预期结果的尺度。

3. 拟定方案。在决策过程中,为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设计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备选方案通常应该包括两大方面内容:一是落实决策总目标的各种次级目标及这些目标实现的途径;二是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主要约束条件及其可控和不可控的程度。

4. 选择方案。选择方案是指根据一定标准,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其一或综合成一。作为最后选定的方案,首先必须能在较高程度上实现预定的决策目标,这是决策的合理性标准。

5. 执行方案。

6. 检查评价和反馈处理。这是决策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追踪检查与评价,可以发现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决策控制。具体追踪处理措施有三类:一是保持现状,不采取措施;二是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三是修正原决策。

【知识点2】决策的要素与类型

1. 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按决策主体数量分)

个体决策指由一个人进行决策活动。群体决策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进行决策(如委员会) 。

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各有优缺点,两者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情况。

◆群体决策

优点是:决策质量高、决策方案接受性高等;

缺点是:群体决策的效率性或时效性低。

◆个体决策:

优点是:效率高;

缺点是:效果一般要低于群体决策。

对于复杂、重要和需有关人员广泛接受的决策问题,组织最好要采取群体的方式来制定决策。反之,简单、次要和不需要体现共同意志的决策,采取个体决策方式可能更适宜。

2.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按是否围绕特定目标分)

理性决策,就是完全着眼于组织所要实现的目标而进行的决策。

非理性决策,就是随意的、无目的的决策,它不考虑这次的决策会对组织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完全凭决策者自己个人的爱好或一时的喜怒哀乐来行事。

3.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按选定的决策目标的多寡分)

单目标决策,指决策行动只力求实现一种目标,因而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决策。多目标决策就是决策行动需要力图实现多个目标。

4.最优决策与满意决策(按决策准则不同分)

最优化决策准则,意味着决策者必须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选出一个能产生最优后果(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或其他目标最好)的行动方案,以求一次性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满意化决策准则,指只要求将既定目标实现到足够好的、令人满意的程度即可。5.保守决策与冒险决策

保守决策是决策者倾向于选择风险小的、成功率高的决策方案。

冒险决策是指决策者倾向于选择风险大的方案。

6.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无论这一决策下的备选方案有多少,每一方案都只有一种确定无疑的结果。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方案的自然状态有若干种,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可以作出客观估计的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是指方案实施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状态或者所带来的后果不能作出预计的决策。

【知识点3】个体决策的基本方法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是指各个备选方案都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的决策。对确定型决策问题,制定决策的关键环节是判断什么样的行动方案能最好地实现既定的决策目标。

(二)风险性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方案的自然状态有若干种,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可以作出客观估计的决策,所以亦称作随机型决策或统计型决策。在这种决策下,方案实施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自然状态),但每种情况下的后果(即效益)是可以确定的,所不可确定的是最终将出现哪一种情况。风险型决策的基本目标,就是要达到期望值最优(指预期平均收益最大或预期平均成本最小),但同时使方案的风险度保持尽可能低。所谓期望值,就是方案各不可控状态的概率与其出现时所带来的损益的乘积的总和。

(三)非确定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是指方案实施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状态或者所带来的后果不能作出预计的决策。与风险型决策相比,非确定型决策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通常更大。

在非确定型决策中,最不确定的情况是连方案实施所可能产生的后果都无法估计,这样的决策就相当难决定,甚至可以说,决策时基本毫无把握可言,只能凭决策者的学识、智慧、胆略甚至运气来作决定。

处理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办法有二:

(1)通过一些科学方法来补充信息,变不确定性问题为风险型问题再进行处理。在这里,实现转变的关键是,设法正确地估计出主观概率,然后据此求得各方案的期望值。

(2)依经验进行模糊决策,如判断哪个方案成功可能性最大,哪个次之,哪个最小。

2.2本章重难点总结

2.2.1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是决策及其基本步骤;二是决策的要素与类型;三是个体决策的基本方法;

2.2.2本章重难点例题讲解

【例题1】题目:决策及其基本步骤

解析:决策就是人们对行动目标和手段的一种选择或抉择。其核心和本质就是选择。

决策不仅包括在某一瞬间作出明确、果断的决定,还包括在做决定之前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活动,以及在决定之后采取具体措施落实决策方案。

决策过程通常可划分为如下几个基本步骤:

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执行方案、检查评价和反馈处理1. 发现问题。一切决策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所谓问题,就是应有状况与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

2. 确定目标。决策目标既是决策方案评价和选择中依据的标准,又是衡量决策行动是否取得预期结果的尺度。

3. 拟定方案。在决策过程中,为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设计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备选方案通常应该包括两大方面内容:一是落实决策总目标的各种次级目标及这些目标实现的途径;二是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主要约束条件及其可控和不可控的程度。

4. 选择方案。选择方案是指根据一定标准,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其一或综合成一。作为最后选定的方案,首先必须能在较高程度上实现预定的决策目标,这是决策的合理性标准。

5. 执行方案。

6. 检查评价和反馈处理。这是决策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追踪检查与评价,可以发现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决策控制。具体追踪处理措施有三类:一是保持现状,不采取措施;二是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三是修正原决策。

易错点:决策及其基本步骤不能和管理及其基本步骤混淆了

2.3本章典型题库

2.3.1作业

个体决策的步骤

2.3.2作业答案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是指各个备选方案都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的决策。对确定型决策问题,制定决策的关键环节是判断什么样的行动方案能最好地实现既定的决策目标。

(二)风险性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方案的自然状态有若干种,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可以作出客观估计的决策,所以亦称作随机型决策或统计型决策。在这种决策下,方案实施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自然状态),但每种情况下的后果(即效益)是可以确定的,所不可确定的是最终将出现哪一种情况。风险型决策的基本目标,就是要达到期望值最优(指预期平均收益最大或预期平均成本最小),但同时使方案的风险度保持尽可能低。所谓期望值,就是方案各不可控状态的概率与其出现时所带来的损益的乘积的总和。

(三)非确定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是指方案实施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状态或者所带来的后果不能作出预计的决策。与风险型决策相比,非确定型决策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通常更大。

