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庙堂之气 家国情怀

庙堂之气 家国情怀

庙堂之气家国情怀

——读著名画家窦宪敏山水画

独立艺评人陈焱

窦宪敏是一位公认为卓有成就而又为人低调的山水名家,这当然没错。但我觉得还不够准确。在我看来,他是一位具有庙堂意识或者说家国情怀的优秀画家,一位名副其实的山水名家,一位专门画大画的大画家。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窦宪敏的山水画不是所谓文人画。文人画从外在的追求到内在的自觉,都始终关注自身的生命体验。强调生命体验,可以说是文人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在于:相对于“庙堂意识”或“群体意识”,文人画具有一种“个体”或“山林”意识,文人画大抵是一种对个体的内在心灵的咏叹,花前月下,夜半时分,痛饮之后,忍不住拿起笔,我手写我心,画自己内在心灵的感受。文人画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超越形式的。把一个东西画得很像不是绘画的目的。文人画所追求的东西,就是山非山,水非水,花非花,鸟非鸟,它超越形似但不反对形似。

作为画家,他所创作的作品不一定是他自己想创作的东西,或者说他不一定画他想表达的东西,而可能是画一种群体性诉求的东西。艺术史上很多绘画,比如宣教画,就是为了表达某一个集团的某种观念所作的绘画,它有教化功能。敦煌莫高窟壁画,记录的是佛教的变化,也带有非常明显的群体性诉求这一特征。我们在顾恺之的人物作

品里面,也可以读出一种质朴,也可以发现非常明显的价值向度,也确实传达出思想感情,但是,表达上亦有非常明显的群体性特征。

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在论及传统山水画类型时曾经说过,“传统山水画有几种类型,有以用戏笔随意抒写的小品,游于艺为其审美归旨;有以描写园林景色、借景写情的园林山水,重丘壑与笔墨,供人欣赏;有以表现山河气势,用来歌颂其壮丽与雄伟的纪念碑式山水”,等等。各类山水画各有其社会功能和观赏对象。随意抒情的小品宜于近距离把玩,可以细细评品其笔墨情趣;园林山水一般悬挂于私人宅邸,有装饰用途及供人欣赏功能;而大型含有纪念碑性质的山水创作,通常陈列于公共空间,布置厅堂,具有社会教育和大众审美功能。

毫无疑问,“窦式山水”属于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山大水。他的山水画,让人明显感觉到有一股“庙堂之气”。如果一定要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词来规范和概括,姑且叫作“厅堂画”吧。这可能是大家比较赞同的一种看法。我以为,正是因为蕴藏在窦宪敏山水画里面的这股“庙堂之气”,以及由此所表达出来的“群体意识”和家国情怀,让他的山水画作具有了一种鲜明的个性特征且被公众所熟悉。

窦宪敏的作品显然属于具有“庙堂意识”或者说“群体意识”这一类。这种审美向度的选择,使“窦式山水”与主流价值观相吻合,甚至成为主流价值观的一部分,从而让他的山水画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他的那些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央军委大楼、天安门城楼、武警总部等场所的山水作品,比如《幽燕金秋图》(与侯德昌、耿安辉合作)、《中华魂》等等,就是这种“庙堂意识”和“群

体意识”的最好的证明。

文人画的“个体意识”、“山林意识”也好,厅堂画的“群体意识”、“庙堂意识”也好,虽然审美倾向不同,表达方式有别,但在我看来,它们各有各的审美功能,各有各的意义和价值。

不同的是,以“个体意识”、“山林意识”为主要特征的文人画,抒发、表达的多是个人情怀与小众情结,而以“庙堂意识”和“群体意识”为主要诉求的“窦式山水”,传达出的无疑是一种家国情怀与大众审美。也许这恰恰是“窦式山水”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中国山水画,一直以来有“南北宗”之说。画北方山水,宋以后鲜有大家。专画太行山的,唐末五代有荆浩,北方山水画鼻祖,传承荆浩的有关仝、李成、范宽三大家。这之后,以画太行山而名世者,有当代山水大家贾又福。贾又福之后,窦宪敏算一个。

