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F知识点归纳

VF知识点归纳

VF知识点归纳
VF知识点归纳

按照新大纲,需要学习的内容有:数据库系统与VF基础知识、数据库基本操作、结构化查询语言SQL、VF程序设计、设计器和项目管理器使用等。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分为硬件系

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2.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可以是物体也可以是事件。

属性:实体的特征。其具体值称为属性值。

实体型:属性的集合。

实体集:同类型实体集合。

(VF中用“表”来存放同一类实体,即实体集。)

3.实体间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4.数据模型:层次模型(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联系)

网状模型(网状结构表示……)

关系模型(二维表结构表示……)(VF属于关系模型)

5.关键字:属性或属性的组合,其值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

外部关键字:不是本表主关键字或候选关键字,而是另一个表的主关键字或候选关键字。

域:数据的取值范围。

6.表中不能再包含表。

不允许一个表中有相同的字段名。

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

关系中行、列顺序无关紧要。

7.关系运算:选择运算(横向抽取)

投影运算(纵向抽取)

链接运算(两个关系若干属性拼接成一个新的关系)

8.关系完整性:实体完整性:主关键字不能取空值,不同记录主关键字不能相同

参照完整性

用户定义完整性(域完整性)

第二章.VF系统概述

1.当前操作对象不同,横向主菜单和下拉菜单选项也不同。(上下文敏感)

2.光标移至所在行任何位置回车即可。(已执行第二次执行的命令)

3.显示命令窗口:Ctrl+F2

隐藏命令窗口:Ctrl+F4

或者通过“窗口”菜单

4.右下角三个格子:为空表示插入方式/显示OVR表示改写方式,Insert键控制

小键区数字是否可用,有Num为可用,NumLock键控制

字母大小写,为空表示小写,CapsLock键控制

5.设置默认目录:“工具”-“选项”……

set default to 盘符盘符示例:E:\MyVfFile

6.时间显示格式默认为:月日年

可在“选项”-“区域”中设置显示方式

7.VF系统设置修改:临时:在内存中(关闭VF后再次开启时又恢复成设置前的设置)

永久:windows注册表中(当前设置永久有效)设置完单击“设置

为默认值”

8.“窗口”-“数据工作期”/工具栏中的“数据工作期”

9.程序是由若干条命令或语句有序组成的,不当即执行。

10.浏览窗口:“显示”—“浏览”

单击“数据工作期”窗口中的“浏览”

命令:Browse

11.表设计器启动:“显示”

在数据库中修改表的时候会打开表设计器

12.命令方式:use文件名—browse-use

菜单方式:“文件”-“打开”-选择要打开的文件-“显示”-“浏览”-“数据工作期”-“关闭”

“数据工作期”-“打开”/“浏览”/“关闭”

13.清屏(主窗口):clear

14 表达式输出:???是不换行输出

15.创建程序:Modify command 程序名

运行程序:Do 程序名

16.范围:Record i 对记录号为i的记录操作

Next i 对包括当前记录向下i条记录操作

Rest 当前直至最后一条进行操作

All 对全部记录进行操作

17.选择工作区:select(工作区号)

18.条件:for 默认范围为all

While 默认范围为rest 逐条检测,有不符合的就停止检测

19.Fields 字段字段间用英文逗号隔开

20.命令间用空格隔开

标点符号用英文的

一行输不完可用番号结尾,回车,另一行再输

命令动词和VF关键词可用前4个及以上字母缩写。

21.退出VF系统:命令:Quit

单击左上方狐狸图标,从下拉窗口选择关闭按钮

Alt+F4

22.菜单项后有省略号“…”表示选择该选项后,系统将通过对话框想用户询问更多信息。

23.菜单颜色黯淡表示该选项在该状态下无效。

24.Exclusive 表示以独占方式打开。

第三章.VF数据及运算

1.“工具”-“选项”-“区域”选择12/24小时制

2.逻辑性数据.T. / .F.占一个字节句点不可缺少

3.日期型分隔符:/,—(减号),句点,和空格/为默认显示

4.赋值:A=B

Store B to A 将B值赋给A 赋值号左边只能是一个变量

5.求绝对值:ABS()

求平方根:SQRT()

求整:INT()

CEILING()取上整

FLOOR()取下整

四舍五入:ROUND(数值表达式1,2)

若“2”为负数则表示舍入整数的位数

求余数:MOD(被除数,除数)

若异号,则函数值为两数绝对值相除的余数加除数

最值:MAX(X1,X2,。。。X n)

MIN(X1,X2,。。。X n)

∏函数:PI()“工具”-“选项”设置∏保留的小数位数

6.求字符串长度:LEN()

删空格:RTRIM/TRIM()删除右空格

LTRIM()删除左空格

ALLTRIM()删除左右空格

无法删除字符间空格

取子串:LEFT(字符表达式,长度)

RIGHT(字符表达式,长度)

SUBSTR(字符表达式,起始位置,长度)

求字符串位置:AT(区分大小写)/ATC()不区分大小写(字符1,字符2,数值)字符1在字符2中第“数字”次出现的位置,若缺省则为1

子串出现次数:OCCURS(字符表达式1,字符表达式2)

区分大小写,字符1在2中出现次数

字符串替换:STUFF(字符1,起始位置,长度,字符2)

2替换1中“起始位置”处“长度”的子串

若长度为0,则2插在制定字符前

若字符2为空,则删除子串

大小写转换:LOWER()大变小

UPPER()小变大

7. DATE()TIME()DA TETIME()括号中为空,显示系统日期、时间输出类型:日期型字符型日期时间型

YEAR()MONTH()DAY()括号中填日期型或日期时间型

输出为数值型

HOUR()MINUTE()SEC()括号中只能填日期时间型

输出为数值型

9.数值转化为字符:STR(数值表达式,长度,小数位数)

(1)若“长度”小于“数值表达式”的整数位数、小数位数和一位小

数点则优先满足整数部分。

(2)若小于整数部分,则输出“长度”个*

(3)若大于,则在前面加空格

10.字符串转换为数值:V AL()

11.字符串转换为日期型:CTOD()

字符串转换为日期时间型:CTOT()

12.日期型转换为字符串:DTOC()括号中填日期型或日期时间型

日期时间型转换为字符串:TTOC()括号中只能填日期时间型

13.求ASCII码:ASC()

求ASCII码对应的字符:CHR()

14.&b:去掉定界符,让b中内容起作用

例如b=“学生”use&b=use 学生表示使用学生表

15.BOF()测试指针是否在文件首(第一条记录前)

Go top 是定位在记录首,所以?BOF()为.F.

打开表时指针指向那里

EOF()测试指针是否在文件尾(最后一条记录后)

Go bottom是定位在记录尾,所以EOF()为.F.

RECNO()记录号测试

未打开表则为0,指向尾则为记录数n,指向首则为1

若EOF()为.T.则为n+1

DELETE()测试是否含有*删除标记

RECCOUNT()记录的个数无文件则为0

有删除标记的也算

COUNT()不算有删除标记的

FOUND()是否查到所需记录,一般与LOCATE for 一起用

无文件则为.F.

BETWEEN(被测试,下限,上限)

可以是任意类型参数,但三个的参数类型要相同

V ARTYPE()测试数据类型

IIF(逻辑表达式,表达式1,表达式2):若逻辑表达式为真则输出表达式1,否则2 FILE(文件名)文件存在为.T. 否则为.F.

文件不能省略扩展名

16.乘方:** 或^

乘*,除/,求余数%,加+,减-

字符连接(连接类型要相同):+:直接首尾相连

-:将两者间的空格移至最后(而不是没有)包含判断:表达式1$表达式2 表达式1是否存在于2中

17.后推日期:日期型+天数

前—

日期间隔:日期型1—日期型2

后推日期时间:日期时间型+秒数

前—

日期时间间隔:日期时间型1—日期时间型2

18.“==”仅适用于字符型的数据,其他都不适用,但比较的两者要类型相同

日期往后>以前日期

.T.>.F.

