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心理学笔记

学前心理学笔记

学前心理学笔记
学前心理学笔记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科学。

心理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1)学前儿童心理学前儿童脑的机能;(2)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学前儿童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2)连续性和阶段性;(3)不平衡性;(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变现在:1、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不平衡;2、不同方面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3、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包括:1、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趋势;2、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3、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4、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2、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稳定性: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遵循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受许多稳定因素的支配可变性: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学前教育的基础科学,为学前教育的其他学科特别是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有利于家长更好的养育儿童;2、有利于幼教其他有关工作者更好的完成工作;3、有利于为幼教学习者和研究者奠定基础。

研究的任务: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2、科学地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类型:1、纵向研究(优点:可详细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连续性;缺点:耗费人力、物力、财力);2、横断研究(优点:省时省力;缺点:说明儿童心理变化一般趋势,难以说明影响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3、聚合交叉研究(优点:节省时间,系统的反映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以时间长短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按内容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注意:首先确定目的、内容、范围、时间问题;其次要及时准确记录结果;2、调查法:(1)谈话法(可自由选择个别或集体,其次谈话内容要围绕研究目的,另外掌握谈话术,最后准确记录谈话内容)(2)问卷法;3、作品分析法。

新生儿的一般特征:1、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2、娇弱与无限发展潜力共存;3、开始出现心理现象。

新生儿生理特征:1、身体结构:头大、身长、四肢短(头占身体1/4,腿占1/3,身高50厘米,体重3—3.5公斤,270块骨头);2、生理器官:腹式呼吸为主,胃容量小,体温调节差,免疫力低。

新生儿常见无条件反射:1、吸吮反射;2、觅食反射;3、眨眼发射(防御反射);4、抓握反射;5、巴宾斯基反射;6、游泳反射

条件反射:一些原本不能引起儿童反映的刺激,通过后天学习,使儿童对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彼此联系起来。

条件反射的特点:1、形成速度慢;2、不稳定

乳儿身体发展:1、身体结构:女孩体重低于男孩,骨骼易变形,肌肉易疲劳。2、神经系统:脑增长最快的时期。

乳儿动作发展特点:1、从整体到局部;2、从上到下;3、从大到小;4、从无意到有意。

儿童行走动作发展的意义:1、标志儿童直立行走的开始,这是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2、促进了其他运动觉和视觉的发展;3、满足了自己心理的需求;4、有利于促进其独立性和有意行为的发生,为以后生活、游戏、学习奠定基础。(抬头:2—3月;翻身:4—5月;坐5—6月;爬7—8月)。

乳儿手动作发展的意义:1、促进其感知觉发展,更好的认识外界世界;2、学会使用物体的方法,逐步学会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3、成为其表达意愿和与他人交往的手段。

乳儿手动作发展的特点:1、从无目的的随意抓握到有目的的手眼协调的抓握(5个月前是无目的随意抓);2、从一把抓且伴随多余动作到五指分开且无多余动作(7、8学会典型的抓东西动作);3、从一只手抓到两只手配合抓(7、8儿童学会双手配合拿东西)。

乳儿的社会性发展(社会关系):1、依恋关系:(1)依恋的形成阶段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至3个月)(谁都一样);B、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会认人);C、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至2岁多)(挑人);(2)依恋的类型:A、安全性依恋(在,不依赖;不在,要妈妈);B、回避型依恋(在与不在都一样);C、抵抗性依恋(矛盾型依恋)【只有安全性依恋是良好的、积极的依恋,其他均为消极的、不良依恋】(3)、依恋形成的意义:证明了母爱;(4)、良好依恋关系的建立:母亲正确积极对待乳儿的需求,给予更多温暖和关心,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建立良好依恋关系。2、同伴关系:把小朋友当做玩具。

乳儿的教养:1、合理的喂养保证营养平衡;2、适当的训练促进各种动作的发展(让乳儿多活动);3、细心照顾满足乳儿的各种需求;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时休息;养成良好习惯;定期运动)

婴儿身体发育:1、身高、体重:3岁,身高约96厘米,体重约14公斤;2、骨骼、肌肉:骨骼柔软、弹性大、易弯曲,大肌肉发展,小肌肉还未发展。

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脑重增加;2、神经细胞体增大;3、脑的皮质抑制过程增强。

