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学 下 答案

大学物理学 下 答案

大学物理学 下 答案
大学物理学 下 答案

新教材下册习题解答(教师用) 第12章

12.1 一个封闭的立方体形的容器,内部空间被一导热的、不漏气的、可移动的隔板分为两部分,开始其内为真空,隔板位于容器的正中间(即隔板两侧的长度都为l 0),如图12-30所示.当两侧各充以p 1,T 1与 p 2,T 2的相同气体后,

长度之比是多少)?

解:

活塞两侧气体的始末状态满足各自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左侧: T pV T V p 111= 得, T pT V p V 1

11=

右侧:

T pV T V p 222= 得, T pT V

p V 2

22=

122121T p T p V V = 即隔板两侧的长度之比 1

22121T p T p l l = 12.2 已知容器内有某种理想气体,其温度和压强分别为T =273K,p =1.0×10-2

atm ,密度32kg/m 1024.1-?=ρ.求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

n k T p = (1)

nm =ρ (2)

A mN M = (3) 由以上三式联立得:

1235

2232028.010022.610

013.1100.12731038.11024.1----?=?????????==mol kg N p kT M A ρ 12.3 可用下述方法测定气体的摩尔质量:容积为V 的容器内装满被试验的气体,测出其压力为p 1,温度为T ,并测出容器连同气体的质量为M 1,然后除去一部分气体,使其压力降为p 2,温度不变,容器连同气体的质量为M 2,试求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

()

V V -2 2p T )(21M M - V 1p T 1M V 2p T 2M 221V p V p = (1) (

)()RT M

M M

V

V p 21

22-=- (2)

(1)、(2)式联立得: ()()()V

p p RT M M V p V

p p RT

M M M 21212

1221--=

???

? ??--=

12.4在实验室中能够获得的最佳真空相当于大约10-14atm (即约为10-10mmHg 的压强),试问在室温(300K )下在这样的“真空”中每立方厘米内有多少个分子? 解: 由nkT p = 得,

35311235

141045.21045.210

38.130010013.110----?=?=????==cm m kT p n 12.5已知一气球的容积V =8.7m 3,充以温度t 1=150

C 的氢气,当温度升高到370

C 时,维持其气压

p 及体积不变,气球中部分氢气逸出,而使其重量减轻了0.052kg ,由这些数据求氢气在00C,压

力p 下的密度. 解:

V p 1t m V p 2t ()V V -2 p 2t m ?

3V p 3t m 由

2

2

1t V t V = (1)

m

m

V V V ?=-22 (2)

3

3

1t V t V = (3) 3

V m

=

ρ (4) 由以上四式联立得: 3231122109.815

.2737.815

.288052.02215.310--??=???=?-=

m kg Vt t m t t t ρ 12.6真空容器中有一氢分子束射向面积2cm 0.2=S 的平板,与平板做弹性碰撞.

设分子束中

分子的速度13s m 100.1-??=v ,方向与平板成60o夹角,每秒内有23100.1?=N 个氢分子射向平板.求氢分子束作用于平板的压强. [2.9×103

Pa] 解: A

N M m =

Pa S

Nm S F p 323

433230

109.210022.6100.223

100.110210260sin 2?=????

?????===

--v

12.7 下列系统各有多少个自由度:⑴在一平面上滑动的粒子;⑵可以在一平面上滑动并可围绕垂直于该平面的轴转动的硬币;⑶一弯成三角形的金属棒在空间自由运动. 解:(1) 2 (2) 3 (3) 6

12.8 容器内贮有氧气,其压强Pa 101.013atm 15?==p ,温度t =270

C,求: (1)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2)分子的质量m ;(3)氧气的密度ρ;(4)分子的方均根速率;(5)分子的平均平动能;(6)在此温度下,4g 氧的内能. 解:(1) 由 nkT p = 得,

3

2523

51045.215

.3001038.110013.1--?=???==m kT p n (2) kg N M m A 2623

3

1031.510

022.61032--?=??== (3) 32625

30.11031.51045.2--?=???==m kg nm ρ

(4) 1

23

2

1084.410

3215.30031.833--??=???==s m M RT

v (5) J kT k 21231021.615.3001038.123

23--?=???==

ε (6) J RT M m 21079.715.30031.82

5

32425?=???==ε

12.9 1mol 氢气,在温度270

C 时,求⑴具有若干平动动能;⑵具有若干转动动能;⑶温度每

升高10C 时增加的总动能是多少? 解: (1) J RT 311074.315.30031.823

23?=??==

ε (2) J RT 3

21049.215.30031.822?=?==ε

(3) J R 8.202

5

==?ε

12.10 试求1mol 氢气分别在0℃和500℃时的内能.

解: J RT 3111067.515.27331.825

25?=??==

ε J RT 4

221061.115.77331.82

525?=??==ε

12.11 (1)求在相同的T 、p 条件下,各为单位质量的 H 2气与He 气的内能之比.(2)求在相同的T 、p 条件下,单位体积的H 2气与He 气的内能之比. 解:(1) RT E H 25102132??=- RT E e

H 2

3

10413??=-

3

102=

e

H H E E (2) 由nkT p =, 相同的T 、p 条件,可知: e H H n n =2 kT n E H H 2522= kT n E e e H H 2

3

=

3

52=

e

H H E E 12.12 设山顶与地面的温度均为273K,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89kg ·mol -1.测得山顶的压强是地面压强的3/4,求山顶相对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解:依题意有,340=p p 由气压公式有:

m p p g RT h 301030.23

4

ln 81.90289.027331.8ln ?=??==

μ 12.13 求速率大小在p v 与1.01p v 之间的气体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 解:速率间隔在p p 1.01v ~v ,即p v v 01.0=?

1==

p W v v 01.0=?=?p

W v v

在p p v v 01.1~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数为

()%83.0422=?=?=?-W e W W W f N N W π

12.14 求00C 的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和最概然速率. 解: 氢气分子相对应的各种速率为

1331071.110215

.27331.860.160

.1--??=???==s m M RT v 1

3321084.110215.27331.873.173

.1--??=???==s m M RT v 1331050.110

215.27331.841.141

.1--??=???==s m M RT p v 由于三种速率均与分子的摩尔质量平方根成反比

4

1

2

2=

o H M M 所以氧气分子的三种速率为氢气分子相应速率的四分之一 1

21026.4-??=s m o v 1

2

2

1061.4-??=s m o v ()

121076.3-??=s m o

p

v

12.15 如图12-31所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在同样温度下的速率分布曲线.试问哪条曲线对应氧(氢)气的分布曲线? 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各是多少? 方均根速率各是多少? 解: 由 M

RT p 2=

v 可知,温度相同时,p v 与M 成反比

又由图可知,12p p v v > 因此 可得,21M M > 所以, (1)为氧气的速率分布曲线 (2)为氢气的速率分布曲线

()()

()()

2222H M O M O H p p =

v v ()1

2500-?=s m O p v

()()()()1222220002

32

500-?===

s m O H M O M H p p v v

由 M

RT

32

=

v M

RT p 2=v 得, p v v 2

32

= ()1226125002

3

-?=?=

s m O v

)

(v f 图12-31 习题12.14图

()122245020002

3

-?=?=

s m H v

12.16 设质量为m 的N 个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如图12-32所示.(1)由N 和0v 求a 值.(2)在速率2/0v 到30v /2间隔内的分子数;(3)分子的平均平动能. 解:

(1)在区间内0~0v ()v v v 0

a

Nf = 在区间内002~v v ()a Nf =v 在区间内02~0v ,分子总数为N

()020

200

202320

00

00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a a a ad d a N =+???? ??=+=?

