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声电影的兴起

有声电影的兴起

有声电影的兴起
有声电影的兴起

有声电影的兴起

美国好莱坞“黄金时代”

一、有声电影的兴起1、有声电影的出现电影自诞生至20世纪20年代末,虽然经一批批电影艺术家的不懈探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涌现出了格里菲斯、爱森斯坦等艺术大师,拍出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战舰波将金号》等经典作品,但观众在欣赏时总不免存在这样的遗憾:影片是无声的。尽管可以依靠字幕显示告知观众部分剧情,但这些字幕的插入常常中断了情节发展的流脉,削弱了人物情感的传达,它使得人物意味深长的的告白或慷慨激昂的陈词都变成了可以想象却无从聆听的“话语”,纵使在字母中加入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惊叹号也无法还原影片中人物表述式的情态。于是观众在遗憾之余常常充满了对银幕有声时代的期盼。这一转变终于在1929年到来了。自电影发明之日起,人们对电影声画合一的向往就一直存在着,并为之进行了各种尝试。1895年6月,卢米埃尔拍摄了新闻纪录片《代表们的登陆》,片中有天文学家强逊和罗纳省议长拉格兰奇会谈的场景。在影片放映时,卢米埃尔请拉格兰奇站在银幕后面,将自己在会谈时所说的话重复了一遍,这可以看做是艺术家们对“有声电影”的第一次尝试。1899年,电影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已经可以发生一些声音。梅里爱也曾天真地利用在银幕后说话的方法使电影获得声音。1900年,百代公司设计了歌唱片的放映会。高蒙公

司利用录制演员对白唱片,然后将唱片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同期播放的方法使演员可以“开口说话”。美国西部影片放映过程中,有人尝试在银幕上出现开枪镜头时在放映现场扣动扳机,使银幕“枪声”与现场枪声一致。苏联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拥有为该片专门谱写的音乐,并且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播放。如果说电影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那么,在它起初的20余年里就是一个“伟大的哑巴”,由于技术的限制,电影无法在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过程中实现声画同步,演员们声情并茂的表演成了银幕上无可奈何的哑剧,至于表现大自然的美景时辅以种种天籁之声更是无从谈起。电影的这一局限性使它成了“带镣铐的艺术”,从表面上看没有声音妨碍了电影充分地传情达意,而从本质上说,它决定了电影导演与演员表演的思维模式,无声电影需要用一种纯粹诉诸视觉形象的方式组织画面语言,设计人物动作。所以,无声电影与其说它是视听综合的艺术,不如说是纯粹的视觉艺术,而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苏联电影学派蒙太奇理论,就是建立在默片艺术表现特征基础上的电影理论。尽管声音进入电影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有关声音传递及保留方面的研究滞后于其他领域。事实上,在与电影相关的技术的演进中,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的发明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1840年出现了莫斯有线电报机,1876年出现了电话,1887年出现了留声机,1899年发明了无线电,而制造无线电器材的大电气公司就是有声电影机专利权的占有者,它们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西

方电气公司”集团和德国“A.E.G一托比斯公司一克兰影片公司”。西方电气公司将他们研制出来的有声电影机向受摩根银行控制的美国大电影公司作了推荐,但这些公司对此反应冷淡。失望之下,西方电气公司找到华纳兄弟公司接洽。华纳兄弟公司对在电影院里使用扩音器来取代管弦乐队的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时公司正处于破产的边缘,华纳兄弟决定冒险拍摄一部歌剧《唐璜》,成则公司起死回生,败则二人家财散尽。这部影片由约翰巴里摩尔主演,描述一位犹太歌手的成名历程,影片中众多的歌曲为展现有声片的魅力提供了大好机会。这部首映于1926年8月6日的影片《唐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在美国的收益达到350万美元。华纳兄弟的孤注一掷大获全胜,其他影片公司也争相效仿,一时间,有声电影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然而事实上,华纳公司的《唐璜》并不能称为名符其实的有声片,它仅仅在演唱的部分有声,而人物的其他表演仍处于无声状态。1927年,华纳公司在好莱坞日落大道上建造了世界第一个有声电影摄影棚,并把当时百老汇最走红的歌舞《爵士歌王》搬上了银幕。在影片中,导演无意中录下了主角阿尔乔生的即兴对白又没有删掉,影片放映后,这短短的对白却比有声的歌唱更吸引了观众及电影世界的注意,它让观众们为人物“开口说话”欣喜若狂,更让制片商们发现了商机,还让艺术家们思考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爵士歌王》为华纳公司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它的上映收入达500万美元,美国的电影观众也从1927年的6000万,猛增到

1929年的l1000万。乘着这股”有声”的热潮,华纳公司又于1929年推出了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电影”《纽约之光》,电影的无声时代就此宣告结束。从此,电影进入有声片的时代。2、有声电影的本质声音的加入对于电影来说意味着什么?那绝不是让人物能够开口说话这么简单。早在创立蒙太奇电影理论的时期,爱森斯坦就借用日本的象形文学来说明两个镜头的连接能够表达新的意义。即:“口+犬≠狗的嘴”,如果我们套用他的这一表达方法,也可以将无声片与有声片之间的关系化为一个不等式,即:无声片+声音≠有声片。无声电影的形象与有声电影有本质的不同。在初期的无声电影结构中,既没有反映现实的音响方面的元素,也缺少主人公的话语的刻画,不论是声音性质的画面内容还是活生生的人的话语内容,都未曾包括到电影形象所表现的内容中去。无声电影的现实世界既是聋子又是哑巴,是无声的眼睛的艺术。而有声电影的形象正是将眼睛和耳朵的对象结合在一起,它不仅成为看得见的,而且成为听得到的,从而获得一种听得到的表现形态。在有声电影面前是一个无限宽广的音响世界。这些音响遍布人的周围,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作用,这自然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影作的剧作形式。由于有了声音这一新元素的加入,电影画面语言的职能发生了改变。话语大大减轻了影像的负担,使之从寻求以画面表达声音,或依靠字幕表达的“镣铐”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影像造型及结构功能的完善。由于有了声音的加入,电影反映现实生活场景时就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一些必须

