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复性及稳定性考核记录(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

重复性及稳定性考核记录(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

重复性及稳定性考核记录(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
重复性及稳定性考核记录(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

二等铂铑

-铂热电偶标准装置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记录10

二等铂铑

-铂热电偶标准装置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记录10

-铂热电偶标准装置的稳定性考核记录二等铂铑

10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50mm的新制造和使用中的分度号为K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N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E 镍铬-铜镍热电偶、分度号为J的铁-铜镍热电偶(以下分别简称K、N、E、J、X型热电偶)在-40-1300℃范为内的检定。 一技术要求 1热电极的名义成分如表1规定。 注:①不同分度号两镍铬极不可互换; ②不同分度号两铜镍极不可互换; ③镍铬—镍硅采用镍铬—镍铝分度表。 2 不同等极热电偶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其允差应符合表2表定。

注:①允差取大值;②t为测量端温度。 3 热电偶的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 3.1 新制热电偶的电极应平直、无列痕、直径应均匀;使用中的电偶的电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和明显缩径等缺陷。 3.2热电偶测量端的焊接要牢固、呈球状,表面应光滑、无气孔、无夹渣。 二检定条件 4标准器 4.1 一等、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各1支。 4.2 测量范围为:―30~300℃的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一组,也可选用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5 仪器设备 5.1低电势直流电位差计一套,准确度不低于0.02级﹑最小步进值不大于1μV,或具有同等准确度的其他设备。 5.2多点转换开关,寄生电势不大于1μV。 5.3参考端恒温器,恒温器内温度为(0±0.1)℃。 5.4油恒温槽,在有效工作区域内温差小于0.2 ℃。 5.5管式炉,其长度为600 mm ,加热管内径约为40 mm。 5.5.1 管式炉常用最高温度为1200 ℃,最高均匀温场中心与炉子几何中心沿轴线上偏离不大于10 mm ;在均匀温场长度不小于60 mm,半径为14 mm 范围内,任意两点间温差不大于1 ℃。 5.5.2 为保证管式炉温场符合检定要求,可在炉中心置一耐高温恒温块。 5.5.3 均匀温场测试方法见附录3 。 5.6 控温设备,应满足检定要求。 5.7 热电偶测量端焊接设备。 5.8 钢卷尺、游标卡尺。 5.9 读数望远镜或3~5倍放大镜。 6 电测设备环境条件应符合使用条件。 三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7 热电偶的几何尺寸与外观,用钢卷尺、游标卡尺和目力检查,应符合要求。 8 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新制热电偶,在检定示值前,应在最高检定点温度下,退火2 h 后,随炉冷却至250℃以下,使用中的热电偶不退火。 9 热电偶的示值检定温度,按热电偶丝材及电极直径粗细决定,如表3所示。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repeatability-and-reproducibility)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又名:R&R研究( R&R study),量具R&R( gage R&,R),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MSA) ?概述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分析对象是由仪器或量具组成的测量系统的变异。测量系统的变异是相对于观测过程的总变异而言的。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测量的变异足够小,从而确保测量结果能反映真实的过程,因为如果测量变异过大,以致掩盖了过程变异,就不可能了解到产品是否符合要求或是否应该继续设法减小过程变异。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两类变异:重复性——指使用相同仪器重复读数时产生的变异;再现性——由不同操作员做同样的测量工作时产生的变异。 ?适用场合 ·当使用仪器或设备进行测量时; ·在研究过程变异或过程能力之前; ·当要在几种测量方法中选择一种时; ·当要对测量方法、程序或培训进行测评或标准化时; ·当作为一个周期性持续改进的程序,保证改进过程保持统计受控时。 ?实施步骤 计划 1确定所要研究的零件或产品、测量过程和仪器。 2确定需要抽取的样本容量和获得样本的方法。通常抽取5~10个样品,如果不能始终保持样本的一致性,就要先找到在研究过程中将样本内变异最小化的方法。 3确定研究需要多少名操作员(执行测量工作的人)以及哪几个操作员,通常是1~3人。 4确定每名操作员要进行的实验次数(重复测量),通常2~3次。 5确定校准、测量以及分析的步骤。 测量 6校准测量仪器。 7确定抽样的随机次序。先由第一名操作员按照标准的操作步骤对所有的样品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8随机产生另一种抽样次序。和之前一样,让第二名操作员测量全部样品。不允许操作员看其他人的结果。不断重复,直到全部的操作员对所有的样品都测量了一次,此时称为完成了一轮实验。 9重复步骤7、8的工作直到计划的试验全部完成。不能让操作员看到样本容量以及之前的结果或者其他可能会透露测量结果的任何信息。 分析和改进 10分析数据。通常使用计算机软件处理计算,最常用的方法是极差-均值法和方差分析法( ANOV A),后面会给出对这些方法的简单描述。分析的主要指标是: 重复性(设备变异EV)。反映同一名操作者使用同一测量设备重复测量同样的样品时测量结果的变异程度,通常用反映该变异程度的一个区间来表示(通常用99%),同时,也可利用标准差来反映重复性变异。 再现性(测量者变异A V)。反映由不同操作员在测量同样的样品时产生的变异,也通常用反映该变异程度的一个区间来表示(通常用99%),同时,也可利用标准差来反映再现性变异。 重复性与再现性(R&R)。它是结合上述两种变异来估算测量系统变异大小的,同样也要给出其标准差(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重复性和再现性大小的简单加和,因为标准差不具有加和性)。 11将测量变异与整个过程的变异相比较。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R&R变异在整个过程变异