在非确定型决策中,最不确定的情况是连方案实施所可能产生的后果都无法估计,这样的决策就相当难决定,甚至可以说,决策时基本毫无把握可言,只能凭决策者的学识、智慧、胆略甚至运气来作决定。

处理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办法有二:

(1)通过一些科学方法来补充信息,变不确定性问题为风险型问题再进行处理。在这里,实现转变的关键是,设法正确地估计出主观概率,然后据此求得各方案的期望值。

(2)依经验进行模糊决策,如判断哪个方案成功可能性最大,哪个次之,哪个最小。

第三章计划

3.1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1】计划工作的实质和意义

(一)计划的含义

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

动词

“计划”代表着一类特定的行为,即指对各种组织目标的分析、制定和调整,以及对组织实现这些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的设计这一系列相关联的活动或行动。名词

“计划”就是指上述计划行动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各种明确的书面化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以及战略、政策、预算书等。

(二)计划工作的意义

1. 计划明确了组织成员行动的方向和方式,从而成为协调组织各方面行动的有力工具。

2. 计划工作的开展迫使各级主管人员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未来的各种情况,从而促发了各种沟通、思考、预测等行为。

3. 计划工作能促使人们改善组织运行的效率。

4. 计划工作还为组织各层管理人员的日常考核和控制工作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知识点2】计划工作的程序

一、收集资料,确定计划的基本前提条件

◆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划付诸执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特点以及组织内部所需具备的资源和能力条件。

◆计划前提条件的分类:

(1)外部和内部的前提条件;

(2)定量和定性的前提条件;

(3)可控和不可控的前提条件。

◆有效地确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选择关键性的前提条件;

(2)提供多套备选的计划前提条件;

(3)保证计划前提条件的协调一致。

二、确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总体行动计划

该阶段计划工作的实质就是决策。它大致包括如下的工作步骤:(1)根据前述对计划基本前提条件的认识,估量组织发展的机会,确定组织的目标;

(2)进一步调查研究,明确计划的具体前提条件;

(3)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经过比较分析,确定最优或最满意方案。

决策最终选定的方案,一方面必须符合计划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与所设定的那一套计划前提条件相一致。这是计划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可以考虑针对可能出现的几种不同情况,分别拟定不同的计划方案作为备用。

三、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

组织目标的分解可以沿空间和时间两个方向进行。

◆按空间方向可将决策确定的组织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活动环节乃至各个人。

◆按时间方向可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分目标。

制定分部门及分阶段目标的作用:

(1)促使组织通过目标的分解而把活动任务分配到各个责任点上,以保证组织内部各方面行动和目标的一致性。

(2)为动员组织的各种资源和分配资源提供依据。

(3)在组织中形成一种共通的思想状态或组织气氛,如促成一种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

(4)为那些能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的人指明工作努力方向,同时也促使那些尚不能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人提供认识目标差异和采取可能行动调整个人目标的机会与动力。

(5)在组织中形成一种能够对各方面活动的成本、时间和成效等参数加以确定和控制的详细指标体系。

四、综合平衡

综合平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平衡:首先,任务之间的平衡。其次,综合平衡还要研究组织活动的进行与资源供应的关系,分析组织能否在适当的时间筹集到适当品种、数量和质量的资源,从而保证组织活动能连续地、稳定地进行。最后,综合平衡还要分析不同环节在不同时间的任务与能力之间是否平衡,即研究组织的各个部分是否能够保证在任何时间都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规定的任务。

五、编制具体行动计划并下达执行

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组织就可为各个部门(如生产、销售、人事、财务、供应)编制各个时段(长期、年度、季、月等)的行动计划,并下达下去加以执行。由各部门以至各个人负责执行的行动计划,应该是围绕总体行动方案而制定的派生计划。这种“派生”的身份决定了各种执行计划必须要支持和保证总体计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知识点3】目标的含义及其作用

所谓目标,就是关于组织未来的理想状态。它指明了组织中期望未来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是个人、部门或组织整体付出了所选择的努力之后想得到的成果。

实证角度,从实证的角度揭示组织管理者们实际上是如何处理和对待目标的。

规范角度,从规范的意义上分析和总结管理者们应当如何去制定好目标,以正确地发挥目标的作用。

作用:1.指明方向;目标的订立为管理者提供了协调集体行动的方向,从而有助于引导组织成员形成统一的行动;

2.激励作用;目标是一种激励组织成员的力量源泉;

3.凝聚作用;凝聚力是使组织成为一个多成员的联合体,而不是一盘散沙的重要因素;

【知识点4】组织目标的基本性质

1.组织目标的多重性

2.组织目标的层次性

3.目标的鼓动性与真实性

4.目标的挑战性与可达性

【知识点5】目标的构成要素与制定原则

1.目标的构成要素:(1)主体,指负责完成目标的机构或人员;(2)客体,指受目标主体工作行为影响的机构或人员;(3)事项,即对目标主体应当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规定,它们构成了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的标尺;(4)指标,指目标主体完成目标任务所应达到的水准或标准,它们反映目标主体应完成各事项目标的程度;

2.目标制定的原则:理性是目标制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凝练;第三个原则是这对较低层次目标的制定来说,它要求做到SMART,即具体的、可度量的、可达的、相关的、有时间限定的。

【知识点6】目标管理法

所谓目标管理法,就是上级和下级共同参与目标的选择,并对如何实现目标达成一致意见。目标管理法的实质是员工参与制定目标,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通过完整的目标管理过程,企业既贯彻了员工参与管理的思想,同时又建立了一套具体、可衡量的目标体系,从而实现了对员工行为的引导、激励和控制的有机统一。

目标管理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设定逻辑,使组织内目标制定过程从单纯的自下而上转变为上下结合,并形成了一个通过协商连接起来的目标层级结构。

在此结构中,某一层的目标与下一层的目标连接在一起,而且对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了具体的个人绩效目标。这样,目标管理法就不仅保证了各层管理人员的“承诺意识”,而且也使得目标设定真正成为提高工作绩效的动力。

因此,目标管理法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方法,而不单单是计划或目标的设定方法。

【知识点7】战略计划的构成

1. 公司层战略

如果一个组织拥有一种以上的事业,那么它将需要制定公司层的总体战略,以作为指导公司中长期整体发展的主要依据。

公司层战略寻求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拥有什么样的公司层事业结构,尤其是主业结构?每一种主业在公司发展中的地位如何?事业或主业结构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2. 事业层战略

事业层战略主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每一项事业领域里应当如何进行竞争? 事业层战略规定从事某一事业的经营单位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类型以及目标市场在哪里等。

战略事业单位代表一种单一事业或相关事业的组合,这种组合主要考虑经营或竞争战略的相似性。

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应当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和竞争对手,这样,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也就应该制定有自己独特的事业单位战略。

3. 职能层战略

职能层战略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以何种策略来支撑事业层战略?

