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时练】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每课一练同步练习)

【课时练】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每课一练同步练习)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1节感觉世界

课堂追踪训练

1、当你闭上眼,嗅柠檬同时吃苹果,会产生()

A.苹果味 B.柠檬味 C.无味 D.苹果与柠檬混合的味道

2、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据所学科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 B.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C.人的嗅觉中枢功能丧失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3、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心灵感应

B、味觉

C、嗅觉

D、触觉

4、下列哪一种感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A.甜 B.酸 C.苦 D.辣

5、50年前在法国有一个人的鼻子在保险公司保了100万美元,须知当时的“百万富翁”就相当于现在的“亿万富翁”。这个人可能是()

A.警察 B.法官 C.调酒师 D.调香师

6、以下有关嗅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B、同一动物对各种物质的敏感程度都很强

C、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灵敏

D、“时间长了,腥嗅味闻不出来”是因为这时已不能形成嗅觉

7、皮肤内分布着多种,能感受外部环境中的许多信息。

8、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所以盲人一般用这个部位来“阅读”盲文。

而部位对热敏感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所以我们一般用这个部位来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

9、“时间长了,腥臭味就闻不出来了。”这是由于大脑的疲劳的缘故。

10、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其内有许多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特别是对态物质的刺激尤其敏感。

11、测试舌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性的实验时,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这是为了。

课后新知巩固

1.警犬可以协助警察破案,是因为狗比人有着更为敏锐的嗅觉,它形成的器官是()

A.鼻子 B.大脑 C.嗅觉神经 D.咽

2.晚上沉睡中的人被蚊子咬醒,这是人的什么感觉在起作用()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听觉

3.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A.冷觉 B.热觉 C.触觉 D.痛觉

4.下列环境刺激令人愉悦的是()

A.音乐 B.强光 C.防空警报 D.污水

5.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是()

A.眼 B.耳 C.鼻子 D.皮肤

6.今天天气很冷,我们感受气温主要是靠()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冷热觉

7.能感受空气中有气味的分子或微粒的感受器是()

A.味觉感受器 B.嗅觉感受器C.温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

8.品酒师都不嗜酒,酒鬼都干不了这个职业,这是因为()

A.减少刺激要保持味觉灵敏 B.酒鬼误事 C.酒鬼贪吃 D.酒鬼品行不端正9.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是()

A.均在手指伤处 B.在手指伤处和大脑皮层

C.在手指伤处的真皮和表皮 D.分别在手指伤处和伤处附近

10.某人不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A.嗅觉神经末梢受到损伤 B.传入大脑的神经受到损伤

C.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受到损伤 D.以上都有可能

11.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器官是()

A.皮肤 B.肺 C.肝脏 D.心脏

12.吃棒冰时感觉到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于()

A.是由于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是由于舌的味觉引起的

C.是由于舌的痛觉引起的 D.是由于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13.下列有关感受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B.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C.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 D.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14.下列关于痛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痛觉是对人体有害的刺激B.痛觉在人体的皮肤上产生

C.电、机械、过冷、过热、化学物质刺激等都能产生痛觉

D.触觉、热觉、冷觉等感受器都能感受产生痛觉的刺激

15.皮肤能感觉痛、压等各种刺激,是因为在皮肤的真皮内分布有()

A.神经组织 B.血管 C.毛发 D.汗腺

16.自然环境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

17.人类有各种不同的______和__________,能感受各种______,传入神经中枢,产生各种不同的______________感觉。

18.蛋糕的香味通过________________,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香味传到大脑的_______________,从而形成了嗅觉。

课后拓展创新

1.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_____________比较敏感。(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认真分析图中各处所指位置位于舌的什么部位,体会各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程度,填写下表。

4

每课中考直通

1、(2012.绍兴)你听到铃声走进教室。这个反射活动中感觉器所在的器官是()

A、眼

B、口

C、耳

D、脚

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堂追踪训练

1、甲在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把耳朵贴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三下响声,这三下响声传播的介质依次是:()

A、铁、空气、水

B、铁、水、空气

C 、水、空气、铁

D 、空气、水、铁 2、下列四种环境不能传声的是:( ) A 、有浓雾的早晨

B 、冰天雪地的北极

C 、宇航员走出飞船进入太空

D 、潜水员潜入海水中

3、停止敲锣后,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

A 、虽然锣面振动停止了,但仍能发声

B 、锣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C 、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4、三位同学在铁路边议论,用哪种方法尽早听到远在视野外的火车开过来的声音( ) A 、在路基上,全神贯注,侧耳细听 B 、趴在路基上,把耳朵紧贴在枕木上听 C 、趴在铁轨上,把耳朵紧贴在铁轨上听 D 、三种办法都不行