窦宪敏家住太行山脚下的辉县,30年前还是一位地地道道老实巴交的农民,农闲时喜欢画画。20世纪80年代初,焦墨山水大家张仃先生到太行山写生,通过侯德昌认识窦宪敏(侯德昌和窦宪敏同为辉县人),并由侯德昌陪同亲自到窦宪敏家里看了他的画,从此就喜欢上了这位年轻人。此后,张仃先生连续五年到太行山写生,都让窦宪敏陪同,由此结下一段情缘,成为忘年交。从这以后,由于有张仃先生和侯德昌的提携、指点,窦宪敏又先后认识李可染、黄永玉、王学仲、白雪石等诸名家,得到诸多教诲和指点,从中领悟到中国画创作原理和笔墨技巧,画艺日益精进。

可以说,窦宪敏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诸位名家特别是张

仃先生的点拨,得益于对生活的独特观察与感受。生活永远是窦宪敏创作的源泉。他熟悉太行山的山山水水,熟悉太行山的一丘一壑,熟悉太行山的一草一木。他长年坚持深入生活,坚持写生,像一个勤劳的农民耕耘土地一样,笔耕不止。他的山水作品,庄重,博大,壮丽,气势磅礴,有笔有墨有生活,有鲜明的个性语言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有正大阳刚、庄重雄阔的庙堂气象,属于豪放一路,雄强一格,是大山,大水,大情怀。他的山水,不是古藤老树,不是小情小调,不是小桥流水,不是逸笔草草的轻描淡写,其审美价值,显然不能用传统文人画标准来衡量。

窦宪敏善于经营大山水,创作鸿篇巨制。近年来,他潜心倾力创作完成《红旗渠全貌图》、《太行丰碑》、《青藏铁路全貌图》、《太行秾秀》四幅百米长卷,特别是《红旗渠全貌图》百米长卷和《太行丰碑》百米长卷完成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经展出,便轰动京城,并有幸成为第一个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个展的画家。

窦宪敏的山水主要分两类,水墨和焦墨。他的水墨作品,比如《水墨太行》系列、《天梯》系列、《泉韵》系列、《太行牧歌》系列、《济源十二景》系列,等等,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使用长毫散锋大幅度、大面积的皺擦与抒写,来营造一种虚实相间、大开大阖的气势与氛围,以此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此外,他笔下的水墨太行,以日月星辰烟云、亘古矗立的山峦、裸露的太行石壁、奔流不息的瀑泉、苍苍郁郁的灌木等意象特征,试图营造出“纪念碑”式的艺术效果,以表现时空的永恒性,这与贾又福作品《太行丰碑》有着异曲同工之

妙。这些意象性形象及其组合,传达出一种庄重、博大、幽深、厚实、高远、雄阔的时空感觉。所以他的水墨太行,可以说是笔墨酣畅,气势磅礴,意境高远,浑厚雄强。

窦宪敏早年一直跟随张仃先生画焦墨山水,是当代山水画家里面探索焦墨山水起步较早的画家。焦墨山水占了他全部作品相当大的比重。他的焦墨太行,更是放笔直取,笔墨交融,虚实相生,生动清新,线条遒劲有力,墨色浓淡相宜。20年前创作的《焦墨太行》长卷系列和《焦墨山水》系列,基本代表了他的焦墨山水面貌和创作水准。值得指出的的是,窦宪敏的焦墨来自张仃,传承的是张仃先生的焦墨山水精神,但他把张仃的焦墨山水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窦宪敏以一个农民的执着和坚持,几十年如一日,观太行,画太行,以清新、质朴、自然的笔墨语言,表达对于太行山的认识与理解,挖掘太行山的精神内涵,为太行山立传,为中华民族塑魂,画出了太行山的风骨和魂魄。他的山水画艺术,描写的物象是太行山,表达的却是一种崇高博大的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我们处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小桥流水,也需要大河奔流;需要小夜曲,也需要交响乐;需要小情小调,也需要家国情怀。因为审美有地域性,更有时空性;审美需要个性化,更需要大众化。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一种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是一种美。我们需要李商隐,也需要李太白、苏东坡。如果把绘画比喻为音乐,那么,窦宪敏气势磅礴的山水作品,毫无疑问

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期待窦宪敏创作更多更好的山水新作。

2017年7月14日凌晨,初稿于五龙山。

【作者简介】

陈焱,原为新华社记者、资深媒体人,国家机关干部。现主要从事艺术品品鉴及艺术品市场研究,专栏作家,独立艺评人,策展人。【窦宪敏简历】

窦宪敏,河南辉县人,职业画家。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曾受到当代著名书画大家张仃、李可染、黄永玉、王学仲、白雪石、侯德昌等多位名家的亲传教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气势派山水画风格,并多次举办画展,是享誉海内外的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画展的画家。现任山东喜德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画家,并担任国家行政学院客座教授。