依靠声音来完成的意义表达也找到了直截了当的表现方法。比如说,影片中要表现“寂静的山林”,现在人们可以像实在的寂静那样去直接加以呈现,而在无声片时代,导演则要绞尽脑汁找到可能引发观众联想的,关于“寂静”的蒙太奇隐喻镜头。整个影片都“无声”又何谈“寂静”与否?声音对于电影人物刻画的巨大作用更是无可比拟的。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表达工具和交流工具,人物话语对其思想情感的表达,以及个性特征刻画具有重要意义。无声片时代,尽管人们使用字幕的形式辅助人物情感的表达,但仅凭寥寥数语传达人物丰富的情感毕竟困难重重。正像苏联电影大师杜甫仁科的著名影片《土地》剧本中的一段话:“遗憾啊,电影里不能说话!我们都是婴儿,像哑巴似的不会说话。我们伸出手来,胡乱地抓一些什么,不分需要不需要,我们仆倒、哭泣、奔跑真可怜,可是时候到了,有许许多多的东西需要我们讲述出来。人民要求回答:是谁杀害了共青团员瓦西里?为什么要杀害他?”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声音是在电影艺术家和观众的期待中成为电影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声音的记录与还原使电影更加接近于人们平时通过感官所接触到的现实生活的世界,它使电影从一种单纯的视觉艺术转变成为了视听综合的艺术,由于它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表现人的生活与情感,电影艺术家们就可以更加自如地进行思考与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声音使电影在反映人类生活和思想方面发生了一次观念的革命。声音还使得音乐成为了电影表达情感,调控节奏的

重要因素。我们知道无声片时代音乐就已经开始服务于电影创作了,卢米埃尔就曾在他的影片放映过程中辅以钢琴伴奏,以弥补电影无声带给观众的缺憾。后期的无声片许多都有专门的配曲。而在有声片时代,音乐还可以传情达意,烘托气氛,营造良好的氛围。声音也改进了电影的蒙太奇手段。有声片出现后,人们发现,当用画面表达思想与用语言表达思想同时并存时,有可能出现信息传达上的同义重复。比如银幕上表现一位青年对恋人的赞美“你的眼眸如一泓清水”,如果既让青年说出这句台词,同时又按照默片时代蒙太奇的构成方法,先摄下姑娘脸部,甚至眼部的特写镜头,然后紧接一汪清泉的画面,这就形成了同一意义的重复表达,而且显然,语言表达比视觉画面更容易引发观众的联想,同时也更有利于表现影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一特殊的现象引发了电影艺术家们关于有声片时代对蒙太奇运用的思考,而这些思考,以及在这些思考指导下的创作为蒙太奇电影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做出了贡献。3、有声片与无声片的论战或许是电影对声音的期待太久了,或许是出于好奇心和满足感,有声片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人们争先恐后地拥入影院,分享电影带给他们的全新视听感受,那种兴奋与狂热只有卢米埃尔时期电影的第一批观众曾经体验过。有声片让华纳公司起死回生的商业神话又令制片商们将它看作了无所不能的救世灵丹。有声电影出现的时期,美国正在遭遇经济大萧条的巨大困难,百业凋敝中有声电影的一枝独秀让制片商们看到了商机,他们纷纷投资

拍摄有声电影,确切地讲,他们关注的是声音,而不是电影。声音成了票房号召的法宝,它在电影语言诸元素中的至尊地位也就被确定下来。于是,声音覆盖了一切,声音控制了一切。第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纽约之光》就是除了对话什么都没有的电影。这种对话电影被争相效仿,电影画面元素的创造性被降到了零点,各种特技摄影、景别变化,包括剪辑的技巧都变得意义不再,演员的表演就是大段地背诵台词,电影的拍摄就是对准演员直录,而为了达到最好的声音录制效果,梅里爱时期“乐队指挥”式的拍摄又一度盛行起来,电影成了银幕上的“话剧”,无声片时代历经各国艺术家数年探索而建立起来的电影叙事美学与蒙太奇理论一时间被人们弃如敝履。当时就有人评论,因为声音的过度使用,电影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后退了20年,这也许并非危言耸听。声音进入美国电影的最初阶段曾造成了电影技术、艺术和商业上的混乱。默片的拍摄方法已不适合有声片的制作,笨重的摄影机发出的噪音影响着同期录音,而隔音玻璃屋的使用又限制了摄影机的移动,剪辑的视觉节奏因声音的使用而遭到破坏,无声时期的电影艺术家们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被搁置一边,人们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有声”两个宇上。剧作为适应声音的表现而突出对话,默片明星因发声的障碍而被淘汰。百老汇的戏剧业因此便乘虚而人,迅速为电影业输送了大量新的剧作家和新的明星。同时,传统戏剧的美学观念随着声音再一次侵入了电影,对白泛滥和百分之百的音乐片的出现,造成了电影美学上的倒

退。面对有声片兴起之初电影在艺术创造上的倒退,众多无声片时代的大师们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们将声音的出现看成是电影走向无可挽回的衰落的开端,卓别林视有声话语为“电影自杀”予以排斥,大卫格里菲斯则预言:“再过100年,也就是2024年,人人都会相信,说话的电影是荒诞的,电影就其本质来说是不能与话语结合的。电影是真正伟大的哑巴”。与他们持相同观点的无声艺术大师还包括金维多、雷内克莱尔、茂瑙等。但并非所有的无声片艺术大师都将声音看做洪水猛兽,恰恰相反,他们在电影创作中常常感到让人物开口说话无论从电影表现还是从观众需求来说都是一种历史必然,爱森斯坦在《有声电影的未来》一文中就指出:新的技术发明并不是电影史中的偶然因素,而是有造诣的电影先锋人士摆脱陷入走投无路境地的死胡同的一条出路。电影主题和情节的日益复杂,仅仅用”视觉”蒙太奇的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导致完不成任务,或者导致导演使用别出心裁的蒙太奇结构,而这种蒙太奇结构是会使人对莫名其妙的手法和反动的颓废艺术害恐怖症的。所以,电影的真正前途是在声音进入之后,只是目前的状况不能让人满意。由此可见,声音进入电影,或者说有声片取代无声片不是好与不好,要与不要的问题,而是电影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无声片与有声片属于不同的美学范畴,它们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可比性,但存在谁更能代表未来电影的发展方向。尽管有声片在兴起之初曾经“误入歧途”,但它具有的光明前景仍是令人向往的。总之,声音进入电

