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中国工业强国战略和轴承产业

2015年中国工业强国战略和轴承产业

2015年中国工业强国战略和轴承产业
2015年中国工业强国战略和轴承产业

中国工业强国战略和轴承产业

何加群(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北京 100055)

摘要:阐述了中国工业强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顶层设计,“工业强基”(加强工业基础能力建设)与建设工业强国制造强国的关系,轴承产业在“工业强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中国轴承产业应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组织、技术、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力争在中国强国战略实施中率先取得突破。

关键词:滚动轴承;产业;强国战略;转型升级

1、中国工业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

1.1、强国战略的顶层设计

1.1.1、提出工业强国制造制造强国战略的背景

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

从国际看,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兴经济体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正在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发展格局。全球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欧美国家主导的国际市场环境和治理结构更加复杂。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高速投资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总体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工业的发展将主要以质量、效益提高和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为特征,而不可能仍以规模的扩张和快速建设为主要目标。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7%~8%的增长速度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将成为常态。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工业和制造业靠粗放经营,拼人力、资源、能源和环境,靠不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张,靠产品在国际产业链中低端徘徊,已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

1.1.2、三步走实现强国目标的提出

去年以来,中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相继委托中国工程院进行“制造强国战略”和“工业强基战略”研究,为国家领导人和国家主管部门进行强国战略顶层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上述战略研究提出的决策咨询建议,工信部2014年7月在全国技术改造暨示范基地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工业强国和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2020年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2025年中国工业和制造业将进入世界第2方阵,迈入工业强国和制造强国的行列;

2035年中国工业和制造业将位居世界第2方阵,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和制造强国;

2045年中国工业和制造业将进入世界弟1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工业强国和制造强国。

1.2、工业强国和工业强基

1.2.1、工业强基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和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大而不强,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基础能力薄弱,发展滞后。长期以来,中国相当部分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不能自给,大量依赖进口;国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低,性能、质量难以满足主机需求,致使主机面临“空壳化”困境。如数控机床所需的高档功能部件70%依赖进口;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5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涡喷、涡扇发动机轴承寿命仅为国际先进水平的十分之一;高铁制动系统和轴承全部依赖进口;芯片80%依靠进口;占核电机组设备投资1/4的泵阀主要依赖进口。落后的基础工艺使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运行效益低。技术基础体系缺失,难以支撑行业健康发展。如不能尽快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在中国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加速重振制造业与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生产成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双向挤压”以及国内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工业将加速“失血”,特别是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大装备所用的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一旦国外实行禁运,后果将十分严重。

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和制造强国,必须加强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工业基础能力建设,简称“工业强基”。

国家工信部在工信部规【2011】509号文《机械基础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简称为“三基”。由此,《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为“三基”规划。

国家工信部在工信部规【2013】70号文《关于开展工业强基专项行动的通知》中,进一步将“三基”扩展为“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涉及机械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

“四基”比“三基”增加了“产业技术基础”,将“三基”中的“基础材料”改为“关键基础材料”,“机械基础件”改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改为“先进基础

工艺”,涉及范围更广。

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加快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工业强基专项行动的通知》(工信部规【2013】70号)的要求,围绕提升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四基”发展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部分地区和中央企业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

1.2.2、工业强基和轴承产业

在工业强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过程中,轴承产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

“三基”规划介定:“机械基础件是组成机器不可分拆的单元,包括轴承、齿轮、液压件、液力元件、气动元件、密封件、链与链轮、传动联结件、紧固件、弹簧、粉末冶金零件、模具等”,共12项。将轴承放在12类机械基础件的首位。

“三基”规划规定:“选择带动性强、辐射作用大的高速、精密、重载轴承等11类机械基础件作为发展重点,以提高性能、可靠性和寿命为主攻方向,力争使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将高速、精密、重载轴承列在11类机械基础件的首位:中、高档数控机床轴承和电主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轴承,大型运输机轴承,重载直升机轴承,长寿命高可靠性汽车轴承及轴承单元,高速铁路列车轴承,重载铁路货车轴承,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大型薄板冷热连轧设备轴承,大型施工机械轴承,高速度长寿命纺织设备轴承,超精密级医疗器械主轴轴承。

国家工信部每年规定年度的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重点方向。2013年规定了15个“四基”重点方向,其中2个重点方向涉及到轴承行业。

(1)轴承用高标准轴承钢材料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运用洁净钢冶炼技术、连铸保护渣技术、惰性气体保护气氛电渣冶炼技术、大规格电渣锭冶炼技术、大压下控制技术、微合金化技术、大规格轴承钢锻造技术等生产高品质轴承钢,氧含量不大于8×10-6,钛含量不大于25×10-6,钙含量不大于6×10-6。代表钢号主要有GCr15SiMn,GCr18Mo,G20Cr2Ni4A,G20CrNi2MoA,G56Mn等。

实施目标:加快高标准轴承钢产业化水平,满足国内中高档数控机床轴承、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轴承、大型运输机轴承、长寿命高可靠性汽车轴承及轴承单元、高速铁路客车用轴承、高速重载列车轴承、大型冶金设备用轴承、大型施工机械用轴承等生产用钢需要。

(2)轿车用第3代轮毂轴承单元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凸缘盘端面跳动不大于0.02mm;安装外圆径向跳动不大于0.03mm;螺孔位置精度Φ0.25mm;游隙波动范围ΔGa不大于0.03mm。装车条件下,摩擦力矩不大于

1.7N·m;在泥浆喷射条件下轴承试验寿命达150h以上不进水(密封防水性能);通过2 500r/min,20h直行试验(高速性能);螺栓防转扭矩不小于176N·m;使用寿命不小于250 000Km,三包期4年或120 000Km,三包期不良品反馈值不大于2 000×106(寿命和可靠性)。

实施目标:开发第3代轮毂轴承单元产品,为中高档轿车配套,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体系。2014年形成中试能力,2014年底至2015年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每年300 000~500 000套。

国家工信部2014年规定了39项重点方向,其中轴承行业入选一项:轨道交通装备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核心基础零部件的轴箱轴承(招标)。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精度达到P5,极限转速3 000r/min,径向载荷86KN,温升小于50℃。

实施目标:掌握轴承拟动力学设计和分析技术、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轴承的制造和试验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CRH1型、CRH2型、CRH3型、CRH5型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的工程化,具备

