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生交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

(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2)为什么要借箭?

(3)怎样借箭?(

(4)最后结果怎么样?)

活动二:初读感知

活动任务:带着从课题中引出的问题读课文,解答心中疑惑。

活动流程: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所提的问题。

活动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活动任务: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什么书序写的?”

活动流程: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小组内讨论。

3、全班展示分享。

4、教师梳理。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有才干,设计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枝箭;经过是: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妙计借箭;结果是:诸葛亮如期如数向周瑜交出十万枝箭,周瑜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神机妙算”,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的特点,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特点,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说一说《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最后的结果又如何?

(生交流。)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草船借箭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诸葛亮神机妙算)

那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活动四:品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活动任务:探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活动任务:

1、默读课文,划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思考究竟妙在何处?

2、小组内讨论。

3、全班展示分享。

4、教师梳理提升,相机指导朗读。

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又简练,行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①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②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识人心

识曹操

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它体现了诸葛亮的自信、胜利;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你能通过你的读表达出诸葛亮的笑的深刻含义吗?(学生练读,指生读,生评价。)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

(生交流。)

3、“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怎样读这句话?(指名读,生评价。)

4、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性格。

三、拓展延伸:

1、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2、课后继续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知天文

诸葛亮神机妙算懂地利周瑜自叹不如

知人心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作业本第19课草船借箭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作业本第19课草船借箭答案1、比一比,再组词。 廷(宫廷)塞(堵塞)承(继承) 延(延长)寨(山寨)丞(丞相) 忌(妒忌)擂(擂鼓)吶(呐喊) 纪(纪念)蕾(花蕾)纳(采纳) 2、写出和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 (1)(推辞、推卸) (2)(打探、打听) (3)(怀疑) 3、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4、默读课文,填空。 起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害诸葛亮,命他造10万支箭。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和大雾天气向曹操借到了10万多支箭。 结果:诸葛亮成功借箭,周瑜自叹不如。 5、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打上“√”。 ①C.很②B耽搁 (2)诸葛亮明知周瑜妒忌他,为什么还要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支箭? 答:诸葛亮神机妙算,料定三日必能完成任务,所以将计就计,答应造箭,避免与周瑜不和。 (3)根据课文内容,替诸葛亮写一份军令状。 (4)和同学一起分角色朗读这段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远方的朋友: 因为信任,所以努力。 五星评价,万分感激。 wyr5151888 XX/4/29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及周密安排。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事情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热身: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或者在网上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部分;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层次。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播放一段《三国演义》主题曲。 2、调动积累,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3、围绕课题质疑。 二、把握脉络,心理入境 1、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自主读书,理解文章的脉络,大体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解疑,汇报交流。学生说清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后。播放录像《草船借箭》片段,并提出观看要求,再放第二遍,学生复述经过。 3、由一张剧照(幻灯片)导入文章中心句。 三、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画出课文的中心句,同时课件出示中心句。 2、品读感悟,这篇课文写了诸葛亮的很多内容,现在请你们仔细读一读,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四、深入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1、概括出人物特点,

2、围绕初步概括出的人物特点,开展阅读活动,不断深化对人物特点的认识。 3、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识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学生汇报后,老师总结。 4、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以“读”“演”为主。 5、师生互动交流。 以“感受诸葛亮的‘笑’”为例,教学设想如下: 师:本文诸葛亮说有十几处,唯独有一处是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诸葛亮的这一笑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值得研究,他在笑谁,笑什么?好好揣摩揣摩。(老师幻灯出示句子) 生:(自由读) 角色扮演、扮读。 师:诸葛亮在笑曹操,因为他太了解曹操了。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生:表演,并读句子。 师:他还可能笑谁,这又是什么笑?怎么笑?怎么读? 生:表演,并朗读。 五、朗读诗歌,体味经典 周瑜妒忌诸葛亮,逼亮立下军令状。 孔明识破陷害计,神机妙算应周郎。 巧用天时与地利,周密安排不慌忙。 擂鼓呐喊骗曹操,箭如雨下插满舱。 按期交箭服周瑜,诸葛美名天下扬。 六、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1、阅读课本选读教材“空城计”,可以谈谈体会。 2、常言道:“有借有还。”那么,诸葛亮此次“借”来的箭是怎么“还”回去的,请同学读读《三国演义》原著。 七、布置作业 1、收集三国人物卡片。 2、搜集三国人物歇后语。 (后附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19.《草船借箭》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战》,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今天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

为主的课文。 揭题、读题。 2.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出示课后题1/(2))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的经过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草船借箭 教学设计2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造教育渗透点 复习前文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回答:1、三天造十万支箭。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持思维的性。 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故意延迟,不给齐练) 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 20`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 样做的。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设计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设计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容,掌握中心思想。本文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狭窄,妒贤忌能;鲁肃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

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设计: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还自叹不如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 2、说《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课件)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前发生的 师:看到这课题你会想说什么? (谁借箭?为什么借箭?用什么借箭?借箭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等) 师:相信学习了课文,同学们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 1、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字词)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师实时引导) 3、同学们,用主要人物和事件和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完美版)5草船借箭【教案】.

