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顶山xxx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可行性分析报告

平顶山xxx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可行性分析报告

平顶山xxx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可行性分析报告

泓域咨询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2012年的销售收入约为2.58万亿元。按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规划》,到2017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9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2012-2017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32.3%。到2022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将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将达到20.7万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欧债危机仍在发酵,全球通货膨胀隐忧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摆脱低迷状态困难重重。二是工业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下一代新能源、智慧地球等发展路线,瞄准高端制造领域,瞄准新兴产业,谋求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高端装备方面,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始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装备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制造产业,由海外开始陆续收回至本土,并采取了很多如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政策,鼓励投资商、制造商回归本土。不仅对我国高端装备的未来发展构成激烈竞争,而且还将对已经形成优势的产品造成市场空间挤压。三是国内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改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正在积聚。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人口红利终结、成本持续上涨、内需不振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四是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

剧,不仅封锁传统领域市场,而且开始对新兴产业层层设限,使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比较优势弱化、新优势尚未形成、有效应对难度加大的严峻局面。同时,随着国内企业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生产企业数量的增加,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凸显,市场需求饱和度进一步加大,企业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xxx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由xxx科技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520.0万元,占公司股份74%;B公司出资180.0万元,占公司股份26%。

xxx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计划总投资7381.5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337.51万元,占总投资的85.86%;流动资金1044.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14%。

根据规划,xxx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10356.00万元,总成本费用8155.94万元,税金及附加123.74万元,利润总额2200.06万元,利税总额2627.26万元,税后净利润1650.05

万元,纳税总额977.21万元,投资利润率29.81%,投资利税率

35.59%,投资回报率22.35%,全部投资回收期5.97年,提供就业职位153个。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我国装备制造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高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2010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等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

第一章总论

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

(一)公司名称

xxx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

(二)注册资金

公司注册资金:700.0万元人民币。

(三)股权结构

xxx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由xxx科技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520.0万元,占公司股份74%;B公司出资180.0万元,占公司股份26%。

(四)法人代表

赵xx

(五)注册地址

xxx经济合作区(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

平顶山,河南省辖地级市,别名鹰城,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也是豫中地区的中心城市。现辖2市4县4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520.77万。平顶山既是资源型工业城市,也是中国优

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还是中国曲艺城、中国书法城、中国观音文化之乡、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

乡和中国唐钧基地。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08′—

34°20′,东经112°14′—113°45′。全境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

140公里,东与许昌市的襄城县、漯河市的舞阳县、驻马店市的西平县和遂平县交界;西与洛阳市的汝阳县、嵩县毗邻;南与驻马店市的泌阳县、南

阳市的方城县和南召县缘连;北与洛阳市的伊川县、郑州市的登封市、许

昌市的襄城县和禹州市接壤。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

平顶山市已探明

储量矿种22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31.59亿吨;岩盐探明储量20.9亿吨,远景资源储量2300亿吨;铁矿储量7.3亿吨;铝土矿探明储量2974万吨,远景储量3.29亿吨;石膏储量3.2亿吨;磷矿1亿吨;水泥灰岩15亿吨;熔剂灰岩7712万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共有各类矿山564家,其中煤矿226家(国有煤矿32家,乡镇煤矿194家);非煤矿山338

家(铁矿8家;盐矿2家;铝土矿6家;石膏矿1家;铜矿1家;铅锌矿2家;其它矿山318家)。

2018年末全市总人口552.55万人,常住人口502.77万人,城镇化率53.98%。全年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22153.03元,

增长9.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83.88元,增长

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97.54元,增长8.8%。

2018年,全

市完成生产总值213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0.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1016.9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57.6亿元,增长7.8%。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8.6:48.8:42.6变化为7.5:47.6:44.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

重上升2.3个百分点。

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3%,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分所有制类型看,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1%,集体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5.5%。分

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7.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7.9%。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贡献率居前的行业为:煤炭开采和洗

选业增长4.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5.1%;电力、热力生产

和供应业增长11.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2.3%;非金属矿

物制品业增长5.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8%。全年规模以上

工业高技术产业增长10.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

2018年,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93551万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

出口总值360811万元,增长10.11%,进口总值32740万元,同比下降

39.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459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

2018年,

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48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入境游客30832人次,比上年增长3.2%。国内旅游收入2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旅

游创汇9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

2018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下同)增长11.1%。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9%,第二产业增长11.2%,第三产业增长12.4%。其中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4.7%,

房地产下降3.5%。2018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分城乡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2018年,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93551万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出口总值360811万元,增长10.11%,进口总值32740万元,同比下降39.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459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

(六)主要经营范围

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

(七)公司简介

xxx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由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二、公司主营业务说明

根据规划,依托xxx经济合作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

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产业示范项目。

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

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按照国民

经济行业分类,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

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

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185个小类。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

环节,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

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

制造业大国和强国;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2012年的销售收入约为2.58万亿元。按照《高

端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规划》,到2017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

收入超过9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2012-2017年我国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32.3%。到2022年,高端装

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将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

“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将达到20.7万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第二章公司组建背景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项目背景分析

