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灰椋鸟》第二课时

《灰椋鸟》第二课时

《灰椋鸟》第二课时
《灰椋鸟》第二课时

“321”三课

材料

《灰椋鸟》教学设计

陈惠洁

《灰椋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第十册《26灰椋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4-5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和鸟儿的欢快。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

情感目标:凭借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爱鸟的感情,激起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品读感悟重点段,产生体验,进行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句子。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灰椋鸟》,通过上节课地学习,我们知道灰椋鸟在作者眼中是只什么样的吗?(课件出示)灰椋鸟的样子,(师生接读)灰椋鸟()的嘴,()的背,远远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

2、在作者看来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

(二)感悟归林的壮观和热闹。

过渡:同学们想要看真切要带三件宝物。第一,你们的眼睛,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你们的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听文字背后的声音,第三,你们的心,让你们的心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

1、归林前

(1)出示第一组词串:

棕色的水杉落叶华贵的绒地毯

自由读,指名读。你能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上这两个词说话吗?

出示第二组词串:

高大的刺槐林天然的俱乐部

自由读,指名读。你能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上这两个词说话吗?(2)当“我们”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时,当作者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的心情如何?

(3)指导朗读。

2、归林时

过渡:归林前,树林显得格外寂静,最壮观的还是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我们就来看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1)轻声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想一想,灰椋鸟是怎么样归林的呢?把关键的词圈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自由读

(3)交流

课件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在投影片上写上:飞入):将“投入”改为“飞入”行不行?(学生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欣赏、朗读体会壮观的场面,重点理解“排空而至”)

这是我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所看到的,你还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汇合。

同学们,你们也读读这几句话,看看此时的感受还仅仅是壮观吗?

全班交流

小结:多美的归林图啊!我们再打开课本读读第四自然段。

3、归林后

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使我们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睁大我们的眼睛,竖起我们的耳朵,用心去感受吧,大家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安眠的句子,用“——”画出来。

学生自学

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作者已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欢呼什么呢?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着作者,也感染了我们。同学们把你的欢呼,你的赞叹,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齐读第5节)

4、作者感受(学习第6自然段)

看到了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作者兴奋、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名读

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

(三)走进作者,深化主题,总结全文。

1、课件出示徐秀娟简介,徐秀娟的事迹传出以后,为了歌颂、怀念秀娟事迹,艺术家们创作了一首动人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2、小结:同学们,全篇课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以后壮观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作者徐秀娟是一

个怎样的的人?(板书:爱鸟)她为了鸟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能为鸟儿做些什么呢?(板书:护鸟)

让我们永远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出示,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作业:

1、背诵课文第3至第5自然段。

2、请替灰椋鸟给林场工人写一封感谢信。

板书:

26、灰椋鸟

前寂静

归林时壮观鸟是人类的朋友(爱鸟)

树林是鸟的乐园(护林)

后喧闹

五年级语文:《灰椋鸟》评课意见(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灰椋鸟》评课意见(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灰椋鸟》评课意见(教学实 录) 《灰椋鸟》评课意见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 当时就“先阅读文本,还是先入情境?”这个问题上我们听课

的老师产生了一定的分歧。不过最终我们还是觉得应该先指导孩子去阅读课文,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来理解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段来指导,“大部队”“排空而至”“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等。在指导完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再播放了课件,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教师播放课件既是给学生以放松,同时也是通过更加形象的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 最后画面的欣赏,不仅对全文起到了辐射的作用,而且让学生整体感知场面的热闹和喧哗,而且升腾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情感。 结尾,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画面的生动感人,音乐的凄婉、深邃,再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现,学生深情的朗读,实现了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灰椋鸟》教案

《灰椋鸟》教案 《灰椋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课文第 4、5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体会句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重点是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完成《评价手册》上的“预习导航”。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刚刚在课间,我们听到的是一首老歌,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不慎陷入沼泽地的女孩,名叫——徐秀娟。。