5、某人面对山崖大喊一声,1.2s 后听到自己的回声,则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为( ) A 、204m B 、408m C 、340m D 、170m

课后新知巩固

1、如图所示,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振动通过 传给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当把音叉

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是 。

2、不同物质对声音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通过时, _传播最快, 传播最慢。

3、看家的狗睡眠时把耳朵贴在地上,是为了能听到远处来人的脚步声,这是由于 的原因。

4、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抽气机开动时,将听见 。

5、你试试能用哪些方法使下面的这些物体发声? 一根棉线或者橡皮筋 ; 一个酒杯 ;

一个笔帽。

6、把一盆清水摆放在桌上,用两石块在水中互

相撞击,将耳朵贴近盆边,听到水里石块相击的声音了吗?想想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7、找一根长木棍,一位同学用针尖轻轻地刮木棍的一头(如图所示),刮木棍的沙沙声连他自己都听不清。另一位同学在木棍的另一头,把耳朵紧贴木棍,却能听到他拍来的“电报”。想想声音是

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8、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发声体正在振动。(所选器材最少为最佳)

课后拓展创新

1.一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两倍,在6000m高空水平飞行.当你在地面上听到飞机在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飞机已飞到前方多远的地方(水平距离)?

2.拿一面锣来,将它敲响。用力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3.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沈括的这段记载有何科学道理?

每课中考直

1、(2013.宜宾市)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如

图所示,是扬声器构造示意图。当线圈中通过变化电流时,线圈受到磁

场力的作用,从而带动与线圈相连的纸盆,于是扬声器就发出

了声音。

2、(2013.庆阳市)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第3节耳和听觉

课堂追踪训练

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2.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A.鼓膜 B.鼓室 C.听小骨 D.耳蜗

3、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4、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

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

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

5、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的意义是 ( )

A.使咽鼓管口闭合,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B.使咽鼓管口张开,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C.使外耳道内气压迅速下降

D.使鼓室内气压下降

6、人的听觉形成于()

A、耳蜗

B、听觉感受器

C、听神经

D、脑部听觉中枢

7、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A、音调改变了

B、响度改变了

C、音色改变了

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

8、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男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

9.2007年5月17日,“中华情·和谐海西”大型文艺晚会在闽江公园盛装上演。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D.三者皆有

10.以下减小噪音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噪声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要种草植树

C、带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

课后新知巩固

1、声波先到达外耳,外耳像漏斗一样接受声音,并把声音聚集起来,引向,使其产生振动。鼓膜振动带动了的振动,随即传到。耳蜗充满着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大脑,形成了听觉。

2.声音的高低叫做,它和有关。一般说来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年

人,女人的音调比男人。不同的动物所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相同或不同)。接收声波频率的范围(相同或不同)。医生的“叩诊”和工人“听漏”都是通过比较声音的来判断的。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___Hz到_________Hz,高于___________ 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___________ Hz的声波叫次声。

4.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__________分贝.

5.下图是人耳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①是__________,⑦是__________,13是__________,它们共同构成__________。声波引起__________振动,经__________传到内耳。

(2)⑩内有__________,⑧内有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类感受器的传人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位听神经。

(3)当飞机下降时,乘务员要旅客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开放,空气由: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6、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是。

①城市禁鸣喇叭;②纺织女工带上耳塞;③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④在高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⑤将飞机场建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⑥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⑦点燃爆竹导火线后,边撤离边捂住耳朵。

课后拓展创新

1.小儿高热导致耳聋,一般是由于( )

A.外耳道损伤 B.鼓膜损伤

C.耳蜗受伤 D.神经中枢受损伤

2.听觉形成的合理表示是 ( )

A.声波→外耳→中耳→耳蜗

B.声波→鼓膜→听小骨→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听神经→听觉中枢

D.声波→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

3.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1)(2)

B.(2)(4)

C.(1)(3)

D.(3)(4)

4.全班齐声合唱同一首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唱歌同学的声带在振动

B.歌声洪亮时,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D.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音调不同

5.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但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 ) A.蝴蝶飞行时声音响度小

B.蝴蝶飞行时音色与蚊子不同

C.蝴蝶飞行时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

D.上述原因都有可能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乐音让人赏心悦目,而噪声妨碍生活,有害健康

B.超声波是百害无一利的声波

C.通过接收次声波,可以监测核爆炸,预报台风

D.人耳昕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有的动物却能听见

7.流传千百年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舞者用力拍击自己的胸膛是为了使拍击声的()A.音调升高 B. 响度增大

C. 音色改变

D.音调降低

8.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9.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 )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科学家研制氟里昂的代用品

C、在汽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

10.假如你的住宅在马路边,经常有令人心烦的噪声干扰你的学习和休息,下列哪种措施是无效的()

