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概论习题5-8章

教育学概论习题5-8章

教育学概论习题5-8章
教育学概论习题5-8章

第五章课程理论

一.判断题

1.在英语世界里,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P130

2.《学记》中关于课程的说法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功夫、大立课程”等。( )P130

3.从辞源学的角度看,当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时,其原初含义即为“在跑道上跑”,其引伸含义即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活生生的经验或体验的过程”。( )P130

4.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及其进程”,这是将“课程”作为动词性理解而得出的定义。( )P130

5.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将“课程”作为名词使用的突出代表性课程范式。(√)P131

6.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这是课程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范式。( )P131

7.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动词转向名词。( )P132

8.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与教材内容有冲突的经验,我们不能将它视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 )P133

9.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 )P133

10.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P133

11.课程的选修制最先始于大学。(√)P133

12.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是“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P134

13.中国的“六艺”与西方的“七艺”是学科课程的萌芽。(√)P135

14.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是活动课程最大的特点。( )P136

15.活动课程的最大优点在于教育过程便于组织并提高了教学效率。( )P137

16.活动课程最早可追溯到杜威身上。( )P137

17.活动课程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P138

18.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深刻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经验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 )P138

19.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彻底否定了学科课程或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 )P138

20.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而言都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 )P143

21.最早涉及隐性课程研究的教育家是克伯屈。( )P141杜威

22.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属于教育中的显性课程。( )P142

23.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之目的是使人更加自由,更富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P146 24.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强调教学活动中的过程,而否定活动中的一切目的。( )P146 25.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不主张围绕预先规定的具体目标来实施与评估课程,所以它是没有目的的。( )P146

26.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按复杂程度分为8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学习、言语连锁学习、辩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P148

27.课程的逻辑组织更多地是依据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 )P149 28.设计教学法是课程组织形式心理组织的典型例子。(√)P149

29.学科课程的螺旋式组织是一种课程的心理组织。(√)P149

30.学习者的年龄越小,课程的编制更应该考虑和侧重课程的心理组织。(√)P150

31.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是完全对立的,在课程编制上它们之间不可能合二为一。( )P150

32.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P150

33.课程组织按前后内容上是否重复分为:直线式组织和螺旋式组织。(√)P150

34.国家课程开发采取的是“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 )P161

35.研究性课程内容上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P165

36.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P166

二.单选题

1.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C)。P130

A、杜威

B、洛克

C、斯宾塞

D、凯洛夫

2.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所开发的容许学生有所选择的课程称为(C)。P133

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3.历史上最早倡导选修制的是(A)。P133

A、洪堡

B、杰弗逊

C、埃利奥特

D、杜威

4.选修课作为一种制度予以施实是由(C)开始的。P134

A、洪堡

B、杰弗逊

C、埃利奥特

D、杜威

5.关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最为恰当的是(A)。P134

A、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B、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

强迫与自愿的关系

6.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C)。P137

A、斯宾塞

B、卢梭

C、杜威

D、爱伦 凯

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B)的关系。P136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

形课程与潜在课程

8.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B)。P138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

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9.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D)。P139

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10.“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什么类型的综合课程?(D)P139-140

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经验中的综合课程

C、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D、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11.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隐性课程”,这一学术概念的是(A)。P142

A、(美)杰克逊

B、(美)杜威

C、(美)克伯屈

D、(美)阿普尔

12.具有间接的、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C)。P143

A、活动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3.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B)的关系。P136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14.泰勒提出的课程编制模式是(B)。P144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连续模式

D、断续模式

15.编制课程的过程模式是由(D)提出。P146

A、杰克逊

B、杜威

C、克伯屈

D、斯滕豪斯

16.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个别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是运用了课程的理论

(C)。P148

A、目标理论

B、过程理论

C、纵向理论

D、横向理论

17.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D)更多地运用了横向组织理论。P149

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18.课程的(D)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序来组织课程的内容。P149

A纵向组织 B逻辑组织 C横向组织 D心理组织

19.课程的(B)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的内容。P149 A、纵向组织 B、逻辑组织 C、横向组织 D、心理组织

20.关于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P149-150

A、课程的逻辑组织关注的是经验的逻辑方面,课程的心理组织关注的是经验的心理方面

B、课程的逻辑组织只考虑教材本身,课程的心理组织考虑的是教材与儿童的关系

C、课程的逻辑组织强调按知识本身固有的、内在的逻辑体系来组织课程,课程的心理组织强调按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序来组织课程