2、过渡: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灰椋鸟。 二、齐读课题,认识灰椋鸟。 1、提醒学生注意:灰椋鸟的“椋”字的读音和字形。齐读课题。 2、你们认识灰椋鸟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灰椋鸟吗?请学生读一读《补充习题》86页上的“灰椋鸟的小知识” 3、: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指名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齐读句子。 不管怎么说,灰椋鸟好看吗? 读了课文后,你对灰椋鸟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呢?交流初步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 三、检查预习情况。 1、: 水杉绒地毯栖息扑棱棱深涧 翘首应和盛大 指名读,提醒注意多音字的.读音。生字的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 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浩浩荡荡 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 指名读。知道这些词语写什么的吗?自己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

灰椋鸟教案

薛城区临山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课教案 26、灰椋鸟 临山小学:张甜 【教学目标】: 1、紧扣“壮观”,细读第四、五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背诵四、五自然段。 2、抓住文中描写作者感情的语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重、难点】: 1、紧扣“壮观”,细读第四、五自然段,读中想象画面,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2、抓住文中描写作者感情的语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教学目标》,师指读。 (二)品读第4自然段。 1、自读要求:用“﹏”划出表现灰椋鸟归林壮观的句子。圈出重点词,并把感受批注在旁。 2、反馈交流 师:你圈的重点词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1)“大部队”为什么用双引号?在这里指什么?让你想象到什么? (2)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灰椋鸟“排空而至”的情景。 (1)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灰椋鸟数量很多。 (2)数量众多,规模浩大,黑压压地布满天空,这就是——(排空而至) (3)这里的“排”和哪些词语中的“排”意思一致?预设:排山倒海、浊浪排空 现在你知道“排”是什么意思了吗?(推开)。那么“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 (4)作者的细致描写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哪位同学能读出你所看到的壮观景象呢? 看,这就是有着高大树冠的刺槐林,它是鸟儿的家,回家的鸟儿在舒适的港湾里干什么呢? (1)你圈的重点词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假如你就是一只灰椋鸟,你会向同伴倾诉些什么,会怎样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3)你们的倾诉,后到的鸟儿听懂了吗?(听懂了,从“应和”这个词可以看出。) (4)有问有答,有呼有应,这就叫——(应和) (5)谁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指名生读。 (6)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哪里读出来的?(时间顺序)(三)品读第5自然段,把文字变成画面。 过渡:白驹过隙,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的林中又是怎样一派景象呢?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学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1、自学提示:用“﹏”划出作者看到的,用“—”划出作者听到的,用“==”划出想到的。 2、反馈交流:

《灰椋鸟》课文原文

《灰椋鸟》课文原文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灰椋鸟

《灰椋鸟》说课稿 天王中心小学周聪 一、说教材 这篇教材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里的一篇记事写景散文。作者通过写自己和同伴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生动具体地描述“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表达自己爱鸟的心情,赞颂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二、说阅读感受 下面,我来说说初读这篇课文带给我的几点思考和感受。我认为一篇教材老师读懂了什么,他才能教给孩子什么。 初读这篇课文,我划分了三段。第一自然段是一段,讲了作者决定去林场看灰椋鸟。读这一段,抓住一句反问句“有什么好看的呢?”说明作者原来认为灰椋鸟“尖嘴、灰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不好看,也不值得看。那么为什么后来“忍不住”,要亲自去看看”呢?原来他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至于作者从电视录像中究竟看到了什么,没有写出来,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是一段,讲了作者在林场观赏到的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第四自然段对鸟儿归林的描写很有特点,作者从三个方面来描写,先从数量上描写:“一小群一小群地飞来”到“大部队”排空而至,数量逐渐增多;然后再从队列队形上来描写:“有的是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是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形状各异;最后描写鸟儿的灵性:鸟儿的和鸣跟作者的想象交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鸟儿们的和谐,灵性。就是这样有纪律有灵性的鸟儿才引起了作者极大的兴趣。第五自然段主要写鸟儿归林后喧闹的场面,通过“扑棱棱、翩翩起舞、叽叽啾啾、呼朋引伴”等词语烘托这里成了灰椋鸟的“天然俱乐部”,它们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渲染了这样一个和谐欢乐的鸟的世界。 第六段是一段,讲了作者在回来路上的感想,点名文章的中心: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人们应该保护树林并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为鸟儿

