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代世系表

唐代世系表

唐代世系表
唐代世系表

唐朝皇帝世系表(618—907)

唐朝

皇帝

世系

表庙号

谥号姓名在位年限年号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名臣:李元霸,

魏征,徐茂公,李建

成,李元吉等。

618-626 武德618年-626年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名臣:徐茂

公,魏征,杜如晦,

秦琼,尉迟恭、薛仁

贵等。

627-649 贞观627年-649年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名臣:长孙无

忌,裴行俭、薛仁贵

等。

650-683

永徽650年-655年

显庆656年-661年

龙朔661年-663年

麟德664年-665年

乾封666年-668年

总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仪凤676年-679年

调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开耀681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

中宗

(被

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 嗣圣684年睿宗

(被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690

文明684年

光宅684年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

载初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武曌(武则天历代名

臣:文官:狄仁杰,

张柬之,姚崇,王及

善,娄师德等。

690—705

天授690年—692

如意692年

长寿692-694年

延载694年

证圣695年

天册万岁695-696

万岁登封696年

万岁通天696-697

神功697年

圣历698-700年

久视700年

大足701年

长安701-705年

中宗

(复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705-710

神龙705年-707年

景龙707年-710年

恭宗殇皇帝李重茂710 唐隆710年睿宗

(复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710-712

景云710年-711年

太极712年

延和712年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名臣:姚

崇,宋景,张说等。712-756

先天712年-713年

开元713年-741年

天宝742年-756年

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

皇帝李亨756-762

至德756年-758年

乾元758年-760年

上元760年-761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762-779 宝应762年-763年广德763年-764年永泰765年-766年大历766年-779年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780-805 建中780年-783年

兴元784年

贞元785年-805年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805 永贞805年

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纯806-820 元和806年-820年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821-824 长庆821年-824年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824-826 宝历824年-826年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826-840 宝历826年

大和827年-835年开成836年-840年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840-846

会昌841年-846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

李忱846-859 大中847年-859年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

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

皇帝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859-873 大中859年

咸通860年-873年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873-888 咸通873年-874年

乾符874年-879年广明880年-881年中和881年-885年

光启885年-888年文德888年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888-904 龙纪889年

大顺890年-891年景福892年-893年乾宁894年-898年光化898年-901年天复901年-904年天祐904年

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李柷904-907 天祐904年-907年

唐朝皇帝顺序表

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 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 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

-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 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 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明蜀王世系表(包括郡王)

明蜀王世系表 1.蜀献王朱椿,太祖庶十一子,洪武十一年封。二十三年就藩成都府。永乐二十一年薨。(1378~1423) 2.蜀庄王朱悦熑,献嫡一子,洪武年封世子。永乐七年薨,谥悼庄。追封 3.蜀靖王朱友堉,悼庄嫡一子,永乐二十二年袭封。宣德六年薨。无子。(1424~1431) 4.蜀僖王朱友[土党],悼庄嫡三子,初封罗江王。宣德七年进封,九年薨。无子,叔悦菼立。1432~1434 5.蜀和王朱悦菼,献庶五子,初封保宁王。以僖王无嗣,宣德十年进封。天顺五年薨。1435~1461 6.蜀定王朱友垓,和嫡一子,天顺七年袭封,本年薨。1462 7.蜀怀王朱申鈘,定嫡一子,天顺八年袭封。成化七年薨。无子。1464~1471 8.蜀惠王朱申凿,定庶三子,初封通江王。成化八年进封。弘治六年薨。1472~1493 9.蜀昭王朱宾瀚,惠嫡一子,弘治七年袭封。正德三年薨。1494~1508 10.蜀成王朱让栩,昭嫡一子,正德五年袭封。在任期间,尊好儒雅,不近声妓女乐,又创设义学,兴修水利,振济灾荒。嘉靖二十六年薨。1510~1547 11.蜀康王朱承爚,成庶三子,嘉靖二十八年袭封。三十七年薨。

1549~1558 12.蜀端王朱宣圻,康庶一子,嘉靖四十年袭封,万历四十年薨。1561~1612 13.蜀恭王朱奉铨,端嫡一子,万历六年封世子。四十三年袭封,本年薨。1615 14.蜀王朱至澍,恭嫡一子,万历三十二年封世孙。四十四年改封世子,既而袭封。张献忠攻陷成都,至澍率妃妾投井自杀,全宗皆被害。1616~1643 华阳 悼隐王悦耀,献庶二子,永乐二年封。洪熙元年别城武冈州,寻迁澧州。宣德八年薨。 康简王友●,悼隐庶一子,正统二年袭封。成化九年薨。 悼康王申鍷,康简嫡一子,成化十二年袭封。二十年薨。 恭顺王宾●,悼康庶一子,弘治五年袭封。嘉靖七年薨。 康僖王让核,恭顺嫡一子,正德五年封长子,卒。以子承爝袭封。追封王,谥康僖。 庄靖王承爝,康僖嫡一子,嘉靖十四年袭封。二十五年薨。 温懿王宣墡,庄靖嫡一子,万历十三年袭封。二十五年薨。 安惠王奉鈗,温懿庶一子,万历十五年封长子。二十八年袭封。四十年薨。 王至潓,安惠嫡一子,万历二十二年封长孙。三十年改封长子。

