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材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材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材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材料得到了发展,大量的新型材料也不断涌现。本主题在内容的安排上,以材料的应用为主线,重点介绍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支柱材料。

生活中的材料相关内容在初三化学、必修1、必修2、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模块都有所涉及, 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都有不同的侧重。

本专题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即该主题涉及的学科知识;教学策略;学生常见错误与问题的分析及解决策略和学生学习目标的检测。其中的教学策略非常实用和具体, 学生的评价目标也显得多维和生动。

【学习要求】

1. 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材料相关内容的教学要求。

2. 更新和补充生活中的材料相关的知识。

3. 从化学课程标准所列内容或探究活动的建议中选择某个主题进行研讨。

4. 努力收集几个生活和社会中有关材料的图片、视频、故事等等生动活泼的教学资源。

5. 以生活中的某种装修材料为例,对其成分、结构、性能、与环境关系等等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报告。

6. 评议及交流。

材料与人类文明

材料与人类文明 简单回顾一下历史便可知晓,正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及与此相联系的 人类知识和经验的增长过程中,材料的使用才得以发展。我们可从中得知:是哪些或哪类材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最能满足技术和经济的需要;同时还可看到,材料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之间贯穿着一条辩证的线索。 在人类发展史的早期阶段,直接获取的自然财富被用于满足最简单的需 要。自然财富、原料、材料、产品阶段几乎是协调一致的。由于没有分工,并且只不过是满足自身的直接需要,所以精加工的劳动比重很小。随着分工程度的深化,对在自然界寻觅到的原始材料进行加工的兴趣提高了。此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不断提供新的途径来更多地生产消费品和改善居住条件。如果人类想要改善生活条件,那么无论在哪个社会阶段,都必须发展技术及与此相联系的材料使用为前提。人身体上的“工具”、“发动设备”和感官均有局限性。如果没有具备相应数量、质量、形式和布局的一定材料,没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人类便会停留在原始阶段。 数百万年前,人类摆脱了动物界,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石头。除了骨头之 外,石头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材料之一。起初这种材料造型粗糙,但后来经过加工,使人类得以掌握多倍于体力的力量,人类被迫发展那些在与环境斗争中取胜的能力。人类先是用石头和骨头制成简单、基本的工具来补充手掌、手指、指甲和牙齿的功能。这些工具是手握的。当他们获得了不仅使用原始石头,而且进行加工的能力后,几乎等于完成了一次革命。当人类约在 50 万年前使用火时,石料的价值就更大了。人类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又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在已经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里,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用石头打磨制成的石刀、石斧、刮削器等,这些就是人类早期曾经用过的工具。劳动工具的出现,也带来了社会物质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群居洞穴,狩猎为生,使用的工具主要源于石 头和骨头,制作粗糙,用途尚未分化。他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维艰,甚至弱肉强食。考古学家还发现猿人有食人之风,也许猿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否道德。至于打扮自己——美的概念,他们连想也不会想。 在18,000年前山顶洞人的洞穴里,曾发现七件穿孔的石珠,五件穿孔 的海蚶壳和一百多只穿孔的象牙。这说明了比较温饱的人类萌发了爱美之心。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制造比较精致的石器和骨器,用骨针把兽皮缝制成衣服。 古生物学研究证明:在这个时期,除了能加工粗糙的石器外,还能制造 工具。除了拳状锲之外,还有刮刀和刮板。骨头、象牙、石头和植物编织物被用来制造鱼叉、鱼钩和鱼网等。原始时代和史前时期用“划时代材料”来命名历史阶段,形象地说明了材料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 公元前15,000到10,000年之间,形成了早期的农业。此间产生的初 期劳动生产力革命——农业革命的必然结果,是原始社会的解体。虽然材料仍局限在传统原料之内,但人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可以把材料加工得更加精细,而且富有艺术性。 ----------------------- Page 4-----------------------