灰椋鸟

灰椋鸟 [编辑本段] 灰椋鸟简介 灰椋(liáng)鸟 别名杜丽雀、高梁头、假画眉、竹雀、管连子等属雀形目,椋鸟科。体长约23-25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为橙色。 灰椋鸟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等省的东北部和东南部,越冬或迁徙经过河南、河北等地。 灰椋鸟栖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性喜成群,常在草甸、河谷、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休憩于电线和树枝上。 灰椋鸟以昆虫为食,如蚂蚁、蝗虫、金龟子,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灰椋鸟在我国较为常见,种群数量丰富,由于其嗜吃昆虫,在抑制害虫发生,保护植物方面具有很大意义。目前已被一些省区列为地方重点保护鸟类。 [编辑本段] 灰椋鸟的养法 灰椋鸟 繁殖在4—6月间。巢以杂草、残羽等筑成,相当粗糙,而置于树洞中,距地面约3—10米。卵每产3一5枚,呈淡蓝或玉蓝色,有时更微缀以褐色斑。

1、鸟的选择灰椋鸟虽与八哥、鹩哥同属一个科,而且分布很广,但因羽色晦暗、其貌不扬,故饲养的人相对较少。灰椋鸟雌雄羽色相似,但雌鸟较苍淡而多褐色,而且无辉亮,下体转为淡褐色,胸部褐色特浓,而杂以褐白色纵纹。 2、笼的特点灰椋鸟体型较八哥小,为观赏饲养单只雄鸟可用八哥笼或画眉笼。为了繁殖,须成对饲养在较大的笼中,可自制仅前面和下面为铁丝网,其余各面封闭的,大小为100×80×100厘米的繁殖笼。笼的后上方安树洞或暗箱巢(12×13×22厘米)。 3、饲料和喂法灰椋鸟为杂食性鸟。可以鸡蛋米(或雏鸡料搓熟鸡蛋)为常备饲料,经常保持清洁、光足,每天或隔日喂一次软料,用肉沫、水果或菜沫拌雏鸡料面(或玉米面),并经常给少量昆虫幼虫及蛹。 若从树洞中掏到幼鸟,可把肉沫、熟鸡蛋黄、玉米面(或鸡料面)按5:2:3的比例混匀后喂给。若需填喂,可加水调和,捻成两头尖的食团。 4、管理和调教跟八哥、鹩哥相比,灰椋鸟比较容易饲养,而且较耐寒。日常管理,除保持粒料经常有外,每隔日喂一次软料,洗刷水罐并换新鲜饮水。每周彻底清洗一次鸟笼、栖杠及食、水罐。冬季大的笼舍饲养条件下,无须特别保温,就能生活得很好,但若是小笼单只饲养,还是移至室内为宜。 据了解,灰椋鸟在笼舍饲养条件下曾达到产卵,但未能繁殖成功。家庭笼养,只要成对、管理仔细,是很有希望的。 《灰椋鸟》知识:好群居的灰椋鸟 一队队、一群群,少则几十只组成一群,多则成千上万排成百米长队,或围成巨大的栯圆,一批批快速掠过天空。它们忽而冲高飞天,忽而低空盘旋,忽而边飞边唱,相互应和,忽而隐入丛林,跳跃枝头,呼朋唤友,百鸟齐鸣。这便是灰椋鸟那快乐的身影。 灰椋鸟,还有两个名字:“高粱头”、“竹雀”。 [编辑本段] 灰椋鸟解说 灰椋鸟并不是全身灰色,只因它在天空飞得太快,难以看清,所以,才给这它起了这样的“灰”名字。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静止的灰椋鸟,就能看清它的真正样子。 灰椋鸟羽毛的主要颜色是灰褐色,其中,尾巴和头两侧长有白色羽毛,头顶长有黑色羽毛,像人的黑发。灰椋鸟的嘴和脚是橙红色的,在灰色的羽毛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灰椋鸟的体型较小,身体呈流线性,双翅有力,飞行速度很快。它们喜好群居,同吃、同住、同飞,很少单独活动。这样能较好地防备猛禽的袭击,又方便繁殖后代。 灰椋鸟在4~6月间生养小鸟。它们先用杂草和羽毛在空心树洞里搭一个巢,然后雌鸟产下3~5枚卵,进行孵化。小鸟出生后,由父母轮流喂食,一直到鸟宝宝长大,学会自己觅食。

