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回顾了英格兰银行以及美联储的起源美联储面临的第一个重大

我们回顾了英格兰银行以及美联储的起源美联储面临的第一个重大

我们回顾了英格兰银行以及美联储的起源美联储面临的第一个重大
我们回顾了英格兰银行以及美联储的起源美联储面临的第一个重大

我们回顾了英格兰银行以及美联储的起源、美联储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1930年代的大萧条等等。今天,我将选取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以后的历史,讨论二战后某些重要的篇章。我将从2008年次贷危机的起源讲起,本次讲座的后半部分及下一次的全部课程都将讨论危机本身。

危机伏笔:

从“大通胀”到“大稳定”

我们从二战开始讲起。战争本身如何获得融资?通常情况下,战争的融资基本上靠借贷,二战期间,美国的国债迅速增长以支付战争所需。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合作,利用其管理利率的能力使利率保持在低位,确保政府能更低廉地为二次大战融资。战后国债依然存在,政府依然担心如何支付居高不下的国债利息。因此,在战争真正结束后,美联储背负了将利率保持在低位的巨大压力。但如果一直保持低利率,经济却持续增长和复苏,将面临经济过热和通胀风险。1951年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在一系列复杂的谈判后,美国财政部同意结束管制,允许美联储独立地确定必要的利率,以促进经济稳定,相关协议被称为“1951年美联储和财政部协定”,这也是政府首次明确承认美联储应被准许进行独立的运作。

在1950和1960年代,美联储的基本关注点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在1951年至1970年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是马丁(William McC. Martin),任期长达19年,格林斯潘的任期为18年半,他们两位在二战后领导美联储共计长达37年。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货币政策相对简单,当时的经济持续增长,取得了巨大成果,美国经济在二战后也再度占据了主导地位,对经济大萧条的担心也没有成为现实。在此期间,美联储基本采取了所谓的“逆风而行的货币政策”,即一旦经济快速增长或过快增长,美联储将收紧政策防止经济过热。反之,一旦经济增长过慢,美联储将降低利率,对经济施加增长性的刺激以避免其衰退。马丁主席非常关注通胀风险,他曾指出:“通胀是夜晚的盗贼,如果我们不采取迅速和决断性的行动,我们会始终赶不上它的步伐。”在1950年代大多时候和1960年代早期,美联储遵循上述政策,谋求通胀和经济增长都保持合理稳定的水平。

但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货币政策开始变得过于宽松,导致通胀和通胀预期大幅上升,通胀率最高时达到了13%。而在此前的1960年-1964年,年均通胀率仅略高于1%。到了1965年-1969年的越南战争期间,通胀大幅攀升,在1970年代早期继续恶化,直到1970年代末期,CPI通胀率已经到了约13%的峰值。

太过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何会令通胀在1970年代让人焦头烂额呢?一个原因是技术问题,“经济到底在多热的情况下不会导致通胀压力?”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在这一问题上显得过于乐观。当时的普遍看法是,失业率可以保持在3%或4%的低水平。保持高通胀率,可能获得更好的经济表现,就业率也会高一点,经济会再现19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的繁荣。美联储开始遵循这一做法:如果我们将通胀保持在略高于正常的水平,我们可能获得就业的永久性增长,以及失业率的永久性下降。

1970年代早期,当通胀攀升至约5%时,尼克松引入了物价控制措施,通过一系列法律,禁止公司提高产品价格,但这些法律并不完备,所有的董事会都试图找到法律的空子。这基本上是很不成功的政策,价格是经济的自动调节器,对薪酬和物价加以控制意味着整个经济

存在缺陷和其他的各类问题。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对此的评价是:这好像是打破温度计来控制炉子过热的问题,是本末倒置的。根本性的问题是,当时存在太多的需求推升了物价,简单地通过法律禁止人们提价,不能解决货币过度宽松和过度需求的基本性问题。这一政策最终在混乱中崩溃。1970年代政策制定者的努力并没有达成失业率下降的结果,最终的结果是通胀率上涨并急剧攀升。

处理高达两位数的通胀,成了卡特总统的首要工作。卡特任命了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部分原因是,他认为后者是一个强硬的中央银行家。沃尔克走马上任后不久就开始有所动作,1979年10月,他与美联储的政策制定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货币政策管理上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重要的是允许美联储大幅加息。沃尔克1979年宣称,两位数的通胀率已偏离货币政策的正常运行轨迹。新货币政策包括高利率(收紧货币)等政策,以减缓经济增长、抗击通胀。沃尔克称:“为打破通胀怪圈,我们必须推行可信的、有纪律的货币政策。”

这一政策随即立竿见影,从1980年至1983年,通胀率从12%-13%的水平一路降至3%。通胀的相对快速下降冲抵了1970年代末期的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1980年代的政策是非常成功的,达成了控制通胀的目标。在新的自律性货币政策执行后,通货膨胀在随后几年大幅下降。当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于1987年离职后,通货膨胀大约在3%至4%之间。但为降低通胀而实施的高利率也代价高昂,在1981至1982年的严重经济衰退中,失业率也升至了近11%的高位。在1970年代,产出和通胀的波动性明显很高,1980年代早期的波动性则更大。这时,沃尔克在压制通胀,而经济陷入了衰退。

1987年,沃尔克离开美联储主席的位置,接替他的是格林斯潘。1987年开始,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近19年时间。正如他的言论所暗示:他任期内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提高了经济稳定性。他曾指出:经济更稳定一直是美国生活标准快速提升的关键所在。实际上,这一时期的经济稳定性明显提高,并被称为大稳定时期,这与1970年代的大滞涨和1930年代的大萧条形成了鲜明比照。大稳定局面的出现表明货币政策可以给经济创造更大的稳定性,而沃尔克其实对此也有贡献。在1980年代早期,他在短期内压低通胀的努力导致了很严重的经济衰退,但也带来了回报。回报就是经济更稳定,通胀更加稳定,货币政策也更为稳定。商业人士和家庭的信心也更充足,这对更大范围的稳定都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大稳定并非完全由货币政策造就,毫无疑问,其他因素也起到了作用,如经济的整体结构调整。一个例子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学会了更有效率管理库存。这种所谓的“即时库存管理”取代了以往的“手中持有大量库存”。通过改善库存管理以及更多这样更佳的商业实践和经济中的其他因素,可使事情变得更稳定。另一个幸运的情况是,油价冲击的情况没有太多,其他很多事情也都有助于大稳定。

危机发酵:

“稳定”带来房贷泡沫

到了2000年代中期,有影响力的事件是此前1990年代末的IT股暴涨和暴跌,以及由此引发的2001年经济的温和衰退。人们从大稳定中获得的一个结论是,不仅经济更稳定了,金融体系显得也更稳定了。结果是这一时期,金融稳定政策某种程度未得到应有重视。我今天只谈谈部分起初的危机触发事件,尤其是房产泡沫。我们将在下次仔细谈论危机的详细情

