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672自考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04672自考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04672自考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04672自考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第十三章货币的供求及均衡

一、复习建议

本章理论体系比较完整,和现实结合较为紧密,是介绍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是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要章节之一。本章内容较多,考点也很多。既有国际金融相关知识,又有通货膨胀等基础知识介绍,内容较多,但总的来说比较系统。建议学员在学习中抓住框架和重点,全面复习,并学会用教材中的原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货币供求

一、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主体(个人、家庭、企业、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集中反映在其货币必要量公式中。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中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M=PQ/V

该模型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例题】马克思认为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 ) (2010年多选题变形)

A.待销售的商品数量B.商品价格

C.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D.持有货币的流动性效用

E.货币流通速度

【答案】ABE

【解析】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中价格总额/同

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因此,马克思认为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待销售的商品数量Q、商品价格P和货币流通速度V。

(二)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两个著名的方程式

1 现金交易说(交易方程式)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MV=PT

其含义是流通中的通货存量(M)乘以货币流通速度(V)等于物价水平(P)乘以交易总量(T)。

两个变形:(1)P=MV÷T。

在这个表达式中,由于V、T是常量,故货币数量的变动直接引起物价水平与之成正比例变动。因此,费雪交易方程式实质上表述的是一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变动关系的理论。

(2)但是,费雪将此交易方程式进行一定的变形,就得到了货币需求方程式:M=PT÷V 此公式表明,决定一定时期名义货币需求数量的因素主要是这一时期全社会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同期的货币流通速度。从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也可以看出,他是从宏观分析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的,而且仅着眼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

2 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

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其学生庇古。20世纪20年代,他们创立了“现金余额说”,并用数学方程式的形式予以解释,故又被称为“剑桥方程式”。

现金余额说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货币的持有方面。马歇尔和庇古认为,人们的财富与收入有三种用途:一是投资以取得利润或利息;二是消费以取得享受;三是持有货币以便利交易和预防意外,从而形成现金余额,即对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人们持有多少货币)用数学方程式表示,便是:

M d = kPY

这就是著名的剑桥方程式。式中, Y代表总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k代表以货币形式保有的收入占名义总收入的比率, M d 为名义货币需求。

3 两个方程式的区别

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是以收入 Y代替了交易量T;

二是以个人持有的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k代替了货币流通速度V

透过这个表象,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

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产物,它表明要维持价格水平的稳定,在短期内由制度因素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可视为常数的情况下,商品交易量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持有

货币有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持有货币要付出代价,如丧失利息,这个代价是对持有货币数量的制约。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多少。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评价:剑桥方程式开创了货币需求研究的新视角。它将货币需求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联系起来,从货币对其持有者效用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需求理论产生了质的变化。

当开始注重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后,则显然不只有交易的需求,还有保存财富的需求,这样,所需求的就不只是发挥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还包括发挥资产职能的货币,于是,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中,就纳入了更加丰富的变量,货币需求理论也被推到了更广博更精深的层次。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把利率稳定地、不可动摇地引入了货币需求函数,从而使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从幕后走到台前。

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着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而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是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 交易动机 基于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凯恩斯称之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2 预防动机 凯恩斯认为,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为此,人们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中,这类货币需求可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

凯恩斯进而谈到,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仍然主要作为交易的准备金,只不过是扩大了的准备金,所以,就实质来说,预防动机与交易动机可以归入一个范畴之内,由这两个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关系,是收入的递增函数。用函数式表示,即为:

M1 =L1(Y)

其中, M1表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需要的货币量,

3 投机动机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除了为了交易需求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凯恩斯把用于贮藏财富的资产分为两大类:货币和债券。人们持有货币资产,收益为零;持有债券资产,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下降,债券价格就会上升。显然,人们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就成为人们在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间进行选择的关键。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原理:投机性货币需求最主要受利率影响,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用函数式可表示为:

M2 =L2(i)

其中, M2代表投机性货币需求量

由于投机性货币需求与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心理的无理性则使得投机性货币需求经常变化莫测,甚至会走向极端,流动性陷阱就是这种极端现象的表现。

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币形式储存起来。

由于货币总需求等于货币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之和,所以货币总需求的函数式是:

M=M1 +M2 =L1(Y)+L2(i)=L(Y,i)

(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采纳了凯恩斯对公众货币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采用微观经济理论中的消费者选择理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就像人们对别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一样,必然涉及三个因素:一是效用。二是收入水平。三是机会成本。

弗里德曼认为,与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一样,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同样受这三类因素的影响,进而对影响货币需求的这三类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 总财富水平

弗里德曼将总财富作为决定货币需求量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总财富很难估算,所以弗里德曼用收入来代表财富总额,原因在于财富可视为收入的资本化价值。但这个收入不是统计测算的现期收入,而是长期收入,即“永恒收入”( Y )。因为现期收入受年度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缺陷。

所谓永恒收入,是指一个人在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内的过去、现在和今后预期会得到的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它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与永恒性收入呈正比关系,由总财富决定的永恒性收入水平越高,货币需求越大。

弗里德曼进一步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大类。这两种财富都能带来收入,但人力财富缺乏流动性,给人们带来的收入是不稳定的;而非人力财富则能够给人们带来较稳定的收入。因而,如果永恒收入主要来自于人力财富,人们就需要持有更多的货币以备不时之需;反之,人们的货币需求就会下降。因此,非人力财富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W )与货币需求呈反比关系。