影带来了电影美学形式的变化,带来了电影时空结构的突破,特别是电影的叙事时空和非叙事时空在电影声画观念上的演变,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视听艺术。有声电影不仅使人们不会对近10O分钟的影片感到乏味和冗长,它还使得人们体验到自身不再是面对着一个单向的、平面的视觉空间,而是似乎身临其境,被声音所控制、置身于一个更为实际的环境和更为真实的艺术空间之中,使电影艺术的真实度得以增强。由于声音本身的持续,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造型感,这就影响了电影的节奏与剪辑。比如音乐片和歌舞片中的人物运动节奏以及影片的节奏,往往是与音乐的节奏表现结合在一起。同时,没有对话的场面还可以用默片的方式进行表现,而声音的客观存在又给予默片场面带来了新的意义,产生了新的戏剧性效果。特别是恐怖片或惊险片,无声的处理可以更为有效地增强影片的神秘感和紧张气氛。同时,声音也丰富了电影的语言和类型,产生了创造不同的叙事形式的可能性。音乐、歌舞片是在声音进入电影之后发展起来的。惊险、恐怖片虽然产生于默片时代,但声音的出现无疑使之如虎添翼。在迪士尼动画片,更是极为巧妙地将声音运用到《米老鼠和唐老鸭》之中,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因此无声片与无声片的论战最终以有声片的胜利而告终。4、彩色电影的出现电影在获得声音之后不久便获得了色彩,但相比于声音的巨大意义,彩色的“意义是微不足道的”(爱森斯坦语)。事实上,并非彩色对电影的意义微不足道,而是电影一直在致力于用光与色表

达意义,而黑白片也可以看做是在色彩方面光谱有限,色值单调的一类影片。我们知道,在彩色胶片被发明出来之前,银幕就是黑色与白色主宰的世界。人们把呈现黑白两色的电影称作“黑白片”,它曾经独自统领人类电影艺术领域数年,并在运用光与影传情达意方面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在黑白片时代,一位美国导演西席地密尔在他早期一部无声片里进行了一次关于光与影的实践,他通过对演员的布光,使之在银幕上呈现的脸一半是明亮的,另一半则完全处于阴暗之中,影片完成后,许多纽约电影院的老板打电报到好莱坞,对地密尔的样片提出了批评,他们说不能收全票价而只给观众看到演员的半张脸,地密尔对此不以为然,他坚持按原片发行公映,结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地密尔也因此片声望大振。由这则趣闻中我们看到,黑白片的魅力不在于银幕上展现黑白分明的影像,而在于通过黑白两色所呈现的光影的变化来让观众感受由黑白两色构成的画面语言的张力。长期以来,电影艺术家们研究不同光源所造成的色差带给电影的独特视觉效果,研究不同程度的灰色赋予电影画面丰富的层次感,研究用光、布光对银幕构图的重要作用,研究光影对表现质感鲜明,层次清晰的主体形象的意义。黑白世界展现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他们,以至于即使在彩色片出现后,不少艺术家们仍钟情于拍摄黑白电影,最著名的影片包括《公民凯恩》、《罗生门》、《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和《辛德勒名单》等,都是在指彩色片出现以后拍摄的黑白片。如果说黑与白的世界拥有独特魅

力,那么五光色的银幕更令观众与电影艺术家们心驰神往。追溯电影发明与发展的历史,无声片时代的众多电影大师都曾进行过为影片赋予色彩的实践。20世纪之初,法国导演梅里爱设计了一条影片上色流水线,他招聘一些妇女为他已经拍摄的影片着色,这些上色工每人只负责为画幅的某一部位着色,然后就将胶片传给另外一人,重复上述步骤,这样,众多人分工负责、流水作业,最终完成一部“彩色”电影。格里菲斯则采用另一种方法。他在拍摄前用染料为生胶片上色,尽管这些生胶片染色后会让画幅呈现同一种底色,但它们用于拍摄时,由于距离、角度、用光以及拍摄对象本身的原因,颜色的深浅度将发生改变,用它拍摄影片时,可以使人物或主要景物从背景中突出出来,这使得他的影片比一般黑白片更能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中的创造则更让观众看到了色彩对于银幕的意义。影片中,波将金号上的水兵们奋起反抗沙皇军官的压迫并取得了胜利,他们将一面象征斗争与革命的红旗冉冉升起。为了让这面旗帜呈现出真正的“红色”,而不是黑白片中的“深色”,爱森斯坦用手工的方法将胶片上的旗帜涂抹成了红色,尽管在今天的观众眼中,这红色不太均匀,也不太自然,但它带给当时观众的兴奋与惊喜仍是可以想象的,那是一片黑白世界中的惟一亮点,它不仅还原了红旗本来的色彩,更重要的是,通过象征热情、胜利的红色准确表现了影片的思想意义。观众们看到红旗而产生的欢呼既表达了彩色画面带给他们的惊喜之情,同时也是充分感受到