婴儿的动作发展:1、独立行走:(1)意义:A、锻炼肌肉发展;B、扩大婴儿活动范围:(2)动作发展的顺序:1岁半可上楼梯;2岁双腿原地跳河原地站立踢球、跑、攀登;3岁独脚跳;2、使用工具:(1)使用工具动作发展阶段:A、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B、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一动作的有效时间延长;C、能够主动重复有效动作,但常常表现的很固执;D、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2)使用工具动作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A、促进其感知觉发展;B、促进思维发展;C、有助于促进想象力发展。

婴儿言语真正形成:1、初步掌握本民族语言:(1)理解成人对他说的话(1—1岁半);(2)、能用口语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1岁半—3岁)【一岁左右20左右词;2岁300—500个;3岁接近1000个】;2、言语的形成对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儿童心理有意识发展(语言控制行为);(2)促进儿童认识概括性发展。

婴儿思维和想象的发展:1、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在感知和行动中思维);2、想象开始萌芽并逐渐发展(1—2岁想象开始萌芽)。

婴儿自我意识萌芽:1、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代词“我”;2、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闹独立”。

婴儿如何进行教育:1、从思想上正确认识(闹独立是正常想象);2、辨认“闹独立”行为(存在危险家长应制止,没有,家长给予机会);3、满足孩子合理要求;4、替代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幼儿身体发育:1、身高:3岁后每年增长不超过5厘米,6岁110厘米(公式:身高=年龄*5+75CM);2、体重:2岁前增长快,2岁后平均每年2公斤,6岁20公斤(公式:体重=年龄*2+8公斤);3、骨骼、肌肉:骨头变坚硬,容易变形。(6岁长恒牙;5—7岁小肌肉开始发展)。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大脑结构的发展:(1)脑重增加(出生400克;3岁1000克左右;7岁1280克);(2)神经纤维增长(2岁前,纤维短,呈水平方向;2岁后,竖直方向);(3)整个脑皮质达到相当的成熟程度(大脑皮质区域成熟顺序:枕叶—颞叶—顶叶—额叶);(4)脑的发育进入加速期(第一个加速器:5—6岁;第二个:13—14岁);2、大脑皮质机能的发展—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加强(睡眠减少,清醒时间延长;兴奋强于抑制)。

幼儿游戏:1、什么是游戏: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2、幼儿游戏的特征:(1)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2)是愉快的活动;(3)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游戏没有固定玩法;使用玩具不固定);(4)是一种虚幻性的活动;(5)是没有社会实用价值的活动;3、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意义:(1)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2)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3)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游戏中需要思考);(4)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边说边玩);(5)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交往机会,促进社交能力;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锻炼幼儿意志;客服自我中心,学会理解人);(6)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丰富情感;发泄消极情绪;满足幼儿愿望)。

幼儿学习:1、幼儿学习的特点:(1)、学习动机强烈;(2)游戏是学习的主要方式;(3)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4)学习结果的非科学性;2、幼儿的教育:(1)重视幼儿提问;(2)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3)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不必刻意强调学习结果。幼儿劳动:1、幼儿劳动的特点:(1)喜欢劳动;(2)劳动目的不纯;(3)劳动与游戏分不开;(4)劳动不创造价值;2、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1)给予幼儿劳动的机会,培养劳动意识;(2)选择合适的劳动内容;(3)将游戏与劳动结合。

幼儿初期(小班)的心理特点:1、生活范围扩大:(1)体魄结实,精力充沛,白天睡一次,可连续5—6小时;(2)身体和手灵活,能掌握粗大动作和惊喜动作;(3)能表达思想,与同伴交流,共同游戏;2、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1)情绪不稳定,易冲动;(2)行动受情绪支配;3、爱模仿:(1)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2)是小班主要学习的方式;4、认识依靠行动:(1)先做后想;(2)注意和行动紧密联系;(3)倾听和讲述常伴随动作;(4)认识活动具体,不能逻辑思维。

幼儿中期(中班)的心理特点:1、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表象思维;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组织游戏:有组织、有主题、有分工。

幼儿晚期(大班)的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求知欲强;2、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1)开始掌握比较抽象概念;(2)能根据掌握的概念对熟悉的物体分类;(3)能进行简单逻辑推理;3、个性出具雏形;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什么是感觉:(1)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开端;是其他高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2、什么是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区别:A、产生来源不同(感觉—生理;知觉—心理);B、生理机制不同(感觉—单一分析器;知觉—多种分析器);C、反映内容不同:(感觉—个别;知觉—整体);D、经验所起的作用不同(感觉—无关;知觉—有关);(2)联系:A、都属于感性认识;B、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深入和发展;C、感觉和知觉是一体的。

