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匮方的临床运用

金匮方的临床运用

金匮方的临床运用
金匮方的临床运用

《金匮》方的临床运用

《金匮》方的临床运用(2012-10-0513:41:43)转载▼标签:杂谈分类:伤寒金匮

李发枝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450000)

前言

《金匮》是现存最早的论治杂病的专著。后世将该书和《伤寒论》所载的方剂称为“经方”。由于经方立法严谨,选药精当,来源于临床实践,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临床医家所喜用,并赞其“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清·徐灵胎)

或曰:人谓经方其效如神,而吾用之多不效,何也?盖未得其运用之法耳。何谓运用“经方”之法?试以《金匮》方为例浅论如下。

熟记原条文,据证以选方

《金匮》一书言简意赅。如有症有方的条文而言,其所述的症状,亦多为该方所治的典型症状,对于次要症状则略而不论。条文所述的症状,是仲景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从该方所治的众多症状中筛选出来的典型的脉、症。如酸枣仁汤之“虚劳虚烦不得眠”,射干麻黄汤之“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麦门冬汤之“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泽泻汤“其人苦冒眩”等。因此,临床时只要患者的主要症状与相应条文的脉症相吻合,即可考虑选用该方治疗(注意病机与方剂的功效是否相符)。这种选方方法,即所谓的“方症相对”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

正如宋·林忆《金匮要略方论·序》中所说:“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因此,只有熟记条文,将某方所治的主症牢记于心,临床才能“方证相对”。否则,即便见其症,也不知用其方。

掌握方证病机,熟悉方剂功效

每首经方,无论药物组成的多寡,都有一定的功效;其所治病症,无论原条文论述的详略,都可通过分析概括出它的病机。这种将某方所治的病症经分析而概括出的病机,称

之为“方证病机”。临床时,即便患者的主要症状与某方所治的主症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但只要在病机上与某方的“方证病机”相同,就可选用该方以治疗。这事实上就是所谓的“异病同治”。

《金匮》中用一方而治疗多种病症的例子颇多。如肾气丸,既可治“虚劳腰痛,小便不利”,又可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不得溺”、“短气,有微饮”等。小柴胡汤既可治“呕而发热”,又可治“黄疸而呕”、“热入血室”等;小青龙汤既可治“支饮”的咳喘,又可治“溢饮”身体疼重。

总之,掌握经方的方证病机,熟悉方剂的功效,临床就会运用自如,至于应用经方时,是否需要加减变化,则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临床应用举隅

一、甘草泻心汤

原条文: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

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暍,甘草泻心汤主之。

病机:湿热毒邪内蕴。(《病源》:“夫狐惑二病者……,皆湿毒气所为也。”)

治法:燥湿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A.白塞氏综合症,本条所述症状,与现代医学之白塞氏病基本相同。

恶寒,发热——急性发作期可为高热,慢性期则或发热或不发热

状如伤寒体痛(关节痛——肌肉或关节痛—关节损害(占65%)

蚀于喉及上部——咽喉或口腔溃疡——口腔黏膜损害(占99.0%)

蚀于下部——前后二阴溃疡——前后二阴黏膜损害(73.6%)

不欲饮食

恶闻食臭消化道症状——消化道黏膜损害(占68.9%)

面结节性红斑、痤疮、毛囊炎样皮疹、色素沉着(占96.8%)

目乍赤乍黑乍白结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占43.0%)

默默欲眠

目不得闭嗜睡、失眠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10.0%)

卧起不安

处方:半夏3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12g,党参15g,甘草30g,大枣5枚

发热者加柴胡30g,关节痛者加黄芪60g,白术15g,防己20g(有寒者加制附子15g);结节性红斑者加麻黄10g,杏仁10g,生薏仁30g;痤疮或毛囊炎样皮疹加荆芥10g,防风10g;前阴溃疡者加苦参30g;眼部症状加当归15g,赤小豆30g。

B.干燥综合症

C.强直性脊柱炎

D.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白斑

E.手足口病

F.肿瘤化疗及艾滋病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

G.真菌性食管炎;胃炎

二、栝楼桂枝汤

原条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

病机:风中太阳,阴津不足,营卫不和,经筋失养。

临床应用

A.面神经麻痹

处方:桂枝30g,白芍30g,花粉30g,葛根30g,僵蚕10g,防风10g,炙甘草15g,生姜10g,大枣5枚

伴耳后疼痛者加柴胡12g,黄芩10g,日久者加当归15g,生地20g,黄芪40g,鸡血藤30g。

(《灵枢·经筋篇》:“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眦,急不能卒视。”)

病例:张××,男,68岁,2001年4月20日初诊,患口眼歪斜4个月,得病即用中药、针刺治疗,仅用全虫近1Kg,但症状未见缓解。刻下口向左歪,右眼闭合不严,自感右侧面部拘急,脉弦,舌正红,苔薄白。

处方:桂枝30g,白芍30g,花粉30g,葛根30g,当归15g,僵蚕12g,防风12g,炙甘草15g,生姜10g,大枣5枚,6剂后,口歪明显好转,右眼尚不能完全闭合,仍服上方6剂,口已正,眼闭合严,但右侧面部仍有拘急感。

处方:当归15g,川芎10g,白芍30g,生地30g,花粉30g,黄芪40g,

甘草15g。

上方服十二剂,症愈。

三、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原条文: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病机:风湿在表,兼见化热。

临床应用:

A.结节性红斑

B.扁平疣

处方:麻黄12g,杏仁10g,薏苡仁60g,马齿苋60g,木贼30g,甘草15g

病例:王××,女,32岁,2007年8月20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发现双手背及颈、额部现扁平疣,曾服抗病毒药无效,诊其脉浮,舌正常,即处以上方,服七剂皮损消退大半,又服10剂而愈。

(《病源·疣目侯》:“疣目者,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此变是风邪搏于肌肉而变生也。”)

四、甘草附子汤

原条文: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病机:风寒湿流注关节,表里阳气俱虚。

临床应用:

A.类风湿关节炎

处方:制附子30g,桂枝30g,白术30g,炙甘草30g

病例:郝××,男,40岁,1991年5月21日初诊,5年前因承包果园,居住潮湿,加之劳累,渐至腰髋及膝、手指关节疼痛,某市医院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服激素或止痛药,疼痛缓解。现上述关节仍痛,且汗出较多,恶风寒,来诊时上穿秋衣、绒衣、外衣,下穿秋裤、绒裤、布裤,面色无华,饮食二便正常,脉沉紧,舌淡,苔白滑。

