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

课程代码: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

自学辅导材料

●配套教材:《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主编:张雷声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

●版次:2012年版

●适应层次:本科

内部教学使用

目录

第一部分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见教材中的自学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

一.单选题 (1)

二.填空题 (19)

三.名词解释题 (23)

四.简答题 (26)

五.论述题 (28)

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30)

二.填空题 (31)

三.名词解释 (35)

四.简答题 (39)

五.论述题 (47)

第一部分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见教材中的自学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客观经济规律

D、物质资料生产

2.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

B、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之和

C、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和

D、劳动对象和劳动过程之和

3.下列生产资料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A、机器设备

B、原料

C、燃料

D、辅助材料费

4.在生产力中起最根本作用的是()。

A、人的劳动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

5.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6.社会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

D、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统一

7.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之间()。

A、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表面的、偶然的联系

C、内在的、不可捉摸的联系

D、人们有意识安排的联系

8.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创造经济规律

B、消灭经济规律

C、利用经济规律

D、改造经济规律

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

A、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B、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C、人类各个社会普遍的经济规律

D、某几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10.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

A、封建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C、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D、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11.在几个社会经济制度中发生作用的规律是()。

A、剩余价值规律

B、资本积累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价值规律

12.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首先是从()。

A、货币关系开始的

B、资本主义所有制开始的

C、商品关系开始的

D、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开始的13.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是()。

A、自然经济

B、产品经济

C、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14.在诸多市场机制中,核心机制是()。

A、竞争机制

B、价格机制

C、供求机制

D、利息机制

15.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

16.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商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C、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的

D、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17.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C、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D、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18.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1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20.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剩余价值

B、创造新价值

C、创造使用价值

D、创造生产资料的价值

2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使用价值决定的

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C、供求关系决定的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2.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有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23.简单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

A、社会分工和个体私有制

B、社会分工和奴隶主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封建主私有制

D、社会分工和资本家私有制

2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价值和使用价值

B、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5.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经过商品交换

B、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C、出现了社会分工

D、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26.就货币的起源来说,货币是()。

A、由少数经常交换商品的人发明的

B、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C、由贵金属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D、在商品没有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的27.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

A、商品的成本

B、商品的效用

C、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盈利

28.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

A、价格和价值始终一致

B、价格和价值完全不一致

C、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无关

D、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有关

29.商品价格的变化同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是()。

A、成反比例的

B、成正比例的

C、在方向上一致的

D、无关的

30.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31.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可以用想象的货币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必须是金属货币

D、必须是支付债务的货币

32.纸币是价值符号,因而纸币能执行()。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

C、贮藏手段的职能

D、世界货币的职能

33.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

B、商品价格经常与价值一致

C、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D、商品价格经常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4.通常所说“物以稀为贵”,应该理解为()。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C、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D、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35.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剩余价值资本化

B、资本家之间的相互剥夺

C、用暴力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

D、剥夺剥夺者

36.资本的本质是()。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购买商品的价值

C、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D、购买劳动力的货币

37.剩余价值是()。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与流通领域完全无关

B、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D、既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又在流通领域中产生

3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者本身成为商品

D、劳动成为商品

3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能()。

A、转移资本的价值

B、保存资本的价值

C、转移自身的价值

D、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4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与使用价值创造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D、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4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A、价值周转的方式不同

B、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C、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42.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枢纽是()。

A、商品二因素学说

B、剩余价值学说

C、阶级斗争学说

D、劳动二重性学说

43.不变资本是指()。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C、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D、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44.雇佣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C、劳动力价值

D、商品的全部价值

45.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是()。

A、利润率

B、平均利润率

C、超额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

46.正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工人工资的多少

B、资本家获得利润的多少

C、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47.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D、靠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48.相对剩余价值的取得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B、物价上涨的结果

C、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结果

D、工作日延长的结果49.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指()。

A、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5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使用价值

B、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5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

A、是劳动力的价值

B、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C、是劳动力的价格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52.说工资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它在形式上看不到()。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B、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C、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