产业化能力。满足高速动车组速度350km/h,使用寿命2 000 000km,1 000 000km可靠度99%的使用要求。

在国家工信部的指导下,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重点方向争取列入国家“工业强基指导目录”:

(1)机器人轴承;

(2)大功率风电机组增速器和主轴轴承;

(3)盾构机主轴轴承和盘形滚刀轴承;

(4)数控机床轴承和电主轴;

(5)第3代CT机精密轴承;

(6)高速精密重载冶金轧机轴承;

(7)汽车涡轮增压器轴承;

(8)大型工程机械轴承;

(9)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

(10)海洋和深井超深井石油钻机轴承;

(11)汽车ABS偏心圈轴承单元;

(12)汽车用柔性轴承;

(13)重型汽车下推力杆用向心关节轴承;

(14)轿车自动变速箱轴承;

(15)汽车发电机单向滑轮总成;

(16)汽车转向系统轴承与滚珠丝杆母集成单元;

(17)长寿命汽车水泵轴连轴承单元;

(18)载重汽车轮毂轴承单元;

(19)汽车变速箱用单向离合器。

按国家工信部的要求,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上报了以下项目争取列入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重点方向:

(1)高端装备轴承配套精密滚子产业化;

(2)高速度高精度数控机床轴承和电主轴产业化;

(3)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产业化;

(4)海洋和深井超深井石油钻机轴承产业化;

(5) 2MW以上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轴承产业化;

(6)高速精密重载冶金轧机轴承产业化;

(7)大型工程机械、矿山机械重载长寿命轴承产业化;

(8)轿车变速箱轴承产业化;

(9)载重汽车轮毂轴承单元产业化。

轴承行业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可能,积极实施上述工业强基和技术改造项目,并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2、轴承产业应率先取得突破

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世界和中国经济的深度调整,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孕育兴起,中国轴承行业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掌握新一轮全球竞争的战略主动。

转型就是需要从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型,从规模扩张向内生增长转型,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升级就是要全面实现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组织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核心能力;通过技术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核心技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核心产品。全面提高有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构成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中国工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是建设世界工业强国和制造强国。中国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是建设世界轴承强国,要按照“三步走”建设世界一流工业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加快轴承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世界一流轴承强国的步伐,力争中国工业和制造业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中,轴承产业率先取得突破。

转型是前提,是基础,升级是转型的落脚点。要在转型中实现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打造由核心能力、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构成的核心竞争力。

2.1、优化组织结构打造核心能力

2.1.1、抓大——支持大型企业做大做强

支持大型企业兼并重组,盘活存量资产,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由“大而全”的产品制造向系统集成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性制造转变;“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实现资源、市场、布局国际化;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把握价格、资金、合同、投资底线。从而做大做强。培育5家年销售额50亿元以上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企业,每个企业的主导产品80%以上品种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在细分市场中进入行业前十。

2.1.2、促小——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成为产业链某个环节的强者;精细化发展,生产精良产品,提供精致服务;特色化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特色服务;新颖化发展,技术、工艺创新,产品、服务创新,以“新”取胜。培育20家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小巨人”企业,每个企业的“专、精、特、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在细分市场中进入行业前十。

2.1.3、协调发展

支持大型企业充分利用中小型企业的资源。支持中小型企业为大型企业配套,进入大型企业产业链。实现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

2.1.4、集聚发展

支持瓦房店、浙东、洛阳、长三角、聊城等轴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形成特色产品,创建优良品牌;横向一体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纵向一体化,形成产业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产业集聚区的转型升级。

2.2、优化技术结构打造核心技术

2.2.、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第1个平台,探索重建行业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途径。

第2个平台,鼓励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包括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海外研发基地,“筑巢引凤”,引导创新要素(人才、软硬件)向企业集聚。已建成的国家级技术平台见表1。

第3个平台,建立由行业枢纽平台和各产业集聚区窗口平台组成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第4个平台,组建行业间、企业间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第5个平台,组织企业申报实施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还有“973”计划等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近几年,轴承行业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实施的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有12项,见表2。

表1 国家级技术平台及单位

表2 轴承行业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2.2.2、着力于关键技术的突破

2.2.2.1、高速轴承技术

包括大飞机发动机高速轴承技术;高速动车组轴承技术;高速线材轧机轴承技术;数控机床高速主轴轴承和电主轴技术;汽车涡轮增压器高速轴承技术。

2.2.2.2、高精度轴承技术

包括数控机床主轴和工作台超精密级轴承技术;森吉米尔轧机超精密级轴承技术;第3代CT机超精密级轴承技术。

2.2.2.3、长寿命轴承技术

包括核电泵用长寿命轴承技术;风力发电机组长寿命轴承技术。

2.2.2.4、高可靠性轴承技术

包括大飞机发动机高可靠性轴承技术;高速动车组高可靠性轴承技术;盾构机高可靠性轴承技术。

2.2.2.5、高性能轴承技术

包括静音超静音轴承技术;耐高温、耐腐蚀轴承技术。

要以大飞机轴承(图1)、风力机组轴承(图2)、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轴承(图3)、高速动车组轴承(图4)的研发成功并产业化作为以上关键技术突破的标志。

2011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2030年

图1 大飞机轴承研发时间表

2011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图2 风力机组轴承研发时间表

2011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图3 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轴承研发时间表

2011年 2015

年 2020年 2025年

图4 高速动车组轴承研发时间表

2.2.3、创新驱动改造升级

2.2.

3.1、积极实施技术改造项目

在项目经过充分的可行性研究,项目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重点,研发和工程化成熟,市场定位清晰预测准确,投资风险可控,不重复建设,不单纯扩大产能的前提下,积极实施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实施技改项目时,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技改项目的政策支持。

国家部委支持的项目有:

(1)工业强基工程示范项目(工信部);

(2)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

(3)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国家发改委);

(4)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工信部);

(5)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项目(国家发改委);

(6)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中央投资项目(工信部);

(7)能源装备技术改造和能源自主创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国家能源局);

(8)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财政部、工信部);

(9)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项目(国家发改委)。

各地方政府支持的项目各有不同,一般有:

(1)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技术创新项目;

(3)首台(套)项目。

2.2.

