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专题2第一单元课时3物质的检验

苏教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专题2第一单元课时3物质的检验

苏教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专题2第一单元课时3物质的检验
苏教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专题2第一单元课时3物质的检验

苏教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专题2第一单元课时3物质

的检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4NH +,你认为下列试纸或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 )

①蒸馏水 ②NaOH 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盐酸

A .①⑤

B .④⑤

C .①③

D .①④⑤ 2.下列检验Cl -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滴加AgNO 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有Cl -

B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盐酸,再滴加AgNO 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

C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有Cl -

D .向某溶液中滴加用HNO 3酸化的AgNO 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32Ba

NO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一定含有

2

4SO - B .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有23CO -

C .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有4NH +

D .向某溶液中滴加3AgNO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一定有Cl -

4.在未知液中加入3AgNO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未知液中含有

( )

A .Cl -、24SO -

B .Cl -、3NO -

C .Cl -、23CO -

D .Cl -、OH - 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 2CO 3、KNO 3、KCl 、BaCl 2和CuSO 4,按下列步骤做实验。①将该固体溶于水得无色溶液。②向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再加稀HNO 3,

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根据现象判断:

(1)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

(2)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

(3)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

6.人们利用焰色反应制造了绚丽多彩的烟花,下列物质的焰色为黄色的是

A.Na2CO3B.KCl C.CaCl2D.CuSO4

7.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单质无焰色反应

B.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灼烧时有焰色反应

C.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为紫色

D.每次焰色反应实验后都要将铂丝用稀盐酸洗净并灼烧

8.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

C.向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向某溶液中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O32-

9.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2-

、OH-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

3

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③②①

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①②③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NH+检验一般是取少量样品与碱液混合于试管中,加热,将用蒸馏水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4

靠近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也可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看是否有白烟生成;因此④、⑤一定用不到,答案选B。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可能生成碳酸银、硫酸银等沉淀,不能说明该溶液中有Cl?,故A错误;

B. 先滴加盐酸,引入Cl?,不能说明该溶液中有Cl?,故B错误;

C. 加入盐酸,不能排除Cl?的干扰,故C错误;

D. 因氯化银不能溶解于硝酸,滴加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可说明溶液中有Cl?,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氯离子的特征离子反应是可以和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注意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以此解答该题。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Ba 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也可能含有A.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32

2

SO-,A错误;

3

B.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

HCO-,B错误;

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该溶液也可能含有

3

C .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是氨气,则该溶液中一定有4NH +

,C 正确;

D .向某溶液中滴加3AgNO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由于引入了Cl -,故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l -,应该选用硝酸检验沉淀是否消失,D 错误;

答案选C 。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应是2CO ,又因为加入稀3HNO 后沉淀部分溶解,

故原溶液中一定有Cl -,故未知液中除含有 23CO -外,还有Cl -,答案选C 。 5.Na 2CO 3、KCl BaCl 2、CuSO 4 KNO 3

【解析】

【分析】

根据CO 32-、Cl -、Ba 2+、SO 42-的性质及检验方法分析解答。

【详解】

该固体溶于水得无色溶液,说明固体中不含CuSO 4,由②中,向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可以被稀硝酸部分溶解且生成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含Na 2CO 3,则一定不含BaCl 2,生成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为AgCl ,则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KCl ,KNO 3则无法确定;

故答案为 (1). Na 2CO 3、KCl (2). BaCl 2、CuSO 4 (3). KNO 3。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的焰色反应为黄色,A 正确;

B .含有钾元素的物质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B 错误;

C .含有钙元素的物质的焰色反应为砖红色,C 错误;

D.含有铜元素的物质的焰色反应为绿色,D错误;

答案选A。

7.A

【解析】

【分析】

A、焰色反应是含有某些金属元素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特殊的颜色;

B、焰色反应是含有某些金属元素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特殊的颜色;

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的颜色为紫色,但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D、用盐酸来洗涤铂丝更容易将铂丝上的物质洗去。

【详解】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A.根据定义可知,无论某金属元素的单质还是化合物在灼烧时都呈现相同的特殊颜色,体现的是元素的性质,故A错误;

B.根据定义可知,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灼烧时有焰色反应,故B正确;

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的颜色为紫色,但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火焰的黄光才能观察到,故C

正确;