2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指“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其中涉及三种其他资产或因素:债券的利率、股票的收益率越高,持币的机会成本就越大,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小;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越高,持币带来的通货贬值损失就越大,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少。

3 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U)

持有货币可以给人们带来流动性效用,此效用的大小以及影响此效用的其他因素,如人们的嗜好、兴趣等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由此,弗里德曼得出了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函数。

(1)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式中的自变量明显多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式

(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强调永恒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作用,弱化机会成本变量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一、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

金融过程。

(二)货币供给层次

★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某种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

?货币现金:M0=本币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

?狭义货币和准货币:M2=M1+一定期限内的(3个月到1年之间)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广义货币:M3=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2.我国的划分

?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三)货币供给渠道

★银行是货币供给的总渠道,流通中的货币都是由中央银行首先投放出去的。

★货币供给既是内生变量,又是外生变量,银行可以通过原始存款多倍地派生存款,同时,各微观经济主体也可在银行之外通过自身的活动“倒逼”银行,有力地影响它的货币供给量。

(四)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1.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决定

2.财政对货币供给的决定

3.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

4.居民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

第二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是指社会的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基本相适应,即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二、货币均衡的特征

(1)货币均衡是一种状态;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

(3)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平衡状况。

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名义货币量与实际货币需求量存在三种动态趋势,即:

(1)M s=M d,物价稳定;

(2)M s

(3)M s>M d,物价上涨。

?商品供求与货币供求之间的关系

二、货币失衡

货币失衡是同货币均衡相对应的概念,又称货币供求的非均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从而使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失衡大致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货币供求的总量性失衡;

★是货币供求的结构性失衡。

第三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内涵及度量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求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一般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率的物价指数:

★零售物价指数(RPI);

★批发物价指数(WPI);

★消费物价指数(CPI);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

【例题】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包括( ) (2010年多选题变形)

A.投资者信心指数B.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D.批发物价指数

E.基准利率水平

【答案】BCD

【解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都是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投资者信心指数和基准利率水平则不是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

(三)通货膨胀的种类

按照通货膨胀期间物价上涨的程度不同:温和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不同:公开型的通货膨胀和隐蔽型的通货膨胀。

按照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等。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

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需求拉动说

需求拉动说是从需求角度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该理论认为,之所以发生通货膨胀,是因为各国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了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就形成了膨胀性缺口,牵动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动说

成本推动说是从供给方面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这种理论认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价格水平的上升提高了工人的生活成本,工人通过工会再一次要求提高工资水平,进一步推高价格,形成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相互推动的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工资—价格螺旋,引发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

(三)结构型通货膨胀理论

所谓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某些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而引发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因素是造成该国发生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 经济部门结构

不同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但在国内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生产率增长较慢的部门的工人往往会要求与生产率增长较快部门的工资上涨率看齐,这就使其工资增长速度快于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从而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

2 供需结构 在一些国家的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转型,需求结构升级,或者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等,可能存在供需不对称的矛盾。比如说,那些需求增加的行业,价格和

工资将上升;但是需求减少的行业,由于价格和工资刚性的存在,却未必会发生价格和工资的下降。其结果是导致了物价的总体上升。再比如说,如果短缺产品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则其价格的上涨就会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反应,推动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应上升。 四)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 1.收入分配效应:通货膨胀可引起收入的再分配。收入再分配的结果,必然导致某些社会成员受害,某些成员受益。至于谁受害、谁受益及受害受益程度的大小,主要看通货膨胀使他们得到或失去的收入和财富数量的多少。

? 2.财富分配效应

? 3.资源分配效应

? 4.经济增长效应:总体上看,西方经济学界大致形成了三类观点: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

1)促进论 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经济学者大都持有这种观点,他们认为,适度的通

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2)促退论 大多数主张经济自由发展的经济学者坚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通货膨

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益,具有减少产出的效应。

3)中性论 这类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实质上不产生任何影响,两者之间

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是因为,公众存在合理预期,在一定时间内他们会对物价

上涨作出合理的行为调整,这种调整会抵消通货膨胀产生的各种影响。

?我国大部分经济学者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只是存在于开始阶段的短时间内,并且只有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弊大于利。

(五)通货膨胀的应对

(一)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回笼货币等政策操作来减少货币供给量。

(二)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

治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需要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缩减政府开支,尤其是减少非生产性的财政支出与转移。缩减政府支出,减少政府购买与投资,本身就是减少社会总需求。

(三)实施适当的收入政策

要阻止工会和雇主协会这两大集团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需要适时使用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形式包括:

1 以指导性为主的限制 ,包括“权威性劝说”或施加政府压力,以及工会和雇主协会双方协商等方法。

2 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 政府以税收作为奖励和处罚的手段来限制工资—物价的增长。

3 强制性限制 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甚至实行暂时的冻结。

收入政策的最大弊端是进行价格管制限制乃至破坏了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此外,

实施收入政策必须要同时实行控制总需求的政策配合,否则极易引起滞胀。

(四)指数化政策

指数化政策是指按通货膨胀指数来调整有关经济变量的名义价格,而使其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保持实际值不变。具体内容包括:

1 利率指数化 即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名义利率,以保持实际利率不变。

2 工资指数化 即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货币工资,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联系在一起,使它们同比例变动,其目的是抵消通货膨胀对人们生活水平和实际收入的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因通货膨胀而下降,同时可以减少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促进工资合同的长期化,维持劳动关系的稳定。

3 税收指数化 即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纳税的起征点和税率等级,其最大的好处是抑制政府放纵通货膨胀行为,但该做法较为复杂,同时,政府一般也不愿意采取此种政策来限制自己的行为。

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与判断标准

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或物价疲软,同时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商品有效需求不足,生产下降,经济衰退,投资风险加大,失业增加。

?通货紧缩的度量

?(1)物价水平持续疲软或负增长

?(2)货币供给量总量增长率

?通货紧缩的类型

? 1.按通货紧缩的程度分:温和的通货紧缩和恶性的通货紧缩

? 2.按通货紧缩的形成机理分:供给抑制型通货紧缩、成本推进型通货紧缩、结构型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产生的机理

1.货币因素

2.结构失调

3.有效需求不足

4.国际市场的冲击

?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1)企业经营状况恶化。

(2)由于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居民收入减少,使其相应紧缩消费支出,财政收入

和支出出现紧张,银行信贷萎缩,反过来又加剧社会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局面,

使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漩涡之中。

通货紧缩既然集中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作为对社会需求有重要影响的财政和金融部门自然应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

启动需求,关键在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和居民消费愿望。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ff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习题 一、填空题 1. (名义货币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 2. (实际货币供给量)就是指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3. (基础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总量倍数扩张或者收缩能力的货币。 4. 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手段:一是(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二是(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5. 在市场经济中,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的主要动机有两个:一个是(成本和收益动机);另一个是(风险规避动机)。 6.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 7.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最著名的是(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8.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有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9. (“流动性陷阱”)就是指当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10. 从市场角度来看,社会总供求平衡包括(商品市场)的平衡)与(货币市场)的平衡,其中,(货币市场)的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 按照货币的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供应划分为四个层次。其中不属于M1 包含的内容有( D ) A. 纸币 B. 硬币 C. 活期存款 D. 定期存款 2. 能够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压力的是( C ) A. M0 B. M1 C. M2 D. M3 3.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有三个动机( D ) A. 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 投机动机 D. 弥补通胀损失动机 4. 以下不属于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的是( B ) A. 再贷款 B. 贴现 C. 收购黄金 D. 公开市场业务 5. 下列属于影响货币需求的机会成本变量的是( B ) A. 收入 B. 利率 C. 财富 D. 制度因素 6. 下列关于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认为货币数量不影响价格水平 B. 货币必要量公式反映的是货币的交易需求 C. 在实践中可以测算货币必要量 D. 货币必要量模型建立在金属货币流通基础上 7. 下列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指的是实际经济的运转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在分析了货币的产生发展历史、考察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以后,他第一次完整地揭示了货币流通规律,即商品流通需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必要量规律: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三、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现金交易数量说 费雪由MV=PT推导出Md=KPT 因此,费雪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由于该方程式强调货币的交易职能,故也被称之为现金交易说。 2、现金余额数量说 屁古在马歇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其著名的剑桥方程式:M=KY或M=Kpy 四、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分析是从分析人们的持币动机开始的。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编好这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的欲望。 1、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2、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3、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4、凯恩斯得出货币需求函数Md/P=f(I,Y) 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因此,弗里德曼对货

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就是从货币需求入手的。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并不需要假定的固定不变的常数,而只需要强调它们的稳定性。货币需要求函数及其稳定的结论,为弗里德曼强调货币最重要这一命题准备了理论前提。 六、我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探索 (一)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 2、价格: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 3、利率:一般情况下,利率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动; 4、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动;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企业与个人对利润和价格的预期:企业对利润的预期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化;个人对价格的预期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7、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收大于支时,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则货币需求增加; 8、其他因素。 (二)转轨体制下的货币需求 转轨体制是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动态过程,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1、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运行逐步摆脱了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生产、分配更多地是借助市场来进行的。 2、国民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加深。总之,货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深远,具体体现在:货币职能的回归、银行体系的健全、信用形式的丰富及金融市场的建立完善。 (三)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重新构造 1、关于1:8的经验公式 所谓“1:8”,它的具体含义是,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其测算式是: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流通中货币量=8:1 2、点与线的争论