况以及美联储是如何应对的。

房价的大幅上涨是最终导致近期所发生的危机的一个关键事件,1990年代晚期至2006年,全美国房价大涨了130%,可以看到曲线不断升高,房价涨幅很大。这一时期以及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新住房抵押贷款的申请标准不断下降。现在已经很清楚,引发房市泡沫和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因素。毕竟,1990年年代后期,人们对科技股以及整个股市可以说非常乐观。毫无疑问,乐观加上其他心理因素,导致了房价上涨。所有人都认为房价会不停上涨,买房将是“稳赚”的一项投资。我在加州住过一段时间,之前房价也在上涨,每个人在聚会时谈到的都是:“你的房子涨到多少钱了?你目前已经赚到了多少?”感觉是你仅要常常看看房价就行了,都没必要上班赚钱了。所以人们陷于狂欢中,认为房价会不停地涨,每个人都会更富有。同时,申请新贷款的标准一降再降,造成更多人投资房市,进一步推高房价。

我们略谈下放贷质量,看看什么发生了。2000年初期,通常需要付10%,15%甚至20%的房贷首付,他们必须递交财政状况、收入和个人资产的详细情况,以说服银行提供贷款,资产通常要求为其年收入的四五倍。不幸的是,随着房价上涨,放贷人开始向不合格的申请人发放贷款,就是所谓的非高级贷款。这些贷款经常要求很低或无需首付款、很少或不需要任何材料。我说的是非高级贷款,而不是次级贷款。以借款人信誉来讲,次级抵押贷款是质量最低的,有的地域还有其他的抵押贷款,被称为全A级或其他名称,它们也不适用于传统的债券发行标准。所以我说非优级,本质上就是房屋抵押贷款的信用标准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信用不稳定的人也获得了贷款。

我们后来还可以看到,新增贷款、非优质贷款、次级、全A级或其他低质量贷款的增长率很高,尤其在2000年代中期和2006年,约有三分之一的贷款是非优级的。这一情况是不正常的,当你向信用有问题者发放贷款时,他们零首付,信用评分很低,有必要就其收入和经济前景提出更多问题。但实际情况正相反,到了2007年,60%的非优贷款未附有材料说明申请人的信用度,所以显然抵押贷款质量正不断下降。

这是不可持续的。房价不断上涨,月供占收入比重不断提高,最终需还款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变得很高,导致人们对新住房的需求下降了。我们看到抵押贷款率此后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利率下降了。问题是高还款额意味着不会再有新贷款者,新购房者,所以房价泡沫破裂。1990年代末期到约2006年房价大幅上涨。从2006年至今,房价已经下跌了30%多,美国房价出现了显著下降。当然,经净通胀调整后,现在的房价就与泡沫开始前非常接近了。

房价现在大跌将有严重后果,很多因房价上涨而感到富有的人会受到影响,他们曾有很好的流动性,突然间,他们发现自己所欠下的房屋贷款要高于房屋的全价。在此情况下,放贷人的房屋资产净值为负。2007年开始,资产为负的抵押贷款数量大幅升高。目前,在美国约5500万笔抵押贷款中有1300万笔资产为负,资不抵债比率达到约20%至25%,这与我们此前看到的情况迥异。同时,考虑到房价下跌,很多人资不抵债,抵押贷款违约现象飙升。人们不及时还款,最后银行收回房产,这称为止赎,银行再将房子卖与他人。可以看到,2009年有超过500万抵押贷款违约发生,几乎占到全部抵押贷款的10%,这个违约比率是很高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对贷款者,房主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就是向人们发放贷款的机构。随着违约比率高达10%,银行和其他抵押贷款债券持有人遭受可观损失,

这成为危机爆发的主要诱因。

危机催化剂:

银行太自信,监管太薄弱

现在这里有个有趣的问题。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股票市场大涨,包括而不仅限于高科技泡沫。那些股票价格在2000年和2001年大跌,很多账面价值蒸发掉。实际上科技股和其他股票价格下跌回调的账面价值,与住房市场繁荣或萧条而引发的损失差别不大。然而科技股泡沫仅仅导致经济温和衰退。2001年经济衰退期从3月持续到11月,仅仅8个月。失业率虽上升,但远未触及1980年代或更近期的高水平。这里资产价格大涨后又大跌,但未给金融系统或经济造成真正严重或持久的损害。

而近期的情况是,我们见证了房市的繁荣与崩溃,如果我们回顾2001年,我们会认为这或许会导致经济增长减速,也许不会那么严重。这就是我们美联储看到2006年房价下降时讨论的一个观点,这会像2001年的情形吗?当然我们知道,房价下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要大于股票市场下跌。要理解这点,需要区分触发物和脆弱性的不同。房价下跌和抵押贷款损失是触发物。打个比方,他们就如同点燃蜡烛的火柴。如果不是周围存在易燃物,也不会引发大火。而情况是,经济和金融体系存在脆弱性,住房市场崩盘某种程度上点燃了火焰。换句话说,是金融体系本身的脆弱性导致本应发生的温和衰退转变成为更为严重的危机。这些脆弱性是什么呢?美国和其他国家金融体系中的哪些特性导致住房市场荣枯引发远为严重的危机呢?

简单来说,我们金融体系的私人机构和公共机构都存在脆弱性。在私人机构,很多借款方和贷款方举债过高,杠杆率过高。导致这发生的一个大原因是“大稳定”时期的影响。在长达20年的相对平静的经济和金融状况下,人们过于自信,更倾向于大量举债。举债过多的问题是,如果你准备金不足,你的资产价值就会像房价一样大跌,迅速下跌,你会发现所持资产价值低于你的负债额。

第二,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在这一时期,金融合同,金融交易变得越来越复杂。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监督、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的能力并未跟上,他们的IT系统,他们用于风险管理而动用的资源,不足以使他们全面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的大小。所以,如果你问一家银行,如果房价大跌20%的后果,他们可能会严重低估他们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因为他们没有准确、全面评估所面临风险的能力。

第三个问题是融资方面的,金融机构在不同情形下都严重依赖像商业票据这样的短期融资工具,这可使他们获得短期融资贷款,最短可为一天,大多少于90天。

19世纪的银行主要用来存贷款,在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面,体现为非常短期的流动性模式,这与19世纪存款面临挤兑风险是一样的。私人机构的一个脆弱性是其对有毒金融工具的使用,包括复杂衍生品等等。如美国国际集团(AIG)金融产品公司使用的信用违约掉期,AIG通过信用违约掉期向投资者出售投资者持有的复杂金融工具的保险。所以本质上,AIG的承诺是,如果你在抵押品担保债务责任上或类似情况下有任何损失,他们将赔付。只要经济状况和金融体系一切良好,他们只需收取保险费,不会有任何问题。但一旦情况转坏,

他们仅仅对债务的一种情况押注,意味着他们会面临巨额损失,这有着很严重的后果。

这就是私人机构将暴露的问题。我们再简单讲讲公共机构。他们也存在严重问题。

首先,金融监管结构尽管修改过很多次,但本质上仍是1930年代创建时的样子。特别的是,它未能与金融体系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同步。一个方面是,很多重要的金融公司并未得到任何金融监管机构严肃、全面的监管。例如保险公司AIG。保险监管机构监管的主要是他们出售的保险产品,银行监管局主要监管他们旗下小型银行的储蓄情况,但没有哪个机构真的仔细审查过我刚才提到过的这个信用违约掉期问题。金融机构中未受到多少监管的还有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和美林这样的投资银行,不存在针对这些机构的法律监管,他们仅仅与证交会就监管达成了自愿协议,但这些公司并未得到全面的监管。而房利美和房地美这样的政府资助企业确实有监管机构,但得到监管非常不充分,监管机构存在很多漏洞,在危机中被证明很重要的公司并未得到很好的监管。