? 0

32v N

a =

(2)()N a a a ad d a N 12

78720232

20232

00

00

0000

==+???? ??=+=

???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0 (3) ()v v v v v d f ?

=0

20

22

2

020200

22

02

2

363191461211

121210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m m ad N

d a N

m m =??? ??+=???

?

??+==?

?

ε 12.17 设N 个粒子系统的速度分布函数为

?

??>>>=)0)

,0(d d 00v v v v v (为常量K K N v

⑴画出分布函数图;⑵用N 和v 0定出常数K ;⑶用v 0表示出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解:(1)

K

O )

(v Nf 0

图12-32习题12.15图

0v v (2) 00

v v v K Kd N ==

? 0

v N

K =

(3) 211000

000

v v v v v v v

v v ===

??

d d N

N

v

00254.032

383v v v v ===

π

π 12.18 试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出发推写出如下分布律:(a )以最概然速率m

kT

p 2=

v 作为分子速率单位的分子速率p x v v =

的分布律;(b )分子动能2

2

1v m k =ε的分布律.并求出最概然动能kp ε,它是否就等于

2

2

1p m v ? 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2

223

2

24v v v kT m e kT m f -?

?

????=ππ (a ) m kT p 2=

v p

x v v

= ()2

224

x e x kT

m x f -=π (b)

22

1v m k =ε

()k kT

k k

e kT m

f επεε

-??

? ??=23

124

()0112423

=??

?

??-??? ??=-kT e kT m d f k kT k k k

επεεε

得, 01=??

?

??-

kT k ε 2

21p kp m kT v ==ε

12.19 设容器内盛两种不同单原子气体,原子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此混合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内能相等,均为U ,求这两种气体平均速率1v 和2v 的比值以及混合气体的压力.设容器体积为V .

解: RT M m U 231'= RT M m U 23

2''= 得,

2''1'M m M m =

21

'''M M m

m = 118m kT π=

v 228m kT

π=v 则 1

2

21m m =v v RT pV ν= RT

U

M m M m M m 3421'2''1'=

=+=ν 得, V

U V RT RT U p 3434=

=

12.20 求在标准状态下一秒内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次数.已知氢分子的有效直径为2.0×10-10 m.

解:3

2523

51069.215

.2731038.110013.1--?=???==m kT p n (

)

m n

d 725

2

1021009.21069.210

0.221

21--?=???=

=

ππλ

133

1070.110

215

.27331.888--??=???==

s m m RT ππv 197

3

1013.810

09.21070.1--?=??==s z λv

12.21 在足够大的容器中,某理想气体的分子可视为d=4.0×10-10 m 的小球,热运动的 平均速率为2

100.5?=v m/s,分子数密度为n =3.0×1025 /m 3.试求:(1) 分子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频率;(2) 气体中某分子在某时刻位于P 点,若经过与其他分子N 次碰撞后,它与P 点的距离近似可表为λN R =,那么此分子约经多少小时与P 点相距10米?(设分子未与容器壁碰

撞) 解: (1)

(

)

m n

d 825

2

102107.4100.310

0.421

21--?=???=

=

ππλ

1

108

21006.110

7.4100.5--?=??==s z λv

(2) λN R =

h R R z N t 1182107.4100.51

10018

222

=????==??? ??==-λ

υυλλ 12.22 设电子管内温度为300K ,如果要管内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10cm 时,则应将它抽到多

大压力?(分子有效直径约为3.0?10-8cm ) 解:

n

d 2

21πλ=

若使

cm 10>λ

()

3192

10

2105.21

.0100.321

21--?=??=

=

m d n πλ

π 需使 319105.2-?

Pa nkT p 1.03001038.1105.22319=????==- 即需使 Pa p 1.0<

12.23 计算⑴在标准状态下,一个氮分子在1s 内与其他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⑵容积为4L 的

容器,贮有标准状况下的氮气,求1s 内氮分子间的总碰撞次数.(氮分子的有效直径为

3.76?10-8cm )

解: (1) λ

υ

=

z 3

2523

51069.215

.2731038.110013.1--?=???==m kT p n

(

)

m n

d 825

2

102109.51069.210

76.321

21--?=???=

=

ππλ

1

23

1054.4102815.27331.888--??=???==

s m M RT ππυ 1

98

2107.710

9.51054.4--?=??=s z (2) mol V V mol 179.04

.224

===

ν A

N N ν=

132923103.8107.710022.6179.0-?=????===s z N z N z A ν

12.24 实验测知00C 时氧的粘滞系数s)g/(cm 1092.14??=-η,试用它来求标准状态下氧分

子的平均自由程和分子有效直径.

解:λυρη3

1

=

M RT πυ8= nm =ρ 其中 kT p n =

, A N M m = 得:RT

pM =ρ

所以

m M

RT p RT

M

pM

RT

83

5

5105.910

32815

.27331.810013.111092.1381383---?=?????

??===ππη

πη

λ

p

d kT n

d 2

2

221ππλ=

=

m p kT d 108

523100.3105.910013.1215.2731038.12---?=??????=

=

πλ

π

12.25 今测得氮气在00C 时的导热系数为237103.W m K 11???---,计算氮分子的有效直径.

已知氮的分子量为28. 解:??

?

??=

M C VM λυρκ31 R C VM 25= RT pM nm =

=ρ m R

MT p R M

RT M pM RT

73

531069.131.8815.273102810

013.11107.235681565283---?=????????=

==ππκ

πκ

λ

p

d kT n

d 2

2

221ππλ=

=

m p kT d 107

523102.21069.110013.1215.2731038.12---?=??????=

=

πλ

π

12.26 在270

C 时,2mol 氮气的体积为0.1L ,分别用范德瓦耳斯方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其压强,并比较结果.已知氮气a =0.828atm ?L 2?mol -2, b =3.05?10-2L ?mol . 解:RT pV ν=

Pa V

RT

p 7

3

1099.410

1.015.30031.82?=???=

=

-ν ()RT b V V a p ννν=-??

? ??+22

p 2p 0

V 0

2V V

()()Pa

V a b V RT p 72

53

2221044.91.010013.1828.04101005.321.015.30031.82?=???-???-??=--=--ννν 第13章

13.1 (1)理想气体经过下述三种途径由初态I (2p 0,V 0)变到终态Ⅱ(p 0,2V 0).试计算沿以下每一路径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a )先从V 0到2V 0等压膨胀然后等体积降压;(b )等温膨胀;(c )先以V 0等体积降压到p 0后再等压膨胀.(2)对1mol 的范氏气体重复以上三个过程的计算? [答案:(1)(a)2p 0V 0,(b) 2p 0V 0ln2,(c)p 0V 0;

(2) (a)2p 0V 0, (b)0

0002002ln ))(( V a b V b V b V V a

p ----+

,(c)p 0V 0] 解:(1)

(a) ()0000022220

0V p V V p pdV A V V =-==? (b) 200222ln 2ln 00

V p RT dV V

RT

pdV A V V V V ====?

?

(c) ()00000220

V p V V p pdV A V V =-==

?

(2) 范德瓦尔斯方程: ()RT b V V a p mol mol

=-???

? ?

?+2 (a) 00220

V p pdV A V V ==?

