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14(1)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13-14(1)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13-14(1)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13-14(1)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实验一ICP-AES测定水的镁(钙)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全谱只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的主要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ICP分析原理及其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ICP-OES全谱直读光谱仪,可以进行各类样品中的多种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尤其是对水溶液中多种微量元素的测定它是一种极有竞争力的分析方法。本实验采用美国瓦里安公司产VISTA-MPX型全谱直读光谱仪。该仪器采用CCD电荷耦合二维检测器作为光电元件,具有暗电流小、灵敏度高、信噪比较高的特点,具有很高的量子效率,接近理想器件的理论极限值,且是超小型的、大规模集成的元件,可以制成线阵式和面阵式的检测器。每个CCD 检测器包含2500个像素,将若干CCD检测器环形排列于罗兰园上,可同时分析175-785nm 波长范围的千上万条谱线,这些谱线可被同时采集、测量和储存。

当样品经雾化器雾化并由载气带入等离子体光源中的分析通道时就会被蒸发、原子化、激发、电离、并产生辐射跃迁。激发态原子或离子发出的特征辐射经过分光后照射到CCD 感光单元上,在这些感光单元中就会产生电荷积累,电荷积累的快慢与谱线的发射强度成正比。如果分析物在蒸发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等离子体光源中谱线的自吸收效应可忽略时,谱线强度就与分析物浓度之间存在着简单的线性关系,由此即可测出样品中分析物的含量。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VISTA-MPX型,美国瓦里安公司;试剂:HNO3、HF、HCl试剂:优级纯,上海振兴化工厂;钙(镁)标准储备液(1000 mg·L-1):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钙(镁)标准使用液(50mg·L-1):准确移取待测金属离子标准储备液各5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线。

试验用水:超纯水。

四、实验步骤

1、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

准确移取0、2.0、5.0、10.0mL钙(镁)标准使用液,分别置于4个50mL容量瓶中,各加入1mLHNO3,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后,用0.4um的过滤头过滤,待用。此标准系列溶液浓度为:0.0、2.0、5.0、10.0ug/mL。

2、待测样品及样品加标液配制

分别移取5ml自来水置于2个50mL容量瓶中,其中一个容量瓶中再加入2.0mL钙(镁)标准使用液,各加入1mLHNO3,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后,用0.4um的过滤头过滤,待用。

3、ICP-OES分析检测

按附录四开启仪器,按下表设置工作条件,先测定标准系列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再用空白较准零点,依次测定待测样品及加标样品液浓度。

表2 ICP-OES工作条件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实验数据记录

将仪器测定数据记录于表3中。

表3 数据记录与处理

2.标准曲线线性回归

以钙(镁)离子发射强度为纵坐标,标准系列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利用Microsoft excel 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线性方程,对比仪器自动给出的线性方程,比较差别。

3.标准曲线线性方程零点校正

根据空白标准溶液钙(镁)离子发射强度值对Microsoft excel得标准线性方程进行零点校正,得到校正方程:

4.待测样品及加标样品液浓度计算

将待测样品及加标样品液平均发射强度代入校正线性方程进行计算得:

待测样品浓度:

加标样品液:

5.加标样品回收率计算

)/(50

1

50C)C (mL mg ??-=

加标回收率

思考题

1.ICP-AES 的分析对象是什么? 2.ICP-AES 分析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3.全谱直读光谱仪的先进之处是什么?

实验二 原子吸收测自来水中的镁(钙)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2. 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3. 了解以回收率来评价分析方案所测得结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溶液中的镁(钙)离子,通过空气-乙炔火焰燃烧器时,被分解为气相状态的镁(钙)原子,当由镁(钙)空心阴极灯辐射出波长为285.2nm (422.7 nm )的镁(钙)特征谱线通过原子蒸汽时,部分光线被镁(钙)原子蒸气强烈吸收,其吸收的强度与镁(钙)原子蒸气浓度的关系符合比耳定律:

KNL T

1

lg A ==

式中:A 为吸光度,T 为透光度,K 为吸光系数,N 为单位体积镁(钙)原子蒸气中吸收辐射共振线的镁(钙)原子数,L 为镁(钙)原子蒸气的厚度。

当镁(钙)离子原子化,火焰的绝对温度又低于3000K 时,可以认为原子蒸汽中,基态原子的数目实际上接近于原子总数,因此,在固定的实验条件下,原子总数A 与试样浓度C 满足如下关系:

KC A =

利用A 与C 的关系,可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出已知浓度的镁(钙)离子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再测试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可求出试液中镁(钙)的含量。 自来水中除含有镁(钙)离子外,还含有其它阳离子和阴离子,其中Al 3+

、Zr 2+

、Ti 2+

、PO 43-、SO 42-等离子对镁(钙)的干扰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加入锶或镧离子作干扰抑制剂来消除这些离子的干扰。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与器皿: Z-8000型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其它类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镁(钙)元素空心阴极灯;50ml 容量瓶6个;10ml 移液管1只;5ml 移液管2只;1ml 移液管2只;

试剂: 1. 镁(钙)标准贮备液(1000ug/ml ):准确称取于800灼烧至恒重的氧化镁(钙)(A.R.)1.6583g,加入1mol/L 盐酸至完全溶解,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

2. 镁(钙)标准工作液(50ug /mL):准确移取镁(钙)标准贮备液5ml 于100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

3. 氯化锶溶液:(35mg/ml):称取 35g 溶于60ml 浓盐酸中,用二次水稀释至1L 。 四、实验步骤

㈠.溶液配制

1. 标准溶液的配制:在7只5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0、

2.0、5.0、10.0mL的镁(钙)标准工作液、0.5mlSrCl2和1.0ml(1+1)盐酸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线,充分摇匀。

2. 自来水样的配制:用5.0ml移液管准确吸取5.0ml自来水样,置于50m1容量瓶中,加入0.5mlSrCl2、1.0ml(1+1)盐酸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3. 回收率水样的配制:用5.0ml移液管准确吸取5.0ml自来水样,置于50ml容量瓶,加入2mL的镁(钙)标准溶液及0.5mlSrCl2、1.0ml(1+1)盐酸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㈡.绘制标准曲线:

(1).检查仪器各操作旋钮和按键开关是否关闭状态;检查各管路有无异常现象,检查燃气是否泄漏;

(2).合上电源总开关,打开电子交流稳压器的电源开关,预热15min左右;

(3).按下空气压缩机电源按钮,拉下排风扇开关,打开冷却水龙头;

(4).装上镁(钙)空心阴极灯,打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源开关,预热3~5min后,设定仪器工作参数(元素、火焰法、特征波长、灯电流、燃气压力、阻燃气压力、狭缝宽度、标准曲线法、平行样测定次数等),进入模拟监控界面;

(5).将进样吸管插入空白溶液中,开启火焰,当基线走平后,按下测试键,待仪器发出“滴”的声响后,即可将进样吸管取出,插入去离子水中,清洗片刻,此时,CRT荧光屏上将显示出该溶液的吸光度;待进样管和喷雾头清洗干净后,又可以进样,如此方法进样三次后,即可从稀至浓依次测试标准系列溶液吸光度;

(6).按标准曲线键进行标准曲线显示界面检查标准曲线,如果标准曲线出现单点明显偏移,可进行删除,如果出现单点平行测定偏差即可调到修正界面,回到模拟监控界面,重新测定该标液的吸光度,再回到标准曲线显示界面,如需替换(使用新数据),就按下相应的标液数字键进行替换,标准曲线将重新绘制;如若不更换,就按数字键3(NO),标准曲线则维持原样。

㈢水样及回收率水样测试

如果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接近0.9990,同一个标液的三次吸光度值又十分接近,且各个点都在曲线上,则此标准曲线较好,即可回到模拟监控界面,更换干净的去离子水清洗进样管,用空白液对标准曲线进行浓度校零三次,此次测试,屏幕上显示的数据不再是空白溶液的吸光度,而是它的浓度,该浓度则是仪器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和上述绘制的标准曲线,自动得出的溶液浓度。

空白液校零后,即可从稀至浓,依次测量水样及回收率水样的浓度。

㈣仪器关闭

实验结束后,继续喷入去离子水清洗设备2~3min,在火焰燃烧的情况下,先顺时针关乙炔瓶主阀门,待各压力表压力指数为零时,再逆时针关闭减压阀,使管路中的余气烧尽,

最后,关闭仪器的燃气与助燃气开关,调节仪器各旋钮至零位,依次关闭原子吸收、空气压缩机、稳压电源和仪器设备控制电源开关,用浸有无水乙醇的棉球清洗燃烧器,并将实验台面整理干净,盖上仪器罩,填好仪器使用登记卡,方可离开实验室。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1 原子吸收测自来水中镁(钙)含量的数据记录

由上表得知:C水样 = mg/L C回收率 = mg/L

由公式:回收率 = [(回收率水样-水样浓度)×50÷加入的镁(钙)量] ×100% 计算得:回收率 = [(C回收率- C水样) ×50÷5] ×100% = %

因此,自来水中镁(钙)的浓度 = C水样×50÷5 = mg/L

六、思考题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可见光的分光光度法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 为什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配制和稀释都要用去离子水?连续测定n

个试样,为什么每次都要用去离子水调零?