人物年表

1993年应邀在京参加巨幅国画《中华魂》的创作,之后又为人

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央军委、天安门城楼、武警总部以及省人民政府等作画。

1994年又应邀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巨幅国画《幽燕金秋图》的创作,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书画报》、《名人传记》等媒体对他作了专题报道。

2005年创作了《红旗渠全貌图》百米长卷和《太行丰碑》百米长卷,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地举办了大型画展。同时被评为“中华世纪英才”人物,在书画界引起了巨大震动,轰动京城,成为我国首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办展的画家。其间,为中南海,中央军委,天安门城楼,武警总部,河南省人民政府等重要场所创作巨幅山水画。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之际,在西藏博物馆举办《青藏铁路全貌图》展览,全国各大媒体和报刊均做了报道,在全国产生极大的影响。

2007年在台湾高雄市、台北市举办个人画展。

2007年于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展出《幽燕金秋图》,受到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并在画作前接见中外记者。

2008年任中国太行画派研究院院长。

2009年创作了《云台山》百米长卷。另创作《太行秾秀》,《焦墨山水》,《太行河巍巍图》,《太行秋岚图》等多组百米长卷。

2010年百米长卷《云台山》在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上专门展出。并任新乡学院客座教授。

2011年任山东喜德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画家。并任国家行政学院客座教授。

2015年6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红袍”画集《窦宪敏》。

2017年9月,在河南新乡市举办“风骨——纪念张仃诞辰100

周年暨窦宪敏山水艺术展”。

人物评价

窦先生为人谦逊,淡泊名利,平日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平淡人生的态度,都来源于其师从的名师,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为其创作带来热情和灵感。

早年,拜著名书画家侯德昌先生为师,在其口传亲授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气势山水画之风。后又与工艺美术大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结缘,耳提面命,受益匪浅,艺术上再上一层楼。

中央电视台为窦宪敏进行了专题报道《窦宪敏山水艺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书画报、名人传记等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曾多次对窦宪敏进行专题报道。

【窦宪敏评论-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7期】

【美文赏析】家国情怀

【美文赏析】家国情怀 【美文赏析】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如黄钟大吕、似金声玉振,是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血缘脐带。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厚土。源远流长、潜滋暗长、静水流深的家国情怀,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和道德品质。它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领土完整、和平幸福为核心,是几千年来植根于中国人心中的共同心理期盼和价值追求。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融合凝聚、抵御外侮、顽强奋进的历史进程中,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精神史诗。尤其是外敌入侵时,那种空前高涨的民族精神,更是成为响彻寰宇的时代强音和砥柱中流的雄壮担当。 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到天下归心、四海归一;从孔子的“杀身成仁”,到孟子的“舍生取义”;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刘邦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从建安风骨,到大唐气象;从戚继光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代代古圣先贤、仁人志士,无不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为念,在存亡继绝的历史关头,挺身而出,取义成仁。血与火的淬炼,家国情怀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经世致用”的求实学风、“崇实黜虚”的实证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标杆、“家国一体”的处世理念、“内圣外王”的治世思维、“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凡此种种,无不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不

断进步的精神原动力。 文化是精神的载体,情怀是精神的体现。高尚的情怀,催生高尚的壮举。从苦难辉煌到浴血荣光,从贫弱挨打到繁荣富强,一代代饱含家国情怀的中国脊梁,都积极回应着最宏大最重要的时代关切,在推动民族兴盛、社会进步中实现人生价值。实践也证明,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英雄人物,无不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担当,胸怀家国、心系天下,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矗立起一道道民族精神的丰碑。爱国主义的最强音,唱响了中华儿女凛然的气节和崇高的操守。特别在共和国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诞生了不朽的精神。这些融入精神图谱的红色基因,就是家国情怀的时代化、具象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正是有了无数的民族脊梁,中国才没有如有些人所预言的那样崩溃,而是在披荆斩棘中,筚路蓝缕、抢关夺隘,一步步走了过来。历史的地平线是奋进者标定的。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家国情怀始终是民族进步的推进器。家国情怀,是全民族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干出来的,要开动脑筋一起干,更要全体中国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代代优秀的中国人以执着的理想追求和热血实践,接力般铸就时代的精神内核,汇聚起中华民族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更多的时代精英和优秀人才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奉献精神,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同