感觉和知觉的种类:1、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物不同):(1)外部感觉:由机体以外客观刺激引起,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肤觉;(2)内部感觉:有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的,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2、知觉的种类(根据事物特征):(1)空间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属性的反映,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2)时间知觉:人对客观现象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包括分辨时间、确定时间、估计持续时间、预测时间;(3)运动知觉:人脑对事物空间位移的知觉。

视力的发生发展:1、视力:(1)概念:指儿童精确低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2)1—2岁视力0、5—0、6;3岁达1、0;(3)正确训练儿童视力方法:采用正确方法训练儿童视力;定期检测视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颜色视力:(1)指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2)幼儿初期:能正确辨别红、黄、蓝、绿基本色;幼儿中期:能辨别基本色,还能区别混合色和近似色,并说出基本色名称;幼儿晚期:能运用各种颜色配出所需颜色绘画,还能正确说出颜色名称。(3)成人应注意:创设色彩丰富环境;成人教名称;儿童辨认颜色顺序是基本色—混合色、近似色—颜色名称。

听力的发生发展:1、听觉的发生:(1)胎儿痛觉反应(6个月以上有明显的听觉反应);(2)新生儿听觉能力(对不同声音做出不同反应);2、听觉发展:(1)对某些声音“偏爱”(1—2月,偏好和谐有规律乐音;2月以上,喜欢优美舒缓音乐;7—8月,喜欢合着节拍跳舞);(2)听觉能力不断提高:(5—6岁55—65厘米外的钟摆动;6—8岁100—110听到);(3)听觉个别差异大。

触觉的发生发展:1、触觉的发生:刚出生就有;2、口腔触觉:乳儿期;3、手的触觉三个阶段:(1)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非条件反射);(2)视觉和触觉的协调(5个月以后);(3)动觉的发展。

形状知觉的发生发展:1、形状知觉的发生:出生不久就产生(喜欢看清晰图像、注视曲线)2、形状知觉的发展特点:(1)由易到难的顺序认识图形,先认识平面图形后认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顺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五边形—梯形—菱形;立体图形顺序:球形—正方形—圆柱体—长方体);(2)经历配对—指认—命名三个环节;(3)起初把图形和具体事物联系,并自发用词语来称呼它们。

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1、方位知觉的发生:出生后便有依靠听觉定位的能力;2、方位知觉的发展:3岁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能辨别上下前后。深度知觉发生发展:1、深度知觉的发生:2、发展:与爬行经验有关。

时间知觉发生发展:1、时间知觉发生:儿童发展比较慢,依靠“生物钟”;2、发展特点:(1)年龄越大,时间认识精确性越高;(2)生活经验越丰富,时间知觉发展水平越高;(3)遵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原则;(4)年龄越大对时间标尺理解越准确(7岁能利用标尺估计时间)。

观察和观察力概念:1、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2、观察力:观察的能力。

3、观察力与感知觉的关系:感知觉是观察力基础,观察力培养是以感知觉发展为前提。

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特点:1、目的性:小班,常忘记观察;大中班目的性增强;2、持久性:随年龄增加而延长;3、细致性:只看事物轮廓,不关注内在关系;4、概括性;5、观察的方法:初期,边看边指;中期,有点头或自言自语代替手;末期,靠内部语言控制和调节。

6、观察顺序:左—右;上—下;里—外。

培养观察力的意义:1、认识世界的窗口;2、为学习奠定基础;3、有助于促进创造力发展。培养观察力的方法:1、激发儿童观察的兴趣:(1)扑捉孩子兴趣,引导观察;(2)提供有兴趣的事或物,引导儿童观察;2、教会儿童正确的观察方法:(1)顺序观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从局部到整体、聪明先到隐蔽;(2)比较观察。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是其他心理过程发展基础;2、是儿童认识世界基本手段;3、在幼儿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学前儿童感知觉培养:1、鼓励充分运用各种感官;2、提供锻炼各种感官的机会;3、利用玩具训练感官发展。

什么是注意:1、指向性:带有选择指向一定物体;2、集中性:停留和深度。

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当性动作:感觉器官朝向对象;2、无关动作的停止;3、呼吸运动

