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产儿的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 家庭中有早产儿的,从孩子出生之时就应该密切观察,了解早产儿的动作、智力发展,以便在问题出现时可以求医,作出适时的补救,将伤害减至最轻。早产儿需要精心照料,在喂养方面需要增加喂食量,餐多量少,早产儿吮吸力气不足,要耐心喂养。早产儿对温度及变迁亦是很敏感的,一定要注意保暖,并保持和医生的密切联系,一有疑问随时咨询医生。同时还要关注以下的几点注意事项。 1、耐心喂养。早产儿吸吮力气不足,喂养时更应该耐心,一般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多是需要30-40分钟。出院后回到家护理的宝宝,在头两三天内,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直到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 2、采取餐多量少及间断式(每吸食一分钟,将奶瓶抽出口腔,让宝宝顺顺呼吸约十秒钟,然后再继续喂食)的喂食方式,可减少吐奶发生及呼吸上的压迫。可喂食早产儿奶粉,以促进消化及增加营养吸收。 3、早产儿对温度变换比较敏感,所以要注意体温的保持及温度的衡定性以免致病。 4、定期回医院追踪检查及治疗:如视听力、黄疸、心肺、胃肠消化、及接受预防注射等。保持与新生儿医生密切的联系以便随时能谘询。熟练幼儿急救术,如吐奶、抽搐、肤色发绀时的处理、以备不时之需。

其他必须注意事项 1、与早产儿玩耍时,动作要慢,要轻,不要经常用新玩具、新面孔包围他。不要过分刺激早产儿。 2、留意早产儿的反应,如他头部转向,或不再注视你时,就 表示他已“够”了,这时,应停止与他玩耍。 3、要注意室内温度,因为早产儿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失热很快,所以保温十分重要。 4、晚上又黑又静,早产儿可能不习惯,可亮夜灯及播放育婴音乐,以助早产儿适应环境。 5、早产儿喜欢被襁褓裹起来,注意襁褓料子一定要柔软无刺激性,头部绝不能包起来。 6、早产儿由于呼吸系统未发育完善,对空气污染物十分敏感,所以婴儿房必须空气洁净,禁止吸烟。 7、婴儿床上用品及婴儿室内家具的颜色都不宜过鲜、过明亮,以免对早产儿过分刺激。 8、如果早产儿能吮吸,就让他吸奶嘴,这样可以协助他发展口腔活动技能,而且也可以给予他一定的安全感。 9、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留心你孩子特殊的需求。一般规律不一定完全适合他的需要。你必须“听他指挥”,千万别强加于他。