(b)

()0000

20000

222222ln 22ln 000

V a

b V b V b V V a p V a V a RT dV V a b V RT

pdV A b

V b V V V V V ----???? ?

?+=?

??? ??-+=??

?

??--==--?

?

(c) 0020

V p pdV A V V ==

?

13.2 由如图13-40所示.一系统由状态a 沿acb 到达状态b ,吸热量80Cal ,而系统做功126J.⑴

经adb 过程系统做功42J ,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⑵当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外界对系统做功为84J ,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是多少? 解:1Cal=4.2J

(1) A E Q +?= J Q 3362.480=?=

J A Q E 210126336=-=-=? 所以经adb 过程传入系统的热量 J A E Q 252422101=+=+?= (2) J A 84-=

029484210<-=--=+?=J A E Q 所以系统是放热,热量是294J

13.3 如图13-41所示.单原子理想气体从状态a 经过程abcd 到状态d ,已知p a =p d =1atm ,p b =p c =2atm ,V a =1L ,V b =1.5L ,V c =3L ,V a =4L .⑴试计算气体在abcd 过程中内能的变化、功和热量;⑵如果气体从状态d 保持压力不变到状态a (图中虚线),求以上三项的结果;⑶若过程沿曲线从a 到c 状态,已知该过程吸热257Cal ,求该过程中气体所做的功. 解:(1) b a →

()a b m V T T C E -=?.ν

a a a RT V p ν= R

V p T a a a ν=

b b b RT V p ν= R

V p T b

b b ν=

()a a b b a a b b V p V p R V p R V p R E -=??? ??-=?2

3

23ννν

()J 231004.31010132515.1223

?=??-??=

- ()J p d V A b a

V V 2

31076.010*******.0212

1?=???+?==-?

J A E Q 2

1080.3?=+?= 同理: c b →

()()J V p V p E b b c c 231056.4101013255.12322

323

?=???-??=-=

?-

图13-41 习题13.3图

p

p 1

2

J pdV A c

b

V V 231004.3105.11013252?=???==-?

J A E Q 21060.7?=+?=

d c →

()()J V p V p E c c d d 231004.31010132532412323

?-=???-??=-=

?- ()J pdV A d c

V V 231052.110101325212

1

?=??+?==-?

J A E Q 21052.1?-=+?=

J E 21056.4?=?总 J A 21032.5?=总 J Q 21088.9?=总

(2) ()()J V p V p E d d a a 231056.410101325412

323

?-=??-?=-=

?- J pdV A a

d

V V 231004.3103101325?-=??-==-?

J A E Q 21060.7?-=+?=

(3) c a →

()J E 221060.71056.404.3?=?+=?

J E Q A 221019.31060.72.4257?=?-?=?-=

13.4 如图13-42所示.一定质量的氧气在状态A 时,V 1=3L ,p 1=8.2×

105Pa ,在状态B时V 2=4.5L ,p 2=6×105Pa .分别计算气体在下列过程吸收的热量,完成的功和内能的改变:⑴经ACB 过程,⑵经ADB 过程. 解:(1) ACB 过程

C A → ()()35103102.862

5

25-???-?=-=?A A C C V p V p E

J 31065.1?-=

J A 0=

J Q 31065.1?-=

B C → ()()J V p V p E C C B B 3531025.21061035.42

5

25?=???-?=-=?-

()()J V V p A 335122109.01035.4106?=?-??=-=- J Q 31015.3?=

图13-42 习题13,4图

J E 3106.0?=?总 J A 3109.0?=总 J Q 3105.1?=总

(2) ADB 过程

D A →

()()J V p V p E A A D D 35310075.3102.81035.42

5

25?=???-?=-=?-

()()J V V p A 3351211023.11035.4102.8?=?-??=-=-

J Q 310305.4?=

B D → ()()J V p V p E D D B B 33510475.2105.4102.8625

25?-=???-?=-=?-

J A 0=

J Q 310475.2?-=

J E 3106.0?=?总 J A 31023.1?=总 J Q 31083.1?=总

13.5压强为p =1.01×103Pa,体积为0.0082 m 3的氮气,从初始温度300K 加热到400K. (1)如加

热时分别体积不变需要多少热量?(2) 如加热时分别压强不变需要多少热量? [答案: Q V =683J; Q p =957J]

解:(1) RT pV ν= RT

pV

=

ν ()J R RT pV T C E m V 6901003000082

.01001.125300400255.=????=-=?=?ν

J

E Q V 690=?=

(2)J T R RT

pV

T C Q m p p 9661003000082.01001.1271255.=????

=???

?

??+=

?=ν 13.6 将500J 的热量传给标准状态下2 mol 氢气.(1)若体积不变,问此热量变为什么?氢气的温度变为多少?(2)若温度不变,问此热量变为什么?氢气的压强及体积各变为多少?(3)若压强不变, 问此热量变为什么? 氢气的温度及体积各变为多少?

[答案: (1) T=285K; (2)Pa 1007.942?=p ,V 2=0.05m 3

,(3)T =281.6K; V 2=0.046 m 3

] 解:(1) 全部转化为内能 T C Q m V V ?=.ν K R C Q T m V 122

52500

.=?==

?ν K T 15.2851215.2732=+=

(2) 全部转化为对外界做功 1

2

ln

V V RT Q T ν= 12V e V RT

Q T ν= 3310448.0104.222m V =??=-

3205.0m V =

2211V p V p = Pa V V p p 4521121007.905

.00448

.010013.1?=??==

(3) 一部分用于对外做功,一部分用于内能增加 T C Q m p p ?=.ν

K R C Q T m

p p

6.82

72500

.=?=

=

?ν K T 75.2816.815.2732=+=

2211T V T V = 32112046.075.28115

.2730448

.0m T T V V =?==

13.7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压强按2V

c

p =

的规律变化,c 是常量.求气体从V 1增加到 V 2所做的功.该理想气体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 [答案: 212

1

);11(T T V V c A >-= ]

解:???

? ??-===

?

?

212112

1

2

1

V V c dV V c

pdV W V V V V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RT pdV ν= 得,

RT

V V c ν=2

RT V c

ν= 可知1221V V T T = 因为 12V V > , 所以 21T T > 即气体的温度降低

13.8 1mol 氢,在压强为1.0×105Pa,温度为20o C 时体积为0V .今使它分别经如下两个过程达到同一状态:(1)先保持体积不变,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80o C,然后令它等温膨胀使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2)先等温膨胀至原体积的2倍,然后保持体积不变加热至80o C .试分别计算以上两种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气体做的功和内能的增量,并作出p-V 图.

[答案: Q 2=2933J,A =1687J,?U =1246J]

解:

(1) 定容过程

J A 0=

()J R T C Q E m V V 50.124620802

5

.=-=?==? 等温过程 J E 0=? ()J RT V V RT Q A T 16.20342ln 8015.27331.82ln ln

1

2

=?+?==== J Q 66.3280=总 J A 16.2034=总 J E 50.1246=?总 (2) 等温过程

J E 0=?

J RT Q A T 56.16882ln 15.29331.82ln =??===

定容过程

J A 0=

()J R T C Q E m V V 50.124620802

5

.=-=

?==? J Q 06.2935=总 J A 56.1688=总 J E 50.1246=?总 13.9 某单原子理想气体经历一准静态过程,压强T

c

p =

,其中c 为常量.试求此过程中该气体的摩尔热容C m . [答案: C m =(7/2)R ] 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RT pV ν= 其中 T

c p =

得, 2T c

R

V ν=

dT c

RT

dV ν2=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A E Q +?= T R R dT c RT T c T R pdV T C Q m V ???