第13章 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13章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单项选择题 请将唯一的正确选项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的记账方法是()。 A.复式记账法 B.单式记账法 C.混合记账法 D.借贷记账法 2.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的时间通常是()。 A .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目的是()。 A.让政府了解国家的状况,以便帮助政府制定货币、财政和贸易政策 B.让政府了解国家的状况,以便帮助政府制定货币、经济和贸易政策 C.让政府了解国家的财政状况,以便促进经济发展 D.让政府了解国家的财政状况,以便促进经济发展 4.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贷方总额比借方总额()。 A.大 B.小 C.等于 D.不一定 5.自主性交易又称()。 A.线下交易 B.调节性交易 C.调剂性交易 D.线上交易 6.国际收支平衡表是()。 A.存量 B.流量 C.变量 D.固定量 7.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商品出口属于()。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单方面转移支付 D.官方结算项目 8.下列哪一项是美国的资本流入()。 A.美国出口德国的给钢材 B.中国某银行购买美国国债 C.美国向不发达国家提供无偿援助 D.美国公司向英国船运公司出售保险 9.下列哪一项属于资本流出()。 A.美国居民出售一项外国资产 B.以英国居民购买美国的国债 C.美国向中国赠送一批医疗器械 D.美国居民购买日本某上市公司股票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项目()。 A.资本流出 B.商品出口 C.给外国人的私人礼物 D.给其他国家的援助11.当一个国家经常项目出现赤字时()。 A.该国的外国净投资也是负的 B.该国会变成一个资金的净需求者 C.该国的商品和服务进口大于出口 D.该国变成资金的净提供者 12.美国贸易平衡由以下哪项决定()。 A.汇率 B.海外经济增长 C.世界市场上的相对价格 D.美国的国家储备1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不包括()。 A.投资收入 B.商品出口和进口 C.向外国人出售证券 D.单方面转移支付14.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帐原理,凡是涉及外国居民向本国居民支付的交易应记入()。

11用图形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从失衡到均衡的调整

11.用图形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从失衡到均衡的调整。 答:(1) 商品市场和货币的一般均衡。 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使商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在LM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IS与LM的联立方程得到。 (2) 两个市场的失衡及调整。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即I>S,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收入上升,组合点会右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 曲线右上方,IM,有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抑制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上升。这四种调整使不均衡组合点最终趋向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下面举例来具体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从失衡到均衡的调整过程。 IS曲线和LM曲线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个区域:Ⅰ、Ⅱ、Ⅲ和Ⅳ(如图3-12(a)所示)。这四个区域的点既不在IS曲线上,也不在LM曲线上,是一些非均衡的点。 综合以上情况,可得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失衡的各种不同的组合。如图3-12(b)所示。 这种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由失衡到均衡的调整过程可以用图3-12(c)说明。 假定经济社会处于A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组合的失衡状态。A点所处的区域Ⅲ中,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大于储蓄,即I>S,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对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即L>M,存在超额货币需求。产品市场超额产品需求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结果促使A点向右水平移动;货币市场超额货币需求的存在,引起利率上升,结果促使A点向上垂直运动。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A点将沿对角线方向向右上方移动。假定A点逐渐移动到区域Ⅱ中的B点。在B点,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小于储蓄,即IM,存在超额货币需求。产品市场超额产品供给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结果促使B点向左水平移动;货币市场超额货币需求的存在,引起利率上升,结果继续促使B点向上垂直运动。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B点将沿对角线方向向左上方移动。假定B点继续移动到区域I中的C点。在C点,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小于储蓄,即IS,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对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L

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答案)

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题 答案 一、填空题 1、货币供给 2、流动性 3、派生存款 4、原始存款 5、派生存款信用扩张 6、部分准备金制度非现金结算制度 7、垄断发行原则货币发行要有可靠的信用作为保证要具有一定弹性 8、物价水平 9、货币乘数 10、货币需求 11、费雪 12、货币均衡 13、基础货币 二、单项选择题 三、多项选择题

四、是非判断题 五、名词解释 1.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2.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货币当局能够有效的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节影响经济进程。 3.货币供给的变动不是有货币当局决定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以及围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 4.商业银行最初吸收到的、能引起准备金相应增加的存款。 5.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6.又称强力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7.是指中央银行创造(或减少)一单位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应量扩张(或收缩)的倍数。 8.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9.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数量。 10.是指从某一时期看,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现象,表现为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都能顺利、正常的进行。 六、简答题 1.答:(1)解 r=10000/50000*100%=20% 存款货币通胀倍数=1/r=1/20%=5 存款总量=50000*5=250000 (2)超额准备金=10000-50000*10%=5000 (3)没有变化,存款扩张倍数=1/(r+e)=1/(10%+10%)=5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题库5-0-8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题库5-0-8

问题: [多选]货币失衡的主要类型有()。 A.整体性失衡 B.局部性失衡 C.综合性失衡 D.总量性失衡 E.结构性失衡 本题考查货币失衡的类型。货币失衡主要有两大类型,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总量性失衡是指货币供给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经济的状态。结构性失衡是货币供给与需求总量大体-致的总量均衡条件下,货币供给结构与对应的货币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个强调“总量”,-个强调“结构”。

问题: [多选]关于通货膨胀的表述正确的有()。 A.通货膨胀是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 B.通货膨胀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C.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状态 D.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 E.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供给过度所引起的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定义、原因,要求全面掌握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选项B表述错误。根据萨缪尔森对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持续不断地上涨。

问题: [多选]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特点包括。 A.白发性 B.周期性 C.支持性 D.诱发性 E.流动性 本题考查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特点。包括:自发性——即支出的增长是独立的,与实际的或预期的成本增长无关;诱发性——成本的增长导致工资及其他收入的增长,诱使消费支出增长;支持性——政府为阻止失业率上升而增加支出,或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以增加总需求。 https://www.doczj.com/doc/792231906.html,/ 买二手车注意事项

问题: [多选]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而导致信用供给过度的具体原因又有很多方面,包括。 A.财政盈余 B.财政赤字 C.赤字财政 D.银行自身决策失误 E.社会上过热的经济增长要求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原因。导致过度信用供给的原因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财政原因,包括财政赤字或赤字财政; 二是信贷原因,包括财政赤字的压力、社会上过热的经济增长要求的压力以及银行自身决策失误。