电磁学与日常生活资料

电磁学与日常生活

什么是电磁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器、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组合音响等已经相当普及;近几年来,家用电脑、家庭影院等现代高科技产品变已进入千家万户,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方便和乐趣。然而,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充斥空间,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由于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令人防不胜防,因而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了新的威胁,被称之为“电磁污染”。 电磁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容低估的。前苏联曾发生过一起震惊世界的电脑杀人案,国际象棋大师尼古位,古德科夫与一台超级电脑对奕,当时,古德科夫以出神入化的高超棋艺连胜三局,正准备开始进入第四局的激战时,突然被电脑释放的强大电流击毙,死在众目睽睽之下。后经一系列调查证实,杀害古德科夫的罪凶祸首是外来的电磁波,由于电磁波干扰了电脑中已经编好的程序,从而导致超级电脑动作失误而突然放出强电流,酿成了骇人听闻的悲剧。 近些年来,电磁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现代家庭中,电磁波在为人们造福的同时,也随着“电子烟雾”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健康。 据美国权威的华盛顿技术评定处报告,家用电器和各种接线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体组织细胞有害。例如长时间使用电热毯睡觉的女性,可使月经周期发生明显改变;孕妇若频繁使用电炉,可增加出生后小儿癌症的发病率。近10年来,关于电磁波对人体损害的报告接连不断。据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研究人员调查,

电磁污染较严重的丹佛地区儿童死于白血病者是其它地区的两倍以上。瑞典学者托梅尼奥在研究中发现,生活在电磁污染严重地区的儿童,患神经系统肿瘤的人数大量增加。 电脑,作为当今时代的高科技产品,已进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几年来家用电脑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千家万户。一些研究资料表明:电脑显示器所发出的电磁辐射长期作用会对女性的内分泌和生殖机能产生劣性影响,危害生殖细胞或殃及早期胚胎发育。电脑的电磁幅射尚未达到影响父母身体健康的强度时,已经对胎儿产生了不良影响。我国有关研究人员在上海和南京进行对比调查发现先兆流产和自发性流产的异常发生率,使用电脑的孕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为此,有关专家建设,为了减轻家庭居室内电磁污染及其有害作用,必须讲究各种家用电器的科学使用。诸如观看电视、收听组合音响或看家庭影院时距离不可过长,尤其是儿童和孕妇更应注意;尽量避免多种家用电器同时开启使用,相隔或间断使用可过长,次数不宜过频;注意酌情多吃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瘦肉、动物肝等富含维生素A、C 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些绿茶等等。这些措施对预防和减轻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都是颇有助益的。 电磁污染是指天然的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由于广播、电视、微波技术的发展,射频设备功率成倍增加,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目前已达到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程度。电磁污染包括天然和人为两种来源。天然电磁污染是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引起的。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会产生电磁干扰。天然电磁污染对短波通讯干扰尤为严重。人为电磁污染源包括:脉冲放电,如火花放电;工频交变电磁场,如大功率电机、变压器、输电线附近等;射频电磁辐射,如广播、电视、微波通讯等。我

塑料与人类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塑料与人类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塑料,指以树脂(或在加工过程中用单体直接聚合)为主要成分,以增塑剂、填充剂、润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为辅助成分,在加工过程中能流动成型的材料。 通常,按塑料的受热行为和是否具备反复成型加工性,可以将塑料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受热时熔融,可进行各种成型加工,冷却时硬化。再受热,又可熔融、加工,即具有多次重复加工性。如,PE,PET等。热固性塑料受热熔化成型的同时发生交联固化反应,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再受热不熔融,在溶剂中也不溶解,当温度超过分解温度时将被分解破坏,即不具备重复加工性。如果按照用途来分,可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塑料。通用塑料一般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格便宜、力学性能一般,主要作为非结构材料使用的塑料,如PE、PP、PVC、PS等。工程塑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能够经受较宽的温度变化范围和较苛刻的环境条件,并且在此条件下能够长时间使用,且可作为结构材料。如PC、PPO、PPS等。特种塑料一般指具有特种功能,可用于航空航天等特殊应用领域的塑料,如氟塑料、有机硅等。 作为用途最广泛的合成高分子,塑料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大多数塑料质轻,化学稳定性好,耐冲击性好,具有较好的透明性,绝缘性等,在加工方面,它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加工方便。因此从1960年开始,塑料早已被大规模的生产应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塑料制品。如塑料盆,薄膜,袋子,管材等。其中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ABS树脂等制品都很常见。 聚乙烯(PE)是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主要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多种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器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制造业和农业等方面。聚乙烯可由多种加工工艺产生,因此制品也有很多种类。其中薄膜类制品主要为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如保鲜膜、食品包装膜、垃圾袋等;注塑制品有盆、筒、暖瓶壳和玩具等;此外,还有管材类制品,如吸管;丝类制品,如民用纱窗等。 聚丙烯(PP)是一种热塑性塑料,比重轻,成品表面硬度大,弹性高,耐热性、化学稳定性、绝缘性良好。产品的加工适应性很强,广泛应用于注塑、挤出扁丝、吹膜、喷丝、改性工程塑料等工业和民用塑料制品加工领域,可用于制造食品容器具和食品包装产品。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常用来制作矿泉水瓶、可乐饮料瓶、果汁瓶、屏幕保护膜及其它透明保护膜等,通常呈无色透明状态。因为它只可耐热至70℃,所以这种饮料瓶只适合装冷饮和常温液体,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且会释

