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盟贸易作业

欧盟贸易作业

欧盟贸易作业
欧盟贸易作业

浅谈欧盟农业支持政策的改革及对中国农业政策的启示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姓名:何宝龙

学号:2010126064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基地班)

浅谈欧盟农业支持政策的改革及对中国农业政策的启示

加入 WTO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 ,对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无疑将产生重要影响。欧盟农业支持政策改革之机,探讨在 WTO框架下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的农业政策 ,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对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欧盟农业政策

从 2004年 5月 1日起 ,欧盟成员国从 15个进一步扩大到25个。2002年,原有15个成员国农业从业人员653.7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农业增加值1481.25欧元,占GDP的1.6%,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239亿欧元,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欧盟农业发展到今天 ,其共同的成本分摊 ,允许将生产费用一次性从税基中全部扣除 ,允许同农业政策 (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简称 CAP)功不可没。支持农业发展一直是欧盟总体经济政策的基石,欧盟农业政策在促进欧盟经济特别是其农业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 70年代以来欧盟农业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并在许多方面超过美国 ,是与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欧盟的成功经验 , 对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政策的选择与确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欧盟农业争政策的改革

1962年形成的共同农业政策是欧盟最重要的共同政策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制定共同经营法规、共同价格和一致竞争法则 ,建立统一农产品市场 ,实行进口征税、出口补贴的双重体制以保护内部市场 ,建立共同农业预算 ,协调成员国之间管理、防疫和兽医等条例。农业支持政策主要采取以下 6种方式:

1.1 价格支持政府事先确定保护价格,分干预价格和目标两种,市场价格低于干预价格时 ,由政府按干预价格收购;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 ,政府直接向农民支付市场价格与目标价格的差价。这种支持保护方式 ,属于 WT0协议规定需要逐步削减“黄箱”政策。

1.2 收入直接补贴分两大类 :一类是不挂钩的收入补贴 , 一类是挂钩的收入补贴 (按中期审议方案 ,这类补贴将逐步减少。) 两类补贴都以土地面积和

常年产量为基础确定补贴水平 ,但前者以历史基期为基础 ,一经确定 ,不再与当前生产挂钩 ,属“绿箱”政策 ;后者则仍然与当前的生产挂钩 ,但计算中的单产不是单个农场的实际单产 ,而是一个地区的平均单产 ,属“蓝箱”政策。

1.3 对农业的公共服务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为农业发展提供的各种服务性支出,包括农业科研、虫害控制、农民培训、推广和咨询、检验检测、市场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等。一些国家还设有农业灾害救助、结构调整援助、生态环境补贴、休耕和贫困地区支持补贴项目。

1.4 信贷和税收支持信贷支持是通过政策性的农业金融机构发放低息贷款 ,鼓励农户增加农业投入。也有一些国家采取财政补贴的办法 ,鼓励商业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税收支持主要是不单独设面向农业的税种 ,并在增值税和所得税政策上给农产品和农民以优惠。如在所得税政策上 ,包括增加农产品的成分分摊,允许将生产费用一次性从税基中全部扣除,农民还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税额减免 ;在增值税政策上 ,采取免税、适用特别税率和按比例税率纳税等多种优惠措施。

1.5贸易促进包括采取传统的关税措施控制进口,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进口 ;实行出口补贴和出口信贷 ,降低农产品出口价格 ;采取营销宣传、信息服务、贸易服务以及技术、食品援助等手段 ,扶持行业团体、协会 ,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利用双边或多边贸易谈判,签订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促使对方降低关税 ,开放市场等。

1.6 农业保险政府对农产品在备耕、种植、管理和销售四个阶段进行保险 ,与农民分担风险。农业保险的基本形式有补给保险机构和补给投保农民两种 ,无论是采取暗补或明补方式都起到了有效化解农业风险的作用。

2、欧盟农业政策改革的影响

这些措施对促进欧洲农业发展、稳定农产品市场和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暴露出一些弊端。一是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使欧盟的预算负担及财政开支出现难以为继的严重局面;二是欧盟由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者变成重要的农产品出口者后 ,许多农产品大量过剩的局面日趋严重。三是对农业的高额补贴特别是出口支持政策日益受到 WTO有关各方的巨大压力,成为引发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因素。因此 ,为解决这些问题 ,欧盟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 ,先后多次对其与农业支持政策有关的共同农业政策及结构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1992年改革大幅度降低了国内支持价格水平 ,同时引入“蓝箱”政策——对农民进行挂钩的直接补贴;2000年议程进一步降低了国内支持价格,2003年改革方案与以前改革明显不同之处在于 ,完成了从对产品支持到对生产者支持的转变,建立了单一(农场)支付计划,使欧盟农业支出大部分归入“绿箱”之中,符合了WTO关于贸易自由化的总体要求,也满足了欧盟东扩的政策调整需求。