5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

A、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B、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C、名义工资和计件工资

D、工资和奖金

54.任何社会再生产的内容都是()。

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55.简单再生产是()。

A、使用简单劳动的再生产

B、不需要提高技术的再生产

C、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D、生产过程不重复的再生产

56.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可变资本

D、剩余价值

57.资本积累是()。

A、资本的原始积累

B、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社会财富的积累

D、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58.资本有机构成是()。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率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C、生产资料数量与劳动力数量的比率

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59.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规模的方式称为()。

A、资本积聚

B、资本原始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60.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大量失业人口是由于()。

A、生产资料不足

B、消费资料不足

C、人口自然繁殖太多

D、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6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发挥生产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62.产业资本循环是()。

A、购买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B、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63.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共同点是()。

A、循环的职能相同

B、循环的时间相同

C、循环的速度相同

D、循环的目的相同

64.资本的周转时间是()。

A、生产时间加流通时间

B、购买时间加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加销售时间

D、劳动时间加流通时间

6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实物形式能否移动

B、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它们的价值能否在生产中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

66.同时属于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

A、设备

B、原料

C、燃料

D、辅助材料

67.机器、设备属于固定资本是因为它们的()。

A、价值是固定不变的

B、物质形态是始终不变的

C、价值是逐渐转移的

D、物质形态有特殊的使用价值68.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说明()。

A、剩余价值的来源

B、个别资本循环所必需的内部条件

C、剩余价值率怎样才能提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69.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部类的主要依据是()。

A、实物的最终用途

B、价值形态

C、实物的自然形式

D、货币形态

70.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客观上要求()。

A、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B、消费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C、生存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D、发展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71.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严重不足

B、生产相对不足

C、生产绝对过剩

D、生产相对过剩

72.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B、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和资本家投资不足的矛盾

73.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74.利润是()。

A、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B、成本价格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D、新创造价值的转化形式7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成是()。

A、可变资本的产物

B、不变资本的产物

C、固定资本的产物

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76.利润率是剩余价值量同()。

A、可变资本的比率

B、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C、不变资本的比率

D、已消耗资本的比率

77.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相比通常是()。

A、大于利润率

B、小于利润率

C、等于利润率

D、时而大于利润率,时而小于利润率78.利润率反映的是()。

A、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固定资本的增殖程度

D、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7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结果

C、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80.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格

D、商品的垄断价格

81.平均利润是按()。

A、产业资本家人均分得的利润

B、平均利润率分得的利润

C、全部资本家人均分得的利润

D、不同生产部门平均分得的利润

8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表明了利润的本质

B、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C、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

D、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在所获利润上的差别

83.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A、成本价格加利润

B、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84.生产价格的形成以()。

A、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B、平均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C、年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D、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85.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是由()。

A、通货膨胀引起的

B、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的

C、倒买倒卖引起的

D、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

8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围绕着()。

A、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B、价格上下波动

C、个别价值上下波动

D、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87.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

A、各企业都能得到相同的利润

B、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C、最先改进技术的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

D、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88.产业资本家由于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获得的利润是()。

A、商业利润

B、平均利润

C、垄断利润

D、超额利润

89.商业利润来源从本质上说是()。

A、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

B、商业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C、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90.利息的本质是()。

A、资本所有权的产物

B、借贷资本家的劳动报酬

C、借贷资本的价格

D、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91.利息率必须()。

A、等于平均利润率

B、高于平均利润率

C、低于平均利润率

D、与平均利润率无关

92.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来源于()。

A、贷款和存款利息的差额

B、吸收存款的利息

C、贷款和存款利息的总和

D、对外贷款的利息

9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有优劣的差别

C、土地私有权垄断

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

94.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

A、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

B、垄断地位获得的

C、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

D、增加产品数量获得的

95.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金融联系

D、信贷业务

96.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消灭了竞争

B、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C、垄断缓和了竞争

D、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97.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之一是()。