了色彩的巨大表现力。20世纪30年代,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彩色胶片问世了,它还原了世界的色彩,让银幕上呈现的与人眼所观察到的完全一致成为了可能。1935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影片《浮华世界》,从此,彩色电影开始大行其道,电影真正进入了“绘声绘色”的表现时代。那么到底黑白片和彩色片孰优孰劣呢?我们的回答是:各有所长。可以作这样一个类比:当下彩色照片已经司空见惯,可仍有不少人会不时选择拍摄黑白照片,并且在这些人心目中,黑白照片不再承担“立此存照”的功能,而是追求一种艺术表现效果。黑白片的境遇与此颇为相似。如果说默片时代的艺术家们对黑白片别无选择,那么进入彩色片时代后,他们对黑白片的使用本身就蕴含了对影片意义的思考。1994年,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了影片《辛德勒名单》,这是一部反映二战时期犹太人命运的作品,它以真人真事为依据,采用纪实的手法回顾了二战期间一位德国商人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一群犹太人,使他们免受纳粹迫害的故事。那是在一个黑暗年代里发生的故事。导演特别采用黑白片形式拍摄,影片恐怖、压抑的氛围与银幕冷峻的色调相得益彰,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当年的奥斯卡奖角逐中,《辛德勒名单》一举击败众多彩色影片而胜出,它的成功再一次向世人展现了黑白片长久的艺术魅力。相比于黑白的“单调”,彩色似乎拥有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更大的自由度,因为其一,色彩本身可以表达一定意义,引发某些联想。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沉静、绿

色充满生机、紫色传达浪漫……影片拍摄过程中,导演可以根据自己对影片思想内涵的把握,在兼顾剧情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色彩语言为创作服务;其二,色彩还可以从一种客观、常规的表意语言变成主观特殊的表意语言,用于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1964年,安东尼奥尼执导了彩色故事片《红色沙漠》,它可以被看做是一部将色彩的表现力推向新高度的创造,影片中女主人公朱丽亚娜的心理活动就是用彩色投影的方法来表现的。影片里土地、树木、青草原本呈现什么颜色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在女主人心中的感知。影片的色彩都是为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服务的。安东尼奥尼给影片定名《红色沙漠》,他解释说,这是为了强调决定影片主题思想的彩色的涵义,在他看来,沙漠之所以是红色的,是由于充满了人们热切的渴望,布满他们的血肉之躯。在谈到该片独特的色彩运用时,安东尼奥尼这样说:“通常人们谈到彩色,所指的是它是现实物质的一种特征,是某种客观的质,但是艺术家却总是带有主观性的,对他们来说,色彩决定着事物和事物观察者之间的联系。这一联系包含很多重要的东西,既有对客体的把握,也有客体存在的环境,还有对观众产生特殊影响的戏剧性动作。换句话说,彩色是艺术家干预现实的一种手段,一种黑白影片所没有的手段。但是,尽管彩色的色调丰富多样,艺术却要求简洁而准确地选择适合影片主题思想和情绪的这些或那些彩色。”现在,随着世界电影历史的发展、随着艺术家们对色彩在电影中运用的不断发掘,色彩已经从现实世界的客观呈现转

变成为电影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黑白也好,彩色也罢,它们都有助于导演创作意图的表达,有助于影片氛围的营造与人物的刻画,它们的存在就是电影艺术创造的必需。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

电影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电影特点

一、电影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重要时期,分别是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 1、电影的形成期 十九世纪30 年代,电影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与进步,1895 年3 月22 日,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 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电影之父” 。这个时期的电影在技术上推行标准化,艺术上讲求构图技巧,但是有很大局限性,这些早期电影过于贴近现实,而且影片时间很短。电影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 2、电影的发展期 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著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 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1913-1926 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代表作有《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这些电影具有鲜明的现实

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3、电影发展的成熟期 1927 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1935 年,马摩里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声音和色彩促使电影更趋近于自然。有的电影创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电影从此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摹仿吸收进行到有取有舍的阶段。此外,更值得重视的是,电影这时的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品,而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的艺术门类了。二、构成电影基本要素的内涵及功能:组成一部电影的元素有七个,即语言,故事,结构,思想,角度,情绪和镜头。 1、电影语言是由许多有相应意义的声音、音乐和镜头组成的,它们被有目 的的运用的时候就形成了电影语言。 2、故事是电影的核心,是语言被有目的运用的对象,也是其他五个 元素产生的基础3、结构是与故事关系最紧密的,电影中故事被讲述的形式就是电影的结构。 4、电影中的思想并不只是那种被高度概括的哲学类和科学类思想思想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它涉及这个世界的所有方面,也就是说有关这个世界的被总结出来的认识就是思想。

中国电影发展史评

【文献综述】 中国电影发展史评 【摘要】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科技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变化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及商业利益的驱动,电影开始到来.而在初期电影制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法国,英国,美国.随着战争的爆发,各种文化的侵入,及后继越来越多的文化及科技的交流,中国的电影业也开始慢慢崛起,从1905年,丰泰照相馆第一次尝试拍片<<定军山>>开始,中国电影才真正的诞生. 中国电影在经历多个时期后,逐渐变得成熟。在五代导演的努力下,中国电影事业逐渐发展壮大,并渐渐走上国际化。中国的电影产业也逐渐趋于正规。虽并不完全成熟,但但在世界电影上已开始斩露头角。中国的电影史是一段不仅代表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史,也是中国现代史的记录者。 【关键词】 工业革命电影诞生定军山发展史记录者 【中图分类号】J905 一·中国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以公开售票的方式,放映了其摄制的最早一批电影短片。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电影是处于维多利亚时代广泛多样的休闲活动背景之下的产物【1】。电影是人类历史的代言人,他和历史互相介入【2】。中国电影的发轫,几乎和世界同步。在其诞生的第二年既1896年,便传入了中国。不过中国自制电影,却始于1905年。这一年的春夏之交,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平摄制了戏曲片《定军山》。自此,中国电影产业及艺术正式拉开了序幕【3】【4】。 二·中国电影发展初期状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压力和民族文化转型的艰巨任务。在这样条件下诞生的中国电影,势必发展的深度及广度有限。而在当时,世界电影拍摄,制作等方面都还不完备。然而,电影作为一种娱乐项目,势必有利可图,电影公司经营者中既有海外侨民,也有留学归国人士,而占据主体的是国内从事小说写作和戏剧业的人士,电影数量也在慢慢增多。 2.1)1905《定军山》掀开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页。在此后十几年的发展中,叙事短片,喜剧短片等各种类的短片拍摄为长故事片的出现打下了基础。1913年拍摄的《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标志着中国叙事电影的开端。1921年开映的《阎瑞生》开启了中国长故事片的试制,随后出品的《海誓》,《莲花落》,《好兄弟》等长故事片,涉猎了侦探片,爱情片,伦理片等多个片种。上海影戏公司“商务印务馆”影戏部和“明星”公司成为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制片机构。 2.2在数部片中,1923年出品的《孤儿救祖记》比较好的满足了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等方面等方面的要求,且表现出比较明确的民族意识,因此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巅峰之作【5】。至一九二五年前后,中国电影达到第一个发展高潮。这一时期的创作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成就【6】。 三·建国前中国电影的发展 3.1)1930年,“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的一体化经营,标志着中国电影业的产业化进程达到了新阶段。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世界电影发展史概述