D、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是互不相容、相互排斥的

21.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的属于课程的(C)。P150

A、纵向组织

B、横向组织

C、直线式组织

D、螺旋式组织

22.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A)为代表的课程范式。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形课程

D、隐性课程

23.新中国课程发展史上首次提出设置选修课并实行“一纲多本”教科书制度的是(B)。P157 A、模仿苏联阶段 B、教育革命阶段 C、文化大革命阶段 D、改革探索阶段24.我国明确提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在(D)。P160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25.关于研究性课程的性质,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D)。P164-165

A、它是一种以探究经验的获取为本位的课程

B、它以活动或过程的形态存在

C、它是一种在探究活动中逐步生成的课程

D、它是一种以预定目标为导向的课程26.关于研究课程的学习评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P166

A、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

B、主要采用文件夹评价、操作性评价

C、更注重学习结果评价而非过程评价

D、评价本身构成了学生学习探究的一部分

三、多选题

1.把课程定义为“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一切经验”并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专家有(AB)。P131

A、卡斯威尔

B、坎贝尔

C、塔巴

D、约翰逊

2.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其含义有(ABC)。P131

A、知识的总和与学习的结果

B、间接知识、公共知识

C、封闭、预成

D、经验3.课程作为动词使用所代表课程范式,其含义有(ACD)。P131-132

A、直接经验,实践知识

B、系统的知识

C、开放、生成、强调过程

D、杜威的课程观

4.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BC)。P132-133

A、课程的开放无度

B、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

C、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

D、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

5.正确处理必修课与先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BCD)。P134-135

A、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

B、弄清两者的内在依据

C、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

D、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

Zy6.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有(ACD)。P135-136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7.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BCD)。P136

A、趣味性

B、逻辑性

C、简约性

D、系统性

8.学生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在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针对这种差别所作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P136

A、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主要是学术型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主要是实践型知识

B、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外显的公共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内隐的个人知识

C、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呆滞的、固定的、无活力的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运转着的、有活力的知识

D、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远离行动,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从不远离行动9.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在于(ABCD)。P137

A、由于教材知识与儿童现有生活经验、心理经验缺乏直接联系,故容易导致儿童机械被动的学习

B、容易割裂和肢解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

C、容易导致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D、不利于儿童获取必要的个体知识、实践知识

10.活动课程的特点是(ABC)。P137

A、以儿童为中心

B、按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教学

C、按活动主题组织

D、强调“训练”、“指导与控制”

11.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ABCD)。P138

A、不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教师难以适应

C、容易导致学生散漫、凌乱的学习

D、片面强调从“做”中学,容易导致活动课程沦为肤浅的、缺少智力训练价值的纯操作活动

12.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BC)。P139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13.综合课程的三种类型(BCD)。P139-140

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C、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D、儿童本位的综合课程

14.综合课程的优点是(AB)。P140

A、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

B、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

C、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

D、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15.综合课程的缺点是(ABD)。P140

A、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

B、导致浅层次的学习

C、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D、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16.克伯屈提出,任何一种学习都包含三个部分(ACD)。P141

A、主学习

B、快学习

C、副学习

D、附学习

17.隐性课程通常具有以下典型特征(ABC)。P143

A、它是在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非公开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B、它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

C、它的实施通常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特点

D、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课程形态

18.关于隐性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P143

A、隐性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非公开的方式呈现

B、隐性课程往往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

C、隐性课程的实施往往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

D、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是无法进行研究的

19.隐性课程具有(BCD)的特点。P143

A、计划性

B、内隐性

C、随机性

D、不确定性

20.在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ABD)。P144-145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生活的研究

C、家长的要求

D、学科专家的建议21.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ABCD)P152-153

A、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B、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

D、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22.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有(BC)。P154

A、加强课程的趣味性

B、设置专门性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

C、学科内容中加入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

D、增加课程的前沿知识

23.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ACD)。P161

A、教师

B、学生

C、学生家长

D、社区代表

24.关于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P166

A、它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

B、评价是动态性的、全程性的,评价贯穿了研究过程的始终

C、评价是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D、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第六章教学理论

一、判断题

1.在我国历史上,最先“教学”实指“学”,“教”与“学”同义。(√)P167

2.我国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教学”才不再指教或学某一方的活动,而成为师生双方的活动。(√)P168

3.教学等于智育。( )P168

4.“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P168

5.学与教是两种不同的活动。(√)P168

6.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P169

7.学生的创造力指的是其在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与掌握未知知识的能力。(√)P171

8.学生的个性发展仅仅指的是其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正常与和谐的发展。( )P172 9.师生之间互动的实质体现出两者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交往关系。(√)P173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制约,应遵循“从生动的