A、大量的商品输出

B、大量的借贷资本输出

C、大量的资本输出

D、大量的生产资本输出

9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B、带有社会主义因素

C、是资产阶级国家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

D、是资产阶级国家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

9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C、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D、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10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A、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D、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10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A、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B、消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D、消灭经济危机

102.我国解放后对原有的官僚资本采取了()。

A、赎买政策

B、限制政策

C、没收政策

D、利用政策

103.建国初期,我国对个体私有经济的改造是直接引导它到()。

A、私人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集体所有制经济

D、全民所有制经济

10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全民所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个体经济

105.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居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是()。

A、全民所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全民与集体的联合经济10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应该是()。

A、以个体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私营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以外资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7.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A、主体部分

B、起主导作用的部分

C、暂时补充的部分

D、重要组成部分

108.决定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存在

B、物质利益的差别

C、劳动旅游业的需要

D、生产力的状况

109.我国现阶段存在着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是()。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集体经济

D、全民经济

110.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本质上是()。

A、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B、小私有经济

C、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11.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国有经济()。

A、不一定占支配地位

B、必须占支配地位

C、是否占支配地位在不同行业可以有所差别

D、是否占支配地位在不同时期可以有所差别

11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对()的分配原则。

A、劳动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消费资料

D、生产资料

113.社会主义的奖金是()。

A、对劳动者提供的超额劳动的报酬

B、对劳动者在特定条件下的额外劳动付给的报酬

C、对劳动者必要劳动的全部报酬

D、对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全部报酬

114.市场经济()。

A、属于封建主义性质

B、属于资本主义性质

C、属于社会主义性质

D、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11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使()。

A、国家成为市场主体

B、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C、地方成为市场主体

D、部门成为市场主体

116.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

A、承包经营制度

B、现代企业制度

C、租赁经营责任制度

D、生产经营责任制度

117.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的性质()。

A、只能是私有性质的

B、只能是公有性质的

C、取决于企业规模的大小

D、取决于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118.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

A、二者可以是统一的,但也可能发生矛盾

B、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它们总是相互促进的

C、二者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发展方向相反

D、二者是没有关系的,在经济发展中互不相干

119.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是指()。

A、只用于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

B、只用于生产消费的消费资料

C、当年生产的一部分生产资料和全部消费资料

D、当年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120.社会总产品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下的那部分产品,其价值形态是()。

A、工农业总产值

B、国民收入

C、国民生产总值

D、社会总产值

12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从价值形态来看就是()。

A、当年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价值的总和

B、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当年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C、全社会劳动者当年得到的全部劳动收入

D、所有企业单位当年上缴国家的税收总和

122.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关系是()。

A、社会总产品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B、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

C、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在价值量上是相等的

D、国民收入的价值量一般要大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

12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由()。

A、全社会劳动者创造的

B、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

C、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

D、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124.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A、非物质生产部门内进行的

B、物质生产部门内进行的

C、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D、全民所有制企业内进行的

125.下面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是()。

A、生产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

B、生产企业上交的税金

C、国家预算

D、生产企业的企业基金

126.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主体是()。

A、企业

B、国家

C、物质生产部门

D、非物质生产部门

127.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联系,从根本上讲是()。

A、实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要求

B、加强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要求

C、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要求

D、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大学课程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7、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9、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207934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标准学时:56 课程类型:理论课 《微观经济学》就是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有市场经济学之称,是一门以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观经济管理方法的学科。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的学位必修课程,也是不同程度上构成许多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其中与基础理论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市场营销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政、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等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和会计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运用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理论逻辑和数学模型推导,揭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