(整理)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含照片)gxj

唐朝皇帝世系附帝王像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 年~626年 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

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61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在太原李渊成功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了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61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他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领了长安。他拥代王杨侑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後,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後李渊开始著手消灭其他反隋力量,在他的儿子李世民的帮助下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後消灭了薛举、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最後一个梁师都是在628年被平定的,这时他已经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了。同时他又利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的分裂稳固北部的边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够夺取中原的主要条件。

清朝帝王世系表

清朝帝王世袭表清朝(1644年—1911年) 公元1616年登基公元1626年去位太祖(努尔哈赤)出生:公 元1559年--去世:公元 1626年(在位10年)。年 号天命。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 (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 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 (1583年),“自中称王”。万历四十四年(1616), 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与明将 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 (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福陵。 公元1627年登基公元1643年去位太宗(皇太极)出生:公元 1592年--去世:公元1643 年(在位16年) 。年号天 聪、崇德。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 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 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葬 昭陵。 公元1643年登基公元1661年去位世祖(福临)出生:公元 1638年--去世:公元1661 年(在位18年)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 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 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 (1661),终24岁。葬孝陵。 公元1661年登基公元1722年去位圣祖(玄烨)出生:公元 1654年--去世:公元1722 年(在位61年)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 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 位61年。葬景陵。 公元1722年登基公元1735年去位世宗(胤祯)出生:公元 1678年--去世:公元1735 年(在位13年)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 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 明园。庙号世宗。葬泰陵。 公元1735年登基公元1795年去位高宗(弘历)出生:公元 1711年--去世:公元1799 年(在位60年)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 (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 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葬裕陵。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唐朝皇帝列表注: 1、李弘为唐高宗嫡长子,太子,但先于其父去世,高宗赐谥“孝敬皇帝”。唐中宗年间追尊庙号“义宗”,睿宗年间取消庙号,但称孝敬皇帝,迁往洛阳供奉。 2、武后临朝称制。 3、李裕为唐昭宗嫡长子,太子。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人发动政变,囚禁唐昭宗、何皇后及后宫妃嫔,逼迫昭宗传位李裕,改名李缜,名义上尊被囚禁的昭宗和皇后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次年正月,昭宗复辟,将李裕改回原名,降封为德王(后改濮王)。905年,朱全忠将李裕等九名兄弟一并杀害。 武周皇帝列表注: 1、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姬武因此被视为武氏先祖。但多数学者认为此人纯属武则天杜撰。 2、武曌本名不详,曾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后为高宗昭仪、皇后,为孝敬皇帝李弘、安定思公主、章怀太子李贤、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太平公主生母。麟德元年(664年),开始与高宗一同临朝听政。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永淳二年(683)十二月,唐高宗驾崩,皇太子李显即位。光宅元年(684年)二月,废李显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傀儡皇帝,本人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载初二年(691年)九月,武后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东都洛阳,改称神都,降李旦为皇嗣,赐武姓,以周文王为武氏始祖,并追尊武氏七世先祖,加封武氏宗亲。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武则天加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张柬之、崔玄暐等重臣发动“神龙革命”,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逼迫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李显复位后为母亲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结束,唐朝复辟。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唐隆元年(710年),改谥天后。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

二李氏源流三上古世系表分析

二李氏源流 (一) 李姓由来 姓氏:李 祖籍:陇西 祖宗:利贞 郡望:陇西郡 堂号:陇西堂 分类:以官为氏 李姓占大陆汉族人口的7.9%,人口超过9203万人,在海外华人中占七分之一,海内外总人口超过1亿,是世界第一大姓,中华第一大姓(引自百度、百科、寮东村)。 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不仅是国内大姓,也遍及全世界,在韩国、朝鲜、越南、东南亚、加拿大、欧美,李姓也是常见姓氏。 据历史资料记载:李姓是嬴(yíng)姓颛顼(zhuān xū)的后裔,最初为“理”姓。 颛顼帝高阳氏后裔皋陶的儿子被赐姓嬴之后,子孙三代担任理官(掌管邢狱之官)之职,遂以官名理为姓。至殷商末年,当时理氏家族后裔理徵因执法不阿,得罪了商纣王而遭受迫害。他的妻子契和氏与儿子利贞逃亡在外,途中饥饿不堪,时值春夏之交,沿途有李树,果实累累,只好采食李子充饥,保住性命。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也因理、李同音之故,自利贞开始,将理氏改为李氏。 李姓后代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 李利贞的十世孙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为老子,生于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周平王时做过管理图书的官员,著有《道德经》留传于世。 据<<新唐书、宗室世系>>及<<宰相世系>>记载,李耳生李宗,字尊祖,魏封于段,为干木大夫。生同,为赵大将军。生兑,为赵相。生跻,为赵阳安君。二子:曰云、曰恪。恪生洪,字道弘,秦太子太傅。生兴族,字育神,一名汪,秦将军。生昙,字贵远,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葬柏人西。生四子:崇、辨、昭、玑。长子崇,字伯佑,陇西(今甘肃境内)守、南郑公,为陇西房,陇西房后又分为39房;四子玑为赵郡(今河北境内)房,赵郡房后又分为东、南、西三组。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明代亲王郡王世系表(原创)汇总