稳定性-重复性

稳定性-重复性

压力计计量装置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试验时间2015年 2月17日2015年8月16日 被测对象 名称型号编号名称型号编号 压力变 送器 EJA530A S4NC04780 压力变 送器 EJA530A S4NC04780 测量条件符合要求符合要求测量次数测量值(mA)测量值(mA) 1 11.9775 11.9814 2 11.9779 11.9816 3 11.9776 11.9814 4 11.9774 11.9813 5 11.9778 11.9814 6 11.9773 11.9816 7 11.9781 11.9815 8 11.9785 11.9812 9 11.9780 11.9813 10 11.9781 11.9814 y11.9778 11.9814 1) ( ) (1 2 - - =∑ = n y y y s n i i i 0.3702μA0.1291μA 结论符合要求符合要求试验人员孙成霖孙成霖 注:已建计量标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复性试验,测得的重复性应满足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

压力表计量装置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试验时间2016年 2月16日2016年8月18日 被测对象 名称型号编号名称型号编号 压力变 送器 EJA530 A S4NC04780 压力变 送器 EJA530 A S4NC04780 测量条件符合要求符合要求测量次数测量值(mA)测量值(mA) 1 11.9814 11.9813 2 11.9812 11.9817 3 11.9815 11.9816 4 11.9814 11.9815 5 11.9813 11.9816 6 11.9815 11.9817 7 11.9813 11.9815 8 11.9818 11.9815

JJG141-2000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141—2000 目次 1 概述 2 技术要求 3 检定条件 4 检定方法 5 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附录A 铂铑10-铂热电偶整百度和检定点的热电动势值及微分热电动势值 附录B 铂铑13-铂热电偶整百度和检定点的热电动势值及微分热电动势值 附录C 铂铑30-铂铑6热电偶整百度热电动势值及微分热电动势值 附录D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双极法)检定记录 附录E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同名极法)检定记录 附录F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结果整理表 附录G 检定证书(背面)格式80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00mm的Ⅰ、Ⅱ级工作用铂铑10-铂、铂铑13-铂及长度不小于450mn的Ⅱ、Ⅲ级工作用铂铑30-铂铑6热电偶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查。 1 概述 铂铑10-铂、铂铑13-铂和铂铑30-铂铑6热电偶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的8种通用热电偶型号中的3种贵金属热电偶。 铂铑10-铂热电偶的正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90%、铑10%;铂铑13-铂热电偶正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87%、铑13%;负极均为纯铂。它们长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300℃,短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600℃。铂铑30-铂铑6热电偶正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70%、铑30%;负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94%、铑6%。长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600℃,短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700℃。热电偶两电极直径均为0.5-0.02mm。 2 技术要求 2.1热电偶参考端为0℃时的热电动势,对分度表的示值允许误差换算成温度时,铂铑10-铂、铂铑13-铂热电偶不得超过表1规定;铂铑30-铂铑6热电偶不得超过表2规定。 表1 注t为测量端温度。

GMP产品稳定性考察管理规程完整

产品稳定性考察管理规程 1.目的 建立一个产品稳定性考察管理规程,使能在产品有效期内监控已上市药品的质量,以发现药品与生产相关的稳定性问题,并确定药品能够在标示的贮存条件下,符合质量的各项要求。 2.范围 已获准上市的市售包装药品。 3.责任 QC部负责执行本规程。 4.内容 4.1 由够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制定稳定性计划,报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4.2 由授权人担任稳定性试验的全面工作。 4.3稳定性分类 4.3.1影响因素试验 4.3.2加速试验 4.3.3长期试验 考察产品分为以下四类: A类:新产品头3批产品做长期稳定性考察;直至转正后。 B类: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艺改进、设备变更、改变内包装形 式、主要原辅料供应商变更的头三批产品做长期稳定性考察; C类:生产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可能会影响质量稳定性的产品,如返工、或 有回收操作的批次,该批产品做长期稳定性考察。 D类:除上述A、B、C类之外的产品,长期生产的产品每年选择至少1批产品 做长期稳定性考察,除当年未生产 4.4考察原则 4.4.1 正常批量生产的最初一批产品应当列入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以进一步确认有效 期。 4.4.2 正常情况下,每一品种的每一规格、每一内包装形式的药品每年考察一个批次。 4.4.3 特殊情况下,重大变更或生产和包装有重大偏差的药品以及重新加工、返工或回 收的批次应列入稳定性考察,并增加考察批次,一般应不少于三批。 4.6制定稳定性计划 4.6.1质量保证部QA人员于每年年初依据本年度的生产计划制订年度稳定性试验计划, 确定本年度将进行的和可能要增加进入稳定性试验程序的品种,并于每年年终