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原理。(√)P173

1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教学必须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P174 1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提示我们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以他们个人的间接经验为基础。( )

13.学生的主要任务即是学习间接经验的原因在于提高认识人类知识的效率。(√)P174 14.学生知识储存的多少决定了他们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P176

15.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能推动教学活动。(√)P176

16.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的主要标志是学生成绩的高低。( )P177

17.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的主要部分。( )P178

18.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来实施教学。( )P182 1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按顺序排列有:备课—上课—课后教导评价。(√)P182-190 20.上课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有关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及具体情况,将教科书和知识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的蓝图的过程。( )P182备课

21.备课的基本步骤有:确定教学目标—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行为—撰写教案。(√)P182-186

22.撰写教案的唯一目的在于为教师上课作准备。( )P186

23.教师十分透彻地掌握了教学内容就能教好学生。( )

24.就目前来说,教学中存在三种组织形式,即班级授课制、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P193 25.班级授课制是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最适合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P193

二、单选题

1.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A)部分。P169

A、主体

B、客体

C、中介

D、范式

2.“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C)规律。P168

A、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

B、知情意统一

C、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D、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3.一门学科的基本实事与基本概念属于(B)。P170

A、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

C、基本能力

D、基本素质

4.阅读、写作、运算、实验等属于(A)。P170

A、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

C、基本能力

D、基本素质

5.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哪一个范畴(B)。P176

A、体力

B、智力

C、创造力

D、个性

6.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P173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7.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发展学生的(D)。P171

A、基本技能

B、观察力

C、想象力

D、思维能力

8.“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B)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P175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9.不符合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规律的这项是(C)。P175

A、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主要的认识任务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教学应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获得知识

D、不能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妨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0.“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发展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这是(C)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P176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是针对(D)而提出的教学规律。P177

A、教学的概念

B、学生身心发展

C、教学任务

D、师生的地位与作用

12.将新知识、新事物引人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是教学基本阶段中的(A)。P177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查和巩固知识

13.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B)是中心环节。P178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查和巩固知识

14.教师在教学中补充教学内容以反映最新科学成果,体现了教学的(B)。P180

A、思想性

B、科学性

C、拓展性

D、趣味性

15.教师在教学中引出内在的人生观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教学的(A)。P180

A、思想性

B、科学性

C、拓展性

D、趣味性

16.教师在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这是由(D)原则决定的。P181

A、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D、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1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P187

A、备课

B、上课

C、课后教导评价

D、反馈

18.在运用讲述法时,教师不应(C)。P188

A、尽可能地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发生联系

B、在讲述过程中,可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C、不结合其他的方法

D、为学生提供科学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范例19.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点在于(D)。P193

A、对基础差的学生不利

B、对基础好的学生不利

C、对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不利

D、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三、多选题

1.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AC)。P168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

2.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ABCD)。P169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3.教学的作用是(ABC)。P169

A、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B、系统地传授知识,再生产社会经验

C、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D、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4.教学的任务包括(ABD)。P170-172

A、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

C、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D、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5.教学传授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技能包括(ABD)。P170

A、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具有现代人的素质

B、为他们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必要条件

C、使他们形成较为高深的科学知识

D、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6.教学过程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ACD)。P173

A、间接性

B、目的性

C、引导性

D、简捷性

7.教学过程的实质即(ABC)。P172-173

A、师生之间的互动

B、特殊的认识活动

C、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D、特殊的

情感活动

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ABCD)。P174-177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ABD)。P174-175

A、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学习间接经验应当以自身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D、防止偏向任一方面的倾向

10.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ABCD)。P177-179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

查和巩固知识

11.教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P180-182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D、运用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

12.上课的基本要求有(ABCD)。P187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恰当

D、结构紧凑

第七章学校德育

一、判断题

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P197 2.社会发展因素是制约德育目标确定的首要因素。(√)P197

3.《小学德育纲要》提出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与良好品德。”(√)P199

4.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的爱,它具体体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

自豪感。(√)P199

5.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奖励而避免使用处罚的方式。( )P202

6.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P203

7.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P204

8.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P204

9.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自我形成的过程。( )P205

10.道德认识包括道德知识与道德判断两方面组成。(√)P206

11.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判断及评价,就是道德认识。(√)P206

1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实施德育中应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来进行。( )P207