职能部门如研究与开发、制造、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财务部门等的工作目标和行动策略应当与事业层战略保持一致。

3.2本章重难点总结

3.2.1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是计划工作的实质和意义;二是计划工作的程序;三是目标的含义与作用;四是组织目标的性质;五是目标的构成要素与制定原则;六是目标管理法;七是战略计划的构成;

3.2.2本章重难点例题讲解

【例题1】题目:目标的构成要素与制定原则

解析:

1.目标的构成要素:(1)主体,指负责完成目标的机构或人员;(2)客体,指受目标主体工作行为影响的机构或人员;(3)事项,即对目标主体应当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规定,它们构成了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的标尺;(4)指标,指目标主体完成目标任务所应达到的水准或标准,它们反映目标主体应完成各事项目标的程度;

2.目标制定的原则:理性是目标制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凝练;第三个原则是这对较低层次目标的制定来说,它要求做到SMART,即具体的、可度量的、可达的、相关的、有时间限定的。

3.3本章典型题库

3.3.1作业

计划工作的实质和意义

33.2作业答案

(一)计划的含义

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

动词

“计划”代表着一类特定的行为,即指对各种组织目标的分析、制定和调整,以及对组织实现这些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的设计这一系列相关联的活动或行动。名词

“计划”就是指上述计划行动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各种明确的书面化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以及战略、政策、预算书等。

(二)计划工作的意义

1. 计划明确了组织成员行动的方向和方式,从而成为协调组织各方面行动的有力工具。

2. 计划工作的开展迫使各级主管人员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未来的各种情况,从而促发了各种沟通、思考、预测等行为。

3. 计划工作能促使人们改善组织运行的效率。

4. 计划工作还为组织各层管理人员的日常考核和控制工作提供最基本的依据。第四章组织

4.1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1】组织的基本内容和过程

(一)组织的设计;组织设计是组织工作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个环节,着眼于建立一种有效的组织结构框架,对组织成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的工作分工协作关系作出正式、规范的安排。组织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实现组织

目标所需要的正式组织。

1. 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活动。

对企业生存发展影响重大的关键性活动,应该成为组织设计工作关注的焦点。其他的各种次要活动应该围绕主要的关键活动来配置,以达到次要活动服从、服务和配合于主要活动,确保企业使命目标的实现。

2. 根据组织资源和环境条件对实现目标所必需的活动进行分组。

所谓分组,指的是组织单位的划分和组合。分组一般要考虑“贡献相似性”原则和“关系相近性”原则。通常采取从小而大的组合法、由大而小的划分法。

3. 根据工作和人员相称的原则为各职位配备合适的人员,并通过决策任务的分析确定每个职务所拥有的职责与权限。

4. 设置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纵向与横向联系的手段。

通过合适纵向与横向联系把各个组成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以使整个组织能够协调一致地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

5.业务流程和运作规范的设计

(二)组织的运作;组织运作指的是使所设计好的组织运行和运转起来。一个组织在其运作过程中可能遵循正式组织设计所规定的轨迹,但也可能渗入和出现各种非正式的关系。为了组织能协调运作,要做到:首先,需要合理地选聘人员,并鼓励上级人员向下级人员妥当授权、下级人员向上级人员全面负责,同时积极有效地进行上下左右的信息沟通联系。

其次,组织还要制定和落实规范与约束员工行为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各项作业操作标准程序、人员招聘和选拔制度、工作命令与报告制度、绩效考核与评价制度、人员提升与激励制度、人员补充与培训制度等,以实现组织运行的正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从一定意义上说,设计好的组织投入运作的过程,是与管理工作的其他方面的职能密切联系在一起。

(三)组织的变革;组织变革就是对组织的调整、改革与再设计,它属于组织工作过程中的反馈与修正步骤。

当组织在运行中发现了前述步骤中的不完善之处,或者当环境出现了新

的情况而引起企业目标的修正时,原有的组织设计就要作修改,以提高组织的效能,增进组织的适应性。

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组织变革与技术系统的变革不一样,它不是纯粹的结构再设计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激发变革的动力,同时又要克服变革的阻力,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变革进行妥善管理的过程。变革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设计良好的变革计划难以实现。

【知识点2】部门化方式

所谓部门化,亦称部门划分、活动分组,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将相关的工作活动予以划分和组合,形成若干易于管理的组织单位,如部、处、科、室、组等,通称为部门。部门化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从而形成不同形态的组织结构。

1. 按人数、时间、地点划分部门,形成简单结构;这是最传统的部门划分方式。它只是为了管理方便而将完成相同任务的人员划分为几个部分,归不同的管理者领导,不体现管理的专业化分工思想。

2. 按设备、工艺阶段或工作技能划分部门,形成职能结构;这是将工作方法作为部门化的依据。

3. 按产品、地区、顾客或营销渠道划分部门,形成事业部结构;这是基于工作结果来进行部门化。

【知识点3】组织整合的手段

一般而言,组织协调的手段包括如下五种:

1.通过组织等级链的直接监督。通过等级链进行的直接监督,是组织实现整合和协调的常用手段。

2.通过程序规则的工作过程标准化,即通过规定标准的工作方法来达到各方面行动的协调配合。例如,汽车装配线生产就是通过工作程序的标准化来达到上下左右各工种作业的协调配合。这样,各有关的人员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以保证各种类型装运活动的协调进行。