有时候,尽管法律设立了监管机构,很多时候他们也未能各尽其职,多个机构和政府部分确实存在这个问题。由于我是美联储主席,所以我谈谈美联储。美联储在监管上犯过错误。我想指出两点:一个是对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的监管,在评估其风险问题时,我们未能尽职。我曾经谈到过,很多银行连充分理解所面临风险的能力都缺失。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监管机构应要求其获得这样的能力,这将限制其承担高风险的能力。我认为美联储和其他银行监管机构都未尽到职责,这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我认为美联储失察的领域是消费者保护。美联储在保护房屋抵押贷款人方面拥有一些权限,如果有效使用,能够在房屋市场泡沫形成后期至少减少不良贷款发生的数量。但由于多种原因,我们并未做到这一点,远未承担应有的责任。我在2007年成为美联储主席后,确实强调了这些保护,但已经太晚了,无法避免危机发生。所以,有些权限和权力并未被有效利用,这显然导致了脆弱性。

最后,更为薄弱的环节可能是,独立机构像美联储,美国货币监理署和银行监管局,这些监管机构的设立通常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公司。美国银行监管局仅对存款或类似的组织负责。不幸的是,危机期间暴露问题的范围更广泛。他们超越了任一单一公司,或少部分公司,他们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所以缺失的是有效关注,未能察觉到危机可以影响到整个体系,而不限于个别企业的问题。所以,没有哪个机构负责研判是否存在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问题,或不同市场、不同公司间的关系是否会使系统承压或引发危机。

所以这些是公共机构存在的一些脆弱性。我们将在下周谈到这些脆弱性及其存在的后果。

危机争议:

“美联储没有助推泡沫”

让我以谈论一些争议话题作为总结,也就是货币政策的作用。很多人认为,2001年衰退发生后,美联储在2000年代初期推行的低利率政策导致了住房市场泡沫。2001年及此后,当面临经济疲弱、就业增长趋缓、通胀较低时,美联储下调了利率,2003年,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事实上,低利率货币政策的一个目标确实是提振购房需求,进而稳固经济。但如我所说,这颇具争议性。其重要性在于,不仅我们要理解危机,还因为在未来我们需要考

虑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因素。在我们制定货币政策时,我们应在何种程度上考虑到房市的泡沫问题?美联储内部已经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外界也有很多研究,但目前还未达成共识,你也许听到过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我看到的证据显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房价上升时并未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将简要谈谈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证据,一个证据是国际间的比较。人们并不认为美国房市荣枯是独特的,很多国家的房市都曾经历过繁荣和衰退,而这并不与特定国家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例如,英国房价涨幅曾类似或超过美国。但英国的货币政策要比美国紧得多。所以房市繁荣的货币理论有些让人困惑。另一个例子,德国和西班牙都使用欧元。两国有着共同的央行——欧洲央行,一样的货币政策。整个危机期间,德国的住房市场都保持平稳。西班牙房价大幅上涨,涨幅高于美国。所以国际间的证据至少引发了一些担忧。第二个议题是泡沫的严重程度。如我所说,利率和房屋抵押贷款利率的变动会影响到房屋价格和市场对住房的需求。

长期来看,需要考虑很多历史情况和很多证据。但当你观察利率和放贷利率变化情况,房屋价格变化情况,以历史上它们的相互关系来看,房价上涨是有很小部分是利率造成的。换句话说,房屋价格的上涨幅度过大,很难由2000年代初期货币政策造成的小幅利率变化来解释。我将提到的最后一个证据是泡沫发生的时间。鲁伯特·席勒是以房市泡沫研究著称的经济学家,他认为,住房市场泡沫始于1998年,这要早于经济衰退和美联储调低利率的2001年。还有,2004年初期货币政策收紧后,房屋价格仍大幅上涨。所以从时间上讲这也不是很切合的。现在,时间上却暗示了其他的可能解释。一个显然的问题是,1998年正是科技泡沫形成的中期,推动股价的相同心态可能也会一直推动房价。另一个可能性是,对此众多经济学家已经指出——90年代末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诸多亚洲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深受打击。在危机被制服之后,许多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开始积累大量外汇储备,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获取安全的美元资产。因此对包括抵押贷款在内的各种资产的需求大增。这些需求来自于海外,各国认定需要增加美元资产以服务外储。我认为有意思的是,大家会发现,各国房价上涨与资本流入的相关性最大。即与购买抵押物和其它更安全的资产(或者至少被认为是安全的资产)的流入资本量最相关,这一时机与1998年的状况也相契合。(本文由早报见习记者夏克余、实习生李阳培根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公开课第二讲《二战后的美联储》翻译整理)

伯南克答乔治华盛顿大学学生提问:

低利率政策让银行更愿意冒险

学生:上节课我们谈到大萧条,似乎当时政策过早地收紧了,导致了二次衰退。这次我们又谈到1970年代收紧得太晚。那么我们如何知道正确的时机?是否存在合适的时机?

伯南克:时机难以把握。显然这就是我们拥有这么多经济学家和各种模型的原因之一。你知道,我们可以竭力计算出从紧或者放松的适宜时机,但这不容易做到。预测不是很精确,因此我们不得不暂时关注形势的发展,实时做出调整。1970年代的形势尤其艰难。当时的一个情况是,如果汽油价格上涨,人们便开始预期通胀将进一步提高。于是要求提高工资以补偿物价上涨。当然工资上涨又会进一步促进物价上涨,如此循环。这反过来又造成人人预期通胀上升的现象。大家对美联储和政府压低通胀并保持稳定丝毫没有信心。幸运的是,目

前的情况与当年迥异,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和格林斯潘有很大的功劳,经过长期的低通胀阶段,多数美国人对通胀将维持合理的低水平有信心,尽管事实上随着汽油价格等的上涨或下跌通胀也起起落落。这对形势又有利,因为低通胀给美联储创造了更大的余地。如果政策在一段时间内宽松,并不必然会造成引发通胀问题更严重的工资的螺旋形上涨。因此保持通胀的低水平和稳定事实上是沃尔克和美联储的伟大成就之一。环境随时而变,这是一个困难的任务。但1970年代完成这一任务尤其艰难,因为在当时通胀预期波动太大,汽油价格造成的任何通胀压力都会迅速提高要求加工资的需求和其它物价。所以说当时的形势要困难得多,是不是?

学生:我对你提到的21世纪初实行的低利率货币政策有疑问,如果2001年您担任美联储主席,你会将利率维持在那样的低水平吗?尽管你认为房地产市场危机并未受影响?

伯南克:我的第一篇演讲——那时我是美联储理事会的成员,2002年就任时我的第一篇演讲是有关经济泡沫和金融监管。演讲主题是“动用合适的工具”。利率政策与泡沫、资产价格相联系的问题犹如用高射炮打蚊子。我是说,房地产问题只不过是经济的一个方面。如果利率政策是为了实现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那么我们判断,为了阻止房价的上涨,经济非常疲弱时利率将显著提高。失业率仍然高于正常水平。通胀向零通胀水平靠近。因此,一般说来,正确的办法是动用货币政策以实现整体宏观经济的稳定。这并非意味着你应该无视金融领域的失衡,我认为我们能做的是在监督和监管方面更加激进,确保发放的抵押贷款质量更高,公司对风险等进行适宜的监控。因此我认为第一道防线应该是监管监督。我认为,我今天所讲内容中的一个教训是对任何事情不要太自信。我认为我们从来不要排除这种可能性,即如果我们的监管和其他类型的干预都未能实现我们所希望的稳定和打造所希望的金融体系,那么,作为最后的手段,对货币政策进行某种程度修改或许可以应对这个问题。但是,再次由于货币政策工具如此生硬,影响所有资产价格和整个经济,如果你拥有更具针对性的工具,那就会对所有人带来好得多的结果。你说是不是?