电镀铬废水中氟的选择性电极与分光法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锻练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实验能力;

3.训练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与实事求是的实验工作习惯。

二、实验要求:

1.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仪器分析原理及分析方法;

2.掌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与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析原理与仪器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标准曲线定量方法的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方法;

三、实验方法概述:

传统的电镀铬废水分装饰镀铬与硬镀铬两种,前者除了含Cr6+、SO42-、Cr3+外,还含有Ni2+、Fe2+等杂质离子,可能还含有F-与铬雾抑制剂(有机物);后者主要含有Cr6+、SO42-、Fe3+与铬雾抑制剂。通常两股废水均流入同一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其中的Cr6+、F-的排放量均受到环保的严格控制。

由于生产现场采集的电镀铬废水常混杂泥土等悬浮物,加之其中含有的有机的抑雾剂严重干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正常使用,因此,采集的样品必须去除悬浮物后,方能测定其中的铬和氟。

本实验样品取自装饰镀铬生产线最后一道水洗槽,废水中氟含量较低,且无任何悬浮物,故可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与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进行测定。

四、实验内容

实验三电镀铬废水中氟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

1、方法原理

用蒸馏比色法测定水中痕量氟,麻烦又费时,而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则快速简便。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膜由LaF3单晶制成,其电极电位满足能斯特公式:E=b-0.0592lg[F-];离子选择性使用过程中,其电极的功能电位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实验中必须选择合适的工作条件,如:溶液搅拌;加入“离子缓冲强度剂”,固定离子强度,使电位E与F-浓度具有能斯特效应,消除OH-干扰,控制测定液的pH值在5.0-5.5范围内,避免铁、铝等金属离子与氟离子形成络合物。

测试时氟离子选择性电极与测定液组成如下电池: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试液(F-)Hg,HgCl2 KCl(饱和)

电位E与lg[F-]成线性关系,因此,只要作出E对lg[F-]的标准曲线,即可从标准曲线上,由水样电位求得其中的氟离子浓度。

由于电镀铬废水中的铬、铁、镍离子含量较高,严重干扰氟离子的测定,故需用化学沉

淀法去除后在测定。

2、仪器与试剂:

仪器:⑴.离子计,或其它型号的高阻抗毫伏计;⑵.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⑶.电磁搅拌器,磁力搅拌子若干个;⑷.100mL容量瓶6个;⑸.100或150mL聚乙烯烧杯9个;

⑹.10mL单标线移液管3支;⑺.1mL移液管1支;⑻. 500mL洗瓶2个;⑼.吸耳球2个;试剂:⑴. 10-1mol/L F-标准贮备液:称取NaF(在120下烘1小时)4.199g溶于10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到刻度,摇匀,贮存于聚乙烯瓶中;⑵. 10-2~10-6mol/L的F-标准溶液用上述贮备液配制;⑶.离子强度缓冲液(TISAB):称取NaCl 58g,柠檬酸钠10g,溶于8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冰乙酸57mL,缓缓地加入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调节到PH=5~5.5(约需氢氧化钠溶液125mL左右),待至室温,转移到1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3、实验步骤:

(一)电镀铬废水预处理:

量取电镀铬废水20mL,加入(1+1)硫酸1mL,然后,在

连续搅拌的情况下,加入硫酸亚铁,直至溶液由黄色变为蓝绿

色,再边搅拌边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中pH值在10-12,

溶液中的Fe3+、Cr3+完全沉淀后,加热煮沸2min,冷却后,过

滤,滤液中滴加(1+1)硫酸,调整滤液pH值在6.5-7范围内,

再次过滤,定容至100mL后,备用。

(二)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准备:

将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在含10-4mol/L浓度的F-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按下图安装测量电池,氟离子选择电极接离子计或酸度计的测量电极孔内,甘汞电极接“mv”端,测量调节旋钮调至“mv”档,根据仪器使用说明调节好仪器。

1—氟离子选择电极;2—甘汞电极;3—聚乙烯烧杯;4—搅拌子;5—磁力搅拌子。

将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和甘汞电极一起插入装有去离子水的烧杯中,连接电路,开启搅拌,清洗氟电极至电位值约为-320mv左右(此值各支电极不一样)。

测量时应注意: a. 氟电极单晶膜上,不可附有气泡,以免干扰读数;b. 溶液的搅拌速度应缓慢、稳定;c.电极若暂不使用,应置放于空气中;

(三)标准系列溶液及水样的配制:

a.利用逐级稀释法,配制10-2~10-6mol/L的F-标准溶液:

移液管移取10mL 10-1mol/L氟化钠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离子缓冲强度剂,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10-2mol/L的F-标准溶液。然后,从10-2mol/L的F-标准溶液中,移取10mL至另一只100mL容量瓶中,再加入10mL离子缓冲强度剂,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10-3mol/L的F-标准溶液。以此类推,逐级配制10-4、10-5、10-6mol/L的F-标准溶液

b.水样的配制:在50mL 容量瓶中准确加入10mL 离子缓冲强度剂,用预处理后的铬废水备用滤液稀释至刻度线,摇匀。

将上述溶液分别倒入6只塑料烧杯中,放入搅拌子。 (四)电位测试:

a.标准系列溶液电位值测定:滤纸吸去电极上的水滴,插入盛有10-

6mol/L 的F -

标准溶液的烧杯中,打开离子计(或酸度计)和搅拌器的开关,当离子计(或酸度计)显示的电位值保持2min 不变,既可记录。然后,又用滤纸吸去电极上的水滴,插入盛有10-

5mol/L 的F -

标准溶液的烧杯中,测定电位值,以此类推,依次测定10-

4、10-3

和10-2mol/L 的F -

准溶液电位值。

b.水样电位值测定:用去离子水清洗氟离子选择电极至电位值约-320mv 左右,滤纸吸去电极上的水滴后,测定水样电位值。

c.标准溶液电位校准:去离子水清洗氟离子选择电极至电位值约-320mv 左右,滤纸吸去电极上的水滴后,在分别测定10

-5

和10

-3

标准溶液的电位值。

测试完毕,需用去离子水清洗氟离子选择电极至电位值约-300mv 左右,干放于空气中保存。 4、数据记录

5、结果处理:

a.绘制标准曲线:以-lg[F -

]为横坐标,-E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b.氟浓度计算:根据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求氟离子浓度。

氟标准曲线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1

2

3

4

5

6

7

-lg[F]

-E

实验四电镀铬废水中氟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1、方法原理

氟离子在pH为4.1的乙酸盐缓冲液介质中,与氟试剂[3-甲基胺-茜素-二乙酸

C14H7O4CH2N(CH2COOH)2]和硝酸镧反应,生成蓝色三元络合物,该络合物颜色的深度与氟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并在620nm处具有最大吸收。

2、仪器与试剂

可见分光光度计,7200型;1cm比色皿;50 mL比色管;

氟化物储备物质(100mg/L):准确称取NaF(在120下烘1小时)0.2210g溶于1000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到刻度,摇匀,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氟试剂溶液(0.001 mol/L);准确称取0.1930g氟试剂,加少量去离子水润湿,滴加1mol/L 氢氧化钠溶液使其溶解,再加0.125g乙酸钠,用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至5.0后,稀释至500mL,贮存在棕色瓶中。

