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I)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I)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I)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I)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收养养子,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国古代收养养子,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制对姓氏的重要性的影响,故D正确。材料强调姓氏的重要,与分封制无关,故A排除。世袭制与收养养子无关,故B排除。察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以孝和廉为依据,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据《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周公已经破坏宗法制度 B. 周公分封的主体是王族

C. 周公开创了西周分封制

D. 周公直接有效控制地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分封的主体是王族,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周公已经破坏宗法制度,故A

排除。西周分封制不是周公开创,故C排除。分封制不能体现周公直接有效控制地方,故D

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3.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分封制逐渐瓦解

B. 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C. 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 宗法制已完全崩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周王地位衰落,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故B排除。材料说明周王地位衰落,而不是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宗法制已完全崩溃,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4.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C.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帝国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故C正确。皇帝制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重要制度,故A排除。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没有体现方国的问题,故B排除。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不属于实质,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

5.某同学在《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了下图所示的行政区划图。下列哪位君主在位时期曾实行该行政区划

A. 周武王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宋太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央、郡县、王国、侯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郡国并存制的特点,故C正确。周武王时期没有郡县,故A排除。秦始皇时期没有王国、侯国,故B排除。宋太祖时期也没有王国、侯国,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存制

6.下列哪些属于用分割相权的手段加强皇权的措施

①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②宋朝设置三司使③明成祖设置内阁④清朝设置军机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用分割相权的手段加强皇权的措施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分割相权的手段加强皇权,故①正确;宋朝设置三司使,分割宰相

的财政权,故②正确;明成祖设置内阁时,宰相已经废除,故③错误;清朝设置军机处时,宰相已经废除,故④错误。故①②组合正确,故A正确。③④组合错误,故B排除。①②③组合错误,故C排除。①③④组合错误,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三司使

7.《新唐书》记载:“(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选官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拨制度的进步

②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③依据才学选拨官员,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文化知识用于维护皇权统治

④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崇尚“学而优则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科举制的特点,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拨制度的进步,故①正确;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故②正确;科举制依据才学选拨官员,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文化知识用于维护皇权统治,故③正确;科举制导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崇尚“学而优则仕”,故④正确。故①②③组合错误,故A排除。①③④组合错误,故B排除。②③④组合错误,故C排除。①②③④组合正确,故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8.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段话反映了( )

A.雅典公民履行职责意在避免极少数人的暴政B.小国寡民状态方便了公民参加民主政治C.狭隘的城邦体制制约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D.交通落后促使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雅典小国寡民状态方便了公民参加民主政治,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雅典公民履行职责意在避免极少数人的暴政,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狭隘的城邦体制制约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排除。交通落后不是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的原因,故D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9.“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这里“基于理性的体制”表现在: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利斯提尼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确立雅典民主政治,故C正确。克利斯提尼之前已经有公民陪审法庭,故A 排除。克利斯提尼之前已经有四百人议事会,故B排除。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属于伯利克里,故D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

10.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应该放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考查,故这两种观点都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故B正确。第一张观点没有掩盖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故A排除。第二种观点不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故C排除。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过于笼统,故D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1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雅典的民主政体

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柏拉图看,雅典的民主政体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特点,过于泛滥,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故A排除。材料重点不在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而是直接民主过于泛滥,故B排除。雅典公民享有实质上的平等权,不是形式上的平等,故D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12.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而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权利法案》

D.万民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故A正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没有限制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的作用,故B排除。《权利法案》属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万民法,也没有限制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的作用,故D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十二铜表法》

13.《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以上规定反映了该法的实质是( )

A.很残酷但按律量刑B.保护了罗马人民利益

C.极力保护私有财产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的实质是极力保护私有财产,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按律量刑,故A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保护了罗马人民利益,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故D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

14.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

A.为资本主义发展规范了社会秩序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

C.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D.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影响深远,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故D正确。罗马法没有为资本主义发展规范社会秩序,故A排除。罗马法与工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无关,故B排除。罗马法与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无关,故C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影响

15.下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还未发生工业革命,故没有工业资产阶级,故A错误。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法国已经经历过共和政体,故B错误。三权分立不等于联邦制,故C错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导致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故D

正确。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德国

16.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英国议会上……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

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故A正确,排除。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故B

正确,排除。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不对英王负责,故C错误,符合题意。由于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故D正确,排除。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

17.美国前国务卿、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2015年4月宣布将参加2016年总统大选,如果当选,她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美国总统的产生方式为

A.世袭产生 B.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C.国会选举直接产生 D.上一届总统任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希拉里·克林顿在2015年4月宣布将参加2016年总统大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的产生方式为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B正确。美国没有君主制,不可能世袭产生总统,故A排除。