13.说理教育法是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P220

14.在陶冶教育法中,陶冶的方式主要有人格、环境、艺术、内容的陶冶四种。( )P221

15.德育方法应视学生的不同而不同。(√)P222

16.对低年级的学生,最好的德育方法是自我教育法。( )P222

17.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作用发挥。(√)P224 18.赋予班干部特定的权威是管好班级的“不二法门”。( )P239

二、单选题

1.如下教育目标存在于中央哪个文件之中?“所有的人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地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B)P198 A、《义务教育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教师法》 D、《中小学行为规范》

2.《小学德育纲要》颁布于(B)。P198

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3.《中学德育纲要》颁布于(C)。P198

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4.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人们行为的是非善恶的一种标准称为(B)。P200

A、道德评价

B、道德规范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5.对学生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属于(D)的内容。P201

A、自觉纪律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劳动教育

D、道德教育

6.“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这主要属于(B)的内容之一。P201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民主与法制教育

7.“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A)的要求。P202 A、自觉纪律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道德教育

8.在学生的品德结构中,作为基础的是(A)。P207

A、知

B、情

C、意

D、行

9.品德构成的基础是(A)。P207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提出社会化活动德育原则的是(A)。P210

A、杜威

B、马卡连柯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A)。P212

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知比行重要

C、行比知重要

D、知与行是可以分

割开的

12.学生的品德结构中,下列陈述正确的是(B)。P207

A、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B、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C、意是基础,情是关键

D、意是基础,行是关键

13.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D)。P205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和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

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主要依据了德育的(C)原则。P216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正面教育

C、因材施教

D、发扬积极因

素,克服消极因素

15.“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主要依据了德育的(B)原则。P212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发扬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

16.学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是长期的过程,这提示教育者在德育过程要坚持(D)原则。P217

A、共产主义方向性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因材施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17.通过创设良好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为(D)。P221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8.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的方式有(A)。P227

A、家访、书面联系、召开家长会

B、家访、召开家长会、亲子游

C、家访、书面联系、座谈会

D、家访、亲子游、座谈会

19.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要注意避免(D)。P227-228

A、突出个性,避免套话

B、用语直接,言简意赅

C、鼓励为主,促进上进

D、抓住重点,不及其余

三、多选题

1.德育目标的形成与确定受如下因素的制约(BD)。P197

A、教育者的个性

B、社会发展因素

C、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D、人的发展因素2.学校德育的内容包括(ABCD)。P199-203

A、理想教育

B、集体主义教

C、劳动教育

D、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

3.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P204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4.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过程的区别表现在(ABC)。P205

A、活动方式的区别

B、影响因素的区别

C、形成结果的区别

D、指导思想的区别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ABCD)。P205-209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C、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D、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6.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表现如下(ABC)。P207-208

A、反映外部客观世界的矛盾

B、反映在学生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反映在认识内容上的矛盾

D、反映在认识结果上的矛盾

7.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可以从(ABCD)的任何一方面开始。P207

A、行

B、知

C、情

D、意

8.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有(ABCD)。P210-217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9.学校德育的途径有(ABCD)。P218-219

A、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0.各科教学是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这是因为(ABCD)。P218

A、教学占用的时间最多

B、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时总是受到一定思想的支配而影响学生的品德

C、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

D、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内容、

11.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ABCD)。P220-221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指导自我教育

12.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主要有(ACD)。P222

A、德育目标

B、教师素质

C、德育内容

D、学生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

13.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作用表现为(ABD)。P223-224

A、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B、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C、是知识教育的主要力量

D、是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桥梁

1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主要有(ABCD)。P224-227

A、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B、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C、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

D、评定学生操行

第八章学校管理与评价

一、判断题

1.《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P230 2.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除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外,他对学校教学方面事务可以大胆决策和指挥,而不受其他人的制约。( )P230-231

3.学校管理机构分为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与反馈机构。其中,决策机构为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咨询机构为校务委员会;执行机构为校长领导下的各级执行系统;反馈机构由校务委员会与其他组织机构组成。(√)P231

4.学校管理的过程有计划、执行、控制、评价。(√)P235-236

5.共青团是学校的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 )P236

6.班级组织是学生学习认同群体目标,掌握群体生活规范,培养正确的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交往品质的重要环境。(√)P237

8.班级作为非成人组织,要完全靠外部力量来管理与控制。( )P238

9.班级管理的模式有三种:功能性取向模式、行为改变取向模式、人际互动取向模式。(√)P240

10.果断纪律理论是行为改变取向模式的代表。(√)P240

11.人际互动模式注重教师行为对学生情意方面的影响。(√)P240

12.建立有效的班级环境是有效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 )P240

13.班级组织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和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242