字符型:“工具”-“选项”-“数据”选择比较依据

Machine 按机内码

PinYin 按拼音西文:空格>小写>大写

Stroke 按笔画

19.运算原则:Not-And-Or

20.空串和含空格的字符串不等同

21.字符型:C型表中最大宽度为254命令为255

数值型:N型最大宽度为20占用8个字节

日期型:D型固定字段为8

逻辑型:L型1个字节

货币型:Y型最大宽度为8

日期时间型:T型最大宽度为8默认为月日年时分秒

备注型:M型4个字节----------------------------------------不属于内存变量

输完关闭会按ctrl+w保存esc不保存返回

通用型:G型以OLE方式嵌入4个字节

输入:“编辑”—“插入对象”或使用“剪贴板”

22.当输入到最大宽度后,光标自动移向下一字段,为满则按enter或tab光标移向下一字段

第四章.表的基本操作

1.显示表结构:“文件”—“新建”—“表”或creat 标文件名

“显示”—“表设计器”或modify structure

2.显示记录:“显示”—“浏览”—“修改”

3.成批修改记录:Replace (all) 字段名with 表达式不加all则为修改指针当前所指记录

4.追加记录:“显示”—“浏览”—“显示”—“追加方式”

在浏览窗口打开的情况下:“表”—“追加新纪录”

Append (blank)有blank表示追加一条空记录

5.插入新记录:Insert(blank)(before)blank表示插入一条空白记录

before表示插在指针当前所指记录前,无则插在后6.删除:(1)逻辑删除:Delete 或“表”—“删除记录”或鼠标左键单击记录左侧矩形

仍可对逻辑删除的记录操作

取消逻辑删除:Recall 或“表”—“恢复记录”

Recall操作不改变记录指针位置

(2)物理删除:Pack 删除有删除标记的,所以要进行物理删除必须先逻辑删除7.表的显示:(1)显示表结构:List/Display structure

(2)显示表记录:List/Disolay Fields 字段名

8.Display和List区别:Display 只显示指针当前所指的记录

List 显示表中所有记录

List=Display all

Display显示的内容满一屏后许需按任意键继续显示为显示完的内容

List会将需要显示的内容一致显示完

9. 记录定位:Go/Goto n/Top/Bottom n为记录号

Skip n 从当前记录向下n条记录,默认为1

Locate for 条件找到满足条件的第一条记录continue 继续查找下一条

10.清空数据表:ZAP 删除表中全部记录

11.复制(先打开表):(1)表结构:copy structure to 表文件名

(2)表文件:copy to 文件名

12.字段名要求:字母/汉字开头,只能使用字母、下划线、数字和汉字,不能使用其他

大小写无区别,自由表不超过10个字符,数据表128

13.排序:sort to 文件名(新表名称)on字段名1 /A 或/D , 字段名2/A或/D

字段名1、2为关键字段A表示升序,D表示降序

若所有字段都为降序或升序则直接在所有字段后Ascending/Descending

默认为升序

14.索引:单索引扩展名IDX 只能保存一个索引

复合索引扩展名CDX 多个随着表文件打开而打开,修改而修改

16.索引只是建立对应关系,不改变物理顺序

排序生成新表

17.标准索引操作:Index on 索引关键字1+索引关键字2 to 索引文件名(unique)(additive)

单索引文件只能按索引关键字的升序排序

索引关键字之间用“+”连接

Unique 表示有重复值只留第一条

Additive表示索引保持打开状态,否则关闭。结构复合索引除外。因为它

随表文件打开而打开。

18.结构复合索引文件:(1)表设计器—字段—选择升/降序—建立普通索引

(若丢失则数据表—索引—其他类型索引

文件也打不开)(2)Index on 索引关键字Tag 标记名

19.独立复合索引文件:Index on 索引关键字Tag 标记名of 复合索引文件名

(不随数据表打开而打开,丢失也不影响表的打开)

20.打开索引:use 标文件名index 索引文件名-----------------索引和数据表都打开

Set index to 索引文件名

21.删除索引:表设计器

Delete tag all

22.关闭索引:set index to--------------------------关闭当前工作区的索引

Close index--------------------------关闭所有索引

23.设置主控索引:在浏览状态—表—属性—工作区属性

Set order to tag 标记名/索引文件名

取消:set order to

24.FIND:(1)用于查找字符串或数值型

(2)有记录则指向该记录,无则指向末尾

(3)只能查找主控索引字段的值

(4)字符串可不用定界符

(5)只能查满足条件的第一条记录,用skip再display继续,不能用cotinue SEEK:(1)任何数据类型,只要索引关键字允许

(2)表达式和索引表达式相同

(3)只能查满足条件的第一条记录,若不止一个条件应“+”连接

必须建立并打开索引文件,只能在指控索引文件中查询,查询快。

25.统计记录个数:count(*)----全部记录个数

count for 条件---满足条件的记录个数

数值字段求和:sum 字段

数值字段均值:average 字段

分类汇总:total to 文件名on 索引表达式fields 字段名

必须按索引表达式建立了索引,并打开有效。

26.数据表:属于数据库的表

自由表:不属于任何数据库,独立存在

两者可相互转换

27.between…and…为闭区间

28.当操作一直进行到最后一条记录时,?Eof()为.T.

29.建立关系:set relation to 字段名into 工作区号-----------------------建立的是临时关系

数据库中建立的是永久关系

第五章.数据库的操作

1.建立数据库:“文件”—“新建”—“数据”

Creat database 数据库名

产生三种文件:DBC:数据库文件

DCT:数据库备注文件

DCX:数据库索引文件

2.添加/移出表:数据库设计器中—右键—添加/移去表

“数据库”—“移去”/“添加”

移去表时,移去表示将表从数据库中移出,删除则是从磁盘永久删除

一个表只能属于一个数据库,所以要将表添加至数据库的时候必须先将它移出原数据库3.打开/关闭:open database 数据库名----------------打开数据库但不打开设计器

Modify database 数据库名----------------都打开

Close (all)database -------------关闭当前(所有)数据库及所属的数据库表4.在数据库中新建表:“数据库”—“新建表”

右键—新建表

除允许长字段名(128字符)外,其他规则与自由表相同

5.设置当前数据库:set database to 数据库名

6.删除数据库:delete database 数据库名(deletetables)(recycle)

Deletetables表示连数据库中的表一起删除

只删除数据库,表变成自由表

被删除的数据库必须处于关闭状态

7.表间关系:一对一:父表主索引/候选索引,子表也是

一对多:父表主索引/候选索引,为“一”,子表普通索引,为“多”

8.参照完整性:“数据库”——“编辑参照完整性”

右键快捷方式——编辑参照完整性

(1)更新原则级联:更改/删除父表,子表也变化

(2)删除原则---------- 限制:更改/删除父表,若子表有该记录,禁止该操作

(3)插入原则忽略:两表操作互不影响

编辑参照完整性前必须清理数据库:“数据库”—“清理数据库”

9.数据库中的表:(1)字段的显示属性:格式、输入掩码、标题

(2)有效性规则:1)字段有效性(域完整性):规则、信息、默认值

2)记录有效性:规则、信息(输入整条记录才检查)以上两项数据库表才可设置

10.自由表:“表设计器”—“表”—“记录有效性”:(1)规则

(输入整条记录才检查)(2)信息

11.主/普通索引表达式涉及字段才必须用字段名,否则不是必须。????????