35例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分析

35例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26T14:39:32.9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鲍兴丽 [导读]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在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5%~10%[1]。 鲍兴丽(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南通 226000)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在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5%~10%[1]。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立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与存活率明显提高,但神经系统疾病及各种后遗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2]。国内外研究表明,发育支持护理可改善早产儿近期预后,如促进生长,有助于喂养,减少生理应激,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等[3,4]。发育支持护理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对早产儿的照顾。现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5例早产儿进行发育支持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 发育支持护理的概述 发育支持护理是通过改变早产儿周围的环境和照顾方式,预先保障新生儿及其家人身心健康的护理方法。它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并根据早产儿个体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5]。发育支持护理要求工作人员改变工作形态,观察早产儿行为,思考自身行为对早产儿可能造成的影响并给予适当照顾;视早产儿为主动参与的合作者,以早产儿的行为作为照顾上的指标。根据早产儿的表现及需求调整照顾步伐,提供个体化的体位安置、个体化的喂养计划及皮肤接触机,提高早产儿的舒适性。 2 发育支持护理的理论基础 早产儿各系统本身发育不成熟易发生体温调控能力差、颅内出血、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感染、视网膜病和慢性肺部疾患、对抗或应对外界刺激的能力弱、无体力维持某一体位等[1]。胎儿在子宫内环境较舒适,声音频率低,羊水弹性刺激肌肉发育,温暖,无侵人性刺激,且在子宫包裹中有安伞感;而早产儿在宫外环境有害因素多:强光和噪音的刺激,作息时间不规律,缺乏规律的有益刺激,疼痛无法预期,非预期侵入性操作频率高,肢体活动无边界。而这些变化对早产儿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3 发育支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评价 3.1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噪音和强光作为应激原导致应激反应,引起早产儿心跳、呼吸频率加快,耗氧量增加,体重增加不理想,打搅睡眠和改变睡眠状态[6]。强光还可使早产儿视网膜受伤害,视网膜病的发病几率上升。而长时间的噪音刺激可致听力障碍[7]。因此,应给早产儿建立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早产儿室温度一般保持24-26℃,晨间护理应提高至27~28℃,相对湿度55%~65%。控制室内光线明亮度,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调整早产儿室的光线明亮度,暖箱内25ftc,室内60 ftc,特殊治疗时100 fte。床旁使用合适的灯光,亮度适合观察评估即可,为避免灯光照射眼睛,必要时遮盖眼睛。控制室内声音强度<60dB,如说话轻柔,尤其在靠近早产儿时要降低音量,最好不在早产儿暖箱或床旁说话,避免在暖箱上进行病历记录,走动轻,监护仪及电话声音设定于最小音量,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宜用力摔碰暖箱门。 3.2 合理放置早产儿的体位 采用鸟巢式包裹支持体位:四肢屈曲和身体对称,髋部于中线位略微内收,肩部略微向前,头部置于正中位,并与躯干部保持直线,双手可自由活动,手靠近脸,可促进发展手一嘴综合能力,提高早产儿的自我安慰度。同时,改变传统的仰卧位为主体位,采取以俯卧位为主,仰卧位、侧卧位为辅,并适时更换体位。有研究发现早产儿俯卧位时可预防呼吸暂停的发生,促进胃排空及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8]。 3.3早产儿抚触 抚触是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抚触时应让抚触台局部温度达到32~34℃。根据早产儿行为反应进行调整,并与早产儿睡眠、觉醒周期一致,抚触时监测其反应,制定个体化方案避免对所有早产儿进行抚触。传统的抚触体位为先仰后俯法即由前额-下颌-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徐慧琴[9]发现采用先俯后仰法即由背部-背侧面-头部-四肢-仰卧位面部-胸腹部对早产儿进行抚触时更安全舒适,更有利于自如地为早产儿进行抚触达到预期效果。抚触可满足早产儿肌肤的饥渴,使其身心受到抚慰,消除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促进身心的健康发育;抚触能促进行为神经发育,对改善窒息新生儿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4 制定24h的护理计划 根据早产儿的活动规律、睡眠周期、医疗需要和喂养需要制定一天的护理计划,使照顾有时间规律,尽量提供完整的睡眠时间,不宜突然惊醒早产儿。如设置昼夜交替的环境、设置安静时间段等。发现早产儿疲惫时,给予休息时间,经常观察是否有异常行为,及时抚慰。 3.5 提供非营养性吸吮 对于静脉营养的早产儿和鼻饲喂养的早产儿非哺乳目的给予合适的安慰奶嘴使其产生吸吮动作,尽快掌握复杂的吸吮,获取吸吮经验。吸吮动作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功能,有利于早产儿生后胃肠功能的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几率[16]。据报道[19]安慰奶嘴可通过刺激VI腔触觉受体提高疼痛阈值,促进5一羟色胺的释放而产生镇痛效果。因此,它可以缓解有创护理操作时所致的疼痛。 综上所述,发育支持护理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它不仅仅满足于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更重要的是改善早产儿的未来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2~200. [2]汪万华.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应用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 11,10(2)61-63 [3]刘芳,刘晓娜,周春风,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附152例I临床对照研究)E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3):34~36. [4]胡素君,王玲.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及智能运动发育的影响E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3(4):740~742. [5]王惠良,肖海鸟,王莉聪,等.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1lB):2964~2965. [6]单若冰,郭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和干预对策C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1):63~65. [7]王莹,刘军,张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噪音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8):623~625.

早产儿生长曲线图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o revise the Fenton growth chart for preterm infants Tanis R Fenton 1,2*and Jae H Kim 3 Background The expected growth of the fetus describes the fastest human growth,increasing weight over six-fold between 22and 40weeks.Preterm infants,who are born during this rapid growth phase,rely on health professionals to assess their growth and provide appropriate nutrition and medical care. In 2006,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published their multicentre growth reference study,which is considered superior [1]to previous growth surveys since the measured infants were selected from communities in which economics were not likely to limit growth,among culturally diverse non-smoking mothers who planned to breastfeed [2].Weekly longitudinal measures of the infants were made by trained data collection teams during the first 2years of this study [3].These WHO growth charts,although recommended for preterm infants after term age [4],begin at term and so do not inform preterm infant growth assessments younger than this age. *Correspondence:tfenton@ucalgary.ca 1 Alberta Children ’s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Calgary,AB,Canada 2 Depart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ciences,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3280Hospital Drive NW,Calgary,AB,Canada Full list of author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2013Fenton and Kim;licensee BioMed Central Ltd.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https://www.doczj.com/doc/726119975.html,/licenses/by/2.0),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distribution,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Fenton and Kim BMC Pediatrics 2013,13:59 https://www.doczj.com/doc/726119975.html,/1471-2431/13/59