3.2、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从企业和行业2个层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从企业层面,要按“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原则,在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才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和技术改造等7个关键环节,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从单项应用发展到协同集成。从行业层面,中国轴承工业协会要从调查评估、示范推动、检测服务3个方面,推动全行业的两化深度融合。

工信部提出的两化融合的目标是:到2018年,大中型企业进入集成提升阶段的比例、ERP 和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以上;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生产控制、电子商务(采购、销售)的比例达50%以上;全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

2.3、优化产品结构打造核心产品

2.3.1、开发高端、做好中端、提升低端

2.3.1.1、开发高端

要着力开发以下4方面的高端轴承。

(1)高技术指标轴承

·n≥1.5×106mm·r/min;高可靠度:可靠度高精度:精度等级达到P4,P2;高速度:d

m

不小于99%;低噪音:噪音等级为Z4,V4。

(2)高端装备和重大装备主轴承

高端设备轴承包括:高档数控机床;电力装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航空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重大装备轴承包括:高中档汽车轴承;高速精密重载冶金轧机轴承;大功率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轴承;深井(7 000m以上)超深井(9 000m以上)石油钻机轴承;高速度长寿命纺织设备轴承;超精密级医疗器械轴承;高速精密重载印机轴承。

(3)极端工况轴承

在高温、低温、高速、重载、腐蚀、电蚀、泥水等极端恶劣工况下工作的轴承。

(4)新一代智能化集成化轴承(图5)

高端轴承发展为带传感器,具有轴承运行状态远程自动监测,故障自动诊断和报警的轴承单元,进而发展为预紧力和润滑等服役状态自动调控的智能轴承单元。

2.3.1.2、做好中端、提升低端

从材料、冷热加工工艺和装备入手,提高量大面广的中、低端轴承的技术质量水平,促进低端向中端,中端向高端的升级,实现中国轴承产品由全球轴承产业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的提升。

要坚持不懈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国产轴承的信誉。

2011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2030年

图5 智能化集成化轴承研发时间表

2.3.2、重点发展核心产品

(1)数控机床轴承:高速度高精度数控机床轴承和电主轴;机床滚珠丝杠轴承单元;大型机床转台轴承。

(2)轨道交通轴承:高速动车组轴承;重载铁路货车轴承;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

(3)长寿命高可靠性汽车轴承:轿车用第3代轮毂轴承单元;长寿命汽车水泵轴连轴承;新型重载汽车轮毂轴承及单元;轿车自动变速箱轴承;汽车ABS偏心圈轴承单元;汽车用柔性轴承;高档汽车等速万向节总成;汽车变速箱用单向离合器;重型汽车下推力杆用向心关节轴承;汽车转向系统轴承与滚珠丝母单元;汽车节气门用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加强型起停电机用冲压外圈滚针轴承;汽车发电机轴承单向滑轮总成;汽车发电机皮带轮滚针超越离合器;汽车耦合器滚针轴承;汽车转向器滚针轴承;薄壁汽车转向机球轴承。

(4)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轴承:风力发电机组增速器轴承;2MW以上风力发电机组主轴轴承;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轴承;5MW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偏航变浆轴承;2MW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变距拉杆关节轴承。

(5)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冶金机械轴承:薄板轧机轴承(背衬轴承);连铸线扇形段轴承(剖分轴承);高速线材轧机导卫轴承及单元。

(6)大功率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轴承:盾构机主轴承与推进油缸轴承;水泥立式磨轴承;

大型工程机械重载长寿命轴承;非公路自卸车用特大型轴承;齿轮箱轴承;工程机械用重载、长寿命、免维护、耐冲击轴承。

(7)深井超深井石油钻机轴承。

(8)机器人轴承。

(9)高速度长寿命纺织设备轴承。

(10)超精密级医疗器械主轴轴承。

(11)民用航空自润滑关节轴承。

(12)其他:RV减速机超轻系列精密轴承;印刷机滚筒用高精密高承载轴承;中重卡免维护长寿命十字轴。

2.3.3、突破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瓶颈

2.3.3.1、轴承钢技术质量水平

突破轴承钢技术质量瓶颈,要从标准、特钢企业、轴承企业3方面入手。

(1)标准——推动轴承钢标准向国际先进标准靠拢。

推动GB/T18254-2002《高碳铬轴承钢》标准尽快修订。对轴承钢中氧及有害元素含量的控制,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类型、大小、形状及分布的控制,碳化物网状及脱贫碳的控制,钢材表面质量控制等方面向国际先进标准(如 SKF D33)靠拢。尤其要坚持点状不变形夹杂物(D 类)按最大尺寸控制。

通过标准修订,形成优质、高级、特级3个不同质量等级组成的高碳铬轴承钢系列标准,改变轴承钢标准单一的情况。

(2)特钢企业——推动特钢企业以实施“强基工程”示范项目为契机实现转型升级。

“轴承用高标准轴承钢材料”已列入国家工信部、财政部组织的“强基工程”2013年15个重点方向之一。要促进特钢企业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轴承钢长期反复出现的严重缺陷基本消除,轴承钢整体技术质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完成风电、铁路、汽车、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轴承专用钢材的研发和产业化。

(3)轴承企业——形成杜绝使用劣质钢材的机制

要“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自律”是轴承生产企业坚决不因成本压力使用不合格钢材,要在全行业形成“使用优质钢材为荣,使用劣质钢材为耻”的风尚;“他律”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轴承钢质量的第2方“用户”监督。

①中国轴协制订轴承钢供货厂家质量评审标准,引导轴承企业从经过评审,达到标准的供货厂家采购钢材。

②中国轴协授权其技术委员会代表用户定期进行轴承钢质量调查研究和监督检验。向社会公布轴承钢质量优良的厂家“红名单”和质量低劣的厂家“黑名单”,引导轴承生产厂家采购轴承钢选优汰劣。

③鼓励和支持轴承产业集聚区轴承质量检验中心开展中小企业轴承钢进厂检验委托业务。

通过建立轴承钢第2方(用户)监督评价体系,促进特钢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努力提高轴承钢质量;促进轴承钢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使优势轴承钢材生产企业通过有序的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做强做大,使不具备生产轴承钢这种高品质钢材的企业淘汰出局。

2.3.3.2、轴承工艺装备技术质量水平

(1)发展目标

①精度和精度保持性、性能和性能稳定性、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加工效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②主要技术指标满足加工高端轴承、重大装备轴承和高精度高性能轴承的要求。

③立足自主创新,关键轴承专用装备国产化率达80%以上。

④节能减排降耗,绿色低碳制造。

(2)技术路线

机械化→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数控化→数字化→智能化。

①生产过程智能化

推广应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实现装备性能、功能的升级换代。发展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促进工业机器人在关键生产工序的规模应用,推进生产制造设备联网和智能管控。