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可以这样说,自从人类一出现就开始了使用材料。材料的历史与人类史一样久远。从考古学的角度,人类文明曾被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由此可见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材料也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之一,任何工程技术都离不开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必将支持和促进当时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从人类的出现到20世纪的今天,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材料及材料科学也在不断发展。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材料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1.使用纯天然材料的初级阶段在原古时代,人类只能使用天然材料(如兽皮、甲骨、羽毛、树木、草叶、石块、泥土等),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旧石器时代。这一阶段,人类所能利用的材料都是纯天然的,在这一阶段的后期,虽然人类文明的程度有了很大进步,在制造器物方面有了种种技巧,但是都只是纯天然材料的简单加工。 2.人类单纯利用火制造材料的阶段这一阶段横跨人们通常所说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也就是距今约10000年前到20世纪初的一个漫长的时期,并且延续至今,它们分别以人类的三大人造材料为象征,即陶、铜和铁。这一阶段主要是人类利用火来对天然材料进行煅烧、冶炼和加工的时代。例如人类用天然的矿土烧制陶器、砖瓦和陶瓷,以后又制出玻璃、水泥,以及从各种天然矿石中提炼铜、铁等金属材料,等等。 3.利用物理与化学原理合成材料的阶段20世纪初,随着物理学和化学等科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检测技术的出现,人类一方面从化学角度出发,开始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化学键、结构及合成方法,另一方面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开始研究材料的物性,就是以凝聚态物理、晶体物理和固体物理等作为基础来说明材料组成、结构及性能间的关系,并研究材料制备和使用材料的有关工艺性问题。由于物理和化学等科学理论在材料技术中的应用,从而出现了材料科学。在此基础上,人类开始了人工合成材料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以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为开端,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仍将继续下去。人工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加上已有的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构成了现代材料的三大支柱。除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外,人类也合成了一系列的合金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纤等材料都是这一阶段的杰出代表。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资料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yi),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yi)、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 语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三国时期,曹魏在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 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 隋唐邮传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我国元朝时期,邮驿又有了很大发展。清代邮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渐被淘汰了

【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

苏教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专题三 从矿物质到基础材料阶段性测试题 含解析

阶段性测试题三 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下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A.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B.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C.金属的化合价高低 D.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解析: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冶炼的程度越难,利用的越晚,所以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大小。故选D。 答案:D 2.(2018·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解析:NaHCO3能与HCl反应,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没有对应关系,A错误;SiO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用于制光导纤维,SiO2用于制光导纤维与SiO2熔点高硬度大没有对应关系,B错误;Al2O3的熔点