3.通过计划安排的工作成果标准化。工作过程标准化适用于那些简单、常

规的工作。

4.通过教育培训的工作技能标准化。如果工作过程和产出的成果都无法预先规定出妥当的标准,这时只能通过工作者技能素质的控制来确保工作的协调进行。工作知识和技能投入的标准化实际上是对工作过程标准化的一种内化和替代,是组织实现控制协调的一个间接机制。

5.通过直接接触的相互调整。这是下级工作人员之间通过直接的接触和沟通而主动调整各自的行动,以取得彼此的协调配合。例如,两人同划一条船,这两个划船手可以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和简单的语言沟通,密切配合地把船划向远方。

【知识点4】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

一、直线制结构;这种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命令系统单一直线传递,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实行一元化管理,决策迅速,指挥灵活。但要求最高管理者要通晓多种专业知识。这种形式适用于规模较小、任务比较单一、人员较少的组织。

二、职能制结构;这种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在组织中设置若干职能专门化的机构,这些职能机构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都有权向下发布命令和指示。

其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并使直线经理人员摆脱琐碎的经济技术分析工作。

其缺陷是多头领导,极大地违背了统一指挥原则。

这种组织形式适用于任务较复杂的社会管理组织,以及生产技术复杂、各项管理需要具有专门知识的企业管理组织。

三、直线职能制结构;是对直线制和职能制两种组织形式的综合。与直线制的区别是设置了职能机构;与职能制的区别在于,职能机构只是作为直线管理者的参谋和助手,而不具有对下面直接进行指挥的权力。

这种组织形式保持了直线制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具有职能分工专业化的长处。

缺点是: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较差、信息传递路线较长、适应环境变化差的。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组织形式,我国大多数企业和一些非盈利组织均采用这种组织形式。

四、事业部结构;特点是,按地区或所经营的各种产品和事业来划分部门,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计盈亏,适应性和稳定性强。

该类组织结构有利于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摆脱日常事务而专心致力于组织的战略决策和长期规划,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有利于公司对各事业部的绩效进行考评。

主要缺陷是,资源重复配置,管理费用较高,且事业部之间协作较差。

这种组织形式主要适用于产品多样化和从事多角化经营的组织,也适用于面临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或所处地理位置分散的大型企业和巨型企业。

五、矩阵型结构;这是一种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同按产品、服务或工程项目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的组织形式。

在矩阵型组织中,每个成员既要接受垂直部门的领导,又要在执行某项任务时接受项目负责人的指挥。可以说,矩阵结构是对统一指挥原则的一种有意识的违背。

优点: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并且有利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性。

缺点:组织结构稳定性较差,双重职权关系容易引起冲突,同时还可能导致项目经理过多、机构臃肿的弊端。

这种组织主要适用于科研、设计、规划项目等创新性较强的工作或者单位。

六、流程型组织;就是以工作流程作为组织设计的基本着眼点,通过把与该流程相关的一系列业务活动纳入一个专案员工或工作团队的职责范围而建构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组织。

七、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在机械式组织中,统一指挥原则得到了严格遵守,每个下级只接受一个商机的监督和控制;有机式组织是低复杂性、低正规化和分权化,是一种松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形式;

八、企业外部的中间性组织形态;1.网络型结构;网络型组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与

外界的联系加强了,企业可以重新考虑自身机构的边界,不断缩小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相应地扩大与外部单位之间的分工协作,从而产生了一种基于契约关系的新型组织结构形式,即网络型组织。2.控股型机构;控股型结构是在非相关领域开展多种经营的企业所常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它建立在企业间资本参与关系的基础上:由于资本参与关系的存在,一个企业(通常是大公司)就对另一企业持有股权。这种股权可以是绝对控股(持股比例大于50%以上)、相对控股(持股比例不足50%但可对另一企业的经营决策发生实质性的影响)和一般参股(持股比例很低且对另一企业的活动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知识点5】正式组织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正式组织是组织设计工作的结果,是经由管理者通过正式的筹划,并借助组织图和职务说明书等文件予以明确规定的。

正式组织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职能以及由此形成的成员间的责权关系,因此对成员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强制力。

正式组织的三个特征:

(1)目的性。正式组织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有意识建立的。为了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正式组织往往需要随着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

(2)正规性。正式组织中成员的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通常由书面文件加以明文的、正式的规定,以便确保行为的合法性、精确性、纪律性和可靠性。

(3)稳定性。正式组织一经建立,通常都会维持一段颇长的时间,以充分发挥组织的效能。

【知识点6】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作用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既可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积极作用表现在,它可以为员工提供在正式组织中很难得到的心理需要的满足,创造一种更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相互合作精神,

最终改变正式组织的工作情况。

消极作用在于,如果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目标发生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行为一致性的压力,可能会束缚其成员的个人发展。

此外,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变革进程,造成组织创新的惰性。

【知识点7】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动力和阻力

(一)、组织变革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

任何设计得再完美的组织,在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也都必须进行变革,才能更好适应组织内外条件变化的要求。组织变革实际上是而且也应该成为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的活动。

诱发组织变革的需要并决定组织变革目标、方向和内容的主要因素有:组织变革影响因素

1. 战略

2. 环境

3. 技术

4. 组织规模和成长阶段

诱发组织变革的需要并决定组织变革目标、方向和内容的主要因素有:

1. 战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其战略的形式和内容作出不断的调整。新的战略一旦形成,组织结构就应该进行调整、变革,以适应新战略实施的需要。结构追随战略,战略的变化必然带来组织结构的更新。

2. 环境。环境变化是导致组织结构变革的一个主要影响力量。随着企业环境逐步向动态复杂化发展,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开始朝着弹性化或有机化的方向改组其组织,以便使它们变得更加精干、快速、灵活和富有创新性。