? ??+=+?=+?=??223223.ννν

ν 则可得,R T Q C m 2

7

=?=

ν

13.10 为了测定气体的γ=?? ?

?

?C C p V 可用下列方法:一定量的气体初始温度、压强和体积分别

为T 0,p 0和V 0,用通有电流的铂丝对它加热,第一次保持气体体积V 0不变,温度和压强各变为T 1和p 1;第二次保持压力,p 0不变,温度和体积各变为T 2和V 1,设两次加热的电流和时间都相同.试证明

γ=

--()()p p V V V p 100

100

解: 过程1为定容过程 V 不变,

()01T T C T C Q V V -=?=νν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000RT V p ν= R V p T ν0

00=

101RT V p ν= R

V p T ν0

11=

即 ()001V p p R

C Q V

-=

(1) 过程2为定压过程 p 不变,

()02T T C T C Q p p -=?=νν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R

V p T ν1

02=

即 ()001p V V R C Q p -= (2)

由(1)(2)式即证得, ()()0

01001p V V V p p C C V

p --=

=

γ

13.11气缸内有单原子理想气体,若绝热压缩使其容积减半,问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为原来速率的几倍?若为双原子理想气体,又为几倍?

[答案:1.26;1.15] 解:由理想气体绝热方程 常量=-T V 1γ 得,

21

2111T V T V --=γγ 1

2112-???

? ??=γV V T T 其中122

1

V V =

1122-=γT T

又由 M RT

πυ8= 可知, 2

1

1

2122

-==γυυT T

1

p 单原子理想气体 R 35

=γ, 则 26.1231

12==υυ

双原子理想气体 R 57

=γ, 则 15.1251

1

2==υυ

13.1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13-43所示的循环,其中AB 、CD 是等压过程,BC 、DA 是绝热过程,A 、B 、C 、D 点的温度分别为T 1、T 2、T 3、T 4.试证明此循环效率为 2

3

1T T -=η. 解:等压过程AB 吸热 ()121T T C Q p -=ν

等压过程CD 放热 ()432T T C Q p -=ν BC 、DA 是绝热过程 0=Q 1

243

12111T T T T Q Q Q A

---=-==

η 利用绝热方程 常量=--γγT p 1 得,

γγγγ----=312211T p T p 3112

2T p p T γ

γ--

?

??

?

??=

γγγγ----=412111T p T p 41121T p p T γ

γ--

?

??

?

??=

2

3

11211T T p p -

=???

?

??-=-γ

γη 13.13设有一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的热机循环,如图13-44所示,试证明其效率为

1

)/(1

)/(12121---=p p V V γ

η.

解:b a →为等体升温过程,吸热 ()a b m V T T C Q -=.1ν

a c →为等压压缩过程, 放热

()a c m p T T C Q -=.2ν

2 1

图13-45习题13.14狄赛尔循环

()()

a b m V a c m p T T C T T C Q Q ---

=-

=..12

11η 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RT pV ν=, 得

()()222111

V p V p R

V p V p R T T a a b b a b -=-=

-νν 循环效率为 ()()1111212

12

2212

212---=---=p p V V V p V p V p V p γγ

η 13.14 有一种柴油机的循环叫做狄赛尔循环,如图13-45所示.其中BC 为绝热压缩过程,DE 为绝热膨胀过程,CD 为等压膨胀过程,EB 为等容冷却过程,试证明此循环的效率为

???

? ??-'???

?

??-'-

=-11

)/(121

212V V V V V V γγγη解:CD 为等压膨胀过程, 吸热 ()C D p T T C Q -=ν1

EB 为等容冷却过程, 放热 ()B E V T T C Q -=ν2 循环效率 C

D B

E T T T T Q Q ---

=-

=γη11112 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RT pV ν=, 得

()B B E E B E V p V p R T T -=

-ν1

()C C D D C D V p V p R

T T -=-ν1

()()

2

'11111V V p p p V V p V p V p V p C B E C C D D B B E E ---=---

=γγη 利用绝热方程 常量=γpV , 得

γγ

E E D D V p V p = E D p V V p γ

??

? ??='1

()()221211

V p V p R

V p V p R T T a a c c a c -=-=

-νν

γγ

B B

C C V p V p = B C p V

V p γ???? ??=21 由C D p p =得 γ

???

? ??=2'V V p p B E

()

()

???

? ??-???? ??--=???? ??---=-???? ??--=-111111111112'1212

'

2'122'1V V V V V V V V V V p p p p V V p p p p V B C B E

B C B E γγγγγη 13.15 1mol 理想气体在400K-300K 之间完成一卡诺循环,在400K 的等温线上,起始体积为0.001 m 3,最后体积为 0.005 m 3,试计算气体在此循环中所作的功,以及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和传给低温热源的热量.

[答案:A =1.24×103J,Q 2=4.01×103J] 解:J V V RT Q 31

2

111035.5ln

?==ν 该循环效率为 %25400

3001112=-=-

=T T η 可得 J Q A 311034.1?==η

由 21Q Q A -=, 得 J A Q Q 3121001.4?=-=

13.16 1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作如图13-46所示的循环,其中1-2为直线,2-3为绝热线,3-1为等温线,且已知θ=450,T 1=300K,T 2=2T 1,V 3=8 V 1,试求:(1)各分过程中气体做功、吸热及内能增量;(2)此循环的效率. 解:(1)21→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111RT V p =

222RT V p = 又由图可知,11V p =, 22V p =

12

1

RT V

= 11RT V =

1222RT V = 122RT V =

22V V =()J R T T C E V 5.623230025

12=?=-=? ()

J RT V V VdV pdV A V V V v 5.12462

1

211212221

21

==-===??

J A E Q 7479=+?= 吸热

32→

大学物理学下册答案第11章

第11章 稳恒磁场 习 题 一 选择题 11-1 边长为l 的正方形线圈,分别用图11-1中所示的两种方式通以电流I (其中ab 、cd 与正方形共面),在这两种情况下,线圈在其中心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别为:[ ] (A )10B =,20B = (B )10B = ,02I B l π= (C )01I B l π= ,20B = (D )01I B l π= ,02I B l π= 答案:C 解析:有限长直导线在空间激发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2(cos cos )4I B d μθθπ= -,并结合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感应强度方向,按照磁场的叠加原理,可计 算 01I B l π= ,20B =。故正确答案为(C )。 11-2 两个载有相等电流I 的半径为R 的圆线圈一个处于水平位置,一个处于竖直位置,两个线圈的圆心重合,如图11-2所示,则在圆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多少? [ ] (A )0 (B )R I 2/0μ (C )R I 2/20μ (D )R I /0μ 答案:C 解析:圆线圈在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20/2B B I R μ==,按照右手螺旋定 习题11-1图 习题11-2图