很高,用作耐高温材料,Al2O3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是两性氧化物没有对应关系,C错误;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aO用作食品干燥剂与CaO与水反应有对应关系,D正确。 答案:D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当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反应物浓度等)改变时,不会引起产物改变的是() ①Na2O2和CO2②NaOH和CO2③Na和O2 ④Na2CO3和HCl⑤AlCl3和NaOH⑥NaAlO2和CO2⑦Fe和HCl ⑧Ca(OH)2和NaHCO3 A.①⑥⑦⑧B.①⑥ C.①⑦D.①④⑦ 解析:①Na2O2和CO2反应只生成Na2CO3和O2;②NaOH和CO2可以生成Na2CO3或NaHCO3与反应物用量有关;③Na与O2反应,温度不同得到不同产物;④Na2CO3和HCl反应,反应物用量不同,得到产物不同;⑤AlCl3和NaOH 反应,反应物用量不同,得到产物不同;⑥NaAlO2和CO2反应,CO2不足生成Na2CO3和Al(OH)3,CO2过量生成NaHCO3和Al(OH)3;⑦Fe和HCl反应只生成FeCl2和H2;⑧Ca(OH)2和NaHCO3反应,Ca(OH)2不足生成CaCO3和Na2CO3,Ca(OH)2过量生成CaCO3和NaOH。 答案:C 4.下列几种化合物①NaHCO3②Al(OH)3③NaAlO2④Al2O3⑤AlCl3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 A.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⑤D.全部 解析:①NaHCO3与盐酸反应:HCO-3+H+===H2O+CO2↑,与NaOH反应:HCO-3+OH-===CO2-3+H2O,故正确;②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都反应,故正确;③偏铝酸钠只与盐酸反应:AlO-2+H2O

材料与社会论文

绪论 材料、能源、与信息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是构成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同时,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它与人类息息相关乃至被公推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但是人类对材料的认识却是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由浅到深、逐步深入。 经典的时空观念将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历史呈现于过去却蕴含在现在与未来,并且,影响、推进着现在与未来:过去,人类对材料认识的深入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钢铁时代---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兴起,亦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现在,世界无处不材料,“材料”这个名词已经深深的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文化领域,促进了现代文明的发展;未来,材料将真正的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人类文明共同蓬勃发展。 “材料与社会的文明发展”,顾名思义,材料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唇亡齿寒,若没有材料,社会不可能会发展,人类历史上的许多记载便是明证,再者,若人类文明不存在,那么遑谈材料是否存在了。材料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不论是过去已有的历史,还是蓬勃发展的今朝,更或者是无法预测的未来,都离不开材料。 关键词:物质基础、人类文明、时空观念、材料。 PART 1 与材料的初步对话 材料的定义:材料一般是指人类用以制造生活生产的所需的、有用的物品、器件、构件、机器和其他产品的物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称之为材料。如燃料与化学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是材料。只有那些可为人类社会接受而又能经济的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才能叫做材料。但是根据许多可靠资料来源,这个定义其实不是那么的严格,如炸药、固体火箭推进剂,有人便称之为“含能材料”。另外,就这个定义而言,其中“制造”一词一定涉及了人类的劳动行为,即人类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借助某种劳动来改造物质。材料定义中“有用”一词就限定了相应劳动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把特定物质改造成具备某种实际使用功效的物件,而“有用”也指的是对人类有用。借助人类劳动的行为并实现对人类有用的目的是材料的基本属性;由此可见,材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概念,其主旨是在于为人类服务。 “材料”与“材料学科”:“材料”一词早已存在,其具体的日期不可考究,但“材料科学”的提出即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于1957年在一些大学成立了十余个材料科学研究中心,至此,“材料科学’这个名词便被广泛应用了。随后,1986年,英国的Pergmon 出版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百科》全书,其内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就是研究有关材料的组成、结构、制备工艺流程与材料性能的用途的关系的产生及其运用。材料及材料科学,一个是原体,而另外一个是衍生题,其涉猎范围之广、涉及知识和人文面之大已经无法具体阐明,此处笔者仅作简要述介。 材料的分类: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依据材料的来源可以分