家国情怀演讲稿_演讲稿

家国情怀演讲稿 本文是关于演讲稿的家国情怀演讲稿,感谢您的阅读! 家国情怀演讲稿:一个致远人的家国情怀 王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致远学院12级物理方向的王承,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与大家分享我大学四年的青春足迹和心路历程。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一个致远人的家国情怀。 心怀大爱,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教育。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从小热爱自然科学的我在收到交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加入致远学院,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为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致远逐梦的四年,我在奇妙的物理世界中畅游,领略了诺奖得主的风采,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先后在物理系刘荧老师的超导实验室、张洁老师的颗粒物质实验室和制冷所巨永林老师的低温工程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毕业设计期间,在巨永林教授的指导下,我独立完成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805所的火箭氧箱增压模拟工作,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最终,我决定跟随巨永林教授继续攻读低温工程方向的博士学位。 故事说到这里,似乎可以画上句号了,然而,这几乎是每一个致远人共同的故事,与我的演讲主题"家国情怀"也只擦了一点边。与大多数致远人不同,对我的心路历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担任致远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经历。 刚进入致远学院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将来能用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与国家。心中这份最原始的家国情怀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两年大学时光,也帮助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直到竞选致远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时,我的想法开始发生了转变:作为学生党员,我有责任把这份家国情怀传递给身边的同学,用我的正能量去感染更多的人,而学生党支部书记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平台。 当然,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我也曾经因为支部工作与科研学习的冲突而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因为同学们对党建工作的不理解而感到失落与彷徨。但最终,这一切都成为了我成长的动力:我从14级计算机科学方向的预备党员徐世超同

2017高考满分作文:家国情怀

2017高考满分作文:家国情怀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 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自己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温暖能普照天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将温暖与幸福惠及芸芸众生,这是一种大胸怀,这是一种大境界。 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

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家国情怀”又表现为爱民之情。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2017-07-12 19:39:51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6期 郭惠聪 摘要: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究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都可以寻到伟大的情怀体现。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将此教育深植于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以及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最后提出实际有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此教育的方法。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如今的历史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25-01 1 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进行交融,中国自古以来深深的家国情怀也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古代有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再到至今耳熟能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昂陈词。家国情怀教育就是培养人对于家庭幸福、国家富强的理想追求,理解家与国的互动联系,重点认识国荣家荣,国败家衰,培养爱国情感,树立人对家庭和国家高度的责任感与自豪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了解中国抗御外敌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内化为奋斗的动力。 2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 2.1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该教育主要以国家为依托,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敬仰,对家庭的爱戴,是一种良好的情感依托,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才伟略,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4字的层层推进,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仅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都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统一,并且在实现的路径上是统一的,从强调从小事做起,比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落实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历史教育的启示人的作用。 2.2 有利于加强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教育工作始终是教育中的一大模块,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也包含了学生的灵魂教育,良好的德育教育会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人的德行发展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家国情怀教育具有独特的德育教育优势。从国家的角度看,学生们只有爱戴自己的国家,只有了解中国的历史,才会从根本上更加爱国,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无比骄傲自豪,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家庭而言,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培养家庭道德,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以稳固的家庭道德让学生保护自己挚爱的家庭,从而维护家庭稳定。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3 高中歷史教学提高家国情怀教育的方法 高中生处于人生中的特殊成长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参加各种选拔考试,而且也是人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从本身课程设计的思路而言,家国情怀教育集中体现了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以及课

2017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 人要有家国情怀

2017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 人要有家国情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 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自己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温暖能普照天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将温暖与幸福惠及芸芸众生,这是一种大胸怀,这是一种大境界。 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家国情怀”又表现为爱民之情。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 “家国情怀”还表现为恪尽兴国之责。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也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将个人之梦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之梦。 “家国情怀”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关于家国情怀的名言