学生:我叫阿克尔,这节课后半部分您提到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货币政策和维持低利率的原因。我认为那不是促进房价上涨的原因。但从另外的观点来看,您如何看待低利率在当时造成私人投资者和银行进行风险更大的交易,以及这些高风险交易如何促成了这场危机?

伯南克:这个问题问得好,我认为低利率对风险承担有部分影响。你知道,一般说来,衰退时期投资者变得非常谨慎。过去多数时间都是这样的情况。你希望在承担的风险之前谋求适当的平衡,不太高也不太低,这是金融监督和监管需要发挥作用的又一原因。尤其是对各种机构,大型机构、银行,我们需要直接监管,确保他们对风险进行了适当的管理。因此,这又是一个选择正确工具的问题。我们应该再回顾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学生:你好,关于房地产泡沫的PPT清楚表明了连锁反应时如何发生的,价格上升然后最终下跌。当你考察进入21世纪后的经济状况时,你认为会发生什么情况?会像房地产泡沫中的房价上涨吗?你认为这是否最终导致经济衰退?

伯南克:我努力说明,房价下跌本身不是一个明显的重大威胁。在我被任命美联储主席时,当时还是布什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席。2005年我们给总统做了下分析,分析如果房价下跌会发生什么情况。我们的结论是将会发生经济衰退。但我们预计不会发生金融危机,预计房价的下跌不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发生如此这般的全面影响。2006年我担任美联储主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作业答案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形考作业2答案 一、名词解释 货币发行: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入的数量。这二者通常都被称为货币发行。 业务库:是各商业银行的基层行为办理日常业务收付现金而设立的金库。 清算业务:中央银行的业务之一,是指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准备金账户,相互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都在中央银行办理。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和信贷总量,调节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充分就业:凡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参加工作者,都可以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全部货币收入和全部货币支出相抵后基本平衡,即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同时满足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的制度。 再贴现:也叫“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逆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其由贴现取得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对商业票据进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货币政策手段。 二判断题 1.财政发行是指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引起的货币发行。(√) 2.我国中央银行设立的发行基金是指经由发行库并已进入业务库的人民币票券。(×) 3.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划拨清算的需要而设置的专项准备金,实质就是通常所说的库存现金。(×) 4.中央银行清算业务源于其作为政府的银行的职能。(×) 5.货币政策的充分就业目标通俗地解释就是不能有人失业。(×) 6.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国际收入与收支相抵后恰巧相等的一种经济状态。(×) 7.货币政策标的即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8.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之一。(×) 三单项选择 1.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主要对象是(A) A.国库券和国债 B.股票 C.公司债券 D.金融债券 2.从货币发行的渠道和程序看,(B )是货币发行和回笼的中间环节。 A.发行库 B.业务库 C.市场 D.发行库和市场 3.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既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又能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的政策

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有哪些

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有哪些? 政策性银行不同于政府的中央银行,也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商业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缺陷,从而健全与优化一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与其他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从资本金性质看,政策性银行一般由政府财政拨款出资或政府参股设立,由政府控股,与政府保持着密切关系。如德国(复兴开发银行法)规定:复兴开发银行为政府所有,其中联邦政府占80%的股份,各州政府占20%的股份。法国的对外贸易银行,是由法国的中央银行持股24.5%,信托储蓄银行持股24.5%,以及其他大商业银行投资组成。 第二,从经营宗旨上看,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标,而以贯彻执行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为己任。其主要功能是为国家重点建设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及区域的发展提供资金融通。一般包括支持农业开发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贷款,进出口贸易贷款等。但是不以营利为目标并不意味着政策性银行都不盈利,或是都无视效益性,而仅仅是以经营的目标角度来讲,不追求盈利或利润最大化。 第三,从业务范围上看,政策性银行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和公众存款,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提供的资本金、各种借入资金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筹措的资金,其资金运用多为长期贷款和资本贷款。政策性银行收入的存款也不作转账使用,贷款一般为专款专用,不会直接转化为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所以,不会像商业银行那样具备存款和信用创造职能。政策性银行有自己特定的服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产生竞争。它一般服务于那些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且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资金回收慢的项目领域,如农业开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开发等领域。 第四,从融资原则上看,政策性银行有其特殊的融资原则。在融资条件或资格上,要求其融资对象必须是从其他金融机构不易得到所需的融通资金的条件下,才有从政策性银行获得资金的资格,且提供的全部是中长期信贷资金,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商业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有的甚至低于筹资成本,但要求按期还本付息。 第五,从信用创造能力看,政策性银行一般不参与信用的创造过程,资金的派生能力较弱。因为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不是吸收存款,而往往是由政府提供,而且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主要是专款专用,正常情况下不会增加货币供给。

2005年中国最大50家商业银行排名

2005年中国最大50家商业银行排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课题组 依据2005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数据,我们对中国的145家商业银行 (包括4家国有独资或控股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17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2家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了排名,排出了最大的50家商业银行;同时还列出了这些银行2005年末的总资产排名,以及相应的税前利润、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和资本资产比等指标。此次入围的 50家银行包括4 家国有独资或控股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9家城市商业银行和5家农村商业银行。 一、总体数据分析 2005年中国政府加强 宏观调控, 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 万亿元,增长率为9.9%。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02 万亿元,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20.7 万亿元,增长12.8%。银行间市场利率基本平稳。中国各级政府加快了银行业的改革,许多银行获得政府或民间资本的注资,或者引入了境外战略投资者,或者进行了资产重组以及其他一系列改革。银行业信息透明度有所增强,外在监督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在增大。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中国最大的50家银行取得了 5年来最好的成绩。 排名表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依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所有者权益总额、总资产和税前利润的增长率分别是:32.62%、 20.22%和89.27%,是近5年来唯一的3个指标均有大幅度增长的年份。

同样,在2005年我国50家大银行的税前平均资本利润率和平均资产利润率也取得了5年来的最好水平,资本利润率达到了创纪录的 23.12%。 2005年按照所有者权益,中国商业银行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7.64,-0.32,-4.02%)和中国银行(6.69,-0.26,-3.74%);按照总资产排名,前三位依次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 ——所有者权益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在经历了2004年所有者权益的下滑后,2005年入围银行的所有者权益总额比2004 年增长了32.62%,达到了11316.62亿元。所有者权益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2005年多家银行进行了增资扩股或进行了资产置换,补充了资本金;另一方面, 2005年入围的50家银行均实现了税前盈利,大部分银行用部分净利润充实了所有者权益。 2005年最大50家银行的一个特点就是多家银行进行了增资扩股。有13家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增长超过了50%,16家银行所有者权益增长超过了 30%,21家银行所有者权益增长超过了20%,没有银行出现所有者权益负增长的情况(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为2003年数据,合肥市商业银行为2004年数据)。排除5家新入围的农村商业银行后,共有14家银行进行了增资扩股。其中,中国建设银行2005年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融资92亿美元,同时还引入了美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投资控股公司两家战略投资者,充实了资本金。交通银行亦于2005年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168 亿港元,充实了资本金。杭州市商业银行股本增长主要来源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澳洲联邦银行入股2.5亿股,共募集资金6.25亿元,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北京银行的资本增长也主要来源于增资扩股,报告期末完成第四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解析