第十三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第十三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前人的货币需求思想 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马克思的理论是货币必要量理论。 马克思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未为假设条件的。他的分析是: 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 2、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少金来实现它,比如值5克金的商品就需要5克金来购买。 3、商品和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金却留在流通之中,并可以使另外的商品得以出售,从而一定数量的金流通几次,就可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因此: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公示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在金币流通的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作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MV=PT

其中,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剑桥方程式:Md=kPY 其中,Y为实际总收入;P为价格水平,与费雪方程式中的P不同;k 为以货币形态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Md为名义货币需求。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主要区别: 1、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指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也有人称费雪方程式为现金交易说,而将剑桥方程式称为现金余额说。 3、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货币需求数量。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保有货币最为便利,但同时要付出代价,如不能带来收益,也正是在这样的比较中决定了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余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称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综合考察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可以得出k=1/V,则MV=PY,此处的P为价格水平,Y为实际产出,这个公式最常用。

国开金融学 第十三章

金融学第十三章 1、再贴现率的调整主要着眼于短期供求均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列不属于其局限性的是()。 A. 能避免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B. 是中央银行利率 C.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 D. 调节作用有限 正确答案是:能避免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2、下列利率中不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是()。 A. 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B. 再贴现率 C. 专项贷款利率 D.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知识点提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3、属于间接信用控制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是()。 A. 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 B. 道义劝告 C. 采用信用配额 D. 规定利率限额

反馈 知识点提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道义劝告 4、保持()稳定是保证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 A. 利率 B. 币值 C. 汇率 D. 国际收支 正确答案是:币值 5、在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中,托宾提出著名的Q理论,归属于()。 A. 汇率传导论 B. 信贷传导论 C. 货币传导论 D. 金融价格传导论 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 正确答案是:金融价格传导论 6、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优越性有()。 A. 主动性强 B. 灵活性强 C. 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D. 影响范围广

E. 告示效应强 知识点提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主动性强, 灵活性强, 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告示效应强 7、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的是()。 A. 采用信用配额 B. 不动产信用控制 C. 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 D. 规定利率限额 E. 直接干预 知识点提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采用信用配额, 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 规定利率限额, 直接干预 8、下列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 不动产信用控制 B. 消费信用控制 C. 优惠利率 D. 预缴进口保证金 E.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知识点提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不动产信用控制, 消费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 预缴进口保证金,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对货币失衡的调整方式主要有哪些

四、对货币失衡的调整方式主要有哪些?(134) 答:1、调整货币供应量 第一,公开市场业务;第二,再贴现率;第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调整货币需求量 增加商品供给量,包括积极扩大进口 3、混合型调整 4、逆货币运行方向调整 指在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中央银行并不是压缩货币供应量,而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的途径来促进货币供需全面均衡。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需由失衡到均衡的调整主要有四种方式:(1642) 供给型调整 所谓供给型调整,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失衡状态时,从紧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求量;当货币供给量小于相应的货币需求量时,中央银行从扩张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迎和货币需求量,这是指,中央银行在对失衡的货币供需进行调整时,以货币需求量作为参照系,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相应调整,使之适应货币需求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货币供需由失衡状态到均衡状态的调整。由于现实货币供给通常总是大于货币需求,因而本节旨在研究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下的调整对策设计。供给型调整的主要内容有: (1)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其主要对策有:其一,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以直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其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以紧缩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能力;其三,减少基础货币供给量。 (2)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商业银行对于货币供给量大于相应货币需求量的失衡到均衡的调整可采取如下对策:其一,停止向客户发放新贷款;其二,对已到期的贷款不再转期,坚决收回;其三,将未到期的贷款提前收回。 (3)从政府财政的角度看,可以通过政府税收措施将一部分社会经济主体的存款转入政府在中央银行的金库存款,即将一部分现实的购买力转化为潜在的购买力,从而达到实质上紧缩货币供给量的效果。其中的主要措施有:其一,政府可减少对有关微观经济主体的财政拨款;其二,可相应的增发政府债券,以直接减少社会各经济主体的货币持有量;其三,在税收上,可增设新的税种、降低税基和提高税率等。 (4)从经济运行中的个人角度而言,可以通过个人收入资本化的途径来疏导流通偏多的货币供给量。所谓个人收入资本化,是指将经济运行中个人可支配收入一部分转化为投资资本,既包括直接投资资本,又包括间接投资资本,从而使个人可支配收入由消费领域引导至生产投资领域。 需求型调整 与供给型调整相对应的需求型调整,乃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失衡状态时,从增加货币需求量入手而使之适应于货币供给量;反之,当货币供给量小于相应货币需求量的失衡时,则从减少货币需求量角度入手来使之与货币供给量相适应。即:需求型调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平衡表 1.为什么说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 答案提示:由于采用复式记帐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借贷双方总额是相等的,即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国际收支项目分为自发交易项目和调整交易项目。自发交易项目又称事前交易,是企业或个人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调整无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属于自发交易项目。调整项目或称补偿项目、事后项目,是指以调整国际收支为目的的交易项目。国际收支中的官方结算是主要的调整项目,当一国自发性交易产生的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时,为平衡供求金融当局就需动用本国的黄金、外汇等官方储备,或通过外国中央银行、国际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以弥补自发性交易带来的收支差额。错误与遗漏也是调整项目,它可以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终在帐面上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的帐面平衡是通过调整项目来实现的。 2.请说明在复式记帐法下,以下国际交易如何记入A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1)A国一位居民从B国一居民那里进口了价值1000美元的商品,并同意半年后付款。 (2)半年后,该居民用他在B国的银行存款余额付款。 (3)若这些交易发生在同一年,其对A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影响如何? 答案提示:略 3.请说明在复式记帐法下,以下国际交易应如何记入A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一位B国投资者购买了500美元的A国债券,并且用其在A国银行的存款支付;债券到期后,该投资者得到本利和550美元,并存入B国的银行帐户。 答案提示:略 4.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有何关系? 答案提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国国际收支流量的记录,而国际投资头寸表则是一国对外资产与负债的存量统计表,它反映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对外资产与负债的价值及其构成。根据流量与存量之间的转化关系,国际收支变化必然会导致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化,而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化也会对将来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5.何为国际收支不平衡? 答案提示:国际收支项目分为自发交易项目和调整交易项目。自发交易项目又称事前交易项目,是企业或个人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调整无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属于自发交易项目。调整项目又称补偿项目或事后交易项目,是指以调整国际收支为目的的交易项目。国际收支中的官方结算是主要的调整项目,当一国自发性交易产生的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时,为平衡供求金融当局就需动用本国的黄金、外汇等官方储备,或通过外国中央银行、