则判断知1B 和2B 的方向相互垂直,依照磁场的矢量叠加原理,计算可得圆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2B I R =。 11-3 如图11-3所示,在均匀磁场B 中,有一个半径为R 的半球面S ,S 边线所在平面的单位法线矢量n 与磁感应强度B 的夹角为α,则通过该半球面的磁通量的大小为[ ] (A )B R 2π (B )B R 22π (C )2cos R B πα (D )2sin R B πα 答案:C 解析:通过半球面的磁感应线线必通过底面,因此2cos m B S R B παΦ=?= 。故正 确答案为(C )。 11-4 如图11-4所示,在无限长载流直导线附近作一球形闭合曲面S ,当曲面S 向长直导线靠近时,穿过曲面S 的磁通量Φ B 将如何变化?[ ] ( A )Φ增大, B 也增大 (B )Φ不变,B 也不变 ( C )Φ增大,B 不变 ( D )Φ不变,B 增大 答案:D 解析:根据磁场的高斯定理0S BdS Φ==? ,通过闭合曲面S 的磁感应强度始终为0,保持不变。无限长载流直导线在空间中激发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2I B d μπ= ,曲面S 靠近长直导线时,距离d 减小,从而B 增大。故正确答案为(D )。 1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应强度都为零时,回路内一定没有电流穿过 (B) 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应强度都为零时,回路内穿过电流的代数和必定为零 (C) 磁感应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时,回路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必定为零 (D) 磁感应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不为零时,回路上任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 I 习题11-4图 习题11-3图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1-4 在离水面高h 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S 处,如题1-4图所示.当人以0v (m ·1-s )的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大小. 图1-4 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 2 22s h l +=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 t s s t l l d d 2d d 2= 题1-4图 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s 就是随t 减少的, ∴ t s v v t l v d d ,d d 0-==-=船绳 即 θ cos d d d d 00v v s l t l s l t s v ==-=-=船 或 s v s h s lv v 02/1220)(+==船 将船v 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 1-6 已知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 a =4+3t 2s m -?,开始运动时,x =5 m,v =0,

求该质点在t =10s 时的速度与位置. 解:∵ t t v a 34d d +== 分离变量,得 t t v d )34(d += 积分,得 122 34c t t v ++= 由题知,0=t ,00=v ,∴01=c 故 22 34t t v += 又因为 22 34d d t t t x v +== 分离变量, t t t x d )2 34(d 2+= 积分得 2322 12c t t x ++= 由题知 0=t ,50=x ,∴52=c 故 52 1232++=t t x 所以s 10=t 时 m 7055102 1102s m 190102310432101 210=+?+?=?=?+?=-x v 1-10 以初速度0v =201s m -?抛出一小球,抛出方向与水平面成幔 60°的夹角, 求:(1)球轨道最高点的曲率半径1R ;(2)落地处的曲率半径2R .

大学物理学 答案

作业 1-1填空题 (1) 一质点,以1-?s m π的匀速率作半径为5m 的圆周运动,则该质点在5s 内,位移的大 小是 ;经过的路程 是 。 [答案: 10m ; 5πm] (2) 一质点沿x 方向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 的变化关系为a=3+2t (SI),如果初始时刻 质点的速度v 0为5m 2s -1,则当t 为3s 时, 质点的速度v= 。 [答案: 23m 2s -1 ] 1-2选择题 (1)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 速度s m v /2=,瞬时加速度2/2s m a -=,则 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A)等于零 (B)等于-2m/s (C)等于2m/s (D)不能确定。 [答案:D] (2)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 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其

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A)t R t R ππ2,2 (B) t R π2,0 (C) 0,0 (D) 0,2t R π [答案:B] (3)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 ,(y x r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A)dt dr (B)dt r d (C)dt r d || (D) 22)()(dt dy dt dx + [答案:D] 1-4 下面几个质点运动学方程,哪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x=4t-3;(2)x=-4t 3+3t 2+6;(3) x=-2t 2+8t+4;(4)x=2/t 2-4/t 。 给出这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3s 时的 速度和加速度,并说明该时刻运动是加速 的还是减速的。(x 单位为m ,t 单位为s ) 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不等于

大学物理第三版下册答案(供参考)

习题八 8-1 电量都是q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 如题8-1图示 (1) 以A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为负电荷 2 2 2 0) 3 3 ( π4 1 30 cos π4 1 2 a q q a q' = ? ε ε 解得q q 3 3 - =' (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题8-1图题8-2图 8-7 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λ,求环心处O点的场强. 解: 如8-7图在圆上取? Rd dl= 题8-7图 ? λ λd d d R l q= =,它在O点产生场强大小为

2 0π4d d R R E ε? λ= 方向沿半径向外 则 ??ελ ?d sin π4sin d d 0R E E x = = ??ελ ?πd cos π4)cos(d d 0R E E y -= -= 积分R R E x 000 π2d sin π4ελ ??ελπ == ? 0d cos π400 =-=? ??ελ π R E y ∴ R E E x 0π2ελ = =,方向沿x 轴正向. 8-11 半径为1R 和2R (2R >1R )的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分别带有电量λ和-λ,试求:(1)r <1R ;(2) 1R <r <2R ;(3) r >2R 处各点的场强. 解: 高斯定理0 d ε∑? = ?q S E s 取同轴圆柱形高斯面,侧面积rl S π2= 则 rl E S E S π2d =?? 对(1) 1R r < 0,0==∑E q (2) 21R r R << λl q =∑ ∴ r E 0π2ελ = 沿径向向外

《大学物理(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P21 1.8 一质点在xOy 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x =3t +5, y = 2 1t 2 +3t -4. 式中t 以 s 计,x ,y 以m 计。⑴以时间t 为变量,写出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⑵求出t =1 s 时刻和t =2s 时刻的位置矢量,计算这1秒内质点的位移;⑶ 计算t =0 s 时刻到t =4s 时刻内的平均速度;⑷求出质点速度矢量表示式,计算t =4 s 时质点的速度;(5)计算t =0s 到t =4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6)求出质点加速度矢量的表示式,计算t =4s 时质点的加速度(请把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都表示成直角坐标系中的矢量式)。 解:(1)j t t i t r )432 1()53(2-+++=m ⑵ 1=t s,2=t s 时,j i r 5.081-= m ;2114r i j =+m ∴ 213 4.5r r r i j ?=-=+m ⑶0t =s 时,054r i j =-;4t =s 时,41716r i j =+ ∴ 140122035m s 404 r r r i j i j t --?+= ===+??-v ⑷ 1d 3(3)m s d r i t j t -==++?v ,则:437i j =+v 1s m -? (5) 0t =s 时,033i j =+v ;4t =s 时,437i j =+v 24041 m s 44 j a j t --?= ===??v v v (6) 2d 1 m s d a j t -==?v 这说明该点只有y 方向的加速度,且为恒量。 1.9 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和位置的关系为2 26a x =+,a 的单位为m/s 2, x 的单位为m 。质点在x =0处,速度为10m/s,试求质点在任何坐标处的速度值。 解:由d d d d d d d d x a t x t x ===v v v v 得:2 d d (26)d a x x x ==+v v 两边积分 210 d (26)d x x x =+? ?v v v 得:2322 250x x =++v ∴ 1m s -=?v 1.11 一质点沿半径为1 m 的圆周运动,运动方程为θ=2+33t ,式中θ以弧度计,t 以秒计,求:⑴ t =2 s 时,质点的切向和法向加速度;⑵当加速度 的方向和半径成45°角时,其角位移是多少? 解: t t t t 18d d ,9d d 2==== ωβθω ⑴ s 2=t 时,2 s m 362181-?=??==βτR a 2 222s m 1296)29(1-?=??==ωR a n ⑵ 当加速度方向与半径成ο45角时,有:tan 451n a a τ?== 即:βωR R =2 ,亦即t t 18)9(2 2=,解得:9 23= t 则角位移为:32 2323 2.67rad 9 t θ=+=+? = 1.13 一质点在半径为0.4m 的圆形轨道上自静止开始作匀角加速度转动,其角加速度为α=0.2 rad/s 2,求t =2s 时边缘上各点的速度、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合加速度。 解:s 2=t 时,4.022.0=?== t αω 1s rad -? 则0.40.40.16R ω==?=v 1s m -? 064.0)4.0(4.022=?==ωR a n 2 s m -? 0.4 0.20.0a R τα==?=2s m -? 22222 s m 102.0)08.0()064.0(-?=+=+= τa a a n 与切向夹角arctan()0.06443n a a τ?==≈?