关于家国情怀的名言 1、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是我们的,就必须寸土不让,仁义道德是保卫不了家国的!作者:银河九天出处:首席御医 2、不拉屎会憋死我们,不吃饭活七八天,不喝水活五六天,不睡觉活四五天,琐事养我们也要我们的命。家国沦丧,我们倒已经活了六七年,不懂--我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作者:兰晓龙出处:我的团长我的团 3、同样,一家国家报纸也警告说,明年的旱情将会打击谷物的生产,并给业已高涨的通货膨胀火上浇油。 4、模棱气象,养成不黑不白,不痛不痒之世界,误人家国,已非一日。作者:曾国藩 5、有人说zg人轻家国而重乡土,勇于私斗,怯于公战。打架勇敢着呢,你看我媳妇一眼我跟你没完。外敌入侵就胆小,异形打过来了,我躲着。 6、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脏羞儿孙。 7、我辈军人流血用命,家国得保,百姓得安。为国而死,为民而死,军人本分,死得其所!--楼逍作者:来自远方出处:谨言 8、那天,我和他都在心里各自想起了一个无法忘记的人,和他们各自,以血肉守卫过的疆土,用一生觊觎过得天下。但我明白他的记忆里定有吹角连营的一晚青灯,正如他知我心底亦埋着一枝故都风雪中的峥嵘白梅。我们还活着,他们已死去,其实到头来又何尝不是,悲欢聚散的一个转身,淡看霸业雄心,空揽半世英名。注:相爱相杀型,最终他们为了家国大义选择了正义,和情人相互厮杀,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他们守住了江山,失去了爱情。 9、怆然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至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撼天动地凝聚人心的团结?《史记》中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又何愁家不安国不兴? 1、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作者:爱

家国情怀阅读材料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杜甫对家的眷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对国家的期许;“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是秋瑾报国的决心;“振兴中华”、“天下为公”,这是中山先生的情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毛泽东对历史的叩问。直到今天,哪一位炎黄子孙,不希望祖国强大,不憧憬生活美满?家国情怀就这样代代流淌,绵延不止,凝聚成岿然不倒的民族精神,升华为中国追梦的不竭动力。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这段论述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奠定了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二十世纪初,中学教师蒋荫堂先生看到国家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惨状,满怀激愤,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歌,呼吁中华儿女坚守民族气节,精诚团结,共赴国难。《苏武牧羊》一经传出,短短几年间就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曾经是“察绥抗日同盟军”早晚必唱的军歌。在日本鬼子入侵我华夏神州时,吉鸿昌将军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坚决反对内战,率部转战长城内外,重创侵华日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作为这支部队的前敌总指挥,他非常喜爱这首歌,大敌当前,他用苏武的气节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

家国情怀内涵

乡土历史人物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根植乡土历史人物资源,开展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 利用乡土历史人物教学,培育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关于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扎根乡土人物资源,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 基于地方人物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 融入乡土人物资源,增强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 家国情怀的内涵及人物分类。 家国情怀,是学习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的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家国情怀将个人、家庭和国家链接起来,个体成了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故,我们要有全局观念、去思考和审视家国情怀的实质。家国情怀内涵较为丰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具体内涵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其基本内涵一旦形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现今家国情怀内涵主要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这三个维度。其中家国同构是其形成基础、共同体意识是其精神动力、仁爱之情是其情感归宿。 1、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是家与国在组织结构方面所具有的共同性。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将“家”

九年级描写家国情怀的600字作文

九年级描写家国情怀的600字作文 【篇一】九年级描写家国情怀的600字作文 其实从小我就对国家这个概念挺模糊的,可能是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的缘故吧,觉得祖国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 我们没有资格去选择祖国,更没有必要去选择,因为不管出生在哪里都是光荣的,更何况是出生在这个正在崛起的巨龙之上呢!我爱我的国家,这种爱就像强力胶,把你和你 的祖国紧紧的黏在一起。即使你向往彼岸富饶的国度,但依旧敌不过对故土深深的眷恋; 当你成功时,你会欣然与之分享喜悦;当你失败时,也会希望她的富强;当你重归热土时, 她会紧紧将你拥抱。无论你身在何方,这浓浓的家国情怀都会依附于你且不离不弃。 或许生命可以脱离祖国而升华独立到一个个人空间,但人生却总离不开祖国。她给了我们所有:朋友、家庭、社会还有一点点思念和情怀。俗话说: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家是国的必要元素,国是家的重要保障。我们不仅要爱家,更要爱国。我庆幸自己出生在这片土地,她蕴藏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了自古有之的中国文化,弘扬着“和”与“仁”,我不知道这些是否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内涵,因为它的积淀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它需要从文化中汲取,从人生中提炼。但这却也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 这情怀带你走向理想,走向崇高的一方。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愿意无偿的`付出,我 只知道故土会让你产生浓浓的家国情怀。不管你走向何方,它都会尾随你走向远方。这情怀似根线,将你与祖国紧密相连,即使之间横梗着千山万水,也阻不断自生而有的脉脉深情,因为你骨子里淌着她的血,你的灵魂被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或许过于激励,但是家国情怀确实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依赖感,更多的是荣誉感和责任感。家和国是一个人绝不能背弃的,爱家爱国才会让人有向往,才会让人有安全感有幸福感。 我爱我的小家,我爱我的祖国,这就是我的家国情怀!

