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趣谈张国焘的结局:张国焘之死最终冻死在老人院

历史趣谈张国焘的结局:张国焘之死最终冻死在老人院

历史趣谈张国焘的结局:张国焘之死最终冻死在老人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国焘的结局:张国焘之死最终冻死在老人院

导语:张国焘之死当处于事业巅峰时期的张国焘率10万兵强马壮的红四方面军将士转战川陕,觑视前来与四方面军会师的毛泽东率领的一万多中央红军

张国焘之死——当处于事业巅峰时期的张国焘率10万兵强马壮的红四方面军将士转战川陕,觑视前来与四方面军会师的毛泽东率领的一万多中央红军时,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晚年是这个样子,不会料到自己死后子女竟出不起丧葬费。

被国民党遗忘的张国焘辗转至香港

1948年底,蒋氏政权大势已去,国民党许多高官显要纷纷逃到台湾。张国焘慌忙把《创进》停刊,携带全家逃到了台北。

张国焘携家眷逃台后,举目无亲,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当时正是冬天,他急于找地方将全家安顿下来,奔波数日,才终于在台北租到了一栋房子。

张国焘想继续为国民党效力,可一年过去了,国民党既没有给他安排“工作”,也没有过问他的生活。尽管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国民党六届中央委员”,但国民党却似乎将他遗忘了。

不久,他住地一带的房子由行政院批示,被改作东南行政长官公署,强行征收。潦倒的张国焘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于迁移台湾的第二个冬天,再次带着全家迁移了。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香港。

1949年冬,张国焘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子离开台北,来到了香港。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张国焘已在香港安顿下来。他每天没什么事,便订了几份报纸,专门研究战争的前景问题,有时也就此写点评论寄给小报,赚点零钱花。随着战争的继续,黄金价格一路飞涨。于是他以全部家当5000美金作押,在金融市场上干起了“炒黄金”的生意。

生活常识分享

中共一大代表生平简介及最后归宿

中共一大代表生平简介及最后归宿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以下是与会代表生平简介: №1毛泽东(1893 ~1976)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2何叔衡 何叔衡,字玉衡,学名瞻岵,湖南宁乡县杓子冲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19年参加“驱张”运动。1920年受聘在岳云中学任国文教员,同年冬同毛泽东等同志在长沙秘密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和毛泽东出席党的“一大”。1921年至1927年,历任中共湘区委员会组织委员、湖南自修大学和湘江学校的负责人,并按党的指示,帮助组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大革命失败后,去上海做地下工作。1928年5月,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0年7月回国,在上海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中国济会主要领导人,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执委,并任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内务部代理部长等职。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被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和瞿秋白、邓子恢等向闽西转移,在福建上杭遭敌人袭击,壮烈牺牲。

长征中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简介

长征中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亦称“中央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经两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组成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两个军团。第一军团总指挥部由方面军总指挥部兼,下辖三、四、十二、二十、二十二军,共5个军。第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下辖五、八、十六军,共3个军。全军共计3万余人。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1931年11月,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其所属各部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1932年6月,中央红军复称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同年底进行整编,军团总指挥改称军团长,全军辖3个军团24个军,共约7万人。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并兼红一方面军总部,朱德任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兼方面军政治委员,叶剑英任方面军参谋长,杨尚昆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34年1月,红军总部合并于中央军委,红一方面军再次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懋功地区会师。不久,中央红军再次改称红一方面军。后因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同红十五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名称,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辖第二军团、第六军团、第三十二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第二军团由原在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于1930年7月组成;第六军团由原在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于1933年6月组成。1934年8月,第六军团开始长征,同年10月到达黔东印江县的木黄与第二军团会合,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为首的总指挥部。同年11月到1935年8月,发动了湘西攻势,恢复和建设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队发展到1.7万多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二、六军团突破敌军的包围开始长征,于1936年6月到达西康甘孜同第四方面军会合。两军会师后,在党中央领导下,于7月初,第二、第六军团和三十二军(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九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与张国焘的反党分裂主义进行斗争。接着与第四方面军一起北上抗日,10月,在甘肃的会宁地区与第一方面军会师。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1年11月7日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共五个师近3万人。主要活动于鄂豫皖。1931年11月至1932年5月,队伍扩大为三个军——四军、九军、二十五军,共六个师。在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时,由于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张国焘的指挥错误,10月,部队被迫转移,开辟了川陕根据地,与川东游击队会合。以后,又扩编为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五个军共8万余人。1935年3月,四方面军开始长征。6月,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8月,分左、右两路共同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 长征1934年10月,因为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红军先后逃离追踪。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不过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因为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准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因为执行了准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了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不过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长征的散文三篇