材料与人类文明发展

材料与人类文明发展 什么是材料?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材料就是人们用来制成各种机器、器件、结构等具有某种特性的物质实体。材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导致时代的变迁,推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历史上,材料被视为人类社会进化的里程碑。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决定着社会的形态和人类生活的质量。历史学家也把材料及其器具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高分子材料时代…… 在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材料与能源和信息并列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其作用和意义尤为重要。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材料是一个带有时代和文明标志的基础。人类和材料的关系非常广泛、非常密切。也非常重要,在这点上很少能有其他领域与之相比。其实,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习利用材料、制造材料、创新材料的历史。材料是人类一切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物质基础,历来是生产力的标志,被看成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决定着社会的形态和人类生活的质量,所以人类从来没有中断过追求更好的材料,让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性质或者的所未有的功能来满足人类世世代代发展中层出不穷的新的需要和追求。 所以,一部人类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称之为世界材料发展史。每一种新材料的发现,每一项新材料技术的应用,都会结社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材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对材料的应用一直是社会文明进程的里程碑。古代的石器、青铜器、铁器等的兴起和广泛利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这些具体的材料(石器、青铜器、铁器)被历史学家作为划分某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 一、天然材料 在人类发展史的早期阶段,直接获取的自然财富被用于满足最简单的需要。自然财富、原料、材料、产品阶段几乎是协调一致的。由于没有分工,并且只不过是满足自身的直接需要,所以精加工的劳动比重很小。随着分工程度的深化,对在自然界寻觅到的原始材料进行加工的兴趣提高了。此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不断提供新的途径来更多地生产消费品和改善居住条件。如果人类想要改善生活条件,那么无论在哪个社会阶段,都必须发展技术及与此相联系的材

生活中传统文化资料

生活中传统文化资料 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文化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文化世世代代所继承的具有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的传统优良的文化。而节庆是人类社会各个种族普遍传承其传统文化的一个现象。他紧密的伴随着民族的生产与生活实际。从远古走来在传承过程中不间断的延续着,变异着丰富着,发展着,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史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五彩缤纷的节日文化史册,也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我们刚刚走过中秋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的过程中,也从节日中寻到了中国古老文化的影子。 一、月亮与神话中感中国丰富文化与智慧 快节奏的生活以及远离家乡让身在大学的我们不像小时候那样,在中秋夜搬出小凳子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坐在院子里上那轮挂在天空的圆月,就更不会有身披银光闲谈的悠然。但人们都会在中秋这天不自觉的抬头寻找天空的圆月,有时还会听到周围对层云密布黑漆漆的天空的抱怨。这时不能赏月,但是这种传统却深深地埋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看看寻寻月亮,想想嫦娥在月亮中舞蹈的曼妙身姿,体味那

时嫦娥奔月的传说,不经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独特,自豪,为古老中华人民的智慧而感叹。 二、中秋月饼中悟“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秋中秋就是秋季的中期,也是圆月的一天,这是月亮的节日,也是人类的节日,是天人合一的节日。说到节日我们总离不开饮食再吃喝的过程中,更能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能更好地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境界。月饼是这天的宠儿,大街小巷的商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月饼,远远的月饼象征团圆之意和和美美欣欣向荣。在家乡有蒸月饼的习惯,每逢中秋佳节,家家蒸出大月饼以示全家团圆并馈赠亲友表达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月饼一般做成五层,七层,九层,并且最底层用碾碎了的胡麻染色,最上层用金黄的姜黄染色,以示黄天黑土之意。同时还要用面捏老虎小鸟等动物摆面食摆,营造一个活气灵现的自然之境。月饼中就蕴含了那古老的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 三、短信与回家中的归根情怀 似乎“根”这个意象是中国的特色风景了。每个人都会想家有“根”的情节。这取决于中国独特的家庭模式,并不像外国那样以个人为单位。中国的家庭,血统观念深深地影响到中国人心中稳固的根的概念。

【2019最新】高中化学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学案苏教必修1(1)

【2019最新】高中化学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学案苏教必修1(1) 1.硅酸盐的表示方法 (1)化学式法:适用于组成简单的硅酸盐。如硅酸钠:Na2SiO3。 (2)氧化物法:与大多数其他盐不同,硅酸盐的组成相当复杂。如锆石(ZrSiO4),红柱石(Al2SiO5),钙铝石榴子石(Ca3Al2Si3O12),镁橄榄石