3. 技术。组织的任何活动都需要利用一定的技术和反映一定技术水平的特殊手段来进行。技术以及技术设备的水平,不仅影响组织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且会对组织的职务设置与部门划分、部门间的关系,以及组织结构的形式和总体特征等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4. 组织规模和成长阶段。组织的规模往往与组织的成长或发展阶段相关联。伴随着组织的发展,组织活动的内容会日趋复杂,人数会逐渐增多,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会越来越大,这样,组织结构也必须随之调整,才能适应成长后的组织的新情况。

《行政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版

行政管理学历年真题 一、导论 (一)名词解释: 1、行政与行政管理学。 2、行政管理 3、威尔逊 4、(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二)简答题: 1、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原因。 2、简述(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3、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三)论述题 1、试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2、试述科学发展观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二、行政环境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环境。 2、行政外部环境与行政管理 (二)简答题: 1、简述行政环境及其意义。 2、简述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辩证关系。 3、简述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4、简述政治环境与行政系统的影响。 5、分析怀特关于“现代国家的行政作用也深受时代的、一般政治与文化环境的影响”的观点。

1、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的主要特点。 2、论述行政系统和行政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3、从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阐述中国行政学发展的趋势和主要方面。 4、试论文化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5、试论如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行政职能 (一)名词解释: 1、行政职能。 2、行政管理的政治职能。 3、决策职能。 4、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5、“守夜人”。 6、行政职能扩张。 (二)简答题: 1、简述行政职能的特点。 2、简述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3、分析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4、行政管理中的协调职能及其作用。 5、简述我国的行政职能体系及意义。 6、简述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过程。 7、简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8、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要点。 9、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1、解析“政府干预经济只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是市场长久失败的地方以及政府去干预并不会带来‘政府失败’的方面”的观点。 2、结合实际阐述政府监管职能及其有效实现方式。 3、联系我国逐步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实际,论述中国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4、试分析中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内容与实现途径。 5、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完善的措施。 6、从政府职能转变出发论述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调整。 7、案例分析(略)。 四、行政组织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 2、行政组织与公共责任。 3、行政目标。 4、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区别。 5、非正式组织。 6、行政组织结构。 7、编制。8、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 (二)简答题: 1、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行政组织有哪些基本特性。 3、简述行政组织的法制化特征。 4、简要回答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的区别。

最新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行政0803班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环境指政府管理的环境,即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2.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系统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它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两方面。 3.社会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4.经济环境指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次环境,它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经济要素的总和。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外部环境创造了行政系统,而行政系统反过来又改变了外部环境。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行政系统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 行政系统作为开放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投入。行政系统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控制外部环境。 2.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经济环境中的各经济要素可概括为生产力(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与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两方面。 生产力发展状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另外,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3.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②政体决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③政党体制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④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 ⑤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⑥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⑦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补:广义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党、法律、选举和官吏制度等;国家制度包括政体、国体(基本政治制度)4.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个国家行政系统的民族环境是由民族的人口与分布、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与传统、民族的矛盾与斗争等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 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系统的体制(指行政系统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 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 5.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宗教环境包括教徒、宗教组织、意识活动和在国家中的地位等要素。 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 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

2018级成考专本连读行政管理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创立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学者是( )。 A.威尔逊 B..古德诺 C.怀特 D.韦伯 2.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 A.权力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行机关 3. 现代人事行政制度的基础是() A.任用制度 B.工资制度 C.职位分类制度 D..考核制度 4. 现代行政咨询研究中一项重要的方法是( ) A.头脑风暴方法 B.理论分析方法 C.民意测验方法 D.经验分析方法 5. 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是() A.行政领导B.行政决策 C.行政执行D.行政沟通 6. 行政组织之间、行政人员之间的意见交换和信息交流指的是() A.交流 B.统一 C.沟通 D.协调 7.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8. 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A.领导决策系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统 C.检察机关 D.行政监察机关 二、名词解释 1.行政职能 2.行政决策体制 3.财务行政 4.职位分类 三、判断说明题 1. 行政职能的变化是行政组织机构变化的决定因素。 2. 集权制容易忽视地方利益,压抑地方积极性,而分权制则不具有此缺点,所以,分权制比集权制优越。 四、简答题 1.简述研究行政环境的意义 2. 简述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此的变量关系 3.简述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五、论述题 1.论述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和责任有机统一关系。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A 5.B 6.C 7.D 8. A 二、名词解释 1.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应。 2. 指行政决策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决策的有关制度。现代行政决策体制通常由中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和情报信息系统构成。 3. 财务行政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履行国家行政职能,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对国家各种资金的收支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4. 指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种类和等级,以便对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人,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治理,对同类同级的人员用统一的标准治理,以实现人事治理的科学化,做到"适才适所",劳动报酬公平合理等。 三、判断说明题 1.正确。行政职能是建立行政组织的最基本依据,它决定了行政机构的设置、规模、层次、数量及运行方式。只有合理的职能结构,才能有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行政职能发生变化,行政组织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行政职能的需要。2.错误。集权制和分权制各有优缺点,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集权制有容易忽视地方利益,压抑地方积极性的缺点,但也有政令统一,统筹全局,层级节制,指挥灵便的优点。分权制有分权治事,分层负责及调动地方积极性等优点,但也有易于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加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缺点。因而不能简单地说分权制比集权制优越,而是各有利弊。 四、简答题 1.(1)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是增强行政管理学应用性的重要前提。 (2)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才能科学地确定行政职能和行政管理各个环节、手段,行政环境决定着行政管理学的科学性。 (3)有利于树立起系统整体的公共行政观念。 (4)有利于确立开放平衡的公共行政模式。 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某一特定规模的行政组织内呈反比关系。管理层次多,则每一层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窄;反之,管理层次少,则每一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宽。 3.(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 (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五、论述题 1.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和责任有机统一的。 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 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 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第1次作业答案

1、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思想是由( A 提出的 A. 孟德斯鸠B。洛克C。潘恩D、杰斐逊 2、公共物品的最显著特征是(B A. 大家共同占有 B. 消费的非排他性 C. 消费的排他性 D. 国家拥有 3、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 A. 积极方案 B. 追踪方案 C. 临时方案 D. 应变方案 4、西方行政学发展的新古典时期,也称为(C A. 传统时期 B. 成熟日期 C. 行为科学日期 D. 现代管理时期 5、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D