A.将门窗关紧

B.用一团棉花塞住耳朵

C.将马路与住宅间的围墙砌的高些

D.将窗子打开,加快空气流通

11、我们每个人都用两只耳听,我们便可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____________,来辨别____________的方向和位置。

每课中考直通

1.(2013. 福州市)如图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吸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振动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

声音,这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2、(2013.南充市)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

B.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C.“震耳欲聋”说明卢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3、(2013.南安市).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A.音调

B. 音色

C. 频率

D. 响度

第4节光和颜色

课堂追踪训练

1.下列物体一定属于光源的是( )

A.有颜色的物体 B.人眼能看到的物体

C.能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 D.能反射光线的物体

2.关于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日食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日食是由于折射造成的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造成日食的原因

3.以下不能说明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小孔成像 B.影子

C.月食 D.彩虹

4.如果太阳光通过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小孔,照射到孔后的光屏上出现了光斑,则光斑的形状是(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形 D.三角形

5.透过红玻璃看蓝纸反射的色光呈黑色,这是因为( )

A.红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

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透过红玻璃 6.射击时,人眼通过枪的准星去瞄准目标,是因为( )

A.通过准星看目标就可以看得更清楚

B.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C.准星的小孔可以放大目标

D.从人眼射向准星、靶心的光线是直线

7.关于光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l05千米/秒

B.光的传播速度的最大值为3×l05千米/秒

C.光年是一种长度单位

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如果比例适当会是白色的

B.几种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如果比例适当会是白色的

C.一张白纸,无论什么光照射,它总是白色的

D.颜色是不可能混合的

9.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_________的物体,在物体的__________面光__________的区域便产生影子。

10.一束白光经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光的__________,而且分解成单色光,在光屏上得到的彩色光谱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1.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是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据天文测量,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l60万亿千米,估算一下,“牛郎”眨眨眼,“织女”要隔多长时间才能看到?

课后新知巩固

1. 下面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

A、影子的形成;

B、小孔成像;

C、看不见高墙后的物体;

D、闪电后才听到雷声。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0×108m/s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的传播不需借助媒介

D、明亮的月光是光源

3.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它的影子从早晨到晚上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 、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4、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透过红玻璃,你在光屏上将看到的颜色是()

A.白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5、舞台上有一身着黄色上衣和绿色裙子的姑娘在跳舞,当用黄光照射时,她的上衣的颜色是(),裙子的颜色将会是()

A.黄色 B.黑色

C.绿色 D.白色

6.利用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人们制成了()

A.验钞机

B.遥控器

C.微波炉

D.超声波诊断仪

7. 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

是。

8.光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______一个时间单位。(填“是”或“不是”)。

9.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____________,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属_________。[来源:学*科*网] 10.在暗房里通常只开一盏红色灯,那么看到墙壁呈__________色,绿色衣服呈__________色。

课后拓展创新

1.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

(1)由表1可以看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实验二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2)由表2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3)请你由上述结论解释,为什么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把红色的遮阳伞?

2.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哪种光的光合作用效果好?,

原因是。

每课中考直通

1.(2013.济宁)如图所示是济宁市2013年中考试卷答题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一课时光的反射和折射

课堂追踪训练

1.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可以使射到墙上的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B.漫反射

C.镜面反射D.折射

2.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杯弓蛇影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D.立竿见影

3.下列现象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A.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

B.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C.针孔照像机所成的像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

4.下列事实或现象不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在隐蔽处用潜望镜观察外面的情况B.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C.汽车观后镱D.利用凹面镜可以得到平行光

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C.日食是太阳光被月球挡住而在地球上形成的黑暗的区域

D.岸边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中嬉戏的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6.一人沿公路步行,在经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灯光照射到人身上所形成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长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D.先变长,后变短

7.一个人站在竖直平面镜前,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发生的现象是()

A.像变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B.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

C.像变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D.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

8.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2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度.

9.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现象;而有时黑板“反光”看

不清楚,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

10.阳光照射在物体上能使物体发热,说明光具有______.“雨后彩虹”是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

课后新知巩固

1.北京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的奥林匹克遗址进行采取,火种的采取实质是把火炬放在(“凹面镜”、“凸面镜”或“平面镜”)的焦点上而点燃火炬,可见这种镜面对太阳光具有作用。2.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白云,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虚像,后者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像。(选填“实”或“虚”)

3.在每年安福寺桃花节里,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在三月和煦的阳光中,显得妩媚令人陶醉。

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上射光的缘故。

课后拓展创新

1.实验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 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 __.(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___ .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每课中考直通

1、(2013.舟嘉)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A.向外旋转 B.向内旋转

C.向下旋转 D.向上旋转

2、(2013.宁波)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

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 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 a、p b、p c、p 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A.p a、p b、p c、p d