改革、调整后的欧盟农业支持政策具有以下方面的显著特点:

①农业补贴的方式、数量及重心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以市场价格支持为基

础转为对生产者的收入支持为主;

②加强结构政策的作用力度 ,支持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特别是落

后地区的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 ;

③将环境保护纳入农业支持政策的范围。

二、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启示

1、我国农业国内支持状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调整和完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 ,在增加农业投入和调整支出等方面作出了努力。这些年农产品供求平衡、丰年有余 ,与国家加强对农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是 ,目前我国农业支持还存在两个问题:

2.1支持水平偏低 2000年 ,我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1 298亿元 ,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大致维持在 8 %左右 ,比1990年的 10 %约低 2个百分点 ,比1980年的 12 %约低 4个百分点 ,没有达到《农业法》规定“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如果按WTO协议计算口径 ,把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财政支出、粮棉油糖价格补贴计算在内 , 1996年—2000年 ,我国农业支持总量分别为 1 083亿元、1 267亿元、1 826亿元、1709亿元和2200亿元分别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9%、5.3%、7.4%、7%、8.8%,按照相同的口径,发达国家的支持水平约为 30 %—50 % ,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约为 10 %—20 %。在 WTO规则允许的 12种“绿箱”政策措施中 ,我国使用了 6种 (政府的一般服务支出、食物安全储备、国内食物援助、自然灾害救助、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区发展援助)。“黄箱”支出在 1996

年—1998年计算基期内年均297亿元,占农业总产量的1.23%,与谈判允许的8.5%(1740)相比,我国“黄箱”政策的支持空间还有 1 443亿元。

2.12流通环节补贴过高我国的农产品补贴主要在流通环节 ,补在了价格上。1998年以来 ,每年用于粮、棉、油、糖流通的补贴在 500亿元—700亿元之间 ,占农业支持总量的30%—50%。2001年我国财政农业支持总量为2047.58亿元,(预计执行数) ,从结构看 ,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支出合计678.15亿元,占3

3.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气象部门事业费用支出合计708亿元,占3

4.6%,流通补贴617亿元,占30.1%,其余占2.2%。

2、对我国农业的改革

2.2借鉴欧盟经验 ,深化我国农业支持政策改革借鉴欧盟业支持政策调整的经验 ,完善我国农业支持政策 ,应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增加总量 ,调整结构 ,转换方式 ,规范运作为原则 ,基本思路是 : 一是加大“绿箱”支出。重点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引进 ,调整过去以数量增长为中心的政策取向。二是用足“黄箱”政策。由于“黄箱”补贴对提高农业竞争力有直接的作用 ,今后三到五年 ,继续对良种、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经营贷款实行优惠政策。三是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价格补助,增加对农民和生产环节的直接补贴。四是加大支持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五是调整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农业国内支持法规。

2.21把挂钩的直接补贴改革为脱钩的直接补贴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仅是WTO谈判的要求,也是更好地实现国内政策目标的要求。同挂钩的直接补贴相比 ,脱钩的直接补贴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操作简便 ,一经确定 ,就不再需要进行统计计算和核查等极为繁杂的工作 ;二是没有扭曲作用 ,不违背市场原则 ,有利于比较优势的发挥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欧盟从 1992年开始将价格补贴为主向转变为挂钩的直接补贴为主 ,而这次的改革开始实现从挂钩直接补贴向脱钩直接补贴的转变,我国目前在探讨将粮食补贴改革为直接补贴时,一些部门仍然提出挂钩补贴的建议 ,一些地方的试验也是与当年粮食生产相挂钩的。这是在重复欧盟已经走过的弯路。

2.22为了稳定生产、稳定供应和给农民提供必要的保障。可以借鉴欧盟实现的

干预价格制度。欧盟现在实行的干预价格,与我国实行的保护价格制度有所不同 :一是国家收购价格水平。不同。欧盟现在的谷物干预收购价格确定为每吨 63欧元 ,明显低于正常的市场价格。而我国的保护价格是高于正常市场价格的。低于正常市场价格的保护价格能够做到只是在市场价格下跌特别严重时 ,才需要国家进行干预 ,从而可以使得国家减少干预收购数量。欧盟通过 1992年的改革降低了市场价格之后 ,使得过剩产品库存数量在三年之内降低了 90 %以上。二是干预价格是有季节变化的。收获季节后 ,干预价格水平按月份递增。这样可以避免收获季节市场价格较低时 ,农民立刻将粮食都卖给国家 ,从而减少国家收购的压力。