第四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一、填空题 1.中央银行的负债是指、__________、和持有的对中央银行的债权。 2.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除了、等主要业务以外,还有一些业务也可以成为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并引起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变化,如、和等。 3.中央银行的存款一般可分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_________、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_________、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等几种。 4. ____________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营运情况,以及银根松紧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存款的方式向这些金融机构集中一定数量的资金而形成的存款。 5.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准备金有两大类:一是现金准备,二是___________。现金准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极强流动性的资产。 6.中央银行的资本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 ⒈以下各项中不是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特点的是( C )。 A.强制性 B.有偿性 C.自愿性 D.特殊性 ⒉在我国,( D )不需要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 A.财务公司 B.信用合作社 C.金融租赁公司 D.证券公司 ⒊以下各项中,( C )不是香港的港币发行银行。 A.标准渣打银行 B.中国银行 C.嘉华银行 D.汇丰银行 ⒋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出入境时,每人每次携带的 人民币限额为( D )元。 A. 5 000 B. 6 000 C. 8 000 D. 20 000

⒌货币发行按性质可分为( C )和财政发行两种。 A.信用发行 B.准备发行 C.经济发行 D.垄断发行 三、多项选择题 ⒈中央银行的特种存款业务具有( ABD)的特点。 A.期限较短 B.强制性 C.面向所有金融机构 D.非常规性 E.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 ⒉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渠道有( ABC D)。 A.再贴现 B.贷款 C.购买证券 D.收购金银和外汇 E.央行办公费用支出 ⒊世界各国对中央银行发行钞票都规定有一定准备制度,主要有 ( ABCDE )。 A.弹性比例制度 B.保证准备制 C.现金准备发行制 D.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 E.比例准备制 ⒋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有( ABE )。 A.垄断发行的原则 B.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 C.外汇质押发行 D.根据财政需要的原则 E.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则 ⒌中央银行的资本来源,即自有资本的形成途径有( ABCDE )。 A.国有机构出资 B.地方政府出资 C.私人银行或部门出资 D.政府出资 E.成员国中央银行出资 四、判断且改错 ⒈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直接调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⒉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⒊货币经济发行,指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资金需要增加现金流通量。() ⒋当中央银行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增加,货币供应

浅析国内外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浅析国内外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关键字:中国银行职能独立性次贷危机的影响商业银行特点资本结构对比 提纲:第一部分 1.美联储的职能与独立性分析,以及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和自身作为 2.欧洲央行的职能与独立性分析,以及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和自身作为 3.中国人民银行职能与独立性分析 4.国内外央行比较 第二部分 1.中国商业银行特点,资本结构,受次贷危机的影响。 2.国外有名商业银行特点,资本结构 3.国内商业银行的对比 正文: 美联储 美联储的基本职能 第一,基础货币的投放机制。在理论上,美联储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三个渠道:购入美国政府债券、再贴现贷款(RP & TAC)和持有的黄金及特别提款权。但是,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形成以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一直是投放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渠道。截至2008年1月30日,美联储共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8143亿美元,其中以持有政府债券资产形式投放的约7184亿美元,占88.2%. 第二,美联储三大利率调控机制。美联储主要运用三大利率工具来调控货币供给量:联邦基金利率、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第三,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合作机制。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注册资本由各商业会员银行认缴,并以利差收入、政府债券承销收入作为收益来源。因此,我们通常将其视为能保持完全独立性的“私有化的中央银行”。 第四,欧洲美元的创造机制。由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存在,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即便在美国境外,也成为了国际信用货币的创造手段。 美联储的独立性 美联储是具有很高独立性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并不属于美国政府,其是由多年的法律论证和筹备,并考虑美国独特的政治传统文化而形成的权利制衡机构。 1.有完善的法律系统保障联储的独立性。 2.从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方面看,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经国会授权,无需总统批准,有权独立地制定货币,自行决定采取的措施和运用的政策工具。 3.联储无长期支持财政融资(包括发行债券)的义务。同时联储的盈余较大,业务经费独立,无需财政拨款,不受财政的制约。财政的独立性,使得联储能不受财政部的束缚,独立的制

中央银行-美联储

案例美联储 20世纪以前美国政治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对中央集权的恐惧。这不仅仅体现在宪法的制约与平衡上,也体现在对各州权利的保护上。对中央集权的恐惧,是造成英国人对建立中央银行报有敌意态度的厚因之一。除此之外,传统的美国人对于金融业一向持怀疑态度,而中央银行又正好是金融业的最突出代表,美国公众对中央银行的公开敌视,使得早先旨在建立一个中央银行以管辖银行体系的尝试,先后两次归于失败:1811年,美国第一银行被解散,1832年,美国第二银行延长经营许可证期限的要求遭到否决。随后,因其许可证期满在1836年停业。 1836年美国第二银行停业后,由于不存在能够向银行体系提供准备金并使之避免银行业恐慌的最后贷款人,这便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了麻烦,19世纪和2 0世纪早期,全国性的银行恐慌已成为有规律的事情。1837年、1857年、1873年、1884年、1893年和1907年,都曾爆发过银行恐慌,1907年银行恐慌造成的如此广泛的银行倒闭和存款人的大量损失,终于使美国公众相信需要有一个中央银行来防止将来再度发生恐慌了。 不过,美国公众基于对银行和中央银行的敌视态度,对建立类似英格兰银行的革一制中央银行,还是大力反对的。他们一方面担心华尔街的金融业(包括最大的公司和银行)可能操纵这样一个机构从而对整个经济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也担心联邦政府利用中央银行过多干预私人银行的事务。所以,在中央银行应该是一家私人银行还是一个政府机构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由于争论激烈,只能妥协。依据美国传统。国会便把一整套精心设计的带有制约和平衡特点的制度,写入了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从而创立了拥有12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联邦储备体系。 当初建立联邦储备系统。首先是为了防止银行恐慌并促进商业繁荣;其次才是充当政府的银行。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金融世界的中心,联邦储备系统已成为一个能够影响世界货币结构的独立的巨大力量。20世纪20年代是联邦储备系统取得重大战功的时代。当经济出现摇摆的迹象时,就提高货币的增长率,当经济开始以较快的速度扩张时,就降低货币的增长率。它并没有使经济免予波动。但它的确缓和了波动。不仅如此,它是不偏不倚的,因而避免了通货膨胀。货币增长率和经济形势的稳定,使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 思考题: 1.美联储产生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第六章 商业银行

第六章商业银行 一、填空题 1、1694年成立的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2、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3、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产生:一是,二是。 4、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5、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职能和职能的基础之上的。 6、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7、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8、和共同组成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用于应付日常提存的现金资产。 9、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和其他资产。 10、传统中间业务包括、、、和。 11、狭义的表外业务大致可分为、、 等资产转换业务,衍生工具的交易以及与等有关的投资银行业务。 12、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和。 13、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 以及四个阶段。 14、1988年通过的对表内资产和表外业务都确定了不同的风险权数以及相应的资本充足率,它是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完善与统一的标志。 二、单项选择题 1、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A、德意志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日本银行 2、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创造 B、支付中介 C、信用中介 D、金融服务 3、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的交易存款。 A、支票存款 B、储蓄存款