D.铂丝要用盐酸来洗涤,更容易将铂丝上的物质洗去,且盐酸易挥发不会干扰实验,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能与Ag+沉淀的离子有很多,未滴加稀硝酸酸化,不能排除CO32-等离子的干扰,A错误;B.未先滴加稀盐酸酸化,不能排除Ag+、CO32-等离子的干扰,B错误;

C.Cu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C正确;

D.H2SO4与CO32-反应,会生成CO2,现象是有气泡冒出,不会有沉淀,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易错选项为B,BaCl2溶液中既有Ba2+又有Cl-,若原溶液中有Ag+,会生成AgCl沉

淀。因此检验SO42-时需要先加HCl酸化,排除Ag+、CO32-等离子的干扰。这里一定要注意,先加BaCl2再加HCl也是不行的,依然不能排除Ag+干扰。

9.D

【解析】

【分析】

检验氯离子用AgNO3溶液;检验氢氧根离子可用Mg(NO3)2溶液;检验碳酸根离子可用

Ba(NO3)2溶液;

【详解】

由于碳酸根离子能与AgNO3溶液、Mg(NO3)2溶液反应,分别生成Ag2CO3沉淀、MgCO3沉淀,故要先检验碳酸根离子,再检验氢氧根离子、氯离子,由于氢氧根离子与银离子结合成的AgOH极不稳定,故要先检验氢氧根离子。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可先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过滤,向滤液中再滴加Mg(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氢氧根离子;过滤,再向滤液中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综上所述,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②③。

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3课时练习答案(精).doc

专题3常见的坯第一单元脂肪坯第3课时练习 例1?聚甲基丙烯酯疑乙醇的结构简式为,它是制作软质隐形眼镜的材料。请写出由甲基丙烯酸疑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疑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例2.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之间也能通过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请写出下列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1(2 [参考答案](1CH2=CH2,(2,CH2=CH-CH=CH2 [针对训练] 1.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能使澳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参考答案]C 2.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CH二CH—CH二CH—CH二CH■…的高分子有可能成 为导电塑料。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即授予开辟此领域的3位科学家。下列高分子中,可能成为导电塑料的是( A.聚乙烯

B.聚丁二烯 C.聚苯乙烯 D.聚乙块 [参考答案]D 3.1,3-T二烯和苯乙烯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丁苯橡胶。下列结构简式中, 能正确反映丁苯橡胶结构的是( A. B . C. D. [参考答案]A、D 4.形成下列高聚物的单体相同的是 ( ①②③④ A.①③ B ?③④ C.①② D .②④[参考答案]C

5.聚四氟乙烯在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上都超过了其它塑料,号称“塑料王二在工业上有广 泛的用途,其合成线路如下图所示。请在方框内写出各物质的结构简式。 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氯乙烯制聚氯乙烯(2丙烯制聚丙烯 (31,3 —丁二烯制顺丁橡胶7.按题目要求写岀结构简式 (1氯乙烯与丙烯按1:1的物质的量比在一定条件下加聚成高分子化合物时?,有三种加聚产 物(每个链接中有5个碳原子,试写出这3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2CH 3-CH =CH 2与加聚所得产物可能有:、、 o (3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分别是: -CH 2-CH 2-CH -CH 2- []n| CH 3 -CH 2-CH 2-CH 2-CH - [ ] n | CH 3 -CH 2-CH =CH -CH 2-CH -CH 2- []n CH 3 | -CH 2-CH =CH -CH -CH 2-CH 2- [ ] n CH 3 | 氯仿A二氟一氯甲烷B四氟乙烯C聚四氟乙烯CH 3C =C -CH 3 CH 3 CH 3 11 -CH 2CH(CH 3CH 2CH 2- []n

高中化学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和溴

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和溴、碘的提取 1.你认为加碘盐指在食盐(NaCl)中添加适量的( ) A .碘单质(I 2) B .碘化钠(NaI) C .碘酸钾(KIO 3) D .次碘酸钾(KIO) 解析 加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 答案 C 2.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Cl→H 2 B .CO 2→CO C .Fe 2O 3→Fe D .Br - →Br 2 解析 A 项,HCl→H 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如活泼金属单质等;B 项,CO 2→CO,碳元素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如碳单质等;C 项,Fe 2O 3→Fe,铁元素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如碳单质等;D 项,Br -→Br 2,溴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如Cl 2等。 答案 D 3.过氧化氢在下列三个反应中:①H 2O 2+H 2S===2H 2O +S↓、②2H 2O 2=====MnO 22H 2O +O 2↑、③H 2O 2 +Cl 2===2HCl +O 2,所起的作用是( ) A .起相同作用 B .起不同作用 C .只起氧化剂的作用 D .只起还原剂的作用 解析 过氧化氢在反应①中作氧化剂,在反应②中作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③中作还原剂。 答案 B 4.用ClO 2为自为水消毒,更加安全、高效。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 2:KClO 3+H 2C 2O 4 +H 2SO 4――→△ClO 2↑+K 2SO 4+CO 2↑+H 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ClO 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B .ClO 2是氧化产物 C .H 2C 2O 4在反应中被氧化