5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军事、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的生字可以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醒学生注意:“擂”读léi,不能读成lèi;“丞”读chénɡ,不能读成cénɡ。指导写字时,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本课要求学生正确读写的词语较多,可以将这些词语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已不常用的词语,如“军令状、水寨”;另一类是如今仍常用的词语,如“妒忌、军事、委托”等。要注意分类指导,对不常用的词语, 只要求学生知晓大意,能够读写即可。对常用的词语,要求学生理解意思,正确读写,并能积累运用。 2.课文朗读 可以抓住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悟人物 形象。如开头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反映了两人的性格特点,被称为神来之笔。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对话,进入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理解。边读边想,每次对话时人物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边议边读,读后评价。评价后再读,边演边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感受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还能识人心的英雄形象。把自己当成诸葛亮,通过朗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语言运用

第19课 草船借箭

第19课草船借箭 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私自、曹操都督、推却,迟延,探听、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学习难点:研读文本,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知识链接】 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内容改写而成的,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自主预习】 1、自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能够读准“调度、擂鼓”等容易读错的词,能正确书写“妒忌”等容易写错的词。 2、背景我知道 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主要人物、故事、歇后语、对联、诗词等,也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区分多音字擂、相、调的不同读音;正确读写“妒忌、私自、曹操、都督、推却、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理解“军令状,神机妙算”。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起因、准备、经过、结果理清课文层次,概述课文故事。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生字词语,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围绕题目质疑:草船借箭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草船借箭?怎样用草船借箭?结果怎样? 交流课前收集的背景资料 二、自学指导,反馈补充 自学指导(一)字词我掌握 1、了解故事背景。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中有关情节改编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时间),()、()、()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又派兵进攻(),于是,()和()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2、检测生字、生词,准确区分多音字擂、相、调的不同读音,理解“妒忌、神机妙算”、军令状。 自学指导(二)梗概我了解 1、读课文,通过读书我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知道人物间的发生了什么事,能根据起因、准备、经过、结果理清课文层次。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以()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接着写(),然后重点写了(),最后写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 三、课堂检测 填写小册子1、2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分析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自学提示一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一:《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案首页 1 2 教案续页(第课时) 3 4 5 篇二:公开课--草船借箭 校级公开课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陈立彦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组的第二篇课文,是初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的好课例。《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自学提示 1、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并根据学生预习时查阅过的资料,想想:周瑜、诸葛亮怎么会走到一起的? 教学过程 一、先学过程(15分钟) (一)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合作学习,自由读课文,勾画批注,对不懂的问题可与小组同学小声地讨论交流。 (二)自学检测 1、完成填空:《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情节改编的。

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2、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一读: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强调读准字音。 指导写字。 适当提示下面词语的意思:妒忌、军令状、迟延、疑惑、调度、虚实、弓弩手、丞相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小结。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二、以学定教(15分钟) (1)填空式讲故事梗概。 ②对话中周瑜和诸葛亮心中是怎样想的?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③想象当时人物的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在“说”或“问”前面加提示语,批注在书上。小结:通过对周瑜、诸葛亮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两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 三、当堂训练(10分钟) (3)鲁肃答应了。 (设计思路:这些带“然”字的词,不仅仅是体现语汇丰富,主要是通过这些词可更好地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4、激发兴趣,开始名著之旅 篇三: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19 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 19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冀春雪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六、说课前准备: 媒体课件,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早在周瑜给诸葛亮立军令状之前,诸葛亮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细致、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机妙算” 1、出示自学提示1: 课文中的哪些体段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划下

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前因后果。 2.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地发展是重点。故事的高潮,具体叙述了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经过,也是文章的重点。 2.采用指导朗读及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解决重点。 3.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感知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同学们对于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略有了解,但是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难以把握,因此参照注释,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掌握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尤其对于曹操、周瑜的性格要有进一步明确的认识。曹操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周瑜虽然妒才忌能,但也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大将。 3、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其中有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 (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几个人物,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2)简介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自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同位讨论体会交流。 4、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讨论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5、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一)学习第一段。 ①指读第一段,前后位讨论这段写的是什么?(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②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哪些词可说明并画出来。 (“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