郭学萍教学案例

郭学萍教学案例 季节在行进着,四季在瞬间转换。当新课程走进你我生活的时候,平凡的日子便被抹上奇异的色彩。咀嚼新课程,犹如咀嚼一枚青橄榄,淡淡的苦涩,却有更多的余味在心头。语文教学该如何浸润人文的色彩?如何负载精神的使命?如何流溢生命的动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给出一个诗意的回答,那就是——当我们用心灵去撞击心灵的时候,语文教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郭学萍 江苏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灰椋鸟》(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 【教学目标】 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场面的壮观、喧闹。体会作者对鸟类的热爱。赏读课文,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具体生动的。利用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说写结合,内化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喜欢阅读,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全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教学预案】 (课间:多媒体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上课铃声响,画面定格。)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同学们,刚刚在课间,我们听到的是一首老歌,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不慎陷入沼泽地的女孩,名叫——徐秀娟 (多媒体:出示徐秀娟的照片,照片旁有三个字:徐秀娟) 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板书)灰椋鸟 二、板书课题,学习生字 1、注意,这里的“椋”是一个生字,不仅要注意它的读音(板书:liáng),还要注意它的书写。谁来读一读。

灰椋鸟反思

以读促写,感悟场面描写 ——《灰椋鸟》教学反思 《灰椋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与一般的写小动物的文章不同,它介绍的不是灰椋鸟的外貌、习性等等。而是向读者展示了百鸟归林的壮观、温馨的场面和闹林的热烈欢腾的场面。我将第一课时定位在整体感知全文,重点品读和感悟文章的第4自然段,所以,我将教学定位于“品读感悟、读写结合”。一方面通过品词析句、情境体验、想象画面等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方式、场面描写的方法、修辞的表达效果等,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并迁移运用,仿写练习,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以下谈谈在本课中的具体做法。 一、情境激趣 1、开课不久,我就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原先并不起眼的一只鸟儿竟有如此壮观的景象,孩子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于是学习课文的情趣也被调动了起来。 2、鸟儿归林后,那一声声呼唤、应和,那充满幸福的倾诉,让人不禁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和谐,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创设了情境与学生共演,学生的情趣被调动起来,整个课堂充满了温馨与欢乐。 3、在课的结尾,随着《一个真实的故事》哪凄婉的音乐声响起,加上我向学生介绍作者徐秀娟爱鸟的事迹,再现了这一感人的画面,此时,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自然就在情境中得到了升华。 二、读中悟写 1、抓思路,悟写法 所谓思路,就是作者构思文章的顺序,也就是文章的脉络。摸到了思路就如同找到了开门的钥匙。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弄清课文层次编排的顺序。例:在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立即要求她们找出文中描写鸟儿的归林的段落,理清课文描写的总体思路;教学灰椋鸟归林壮观的场面描写后,教师引导