14.班级文化包括三种状态:最为显性的班级环境布置、最为隐性的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中间状态的班级制度与规范。(√)P243

15.在法制社会,教育法能够运用教育活动的任何地方。( )P244

16.教育执法指运用一切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或法律手段来实施教育法律的活动。(√)P244 17.教育执法的内容包括:推行教育法规的实施、对教育守法状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委责任。(√)P245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9月1日开始实施,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的地位。(√)P245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直接与教育相关的法律。( )P246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4次会议通过。(√)P246

21.定量评价主要运用统计与测量的方法,对被评价的资料信息进行数理化处理。(√)P248 22.定量评价主要关心被评价者的看法与感受。( )P249

23.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初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的一种评价,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P249

24.诊断性评价适用于全体学生,并不仅仅限于有问题、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P249 25.形成性评价的内容范围较小,但运用的频率较高。(√)P249

26.诊断性评价只能通过较为正式的特殊测验来进行。( )P249

27.相对于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伴随教学过程经常使用的一种评价。(√)P249

28.终结性评价往往是一种非正式评价。( )P250

29.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等级,供升学、评比、鉴定之用。(√)P250 30.绝对评价常以百分等级分数形式出现。( )P250-251

31.个体内差评价可以以自己也可以以同学个体为参照点而实施的一种评价。( )P251 32.教师评价主要包括教学工作评价与班主任工作评价两个方面。(√)P251-255

33.教学工作评价有学校领导评价、教研组同事评价、学生反馈评价、教师自我表现评价组成。(√)P255

34.论述题、作文等属于客观性评价。( )P257

二、单选题

1.党支部在中、小学校管理中主要起到(B)。P230

A、决策咨询作用

B、保证监督作用

C、民主管理作用

D、全面执行任务作用2.督促检查教学最常见的方法是(C)。P233

A、查教案

B、考试

C、听课

D、倾听师生意见

3.对教师的工作安排一般有(A)两种。P234

A、跟班制和学年更新制

B、大循环和小循环

C、踏步循环和年级包干

D、自主选择和学生选择

4.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的法律是(D)。P245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缺陷与问题,这是教育评价的(C)。P248

A、导向功能

B、鉴定功能

C、诊断功能

D、教学功能

7.以下关于定性评价说法错误的是(C)。P248

A、定性评价主要是一种分析性的、描述性的评价

B、定性评价主要凭借评价者个人的洞察、内省评述事物发生的过程与结果

C、定性评价只能看到事物发生的最终结果或情形

D、定性评价重视站在被评价者的立场与角度,来理解其行为的意义

8.关于形成性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P249-250

A、它是一种伴随教学过程而进行的经常性评估

B、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C、它评价的内容范围较小,但运用的频率较高

D、它是一种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的评价9.关于终结性评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250

A、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即时的反馈性评价

B、是为确定学生达成整个教学目标的程度而作的评价

C、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等级,供升学、评比、鉴定之用

D、往往是一种正式的外部评价,且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10.绝对评价是以(B)为参照点实施的一种评价。P250

A、常模

B、教学目标

C、教学任务

D、个体

11.以下不属于关于个体内差评价的是(A)。P251

A、对一个班级学生在不同学科成绩分布差异的比较评价

B、对个体同一学科不同方面的成绩表现横向比较评价属于个体内差评价

C、对个体不同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横向比较评价属于个体内差评价

D、对个体不同时期内同一方面的成绩表现进行前后纵向评价属于个体内差评价

12.关于教育评价,下面所列举的现象中不正当的做法是(C)。P260-261

A、评价应以事实为准绳、为依据

B、评价的方法应与被评价的对象相适应、相匹配

C、评价的标准与被评价的对象可以不存在直接的、理性的联系

D、各评价标准应是内在连贯的,并得到始终如一的执行

13.以下说法不属于操作测验特点的是(B)。P258

A、主要通过观察被试实际的操作行为表现来进行评价

B、只适用于动作技能的评价

C、这种评价主要用来检测被试将知识、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D、它是一种非文字测验