长征的散文三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面是美文閲读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长征的散文,希望您喜欢! 长征的散文一:诗洒长征路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也是诗词发展的奇迹,闪烁着中华诗词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岁月里灿烂的星光。毛泽东是“既能领导长征又能写诗”的革命领袖。《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是妇孺皆可颂咏的名诗。除此之外,在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好诗,将那极端艰苦的斗争岁月,血火锤炼的长征,化成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演绎成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留给了我们。 1934年10月红军将要出征,何叔衡脱下身上的毛衣赠予林伯渠,林伯渠以诗感慨:“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在突破蒋介石的封锁线后,萧克以《突破镇石封锁线》的诗记录了这场战役:“横断澧水与沅江,红旗猎猎耀三湘。声东击西行千里,戴月披星走夜郎。”李真也记下了突围的情形:如“夜驰小径人健步,晓察戎衣汗水浇。号角连声惊大地,破围砸锁任逍遥。”张爱萍将军

在长征途中写了诗多诗,在抢夺了娄山关后,他写了《渔家傲·抢夺娄山关》:“山路崎岖夜暗,滂沱那顾泥泞溅。天降飞兵板桥畔,惊敌胆,娄山关上红旗展。”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爬过雪山杨成武赋诗:“天空鸟飞绝,群山兽迹灭。红军英雄汉,飞步碎冰雪。”过了草地之后,林伯渠写了《长征》诗一首:“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未斜。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还有力的痛击了分裂主义路线。 长征路上担任中央领导翻译的伍修权,亲历了事关中国革命命运和前途的遵义会议整个过程,在回忆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和正确路线后,他以兴奋激动的心情的,在会议期间作了一首《七律·历史转折》:“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首诗,为红军在遵义会议后转危为安的历程留下了生动的历史图像,是毛泽东开始走上全党全军领导岗位的真实记录。朱德与张国焘在长征路上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曾和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做了坚决的斗争。遵义会议后朱德写诗纪念,“群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一,关于红军名称来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名称 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的工人,农民,自卫军 上井冈山时名称是“工农革命军”。其他地方起义部队名称,有 农民革命军,土地革命军,农民革命团等等。1927年11月临 时中央政治局规定,党所建立的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192 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 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此时共 产国际建议使用工农红军的名称。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 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一律改称中国工农 红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部队 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南方8省边界13个地区的 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1946年秋“八路 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关于红军的发展:1927年“八.,一”起义后,党在各地发 动农民工人开展武装斗争,主要有:1秋收起义;1927年9 月9日,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革命军人,农军, 工人起义,10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建立根据地。2海陆丰农民 起义;1927年10月,彭湃领导农民自卫军起义。3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日,张太雷,叶剑英,聂荣臻,叶挺等领导革 命军人,广州工人起义。4湘南起义;1928年1月,朱德, 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在湘南发动农民起义,3月转到井冈 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5弋横起义;1927年11 月,方志敏领导江西农民起义,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6

黄麻起义;1927年11月,潘忠汝,吴光浩,徐海东等人领导的红安,麻城两县农民起义,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7渭华起义;1928年春,刘志丹,谢子长领导渭南,华县的学生,农民,革命军人起义。8平江起义;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革命士兵和农民起义,主力部队转到 井冈山。9百色起义;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广西右江的革命士兵,农民起义,开辟了右江革 命根据地。10鄂东南农民起义;董必武领导。11确山农民起义;扬靖宇领导。12湘鄂边武装起义;贺龙,周逸群领导。1 3龙岩起义;邓子恢领导。14永定起义;张鼎丞领导。15琼崖起义;杨善集,王文明,冯白驹等领导。全国各地先后有 一百余次的武装起义,各地起义的农民,工人,革命士兵, 一部分成为红军,至1933年第五次…围剿?前,红军总兵力约 计30万人。 三,关于红军四支部队的长征时间;第一支,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五个军团,教导师,中央机关8万6千人于1934年10月16日至21日,分别从长汀,宁化,瑞金,于都等地出发,经过11个省区,行程2万5千里,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部队剩有6千余人。第二支,红二方面军 二个军团2万余人于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桑植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甘肃会宁。部队剩有9千余人。第三支,红四方面军10万余人,于1935年3月28日,从四川苍溪出发,1936年10月8日到达甘肃会宁,部队剩有1万3 千余人。第四支,红25军于1934年11月16日数千人,从 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合编为红15军团,11月3日编入红一方面军。

长征简介1934年10月

长征简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精神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奋斗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长征过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也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关于长征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