A. 聘任制 B. 委任制 C. 考任制 D. 选任制 6、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是(A A .决策权力 B. 归属权 C. 合法权力 D. 奖惩权力 7、公共预算过程的阶段不包括(C A. 编制 B. 执行 C. 控制 D. 决算 8、1980年,我国着手财政管理体制重大改革,实行(A 体制 A.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B. 划分税种、核实收支、分级包干 9、我国许多地方行政法规都附有实施细则,制定实施细则的行政立法属于(A A .补充性立法

B. 执行性立法 C. 试验性立法 D. 自主性立法 10、从国家行政法规的效力看(A A. 它高于行政规章的效力 B. 它等于行政规章的效力 C. 它低于行政规章的效力 D. 它不能与行政规章比较 11、行政文化在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和行政对象之间建立信任、沟通关系这表现了行政文化的(B 功能 A. 规范 B. 维系 C. 引导 D. 选择 12、处于行政活动起始阶段的行政文化构成形态是(C A. 行政规范 B. 行政意志 C. 行政心态 D. 行政评价

全国行政管理研究生专业排名

全国行政管理研究生专业排名 学校(地区) 研究生院综合等级行政管理专业等级> 1. 北京大学(北京) A++ A++ > 2. 复旦大学(上海) A++ A++ > 3. 中山大学(广东) A+ A++ > 4.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A A++ > 5. 清华大学(北京) A++ A+ > 6. 浙江大学(浙江) A++ A+ > 7. 南京大学(江苏) A++ A+ > 8.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A+ A+ > 9.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A++ A > 10.武汉大学(湖北) A+ A >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A+ A > 1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A A > 13.天津大学(天津) A A > 14.厦门大学(福建) A A > 15.苏州大学(江苏) B+ A > 16.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B A > 17.湖北大学(湖北) C+ A > 18.汕头大学(广东) C+ A > 19.深圳大学(广东) C A > 20.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A+ B+ > 21.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A+ B+ > 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A B+ > 23.东北大学(辽宁) A B+ > 24.南开大学(天津) A B+ > 25.山东大学(山东) A B+ > 26.四川大学(四川) A B+ > 27.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B B+ > 2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B B+ > 29.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B+ B > 30.郑州大学(湖南) B+ B > 31.山西大学(山西) B B > 3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C+ B > 33.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C B > 34.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C B > 35.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E+ B > 36.吉林大学(吉林) A+ C+ > 37.大连理工大学(江苏) A C+ > 38.云南大学(云南) B C+ > 39.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C+ C+ > 40.湘潭大学(湖南) C+ C+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管理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它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正面或反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发展发生促进还是促退的影响,从而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之中,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两种严重的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与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对象:1、作为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国家和社会的法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是行政管理的客体;3、公共管理必须共遵守民主法治这一根本原则,行政管理更要率先垂范;4、行政管理关系国计民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内容:环境(形势)、目标、预测、计划、谋略、决策、组织(职能)、人力资源、培训、领导、授权、执行、协调、公共关系、监控、财务、后勤、法规、文化(道德)、心理、信息、沟通、咨询、服务对象、宣传教育、办公室(电子政务)、改革与发展、创新、效率、标准、方法、评估、知识管理、研究、总结、应急等。 方法:法学的、演绎的、归纳的、理论的、历史的、比较的、行为科学的、系统的、计量的、静态的、动态的、单科的、跨学科的、调查研究的、实验的、结构的、综合分类的、心理的等。(方法更新首先要观念更新)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一、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影响行政系统的外部化环境有宏观与微观之分。 第二节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臵; 3、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二)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臵和运行模式。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行政管理学习笔记教学内容

行政管理 1、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2、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3、政府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主要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 (3)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4)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

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汇总

《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汇总 案例2-1 阳光下的服务 ——天津加强政务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务公开这个词,人们越来越熟悉,老百姓申请公租房、办理注册企业等各种手续,常常要和政府部门打支道。对政务公开带来的好处,就更有发言权。政务公开了,老百姓到政府部门办事就更方便了,查找信息的渠道也就更多了。政府的决策更透明,服务也会更主动。对政务公开的新变化,天津当地的老百姓有着很多新感受、新体会。 这几个月来,天津市民粱虹心情一直不错。三个多月前,她和80多岁的老母亲,一起搬进了新房。梁虹住的房子,是天津市政府专门为困难群众建的公租房。屋内设施齐全,住在这里,每个月只要付少量的租金。梁虹说:“这房子54.68平方米,政府给我补贴每月450元,我自己每月只掏420元左右。”梁虹身体不好,没有固定工作,搬到新居前,曾经和家里十几口人挤在一间只有18平方米的房子里。今年3月,梁虹向房管部门提出了租赁公共住房的申请。原以为办理过程会很复杂,没想到申请当天,工作人员审核完材料,当场就给她发了选房证明。之后的选房,更让她印象深刻。选房采取的是公开摇号的方式,梁虹作为住户代表,当时就在现场。梁虹说:“选房要按顺序,在受益人群里,我们通过摇号来排顺序,选房的时候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证处在场,都是通过公正公开摇号,透明度也高,大家心服口服。”公租房住户汪美说:“公平公正就在那搁着,没有什么可作假,也作不了假。”公租房住户肖金玲说:“每道手续办得都特别轻松,也不用费好些曲折去办,一看证明符合,‘啪’就盖戳,特别痛快、特别透明。” 公开透明,是天津市政府为老百姓办事遵循的基本原则。2007年以来,天津市政府每年坚持实施20项民心工程,每一项从确定到实施,都要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听取市民意见。 2010年,政府想对珠江公园进行改造,改造前专门在周边小区召开了听证会。河西区汉江里社区居委会主任王保节说:“当时公园里有个门球场,已经用了十多年了,很旧了,每天老人们还得拉沙子碾那个场地。当时我们提出,这个场馆是不是提升一下、改造一下?政府后来就采纳了。”居民姜秀敏说:“政府采纳了,我们很高兴,这样变成塑胶的,像绿地毯一样,多漂亮。” 在天津,有个大家都熟悉的便民服务热线8890,三万多家企业通过它,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8890的谐音是拨拨就灵,服务平台设置在天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开通六年来,已经办理群众求助事项900多万件,群众满意率始终在99%以上。8890家庭网络服务中心主任朱晓利说:“8890的服务内容有26类,350个子项,涉及市民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群众和企业都是不收费的,是一个公益性的平台。”’在天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除了8890这样的社会服务平台,还设置了为企业法人服务的行政审批平台、公共资源公开