硝酸镧溶液(0.001 mol/L):准确称取0.433g硝酸镧,加少量1mol/L盐酸溶解,用1mol/L 乙酸钠溶液调节pH值到4.1,稀释至1000mL。

缓冲液(pH=4.1):称取35g无水乙酸钠溶于800mL去离子水中,加75mL冰醋酸,用氢氧化钠溶液调整溶液ph值到4.1(pH计测定),稀释至1000mL。

1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g氢氧化钠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1mol/L盐酸溶液:量取8.4mL浓盐酸至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

3、实验步骤

A、溶液制备:

氟标准使用液(10.00μg/ml)配制:吸取氟化物标准储备液10.0ml,移入100ml的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到标线,储存到聚乙烯瓶中。

显色剂配制:氟试剂溶液、缓冲液、硝酸镧溶液和丙酮按体积比3∶l∶3∶3混合,现用现混合;

标准加入系列溶液配制:在5个50mL的比色管中分别加入1mL电镀铬废水,再用移液管分别加入0.0mL、0.5mL、1.0mL、1.5mL、2.0mL、氟标准使用液,定容至25 mL后,各加10mL混合显色剂,再定容至50mL刻度线,摇匀。

空白溶液制备:另取1个50mL的比色管,加入10mL混合显色剂,用超纯水定容50mL 刻度线。

B、比色测定:

将7200分光光度计电源开启,将波长调至620nm,预热数分钟后,用10mm比色皿,以空白溶液调零后,从稀到浓的顺序依次测定标准加入系列溶液吸光度三次。

4、数据记录

5、结果处理:

1.绘制标准加入曲线:以标准加入系列溶液的氟加入浓度为横坐标,标准加入 系列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加入曲线,得线性回归方程:y=ax+b ;

2. 0#加标品液浓度计算:计算y=0时的x 的绝对值,此值即为0#加标品液的浓度; 3.电镀铬废水中氟浓度计算:50?=X C

4.加标回收率计算:%100%#

#0?-=

氟加入浓度

回收率a y y n 思考题:1、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与分光光度法各有什么特点?

2、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从方法原理、分析仪器和实验操作等方面分析产生

原因?

3、根据两种方法的测定数据,判断哪种方法测定结果更真实可靠。

实验五苯系物的气相色谱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色谱分析基本操作和苯系物的分析;

2.掌握保留值的测定及用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

3.学习色谱校正因子的测定;

4.学习峰面积的测量及用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5.了解如何应用色谱图计算分离度。

二、方法提要

苯系物系指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包括对位、间位和邻位异构体)等。这些物质可以用气相色谱方法进行分析。

本实验采用SE-30为固定液,101白色担体为载体的色谱柱,样品在柱内分离后,进入检测器检测,在配有CDMC-21色谱软件的微机显示屏上得到每一组分相应的色谱峰。在固定色谱操作条件下,某一组分的流出时间不受其它组分的影响。有纯样品时,直接对照保留值可确定试样的化学组成。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GC900A型气相色谱仪(上海科创色谱仪器有限公司);启天2600电脑一台;CDMC-21软件一套;1微升进样器一支。

试剂:101白色担体;SE-30固定液;苯、甲苯、乙苯(均为分析纯);待测试样。

四、实验步骤

1. 苯系物的分析条件

表1 苯系物气相色譜分析条件

按附录一“GC900A型气相色谱议使用说明”置仪器各部件要求与分析条件相符。

2. 样品分析

称样: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苯、甲苯、乙苯样品(各取一滴管混合)混合。利用修正归一法测定未知样中是否含有苯、甲苯、乙苯,并同时测定其含量。

①启动色谱软件CDMC-21(用鼠标左键双击);

②从上图所示的工作站主画面工具条上的一个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归一法”;

③设置参数在图示“参数设置区域“设置分析参数”,也可以采用默认值;

④标样采样用微量注射器分别抽取0.2ul纯的苯、甲苯、乙苯进样;抽取0.5ul空气进样;抽取上述称量的混合标样0.5ul进样;(取样方法:用1ul注射器抽取超过0.5ul的样品,针尖向上推到0.5ul)。

⑤标样谱图保存单击主画面上的普图保存按钮或“文件菜单中”“保存”当前的谱图,为便于用户管理,用户最好自己建一个专门保存某样品的目录,取一个有意义的文件名。

⑥编制ID表、计算校正因子(注:ID表只有在非“归一法”时才起作用。)单击“设置”中的“ID表设置…”或工具条上的“ID表设置”钮,会弹出ID表设置对话框。

以单点校正为例

首先在主画面上的工具条中选择定量计算方法“修正归一法”,打开ID表,按“清空”按钮。按“自动见表”按钮,选取时间窗或时间带,若选择时间窗请输入时间窗宽度,默认值为5。编辑ID表中的各项,使用鼠标双击即可编辑。请输入各组分浓度(含量)。按“计算校准系数”按钮。按“确定”按钮,保存并推出。注:在进行“单点校正”时若需要进行多点平均运算,请在第一张谱图的基础上使用“选取谱图”按钮选取第二张、第三张……谱图,系统会记录用户选取的多张谱图并自动计算平均值。(后几张谱图与第一张谱图中被识别出的峰的个数及顺序必须完全相同)

⑦未知样品测定:选择从工作站主画面工具条上的方法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修正归一法”分析方法。

⑧样品采样单击上图示工作站主画面工具条上的“进入实时采样”按钮或选择“文件”菜单下“实时采样···”即可进入实时采样画面。以进标样的方法进0.5ul未知样。

⑨样品谱图保存参照步骤⑤。

⑩打印预览及打印单击主画面上的“结果报告打印”按钮可打印当前结果报告。或到“文件”菜单中的“打印预览”、“打印”下再选择用户要打印预览或打印的报告。

3.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

分别在柱温75、90、100℃温度条件下,进0.5ul苯、甲苯、乙苯的混合溶液,比较其分离度。

五、实验记录及结果计算

1. 计算各组分的保留值并列表如下:

表2 各组分保留值记录表

2. 分离度的测定:在色谱图上画出整个谱的基线,量出苯、甲苯、乙苯各峰的半峰宽度和两个保留时间差,根据公式:

()+(-=

2Y 1Y t t R 2

12

1r1

2r

计算相邻两组分的分离度。 六、注意事项

1. 在开启热导电源前,必须首先通入载气。数分钟后再开启热导电源,否则容易使热导池铼钨丝氧化烧毁。实验结束时,应先把桥流调到最小值,再关掉热导电源,最后关掉载气。

2. 微量进样器是精密器件,要小心使用。注射器推入针芯作用力不得过猛,否则会使针芯尾部压弯。针芯拉动不得超过鸽子图案。当针芯拉动困难时,不要硬推硬拉,要及时报告老师处理。

3. 进样操作正确与否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进样时要随时保持清洁,轻拿轻放。每次取样前要先抽少许样品荡洗进样器,然后排出。取样时要多抽些样品于进样器内,并须使针头朝上,使针管内部气泡上升排出针头,再将过量样品排出,保留所需要量的样品。然后,要用擦镜纸将针头外所沾样品擦净(勿使针头内样品流失)。现在准确的液体体积已经测得。需要再抽一些空气到进样器里,这样能起两个作用:一是空气能在色谱图上绘出一个“峰”,可用以计算调整保留值;二是如果不慎推动针芯,空气可以保护液体使之不被排走。进样时,要以迅速稳当的动作将进样器针头插入进样口橡皮垫,迅速进样后立即拔出。

4. 各加热室升温要缓慢,防止超温。

5. 操作气相色谱仪一定要耐心、细致,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旋动各种阀门、旋钮要缓慢小心。

6. 使用皂膜流量计时,要注意管壁的清洁与湿润,否则皂膜会半途破裂。 七、思考题

1. 柱温对物质的分离度有何影响?

2. 分离度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从测得相邻两组分的分离度判断其分离情况?