律,以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居民实现满足极大化,社会福利达到均衡、市场失灵措施等。比较计划经济的运行,分析它的长短优劣与局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本课程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更具体化,为了更好的掌握这门课,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西方经济学导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分配理论以及相关的微观经济政策;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成本控制能力 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经济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见到的各种经济关系,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模型,对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供求关系进行验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宏、微观经济基本性质、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分析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并积极调动音像、互联网等各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终极笔记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产阶段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它的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获得货币,后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货币。 二者区别:它们买和卖的顺序是相反的,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也不同 资本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G-W-G’。G’=G+G即原付货币额上加一个增值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流通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是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流通过程中出现商品等价交换与价值发生增值之间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阐明价值增值,从而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非等价交换都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但是离开流通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价值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包括3个部分: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维持他的劳动力的再生产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繁衍后代,延续劳动力商品的供给3、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用以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对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劳动力的要求。 资本的本质: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重点 导论部分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00009 导论部分 主要考核知识点: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 2、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皮埃尔·布阿吉尔贝尔、西斯蒙第。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萨伊。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40-60年代。 4、在西方首先提出“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6、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2、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三要素:①人的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②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劳动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③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资料。 3、社会再生产过程需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过程。 4、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1、政治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在于揭示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经济运动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①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下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有什么样的经济规律。 ②任何经济规律都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者改造它也不能随意的创造和制定它。不管人们是能否认识它,它都会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 ③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要求办事儿,否则就会受到经济的惩罚。 3、经济规律的特点 ①经济规律一般来说不是长久不变的,它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并发生作用,

北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部分答案

名词解释 16、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17、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18、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是以合作制为基础,吸收股份制的一些做法,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形成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 19、知识经济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 16、资本主义地租 是指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17、金融资本 就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一起而形成的垄断资本。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18、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有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19、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16、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17、倾销 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18、集体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简称,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部分劳动群众集体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19、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

统计学原理课程标准[1]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课程代码:学时:40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等课程 考核方式::笔试(平时成绩40%+考核成绩6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讨论、平时小测验和到课考勤等)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营销策划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掌握统计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观念、现实的手段和方法,考虑市场变化的特点,对市场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优选判断,从而客观而现实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数字信息和营销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搜集对企业的重要性。数据处理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而人们的生活与经济也息息相关。 统计学是营销与策划的主要课程之一,因此而设置这门课。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确定的。 3.课程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 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调查市场、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熟悉把握对企业的经济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利用统计基础 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4、熟练地利用数据的结论进行简单的预测。 知识目标…… 1、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统计的基本指标和基本指标体系。 3、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掌握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素质目标…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课程内容及教育教学要求

政治经济学教学建议

政治经济学适合于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其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资本主义部分内容和社会主义部分内容,分两个学期来上。每学期的学时大约在34小时左右。以下是政治经济学相关的教学建议。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3 2. 学时:34学时(课内学时:30,课内实验:4) 3.课程性质:专业课 4.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 5. 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无 6.首选教材:程恩富,徐惠平,周肇光.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二、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及实验室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后续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在本课程教学期间,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信息,而且要辅导学生选择1~2个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研,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思路。 四、内容简介 本课程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方法论,主要包括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劳动价值论、资本增值理论、资本积累论、资本运行理论、社会总资本运行理论、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3.10)真题及答案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3.10)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 1.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社会在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辩证关系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生产是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它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 统计 刷题次数:1978 错误率:21%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名称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功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功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统计 刷题次数:2303 错误率:43%