热电偶标定规程

热电偶标定规程

目录 1.0目的 (2) 2.0范围 (2) 3.0参考 (2) 4.0安全 (2) 5.0定义 (2) 6.0责任 (2) 7.0热电偶 (3) 7.1概述 (3) 7.1.1结构 (3) 7.1.2外套材料 (3) 7.2技术标准 (3) 7.3外观检查 (4) 7.4校验 (4) 7.4.1检查仪器与设备 (4) 7.4.2校验方法 (4) 7.4.3冷端非0℃值时,应按下式计算: (5) 7.5使用和维护 (6) 8.0附录 (6)

1.0目的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为本规程的最终用户提供明确的内容和步骤,确保仪表维护检修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在没有监督或很少监督的情况下,按照赛科规定的标准,以安全有效可靠的方式履行自身的职责。 2.0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 热电偶 3.0参考 本规程参考了以下文件: 电偶使用说明书 4.0安全 在执行规程时,你若确认出未知的HSE风险,向你的直接主管进行汇报。 为了确保检修人员以及仪表设备本体的安全,在执行相关操作之前必须了解和参考以下的安全提示: 1.禁止在爆炸性环境中打开处于带电工作状态的热电偶的接线盖 2.无论是在安装、维护或者使用的时候都要考虑到环境状况对热电偶的影响因素。 3.在有毒有害场所执行任务的人员,应事先了解相关的材料安全数据表。 5.0定义 6.0责任 本规程仅适用于具有专业知识的仪表维护人员的操作。 1.ES仪表工程师、主管和技术员应确保本规程在工作中得以贯彻和执行。 2.仪表维修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就安全和技术上的任何疑问及时与其直接主管人进 行沟通。 3.任务完毕后把完成的签过字的规程或检修记录返回给主管用于审核及归档。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稳定性考核

1计量标准的重复性、稳定性考核 一、概述 计量标准是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用于检定或校准其他计量标准或者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它处于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的中间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计量标准在使用前必须依照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要求,进行各项技术准备,使计量标准符合规范的要求并通过考核。下面主要介绍计量标准的重复性、稳定性考核的内容。 二、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考核 1.计量标准的重复性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即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被测量,计量标准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计量标准的重复性通常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来定量表示,即用单次测量结果y的实验标准差s(y i)来表示。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通常是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一个不确定度来源。 新建计量标准应当进行重复性试验,并提供试验的数据;已建计量标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复性 试验,测得的重复性应满足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 在计量标准考核中,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是指在重复性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测量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方面)下用该计量标准测量一常规的被测对象时,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为保证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重复性测量。 2.重复性的试验方法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计量标准对常规的被检定或被校准对象进行 结果为y i(i=1,2,…,n),则其重复性s(y i)为式中:y —n次测量结果的 算术平均值; n—重复测量次数,n应尽可能大,一般应不少于10次。 重复性试验结果也会受被测对象不稳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时,选择的测量对象应为常规的被检定或被校准计量器具,而不是本身重复性和稳定性都是最佳的被检定或被校准计量器具,这样评定得到的不确定度可以用于大多数的检定或校准结果。 3?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考核对于新建计量标准,只要按照要求进行重复性试验,并提供试验的重复性数据即可;对于已建计量标准, 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复性试验,如果重复性试验结果不大于新建计量标准时的重复性,则重复性符合要求;如果重复性试验结果大于新建计量标准时的重复性时,应按照新的重复性结果重新进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并判断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否满足被检定或校准对象的需要。 4?《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参考格式及填写说明 (1)《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参考格式申请考核单位原则上应当按照本参考格式填写。如果本参考格式不适用,申请计量标准考核单位可 以自行设计《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格式,但是不应少于参考格式规定的内容。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参考格式: 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n次独立重复测量,若得到的测量 试验时间、、测量值()月日年年 月日 年 月日 年 月日 年 月日 试验条件 1 2