高考满分作文人要有家国情怀

2017高考满分作文:人要有家国情怀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 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自己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温暖能普照天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将温暖与幸福惠及芸芸众生,这是一种大胸怀,这是一种大境界。 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

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家国情怀”又表现为爱民之情。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

家国情怀 释义

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都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的古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有一个情感是共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脚下的土地。”中华民族同样属于一个伟大的、不可替代的族群。凝聚我们这个历久弥新的伟大国度的精神资源之一,同样是那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处世之道、人生哲理。在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我们有必要放慢脚步,翻翻古诗词,吟诵几句,咀嚼古人留下的思想与智慧,一同感受那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一同感受“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精神愉悦。 1 我们知道有一句常用于祝福的爱情用语,叫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实际上这句诗歌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邶风·击鼓》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它的意思是战友们在战场上相互约定“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相互立下誓言,手牵手,同赴战场共生死”!只是由于这句诗中“手牵手、共生死”的美好意思,后来才转用到祝福爱情。 2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中原进入大一统的时代,但是边塞之患、卫国之心却一直牵动着志士仁人。汉高祖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后,写下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在这首诗当中抒发了期待着猛士守卫疆土的忧思。

《汉书》当中记载了大将霍去病在斩杀10余万匈奴部队后,汉武帝刘彻要给他建造府第,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家国情怀演讲稿

---------------------------------------------------------------范文最新推荐------------------------------------------------------ 家国情怀演讲稿 家国情怀演讲稿:一个致远人的家国情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致远学院xx级物理方向的xx,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与大家分享我大学四年的青春足迹和心路历程。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一个致远人的家国情怀。 心怀大爱,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教育。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从小热爱自然科学的我在收到交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加入致远学院,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为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致远逐梦的四年,我在奇妙的物理世界中畅游,领略了诺奖得主的风采,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先后在物理系刘荧老师的超导实验室、张洁老师的颗粒物质实验室和制冷所巨永林老师的低温工程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毕业设计期间,在巨永林教授的指导下,我独立完成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805所的火箭氧箱增压模拟工作,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最终,我决定跟随巨永林教授继续攻读低温工程方向的博士学位。 故事说到这里,似乎可以画上句号了,然而,这几乎是每一个致远人共同的故事,与我的演讲主题”家国情怀”也只擦了一点边。与大多数致远人不同,对我的心路历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担任致远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经历。 1 / 8

刚进入致远学院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将来能用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与国家。心中这份最原始的家国情怀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两年大学时光,也帮助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直到竞选致远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时,我的想法开始发生了转变:作为学生党员,我有责任把这份家国情怀传递给身边的同学,用我的正能量去感染更多的人,而学生党支部书记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平台。 当然,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我也曾经因为支部工作与科研学习的冲突而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因为同学们对党建工作的不理解而感到失落与彷徨。但最终,这一切都成为了我成长的动力:我从14级计算机科学方向的预备党员徐世超同学身上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我在15级新生入学时邀请老党员为新生写信,让同学们对入党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我和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优秀的致远学子加入了党支部这个大家庭。党支部成员同时也是我的好朋友袁家兴同学,曾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他在大四时决定跟随物理系邢向军教授攻读理论物理的博士学位。当我问起为什么做出这一选择时,他告诉我,祖国是他尽责的最好阵地,他愿意在中国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为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奉献自我,实现人生价值。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两个拥有同样理想信念的灵魂产生的共鸣。出于对致远学院以及学生党建工作的热爱,我在大四下半学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研究生阶段以学生党建工作辅导员的身份继续留在致远,为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辅导员面试