的变化。

注意的品质:1、稳定性(注意持久性);2、广度(注意的范围);3、分配;4、转移(注意灵活性)。

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2、引起无意注意因素:(1)客观刺激本身特点;(2)自身的主观状态;2、有意注意:(1)引起有意注意因素:(1)活动目的、任务和结果:(2)个人意志;(3)参加活动过程的组织形式。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生: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2、选择性注意的发生规律(1岁左右):偏好复杂刺激物;偏好曲线;偏好不规则图形;偏好轮廓密度大图形;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偏好对称的刺激物;从注意局部到全部发展;从注意外围向形体内部发展。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1、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1)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对周围事物的无意注意;对别人谈话的无注意;对事物的变化无意注意(一岁半5—8分;1岁9个月8—10分钟;2岁10—12分钟;2岁半10—20分钟);(2)有意注意开始萌芽。2、3—6岁幼儿注意的发展:(1)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2)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受大脑发育水平局限;在外界环境要求下发展;在一定活动中实现;开始掌握一些有意注意的方法。

学前儿童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稳定性:小班3—5分钟;中班10分钟;大班10—15分钟;

2、注意的广度:很小;

3、注意的分配:幼儿晚期发展;

4、注意的转移:晚期发展。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1、从定向性注意到选择性注意;2、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引起幼儿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1、大脑发育不成熟;2、兴趣和需要;3、外界无关的干扰;4、个体自身体力状况(充沛或疲倦)。

防止儿童注意分散的措施: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2、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3、合理安排作息制度,注意劳逸结合;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学前儿童注意力培养的方式方法:1、发展有意注意:(1)耐心讲解,让其理解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提出有意注意的要求;(3)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在积极活动中保持有意注意;(4)借助语言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2、防止注意力分散(上面有防止幼儿注意力措施)。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记忆的基本过程:1、识记(信息的编码):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2、保持(信息的储存):(1)质量上:总结概括识记内容和增加夸大识记内容;(2)数量:记忆回溯和遗忘。3、再现(信息的提取):再认和回忆。

记忆的种类:1、目的划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2、内容划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概念、公式、规律);3、方式划分: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4、长短划分:瞬间记忆(1-2秒)、短时记忆(1分钟左右)、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

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记忆速度的快慢);2、记忆的持久性(保持时间长短);3、记忆的准确性(提取内容与事物本来面目相一致程度);4、记忆的准确性。

新生儿记忆的表现(主要是短时记忆):1、对熟悉事物的习惯性;2、最初的条件反射。

乳儿的记忆:1、1—3个月,长时记忆开始发生,可保持30天;2、3—6个月: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3、6—12月,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延长。【都是再认,无回忆,是无意记忆】。1—3岁婴儿记忆发展特点:1、无意识记忆为主(2岁前);2、有意识记忆开始萌芽(2岁后)。3—6岁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1)无意记忆占优势变现:无意记忆效果优于有意识记;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无意识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2)影响无意识记效果因素: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活动动机。(3)有意记忆发展特点:儿童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1)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2)两者都在不断发

展。3、形象记忆占优势,词语记忆逐渐发展:(1)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词语记忆;(2)两者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3)两者的差异逐渐缩小。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幼年健忘和记忆恢复);2、记忆提取的发展(2岁出现回忆);3、记忆容量的增加:(1)记忆广度:7+—2个信息单位;(2)记忆范围;4、记忆内容的变化:运动记忆最早,词语逻辑记忆最晚,形象记忆最突出;5、元记忆包括:明确记忆任务;选择记忆方法;能检查和评价自己记忆;6、记忆策略:反复背诵或自我叙述、是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

儿童运用记忆策略阶段:1、没有策略(5岁前);2、过渡阶段(5—7岁);3、能主动自觉的采取策略(10以后)。

记忆的意义:1、有助儿童感知觉的发展;2、有助儿童想象和思维的发展;3、有助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4、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