JJF(闽) 1016-2005 热电偶检定炉校准规范 内容

热电偶检定炉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校准规范适用于各类热电偶检定炉、退火炉计量性能的校准。 其他类似的温度炉也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校准。 2 引用文献 JJG 351-1996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141-2000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75-1995 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668-1997 工作用铂铑10-铂、铂铑13-铂短型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闽)4-1992 工作用镍铬-镍硅、镍铬-铜镍(康铜)短型热电偶检定规程 JJF 1071-2002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JF 1059-1999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概述 热电偶检定炉是热电偶计量检定中重要的配套设备,在热电偶检定过程中提供恒温温场。它主要由热电偶检定炉体和与其配套的精密温度控制装置组成,基本机构如图1所示。 4 计量特性 不同用途的热电偶检定炉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温度传感器信号 控制输出 图1

5 校准条件 5.1 环境条件 5.1.1 检定炉可放置在常温实验室内。 5.1.2 校准用测量设备环境条件应符合校准设备使用要求。 5.2 标准器及其辅助设备 5.2.1 校准时所用的标准器由表2列出。 表2

5.2.2 辅助设备 5.2.2.1 热电偶转换开关,寄生电势≤0.4μV 。 5.2.2.2 参考端恒温器,恒温器内温度为(0±0.1)℃。 5.2.2.3 钢直尺,最大允许误差为±0.2mm 。 5.2.2.4 绝缘电阻表,输出电压直流500V ,准确度:10级。 5.2.2.5 定位装置 定位装置由2块定位块和2支石英测试管组成。定位块尺寸如图2,材料为耐火材料。测试管为Ф8×6×700(mm)石英管2支,分别插入定位块1孔(径向孔)和2孔(轴向孔)形成支梁,如图2所示。 图2 定位块、石英测试管示意图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校准项目 校准项目见表3。 6.2 校准方法 6.2.1 绝缘电阻 在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45%~75%的条件下,断开热电偶检定炉电源。用绝缘电阻表测量检定炉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表1规定。 6.2.2 用于校准廉金属热电偶检定炉(包括短型热电偶检定炉)的两支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以下简称为标1和标2),必须是同一支一等标准偶分度出来的,通过计算得出它们在1000℃时热电动势值'1标e 和' 2标e ,按式(1)计算,得到标2和标1的系统差值系统e ?: ' 1' 2标标系统e e e -=? (1) 或者将该两支标准热电偶捆扎后置于1000℃的炉中,炉温稳定后,轮换读取2支标准偶的热电动势值各4次,取平均后相减,亦可得出标2和标1的系统差值系统e ?。 R14

持续稳定性考察管理规程

标题持续稳定性考察管理规程 编制记载分发记载 起草人:年月日文件编码:发布号: 审核人:年月日分发部门:复印号: 批准人:年月日 质量部发布 生效日:年月日 目的:建立持续稳定性考察管理规程,对上市后生产的药品继续进行稳定性考察和研究,监测在有效期内药品的质量,为规范此项工作而建立管理规程。 范围:主要适用于市售包装药品以及待包装产品。 主责:质量部、质量控制实验室。 释义: 关联: 正文: 1 持续稳定性考察的目的: 是在有效期内监控药品质量,以发现药品与生产相关的稳定性问题(如杂质含量或溶出度特性的变化),并确定药品能够在标示的贮存条件下,符合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 2 持续稳定性考察对象: 主要针对市售包装药品。但也需兼顾待包装产品。还应当考虑对贮存时间较长的中间产品进行考察。 3 稳定性考察方案:每个品种需要制定考察方案,考察方案应由质量受权人批准执行。 3.1 考察方案应涵盖药品有效期; 3.2 每种规格、每个生产批量药品的考察批次数;

3.3 制定考察项目、检验方法依据及合格标准; 3.4 容器密封系统的描述; 3.5 考察周期及检验频次; 3.6 贮存条件(采用与药品标示贮存条件相对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 长期稳定性试验标准条件)。 4 稳定性考察留样原则及批次数量: 4.1 产品批准上市后首次生产的前三批验证产品,对不同包装材料及包装规格的销售产品均要分别留样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 4.2 生产第二年起各年的产品,对生产的每种规格、每种内包装形式的药品,至少每年应当留取一批进行持续稳定性考察。 4.3 有重大变更或生产和包装有重大偏差的药品应当列入稳定性考察。改变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变更、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及其他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变更时,应当对变更实施后生产的药品留样三批进行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 4.4 重新加工、返工或回收的批次,也应当留样进行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 4.5 考察样品留样数量:按照取样频次、考察项目、考察期内所需的全检量。 5 产品稳定性考察试验计划: 5.1 根据每年的生产情况,按要求填写每个品种“产品稳定性考察试验计划表”,按照计划进行稳定性试验管理。 5.2 产品稳定性考察试验计划表内容,产品名称、批号、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至、取样日期、检验时间、检验用量、考察目的、考察周期、考察期至。 5.3 样品提取要求: 5.3.1 样品必须按照稳定性试验计划从恒温恒湿箱和其他储存条件下按时取出,样品取样时间偏差范围:

热电偶检修规程

热电偶温度元件检修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电偶温度元件检修工艺技术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全厂热电偶温度元件的运行维护及检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_T_659-1998》 《热工检定规程》 3.概述 温度测量是电力生产,特别是火力发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它直接影响着发供电过程中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经过长期实践,对于不同测温范围,采用不同的测温元件进行温度测量,对于高温介质多采用热电偶来进行温度测量。 3.1原理 将两根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在一起组成闭和回路时,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接头加热,就会在回路中产生电势,这种现象叫做“热电效应”,所产生的电势叫热电势。产生热电势的两根导体的组合体叫热电偶,每个单根导体叫热电极。热电偶被加热的一端叫工作端或测量端,另一端称为冷端或参比端。 3.2结构 热电偶由热电极、绝缘材料、保护套管、接线盒四部分组成。 4.检修内容与质量标准 4.1拆卸 4.1.1清除灰尘及污渍。 4.1.2 热偶体检查: a) 热电偶的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热电偶的电极直径应均匀、平直、无裂纹,使用中的热电偶不应有严重的腐蚀或明显缩径等缺陷。 b) 各部分装配应正确,可靠,无缺件。 c) 元件引出线无断路或短路现象。 d) 热电偶的骨架不得有显著的弯曲现象(不可拆卸的热电偶不作此项检查)。 e) 用万用表检查热电偶元件有无断路现象。

f) 用兆欧表进行测量。测量时应将热电偶各个接线端子相互短路,并接到兆欧表的一个接线柱上,兆欧表另一个接线柱的导线紧夹于热电偶的保护管上。双支热电偶,还应测量不同感温元件输出端之间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20 MΩ。 4.2检定 4.2.1 热电偶的检定条件 a) 检修后的热电偶电极应均匀,平直无裂纹;使用中的热电偶不应有严重的腐蚀或明显缠绕等缺陷。 b) 冰点恒温器的测量范围-20 — +50℃,最小分度值小于0.5℃的精密水银温度计 c) 300℃以下的热电偶元件的检定,在水、油恒温槽内,与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进行比较检定,又叫比对。 d) 300℃以上的热电偶元件的检定,在管式检定炉中,采用双极比较法或微差法,与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进行比较检定。 4.2.2 校验热电偶元件所用的标准仪器和设备: a) 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 b) 管式检定炉。 c) 热电偶热电阻自动检定装置。 d) 可控硅调压器。 e) 数字万用表。 f) 计算机。 g) 打印机 h) 热电偶元件的校验接线如图一所示: 图一双极比较法校验接线图 4.2.3 热电偶的检定:

热电偶检定规程 Word 文档

热电偶检定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351 96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1996年8月23日批准1997年3 月1日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目录 一技术要求 二检定条件 三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四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附录 附录1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的检定方法 附录2 带补偿导线热电偶的检定方法 附录3 管式炉炉温温场测试方法 附录4 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在0∽1300℃附范围内,整百度的热电动势和温度对照表编制方法表附录5 K、N、E、型热电偶热电动势允差表 附录6S、K、N、E、J、型热电偶整百度点,微分热点动势表附录7 S、K、N、E、J、型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8 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记录格式 附录9 检定证书(背面)格式

工作用廉金属JJ G351-96 热电偶检定规程代替JJ G351-84 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6 年8 月23 日批准,并自199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辽宁省技术监督局 起草单位: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合金厂 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邵树成(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王振华(上海合金厂) 参加起草人: 张家怡(沈阳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任春岩(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雷宗杰(天津德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50mm的新制造和使用中的分度号为K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N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E 镍铬-铜镍热电偶、分度号为J的铁-铜镍热电偶(以下分别简称K、N、E、J、X型热电偶)在-40~ 1300℃范为内的检定。 一技术要求 1热电极的名义成分如表1规定。 表1 热电偶名称热电极名称极性名义成分(℅) 镍铬①正极Ni 90 Cr 10 镍铬-镍硅(铝)③ 镍铬负极Ni97 Si 3 镍铬硅正极Ni84.4 Cr14.2 Si1.4 镍铬硅-镍硅 镍铬负极Ni 95.6 Si 4.4 镍铬①正极Ni 90 Cr 10 镍铬-铜镍 铜镍②负极Fe 100 铁正极Fe 100 铁-铜镍 铜镍②负极Cu 55 Ni 45 注:①不同分度号两镍铬极不可互换; ②不同分度号两铜镍极不可互换; ③镍铬—镍硅采用镍铬—镍铝分度表。 2 不同等极热电偶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其允差应符合表2表定。 表2 热电偶名称分度号等级测量温度范围(℃ ) 允差① Ι―40~1100 ±1.5℃或±0.4℅t②镍铬—镍硅(铝) K Ⅱ―40~1300 ±2.5℃或±0.75℅t Ι―40~1100 ±1.5℃或±0.4℅t 镍铬硅—镍硅N Ⅱ―40~1300 ±2.5℃或±0.75℅t Ι―40~800 ±1.5℃或±0.4℅t 镍铬—铜镍E Ⅱ―40~900 ±2.5℃或±0.75℅t Ι―40~750 ±1.5℃或±0.4℅t 铁—铜镍J Ⅱ―40~750 ±2.5℃或±0.75℅t 注:①允差取大值;②t为测量端温度。

