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最全知识点总汇

普通心理学最全知识点总汇

普通心理学最全知识点总汇
普通心理学最全知识点总汇

普通心理学

1概述

1.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并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1.2心理学研究对象

1.2.1个体心理: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获得并应用知识、加工信息的过程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语言

情绪情感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时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人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也称人格)

个性心理倾向(心理动力):对客观事物的态度、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及基本动力

需要

动机

兴趣

三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稳定成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一个人的心理面貌

能力

气质

性格

1.2.2个体行为: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1.2.3个体意识

意识:个体的认知、情感、欲望等,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无意识:个体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可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2.4社会心理:某个特定群体在共同的环境、文化中生活而产生,是该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和个体心理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3心理学研究方法

1.3.1观察法: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表现进行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发现某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

适用范围

对象无法控制

如果控制,特定行为难以出现

由于道德伦理,不能加以控制

优点

适用范围大

简便易行

对被观察者进行直接了解,得到第一手资料

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环境下,得到材料真实

缺点

存在偶然性

不能得出刺激及心理行为的因果关系

难以进行重复观察,结果难以检验和证实

得到结果不能精确分析

难以控制观察目前现象的出现

观察结果受观察者兴趣、知识、经验影响大

1.3.2实验法: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分类

自然实验:在正常工作、学习的情境中,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控制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实验仪器,对条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研究心理及行为

优点

对条件加以控制,能提示因果关系

可重复、可验证

有明确的数量化指标

缺点

由于对条件的控制,会出现主试效应和被试效应

目前无法测量复杂行为

不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1.3.3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预测某种心理品质

对量表的基本要求

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

效度:测验有效测量特定心理品质的程度

标准化:量表的编制过程和施测过程要系统化、科学化,对测验结果解释也要严谨、科学、客观

优点

施测简便、易于实行

种类多,灵活方便

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所测结果可靠

测验结果量化程度高、处理方便

有常模、结果可比较

缺点

量表的使用个体受经验和文化影响显著

间接测量,需要正确选择行为样本,否则影响测量准确度

对施测者要求高,要有专业知识和熟练技能

只能测量结果,不能反映过程

1.3.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对被调查者提问,让其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

类别

访谈法(常用)

问卷法(常用)

测查法

评价法

书面材料分析法

优点

实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易行

涉及范围广

数据收集快

缺点

不够严谨

不能提示因果关系

受研究者主观影响大

回答者态度影响结果可靠性

1.3.5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的原因

优点

能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以便得到更全面丰富的资料

能详尽解释个体某些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

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

缺点

研究案例过少

结果只适用于个别情况

结果难以概括、推广

1.3.6相关法:对不同心理现象进行量化,求其相关关系的方法

优点

可预测人的心理现象

可验证

数量化指标明确、具有方向性

可反映变量间关系及其程度

为其它研究打下基础,以便进一步分析

1.4心理学主要流派

1.4.1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渊源

哲学基础

17世纪笛卡尔唯理论

17、18世纪英国霍布斯和洛克的经验论

直接来源

19世纪中叶生理学(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感官生理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1.4.2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冯特

铁钦纳

研究方法

内省法:被试在实验条件下,观察并描述心理状态

主要观点

心理学应研究人的意识,既人的直接经验

分析意识内容、找出意识组成部分

发现各部分如何连结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评价

贡献

使心理学摆脱哲学束缚

开创现代心理学并为其发展打下基础

局限

研究内容狭窄、脱离实际

将心理分解为各个元素,割裂其整体性

过于主观、可重复性差

难以研究高级心理

1.4.3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詹姆斯

杜威

安吉尔

研究方法

观察法

内省法

主要观点

主张心理学研究对象为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在人类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中介作用

把意识视作川流不息的过程(既意识流)

特点

反对构造主义式的意识分解,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反观将心理视为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反对将心理学视为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运用

反对将心理学局限于对普通正常人心理规律的探索,主张扩大心理学研究范围

评价

贡献

开创美国科学心理学

促进心理学分支发展

推动心理学实际运用

局限

提出的意识观点自相矛盾

具有生物主义倾向

具有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倾向

1.4.4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华生:《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到的心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标志

斯金纳

班杜拉

研究方法

实验法

研究对象

行为

主要观点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反对遗传决定论,强调环境作用

评价

贡献

对各国心理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强调研究客观行为,促进心理学走上科学研究道路

局限

开创初期否认意识重要性、只强调行为,主张极端

限制心理学健康发展

1.4.5格式塔(完型)心理学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

柯勒

考夫卡

研究方法

实验法

研究对象

意识

认知现象(知觉、学习、思维)

主要观点

反对将意识分为元素,强调心理是一种有组织的整体

整体不能由若干元素相加而成

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大于部分的总和

部分受整体的影响和制约

评价

对心理整体和部分间的观点被证实是正确的对知觉、学习和思维的研究仍有实用性1.4.6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荣格

阿德勒

研究方法

催眠疗法

梦的解析

自由联想

研究对象

意识:人日常知觉到的部分

前意识:人通过自身思考,可知觉到的部分

潜意识:人日常无法知觉并且难以知觉到的部分,对人的思维和行为影响重大

主要观点

理论来源主要为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

人的行为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冲动

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行为中

评价

贡献

弗对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影响深远

对科学心理学有重要意义

建设性地提出的潜意识、防御机制等

对人类文化有深远影响

弗《梦的解析》被誉为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经典作品之一

局限

研究方法缺乏科学严谨性

过度强调无意识并夸大性欲作用1.4.7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马斯洛

罗杰斯

研究对像

人格

研究方法

整体分析

个案研究

主要观点

人性观

人性本善

人是持续不断成长的

人性是自主的、自我选择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

强调“以人为本”:尊重、重视个人基本需要及自我,并且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评价

贡献

被誉为心理学“第三势力”

注重对人性研究,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

对传统心理学的某些批判具有启发作用

冲淡心理学的纯科学色彩

局限

错误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非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个人出发,对人内心世界进行某些描述

许多主张带有纲领的性质,所有名词缺乏定义

无具体研究方法,理论难以验证

1.4.8认知心理学

1967年奈瑟《认知心理学》标志其诞生

代表人物

皮亚杰

奈瑟

纽维尔

西蒙

研究对像

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

研究方法

反应时法

口语报告法

计算机模拟

主要观点

关注人脑活动的过程及规律

主张学习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有选择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储存

把人脑比作电脑,使用信自加工的观和术语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

认知包括信息的接受、贮存、运用

评价

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认知神经科学,更好地研究心理活动的脑机制在心理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2.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1.1神经元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作用

接受信息

传递信息

结构

树突

接受外来神经冲动,并将神经冲动传至胞体

胞体

整合神经冲动

轴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