货币金融学复习题13货币均衡.doc

第十三章货币均衡 一、名词解释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 1、通货膨胀时债权人将()0 A ?增加收益 B.遭受损失 C ?不受影响 D.短期损失、长期收益更大 A.社会总需求 B.收入分配 C.财政收支 D.经济结构 4、能够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是()。 A ?批发物价指数 B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C ?消费物价指数 D ?零售物价指数 5、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从长期来看对经济的影响为()。 A.促进 B.中性 C ?促退 D.不确定 8、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所引起的物价上涨,属于()。 2、我国目前主要是以( )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 ?批发物价指数 B.GDP 平减指数 D.GNP 平减指数 3、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 6、 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应采取()o A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C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7、 直接引发通货紧缩的货币因素表现 为 B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 A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 ?结构型通货膨胀 D.混合型通货膨胀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o

A?纸币流通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B.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意味着通货膨胀产生 C?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特有产物D?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货币需求 量而造成的 10、以存在强大的工会力量,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设前提的通货膨胀理论是()。 A.需求拉上 B.工资推动C?利润推动 D.混合推动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说法正确的是()o A?发生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多B?通货膨胀会引起货币贬值 D.通货膨胀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C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 涨 E?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下降 2、在发生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往往出现()。 A?货币供应量不足 B.物价疲软乃至下跌C?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 D?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E.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3、在纸币流通情况下,因货币原因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有()o A.纸币具有调节贮藏手段的职能 B.纸币由国家强制发行,并有无限供给货币的可能性 C?纸币无内在价值且进入流通中的过多货币不会自动退出 D?纸币的供给量减少或不足E?以上说法全对 4、成本推动说认为,造成生产成本提高的有()o A?增加工资B.出口的增长C?进口的减少 D.货币数量的增加 E.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 5、通货膨胀条件下财政方面可采取的紧缩政策有()。 A.缩减公共事业投资B?提高税率 C.削减财政开支 D?禁止企业投资E?限制居民消费

第十八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够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金融机构是()。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专业银行 2、根据我国目前的货币层次划分,狭义货币供应量等于流通中的现金加上()。 A、定期存款 B、银行活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3、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度或每年)实体经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获得的资金总额。 A、社会 B、银行 C、金融体系 D、非金融体系 4、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之间的关系是()。 A、前者低于后者 B、前者高于后者 C、二者相等 D、二者无关 5、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货币量 B、物价水平 C、商品交易量 D、劳务交易量 6、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由获得的收入多少决定并与国民收入为增函数关系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A、贮藏动机和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C、交易动机和投机动机 D、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 7、在流动性偏好理论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中,将由于收入和支出时间的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称为()。 A、预防动机 B、投机动机 C、交易动机 D、平衡动机 8、下列通货膨胀类型中,属于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有()。

A、垄断企业人为抬高价格引发的通货膨胀 B、消费强劲增长引发的通货膨胀 C、工资和物价螺旋上升引发的通货膨胀 D、进口品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 9、从理论上讲,工资上涨过快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 C、输入型 D、结构型 10、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一般采取的政策措施有()。 A、降低再贴现率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出售有价证券 D、增加税收收入 11、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其主要结论是()。 A、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 B、物价水平决定货币流通速度 C、货币流通速度决定物价水平 D、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12、下列存款中,属于基础货币的是()。 A、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居民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存款 C、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D、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的存款 13、下列属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的是()。 A、MV=PT B、π=(K×Y)/M C、L=L1(Y)+L2(i) D、M/P=f(Y p,W;r m,r b,r e,1/p dp/dt;μ) 14、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恒久性收入和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恒久性收入越高,个人()。 A、所需的货币数量越多 B、持有的货币数量越多 C、所需的货币数量越少 D、持有的货币数量越少 二、多项选择题 1、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有()。 A、财富构成 B、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 C、投资倾向 D、预防动机 E、财富总额

