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范例剖析】

1.读图“洞庭湖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 ,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2)A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B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

(3)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原

因:________;人为原因:________ (4)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

________。

2.读图“黄河三角洲1956一1996年4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回答

(1)4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海域和水域面积有什么明显变化?为什么?

________。

其主要原因: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2)1996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未利用土地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对现有未利用土地应如何开发利用?

________。

主要原因是

(3)1991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

主要是________。

(4)80年代图中城镇A发展较快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什么?

________。

(5)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国土整治任务有哪些?(要求至少答出3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只要答案符合实际,任答3项即可)。

3.读图“某河流域地区图”和旁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河流的汛期出现在什么季节?为什么?

________。

(2)该河流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可能出现哪种水文现象?为什么?

(3)该河流经的国家目前森林面积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到2010年可能上升到三分之一,你认为该国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要求回答3个方面即可)

【答案】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除前面两点外,其他只要合理任意一点均可)。

(4)该河流是哪两大地形区的分界?西侧地形区广布沼泽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

主要原因有: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5)右侧两图是该河流域范围内的气候类型,它们的特点有哪些相似之处?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适合哪类动物生存?

相似之处:________,________。

动物:________。

(6)图中城市的名称是________,它是该国重要的传统工业中心,从区位因素来看该城市的工业主要属于________指向型工业。

【能力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土地类型中属于湿地的是

①湖泊②麦田③沙漠④沼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过去洞庭湖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②周边地区灌溉用水过量③人工围垦④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芫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3~7题3.“北大荒”是指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C.整个东北平原D.仅指辽河平原

4.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

5.“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小麦种植业6.“北大仓”的主要耕作方式应为

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

C.小农经营D.粗放经营

7.“北大仓”的发展方向应是

A.退耕还林B.退耕还草C.大力发展工业D.农业现代化

读图,回答8~11题。

8.一般情况下,河流R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9.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水电站B.油山C.天然气件D.煤矿

10.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D.水热条件好

11.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读图。回答12~16题。

12.去年12月17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下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13.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A.P处以上的河段B.中游

C.下游D.中下游

14.图中所示河流这一段的水文特征是

A.水量明显增加B.夏汛明显

C.含沙量增大D.结冰期长

15.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条件好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D.地势低平

16.2001年该河流上游发生严重干旱,但下游连续多年出现的断流现象并未发生。这主要是因为

A.下游地区降水补给充足

B.上游地区大力节水

C.跨流域紧急调水补充

D.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调度管理

17.读图“亚欧大陆某地区分布”和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代码代表的国家和湖泊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此区域内的各国农业发展类型以________农业为主,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其水源来自________。

(3)从右图中可知,图中湖泊的水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盐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4)改变图中湖泊生态环境的措施是________

【探究拓展】

1.结合下列材料和图“尼罗河流域”、图“长江流域”回答问题。

在进行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阶段.专家们将长江三峡工程与曾因生态和环境问题引起国际上很多争议的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工程作了对比研究,认为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对三峡工程有借鉴意义。通过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阿斯旺工程出现的问题,可以由三峡工程中得到避免。

________游。

(2)试从气候条件和水系条件分析流经三峡工程的年流量远高于流经阿斯旺工程的年径流量的原因。

气候条件:三峡工程________

阿斯旺工程________

水系条件:三峡工程________

阿斯旺工程________

(3)阿斯旺工程的首位目标是________的需要.长江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是________

的需要。

(4)三峡工程在解决库区泥沙淤积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是________。

(5)三峡工程在建成后,导致海岸线退缩,请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其成因:________ 2.读图“北纬30°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在人地比例上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

(2)乙、丙两三角洲与甲三角洲的距离相对较近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当北京敲响2005年元旦钟声时,甲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________。

(要求写出年、月、日、时,下同),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________,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________。

(4)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均是本国重要的农业区,试列表分析说明它们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和主要不同特点。

【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1.阅读以下关于长江输沙量变化的报道,回答:

据新闻媒体最近报道:“每年,长江水滚滚东流,泥沙俱下,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至杭州湾北岸一带沉积,上海就是在河口滩涂上…日长夜大?的,上海土地面积的62%来自长江泥沙的堆积,而未来长江口泥沙淤积成的滩涂,是上海后备土地资源的主要来源。据统计.1949年至1984年,长江水年均携带4.86亿吨泥沙入长江口,而1985年至1999年的年均输沙量为3.35亿吨,专家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年均输沙量将继续减少。”

(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长江年均输沙量约下降________%。

(2)近年来长江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滩涂是上海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用途主要有(任选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试分析长江泥沙不断减少对长江口自然环境的影响。

有利________

不利________

2.读图“我国山东半岛南部某地区土地类型示意”,回答:

(1)图中海域属于我国近海中的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2)填表:将下列选项前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每空限填一个)。

①贝类养殖②小麦种植③油棕种植④甘蔗种植⑤苹果种植⑥柑橘种植

________。

(4)该地区所属温度带的名称是________带,耕作制度是________,所属的自然带名

称是________

(5)该地区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拟在图上A、B、C、D四处中选择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

市,经比较,你认为________处作为选址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

【答案】

【范例剖析】

1、(1)青海湖鄱阳湖(2)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3)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水土流失(4)洞庭湖区地势低洼,荆江河道弯曲,流水不畅,设立大片蓄洪区,可调节水量

【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例如,在干流上修建三峡工程,在支流上修建水库、加强中下游堤防建设、分洪蓄洪区建设,进行退田还湖工作,在

中上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搞好水土保持,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加强洪水调度管理和非工程防洪措施等。图中显示的洞庭湖位于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历史上曾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湖南境内的洞庭湖平原(B处)与湖北境内的江汉平原地区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致使湖泊面积大大减小,再加上流域内严重的水土流失,泥沙人湖沉积.加速了湖泊的萎缩。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在调蓄长江洪水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湖泊萎缩的结果是水灾的加剧。

2、(1)海域和水域面积明显缩小黄河携带的泥沙逐年淤积成陆,陆进海退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2)50年代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90年代主要分布在沿海滩涂地区内陆地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加速了土地开发利用,在沿海滩涂地可以发展海水养殖业或者培育牧草发展牧业等

(3)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扩展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

(4)胜利油田的资源优势

(5)防止土壤盐碱化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合理发展沿海水产养殖业保护湿地防止黄河断流

【解析】第(1)题:首先要看清楚代表海域和水域的图例,然后观察、比较四幅图中表示海域和水娥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变化,再结合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和气候特征分析其原因。

第(2)题:首先要看清楚代表未利用土地的图例,然后观察图中该类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再结合分布地区的自然、经济状况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再根据现有未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沿海滩地的具体情况,提出“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建议。

第(3)题:首先要看清楚代表盐碱地的图例,然后观察图中该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问分布上有什么变化,再结合盐碱地形成因素,以及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情况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第(4)题:首先要看清楚图中城镇A的位置,再联系附近地区的具体情况分析具有优势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第(5)题:可以根据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形、气候特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针对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

3、(1)该河的汛期出现在融雪补给的春季和雨水补给的夏季

(2)【答案】出现“凌汛”现象。

因为该河主要流经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河流有较长的结冰期,其流向又是由南向北流的。每当秋末冬初气温下降、河水开始封冻时,或春末夏初气温回升、河水开始解冻时.由于南、

北封冻(或解冻)时间早晚有所不同,上游冰块向下游涌来,出现冰坝堵塞河道、河水溢出两岸的现象。

(3)应有合理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制定一定的法规限制砍伐量,并有计划的逐年有所下降适量进口木材研制新的木材替代品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的环境意识(除前面两点外,其他只要合理任意一点均可)

(4)叶尼塞河以东是中西伯利亚高原,以西是西西伯利亚平原

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很微弱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所以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5)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温暖降水少、但相对湿度较大毛皮兽(北极狐等)

(6)伊尔库斯克原料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知道该地区位于东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应是西伯利亚地区的叶尼塞河。根据这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以及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便可分析出它的汛期。