处方:上方加乌蛇15g。服5剂,痛、汗、冷大减。上方制附子加至45g,另加熟地30g,再进10剂,诸症消失。

五、风引汤

原条文:除热瘫痫(《外台·卷十》:“疗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瘲,日数十发,医所不能疗,除热镇心,紫石汤方。”药味与本方相同,且其方后注云:“此本张仲景伤寒论方”)

病机:风邪入里,阳热亢盛,扰及心肝。

临床应用:

A.病毒性脑炎(包括艾滋病、手足口病)

处方: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

病例:张××,女,12岁,2001年6月8日初诊。患者于2个月前,以狂躁、头痛、失眠住郑州市精神病院,按狂躁型精神病治疗一周,病情不减且出现发热,转河南省人民医院,诊为病毒性脑炎,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出现高热、抽搐(癫痫样发作)、狂躁,半月后转北京儿童医院,仍诊为病毒性脑炎,治疗半月后,病情加重遂返郑州市第二人

民医院。刻诊:高热(39℃-40℃),昏迷,抽搐(日发20余次),烦躁,腹胀满,10天未解大便,牙

关紧闭,无法看舌,脉滑数。

处方:大黄12g,干姜6g,生石膏30g,寒水石30g,西滑石30g,紫石英30g,赤石脂30g(无白石脂),桂枝6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甘草10g,羚羊角粉(另包)3g,僵蚕12g,蝉蜕12g,三剂,水煎,鼻饲管灌注。

二诊:解黑干大便二次,热稍减(38℃--39℃),抽搐次数减少,烦躁减,仍服上方剂。三诊:热退,大便日二次,烦躁再减,仍神识不清,可张口,抽搐3-5次,继服上方。

上方服30剂,热退,神识渐清,可说话,但不利,抽搐停止,可饮食。再以上方研细末,装0号胶囊,每次6粒,日3次,服4个月,除记忆力下降,说话稍迟钝外,余无不适。

六、防己地黄汤

原条文: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病机:风邪入血,化热扰心,或流注关节。

临床应用:

A.失眠

病例:张××,男,68岁,退休干部。顽固性失眠15年,每晚服艾司唑仑4片,可睡眠1个多小时。刻诊:烦躁失眠,便秘,舌红乏津,苔薄少,脉弦。

处方:生地60g,防风10g,防己10g,桂枝3g,知母20g,川芎10g,茯苓12g,炒枣仁12g,竹茹20g,夜交藤30g,甘草15g,小麦30g,大枣5枚(原方用量,应以《千金》所载为准)

上方服六剂,艾司唑仑减至2片,可睡4小时,大便日一次,仍服上方,嘱其渐停艾司唑仑,服至20剂,睡眠基本正常。

B.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

病例:韦××,男,48岁,干部,2009年10月30日初诊。患者三天前突然出现右手

红肿热痛,逐渐肿至肘以下,昨天在省人民医院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因对多种抗菌素过敏而求治于中医,症如前述,舌质红,苔薄黄燥,脉滑数。

处方:生地40g,防风10g,防己20g,桂枝10g,知母30g,生石膏30g,金银花30g,玄参20g,甘草15g,六剂。

二诊:肿消大半,仍有热痛感,继服上方六剂而愈。

临床上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热痛但不红者,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防己地黄汤治之。

七、乌头汤

原条文: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病机:寒湿流注关节,经脉痹阻不通。

临床应用:

A.股骨头坏死

病例:渠××,男,38岁,农民。2004年确诊为艾滋病并服用抗病毒药。一年前因右髋部疼痛,在某县医院拍X光片,诊为右侧股骨头坏死。2009年5月5日初诊。

初诊:患者形体消瘦,右髋部疼痛,阴天及行走疼痛加重,饮食、二便尚可,无汗,舌质淡,苔白滑,脉弦。

处方:黄芪60g,麻黄10g,白芍15g,白术15g,防己20g,制川乌30g,炙甘草15g,7剂,久煎服。

二诊:疼痛明显减轻,继服上方。

上方一直服至10月23日,疼痛基

本消失,又拍X光片复查,病变较一年前的片子有明显的好转,现仍在服药。

八、黄芪桂枝五物汤

原条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病机:营卫气血不足,风袭肌肤,络脉痹阻。

临床应用:

A.末梢神经炎

B.中风后遗症

病例:曹××,男,70岁,工人,2008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于10月5日因突然右半身不遂,语言謇涩,饮水呛咳,住某中医院,经CT检查,诊为脑干梗塞,输液半月,病情无好转,请余会诊。初诊症状同前,时流口水,插鼻饲管注流质食物,二便正常,舌质淡,苔白滑,脉紧。(血压、血糖正常)

处方:黄芪80g,桂枝30g,白芍30g,巴戟天30g,白术15g,制远志10g,石菖蒲15g,炒白芥子12g,制附子3g,半夏15g,茯苓15g,生姜10g,大枣5枚,6剂,水煎鼻饲。

二诊:右上下肢较前稍有力,口水少,语言稍利,可食少量煮鸡蛋。继服上方。

上方再服15剂,拔掉鼻饲管,可食半流质,仍时有呛咳,语言缓慢,可下床倚人行走,但右下肢抬不高,右手握力较前好转,后以上方加当归15g、萸肉12g,服四个月,除右上肢稍无力外,余症消失。

九、黄芪建中汤

原条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病机:中焦阴阳两虚。

临床应用:

A.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处方:炙黄芪40g,桂枝10g,白芍30g,藿香12g,半夏12g,炙甘草20g,生姜15g,大枣十枚

十、小青龙加石膏汤

原条文: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病机:外寒内饮,挟有郁热。

临床应用:

A.急慢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哮喘

C.过敏性鼻炎

处方:麻黄10g,桂枝12g,白芍12g,干姜10g,五味子10g,细辛3g,半夏12g,生石膏30g,甘草10g

咳吐黄痰者加黄芩12g,冬瓜仁30g,鱼腥草30g。

辨证要点:无汗,遇风寒或食冷物症状加重,舌质不红。

十一、苓桂术甘汤

原条文: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病机:脾运不健,饮停心下。

临床应用:

A.胃潴留

病例:赵××,女,46岁,农民,1991年5月8日初诊。患者午后上腹胀,时吐酸水,胃部有振水音三年,饮食、二便尚可,舌淡,苔白滑,脉沉弦。

处方:云苓30g,白术30g,桂枝20,公丁香3g,吴萸6g,黄连3g,炙甘草15g

上方服15剂,症状消失。

十二、肾气丸

原条文: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病机:肾气亏虚

临床应用:

A.肺间质纤维化

病例:闫××,男,55

岁,干部,2005年9月12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出现胸闷气短,并逐渐加重,经洛阳市某医院拍CT片,诊为原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因不愿服用激素而求治于余。现动则气喘、不咳、无痰,饮食、二便正常,舌正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熟地30g,山药30g,山萸肉15g,云苓15g,泽泻15g,丹皮12g,制附子10g,桂枝12g,车前子20g,怀牛膝15g

上方服15剂,气短明显好转,继服上方四个月,气短基本消失,复查CT片病变较前好转。嘱其服金匮肾气丸半年,现无症状。

十三、厚朴大黄汤

原条文: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文献:《外台·支饮方》:“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以极饮过多所致也。其脉虚者,必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也。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方。”

病机:饮热壅肺,气逆络伤。

临床应用:

A.呼吸道出血

病例:马××,男,60岁,干部。2006年8月初诊。患者于2005年12月因咳嗽、咯血,住河南省肿瘤医院诊为肺鳞癌,经化疗咳停血止,肿块缩小而出院。2006年8月1日复查,肿块有所增大,仍住该院。除全身化疗外,又加局部介入化疗。但介入化疗一次后,出现大咯血,用多种止血药物,咯血仍未停止,而求治于余。刻诊:胸腹胀满,咳嗽气喘,咳则有血咯出,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大便3天未解,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处方:大黄20g,厚朴30g,枳实15g,葶苈子30g,侧柏炭30g,二剂。

二诊:服药后大便二次,小便增多。胸腹胀满及下肢浮肿大减,咳喘减轻,咯血减少。上方大黄减至15g,厚朴减至20g,继服六剂,血止,咳减。患者半年后,再次复查时告知,上方服后未再咯血,仍全身化疗,症状消失。

十四、栝楼瞿麦丸

原条文: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楼瞿麦丸主之。

病机:肾气不足,津亏水停。

临床应用:

A.尿道综合征

病例:叶××,女,75岁,农民,2003年4月13日初诊。患者于50岁以后即经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服消炎药或祛热利湿之中药即可缓解。从2002年开始,发病时再服上述药物则无效。刻诊:尿频急痛,夜间加重,前阴有下坠感,大便正常,口不渴,尿检(-)。曾作尿液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洛阳市某医院诊为尿道综合征。舌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

处方:天花粉20g,生山药40g,云苓20g,瞿麦30g,制附子6g,黄芪60g,升麻10g,六剂。

二诊:诸症大减,继服上方12剂,症状消失

十五、泻心汤

原条文: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病机:心火亢盛,迫血旺行。

临床应用: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阵发

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手足口病

D.复发性口腔溃疡

病例:刘××,女,12岁,学生,2009年8月16日初诊。患者于2008年6月因皮下有紫斑,经骨穿及血常规检查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后在天津血液病研究所住院三个月,用激素治疗效果不好而出院,后经病友介绍由沈阳来郑求治于余。现无出血症状,但血小板仅7000(每日仍服强的松8片),口腔溃疡,舌质红,苔少薄白,脉数。

处方:大黄3g,黄芩10g,黄连3g,五倍子6g,薄荷6g,银花20g,元参12g,日1剂,水煎服。

8月28日查血小板5.1万,10月6日查6.3万,嘱其每周减1片强的松,现已停服强的松,血小板8.3万。

十六、当归芍药散

原条文: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妊娠篇”)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杂病篇”)

病机:肝脾失调,气血郁滞。

临床应用:

A.卵巢囊肿

B.盆腔积液

C.肝硬化腹水

D.下肢静脉血栓

处方:当归15g,川芎10g,白芍20g,白术15g、云苓15g,泽泻30g

卵巢囊肿者加生薏苡仁30g,败酱草20g,制附子3g;

盆腔积液者加萹蓄15g,瞿麦15g,车前子20g,公英30g;

肝硬化腹水者加苏叶15g,木瓜12g,大腹皮12g,黄芪60g,防己20g,茯苓皮30g,

冬瓜皮30g;

下肢静脉血栓者加苏叶15g,木瓜12g,大腹皮12g,黄芪50g,防己20g。

十七、半夏厚朴汤

原条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病机:痰凝气滞。

临床应用:

A.慢性咽炎

B.支气管哮喘

处方:苏叶12g,半夏15g,云苓12g,厚朴12g,生姜10g。

慢性咽炎者加射干15g,苏子12g,前胡12g;

支气管哮喘者加陈皮10g,大腹皮12g,鬼箭羽15g,冬花12g,广木香10g,苏子12g。

十八、甘麦大枣汤

原条文: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做,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病机:心脾两虚,神失所养。

临床应用:

A.儿童抽动症

处方:甘草20g,小麦30g,大枣五枚,加僵虫10g,蝉蜕12g,白芍20g。

国医大师何任:金匮方临床医案

导读:何任老师被称为“中国研究《金匮要略》第一人”,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有 较大的影响。在临床,何老也喜用金匮方。本文为何老用《金匮》方的五则医案,分别是产 后呕逆、表邪寒饮、支饮眩冒、肾著、癫痫案,并附了按语,收获大大的~ 金匮方临床医案 笔者1921年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何公旦,为当时名医,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编审会副主委,誉满江南。本人幼承家学,临床用《金匮要略》方多有良效,现举几案与 同道商榷。 1、产后呕逆 华某,女,31岁,1979年7月10日来诊。产后3个月,哺乳。身热(38.5℃)已7~8天,偶 有寒栗状,头昏乏力,心烦恚躁,呕逆不已,但吐不出。察其舌质红、苔薄,脉虚数。治则 以益气安胃为主。按《金匮要略》篇有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用安中益气之竹皮大丸。 方药组成:淡竹茹9g,生石膏9g,川桂枝5g,白薇6g,生甘草12g,制半夏9g,红枣5枚,2剂。药后热除,寒栗解,烦乱平,呕逆止。惟略头昏,复予调治痊愈。 按:本例患者产后3个月,在哺乳期中出现寒热、呕逆烦乱等症,诊断为产后虚火盛,上逆 而呕恶,故用竹皮大丸改为煎剂以安中益气。竹皮大丸并非补益之品,乃由除烦平逆,清热 化气之药组成,包含了平壮火即不食气之意。原方各药配合比例颇为特殊,即在清热药中加 一分桂枝以平冲逆,而甘草重至七分,当是安中益气以甘药缓急之意。本案用药量基本参照 原方意而化裁,并酌加制半夏以平呕逆。全方药味不多,用量不重,亦取其味薄则通之义, 故进药2剂,寒热解,烦乱平,呕逆止矣。 2、表邪寒饮 罗某,男,58岁,1979年10月8日来诊。素有慢性支气管炎,遇寒则作剧。近日途中遇风 雨而形寒咳嗽,喘息不已,喉间痰声如拽锯,苔白脉浮,宜解表平喘。此案采用《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全方。方药组成:射干9g,麻黄6g,北细辛3g,紫菀9g,款冬花9g,姜半夏 9g,五味子4g,生姜3片,红枣5枚,3剂。药进1剂而形寒除,咳减,3剂尽而喘息平, 复以原方加减而治愈。 按:原方系师小青龙汤而改温偏清,治痰饮复受表邪咳逆上气之证。麻黄、细辛、紫菀、款 冬花、射干、五味子、半夏都是治咳逆上气常用之品,佐以生姜、红枣能走表达邪,半夏且

金匮肾气丸药理研究进展

金匮肾气丸药理研究进展 【关键词】金匮肾气丸药理学综述 金匮肾气丸的药理研究工作,目前不但进展较快,而且取得了可喜成绩,现综述如下: 1 研究进展 1.1 神经系统程嘉艺等[1]采用Y迷宫法、回避反射法分别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氢化考的松造成的阳虚小鼠及18月龄以上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发现金匮肾气丸能明显增强阳虚小鼠与老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同时测定了实验小鼠脑组织内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结果显示,金匮肾气丸可显著对抗氢化考的松造成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提高。王东方等[2]通过检测豚鼠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观察动物的外观行为、体温变化、耗氧量以及应激能力的改变等,探讨了金匮肾气丸对于庆大霉素耳蜗毒性损害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金匮肾气丸在明显降低耳毒豚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同时,对于动物整体功能状态的修复亦具有良好的作用。 1.2 免疫系统刘叙仪等[3]观察了金匮肾气丸水煎液对雌性Swiss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本方可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对照组,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 <0.01)。 1.3 内分泌系统周超凡等[4]指出,肾阳虚的人或动物都可能表现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紊乱,而服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后,上述病变常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甚或完全恢复正常。说明温补肾阳类药物在具有可的松样正作用的同时,避免了激素类药物的副反应,且能拮抗外源性激素的反馈性抑制,防止肾上腺皮质的萎缩。 1.4 生殖系统陈庆平等[5]以8%金匮肾气丸水溶液1ml/20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8周,观察了本 方对生育末期小鼠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发现该方可显著提高小鼠体内睾丸激素、促卵泡激素水平。程嘉艺等[6]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老龄大鼠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匮肾气丸能明显提高老年雄性大鼠血清睾丸酮及老年雌性大鼠血清雌二醇的含量,并可显著增加老年雄性大鼠双侧睾丸重量。狄

金匮肾气丸的21种临床新用途

金匮肾气丸的21种临床新用途 发表者:赵东奇11271人已访问 金匮肾气丸又名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此方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它由炮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肉桂、牡丹皮、山药、茯苓八味药组成。长期以来,金匮肾气丸主要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所致的咳嗽、哮喘、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等。 药理作用 金匮肾气丸中的熟地能滋肾填精,山茱萸养阴涩精,山药补脾固精。以上三药配合能滋肾阴、养肝血、益脾阴而涩精止遗,泽泻能清泄肾火,并能防止熟地之滋腻作用,牡丹皮能清泻肝火,并能制止山茱萸的温燥性,茯苓淡渗脾湿,能助山药健脾之功效。妙在用少量附子、肉桂,温五脏之阳,宣通十二经,纳五脏之气归于肾,化阴精为肾气,再布于周身,而成阴阳相济,气化氤氲之妙。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 1.金匮肾气丸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还有抗自由基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延缓衰老、恢复精力。 2.改善脂代谢、增强神经-体液调解、抗白内障等功效。 3.降低血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改善产生良好功效。 4.增加雄性激素,动物实验证明,金匮肾气丸可提高睾酮水平,增加睾丸间质细胞数目。 5.增加免疫功能,金匮肾气丸能有效纠正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显著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 临床新用 1.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认为,此病应属于鼻鼽的范畴,其病机为肺气亏虚,卫表不固,感受风寒外邪,津液停聚。肾主纳气,为气之根。《景岳全书》中说:"五脏之阳气非肾不能发"。人体内的肾气若发生虚损,其肺气也会受损,从而可引发过敏性鼻炎等鼻部疾病。金匮肾气丸具有补肾气、温肾化饮的功效,可有效地治疗此病。有医师同时使用金匮肾气丸和气管炎咳嗽痰喘丸治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共14页文档

《金匮要略》重要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01】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纹理也。【02】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09】 师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藏即死,入府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清,身冷,为入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府即愈。【11】问曰:脉脱入藏即死,入府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12】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

金匮要略方剂总汇完整版

金匮199首方1 栝楼桂枝汤方6 栝楼根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二两三两三两二两三两十二枚 2 葛根汤方7 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四两三两二两二两二两三两十二枚3 大承气汤方4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四两半斤五枚三合 4 麻黄加术汤方5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 三两二两一两七十个四两 5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4 麻黄甘草薏苡仁杏仁 半两一两半两十个 6 防己黄芪汤4 防己甘草白术黄芪 一两半两七钱半一两一分 7 桂枝附子汤方5 桂枝生姜附子甘草大枣 十二枚二两三枚三两四两.