公文写作小试牛刀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 * * 1.被誉为“电影蒙太奇之父”是___________。 A.格里菲斯 B.卢米埃尔兄弟 C.鲍特 D.爱森斯坦 2.________首先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拿进电影,创造出后来被称为“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平行剪辑手法。 A.布努埃尔 B.鲍特C.奥逊??威尔斯 D.格里菲斯 3.被誉为电影界莎士比亚的导演是________。 A.岩井俊二 B.小津安二郎 C.黑泽明 D.北野武 4.下列电影中属于法国“新浪潮”代表作品的是__________。 A.广岛之恋 B.西西里的美丽传说C.魔戒 D.悲梦 5.“数字癖”是下列哪个导演惯用的技法___________。 A.王家卫 B.许鞍华C.蔡明亮 D.陈可辛一、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895~1918)(一)法国电影(卢米埃尔兄弟、梅里埃)1.卢米埃尔兄弟(世界电影之父) 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第一次售票供应电影,其中包括《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婴儿午餐》早期短片。 2.“电影特技之父”乔治??梅里爱(法)为电影开辟新天地乔治??梅里爱重要的贡献有以下几点:1.创造第一座电影摄影棚;2.

开创了“停机再拍”的摄影手法;3.发明了许多特技,如淡出、淡入、叠印、多次曝光等。代表作品:《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他被公认为“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189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国一直作为世界电影的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产销量最高。鉴于以上原因,法国被誉为“世界电影的故乡”。(二)美国电影(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电影) 1.爱迪生开创美国电影之先河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全美电影首次商业公映,这标志者美国电影的开端。 2.埃德温??S??鲍特开创电影剪辑之先河鲍特的电影《火车大劫案》揭示了电影剪辑的叙事潜能,被称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故事片,创作的美国西部片的最初风格。 3.电影艺术诞生的诞生与“现代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格里菲斯执导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被作为电影艺术诞生的标志,最早提出“蒙太奇理论”,尤其是他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节奏性剪辑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形式。 4.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崛起,并从一战期间,称霸世界影坛。二、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1919~1930)(一)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形成对世界电影具有深远的意义,核心代表人物是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爱森斯坦:“表现性蒙太奇”,重在表意。《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叙事蒙太奇”,传统意义上的“剪辑”。《母亲》/1926年。(二)“意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电影发展史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对现代电影的原理有很大的启发。但是,真正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狂流》剧照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1.萌芽和尝试阶段(1896年至1931年) 中国电影事业,是从输入和放映西方电影起步的。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电影在世界上正式诞生的第二年,随着帝国主义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侵略,西方电影也输入了中国。这年的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揭开了中国电影放映的序幕。此后几年,放映西方影片,从上海到北京,逐渐遍及大江南北,深入内地。这种情况,尽管是帝国主义商品输出和文化侵略的产物,但毕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摄制“中国影片”的愿望。 1905年秋天,北京琉璃厂丰泰照相馆,试拍了中国第一部影片。影片拍摄的是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影片虽然只是几个片断。长度只有三本,但当年60岁的谭鑫培,以其精湛的表演和饰演黄忠的英雄气概,使影片的试拍获得了成功。 1913年,郑正秋和张石川编导了影片《难夫难妻》。此片虽为短故事片,却是我国拍摄故事影片的开端。从影片内容来说,也接触了社会现实生活,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表现了一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此后,张石川又导演了影片《黑籍冤魂》,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因吸食鸦片而家破人亡的悲剧,反映了当时鸦片流毒的灾难。这时,中国也拍摄了一些新闻短片,较有意义的是反映辛亥革命的《武汉战争》和二次革命的《上海战争》。 有声电影产生以后,很快传到了中国。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试制了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转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摄制了故事影片《雨过天晴》,天一公司摄制了故事影片《《歌场春色》等,片上发音的试制获得了成功。尽管在这些影片的摄制中,借助了法国、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力量和技术设备,但毕竟宣告了中国有声影片的诞生。 2.进步电影的艰难成长阶段(1931年至1949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存在着两种文化,也存在着两种电影。随着中国 电影的诞生,一方面文艺上的“鸳鸯蝴蝶派”便渗入电影界,拍摄了大量低级、庸俗的影片;一些公司,还掀起了竞拍不伦不类古装片的风潮;武侠神怪片也大肆泛滥。这是由于投机商人、官僚买办、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电影造成的恶果。中国电影游离于蓬勃兴起的革命运动之外,影响和阻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加强了对电影事业的领导,电影发生了由脱离现实到反映现实的转变。进步的、民主的、革命的电影工作者,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以“明星”“联华”“、艺华”等影片公司为阵地,拍摄了以反帝反封