2.23欧盟近年来一直重视加强农村发展 ,这次的改革又加强了对促进农村发展方面的投入。传统上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只涉及市场政策领域 ,而农村发展政策是各成员国自己决策和支持的领域。但是近年来 ,欧盟对农村发展日益重视 ,增加列入支持农村发展的内容。其中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支持 ,加强对农业生产标准化、提高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方面的支持等等 ,都是值得我国认真学习借鉴的。在我国农业小规模经营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条件下 ,加大农村发展方面的国家政策性投入具有更为突出的重要意义。

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整体和长远看 ,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 ,合理配置资源,从整体上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改善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 ,更多地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推进农业现代化。但是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的挑战也是严峻的 ,尤其是如何建立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以及外贸体制的改革 ,从而为农民创造增收和就业的机会。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技111 姓名:缪梓强 学号:2011301030128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2.中欧直接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著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现状

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现状评估——经济外交视角的考察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与欧盟双边关系,还是中国与欧盟各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从经济外交视角来看,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战略提升、贸易突破、瓶颈制约、难题待解”。 一、战略提升:中国与欧盟及其主要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其他国家建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和不针对第三方为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为构筑面向21世纪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与欧盟伙伴关系战略的提升源于2003年相继发表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份文件:一份是2003年9月欧盟发表的《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之共同利益和挑战》的战略文件,阐述了欧盟对华政策和行动的指导方针及发展框架;另一份是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对欧关系文件——《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旨在昭示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规划今后5年的合作领域和相关措施,加强同欧盟的全面合作,推动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进入2004年,中国与欧盟双边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得到了确立,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5月随着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欧洲政治与经济的地缘版图发生重大变化,更加凸现了建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2005年欧中庆祝建交30年,进一步展现了二者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家层面上,中国与欧盟最重要的国家也逐一建立了相应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各个新老成员国的经贸关系在新的框架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由于欧盟的不断扩大,新老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欧盟的对外经济决策的实施,从而也对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了一些新的变数。 二、贸易突破:欧盟成为中国首位贸易伙伴带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特别指出“中国致力于发展中欧富有活力和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并期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与投资伙伴”,以欧盟东扩为契机,这一良好愿望得以提前实现。在2004年中欧双边贸易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欧双方进出口贸易达1772.8亿美元,增幅为33.6%,欧盟超过美国日本和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

欧洲联盟概况

欧洲联盟概况 一、欧盟简介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是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以来,至2004年5月,欧盟成员国由最初的6个创始国(法、德、意、荷、比、卢)扩大到现在的25个: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捷克。欧盟面积达400 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国内生产总值逾10万亿美元。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世界上一支重要力量。 欧洲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王国首都布鲁塞尔。1985年,欧盟成员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确定了欧盟旗和歌。旗的图案是由十二颗金星组成的圆环点缀在蓝色背景上。圆环象征团结。采用十二颗星是按照传统习惯,十二这个数字象征完美、全部、一致,同时又与一年的月份数和表盘上的小时数相符。旗的金星数与成员国数无关,不随欧盟成员国增加而改变。欧盟歌选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序曲,用音乐语言体现了欧洲自由、和平、团结的理想。法国的让?莫内被称为“欧洲之父”。“舒曼计划”被看作欧盟的出生证。每年的5月9日以“舒曼日”命名,作为“欧洲日”来庆祝。 二、发展简史 (一)成立与扩大 欧共体的成立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九日,在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倡议下,欧共体十二个成员国的元首与政府首脑云集巴黎,隆重地举行了欧共体之父让?莫内(Jean MONNET)先生的百年诞辰,将其遗骸迁入著名的巴黎先贤祠,并把一九八八年定为“让?莫内欧洲年”,以表示对欧共体创始人让?莫内的敬仰和怀念。让?莫内(1888年11月9日—1979年3月16日)出生于法国,其父是酒商。他从小就协助父亲推销酒产品,故经常奔波于西欧各大城市,对西欧各国的情况比较熟悉。后来,他创建了国际事务银行,成为杰出的银行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任法国国家计划署署长。他将毕生精力完全献给了欧共体的创建事业。 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各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之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俄的迅速强大对西欧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让?莫内看来,当时的西欧只有两种选择:不在联合中自强,就得甘心情愿当二流国家。为此,让?莫内提出:“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西欧必须联合起来”,并建议组织一个“民主的、有效的机构”促进西欧各国团结,相互补充,改变西欧国家经济极度虚弱的局面。不久,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西欧