明代亲王郡王 世 系 表 完 整 版

太祖系 秦亲王世系 太祖嫡二子朱樉建藩国于陕西西安府。 秦愍王(朱樉)-秦隐王(朱尚炳)-秦僖王(朱志堩)-秦怀王(朱志均)-秦康王(朱志邅)-秦惠王(朱公锡)-秦简王(朱诚泳)-秦昭王(朱秉欆)-秦定王(朱惟焯)-秦宣王(朱怀埢)-秦靖王(朱敬镕)-秦敬王(朱谊旐)-秦王(朱谊漶)-秦王(朱存枢)。李自成攻破西安,朱存枢投降被俘。 秦愍王朱樉,太祖嫡二子,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就藩西安府。二十八年薨。1370~1395 秦隐王朱尚炳,愍嫡一子,洪武二十八年袭封。曾镇压过沔人高福兴暴动。成祖称帝,曾谴使西安,尚炳初时傲慢无礼,后为成祖威胁,才谢罪归服。永乐十年薨。1395~1412 秦僖王朱志堩,隐嫡一子,永乐十年袭封。二十二年未娶薨。1412~1424 秦怀王朱志均,隐庶二子,初封渭南王,永乐二十二年进封。宣德元年未娶薨。1424~1426 秦康王朱志[土挈]1428~1455 秦惠王朱公锡,康嫡一子,天顺二年袭封。成化二十二年薨。1458~1486 秦简王朱诚泳,惠庶一子,成化四年封镇安王,弘治元年袭封秦王。十一年薨。无子。1488~1498 秦安王朱公铭,康庶三子,封临潼王,追封秦王。 秦庄王朱诚澯,安嫡一子,袭临潼王,追封秦王。 秦昭王朱秉欆,简从弟临潼王朱诚澯庶一子,初袭临潼王,弘治十三年嗣封秦王。追谥其祖朱公铭为安王,父朱诚澯为庄王。十四年薨。1500~1501 秦定王朱惟焯,昭庶一子,正德四年袭封。嘉靖二十三年薨。无子。1509~1544 秦恭王朱诚润,追封。 秦顺王朱秉柎,追封。 秦端王朱惟燫,追封。 秦宣王朱怀埢,定再从弟奉国将军朱惟燫之子,初封镇国中尉,嘉靖二十七年嗣封秦王。追谥其曾祖镇国将军朱诚润为恭王,祖辅国将军朱秉柎为顺王,父朱惟燫为端王。朱诚润,安庶二子也。四十五年,宣王薨。1548~1566 秦靖王朱敬镕,宣庶一子,初封隆德王,隆庆三年袭封。万历四年薨。1569~1576 秦敬王朱1581~1586 秦王朱谊漶,靖嫡三子,万历十三年袭封奉国中尉,十四年加封紫阳王,十五年进封。1587~1617 秦王朱存枢,朱谊漶子,万历年袭封。崇祯末陷于贼,不知所终。1618~1643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夏: (前2070—前1600),禹(姒文命)始建国,亡于商。姒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帝禹建立夏朝时所定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帝禹迁都;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帝启迁都…… 1、夏禹45年 2、帝启29年 3、太康29年 4、仲康l3年; 5、帝相28年--(羿-寒浞) 6、少康21年 7、帝杼17年;

8、帝槐44年9、帝芒l8年lO、帝泄21年l1、不降59年; l2、帝扃2l年l3、帝廑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 皋l1年; l6、帝发l1年17、履癸52年。商: 商王朝(前1600—前1046),高祖太武王成汤(子履)灭夏建立王朝; 世祖文成王盘庚(子旬)迁殷后又称为殷朝(前1300—前1046),亡于周。 其实在之前的几百年,子契因为随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于商。 从此商先后作为虞、夏的诸侯国,一直到商汤灭夏成为商朝。商朝首都也特别多,这里说商王朝建立以后的三个著名都城: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高祖太武王成汤迁都; 殷(今河南安阳):世祖文成王盘庚迁都; 朝歌(沬,今河南淇县),武祖烈王武乙迁都。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 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