解放战争,共产党为什么能赢的真相

解放战争,共产党为什么能赢的真相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统 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嗡嗡嗡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嗡嗡嗡,成了黑五类,嗡嗡嗡中在工厂当了九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 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他虽然比我年轻,但他是老兵,他当兵的时候就在东海舰队,1982年硕士毕业以后就到军事科学院,而我是一个新兵。他向我介绍,军事科学院是叶帅创建的,军事科学院里的宝贝就是叶帅当年积累保存的战争档案。茅海建是中国

近代史专业的,他没时间读解放军的战争档案,他建议我把这些东西好好地读一读。后来我就到图书馆借这些战争档案看,使我非常震惊,这些东西太好了。一边读着档案,一边向军事科学院的老同志请教,这些老研究员有两种成分,一种是解放战争时期四大野战军的老参谋,还有一种是建国后大将元帅的秘书,他们喜欢给我讲一些故事,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我们党的历史有两种,一种是教育群众用的,比如高中的教材、大学的党史课等等;还有一种是真正的历史,那是藏在我们的档案里,或是当事人口口相传的。我看到这些以后,就下了决心,不再搞历史地理了,改行做现代史、军事史。 我最后一次见到谭其骧先生是1990年,他中风前的半年,他到中国科学院开院士增选会议。我跟他说起我在军事科学院看到的一些东西,谭先生非常激动,当时便站起来说:“你要把这些东西都记下来!”既然导师允许了,我就自己改了专业,在军事科学院一蹲15年。这期间主要写了三本关于解放战争的书,都是在人民出版社出的,写了一本长征后期毛泽东与张国焘斗争的书《北上》,三联编辑看了这些书以后希望我再拓展一些视野,把国民党和共产党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做比较,然后再挖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于是我就写成了《中国的1948年》。写了这本书以后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因为有些东西也不可能放开来写,总是要在表述上比较婉转,

红军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 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而且在这场远征中产生出来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丰碑上和全国人民的心里。 回顾革命历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重要的是为了学习和总结长征革命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我们学习、研究长征精神,就是要学习红军长征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统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坚持严守党的纪律,紧密联系群众;为民谋利益的高尚思想品德;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坚持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发扬长征精神。 就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这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红军长征是我们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错误统治,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军事上节节失利,革命形势非常不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和红军被迫转移,

开始长征。 长征途中,我们党举行的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我们党和红军遭受的挫折教训,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引导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从此,我们党在正确的路线指引下,红军各部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机动灵活的战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迅速取得战略主动权。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进行抗日民族战争。 然而,张国焘坚持错误路线,一意孤行,另立中央,企图分裂党分裂红军,以朱德、刘伯承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张国焘进行了坚决斗争,维护了党的统一、红军的统一,维护了党的正确路线在广大红军部队的指导地位。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军在会宁会师,实现了抗日北上的战略目标。 毛泽东同志总结经验时深刻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没有红军长征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后来的蓬勃发展,也不会有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长征胜利的原因及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长征胜利的原因及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今年是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2年前,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加上为北上抗日,进行军事转移的需要,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从1934年10月起,纵横11个省,进行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并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完成会师。红军能够克服千辛万苦取得长征的胜利,一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七个方面。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在同错误领导对比中显示出来的。这集 中体现在两点上。 一是最开始时,对博古、李德“左”倾错误的批判。由于以博古、 李德为代表的中共临时中央犯了全局性的“左”倾错误,导致中央 红军损失惨重。针对这种危机局面,毛泽东向中央提出建议:放 弃去湘西的原计划,改向敌人所守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1935 年,红军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 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左”倾 错误进行分析和批判。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二是过草地时,对张国焘逃跑路线和分裂主义的斗争。1935年6 月,红一方面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张国煮坚持右倾逃跑主义,要南 下到藏族地区去,不同意北上向东、到抗日前线去的主张。中共等 人说服他北上,虽然他表面上同意中央的北上方针,实际上还是坚 持他南下的逃跑主义。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当机立断,率领 中央红军离开险区北上,终于在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 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 党的正确领导是通过路线、方针、战略体现出来的。正确的路 线、方针和战略,保证了党的领导的正确,保证了长征的胜利。 2、广大红军将士的忠诚与浴血拼搏 红军从撤出中央苏区开始,英勇突围,冲出了国民党四道封锁,血战湘江,虽然付出了巨大的损失和牺牲,但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妄图消灭中央红军于粤湘桂边境的计划,创造了一大奇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要毛泽东做“石达开第二”的狂言,创造了第二个奇迹。翻雪山,过草地,创造了第三个奇迹。长征过程中有许多艰苦险恶的环境,许多将士都因自然环境而牺牲。但是环境的艰恶无法消磨战士