《灰椋鸟》资料

《灰椋鸟》资料 导读:《灰椋鸟》知识:好群居的灰椋鸟 一队队、一群群,少则几十只组成一群,多则成千上万排成百米长队,或围成巨大的栯圆,一批批快速掠过天空。它们忽而冲高飞天,忽而低空盘旋,忽而边飞边唱,相互应和,忽而隐入丛林,跳跃枝头,呼朋唤友,百鸟齐鸣。这便是灰椋鸟那快乐的身影。 灰椋鸟,还有两个名字:“高粱头”、“竹雀”。 灰椋鸟解说: 灰椋鸟并不是全身灰色,只因它在天空飞得太快,难以看清,所以,才给这它起了这样的“灰”名字。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静止的灰椋鸟,就能看清它的真正样子。 灰椋鸟羽毛的主要颜色是灰褐色,其中,尾巴和头两侧长有白色羽毛,头顶长有黑色羽毛,像人的黑发。灰椋鸟的嘴和脚是橙红色的,在灰色的羽毛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灰椋鸟的体型较小,身体呈流线性,双翅有力,飞行速度很快。它们喜好群居,同吃、同住、同飞,很少单独活动。这样能较好地防备猛禽的袭击,又方便繁殖后代。 灰椋鸟在4~6月间生养小鸟。它们先用杂草和羽毛在空心树洞里搭一个巢,然后雌鸟产下3~5枚卵,进行孵化。小鸟出生后,由父母轮流喂食,一直到鸟宝宝长大,学会自己觅食。 灰椋鸟是益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冬天吃野生果实的种子,春、夏、秋三季吃金龟甲、象甲、柳大叶蜂、天社蛾等害虫。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在每年的冬季,灰椋鸟会从北方飞来江苏,在1984年3月,就有10多万只灰椋鸟来到射阳林区过冬。江苏是灰椋鸟的第二故乡,每年,我们都可以看见活泼可爱的灰椋鸟。 灰椋鸟别名:杜丽雀、高梁头、假画眉、竹雀、管连子。属雀形目,椋鸟科。繁殖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青海及山东一带;越冬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分布范围:西伯利亚、中国、日本、越南北部及缅甸北部、菲律宾。 灰椋鸟体长约21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橙红色。幼鸟上体褐色沾棕。 灰椋鸟:鸟类的一种,性喜群飞,食种子和昆虫,有的椋鸟善于模仿各种声音,包括其他的鸟叫声及人类的语言 保护级别: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特征:全长230~240㎜。雄鸟头、颈、胸黑色,并杂以白纹,颊至耳羽处白色条纹更多,各羽呈矛状。上体褐灰,尾上覆羽白色,形成鲜明的横带。翅黑褐色,内侧飞羽具白缘。腹部为白色。雌鸟羽毛沾褐色,缺少辉亮光泽 习性:栖息于海拔800米以下的阔叶林内地。杂食性,以昆虫为主。 伴随着西下的夕阳,数十万只“灰椋鸟”回归树林,喳喳的鸟叫声成为暮色中幽静小村的一曲曲催眠曲,这是近来出现在西安市长安

段层划分教案1

领航教育中心教案 学生:__ 授课时间:_ 课时年级:教师:_ 课题篇章阅读——段层划分 ---教案架构: 一、知识回顾二、知识新授三、小结与预习 教学内容: 一、知识回顾 本次内容掌握情况总结教务老师签字 学生签字 二、知识新授 为了理清文章的结构,更好地体会和掌握文章的内容,给文章划分层次或段落便是最好的方法。下面谈谈划分层次和段落的方法。 怎样划分段落层次 [技法传授] 一、划分层次 简介几种常见的结构形式:(1)总分关系。或“总—分”、或“分—总”、或“总—分—总”。(2)并列关系。(3)递进关系。(4)因果关系。(5)转折关系。(6)承接关系。(7)说明关系。(8)时间推移。(9)空间方位变换。

[例题剖析] 小兴安岭的春天是美丽的。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哗哗地流着。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河里涨满了春水。一个个木排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1)、把本段分为两层。 (2)、本段的段意是。 (3)、按写作顺序写出作者描写的景物名称。 。 (4)、用“—”划出一个比喻句。 (5)、用“…”划出一个拟人句。 (一)梳理方法,实例示范。 分层也是有方法可循的。我们需要弄清是从几个方面来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常用的方法: 1.总分关系,按“总——分”分两层; 范例1: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范例2:和田维吾尔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气四溢的烤肉是从土馕坑里烤制而成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一年四季的大众食品——馕,无一不是从古堡似的土馕坑烧制而出的。大漠深处的维吾尔牧人还特别喜食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他们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杨树枝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待大火灭了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吃了这种“库乃其”,据说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 2.按“总——分——总”划分成三层。 3.因果关系,按“因——果”或“果——因”划分成两层; 范例1: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范例2: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多了。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因为我永远记住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和爱意。 4.转折关系,在转折处划开分成两层。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范例1: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注解: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 范例2: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6 《灰椋鸟》教案

26 灰椋鸟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6、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灰椋鸟