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周: 1.西周王朝(前1046—前771),武王(姬发)灭商建立王朝,结束于犬戎。 在此之前,后稷姬弃被虞舜封于邰,作为虞、夏、商的诸侯国。 此后,一度改国号豳(邠,今陕西郴县),至太王(文王的父亲)时期才改国号周。 周在成为王朝之前也数次迁都,灭商后以镐京(西都宗周,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为首都。 不久,成王(姬诵)又以洛邑(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陪都。 2.东周王朝(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迁国,亡于秦。 东周起先以陪都王城(洛邑/河南,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首都; 后来,又以成周(洛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为都城,实际上两座城都在今天的洛阳内。西周:

明朝藩王世系表

明朝藩王世系表 明朝藩王世系表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推翻了 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为了加强对各地人民的统治,有力地监督地方官吏效忠于朝廷,同时防止发生争权夺位的争斗,维系并巩固朱家王朝的统治,朱元璋推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来“夹辅皇室”。朱元璋从洪武三年至洪武十八年(公元1370-1385年),先后分封诸子为王,分镇各地,使皇权不陷于孤立。朱元璋有子女42人,其中皇子26人,除长子朱标被立为皇太子、皇二十六 子朱楠出生刚满月就殇亡外,其余24人均封为亲王(一字王)。其中皇八子朱梓,洪武三年封潭王。十八年就藩长沙。朱梓“英敏好学”,善作文章。在长沙时,他常召集王府儒臣 饮酒赋诗,亲自评品其高下。他温文儒雅,“有恩于民”。其时,朱元璋大兴党狱,法网森严。,谭王妃的父亲都督於显,哥哥宁夏指挥於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朱梓惶恐不安。朱元璋派了使者安慰,并召他进宫,朱梓非常害怕,就和王妃於氏一道自焚而死,没有儿子,撤消了封地。朱元璋的儿子们大多数不是野心勃勃便是残暴荒淫,好不容易有这麽一个温文儒雅,安分守己的,却不得其死。很多后人都为他抱屈,如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元老名臣夏元吉,公安派的创始人袁家三兄弟中的老三袁中道都写有悼

念的诗篇。皇九子朱杞,洪武三年受封赵王,第二年去世,年仅三岁。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有后代的23个儿子,从孙子辈算起各拟定了20个字的后代世系,每个字为一世。几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个字则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以下依此类推。在朱元璋为23房子孙所取派语分别是:太子房: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秦王房: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晋王房: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燕王房: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周王房: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楚王房: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齐王房: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鲁王房: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蜀王房: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湘王房: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代王房: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肃王房:瞻禄贡真

越南皇帝世系表

越南世系表 1.丁朝[大瞿越](公元968-980年) 丁部领结束了十二使君之乱,建立第一个独立王朝丁朝。国号大瞿越, 被北宋封为交趾郡王。 丁先皇(大胜明皇帝)丁部领968-979年父子同时为杜释杀,尊为先皇。 南越王丁琏968-979年为丁部领长子,同时被杀,并未登基。 丁废帝丁璇979-980年 2.前黎朝(公元980-1009年) 黎桓为丁朝十道将军,趁丁废帝年幼试图篡位。宋太宗派军来救,黎桓 趁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并败宋军。黎朝分全国为十道,并立佛 教为国教。 天福帝黎桓980-1005年天福、应天黎桓死后诸子争立。 中帝帝黎龙越1005-1008年应天、景瑞 帝龙铤黎至忠1008-1009年 3.李朝(公元1010-1225年) 李朝定都升龙(今河内),并分全国为二十四路,第一次引入科举制度。 李朝亦为佛教国家,国王多出家为僧。李朝建国后,仿效中国唐朝和宋 朝而采取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模式。在太祖、太宗、圣宗、仁宗四代君主 在位的117年里,越南进入了政治集中、国家统一、国势强盛的时期。 李朝前期多次与宋朝、真腊、占城发生战争,占领了大片领土。公元 1127年仁宗去世后,越南国势开始衰弱,国内封建诸侯相互交战,争 夺权力。李朝末年,发生了范猷之乱和陈嗣庆、陈承兄弟专权的场面。 最后权臣陈守度趁李昭皇年幼,篡夺政权而建立了陈朝。 李太祖(神武帝) 李公蕴 1010-1028年顺天李公蕴原本是前黎朝权臣、亲卫殿前指挥使。公元1010年,李公蕴趁前黎朝发生内乱而自立为帝,改元顺天,定都升