结合传统文化浅谈歌曲中的家国情怀

结合传统文化浅谈歌曲中的家国情怀 摘要:本文意在结合传统文化中的“忠勇孝悌廉”,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发掘现有歌曲的文化价值,为丰富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路径进行一次尝试。 关键词:家国情怀忠勇孝悌廉歌曲 一、概念和创新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进一步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能够振奋人民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音乐艺术中规模最小、篇幅最短、形成最早和影响最大的音乐艺术形式内容之一。歌曲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共同度过了漫长而艰辛的曾经岁月。歌曲深深地扎根在人类的心中,这

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是人们用来陶冶情操的良好方式。 本文尝试结合我国传统文化,联系多首歌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人心,尤其是在青少年、文艺文学爱好者等中的传播,寻找一个新的切入点,丰富传播途径。本文选择传统文化中的“忠勇孝悌廉”,分别对应两首歌曲。本文是围绕歌曲,联系一些历史、小说演绎、影视剧等,主要是在讲文化精神。 二、传统文化在歌曲中的体现 本文选择传统文化中的“忠勇孝悌廉”作为引子,也作为分组的依据,选择了十首歌曲进行对应,具体如下:“忠”,歌曲《丹书铁契》、《金戈铁马》;“勇”,歌曲《诀别诗》、《赤血长殷》;“孝”,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父亲》;“悌”,歌曲《兄弟姐妹》、《我的好兄弟》;“廉”,歌曲《誓如当初》、《火光》。 (一)忠 1.百姓祸福心中系 《丹书铁契》是陈楚生演唱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主题曲。狄仁杰近些年经常以神探的形象活跃在影视剧里,这一形象得归功于写出《大唐狄公案》的荷兰人高罗佩。历史中的狄仁杰是位杰出的政治家,两度出任宰相,为官清廉、心系民生,剿匪除恶、惩治腐败,却也命运多舛、几起几落,但总能够顾全大局、置生死于度外,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贡献。

家国情怀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家国情怀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国情怀演讲稿 家,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温馨的字眼。对于戏耍的孩子,家是黄昏的炊烟、遮雨的屋檐,是喷香的菜饭、是爸爸慈爱的笑脸妈妈怀抱的温暖;对于离家的人儿,家就是漂泊后的归宿,疲累后的港湾,是游子心底的归依,是白发人叶落归根的夙愿。 随着岁月的迁移,伴着成长的脚步,走出家门,妈妈是家的牵挂;走出国门,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长江黄河泰山昆仑,家是相同的血脉,是传承的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是我们的大中华;而纵观历史的变迁生民的转换环境的演变,地球天下宇宙又何尝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 家是永远的牵挂。李白仗剑天涯,飘逸潇洒,仍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把对价的思念托付给北归的大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是杜甫颠簸流离、骨肉离散的思念。 然而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无论遭遇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高冠,佩长剑,行吟“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生命便无从附着。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谁能懂得辛弃疾这个游子那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的愁思,也只是悲剧词帝“李煜”对南唐故土一席的怀念。 有国才有家,国泰然后民安。国家是皮,家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翻阅中国的近代史,回望我们的昨天,我们曾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和考验,百年屈辱,八年抗战,洪水,非典,雪灾,还有2008,5,12大地震的汶川……我们一次次被*在地,然而更一次次挺起腰杆,明天我们或许会面临着更多的苦难、更大的考验,然而背靠960万平方土地的祖国,面前是13亿双手的温暖,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度过 作为我们,新时代的骄子,应该怎样成长,才能无愧于“未来中国的脊梁”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修身、治国、平天下。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出发,饱读诗书,站在文化的前列,站在世界的高度,然后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出小家,心怀祖国,放眼天下。 今天终将成为历史的昨天。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心中长久地怀有这份厚重的家国情怀,他日回望,生命定能书写出最辉煌的篇章,我们一定无愧于中国的脊梁! 请让我用几句歌词来结束我的演讲,题目是《用爱写的家》

高考作文精选:人要有家国情怀

高考作文精选:人要有家国情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 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自己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温暖能普照天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将温暖与幸福惠及芸芸众生,这是一种大胸怀,这是一种大境界。 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

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家国情怀”又表现为爱民之情。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 “家国情怀”还表现为恪尽兴国之责。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也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将个人之梦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之梦。 “家国情怀”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高考作文精选:人要有家国情怀]

2017高考满分作文:人要有家国情怀_话题作文

2017高考满分作文:人要有家国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 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自己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温暖能普照天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将温暖与幸福惠及芸芸众生,这是一种大胸怀,这是一种大境界。 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