完整版中外电影史外国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史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美国电影,”syuzhet与情节(“休热特”俄国形式主义术语用故事(“法布拉” fabula, ) 为电影叙的关系作为新的符号建构重新审视了电影叙事学,俄国形式主义术语 ) 事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类型电影的具体片种概述、西部片1那个可以看得到地平线片,它与喜剧片相比较符号特征十分明显:也被称 作牛仔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形象和那个跃马驰骋持枪格斗的激烈场的茫荒的原野,是关于美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面等等。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并将文学语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言的想象幅度与电影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克鲁兹1924年出现的西部经典式的影片——詹姆斯.部片真正完形的标志,西是的《篷车》和约翰福特的《铁骑》.,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西)(1938年由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又名《驿车》 .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部片之一,凯文 2、歌舞片多由歌由大量歌舞组成的影片。歌舞片是纪录歌剧演出或根据歌剧 改编的影片。早期歌舞片多为轻松唱演员担任主要角色。主要依靠歌唱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舞蹈和音乐方面的艺术成娱乐性强的舞台艺术片。歌舞片突出表演歌唱、优美、年代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摄制《四十二号世纪20就,故事情节大都比较简单。20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问世。街》后,西方歌舞片曾风靡一时。1927 由于它是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故以歌舞为主。 、强盗片3它往往以一个或一伙强盗的强盗片或犯罪片是一种以现代都市为 背景的类型片,发迹,犯罪历程及最后走向衰落和失败的历史构成中心情节,并通过这些强盗的故事为观众提供大量的动作场面和悬念。 默文勒鲁瓦(《魂断蓝桥》的导演)拍出《小恺撒》;威廉惠尔曼(《翼》的导演)拍出(《公敌》);霍华德霍克斯拍出《疤脸大盗》三部著名的强盗片接踵而至,从而开创了此片的经典时代。 自30年代开始确立的好莱坞最负盛名的类型片之一,它已开始演化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一,是以《教父》系列为代表的描写集团犯罪的强盗片;其二,主要强盗和警察形成力量均势的其三,以各种犯罪行为为故事核心的纯粹的犯罪片;警匪片。此外,诸如《美国往事》、《好伙伴》、《巴格西》等以强盗生涯为内容的传记式强盗片。 新一代犯罪电影,如大卫林奇《蓝丝绒》、《心中狂野》;奥利弗斯通《天生杀人狂》;科恩兄弟的《米勒的十字路口》、《冰血暴》;昆廷塔仑蒂诺《低俗小说》等。 、恐怖片 4(又译为《化默片时代最著名的美国恐怖片是1920年《杰克医

电影技术发展史

电影作为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绘画、摄影、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深入到人类生活得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业的发展建立在电影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此过程中与摄影技术、声音记录技术等各个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息息相关。 电影技术奠基时代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 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 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

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电影先驱者法国的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正式公映了自己制作的几部活动照相——世界最早的影片。这一天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结束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到来。 卢米埃尔影片的特点:内容上取材于家庭、工厂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是对生活的客观真实记录;形式上一分钟一部,一部影片就是一个镜头,即所谓的“单镜头”。开纪录片、新闻片先河,形成写实主义的源流。 里埃:巴黎的魔术师,以制作和演出木偶为职业。他是卢米埃尔第一次公映电影的观众之一。他在1896年开始拍摄电影,他把电影引向戏剧,挽救了卢米埃尔以“当场抓住的自然”为特点的纪实性活动照相,开创了电影的新局面。梅里埃影片的特点:他是第一个在室内摄影棚里拍摄影片的人,采用灯光和道具,让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取材大多为魔术节目、科学幻想、神话和童话;创造了“停机再拍”等许多特技摄影。开创了技术主义电影传统的源流。他的电影观念是“银幕即舞台”。不仅遵循经典的戏剧“三一律”原则,还加上了视点的统一。电影成了前排观众眼里的戏剧演出,是装在铁盒子里的戏剧。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 上篇 一、绪论 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 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 开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31) 一、早期电影发展 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定军山》 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 《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 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 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获得

成功。 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由之花》、《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 二、左翼电影运动 (一)1930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此后,又提出了领导电影工作的纲领〈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有关电影的条款。 《最近行动纲领》规划了左翼运动的方向,是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准备向电影节进军的号角。 (二)左翼电影运动的艺术成就 1、拓展了电影的社会性主题。 2、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从一系列优秀影片的创作看,可归纳几个特点: 题材现实 人物鲜明 讲究细节的运用和描写的真实 善于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 重视电影的娱乐性与趣味性 3、探索了民族化的表现形式 4、加深了对电影本性的认识,增强了电影观念,突破了戏剧束缚。认识到电影和戏剧的区别: 1)运用蒙太奇思维方法。 2)“闪回”、“叠印”等手法的运用,表现“幻觉”、“梦境”、“回忆”等。 3)重视影像造型。 4)探索与发展了电影语言,特别是长镜头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上课讲义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 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 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1、1895~1918:草创时期1895~1918:草创时期 1、"法国: 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 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 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 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 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 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该学派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了“剪辑”全新的功能——创造意义、传播思想。(剪辑在此前的功能仅限于: 按叙事逻辑,把许多镜头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银幕故事。) 核心人物和作品: 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母亲》/1926年,前者偏重“思想的表达”,后者重在“有意味的叙事”。 备注: 以往对“蒙太奇”的分类过于庞杂,事实上它基本可分为两大类: A、“表现性蒙太奇”,以爱森斯坦的作品为代表,重在“表意”; B、“叙事性蒙太奇”,实际上指的就是常规或传统意义上的“剪辑”。 2、“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 20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多种思想、艺术流派在欧美兴起,例如:

电影发展史

电影发展史 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发明期。 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根据“视象暂留原理” 发明了“诡盘”,这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1889年,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1895年,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当之无愧地成为“电影之父”。 二( 无声故事片发展时期 电影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以后,1908年,1927年,电影进入无声故事片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电影处于全盛阶段。涌现出一大批闻名于世的电影艺术家。他们在艺术上不断探索,拍出了一批流传于世的电影名作,极大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之中,贡献最为突出的要算美国的格里菲斯、卓别林和前苏联的爱森斯坦。 (一)格里菲斯 大卫?格里菲斯(1875-1948),美国著名导演。其代表作为《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 格里菲斯对电影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电影从戏剧中解放出来,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其标志是把组成电影的基本元素由场景变成镜头,由此便产生了镜头的剪接,也就是蒙太奇。 (二)卓别林与喜剧电影的兴盛

查理?卓别林(1889-1977),著名的喜剧电影大师,18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贫困的演员家庭,1913年进入美国好莱坞,从此开始他的电影生涯。 卓别林一生总共拍摄了80多部影片,其代表性的影片有《淘金记》(1925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等,他的影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 2. 悲喜剧结合的风格 3(大胆的夸张手法 (三)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蒙太奇的实践虽然始于美国,但格里菲斯并未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和总结,首先提出并对蒙太奇理论作了深入研究的是以谢尔盖?爱森斯坦为代表的前苏联电影艺术家。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就是爱森斯坦运用其蒙太奇理论拍摄的一部经典之作三(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一)好莱坞的建立 自1913年建立以来,这里聚集着派拉蒙、米高梅、福斯、环球、华纳等大制片公司,支配着影片的生产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发行,同时,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导演和演员去那里拍片和表演,成为美国繁华的电影城市。 第一部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史是根据大仲马的原著改编的无声影片《基督山伯爵》 (二)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金像奖诞生至今已有73多年的历史了。奥斯卡金像奖原定为两年评选一次,自1934年起,扩大到每年一次。最初规模不太大,活动只限于电影界内部,且评选消息只在《洛杉矶时报》上发表,直到1953年,评奖的全过程才第一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发明 第二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电影艺术的先驱者 一、卢米埃尔兄弟(路易·卢米埃尔、奥古斯特·卢米埃尔) (一)主要成就:被称为“世界电影之父”,最终完成了电影的发明。 (二)代表作品:(均为1895年放映) 1.《工厂大门》、《烧草的妇女们》、《婴儿午餐》 2.《火车到站》(采用深焦点镜头,产生了长镜头内部调度的效果,时空变化连 续完整。) 3.《水浇园丁》(最受欢迎。具有一个基本情节、一个喜剧噱头和一个喜剧故事 的基本模式,是最早的故事片雏形,也是一切喜剧片的原型和胚胎。) 4.《出港的船》(黄金分割率的构图原则) (三)艺术特征: 1.以“从实地捕获的自然现象”为拍片方针,多捕捉记录生活的实景。可以说是 世界电影史上写实主义和纪实美学的最早尝试者。 2.大部分影片没有情节,只是客观地记录生活的片段,但个别也初步具有叙事艺 术的一些特点。 (四)局限性:卢米埃尔兄弟毕竟是科学发明家,而不是艺术家和娱乐制作家,他们更关心的是电影的照相物理本性——客观实录。 二、乔治·梅里爱 (一)主要成就: 1.1897年改造建立了蒙特路伊摄影棚,涉及了一整套复杂的机械装置以便拍摄那些需要复杂场面调度的影片。从此诞生了电影制片厂的观念诞生了。 2.发明魔幻片,把电影引向大众喜爱的娱乐演出,成为今天影响最大的“故事影片”的先驱与奠基人。 3.大量探索电影的表现技巧,特别是特技镜头、多次曝光、快动作、慢动作、叠印等被他发现并运用。 4.最早拍摄纪录片《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并拍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政治倾向的电影《德莱福斯案件》。 5.电影发行业的创始人。梅里爱创立的“明星电影公司”的所在地——歌剧院街被当时的英国人称作“世界电影中心”。 (二)作品: 1.《贵妇人的失踪》(1896,梅里爱第一部魔幻片,革新了“停机再拍”的技巧) 2.《橡皮头人》(纵深移动摄影和多次曝光手法) 3.《管弦乐队队员》(多次曝光,同一画面上高达七次) 4.《月球旅行记》(1902,电影史上最早的科幻片,“艺术创作全盛时期”的代表 作) 5.《太空旅行记》(1905,又译<奇幻航程>) 6.《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世界上第一部经过重新安排的新闻纪录片)

中国电影发展史

电影发展史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电影事业日益腾飞。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电影虽然在时间维度上与世界保持一致,但也有着自身独特之处。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影人辛勤耕耘,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崭新又充满困难的事业中,为广大人民带来了无数优秀的电影作品。从简陋的技术到精准的设备,从银幕上的黑白人影到彩色灵动的人物展现,中国近现代的电影事业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和奋斗历程。本文将阐述这百年来中国电影事业的成长过程,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电影的诞生、发展与腾飞。 中国电影事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探究。 一、发展初期 1896年,电影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还不到八个月,上海的“又一村”便开始了最初的影像放映,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放映记录。之后,“电影”这个名词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虽然电影首先在上海登陆,但真正开启中国电影事业的是北京人。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买了一套法国手摇摄影设备,后成功邀请到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表演了数个拿手片段,由此电影《定军山》诞生。在此之后,片子在人民群众中放映,深受大家的喜爱。 《定军山》的出现也产生了北京城的第一批影迷,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由原来去茶馆戏园听戏发展成去电影院看最新的电影。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影的需求,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电影