记忆力培养: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积极性;2、让儿童在积极思维过程和活动中识记材料;3、教儿童学会运用记忆方法和策略;4、引导儿童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5、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想象:人对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力: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属有意想象):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特定。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1、想象发生的年龄:1岁半到2岁出现想象萌芽,通过动作和语言变现出来;2、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简单的相似联想;(3)没有情节的组合。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1)学前儿童的无意想象:想象无预定目的;主题不稳定;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2)有意想象的萌芽、发展;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婴儿期为再造,幼儿期为创造;(1)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学前儿童想象中的形象多事记忆表象的极简单加工;(2)再造想象在学前儿童生活中占主要地位:首先,再造想象水平低;其次,是学前儿童生活所大量需要的;最后,为创造想象的发展奠定基础;(3)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发展。3、想象的内容有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1、脱离现实(夸张性)原因:感性认识低,抓不住事物本质;其次,情绪对想象过程的影响。2、想象与现实相混淆。

想象发展的趋势:1、无意识—有意识;2、单纯再造型—创造性;3、夸张性—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1、想象与感知密不可分;2、想象与记忆密不可分;3、想象与思维关系密切。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1、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接触社会;(2)通过通话、小说、图画书等文学作品丰富幼儿的表象;2、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有意想象;(3)通过专门训练发展幼儿的想象力:(1)添画和意愿画;(2)听故事编结尾;(3)鼓励幼儿亲自参与各种创造活动。

思维是闹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的反映能力。

思维力的品质:1、深刻性;2、灵活性:起点灵活;过程灵活;概括—迁移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思维结果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3、独创性

(创造性);4、批评性: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正确性);5、敏捷性。

思维的分类原则及种类: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知道分类:经验思维、理论思维;3、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维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分类:直觉思维、分析思维;4、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分类:聚合思维、发散思维;5、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分类: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基本过程:1、分析综合:整体分解成部分,在分析整合;2、比较分类:相比较,确定异同,发现其关系;3、抽象概括:4、思维在智力活动中的地位:思维能力是核心。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从动作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到概念概括(性质来看);2、反映事物外部联系、现象到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反映内容看);3、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具体形象思维、最后是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工具的变化:1、直观行动性思维的工具—动作;2、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工具—表象;3、抽象逻辑性思维的工具—概念。

思维方式的变化:1、直观行动性思维:(1)定义: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进行思维(2-3岁最突出);(2)特点:直观性与行动性(边想边做);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行动过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2、具体形象性思维:(1)定义: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幼儿期典型);(2)特点:思维动作的内隐性;具体形象性;自我为中心性(变现为:不可逆性、拟人性、经验性)。3、抽象逻辑性思维。

概念的掌握方式: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2、内涵不精确,外延不适当。

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1、4岁左右不能进行一级概念的独立分类;2、5岁左右可进行独立分类,但以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功用分类;3、6岁左右可进行独立分类,将某些比较熟悉的实物的许多特征进行综合。

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具体到抽象):1、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3岁左右):能说10以下数词,数5以下实物,手口一致;2、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4-5岁):能按数取物(5—15个);能认识第几和前后顺序;凭借实物进行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能做简单实物加减运算;3、数的运算的阶段(5-7岁):能学20以内的加减运算;基数和序数概念。

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1、以直接(感知)判断为主,间接(抽象)判断开始出现;2、判断内容的深刻化;3、判断根据客观化;4、判断论据明确化。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解析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A.1~1岁半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学前心理学试题(A)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函授站 学前心理学(A) 姓名:学校: 专业: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A、3-4岁 B、4-5岁 C、5-6岁 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 ) A、前后 B、上下 C、左右 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生活制度 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 ) 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 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 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 ) 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 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 7.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哪位科学家() A、弗洛伊德 B、格罗斯 C、斯宾塞 D、霍尔