3.以下物品属于商品的是() A.腐烂变质的食品 B.阳光 C.木工做的家庭自用的小木凳 D.联想公司生产的电脑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名称 商品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联想公司生产的电脑属于商品。统计 刷题次数:1550 错误率:10% 4.商品价值量取决于()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统计 刷题次数:1188 错误率:15% 5.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B.成反比 C.关系不确定 D.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统计 刷题次数:1150 错误率:66% 6.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清偿债务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货币五种职能的基本内容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清偿债务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支付手段 统计 刷题次数:1050 错误率:24% 7.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一,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单选题精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资本总公式是:G-W-G'.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 、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过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陈友芳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各位老师,新教材《经济生活》一共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以及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各位老师在经济学的学习及教学中可能已经习惯了从生产入手,为什么我们的新教材要从消费开始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材强调以“生活逻辑”为主线,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显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一个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经济活动的人,他也一定接触过消费,尤其是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材从消费入手,有助于我们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要消费,就往往需要与别人交换,而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否则是没有办法去消费的。根据这一逻辑,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个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这样展开的: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的生活、消费需要商品,而购买商品又离不开货币,由此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原来货币的出现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这一思考使我们发现,货币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神秘,货币原来本质上只是一般等价物而已。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面对看起来神秘,实际上并不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货币究竟在经济生活中起一些什么样的作用。于是我们的教材接着分析货币的基本职能,领着学生去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些构成了本框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的主要内容。 今天的人们都知道,我们进行商品交换使用的都是纸币,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本框的第三目,我们对纸币进行了科学分析。由于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具有一些缺点,而纸币拥有金属货币并不具备的优点,因此,纸币这种价值符号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通用的交换媒介,然后教材接着分析纸币的流通规律,告诉我们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三目:纸币。 第一课的第二框叫“信用工具和外汇”。人们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并不是只有现金结算,而是经常使用各种信用工具进行结算。于是第一目“信用工具”集中介绍两种常见的结算工具:信用卡、支票。老师们一定要注意,我们教材所说的信用卡是从广义上说的,而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资本主义部分 导论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经济”的含义:A、“经济”的最初含义:晋书中第一次出现,economy 家务,规则; B、“经济”的现在含义:①经济管理、经济制度;②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消费、交换、分配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③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①古希腊色诺芬家庭管理;蒙克来田1615年第一次把“政治”和“经济”结合; 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人物:A、威廉.佩蒂《政治算术》,B、魁奈《经济表》,③亚当.斯密《国富论》,④大卫.李嘉图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①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劳动: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 (主管条件——人)的有目的的劳动。 物质资料生②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之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分类:包括没有经过人工加产的条件:工的自然物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 ③劳动资料——劳动手段: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 物质条件。——主要是:劳动工具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生产关系不是片面、孤立、静止地研究) ①劳动者和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取决于科学技术) 狭义: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的内容:广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构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三、经济规律 1、含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它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作用是客观的。①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两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既矛盾又统一。客观性: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要适应某些经济条件。 2、经济规律的特点:①与人的经济活动相联系;②随着经济条件的产生而产生,消失而消失;③有阶级 性,有阶级的背景。 4、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分类:一般经济规律、共有经济规律、特有经济规律。 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阶级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 思考题:1、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否是阶级斗争?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思考题:1、人们能够认识经济规律,能否改造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点。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商品

(完整版)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 (2)二者有差异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5、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6、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7、为什么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这是因为: (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经济关系,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并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习中,要以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要将理论部分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在实务部分中加以具体运用,以便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注意业务与法律的联系国际贸易法律课的内容同本课程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步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同有关法律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考虑,即要求从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 第三、要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惯例,它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我们必须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第四、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故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练习,并结合到校外参观、实习,以增强感性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后续课程为《国际金融》、《国际结算》。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掌握WTO的基本原则、反补贴反倾销协议,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把经济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的是()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现代西方经济学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3.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 A.得不到任何补偿 B.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C.能够得到完全补偿 D.能够得到更多补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会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4.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5.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商业信用是指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方式,互相赊购赊销商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6.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原因是() A.劳动力商品有价值 B.劳动力所有者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D.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包含道德因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这就是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 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两者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两者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C.两者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两者在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正确答案】 C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出卖劳动的收入 D.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旅游经济学课程标准

《旅游经济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1060020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 课程学分 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16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酒店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制定人仝泽柳制定日期2012.9.5 审核人仝泽柳修订人仝泽柳修订日期2014.6.15 审核人仝泽柳签发人钱宏签发日期2014.6.20 一、课程定位 《旅游经济学》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必修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研究,揭示支配旅游经济运行的规律,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促进旅游经济的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经济活动运行中各个主要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本课程应该在完成政治经济学、旅游学概论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后开设,要使本课程的知识在实际中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对所学旅游课程知识要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同时,还要辅之于长期的实践和探索。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涉及到经济学的学科,开这门课的木的是要让同学们掌握旅游中的经济现象,如旅游产品、旅游的需求与供旅游消费的性质,以及旅游经济效益如何人评估与测量。让同学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旅游业务充分认识。2.能力目标 (1)让同学知道社么是旅游产品,以及旅游产品的组合与开发。 (2)了解旅游的需求以及供给、旅游需求弹性系数。 (3)如何利用游客消费结构来满足旅游效用最大化。 3.知识目标 (1)以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使学生认识旅游产品的特点,旅游活动的商品化、旅游产品的结构、旅游产品的供给,投资与资源开发等问题,使其认识旅游经济活动不同于其他经济活动的特殊性。