金融学__中央财经大学(17)--货币均衡:试卷

模块五 第3单元 货币均衡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题目中,只有1个答案正确,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 1.以下交易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是( )。 A.外汇储备的减少 B.外汇储备的增加 C.进口 D.居民对非居民负债的减少 2.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于( )。 A.GD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B.GDP+国外转移收入 C.最终消费+国内总储蓄 D.国内资本形成+净金融投资 3.认为“通胀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属于( )的观点。 A.促进论 B.促退论 C.中性论 D.衰退论 4.持成本推进通胀观点的学者认为,( )最适合于测度通胀率。 A.批发物价指数 B.零售物价指数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5.从货币需求方面看,利率越高( )。 A.持币的机会成本越大 B.持币的机会成本越小 C.持币的收益越大 D.持币的效用越大

6.根据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理论,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关系是( )。 A.负相关 B.正相关 C.不相关 D.货币供给的利率弹性无穷大 7.根据货币供给外生性的理论,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关系是( )。 A.负相关 B.正相关 C.不相关 D.货币供给的利率弹性无穷大 8.在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 )。 A.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 B.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穷大 C.货币供给的利率弹性很低 D.货币供给的利率弹性无穷大 9.下列( )不是通胀的成因。 A.银行信用膨胀 B.财政赤字 C.经常项目顺差 D.资本项目逆差 10.在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中,下列表述最正确的是( )。 A.已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债务人受益 B.持有银行存款的债权人受益 C.高通胀将导致本国货币名义汇率对外大幅度升值 D.对有固定收入的群体有利。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题目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下列关于斯堪的纳维亚小型开放经济体型通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小国在世界市场上一般是价格接受者

04672自考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第十三章货币的供求及均衡 一、复习建议 本章理论体系比较完整,和现实结合较为紧密,是介绍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是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要章节之一。本章内容较多,考点也很多。既有国际金融相关知识,又有通货膨胀等基础知识介绍,内容较多,但总的来说比较系统。建议学员在学习中抓住框架和重点,全面复习,并学会用教材中的原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货币供求 一、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主体(个人、家庭、企业、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集中反映在其货币必要量公式中。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中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M=PQ/V 该模型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例题】马克思认为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 ) (2010年多选题变形) A.待销售的商品数量B.商品价格 C.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D.持有货币的流动性效用 E.货币流通速度 【答案】ABE 【解析】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中价格总额/同

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因此,马克思认为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待销售的商品数量Q、商品价格P和货币流通速度V。 (二)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两个著名的方程式 1 现金交易说(交易方程式)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MV=PT 其含义是流通中的通货存量(M)乘以货币流通速度(V)等于物价水平(P)乘以交易总量(T)。 两个变形:(1)P=MV÷T。 在这个表达式中,由于V、T是常量,故货币数量的变动直接引起物价水平与之成正比例变动。因此,费雪交易方程式实质上表述的是一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变动关系的理论。 (2)但是,费雪将此交易方程式进行一定的变形,就得到了货币需求方程式:M=PT÷V 此公式表明,决定一定时期名义货币需求数量的因素主要是这一时期全社会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同期的货币流通速度。从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也可以看出,他是从宏观分析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的,而且仅着眼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 2 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 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其学生庇古。20世纪20年代,他们创立了“现金余额说”,并用数学方程式的形式予以解释,故又被称为“剑桥方程式”。 现金余额说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货币的持有方面。马歇尔和庇古认为,人们的财富与收入有三种用途:一是投资以取得利润或利息;二是消费以取得享受;三是持有货币以便利交易和预防意外,从而形成现金余额,即对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人们持有多少货币)用数学方程式表示,便是: M d = kPY 这就是著名的剑桥方程式。式中, Y代表总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k代表以货币形式保有的收入占名义总收入的比率, M d 为名义货币需求。 3 两个方程式的区别 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是以收入 Y代替了交易量T; 二是以个人持有的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k代替了货币流通速度V 透过这个表象,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 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产物,它表明要维持价格水平的稳定,在短期内由制度因素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可视为常数的情况下,商品交易量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持有

中级经济师金融-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知识点

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第一节货币需求 【知识点1】货币需求概述 货币需求是经济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发端于商品交换,随商品经济及信用化的发展而发展。在产品经济以及半货币化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较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众的货币需求强度较高。 【知识点2】货币需求理论(常考的重点考点) (一)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1.费雪方程式(交易方程式):MV=PT 即: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货币流通速度=价格×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总量 观点: (1)物价与货币数量和流通速度成正比,与商品交易量成反比。(P=MV/T) (2)V是由一些“如公众的支付习惯,使用信用范围的大小,交通和通信的方便与否等制度上的因素”决定的,短期内V和T保持不变,所以M的变化决定了价格水平。 2.微观层面代表人物: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 代表公式:剑桥方程式M =kPY d 即:名义货币需求=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价格×总收入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1.代表人物:凯恩斯 2.代表学说: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实际上表示了在不同利率下,人们对货币需求量的大小。 3.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决定的,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水平。 4.公式: M d =M 1 +M 2 =L 1 (Y)+L 2 (i) 即:货币需求=消费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国民收入水平(正比)+利率水平(反比) 5.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三)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当代货币主义 M d =f(y,w;r m ,r b ,r e ,1/p·dp/dt;u)P 第一组:y表示恒久性收入,与货币需求呈正相关关系。 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非人力财富指有形财富,包括货币持有量、债券、股票、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大多数人持有的财富主要是人力财富,在个人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比重越大,货币需求就越多,而非人力财富所占比例越大,货币需求相对较少,所以w与货币需求呈负相关关系。 第二组:机会成本变量r m ,r b ,r e ,1/p·dp/dt。货币需求量与持有货币的预期收入成正 相关关系。货币以外其他资产的收益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价格变动率与货币需求呈负相关关系。 第三组:u代表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包括资本品的转手量、人们的主观偏好以及客观技术与制度等。 【例题·单选题】在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中,认为名义收入等于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特别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的理论是()。