【教案】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第三课时

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第三课时 课时内容 B let’s learn Match and say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围绕How heavy are you?这一话题展开,主要通过对话学习词汇bigger, smaller, stronger, thinner, heavier及句型How heavy are you? I’m...kilograms. You’re ...than me.的表达。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注意合理的膳食和运 动,保持身体的健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在第一课时中学习了句型How tall are you? I’m... 在第二课时中学习了句型How tall is…? It’s...为本课时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课时的重点是四会单词的掌握以及能够运用四会单词描述人物的外貌特点。 本课时包括Let’s learn 和Match and say两个板块。Let’s learn呈现了Mike 和同学 们去郊游,John和Jim比较体重,Mike 和吴一凡比较脚的大小,张鹏比Sarah强壮,帮助Sarah背书包的情景,呈现了单词比较级的词性和意义。此板块呈现的对话情境是John通过问Tim体重,得出了Tim更重的结论。此情景是发生在公园里,一帮同学去郊游,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Match and say 板块是用于操练B Let’s learn 板块中的形容词比较级。通过学生的描述并比较小朋友调到的鱼的特征,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本课时虽然是新授课,但是四会单词的原级已经学过,所以学生接受新知会很容易。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动手操作、玩游戏、小调查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自主的学习。 课时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stronger, thinner, heavier, bigger, smaller 2.能够正确运用上述单词描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 3.了解部分形容词变比较级,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加er或变y为I, 加-er. 4.能够听、说、运用句型How heavy are you? I’m…kilograms. 5.引导学生关心他人,注意合理的膳食,多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 6.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时重难点 1. 重点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stronger, thinner, heavier, bigger, smaller (2)能够正确运用上述单词描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 (3)了解部分形容词变比较级,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加er或变y为I, 加-er. (4)能够听、说、运用句型How heavy are you? I’m…kilograms. 2. 难点 (1)能够正确运用上述单词描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

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3课时练习答案

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 3课时练习 形眼镜的材料。请写出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例2.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之间也能通过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C 2 .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 CH = CH — CH = CH — CH = CH —…)的高分子有可能成 为导电塑料。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即授予开辟此领域的 3位科学家。下列高分子中,可 能成为导电塑料的是 ( ) A .聚乙烯 B .聚丁二烯 C .聚苯乙烯 D .聚乙炔 [参考答案]D 3. 1,3-丁二烯和苯乙烯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丁苯橡胶。 下列结构简式中, 能正确反映丁苯橡胶结构的是 ( 例1.聚甲基丙烯酯羟乙醇的结构简式为 H s 兔 T cl c ICHO - C ,它是制作软质隐 尽一 c — c I CBO H 55n T cl c I CHO - 请写 [参考答案](1) CH 2 = CH 2 , CH=CH H [针对训练] 1 ?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 .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B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X : 二;■■二 出下列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2) 2= CH — CH = CH

) [参考答案]A 、D 4?形成下列高聚物的单体相同的是 ①卡 CH 2一 CH ? — CH — CH 2臨 ② 4 CH 2— CH 2— CH 2— CH ] —n I I CH 3 CH 3 ③-[CH 2— CH = CH — CH — CH 2— CHzb ④—[CH ?— CH = CH — CH ?— CH — CH2H I I CH 3 CH 3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参考答案]C 5 ?聚四氟乙烯在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上都超过了其它塑料,号称“塑料王” 。在工业上有广 泛的用途,其合成线路如下图所示。请在方框内写出各物质的结构简式。 6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丙烯制聚丙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 3 一丁二烯制顺丁橡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题目要求写出结构简式 (1) 氯乙烯与丙烯按 1:1的物质的量比在一定条件下加聚成高分子化合物时,有三种加聚产 物(每个链接中有 5个碳原子),试写出这3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CH 3CH 3 I I (2) CH 3 — CH = CH 2与CH 3C = C — CH 3加聚所得产物可能有: (3) 高分子化合物+CH 2CH(CH 3)CH 2CH 2卜n 的单体分别是 : A . B . 氯仿 二氟一氯甲烷 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 A B C D