三、多选题

1.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较大的自主权,这些权力包括(ABC)。P231

A、决策权

B、财政权

C、人事权 D集资权

2.实行校长负责制,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BCD)。P231

A、与校其他领导的关系

B、与上级领导的关系

C、与本校党支部组织的关系

D、与教工代表大会的关系

3.我国中小学内部,学校的组织机构一般有如下类型(ABD)。P232

A、党支部领导下的群众组织

B、校长领导下的审议机构、行政组织、生产组织与办事机构

C、与校外联系的机构

D、校长、教导主任领导下的教学组织机构

4.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有(ABCD)。P232-234

A、教学管理

B、总务工作

C、教职工管理

D、学生管理

5.教学管理的主要方面(ABCD)。P232-233

A、抓好教学的组织工作

B、加强对教研组的领导

C、督促检查和指导教学工作

D、领导和组织教务行政工作

6.总务工作的主要包括(ABC)。P233

A、校舍的建设,维修与设备的购置与管理

B、生活福利工作

C、财务管理工作

D、优秀教师的评定工作

7.教职工的管理的主要方面(ABD)。P233-234

A、合理安排教职工的工作

B、培养和提高教职工

C、组织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D、考核教职工

8.对教职工工作的考核,一般分为(ACD)三方面。P234

A、考勤

B、考查

C、考绩

D、考能

9.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有(AB)。P234

A、学生思想品德的管理

B、学习、体育卫生、课外活动的管理

C、评定优秀学生

D、对犯错误的学生予以惩罚

10.班级组织的社会特征(ABC)。P237-239

A、自功能性

B、靠正式和非正式两方面的手段来维持

C、半自治性

D、基层性11.良好班级组织的标准(ABCD)。P238-239

A、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且目标明确

B、有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C、有学生骨干形成的核心

D、有正确的班级舆论,班风良好

12.班级管理主要有(BCD)取向的模式。P240

A、认知调节

B、功能性

C、行为改变

D、人际互动

13.班级管理的原则(ABC)。P241

A、确立学生是班级主人的观念,努力开发学生潜能

B、加强班级是常管理,不能只关注少数大活动

C、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D、严格要求学生14.班级的日常管理表现为(ABCD)。P241-243

A、班级组织管理

B、班级制度管理

C、班级自治管理

D、班级文化建设

15.我国班级组织的正式结构分为三层(ABC)。P242

A、班干部

B、小组长

C、一般成员

D、团支部

16.班级自治活动的开展主要围绕(ABCD)方面来进行。P243

A、日常生活的几个活动环节

B、阶段性的班级活动

C、配合学校的主题活动

D、与思想品德课或班会课相结合的主题班队活动17.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有(ABCD)。P247-248

A、导向功能

B、诊断功能

C、鉴定功能

D、教学功能

18.终结性评价的特点有(AB)。P250

A、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

B、筛选功能

C、使用频率高

D、评价的内容范围小19.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指标有(ABCD)。P255-256

A、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评价

B、班级集体的培育与建设评价

C、班级活动的效能评价

D、横向协调工作评价

20.学生评价包括(AC)。P257

A、学业成就评价

B、学习行为评价

C、思想品德评定

D、特殊表现评价

21.学业成就评价包括(ACD)。P257-258

A、口头测验

B、客观测验

C、操作测验

D、作品分析

22.思想品德评定的基本要求有(ABCD)。P259-260

A、深入实际,了解学生

B、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C、内容具体,有针对性

D、内容独特,展示个性

23.教育评价应遵循的原则(ACD)。P260-261

A、可行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 想参加教师资格证测试的伙伴们是不是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 学的试题有点担忧呢?下面是收集的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 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 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 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C)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

教师资格证考题教育学同步训练及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3) 来源:考试大【关注考试大,就是关注自己地未来】 2010年12月8日 典型真题分析 1.学校心理辅导地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_____. (2007年) 【评析】寻求发展,此题旨在考查学校心理辅导地目标. 2.如果某学生怕狗,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狗地惧怕反应? (2008年4月) 【评析】第一步可以先让他看各种狗地照片、谈论狗;第二步再让他远远观看拴起或关起地狗;第三步最后让他接近狗、摸狗、抱起狗.此题旨在考查影响学生行为改变地方法在实际心理辅导中地具体运用.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地健康概念应指( ). 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2.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地是( ).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地,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地不同,而无本质地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地是某一段时间内地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地和永远如此地 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地文化地概念,会随着社会地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3.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地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地一项是(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地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地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地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地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地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地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4.心理辅导地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地一项是( ). A.专门开设地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地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地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 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地原则 5.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地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地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地(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地对象主要组成是( ). 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教育学》网上考试题库(附答案)