龙(河内)。 李太宗李佛玛(李德政) 1028-1054年天成、通瑞、乾符有道、明道、天感圣武、崇兴败诸弟叛乱而释之,试图支持侬志高反宋,最终不成功。 李圣宗李日尊1054-1072年龙瑞太平、彰圣嘉庆、;龙彰天嗣、天祝宝象、神武改国号大越 李仁宗李乾德1072-1127年太(泰)宁、英武昭圣、广佑、会丰(符)、龙符、会祥大庆、天符睿武、天符庆寿派李常杰十万大军陷宋三州,终为郭逵所败。 李神宗李阳焕1127-1138年天(大)顺、天(大)彰宝嗣仁宗侄,国势始衰。 李英宗李天祚1138-1176年绍明、大定、政(正)隆宝应、天感至宝宋始封为安南国王。 李高宗李龙翰1176-1211年宝符、天资嘉瑞、天嘉宝佑、治平龙应陈守度开始专权。 李惠宗李旵1211-1224年建嘉 李昭皇李天馨1224-1225年天彰有道惠宗女,唯一女王。 4.陈朝(公元1225-1400年) 1225年,掌握李朝大权的辅国大尉陈承与殿前指挥使陈守度,强迫年 幼的女皇李昭圣让位于陈承之子陈炬,并强迫李姓一概改为阮姓。陈朝 分全国为十二路,抵抗了蒙古人的三次进攻。 陈太祖(初谥徽宗,太宗追崇) 陈守度1225-1264年终身为太师,未登基。 陈太宗元孝皇帝陈日煚1225-1273年建中、天应政平、元丰守度侄,以李昭皇为后,蒙古第一次入侵。 陈圣宗宣孝皇帝陈日烜1273-1279年绍隆以李昭皇为后,为乱伦之举。 陈仁宗睿孝皇帝陈日燇1279-1293年元朝第二三次入侵,仁宗臣服于元朝,为安南国王。 陈英宗仁孝皇帝陈烇1293-1314年擒占城国王制至。

明代皇帝名字和五行

明代皇帝名字和五行 明代皇帝世系 姓名庙号谥号年号陵墓 朱元璋太祖高皇帝洪武(1368年——1398年)孝陵 朱允炆惠宗让皇帝建文(1399年——1402年)待考(东宫朱标之长子) 朱棣成祖文皇帝永乐(1403年——1424年)长陵(成祖开始,帝位由燕王这一系世袭)朱高炽仁宗昭皇帝洪熙(1424年——1425年)献陵 朱瞻基宣宗章皇帝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 朱祁镇英宗睿皇帝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裕陵 朱祁钰代宗景皇帝景泰(1450年——1457年)景泰陵 朱见深宪宗纯皇帝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 朱佑樘孝宗敬皇帝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 朱厚照武宗毅皇帝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 朱厚熜世宗肃皇帝嘉靖(1522年——1566年)永陵 朱载垕穆宗庄皇帝隆庆(1567年——1572年)昭陵 朱翊钧神宗显皇帝万历(1573年——1620年)定陵 朱常洛光宗贞皇帝泰昌(1620年——1621年)庆陵 朱由校熹宗悊皇帝天启(1621年——1627年)德陵 朱由检思宗烈皇帝崇祯(1628年——1644年)思陵 朱由崧安宗简皇帝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 朱聿键绍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 朱聿鐭文宗节皇帝绍武(1646年——1646年)绍武陵 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历(1646年——1662年)永历陵 朱元璋之后的每一位皇帝,名字中都含有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之一。 关于姓名中出现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原因: 为了明确支派和各支派的辈份。朱元璋以每一个儿子为一支派,每一支派定了二十个字作为名字中第二个字的用字,再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的规律,作为名字中第三个字的用字。 《明史·卷一百表第一诸王世表一》里对为什么这么做及各支派用字都有比较清楚的表述:明太祖建藩,子孙世系预锡嘉名,以示传世久远.当神宗中叶,仅及祖训之半,而不亿之丽,宗禄亏乏,议者遂有减岁禄,限宫媵,且限支子之请.由是支属承祧者,亲王无旁推之恩;从继世者,郡封绝再袭之例;以及名婚不时有明禁,本折互支无常期.启、祯时,军饷告绌,大农蒿目,安能顾赡藩维.亲王或可自存,郡王以至中尉空乏尤甚.一旦盗起,无力御侮,徒手就戮,宗社为墟,惜哉! 考之史册,汉诸王表与王子侯离而不属,世次难明.唐宗族蕃大,源远流长,然诸王以不出合,不分房,子孙皆阙而不著.宋史於太祖、太宗、魏王廷美之裔,迄临安沦没,悉载谱牒,而贤愚并列,漫无裁割.兹表明代亲王至郡王而止,以从史、汉诸王及王子侯之例.又彷唐宗分房法,系各府郡王於亲王之下,如小宗之从大宗.其余不得封者,概不载. 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命名虑有重复,乃於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不拘. 东宫拟名曰: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秦府曰: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清朝皇子、亲王及其福晋冠服

皇子、亲王及其福晋冠服 皇子冬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冠,熏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亲王同其冠制下达文武一品皆如之。 皇子夏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夏朝冠,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緑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顶如冬朝冠。亲王同其冠制下达庶官皆如之。 皇子端罩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端罩,紫貂为之,金黄縀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 皇子冬朝服一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襞积行龙六,间以五色云。 皇子冬朝服二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绿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要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 皇子夏朝服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夏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绿,余俱如冬朝服。