2020-2021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1 第1单元 第3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作业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 课时跟踪检测 知识点一: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1.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解析: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同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都是大概相同的,分子很小,此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分子数,A错,B正确;N= nN A=V V m N A,若体积不同,不同状态下气体的V m也不同,故它们所含的分子数 可能相同,C错;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必须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D错。 答案:B 2.相同物质的量的各种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A.微粒大小不同B.微粒质量不同 C.微粒间距离不同D.温度、压强不同 解析:固体、液体微粒间间距差不多,当微粒数一定时,微粒大小就成了决定体积的主要原因。 答案:A 知识点二:气体的摩尔体积

3.下列各项数据中,表示气体摩尔体积的是() A.22.4 mol·L-1B.22.4 g·L-1 C.0.022 4 m3·mol-1D.22.4 mol·kg-1 解析: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1或m3·mol-1,C项正确。 答案: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 mol石墨的体积约是22.4 L B.常温常压下,44 g CO2和28 g CO所占的体积相同 C.非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不可能是22.4 L D.当微粒数目相同时,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微粒本身的大小 解析:A中石墨为固体,1 mol体积小于22.4 L,C中非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体积可以是22.4 L,D中体积取决于外界条件。故选B。 答案:B 5.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N 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B.25 ℃,1.01×105 Pa,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5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原子数为1.5N A D.常温常压下,44 g CO2体积为22.4 L 解析:含有N A个氦原子的氦气是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故A对;25 ℃,1.01×105 Pa,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 A,故B 错误;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不是0.5N A,故C错误;在常温常压下,44 g C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为22.4 L,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6.标准状况下,与11.2 L NH3含有相同数目氢原子的物质是() A.8.4 L CH4B.0.5 mol HCl C.98 g H3PO4D.12 g H2O 解析:n(NH3)=11.2 L 22.4 L/mol=0.5 mol,NH3中n(H)=0.5 mol×3=1.5 mol。

18 19 专题1 第1单元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1.2.3学习目标:周期元素为例,说认识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能够以第()3.重点体会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知探自习主新预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序数.(1) 概念: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2)数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结论: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3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二、元素周期律1 .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2 化合价变化规律.[1→+每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最高正价:7(25)410] 。+→-第,负价:-周期为+→(OF)微点拨:,最低负化合、除外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8。最高正化合价=+价=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化合价,3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1)金属性强弱比较①按表中实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Na>Mg>Al 。②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Al(OH) 。32 Na>Mg>Al 。③钠、镁、铝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④结论:元素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元素Si P S Cl 解 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②硅、磷、硫、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HSO>HPO>HSiO 。3442342 Cl>S>P>Si。硫、氯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③硅、磷、H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④结论:元素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与2物越稳定,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4元素周期律.(1)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实质: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基础自测1()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判断正误(1)18个电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排布均呈现由个电子递增至() 子的周期性变化。(2)() 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小。()(3)任何元素均有正价和负价。(4)()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1)(2)(3)(4)××××【答案】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D8(OF)除外.同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

苏教版最新高中化学专题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讲义含解析必修

物质的聚集状态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共性? 提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等,这些微粒的共同特点有:1粒子是不断运动的;2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3粒子间有间隔。 2.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哪几种?同一物质呈何种状态时,体积最大? 提示:物质按存在状态可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对质量相同的某种物质来说呈气态时体积最大。 [新知探究] 探究1填写下列空白,认识物质的聚集状态 (1)在三种状态的物质中,微粒的运动方式、微粒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 (2)固体物质可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态物质。 (3)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固定的熔点;非晶态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一般也不具备规则的几何外形。 (4)常见实例:氯化钠、冰等属于晶体,而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态物质。

探究2为什么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某些性质存在差异?这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何联系?填写表中空白。 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微观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的运动方式宏观性质 固态微粒排列紧密,微粒 间的空隙很小 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有固定的形状,几乎 不能被压缩 液态微粒排列较紧密,微 粒间的空隙较小 可以自由移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 不易被压缩 气态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容 易被压缩 探究3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为何1 mol不同气体体积大致相同?填写下列空白。 (2)当温度、压强一定时,气体中微粒间的距离近似相等。故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微粒数的气体都具有大致相同的体积。 [成功体验] 1.四种因素:1温度和压强、2所含微粒数、3微粒本身大小、4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态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是() A.234B.24 C.134D.124 解析:选D 气态物质微粒之间的距离要比微粒本身的直径大很多倍,故微粒本身的大小对气态物质体积无显著影响。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3 常见的烃 第一单元 脂肪烃 第3课时 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