美国总统也不是国会选举直接产生,故C排除。美国总统也不是上一届总统任命,故D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总统

18.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下列哪一宪法(法律)的颁布首先批驳了孟德斯鸠这一观点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符合材料观点,故A排除。美国《1787年宪法》说明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建立共和制度是可能的,故B批驳了材料观点,故B正确。法国《1875年宪法》时间晚于美国《1787年宪法》,故C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晚于美国《1787年宪法》,故D排除。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1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经过七十多年长期艰难的斗争,最终确立的政体形式是

A.君主制 B.君主立宪制 C.联邦制 D.共和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经过七十多年长期艰难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法国最终确立的政体形式是共和制,故D正确。当时法国君主制已经被推翻,故A排除。当时法国君主立宪制也已经被废除,故B排除。联邦制属于美国,不属于法国,故C排除。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

20.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多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评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属于英国,故A排除。“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反映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责任内阁形成前的特点,故B排除。“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属于美国三权分立,故C排除。“上议院多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体现了德国特点,故D正确。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德国

21.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反封建性B.法制化C.渐进性D.普选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部法律都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体现了法制化的特点,故B正确。反封建性,不符合美国,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故A排除。材料主旨也不在于渐进性,故C排除。普选制属于具体内容,不是特点,故D排除。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法制化·特点

2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D.外交主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贸易主权,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关税自主权,故C排除。材料重点也不在于外交主权的破坏,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

23.电影《火烧圆明园》反映的是近代列强哪一次侵华战争的有关历史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火烧圆明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近代列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历史,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B正确。鸦片战争没有火烧圆明园,故A排除。甲午中日战争也没有火烧圆明园,故C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也没有火烧圆明园,故D 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4.《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倡导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C.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D.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进步性主要体现在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故C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故A排除。两者都没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故B排除。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只符合《天朝田亩制度》,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25.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 C.建立民主政治 D.兴办学校教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故A正确。产品上交国库属于圣库制度,没有吸引群众,故B排除。太平天国没有主张建立民主政治,故C排除。兴办学校教育,也不符合“激进的特征”,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26.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签署《马关条约》,割台湾,故B正确。鸦片战争没有签署《马关条约》,割台湾,故A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也没有签署《马关条约》,割台湾,故C排除。抗日战争也没有签署《马关条约》,割台湾,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

27.清政府对义和团使用“剿”和“抚”两种办法,其根本相同点是

A.维护清朝统治

B.欺骗人民群众

C.讨好外国势力

D.笼络地方大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清政府对义和团使用“剿”和“抚”两种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剿”和“抚”两种办法的根本相同点是维护清朝统治,故A正确。欺骗人民群众不是根本目的,故B排除。讨好外国势力也不是根本目的,故C排除。笼络地方大员,同样不是根本目的,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

28.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被轰出中世纪”的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被打断,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A.启蒙救亡成为时代主题 B.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开始向西方学习 D.反侵略斗争此起彼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被轰出中世纪”的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被打断,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故B正确。启蒙救亡成为时代主题,是由社会性质变化决定的,故A排除。开始向西方学习,也是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映,故C排除。反侵略斗争此起彼伏,同样由社会性质变化决定的,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

29.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

A.西方的思想科技文化传入中国B.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C.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科技文化传入中国,故A正确,排除。中国传统的自

然经济逐渐解体,不是彻底解体,故B错误,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正确,排除。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D正确,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

30.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此民谣应出自(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D.鸦片战争期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期间盲目排外的思想,故B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没有盲目排外的思想,故A错误。辛亥革命期间,也没有“不杀洋人誓不完”,故C排除。鸦片战争期间,也不符合材料信息特点,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20分)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4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明确德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8分)

【答案】(1)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雅典:奴隶城邦民主政治。(2分)影响:秦朝: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2分)雅典: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最初的基础。(2分)

(2)标志: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分)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3)政体:君主立宪制(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2分)标志: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2分)错位: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2分)影响: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使得德国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提到,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雅典:奴隶城邦民主政治。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秦朝: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雅典: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最初的基础。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影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

代希腊民主政治·影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德国

32.(20分)材料一: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正是在费城会议这里,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民主要真正实现必需做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并重。“原则民主”体现了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程序民主”体现了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1)英国的哪一部文献给光荣革命后的王权套上了第一个“紧箍咒”?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后来英国王权进一步被架空的直接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费城会议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这一成果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该成果是如何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10分)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主实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主要表现。 (4分)

【答案】(1)《权利法案》(2分)原因:内阁制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4分)