第(2)题:根据该河流所在的纬度位置,应该有较长的封冻期;再根据该河的流向是从南向北流的,上游河道的结冰期与融冰期早,下游河道的结冰期与融水期晚,所以应有类似我国黄河的“凌汛”现象出现。

第(3)题:根据叶尼塞河可知流经国家是俄罗斯,流域内的森林类型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森林面积之所以逐年有所增加,自然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你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导。

第(4)题:叶尼塞河以东是高原,以西是平原。西部平原上多沼泽的原因主要是长期积水造成的。因此,你可从蒸发、下渗、排水几方面去考虑积水的原因。

第(5)题:从图中首先识别各是什么气候,然后比较它们在气温和降水方面有什么相似,再分析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合哪类动物生存?

第(6)题:这个城市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城市。根据它的特定位置(靠近贝加尔湖)便可知该城市是伊尔库斯克。再根据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分析其布局类型。

【能力检测】

一、CBACC ABDBB AACBCD

17、(1)哈萨克斯坦咸海(2)灌溉棉花阿姆河、锡尔河

(3)逐年减少逐年升高河流和湖泊沿岸植被破坏严重,农业灌溉导致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水量日渐减少,使得流入咸海的水量逐渐减少,河流沿岸居民用水及工业用水量的增大,也使得河流水量减少,从而使湖泊的水量减少

(4)合理灌溉用水,适当减少棉花种植,加强湖泊沿岸植被的种植

【探究拓展】

1、(1)三斗坪西侧上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大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雨水补给少

支流多,水系庞大,汇集的水量多支流少,汇入干流的径流少

(3)灌溉防洪

(4)采取“蓄清排浑”的水库运作方式,利用冲沙闸冲沙

(5)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大量泥沙在库区淤积,入海的泥沙量和水量都大为减少,海浪的侵蚀作用导致海岸线退缩

2、(1)都位于大河入海口处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都是地狭人稠的地区

(2)乙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是90度,而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是120度

(3)2014年12月31日18时2015年1月1日0时2014年12月31日10时

1、(1)31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长江流域的水利建设

(3)建工厂(宝山钢铁厂、金山石化总厂等)建农场(种植棉花等)交通设施(浦东国际机场等)旅游(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晒盐水产养殖

(4)有利于改善长江水质,河口淤积减弱,提高河口的通航能力长江口滩涂增长速度减慢,长江口岸侵蚀(海水倒灌)

【解析】此题以长江泥沙问题为切入点,考查长江的输沙量、河口三角洲的泥沙淤积量及对上海今后土地资源后备储量的影响。这是一道综合题。计算长江平均输沙量的变率,长江输沙量减少的原因,上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长江尾沙减少后对长江口环境的影响,部分内容已超出教材的内容,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解答此题,主要是把长江流域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1)从资料中提取数据计算输沙量下降的百分比,计算方法:(4.86—3.25)÷4.86×100%一31%,这是简单计算题。(2)分析河流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关键是保护地表植被,在河流中上游建防护林带,同时配合水利工程,二者结合是减少河流泥沙量的重要措施。(3)上海滩涂的利用问题,大多数学生对上海滩涂开发利用没有感性认识,可以结合课本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香港、澳门的围海造田等知识进行联想,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如港口、机场)、旅游、水

产养殖、晒盐等方面进行回答,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4)任何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因此河流泥沙减少对河口环境也是有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抓住泥沙减少对河道和水质的影响以及对滩涂形成发育等方面来分析说明。考生应该紧紧抓住“泥沙减少”来回答问题。

2、(1)B (2)⑤②①(3)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4)暖温两年三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B 接近公路和城镇,有利于商品的供应和销售

【解析】本题立意考查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区域地理特征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对土地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时,依据题干中“我国山东半岛南部某地区”这一信息,对该地区所临海域、所处温度带、耕作制度、所属自然带等问题可较易作出解答:柑橘适宜在亚热带地区种植,甘蔗则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油棕生长于热带,苹果生长于暖温带,故该地区丘陵地区适宜发展苹果种植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小麦种植业,沿海滩涂则宜发展贝类养殖业。至于大型仓储式超市的选址,从其占地面积广、要求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等因素综合考虑其区位应定址于图中的B 处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试卷及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试卷及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 读图,回答下列1~3题。 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补充气源 C.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A.欧洲 B.俄罗斯 C.新加坡 D.日本 4. 读“我国部分民居邮票图”,回答:形成四地民居建筑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资源 B.气候 C.土壤 D.植被 下图是“产品不同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图”,它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生产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读图完成5~6题。 1 / 12