比较欧盟内部各国的经济发展

比较欧盟内部各国的经济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思潮进入高潮。1951年4月18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六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7年3月25日,6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1965年4月8日,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5亿,27国总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为了研究方便,并基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发展路径及其地缘政治关系和社会价值观,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将欧盟27国经济划分为5种经济模式,即西欧模式、南欧模式、英爱模式、北欧模式和东欧模式。第一种欧盟经济模式:“西欧模式”,成员包括德国、法国、奥地利、比利时和卢森堡。共5个欧盟成员。第二种欧盟经济模式:“南欧模式”,成员包括意大利、希腊、塞浦路斯、马耳他、葡萄牙和西班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共8个欧盟成员。第三种欧盟经济模式:“英爱模式”,成员包括英国和爱尔兰。共2个欧盟成员。第四种欧盟经济模式:“北欧模式”,成员包括瑞典、丹麦、芬兰和荷兰,共4个欧盟成员。第五种欧盟经济模式:“东欧模式”,成员包括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共8个欧盟成员。 欧盟经济原本就不是国别经济,欧盟成员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各异,动用经济政策的权限有所不同,欧元区成员和区外成员的宏观经济政策层面相差较大。因此,欧盟经济模式类型上的区别相当可以说明问题。总的来说,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特点各有千秋: 第一。“北欧模式”在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公共支出最大。劳动力市场相对不受管制.有着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而强大的工会带来工资方面的高度平等。 第二,“英爱模式”提供相当优厚的札会补助,现金补贴主要给予工作年龄的人,这些作为最后的救济手段。工会势力单薄,劳动力市场相对不受管制。 第三,“西欧模式”依靠社会保险来救助失业者和提供养老金。这些国家的就业保护较强。工会很强大,并在扩大集体议价结果的问题上享有法律保护。 第四,“南欧模式”注重对老年人养老金的公共支出。严格立法保护就业并减少就业。对提前退休提供大力支持,以减少求职者人数。 第五,“东欧模式”注重经济政策和政治体制的转型,从竞争政策到食品

浅论中国和欧盟的贸易关系

浅谈中国和欧盟贸易关系 摘要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日益紧密,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然而中欧贸易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在未来,中国除应关注欧盟对华经贸合作的共同政策和指导原则外,更应注重拓展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我们也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欧盟;贸易关系;现状;

Introduction to Ch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trade relations Abstract China and the Eu i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up, the world's stage two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Since China and the Eu established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change of the pattern, increasingly clos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s trade, the European Union the strategic position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cooper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owever, there exists a trade imbalance, trad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levant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focus on the Eu's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China common policy and guiding principles, mor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xpand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Eu member states. We also ne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China-Eu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 two sid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results. Key words: China; Eu;Trade relations;Current situation;

1.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1]的增加值核算及变动分析 - 全球价值链

2010-2016年中欧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 中国全球价值链课题组 2017年5月

1.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1的增加值核算及变动分析 自2004年5月1日,欧盟扩大至25国以来,欧盟已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2013年7月1日起,克罗地亚正式加入欧盟,成为欧盟的第28个成员国,因此本报告中核算的2010-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进出口增加值,2010-2013年仅包含当年的欧盟27个成员国数据,而2014-2016年则包含了克罗地亚在内的欧盟28个全部成员国,但克罗地亚自身经济体小、且与中国的贸易量较小(2016年中国与克罗地亚进口、出口分别占对欧盟总进出口的0.07%和3.0%),因此报告中直接进行了年度间的比较。 2010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总值为1684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总进口的12.06%;至2016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总值达到2081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总进口的比重提高至13.17%,中国从欧盟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基本稳定,2010年来未出现较大变动。2010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3112亿美元,至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略有上升,为3390亿美元,中国向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在2010年以来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由2010年的19.7%降至2016年的16.2%。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进口和出口波动趋势大致相同。虽然中国向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略有下降,2016年欧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本章中欧贸易数据均指货物进出口,不包含服务贸易。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一、双边贸易投资概况 2010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也是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地。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4797.2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31.8%;自欧盟进口168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9%;中国顺差1427.6美元。 中国近年来对欧投资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2010年,中国对欧投资流量59.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1%。二是行业分布广。涉及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十几个行业大类。三是覆盖国家多。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涉及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四是社会融合度高。中国对欧投资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不断扩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共同点。 中欧关系目前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态势。在中欧关系的各个领域中,经贸合作始终是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年度欧盟商会提出的最重要问题包括在市场准入方面遭到限制、政府决策透明度、政府审批效率以及知识产权问题。对此德古赫特表明他认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四个问题: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对国有企业的补贴。陈德铭说,双方重点讨论了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问题。双方商定尽快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欢迎双方企业到对方扩大投资。 中国希望欧盟决策者着眼中欧关系发展大局,继续坚持开放、透明、友好的投资政策和体制,不断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来欧投资兴业。也希望看到更多的欧洲企业家与中国同行们精诚合作,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融入欧洲市场,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二、欧盟投资环境 欧盟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对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中欧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欧盟的合作日趋频繁,企业已经把对欧盟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发展战略,开拓欧盟市