皇子朝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朝珠,不得用东珠,余随所用,绦皆金黄色,亲王世子郡王皆同。 皇子朝带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饰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亲王同其带色,宗室皆如之,觉罗用红带。 皇子蟒袍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蟒袍,色用金黄,片金绿绣文通九蟒,裾左右开,制达宗室。 亲王端罩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縀里,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下至贝子固伦额驸皆同。 亲王补服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补服,色用石青,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世子同。 亲王冬朝服一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冬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制同皇子冬朝服。世子郡王皆同。 亲王冬朝服二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冬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片金加海龙绿,制同皇子冬朝服。世子郡王皆同。

唐朝皇帝世系表

唐朝皇帝世系表 唐朝皇帝世系表唐朝和武周618年—907年武周之前的唐朝618年—690年 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年-626年武德618年-626年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年-649年贞观627年-649年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年-683年永徽650年-655年 显庆656年-661年 龙朔661年-663年 麟德664年-665年 干封666年-668年 总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仪凤676年-679年 调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开耀681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 中宗 (为武后所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年,(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684年睿宗 (为武后所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年,(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684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84年-705年 光宅684年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 载初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大圣皇帝武曌684年-705年 天授690年-692年 如意692年 长寿692年-694年 延载694年 证圣695年 天册万岁695年-696年 万岁登封696年 万岁通天696年-697年 神功697年

圣历698年-700年 久视700年 大足701年 长安701年-704年 唐朝复辟705年—907年 中宗(重祚)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见684年,) 705年-710年神龙705年-707年 景龙707年-710年 少帝李重茂710年唐隆710年 睿宗(重祚)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见684年,) 710年-712年景云710年-711年 太极712年 延和712年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712年-756年先天712年-713年开元713年-741年 天宝742年-756年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年-762年至德756年-758年干元758年-760年 上元760年-761年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762年-779年宝应762年-763年 广德763年-764年 永泰765年-766年 大历766年-779年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780年-805年建中780年-783年 兴元784年 贞元785年-805年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805年永贞805年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李纯806年-820年元和806年-820年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821年-824年长庆821年-824年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824年-826年宝历824年-826年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826年-840年宝历826年 大和827年-835年 开成836年-840年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840年-846年会昌841年-846年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846年-859年大中847年-859年

01三皇五帝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三皇五帝简介 三皇五帝世系图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年无确数,最少数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从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三皇五帝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三皇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历史 三皇五帝属中国上古时期,距今久远,少有当时的文字实物资料流传,主要靠传说流传至今,因此这段历史对于后来的人们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处。由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综合史料,大致为: 三皇时代处于约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期。历史资料表明,漫长的三皇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期,早期的女娲也常被列为三皇之一。到五帝时代,已经是父系社会,不过女子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发展中也有很大的贡献。五帝时代文明是三皇时代文明的延续。以文字为例,传说伏羲创造八卦、文字,而在黄帝时代仓颉造字,文字愈加成熟。女娲、伏羲时代的龙崇拜,在炎黄时代进一步发展。传说炎帝(指末代炎帝)、黄帝皆神农后裔,炎帝即神农部落首领,也是各部落联盟的首领、天子共主,当时神农部落已世衰,黄帝和伏羲(有人认为盘古即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传承关系,后来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子,为五帝之首,五帝以后即为夏、商、周时代。 五帝时代在约4000多年前,当时,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主要从事农业劳动,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征服了周边各个部落,黄帝时代华夏文明取得很大发展,华夏族由此产生,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三皇 关于上古传说史中的三位圣王。三皇,有各种说法: (1)伏羲、神农、女娲(《史记·三皇本纪》[司马贞补]、《运斗枢》、《元命苞》) (2)伏羲、神农、黄帝(《尚书·序》、《帝王世纪》) (3)伏羲、神农、燧人(《尚书大传》、《礼纬·含文嘉》) (4)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 (5)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 (各种说法中都包括伏羲、神农两个,另一个有女娲、黄帝、燧人、祝融、共工五种说法。)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