8.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是哪种() A、认知动力说 B、社会性活动说 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 9.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哪种游戏() A、表演游戏 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 D、音乐游戏 10.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 儿掌握游戏的进程这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 A、平行游戏 B、合作游戏 C、指导游戏 D、参与游戏 11.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游戏()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建筑游戏 12.美国心理雪茄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 等)的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哪种动机类型() A、认知的动机 B、附属的动机 C、自我提高的动机 D、社会性动机 13.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 A、进作用 B、维持作用 C、驱动作用 D、激励 14.下列对运动技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般的随意作出的动作也包含着运动技能 B、运动技能称为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D、支持技能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特点 15.在操场上跑步属于( ) A、间断型运动技能 B、粗放型运动技能 C、开放型运动技能 D、器械型运动技能 16.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中,对4—5岁的幼儿在跑的要求是( ) A、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 B、用前脚掌着地,重心手稳的跑。 C、上体正直,两臂曲肘放在体侧,自然迈开步子跑。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五、论述题 现在有的父母让很小的孩子参加许多学习班(比如:书法、舞蹈、乐器等),请你根据格赛尔的“成熟-学习”说对这一现象进行评价。 (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 (2)根据儿童发展的特征,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各种游戏会对儿童的智力和社会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这方面的时间却被没有效果的学习班所侵占,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们应该遵从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格赛尔的忠告: A、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B、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C、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而应让你和你的孩子一起体会每一阶段的乐趣。 D、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六、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月亮为什么不睡觉”,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妈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应注意: ①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 ②对于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因势利导,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2、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试析: (1)上述两段话各自所代表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派别是什么? (2)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具体有哪些?请结合事例分析说明。 1、霍尔代表遗传决定论;华生代表环境决定论 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具体有: 1)遗传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②遗传素质为儿童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2)生理成熟的作用: ①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②每个幼儿生理成熟的水平或状态,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3)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①环境和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③环境和教育制约心理发展的速度、方向和水平 4)实践活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5)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2017年4月学前教育心理学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2017年4月 课程代码: 00882 -、单项选择題(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精神的某种能力在某个时期里对某种环境能敏感地反应和发展,并 称之为42 A.关键期 B.准备期 c.发展期 D.敏感期 2.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学习模式,一种是派生下位学习,另一种是162 A.相关下位学习 B.变式下位学习 C.同化下位学习 D.推理下位学习 3.我们如果口渴了就找水喝,出汗了就需要毛巾,这类决策的知识表征方式是149 A.概念 B.表象 c.图式 D.产生式 4.幼儿可以说出笔是用来写字的,这是145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信息类知识 D.数据类知识 5 .在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一个155 A.具体目标 B.网络系统 C.变式 D.核心经验 6.感觉与统合障碍称为 A.感觉统合下降 B.感觉统合误差 c.感觉统合失调 D.感觉统合失误 7.按照内部和外部动作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与173 A.知觉技能 B.运动技能 c.操作技能 D.智力技能 8 .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就是 A.幼儿社会性 B.幼儿社会性学习 c.幼儿社会化 D.幼儿社会学习 9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幼儿学习心理和幼儿 A.教学心理 B.游戏心理 C.认知心理 D.发展心理 1 o. 幼儿园情结智力教育模式包括赏识教育模式和222 A.情境教学模式 B.活动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1 1 .儿童的发展是一种服从自然规律按照成熟类型进行的过程,它并不依赖于教学。这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 A.皮亚杰 C.桑代克 B.维果茨基 D.考夫卡 12.学前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C.观察法 B.调査法D.测量法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课件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 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P43)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P26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P68) 答1、无意注意为主: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2)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要多样 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P73)3)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

学前心理学精彩试题[1]

学前心理学试题(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C )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D )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D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B )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B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 )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用得多) C.两者都很好 D.两者都很差 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 、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 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 特征是什么? 答:)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 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正确做法: 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 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 会正确的方法。 ()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 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 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 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 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教材) 、无意注意为主:)——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 )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 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 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 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 率的提高。 (教材)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 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 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 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 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分)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 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答:)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②情绪的影响;③幼儿想象表象能力的局限。

学前心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幼儿教育现象 目标: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所给出的案例。 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 分析步骤: 1、读题,看清楚案例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问题,找出题中做的对或不对的地方。 3、回想与题目中相关的理论点。 答题步骤: 1、说出该案例涉及的核心观点,或者简要说出案例中合理或不合理的现象。 2、结合观点分析案例中的现象。 3、根据需要,给予恰当的建议。 答题时间:5分钟。 时间分配:2-3,1-4 理论回顾: 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心理学基础,即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所有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都是错误的,细分来讲:师幼互动、教学方式、环境创设等涉及的是教育学,也就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言行举止的分析都是心理学的范围。 1、心理学的知识框架 (1)认知发展: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 (2)情绪情感 (3)社会化:语言、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道德。 (4)个性:气质、性格、自我意识与性别化。

实战演练:心理学分析 1、小军是个3 岁6 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军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小军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军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军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2、一次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辨别乐音与噪音。当我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这是好听的音乐;而当播放噪音时,孩子们都捂住了耳朵。我问:“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大部分孩子说不好听,只有源源大声地说:“这个声音好听!”我非常不高兴,瞪着源源说:“这么吵闹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我正想批评他,可看他一脸的委屈,我忍住火气问:“为什么你会觉得这声音好