②自动生产线联线

研发应用先进的自动上下料、传送、节拍控制、故障处理等联线技术。实现短联线之间的联线,如磨超自动生产线和装配自动生产线的联线。

③在线自动检测修正

自动生产线实现在线自动检测、反馈、补偿、统计、纠错、防漏。

④工作表面凸度和修形

轴承零件工作表面磨超加工实现有利于降低边缘应力,形成润滑油膜的凸度和修形。

⑤高速化加工

推广应用高速磨削技术。对引进的高速镦锻、高速冷镦设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国产化。

⑥复合加工

研发应用赢车+超精、车加工+磨加工、铣+钻等多工序复合加工。推广应用双滚道一次磨、双滚道双牙口一次磨、滚道挡边一次磨和双端面内外圈套磨等多加工面复合加工。

⑦多工位加工

推广应用锻造多工位压力机床、保持架多工位冲压机床。对引进的滚子多工位冷镦机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国产化。

⑧控性加工

推广应用气氛精确可控的热处理、温度精确可控的锻造加热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热、冷碾扩成形,改善工件内部金属组织(晶粒、流线),由控形制造发展到控性制造。

⑨工序替代

钢球以磨代研,提高加工效率,实现定制制造。部分产品套圈以硬车代磨,提高加工效率,防止磨削烧伤和裂纹。

⑩节能降耗减排

提高设备能效,降低设备能耗,充分利用余热、余压。提高轴承钢等原辅材料利用率。冷却液、超精液集中处理,循环使用,实现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大力发展轴承专用装备再制造。

(3)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全国轴承专用装备发展指导意见》编列的7大类67种轴承专用装备。

2.3.3.3、滚子技术质量水平

(1)目标

能大量生产0级圆柱滚子、Ⅰ级圆锥滚子和Ⅱ级球面滚子。

(2)技术措施

●对引进设备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应用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滚子外圆无心磨床。

●对引进设备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应用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凸度滚子和修形滚

子超精机及超精导辊磨床。

●对引进设备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应用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滚子球基面(无磁)

磨床。

●研发应用能保证0级圆柱滚子端面粗糙度和规值批长度变动量达技术要求的技术和装

备。

●研发应用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滚子磨超自动生产线。

●消化吸收引进设备,研发滚子高速冷镦机。

●研发应用球面滚子和特大型圆锥滚子高精度无心切入磨床和球基面磨床。

●研发用于加工高精度大直径滚子的球基面切入磨床和外圆、球基面复合磨床。

●研发应用大滚子(Φ26~60mm)热成形设备。

●研发应用陶瓷滚子生产技术及装备。

●研发应用滚子表面强化技术及装备。

●研发应用高效可靠的滚子无损探伤机和外观检测仪。

●研发应用于滚子滚动表面、球基面、端面凹穴和倒角的主要技术指标全项检测的专用

仪器。

●研发应用精密圆柱滚子倒角磨床或倒角外圆复合磨床。

●推广应用光蚀技术及装备。

1结束语

中国实施工业强国制造强国战略,轴承产业应该而且可以有所作为。一定要坚持创新驱动方针,着力转型升级,打造由核心能力、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构成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工业和制造业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中,率先取得突破,早日实现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建成一流的世界轴承强国。

参考文献:

[1]李俊峰,蔡丰坡,乔黎明,等。2014中国风能发展报告[R].中国风能协会2014. [2]苏波.中国制造业的战略选择[C].2012上海国际轴承峰会论文集,2012.

[3]杨晓蔚.中国轴承行业转型升级中的理念问题审视[C].2012上海国际轴承峰会论文集.2012

[4]杨明.剑指“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发展蓝图初现[J].轴承工业动态,2014(4):7-8. [5]苏波.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加快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C].2014上海国际轴承峰会论文集,2014.

[6]王玉明.发展高端轴承建设轴承强国[C].2014上海国际轴承峰会论文集,2014.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1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二节工业 教学目标: 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认识新 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 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指导: 在“工业”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要贯穿始终。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趣味盎然,不至于枯燥乏味。如在讲述工业“较高的增长速度”时,既要有详实的数据统计,又要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来印证。要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了解一些工业生产的流程,感受工业生产的氛围。 新课导人: 方案①:同学们,通过“农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农业给人们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但大家试想:如果只有农业,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的答案会有多样,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光靠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其他产业部门,如工业、交通、商业等都必须大力发展,尤其是工业,它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工业”。 方案②:在屏幕上依次展示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书本、纸张、文具、锅、碗、菜刀。瓷砖、彩电、洗衣机、化肥、收割机、投影仪、计算机、玻璃、水泥板、汽车、军舰、战斗机……提问:同学们,上面展示的这些物品,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工农业生产、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关系十分密切,你们知道它们是由哪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吗?(学生回答:工——用;(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设问:由于工业生产如此重要,所以各个地区都想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业。那么,一个地区发展工业生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启发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进行简单分析,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和解释。) 1.学生活动:简述你所了解的一种工业生产的流程过程(可安排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一工厂后进行)。结合实际,谈一谈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讲述“我国工业的发展”时,可采用下述方法: 1.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11“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图。提问:(1)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较快。)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彩电。)(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如彩电、化纤。) 2.让学生阅读教材P.11的正文。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从课文

中国如何迈向文化强国

一 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全球意义上的强国,这体现在它们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能够强有力地捍卫国家利益,在跨区域甚至世界范围内显示自己的影响,并且能够率先提出和实践全球性的议题。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富有创造性和远见卓识的大战略。这个大战略是体现国家使命和人类福祉、历史规定性和主动创造性相统一的愿景、制度、路径和步骤的总和,是历史视野、科学头脑、实践理性、操作智慧的高度融合,也就是大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文化实力的精髓。 在阔步走向世界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庄严承诺:中国迈向世界强国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与历史上凭借工业、科技和军事优势,建立跨区域乃至全球霸权,从而获得巨额资源和财富的罗马帝国、大英帝国等强国发展道路都不相同,也与源于基督教、希腊—罗马文明的西方国家的文化主流理念不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意义”;既突出自主的改革与创新,又强调各国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既传承5000年中华文明所积淀的深刻智慧,又吸取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其伟大战略意义在于,中国以及其他非西方大国的整体和平发展,可以不同于传统西方大国的发展模式,可以超越传统的不同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差异。因此,中国的大国发展之路,就需要有更坚定的文化自觉性,更强大的文化感染力,这样才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认同,才能为全人类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发展,决胜于文化自觉,决定于文化实力。 二 今天,当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时,我国新一代领导人顺应时势,提出了振奋人心的“中国梦”。可以说,这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文化自信。中国梦根植于全体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是在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进程中形成的,它能凝聚每一个公民的理想、智慧和创造,并且让它们充分涌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梦这一概念便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软实力。 当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还远未完成。我国自2010年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我们还没有塑造出为全世界所公认的强国形象。澳大利亚报纸曾经对我国的未来发展提出过三个疑问: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精英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国来留学?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多地看中国电影、听中国音乐、读中国书籍?什么时候全球