(Mg2SiO4)。它们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组成各异,通常用氧化物表示它们的组成。上述四种硅酸盐用氧化物表示为ZrO·SiO2、 Al2O3·SiO2、3CaO·Al2O3·3SiO2、2MgO·SiO2。 2.硅酸钠硅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用Na2SiO3溶液浸泡过的棉花不易燃烧,体现它具有阻燃的功能,因此可作防火 剂。 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1)在盛有饱和硅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再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iO3+ 2HCl===H2SiO3↓+2NaCl。 (2)若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硅酸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iO3+CO2+H2O===H2SiO3↓ +Na2CO3。 归纳总结 1.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组成的方法(1)将硅酸盐中所有元素都写成氧化物(二氧化硅和氧化物组合)。氧化物的书写顺序: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 水。 (2)氧化物之间以“·”隔开。 (3)在氧化物前面按化学式中的比例添加数字。 (4)书写原则:硅酸盐中各元素化合价及原子个数比保持不变。 2.硅酸钠及硅酸

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材料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姓名:刘旭学号:1215030305 关键词:材料生活应用前景 摘要:材料是人类生存和生活必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是开发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保障。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没有材料科学的发展,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本文将阐述材料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 从古至今,材料与我们的生活都密不可分,无论是我们的衣食住行,还是生产制造,材料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也更全面的了解了材料对于我们生产和生活的意义。 回顾历史,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材料不断进步发展的历史。正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增长过程中,材料的使用才得以发展。在人类发展史的早期阶段,直接获取的自然财富被用于满足最简单的需要。随着分工程度的深化,对在自然界寻觅到的原始材料进行加工的兴趣提高了。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即材料,按其组成和化学键性质可将材料分成四大类: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其合金);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一轮又一轮的技术革命中,材料作为主导力量一次又一次推到着科技文明的发展。生产材料的更新换代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所谓材料,是指经过某种加工,具有一定结构、成分和性能,并具有一定用途的物质。在实践中,人们按用途把材料分成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其强度、韧性、力学及热力学等性质,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各个工业部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短句资料

第一章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短句 一.在家中 从起床到出门 早晨好Good morning. 闹钟响了吗?Did the alarm clock go off? 该起床了It’s time to get up. 快点起床Get up soon. 你醒了吗Are you awake? 你不舒服吗?Are you feeling sick? 睡得好吗?Did you sleep well? 能帮我关掉闹钟吗?Would you turn off the alarm clock? 你终于起来了You finally got up. 今天是个好天儿It’s a nice day. 昨晚你熬夜了?Did you stay up late last night? 把被子叠好Let’s fold up the futon. 昨天晚上你打呼噜了You were snoring last night. 我做了个可怕的梦I had a nightmare. 你一直没关灯啊You left the light on. 我得洗脸了I have to go wash my face. 该吃早饭了It’s time to eat breakfast. 我还困着呢I’m still sleepy.

我还打哈欠呢I’m still yawning. 昨天的酒还没醒呢I have a hangover. 我是个夜猫子I’m a night person. 我是用咖啡来提神的Coffee wakes me up. 刷牙了吗?Did you brush your teeth? 我得梳梳头了I have to comb my hair. 穿什么好呢What should I wear? 快换衣服Hurry up and get dressed. 把睡衣收好Put those pajamas away. 我走了,妈妈I’m leaving. Bye, mom. 今天我们逃学吧Let’s play hooky today. 你毛衣穿反了You’re wearing your sweater inside out. 上下颠倒了It’s upside down. 别忘了扔垃圾啊Don’t forget to take out the garbage. 今天该你扔垃圾了It’s your turn to take out the garbage. 今天你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 today? 你快点,我们该迟到了If you don’t hurry, we’ll be late.快点,上学该迟到了Hurry, or you’ll be late for school. 你锁门了吗?Did you lock the door? 没忘了什么东西吧?Aren’t you forgetting something? 都已经八点了It’s already 8 o’clock.