行政管理学考研重点难点解析

行政管理学重点难点解析 行政管理学也称行政学,它是一门主要研究ZF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它也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的必考课目,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好行政管理学,小到可使考生较好地掌握课程系统知识体系,以便适应行政工作的需要和提高国家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大到可使行政管理科学化、高效化,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行政管理学的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看法,愿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抓纲举自,宏观洞晓 总体把握课程内容是学习的有效捷径和关键所在,其利处便在于知晓课程的组成体系,这样在头脑中会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组合,在应试答题时就会左右逢源、前后呼应。而不是“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的残篇断章的纷乱记忆。如行政管理学的内容便具有四个“ 统一” :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规范性和适应性的统一,这些特点都是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的。并且随着开放改革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发展也呈现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等基本特征。据此,行政管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在整体结构上依现代管理基本要素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它包括绪论、行政环境和行政职能这三章;第二部分是主体论,它包括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机关行政等四章;第三部分是过程论。它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行政信息、行政监督等五个章节。第四部分是保障论,它包括财务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行政道德等四章;第五部分是目的论,它包括行政效率和行政改革两章。这“ 五论” 、“ 十八章” 是我们应该明晓于心的,是我们应该宏观把握的,是我们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基础。 二、全面复习,难易并重 自学考试的准备与复习,应全面而详细。难点、疑点、重点要深刻领会,但学习中的“ 盲点” 也应足够地重视。所谓“ 盲点” 就是指书中未划入重点考核要点范围内的和考生主观自认为“ 不会考” 的知识点,一些考生往往会因疏忽大意而丢了本不该会的分,后悔不迭。其实自考的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中,往往有一些“ 偏题” 、“ 怪题” ,而重点和难点的比重在分值不变的情况下,形式和面目会有些变动。一些考生“ 走马观花” ,对题审视不清,时常被那些看来似曾相识,实则乔装改面的题所蒙蔽,考后扼腕叹息。这均是不仔细、不认真、不冷静的缘故。对行政管理学的难易区分有三个次第层次:一是记忆,即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再现和表达;二是领会,即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知晓其区别与联系;三是应用,即能运用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广大考生应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要全面并进,重点突破,点线结合,线面联通,以取得最佳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行政管理学课程阐述的内容来源于行政管理实践,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及其他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有密切关系、自学应考者在学习中应把课程的内容同我国各层次现实ZF管理活动联系起来,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以增强感性认识,更深刻领会教材的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行政管理学

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

行政管理学 第一章概述 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提出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1、首先是家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 2、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 3、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经济环境的构成: 1、经济力量 2、社会经济结构 3、经济体制4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重点) 1、经济力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经济体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4、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行政管理的影响 1、行政价值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行政功能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行政运行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 1、强制力 2、诱导力 3、组织制度 4、信息 5、个人因素 行政权力的特性: 1、公共性, 2、执性性, 3、有限性。 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 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2、行政权力的活动领域是公共事务,而不是私人领域。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责任。 第四章行政职能 (一)行政职能的特点