票价为一角或两角。有的地区甚至会在电影结束后为人们提供电车方便回家,慢慢看电影成为了生活的时尚。 《定军山》一问世便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将最初西方的电影艺术和中国的国粹京剧相融合,它不仅让谭鑫培先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发展电影事业的表演艺术家,也将京剧更大范围地推向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其他国家。由此可见,任庆泰的这部手摇摄像机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国电影此时还在发展初期,虽并未构成完整的体系,但中国电影人一直走在探索的创作道路上,从一开始简单模仿国外影片到从自身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方法,在制片拍摄中加以运用。戏曲等传统元素的加入一方面让中国电影在一些外来的电影模式上展现出独有的风采;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国外电影人的创作灵感,推动世界电影的发展。 二、叙述模式的形成 1922年至1937年是中国电影的第一个产业时期。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摸索期后,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走向私营化的产业模式。当时,资本主义的实力日益强大,各方面的条件也日渐成熟,民族工商业在此期间飞速发展壮大。此外,个人资本主义也逐渐充盈,这使得不少人开始看向蒸蒸日上的电影行业,想要将其作为新一轮的投资对象。正因如此,张石川、郑正秋、罗明佑等新一批电影人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各自开拓、涉猎不同的领域,如创作、制片、放映,等等,他们在此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成为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最初的尝试 电影传入中国1896 年,在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里放映了法国电影,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二、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定军山》的拍摄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唤醒了中国人独立拍摄电影的意识;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电影的渗透,体现了民族的审美选择和欣赏趣味。 三、中国电影企业的早期实践活动 1、亚细亚影戏公司《难夫难妻》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影片有文学剧本和导演。影片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同时也匡正了人们对电影艺术功能的认识。 2、华美影片公司《庄子试妻》是第一部输往外国放映的中国电影。 3、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该部的成立,宣告了中国第一家由民族资本独立经营的电影制片机构的诞生,标志着民族资本家自觉参与电影事业的开端。1920 年,该部更名为“商务印书馆影片部” 4、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新闻片《国民外交大游行记》是一部有较高文献价值的纪录片。 四、最初的三部长片标志着中国电影摄制的重大发展 1、《阎瑞生》 2、《海誓》 3、《红粉骷髅》 这三部长故事片的拍摄,显示出中国电影向前跨出了历史性的一

步,中国电影的萌芽时期宣告结束。 中国早期电影的其他成就 1930 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921 年,顾肯夫、陆洁创办的《影戏杂志》是中国第一份电影刊物。 1924 年,《昌明电影函授讲义》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电影知识著作。 1924 年,徐卓呆出版的《影戏学》,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理论著作。 1931 年9 月,左翼电影运动兴起 1933 年3 月,“电影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电影运动的领导由此确立。 明星影片公司1933 年3 月拍摄完成《狂流》(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 这是左翼电影运动的第一部影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始。 新中国的电影的初创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初创(1949 年—1955 年) 1949 年4 月,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在北京成立。 在现实斗争中曲折发展(1956 年—1960 年) 第二代导演的开拓创新和第三代导演的崛起

浅析中国艺术电影发展史

浅析中国艺术电影发展史 近日,艺术电影再次迎来了希望!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牵头,发起了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首批选定了100 个放映厅,为艺术电影提供展示机会,为艺术片观众创造便利观影条件。消息一出,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支持,很多导演与影迷也对此叫好。其实早在几年前,贾樟柯等人就曾提及国内创立艺术影院的问题,文艺片在市场上的“悲情”境遇也引发普遍关注,如何为艺术片提供良好的放映渠道,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 然而,对于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出现,也有人提出质疑,100 个放映厅的建立,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艺术片“悲情一跪”的现状?长期以来缺乏广泛的观众基础,会不会让这个举措成为昙花一现的“实验艺术”?更重要的是,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能否走得长远,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片源问题。虽然不排除有人愿意去影院把经典艺术片再看一遍,但这类观众毕竟是少数。能够满足观众欣赏与社交欲望的,还是最新创作的艺术片。而国内每年生产的艺术片数量,似乎远远不能支撑起整个联盟放映需求的数字。如果没有大量的新片填充,联盟又该如何焕发活力? 1 塔尖儿上的艺术再“小众”也要扶植 据介绍,按照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规划,将来全国放映艺术片的银幕将会达到3000 块,如果运转状况比较理想,它为中国电影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推动一些在商业片上有成就的导演,也有勇气转向艺术片,体会一下拍艺术片也能赚钱的感觉。当然,最直接受益的还是艺术片创作群体,如果通过院线能够收回成本或者盈利,将会坚定一些创作者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心。曾经有官员问一位艺术家,为什么非要搞歌剧?这位艺术家回答说,一座城市为什么要建大剧院和音乐厅呢?因为这是城市文化生态建设的标志。歌剧是塔尖儿上的艺术,就算大多数人都喜欢流行音乐,我们依然要让歌剧活下去,而且活得光芒璀璨。因为他是“提纯”的艺术,不仅是一座城市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更是改善一个地区的文化生态、滋养人心的重要窗口。经典艺术电影同歌剧、交响乐一样,属于塔尖儿上的艺术,位于文化金字塔的顶端,其受众有限、曲高和寡也是必然的现象。对此,确实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关注、扶植与推广。省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研究员郭淑梅说,回溯新中国的电影历史,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电

美国科幻电影发展史英文版介绍

美国科幻电影发展史英文版介绍 As one can conclude from the term science-fiction movie, these films have a background of an advanced, fictional technology that is normally set in the future. Most of these movies have in common that they expose their own vision of the future, with new technologies commonly being the most noticeable change in these hypothetical worlds. Besides visions about all kinds of scientific areas, the given context of this work concentrates particularly on computer interfaces. As a part of the seminar "Intelligent Spaces" approaches of mainstream science fiction motion pictures are extracted and analysed regarding their references in real-life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designs. Similarities to ongoing researches will be outlined - especially to those, which are presented by other talks of this seminar that have already taken place. To be able to draw comparisons to reality it is often necessary to view the ideas and visions of a movie on a relatively abstract level. At first some key factors that determine or influence the design of HCI in movies will be discussed. Starting from this viewpoint numerous examples from selected movies will be observed.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material that was at hand, we cannot claim to provide a complete overview of all movies, but the availabl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