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大枣 二两一枚半一两一两半六枚 9 甘草附子汤方4 甘草白术附子桂枝 二两二两二枚四两 10 白虎加人参汤方5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 六两一斤二两六合三两 11 一物瓜蒂汤1 瓜蒂 二十个 12 百合知母汤方2 百合知母 七枚三两 13 滑石代赭汤方3 百合滑石代赭石 七枚三两如弹丸大枚一 14 百合鸡子汤方2 百合鸡子黄 七枚一枚 2

百合生地黄汁 七枚一斤 16 百合洗方1 百合 一斤 17 栝楼牡蛎散方2 栝楼根牡蛎 18 百合滑石散方2 百合滑石 一两三两 19 甘草泻心汤方7 甘草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大枣半夏四两三两三两三两一两十二枚半斤20 苦参汤方1 苦参 一斤 21 雄黄熏方1 雄黄 22 赤小豆当归散方2 赤小豆当归 三斤三两

6 升麻鳖甲汤方23 升麻当归蜀椒甘草雄黄鳖甲 二两一两一两二两半两手指大一片 24 鳖甲煎丸方25 鳖甲射干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芍药桂枝葶苈石韦十二分三分三分六分三分三分三分五分三分一分三分厚朴牡丹瞿麦紫葳半夏人参蜇虫阿胶蜂窠赤硝蜣螂三分五分二分三分一分一分五分三分四分十二分六分桃仁锻灶下灰清酒 二分一斗一斛五斗 25 白虎加桂枝汤方5 知母甘草石膏粳米桂枝 六两二两一斤二合三两 26 蜀漆散方3 蜀漆云母龙骨 27 牡蛎汤方4 牡蛎麻黄甘草蜀漆 四两四两二两三两 28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7 柴胡人参黄芩甘草栝楼根生姜大枣 八两三两三两三两四两二两十二枚

金匮方药配伍与质量转化规律

《金匮》方药配伍与质量转化规律 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家礼 概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质”是事物自己的一种规定性,质的规定性的来源,首先在于事物自己内部矛盾的特殊性。”量”的规定性只是标志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量的不同不一定就意味着事物在实质上有所不同,但因量和质有互相依赖的统一性,所以在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会不断地互相转化。 研究质变量变规律,是提醒人们要“见几”而作。 ?几:音“机” ,引申:量变,易经上的“几”,是“几者动之微”的意思,即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事物的苗头,就是发现有微小的量变,就要想到有朝一日会发展到质的改变,所以凡事一发现苗头,开始在萌芽状态就要抓。 ?《金匮要略》在其方剂配伍中也同样巧妙地运用了这一质量转化规律,其中的代表方当首推桂枝汤。桂枝汤在药物用量上也体现了质与量的辩证关系。从桂枝汤每味药的用量中,可以看出各药都要掌握一定的度,受着量的支配。桂枝与芍药的用量都是三两,是相等的,这就是要把握的”度”,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桂枝汤。 ?《金匮》方剂配伍中的质量转化规律,归纳起来,约有以下六方面: ?(一)重视单味药的量变所产生的质变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药物也是这样,临床上的合理用药,必须要求药物的剂量准确。单味药用量的多寡,会产生迥然不同的功效,临床中,几乎所有单味药的用量,均需与证情符合,才可提高疗效: ?如仲景在甘草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中所用黄连的量与它药比较,都算最小量,为一两(合现在一次服用量一钱),功在健胃为主,而清热次之;但在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中所用黄连则为三两,便变为清热燥湿止痢为主了。 ?又如《金匮要略》中的:麻黄加术汤、乌头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越婢汤等方中的麻黄,用量均在三两以上,有的甚至重达六两。因为这是针对寒邪在表或寒饮水气较重的证候,故取麻黄发汗宣肺、散寒平喘作用,用量偏重。但是《金匮要略》中的麻杏薏苡甘草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等方中所用麻黄,轻者仅半两,重则二两,是针对风湿在表或阳气大虚的水气病患者而用,故欲取麻黄祛风去湿或温经通阳之效,而用量偏轻。

金匮肾气丸作用功效

金匮肾气丸作用功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金匮肾气丸作用功效金匮肾气丸作用功效 金匮肾气丸又名八味地黄丸或桂附地黄丸。方剂是由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与桂枝、附子等八味中药配伍组成。金匮肾气丸作用功效分析如下: 金匮肾气丸,以附子、桂枝为主药,各取少量,取"少火生气"之意,意在微微补火以鼓舞亏虚的肾中阳气,补命门之火,引火归源;再辅以地黄等六味药物滋补肾阴,促生阴液;如此配伍组方是本着阴阳互根的原理,阴阳并补,使得“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阳效果更稳固、更持久。为进一步治疗肾阳虚水肿,本药还配伍了牛膝、车前子以清热利尿、渗湿通淋、引血下行,治疗水肿涨满、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等肾阳虚水肿症状。十种药物精当配伍,使其具有温补下元,壮肾益阳,化气利水,消肿止渴,引火归源的功效。 金匮肾气丸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病症,如腰膝酸冷、咳嗽、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肾性水肿,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所表现的腰痛腿软、身体怕冷,小腹拘急、小便清长、舌淡体胖、脉细无力等症。 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金匮肾气丸作用还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改善脂肪和糖代谢等。 可治疗慢性腰腿痛: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腰腿痛,施治61例,经用药2~4个疗程后,治愈52例,见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

率为95.1%。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口服9克,每日服2次,2周为一个疗程。 可治疗前列腺增生: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属于“癃闭”的范畴。由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司所致。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前列腺增生,施治35例,治愈27例,见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7%。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早、中、晚各服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该病是由于女性绝经后,其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使阴道局部的抵抗力下降,导致细菌入侵所引起的阴道炎症。有人采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此症,施治4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每日服3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3个疗程后即可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可治疗老年性尿失禁: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施治36例,经服药3~5个疗程后,治愈28例,见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早、中、晚各服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一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得到明显好转。 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施治42例,经服药2~4个疗程后,治愈35例,见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9%。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2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一个疗程即可见效。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2)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二]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气血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 [五]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六]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九]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后,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疼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十三]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十四]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十五]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十六] 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十七] 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十一]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十二]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十三]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十四]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完整版)金匮要略方剂简释