早产儿个案护理

早产儿个案护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于早产儿患儿病例 作者:王 ** 学历:大专 科室:新生儿科 职称:护士 评阅人:邱** 职称:护师 评阅时间:2017/8/20 对一例早产儿患儿的护理体会 王** 前言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大于等于28周至小于37周,体重低于2500克,身长不足47厘米的活产婴。发病率为5%~10%,死亡率约为%~%。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允和吞咽功能,早产儿则较差,婴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后渐变成垂直位,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呼吸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呼吸暂停。早产儿角质层薄嫩,容易破损,故屏障作用差,对外界的刺激的抵抗力弱,易受机械或物理损伤而继发感染,此外,皮肤较足月儿偏碱性,易于细菌或真菌增殖,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感染疾病,导致死亡。因此,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病情简介 患儿郑丹之女,女,19分钟,体重2000g, 因胎龄35+2周,生后19分钟于8月14 日12:25抱入我科,入科时早产新生儿外观,全身胎脂覆盖,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四肢末端凉,肢端稍青紫。

体格检查:T:℃,P:142次/分,R:45次/分。早产新生儿外观,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差,全身可见胎脂覆盖,“三凹征”阴性,两肺呼吸音粗、未可闻干湿啰音,心率142次/分,心音有力,率齐,未及明显杂音,腹部平坦,软,脐端无渗血,肠鸣音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存在,四肢末端凉,肢端稍青紫。 APGAR评分:1分钟8分,5分钟10分。 患儿无既往史,过敏史。 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白细胞:*10^9/L,血红蛋白165g/l,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淋巴细胞计数*10^9/L,单核细胞计数*10^9/L,单核细胞比率9%,肾功能:肌酐43umol/L,二氧化碳:L,凝血功能:AT3 %,,,纤维蛋白原l,APTT89s,D-二聚体L;肝功能:谷草转氨酶48/ul,总胆红素l,总蛋白l,白蛋白l,γ-谷氨酰转肽酶244u/l,磷酸肌酸激酶197u/l,乳酸脱氢酶688u/l,α-羟丁酸脱氢酶529u/l;PCT l; 危急值:8月14号15:38分检验科陈菁医师危急值回报,血清CK-MB170u/L,目前予输注复合辅酶营养心肌治疗。 心理、社会状况;由于早产儿一出生来到重症监护室,家属不能陪护,家属会产生焦虑,患儿会哭闹,没有安全感。 饮食:早产奶5MLQ3H喂养。 主要诊断:1.早产儿 2.心肌损害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允、消化功能差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患儿皮肤抵抗力差、薄嫩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5.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正确保暖及育儿知识 6.焦虑(家长):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目前的治疗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入暖箱保暖,防治感染; 3.予输注复合辅酶营养心肌,补液等对症治疗。保持患儿血糖、电解质稳定; 4.其母在产科住院治疗,尚未送入母乳,暂予配方乳喂养,患儿喂养后出现腹胀,予洗胃,生理盐水100ML洗胃,洗出胃内容物约105ML,予禁食,胃肠减压,8月16日患儿无腹胀予停胃肠减压,早产奶5MLQ3H喂养; 5.积极防治并发症,患儿8月16号测得经皮胆红素ldl,予蓝光照射治疗,降胆红素。