“十三五”规划期的四大产业发展战略

“十三五”规划期的四大产业发展战略 2015-07-08 09:00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黄群慧贺俊 核心提示:从中国来看,目前中国已成为一个工业和贸易大国,是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低、处于全球分工格局低端等问题,未来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原标题:“十三五”时期的产业发展战略 从全球来看,在未来五到十年,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不断拓展,技术突破和业态创新将逐步融合产业边界,全球投资贸易秩序将加速重构,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出,服务贸易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重要地位将更加突出,服务业甚至研发活动都将呈现深入的产业内垂直分工的特征。从中国来看,目前中国已成为一个工业和贸易大国,是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低、处于全球分工格局低端等问题,未来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

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十三五”时期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的定位、方向和政策都将面临重大的变化。 “十三五”时期应对产业结构升级思路进行重大调整:摒弃以往追求产业间数量比例关系优化的指导思想,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是提高生产率。 基于一般意义的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我国五年规划一般将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关系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比如,“十二五”规划提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10年的43%提高到47%。但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并不存在一个严格意义的三次产业数量比例关系,尤其是在当今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各个产业边界日趋模糊的大趋势下,统计意义的产业规模数量比例指标作为政策导向的意义已经越来越小,寻求最优产业比例关系、进行“产业结构对标”的产业结构升级思路,其合理性和操作性的基础已越来越薄弱。 实际上,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本质是生产率高的部门逐步替代生产率低的部门成为主导产业。虽然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演进趋势,但2013年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仍高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存在第三产业比例上升而整体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潜在

北京“十一五”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十一五”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一是生长点多,增长点少。北京依靠自身的科技优势,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境保护为主体的产业结构。2003 年,五大领域销售收入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97%以上。但其整体产出规模不大,一直无法形成新型的产业,对北京市经济的贡献有限。 二是有技术,没产业。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成果数量居全国首位,2003 年达134项,远高于第二名的江苏(36 项),但是产业化的能力却仍然较弱,2002年北京市400 多家研发机构共转让出1400多相研发成果,其中1000 多项转让到了京、津、冀以外的地区。 三是产业园区(基地)多,产业集群少。北京市原来共有各级开发区450 个之多,2004 年上半年,经过清理整顿后,还有各级园区28 个。各主要高新技术园区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缺乏,产品的配套能力差,产业链条不完整,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四是中心强,周边弱。北京市高科技企业过于集中于以中关村为主的北京市高新科技开发园区内,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

五是中低端产业大,高端产业小。北京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条短,产业链高端项目缺乏,加工装配型产品比重较大。反映在出口结构上是三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较高,2003 年所涉产品对欧盟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当年所涉产品对欧盟出口的87.93 %。 六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无法提升,与企业研发投入下降,发展后劲不足有很大的关系。2003 年北京市企业研发投入84.2 亿元,占北京市研发总投入256.3 亿元的1/3 ,为广东省企业研发投入的1/2 。 二、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导思想与方针 指导思想。有利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有利于产业化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指导方针。以人为本,发挥比较优势;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以园区为依托,建设重点基地;以技术引进带动自主开发;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 三、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 总量目标:预计“十一五”期间增长速度为17%左右,到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股票分别有哪些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股票分别有哪些?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10-5-12 23:45 2010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七大新兴产业也就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它具备能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征。 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有三个: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2010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医药、新材料、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 1、新能源,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主要是指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 2、节能环保,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3、电动汽车,主要是指以新能源带动的发动机运行新型汽车产业。 4、新医药,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目前主要是在干细胞研究方面的再生医学的发展。 5、新材料,主要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 6、生物育种,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实现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和猪、牛、羊等主要牲畜的优良品种的显著改良。 7、信息产业,以后的发展方向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就是传感网在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 提问者:mutton22 - 二级 最佳答案 政策推动五大新概念抢占先机2010年03月20日09:25 来源:证券日报 相关标签:金发科技600636 600143 烟台万华600309 导读: 第1页:新能源:新兴产业主攻方向"三驾马车"整装待发 第2页:新能源产业强势股之一 第3页:新材料:新兴产业基石六大条件铺就成功路 第4页:新材料产业强势股之一 第5页:新材料产业强势股之二 第6页:新材料产业强势股之三 第7页:节能环保业:调结构加速行业迅猛发展 第8页:生物技术行业:前沿科技的全新投资机会 第9页:生物技术行业明星股之一 第10页:生物技术行业明星股之二 第11页:生物技术行业明星股之三 第12页:三网融合:持续投资主题38只个股受益 第13页:三网融合强势股之一 第14页:三网融合强势股之二

中国的文化强国之梦

华夏文明与中国的文化强国之梦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9日08:46 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叶自成龙泉霖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打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党的十八大进 一步明确提出中国要成为文化强国的发展方向。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就是中国的文化强国梦。如何成为真正的文化强国呢? 让我们先看看当今的文化强国——美国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美国是当今的文化强国,美国的文化影响是通过“三片”即土豆片(麦 当劳等快餐)、影视片(好莱坞等)和电子芯片(网络、手机等)等物质文 化表现的。“三片”的网络遍布全世界,是全世界真正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 的东西。它是美国文化的物质象征。“三片”的影响力主要依赖的是创新力、 物质力和无所不在的网络力。 美国的文化影响是通过美国先进的教育体系表现的。美国的大学吸引了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无论是喜欢美国还是讨厌美国,都不妨碍各国大量的政、经、文、军各界的精英把自己的人才和子女送到美国求学。 但美国文化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还是美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美国在 全世界宣扬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民主、人权、自由、基督教精神,把它们作为 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加以或软或硬地推销或强制实行。在美国的物质文化文 明和美国的教育中,都渗透了美国的民主人权自由的观念。例如在全世界无 处不在的的美国大片,大多数都表现了这样的精神;美国哈佛大学听课人数 最多的是关于正义公正的课堂。 所以,文化强国首先的和形式上的内容就是要把文化的相关产业做大做强,要有一流的教育、出版、媒体、电影、动漫、艺术等。我们必须借助先 进和强大的、能够覆盖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的网络,为全世界生产更多更新更 为各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产品。但真正的文化强国是以其核心价值观 的强大影响力而称强的。