欧盟GMP中英文对照

European Union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UIDE TO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目录 第一章质量管理 CHAPTER 1: QUALITY MANAGEMENT 原则............................................................ ..................................................... ............ (5) Principle (5) 质量保证................................................................... .............. . (5) Quality Assurance (5)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7)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7) 质量控制(QC) (9) Quality Control....................... . (9) 产品质量回顾....................... ....................... (10) 第二章人员 CHAPTER 2: PERSONNEL...................................................................................... .. (11) 原则 (11) Principle (11) 通则 (12) General...................................................................................................................... . (12) 关键人员................................................................................................................... . (12) Key Personnel (12) 培训 (12) Training..................................................................................................................... . (15) 人员卫生 (16) Personnel Hygiene (16) 第三章厂房和设备 CHAPTER 3: PREMISES AND EQUIPMENT................................................................ .. (18) 原则 (18) Principle (18) 厂房 (18) Premises (18) 通则 (18) General (18) 生产区 (19) Production Area (19) 贮存区 (21) Storage Area (21)

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

---------------------------------------------------------------范文最新推荐------------------------------------------------------ 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 一、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欧盟经济模式的讨论可以上追至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当时,德国由于产业革命进行较晚,工业基础薄弱,敌不过英国工业品的强力竞争。而经济学论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是以英国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观点,德国学者李斯特从德国工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英国古典学派自由贸易观点具有世界主义的根本缺陷以及不重视各个特定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各自特殊利益的倾向,从而必然以世界范围的经济学来代替国家主义的经济学,为了给本国指明发展民族工业和取得权力的道路,李斯特用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来同英国资产阶级的世界主义相对抗,用德国的实际来同英国的理论相对抗。由此初步形成了实行保护主张的德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主张自由贸易的英国经济模式。二战结束后,受马歇尔计划的推动,欧盟经济进入了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的30年“黄金时期”(“trenteglorieuses”,1945年至1975年)。一般来说,政界和学界通过回顾欧盟经济成功发展历程,总结出了两种经济模式,即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和英国、爱尔兰为代表的“盎格鲁模式”。[1]“大陆模式”在主张市场竞争的同时,强调有序竞争和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盎格鲁模式”则主张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不主张国家过多干预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或者说,两种经济模式回归到经济学的主题之一,即公 1 / 10

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与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中欧直接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通信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着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在中国对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方面,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以华为、中兴、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优秀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到欧盟国家投资创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中国在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十分有限,远远低于欧盟国家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5亿美元,累计投资存量为14亿美元。双方合作尚存在巨大潜力和空间。 二、中欧经贸关系的突出特点 1.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