C、NOWs D、CDs 4、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A、库存现金 B、准备金 C、存放同业款项 D、应付款项 5、下列属于商业银行狭义的表外业务。 A、信托业务 B、融资租赁业务 C、信用卡业务 D、承诺业务 6、信托与租赁属于商业银行的。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中间业务 D.表外业务 7、下列属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 A、备用信用证 B、信贷便利 C、信用卡业务 D、承诺业务 8、70~80 年代美英等国的通胀率都在两位数以上,这从以下哪一方面影响并促成金融创新? A.使经济环境中的风险增大 B.使金融管理环境变化 C.使国际金融业飞速发展并使竞争日趋激烈 D.促使金融业的技术进步 9、下列金融创新当中,不属于规避利率风险的创新的是 A.大额可转让提单(CDs) B.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 C.利率定价模式的创新 D.“回购协议”交易 10、下列金融工具的创新当中,不属于规避金融管制的创新的是 A.自动转账制度(ATS) B.信用卡 C.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D.回购协议 三、多项选择题 1 、商业银行的功能主要有()。 A 、信用中介与支付功能 B 、社会福利与慈善功能 C 、信用创造与政策功能 D 、服务性功能 E 、政策调节与社会调节功能 2 、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是()。 A 、服务范围日益扩大和银行业务全球化 B 、高新技术广泛应用 C 、证券化趋势明显和金融监管放松 D 、盈利水平越来越高 E 、经营风险逐渐加大 3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 A 、安全性 B 、社会性 C 、流动性 D 、政策性 E 、盈利性 4 、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主要经历了()等阶段。

商业银行和 中央银行

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 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具体职责的是() A、发行人民币 B、给企业发放贷款 C、经理国库 D、审批金融机构 2、( )是一种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财务安排。 A、分散投资 B、信托 C、构造组合 D、保险 3、投资银行是专门对()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A、政府部门 B、工商企业 C、证券公司 D、信托租赁公司 4、除了基本的分担风险和补偿损失的功能外,保险公司还具有防灾防损和()的功能。 A、投资 B、保值 C、收藏 D、增值 5、下列不属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是()。 A、发行金融债券 B、监管其他金融机构 C、买卖政府债券 D、买卖外汇 6、由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出资组建并为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 A、财务公司 B、投资公司 C、资产管理公司 D、基金公司 7、我国在()年建立了第一家政策性银行。 A、1992 B、1993 C、1994 D、1995 8、关于政策性银行说法正确的有() A.政策性金融机构一般由企业发起、出资创立、参股、保证或扶植 B.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 C.专门为贯彻或配合政府特定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法律限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某种特殊政策性融资活动 D.专门为贯彻或配合商业机构政策或意图9、.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 A.再贷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存款业务 D.货币发行 10、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的角色() A.债权人 B.债权人和债务人 C.债务人 D.既非债权人,也非债务人11、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A.回购协议 B.同业借款 C.各项存款 D.发行金融债券 12、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政府债券等票据,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的行为称为()。 A.贴现 B.再贴现 C.转贴现 D.质押 13、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基础是()。 A.自有资本 B.中间业务 C.资产业务 D.负债业务 14、下列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交通银行 15、在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中盈利性与流动性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8.一张还有6个月到期,面额为1000元的商业票据,到银行贴现,共获得950元的贴现金额,则银行的年贴现率为()。 A.10% B.5% C.12% D.10.3% 16、被称作“现代金融的百货公司”的是指()。 A.投资银行 B.信托公司 C.商业银行 D.中央银行 17、单元制主要在以下国家盛行()。 A.美国 B.中国 C.意大利 D.英国 18、法律上允许商业银行在设立总行的同时,可以在 不同的地区或同一地区设立多个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制度是()。 A.单元制 B.分支行制 C.代理行 D.连锁银行制 多选题 1、下列属于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格局构成的是() A、财政部 B、货币当局 C、商业银行 D、外资金融机构 2、下列是政策性银行的是()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城市商业银行 3、现代投资公司的主要业务可以分为()等几 类。 A、证券的承销与交易 B、项目融资、基金管理和风险投资 C、企业的兼并与收购 D、特殊存贷款业务的指定经营 E、理财顾问、资产证券化和衍生金融业务 4、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有()。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建设银行 C、中国进出口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E、农村信用合作社 5、《巴塞尔协议》将银行资本划分为()两档。 A、核心资本 B、公开准备金 C、附属资本 D、未公开的准备金 1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商业银行是随着近代西方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产物。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不存在银行等近现代金融机构。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一、起步阶段(1840—1897年) 1.银行业发展概况 (1)第一家近代银行: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分行——第一家在华设立的 外国银行。 (2)在华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的兴起 19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着多家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形成外商银行 独大的局面。如:汇丰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兰西银行、德华银行等等。 (3)传统金融机构与近代金融机构并存。钱庄、票号等类似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与在华外国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并存。 2.影响 对中国传统金融业造成巨大冲击,虽是帝国主义在华攫取经济特权和经济利益的工具,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近代化,近代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开始影响中国金融业。 二、发展、兴起、受冲击及遇危机阶段(1897—1949年) (一)第一家中国人自办银行的出现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 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共同入股。 组织管理与营业规则参照外商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 被清王朝朝廷许可发行银两、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不是纯粹的商业银行。 (二)华商银行、外国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1.因不适应历史发展,票号已消失。钱庄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仍然存在。 2.多家华商银行设立:大清银行设立,中国通商银行转型为纯粹的商业银行。1908年,设立交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均采取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 共同入股的形式。众多私营商业银行的设立。 (三)华商银行的兴起和中国银行业的繁荣 1.四大国有银行的形成 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基本骨架,四大银行为专职 商业银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国有金融业。 2.私营银行的快速成长(1920年—1930年) 民族工业崛起,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私营银行以“北四行”和“南三行”为代表,官商合办银行以“小四行”为 代表。 “北四行”是指1917年成立的金城银行、1915年成立的盐业银行、1921年成立的中南银行和1919年成立的大陆银行,与北洋军阀均有一定的渊源,均以 华北为业务重心,并曾一度开展广泛的协作,合办“四行储蓄会”和“四行准备库”,联合发行钞票。 “南三行”是指1915年成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07年成立的浙江兴业银行和1909年成立的浙江实业银行,后两家均为清末浙江地方金融力量组建。 “小四行”为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1908年成立的四明商业储蓄银