金匮要略方剂简释 秦伯未 1.人参汤---(参草白姜):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小半夏汤--(生姜24,半夏15):和胃止呕法,凡胃有痰饮湿惹起的呕吐均可实用。 3.半夏干姜散--治胃寒吐涎沫,用药和小半夏汤同,因生姜辛散,干姜温中。又主症和吴茱萸汤相仿,但彼为寒邪而兼胃虚,此则纯寒,故不必补药协助。 4,小半夏汤加茯苓汤--兼利于水作用。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5.大半夏汤(半夏15人参9白蜜30):补中断呕法,和小说半夏汤的差异,彼有实邪故用辛散;此为胃虚,故用甘药和之。 6.干姜人参半夏丸:实用于寒饮呕吐,不是为妊娠恶阻而设。 7.大黄甘草汤(大黄12甘草3):泻火止呕法,和大半夏汤有虚实寒热之不同。《食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8.小青龙汤(姜五麻细辛半草芍枝):治表邪挟水气的主方,故用于外寒引起的痰饮咳喘最为符合。 9.小青龙加石膏汤---温化水饮之中兼治焦躁,但总归饮重于热。与越婢加半夏汤的热重于饮者恰恰相反。 10.越婢汤---(麻黄18石膏24甘草6生姜9大枣5)---辛寒解表法。 11.越婢加半夏汤---宜于痰热内阻,麻黄能够开肺,不必定用来发汗。 12.越婢加术汤---疏表利湿法。 13.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半夏紫菀冬花半夏五味生姜大枣)---辛散苦泄法,能温化寒饮,亦可用于平常哮喘症。 14.厚相麻黄汤--(厚朴麻黄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小麦石膏) 15.大青龙汤--在麻黄汤的根基上加石膏,宜表邪挟内热之症。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也主之。》 16.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温中散寒,和小建中汤有缓急之分。 17.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阳黄症主方。 18.茵陈五苓散---治黄疸当利小便,内热重者用栀子柏皮汤。热不甚者用此方。 19.大黄硝石汤---(大黄12黄柏12硝石12栀子9)治黄疸里实症,对照茵陈蒿汤之力为猛。 20.栀子大黄汤---(栀子9大黄3枳实9豆豉12)《酒黄疸,心中奥农,或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21.栀子豉汤--治胸中虚烦,后裔改用焦山栀,作为清宣上焦风温的通治方。 22.已椒苈黄丸---(防已椒目葶苈大黄)--赶走肠间水气,使从大小便分消。 24.升麻鳖甲汤---(升鳖回草,雄黄蜀椒)有从血分透邪外泄作用。 25.天雄散---(天雄9白术24桂枝18龙骨9)治阳虚不固的遗精。 26.木防已汤--(木防已石膏桂枝人参)行水散结主,因体虚有伏热,故用人参石膏为佐。 27.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兼有轻泻软坚作用。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黎黑,其脉沉紧,得之数旬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已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已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金贵肾气丸的功效和作用

金贵肾气丸的功效和作用 金贵肾气丸的功效和作用一◆可治疗慢性腰腿痛: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腰腿痛,施治61例,经用药2~4个疗程后,治愈52例,见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1%。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口服9克,每日服2次,2周为一个疗程。 金贵肾气丸的功效和作用二◆可治疗前列腺增生: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属于“癃闭”的范畴。由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司所致。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前列腺增生,施治35例,治愈27例,见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7%。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早、中、晚各服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金贵肾气丸的功效和作用三◆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该病是由于女性绝经后,其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使阴道局部的抵抗力下降,导致细菌入侵所引起的阴道炎症。有人采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此症,施治4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每日服3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3个疗程后即可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金贵肾气丸的功效和作用四◆可治疗老年性尿失禁: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施治36例,经服药3~5个疗程后,治愈28例,见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

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早、中、晚各服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一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得到明显好转。 金贵肾气丸的功效和作用五◆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施治42例,经服药2~4个疗程后,治愈35例,见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9%。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2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一个疗程即可见效。 金贵肾气丸的功效和作用六◆可治疗不孕症: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由高催乳素血症引起的女性不孕症,施治27例,经用药3个月后,有12例妊娠,其余15例患者的血清催乳激素水平也降至正常。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口服9克,每日服两次。 金贵肾气丸的功效和作用七◆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病史在半年以上,且反复发作的肾阳亏虚型口腔溃疡,施治60例,经用药5日后,所有患者均得到痊愈。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于饭前半小时口服18克,每日服3次。

金匮要略方歌

金匮栝蒌桂枝汤,白芍甘草枣生;项背强直成柔痉,解肌驱邪舒筋良。 2、麻黄加术汤 烦痛湿气里寒攻,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3、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 风湿身痛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4、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5、瓜蒂汤 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痛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湿,二七甜瓜蒂可珍。 6、百合病总方歌 百合病起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7、百合知母汤 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箴,渍去涏沫七百合,别煎泉水是真鍼。 8、百合滑石代赭石汤 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应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可夸。 9、百合鸡子黄汤 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混融。 10、百合地黄汤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11、百合洗方 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留恋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愈常。 13、百合滑石散 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需。 14、甘草泻心汤 伤寒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 15、苦参汤雄黄熏法 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更深,尚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16、赤小豆当归散 眼眦赤黑亦多端,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分归一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17、升麻鳖甲汤 赤斑咽痛毒为阳,鳖甲周围一指量,半量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 18、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 身痛咽痛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黄务去特叮咛。 19、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治虐母,十二鳖甲六柴胡,黄桂苇朴紫葳,夏胶芍甘蜇虫五,葶参各一曲麦二,赤硝十二三芩妇,乌扇蜂窠各四分,六羌二桃效桴鼓。 20、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原汤论已详,加桂三两另名方,无寒但热为温疟,骨节烦痛呕又妨。 21、蜀漆散 阳为痰阻伏心间,牡疟阴邪自往还,蜀漆云龙平等杵,先时浆服不踰闲。 22、牡蛎散