灰椋鸟(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本脉络,尝试分段。 4、精读归林场面,感悟归林时灰椋鸟阵容庞大、浩浩荡荡的场面。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句诗,谁愿意读?指名读。有什么发现吗?你们的眼睛真敏锐。这几句诗中都描写了鸟?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阅读有关鸟的散文,出示题目《灰椋鸟》。 二、检查预习 谁来读题?“椋”是个二类字,从椋的部首,我们就能推测椋是一种树。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的预习效果阅读要求: 我能正确地读(多音字) 翘首应和水杉栖息扑棱棱深涧郁郁葱葱(相机写字) 我能工整地写 这四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写时要注意什么? 我能流利地读 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 看,这几只……(扑棱棱,想象画面)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变成诗行) 三、理清脉络 3、预习得不错,开课到现在,老师都没介绍有关灰椋鸟的信息,因为我相信,通过预习,你对灰椋鸟已略知一二,谁来介绍灰椋鸟。(出示黄海滩涂的灰椋鸟) 4、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的什么?默读课文,尝试着概括主要内容。哪些自然段主要写归林的场面?能把课文分三段吗?(3开始归林——4归林——5归林后)这是一条明显的的线索。概括小标题 5、灰椋鸟,名副其实,灰不溜秋,其貌不扬,作者一开始并不喜欢,后来呢?浏览课文,你能找出表现作者对灰椋鸟情感变化的词语吗? 有什么好看的呢? 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这就是作者的情感线,也是文章的线索,虽然写法自由,但有一个主题,有一种情感贯穿全文,这就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作者欲扬先抑, 四、初步感受林——鸟——人的关系 6、灰椋鸟的家在哪儿?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林场的语句,边品读边思考,这些语句和灰椋鸟有什么关联? 交流: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 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2016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

2016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 七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主要包括课文《古诗两首》、《望月》、《灰椋鸟》、《水》、作文7、练习7 和《学和做》。《古诗两首》培养学生借助古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教材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望月》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灰椋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水》通过具体的语言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析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教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3.结合具体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要求6.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课题24. 古诗两首课时数2 2 2 2 2 3 2 起止日期6.3-6.4 6.4-6.5 6.6-6.7 6.7-6.8 6.8-6.9 6.13-6.14 6.14 备注4.指导学生观察夜空,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5.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课时25. 望月26. 灰椋鸟27. 水安排习作7 练习7 学和做No:0 课题:24、古诗两首个性化调整教学本课用2 课时此教案为第1 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借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疾雨变幻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导入。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2.介绍背景。欣

小学语文_《灰椋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灰椋鸟》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你喜欢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吗?能告诉老师你喜欢什么鸟吗?说说原因。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一篇写景记事的散文来认识一种新的鸟,(板书)它的名字叫做——“灰椋鸟”,强调“椋”。 2.了解这种鸟吗?交流资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查阅的资料) (你能主动的搜集资料,并且能用自己的话和大家交流,真不错!)3.看,这就是灰椋鸟,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图片谈感受) 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找到了吗? 出示:“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其实这句话写出了灰椋鸟的样子,对照照片再读读。“有什么好看的呢?”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4.既然没什么好看的,作者为什么会专程去观赏它们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 1.检查预习 (1)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读的字正腔圆,真好! (2)第二组有点难度,谁来挑战?这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吗?

(出示“翘”字音字义)看,这是“翘”在字典中的解释,你来读。根据解释,我们要选哪个读音?指名说。二声。说原因。齐读。 当我们遇到多音字时,可以根据字典中的解释来确定它的读音。(3)全班齐读 (4)生字:师范写“棱”。 边板书边讲:请同学们伸出食指跟老师一起来写,棱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写右半部分时要注意上紧下松,最关键的就是这一撇一点,撇在中线交叉点,点在横中线,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一些。看,只要把这两个关键笔画写好,整个字就更加美观了。 像本课另一个生字“涧”,关键笔画就这在一点、一竖都在竖中线上,我们在写字时,一定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去发现。 现在,请你拿出课前预习单,将“棱”描一个写一个。 (5)三星评价。正确、规范、美观。 2、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5小节,想想作者到底看到了怎样精彩的画面,让她受到了震撼,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交流:归林壮观(板书) (一)归林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看看她是怎样将这归林的壮观场面写具体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边读边做批注)。 我们来交流 A、陆续 B、盘旋 C、老远 D、排空而至

灰椋鸟教案

灰椋鸟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薛城区临山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课教案 26、灰椋鸟 临山小学:张甜 【教学目标】: 1、紧扣“壮观”,细读第四、五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背诵四、五自然段。 2、抓住文中描写作者感情的语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重、难点】: 1、紧扣“壮观”,细读第四、五自然段,读中想象画面,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2、抓住文中描写作者感情的语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教学目标》,师指读。 (二)品读第4自然段。 1、自读要求:用“﹏”划出表现灰椋鸟归林壮观的句子。圈出重点词,并把感受批注在旁。 2、反馈交流