最新中国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探析

中国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探析 中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关系到中国产业发展和经济改革取向的重大理论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是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笔者认为战略发展选择不是政府政策的结果,其最佳的途径是如何让市场中的经济主体自由理性选择从事经济活动的产业,逐利的众多经济个体单位的经济活动将内生地决定各阶段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对中国现阶段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观点的反思 林毅夫教授等提出的中国现阶段应该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观点在经济学界颇有影响。其主要思想是:当前中国的各种投入要素中劳动力资源是最丰富的,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则相对比较稀缺。按照市场自由定价原则,稀缺程度高的资本、技术的市场价格将比劳动力价格高得多。在技术水平、产量既定的情况下,多使用劳动,少使用资本将使企业的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增强企业的自生存能力。一个产业的企业如果多使用劳动,少使用资本,那么这个产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中国在现阶段应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企业的能力将增强,资本日渐丰裕,资本的机会成本将降低,那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将自动地得到发展。表面看来,上述观点的论证比较严谨,结论也令人信服。但是笔者认为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不能推出中国目前的战略选择就一定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决定一个企业选择产业技术水平的根本动力是能否盈利,而决定利润水平高低的因素是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多少。在技术水平、总收益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的理性

选择当然是进入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当技术条件发生变化,选择高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果能导致企业的净收益增加(增产导致的收益增加减去由于使资本密集技术导致的成本增加),那么企业选择资本密集型产业就将是理性的,符合经济效率。上述表述也可以用下述函数表示: π=P×Q-TC (1) Q=AF(K,L)(2) TC=f(K,L,r,w)(3) 其中,A表示技术水平,K表示资本投入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r表示资本的价格——利率,w表示工资,P表示企业生产产品的价格,TC表示总成本,Q表示生产产品的产量,π表示总利润。 主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观点:在PQ一定的情况下,将多使用L,少用K的技术A,使TC变低,从而增加π。 但是,当提高技术水平,即A→A’时,在A’条件下,将多使用资本,少使用劳动,这时TC将上升,同时,技术水平的提高将导致产量Q上升。如果A→A’=>Δπ=ΔTR-ΔTC>0,则企业选择进入资本密集型行业将有利可为。 上述分析表明,企业选择进入什么技术水平的行业,不仅要看其经济成本,还要看获得的收益情况,即产量的增加导致总收益的增加。因此,比较优势学说单从成本角度出发分析得出的中国现阶段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论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 上述分析也说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建立在下述条件之上的:①技术水平不变;②产量Q不变;③K和L可以相互替代。因此,在上述条件成立和资本价格r远高于劳动的价格w的情况下,企业的理性选择必然是进入劳动密集型产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 姜大鹏,顾新 0 引言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与其它产业的关系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 1.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支柱产业 1.4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基础产业 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2.1新能源产业 2.2新材料产业 2.3信息网络产业 2.4生命科学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 2.5空间海洋开发产业 2.6地质勘测产业 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 机构。技术成果的转化率,是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状况的最 直接指标。据统计,我国目前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大约为20% 左右。专利实施率还不到10%¨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也落后于诸如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主要是 因为我国中介服务体系十分弱小,虽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 构的数量不少,但中介机构十分缺乏。大量企业难以获取 适合的技术成果,而不少科研机构的成果找不到扩散的合 适渠道,只能自己小规模转化,使先进技术成果的社会效 益不能发挥。 (2)企业规模比较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来说, 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 技术相对较少,实现商品化并形成知名品牌的更少。许多 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都以贸易为主,做外国产品代 理的较多。即使是出口自己高科技产品的企业也多处于高 科技的中低端,并没有充分表现冉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 点。而且我国的企业缺乏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实力和科技 创新的动力,很多高新技术产品以模仿为主,缺乏真正的 创新。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差,国内企业面临跨 国公司优势技术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出现了联想、 华为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但总的来看,我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水平较低,企业的规模较小, 整体竞争力较弱。 (3)资金缺乏,融资渠道狭窄。近年我国的科技经费支 出虽然有了显著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与发 展经费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2007年我国的这一比重为 1.49%,而美国达到2.62%。日本为3.39%,韩国为3.23%㈨1。国家科技经费主要投入科研机构和高校,而对企业特别是

第四章复习 中国主要的产业

八年级地理专题复习学案中国主要的产业 一:知识要点梳理 考点一:中国的农业 1、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五大类。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 2、我国最早种植哪些作物?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 现在我国哪些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粮食、肉类、棉花、油菜子、水果。 3、我国产粮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小游平原、四川盆地 4、南北方农产品差异: 5、我国三大产棉区是(新疆)、(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油菜的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花生主要产在(山东)、(河南)两省;甜菜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甘蔗的最大产区是(广西);茶主要产在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丘陵地区,主要产茶省有(福建)、(云南)、(浙江)、(四川)等省。 6、我国的四大牧区是指(内蒙古)牧区(代表畜种(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代表畜种(新疆细毛)羊、(伊利)马)、(西藏)牧区(青海)牧区(代表畜种都是(牦牛))。 考点二:中国的工业 1、分析一个地区的工业发展条件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 2、能源工业:⑴我国第一大能源是(煤炭),我国主要产煤区有(山西)、(内蒙古)、(陕西),查阅地图回忆我国主要煤矿的分布。思考:各地开发小煤矿有什么害处?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我国主的油田有哪些?我国目前最大的石油基地是(大庆油田)。 3、钢铁工业分布: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有:⑴东部沿海的(鞍山)、(唐山)等;⑵长江沿岸的(上海)、(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⑶黄河流域的(包头)、(太原)。 举例分析⑴钢铁工业的形成条件:辽宁鞍本钢铁基地形成条件:①原料丰富:附近有鞍山本溪铁矿,有抚顺煤矿等;②交通便利:有京哈,哈大线;③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 ⑵包头钢铁工业形成条件:①靠近白云博铁矿;②附近有丰富的煤矿;③位于黄河沿岸,淡水丰富; ④铁路交通便利:有京包、包兰线 ⑶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形成条件: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科技力量雄厚;③消费市场广阔 ⑷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形成条件:①矿产资源丰富:攀枝花既有煤矿又有铁矿;②水陆交通便利③淡水资源丰富P14 4、机械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等。 5、纺织工业分布 ①纺织工业种类:棉、毛、似、麻;②我国主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上天青石郑西武 (棉纺织工业基地分布一般都靠近棉花产区)P17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怎样理解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为什么说现在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怎样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 ■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