实验六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镉

一、 目的要求

1. 了解阳极溶出伏安法的基本原理;

2. 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阳极溶出伏安法是灵敏度高而成本低的痕量成份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反向伏安法,即反向极谱法。因此,在装置和测试技术方面与极谱法相似。

阳极溶出伏安法的操作分为两步。第一步预电解,第二步溶出。样品中的金属离子,除氧后经过电解,富集在工作电极上,在静止30S 或1min 后,以一定的方式,使工作电极的电位由负向正的方向扫描。则电极上沉积的金属重新氧化。由记录仪记录所产生的阳极波。峰电流(或峰高)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成正比。

影响峰电流大小的因素主要有:预电解时间、电解时搅拌溶液的速度、预电解电压、电极面积和容积以及电解富集后放置的时间和溶液对电位扫描的速率等等。因此在实验中必须严格控制条件一致。

本实验以0.25mol/LKCl 为支持电解质,银基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测定废水中痕量隔。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极谱仪或溶出伏安仪;银基汞膜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X —Y 函数记录仪;秒表。 试剂:1.Cd 2+

标准溶液(1.000x10-3

mo1/L ):准确称取A .R.CdCl 2?2

1

2H 2O 0.2284克,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1容量瓶中,稀释到刻度,摇匀;

2. KCl 溶液( 0.25mol/L ):称取A.R.KCl l8. 64克,,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

3.未知隔试液 四、实验内容

1.电极的准备

(1)汞膜电极 用湿滤纸沾去污粉擦净电极表面,用蒸馏水冲洗后浸在1:1HNO 3中,待表面刚变白后,立即用蒸馏水冲洗并沾汞。初次沾汞往往浸润性不良,可用干滤纸将沾有少许汞的电极表面擦匀擦亮,再用1:1HNO 3把汞膜溶解,蒸馏水洗净后重新涂汞膜。每次沾涂1滴汞(约4至5mg),涂汞需在Na 2S03除氧的氨水中进行。

新制备的汞膜电极应在0.1mol/L KCl(Na 2S03除O 2)中于-1.8V(对Ag —AgCl 电极阴极化并正向扫描至-0.2V ,如此反复扫描3次左右后电极便可使用。

实验结束后,将电极浸在0.1mol/L NH 3·H 2O-NH 4Cl 溶液中待用。

(2)Ag-AgCl 电极 银电极表面用去污粉擦净,在0.1mol/L HCl 中氯化。以银电极为阳极,铂电极为阴极,外加+0.5V 电压后,银电极表面逐步呈暗灰色。为使制备的电极性能

稳定,将电极换向,以银电极为阴极,铂电极为阳极,外加1.5V电压,使银电极表面变白,然后再氯化。如此反复数次,制得Ag-AgCl电极。

实验结束后,将电极浸在0.1mol/L KCl溶液中待用。

2. 仪器使用方法

仪器线路连接如图7-1

图7-1 阳极溶出伏安法仪器接线图

(1)按上图连接好线路,并打开各仪器电源开关,预热数分钟;

(2)分别调节“起始”电位与“终止”电位旋钮,并与“复位”—“扫描”开关配合,使电压扫描范围符合测试要求;

(3)调节扫描时间旋钮,选择合适的扫描时间;

(4)将函数记录仪的X-T换向开关打在X处,调节X轴调零旋钮使记录仪在左边适当位置;打开测量开关,再调节Y轴调零旋钮,并与AD-2型零点调节旋钮配合调节,使记录笔在左下方;

(5)选择记录仪合适的X量程和Y量程(X量程置于100mv/cm一档,Y量程置于5mv/cm一档)。Y量程的选择应与AD一2型极谱仪的灵敏度配合调节,使其在一定的范围内(高浓度与低浓度)均有一定的溶出峰高,并尽可能地使用Y量程的高灵敏度档;

(6)打开函数记录仪的记录开关,进行预扫描,调节斜度补偿和起始电流补偿旋钮在适当的位置,使溶出峰的基线平坦,以便于测量峰高,调节完毕后关闭测量开关;

(7)将汞膜电极接AD—2型极谱仪工作电极输入端,Ag-AgCl电极接参比电极的输入端,并将电极放入待测溶液中,打开搅拌开关,并立即将“复位-扫描”开关扳向“复位”,同时揿下秒表计时(如预电解时间1min);

(8)到达预电解时间时,立即关闭搅拌器开关,停止搅拌一定时间(如0.5min);

(9)打开函数记录仪开关,一旦半分钟到达,立即将“复位一扫描”开关扳向“扫描”,进行溶出,

(10)一次扫描结束后,关闭记录仪的测量和记录开关,在终止电压下搅拌溶出1min后再重复测定一次;

(11)实验完毕后,关闭电源,洗净电极。

2.预电解电位的选择

用移液管吸取1.000x10-5mol/L标准镉溶液0.5ml于50ml容量瓶中,加0.25mol/L的KCl溶液20m1和5滴饱和Na2SO3溶液(或通N2),用三次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倒入电

解池中,连通线路,分别在-1.4V,-1.2V、-1.0V、-0.8V和-0.6V的电压下电解2分钟,静止30秒后溶出,绘出溶出峰电流—电解电位曲线,从而选择合适的预电解电位。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预电解电位比金属离子的半波电位负0.4V。

3. Cd2+浓度与溶出峰电流的关系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1.000×10-3mol/L标准Cd2+溶液l.00ml于100ml容量瓶内,用三次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为1.000×10-5mol/L标准Cd2+溶液。在5只50m1的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000×10-5mol/L标准Cd2+溶液0.4、0.8、1.2、1.6和2.0ml,再加入0.25mol/LKCl溶液10ml及5滴饱和Na2SO3溶液,用三次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选用上述实验所得条件(预电解电位,预电解时间、并静止30S),记录阳极溶出曲线,绘制峰高与Cd2+浓度关系曲线。

4. 水样中Cd2+的测定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样品溶液10ml于50m1容量瓶中,加入0.25mol/LKCl溶液10ml及5滴饱和Na2S03溶液,用三次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上述同样方法进行测定,并求出未知液的浓度。

五、结果处理

1.绘制峰高与Cd2+浓度曲线。

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溶液中Cd2+浓度,以mol/L和ppm表示。

六、注意事项

1每进行一次溶出测定后,应在扫描终止电位-0.2V处停扫半分钟左右,使镉溶出,经扫描检验出溶出曲线的基线基本平直后,再进行下一次测定。

2. 为了防止汞膜电极氧化,扫描终止电位应在-0.2V处。

3. 电极制备质量的好坏是本实验的关键,因此,涂渍及净化要严格。

4. 预富集及溶出诸条件是本实验的关键。因此,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条件要一致。

七、思考题

1. 为什么阳极溶出伏安法的灵敏度高?

2. 为了获得再现性好的溶出峰,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最新食品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课件

食品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佳

2016年5月

实验一苦味饮料中硫酸奎宁的荧光法测定 1. 目的意义 喹啉结构是“苯并吡啶”。即一个苯环与一个吡啶环稠合而成。奎宁是喹啉的衍生物,其结构如下: N 喹啉 CH2 CH N CH 3 O C H OH C H 2 N CH2 CH2 CH2 奎宁 奎宁是金鸡纳树皮中含有的苦味晶状粉末,抗疟疾药。疟疾曾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猖獗流行的疾病,曾夺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17世纪末,奎宁由欧洲传入我国,曾称为“金鸡纳霜”,当时是非常罕见的药。后来,瑞典纳尤斯对这种植物的树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提取了其中的有效成分金鸡纳碱,起名为“奎宁”。“奎宁”这个词在秘鲁文字中是树皮的意思。直到1945年,奎宁才实现了人工合成。奎宁是碱性物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盐,俗名硫酸奎宁。 在饮料中硫酸奎宁是调味料,主要用在滋补品和苦柠檬水中,有调味及预防疟疾之功效,例如汤力水是Tonic Water的音译,又叫奎宁水、通宁汽水。是苏打水与糖、水果提取物和奎宁调配而成的。可作为苦味饮料或用于配制鸡尾酒或其它饮料。奎宁饮料以其微苦的口味成为畅销的解渴饮料,特别是在夏季人们大量饮用,但大量消费含奎宁成分的饮料对一些个体有害,如新陈代谢紊乱或对这种物质有超敏性的人要避免摄取奎宁,特别是孕妇。对怀孕期间每天饮用一升以上奎宁饮料的孕妇进行的调查显示,出生后24小时,新生儿就出现神经战栗症状,在他们的尿液中发现了奎宁成分,但2个月以后这些症状就不存在了。为此,对奎宁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原理: 本实验包括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测定,以及苦味饮料中硫酸奎宁含量测定。硫酸奎宁是强荧光性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射蓝色荧光。在稀溶液中荧光强度与硫酸奎宁浓度成正比,可根据荧光强度求出硫酸奎宁浓度。 荧光(发射)光谱: 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在不同的波长下测定所发射的荧光强度,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作曲线为荧光发射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是选择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的依据。 荧光激发光谱: 固定荧光发射波长(一般在最大发射波长处),改变激发光波长,得出不同激发波长的荧光强度,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得曲线称为激发光谱。