第3课时脂肪烃的来源 与石油化学工业 [目标导航] 1.通过阅读教材,能说出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来源和组成。2.通过联系实际,认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一、石油的分馏 1.石油和天然气的组成 人类使用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能源和化工原料。石油主要是由气态烃、液态烃和固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石油的分馏 (1)原理:利用烷烃沸点的不同,可对石油加热,使其汽化,然后再按沸点的不同,分离出不同的馏分。 (2)分类:分馏根据所需要的馏分不同,可以分为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 ①常压分馏所得的馏分的主要成分是石油气、汽油、煤油、轻柴油等,这些馏分中烃的沸点相对较低,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较少。常压分馏中未被蒸发的剩余物质叫做重油。 ②减压分馏是利用低压时液体的沸点降低的原理,使重油中各成分的沸点降低而进行分馏,避免高温下有机物的炭化。减压分馏能把常压分馏中得到的重油中的烃进行分离。在压强较低时,重油中的烃会在较低温度下汽化,避免了升高温度带来的使烃分解和损害设备等情况。减压分馏可以得到重柴油、润滑油、石蜡、燃料油等馏分,未被汽化的剩余物质为沥青。议一议

1.石油分馏得到的馏分是纯净物吗? 答案 不是。馏分是由不同沸点范围的烷烃组成的,因此馏分是混合物。 2.分馏与蒸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答案 蒸馏:把液体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凝结成液体的操作。蒸馏可使混合物中沸点较低的组分挥发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或除杂的目的。被蒸馏的混合物中至少有一种组分为液体。各组分沸点差别越大,挥发出的物质越纯。若不同组分之间沸点差别小,或不同组分互溶形成恒沸液体,馏分则不纯。常见的实验有蒸馏水的制取。 分馏:对多组分的液体混合物在控温条件下先后、连续进行两次或多次蒸馏。分馏可使多组分混合物在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中分离为两种或多种馏分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或除杂的目的。常见的实验有石油的分馏。 二、石油的裂化与裂解 1.裂化 (1)原理:在一定条件下,使分子里含碳原子多、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中含碳原子少、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石油的裂化属于化学变化。 如:C 16H 34――→高温C 8H 18+C 8H 16 C 8H 18――→高温C 4H 10+C 4H 8 C 8H 16――→高温C 5H 10+C 3H 6 (2)分类:石油的裂化可分为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石油不使用催化剂的裂化称为热裂化,使用催化剂的裂化称为催化裂化。 (3)目的:为了提高从石油中得到的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 2.裂解 (1)原理:使具有长链的烃分子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的液态烃的方法。石油的裂解属于化学变化。 (2)裂解的原料:石油分馏产品,一般是轻质油。 (3)裂解的目的:得到以“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为主的短链不饱和烃,为石油化工提供原料。其中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在石油加工中,还有催化重整和加氢裂化等工艺,它们都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油品质的石油加工工艺。催化重整还是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 议一议 1.直馏汽油与裂化汽油都属于汽油,其成分是否一样? 答案 不一样。直馏汽油是石油分馏的产物,为饱和烃,裂化汽油是石油催化裂化的产物,含有不饱和烃。 2.裂化与裂解的原理相同,其目的也相同吗?

2020-2021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1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3课时) 作业

第1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必然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氧气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然相等 C.1 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 L氧气的质量小 D.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物质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只有气体物质才符合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同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具有相同物质的量的两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因温度、压强不能确定,故1 L CO和1 L O2的物质的量大小也不能确定,即二者的质量大小无法比较。] 2.标准状况下,若11.2 L氧气含有n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可表示为() A.4n B.3n C.2n D.n D[根据恒等式 V 22.4= N N A可知N A= n×22.4 L·mol-1 2×11.2 L =n mol-1。] 3.在标准状况下,由0.5 g H2、11 g CO2和4 g 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 A.8.4 L B.11.2 L C.14 L D.16.8 L C[根据n=m M,0.5 g H2的物质的量为 0.5 g 2 g·mol-1 =0.25 mol,11 g CO2的物 质的量为 11 g 44 g·mol-1 =0.25 mol,4 g O2的物质的量为 4 g 32 g·mol-1 =0.125 mol,V= (0.25+0.25+0.125) mol×22.4 L·mol-1=14 L,故C项正确。] 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高中化学 专题第一单元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学案 苏教版必修2