(2)成果:美国1787年宪法。(2分)特点:制约权力、平衡利益。(4分。如只回答“三权分立”可给2分) 体现: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衡。(2分) 在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的同时,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亦可酌情给分,但满分不得超过2分)

(3)原则民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程序民主:三权分立,互相制衡。(4分)

【解析】

(3)根据材料三提到,“原则民主”体现了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程序民主”体现了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美国民主实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主要表现:原则民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程序民主:三权分立。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特点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 2010—2011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王利国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 3.西周时期分封的主要对象不包括()A.功臣B.亲族C.姻亲D.少数民族首领 4.我国封建社会皇帝制度的首创者是()A.夏禹B.商王盘庚C.周公D.秦王嬴政 5.秦朝时,中央政府以下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是()A.郡B.三公C.县D.封国 6.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 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7.唐朝时,为皇帝草拟政令的中央机构是()A.内史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省 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10.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日:“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 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藩镇节度使实权B.设三衙统领军队 C.派文官任地方长官D.设三司管理财政 11.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勃兴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本文导航1、首页2、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 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编辑推荐]高中生各科考试,各位考生都在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把自己调整到最佳“作战状态”。在这里中国()为各位考生整理了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希望能够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在黄河流域的一次考古发现中,出现了下列现象:金属工具、成熟

文字、城市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由此可以判断最早的历史阶段是 A.母系氏族 B.父系氏族 c.早期国家D.夏朝 2.“家天下”制度是制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②政治权力由“传子”演化为“传贤” 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④王位是世袭的,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A.①② 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4.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5.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D.礼仪制 6.“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朝c.汉代D.唐宋时期 7.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

高一历史试卷及答案

源潭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3、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4、《百家姓》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五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皇权的独尊 C.等级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5、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6、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7、唐朝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唐朝设立政事堂的主要功能是() A.防止三省专权,加强皇权 B. 发挥集体智慧,做出集体决策 C.政务公开,相互监督 D. 防止三省扯皮推诿,提高工作效率 8、唐朝时“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与此观念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关于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属于地方行政制度②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③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④所有地方都由其管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0、观察下列“穿越时空对话”图,关于图中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一内容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图二内容是专制主义制度的产物 B.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C.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实质上是历史的进步 D.从图二内容已看到民主制度的迹象 11、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殿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12、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下列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内朝执掌决策权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实行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3、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 A.邓世昌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14、《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 A.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 B.在通商口岸居留的特权 C.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 D.割香港岛给英国并赔偿2100万银元 15、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博士以6 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下图),并决定将铜像捐赠给国家。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 A.日本军队B.俄国军队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16、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议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到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个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完整版)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学科分析 高一地理学科备课组执笔:陈艳 2017年11月8号到10号两天半的时间,我们高一年级举行了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正规的测试。考试覆盖内容主要是必修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这次考试既是对开学以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后期学习的引导。同时对比了解了我们高一年级各班级的学生答题状况,从而摸清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合本次试卷命题、学生答题情况及考试成绩做以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题型:一、选择题25题;二、综合题4题。 分值:选择题50分;综合题50分。 (二)、试题特点 1、难易适中 反映第一章和第二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0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题占28分,难度较难占了12分,题目难度适中,难易结合。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性和对知识点的简单迁移应用的考查。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信息。部分试题主要以图为载体,图形相对来说还是较基础的主要涉及到地球运动、热力环流的,充分体现

了图表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3、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试题内容主要考查地理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平时在上课过程中要认真听课,对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好好把握,在课下花时间记忆,及时做习题来巩固。部分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能够迁移运用。 二、学情、考情分析 (一)、得分概况 年级平均得分:61.2分最高得分:89分 最低得分:23分 80分以上8人 70分以上57人优秀率为15.49%(75分以上) 及格率为57.75% (二)、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考情分析学情 1、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1)、基础知识不扎实 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三是 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部分学 生对已学知识没有记忆落实,更不能理解和迁移应用。 (2)、读图、析图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看不懂图,不知从何入手,提取图表信息难度大。 2、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程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66.71,优秀率为14.01%,及格率为74.15%,期中考试优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1055

2008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时期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分封制 2、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起源于() A、甲骨文记载 B、大汶口文化 C、西周分封 D、古代地名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诸侯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5、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B.推荐和选择地方人才 C、负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D.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6、宋太祖在各州所设置的通判,其主要职责是() A、征收地方赋税 B、处理地方案件 C、征发国家徭役 D、负责监督知州 7、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不包括 ...() A、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B、有利于加强皇权 C、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办事效率低 D、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8.“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9.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毁灭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人民起义 C、另一支希腊人入侵 D、外国的侵略 1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自由地理环境右左11.雅典确立起民主政治是在() A、梭伦改革时期 B、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C、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D、亚历山大统治时期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建议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建议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建议 一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得分情况失分原因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7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选择题25小题共50知识的联系比较迁达到37人,17题出错人数达到分;最高分44分,移能力差,部分题分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40人。最低分6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较好1、2、3、4、8、9、15、18、位21、22题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固,对教材知识不熟 26题,19分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悉,不能正确分析概 六括史料,不会从材料 里提炼有效信息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