仪器分析实验内容(一)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 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 邻二氮菲(phen )和Fe 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phen)2+3 ,其lg K =21.3,ε508=1.1×104 L·mol -1·cm -1,铁含量在0.1~6μg·mL -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 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 3+全部还原为Fe 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 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有关反应如下: HCl OH NH 2Fe 223?++ ==== 22N Fe 2++↑+ 2H 2O + 4H + + 2Cl - N N Fe 2++ 3 N N Fe 3 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以溶液的浓度C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x ,根据测得吸光度值Ax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Cx ,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1 cm 比色皿。 2.试剂 (1)100 μg ·mL -1铁标准储备溶液。 (2)100 g ·L -1盐酸羟胺水溶液。用时现配。 (3)0.1% 邻二氮菲水溶液。避光保存,溶液颜色变暗时即不能使用。 (4)pH=5.0的乙酸-乙酸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1.显色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序号为1~6的6只50 mL 容量瓶中,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 0.4,0.8,1.2,1.6,2.0 mL 铁标准使用液(含铁约100μg·mL -1),分别加入1.00 mL 100 g ·L -1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后放置2 min ,再各加入5.0 mL 乙酸-乙酸钠溶液,3.00 mL 0.1% 邻二氮菲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吸收曲线的绘制 在分光光度计上,用1 cm 吸收池,以试剂空白溶液(1号)为参比,在480~540 nm 之间进行扫描,测定待测溶液(如5号)的吸光度A ,得到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的吸收曲线,从而选择测定铁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 3.标准曲线的测绘 以步骤1中试剂空白溶液(1号)为参比,用1 cm 吸收池,在选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环境科学系 2010年9月

前言 仪器分析实验课是化学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也是非化学类各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之一。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应该使学生尽量涉及较新和较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尽量有效地利用每个实验单元的时间和尽量做一些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巩固和提高学生仪器分析方法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应基本达到: (1)巩固和加深对各类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理解 (2)了解各类常用仪器的基本结构、测试原理与重要部件的功能 (3)学会各类常用仪器使用方法和定性、定量测试方法 (4)掌握与各类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相关联的实验操作技术 (5)了解各类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分析对象、应用与检测范围 (6)培养对实验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7)掌握实验数据的正确处理方法与各类图谱的解析方法。

实验一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2)学会使用离子选择电极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一、原理 将氟离子选择电极和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浸入预测含氟溶液,构成原电池。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与氟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线形关系,故通过测量电极与已知氟离子浓度溶液组成的原电池电动势和电极与待测氟离子浓度溶液组成的原电池电动势,即可计算出待测水样中氟离子浓度。常用定量方法是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 对于污染严重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及含氟硼酸盐的水样均要进行预蒸馏。 三、仪器 1.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 2. 饱和甘汞电极或银—氯化银电极。 3. 离子活度计或pH计,精确到0.1mV。 4. 磁力搅拌器、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包裹的搅拌子。 5. 聚乙烯杯:100 mL,150 mL。 6. 其他通常用的实验室设备。 四、试剂 所用水为去离子水或无氟蒸馏水。 1. 氟化物标准储备液:称取0.2210g标准氟化钠(NaF)(预先于105—110℃烘干2h,或者于500—650℃烘干约40min,冷却),用水溶解后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贮存在聚乙烯瓶中。此溶液每毫升含氟离子100μg。 2. 氟化物标准溶液:用无分度吸管吸取氯化钠标准储备液10.00mL,注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氟离子10μg。 3. 乙酸钠溶液:称取15g乙酸钠(CH3COONa)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 4.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称取58.8g二水合柠檬酸钠和85g硝酸

现代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复习题

现代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 一.名词解释 标准曲线:是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信号的关系曲线,由于是用标准溶液测定绘制的,所以称为标准曲线。 准确度:是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 超临界流体:某些具有三相点和临界点的纯物质,当它在高于其临界点即高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就变成了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而是一种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延迟荧光:分子跃迁至T1态后,因相互碰撞或通过激活作用又回到S1态,经振动弛豫到达S1的最低振动能级再发射荧光。这种荧光称为延迟荧光。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的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灵敏度:指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当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测定信号的改变量,它受校正曲线的斜率比较和仪器设备本身精密度的限制。 检出限:是指能以适当的置信度被检出的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 线性范围:指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到遵循线性响应关系的最高浓度间的范围。 梯度洗脱:指在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组成(如溶剂的极性、离子强度、pH等)和配比,使样品中的各个组分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得到分离。 锐线光源:锐线光源是空心阴极灯中特定元素的激发态,在一定条件下发出的半宽度只有吸收线五分之一的辐射光。 自吸收:指当浓度较大时,处于激发光源中心的原子所发射的特征谱线被外层处于基态的同类原子所吸收,使谱线的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自吸收。 原子线:原子外层电子吸收激发能后产生的谱线称为原子线。 离子线:离子外层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所发射的谱线。 电离能: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共振线:在所有原子发射的谱线中凡是由各高能级跃迁到基态时所长生的谱线。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液相色谱中常使用甲醇、乙腈和四氢呋喃作为流动相,这三种溶剂在反相液相色谱中的洗脱能力大小顺序为甲醇<乙腈<四氢呋喃。 2、库仑分析法的基本依据是法拉第电解定律。 3、气相色谱实验中,当柱温增大时,溶质的保留时间将减小;当载气的流速增大时,溶质的保留时间将减小。 二、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D___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2、气相色谱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C__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3、在气相色谱法中,若使用非极性固定相SE-30分离乙烷、环己烷和甲苯混合物时,它们的流出顺序为(C ) A. 环己烷、乙烷、甲苯; B. 甲苯、环己烷、乙烷; C. 乙烷、环己烷、甲苯; D. 乙烷、甲苯、环己烷 4、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和联苯的混合物时,它们的流出顺序为(A ) A. 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联苯; B. 葛根素、联苯、对羟基苯甲醛; C. 对羟基苯甲醛、葛根素、联苯; D. 联苯、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 5、库仑滴定法滴定终点的判断方式为(B ) A. 指示剂变色法; B. 电位法; C. 电流法 D. 都可以 三、判断题 1、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又称为淋洗液,改变淋洗液的组成、极性可显著改变组分的分离效果。(√) 2、电位滴定测定食醋含量实验中电位突越点与使用酸碱滴定法指示剂的变色点不一致(×) 四、简答题 1、气相色谱有哪几种定量分析方法? 答:气相色谱一般有如下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外标法、归一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2、归一化法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应用?