B.p d、p c、p b、p a

C.p c、p d、p a、p b

D.p b、p a、p d、p c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2课时光的反射和折射

课堂追踪训练

1、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度,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美丽的城市广场中,有一个美妙的音乐喷泉。在水池的底部射出的光柱会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将喷泉照射得绚丽多彩。某一时刻,一束光柱从池底通过水面斜射向空气,在水面上发生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若入射角为30o,则反射角________;当入射光线远离水面时,折射光线将________水面。

3、2011年1月8 日,在寒冷的吉林,天空出现了“三个太阳”的罕见“幻日”奇观。这是由于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当太阳光通过这些小冰晶时,发生了光的________形成的。

4、小明向平静的湖面看去,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_____射形成的虚像;若湖中的水深3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_3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光沿着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有能量

D.光的反射

课后新知巩固

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M点B.N点

C.P点 D.Q点

2、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3、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

4、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立竿见影 D.海市蜃楼

5、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在游泳池边看到的池底比实际浅

B.夜晚看到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

C.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车后更广阔的范围

D.晴朗夏日的中午,在树下看见圆形的光斑

6、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是()

A.水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的形成

D.海市蜃楼

7、如图所示,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况( ) A .变得疏了 B .变得密了

C .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

D .疏密没有变化

课后拓展创新

1、小军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发现折射角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的角度并不相等,谁的增加量更大呢?小军想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 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使二者的圆心重合,如图所示。 ② 将一束激光射向圆心O ,激光在O 处发生折射;③ 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④ 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②③步骤数次;

⑤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比较入射角增加量与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得出结论。

(1)图中光线的入射角大小为__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__。(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入射角增加量与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谁的更大呢? 。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一定还会有所发现,请写出两点。 ; .

每课中考直通

1.(2013?深圳)“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

第6节 透镜和视觉

课堂追踪训练

1.下列光学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 .凸透镜 B .潜望镜 C .凹透镜 D .平面镜

2.下列对于凸透镜特点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央比边缘厚

B.两个焦点与透镜中心的距离相等

C.有一个实焦点和一个虚焦点 D.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可得到平行光线

3.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4.照相机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A.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小

B..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大

C.与底片到镜头的距离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从酒瓶子侧面看到瓶子里的人参,看到的人参是:()

A.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B.放大的、正立的实像

C.放大的、倒立的虚像

D.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6.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 m的地方,所成的像()

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

C.一定是放大的像 D.一定是缩小的像

7.用____透镜会聚太阳光,在____处可点燃火柴。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处,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为一束平行光线。光线射入平面镜会发生____现象,光线通过透镜会发生____现象。

8.让一凸透镜正对太阳照射,在离凸透镜10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小亮点,若想要用该凸透镜看到放大的字,则凸透镜离物体的距离应该____。

9.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时,成倒立缩小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成的像是__立的,大小与物体____。

10.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现在的中学生患近视眼的很多,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由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

课后新知巩固

1、某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离透镜15cm处的纸上形成一个最小的亮斑,这个透镜的焦距是。

2.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

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

于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像。

3.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___、

___、___。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____。

4.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______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调焦装置是用来调节镜头到___的距离的,当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要往前冲,离胶片___一些。

5.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___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在投影时由于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同学们看不清楚,需让画面再大些,调节的方法是,向____调镜头(填“上”或“下”),同时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要____。

6.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可以会聚光线

B.凹透镜可以发散光线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7.为了获得一束平行光,某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A.选用凹透镜,并把一个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

B.选用凸透镜,并把一个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选用凹透镜,并把一个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D.选用凸透镜,并把一个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8.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门镜的作用于一个:()

A.照相机镜头 B.幻灯机镜头

C.凹透镜和凸透镜 D.放大镜

9.蜡烛放在凸透镜的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的像()A.先成放大的像后成缩小的像

B.先缩小后放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10.某人照相,拍了一张以后,他向照相机移近了几步,再拍一张.如果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拍照的人应该()

A.把镜头向外拉一些,人像变大

B.把镜头向里缩一些,人像变大

C.把镜头向外拉一些,人像变小

D.把镜头向里缩一些,人像变小

课后拓展创新

1.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关于眼睛,请你填写下面的问题:

(1)如图所示中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

(2)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的___像。眼睛与普通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3)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___cm,

叫做明视距离。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平面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

拿到离眼睛___cm处最为合适。

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

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

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①把烛焰放在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属于____原理。

②把烛焰放在___点上,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3.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

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___,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___大致在_____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为了完整地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若透镜焦距为f,则蜡烛应放在凸透镜前物距u分别是:u=2f、u=f,以及、____、____、____的三个区间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