非选关键词句和做题的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择 题27题,13分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共40 力欠缺,知识体系混分乱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识点 三突出问题 2材料理解偏差,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3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 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四整改措施 1针对思想不重视的学生,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 重要性;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状,必须要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 学生,牢记基础史实,并学会应用。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运用 与拓展知识。每堂课的小结部分再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 2加强课后的复习,向学生提出复习要求,这包括课堂上的要求 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每一单元学完之后,出一些测试题,多多锻 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3针对学生归纳概括运用能力不强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的问题,为 此在复习时注重基础史实记忆的同时,也要注重适当试题的训练, 特别是要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与答题,引导学生找到材 料题中的关键字词句和突破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然后 加以练习题的训练。

江西省上饶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高一历史试题卷

江西省上饶市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 测试高一历史试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A.在市中心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肆中休闲消费 B.在东市或西市购物时发现由市令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C.人们用纸币“交子”购买商品 D.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 2.宋人朱或的《萍溯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3.下列关于景德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景德镇是我国瓷器的发祥地,素有“瓷都”之称 B.宋代五大名窑不包括景德镇 C.景德镇位于江西 D.明清时期,镇上有许多专为皇室贵族烧制瓷器的官窑 4.日本近代汉学家内藤湖南说:“若说近代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文中“宋代发生的商业革命”不包括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C.出现了区域性的大商帮D.出现早市、夜市 5.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欧洲 6.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7.19世纪中期,有一位经济学家这样描述英国的“世界工厂”的地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我们的棉田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动力和物质条件是 A.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B.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火车、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与使用 C.资本主义的扩张和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普及 D.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大规模的商品、资本输出 8.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9.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工的服装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薛桂梅 一、试题特点分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为60分钟。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二部分是综合题(两大题10小问,共40分)。1.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本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尤其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特别是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出题是本着我校学生轻视文科,地理又是中考非考科目,地理知识几乎为零的现状。试题85%以上为基础题,重点考查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要求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生产、生活中与所学地理知识关系密切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基础,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对地图的阅读、分析、归纳、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因而本试卷中选用 14幅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难易适中。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4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的题占20分;而偏难、区分度适中的题只占10分。不足之处是有6分属偏易、且区分度不适的题。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要求的出题标准。 二. 试卷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考试结果与预期值相差甚远。优劣相差悬殊;两级分化严重。无论从答题细节、态度、还是总分、极值分都相差很大。具体表现为1)班级之间差距较大:普通班级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有16分之多。同一老师所代班级相差也在8 分以上。2)学生间两级分化:最高分为95分,而最低分只有14 分。且低分段50---60分人数较多。低分率占50%。而优生较少(除实验班78人外)、普通班总共57人。优秀率只占14.61%。3)及格率也不太高,全校为59.92%,而有的班级只有7%。 2.各题得失情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育才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高中历史试题卷(附解析)

质量检测(一) (测试范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西方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 A.宗法制下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继承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解析]宗法制的内容之一是嫡长子继承制,A项表述错误;如果没有嫡长子才考虑年龄因素,贤德、占卜是在年龄相当的情况下考虑的标准,B、D两项错误。答案为C。 [答案] C 2.“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描述了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宗法制度,材料中“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表明起到了维护家庭内部稳定的特点。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C

3.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三年。与这一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A.分封制 B.礼乐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三年,属于礼乐制度中丧礼的范畴,其余三项制度与此无关。答案为B。 [答案] B 4.下面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 ①以皇权为中心 ②“三公”共议国家大事,彼此牵制 ③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 ④“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④ [解析]①③的表述与史实相符,是正确的。“三公”都对皇帝负责,但各有分工,彼此相互牵制,故②正确。“三公”是中央官员,不直接管理地方事务,排除④。故答案为C。 [答案] C 5.隋炀帝时,刘炫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 )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30*2=60) 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B )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长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2、《明律集解附载》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纻文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宫。工匠机户及挑花、挽花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b )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传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3、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能够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a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能够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b )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5、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 ) A、适合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6、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D )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7、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C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8、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叙述,错误的是(D ) ①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防碍与限制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防碍与促动的双重作用⑤它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⑤ B、②③ C、④⑤ D、③⑤ 9、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经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绝大部分不是来源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