欧盟标准

EN 13501/BS 476/NF P 92/DIN 53438等欧盟建筑结构的阻燃检测 EN 13501/BS 476/NF P 92/DIN 53438等欧盟建筑结构的阻燃检测欧盟的建筑制品指令(CPD)规定了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建筑制品范围[1]。这些建筑制品是指在建筑结构或其它土木结构里长期使用的制品。建筑结构包括多层住宅、医院、学校、商店、俱乐部、休闲中心、体育馆、工厂、车站、机场、隧道和码头等。欧盟的主要燃烧试验方法及应用范围如表1所示。其中EN 13501-1和EN 13501-2分别是欧盟建筑制品燃烧性能统一分级体系和欧盟建筑制品耐火性能统一分级体系。随着欧盟统一分级新体系的颁布,欧盟成员国的国家分级体系及燃烧试验方法最终将被统一分级体系取代,因此表1中仅列举了英国的国家燃烧试验方法以供参考。表1欧盟建筑制品的主要燃烧试验方法及应用范围标准燃烧试验方法合成材料应用范围欧盟英国ISO EN 13501-1 EN 13823(SBI) EN ISO 11925(小火焰) EN ISO 9239-1(铺地材料)EN 13501-2 EN 1363(一般要求) EN 1364(非承重构件)EN 1365(承重构件)BS 476-6 BS 476-7(火焰传播)BS 476-21(承重构件) BS 476-22(非承重构件) BS 476-23(吊顶保护) BS 476-24(风管) BS 8414-1(非承重外墙系统) 欧盟大多数的耐火试验采用ISO 834-1规定的温度-时间炉内温控曲线. 屋顶材料和屋顶灯具(散射等)、梁、分隔件、铺地材料、覆层材料、门、窗户框架、混泥土制品、柱、桥梁(包括加固型金属桥架)、信号架和防风墙等。欧盟的CPD及其关于火灾安全的重要要求是各成员国规范制定机构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国的建筑防火规范根据CPD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并纳入新的EN 试验方法来评价建筑制品的火灾行为。例如英国的建筑规范编制机构副首相办公室(ODPM)已颁布了修订文件2002对建筑规范的认可文件B(火灾安全)进行了修订,并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另外,英国的建筑火灾规范并没有对铺地材料以及烟密度和火灾烟气毒性作要求。在欧盟地区,生命安全是防火规范制定的主要目的,而财产损失则是保险公司关注的重点,风险安全规范制定机构如LPCB、LR、DNV、FM和UL等对合成材料的燃烧性能有具体要求。例如在英国,隔热三明治板系统的生产商必须符合风险防范委员会标准LPS 1181(1996年3月2日发布)。1 交通工具用制品的燃烧试验方法及有关防火规范1.1 道路交通工具在欧盟地区,汽车工业是合成材料的主要应用市场,合成材料在轿车、公交车、旅游客车、卡车及油罐车上的应用随处可见,包括车内和车外应用。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也有汽车的引擎盖使用合成材料。欧盟的汽车用材料标准燃烧试验方法主要采用美国的联邦汽车安全标准(FMVSS)以及一些欧盟国家标准。对于整个汽车工业,燃烧试验方法采用的有FMVSS 302,该标准方法是一个小型的水平火焰传播试验方法,用于确定车内组件的火焰传播速率,如果材料或组件的火焰传播速率不超过4in/min(101.6mm/min), 则认为该材料通过试验。从测试参数的角度考虑,该试验并不是一个严格的试验,主要用于易燃车用材料的筛选目的。另外,法国标准NF P 92-505(滴落试验)也是一个小型火焰传播试验,类似于EN ISO 11925-2。它在某些汽车应用领域作为FMVSS 302的补充试验方法,例如欧盟地区的旅游客车用装修材料,另外,旅游客车的窗帘材料还必须符合ISO 6940标准。对于油罐车,英国石油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Petroleum)有一个针对油罐车的挡泥板的燃烧标准,规定挡泥板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不应超过50KW。对于车体结构,德国标准DIN 53438第3部分的燃烧器试验用于测试塑料制作的车体及其部件。该试验主要用于确保塑料车体不被小火焰燃烧源(如火柴和香烟)引燃。欧盟自1972年引入美国高速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制定的FMVSS302,直到今天该标准方法仍是欧盟各国道路交通部门的唯一燃烧试验方法。同时该方法也是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均采用的试验程序。FMVSS 302不能反应汽车部件的实际火灾危害,因此不能用于预测实际火灾特性。ISO /TC22/SC16也制定了汽车部件的可燃性试验标准ISO 3795

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发展前景及方向

中国与欧洲贸易发展方向: 一、正确认知欧洲政治关系从理论到实践: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欧洲的2020战略虽然是为了不同体制制定的战略计划,但是却充满同样的和平与发展诉求。他们一发布,就调动了众多蕴藏在中欧多重不对称夹缝中的火力和动力。围绕中欧合作的前景,中欧之间进行着无数的的对话,研讨、交流、谈判和交易,展现了中欧借助对方又是,创造合作共赢并实现各自的战略构想潜力。 二、充分重视双边贸易关系: 1中欧双方对对方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优势互补、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谈判 3求同存异 三、建立有效的双边对话机制 1用磋商的方法解决经贸问题 2多层次全方位进行互相对话 3.提高谈判能力,善于驾驭国际规划 四、未来经贸关系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法律基础: 2.合作机制;今后欧盟将作为一个整体与第三国缔结投资协定。因此上千种欧盟投资协定影视下一阶段我国对欧洲工作的重点。 3军手解禁: 2010年9月,欧盟出台了5关于建立两用产品及技术出口控制体系的第(EC)1334/2000号理事会规则修订提案,对禁止出口茶农品清