仪器分析实验整理讲义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2016年3月

实验目录 实验一、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机物结构 实验二、X射线衍射的物相分析 实验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金属元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钙、镁硬度 实验四、常规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五、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实验六、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分子荧光光谱分析 实验七、内标法测定奶茶中的香兰素含量 实验八、毛细管电泳仪分离测定雪碧、芬达中的苯甲酸钠 实验九、液相色谱仪分离测定奶茶、可乐中的咖啡因 实验十、循环伏安法观察Fe(CN)6及抗坏血酸的电极反应过程实验十一、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湖水中F-含量 实验十二、差热与热重分析研究Cu2SO4.5H2O脱水过程

实验1 根据1HNMR推出有机化合物C9H10O2的分子结构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核磁共振谱的发展过程,仪器特点和流程。 (2)了解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及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的工作原理。 (3)掌握A V300MHz核磁共振谱仪的操作技术。 (4)熟练掌握液体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的制样技术。 (5) 学会用1HNMR谱图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二、实验原理 1HNMR的基本原理遵循的是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化学位移是核磁共振波谱法直接获取的首要信息。由于受到诱导效应、磁各向异性效应、共轭效应、范德华效应、浓度、温度以及溶剂效应等影响,化合物分子中各种基团都有各自的化学位移值的范围,因此可以根据化学位移值粗略判断谱峰所属的基团。1HNMR中各峰的面积比与所含的氢的原子个数成正比,因此可以推断各基团所对应氢原子的相对数目,还可以作为核磁共振定量分析的依据。偶合常数与峰形也是核磁共振波谱法可以直接得到的另外两个重要的信息。它们可以提供分子内各基团之间的位置和相互连接的信息。根据以上的信息和已知的化合物分子式就可推出化合物的分子结。图1是1H-NMR所用的脉冲序列。 图1:zg脉冲序列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瑞士bruker公司生产的A V ANCE300NMR谱仪;?5mm的标准样品管1支。滴管1个。 2. 试剂 TMS(内标);CDCL3(氘代氯)仿;未知样品:C9H10O2。 四、操作步骤 1. 样品的配制 取2mg的:C9H10O2)放入? 5mm核磁共振标准样品管中,再将0.5ml氘代氯仿也加入此样品管中(溶液高度最好在3.5—4.0cm之间),轻轻摇匀,等完全溶解后,方可测试。若样品无法完全溶解,也可适当加热或用微波震荡等致其完全溶解。 2. 测谱 (1)样品管外部用天然真丝布擦拭干净后再插入转子中,放在深度规中量好高度。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此处操作失误有可能摔碎样品管损害探头!)。按下“Lift on/off”键,

武汉大学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与实践 实验报告(ESI MS液质)

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廖宇翔2011202030138 第七组材料物理与化学 实验目的 1.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工作原理及仪器的基本结构 2. 了解仪器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液质联用(HLPC-MS)又叫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它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为检测系统。样品在色谱部分被分离,通过接口进入质谱,被离子化后,经质谱的质量分析器将离子碎片按质量数分开,经检测器得到质谱图。不同离子的质荷比及其在电场中运动的速度不同,质量分析器便能依此进行分离检测并记录,得到质谱图。而对比色谱图与质谱图中峰的位置可进行定性和结构分析,根据峰的强度可进行定量分析。液质联用体现了色谱和质谱优势的互补,将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MS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能够提供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构信息的优点结合起来,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和环境分析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仪器 HPLC-ESI-MS 实验所用的质谱仪为电喷雾电离和离子阱检测。电喷雾电离条件温和,分子不易形成碎片,有大量的分子离子。离子阱能有效地保留进入质谱的离子,提高检测器中的离子浓度,有更高的灵敏度。 操作步骤 1.样品预处理。 2.选择合适的工作条件,进样分析。 3.处理数据。 4.在记录质谱数据时可以更据需要选择碎片离子峰的二次或多次质谱图。 思考题 1.质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 质谱仪主要由真空系统、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五部分组成。

2.为什么实验中要维持高真空? 空气中的大量氧会烧坏离子源的灯丝;残余气体分子会使产生信号,干扰质谱图;残余气体分子会引起额外的离子-分子反应,改变裂解模型,使图谱复杂化;残余气体会干扰离子源中电子束的正常调节;大量气体分子还会使离子很快淬灭,达不到检测器;质谱中的加速电压会使残余气体分子放电,影响检测。 3.离子源的作用是什么?说出几种常见的离子源。 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以便被电场加速,进而进入质量分析器被分别记录。即离子源的作用是将分子转化成离子,以便进行检测。常见的离子源有:电子轰击EI、化学电离CI、场致电离FI、场解析电离源FD、快原子轰击FAB、激光解析LDI、电喷雾电离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等等。 4.常见的ESI电喷雾质谱的合适溶剂有哪些? ESI-MS的合适溶剂主要有水、N,N’-二甲基甲酰胺(DMF)、甲醇、正己烷、乙腈以及挥发性酸碱等等。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与答案

二、填空题(共15题33分) 1.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应满足的条件是红外辐射应具有刚好满足分子跃迁时所需的能量和分子的振动方式能产生偶 极矩的变化才能产生分子的红外吸收峰。 3.拉曼位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 ______________无关,而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拉曼光谱是______________光谱,红外光谱是______________光谱;前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后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二者都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两种光谱方法具有______________。5.带光谱是由_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产生的,线光谱是由__原子或离子的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产生的。 6.在分子荧光光谱法中,增加入射光的强度,测量灵敏度增加 原因是荧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呈正比 7.在分子(CH 3) 2 NCH=CH 2 中,它的发色团是-N-C=C<

在分子中预计发生的跃迁类型为_σ→σ*n→π*n→σ*π→π* 8.在原子吸收法中,由于吸收线半宽度很窄,因此测量_______积分吸收________有困难,所以用测量__峰值吸收系数 _______________来代替. 9.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铁谱可用作_谱线波长标尺来判断待测元素的分析线. 10.当浓度增加时,苯酚中的OH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将向__低波数方向位移. 11.光谱是由于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在特定能级间的跃迁所产生的,故根据其特征光谱的()进行定性或结构分析;而光谱的()与物质的含量有关,故可进行定量分析。 12.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分子中()及()的特性,而不是它的整个分子的特性。 13.一般而言,在色谱柱的固定液选定后,载体颗粒越细则()越高,理论塔板数反映了组分在柱中()的次数。

仪器分析实验思考题答案合集汇编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中微量氟 1、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是由那些组分组成,各组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氯化钠,柠檬酸钠,冰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是提高离子强度,柠檬酸钠是掩蔽一些干扰离子,冰醋和氢氧化钠形成缓冲溶液,维持体系PH值稳定!2、测量氟离子标准系列溶液的电动势时,为什么测定顺序要从低含量到高含量? 答:测什么一般都是从低到高,每测一个你都冲洗电极吗,不冲洗的话,从低到高,比从高到低,影响小。还有就是防止测到高浓度的溶液使电极超出使用范围。 3、测定F-浓度时为什么要控制在测定F-离子时,为什么要控制酸度,pH值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 答:因为在酸性溶液中,H+离子与部分F-离子形成HF或HF2-,会降低F-离子的浓度;在碱性溶液中,LaF3 薄膜与OH-离子发生反应而使溶液中F-离子浓度增加。因此溶液的酸度对测定有影响。氟电极的适用酸度范围为pH=5~6,测定浓度在10^0~10^-6 mol/L范围内,△φM与lgC F-呈线性响应,电极的检测下限在10-7 mol/L左右。 二、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1、如何进行纯物质色谱的定性分析? 色谱无法对未知纯物质定性分析(这里所谓未知就是你对它的分子组成、结构一无所知),除非你已经知道它可能是某种物质或某几种物质之一,那么你可以用这几种物质的标准品和待分析的纯物质样品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对照,保留时间相同,则证明是同种物质。 为色谱峰面积; A i 为相对重量校正因子,f(甲醇)=1.62、f(乙醇)=1.65、f(正丙醇)=1.05、f(正f i 丁醇)=0.87 三、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1、 2、制作标准曲线和进行其他条件试验时,加入还原剂、缓冲溶液、显色剂等试 剂的顺序能否任意改变?为什么?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综合实验 摘要:本文分别采用了气质联用技术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原子吸收光谱检测食品中的金属元素。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气质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 前言 现代食品的显著特点是食品的营养化、功能化、方便化,并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这就要求食品加工从原理的选择、加工过程到最终产品及保藏整个链条中对食品的成分及成分的变化有全面的把握和认识。传统的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尽管能从宏观上了解和掌握成分及其变化,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食品加工业的要求,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经成为食品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析手段。 实验内容 一.气-质联用技术检测食品中塑化剂的实验 (一)方法[1] 对于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中规定了GC-MS作为检测方法。 1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凝胶渗透色谱分离系统,分析天平,离心机,旋转蒸发器,振动器,涡旋混合器,粉碎机,玻璃器皿。 2试剂: 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石油醚,丙酮,无水硫酸钠,16种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标准储备液,标准使用液。 3步骤: (1)试样制备:取同一批次3个完整独立包装样品(固体样品不少于500g、液体样品不少于500mL),置于硬质玻璃器皿中,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粉 碎混匀,液体样品混合均匀,待用。 (2)试样处理(不含油脂液体试样):量取混合均匀液体试样5.0mL,加入正己烷2.0mL,振荡1min,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进行GC-MS分析。 (3)空白试验:实验使用的试剂都按试样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后,进行GC-MS分析。 (4)色谱条件: 色谱柱: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内径)×0.25μm]; 进样口温度:250℃; 升温程序:初始柱温60℃,保持1min,以20℃/min升温至220℃, 保持1min,再以5℃/min升温至280℃,保持4min; 载气:氦气,流速1mL/min;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进样量:1μL。 (5)质谱条件: 色谱与质谱接口温度:280℃; 电离方式:电子轰击源; 检测方式:选择离子扫描模式; 电离能量:70eV;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1.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中微量镉 1.1 实验目的 1. 了解阳极溶出伏安法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汞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3. 学习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镉的实验技术。 1.2 基本原理 溶出伏安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的电化学分析方法,一般可达10-8~10-9 mol/L,有时可达10-12mol/L,因此在痕量成分分析中相当重要。 溶出伏安法的操作分两步。第一步是预电解过程,第二步是溶出过程。预电解是在恒电位和溶液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富集痕量组分。富集后,让溶液静止30s 或1min,再用各种极谱分析方法(如单扫描极谱法) 溶出。 阳极溶出伏安法,通常用小体积悬汞电极或汞膜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使能生成汞齐的被测金属离子电解还原,富集在电极汞中,然后将电压从负电位扫描到较正的电位,使汞齐中的金属重新氧化溶出,产生比富集时的还原电流大得多的氧化峰电流。 本实验采用镀一薄层汞的玻碳电极作汞膜电极,由于电极面积大而体积小,有利于富集。先在-1.0 V (vs.SCE) 电解富集镉,然后使电极电位由-1.0 V 线性地扫描至-0.2 V,当电位达到镉的氧化电位时,镉氧化溶出,产生氧化电流,电流迅速增加。当电位继续正移时,由于富集在电极上的镉已大部分溶出,汞齐浓度迅速降低,电流减小,因此得到尖峰形的溶出曲线。 此峰电流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电解富集时间、富集时的搅拌速度、电极的面积和扫描速度等因素有关。当其它条件一定时,峰电流i p只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c 成正比: i p=Kc 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均可进行定量测定。标准加入法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c x、Vx、h 分别为试液中被测组分的浓度、试液的体积和溶出峰的峰高;c s、Vs 为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H 为试液中加入标准溶液后溶出峰