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母亲育儿认知水平及促进早产儿的体

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母亲育儿认知水平及促进早产儿的体格智能发育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09T15:12:43.2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4期作者:潘海云 [导读] 母亲育儿认知水平明显提高,而且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改善,有效推动早产儿体格智能发展,值得临床推荐。(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新生儿科;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母亲育儿认知水平及促进早产儿的体格智能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普通护理)和干预组(延续护理)。观察两者对促进早产儿的体格智能发育的影响。结果:两者比较,干预组早产儿身长、体重、头围增长速度与母亲育儿认知水平明显比参照组高,智力及运动发育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间差异显著,符合P<0.05。结论:应用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母亲育儿认知水平,让早产儿的体格智能发展更进一步,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早产儿;生长发育;母亲育儿认知水平;体格智能发育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269-01 随着现代化医疗水平的发展,早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早产儿出院后的生长发育却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早产儿相对比正常分娩产儿,其各器官及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易出现肺透明膜病等并发症,故出院后早产儿患病率高,导致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缓慢[1]。另外早产儿对于母亲而言,其育儿知识不足,严重影响到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本研究将在本院分娩的早产儿作为样本,给予延续性护理,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于2017年9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早产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20例,胎龄30-35周,平均(32.55±2.08)周,母亲年龄23-39岁,平均(31.08±5.25)岁;干预组20例,胎龄31-35周,平均(33.08±2.13)周,母亲年龄24-39岁,平均(31.58±5.26)岁。组间一般数据比较,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价值。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普通护理,严密监测早产儿心电,并给予抗感染,恒温箱复温;对母亲给予早产儿分娩前因后过进行分析,并告知常见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指导母亲正确喂养方式,出院后定期复诊检查。 干预组:延续护理干预,内容:科室整理早产儿延续护理专项小组,制定延续护理方案,制定早产而延续护理方案,内容:(1)对早产儿的正常发育进行全面性评估,同时将早产儿送入NICU的同时,做好早产儿母亲及家属的沟通,详解介绍延续护理责任护士,并将早产儿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特别是注意细节点。出生后三日,向早产儿母亲和家属汇报治疗结果,汇报结果重点围绕生长发育。出院前三日,综合评估早产儿的各方面生长发育情况,立足于早产儿临床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指导母亲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措施[2]。(2)根据早产儿临床情况,建立个体档案,记录早产儿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并给予出院后半年支持性护理,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向母亲普及早产儿育儿知识,每次电话或互联网随访时间不短于半小时,每周1-2次。(3)定期邀请家属及母亲参加专项早产儿生长发育专题讲座,讲座利用图文视频,围绕早产儿发育、护理技巧展开,每次讲座时间不少于50分钟,早产儿住院期间开展一次,出院后每月一次,为了确保家长掌握知识,事后进行一对一的讲解指导。 1.3观察指标 随访半年,观察早产儿生长发育、母亲育儿认知水平及早产儿体格智能发育情况,其中生长发育从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及头围方面评估,母亲育儿认识水平从日常照顾、疾病防护、康复、社会认知方面评估,而智能体格评估应用智能量表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统一选用SPSS21.0检验,其中t对计量资料检验,()表示计量数据;当数据差异明显且符合P<0.05时,统计学价值才存在。 2.结果 2.1生长发育及母亲育儿认知水平分析 干预组早产儿生产发育及母亲育儿认知水平明显比参照组更为优异,数据间差异明显,符合P<0.05,详情见表1。表1 生长发育及母亲育儿认知水平分析()