第六章.查询与视图设计

一、查询(后缀名.QPR)

1.启动查询设计器:creat query

“文件”—“新建”

添加表或视图查询基于多表时必须建立表间联系

2.字段:select 选取要显示的字段

筛选:where ----------------- SQL语句中的条件用where,命令筛选表中记录是for或while 排序依据:order by

分组依据:group by 设置分组后的筛选条件:having……

杂项:是否显示重复记录,显示前n条/前百分之n的记录(必须先排序)

3.运行查询:“查询”—“运行查询”或点击“!”

“程序”—“运行”

Do 查询文件名.QPR 不能省略扩展名!!!

4.修改查询:“文件”—“打开”会出现查询设计器

Modify query 查询文件名可省略扩展名

5.设置查询去向:“查询”—“查询去向”

查询设计器—查询去向

若不设置,默认为在浏览窗口中。一旦设置,则不再在浏览窗口显示

二、视图------虚表,即仅仅是源表的一个窗口,不是真的含有数据,实际是一条SQL语句(必须先打开一个数据库,且在该数据库打开时,该视图才能使用)

1.与查询相比特点:可更新数据源表。查询不可

必须先建立数据库,即不能单独存在,查询可以

2.表随视图打开而打开,兼有2表和查询的特点

3.打开视图设计器:“文件”—“新建”—“视图”

在数据库中右键—新建本地视图

Creat view

添加表或视图

4.选项卡:字段、联接…与查询一致,多了一项更新条件

筛选:若在“字段名”设置为“学号”,条件设置为“=”,“实例”设置为“?学号”,则运行视图后弹出“试图参数”,输入学号后才显示学号对应学生信

息。

更新条件:(1)表:指定添加到该视图中允许更新的表,对应显示表中的字段名(2)字段名:在选择允许更新的表后显示的字段名中选择字段

一个表只能设置一个关键字段

钥匙标识打“√”表示该字段为关键字段

铅笔标识打“√”表示该字段可更新

(3)发送SQL更新勾选框:是否将视图中更新结果发送回源表

(4)使用更新:1)SQL更新然后INSERT:先删除原记录,再将更新后

的作为新记录插入

2)SQL UPDATE:直接修改源数据

关键字段的设置:(1)多表间建立连接的字段设为关键字段。

设置了关键字段的表才能设置可更新

(2)单表中哪个字段要求可更新设哪个字段为。关键字段

无更新要求则可不管更新条件选项卡

视图的字段选项卡中包括“属性”,可设置字段有效性(规则、信息、默认值)

5.删除视图:Drop view 视图名

6.视图:(1)单表:可插入、更新,不可删除

(2)多表:可更新,不可插入、删除

第七章.SQL应用

1.select (distinct)字段名from 表名where 条件1 and/or 条件2 group by 分组依据(字段名)having 条件order by 排序依据(asc/desc)into/to 文件去向

注意:1.distinct表示去掉重复记录

2.“*”表示全部字段,如果是多表查询需说明字段所在表名,如:表名.字段名

3.select和from是基本字段不可省,group by和having一起用

4.文件去向不能是已有文件,会提示错误而不是覆盖原有文件

2.select函数:avg(字段名),sum(字段名),count(*),min/max(字段名)

3.where函数:between…and…(是闭区间),in,like(“-”表示一个,“%”表示0个或多

个),some/any(满足任意值),all(全部),exists(存在),“$”(存在)

其中:in,some/any,all在查询结果不止一个时使用

4.显示部分结果:top 数字表达式------------------------------必须与order by 同时使用

5.存放至:(1)临时文件:into cursor 临时表名

只读,dbf文件,文件关闭则临时文件删除

(2)永久文件:into DBF/table 永久表名--------------------------------永久存在

(3)文本文件:to file 文件名(additive)

有additive则添加至原文本文件尾部,否则覆盖原文本文件

(4)数组:into array 数组变量名

6.建立表结构:creat table/dbf 表名free(自由表)(字段名1 字段类型(长度),字段名2

字段类型(长度)check 条件error 出错信息)default 默认值

有check和default只能对数据库而不能对自由表操作

注意:1.字段名和字段类型之间只有空格隔开,字段间用英文逗号隔开

2.字段长度写在字段类型后的括号内

3.字段类型用表示是类型的字母表示

7.删除表:Drop table 表名

数据库中的表:数据库为当前打开状态

自由表:必须先关闭数据库

8.从数据库中移去表:remove table 表名

9.修改表结构:(1)Alter table 表名add/alter 字段名类型(长度)check 条件error 出错

信息default 默认值

添加字段或修改已有字段

(2)Alter table 表名alter 字段名set default 表达式set check 条件error/drop default drop check

定义、修改和删除有效性规则及默认值

(3)Alter table 表名drop 字段名/rename clolumn 原字段名to 目标字段名删除、重命名字段名

10.数据插入:insert into 表名(字段名1,字段名2 ……)value(表达式1,表达式2……)在尾部添加记录,表达式1填入字段名1中,2填入2中……

数据类型要一致,否则为空值

11.数据更新:update 表名set 字段名1=表达式1,字段名2=表达式2 where……

12.删除记录:delete from 表名where……

是逻辑删除。可用recall取消删除

第八章.结构化程序设计基础

1.基本结构:(1)顺序结构

(2)选择结构

(3)循环结构

2.建立、修改程序(程序扩展名为.prg)

命令:modify command 文件名

若文件名所指文件存在则此命令为修改该文件,否则为新建

菜单:“文件”——“新建”

3.执行:

命令:Do 文件名

菜单:“程序”——“运行”

4.程序出错:(1)取消:取消运行,释放程序中的变量

(2)挂起:不释放程序变量

(3)忽略:继续运行,知道完毕或下次出错

5.数据输入:Input 字符表达式to 内存变量----- 任意字符,要加定界符,必须输入再按enter

Accept 字符表达式to 内存变量----- 只能是字符串,不用加定界符,不输入则

赋控制给内存变量

Wait 字符表达式to 内存变量

例如:Input “请输入第一个数:”to x

此时屏幕出现:请输入第一个数:可输入1,则x=1

单个字符接收:Wait 字符表达式to 内存变量windows nowait timeout 数值表达式

右上角显示wait,不等待直接向下进行

Timeout 数值表达式表示超过一定时间不等待自动执行

字符表达式若为空串不显示任何信息,未指定默认为按任意键继续

6.格式输出:@行数,列数say 表达式表示在某行某列输出表达式的值

行、列可为小数,共有25行,80列,左上顶点(0,0),右下(24,79)

格式输入:@行数,列数say 表达式get 变量

Read

某行某列输出字符表达式内容,再接收用户键盘键入的内容

7.会话状态:set talk on/off 初始为:on -------------执行结果是否在屏幕显示

打印:set printer on/off off

屏幕:set console on/off on ------------用户输入内容是否在屏幕显示8.(1)选择结构:

1)单分支2)双分支

If 条件If 条件

语句序列语句1

Endif else

语句2

Endif

条件为真则执行语句1,否则endif后语句条件为真则执行语句1,否则执行语句2 注意:If…endif语句可嵌套不可交叉

3)多分支

Do case

Case 条件1 无论几个case的条件成立

语句1 都只执行第一个成立的

Case 条件2

语句2

.

.

.