学新材料与现代生活心得体会

学“新材料与现代生活”心得体会 通过对“新材料与现代生活”的学习,使我对新型材料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同时开阔了视眼,对新型材料在生活中应用充满期待。现就说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材料、能源和住处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人类现代化文明的三大支柱。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材料是人类进行生产斗争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每一种重要的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可以把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每一项重大的新技术的创造与发明,往往都有赖于新材料的发展。反之,材料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从而大大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并给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新型材料(先进材料)是指那些正在发展,且具有优异性能和应用前景的一类材料。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传统材料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技术含量,提高性能,大幅度增加附加值而成为新型材料;新材料在经过长期生产与应用之后也就成为传统材料。传统材料是发展新材料和高技术的基础,而新型材料又往往能推动传统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一)新型建筑材料 建筑是时代的橱窗,构成建筑的基本物质要素---建筑材料,也就按着时代的脉搏而呈现出自己的价值,几千年来,建筑材料产品有了长足的进展,从最早的土坯发展到现在门类繁多,充满技术含量,各个历史时代都有各个时代风貌的建筑,也有与之相匹配的建筑材料,随着时代的变化,建筑物的风格,功能以及人们对它的要求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新型的建筑材料也会相应的出现。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我国新型建材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从1979-1998年是我国新型建材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建材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围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材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现代新型建筑材料首先要具有时代性才能符合现建筑的要求;其次要节能环保,符合生态化特点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

苏教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专题三 从矿物质到基础材料 第1单元 第1课时 含解析

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第1课时铝及铝合金 课时跟踪检测 知识点一:Al的性质及用途 1.关于铝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铝有两性 B.铝的性质介于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之间 C.铝在反应中可作氧化剂 D.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 解析:铝是一种活泼的金属,虽然铝可以与酸及碱溶液反应,但不属于两性物质,也不能说具有两性。 答案:D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铝和酸、碱反应都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B.铝箔在空气中受热熔化并迅速燃烧 C.钠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D.自然界中钠以过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形式存在 解析:铝是活泼的金属,和酸、碱反应都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A正确;铝箔在空气中受热熔化表面生成氧化铝,不会迅速燃烧,B错误;钠燃烧后得到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C错误;自然界中钠不可能以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的形式存在,D错误,答案选A。 答案:A 3.为了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以选取下列哪种溶液() A.浓盐酸B.稀盐酸

C.稀硫酸D.浓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铝和铁都能与酸反应,故不能使用加酸的方法除去铝。而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观察选项,选项D正确。故选D。 答案:D 4.可用铝热反应冶炼的金属是() A.W B.Na C.Mg D.Hg 解析:可用铝热反应冶炼难熔的金属,因此可以冶炼金属W,答案选A。 答案:A 5.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不易生锈的主要原因是()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被氧化 D.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的铝被氧化 解析:铝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起到保护作用,观察选项只有D符合要求。 答案:D 6.把一质量为0.23 g的钠用一铝箔(上面用针刺有许多小孔)包好,一起放入到足量的水中,理论上,可收集到H2(标准状况下)() A.0.112 L B.0.224 L C.略大于0.112 L D.略小于0.112 L 解析:0.23 g钠与水反应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H2为 0.23 g 23 g·mol-1 × 1 2×22.4 L·mol-1=0.112 L,由于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还可以与铝箔反应产生H2,故可收集到H2略大于0.112 L。

材料科学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

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是人类生存和生活必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没有材料科学的发展,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所谓材料,是指经过某种加工,具有一定结构、组分和性能,并可应用于一定用途的物质。在实践中,人们按用途把材料分成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其强度、韧性、力学及热力学等性质。功能材料则主要利用其声、光、电、磁、热等性能。按化学成分分类,则可把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等。 某一种新材料的问世及其应用,往往会引起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人们把人类历史分为石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在群居洞穴的猿人旧石器时代,通过简单加工获得石器帮助人类狩猎护身和生存,随着对石器加工制作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原始手工业如制陶和纺织,人们称之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大约源于4000-5000年前。青铜是铜锡铝等元素组成的合金,与纯铜相比,青铜熔点低,硬度高,比石器易制作且耐用。青铜器大大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出现。铁器时代则被认为是始于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由铁制作的农具、手工工具及各种兵器,得以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钢铁、水泥等材料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开始从农业和手工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本世纪半导体硅、高集成芯片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则把人类由工业社会推向信息和知识经济社会。 基于材料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们已提出信息。能源和材料并列为现代文明和生活的三大支柱。在三大支柱中,材料又是能源和信息的基础。 新材料既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支柱和突破口。正是因为有了高强度的合金,新的能源材料及各种非金属材料,才会有航空和汽车工业;正是因为有了光纤,才会有今天的光纤通讯;正是因为有了半导体工业化生产,才有今天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在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材料水平的较量。 50年代末,美国政府就制定了全国材料发展规划,70~80年代又进行了多次的补充和修正,把重点放在超硬化合物、半导体激光材料、磁性材料和精密陶瓷上。日本在1980年开展了为期10年、耗资4亿美元的新材料发展规划,重点领域为精密陶瓷、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等。接着欧洲与前苏