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06-13T11:36:45.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张小玲安莉[导读] 本组资料显示,抚触可增加早产儿的体质量及生长发育和奶量的摄入,促进康复。 张小玲安莉(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内蒙古包头 014025)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2-0197-01 【摘要】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早产儿奶量的摄入和体质量的增长情况。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每天加2次抚触,15-20min/次,均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结果出院时抚触组奶量及体质量的增长情况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抚触可明显增加每日奶量的摄入和体质量的增长,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增加抵抗力,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抚触早产儿生长发育 抚触是一种通过对婴儿皮肤进行科学的、温和的刺激,促进婴儿健康发育的方法。许多研究证明了抚触对早产、生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瘫及健康的婴儿均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我院于2009年1月开始对早产儿进行抚触,对其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抚触组:男23例,女13例,孕周33.3±1.5周,体重2105±307g,身长41.10±1.0cm,头围31.1±1.3cm;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孕周33.9±1.4周,体重2214±308g,身长43.13±1.9cm,头围31.9±1.4cm。日龄均在2d以内,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且均无窒息史,整个过程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1.2方法抚触组:在出生后3d病情稳定时开始对早产儿进行抚触,上下午各1次,10-15min/次,均在暖箱内或辐射保暖床上进行。抚触者温暖双手,涂适量强生婴儿润肤油。对照组按早产儿常规护理,不作任何抚触。 1.2.1抚触手法环境安静,保持室温26-28℃,在婴儿安静时进行抚触。操作人员应心情舒畅,充满爱意,用安慰的语言和亲切的目光与早产儿交流。操作前剪短指甲、洗手。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外侧滑动,轻轻按摩头部;用两手拇指从下颏中央向外上方向滑动,给宝宝画上一个笑容;双手分别放在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早产儿右肩,复原,左手以同样方法按摩胸部;两手掌分别从婴儿右下腹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类似英语“I LOVE YOU”的亲情动作;将婴儿双手下垂,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从上臂到手腕部轻轻挤捏,然后用两拇指的指腹按摩手腕,并提捏手指各关节,同样方法按摩另一只手;按摩婴儿大腿、膝部、小腿,手法同上肢相似。每天沐浴后记录患儿体质量、睡眠及24h进奶量,出院后教会母亲操作,出生后20d回科内复测[1]。 2 结论 抚触可增加早产儿的抵抗力,促进身心健康,抚触能满足早产儿对爱的需要,通过对尚无语言能力的早产儿的皮肤感受器进行温柔的抚触刺激,能使早产儿产生愉悦的心情,安静、少哭闹,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促进身心健康[2]。 本组资料显示,抚触可增加早产儿的体质量及生长发育和奶量的摄入,促进康复。抚触传递着爱、关怀、亲吻和拥抱,它是一种爱,是一种心的交流,一种自然的治疗。它将为婴儿带来欢愉、健康和聪明,得到抚触的婴儿长大后会更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3]。新生儿抚触不但可促进体格发育,更重要的是促进与新生儿间人性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简便且易行之有效地节约医疗开支的方法,新生儿抚触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肖玲丽,陈风娇.早期护理干预队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08,5(9):278—279. [2]王晓静,李秀荣.抚触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作用[J].新生儿科杂志,2002,17(1):20. [3]王彬,沈月华,金润彦等.抚触对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研究[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6):250.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1.正常足月儿:指胎龄≥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2500g并<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2.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肺液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Ⅱ型肺泡上皮产生,妊娠28周出现羊水内,35周迅速增加。新生儿呼吸频率较快,安静时约为40次/分左右。早产儿因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可有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易患肺透明膜病,妊娠25--30周,肺泡腔内开始出现PS,35周后PS增多。胎龄越小,HMD发生率越高,胎龄为26--28周的早产儿约50%可发生HMD,30--31周则低于20%--30%,大于33周则相对少见。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生后应用,可使患HMD的早产儿病程缩短,存活率提高。 (2)循环系统:足月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为90~16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 (3)消化系统:新生儿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溢奶甚至呕吐。早产儿在缺氧缺血、炎性损伤或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2~3天排完。新生儿肝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是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4)泌尿系统:一般在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少数在48小时内排尿。 (5)血液系统: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血红蛋白值为170g/L。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为(15~20)×109/L,血容量为85~100ml/kg (6)神经系统:新生儿脊髓末端约在第3、4腰椎下缘,故腰椎穿刺应在第4、5腰椎间隙进针。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早产儿胎龄越小,以上反射很难引出或反射不完整。在新生儿期,克氏征、巴氏征均可呈阳性反应,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则不稳定,偶可出现踝阵挛。胎龄愈小,各种反射愈差。如吸吮、吞咽、觅食、对光眨眼反射等均不敏感。觉醒程度低,嗜睡,拥抱反射不完全,肌张力低下。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着发达的胚层生发组织,因而易导致脑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有时伴有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胎龄24--28周