赵近芳版《大学物理学上册》课后答案

1 习题解答 习题一 1-1 |r ?|与r ? 有无不同? t d d r 和 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 t 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 r ?是位移的模,? 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 2r r -=,1 2r r r -=?; (2) 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 t d d r = =v t s d d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t r 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 t r t d d d d 与 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 . 题1-1图 (3) 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 = , 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 ,所以 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dt dv 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 t r d ?d d ?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 2y x +,然后根据v = t r d d ,及a = 2 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v = 2 2d d d d ?? ? ??+??? ??t y t x 及a = 2 22222d d d d ???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 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 +=, j t y i t x t r a j t y i t x t r v 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故它们的模即为

大学物理学(课后答案)第1章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习 题 一 选择题 1-1 对质点的运动,有以下几种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直线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相同 (B)在某一过程中平均加速度不为零,则平均速度也不可能为零 (C)若某质点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不断变化 (D)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不断减小,则速度也不断减小 解析: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速度变化的物理量,两者没有确定的对应关系,故答案选C 。 1-2 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12323m t t x +-=,则该质点作[ ] (A)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ox 轴正向 (B)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ox 轴负向 (C)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ox 轴正向 (D)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ox 轴负向 解析:229dx v t dt = =-,18dv a t dt ==-,故答案选D 。 1-3 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v ,瞬时速率为v ,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v ,平均速度为v ,他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 ] (A)v =v ,v =v (B)v ≠v ,v =v (C)v ≠v ,v ≠v (D)v =v ,v ≠v 解析:瞬时速度的大小即瞬时速率,故v =v ;平均速率s v t ?=?,而平均速度t ??r v = ,故v ≠v 。答案选D 。 1-4 质点作圆周运动时,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方向一定指向切向,所以法向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B)法向分速度为零,所以法向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必有加速度,但法向加速度可以为零 (D)法向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解析:质点作圆周运动时,2 n t v dv a a dt ρ =+=+ n t n t a e e e e ,所以法向加速度一定不为零,答案选D 。 1-5 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 2dv kv t dt =-,式中,k 为大于零的常量。当0t =时,初速为0v ,则速率v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为[ ] (A)2012v kt v =+ (B)2011 2kt v v =+ (C)2012v kt v =-+ (D)2011 2kt v v =-+ 解析:由于2dv kv t dt =-,所以 02 0()v t v dv kv t dt =-? ? ,得到20 11 2kt v v =+,故答案选B 。 二 填空题 1-6 已知质点位置矢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2=4t +( 2t+3)r i j ,则从0t =到1t s =时的位移为 ,1t s =时的加速度为 。 解析:45342=-=+-=+1010r r r i j j i j ,228d d dt dt = ==111v r a i 1-7 一质点以初速0v 和抛射角0θ作斜抛运动,则到达最高处的速度大小为 ,切向加速度大小为 ,法向加速度大小为 ,合加速度大小为 。 解析:以初速0v 、抛射角0θ作斜抛的运动方程: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 1.1选择题 (1)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A)dt dr (B)dt r d (C)dt r d | | (D) 22)()(dt dy dt dx + [答案:D] (2)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s m v /2=,瞬时加速度2 /2s m a -=,则 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A)等于零 (B)等于-2m/s (C)等于2m/s (D)不能确定。 [答案:D] (3)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其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A) t R t R ππ2, 2 (B) t R π2,0 (C) 0,0 (D) 0,2t R π [答案:B] 1.2填空题 (1) 一质点,以1 -?s m π的匀速率作半径为5m 的圆周运动,则该质点在5s 内,位移的大小是 ;经过的路程是 。 [答案: 10m ; 5πm] (2) 一质点沿x 方向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a=3+2t (SI),如果初始时刻质点的 速度v 0为5m ·s -1 ,则当t 为3s 时,质点的速度v= 。 [答案: 23m ·s -1 ] (3) 轮船在水上以相对于水的速度1V 航行,水流速度为2V ,一人相对于甲板以速度3V 行走。如人相对于岸静止,则1V 、2V 和3V 的关系是 。 [答案: 0321=++V V V ]

1.3 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你认为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中哪个因素决定: (1)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2) 物体的内部结构; (3) 所研究问题的性质。 解:只有当物体的尺寸远小于其运动范围时才可忽略其大小的影响,因此主要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 1.4 下面几个质点运动学方程,哪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x=4t-3;(2)x=-4t 3+3t 2+6;(3)x=-2t 2+8t+4;(4)x=2/t 2 -4/t 。 给出这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3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并说明该时刻运动是加速的还是减速的。(x 单位为m ,t 单位为s ) 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不等于零的常数时的运动。加速度又是位移对时间的两阶导数。于是可得(3)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其速度和加速度表达式分别为 2 2484 dx v t dt d x a dt = =+== t=3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 =20m/s ,a =4m/s 2 。因加速度为正所以是加速的。 1.5 在以下几种运动中,质点的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以及加速度哪些为零哪些不为零? (1) 匀速直线运动;(2) 匀速曲线运动;(3) 变速直线运动;(4) 变速曲线运动。 解:(1) 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及加速度均为零; (2) 质点作匀速曲线运动时,其切向加速度为零,法向加速度和加速度均不为零; (3) 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时,其法向加速度为零,切向加速度和加速度均不为零; (4) 质点作变速曲线运动时,其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及加速度均不为零。 1.6 |r ?|与r ? 有无不同?t d d r 和d d r t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 -=?; (2) 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 s d d .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 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 t r d d 就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大学物理(第五版)下册

第9、10章 振动与波动习题 一、选择题 1. 已知四个质点在x 轴上运动, 某时刻质点位移x 与其所受合外力F 的关系分别由下列四式表示(式中a 、b 为正常数).其中不能使质点作简谐振动的力是 [ ] (A) abx F = (B) abx F -= (C) b ax F +-= (D) a bx F /-= 2. 如图4-1-5所示,一弹簧振子周期为T .现将弹簧截去一半,仍挂上原来的物体, 则 新的弹簧振子周期为 [ ] (A) T (B) 2T (C) 1.4T (D) 0.7T 3. 在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中,振动相位)(?ω+t 的物理意义是 [ ] (A) 表征了简谐振子t 时刻所在的位置 (B) 表征了简谐振子t 时刻的振动状态 (C) 给出了简谐振子t 时刻加速度的方向 (D) 给出了简谐振子t 时刻所受回复力的方向 角, 然后放手任其作4. 如图4-1-9所示,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 使摆线与竖直方向成 微小的摆动.若以放手时刻为开始观察的时刻, 用余弦函数表示这一振 动, 则其振动的初相位为 [ ] (A) (B) 2π 或π2 3 (C) 0 (D) π 5. 两质点在同一方向上作同振幅、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 每当它们经过振幅一半的地方时, 其运 动方向都相反.则这两个振动的相位差为 [ ] (A) π (B) π32 (C) π34 (D) π5 4 6.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 振动方程为)cos( ?ω+=t A x . 则在2 T t =(T 为振动周期) 时, 质点的速度为 [ ] (A) ?ωsin A - (B) ?ωsin A (C) ?ωcos A - (D) ?ωcos A 7. 一物体作简谐振动, 其振动方程为)4πcos( +=t A x ω.则在2 T t = (T 为周期)时, 质点的加速度为 (A) 222ωA - (B) 222ωA (C) 223ωA - (D) 22 3ωA 8. 一质点以周期T 作简谐振动, 则质点由平衡位置正向运动到最大位移一半处的最短时间为 [ ] (A) 6T (B) 8T (C) 12 T (D) T 127 9. 某物体按余弦函数规律作简谐振动, 它的初相位为2 π 3, 则该物体振动的初始状态为 [ ] (A) x 0 = 0 , v 0 0 (B) x 0 = 0 , v 0<0 (C) x 0 = 0 , v 0 = 0 (D) x 0 = A , v 0 = 0 10. 有一谐振子沿x 轴运动, 平衡位置在x = 0处, 周期为T , 振幅为A ,t = 0时刻振子过2 A x = 处向x 轴正方θ + 图4-1-9 图4-1-5