5[1].6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及稳定性考核记录

5[1].6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及稳定性考核记录 91、8022 91、8032 91、8242 91、8052 91、8062 91、8272 91、8082 91、8092 91、80102 91、822 91、806其标准偏差:= 2、33μm注:已建计量标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复性试验,测得的重复性应满足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参考格式检定游标量具标准组的稳定性考核记录用此套标准装置对300mm游标卡尺1 21、80点测量,编号0061,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进行4次等精度测量,测量数据如下: 测量时间xx年6月xx年8月xx年10月xx年12月测量次数10次10次10次10次测量值(单位:mm)11

21、801 21、801 21、8021 21、801 21、801 21、801 21、8031 21、801 21、801 21、801 21、8041 21、801 21、801 21、801 21、8051 21、801 21、801 21、801 21、8061 21、801 21、801

21、8071 21、801 21、801 21、801 21、8081 21、801 21、801 21、801 21、8091 21、801 21、801 21、801 21、80101 21、801 21、801 21、801 21、80平均值1 21、801 21、801 21、801 21、80考核人员罗琦郑义罗琦郑义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0mm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可知,测量结果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 21、80-1 21、80=0mm,其值小于本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0、02mm结论: 该计量标准的稳定性符合要求。注: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如加修正值使用,则应小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参考格式衡器检定装置的重复性试验记录选取一台100kg台秤在装置正常工作的条件下,50kg重量等精度重复测量10次,各次测量值如下:序号 Xi (kg)U=Xi-U21 50、0 30、0 30、00092 50、0 20、0 20、00043 50、00004 50、00005 50、00006 49、97-0、0 30、000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351 96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 1996年8月23日批准 1997年3 月1日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目录 一技术要求 二检定条件 三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四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附录 附录1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的检定方法 附录2 带补偿导线热电偶的检定方法 附录3 管式炉炉温温场测试方法 附录4 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在0∽1300℃附范围内, 整百度的热电动势和温度对照表编制方法表 附录5 K、N、E、型热电偶热电动势允差表 附录6 S、K、N、E、J、型热电偶整百度点,微分热点动势表 附录7 S、K、N、E、J、型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8 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记录格式 附录9 检定证书(背面)格式 工作用廉金属JJ G351-96 热电偶检定规程代替JJ G351-84 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 1996 年 8 月 23 日批准,并自 199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辽宁省技术监督局 起草单位: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合金厂 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邵树成(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王振华(上海合金厂) 参加起草人: 张家怡(沈阳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任春岩(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雷宗杰(天津德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50mm的新制造和使用中的分度号为K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N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E 镍铬-铜镍热电偶、分度号为J的铁-铜镍热电偶(以下分别简称K、N、E、J、X型热电偶)在-40~1300℃范为内的检定。 一技术要求 1热电极的名义成分如表1规定。 注:①不同分度号两镍铬极不可互换; ②不同分度号两铜镍极不可互换; ③镍铬—镍硅采用镍铬—镍铝分度表。 2 不同等极热电偶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其允差应符合表2表定。 表2

需要稳定性考察报告怎么打

需要稳定性考察报告怎么打 篇一:稳定性考察范本 一、目的: 为公司新产品以及合同加工产品确定有效期和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对公司产品以及合同加工产品进行持续稳定性考察,以监控在有效期内药品的质量;由其他原因引起公司产品和合同加工产品需要进行的稳定性考察。 二、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和合同加工产品的投产稳定性考察、公司产品和合同加工产品的持续稳定性考察、 由其他原因引起公司产品和合同加工产品需要进行的稳定性考察。 三、责任: 质量保证部、质量检验部。 四、内容: 1.产品稳定性考察的一般规定 1.1产品稳定性考察分类 1.1.1为公司新产品以及合同加工产品确定有效期与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数据所进行的稳定性考察; 1.1.2为监控公司产品以及合同加工产品在有效期内质量所进行的持续稳定性考察;