分析在早产儿护理保健中应用院外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分析在早产儿护理保健中应用院外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8-12-17T09:18:57.983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9月作者:饶玉皓 [导读] 目的:针对将院外延续性护理运用在早产儿护理保健中的效果展开研究分析。 摘要:目的:针对将院外延续性护理运用在早产儿护理保健中的效果展开研究分析。方法:开展本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7年8月-2018年6月,此时间段内我院纳入治疗的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意挑选其中40例患儿采用院外延续性护理为研究组,剩下的4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为参照组。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护理矫正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结论:将院外延续性护理运用在早产儿的护理保健过程中,能够让患儿的体格得到更好的发育。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院外延续性;效果 早产儿在临床上还被称为未成熟儿,其与正常足月产的胎儿进行比较,早产儿的体重与头围都都有明显的差距[1],且早产儿的适应能力明显比较差,对早产儿展开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让其存活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本次研究中对我院40例早产儿使用院外延续性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开展本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7年8月-2018年6月,此时间段内我院纳入治疗的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组合成两组。研究组中男性患儿的数量为26例,女性患儿的数量为14例,其胎龄分布区间为29-36周,胎龄中间值为(32.5±1.8)周。参照组中男性患儿的数量为25例,女性患儿的数量为15例,其胎龄分布区间为31-39周,胎龄中间值为(33.6±2.0)周。两组患儿的临床基础资料展开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能够实施比较P>0.05。 1.2方法 参与研究的所有患儿均实施监护生命体征、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还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其主要护理内容包含有以下几点。 (1)进行出院前指导。在患儿准备出院的时候,医护人员组织患儿家属参与到家长课堂当中,在课堂当中事先对一些常规性的护理知识进行学习,并对患儿家属讲解早产儿喂养知识,告诉患儿家属正确的喂养方法,为患儿家属演示正确的早产儿接触方式以及洗澡流程等内容[2],并将早产儿育儿书籍发放到患儿家属中。 (2)进行护理指导。在患儿出院后由专业的新生儿医护人员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对患儿家属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给出一定的指导,并耐心回答家属存在的疑问,医护人员按照患儿的实际矫正月龄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家属对患儿展开抬头训练、爬行训练以及协调性训练等功能训练。 (3)构建早产儿育儿微信群。医护人员将所有早产儿家属都拉到一个微信群中,通过微信群来与患儿家属展开护理的沟通交流[3]。 (4)进行早教护理。医护人员告知患儿家属可按照矫正月龄对早产儿实施程度不一的早教,超过3月龄的早产儿能够适当的展开抓物训练,超过12月龄的患儿家属可适当的播放一些儿歌和早教动画,以此在患儿的心智发育中起到促进作用。 (5)创造早产儿生长手册。医护人员让早产儿家属进行定期的随访,并记录下早产儿每个月的头围、体重和身长情况,同时医护人员指导家属将记录下来的数据和0-4岁小儿发育诊断量表展开对比[4],如果发现异常则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寻找解决方案。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比较两组患儿在护理矫正后的头围、体重与身长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ˉ±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方法展开处理分析,由处理后的数据可知,在护理6月后研究组患儿的矫正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其差异显著,证明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矫正情况( x±s) 组别例数头围(cm)体重(kg)身长(cm)研究组4040.22±3.388.45±0.8365.38±1.38参照组4037.86±1.247.36±1.0261.16±2.18 t--7.4300 1.5102 2.4955 p--0.00000.20240.0053 3.讨论 早产儿和足月儿进行比较,早产儿的适应能力远不如足月儿,因此早产儿需要更为优质的喂养护理来提高其存活率。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儿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加以院外延续性护理展开医治,医护人员能够通过院外延续性护理指导患儿家属进行正确的喂养,让患儿家属了解到更多的早产儿育儿知识。由结果数据可知,护理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的矫正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将院外延续性护理运用在早产儿的护理保健过程中,能够让患儿的体格得到更好的发育,值得在临床上早产儿护理中推荐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傅晓丹, 吴丽晓, 丁志勇. 院外延续性护理管理在早产儿护理保健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4):633-635. [2]林琳. 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及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40):240-240.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15T17:06:14.0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曾红[导读] 现阶段,医疗技术及药物逐渐改进,使得早产儿救治成功率相应升高,有关早产儿早期营养及生长发育受到临床重视。 