草船借箭的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的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是我国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关于人教版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有哪些内容?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草船借箭的人教版优 秀的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草船借箭人教版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第五组课文重在读懂"名著中的人物"。阅读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课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2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指导方法】 抓因果读故事,抓语言观内心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背景了解人物关系,导入课文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三足鼎立而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

(随机板书背景图)今天我们共读名著《三国演义》中记述的孙、刘联军内部发生的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二、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指导梳理故事脉络: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谁?故事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箭"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相机板书:周瑜逼箭诸葛亮借箭鲁肃助箭曹操防箭诸葛亮交箭 2、运用抓前因后果法读懂故事 摘读故事开头结尾,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板书前因后果) 理解"妒忌":(1)词意: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2)换词比较:羡慕 预设: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应从情节入手。不能简单地认为周瑜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圈套陷害诸葛亮就是整个事件的起因,它只不过是展开矛盾冲突的契机。周瑜为什么要跟诸葛亮过不去呢?很显然,诸葛亮因"挺有才干"而遭妒忌,这才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这点,才能抓住本质感受人物形象。 小结导问: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给他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三、精读故事,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形象 (1)讨论:你认为"三天造箭十万支"这可能吗?既是同盟军,周瑜给诸葛亮出此难题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2)导:原来周瑜请诸葛亮明里是----共商国事,暗里却是----设下陷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生:《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当时魏国刚刚打败蜀国,又派兵进攻吴国。于是,蜀、吴两国联手抵抗曹操。师: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谁能帮大家理顺一下人物关系?生:课文中有四个人物,曹操是魏国的首领,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而周瑜是吴国的都督,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师: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这才引出了这个故事。 二、新课 过渡:同学们,你觉得这个故事精彩吗?(精彩)是呀,文学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作者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每个人物的塑造又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这节课,我们要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让这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的。

(一)赏析重点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的。(人物对话)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人物对话。(课件出示对话,隐去旁白)现在同桌一组,分角色读一下对话,边读边想: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再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什么,脸上是什么表情?读完后同桌把意见交流一下。(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揣摩人物心理,并启发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在每句对话前加上提示语)师:大家都很聪明,能根据对话走进人物内心,下面我们加上提示语,再来读一下课文。(课件出示加有提示语的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互评。)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周瑜、诸葛亮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初步认识)但仅仅根据这一段的文字,我们还不能透彻的了解人物特点,下文中,还有一些人物的语言描写,找出来读一读,看你对人物有什么更深的认识。 (二)感悟 1、指名读一读描写周瑜的语言,总结出周瑜的性格特点是阴险狡诈。(板书:阴险狡诈)学生朗读。 2、再说说诸葛亮的语言。(1)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从中你有什么感悟。(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计划,胸有成竹)你从鲁肃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样的人?(板书:忠厚老实)(2)还有那处写了诸葛亮的语言?指名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老师发现,诸葛亮是笑着说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诸葛亮说,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加个“笑”字呢?来,我们先齐读一遍。(齐读)你们觉得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汇报:生(1):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农村小学也可以用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自学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字典结合课文理解意思。 不理解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我想提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前检查预习情况,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明白的词语,以便在课堂上释疑。) 二、课堂导读 (一)、解读课文。 1、让学生在小组中轮流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注意下列读音: 才干的“干”应读gàn 草把子的“把”应读bà 调度的“调”应读diào 擂鼓的“擂”应读léi 丞相的“丞”应读chěng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学生可提出下列问题) 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

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一字排开”并连接起来? …… 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留到深读课文后再进行解答。 二、深读课文 师问:在感知课文内容以后,你对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妒忌”和“神机妙算”这两个词。并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板书:周瑜诸葛亮妒忌神机妙算) 课文中从哪件事来体现两个人的不同性格。(草船借箭) (一)、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1、朗读对话,分组讨论(出示问题) ①、周瑜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吗?他为什么要这样问?(引导学生从“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表面客气,暗藏杀机的阴险心理。) ②、诸葛亮知道周瑜是在找借口为难自己吗?他为什么要接受任务?(引导学生从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大度心理。) 2、指导朗读:我们明白了他们两人的内心想法,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呢? (二)、朗读草船借箭部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齐读后出示问题,分组讨论:如果你也在场,你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呢?(教师参与讨论,随机点拔引导。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感悟以下几方面的意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相机板书:人天文地理) (1)安排周密。从“准备二十条船,布置草把子和青布幔子,每条船上还站着二十个军士。把船连接起来,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等词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周密安排。 (2)熟悉天文地理。从“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雾还没有散”“顺风顺水”等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熟悉天文地