仪器分析实验目录和讲义(2015)

实验讲义 实验65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 实验目的 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实验条件的优化方法,了解与火焰性质有关的一些条件参数及其对钙测定灵敏度的影响;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操作;加深对灵敏度、准确度、空白等概念的认识。 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每种元素有不同的核外电子能级,因而有不同的特征吸收波长,其中吸收强度最大的一般为共振线,如Ca的共振线位于422.7 nm。溶液中的钙离子在火焰温度下变成钙原子,由空心阴极灯辐射出的钙原子光谱锐线在通过钙原子蒸汽时被强烈吸收,其吸收的程度与火焰中钙原子蒸汽浓度符合郎伯-比耳定律,即:A=log(1/T)=KNL(其中:A—吸光度,T —透光度,L—钙原子蒸汽的厚度,K—吸光系数,N—单位体积钙原子蒸汽中吸收辐射共振线的基态原子数)。在一定条件下,基态原子数N与待测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一系列不同钙离子含量标准溶液的A值,可获得标准曲线,再根据未知溶液的吸光度值,即可求出未知液中钙离子的含量。 原子化效率是指原子化器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目与被测元素所有可能存在状态的原子总数之比,它直接影响到原子化器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目,进而对吸光度产生影响。测定条件的变化(如燃助比、测光高度或者称燃烧器高度)和基体干扰等因素都会严重影响钙在火焰中的原子化效率,从而影响钙测定灵敏度。因此在测定样品之前都应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基体干扰则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来消除。 仪器和试剂 AA-3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PE公司);比色管(10 mL 6支);比色管(25 mL 1支);容量瓶(100 mL 1个);移液管(5 mL 2支)。 钙标准溶液(100 μg·mL-1);镧溶液:(10 mg·mL-1)。 本实验以乙炔气为燃气,空气为助燃气。 实验内容 1. 测试溶液的制备 (1)条件试验溶液的配制:将100 μg·mL-1的Ca2+标液稀释成浓度约为2-3 μg·mL-1的Ca2+试液100 mL,摇匀。此溶液用于分析条件选择实验。

大一仪器分析实验讲义(2014修订)

实验65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 实验目的 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实验条件的优化方法,了解与火焰性质有关的一些条件参数及其对钙测定灵敏度的影响;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操作;加深对灵敏度、准确度、空白等概念的认识。 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每种元素有不同的核外电子能级,因而有不同的特征吸收波长,其中吸收强度最大的一般为共振线,如Ca的共振线位于422.7 nm。溶液中的钙离子在火焰温度下变成钙原子,由空心阴极灯辐射出的钙原子光谱锐线在通过钙原子蒸汽时被强烈吸收,其吸收的程度与火焰中钙原子蒸汽浓度符合郎伯-比耳定律,即:A=log(1/T)=KNL(其中:A—吸光度,T —透光度,L—钙原子蒸汽的厚度,K—吸光系数,N—单位体积钙原子蒸汽中吸收辐射共振线的基态原子数)。在一定条件下,基态原子数N与待测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一系列不同钙离子含量标准溶液的A值,可获得标准曲线,再根据未知溶液的吸光度值,即可求出未知液中钙离子的含量。 原子化效率是指原子化器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目与被测元素所有可能存在状态的原子总数之比,它直接影响到原子化器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目,进而对吸光度产生影响。测定条件的变化(如燃助比、测光高度或者称燃烧器高度)和基体干扰等因素都会严重影响钙在火焰中的原子化效率,从而影响钙测定灵敏度。因此在测定样品之前都应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基体干扰则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来消除。 仪器和试剂 AA-3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PE公司);比色管(10 mL 6支);比色管(25 mL 1支);容量瓶(100 mL 1个);移液管(5 mL 2支)。 钙标准溶液(100 μg·mL-1);镧溶液:(10 mg·mL-1)。 本实验以乙炔气为燃气,空气为助燃气。 实验内容 1. 测试溶液的制备 (1)条件试验溶液的配制:将100 μg·mL-1的Ca2+标液稀释成浓度约为2-3 μg·mL-1的Ca2+试液100 mL,摇匀。此溶液用于分析条件选择实验。 (2)标准溶液的配制:用分度吸量管取一定体积的100 μg·mL-1 Ca2+标液于25 mL比色管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 mL刻度处(若去离子水的水质不好,会影响钙的测定灵敏度和校

武汉大学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武汉大学药学院

目录 仪器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一色氨酸紫外吸收光谱定性扫描及定量分析 (2) 实验二不同物态样品红外透射光谱的测定 (3) 实验三二氯荧光素量子产率的测定 (5) 实验四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乙基苯的结构 (7) 实验五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9) 实验六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12) 实验七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巴比妥与苯巴比妥 (15) 实验八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硝基苯酚异构体 (165) 实验九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饮用水中一氯酚异构体 (19) 实验十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设计实验) (20)

仪器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详细预习实验讲义,明了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2.要听从老师的指导,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切勿随意乱动。 3.实验中所遇难题,应先独立思考,再与指导老师共同讨论研究。 4.必须如实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 5.保持实验环境和仪器的清洁整齐。 6.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1)确保人身安全,使用强酸、强碱、有毒试剂时尤其要细心。 (2)室内不得高声谈笑,必须保持安静的实验环境。 (3)按时到实验室,不迟到,不早退。 (4)爱护仪器,不浪费药品,节约水电,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措施。 (5)滤纸、火柴棒、碎玻璃等应投入废物缸,切勿丢入水池内。 (6)各组及同学之间应相互协作,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及实验内容。 (7)每次实验后由班长安排同学轮流值日,值日要负责当天实验室的卫生,安 全和一些服务性工作。最后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闭。 (8)对实验的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对实验中出现的一切反常 现象应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9)实验室禁止吸烟。