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论《金匮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肾气丸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肾气丸、崔氏八味丸、桂附八味丸等,主治肾阳亏虚的“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5种病证,后世医家通过不断临床实践和总结,不仅扩大了临床使用范围,而且衍化出许多名方,现就肾气丸的临床运用作一探讨。 一.肾的生理特点、治疗要点 1.1肾的生理特点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主藏精[1],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具充脑、荣发、坚骨、固齿之用,有生发、温煦、滋养五脏六腑之功,只宜固藏,不宜泄露,所以肾病的证候特征以虚证为主,故有“肾无实证”之说。《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肾病常见的证候有肾气不固、肾阳虚衰、肾阴亏虚,以及在虚的基础上形成的本虚标实证如阳虚水泛、阴虚火旺等。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膀胱的气化赖肾气之蒸腾,所以肾的病变常常影响膀胱,而导致膀胱气化失司,引起尿量、排尿次数、排尿时间的改变。膀胱的病变有虚有实,以实为主,实证常见膀胱湿热,以及尿路结石、血瘀、气滞等证候;虚证如遗尿等常由肾虚引起。 1.2治疗要点 肾病多虚,宜“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2]。肾阴亏虚,宜滋养肾阴;肾阳虚衰,宜温补肾阳,但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在滋补肾阴的同时,应适当配伍补阳之品,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温补肾阳的同时,又应适当配伍补阴药物,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肾虚之证,分为阴虚、阳虚两类。阳虚之变,为寒证;阴虚之变,为热证。治疗肾阴虚忌用辛燥,忌过于苦寒,宜施甘润益肾之剂,使虚火降而阴自复,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疗肾阳虚忌用凉润和表散,宜施甘温助阳之晶,使沉寒散而阳能旺,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若阴阳俱虚,精气两伤,则当两补阴阳。肾为阴阳之根而藏精,“精气夺则虚”,肾阴肾阳亏虚,其病往往深重,治此纯虚之证,宜酌情佐以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益髓,资其生化之源。肾与其他脏腑在病理上的关系非常密切,治疗肾病应从整体出发,在治疗肾脏的同时,兼治有关脏腑。如肾阴亏虚,可导致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治当育阴潜阳;肾阳虚衰,火不暖土,治当温补脾肾;水不上济,心火偏旺,心肾不交,治当清心滋肾;或肺虚及肾,肾不纳气,治当补肺温肾纳气等,皆属从整体出发的治疗。 二. 肾气丸的形成、功能主治、与历代医家运用的衍变

桂附地黄丸的功效

桂附地黄丸的功效: 功增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又用于小腹拘急,腰腿酸软,下半身常有冷感而属于肾虚阳微者。还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等病属于肾虚阳弱的虚喘或痰饮作喘等兼见腰中冷痛、小便不利者。桂附地黄丸的作用: 桂附地黄丸是常用中成药。有温补肾阳行水化气等功效。能治肾阳不足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夜尿增多等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对以下疾病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1.慢性肾炎:时有血尿、蛋白尿、肾性高血压、水肿等。 注意事项: 1、孕妇忌服。 2、不宜和外感药同时服用。 3、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赤石脂或其制剂。 4、本品中有肉桂属温热药,不适用于具有口干舌燥、烦燥气急、便干尿黄症状的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本品宜饭前服或进食同时服。 7、服药二周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食欲不振、头痛、胃脘不适等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9、儿童必须在成年人的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金匮肾气丸就是桂附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其实又叫八味地黄丸或者桂附地黄丸,方剂是由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桂枝、附子等八味中药配伍组成的。而桂附地黄丸来源于汉张仲景之《金匮要略》肾气丸方,所以本品即张仲景名方‘金匮肾气丸’,具有焕趋阳火,壮肾益阳的功效。 是由六味地黄丸加了两味药配伍组成的金匮肾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桂枝、附子二味药组成的。附子和桂枝这两味药都是入心、肾、脾经的热性药物,能祛风通络、温补肾阳,所以用六味地黄丸加上桂枝、附子而组成的金匮肾气丸不仅具有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的作用,而且还能在补阴中生火助阳,使之达到温补肾阳的目的。因此,金匮肾气丸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至的腰膝酸痛、肢冷、浮肿、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小便频数、痰饮喘咳、舌淡、脉细无力等症。 有温补肾阳行水化气等功效。能治肾阳不足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夜尿增多等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对以下疾病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1.慢性肾炎:时有血尿、蛋白尿、肾性高血压、水肿等。 除桂附地黄丸主症外,对因肾虚阳衰引起的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哮证、喘证、神经衰弱、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肾小球肾炎、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第1条第1段: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第15条: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第17条:夫诸病在臓,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第22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第1条第1段: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第5条: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2条第2段: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臓,舌即难言,口吐诞。 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第10条: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第2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第8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第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第17条: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第5条:肺痿吐诞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第6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第10条:火(或“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金匮要略方现存版本

《金匮要略方》现存的主要版本 梁永宣(北京中医药大学)邓珍本系统 此系统存有两种版本,即邓珍本与赵开美本。 邓珍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号李3504。发现并首先报道此本者,是日本医史文献学者真柳诚,他现为茨城大学人文学部教授,20世纪80年代曾在北京留学3 年。1985年4月,日本汉方协会影印出版了明·赵开美版《金匮要略方论》,解题中真柳诚提及此版,确认该书为中国惟一收藏之邓珍序刊本,系元末明初补刻、刊行,为现存最古版本。后此结论受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马继兴先生赞同,并推荐浙江中医学院何任教授为首的《金匮要略方论》文献整理小组,后者1990年整理出版的《金匮要略论注》,系参考包括上书在内的诸版合校而成。 1988年10月,日本东京燎原书店影印出版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我国2002年正式立项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于 2005年12月亦在金元编子部收入同书,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而与此完全一致的排印本国内尚未面世。 1988年7月,真柳诚与日本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总合研究所医史文献研究室小曽戸洋联名在《日本医史学杂志》34巻 3号发表文章:“《金匮要略》の文献学的研究·第1报-元·邓珍刊本《新编金匮方论》”,后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再良教授翻译,同年12月载于《中医译文》 13卷4号。 《新编金匮方论》刊刻者邓珍,生平不详,原书自序落款为“樵川玉佩邓珍”。为原籍福建南平的邓珍从相邻的江西抚洲邱氏处获得《金匮方论》,后上梓刻印,虽具体时间不详,但刊行序文成于元·后至元六年(1340年)。 此版本卷上末页的空白处有杨守敬自笔墨书识语,称邓珍本“尤为稀有之籍”。调查原书中诸多藏书印,可知曾经清代藏书家孙从添、袁廷梼、杨守敬收藏,再经李盛铎之手,终由其子李滂出售于北京大学。邓珍本书名中无“要略”二字,部分内容很可能保留了南宋本旧貌,误刻较少,是现存最早版本。 赵开美本赵开美本《金匮要略方论》3卷,是以邓珍本为主、并部分参考下文中无名氏本内容而刊刻,原为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赵氏所刻《仲景全书》之一种。 赵开美,生于明1563,卒于1624,享年62岁。字琦美,字玄度,号清常道人,江苏常熟人。承其父赵用贤之功,任南京都察院炤磨。明清著名藏书家钱谦益,与同乡赵氏父子来往密切,在《牧斋初学集》中收有《刑部郞中趙君墓表》,赞开美“天性颖发,博闻强记,落笔数千言,居恒厌薄世”。其书室名“脉望馆”,收藏书籍数千卷,“以生平所藏,供笔削之役”,并复刻多种书籍。 赵本《金匮要略方论》误刻、脱字较少,俗字亦多见。全书字体风格统一,似利用了《宋板伤寒论》的版式旧貌。在传承仲景著作过程中,赵氏发挥了巨大作用。《仲景全书》目前收藏地有中国中医科学院、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上海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原为北平图书馆旧藏书,现移至台北故宫)。另据真柳诚研究,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亦有《仲景全书》一套,系明末清初翻刻版,意为现代意义的盗版。另1997年,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了中医科学院所藏的《仲景全书》。