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19课草船借箭人教新课标语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9课《草船借箭》课时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chénɡ fádù jìshānɡ yìtuī què jiāo qīchí yán yí huò fù zé 答案: 惩罚妒忌商议推却胶漆迟延疑惑负责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应注意正确标调。惩罚,具有动词和名词词义,表示惩戒、责罚;处罚。或者施加鞭鞑或体罚使之服贴、受辱或以苦行赎罪。妒忌,妒忌,同'忌妒、嫉妒',它是指在某人想法中,某种重要关系被第三者所破坏衰弱或影响,或者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某种资源或特点,在爱情之中常有“吃醋”的说法。商议,指为了对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建议。推却,拒绝接受。胶漆,胶和漆,是两种最具黏性的东西。比喻情意投合,亲密无间。延迟,拖延时间。疑惑:意思是对人和事物有疑虑和困惑。疑惑的神情,不相信,有疑心,迷乱。困惑不解,犹豫不定,难以决断等。负责,负:背负,承担。责:需要有保证的事情,类似契约。 点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易混字方面出现错误,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2、下面四组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选项是()。 A.妒.dù忌惩.chéng罚胆怯.qiè谋.móu划 B.弓弩.nǔ仍.rēng旧呐.nà喊上当.dàng C.幔.màn子水寨.zhài 暂.时zàn 强.通qiǎng D.擂.léi鼓调.diào度胶漆.qī推却.què 答案:A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惩罚,具有动词和名词词义,表示惩戒、责罚;处罚。或者施加鞭鞑或体罚使之服贴、受辱或以苦行赎罪。妒忌,妒忌,同'忌妒、嫉妒',它是指在某人想法中,某种重要关系被第三者所破坏衰弱或影响,或者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某种资源或特点,在爱情之中常有“吃醋”的说法。胆怯,形容某人非常害怕,是一种心理活动。谋划,读作móu huá,也作“谋画”。筹划;谋虑计划:暗中谋划|具言谋画|慷慨善谋画。弩,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弩弓、弩机、弩手(弓手)、弩箭、弩炮(发射石块的弩机)。弩弓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胶制的复合弓,形似扁担,所以俗称“弩担”。仍旧,指照旧不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 【篇一:《草船借箭》公开课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支援”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教学过程: 一、谈三国,导新课 师: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书或电视剧吗?那你最喜欢三国 里的那些人物?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 喜欢他的理由吗?(如: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等。) 师:今天咱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板书:草船借箭(学 生齐读课题) 师: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 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你 们的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记住把字 音读准了,句子读通了。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字词学习。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比较长,生字词也比较多,现在我们一起来 看看。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师:对于这些字词,在写法和意思上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三、合作探究。 1、汇报交流。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再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小组合作,找出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 课文讲了些什么? (1)理清借箭的原因(1—2自然段)经过(3—5自然段)结果(6—9自然段) (2)概括课文大意。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这篇课文主要讲: 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 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 2、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说这次草船借箭的结果如何呀? 师:难怪周瑜长叹一声(出示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 他呀!”学生齐读) 师:从哪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 (讨论:结果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周瑜无可奈何,不 得不承认自己确实不如诸葛亮。从周瑜说“我真不如他”看出他的沮丧、惭愧。) 3、课后延伸 师: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呢?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神机妙算) 师: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支援”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初步感悟人物形象。 1、师:同学们,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 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请同学们继续打开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第五组课文重在读懂“名着中的人物”。阅读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感受名着的魅力,激发阅读名着的兴趣。 【本课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2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激发阅读名着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指导方法】 抓因果读故事,抓语言观内心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背景了解人物关系,导入课文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三足鼎立而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随机板

书背景图)今天我们共读名着《三国演义》中记述的孙、刘联军内部发生的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二、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指导梳理故事脉络: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谁?故事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箭”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相机板书:周瑜逼箭诸葛亮借箭鲁肃助箭曹操防箭诸葛亮交箭 2、运用抓前因后果法读懂故事 摘读故事开头结尾,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板书前因后果) 理解“妒忌”:(1)词意: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换词比较:羡慕 预设: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应从情节入手。不能简单地认为周瑜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圈套陷害诸葛亮就是整个事件的起因,它只不过是展开矛盾冲突的契机。周瑜为什么要跟诸葛亮过不去呢?很显然,诸葛亮因“挺有才干”而遭妒忌,这才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这点,才能抓住本质感受人物形象。 小结导问: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给他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三、精读故事,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形象 (1)讨论:你认为“三天造箭十万支”这可能吗?既是同盟军,周瑜给诸葛亮出此难题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2)导:原来周瑜请诸葛亮明里是----共商国事,暗里却是----设下陷阱。周瑜怎样一步步设下这“温柔的陷阱”?默读第二段,用不同的符号划出对话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