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3.理解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其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用书 P7] 1.编排依据:元素周期律。 2 .排列原则 (1)横行:电子层数相同,每个横行称为周期。 (2)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每个纵行称为族。 3.组成结构 (1)周期 周期序数 1 2 3 4 5 6 7 元素种类 2 8 8 18 18 32 26(未填满) 分类短周期长周期,其中第7周期又称不完全周期 族主族0族副族Ⅷ族 构成周期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仅由长周期元素构成 所含纵行1,2,13~17 18 3~7,11,12 8,9,10 族序数ⅠA,ⅡA, ⅢA~ ⅦA ⅢB~ⅦB,ⅠB,Ⅱ B Ⅷ 1.判断正误 (1)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都是ⅡA族元素。( ) (2)氧元素为第ⅥA族元素,故其最高正价为+6价。( ) (3)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4)若第7周期填满,会包含32种元素。( ) (5)Fe元素位于周期表的ⅧB族。( ) (6)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都占据同一格,它们是同位素。( ) 答案:(1)×(2)×(3)√(4)√(5)×(6)×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C.元素周期表有16个纵行 D.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新的变化了 答案:B 3.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A.x+2 B.x+4 C.x+8 D.x+18 解析:选B。据元素周期表中各周期元素的种类及各主族中元素相对位置可知,相邻周期的同主族元素之间原子序数之差有如下几种情况:2(如H和Li之间),8(如Li和Na之间),18(如K和Rb之间),32(如Cs和Fr之间)。显然,A、C、D都是可能的,只有B项x+4是不可能的。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主七副七周期,0族Ⅷ族镧锕系。 2.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1)原子结构示意图法 (2)稀有气体原子序数(2、10、18、36、54、86)定位法 ①比大小定周期 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②求差值定族数 a.若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应处在该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ⅠA族或ⅡA 族。 b.若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少5~1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ⅢA~ⅦA族。 c.若原子序数与相应的0族元素相差其他数,则由相应差找出相应的族。 (3)实例 ①53号元素 由于36<53<54,则53号元素位于第5周期,54-53=1,所以53号元素位于54号元素左侧第一格,即ⅦA族,故53号元素位于第5周期ⅦA族。 ②88号元素

(人教PEP)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1 第三课时

Unit 1 教学设计示例(3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没有硬性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点,主要是使学生在学完两个课时的知识后轻松一下,在制作英文名卡的基础上学唱英语歌曲"Hello"。复习热身环节的活动对前两个课时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名卡的制作过程需要教师亲自演示、指导,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扩展性活动设计的记忆名字游戏是让师生、生生之间更好的交流,有助于今后教学的开展,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学唱歌曲,复习打招呼用语:Hello! (二)能力 学会用英语向别人介绍各种文具; 学会唱英文歌曲; 通过Let’s do部分,锻炼学生听到英文口令的反应能力; (三)情感 通过学唱英文歌曲,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通过活动,师生、生生之间多进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理解教师用英语讲述的制作步骤。这就要求教师要讲述与演示同时进行。 四、教学媒体 1.教学课件 2.本课相应的文具(实物)和教师卡片 3.学生用卡片 五、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游戏——抛球 教师准备一个小球,由教师先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Hello, I’m …,之后由教师将小球随意抛给另一名学生,提示他做自我介绍,以此类推,练习自我介绍和打招呼。 (2)复习Show me your …教师先发指令请全班共同练习,之后可请“小老师”

带领同学们进行操练。注意此时教师应多给孩子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说词水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3)再次用抛球游戏,此次重点练习打招呼和文具的表述。 由教师开始,将球抛给谁(Mike)就和谁打招呼说Hello! Mike. 同时说一种文具如pencil ,接到球的学生则找到相应的文具(铅笔),边出示边说“Yes. Pencil.”。随后由第二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练习。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教师告诉学生,英语名卡可让我们彼此了解得更快。教师将完整的名卡制作过程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将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 3.趣味操练(Practice) (1)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每句话中的第一个动词都是教师要强调的部分,一定要配合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 让学生用Hello/Hi , I’m …的句型来展示自己制作好的名卡,对做得好的学生可给与表扬或适当的奖励。 (3)让学生跟录音一起学唱歌曲Hello。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演唱时打出相应的节拍或做些简单的动作。如果学生对书上的歌曲掌握较快较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该换成其他主人公或学生自己的名字进行演唱。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3部分练习。方法如下: (1)教师在做活动手册之前,先做一个Show me your (pen…)的活动作铺垫。 (2)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学生手中的物品 (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告诉学生如果图中人物所拿之物与录音相同就画笑脸,不同就画哭脸。 (4)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5)再次播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记忆名字游戏 (1)每一个人在说自己名字之前都要加上和前面说过名字的人打招呼,教师要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最后一个学生要记下全组或全排学生的名字。