《 教育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 )。 A )王夫之 (B )孔子 答案:B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 )《师说》 (B )《颜氏家训》 (C )《学记》 答案:C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A )《普通教育学》 ( B )《爱弥儿》 答案:A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守原则是()。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类的全部艺术”。 A )《理想国》 答案:B 、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 )。 ( (C )朱熹 (D )颜之推 2 ( (D )《进学解》 3 ( (C )《教育漫话》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4 ( 5 ( (B )《大教学论》 (C )《教育漫话》 (D )《大教育论》 6 ( A )杜威 答案:B 、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发展。 A )教育规律 (B )教育价值 答案:D 、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 )。 (B )夸美纽斯 (C )布卢姆 (D )布鲁纳 7 ( (C )教育现象 (D )教育问题 8 ( A )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 C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 (D )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 答案:B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教育现象 ( B )教育方针 9 ( (C )教育政策 (D )教育 理论 答案:A

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带答案)2016.12-.24

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带答案) 1. 教师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这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 b )决定的。 A.未成熟性 B.差异性 C.主动性 D.向师性 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反映了教师劳动(a )上的特点。 A.手段 B.成果 C.对象 D.过程 3.下列哪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特点( c )。 A.对象的限定性 B.关系的规范性 C.学生的被动性 D.教师的主导性 4. 在师生冲突过程中,教师的体罚往往导致学生的( a )。 A.报复 B.逃避 C.顺从 D.自尊 5. 许多教师认为,( c )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 A.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 C.喜欢学生 D.惩罚学生 6. 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的是(c )。 A.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B.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C.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D.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能力 7. 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是()。 A.可行的,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B.有意义的,但对教学能力没有提高 C.没有必要,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 D.当今教育界所不提倡的 8. 对两种需要都想拒绝而又无法回避的冲突情境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正负冲突 9. 哪种情况下学校不能处分教师()。 A.体罚学生 B.因生病没来上课 C.侮辱学生 D.因缺课造成学生成绩普遍下降 10. 教师在发展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A.适应环境 B.学习基础知识 1 / 5

C.熟练化 D.做出创造 11.( a ),是教师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A. 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 学习和宣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D.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12. 在教师的培养体制中,所谓非定向型培养是指()。 A.不舍专业不分科 B.非师范学校培养 C.不确定发展方向 D.不事先联系工作单位 13. 教师对自己进行生涯设计()。 A.只能在开始工作时 B.在有了成功的愿望后 C.在快要退休时 D.在发展过程中随时可以 14. 教师在创造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A.适应环境 B.学习基础知识 C.教育教学能力的熟练化 D.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 15.从某种角度看,教育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所倡导的教育观念,另一类是()。 A.价值性的教育观念 B.个体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C.多数人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D.操作性的教育观念 1. 教师学是以教师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教师职业与群体的演变规律,也研究教师个体的发展规律。 2. 教师的角色冲突包括适应其他职业的人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两个方面。 3.教师的地位一般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的部分。 4. 与教师道德素养相关的四大问题是: 对待工作的道德问题;对待同行的道德问题;对待学生的道德问题;对待自身的道德问题。 5. 按照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所谓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 堂教学的导人 、。 7. 教师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教师职业与群体的演变规律,也研究成长发展的规律。 8. 压力的心理反应有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 9.在职业生涯目标的设计中,教师的自我定位包括和两个方面。 10. 生涯设计的过程包括自我反思、目标设计和成长设计三个阶段。 1.良好师生关系的人际行为模式包括那几个阶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背诵版)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背诵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强调教育学是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3.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 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5.教育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D ) A.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文化教育; B.社区教育、校园教育、家乡教育 C.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D.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6.教育的目的是谁来决定的?( B ) A.父母亲;B.教师;C.教育部官员;D.执政党 7.现代教育最显著特征是:( D ) A.教育的法治化B.教育的均衡发展

C.教育的公益性增强D.教育的普及化 8.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可以说教育具有:(A.时代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9.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B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12.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 D 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13.“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 C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 1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15.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1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及答案重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 1月 一、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 1.专业是在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特殊职业。下面不属于专业性的职业是( )。 A.医生 B.律师 C.会计师 D.售货员 2.”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反映了教师劳动( )上的特点。 A.手段 B.成果 C.对象 D.过程 3.下列哪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特点? ( ) A.对象的限定性 B.关系的规范性C.学生的被动性D.教师的主导性 4. 1997年8月7日, 根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原国家教委颁布实行了( )。

A.《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B.《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5.许多教师认为, ( )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 A.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C喜欢学生 D.惩罚学生 6.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指的是( )。 A.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B.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C.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D.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能力 7.在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中, 所谓”条件性知识”是指( )。 A.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如语文知识: 数学知识等 B.教师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开展 教学的一种知识类型, 这也就是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 C.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 即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D.教师所具备的十分广博的文化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超级题库(全)-含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超级题库(全)-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3361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C )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 1