(自考行政管理学本科)领导科学复习资料

领导科学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 1、领导科学是以___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科学地揭示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领导活动) 2、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__________就有了。历史上把这种原始的自然领导制度称为“__________”。(原始社会、禅让制) 3、原始社会只能采取原始的集体领导方式,并常常与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图腾崇拜) 4、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的“禅让制”领导制度被父传子的“_________”所取代。故这种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世袭制、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5、资本主义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应用而生并逐渐普遍化,科学领导的产生已不可避免。(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 6、____________说:“领导就是服务。”这是对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论述。(邓小平) 7、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____________”的产生。(事业部制) 8、________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斯隆) 9、________进而提出“决策工作专门化”的论点。(西蒙) 10、现代咨询除官方___________外,还有非官方的___________,即民间咨询,如美国___________。(内部咨询、外部咨询、兰德公司) 11、在咨询建议的自主性、客观性方面,外部咨询____________________。(优于内部咨询) 12、____________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供了可能。(领导主体集团化) 13、专制统治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垄断、权责脱离) 14、民主体制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分享、权责一致) 15、“____________”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事业部制) 16、____________必然成为一种维护民主、安全社会、提高领导绩效的现代领导方式。(法治化) 17、_________________,是领导科学产生的源泉。(领导活动实践) 18、领导科学就是对领导活动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_________和_________。(系统化、理论化) 19、现代社会的三门全新的横断科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通称为系统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20、领导科学的出现还是现代社会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结果。(分工发展、深化) 21、社会分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的______分工,如历史上最早发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另一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的_______分工,如决策与执行的分工,.( 横向、纵向) 22、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类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马克思主义) 23、_________为人们提供了研究一切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有这些都为领导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 24、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______________年代,发展于______________年代,完善于______世纪后。(20世纪80、20世纪90、21) 25、柴本良等人写了“________________”一文,开创了我国领导科学研究的先河。(软科学与领导艺术) 26、刘吉、赵红州撰写了“现代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___________”的概念。(领导科学) 27、1983年5月,由上海的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撰写的《__________________》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领导科学专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这门科学进入初创阶段。(领导科学基础) 28、领导科学就是专门研究_______________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的学问。(现代领导活动) ________是领导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领导) 29、领导过程包括几个基本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 30、领导要素内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以及领导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 31、领导科学研究范围中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体、结构、过程) 32、领导科学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①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_____。(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 33、现代社会的三大分工是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分工。(决策与执行、决策与咨询、决策与监督) 二、简述题1、简述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①决策工作专门化;②领导主体集团化;③领导方式民主化;④领导方法科学化 2、为什么要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答:①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领导活动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就包含着及其丰富的科学内容;②与其他领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③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3、简述领导方法科学化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精选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于1985年4月1日施行。 为了做好施行专利法的准备工作,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相应的专利管理机构和专利服务机构。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中国专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设置专利工作机构的通知》。专利管理机关具有执法和管理的双重职能。 据此,广州市于1984年l0月成立了广州市专利管理处,属事业单位,定编10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利纠纷案、专利侵权案、假冒专利案也逐年上升,专利处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广州市人大两次检查广告专利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市委、市府有关部门也想了许多办法,决定将广州市专利管理处改称广州市专利管理办公室,升格为副局级单位管理,编制增加至25人。 1992年9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修改。修改后的专利法加强了执法的力度,增加了打假的内容、手段,给专利工作赋予了新的内容。专利法的调整,专利工作量的增加,得到市委、市府的关注。考虑到广州专利工作的具体情况,在广州市1995年机构改革时将广州市专利管理办公室改称广州市专利管理局.编制增至35人,归口市科委管理,并明确:市专利局是市政府授权主管全市专利执法和行政管理的机构,安排有13项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增加:参与制定知识产权法规、参与重大经济政策的专利保护评价、管理专利技术许可合同、专利权、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以专利为主的无形资产评估等内容;专利执法方面增加:查处将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或者将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行为,并做出处理决定等新的内容,并定性专利局就是行政管理和执法。 问题: 1.广州市专利机构设置的依据是什么?20世纪末,我国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每次都较大幅度地削减了机构和人员,为什么专利管理机构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和发展起来呢? 2.广州市专利机构经历了专利处、专利办、专利局的变化,人员编制由10人,25人.再增至35人。机构规格由低到高,人员由少到多,是否是所有行政机构发展的必然规律?机构设置一般要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 1.答案要点: ???????? (1) 广州市专利机构的设置是根据行政环境提出的要求,为了做好施行专利法的准备工作而设立的。 ???????? (2) 专利管理机构建立和发展的原因:其一,尽管在20世纪末.我国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每次都较大幅度地削减机构和人员,但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相应地裁减,必须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有没有必要。一些机构庞大,冗员过多,当然要削减。相反,有些机构“势单力薄”,当然要加强。其二,专利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是为了满足行政环境提出的要求,它的发展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 ???????? 2.答案要点: ???????? (1) 并非所有行政机构都象广州市专利机构那样经历规格由低到高、人员由少到多的。有些机构则恰恰相反甚至取消。行政机构的设置与变化应符合行政环境的需要,遵循一定的行政组织编制管理原则。 ???????? (2) 机构设置一般要遵循精简原则、统一原则、效能原则和编制立法原则等。?

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复习要点

行政管理专业课考研复习经验与答题技巧分享考研就是一个应付考试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做学术的过程。 考研拼得不是时间,而是效率。 考研需要全程规划、需要战略、需要自信心,但更需要执行力。 考研就是个艰苦拼搏的过程,切忌吊儿郎当、自以为是! 考研就是个孤注一掷的赌博,要敢于下大赌注,你才会赢得大收获,切忌三心二意! 考研,公共课是基础,专业课是关键,是得分的关键!从全国各研招单位来看,行政管理考研一般都是两门专业课,因此,考研总分500分中,专业课部分占了300分之多!可以看出,专业课的成败决定考研的成败,专业课是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何况从学术上讲,研究生,就是为研究专业课而生的。把专业课的分数尽量拿到手,无论对总分的影响,还是对复试的影响,还是对将来研究生生活的影响,都是很关键的。首先讲述一下行管考研在专业课备考上的共性特点及应对策略,然后再就考生比较关注的几个常见问题,参照育明教育北京大学行政管理金牌讲师的建议,提供一些参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以下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行政管理学(中国)这门学科的共性特点 1、中式的学者背景——中方学者的思维模式 2、系统的学科状态——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3、多元的理论来源——多种知识必需 4、清晰的框架结构——行政原理和体制、行政技术、行政法治和行政发展四大部分 5、传统的解释模式——符合中国学习习惯 6、多种的考核方式——名词、简答、分析、论述皆有可能 就拿第5点,传统的解释模式来说吧,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一位教授就曾做过很有趣的总结,他说中式学者写论文或者著书,习惯性的立论模式是:定义学——比较学——性学——化学。比如论述“行政权力”,首先是定义学,即行政权力是什么或行政权力概述,其次是比较学,即比较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司法权力以及其他政治权力的异同点,再次是性学(特性学),即行政权力有哪些特点,如公共性、目的性、一元性和膨胀性等等,最后

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尔逊《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和怀特《行政学导论》;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泰罗。) 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性的理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 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下管理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果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二、行政环境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不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因素还常常被分成: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两种类型。 四、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提出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1、首先是家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 2、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 3、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五、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经济力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019年新版自考《行政管理学》考前必读复习资料串讲笔记【过关宝典】

自考行政管理学重点浓缩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的三种含义: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 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三、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 理学的创始人。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五、行政管理的三个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六、行政管理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的性质。 1、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 2、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3、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 4、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 七、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1、19世纪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 派的理论为代表。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3、20世纪80 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 八、古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 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即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1、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2、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基础;3、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个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 十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十三、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 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 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十五、行政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说,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十七、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它们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对于公共事务管理来说,既有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也有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只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部分而并非其全部。 十八、行政管理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因为:1、行政管 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2、行政管理学是 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3、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 用科学。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环境的含义?环境就是指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一切因素的集合。 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价 值文化。2、行政功能文化。3、行政运行文化。4、行政公 共关系文化。 三、行政环境的含义?(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具体地说,内涵有: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 行政系统而存在的。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 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 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四、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五、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 行政环境可划分: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行政环境可划分: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 境可划分: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六、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产生于20世纪30—60年代,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