师:你圈的重点词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1)“大部队”为什么用双引号?在这里指什么?让你想象到什么?(2)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灰椋鸟“排空而至”的情景。 (1)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灰椋鸟数量很多。 (2)数量众多,规模浩大,黑压压地布满天空,这就是——(排空而至) (3)这里的“排”和哪些词语中的“排”意思一致?预设:排山倒海、浊浪排空 现在你知道“排”是什么意思了吗?(推开)。那么“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 (4)作者的细致描写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哪位同学能读出你所看到的壮观景象呢? 看,这就是有着高大树冠的刺槐林,它是鸟儿的家,回家的鸟儿在舒适的港湾里干什么呢? (1)你圈的重点词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灰椋鸟》教学设计

灰椋鸟教学设计 班级:四(2)教师:程云时间:2018.4.1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段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情感线索; 2.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自主学习、话题讨论、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形成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课文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中,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完成一定的语言积累。 2.教学难点:领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爱鸟、护鸟以及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1.教法:基于本篇课文文艺性散文的特性和五年级学生自身学习的特点,主要以“激发兴趣法”、“引导体验法”、“反复揣摩法”和“总结延伸法”这一系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理掌握、运用语言,带领他们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学法:学生学习该类寓情于景的散文,最重要的是通过感受景物的外在魅力进而感悟到真正蕴含其中的感情。所以主要以“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法”、“品读感悟法”、“交流讨论法”等进行学习。 四、教学准备 搜集灰椋鸟的相关常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言说“美” 1.鸟有这么多种,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灰椋鸟。(板书:“灰椋鸟”注意“椋”的字形和读音生齐读课题) 2.多媒体出示灰椋鸟的图片,谁能来描绘一下灰椋鸟?(学生自愿举手发言)从对灰椋鸟的介绍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什么叫其貌不扬? (二)朗读感知,发现“美” 1.复习词语,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词语): (1)水杉地毯栖息扑棱棱深涧翘首应和盛大 过渡:上节课还学习了有趣的四字成语,能在课文中找到它们吗? (2)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浩浩荡荡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 指名读。知道这些词语写什么的吗?(写灰椋鸟归林的场面)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灰椋鸟的信息? 学生填空:灰椋鸟()的嘴()的背远远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 2.过渡:在作者看来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怎么又突然决定去看了呢?(学生回顾: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一起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等候、观赏、感想) (三)精读入境,感受“美”

2018届生物一轮教学案:专题24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 含解

考点二生物多样性 基础点 1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 (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价值 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科研、美学价值。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功能,又称生态功能。 潜在价值: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 (3)保护措施 ①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②易地保护:从原地迁出,在异地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③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 ④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2可持续发展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施措施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保护环境和资源。 ③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重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外来物种入侵 (1)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 (3)侵入种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占据生态位。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种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 注意点引进物种和入侵物种不完全一致 种。 1.思维辨析 (1)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2)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3)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4)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灰椋鸟教学设计

灰椋鸟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灰椋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段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情感线索; 2.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自主学习、话题讨论、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形成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课文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中,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完成一定的语言积累。 2.教学难点:领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爱鸟、护鸟以及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1.教法:基于本篇课文文艺性散文的特性和五年级学生自身学习的特点,主要以“激发兴趣法”、“引导体验法”、“反复揣摩法”和“总结延伸法”这一系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理掌握、运用语言,带领他们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学法:学生学习该类寓情于景的散文,最重要的是通过感受景物的外在魅力进而感悟到真正蕴含其中的感情。所以主要以“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法”、“品读感悟法”、“交流讨论法”等进行学习。 四、教学准备 搜集灰椋鸟的相关常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言说“美” 1.鸟有这么多种,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灰椋鸟。(板书:“灰椋鸟”注意“椋”的字形和读音生齐读课题) 2.多媒体出示灰椋鸟的图片,谁能来描绘一下灰椋鸟(学生自愿举手发言)从对灰椋鸟的介绍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什么叫其貌不扬 (二)朗读感知,发现“美” 1.复习词语,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词语): (1)水杉地毯栖息扑棱棱深涧翘首应和盛大 过渡:上节课还学习了有趣的四字成语,能在课文中找到它们吗 (2)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浩浩荡荡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 指名读。知道这些词语写什么的吗(写灰椋鸟归林的场面)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灰椋鸟的信息 学生填空:灰椋鸟()的嘴()的背远远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 2.过渡:在作者看来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怎么又突然决定去看了呢 (学生回顾: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一起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等候、观赏、感想) (三)精读入境,感受“美” 1.齐读重点段落4、5自然段。