幼儿学前心理学试卷(附答案)

幼儿学前心理学试卷(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 2.注意 3.形象记忆 4.再造想象 5.创造性思维 二、填空: (每个空1分,共30分〉 1.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在( )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应用实验的手段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才使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 )中分离出来。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 )和( )两大类。前者包括( )、〈〉和( );后者主要是从〈〉、( )和( - .)等方面反映出来。 3.幼儿的活动主要有( )、( )和( ),其中〈〉是主导活动。 4.注意不是〈〉的心理过程,但任何一种()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注意。 5.一个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仅凭经验是难以正确断定的。对于一个多动的儿童,必须根据生活史、( ) 观察、( )检查、( .)测验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学前儿童的好动当作多动来对待。 6. ( . )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也是个体与()保持平衡的保障。 7.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先(. )再( )然后是( )。由于幼儿辨别空间方位是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过渡 到以其他客体为参照辨别,因此,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 )示范。 8.记忆过程可以分为( )、( )、( )三个基本环节。 9.言语是(. . )借助( )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三、解释心理现象:’ (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有人曾经把黑猩猩与幼儿放在一起抚养训练,但应为黑猩猩不具备人类的遗传素质,最终不可能与 人类的后代一样形成人的心理。() 2.在"抱娃娃"游戏中,开始,参加者把自己当成娃娃的妈妈,耐心地喂饭,但当他转身去拿"饭"时,发 现其他小朋友正在沙坑里搭起一座"小花园",他的注意便一下子转到"小花园飞而走到沙坑去玩 了。() 3.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4.一个幼儿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属于抑郁质,但神经类型的检查结果是"强、平衡、灵活型”。() 5.有的儿童绘画能力突出,有的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还有的儿童能歌善舞,对音乐、韵律特别敏 感……() 四、材料分析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 ?学前心理学》的《注意》一章中有这样的描述: “小班幼儿一般只能稳定地集中注意3--5分钟,中 班幼儿可达到10分钟,大班幼儿可延长到10--15 分钟。"试根据这段材料分析,小、中、大班单个〈或一次〉教育活动时间分别应该控制在多长?为什么? 2. ?学前心理学》中有这样的描述:"布卢姆以17岁为发展的最高点,假设其智力为100%,得出各个 年龄儿童智力发展的百分比:一岁,20%; 四岁,50%; 八岁, 80%; 十二岁, 92%; 十七岁, 100%"请您结合实际,谈谈这段材料对我们幼儿教育有什么启示。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一共20分〉 1. 结合实际,谈谈感知觉规律在玩教具制作与使用、环境布置中的应用。 2.联系日常教育活动,谈谈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意义及途径。 六、论述题: (20分〉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心理学》前后有什么不同?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doc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案例】: 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在抱起宝宝的同时,用摇鼓弄出声音,宝宝不哭了,后来,当宝宝再哭的时候,妈妈用摇鼓弄出声音,宝宝停止了哭泣,请问这是为什么?请说明原理。 【条件反射,在外界刺激的条件下,婴儿建立了条件反射】 【案例】给幼儿观看两只机器蜗牛,一只爬得快,另一只爬得慢,当快蜗牛停下来的时候,慢蜗牛还在爬,但是最终未能赶上快的蜗牛。让幼儿I可答哪一只蜗牛先停下来,大部分幼儿说慢蜗牛先停下来,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感知觉理论分析。 【幼儿的时间知觉的发展和成熟比较晚,幼儿借助距离的长短认识时间概念,认为走的路程短,时间就短,是典型的时空关系的混淆。] 【案例】有一?位教师在教幼儿背诵前,先把诗的内容绘成美丽的图也,再用故事形式向幼儿讲述诗的内容,进而引导幼儿对诗中提及的“眠”、“晓”、“啼鸟”等进行讨论,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你觉得老师的做法符合幼儿记忆的特点吗?为什么? 【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幼儿的记忆特点。由于幼儿的形象识记优于语词识记,幼儿喜欢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对感兴趣的事物识记效果比较好,教师用故事的方式吸引了幼儿的兴趣,识记的效果当然比单调的灌输要好得多。】 【案例】2010年春晚,一个小女孩背诵《百家姓》的镜头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各方争论。请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评价之。 【幼儿的容易运用机械记忆,所以在记忆《百家姓》这些无意义字符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不要认为这是什么特殊的能力,更不能将其作为“神童”的标志。】 【案例1]周二的早上入园时,小强对老师说:“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海南岛玩儿了,太好玩了,还潜水了老师愣住了,昨天是星期一,小强在幼儿园啊!于是就批评小强:“爱撤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请分析小强的行为,并对教师的评价做分析。 【由于幼儿的记忆不精确、不完整,经常记住非木质、富有情绪色彩的或感兴趣的内容,常常把主观想象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混为一谈,所以容易歪曲事实,千万不能借此认为是品德出现问题。】 【案例2]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幼儿很想去看妈妈,但是大人不允许。过了两天,幼儿告诉老师:“我到医院去看妈妈了。”请分析幼儿的反应。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 1.学前儿童理智感已有明显的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幼儿很喜欢做游戏 B. 幼儿很喜欢提问题 C. 幼儿已能控制自己的不愉快情绪 D. 幼儿不愉快的情绪表现明显下降 B 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 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 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C. 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 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C 3.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A. 神经活动参与