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 638506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早产儿总共89例,按数字随机表分组。甲组实施母乳喂养,有28例。乙组实施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有31例。丙组实施普通配方奶喂养,有30例。对比三组喂养效果。结果:甲组和乙组身长、头围、体质量明显改善,与丙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中乙组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最短,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出院后应将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作为首选喂养方式,促进生长发育。 关键词:早产儿;生长发育;喂养 现阶段,医疗技术及药物逐渐改进,使得早产儿救治成功率相应升高,有关早产儿早期营养及生长发育受到临床重视。喂养方式不同,直接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并对短期生长、远期发育及健康有重要意义[1]。此文为研究早产儿有效适宜的喂养方式,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早产儿总共89例作观察对象,设三组对比研究,以下为具体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早产儿总共89例,按数字随机表分组。甲组28例,出生时胎龄均为(33.45± 2.17)周,28-36周;出生体质量均为(2155.46±40.61)g,男女分别17例、11例。乙组31例,出生时胎龄均为(3 3.49±2.32)周,28-36周;出生体质量均为(2178.47±42.16)g,男女分别19例、12例。丙组30例,出生时胎龄均为(33.82±2.22)周,28-36周;出生体质量均为(2193.47±36.34)g,男女分别20例、10例。纳入标准:①两组均娩出顺利,排除脑出血、窒息、先天畸形和感染等疾病; ②研究开始前已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获签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标准。两组胎龄、体质量和性别等,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甲组实施母乳喂养,乙组实施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丙组实施普通配方奶喂养。分别在出生后3个月、1岁和3岁测定三组身长、头围、体质量,组间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用(%)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生长发育指标 甲组出生后3个月身长(63.23±7.31)cm,头围(38.52±2.71)cm,体质量(3.88±1.70)kg;1岁身长(76.71±4.93)cm,头围(47.31±3.47)cm,体质量(10.03±1.56)kg;3岁身长(95.66±3.59)cm,头围(51.57±4.87)cm,体质量(15.44±2.44)kg。乙组出生后3个月身长(69.89±4.61)cm,头围(39.67±3.21)cm,体质量(4.05±1.82)kg;1岁身长(78.53±4.72)cm,头围(47.96±3.34)cm,体质量(10.89±1.92)kg;3岁身长(95.79±3.51)cm,头围(51.87±4.12)cm,体质量(15.62±2.80)kg。丙组出生后3个月身长(58.17±7.64)cm,头围(35.85±2.42)cm,体质量(3.51±2.91)kg;1岁身长(66.13±5.05)cm,头围(40.27±3.43)cm,体质量(8.36±2.04)kg;3岁身长(86.71±3.77)cm,头围(46.99±4.74)cm,体质量(12.33±3.17)kg。甲组和乙组身长、头围、体质量明显改善,与丙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组和乙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 甲组恢复时间(9.13±2.32)d,乙组恢复时间(7.11±2.14)d,丙组恢复时间(11.35±2.91)d。乙组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较短,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大量数据资料显示,我国早产儿生长发育迟缓几率较高,营养状况不及欧美等国家,令人堪忧。婴幼儿在身体健康状态下,可按特定轨道自然生长和发育,一旦患有疾病或营养不良,偏离既定轨道,导致生长迟缓[2];当去除不良因素后,其生长速度加快,呈追赶性生长,逐渐步入正常轨道。分析指出,追赶性生长最佳时间为早产儿出生后第一年,特别是前6个月。胎儿期最后3个月为胎儿进行营养物质储备的时期,早产儿出生未足月,储备营养水平低,加上各种不利因素,大多数生长迟缓[3]。为尽快弥补早产儿营养问题,出院后必须给予其营养补充,加快其追赶性生长,缩短恢复正常生长发育的时间。36周之内早产儿缺乏协调有效的吮吸及吞咽,此时给予肠道喂养,常常会加重小儿NEC等病情;而长时间肠外营养又不利于胃肠道发育,易产生胆汁淤积、血管栓塞和败血症等并发症。有研究发现,早期喂养通过刺激胃肠道,可增强胃肠道活动,使其分泌激素,促进肠动力,加快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功能成熟及发育[4];增强消化功能及肠道免疫,促进肠蠕动,尽快使其排出胆红素,避免肝肠循环吸收,减少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配方奶是肠内营养最佳替代品,添加特殊营养素,热卡和蛋白质较高,同时含有DHA等营养素,促进视觉及神经系统发育,加快智力发育及生长发育速度。此文设分组研究,甲组(母乳喂养)和乙组(早产儿配方奶)身长、头围、体质量明显改善,优于丙组(普通配方奶);三组中乙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最短,(7.11±2.14)d,可见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能有效促进早产儿体重恢复,加快其生长发育,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 [1] 杨萍,赵泽宇.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05):663-664. [2] 胡婉珊,徐德乐,黄蔚.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04):47-48. [3] 彭嘉恒,杨冰岩,赖春华,王维琼,陈小兰,陈少波,杨春晖.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07):23+25. [4] 唐凤姣.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27):2870-2871.