1.1.3由其他原因引起公司产品和合同加工产品需要进行的稳定性考察。 1.1.3.1重大变更或生产和包装有重大偏差的药品; 1.1.3.2任何采用非常规工艺重新加工、返工、或有回收操作的批次; 1.1.3.3改变主要物料供应商时所作验证的批次。 1.2产品稳定性考察样品批次的规定 1.2.1为公司新产品以及合同加工产品确定有效期与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数据所进行的稳定性考察,这种情况的稳定性考察需要连续试制的三批样品; 1.2.2公司新产品和合同加工产品正常批量生产的最初三批产品应列入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以进一步确认有效期。 1.2.3为监控公司产品以及合同加工产品在有效期内质量所进行的持续稳定性考察批次按产品不同规格每年考察一批, 除当年没有生产外。所考察批次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 1.2.4重大变更或生产和包装有重大偏差的药品批次; 1.2.5任何采用非常规工艺重新加工、返工、或有回收操作的批次; 1.2.6改变主要物料供应商时所作验证的批次。 1.2.7有效期短的原料药,在进行稳定性考察时应适当增加检验频次。

如何进行计量标准的重复性_稳定性考核和期间核查

如何进行计量标准的重复性、稳定性考核和期间核查How to Check the Repetition,Stability of Measurement Standard 王兴东 (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48) 摘 要:本文叙述了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稳定性考核和期间核查的目的,给出计量标准重复性和稳定性考核以及计量标准的期间核查的方法。同时给出考核结果的判定原则和考核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计量标准;重复性;稳定性;期间核查;方法;判定 新修订的JJ 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都对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考核,稳定性考核和期间核查提出了要求,根据自己对这两个规范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谈淡自己的理解。 1 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 111 计量标准重复性测量的准备工作 (1)选择被测对象:选择被测对象一定要具有稳定的性能,并有代表性,的确能反映计量标准的实际情况,容易实现的样品。重复性测量中“被测量或被检测器具”的选取原则是在计量检定工作中,要求标准设备的不确定度尽可能小到使其对被检仪器的允许误差而言可以忽略不计,以使错判的风险减到最小。对重复性测量也是一样,应使“被测量或被检测器具”的选取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尽可能地小。 (2)重复性试验的依据:对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有规程或规范要求的一定要按要求去做重复性试验,如果没有,可参考有关技术资料进行。 (3)环境条件:重复性试验一定要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环境条件如温度、相对湿度、振动、磁场等。如果环境条件无法满足要求时,对重复性试验的结果要进行修正。 (4)量值的溯源:做重复性试验时一定要注意量值的溯源,这样才能保证量值的统一、准确和可靠,如无法溯源的要进行互相比对,这样的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才有意义。 (5)重复性记录:原始记录保留着做重复性试验数据和有关信息,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是否满足要求都是来自原始记录,原始记录一定要真实,信息量要大,真实的反映重复性的实际情况。重复性的记录可根据JJ F1033-2008附录中的要求去设计。 112 重复性试验 (1)实验标准差:为了保证所得到的实验标准差具有可靠性,重复测量的次数在一般情况下n>10,但不得小于5次。对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每年应进行一次。其结果用贝赛尔公式进行计算。被测仪器的分辩力也会对重复性测量带来影响,在不确定度评定中,当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大于被测仪器的分辩力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时,可以不考虑分辩引入的影晌。当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小于被测仪器的分辩力引入的不确定度时,应该用分辩力引入的不确定度代替重复性分量,分辩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0129δ。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计算公式为: S(Y)= ρn i=1 (Y i-Y)2 n-1 (2)合并样本标准差:对于常规的计量检定或校准,重复性测量无法满足n≥10时,为了得到实验标准差更可靠,可引用以前实验的数据,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差来计算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其计算公式为: S m(Y)= ∑S(Y)2 m 113 重复性结果的判定 (1)测量重复性应不大于测量不确度评定中所采用的重复性数据。认为重复性满足要求。 (2)测量重复性应不大于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即S(Y)