做优做强五大特色优势装备,打造中国高端装备新标杆。

1.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山东省在新能源客车、新能源载货车和专用车方面已有优势,要在汽车轻量化、智能网联、整车优化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全面提升整车性能和质量,加快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对于产品层次低、布局较分散的新能源乘用车,坚持扶优扶强与淘汰落后并举,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主攻高端;针对电机、电池、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供给短板,坚持自主研发、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相结合,加快培育完整的配套体系,打造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新能源整车。重点发展以锂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为核心动力的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以及环卫、医疗、园林等行业专用车。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集聚区,不断提升新能源载货车、客车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以国际高端新能源乘用车为目标,加快招商引资,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设计研发企业等合资合作,发展高端产品。

——智能网联汽车。瞄准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主攻车辆智能计算平台体系架构、传感器、车载智能芯片、中央处理器、无线通信设备、车辆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加快车载环境感知控制器、车辆

智能控制与集成技术、基于网联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汽车辅助驾驶

系统、无人驾驶系统、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营管理系统、数据安全及平台软

件的开发生产。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设施,促进产业化。

——关

键零部件。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精密减速器、电

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耦合及传动装置等新能源汽

车关键零部件,提高产业配套能力。突破电池正负极、隔膜、石墨烯、电

解质等关键材料,车身及汽车关键零部件轻量化材料及成形技术。加快推

进氢燃料电池产品与技术及配套氢气瓶、管道、控制阀等关键零部件。构

建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高水平配套体系。

2.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

高档数控机床具有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多轴联动、网络通信等特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航空航天、军工、

汽车、电子信息等精密装备赖以发展的制造母机。山东省是机床制造大省,但机床数控化率低,高端品种少,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大,要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加快攻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速高效高

精加工与成形制造等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实现质量、性能新突破,补

齐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短板,尽快将规模优势转变为质量和技术优势。机器

人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现代制造业中重要的自动化设备。山东省已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要对标国际一流,加快突破机器人控制

系统和核心零部件,提高自主开发和集成能力,打造全国领先的高档数控

机床与机器人制造基地。

——高档数控机床。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强

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发展精密立/卧式加工中心及复合加工中心、矩形阵列磨削机床、高速龙门镗铣床、大功率激光切割机、大型伺服压力机、数控伺服转塔冲床等,突破多轴、多通道、高精度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精密、高速、高效、柔性并具有网络通信等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提高高档数控机床供给能力,成为全国高档数控机床产业标杆。

——智能机器人。以机器人整机为牵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集聚发展。以智能升级、突破瓶颈为重点,坚持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并举,面向工业生产装配、涂装、焊接、搬运、加工、清洁生产等环节,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弧焊、装配、搬运等工业机器人;面向商业、医疗、教育、生活等领域,加快开发生产智能型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面向危险品操作、消防等领域,着力开发消防救援机器人、特种作业机器人。加快突破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与末端执行器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打造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高地。

3.高性能医疗设备。高性能医疗设备包括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治疗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健康监测和康复设备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水平医疗保健需求,提高全社会健康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础。山东省彩色能谱CT机、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手术机器人等设备已有一定优势,但品种门类少,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性能与国际先进有差距,要瞄准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方向,对标国

际前沿技术,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加快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短板设备,开发新品种、拓展新领域、培育高端品牌,争创国家级医疗设备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向宽系列、多领域、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全国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高地。

——高端影像诊断设备。重点发展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机、大孔径螺旋CT机、彩色能谱CT机、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高性能彩色超声成像设备及专科超声诊断设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成像系统、智能深度学习影像诊断系统、数字化X射线机(DR)等高端影像诊断设备,打造山东高端医疗设备的标志性产品。

——先进治疗设备。重点发展肿瘤放疗一体化设备、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装置、高性能无创呼吸机、自适应模式呼吸(麻醉)机等先进治疗设备,手术导航系统、手术机器人、数字化微创手术及植入设备、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等高端手术装备,加强研发投入,实现自主高端治疗设备创新突破。

——精准检测设备。加快发展血型分析仪、血液分离净化器、电子内窥镜(软镜)、全自动生化检测设备、高通量液相悬浮芯片系统、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精准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等高端检测设备,培育高端医疗设备新亮点。

——监测和康复设备。以智能健康设备为发展重点,加快发展重大疾病及慢性病筛查设备、健康监测装备(包括可穿戴)等,研发远程医疗系统、智能康复辅助设备、计算机辅助康复治疗设备等先进康复设备,满足健康检测和康复发展新需求。

4.高端能源装备。高

端能源装备是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山东省是能源装备制造大省,特高压交直流隔离开关、核级中低压开关柜、特高压交流变压器、电力巡检机器人等智能电网和输变电成套装备已有优势,要加快突破新技术,向绿色化、成套化、智能化、模块化升级;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产业急需的装备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

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开发新产品,向产业化、规模化、高端化

发展,将山东省打造成国际领先的高端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新

型清洁能源装备。重点突破华龙一号、AP1000、高温气冷堆、海上浮动堆

等第三代/四代核电技术与装备,加快开发百千瓦级波浪能、兆瓦级潮流能、温差能、海水浓度差发电等海洋能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引领推动新型能