单、出口授权体系、信息交换条例、成员国磋商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建议对受控产品清单进行定时更新。可以说,这个问题不解决,蒋志杰影响到双边高新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五、中欧贸易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1.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2.直接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3.双边贸易呈现不对称性 问题:1.中欧贸易的不平衡性不容忽视。从2002年起,中方对欧盟的逆差规模开始呈加速上升的态势。据中国海关统计,到2005年中方对欧盟贸易顺差为701亿美元,占双边贸易总额的32,26%,顺差同比增长89%。2006—2007年,中欧贸易顺差更是急剧上升,分别约为805亿美元和1014亿美元。对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中国轻纺等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欧盟在华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欧盟因对华军售禁令限制对华两用产品与技术出口等。 2. 欧盟对华反倾销力度不断增强。欧盟是最早发起对中国反倾销的地区,就当前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发展态势而言,自1979年开始对华反倾销调查以来,到2007年4月,欧盟共对华发起139个贸易救济案件调查,其立案频率和涉案金额均大大超过往年水平。 3. 有关“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分歧仍然存在。欧盟拒绝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深层原因无外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就经济利益而言,欧盟认为,中欧之间巨额的贸易失衡主要是由于中国

(完整版)欧盟GMP附录

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 (EC)。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EU),简称欧盟。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标准国际协调会:ICH 欧盟GMP附录1 无菌药品的生产 注:冻干瓶轧盖的条款自2010年3月1日开始实施。 原则 为降低微生物、微粒和热原污染的风险,无菌药品的生产应有各种特殊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质量保证极为重要,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制订并经验证的方法和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仅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操作或成品检验。 注:本指南没有对微粒、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等测试方法详细进行阐述,可参阅欧洲标准或国际标准(CEN/ISO)及药典资料。 总则 1.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在洁净区内进行,人员和(或)设备以及物料必须通过缓冲进入洁净区。洁净区应当保持适当的洁净度,洁净区的送风须经具有一定过滤效率过滤器的过滤。 2.原料配制、产品加工和灌装等不同操作必须在洁净去内彼此分开的单独区域内进行。 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最终灭菌工艺;第二类是部分或全部工序为无菌操作的工艺。 3.应按所需环境的特点确定无菌产品的洁净级别。每一步生产操作都应达到适当的动态洁净度,以尽可能降低产品(或原料)被微粒或微生物污染。 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静态”标准,以达到“动态”的洁净要求。“静态”是指安装已经完成并已运行,但没有操作人员在场的状态。“动态”是指生产设施按预定的工艺模式运行并有规定数量的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操作的状态。 应确定每一洁净室或每组洁净间的“动态”及“静态”标准。 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一般可分为4个级别: 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连接操作的区域。通常用单向流操作台/罩来维护该区的环境状态。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指导值)。应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须验证。 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单向流或较低的风速。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A级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C级和D级:指生产无菌产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的洁净操作区。 洁净区和洁净空气设施的级别 4.洁净区和洁净空气设施的级别应按照EN ISO 1466-1 划分级别。应将级别的划分与操作工艺环境的监测明确区分开来。在下表中给出了各级别最大允许的空气尘埃粒子浓度。