unit 1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Unit One Hello 教学重点:制作英文名卡和学唱英语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教师用英语讲述的制作步骤。这就要求教师要讲述与演示同时进行。教具准备:教师课前准备一个名卡,以及本课时所用的制作名卡所需的彩笔、线绳和硬卡等,并要求学生带来他们的彩笔、线绳和硬纸卡;文具(实物)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一)游戏——抛球 教师准备一个小球,由教师先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Hello, I’m …,之后由教师将小球随意抛给另一名学生,提示他做自我介绍,以此类推,练习自我介绍和打招呼。 (二)复习Show me your …教师先发指令请全班共同练习,之后可请“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操练。注意此时教师应多给孩子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说词水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三)再次用抛球游戏,此次重点练习打招呼和文具的表述。 由教师开始,将球抛给谁(Mike)就和谁打招呼说Hello! Mike. 同时说一种文具如pencil ,接到球的学生则找到相应的文具(铅笔),边出示边说“Y es. Pencil.”。随后由第二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练习。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教师告诉学生,英语名卡可让我们彼此了解得更快。教师将完整的名卡制作过程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将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一)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每句话中的第一个动词都是教师要强调的部分,一定要配合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 让学生用Hello/Hi , I’m …的句型来展示自己制作好的名卡,对做得好的学生可给与表扬或适当的奖励。 (三)让学生跟录音一起学唱歌曲Hello。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演唱时打出相应的节拍或做些简单的动作。如果学生对书上的歌曲掌握较快较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该换成其他主人公或学生自己的名字进行演唱。 四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3部分练习。方法如下: (一)教师在做活动手册之前,先做一个Show me your (pen…)的活动作铺垫。 (二)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学生手中的物品 (三)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告诉学生如果图中人物所拿之物与录音相同就画笑脸,不同就画哭脸。 (四)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五)再次播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五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记忆名字游戏 (一)每一个人在说自己名字之前都要加上和前面说过名字的人打招呼,教师要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最后一个学生要记下全组或全排学生的名字。

江苏省泰州高中化学专题1第1单元第3课时能源的充分利用作业苏教版选修4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能源的充分利用 一、选择题 1.已知:2CO(g) + O2(g) = 2CO2(g) △H = -566.0 kJ/mol,请由热化学方程式判断CO 的燃烧热是() A.-566.0 kJ B.-283 kJ C.-566.0 kJ/mol D.-283.0 kJ/mol 2.已知:①C(s) + 1/2O2(g) = CO(g) △H = -110.5 kJ/mol;②C(s) + O2(g) = CO2(g) △H = -393.5 kJ/mol,,则碳的燃烧热为() A.-110.5 kJ B.-393.5 kJ C.-110.5 kJ/mol D.-393.5 kJ/mol 3.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B.常温下,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 C.在101 kPa下,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物质)时所放出的热量 D.燃烧热随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 4.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 mol CH4(g)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44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能正确表示CH4燃烧热的是() A.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 ΔH = +1780 kJ·mol-1 B.CH4(g) + 2O2(g) = CO2(g) + 2H2O(g) ΔH = -890 kJ·mol-1 C.CH4(g) + 2O2(g) = CO2(g) + 2H2O(l) ΔH = -890 kJ·mol-1 D.1/2CH4(g) + O2(g) = 1/2CO2(g) + H2O(l) ΔH = -445 kJ·mol-1 5.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会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1????3