关于低碳生活的资料

关于低碳生活的资料 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洗脸、洗去含油污的餐具、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天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还可以擦洗玻璃,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玻璃清洁剂;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还可以用来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晒干后可吸异味;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10.夏天开空调前,应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自然更换,开电风扇让室内先降温,开空调后调至室温25~26°之间,用小风,这样既省电也低碳; 11.用过的塑料瓶,把它洗干净后可用来盛各种液体物质; 关于低碳生活的一些问题: 1、什么是低碳生活?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是不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的标准包括哪些方面? 3、我们在低碳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4、高碳生活是怎样形成的?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5、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对环境的影响 6、我们周围的人们所习惯的衣食住行方式现状是怎样的? 7、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性都有哪些? 8、低碳生活,我们应该要求自己怎样做? 9、应该怎样帮助身边的人走进低碳生活? 10、低碳生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11、低碳生活与环保 12、低碳生活的良好生活习惯有哪些? 13、低碳生活是否会降低生活质量? 14、生活中有哪些可以减少碳排放的生活方式? 15、温室气体排放过多的危害。

苏教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专题三 从矿物质到基础材料 第2单元 第2课时 含解析

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2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课时跟踪检测 知识点一: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加热可以生成四氧化三铁②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③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水蒸气中燃烧⑤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A.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④⑤D.①②③ 解析:Fe+2FeCl3===3FeCl2、4Fe(OH)2+O2+2H2O=== 4Fe(OH)3,说明FeCl2和Fe(OH)3可由化合反应制得,③错,排除A、D两项;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⑤错,排除C项,B项正确。 答案: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H2和Fe(OH)3 B.Fe3O4溶于盐酸后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C.足量的铁粉与氯气反应可制得FeCl2 D.FeCl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可制备Fe(OH)3胶体 解析: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Fe3O4,不生成Fe(OH)3,故A错误;Fe3O4溶于盐酸生成Fe2+和Fe3+,其中Fe3+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物质,故B正确;铁粉和氯气反应得到FeCl3,无法得到FeCl2,故C错误;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如加入NaOH,会生成Fe(OH)3沉淀,故D 错误。故选B。

答案:B 3.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为了防止其氧化,常加入的物质是() A.Zn B.Fe C.Al D.HCl 解析:配制溶液不能引入新杂质,防止其被氧化,常加入铁粉,即Fe+2Fe3+===3Fe2+,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4.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烧杯中() A.有铜无铁B.有铁无铜 C.铁、铜都有D.铁、铜都无 解析: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依次发生的反应有①Fe+2FeCl3===3FeCl2,②Cu+2FeCl3===2FeCl2+CuCl2,铜和铁都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如果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固体,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一定含有铜,由于铁的量不确定,故可能含有铁,有铜存在,则不可能含有氯化铁。加入铁和铜的混合物,依据对反应的分析可知该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故A正确;加入铁和铜的混合物,如果剩余物中含有铁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氯化铜存在,此时该固体中一定含有铜,故B错误;若氯化铁的量少,加入的铁粉和铜粉可能剩余,故C正确;若氯化铁的量多,加入的铁粉和铜粉全部参加反应,不会有剩余,故D正确。故选B。 答案:B 5.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后,再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变成红色的是() A.铁屑和过量稀硫酸 B.铁屑和氯化铜溶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