B. 口腔与手的协调 C. 手与脚的协调 D. 眼手协调 D 4.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和避免失败的倾向组成。 A. 对成就的向往 B. 追求成功的倾向 C. 树立目标 D. 对目标的向往 B 5.儿童产生想象的原材料是()。 A.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B. 老师语言的描述 C. 头脑中已有的表象 D. 丰富的游戏内容 C 6.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 直观性

B. 行动性 C. 具体形象性 D. 抽象逻辑性 C 7.幼儿指着天空中的某一片云彩高兴地说:“妈妈,你看,那是小孩骑大马。”这是属于 ()。 A. 想象 B. 判断 C. 直觉 D. 下定义 A 8.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 A. 反复练习 B. 回避说出某些词 C. 放慢说话的速度 D. 解除紧张 D 9.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

A. 不同的生理原**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B. 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C.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 D. 儿童从掌握知识到心理机能都会发生变化 C 10.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没有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B.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不断增加 C. 自我调节化 D.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C 1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A. 记忆 B. 注意 C. 动作 D. 口头言语 12.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 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学前心理学选择题汇总答案

学前心理学选择题汇总 1.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者品质的独特结合是(B)。 A性格B个性C自我意识D理想 2.幼儿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有情感、有动机、有想法,这反映了幼儿(D)。 A情感的发展B社会认知的发展C感觉的发展D个性的发展 3.个性的调节系统以(D)为核心。 A需要B动机C兴趣D自我意识 4.(A)的成熟标志着幼儿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B信念C性格D世界观 5.个性倾向性的基础是(B)。 A信念B需要C兴趣D动机 6.(C)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A个性的调节系统B个性倾向性C个性心理特征D心理过程 7.个性的(D)是个性最本质的属性。 A稳定性B整体性C独特性D社会性 8.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是(C)。 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幼儿期D学龄初期 9.幼儿(B)岁左右,个性逐步萌芽。 A1B2C3D4

10.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B)开始形成。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调控系统D情绪状态 11.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这是(B)教养方式的特点。 A权威型B放纵型C民主型D专制型 12.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B),它制约着个性的发展。 A自我评价B自我意识C自我调节D自我认识 13.幼儿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是(A)。 A掌握代名词“我”B掌握代名词“你”C掌握代名词“他”D分清自己及他人 14.“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D)。 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 15.一个人特有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人的(D)。 A性格B能力C个性D气质 16.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D)的差异。 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 17.有的幼儿遇事反应快,容易冲动,很难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类幼儿的气质类型比较倾于(C)。 A抑郁质B多血质C胆汁质D黏液质 18.某儿童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灵活、善交际、兴趣广泛而不稳定,由此可推断他的气质类型基本属于(B)。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 1、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 (P43) 2、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P26)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教材P68) 1、无意注意为主: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 2)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P73)3)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 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率的提高。 (教材P100)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1)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2)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10分) (1)。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04.10) 答:1)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学前心理学案例1

3 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 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 4 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 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答:1)3、4 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 3、4 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1、无意注意为主: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2)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3)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率的提高。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答:1)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2)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04.10)答:1)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2)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②情绪的影响;③幼儿想象表象能力的局限。(2).案例中的幼儿因为喜欢听古典音乐,也很崇拜音乐家,所以夸张地跟妈妈说:“今天,肖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