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 气体

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摩尔体积 1.已知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一定条件下的摩尔体积为V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该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N A B.一个该气体分子的体积为V m/N A C.气体摩尔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 D.上述说法均不正确 解析A项,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分子的质量(单位为g)在数值上等于其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则一个该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N A,故A正确;B项,气体体积包含分子本身大小及分子间隙,故B错误;C项,气体分子大小与分子间距相比,可以忽略分子大小,分子间距受温度、压强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强,故C错误;D项,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NH+4所含有的电子数为11N A B.20 g氖气所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 C.标准状况下,22.4 L SO2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D.常温常压下,32 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2N A 解析A项,铵根离子为10电子微粒,故1 mol铵根离子中含10 mol电子即10N A个,故A错误;B项,氖气为单原子分子,氖气的摩尔质量为20 g/mol,故20 g氖气中氖气分 子的物质的量n=20 g 20 g/mol =1 mol,个数为6.02×1023个,故B错误;C项,标况下22.4 L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 mol,而1 mol二氧化硫中含3 mol原子,即3N A个,故C错误;D项,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32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 32 g 16 g/mol =2 mol,个数为2N A个,故D正确,故选D。 答案D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的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苏教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专题2第一单元课时3物质的检验

苏教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专题2第一单元课时3物质 的检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4NH +,你认为下列试纸或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 ) ①蒸馏水 ②NaOH 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盐酸 A .①⑤ B .④⑤ C .①③ D .①④⑤ 2.下列检验Cl -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滴加AgNO 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有Cl - B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盐酸,再滴加AgNO 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 C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有Cl - D .向某溶液中滴加用HNO 3酸化的AgNO 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32Ba NO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一定含有 2 4SO - B .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有23CO - C .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有4NH + D .向某溶液中滴加3AgNO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一定有Cl - 4.在未知液中加入3AgNO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未知液中含有 ( ) A .Cl -、24SO - B .Cl -、3NO - C .Cl -、23CO - D .Cl -、OH - 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 2CO 3、KNO 3、KCl 、BaCl 2和CuSO 4,按下列步骤做实验。①将该固体溶于水得无色溶液。②向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再加稀HNO 3,

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Part B 第三课时

编号:79542258933684215856544447 学校:课程胜市会五声镇田进小学* 教师:诏证第* 班级:滑行参班* 1.能迅速在所给的几组字母中找出相同的字母,并能在一定数量的单词中找出各个单词的数量,培养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认知能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听懂简短对话,并能看图连单词。 3.会唱歌曲“Hello!”。 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找字母、找单词、听句子、看单词等基础性练习。 听听力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听力任务。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教学挂图。 Step 1:Warm-up (1)每位学生拿出相应的一样文具,并开火车运用句型“I have

a/an ...”来描述所拿文具。 (2)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如:“Open your pencil box.”“Close your book ...”。 Step 2: Presentation (1)完成“Start to read”部分的任务。 ①完成“Circle the same letters”的任务。 让学生仿照示例圈出其他组的相同字母,并算出各个字母的个数。 ②完成“Read and count”的任务。 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的文具单词,然后小组合作完成练习。(2)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任务。 ①完成“Listen and number”的任务。 展示该部分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讨论图中人物会说些什么,做好听力准备,播放录音,并根据所听内容将图片标序号,核对答案,并全班同学再听一遍录音。 ②完成“Look and match”的任务。 根据所学单词完成连线,比一比谁连得既快又准。 (3)完成“Let’s sing”部分的任务。 教师播放歌曲“Hello!”,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感知音乐的旋律。听完后,让学生一起读出歌词中的人物姓名,学生跟唱歌曲,并学习歌曲,然后分男女生组比赛歌唱。 Step 3: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发一部分单词卡片,比一比哪个

18 19专题1第1单元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 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2.能够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重点)3.体会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1. 原子序数 (1) 概念: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2) 数量关系:原子序数二核电荷数三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 2.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 结论: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3.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二、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 化合价变化规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每周期:最高正价:土J- 土 7(第2周期为+ 5),负价:二4一二J-0]0 微点拨: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二最外层电子数(0、F除外),最低负化合价二最外层电子数-8, 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化合价8o 3.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 金属性强弱比较 ①按表中实验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由上述实验可知: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Na>Mg>AI。 ②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NaOH>Mg(OH) ?>AI(OH) 3。 ③钠、镁、铝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I。 ④结论:元素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2) 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填写下表空格:

分析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硅、磷、硫、氯单质与氢气化合时条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CI>S>P>Si ②硅、磷、硫、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HCIO4>H2SO4>H3PO4>H2SiO3。 ③硅、磷、硫、氯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I>S>P>Si。 ④结论:元素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与旦2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4. 元素周期律 ⑴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实质: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基础自测]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排布均呈现由1个电子递增至8个电 子的周期性变化。() (2)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小。() (3)任何元素均有正价和负价。() (4)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答案】(1)X ⑵X (3)X⑷X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 D. 同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0、F除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