电影长征大会师简介

电影长征大会师简介 《长征大会师》该片为纪念红军胜利会师八十周年的献礼片。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电影长征大会师简介,供大家参阅! 电影长征大会师剧情简介20世纪30年代中,蒋介石对我革命根据地疯狂围剿,在王明左倾路线影响下,根据地纷纷丧失,各路红军相继转移,中央红军也被迫离开瑞金长征。博古、李德顽固坚持错误路线,使红军在湘江遭受重大损失,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余人,在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王稼样等斗争下,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改变了错误领导,扭轴了危局,到达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而此时,徐海东等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先期到达陕北与刘志丹、习仲勋领导的西北红军会师,保留了最后一块根据地。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积极策应一四方面军北上。由于张国焘搞分裂,红四方面军南下,毛泽东率一三军团北上到达陕北和红十五军团会师。中央红军北上后不断发展壮大,四方面军南下步步受挫,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并肩北上,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师。 电影长征大会师制作幕后1、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八十周年,该剧由陕西广播电视台和上海紫千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将以史诗般的恢弘巨制、新颖深厚的精神开掘和新鲜独到的细节呈现,向世人再现中国工农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的壮阔历史画卷。据悉,作为纪念红军胜利会师八十周年的献礼片,《长征大会师》己被陕西省列为重大文化精品工程。 2、电视剧《长征大会师》剧本总策划刘劲表示:“长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久弥新的红色故事。为了传承长征精神,铭刻红色记忆,我们从演员阵容上采取的是老中青搭配的方式,既有老一代的表演艺术家坐镇,又有实力演员、当红明星加盟,从而使这部剧覆盖更多观众群,感染、激励更多的人。” 3、《长征大会师》剧本改编自军事著作《大会师》,由原著作者;;著名编剧雷献和中将执笔,历经数年创作而成。在剧本研讨会上,相关领导、专家、学者纷纷对剧本的加工提高提出了积极建议,使剧本结构更加完善。 电影长征大会师相关新闻新浪娱乐讯由著名编剧雷献和执笔,著名导演万盛华执导,刘劲任总策划,秦振贵、李南任总制片人,佟瑞欣、刘劲、王伍福、朱宏嘉、陈锐、范雨林[微博]、沈保平、刘成牧、魏伊、孙艺宁、李博、潘雨辰等老中青艺术家们共同主演的革命史诗钜制《长征大会师》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热播中。 电影画质描绘长征之路 电视剧《长征大会师》由中央电视台、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紫千传媒、捷成世纪文化集团等联合出品,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荣誉出品,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等联合摄制。该剧以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为主线,再现中国工农红军历经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一,关于红军名称来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名称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的工人,农民,自卫军上井冈山时名称是“工农革命军”。其他地方起义部队名称,有农民革命军,土地革命军,农民革命团等等。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规定,党所建立的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此时共产国际建议使用工农红军的名称。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部队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南方8省边界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1946年秋“八路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关于红军的发展:1927年“八.,一”起义后,党在各地发动农民工人开展武装斗争,主要有:1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革命军人,农军,工人起义,10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建立根据地。2海陆丰农民起义;1927年10月,彭湃领导农民自卫军起义。3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日,张太雷,叶剑英,聂荣臻,叶挺等领导革命军人,广州工人起义。4湘南起义;1928年1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在湘南发动农民起义,3月转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5弋横起义;1927年11月,方志敏领导江西农民起义,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6黄麻起义;1927年11月,潘忠汝,吴光浩,徐海东等人领导的红安,麻城两县农民起义,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7渭华起义;1928年春,刘志丹,谢子长领导渭南,华县的学生,农民,革命军人起义。8平江起义;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目的地是如何确定的? 193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三军(即红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历经11个月、行程两万多里,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时,毛泽东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后,作出将长征目的地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 有几路红军参加长征? 除了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还有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其中,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历时1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是1936年7月5日由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合编而成。其长征是从红二、红六军团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湘中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止,历时11个月,行程2万余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西进开始,到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师结束,历时1年零7个月,行程1万余里;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出发,开始长征,至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县永平镇结束,历时10个月,行程近万里。 “二万五千里”由来 红军共有4支部队进行了长征,他们所走的路程各不相同。“二万五千里”指的是,中央红军中走得最远的部队的长征路程。即,除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外,红二十五军行程万余里;红二、六军团(后成立红二方面军)行程二万余里;红四方面军行程万余里。 即使是中央红军,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走了二万五千里。 长征概况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革军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和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共8.6万余人,开始进行战略转移。至1935年