5.6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及稳定性考核记录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参考格式 检定游标量具标准组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选一把分度值0.02mm ,量程为(0-300)mm 的游标卡尺,在标准器组正常工作的条件下,等精度测量重复5次,各次测量值如下: 其标准偏差: S = =2.33μm 注:已建计量标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复性试验,测得的重复性应满足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参考格式 检定游标量具标准组的稳定性考核记录用此套标准装置对300mm游标卡尺121.80点测量,编号0061,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进行4次等精度测量,测量数据如下: 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可知,测量结果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21.80-121.80=0mm,其值小于本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0.02mm 结论: 该计量标准的稳定性符合要求。 注: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如加修正值使用,则应小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参考格式 衡器检定装置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选取一台100kg 台秤在装置正常工作的条件下,50kg 重量等精度重复测量10次,各次测量值如下: X =50kg n i 1 =∑U 2=0.0058 S=±1 ) (1 2 --∑=n X X n i i =± 9 0058.0=±0.025kg=±25g 该装置的最大重复性误差为25g 注:已建计量标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复性试验,测得的重复性应满足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参考格式 衡器检定装置的稳定性考核记录 选取一台100kg台秤分度值为0.05kg,在装置正常工作的条件下称量50kg重量,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进行4次等精度测量,测量数据如下: 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可知,测量结果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50.00-50.00=0kg,其值小于本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结论: 该计量标准的稳定性符合要求。 注: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如加修正值使用,则应小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热电偶及仪器仪表管理规定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岗位职责 4 定义 5 工作程序 6 相关文件 7 质量记录 1 目的 规定本公司热电偶及仪器仪表的管理要求,保证热电偶及仪器仪表正常运行,为生产制造提供准确的监视和测量的数据。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热电偶及仪器仪表的管理。 3. 岗位职责 3.1 品质部负责本制度的拟定、修订、废止及发放实施。 3.2 品质部负责公司热电偶及仪器仪表的建帐管理。 3.3 品质部负责公司热电偶及仪器仪表的委外校验工作。 3.4 生产部负责公司热电偶及仪器仪表的选型、采购、更换及报废处理。 3.5 各职能工段负责本工段的热电偶及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工作。 4 定义 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5 工作程序 5.1 热电偶的管理 5.1.1 热电偶的申购:由热处理工程师填写《请购单》,经主管部门部长及副总经理批准后交由生产部机修组负责采购。采购回来的热电偶必须由有资质的机构校准合格后才能正常使用。 5.1.2 热电偶的建帐:品质部应统计现场使用热电偶的型号、数量等信息,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台账---热电偶》。 5.1.3 热电偶的校准 5.1.3.1 品质部应在每年年底编制下一年度的热电偶校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校准。 5.1.3.2 校准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负责,依据JJG351-1996《工作用

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进行校准。在首次使用前,热电偶应在其将被使用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校准,校准温度间隔不应超过150℃。 5.1.3.3 对我司所使用的K型廉金属热电偶更换要求做如下规定: ①对于1#及2#多用炉上使用的K型廉金属热电偶使用前进行校准,每年进行更换。 ②对于高温及低温回火炉上使用的K型廉金属热电偶使用前进行校准,每两年进行更换。 ③在需要时热电偶应随时更换,如未通过SAT或已损坏的热电偶;但热电偶至少应按上述要求进行更换。 ④廉金属热电偶不应进行再次校准。 5.1.3.4 校准证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际测试温度读书、名义测试温度、每个校准温度测试点相应的修正因子、校准数据的提供者及所使用的校准方法。 5.1.3.5 我司廉金属热电偶校准后的判定准则为:示值误差应在检定点温度×(±0.4%)范围内。如检定点温度为1000℃,则示值误差在±4℃范围内合格,否则不合格。 5.1.3.6 校准后的热电偶经品质部判定不合格,立即通知生产部机修组更换热电偶,校准费用由热电偶厂家提供。 5.1.3.7 热电偶的报废需经生产部、热处理工程师、品质部三方确认后同意报废,报废的热电偶由生产部负责处理并及时报备。 5.2 仪器/仪表的管理 5.2.1 仪器/仪表的申购:由所使用工段的工段长填写《请购单》,经主管部门部长及副总经理批准后交由生产部机修组负责采购。采购回来的

JJG141-2000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141-2000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141—2000 目次 1 概述 2 技术要求 3 检定条件 4 检定方法 5 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附录A 铂铑10-铂热电偶整百度和检定点的热电动势值及微分热电动势值 附录B 铂铑13-铂热电偶整百度和检定点的热电动势值及微分热电动势值 附录C 铂铑30-铂铑6热电偶整百度热电动势值及微分热电动势值 附录D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双极法)检定记录 附录E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同名极法)检定记录 附录 F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结果整理表 附录G 检定证书(背面)格式80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00mm的

Ⅰ、Ⅱ级工作用铂铑10-铂、铂铑13-铂及长度不小于450mn的Ⅱ、Ⅲ级工作用铂铑30-铂铑6热电偶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查。 1 概述 铂铑10-铂、铂铑13-铂和铂铑30-铂铑6热电偶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的8种通用热电偶型号中的3种贵金属热电偶。 铂铑10-铂热电偶的正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90%、铑10%;铂铑13-铂热电偶正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87%、铑13%;负极均为纯铂。它们长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300℃,短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600℃。铂铑30-铂铑6热电偶正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70%、铑30%;负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94%、铑6%。长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600℃,短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700℃。热电偶两电极直径均为0.5-0.02mm。 2 技术要求 2.1 热电偶参考端为0℃时的热电动势,对分度表的示值允许误差换算成温度时,铂铑10-铂、铂铑13-铂热电偶不得超过表1规定;铂铑30-铂铑6热电偶不得超过表2规定。 表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