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生态恶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尊重世界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效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其次,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与此同时,人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详细分类目录共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课题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发布,确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由于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和分类标准模糊,产业分类目录尚未建立,缺乏统一规范的统计口径,无法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一个领域和方向均细化落实到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上,不利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出台配套财税政策。2010年底,按照部领导批示,决定组织研究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行监测、信息发布与分析评价体系,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基础支撑。 二、编制原则 《目录》编制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精神,结合我部重点工作,以“全局性、前瞻性、动态性、先导性、成长性和带动性”为总体原则,力求厘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规模及发展重点。《目录》与国家统计局现行的工业统计目录成并列关系, 亦可回归还原于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目录,不影响工业及国民经济的核算。 三、编制框架 《目录》采取五级目录分类,共包括721类产品。在产业重点领域和技术参数选择上,紧扣国发32号文件精神和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 目录》(2011)、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各行业相关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行

业技术标准。一级目录的选取与32号文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一致;二级、三级目录主要依据32号文确定的24个重点方向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和扩展;四级以下目录为具体产品,其划分依据主要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和行业统计制度。另外,考虑到物联网产业的特殊性,将物联网目录单列,未汇总到总目录中。 四、编制过程 《目录》编制工作自2011年4月份开始启动, 8月底完成综合汇总目录初稿,期间共召开了4次大型研讨会和30余次专题讨论会。《目录》编制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七个阶段。 一是组建专业的编制队伍。4月至5月,由周子学总经济师担任组长,11个司局和相关支撑研究机构组成了《目录》编制队伍,下分1个综合组,7个专题组。其中综合组由运行局和规划司牵头,组织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综合研究和协调工作。科技司、节能司、原材料司、装备司、消费品司、军民结合司、电子司、软件司和通信发展司等司局牵头组成了7个专题组。《目录》还邀请了来自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协会、企业的技术、管理、统计以及标准管理等领域的数十名专家参与编制工作。 二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课题组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按照“强化顶层系统分析,深化专业领域研究”的原则,科学制定了研究计划,将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专人负责。专题组按照“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讨论筛选,迭代收敛目录”的要求开展工作,综合组每月召开一次综合性全体会议,集中讨论、评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和共性问题。 三是理清目录编制的思路。我们首先根据32号文件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选取重点发展领域,剔除传统产品;其次利用相关产品的技

中国工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

中国工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 中国工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 浏览次数:1562次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7-4-29 16:34 | 提问者:xzcshaoguang 最佳答案 外部环境:机遇大于威胁部环境:劣势大于优势 市场潜力与经营风险共存市场潜力主要从行业生命周期、市场前景和市场波动性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调研表明,绝大多数的企业认为国机械行业目前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相比之下,国外机械工业大多处在成熟期,部分行业已经进入衰退期。 由于中国机械工业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所以国外机械工业优势企业将会抢占我国机械工业不断增长的市场空间。而当市场总量趋于稳定时,企业竞争便会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大多数企业认为,我国机械工业目前正处于市场波动性较大的阶段。分析表明,我国机械工业的市场波动性与国外机械工业的市场波动性特征基本相同,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3种竞争格局分割市场 中国机械工业行业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三种格局,其中处于完全竞争的占59%,垄断竞争占15%,寡头垄断占26%。 中国机械工业行业虽然在总体上以完全竞争为主,但在具体行业中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在农业机械制造和重型矿山机械企业中,分别有57%和50%的企业认为,他们处于一种寡头垄断当中;在机床工具制造业中,认为行业处于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企业各占三分之一;电工电器制造业则有77%的企业认为他们处于完全竞争格局当中。国际化冲击国企业 行业的国际化趋势能够体现行业的吸引力、成熟度和竞争状态。从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方面看,趋势已经比较明显,表明我国机械工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随着进入我国的门槛越来越低,国外企业正大举进入我国机械行业,并对国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尤其是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市场上。5种竞争力量强弱不均。 在此次调研中,使用5种竞争力模型对机械工业的5种竞争

海洋强国战略

浅析十八大之海洋强国战略 简介编辑 当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 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 洋强国加以保障。 ; 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道路,需要海洋工作者以及全社会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是对我们党历代领导集体海 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战略大致经过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以反封锁、反霸权为主要特征的第一阶段,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提出为重要标志的第二阶段,以实现海洋综合安全为核心内容的第三阶段,以及以建设和谐海洋为重要内涵的第四阶段。 二、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应对国内外政治 经济新形势作出的全面性战略选择 (一)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方面在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内,储藏着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藏量非常可观。另一方面现阶段中国经济已发展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对与海洋空间的依赖度大幅提高,海洋本身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建设海洋强国是对与海上邻国领土争端与主权争议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压力的有效应对