金匮方歌括

栝蒌桂枝汤 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 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麻黄加术汤 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 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 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 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防己黄芪汤 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 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白术附子汤 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 即用前方去桂枝,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 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百合病总歌 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 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百合知母汤 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 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百合滑石代赭汤 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 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百合鸡子黄汤 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 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百合地黄汤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 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百合洗方 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 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栝蒌牡蛎散 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 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逾常。 百合滑石散 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 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须。 苦参洗方 雄黄熏方 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最深, 更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赤小豆当归散 眼眥赤黑变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干, 豆取三升归十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升麻鳖甲汤 赤斑咽痛毒为阳,鳖甲周围一指量, 半两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身痛咽喉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 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黄务去特叮咛。 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原汤论已详,桂加三两另名方, 无寒但热为温疟,骨节烦疼呕又妨。 蜀漆散 阳为痰阻伏心间,牡疟阴邪自往还, 蜀漆云龙平等杵,先时浆服不逾闲。 风引汤 四两大黄二牡甘,龙姜四两桂枝三, 滑寒赤白紫膏六,瘫痫诸风个中探。 防己地黄汤 妄行独语病如狂,一分己甘三桂防, 杯酒渍来去清汁,二斤蒸地绞和尝。

金匮肾气丸方义探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金匮肾气丸方义探讨 作者:张家玮, 鲁兆麟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室,北京,100029 刊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5,28(6)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3条) 1.广州中医学院方剂学 1979 2.许济群方剂学 1985 3.缪正来实用方剂辞典 1989 4.巢因慈.郁觉初肾气丸主药辨 1988(01) 5.华青是补肾阳还是益肾气--《金匮》肾气丸刍议 1983(03) 6.刘昭纯肾气丸的方义及演变 1984(03) 7.张伯臾中医内科学 1985 8.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 1984 9.《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简明中医辞典 1986 10.王君.赵家俭金匮肾气丸刍议 1991(05) 11.杜天植肾气丸之我见 1996(11) 1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1974 13.刘诗发金匮肾气丸中桂枝考证[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存悌名人与中医(10)[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 2.田玉娥.刘江杰冬季治疗足癣31例[期刊论文]-新疆中医药2004,22(5) 3.李希新手足癣临床治验[期刊论文]-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1) 4.李鑫辉.杜建芳金匮肾气丸防治老年病的研究纂要[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2004,22(3) 5.高励聪.李春梅.李志鸿金匮肾气丸防治内科病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 6.王毓昌"八味六味左归右归"说[期刊论文]-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1) 7.甄栋钦.温树东.陈亚发知柏八味口服液治疗眼科慢性炎症验案3则[期刊论文]-新中医2000,32(10) 8.杨俊.Yang Jun张仲景舌诊规律初探[期刊论文]-浙江中医杂志2006,41(2) 9.董坚.蔡敏肾气丸临床新用[期刊论文]-海南医学2001,12(5) 10.夏晓红艾灸肾俞、足三里治疗瘀血腰痛38例[期刊论文]-河北中医2001,23(11) 引证文献(1条) 1.展照双肾气丸方义及临床应用研究[期刊论文]-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3)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7211274059.html,/Periodical_bjzyydxxb200506004.aspx

各种地黄丸的功效

各种地黄丸的功效 地黄丸分很多种,如果选用错误,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下面就详细教你如何正确选用此类药物。 六味地黄丸 治肾阴亏损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方而成。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泽泻利小便,清湿热。本方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 知柏地黄丸 治肝肾阴虚火旺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组成。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本方具有滋阴清热的功用,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血淋等症。 桂附地黄丸(又名金匮肾气丸) 治肾阳虚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肉桂、附子组成。桂附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加用温补肾阳药物,达到阴中求阳的目的。对肾阳虚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阳痿、滑精或女子不孕症等较为适用。应该注意的是,肉桂属温热药,不适于治疗具有口干舌燥、烦躁气急、便干尿黄症状的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亦不宜和外感药、赤石脂或其制剂同时服用。孕妇也应忌服。 杞菊地黄丸 治肝肾阴虚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本方具有补精、清肝、明目功效,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目干涩疼痛等。 归芍地黄丸 填精养血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养血柔肝的当归、白芍,具有填精养血之功,对血虚头晕、崩漏等疗效显着。 麦味地黄丸 治肺肾阴虚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五味子、麦冬,以增强六味地黄丸养阴生津、敛肺涩精之效,专治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痨、喘咳、遗精等。

伤寒、金匮要背的条文!(别管为什么只管背)

伤寒、金匮要背的条文!(别管为什么只管背)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耳。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二伤寒表实证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 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主之。

三表郁轻证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太阳病变证 一热证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上)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下)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