源产业发展。

——智能输变电装备。重点发展智能高低压成套开关、全

封闭组合电器、轻型直流输电设备、电网信息智能传感检测等数字化智能

化输变电技术及装备,加快储能设备及专用生产装备、分布式电源和微网

控制、电网巡检机器人和维护机器人、保护及接入装置研发生产。

5.智

能农业装备。智能农业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山东省是农业装备制造大省,大中小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植保机械、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装备等

产品规模均居全国首位,但与国际先进装备相比,整机品种、产品性能、

复合功能、产业层次及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都存在显著差距,要积极应用

数字网络、人工智能、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加快研发生产智能装备,实

现故障及作业性能远程监测、实时诊断和自动控制,促进整机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大型化、多功能化发展,引领全国农业装备加快向高端智能

转型。

——智能耕种收获装备。重点发展新型智能大功率拖拉机、智能

耕种机、联合收获机、多功能一体机、秸秆收集处理机等新型耕收装备,

突破高效节能、远程运维、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和系统,加快开发生产大

功率发动机、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底盘、湿式离合器、动力换挡、无级变速和静液压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精量植保装备。重点发展无人机

及智能化大田机动宽幅施药装备、水田植保机械、果园和蔬菜植保设备、

多功能喷施装备、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装备等。突破基于路径规划、病

虫草害快速识别、精准施药等关键和共性技术,开发对靶性强、可减少雾

滴飘失的施药装备。

二、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

环节,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

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

制造业大国和强国;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山东省是装备制造业大省,肩负着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强国的重要使命。省委、省政府将高端装备制

造业列为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山东省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由大到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

近年来,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持续加快,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培

育出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加快向集群化发展,但整体实力与国际先进

水平和发达省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高端品种少,产业层次低。经过多年发展,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具有一定规模,2017年,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其中,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水平全国领先,智能制造装备也

不断取得新突破,高端服务器、电力装备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前列。但是,代表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航空航天和卫星与应用装备基本处于

空白;新能源乘用车缺少高端车型,中低端产品仍唱主角;医疗设备规模小,品种单一,带动力弱;农机装备厂点多,技术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

差距巨大;重点领域发展急需的大型智能成套生产线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主

要依赖进口,结构性矛盾突出。

2.新产品新技术不断突破,但创新体系

不健全,高端人才短缺。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2017年,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5家,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培育出一批在行业中有明显优势的龙头企业和行业小巨人,有6家企业入围201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1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山东省先后开发出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

CR400AF中国标准动车组、高端容错计算机、大型快速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

线、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装备等一批高端装备。但总体看,山东省高端装备领域的创新主体主要是生产企业,受地理位置和企业实力与品牌知名度等影响,引进高端人才困难,研发投入不足,原创性先进技术和产品少。同时,全省缺少高水平专业研究机构,共性技术和基础工艺研究短缺,没有人才承接平台,难以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团队,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3.产业集聚化发展步伐加快,但布局分散,同质化趋势严重。“十二五”以来,山东省大力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园区),已建成8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26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色。青岛、烟台、威海的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济南、青岛的轨道交通装备,济南、枣庄的高档数控机床,泰安的智能成套生产线以及潍坊的农机和动力装备等已形成集群化趋势。但从全省产业布局看,高端装备布局分散,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严重,有限的资源无法形成合力,不利于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高端装备已成为产业竞争的关键领域,国际国内重要经济体都在制定战略,研究措施,竞相发展。

从国际看,美国实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通过资金、财税、贸易等相关政策,推动新技术新装备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和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国际领先;德国制定《工业4.0》战略,大力发展数字化制造装备、精密检测装备等,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日本实施《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精密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走在世

界前列;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也在采取积极措施,布局发展高端装备

制造业,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市场竞争。

从国内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

重视发展高端装备,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将高端装备列为发展重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国产航空母舰、C919大飞机、天宫一号、

墨子号量子卫星、高速动车组、蓝鲸一号等一大批国之重器相继诞生,大

大提升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地位。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制造业大省纷

纷制定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江苏省实施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重点发展电子产业装备、智能成套装备等13个领域;浙江省实施重大短板

装备专项工程,聚焦轨道交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等十大领域;上海

市实施首台套突破等七大工程,着力发展航空航天、高端能源装备、微电

子与光电子等八大装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进入加速发展期。

从全

省看,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国务院给予重大支持政策,为高端装

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方面,全省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扩大招商

引资招才引智,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创新性制度和政策,有利于吸引

国内外企业和人才参与高端装备发展。另一方面,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

整经济结构、建设重大工程,山东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装备制造

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

展提供了巨大市场需求。未来几年,将是山东省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

战略机遇期,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强化措施,

聚焦重点、补强短板,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发挥民间投资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为广大民营企业

创造一个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国务院把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

要内容,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

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

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发展一批专业化“小巨人”企业,不断提高专业化“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和比重,有助于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从经济

的贡献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

体工商户超过了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撑起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作为中国经

济最具活力的部分,民营经济未来将继续稳步发展壮大,为促进我国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