Otherwise

语句n

Endcase

(2)循环结构:

1)条件循环

Do while 条件

循环体

Loop/Exit

Enddo

2)计数循环

For 循环变量=初值to 终值step 步长

循环体

Loop/Exit

Enddo/Next

循环变量可在过程中改变,初值、终值、步长不可

3)记录循环

Scan 范围/For 条件/While 条件

循环体

Loop/Exit

Endscan

不满足范围/While条件则结束扫描。不满足For则移至下一条

9.主程序:调用其他模块(任何子程序)而不被其他模块调用,调用后返回主程序调用的下

一语句

子程序:被其他模块调用的程序(子程序间可相互调用),可返回调用的子程序/主程序10.程序模块化形式:(1)子程序:具有相对独立性,可完成某一特定功能

能被其他程序调用

一定要有return语句,格式:RETURN (TO MASTER)

有TO MASTER返回最高

一级调用程序

子程序调用:DO 子程序文件名

扩展名为.prg

(2)过程:procedure过程名调用过程必须打开文件

Set procedure to 过程文件

每个过程以PROCEFURE开始,RETURN结束

若以RETURN结束,则返回.T.,缺省执行隐含RETURN

建立仍用modify command,调用用DO 过程名

调用过程前要先打开过程文件:set procedure to 过程文件

用完及时关闭set procedure to/close procedure

扩展名为.prg

(3)自定义函数:实际就是一个子程序,区别是return后带表达式

格式:Fiction 函数名--------最大可为32个字符

不能与内部函数名相同

PRAMETERS 参数表

RETURN 表达式---若省略表达式返回.T.

若包含自变量,第一行必须是PARAMETERS

可在过程中使用,可带参数,会返回一个函数值,不

能用Do调用

调用:函数名自变量表---自变量个数与

PARAMETERS中相同

11.变量:全局变量:public 任何模块可用一旦建立一直有效

局部变量:local+变量表建立它的模板中可用

私有变量:private 建立它的及下属的模块中可用

初始值为.F.,结束后自动释放

12.调用“调试器”使用Debug

13.可以在一个程序中调用另一个程序

14.程序是由命令组成的ASCII码文本文件,所以可以用任何文本编辑程序或字处理程序来

建立和修改

15.保存文件:Ctrl+W 或“文件”—“保存”

16.LOOP:遇到LOOP时结束循环体的本次执行,转回到DO WHILE处开始新的循环

17.EXIT:遇到EXIT时结束语句的执行。转去执行ENDDO后面的语句

第十章.表单的设计与应用

1.创建表单:“文件”—“新建”—选择表单—“向导”

项目管理器

“文件”—“新建”—“表单”—“新建”

Creat Form 文件名

保存为.scx表单文件和.sct表单备注文件

2.运行:“表单”—“执行表单”

Do Form 表单名

打开“表设计器”—“运行”(常用工具栏)/右键—“执行表单”

3.表单设计器的显示:“显示”—“工具栏”—“表单设计器工具栏”

4.设置数据环境(指定与表单关联的表)---------------添加表或视图

表单设计器—数据环境/显示—数据环境

5.表单属性(斜体显示的为只读,不可修改)

Captain 表单标题显示出来的

Name 表单名称写命令时

例如https://www.doczj.com/doc/739601968.html,bel1 若修改name则label要修改,而显示出仍为label

6.添加新属性:“表单”—“新建属性”

7.添加控件:“表单”—“快速表单”—“表单生成器”

“表单设计器”工具栏—“表单生成器”

右键表单窗口—生成器

表单控件工具栏拖拽

8.事件:Init 创建时激活

Load 创建前激活

Destroy 内存中释放时激活

Error 错误时激活

Click/Rightclick 单击/右击时激活

9.方法:Release 表单从内存释放

Show 显示表单

Refresh 刷新表单

Hide 隐藏表单

10.修改表单:modify form 表单名

复制/删除控件:选定—编辑—复制/清除/剪切

显示—Tab键次序—按行、按列—用指针排

单击—shift+单击释放shift重新设置

11.表单集:“表单”—“创建表单集”

“表单”—“添加新表单”/“移除表单”

12.文本框:最多255个字符

Passwordchar可设置输入密码时的显示,如输入密码时显示为*

与编辑框的区别是编辑框可输入长文本

13.选择按钮组:包含多个选项的容器对象

14.复选框:其值类型为逻辑性.T.时显示√否则为空白

15.页框:只能显示一个页面,即活动页面

含两个以上页面

16.enabled:表示不可用。可使命令按钮变灰

17.添加到数据环境中的表在数据库中的永久关系也一起添加到数据环境中

没有建立永久关系也可建立:将主表字段拖到子表匹配的索引标记上

18.类的实例称为对象

备注型字段不可作为文本框控件数据来源

表单的设计基于可视化编程的思想

第十一章.菜单的设计

1.菜单:(1)分为菜单和快捷菜单

(2)组成:菜单栏、子菜单、菜单项

(3)菜单项是菜单和快捷菜单都有的

2.设置访问键(菜单激活时选择菜单项):\<字符若未指定则自动指定第一个字母

3.设置快捷键(ctrl+字符即可使用):无论菜单项是否激活均可

4.设置分组:\—

5.条形菜单不能分组,快捷菜单不包括条形菜单,不能随时建立

6.菜单设计过程中能进行预览

7.新建菜单:“文件”—“新建”

Creat menu 菜单名

8.新建菜单时:(1)菜单名称输入的是菜单标题而不是内部名称

(2)结果列(选择单击后的结果):1)命令:执行一条vfp命令

2)过程:多条命令,组合框右边出现“创

建”或“编辑”

3)子菜单:组合框右出现“创建”或“编

辑”,菜单集内容变化

填充名称:是主菜单时显示为填充名称,输入菜单内部名

菜单项:是子菜单时显示为菜单项,输入菜单项序号

9.生成菜单:“菜单”—“生成”—.mpr菜单程序文件

菜单建立好后生成.mnx菜单文件和.mnt菜单备注文件

10.运行菜单:Do 菜单名.mpr 后缀名不可省略

11.顶层表单设置:“显示”—“常规选项”—选中“顶层表单”

12.向表单中设置菜单,需要在Init和Destroy事件设置代码

13.下拉菜单:一个条形菜单+一组弹出式菜单

14.快捷菜单:一个或一组上下级弹出菜单

第十三章.项目管理器

1.项目文件扩展名:.pjx

2.建立方法:“文件”—“新建”----------------默认名为项目1

Creat project 文件名

常用工具栏—“新建”

3.打开项目:“文件”—“打开”

Modify project 文件名

4.关闭空项目时:(1)删除:从磁盘删除项目文件

(2)保存:保存项目文件

5.选项卡:(1)“全部”:组织和管理文件中所有类型的文件

(2)“数据”:组织和管理数据库、数据表、查询和视图

(3)“文档”:组织和管理表单、报表和标签

(4)“类”:组织和和管理项目文件中的类和类库

(5)“代码”:组织和管理程序文件、API文件盒应用程序文件

(6)“其他”:组织和管理菜单文件、文本文件、有OLE等工具建立的其他文件

(如图形、图像文件)

6.命令按钮:修改、浏览(浏览窗口打开一个表)、运行(选定的查询、表单或程序)、移去

(从项目中移去或同时从磁盘删除)、打开/关闭、预览(显示选定的报表或标

签文件)、连编(将项目中所有文件编成一个项目或应用程序)

7.查看项目中的内容:含有一个以上同类型项,类型符号旁出现“+”,单击则展开

8.在项目管理器中新建文件:选择要创建的文件类型,再单击“新建”

9.在项目管理器中修改文件:选定要修改的文件名,再单击“修改”

10.在项目中添加或移去文件:选定要添加的类型,再单击“添加”