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B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7. 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 B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 C )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 A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 ) A .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2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

小学教育概论

小学教育概论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 第一章: 两种教育价值观 ①内发论:强调把某种本来就潜藏在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由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②外铄论:把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影响和外部力量的施加 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各方面获得积极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 教育的形态: 1、按照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按时间划分: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化社会教 育

第二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带有人文学科特征的)社会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①萌芽期(特点:以教育经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教育学还未从哲学中分 离出来)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着 ②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特点:教育学开始独立,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及其着作) 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教育学着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泛智思想、班级授课制) 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③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3)

典型真题分析 1.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_____。 (2007年) 【评析】寻求发展,此题旨在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2.如果某学生怕狗,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狗的惧怕反应? (2008年4月) 【评析】第一步可以先让他看各种狗的照片、谈论狗;第二步再让他远远观看拴起或关起的狗;第三步最后让他接近狗、摸狗、抱起狗。此题旨在考查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在实际心理辅导中的具体运用。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 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2.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 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3.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4.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 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的原则 5.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 第一章: 两种教育价值观 ①内发论:强调把某种本来就潜藏在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由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②外铄论:把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影响和外部力量的施加 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各方面获得积极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 教育的形态: 1、按照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按时间划分: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化社会教 育 第二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带有人文学科特征的)社会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①萌芽期(特点:以教育经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教育学还未从哲学中 分离出来)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②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特点:教育学开始独立,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及其著作) 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泛智思想、班级授课制) 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③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因素 1、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是造成个体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3、为后天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环境因素 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与对象 2、环境对人的发展存在消极和积极的影响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教师专业知识试题:精选知识点练习 1.中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这里教师所运用的记忆规律是( )。 A.多感官参与 B.学习程度适当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 2.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容为“六艺”,“六艺”包括( )。A.礼、乐B.射、御C.文、算D.书、数 3.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提高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4.墨家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 )。A.亲知B.熟知C.闻知D.说知E.见知 5.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兰贝制 C.特朗普制 D.文纳特卡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教材。(判断题) 8.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判断题) 9.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判断题) 10.具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ABD。 3.【答案】ABC。 4.【答案】ACD。中公专家解析:墨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5.【答案】C。 6.【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教学相长出自《学记》。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8.【答案】×。 9.【答案】×。10.【答案】√。 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班级管理单选题练习三 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答案:B 2、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答案:B 3、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答案:B 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班主任工作总结 B、建立学生档案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答案:D 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B、教师C、教育容D、学生答案:D 6、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答案:A 7、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答案:D 8、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答案:A 9、教学管理的核心是()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答案:C 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型的领导方式 D、型的领导方式答案:A 1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答案:A 1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分析 1.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 )。(2008年4月)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评析】答案为B。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它 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此题旨在考查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2.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2007年)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评析】答案为C。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分为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 )。 A.教学测验 B.教学评价 C.教学测量 D.教学鉴定 2.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4.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主要用于选拔(如升学考试)或编组、编班的评价方法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5.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 A.教学过程之前

大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一、多选题 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ABD)。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 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 )。 A、卢梭 B、杜威 C、斯宾塞 D、陶行知 E、蔡元培 3、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E、《教育漫话》 4、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E)。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E、教育规律 5、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C)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A、孔子 B、柏拉图 C、培根 D、夸美纽斯

6、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有中国的《论语》和《学记》,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有(D)等 A、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B、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 D、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 7、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四阶段是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A)不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 A、桑代克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陶行知 8、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 AC )。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B政治因素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 文化因素 9、《礼记·学记》中明确提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的(A)。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人口功能 D文化功能 10、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反映了教育的(A )。 A人口功能 B 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11、教育可以把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反映了教育的(D)。 A人口功能 B 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12、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程度,都要以教育目的为依据。这就是教育的(C)功能。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 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3.4)

2011年教师资格证测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3) 来源:测试大【关注测试大,就是关注自己的未来】 2010年12月8日 典型真题分析 1.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_____。(2007年) 【评析】寻求发展,此题旨在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2.如果某学生怕狗,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狗的惧怕反应? (2008年4月) 【评析】第一步可以先让他看各种狗的照片、谈论狗;第二步再让他远远观看拴起或关起的狗;第三步最后让他接近狗、摸狗、抱起狗。此题旨在考查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在实际心理辅导中的具体运用。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 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2.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3.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4.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心理辅导和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 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的原则 5.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和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组成是( )。 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