红二方面军简介

红二方面军简介 红二方面军于1936年7月5日,在西康甘孜(今四川甘孜州甘孜县)成立,由红2军团、红6军团和红32军合编而成。这三支部队分别来源于湘鄂西苏区、湘赣/湘鄂赣苏区和闽西苏区。 红2军团1930年7月初在湖北公安成立,兵力10000余人,与红1、3军团一起成为最早的红军主力。红2军团下辖红2军(湘西红4军改称)和红6军,是贺龙、周逸群以南昌起义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一部骨干为班底,分别在湖南桑植和湖北洪湖地区创建的红色武装。1931年3月,根据中央指示,红2军团在湖北长阳枝柘坪改编为红3军。1934年10月在贵州印江木黄与红6军团会师后,恢复红2军团番号。 红2军团成立后,以洪湖苏区(以湖北沔阳、监利、石首、江陵、潜江和湖南华容等地为中心的苏维埃政权区域)为依托开展武装斗争。1932年,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严重干扰下,红3军(红2军团)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全军15000余人被迫于8、9月间退出洪湖苏区,在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和反动地方武装沿途袭扰下,经豫西、陕南、川东转战7000余里,于1932年底渡过长江,占领湖北巴东、鹤峰两座县城后方得以喘息。之后红3军在湘、鄂边境地区坚持武装斗争,在此期间“左”倾错误领导人擅自解散了党、团组织并持续“肃反”,大开杀戒,部队一度减员至不足3000人。1934年5月,红3军进入贵州开创黔东根据地。 红6军团于1933年6月中旬在湘赣苏区成立,下辖第17师(由湘赣红军第8军改编)、第18师(由湘鄂赣红军第52师改编,当时仅辖52团)。1934年夏,湘赣苏区中心区域在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被占领,中革军委下令红6军团转移到湘中建立新苏区并与红3军取得联系,承担中央红军向湘西实施战略转移先遣队的光荣使命。1934年8月7日,红6军团9700余人从湘赣苏区出发孤军西征,沿途遭遇湘、粤、桂、黔四省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在湘中难以立足情况下遵照中革军委指令到达黔东,在石阡地区再次陷入敌军重兵包围,经浴血奋战突出重围,于10月24日与前来接应的红3军在贵州印江木黄会师。红6军团此行5000多里,会师时部队仅剩3000余人。 红32军原为红一方面军第9军团,1933年10月28日在闽西苏区成立,1934

红军历史简介

1.方面军简介 一方面军的创始人是毛泽东和朱德.又称中央红军和朱毛红军. 二方面军是红军长征后组建的是由二六两个原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军团合并的.二军团是有自己的根据地的创始人是贺龙周逸群,六军团的军团长是肖克王震,方面军成立由贺龙任弼时负责.吴光浩则是黄麻暴动的副总指挥,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在当地有著极高的威望。后在前往河南组织暴动时遭民团突袭牺牲...段德昌,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洪湖苏区的创始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火龙将军”之称。后被夏曦杀害. 红四方面军的前身是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起来的鄂豫皖红军。最早部分是黄麻起义余部组成的第七军,后改称11军31师;商南起义部队为32师;六霍起义部队为33师。创始人吴光浩军长牺牲后,徐向前接任军长。后11军改称红1军,许继慎任军长。后来,1军与蔡申熙的15军(原3军团8军余部发展起来的)合并,改称红4军,旷继勋、徐向前先后任军长;同时,鄂豫皖又建立了一支新部队25军;不久,4军、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由于张国焘决策失误,队伍在鄂豫皖呆不住了,转移到了四川,在那里建立了川陕根据地,鼎盛时期有5个军,近10万人。1935年底,在雪山草地与毛泽东分道扬镳张国涛、徐向前等,率领8万红军主力部队南下,为进入川西平原建立根据地,与川军重兵集团在名山县百丈地区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决战,遭受惨重失败。这是红军长征时期仅次与湘江战役的大血战。 军政要人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许继慎、蔡申熙、周维炯、王培吾、李荣桂、姜镜堂、熊受暄、庞永俊、徐百川、曹学楷、舒传贤、陈奇、戴克敏、徐朋人等等均被错误路线杀害 2.红军由来 2.1.红一方面军由来 1929年1月14日,为打破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和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建立赣南革命根据地。在同年3、5、10三个月,红四军三进闽西,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春,赣南,闽西分别成立工农民主政府,两区地方武装也分别编为红三军和红十二军。6月,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组成红一方面军,由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