5.目前,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国,转移产业主要位于产业链哪个环节( ) A.销售 B.加工制造 C.品牌 D.研发 6.在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总部最优先掌握的环节是( )。 A.设备、零件 B.制造加工、销售 C.传播、销售 D.研发、品牌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能实现自流的是() A.a、b段 B.b、c段 C.a段 D.c段 8.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第三次技术革命以来,世界工业经历了四次产业转移。下图为全球某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9~10题。 9.该图反映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生物遗传工程 B.电脑软件 C.普通加工制造 D.石油化工 10.东南亚部分国家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目 的地之一,主要原因为() ①能源充足,机场密集②土地租金较低③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④劳动力成本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1-13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农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5.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发展阶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4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 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 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 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4、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 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B林业 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 构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 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 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 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9—10。 9、该省可能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额旗中学2011—2012上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试卷班级考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4、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 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B林业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 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 的总体发展水平 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10、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②社会原因③经济原因④技术原因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 篇一: 1.3- 区域发展差异0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 套教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目标: ▲1东. 、中、西差异①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② 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 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③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差异(时空发展状况) ▲2.南方与北方①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南方与 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1 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2 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3.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难点: 1 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教具准备:1 中国政区图 2 ppt 课件 3. 中国政区空白图(学生人手一份) 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开始新内容: (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等知识。 板书:一东、中、西差异 过渡:(背景介绍)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 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

湘教版新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着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阶段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区域发展阶段

7.南北方差异(针对东部地区而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为800mm年等降水量和一月0度等温线) )意义: ①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②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③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西部大开发尤其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0.区域经济一体化

)特征:①内向的保护性: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实行关税互惠,取消贸易壁垒,加强技术合作,实现经济互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②外向的竞争性:某区域经济集团以整体优势与其他集团相抗衡,提高本地区在国际竞争能力和政治地位。 )类型: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 )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 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2)西部地区投资加大;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4)实现合作双方共赢。 3.南水北调: )线路: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影响:①社会经济: 输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 经济发展。 ②产业结构调整:输出地——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 方向发展; 输入地——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极大程度上促 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着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 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①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3)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 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一)学生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一)1.区域的定义 2.区域的特征 3.区域空间结构的定义 4.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 5.区域的分类 6.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联系与区别 7.区域空间结构的空间分布形式有哪几种?对应的地理事物分别是什么? 8.区域产业结构的定义 9.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0.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11.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构成 12.说明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3.说明同一区域不同发展时期产业结构的差异

14.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 15.说明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6.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 17.区域发展阶段比较(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内部经济差异,劳动力就业,中心城市交通,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联系,状态等角度比较) 18.四大地区是那些?划分标准?如何判定? 19.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三次产业对比,工业结构) 20.四大地区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工业产值,原因)