选定要移去的文件,再单击“移去”,会询问时移去还是删除11.一个文件可以被多个项目共享:打开要共享文件的两个项目,将一个项目中的文件选定

拖向另一个项目

12拆分项目管理器:拖动选项卡,可使其在VF窗口中独立移动,拖回或单击选项卡上关闭按钮,可关闭浮动的选项卡

单击选项卡上图钉图标,可使其一直显示在屏幕最顶层

vf知识点

一、分值基本分布情况表 二、可能涉及到的考试题型 1.选择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 2.填空题。 3.判断题。 4.程序题(阅读程序并补充程序中缺少的部分、阅读程序写出程序结果、编写程序代码)。 三、建议 1.老师们可根据以下知识点进行复习。 2.老师们可根据以下知识点对习题册、课后题等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分析。 3.老师们可提前3周左右(也可根据自己实际教学情况)提前进入复习状态。 四、VF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知识 1.数据与信息的概念。 2.数据、表、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3.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关系、元组、属性、域、关键字候、选关键字、主关键字、外部关键字。 ★关系模式 关系名(属性名1,属性名2,…,属性名n) ★关系的基本特点。 4.关系运算 选择、投影、联接。 第二章操作基础(5分)

1.对三种界限符的理解和使用([]、<>、|)。 2.命令中常用的短语 ★ FIELDS子句 ★范围子句 ★条件子句 3.命令书写规则。 第三章数据及运算 1.常量与变量。 2.常用函数: ASB()、SQRT()、INT()、CEILING()、FLOOR()、MOD()、ROUND()、MAX()、MIN()、宏代换函数、LEN()、AT()、LEFT()、RIGHT()、SUBSTR()、LTRIM()、SPACE()、LOWER()、UPPER()、DATE()、TIME()、YEAR()、MONTH()、DAY()、CTOD()、DTOC()、STR()、VAL()、VARTYPE()、BOF()、EOF()、RECNO()、IIF()、FOUND()。 3.字符运算 连接运算(完全连接和不完全连接),包含运算。 4.常用的数据类型。(如字符型、数值型、日期型、备注型、逻辑性等) 第四章表的基本操作 1.设计表结构 重点理解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宽度、是否允许为空等概念。 2.常用操作命令 ★表的建立(creat) ★表的打开与关闭(use) ★表记录的显示 ★表结构和显示与修改 ★浏览窗口的使用 ★成批替换命令(replace) ★表记录指针的定位(go、skip、locate) ★表记录的增加与删除(insert、append、delete) ★表的复制(copy) ★从其他文件向表添加数据(append from) ★表与数组间的数据传递 ★表的排序与索引(sort to on 、index on to) ★表的统计与计算(count、sum、average、calculate、total) 3.多工作区 工作区的概念、工作区的选择、表的关联与联接。

二级计算机-计算机概述选择题

1.信息基本概念______就是所谓的信息。B A.基本素材 B.处理后的数据 C.数值数据 D.非数值数据 2.计算机领域中,信息经过转化成为______而能被计算机处理。B A:数字B:数据 C:图形D:符号 3.计算机领域中,______是未经处理的基本素材。B A:数值B:数据 C:信息D:模拟量 4.计算机领域中,______是客观事物的属性。B A:信息B:数值 C:模拟量D:数据 5.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包括数值、文字、语言、图形和______等不同形式。D A:多媒体B:表达式 C:函数D:图像 6.对于信息,______是错误的。D 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 B:信息是可以传播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D:信息随载体的变化而变化 7.下面关于信息的定义,不正确的是______。D A、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B、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C、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D、信息就是指消息、情报、资料、信号。 8.信息来源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说明信息具有______。A A、社会性。 B、传载性。 C、时间性。 D、不灭性。 9.信息技术指的是______。D A、获取信息的技术。 B、利用信息的技术。 C、生产信息的技术。 D、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10.信息化社会不仅包括社会的信息化,同时还包括______。D A、工厂自动化。 B、办公自动化。 C、家庭自动化。 D、上述三项。 11.计算机领域中,______就是数据。B A:未经处理的基本素材 B: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 C:一种连续变化的模拟量 D:由客观事物得到的、使人们能够认知客观事物的各种消息、情报、数字、信号等所包括的内容 12.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名为______。A A:ENIAC B:EDSAC C:EDVAC D:MARK 13.______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C A:英国B:法国C:美国D:中国 14.下列关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C A.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 B.它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电子器件, C.确定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D.它主要用于弹道计算 15.一般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______。C A:机器规模B:设备功能 C:电子元件D:整体性能 16.第二代电子计算机采用______作为主要的电子元器件。C A:电子管B:继电器C:晶体管D:集成电路 17.作为主要计算机逻辑器件使用过的曾有电子管、晶体管、固体组件和______。D A磁芯。B磁鼓。C磁盘。D大规模集成电路。 18.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______组成。 D A键盘、鼠标器。 B显示器、打印机。 C外围设备。 D输出设备。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章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 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作用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OS的作用可表现为: 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一般用户的观点) 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资源管理的观点) c.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和SPOOLing系统(假脱机或联机输入输出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脱机输入输出技术(Off-Line I/O)是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的高速性和I/O设备低速性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它减少了CPU的空闲等待时间,提高了I/O速度.

由于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外围机的控制下完成的,或者说,它们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故称为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反之,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输入输出的方式称为联机(SPOOLing)输入输出方式 假脱机输入输出技术也提高了I/O的速度,同时还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3、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处理机管理问题、内存管理问题、I/O设备管理问题、文件管理问题、作业管理问题 4、OS具有哪几个基本特征?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a. 并发性(Concurrence),共享性(Sharing),虚拟性(Virtual),异步性(Asynchronism). b. 其中最基本特征是并发和共享. c. 并发特征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其它三个特征都是以并发特征为前提的。 5、并行和并发 并行性和并发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少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各主要功能下的扩充功能 a. 处理机管理功能: 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 b. 存储管理功能: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 一.力 物体的平衡: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α=tg .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5.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 6.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 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 二.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T S S V V V V t 2221212+=+== 时间等分时: , 中间位置的速度:V V V S 212222=+, 纸带处理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 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 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 上= t 下,V 上= -V下 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 =2aS 求滑行距离. 5.“S=3t+2t 2”:a=4m/s2 ,V0=3m/s. 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 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 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 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 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 三.牛顿运动定律: 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

VF学习笔记完整版

*VF学习笔记* 章节.Ⅰ 1.选择查询:“标记” select*from 个人账号记录where 名称="工商银行" 2.改变主窗口字体大小 命令:_screen.fontsize=25 3.清除主荧幕内容 命令:clear 4.项目建立命令:create project <要建立的项目文件名> 5.字符型数据 1).字符型数据输出时都必须加定界符[]、""、''<任选其一>。定界符都必须成对输出,否者无效,如遇定界符嵌套使用,以最外成的定界符为准,期间的定界符都是字符型数据。 (定界符定义了字符型数据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其间的数据都属于字符型数据) 2).其次,VF中的汉字、数字、空格都属于字符型数据。 (字符型数据是原样输出,必须区分大小写) *一个?代表"输出" 两个??代表"不换行输出" * 章节Ⅱ 1.表达式 ①由数据、变量、函数、运算符构成的式子。 ②用来计算、判断和数据的转换。

1)数值型表达式:(其结果也是数值型的)——————————————————————— 优先级运算符说明 1 ( ) 形成表达式内的子表达式 2 * *或^ 乘方运算 3 * / % 乘除运算、求余运算 4 + - 加减运算 ---------------------------------------------- 1@求余运算%和取余函数MOD()的作用相同,结果的正负号与除数一致。 2@如果余数与被除数同号就是两数相除的余数,反之则把两数相除的余数加上除数的值。2).字符表达式 ①它只有加和减两种运算。 ②不管哪种运算,它的结果仍然是字符串。 ③两个字符串相加,其结果就是两个字符串首尾相连。 ④连接前后两个字符串,并将前字符串的尾部空格移到合并后的新字符串尾部。 示例:"ABC "+"123"="ABC123 " 3)日期时间型表达式 @计算格式没有日期+日期/日期+-日期时间/日期时间+日期时间。————————————————————————————————————格式结果及类型 <日期>+<天数> 日期型。指定若干天后的日期 <天数>+<日期> 日期型。指定若干天后的日期