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6贴现,再贴现,转贴现,风险溢价,杠杆租赁的概念风险溢价是一个人在面对不同风险的高低、且清楚高风险高报酬、低风险低报酬的情况下,会因个人对风险的承受度而影响其是否要冒风险获得较高的报酬,或是只接受已经确定的收入,放弃冒风险可能得到的较高报酬。确定的收入与较高的报酬之间的差,即为风险溢价。 杠杆租赁也称衡平租赁,是金融租赁的特殊形式,出租人从银行借的60%—80%的资金,本身投资设备价款的20%—40%,购买设备,将设备出租给承租人。承租人租赁设备后,须向贷款方交付租金。租金的偿付必须是均衡的,各期支付金额大小不得过于悬殊 贴现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或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的业务。 再贴现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提供的资金通融。 转贴现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贴现且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通融。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其他利率会相应随之变动的利率 23、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而持有的,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 24、国际收支是指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收入和支出的总和 金融衍生产品:是指以信用交易为特征,以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而衍生的金融工具或金融商品。它既指一类特定的交易方式,也指由这种交易方式形成的一系列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远期、互换等都属于衍生金融商品 1.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的信用机构。由于它主要依靠吸收存款作为其放款的主要来源,因此也称为“存款银行”商业银行的职能 (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3 信用创造4 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5调控经济) 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金融机构或组织,是代表国家统领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控制全国货币供给,并制定和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最高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的性质1中央银行是国家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3中央银行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中央银行的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区别 名称性质主要行为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发生行为的对象 央行金融管理机构宏观调控和金融管理否只与政府和金融机构往来 商行企业对企业和个人进行资金融通是企业和个人,是普通的经济法人 2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有哪些 负债业务1、自有资本 2、各项存款 3、借款业务资产业务1、现金资产2、票据业务3、贷款业务 4、证券投资业务 3政策性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有哪些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出资组建,服务和服从于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从事政策性金融服务的信用机构。 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1)与政府联系密切(2)经营目标的非盈利性(3)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基本固定(4)特殊的融资原则。 资产业务1贷款业务2投资业务3担保业务负债业务1政府供给资金2借入资金3金融市场筹资 4简述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作用 含义;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有关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事项,以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古今的商业银行

中国古今的商业银行 "储蓄"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至于专门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大致起源于唐代.由于唐代的商业发达,城市里不仅大量出现了经营借贷业务的质库,还出现专门替人寄存、保管钱物的柜坊. 到了明代,由于金、银、钱、纸币兑换的需要,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钱币兑换的人,并以此为业,开立钱铺,这也就是最早的钱庄,亦称票号或银号.它不仅是经营白银和铜钱置换的场所,一些规模较大的钱铺还开出具有信用票据功能的凭证,也就是钱票,但面额都不大.由于钱铺的信用度较高,签发的钱票可以与货币一样在市场上流通.中国很早就有汇兑业务,唐代的“飞钱”,宋代的“便换”、明朝时期的“会票”,都具有汇兑的性质。但专营汇兑的票号到清中叶后期才出现。中国第一家票号是清嘉庆(1790-1820)年间,山西平遥富商雷履宽开设的“日升昌”票号。票号开设不久即在长沙设有分号,主营汇兑,兼营存款、放款,营业对象多为封建官僚、地主和一般商人。继山西票号之后,上海、云南、安徽票号也在长设有分号。 明末清初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大商人为了筹集资金,进一步扩大了钱庄的经营范围,开拓了多元化经营.此时的钱庄作为一种私人性质的金融机构,不仅经营银两的汇兑,同时也吸引存款、放款,还可以签发钱票(称为"庄票"),成为了重要的信用机关,堪称是中国近代银行的前身,对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钱庄又称银号,业务范围比票号更为广泛。清初的钱庄以经营不同货币间的兑换为主,后逐渐发展成以存放款和汇兑为主。其汇兑则先采用同业往来制,即托异地同业办理汇解业务。后逐渐打破了同行业的界限。乾隆时钱庄已形成独立的行业,道光初年,长沙钱庄发展较快,太平军入湘时衰落。到同治光绪年间逐渐恢复不仅小钱庄遍布全城,大钱庄亦有出现。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长沙钱业同业组织成立于坡子街,第三年建成财神庙,俗称“福禄宫”。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湖南首家商办大钱庄湖南南钱局在长沙问世。湖南商钱局由湖南商务总会议董王寿昌等发起组织,采用股份制,每股100两,共募股银10万两,股票是加盖商会大印作为担保,营业比较顺利。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央行的影响及启示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央行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 美联储是美国中央银行,控制着美国经济走向,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随着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美联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货币政策。本文将对美国货币政策进行回顾,通过对中美央行的比较,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最后对我国央行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美联储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借鉴 一美联储综述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3年成立的。这个系统主要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等组成。美国最早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是1791年获批的美国第一银行和美国第二银行。1837年至1862年间的“自由银行时代”美国没有正式的中央银行,而自1862年至1913年间,一个私营的国家银行系统起到了这个作用。美联储是由美国国会在通过欧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称联邦储备法案)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于1913年12月23日签字。现在的美联储属于二元式的单一中央银行制主要包括:联储银行、美联储董事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顾问委员会、3000多家商业银行。 美联储作为美国中央银行对美国经济运转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三种主要的手段(公开市场操作,银行准备金率,贴现率)来实现相关货币政策;监督、指导各个联邦储备银行的活动,监管美国本土的银行,以及成员银行在海外的活动和外国银行在美国的活动;批准各联邦储备银行的预算及开支;任命每个联邦储备银行的九名董事中的三名批准各个联邦储备银行董事会提名的储备银行行长人选;行使作为国家支付系统的权利;负责保护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的实施;依照《汉弗莱?霍金斯法案》(Humphrey Hawkins Act)的规定,每年2月20日及7月20日向国会提交经济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报告(类似于半年报);通过各种出版物向公众公布联邦储备系统及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详细的统计资料,如通过每月一期的联邦储备系统公告(Federal Reserve Bulletin);每年年初向国会提交上一年的年度报告(需接受公众性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及预算报告(需接受美国审计总局的审计);另外,委员会主席还需定时与美国总统及财政部长召开相关的会议并及时汇报有关情况,并在国际事务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美联储货币政策回顾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银行体系遭受重创,信贷活动萎缩,市场利率上升,实体经济难以得到资金支持,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修复银行体系,美联储密集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因此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1)推出7000 亿美元不良资产纾困基金(TARP),将被用于向银行注资、购买不良资产、提供担保以及为住房贷款者提供服务等四个方面; (2)推出2,000亿美元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TALF),旨在重振消费者与小型企业贷款; (3)提出公私联合投资计划(PPIP),旨在从金融机构手中收购问题贷款和其他资产;该计划将动用原先TARP 中的750 亿~1000 亿美元,再搭配民间资金,预计计划购买力最高可提升至5000 亿美元,未来甚至可能将扩大至1 万亿美元; (4)实行私人资本担保,根据美财政部公布的PPIP计划细则,私人资本如通过甄选介入“问题贷款”的处置,联邦贷款保险公司(FDIC)将按1: 6 的比例为其提供担保,以便投资者从美联储获得无追索权贷款;而剩余部分,财政部将与私人资本按50%的比例各自出资组成股本。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性。总之,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与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这可以看作为对中央银行性质的基本概括。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即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成为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有些国家硬辅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负责)。 (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具体表现: 1、集中存款准备金; 2、对银行融通资金; 3、组织银行间的清算; 4、主持各外汇银行的外汇头寸抛补业务。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具体表现: 1、代理国库; 2、对政府融通资金; 3、代理政府金融事务;包括代理国债发行与偿还、代管黄金和外汇储备等。 4、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处理国际金融事务。 (四)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的银行 具体表现: 1、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2、制定和执行金融法规与银行业务基本规章制度; 3、监督和管理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一)商业银行的特征 1.商业银行必须依法成立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并经营其他中间业务,如结算业务。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由于他们不办理存贷款业务,所以不属于商业银行的范畴。 3.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商业银行具有从事业务所需要的自有资本,它依法经营、自负盈亏、以利润为目标,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外承担责任。商业银行以利润最大化最为自己的经营目的。它对利润的追求表现为:创立或经营商业银行带来盈利;是否办理某一笔业务或接待某以为顾客,也要看他能否为银行带来利润。 4.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经营对象的差异。工商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的流通;而商业银行经营的是某种特殊商品-货币。因此,商业银行是一种与工商企业有所区别的特殊企业-金融企业。