第九章货币均衡(国际收支)

第九章货币均衡(国际收支) 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填空 1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被称为 _________ 。既包括 _________ ,也包括 _________ ,还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 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部分包括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3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 _________ 反映的是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它包括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四个子项目。

4 .金融项目主要包括 _________ 、 _________ 、其他投资。 5 .判断一国国际收支实质是平衡还是失衡要区分 _________ 交易和 _________ 交易。 6 .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是指 _________ 。主要由黄金储备、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构成。 7 .外汇储备 _________ 是指确定各种储备货币在一国外汇储备额中各自所占的比重。在实践中一般遵循 3 个原则:一是 _________ 原则,二是 _________ 原则,三是 _________ 原则。 8 .债务国在外债到期时不能按期如数偿还债务本息的现象被称为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是防止债务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 9 .当一种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三大功能,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时,该种货币就成为了一种国际货币。 10 .通常我们认为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并借助于相应的结算工具,实现资金跨国界转移、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就是 _________ 。它也属于商业银行的 _________ 。 单项选择 1 .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引起资产增加的项目应记入()。 A .借方 B .贷方 C .借贷双方 D .附录 2 .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引起外汇流入的项目应记入()。 A .借方 B .贷方 C .借贷双方 D .附录 3 .下列各项中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其他投资中的项目是()。 A .投资捐赠 B .购买外国股票 C .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存贷款交易 D .购买外国专利权 4 .储备资产减少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中。 A .借方 B .贷方 C .借贷双方 D .附录 5 .通常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看其()是否平衡。 A .经常项目 B .资本和金融项目 C .自主性交易 D .调节性交易 6 .能够体现一个国家自我创汇的能力的国际收支差额是()。 A .贸易差额 B .经常项目差额 C .国际收支总差额 D .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

第十三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练习题

第十三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知识点1:掌握财政平衡的含义: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 对财政支出需要的无限性与财政收入可能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知识点2: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坚持财政收支平衡能防止从财政渠道引发通货膨胀 【例题1·单选题】就财政政策本身而言,其焦点是如何处理()问题。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赤字 D.财政平衡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就财政政策本身而言,其焦点是如何处理财政平衡问题。 【例题2·多选题】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有()。 A.人口增加 B.环境恶化 C.财政赤字 D.机构臃肿 E.信用膨胀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知识点3:财政赤字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掌握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硬赤字和软赤字 硬赤字:用债务收入弥补收支差额以后仍然存在的赤字 软赤字:未经债务收入弥补的赤字 【例题1·单选题】(2012年)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统计本国财政赤字的口径是()。 A.硬赤字 B.软赤字 C.周期性赤字 D.主动赤字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软赤字的计算口径来统计本国的财政赤字。 【例题2·单选题】西方经济学家将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称为()。 A.债务赤字化 B.赤字债务化 C.债务软化 D.债务硬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西方经济学家将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称为赤字债务化。

被动赤字 赤字在财政年度出现时间的早晚 预算赤字 决算赤字 赤字的出现和经济周期的关系 充分就业赤字(结构性赤字) 周期性赤字 【例题·多选题】由于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不同,可以分为()。 A.硬赤字 B.决算赤字 C.软赤字 D.预算赤字 E.周期性赤字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由于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不同,可以分为软赤字和硬赤字。 知识点5:掌握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 1.增收减支; 2.动用结余; 3.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 4.发行公债:称为债务融资或赤字债务化,一般认为是最为理想的弥补财政赤字的办法。 【例题1·多选题】通常弥补赤字的方法有()。 A.增收减支 B.动用结余 C.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 D.发行公债 E.降低社会保障水平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包括:增收减支;动用结余;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发行公债。 【例题2·单选题】(2016年)下列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属于凭空创造购买力的方式是()。 A.发行公债 B.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 C.动用结余 D.增收节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由于中央银行通常代理国家金库业务,所以向中央银行透支对财政部门来说是操作起来非常简单的一种弥补赤字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实际相当于通过货币发行,凭空创造购买力来弥补赤字,因而对货币流通的影响很大。 【例题3·单选题】(2015年)弥补财政赤字时,不宜采用的方式是()。 A.通过增收减支弥补 B.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弥补 C.通过发行公债弥补 D.动用结余弥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一般情况下,政府不会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赤字,不少国家甚至通过有关法律直接规定,财政不能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弥补赤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