大学物理学上册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学习题答案 习题一答案 习题一 1.1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不相等? (2)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 (3)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和区别又是什么? (4) 质点的位矢方向不变,它是否一定做直线运动?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矢的方向是否一定保持不变? (5) r ?v 和r ?v 有区别吗?v ?v 和v ?v 有区别吗?0dv dt =v 和0d v dt =v 各代表什么运动? (6)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 r = dr v dt = 及 22d r a dt =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v = 及 a =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两者区别何在? (7) 如果一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那么,该质点的速度和位矢与时间的关系是否也是线性 的? (8)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在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恒为零,因此其法向加速度 也一定为零.”这种说法正确吗? (9) 任意平面曲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曲线凹进那一侧,为什么? (10) 质点沿圆周运动,且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n a 、t a 、a 三者的大小是否随时间改变? (11) 一个人在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此石子能否落回他的手中?如果石子抛出后,火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结果又如何? 1.2 一质点沿x 轴运动,坐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为224t t x -=,式中t x ,分别以m 、s 为单位,试计算:(1)在最初s 2内的位移、平均速度和s 2末的瞬时速度;(2)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3)s 3末的瞬时加速度。 解: (1) 最初s 2内的位移为为: (2)(0)000(/)x x x m s ?=-=-= 最初s 2内的平均速度为: 0(/)2 ave x v m s t ?= ==?

大学物理-物理学(第五版)上册-马文蔚-课后答案-东南大学

1-1分析与解(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 ′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 (2) 由于|Δr |≠Δs ,故 t s t ΔΔΔΔ≠ 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 t s 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2分析与解 t r d d 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 r 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t d d r 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 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t s d d =v 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 2 2d d d d ?? ? ??+??? ??=t y t x v 求解.故选(D). 1-3分析与解t d d v 表示切向加速度a 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t r d d 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 r (如题1 -2 所述); t s d d 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 ;而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 a 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 1-4分析与解 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 n 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 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 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 1-5分析与解 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 ,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 2 2h l x -=,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22d d d d h l t l l t x -== v ,式中t l d d 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 0,代入整理后为θ l h l cos /0 220v v v = -= ,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 1-6分析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

大学物理学吴柳下答案

大学物理学下册 吴柳 第12章 12.1 一个封闭的立方体形的容器,内部空间被一导热的、不漏气的、可移动的隔板分为两部分,开始其内为真空,隔板位于容器的正中间(即隔板两侧的长度都为l 0),如图12-30所示.当两侧各充以p 1,T 1与 p 2,T 2的相同气体后, 长度之比是多少)? 解: 活塞两侧气体的始末状态满足各自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左侧: T pV T V p 111= 得, T pT V p V 1 11= 右侧: T pV T V p 222= 得, T pT V p V 2 22= 122121T p T p V V = 即隔板两侧的长度之比 1 22121T p T p l l = 12.2 已知容器内有某种理想气体,其温度和压强分别为T =273K,p =1.0×10-2 atm ,密度32kg/m 1024.1-?=ρ.求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 nkT p = (1) nm =ρ (2) A mN M = (3) 由以上三式联立得: 1235 2232028.010022.610 013.1100.12731038.11024.1----?=?????????==mol kg N p kT M A ρ 12.3 可用下述方法测定气体的摩尔质量:容积为V 的容器内装满被试验的气体,测出其压力为p 1,温度为T ,并测出容器连同气体的质量为M 1,然后除去一部分气体,使其压力降为p 2,温度不变,容器连同气体的质量为M 2,试求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 () V V -2 2p T )(21M M - V 1p T 1M V 2p T 2M 221V p V p = (1) ( )()RT M M M V V p 21 22-=- (2)

(完整版)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习题1.1):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2 x =2t,y =4t 8-。(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2)求t =1 s t =2 s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x=2t 得, y=4t 2-8 可得: y=x 2 -8 即轨道曲线 (2)质点的位置 : 2 2(48)r ti t j =+-r r r 由d /d v r t =r r 则速度: 28v i tj =+r r r 由d /d a v t =r r 则加速度: 8a j =r r 则当t=1s 时,有 24,28,8r i j v i j a j =-=+=r r r r r r r r 当t=2s 时,有 48,216,8r i j v i j a j =+=+=r r r r r r r r 2、(习题1.2): 质点沿x 在轴正向运动,加速度kv a -=,k 为常数.设从原点出发时速 度为0v ,求运动方程)(t x x =. 解: kv dt dv -= ??-=t v v kdt dv v 001 t k e v v -=0 t k e v dt dx -=0 dt e v dx t k t x -?? =0 00 )1(0 t k e k v x --= 3、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 4t (SI),已知t = 0时,质点位于x 0=10 m 处,初速度v 0 =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 解: =a d v /d t 4=t d v 4=t d t ? ?=v v 0 d 4d t t t v 2=t 2 v d =x /d t 2=t 2 t t x t x x d 2d 0 20 ?? = x 2= t 3 /3+10 (SI) 4、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高度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求: (1)小球的运动方程; (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d d r t v ,d d v t v ,t v d d . 解:(1) t v x 0= 式(1) 2gt 21h y -= 式(2) 201()(h -)2 r t v t i gt j =+v v v (2)联立式(1)、式(2)得 2 2 v 2gx h y -= (3)0d -gt d r v i j t =v v v 而落地所用时间 g h 2t = 所以 0d d r v i j t =v v d d v g j t =-v v 2 202y 2x )gt (v v v v -+=+= 21 20 212202)2(2])([gh v gh g gt v t g dt dv +=+=

大学物理上册答案详解

大学物理上册答案详解 习题解答 习题一 1-1 |r ?|与r ? 有无不同? 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 12r r r -=?; (2) 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 s d d .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 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 t r 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 t 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 题1-1图 (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 =,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 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 dt dv 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 t r d ?d d ?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 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 2 y x +,然后根据v =t r d d ,及a =22d d t r 而求 得结果;又有人 v =2 2 d d d d ?? ? ??+??? ??t y t x 及a = 2 222 22d d d d ???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 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有j y i x r +=, j t y i t x t r a j t y i t x t r v 22 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故它们的模即为 2 222 22222 2 2 2d d d d d d d d ? ?? ? ??+???? ??=+=?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 x y x 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 22d d d d t r a t r v == 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 r t 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在1-1题中已说明 t r d d 不是速度的模,而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同样,22d d t r 也不是加速