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家国情怀”又表现为爱民之情。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 “家国情怀”还表现为恪尽兴国之责。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也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家国情怀

【溯源】什么是“家国情怀” ?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礼记》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片土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国家》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两千多年前,这段论述在《大学》里的文字,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种被称“家国情怀”的情感,奠定了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数千年来,无数英雄志士就是在这种情怀的熏陶和指引下,怀抱着保家卫国、济世安民的理想上下求索,慷慨以赴,从容适变。“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是霍去病的豪迈气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杜甫忧国思家的情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的胸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至死不渝的牵挂;“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是杨涟将身许国的赤诚。 正己正人,成人成己。今天的我们,就是要以这种“家国天下”的情怀,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想,以肩担道义、笔写春秋的担当,以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毅力,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任何困难所惧,始终坚守住大是大非的底线,敢于直面和追寻,敢于控诉和质问,敢于批判和鞭挞,敢于倡导和建议,敢于剖析和反思;坦然面对困难和失败,淡然迎接成功和胜利。以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追求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终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周文郁) 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段论述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奠定了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数千年间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中国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都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的古训。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往今来,这种高尚情怀极大地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既利国利民又利人利己。 这样的情怀首先体现在充满爱民之情。当年,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惦念之情。这样的热爱,就是联系国家好、民族好与人民好之间的血脉纽带。 这样的情怀还体现在恪尽兴国之责。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和我们的民族相融,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精忠报国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今天,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以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以主人翁姿态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要把对理想执著的追求,落实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上。要讲道德,知荣辱,讲诚信,重责任,有作为。 这样的情怀还体现在饱含奉献精神。为了国家好民族好,奉献和牺牲有时在所难免。“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航母舰载机,中国的航空事业一定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一定要强大”,这是罗阳为之奋斗和献身的崇高理想。正是有了罗阳这样无数优秀儿女前仆后继、无怨无悔地付出、拼搏和牺牲,才有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才有了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 中国人民素以爱国为荣。以许多“大事件”为契机,中国人的爱国情感常常喷薄释放。共和国周年大庆、奥运会、地震灾害等等,当这些“大事件”到来之时,爱国情感的释放无可比拟。而更多时候,爱国情静静地蛰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带给我们绵长的温暖与感动。只要都有一颗相同的报国心,只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就是我们对祖国母亲的一片赤子情怀。我们的民族就是在每个中华儿女的付出和奉献中,不断进步,坚定地走向繁荣富强的未来。 广大知识分子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古代知识分子曾以忧心江山社稷、关心民生疾苦、追求人生理想为基本内涵,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岳飞的“踏破贺兰山阙”。“忧国民”、“安社稷”、“济苍生”,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孜孜追求和历史使命。

浅谈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讲课稿

“润物细无声”——浅谈“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核心素养” 已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希冀借其重构未来教育的美好图景。在中学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生根”,是当前许多历史教师面I临的困惑问题。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二、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两千多年前,这段论述在《大学》里的文字,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种被称“家国情怀”的情感,奠定了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近代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就会落后挨打,这是让人心痛的;但更为可悲的是,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优良文化传统,那么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消亡。”文化,以及体现在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生命线和魂。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文明史的风雨而没有消亡,历史从未中

家国情怀感想

我的家国情怀课后感想 小时候经常能在路边的院墙上看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标语,如今到处都能看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国情,历史情。从建国伊始,中国共产党就一直不懈怠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更有数不清的亿万万中华儿女孜孜不倦的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努力奋斗。 就像有首歌唱得那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爱家爱国,都应该有家国情怀。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个人梦想的实现依赖于强大祖国的支撑,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有稳定的生活环境,我们的孩子才能快乐长大,我们的父辈才能安享宁静。所以作为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将个人之梦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之梦。然必定也是中国之梦成全了我们个人之梦。当很多很多的小家幸福了,我们很多很多的小家凝成一股劲,我们的祖国大家庭自然就有力量,有团结。 不论时代前进,不论生活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当每个家庭都和和美美,千千万万的小家的力量才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这样才能为祖国大家庭,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才能带来国泰民安的大局面。 有句歌词写的很好,“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只有每个家庭和谐美满,整个国家、社会才能安定团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家庭的家教良好,家风和美,亲情和睦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康的个体,这个家庭和和美美了,一个个体才能为国家经济建设,为公司的经济发展更好的贡献自己的正能量。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