灰椋鸟

班级:五(2)教师:钱强时间:2015.5.2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段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情感线索; 2.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自主学习、话题讨论、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形成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课文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中,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完成一定的语言积累。 2.教学难点:领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爱鸟、护鸟以及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1.教法:基于本篇课文文艺性散文的特性和五年级学生自身学习的特点,主要以“激发兴趣法”、“引导体验法”、“反复揣摩法”和“总结延伸法”这一系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理掌握、运用语言,带领他们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学法:学生学习该类寓情于景的散文,最重要的是通过感受景物的外在魅力进而感悟到真正蕴含其中的感情。所以主要以“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法”、“品读感悟法”、“交流讨论法”等进行学习。 四、教学准备 搜集灰椋鸟的相关常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言说“美” 1.同学们你们觉得小鸟可爱么?你们喜欢它们吗?一起聊聊鸟儿:你见过哪些鸟?什么颜色?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当时是什么情形? 2.鸟有这么多种,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灰椋鸟。(板书:“灰椋鸟”注意“椋”的字形和读音生齐读课题) 3.多媒体出示灰椋鸟的图片,谁能来描绘一下灰椋鸟?(学生自愿举手发言)从对灰椋 鸟的介绍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什么叫其貌不扬?

灰椋鸟读后感

灰椋鸟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灰椋鸟读后感(一) 我读了《灰掠鸟》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灰椋鸟是那么的迷人,我的眼前仿佛呈现了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也禁不住欢呼也来。 但是我转念又想;我怎么从来没有看到这么美的灰椋鸟呢?一定因为环境的原因吧,正如作者所说: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现在,人们经常乱砍滥伐,破坏大自然环境。如果我们接着这样下去就会是鸟类灭绝。所以大家现在一定要行动起来,在阳春三月种下一棵棵可爱的树苗,等来年春天,小树苗长大,就会迎来一群群美丽的鸟儿。 大家行动吧,让荒山野岭变成青山碧岭,变成鸟儿的家园! 灰椋鸟读后感(二) 前两天,我读了《灰椋鸟》这篇课文,课文的作者是徐秀娟…… 一开始,她想灰椋鸟尖尖的嘴,夹夹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忍不住了,亲自去看一看,我和同伴约好了今天下午去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地下棕红色的水杉落叶,把大地铺上了一层地毯。我们

走在上面软软了,我们选了一个地方,等着灰椋鸟的归来;路两边静的出奇,两边有百庙竹林散发着竹杏,同伴喊道;“灰椋鸟”!我向西南方向望去,有许多小黑点向这边移动,刚开始还是小群的飞,几分钟后,大部队便到了,它们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的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中不停的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自己一天的见间和收闻和对大自然新的认识,后回来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找到了栖息的地方。 我读了《灰椋鸟》这篇课文我知道灰椋鸟十分可爱如果没有树木,它们就不会在生活下去了,大家一定要爱护树木。 灰椋鸟读后感(三) 读完了《灰椋鸟》这篇课文,使我感到了: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但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和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不能看到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了。 我认为多植树造林是有好处的。 记得去年的植树节我去西山植树,那时可真开心啊!想着小树苗一天天长大,长成苍天大树时,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喜悦。今年,当我再去“看望”小树时,它长得更加粗壮了,在不禁意看到的几根树杈中“夹”着一个鸟窝,此时的我想到:如果没有树木看守员的精心管理、适时的浇水施肥,小树也不会长的那么粗壮,更不会有鸟窝……想着想着,一只刚学飞的小鸟使劲的向外飞,但“飞着”“飞着”便落到了地上,它在地上不停地努力着想飞回去,但没力气了,看这情景我赶紧轻轻的把它捧回鸟窝,也不知是不是我的幻想,那只小鸟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