全国计算机VFP二级考试题库(超全)

全国计算机考试VFP二级考试题库题量: 1、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 A: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辅助设计软件 D:科学计算软件 答案:B 知识点:VFP部分/选择题/V1概述/V11数据库系统T 2、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关系是()。 A:DBMS包括DB和DBS B:DBS包括DB和DBM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DBS和DBMS是平等关系 答案:B 知识点:VFP部分/选择题/V1概述/V11数据库系统T 3、DBMS的含义是()。 A: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管理员 D:数据库 答案:B 知识点:VFP部分/选择题/V1概述/V11数据库系统T 4、Visual FoxPro软件属于()。 A: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应用系统 D:数据库

5、DBAS指的是()。 A:数据库管理系统 B:数据库系统 C:数据库应用系统 D:数据库服务系统 答案:C 知识点:VFP部分/选择题/V1概述/V11数据库系统T 6、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编译程序 D:操作系统 答案:B 知识点:VFP部分/选择题/V1概述/V11数据库系统T 7、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称为( )。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编译程序 D:操作系统 答案:A 知识点:VFP部分/选择题/V1概述/V11数据库系统T 8、下列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软件是( )。 A:Microsoft Word B:Visual Foxpro C:Visual Basic D:Turbo C 答案:B 知识点:VFP部分/选择题/V1概述/V11数据库系统T 9、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阶段。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操作系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功能: 1. 资源管理:协调、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提高其利用率。 2. 用户角度: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环境和服务。 操作系统特征:1.并发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2.共享性: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 3.虚拟性: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在操作系统中,虚拟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分时使用的方法。 4.异步性: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此即进程的异步性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优点: 1.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2.提高了OS的可靠性 3.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 微内核的基本功能: 进程管理、进程间通信、存储器管理、低级I/O功能。 第二章进程 程序和进程区别: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进程包括程序和程序处理的对象 程序顺序执行: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程序并发执行:间断性,无封闭性,可再现性 进程:1.进程是可并发执行的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2.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单位和实体; 3.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进程的特征: 1.动态性: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具有生命期; 它可以由系统创建并独立地执行,直至完成而被撤消 2.并发性; 3.独立性; 4.异步性; 进程的基本状态: 1.执行状态; 2.就绪状态; 3.阻塞状态; 进程控制块PCB:记录和描述进程的动态特性,描述进程的执行情况和状态变化。 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进程运行状态: 1.系统态(核心态,管态)具有较高的访问权,可访问核心模块。 2.用户态(目态)限制访问权 进程间的约束关系: 1.互斥关系 进程之间由于竞争使用共享资源而产生的相互约束的关系。

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虚拟机:在裸机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层新的操作系统的软件,就变成了功能更为强大的虚拟机或虚机器。 操作系统的目标:1. 方便性2. 有效性3. 可扩充性4. 开放性 操作系统的作用: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作扩充机器)。 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方便用户;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人工操作方式的特点:用户独占全机;CPU等待人工操作;独占性;串行性。缺点:计算机的有效机时严重浪费;效率低 脱机I/O方式的主要优点: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提高I/O速度。 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自动性; 顺序性;单道性 多道批处理系统原理: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可提高存和I/O设备利用率;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1)处理机管理问题(2)存管理问题(3)I/O设备管理问题4)文件管理问题(5)作业管理问题 分时系统: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时间片:将CPU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片段,称为时间片,操作系统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 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特征的比较: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 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对处理机管理,可归结为对进程的管理:进程控制(创建,撤消,状态转换);进程同步(互斥,同步);进程通信;进程调度(作业调度,进程调度)。 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分配(最基本);存保护;地址映射;存扩充 设备管理功能:设备分配;设备处理(相当于启动);缓冲管理;虚拟设备 文件管理功能:文件存储空间管理;目录管理;文件读写管理;文件保护。 用户接口: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图形接口 传统的操作系统结构:无结构OS;模块化OS结构;分层式OS结构 模块化操作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是由按其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大小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某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规定好模块之间的接口。 微核的基本功能: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进程通信管理-I/O设备管理 进程的特征:动态性(最基本);并发性;异步性;独立性;结构特征(程序段,数据段,进程控制块PCB) 进程的基本属性:可拥有资源的独立单位;可独立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 进程控制块的基本组成: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的状态;进程调度所需信息;进程控制信息。进程控制一般是由操作系统的核中的原语来实现 临界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等一段时间只允许一个进程进行使用的资源。

初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部分)

【声学边缘知识点总结】 1、自然界中次声波的产生源有: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 2、共鸣: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例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两个玻璃杯也可以共鸣。 3、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某某物比某某物传声效果好。 4、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而且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平均速度的计算】 <一级> A1 已知总时间为800s,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3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5m/s,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A2 已知总路程为3km,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5m/s,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二级> B1 已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3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5m/s,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B2 已知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5m/s,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三级> C1 已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C2 已知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四级> D1 已知前2/5的时间里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1,剩余时间下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D2 已知前2/5的路程里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1,剩余路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平面镜成像实验考点总结】 1、使用透明玻璃的目的:便于观察和确定A的像的位置。 2、使用等大蜡烛B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使用刻度尺的目的:便于测量并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大小关系。 4、出现两个像的原因: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各成一个像。 4-1、蜡烛B应该与离玻璃板近的像重合。 5、对着玻璃板可以看到A在玻璃板后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又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6、为确定玻璃板是否垂直于纸面,可以使用直角三角板或重锤仪检查。 7、为确定像的位置,应在玻璃板前从多个方向观察蜡烛B,直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 8、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使B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9、要想多做几次实验,应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移动蜡烛A的位置,再做几次。 10、此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11、保持物体不动,透明玻璃竖直向上移动,则像不动; 保持透明玻璃不动,物体竖直向上移动,则像竖直向上移动。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1.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2.一倍焦点分虚实,两倍焦点分大小 3.成实像时:1/f=1/u+1/v成虚像时:1/f=1/u-1/v 4.速度大小比较,当u>2f时:物的速度>像的速度 当f<u<2f时:物的速度<像的速度 5.用不透光的板,遮住凸透镜的一半(无论上下左右),则成的像:仍完整但变暗 6.凸透镜不动,物体竖直向上移动,则像向下移动; 物体不动,凸透镜竖直向上移动,则像向上移动 7.凸透镜不动,从同一方向看去,若物体顺时针转动,则像也是顺时针转动 物体不动,从同一方向看去,若凸透镜顺时针转动,则像不转动 8.u+v≤4f,当且仅当u=v时,等号成立

《VFP》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VFP》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1.1VFP的工作环境 一、VFP的特点 1.发展历史:dbase-Foxbase-foxpro-visualFoxPro 2.特点:①基本功能简单易学②用户界面友好美观③运行速度快 ④编程工具直观易用⑤具有真翻译功能 3.VFP是可运行于Windows平台上的32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二、VFP的窗口: 1.默认两个窗口:主窗口和命令窗口(当前窗口) 2.窗口的组成:窗口控制图标,标题栏,窗口控制按钮,菜单栏,“常用”工具栏,窗口工作区,状态栏 3.命令窗口:打开:Ctrl+F2 关闭:Ctrl+F4 二、VFP的运行环境 1.软件环境:Windows95/98,WindowsNT4.0或更高级的Windows操作系统。 2.硬件环境: ①CPU为intel489/66MHZ ②16MB内存③至少有85MB可用磁盘空间 ④VGB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⑤鼠标 3.安装:关闭杀毒软件 四、启动与退出VFP 1.启动:①使用Windows“开始”菜单启动②如果桌面上有快捷方式图标,需要双击 2.退出①鼠标单击主窗口上的“关闭”按钮②单击“文件”菜单,打开后再单击“退出” ③先在命令窗口新一行输入QUIT再按Enter键④Alt+F4 1.2数据库基础知识 一、数据和数据处理 1.数据:数据是指被计算机存储和处理、反应客观事物的符号 2.数据处理:3个阶段:①人工管理数据阶段②文件系统管理数据阶段③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阶段 二、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1.数据库(DB) (1)概念: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2)特点:①较小的冗余度②较高的独立性③可为多种用户共享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概念: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2)功能:管理维护数据 (3)特点:完整性、唯一性、安全性、共享性 3.数据库系统(DBS) (1)概念:引进数据库技术中的计算机是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处理系统