21.四大地区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分布密度,小城镇建设) 22.四大地区对外开放差异(时间,空间) 23.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地理意义 24.比较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因素) 25.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26.西部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27.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28.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29.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成效 30.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1.比较南水北调东、西、中线工程(起止点,优、缺点) 32.南水北调对调入区,调出区的影响 33.比较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途径省区,主要地形区,起止点) 34.西气东输一线经过陕西向北弯曲的原因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一)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 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南方 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3、西部大开发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 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4、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 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东线中线西线 调水源地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线路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调水量较大较小大 水质差较好最好 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 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 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 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 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 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 动相关产业。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综合题精选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综合题精选 一、综合题 1、阅读下面西气东输示意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建设4200千米左右的管道,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东送,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个省市区,供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线各省(区)的工业和居民用气。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管道由东向西途经地区中,属于全国性农业生产基地的依次 有、、。 (2)西气东输中一线工程“西气”主要来源于盆地。“东输”的重点是。 (3)写出两个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盆地:、。 \ (4)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资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切实可行的是(双选)() 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B.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播撒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什么影响 ① ② ③。 2、左下图为“我国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右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南线工程中的龙滩水电站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1)近十年来,左图中甲地区一部分产业大规模转移到大陆,是由于大陆存在、等优势,对甲地区有很强的吸引力。(2分) (2)“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的劣势有()(1分) ①水量少;②污染严重,水质差; ③需要大量的移民;④穿越巴颜喀拉山,要修建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④B.③④ ] C.②⑤ D.④⑤ (3)“西气东输”工程进一步开发西部天然气,对西部地区开发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分) 这一工程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又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2分) (4)右图中,龙滩水电站是“西电 东送”的重点项目之一,其所在的省 区属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 经济地带,这里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是什么(3分)。 $ 3、读我国东北部工业区和美国东北 部工业区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期,其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这些城市多是中国在工业化初期迅速形成的,随着当地资源的日益枯竭,这些城市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正成为这些城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两工业区共同的主导因素是。 两工业区的集聚程度都相当高,请评价工业集聚的利弊。(5分) (2)说出美国东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2分) " (3)东北工业区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集中的地区,你能为资 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3分) 4、读图并根据所给文字材料,分析完成下题。(12分) 材料一:享誉世界的汽车城底特律,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 从世界各地涌入的工人让城市人口一度达到180万人。现在的底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测试卷

(湘教版)地理必修III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选择题共20 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40 分;且每个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B.阶段性C.开放性D.综合性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回答第2~4题。 年份耕地林地草地城乡工矿用地沼泽地和滩涂其他 1954 15.9% 38.18% 9.13% 0.43% 32.74% 3.61% 2005 51.17% 31.63% 3.86% 1.94% 8.81% 2.59% 2.该地形区是() A.太湖平原B.三江平原C.黄土高原D.山东丘陵 3.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①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冻土广布③开发历史较短④人烟稀少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下列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B.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C.城市化水平较低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最近我国有学者指出:原有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划分,已经不适应现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可以把中国宏观区域经济划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新三大地带”。下图是“新三大地带”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以下省区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A.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B.新疆、青海、甘肃、宁夏 C.新疆、西藏、云南、甘肃D.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 6.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A.水土流失严重B.农业基础薄弱 C.自然资源不足D.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据此完成第7~8题。 7.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A.发展比较合理B.明显过快 C.明显滞后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8.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加快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0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破坏植被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10.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着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农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5.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发展阶段 6. 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①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②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 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 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2)差异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会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特征: a.有一定的界限模糊的:植被区、气候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明确的:行政区(国家之间、两省之间、两州之间、两市之间等) b.相似性、连续性(区域内部) c.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注:重要的自然区域界线 甲乙为东部季风区:年温差较 小,降雨量丰富,植被覆盖率高, 丙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 量少,温差大,植被覆盖率极低, 生物多样性缺失, 丁为青藏高原区:酷寒,极冷, 温差最大。 注:东部地区分为南方和北方 划分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400mm年降水量,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3000m海拔,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

A为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 —横断山脉 B为一二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 山—巫山—雪峰山 C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 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 山脉 D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区域划分(总体上看):乡村地域:范围大、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镇地域:范围小、非农业生产活动 关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带动乡村地域发展3、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地域——面状 交通运输线路——线状或者网状 城市、工厂——点状, 城市群、工业区——岛状 结论:区域空间结构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 1 、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2、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加工、制造、生产、装配、采掘业等 第三产业:服务业——交通运输、通讯、信息、金融、银行、保险、旅游、博彩、商业、酒店等 3.三次产业的结构差异 (1)主要体现在:三次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例:第二产业轻重工业的比 重,第一产业种植业和林业的比重)

最新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 结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 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①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3)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 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1~4题。 1.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 B.土默川平原 C.呼和浩特市 D.阴山山脉 2.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 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 3.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湿地破坏 B.森林锐减 C.水土流失 D.土壤盐渍化 4.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 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海拔 C.水 D. 热量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 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 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 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 题。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6.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 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 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 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 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7~8题。 7.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 8.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9~10题。 9.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减少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资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计划