大学物理D下册习题答案

习题9 9.1选择题 (1)正方形的两对角线处各放置电荷Q,另两对角线各放置电荷q,若Q所受到合力为零, 则Q与q的关系为:() (A)Q=-23/2q (B) Q=23/2q (C) Q=-2q (D) Q=2q [答案:A]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没有净电荷; (B)若高斯面内没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为零; (C)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不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有电荷; (D)若高斯面内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不为零。 [答案:A] (3)一半径为R的导体球表面的面点荷密度为σ,则在距球面R处的电场强度() (A)σ/ε0 (B)σ/2ε0 (C)σ/4ε0 (D)σ/8ε0 [答案:C] (4)在电场中的导体内部的() (A)电场和电势均为零;(B)电场不为零,电势均为零; (C)电势和表面电势相等;(D)电势低于表面电势。 [答案:C] 9.2填空题 (1)在静电场中,电势梯度不变的区域,电场强度必定为。 [答案:零] (2)一个点电荷q放在立方体中心,则穿过某一表面的电通量为,若将点电荷由中 心向外移动至无限远,则总通量将。 [答案:q/6ε0, 将为零] (3)电介质在电容器中作用(a)——(b)——。 [答案:(a)提高电容器的容量;(b) 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4)电量Q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球体内,则球内球外的静电能之比。 [答案:1:5] 9.3 电量都是q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 如题9.3图示 (1) 以A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

大学物理学 第三版 课后习题答案

1-4 在离水面高h 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S 处,如题1-4图所示.当人以 0v (m ·1-s )的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图1-4 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 222s h l +=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 t s s t l l d d 2d d 2= 题1-4图 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s 是随t 减少的, ∴ t s v v t l v d d ,d d 0-==- =船绳 即 θ cos d d d d 00v v s l t l s l t s v ==-=- =船 或 s v s h s lv v 0 2/1220)(+==船 将船v 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 1-6 已知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 a =4+3t 2s m -?,开始运动时,x =5 m , v =0, 求该质点在t =10s 时的速度和位置. 解:∵ t t v a 34d d +==

分离变量,得 t t v d )34(d += 积分,得 122 34c t t v ++= 由题知,0=t ,00=v ,∴01=c 故 22 34t t v += 又因为 22 34d d t t t x v +== 分离变量, t t t x d )2 3 4(d 2+= 积分得 2322 12c t t x ++= 由题知 0=t ,50=x ,∴52=c 故 52 1232++=t t x 所以s 10=t 时 1-10 以初速度0v =201s m -?抛出一小球,抛出方向与水平面成幔60°的夹角, 求:(1)球轨道最高点的曲率半径1R ;(2)落地处的曲率半径2R . (提示:利用曲率半径与法向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解:设小球所作抛物线轨道如题1-10图所示. 题1-10图 (1)在最高点, 又∵ 1 2 11 ρv a n =

大学物理第五版(马文蔚)电磁学习题答案

第五章 静 电 场 5 -1 电荷面密度均为+σ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 )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 (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图(B )中的( ) 分析与解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激发的电场强度为0 2εσ,方向沿带电平板法向向外,依照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求得各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因而正确答案为(B ). 5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 (B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 (C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 (D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 分析与解 依照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但不能肯定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表示穿入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等于穿出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或没有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不能确定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同理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也不能推断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因而正确答案为(B ).

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 (B)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 (C)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 (D) 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 分析与解电场强度与电势是描述电场的两个不同物理量,电场强度为零表示试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电势为零表示将试验电荷从该点移到参考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功为零.电场中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沿任意路径到参考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电场强度等于负电势梯度.因而正确答案为(D). *5 -4在一个带负电的带电棒附近有一个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p的方向如图所示.当电偶极子被释放后,该电偶极子将( ) (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而停止 (B)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 (C)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逆电场线方向朝远离棒尖端移动 (D)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方向沿棒尖端朝外,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 分析与解电偶极子在非均匀外电场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使得电偶极子指向电场方向外,还将受到一个指向电场强度增强方向的合力作用,因而正确答案为(B). 5 -5精密实验表明,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不会超过±10-21e,而中子电量与零差值的最大范围也不会超过±10-21e,由最极端的情况考虑,一个有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若将原子视作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

《大学物理学》(袁艳红主编)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9章 静电场 习 题 一 选择题 9-1 两个带有电量为2q 等量异号电荷,形状相同的金属小球A 和B 相互作用力为f ,它们之间的距离R 远大于小球本身的直径,现在用一个带有绝缘柄的原来不带电的相同的金属小球C 去和小球A 接触,再和B 接触,然后移去,则球A 和球B 之间的作用力变为[ ] (A) 4f (B) 8f (C) 38f (D) 16 f 答案:B 解析:经过碰撞后,球A 、B 带电量为2q ,根据库伦定律12204q q F r πε=,可知球A 、B 间的作用力变为 8 f 。 9-2关于电场强度定义式/F E =0q ,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A) 电场场强E 的大小与试验电荷0q 的大小成反比 (B) 对场中某点,试验电荷受力F 与0q 的比值不因0q 而变 (C) 试验电荷受力F 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E 的方向 (D) 若场中某点不放试验电荷0q ,则0=F ,从而0=E 答案:B 解析: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E 的大小与试验电荷无关,方向为试验电荷为正电荷时的受力方向。因而正确答案(B ) 9-3 如图9-3所示,任一闭合曲面S 内有一点电荷q ,O 为S 面上任一点,若将q 由闭合曲面内的P 点移到T 点,且 OP =OT ,那么[ ] (A)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改变,O 点的场强大小不变 (B)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改变,O 点的场强大小改变 习题9-3图

(C)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变,O 点的场强大小改变 (D)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变,O 点的场强大小不变 答案:D 解析:根据高斯定理,穿过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正比于面内电荷量的代数和,曲面S 内电荷量没变,因而电场强度通量不变。O 点电场强度大小与所有电荷有关,由点电荷电场强度大小的计算公式2 04q E r πε= ,移动电荷后,由于OP =OT , 即r 没有变化,q 没有变化,因而电场强度大小不变。因而正确答案(D ) 9-4 在边长为a 的正立方体中心有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则通过该立方体任一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 [ ] (A) q /ε0 (B) q /2ε0 (C) q /4ε0 (D) q /6ε0 答案:D 解析:根据电场的高斯定理,通过该立方体的电场强度通量为q /ε0,并且电荷位于正立方体中心,因此通过立方体六个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大小相等。因而通过该立方体任一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q /6ε0,答案(D ) 9-5 在静电场中,高斯定理告诉我们[ ] (A) 高斯面内不包围电荷,则面上各点E 的量值处处为零 (B) 高斯面上各点的E 只与面内电荷有关,但与面内电荷分布无关 (C) 穿过高斯面的E 通量,仅与面内电荷有关,而与面内电荷分布无关 (D) 穿过高斯面的E 通量为零,则面上各点的E 必为零 答案:C 解析:高斯定理表明通过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正比于曲面内部电荷量的代数和,与面内电荷分布无关;电场强度E 为矢量,却与空间中所有电荷大小与分布均有关。故答案(C ) 9-6 两个均匀带电的同心球面,半径分别为R 1、R 2(R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