在中国周边海域,围绕领海主权和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海上安全不容乐观。 (三)建设海洋强国是对日益激烈的大国海上战略竞争压力的有效回应 (四)建设海洋强国是维护我国海上利益,防止受到日益频繁的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的必然选择 非传统安全问题在海洋领域表现为海盗、海上恐怖主义行动、走私、贩毒等活动,其中覆盖范围最广,危害性最大的当属海盗与海上恐怖主义。 三、发展力量、塑造观念、制定战略,全方位、多角度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一)建设海洋强国要发展敢打必胜的强大海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首先,要坚持积极防御的海军战略,实施防御与进攻相协调的战略手段。在斗争方式的选择上,应当优先运用非战争方式,慎重运用战争方式。 其次,应当调整海军的防卫范围,实现近海的绝对安全与远洋的有效威慑。在新时期的海上军事斗争中,有效地控制近海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控制住近海,才能形成大纵深、立体、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海上战略防御纵深,确保国家海上安全与利益不受侵犯。 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全面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二)建设海洋强国要培养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强国观念党的十八大将建设海洋强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 全民海洋意识的培养,进而树立海洋强国的观念。 1.要建立蓝色国土观念,全面认识海洋 通过教育、宣传等各种途径普及“蓝色国土观念”,使全民认识到中国领土并非局限于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还包括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由于环境的改变,我国新能源的开发提到了日程上来,新能源的起色与国家的支持也是密不可分的。我国有一定的自然优势,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也很迅速,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文章将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现状以及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局限以及战略进行阐述。 标签: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战略思考 1 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的理解 中国目前的主要能源还是煤炭与石油,尽管我国现在这两种资源已日渐稀少并且正走向枯竭。2008年,我国的煤炭消费却仍在世界上占据第一名,石油消费在世界上排在第二名。所以,中国现在急需发展新能源,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非常不相符,只有发展新能源才会适应中国的发展。可怎么样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发展新的能源呢,中国各个部门如今已经意识到发展新能源的作用以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必要影响。从微观中分析,一个企业最需要具备的是能动性,一个企业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新能源产业对一个国家来说等同于能动性对于企业,需要对新能源发展的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对于新能源这一新兴的产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表示对其很感兴趣。愿意投出时间与精力在新能源上,并且对新能源的发展很看好,有着很大的积极性。由此看来,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 2 中国风能、氢能的发展 风能是我国开发最快速,并且是如今运用最广泛的新能源,在我国,新疆可以说是风能最丰富的的地点。同时,新疆也是最早开发风能的地点,风能企业的运行相对于其他新能源企业来说,更早的进行了实施建设。新疆风能的开发潜力也是不可预估的,新疆特有的自然优势,使许多的企业愿意在这里发展,在这里投资。除了新疆,河北的风能资源也比较有优势,许多企业也愿意到河北搞建设,利用其自然优势,同时对风能进行合理的开发。在河北的投资中仅有一个县城就引来了十余家的企业希望在这里投资。江苏也是我国风能比较富裕的城市,目前也已有很多企业打算入驻江苏,在这里发展风能。 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优势,企业也要注重自身技能的发展,提升自己的技术,利用技术更新将风能更好的利用。中国除了在风能上有所发展,在氢能源上的发展也是十分的迅速,我国对氢能源的开发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现在已经可以在多方面提取氢能源,并且做到合理处理与利用氢能源,如果氢能得到开发后,影响最大的便是我国的汽车产业。风能与氢能源的发展,更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3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局限

2020年(发展战略)世纪我国产业发展与政策选择

(发展战略)世纪我国产业发展和政策选择

21世纪我国产业发展和政策选择 [2002-03-02] 摘要:21世纪初我国产业发展已进入了以数量扩张为主转为以素质提高为主的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由解决比例失调转为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压力。经济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对此,应确定未来产业结构政策的目标方向,选择适宜的政策,以促进21世纪产业发展。 壹、21世纪初的产业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从少到多的转变。从“十五”开始我国将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实现从低到高的转变,于整体素质和效率方面,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壹)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特点 1.产业发展己进入以数量扩张为主转为以素质提高为主的新阶段。我国产业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除少数行业外,已主要不是于生产能力和产量方面的差距,而是于生产技术水平、产品品种和结构、单位产品物质消耗、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距。今后我国产业发展的任务已不再是追求数量扩张,而是要于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和效率上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此,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向以提高产业素质和产业增长质量为主。

2.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目前我国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能力已超出了市场需求而出现相对过剩,这是导致我国加工工业过度竞争,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且造成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造成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相适应。2l世纪初我国将全面迈进小康阶段,人们不仅要求商品数量的满足,更要求质量档次的提高,花色品种的增加,服务水平的上升。所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使之和需求结构的变化相适应是解决生产相对过剩问题的根本途径, 3.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由解决比例失调转为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从目前我国产业运行实际来见,各个产业之间比例失调的情况已不明显,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基本消除。当前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水平上的矛盾。表当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附加值高的产业的比重低;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市场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落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壹方面必须加大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力度,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另壹方面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此带动整个产业的结构升级。于21世纪初,我国的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将进入以高技术化、高加工度化的新阶段。 4.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压力。随着外资企业纷纷涌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尤其是我国即将加入WTO,我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竞争不仅存于于国际市场,也存于于国内市场;不仅是商品数量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技术、质量和效率的竞争。

新兴产业战略分析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分析报告 一、节能环保 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爱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它在美国称为“环境产业”,在日本称为“生态产业”或“生态商务”。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专家提出应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环保产业在国际上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对环保产业的狭义理解是终端操纵,即在环境污染操纵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广义的理解则包括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是对产品从“生”到“死”的绿色全程呵护。 据统计,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已从1992年的2500亿美元增至去年的6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远远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成为各个国家十分重视的“朝阳产业”。 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及进展前景

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进展时期,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要紧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进展,都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十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 在进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下,从2007年开始,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政府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对策,受益于此,中国环保行业接着高速增长,且增速进一步提高。 2007年,中国采取综合措施推进污染减排,全国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48%,城镇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60%,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83.3万吨,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万吨,比2006年下降4.66%,要紧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首次出现了“拐点”,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保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各产业主要分布地区

1、电子信息产业: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以四川、陕西为主的西部地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要聚集地。 2、传媒影视音像: 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城市 3、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 我国的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五省,其他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 皮革羽毛绒制品行业 属于产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中部的河北、河南,西部的重庆、宁夏 4、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 东部沿海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集群集中度最高,特别是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中部地区集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南、湖北和四川境内。从城市分布构成来看,也集中靠近材料消费需求较大的城市。由于建材、陶瓷、玻璃产业集群对资源的依赖较强,因此有从东部转向中西部的趋势 5、机械制造业: 我国机械制造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山西、湖南、湖北这类重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由于沿海城市重工业基础普遍薄弱,加之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也不再具优势,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正有向中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 6.家电产业: 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其中以广东、浙江、山东几省最为明显

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我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分布在五大区域: 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津京地区和华中地区。长江三角洲区以上海为龙头 8、金属制品业 我国的金属制品产业集群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在河北、湖南也有零星分布。 9、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我国的竹木加工产业集群集中于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其他分散于中部的河北、湖北等。家具制造产业集群集中在广东、福建,其他分散在中部的河北、辽宁、浙江. 10、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 我国的软件和计算机产业集群多依托于城市,主要分布在各省会城市和各省内的一些大型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济南等地的集群规模较大,发展较快。 11、石化产业 我国石油加工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布广泛,东北地区依托本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国家重点扶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了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 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地区开采海洋原油 西部的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由于工业基础、科技能力薄弱,以单一、初级的石油天然气加工形成产业集群,下游产品较少。 12、食品饮料制造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