操作系统复习题整理

第一章 1.说明分布式系统相对于集中式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从长远的角度看,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什么? 答:相对于集中式系统,分布式系统的优点:1)从经济上,微处理机提供了比大型主机更好的性能价格比;2)从速度上,分布式系统总的计算能力比单个大型主机更强;3)从分布上,具有固定的分布性,一些应用涉及到空间上分散的机器;4)从可靠性上,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如果一个极强崩溃,整个系统还可以继续运行;5)从前景上,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计算能力可以逐渐有所增加。 分布式系统的缺点:1)软件问题,目前分布式操作系统开发的软件太少;2)通信网络问题,一旦一个系统依赖网络,那么网络的信息丢失或饱和将会抵消我们通过建立分布式系统所获得的大部分优势;3)安全问题,数据的易于共享也容易造成对保密数据的访问。 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分布式系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足,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大量个人计算机的存在和人们共同工作于信息共享的需要,这种信息共享必须是以一种方便的形式进行。而不受地理或人员,数据以及机器的物理分布的影响 2.多处理机系统和多计算机系统有什么不同? 答:共享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叫多处理机系统,不共享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为多计算机系统。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在多处理机系统中,所有CPU共享统一的虚拟地址空间,在多计算机系统中,每个计算机有它自己的存储器。 多处理机系统分为基于总线的和基于交换的。基于总线的多处理机系统包含多个连接到一条公共总线的CPU以及一个存储器模块。基于交换的多处理机系统是把存储器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通过纵横式交换器将这些存储器模块连接到CPU上。 多计算机系统分为基于总线的和基于交换的系统。在基于总线的多计算机系统中,每个CPU都与他自身的存储器直接相连,处理器通过快速以太网这样的共享多重访问网络彼此相连。在基于交换的多计算机系统中,处理器之间消息通过互联网进行路由,而不是想基于总线的系统中那样通过广播来发送。 3.真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必须有一个单一的、全局的进程间通信机制。进程管理必须处处相同。文件系统相同。使用相同的系统调用接口。 4.分布式系统的透明性包括哪几个方面,并解释透明性问题对系统和用户的重要性。 答:对于分布式系统而言,透明性是指它呈现给用户或应用程序时,就好像是一个单独是计算机系统。 具体说来,就是隐藏了多个计算机的处理过程,资源的物理分布。 具体类型:

vf知识点

1.创建视图 命令格式是: CREATE SQL VIEW视图名)]EREMOTE] ECONNECTlOh联接名)ESHARE] |CONNECTION(ODB数据源)] [AS命令] 按照AS子句中的SQL SELEC命令查询信息,创建本地或远程的SQL 视图。 例如,例7.i 对应的命令是: OPEN DATABASE D\学生管理&&先打开相应的数据库 CREATE SQL VIEW myview :AS SELECTS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性别,学生?入学成绩; FROM学生管理!学生 2.维护视图视图的维护主要包括对视图的重命名、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1)重命名视图 命令格式是: RENAME VIEW原视图名)TO<目标视图名) 该命令重命名视图。 (2)修改视图

命令格式是: MODIFY VIEW视图名)EREMOTE? 该命令打开视图设计器修改视图 计算机二级VPF辅导:在VFP中建立查询掌握了查询设计器的使用方法, 下面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查询设计的方法。现在对学生表建立一个查询,显示学生的学号、姓名、出生日期及入学成绩等信息,并按“入学成绩”的升序排列。 1.启动查询设计器 启动查询设计器,并将学生表添加到查询设计器中。 2.选取查询所需的字段 在查询设计器中单击“字段”选项卡,从“可用字段”列表框中选择“学号”字段,再单击“添加”按钮,将其添加到“选定字段”列表框中。使用上述方法将“姓名” 、“出生日期”和“入学成绩”字段添加到“选定字段”列表框中,这4 个字段即为查询结果中要显示的字段,显示结果中显示字段的顺序,用鼠标拖动选定的字段左边的小方块,上下移动,即可调整字段的显示顺序。 3.建立排序查询 ' 如果在“排序依据”选项卡中不设置排序条件,则显示结果按表中记录顺序显示。现要求记录按“入学成绩”的升序显示,因此在“选定字段”列表框中选择“入学成绩”字段,再单击“添加”按钮,将其添加到“排序条件”列表框中,再选择“排序选项”的“升序”单选按钮,如图7.4 所示。 4.保存查询文件

计算机机二级备考方法

计算机机二级备考方法 二级考试是大部分人都必须参加的。二级考试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两大部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脑基本知识,DOS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WINDOWS的基本概念与操作。关于这部分知识有点水准的辅导书就会有详细的介绍,只要把书好好看看就没什么问题。DOS中的文件、目录、路径的概念及使用是必考部分,要留意。 二级考试的重中之重是程序部分。要对语言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尤其要留意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选择法、冒泡法等),要能看懂书上给的程序。一般来说,如果能独立做出大部分课后题就一切OK了。对语言的工夫应该下在平时,多想,多练,多上机。自己考虑作一些小程序会有很大帮助的(别人崇敬的目光就会让你觉得很有价值)。二级DOS类考试的上机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即DOS操作题,程序修改题和程序编制题。如果你的C语言有一定水准的话,较难的部分就是程序修改题了,毕竟了解陌生人的思路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因此平时要多读一些程序,自己编程时注意要尽量符合规范,否则很容易吃亏。当然多上机练习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如何备战计算机二级考试? 首先花两天的时间把课本或者是你的教程复习一遍。我看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复习资料,比如《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isual FoxPro语言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厚厚的一本,都有两三百

页。网上面也有不少电子教程,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考点分析、二级Java考试辅导教程及考点分析等,因为时间有限,所以你只能匆匆的抓重点来看了。这完全是巩固以前的复习,加强记忆。不要小看这两天的复习,因为笔试的内容很多直接来自课本,还有的也是课本知识的提高和实际运用等。《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重点难点分析与题解》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重点难点分析与题解》里面总结了历年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大家可以结合课本来复习。 那么,这两天看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想想,两天的时间再认真仔细的把课本回顾一遍已经是不可能的。但是相信你在以前几个月的复习中,用笔画记了不少重点,先把这些你认为的重点过一遍。因为这些知识点,你已经熟悉,现在巩固,有利于考试的时候灵活运用。比如三级网络的知识点,我就清晰的记得我考试的那次有20分左右是课本知识点的提炼。然后,你可以拣以前复习时记忆不牢靠的知识点来复习。大家经历了这么多考试,不知道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自己知道的它不考,不知道的偏偏考。也就是说考试喜欢出偏冷的知识点,出大家不熟悉的知识点。当然其中有自己没把握好重点的原因,所以在等考复习的时候选择一本好的复习资料也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提醒大家在考试的时候,也许总感觉哪道题在哪里看到过,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一时忘记了,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道题上。回过头来再做也许就记起了,即使记不起来也没关系才一道题而已,可以在考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重点题型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1.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 操作系统通常是最靠近硬件的一层系统软件,它把硬件裸机改造成为功能完善的一台虚拟机,使得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更加方便,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上层的应用程序可以获得比硬件提供的功能更多的支持。 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2.操作系统的作用 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1)并发 2)共享 3)虚拟 4)异步 4.分时系统的概念 把计算机的系统资源(尤其是CPU时间)进行时间上的分割,每个时间段称为一个时间片,每个用户依次轮流使用时间片,实现多个用户分享同一台主机的操作系统。 5.分时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个) 1)及时接收 2)及时处理 6.并发性的概念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事件间隔内发生。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运行,但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每一时刻却仅能有一道程序执行,故微观上这些程序只能是分时的交替执行。 7.程序顺序执行的特征和并发执行的特征 顺序执行的特点: 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程序并发执行的特点:

1)、间断性(失去程序的封闭性) 2)、不可再现性 任何并发执行都是不可再现 3)、进程互斥(程序并发执行可以相互制约) 8.进程的定义 进程是指在系统中能独立运行并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为了使参与并发执行的每个程序(含数据)都能独立的运行,在操作系统中必须为之配置一个专门的数据结构,称为进程控制块(PCB)。系统利用PCB来描述进程的基本情况和活动过程,进而控制和管理进程。 9.进程的组成部分 进程是由一组机器指令,数据和堆栈组成的,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 由程序段,相关的数据段和PCB三部分便构成了进程实体(又称进程映像)。 10.进程的状态(状态之间的变化) 就绪状态、执行状态、阻塞状态。 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在调度程序为之分配了处理机之后,该进程便可以执行,相应的,他就由就绪状态转变为执行状态。 正在执行的进程,如果因为分配给它的时间片已经用完而被暂停执行时,该进程便由执行状态又回到就绪状态;如果因为发生某事件而使进程的执行受阻(如进程请求访问临界资源,而该资源正在被其它进程访问),使之无法继续执行,该进程将有执行状态转变为阻塞状态。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在获得了资源后,转变为就绪状态。 11.进程同步的概念 进程同步是是并发执行的诸进程之间能有效地相互合作,从而使程序的执行具有可再现性,简单的说来就是: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的协调。 12.PV原语的作用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必考)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 一.力 物体的平衡: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α=tg .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5.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 6.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 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 二.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T S S V V V V t 2221212 +=+== 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 中间位置的速度:V V V S 212222 =+, 纸带处理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 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 1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 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 上= t 下,V 上= -V下 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 5.“S=3t+2t 2”:a=4m/s2 ,V0=3m/s. 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 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 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 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 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 三.牛顿运动定律: 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 超重: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 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有完全失重(加速度向下为g). 2.沿光滑物体斜面下滑:a=gSin α 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

VF基础知识解析

第一节课 VF 入门以及(自由表)表格的基本操作 一、新建表(.dbf) 1.菜单-文件-新建-表 2.常用工具栏-新建-表 3.命令 create [表名] 默认目录的设置: 菜单-工具-选项-文件位置-默认目录-双击-选择默认目录- 找到驱动器-选择盘符 二表格中的字段类型 字段类型英文简称宽度定界符 字符型 C 可改动 ' ' 或 " " 或[ ] "123" 数值型 N 可改动无 123 日期型 D 8 {^yyyy-mm-dd} {^1989-02-16} 逻辑型 L 1 .T. 或 .F. 日期时间型 T 8 {^yyyy-mm-dd [hh[:mm[:ss]]]|[p|a]} 整型 I 4 备注型 M 4 备注型的文件中.ftp 通用型 G 4 1.打开表 (1)菜单-文件-打开-选择文件类型中的表 (2)常用工具栏-打开 (3)命令 use <表名> use f:\董双双\学生信息表要在独占方式下 (4)数据工作期窗口-打开 2.关闭(当前表) (1)命令 use (2)数据工作期窗口-关闭 3.进入当前表的表设计器 (1)菜单-显示-表设计器 (2)命令 modify structure 4.浏览当前表的信息 (1)数据工作期窗口-浏览 (2)菜单-显示-浏览 (3)命令 browse 5.修改表中的记录 (1)直接修改 (2)插入 insert [blank][before] (当前记录之前) (3)追加 append [blank] (4)replace 字段名 with 被修改的记录 [for 条件][范围] 只能修改当前记录(没有限定范围的前提下) 6.删除表中的记录(逻辑删除和物理删除) (1)逻辑删除不会真正删除表中的记录,可以恢复 命令 delete [for 条件][范围]

江苏计算机二级VFP上机知识点总结

江苏省计算机二级VFP上机考试做题笔记 第一题项目、数据库和表操作项目.PJX 数据库.DBC 表.DBF 1.通用型 G 双击一下或按+→“编辑”→“插入对象” 备注型 M 双击一下或按+→输入备注都是4个字节 货币型 Y 2.向已有表中输入记录:两步:USE 表名 append 3.创建索引的表达式即排序问题: 例按比赛时间和比赛项目排序TTOC(bssj,1)+bsxm 有关降序的 DESC P99索引注意:字符型表达式与算术表达式加法区别 类型不一样时,一般转成字符型,常用三个 DTOC();TTOC();STR() 数值→字符 4.掩码问题:p79 例只允许输入4位数字字符9999 没说几位,就会看表中该字段的长度 5.默认值:除了数值型,其他都要用定界符。 6.有效性规则和有效性信息:例成绩在0-100之间 cj>=0 .AND. cj<=100 性别只能是男或女 xb$’男女’

其值必须包含非空格字符 学会转化一点设置字段的"规则"为 "LEN(ALLTRIM(tsjj))>0" CDRQ<={^2008-8-8}格式 7.记录有效性:选择"表"选项卡,在"记录有效性"选项组中的"规则"文本框中输入: LEFT(lsh,4)=ALLTRIM(STR(YEAR(rkrq))) 日期型是固定8个字符,所以要去除空格,而前面字符型就不用ALLTRIM了 8.触发器插入触发器更新触发器删除触发器 关于触发器条件常用函数:例 LEN(ALLTRIM(字段名))=4 返回删除空格后的字符串 不等于<>或#或!=表示设置删除触发器,禁止删除:.F. 9.格式:T:自动删除前导空格和结尾空格!转化成大写字母9.在项目中,将BOOK表设置成“包含”状态:打开该项目,右击该BOOK表,选择包含 10.添加项目信息:放在项目管理器标题栏上,右击,项目 信息 设置其内容为: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在"单位"文本框中输入: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 11.日期默认输入为月-日-年:05/27/2008 12.编辑说明:右击表选择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请注意:考试范围是前6章所有讲授过内容,下面所谓重点只想起到复习引领作用。 第一章引论 1、操作系统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合理进行作业调度方便 用户管理的程序的集合 2、操作系统的目标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方便用户、器件的不 断更新和换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4、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及优缺点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 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他们共享cpu和系统内存。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打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5、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性(最重要的特征)、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别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处理机管理 功能 7、O S的用户接口包括什么?用户接口、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 第二章进程管理 1、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2、程序并发执行的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3、进程及其特征进程是资源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是能够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 由一组机器指令、数据、堆栈等组成。特征:结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 立性、异步性 4、进程的基本状态及其转换p38 5、引入挂起状态的原因终端用户请求、父进程请求、负荷调节需要、操作系统 的需要 6、具有挂起状态的进程状态及其转换p39 7、进程控制块及其作用进程数据块是一种数据结构,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 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作用:使在一个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 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能够与其他进程并发执行 8、进程之间的两种制约关系直接相互制约关系、间接相互制约关系 9、临界资源是指每次只能被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10、临界区是指每次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11、同步机构应遵循的规则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12、利用信号量实现前驱关系p55/ppt 13、经典同步算法p58/ppt 14、进程通信的类型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系统 15、线程的定义是一种比进程更小,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用来提高系统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