大清不幸,庆王万幸——庆亲王奕劻家族及世系

大清不幸,庆王万幸——庆亲王奕劻家族及世系 编者按:最后一位获准亲王世袭罔替的是庆亲王奕劻,他获得世袭罔替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三年后,清朝灭亡了,奕劻还健在;然而奕劻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就是大清的不幸。奕劻之前的庆亲王世系第一代庆僖亲王永璘,乾隆帝十七子,他的名言“即使皇帝多的如雨点,我也不愿意当;如果哪位哥哥当了皇帝,希望他能把和珅的宅子给我,我就很满足了”,被认为最没有出息的皇子;嘉庆帝扳倒和珅之后,就把和珅的宅子赏赐给了永璘,完成这个最小弟弟的心愿,并且封他为郡王。在永璘弥留之际,嘉庆帝顾念兄弟情谊,封他为庆亲王。庆亲王奕劻第二代庆良郡王绵愍,根据规矩,袭庆郡王爵位;绵愍薨后,道光帝特别批准,庆郡王可以再袭爵一次;永璘五子绵悌,在奕采之后,继承王爵,后被革王爵;永璘第六子辅国公绵性(奕劻生父),因窥伺王爵,被发配盛京; 第三代绵愍没有子嗣,以仪顺郡王绵志子奕采为后,袭郡王。奕采因为丧中纳妾,交宗人府议罪,后夺爵;绵悌之后,道光帝把奕劻过继给绵愍,继承庆亲王大宗;庆亲王世系 奕劻简历:1850年,袭辅国将军;1852年,封贝子;1860年,因咸丰帝三十岁生日,进贝勒;1872年,因同治帝大婚,加郡王衔;1884年,进庆郡王,时值甲申易枢,中法

战争,慈禧太后五十岁生日;1894年,因慈禧太后六十生日,懿旨进亲王,时值甲午中日战争;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两宫驾崩,宣统帝溥仪即位,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为平衡权贵关系,批准奕劻亲王爵位世袭罔替;1911年5月,根据宪政要求,摄政王载沣交出权力,裁撤军机处和内阁,组织新内阁,庆亲王奕劻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史称皇族内阁;皇族内阁 1911年11月,因辛亥革命爆发,清廷被迫解散奕劻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奕劻改任弼德院总裁;伊洛河畔看春秋:庆亲王奕劻,乾隆皇帝曾孙,原本与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都毫无关系;因为家族一再有人犯罪,被选继承庆亲王大宗;而他凭借慈禧太后信任,一再加官进爵,进封郡王、亲王,获准世袭罔替,都是在国家面临大灾难的时候,真是“大清不幸,庆王万幸”,以至于宣统帝给他谥号“密”,奕劻的一生,是罪恶的一生,绝对是被否定的。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清朝亲王世系表

清朝亲王世系表 清兴祖(清太祖之曾祖父,名福满)诸子,均号“宁古塔贝勒” 德世库(兴祖第一子) 刘阐(兴祖第二子) 索长阿(兴祖第三子) 清景祖-觉昌安(兴祖第四子) 包朗阿(兴祖第五子) 宝实(兴祖第六子) 清景祖(清太祖之祖父,名觉昌安)诸子 武功郡王-礼敦(景祖第一子) 慧哲郡王-额尔衮(景祖第二子) 宣献郡王-斋堪(景祖第三子) 清显祖-塔克世(景祖第四子) 恪恭贝勒-塔察篇古(景祖第五子) 清显祖(清太祖之父,名塔克世)诸子 清太祖-努尔哈赤(显祖第一子) 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显祖第二子) 庄亲王-舒尔哈齐(显祖第三子) 二贝勒-阿敏(舒尔哈齐第二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铁帽子) 靖定贝勒-费扬武(舒尔哈齐第八子) 通达郡王-雅尔哈齐(显祖第四子) 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显祖第五子) 清太祖(名努尔哈赤,年号天命)诸子 广略贝勒-褚英(太祖第一子) 安平贝勒-杜度(褚英第一子) 敬谨亲王-尼堪(褚英第三子) 礼亲王-代善(太祖第二子,铁帽子) 克勤郡王-岳讬(代善第一子,铁帽子) 颖亲王-萨哈璘(代善第三子)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萨哈璘第二子,铁帽子) 谦襄郡王-瓦克达(代善第四子) 镇国勤敏公-阿拜(太祖第三子) 镇国将军-汤古代(太祖第四子) 三贝勒-莽古尔泰(太祖第五子) 辅国公-塔拜(太祖第六子)

饶馀郡王-阿巴泰(太祖第七子) 温良贝子-博和讬(阿巴泰第二子) 端重亲王-博洛(阿巴泰第三子) 安亲王-岳乐(阿巴泰第四子) 清太宗-皇太极(太祖第八子) 镇国公-巴布泰(太祖第九子) 和硕贝勒-德格类(太祖第十子) 镇国将军-巴布海(太祖第十一子) 英亲王-阿济格(太祖第十二子) 辅国公-赖慕布(太祖第十三子)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第十四子,铁帽子) 豫亲王-多铎(太祖第十五子,铁帽子) 清太宗(名皇太极,年号崇德)诸子 肃亲王-豪格(太宗第一子,铁帽子) 辅国公-叶布舒(太宗第四子) 承泽亲王-硕塞(太宗第五子,后改号庄亲王,铁帽子) 镇国公-高塞(太宗第六子) 辅国公-常舒(太宗第七子) 清世祖-福临(太宗第九子) 辅国公-韬塞(太宗第十子) 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太宗第十一子) 清世祖(名福临,年号顺治)诸子 裕亲王-福全(世祖第二子) 清圣祖-玄烨(世祖第三子) 荣亲王(世祖第四子,未命名,二岁薨) 恭亲王-常宁(世祖第五子) 纯亲王-隆禧(世祖第七子) 清圣祖(名玄烨,年号康熙)诸子 直郡王-允禔(圣祖第一子) 理亲王-允礽(圣祖第二子,废太子) 诚亲王-允祉(圣祖第三子) 清世宗-胤禛(圣祖第四子,初封雍亲王) 恒亲王-允祺(圣祖第五子) 淳亲王-允祐(圣祖第七子) 廉亲王-允禩(圣祖第八子) 贝子-允禟(圣祖第九子) 敦郡王-允礻我(圣祖第十子) 履亲王-允祹(圣祖第十二子)