早产儿护理服务全过程

早产儿护理服务全过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早产儿护理服务全过程 1、做好入院患者的护理。 1)接电话后准备床单元,预热温箱、辐射抢救台,准备抢救仪,根据患儿的病情情况妥善安排床位,一般患者床单元准备在温箱区。 2)做好入院患儿的常规急救护理,为患儿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完成入院首次评估。 3)介绍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做好入院宣教,告知家属科室探视制度、流程、注意事项,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初步诊治。 2、协助医生检查。 1)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各种实验室标本的采集(血常规、CRP、血气分析、肝功能、心功能、肾功能、离子六项),留取大、小便送检。合理安排检查,联系预约特殊检查(床边胸、腹部平片) 2)及时查看检查、检验、影像学结果,及时报告医生,掌握检查危急值报告项目及处理。 3、严密观察病情,动态监护患者。 1)按新生儿特级护理巡查要求执行,监测HR、R、SPO2,体温、血压、记24小时出入量。 2)观察患儿早期是否有出现呼吸窘迫:1.呼吸急促(>60次/分)2.鼻扇3.呼气呻吟4.吸气性三凹征5.发绀;一般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是本病的特点,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患儿呈呆钝,面色灰白或青紫,四肢松弛。出现进行性、呼气性呻吟及吸气性。心率先快后慢,心音由强转弱,胸骨左

缘可听到收缩期。呼吸频率60-100次/分或更快,呼吸节律不规则,间有暂停,两肺呼吸音减低,早期肺部罗音常不明显,以后可听到细,叩诊可出现浊音。肝脏可增大。 3)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急查胸、腹部平片确诊肺透明膜病。 4)血糖测试,检查早产儿是否并发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症状。 5)部分早产儿容易发生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可以通过进行确诊。4、提出护理诊断、关注风险并发症。 根据患儿针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或影像学数据、诊断、医嘱、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贮备力不足有关。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有关。 3.自主呼吸障碍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及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5、准确执行诊疗计划和医嘱,确保疗效与安全。 1)护士掌握和理解医嘱目的,及时准确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2)加强与医生沟通,跟随医生查房,反映患者治疗效果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明确患儿使用的药物(表面活性物质制剂、抗生素、维持酸碱平衡),正确安排药物的配制、遵循液体疗法、观察药物疗效。

早产儿的“追赶生长”家长别走进了误区

早产儿的“追赶生长”家长别走进了误区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是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家长们大多知道,五六月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最好时间,但很多家长不知道,早产的宝宝常身高落后,也许正趁着这个机会在“追赶生长”呢!下面就看看专家们怎么说早产儿的生长吧。 有些家长能惊喜地发现规律:早产的宝宝看上去总显得比同龄小孩先天不足矮小瘦弱,但在一段时间内会“疯狂”地长,赶上同龄小孩。就像别的孩子在正常走的时候,他因为某些原因走得慢点,再努力用加速度跑来使自己能跟他们齐头并进。这叫“追赶生长”,是早产宝宝的特殊发育现象,大多数孩子的追赶生长发生于2岁之内。 如果孩子是早产儿,或在成长过程中发生营养不良、生病或缺乏激素时,就会逐渐偏离生长发育轨道,出现生长迟缓。而一旦这些阻碍生长的因素被祛除,孩子将以超过相应年龄正常的速度加速生长,以便重新回到原有的生长轨道上。这便是“追赶生长”出现的原理。 追赶生长,有助身心发育 教授说,“追赶生长”对孩子体格和智力发育均非常有益,比如,早产宝宝认知发育延迟、学习能力差,脑瘫患病率是正常出生体重的16.2倍。“追赶生长”中脑的快速发育可弥补这些缺陷。还有临床观察表明,没有“追赶生长”

的小于胎龄儿成年后导致终身矮小的概率要比普通孩子高7~8倍。 家长误区 虽然与正常婴儿相比,早产儿出生时营养储备明显不足,家长万万不能盲目“追肥”,试图让孩子快点“追赶生长”,以至宝宝出现“追赶性肥胖”。 乱“追肥”,反惹宝宝肥胖 专家说,在宝宝的“追赶生长”中,以科学饮食最为重要,即按照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给予相匹配的饮食,事实上不少家长却错误施爱,反帮倒忙。她在门诊中发现,有些家长过于急于求成,盼望孩子胖乎乎,心里才踏实,看见自己的孩子因早产或生病瘦瘦小小,便违反喂养规律,过度喂养造成过度营养,孩子胖是胖了,但常胖得一发不可收拾,为将来肥胖、糖尿病埋下祸根。 专家解释道,宝宝在1岁前处于长脂肪细胞数量的时期,1岁后处于脂肪细胞长大的时期,如果宝宝在1岁前就肥胖,脂肪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多,等1岁后脂肪细胞变长,便不可收拾地肥胖了。 过快“追赶”,为成年糖尿病埋祸根 很多研究发现“追赶生长”过快与一些成年期疾病如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症等密切相关。追赶过快,就好比营养缺乏使子宫培育出一个对付终生贫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