政治经济学学习方法指导

《政治经济学》学习方法指导 责任教师张淑云 1.要了解这门课的性质和研究的内容,即它是一门什么学科,它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要对学习一门科学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了解该学科的性质、内容及学习的必要性。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学加经济学,也不是政治加经济,而是一门经济学科。“经济学”一词,原由希腊文“家庭”和“管理”两词组成。由于该词出现时,古希腊的社会生产是以奴隶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所以,这种家庭管理学所涉及的是奴隶制下的各种经济问题。17世纪初,法国人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本意是研究整个国家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学问。此后,法国、英国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把自己的著作称为“政治经济学”。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沿用了这一名称,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所以,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 2.要了解这门课的内容结构,从总体上把握它是由哪几块内容组成的。每一块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包括哪几章。可以通过看书和听课来了解。 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和阐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主要经济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探讨解决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矛盾的途径。学习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了解经济方面最基本的知识,并认识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和研究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和趋势;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个分析市场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为学习其它理论奠定基础。 3.政治经济学理论博大精深,内容多、概念多、规律多,较之其它课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政治经济学应当采用的一个首要的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问题的内容归纳、概括、总结,理清知识体系的脉络,然后将其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问题的内容提炼出来,加以理解和记忆。如,导言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是从物质资料生产开始;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就离不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得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学习本章应掌握各个范畴之间的辨证关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之间关系;社会生产过程(生产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学习本章必须把各类原理加以区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加以区分;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类型的特点加以区分。通过对内容的归纳,即掌握了知识体系脉络,又对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就比较容易了。 3.在学习每一章时,要掌握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和主要问题。同时要考虑每一个问题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它。这个问题所说明的基本原理应当如何用来分析和研究现实经济问题。 学习这门课应当采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联系和研究实际问题。经济知识本来就原于经济实践,是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用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联系实际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如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及价值规律作用问题,只要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把经济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的是()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现代西方经济学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3.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

A.得不到任何补偿 B.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C.能够得到完全补偿 D.能够得到更多补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会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4.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5.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 A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模拟试卷二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在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 C )。 [A] 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B] 国家的干预来实现 [C] 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D] 剩余价值规律调节来实现 2、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 B )。 [A] 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生产资料 [B] 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 生产资料生产比生活资料生产重要 [D] 银行的存款增加从而使银行可能发放更多的贷款 3、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A )。 [A] 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 同一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 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4、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是通过( B )。 [A] “个人联合”实现的[B] “参与制”实现的 [C] 金融联系实现的[D] 制定垄断价格实现的 5、广义的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 B )四个环节。 [A] 制造[B] 消费 [C] 存储[D] 运输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是( C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D] 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C]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且不平 衡 7、市场体系由两大类市场构成,即( C )。

[A] 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 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 场 [C] 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D] 金融市场和技术市场 8、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 C )。 [A] 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B] 生产资金和流通资金 [C] 消费和投资[D] 不变资金和可变资金 9、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D )。 [A]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不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B]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然削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C]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根本立足点 [D]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立足点 10、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 社会生产[B] 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 生产资料[D] 生产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杠杆是( CD )。 [A] 资本积聚[B] 国家干预[C] 信用[D] 竞争 12、按所有制在形式上的差别,企业可分为( ACB )。 [A] 独资企业[B] 中小型企业[C] 合伙企业[D] 股份制企业 13、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 AB )。 [A] 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B] 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进行比较形成 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 [C] 是商品的国别价值 [D] 是由一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4、市场经济能有力地推动生产力发展,表现在( ABC )。 [A] 优化资源配置[B]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 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