中国欧盟国别贸易报告

2010年欧盟货物贸易 及中欧双边贸易概况 一、2010年欧盟货物贸易概况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0年欧盟(27国下同)货物贸易进出口37639.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7.2%。其中,出口17862.7亿美元,增长16.6%;进口19776.6亿美元,增长17.7%;逆差1913.8亿美元,增长29.0%。 分国别(地区)看,2010年欧盟对美国、中国、瑞士、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出口额分别占欧盟出口总额的17.6%、8.3%、7.7%、6.4%和4.5%,为3135.3亿美元、1489.4亿美元、1382.0亿美元、1137.8亿美元和803.2亿美元,增长11.6%、30.4%、14.0%、25.8%和31.9%;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瑞士和挪威的进口额分别占欧盟进口总额的18.9%、11.2%、9.5%、5.6%和4.4%,为3731.5亿美元、2204.7亿美元、1880.5亿美元、1105.3亿美元和872.8亿美元,增长25.0%、2.6%、27.6%、7.9%和12.5%。欧盟前五大逆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俄罗斯、挪威、日本和利比亚,逆差分别为2242.1亿美元、742.8亿美元、325.2亿美元、286.2亿美元和276.0亿美元,其中,对中国、俄罗斯、挪威和利比亚的逆差分别增长21.6%、30.4%、25.3%和35.9%,而对日本的逆差减少4.4%;顺差主要来自美国、阿联酋和瑞士等,分别为930.6亿美元、288.4亿美元和276.7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和瑞士顺差增长40.6%和47.2%,而对阿联酋的顺差则减少1.9%。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是欧盟的主要出口商品,2010年出口额分别占欧盟出口总额的28.2%、15.7%和14.4%,为5029.9亿美元、2809.7亿美元和2574.4亿美元,分别增长12.1%、12.1%和30.3%。另外,贵金属及制品的出口额增长最为突出,增幅为48.8%。矿产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是欧盟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2010年进口额分别为5304.4亿美元、4563.4亿美元和1662.0亿美元,增长26.8%、23.1%和8.4%,另外,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和贵金属及制品的进口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7.4%、28.0%和32.6%。 二、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概况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5220.9亿美元,增长26.5%。其中,欧盟对中国出口1489.4亿美元,增长30.4%;自中国进口3731.5亿美元,增长25.0%;欧盟逆差2242.1亿美元,增长21.6%,中国是欧盟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0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5%,分别为601.5亿美元、317.8亿美元和130.0亿美元,增长21.6%、72.9%和7.9%。另外,矿产品、食品饮料和皮革制品的出口额增长较为突出,分别增长78.5%、44.5%和49.1%。 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0年进口额合计占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9.5%,分别为1783.3亿美元、463.6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战略研究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战略研究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经济集团,同时又构成了我国出口贸易三个主要的区域市场之一欧洲市场的主体。世纪之交,美国经济的减缓,日本经济的下滑,使得与欧盟贸易成为关系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课题研究试图从战略高度对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做一探讨,以把握其长期发展的脉络。 一、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政策 (一)中国与欧盟贸易的总量分析。 第一,中国对欧盟贸易的发展。中国与作为一个区域性经济集团的欧共体及欧盟的贸易关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双边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见表1。 21年中,我国对欧盟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3倍,出口增长了15倍,进口增长了12倍,净出口从逆差2亿多美元到顺差近50亿美元。可以说,这段时间对欧盟贸易的发展使欧盟成了我国对外贸易三大市场之一。 第二,中国对欧盟贸易的阶段性发展。我国对欧盟的贸易在过去的21年中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 从总量上看,我国与欧盟的贸易发展形成三个阶段,1985年以前进出口总额在百亿美元以下徘徊,1986~1992年在百亿美元阶段逐步走高,向上发展,1993年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短短九年间,在高水平上实现了翻番。此外,如果与欧盟在这一期间扩张的进程结合起来,1986年和1995年的数字分别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分别达到39%和28%,可以主要看做是欧盟吸纳了新的成员所产生的影响。

从进出口的对比关系上看,以1997年为界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之前我国对欧盟的贸易表现为逆差,其间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4年以前,双边贸易基本持平,逆差不大;1984年以后,贸易的增长伴随着逆差的扩大,1989年达到峰值,入超接近43亿美元;其后的七年中有五年维持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自1997年开始,我国对欧盟贸易长期的入超现象得以改变,这一现象在1996年已经显现征兆,该年逆差接近为零,并在1997年迅速转变为数十亿美元的顺差。 第三,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地位。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欧盟与美国和日本并列为三大市场。 在出口方面,我国的三大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美国、日本和欧盟,1999年分别占我国出口额的比重为21.5%、16.6%和15.5%,三者共计53%,如果考虑到经香港转口这三大市场的份额,则比重还会上升。欧盟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为我国出口第三大市场。 在进口方面,我国的主要货源地依次为日本、欧盟和美国,1999年分别占我国进口额的比重为20.4%、15.4%和11.8%,三者合计47%,加上香港的转口,也可以达到50%以上。欧盟位居日本和美国之间,为我国进口商品的第二大来源地。 从进出口两方面来看,我国与这三大市场的进出口额超过了我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1999年我国对这三个市场的依存度分别为,日本37%,排名第一;美国33%,排名第二;欧盟31%,排名第三。这一位次与1997年的日本、美国和欧盟的排序相比,欧盟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仍排在第三。但是,从依存度的动态发展来看,对日本的依存度基本未变,对美国的依存度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对欧盟的依存度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美国自2001年国内经济开始减缓,日本经济长期不振的国际大环境,欧盟经济的相对平稳发展,使得我国对与欧盟的贸易关系具有了更大的依赖性,欧盟市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稳定与增长具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