高二地理文(3)班2012年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文3班共49名同学,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他们中独生子女居多。不少学生在家长的宠溺下长大,加上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氛围,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的品质、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或多或少的存在亟须改善的的地方。尤其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之后,常以一种消极逃避,投机取巧的心理来对待,缺少认真钻研的精神。据初步了解,不少学生是觉着认为文科容易、省事,学不了理科才选择了文科。这样的错误认识,加上高一较为薄弱的基础,使得高二地理教学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材情况分析 文三班本学期将要学习的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与部分区域地理内容,学习任务重。经过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必修3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对前面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具体运用,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教材除了学科理论知识外,还增加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还配备了不少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大有裨益。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任务分析 1.顺利完成必修三教材内容的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相关概念、理论,理 论知识基础打牢。通过教材中案例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获得区域可 持续发展分析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本班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较弱,这对 他们的地理学习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在课堂教学中,需尽量结合所讲 知识,使学生积累地理空间的常识,提高空间定位的能力。

(完整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当小导游展示自已制作的PPT,分别介绍四个不同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引入新课。 (二)、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1、区域主要特征 (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宁波?各派一名成员作总结介绍,教师评比给分。 并总结归纳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区域,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三)、区域空间结构 1、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影响因素? (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补充) 2、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为主) 1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9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 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3.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开放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5.我国的下列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的是 ①上海市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东北工业基地⑤亚寒带针叶林⑥鼎湖山旅游 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⑥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6.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8-9题。 8.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湘教版必修三提纲 一、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基本含义: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区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3、区域空间结构的划分:从整体上可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 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一一社会综合体。 5.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根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主要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旅游业、服务业等。 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区域发展阶段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

区域发展差异三、 四大地区:1 、 个省级行政区(沿海:京津冀鲁苏、浙沪粤闽琼、港澳台)东部13 个省级行政区(晋豫皖、鄂赣湘)中部6 个省级行政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桂内蒙古)西部12 个省级行政区(黑吉辽)东北地区3,东部以轻型或轻重“南轻北重,东轻西重”产业结构差异是导致四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混合型产业为主,东北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中西部则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 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和东北。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城市化水平:指一个地区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最主要)3、、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速度慢,水平高4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水平低(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改革开放时空发展:1980 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5、 1984 年建立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 年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1988 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1990 年1997 年设立重庆直辖市、香港回归 年西部大开发、澳门回归1999 度的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等次源丰富,南北以北纬346、我国南北方的差异:但水资源不 足;南方有色金属矿产、生特资源、水力资源丰富,但多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地形破碎。。西部大开发:1999 年宣布实施,包括西部12 省区及三个自治州(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7、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西部的优势资源: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脆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利因素:缩小东西部间的发展差距,推动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将西部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四、区域经济联系(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1 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输送到天津、烟台和威海起止点:东线工程优点:可利用现有的京杭大运河及湖泊调水,建设成本较低缺点:黄河以南需要梯级抽水,运营成本高,沿线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起止点: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输送到北京、天津 中线工程优点:全程自流,运营成本低;封闭式输水,水质好缺点:地形复杂,需开凿运河,建设成本较高起止点: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引水,输送到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优点:从源地调水,水质好缺点: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2、西气东输 一线工程: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起止点:二线工程:从新疆霍尔果斯到广东意义:东部地区: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拉动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西电东送3、将黄河中上游的水电、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北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中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以及黔、滇南路:两省坑口火电送往广东。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广东边 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4、产业转移方向: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 为例五、 自然: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深居内陆,降水少;植被的覆盖率低、荒漠化的成因1 为: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设施建设不当。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新等省区,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甘肃中部等地尤为严重。 2、荒漠化的表现:植被和地表植被破坏、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引发饥荒。 3、荒漠化的防治:1994 年联合国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使其成为全球性行动。 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措施: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②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草方格沙障工程)③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④合理用水⑤优化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⑥控制人口增长、生态移民。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土质疏松、暴雨集中多暴雨、植被的覆盖率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