唐朝皇帝世系表庙号

唐朝皇帝 世系表庙 号 谥号姓名在位限陵寝号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62 6 献陵武德618-626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 民 627-64 9 昭陵贞观627-649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 650-68 3 乾陵 永徽,显庆,龙朔, 麟德,乾封,总章, 咸亨,上元,仪凤, 调露,永隆,开耀, 永淳,弘道 650-655 656-661 661-663 664-665 666-668 668-670 670-674 674-676 676-679 679-680 680-681 681-682 682-683 683 中宗(被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 定陵嗣圣684 睿宗(被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69 桥陵 684#684#685-6 88#689#690 武周690-705先为则天大圣皇帝,后改则天大圣 皇后 武曌 690—7 05 乾陵 天授-如意-长寿- 延载-证圣-天册 万岁-万岁登封- 万岁通天-神功- 圣历-久视-大足- 长安 690—692#692 #692-694#694# 695#695-696#6 96#696-697#69 7#698-700#700

#701#701-705 中宗(复位)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 705-71 0 定陵 神龙-景龙 705-707#707-7 10 恭宗殇皇帝李重 茂 710 唐隆710 睿宗(复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 710-71 2 桥陵 景云-太极-延和 710-711#712#7 12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 基 712-75 6 泰陵 先天-开元-天宝 712-713#713-7 41#742-756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76 2 建陵 至德-乾元-上元 756-758#758-7 60#760-761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 762-77 9 元陵 宝应-广德-永泰- 大历 762-763#763-7 64#765-766#76 6-779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 780-80 5 崇陵 建中-兴元-贞元 780-783#784#7 85-805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805 丰陵永贞805 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纯 806-82 景陵元和806-820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 821-82 4 光陵长庆821-824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 824-82 6 庄陵宝历824-826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 826-84 0 章陵 宝历-大和-开成 826#827-835#8 36-840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 840-84 6 端陵会昌841-846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 李忱 846-85 9 贞陵大中847-859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 懿道大孝皇帝

明代亲王

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为了加强对各地人民的统治,有力地监督地方官吏效忠于朝廷,同时防止发生争权夺位的争斗,维系并巩固朱家王朝的统治,朱元璋推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来“夹辅皇室”。朱元璋从洪武三年至洪武十八年(公元1370—1385年),先后分封诸子为王,分镇各地,使皇权不陷于孤立。朱元璋有子女42人,其中皇子26人,除长子朱标被立为皇太子、皇二十六子朱楠出生刚满月就殇亡外,其余24人均封为亲王(一字王)。其中皇八子朱梓,洪武三年封潭王。十八年就藩长沙。朱梓“英敏好学”,善作文章。在长沙时,他常召集王府儒臣饮酒赋诗,亲自评品其高下。他温文儒雅,“有恩于民”。其时,朱元璋大兴党狱,法网森严。,谭王妃的父亲都督於显,哥哥宁夏指挥於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朱梓惶恐不安。朱元璋派了使者安慰,并召他进宫,朱梓非常害怕,就和王妃於氏一道自焚而死,没有儿子,撤消了封地。朱元璋的儿子们大多数不是野心勃勃便是残暴荒淫,好不容易有这麽一个温文儒雅,安分守己的,却不得其死。很多后人都为他抱屈,如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元老名臣夏元吉,公安派的创始人袁家三兄弟中的老三袁中道都写有悼念的诗篇。皇九子朱杞,洪武三年受封赵王,第二年去世,年仅三岁。 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有后代的23个儿子,从孙子辈算起各拟定了20个字的后代世系,每个字为一世。几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个字则必须是

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以下依此类推。在朱元璋为23房子孙所取派语分别是:太子房: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房: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房: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燕王房: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房: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房: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房: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鲁王房: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蜀王房: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湘王房: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代王房: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肃王房: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辽王房: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庆王房: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宁王房: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岷王房:徽音膺彦誉,定幹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谷王房: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韩王房: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沈王房: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