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

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 2010-11-10 13:49共有1条评论订阅大中小 上文讨论“中国式加息”与美国加息的不同含义。对前者而言,加息是央行略微松动利率管制,允许商业银行提高对客户的存、贷利率。美国加息呢?也讲了,无论是联储贴现率(或“再贴现率”)还是联储基金利率,加的都是各商业银行向美联储借贷之息。虽然中美加息都有紧缩货币供给之意,但影响的力度还是大相径庭。这么说吧,如果中国式加息收紧的是毛细血管的货币流量,那么美国加息直接压缩了货币动脉的供血量。 或有读者问,商业银行存、贷利息一起上浮,导致客户的储蓄意愿增加、借贷需求下降,商业银行的信贷供大于求,最后还不是把“余钱”存到央行,不也同样改变了商业银行与央行之间的关系?美国加息先紧动脉、再紧毛细血管,中国加息从毛细血管紧到动脉收缩,殊途同归,究竟有什么不同嘛?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多了解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这方面,我得到的观察如下:今天中国的央行已不限于“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因此也不限于只通过一条货币动脉与商业银行相连。正如本系列评论特别关注的,为了汇率政策目标,中国央行还不断以基础货币在外汇交易中心购买外汇,在累积数目不断翻新的国家外汇储备的同时,还形成了另外一条人民币货币动脉通向商业银行。如此特别的“双动脉货币循环”,单靠加息或者降息不足以实施有效的调节。 先看第一货币动脉。像天下所有央行一样,中国人民银行也为所有商业银行承担着“最后贷款人”的职责。文献说,最早提出“最后贷款人(lenderoflastresort)”概念的,是18世纪末来自赫赫有名金融家族的一位

叫巴林的爵士。他认为英格兰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主要职能是在普通商业银行遇到危机时借钱给那些问题银行,以保证支付、抑制恐慌,也就是充当“最后贷款人”。1802年,桑顿(Thornton)比较系统地阐释了“最后贷款人”理论,认为要对付金融恐慌这样系统性的风险,离不开“最后贷款人”的制度安排。因为不难观察到,即使资产质量良好、有清偿能力的商业银行,也可能应付不了突发的、因恐慌引起的金融风潮——存款人突然要求债权变现,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加深所有存款人以为银行将要破产的疑虑,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提现要求。这时,最后贷款人登场保证被认为有问题的银行有能力付现,制止金融恐慌的蔓延。不过,桑顿也注意到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即商业银行认定反正有最后贷款人“兜底”,贷款的风险控制可能变得马虎大意。桑顿的建议是绝不要向没有清偿能力的银行提供最后贷款,并有勇气让那些经营不善的机构破产倒闭。 早期关于最后贷款人的实践与理论,已经隐含着现代银行体系的核心矛盾。一个简单的问题是:最后贷款人的钱从何而来?初级答案是“储备”,即来自各商业银行事先在最后贷款人那里存上一笔储备金,一旦出现金融恐慌,就动用这笔资源来“灭火”。但是,当恐慌的能量大过储备规模的时候,怎样找到更强有力的货币水龙头呢?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最后贷款人的权杖终于从JP摩根这类市场大亨的手里,转到了垄断国家信用的央行的名下。很明白,国家比个别私人资本的规模更大,也因此拥有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责的规模经济。更直截了当之处,是国家垄断了货币发行,就意味着央行拥有不受限制的提供最后贷款的能力。 央行取代私人充当最后贷款人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合法增加供给法定不可兑现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1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填空题 1.中央银行通过特定业务活动和法律授权的管理方式履行自己的职责,是一国或国家货币联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金融秩序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管机构,也是国家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 2.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_____________与流通和_______的基本保证。 3.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是触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而要避免或减轻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应该由________承担最后贷款者的责任。 4.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大致可归并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个方面,其中________是权力的核心,是中央银行权威的象征。 5.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条渠道: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 A ) 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B.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2.最早的中央银行是( D ) A.阿姆斯特丹银行 B.威尼斯银行 C.米兰银行 D.英格兰银行 3.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B ) A.集中存款准备金 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 C.充当“最后贷款人” D.代理国库 4.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是( A ) A.1905年满清政府的户部银行 B.1912年成立的中国银行 C.1928年南京政府的中央银行 D.1948年新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

5.什么确立了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确定了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C ) A.依法实施货币政策 B.代理国库 C.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 D.依法金融监管 三、多项选择题 1.集中存款准备金的目的( ABC ) A.保证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支付和清偿能力 B.调节信用规模 C.控制货币供应量 D.为政府融资 E.盈利 2.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有( ABCDE ) 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C.准中央银行制度 D.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 E.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3.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 ABE) A.权力分配结构 B.内部机构设置 C.结算机构 D.监管机构 E.分支机构设置 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织类型包括( ABCDE ) A.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B.股份为国家与民间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 C.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D.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E.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 5.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具体体现为( ABCDE ) A.代理国库 B.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

年度中国最大的家商业银行排名

2007年度中国最大的50家商业银行排 名 《中国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课题组 依据2007年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数据,我们对中国159家商业银行进行了排名,列出其中最大的50家银行,同时列出了这些银行的总资产排名,以及相应的税前利润、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资本资产比等指标。159家商业银行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7家农村商业银行。此次排名首次纳入国家开发银行,并首次从资产规模的角度对50家大银行进行了分组比较。 总体数据分析 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与实体经济的增长同步,中国金融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52.6万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10.8%,比年初增长19.7%。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3万亿元,增长15.2%;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9万亿元,增长16.4%。 2007年,我国50家最大商业银行依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所有者权益、总资产年增长率分别达到51.46%和31.49%,是6年来增长

最快的一年;税前利润总额上升85.18%,达到5321.22亿元。2007年,我国50家大银行的税前平均资本利润率(ROE)和平均资产利润率(ROA)分别为24.59%和1.37%,均为6年来最高。 2007年所有者权益排名前三的银行依次是:中国 (4.18,-0.02,-0.48%)、(3.22,-0.02,-0.62%)和中国 (4.62,-0.04,-0.86%),与2006年相比并无变动;总资产前三名也与2006年一致,依次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连续6年居总资产排名榜首,也是连续两年所有者权益和总资产均列首位。国家开发银行首次被纳入排名,位列所有者权益第四位,总资产第五位。报告期内,国家开发银行获得汇金公司200亿美元的注资,(5.10,-0.05,-0.97%)和(26.05,-0.67,-2.51%)成功上市,(4.97,-0.02,-0.40%)定向增发股份充实核心资本,这四家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均增长一倍以上。2007年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前10位的银行均进行了增资扩股或通过上市补充资本金。 所有者权益持续增长 2002年首次排名时,入围50家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合计为7825.21亿元。6年后,入围银行的所有者权益达到了24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78%。特别是近两年,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增长也随之加快。与2006年相比,2007年入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