现代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复习题

现代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复习题. 版权所有--毛毛雨制作 现代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 一.名词解释 标准曲线:是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信号的关系曲线,由于是用标准溶液测定绘制的,所以称为标准曲线。 准确度:是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 超临界流体:某些具有三相点和临界点的纯物质,当它在高于其临界点即高于其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就变成了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而是一种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延迟荧光:分子跃迁至T1态后,因相互碰撞或通过激活作用又回到S1态,经振动弛豫到达S1的最低振动能级再发射荧光。这种荧光称为延迟荧光。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的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灵敏度:指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当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测定信号的改变量,它受校正曲线的斜率比较和仪器设备本身精密度的限制。 检出限:是指能以适当的置信度被检出的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 线性范围:指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到遵循线性响应关系的最高浓度间的范围。梯度洗脱:指在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组成(如溶剂的极性、离子强度、pH等)和配比,使样品中的各个组分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得到分离。 锐线光源:锐线光源是空心阴极灯中特定元素的激发态,在一定条件下发出的半宽度只有吸收线五分之一的辐射光。 自吸收:指当浓度较大时,处于激发光源中心的原子所发射的特征谱线被外层处于基态的同类原子所吸收,使谱线的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自吸收。 原子线:原子外层电子吸收激发能后产生的谱线称为原子线。 离子线:离子外层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所发射的谱线。 电离能: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共振线:在所有原子发射的谱线中凡是由各高能级跃迁到基态时所长生的谱线。最后线:指样品被测元素的含量如果不断降低,强度弱的谱线就从光谱图上消失,接着是次强的谱线消失,当含量将至一定值后,只剩下最后的谱线称为最后线。荧光:分子从S1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至S0各个振动能级所产生的辐射光称为荧光。 桑榆非晚!东隅已逝 2 毛毛雨制作版权所有-- 接着发生快速的振动弛豫到达三重态的最低振,磷光:单重态的分子发生系间窜跃到三重态后发射出的光便是磷光。,再由该激发态跃迁回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时,动能级称为化学发光。因吸收化学反应能激发发光,化学发光:因发生在生物体内有酶类物质参与的化学发光。生物发光:电子由高振动能,,可被激发到任一振动能级。在同一电子能级中振动松弛:分子吸收光辐射后这样的,,而将多余的能量以分子振动能形式消耗掉一部分(约10-12s)转至低振动能级级迅速是一种无辐射去激过程。过程称之为振动弛豫, :内转换相同多重态间的无辐射去激叫内转换。:不同多重态间的一种无辐射跃迁过程叫系间窜跃。系间窜跃其它反映了荧光物质发射荧光的的能力,量子产率:荧光量子产率是物质荧光特性的重要参数, /吸收的光子数。,物质的荧光越强。定义为φf=发射的光子数值越大 ,都是激发态分子重回基态得得途径。去激发光:荧光或磷光去活化的过程,S1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斯托克斯位移:由于荧光物质分子吸收的光经过无辐射去激的消耗后降至这种现象称为斯托克斯位移。,能量比激发光小,因而发射的荧光的波长比激发光长物质因吸收光能而激发发光的现象。光致发光:其荧光强度随卤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系间窜跃加强、Br、I后、重原子效应:苯环上取代上FCl 磷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样品溶液中 苯甲酸钠的含量 一、目的 1 ?熟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二元混合物中待测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选择测定波长(入1)和参比波长(& )的方法。 二、原理 混合样品溶液由苯酚和苯甲酸钠组成,在0.04mol/LHCI溶液中测得其吸收光谱,苯甲酸钠的吸收峰 在229nm处,苯酚的吸收峰在210nm处。若测定苯甲酸钠,从光谱上可知干扰组分(苯酚)在229和 251 nm处的吸光度相等,则AA= KC A A仅与苯甲酸钠浓度成正比,而与苯酚浓度无关,从而测得苯甲酸钠的浓度。 三、仪器与试剂紫外分光光度计苯酚苯甲酸钠蒸馏水盐酸 四、操作步骤及主要结果 1 ?样品的制备 (1)标准储备液的配制精密称取苯甲酸钠0.1013g和苯酚0.1115g,分别用蒸馏水溶解,定量转 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200卩g/ml的储备液,置于冰箱中保存。 (2)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吸取标准苯酚储备液 5.00ml和标准苯甲酸钠储备液 5.00ml至100ml容 量瓶中,用0.04mol/LHCI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10卩g/ml的标准溶液。 2 ?样品的测定(1 )波长组合的选择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定苯酚和苯甲酸钠标准溶 液的吸收光谱(检测波长200~320nm),确定双波长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时的参比波长(入s=257.5nm) 和测定波长(入m=231.2nm)。(2)苯甲酸钠工作曲线的绘制配制不同浓度的I苯甲酸钠/0.04MHCl 溶液。以0.04mol/L HCl溶液为参比溶液,测定系列浓度的苯甲酸钠/0.04M HCl溶液在入m和入s处的吸 光度差值(见表1),计算其回归方程Y=0.0652X+0.0311(R 2=0.999)。(3)测定以0.04mol/L HCl溶液为参比溶液,测定混和溶液的吸光度值(n=3 ),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混和溶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X , RSD%)。见表2 表1双波长法测定不同浓度下苯甲酸钠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标准溶液浓度(ug/ml )231.2 nm 吸光度257.5nm吸光度吸光度差值 20.1630.0120.151 40.3240.0210.303 60.4550.0340.421 80.6050.0460.559 100.7350.0540.681 120.8710.0620.809 表2 混合溶液不同波 长下的吸光度 测量次数231.2 nm 吸光度257.5nm吸光度吸光度差值10.6120.1100.502 20.6140.1130.501 30.613 ,0.1120.501 平均值0.6120.1120.500 RSD 均小于0.1%将Y=0.500 代入回归方程Y=0.0652X+0.0311 得X=7.2 ,则样品浓度为:7.2936ug/ml 则其含量为:7.3*100/1000=0.73mg 五讨论:本试验采用双波长法测定苯酚和苯甲酸钠的混合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关键是两个波长 的选择,同时应使两波长下苯甲酸钠的吸光度值足够大,以减小测量误差。

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 实验一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白酒中乙酸乙酯含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白酒中乙酸乙酯含量 2、掌握气相色谱仪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试样被汽化后,随同载气进入色谱柱,利用被测定的各组分在气液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柱内形成迁移速度的差异而得到分离。分离后的组分先后流出色谱柱,进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根据色谱图上各组分峰的保留值与标样对照进行定性,利用峰面积(或峰高),以内标法定量。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色谱柱:白酒专用填充柱,微量注射器:10微升 试剂:乙醇,色谱纯(分析纯代替)。配成60%乙醇水溶液; 乙酸乙酯,色谱纯,作标样用。2%溶液(用60%乙醇水溶液配制); 乙酸正丁酯,色谱纯,作内标用。2%溶液(用60%乙醇水溶液配制); 四、实验步骤 1.仪器的准备,色谱条件的确定 检测器温度:260℃;进样口温度:240℃; 柱温程序:60℃保持1分钟,以3℃/分钟的速率升到90℃,然后以40℃/

分钟升到220℃。 2. 校正因子(f)的测定 吸取2%乙酸乙酯标准溶液1.0mL,移入100mL容量瓶中,然后加入2%内标液1.0mL,用6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上述溶液中乙酸乙酯和内标的浓度均为0.02%(体积分数)。进行GC检测,记录乙酸乙酯和内标峰的保留值及其峰面积(或峰高),其比值计算出乙酸乙酯的相对校正因子(f)。 f= A 1* d 2 / A 2 * d 1 C= f* A 3 * C 1 *10-3/ A 1 其中:C---试样中乙酸乙酯的质量浓度,g/L; f---乙酸乙酯的相对校正因子; A 1 ---标样f值测定时内标的峰面积(或峰高); A 2 ---标样f值测定时乙酸乙酯的峰面积(或峰高) A 3 ---试样中乙酸乙酯的峰面积(或峰高) A 4 ---添加于酒样中内标的峰面积(或峰高) C 1 ---添加在酒样中)内标的质量浓度,mg/L。 d 1 ---内标物的相对密度; d 2 ---乙酸乙酯的相对密度。 五、试样的测定 吸取10.0mL酒样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2%内标液0.20mL,混匀后,在与f值测定相同的条件性进样,根据保留时间测定乙酸乙酯峰的位置,并测定乙酸乙酯与内标峰面积,求出峰面积之比,计算出酒样中乙酸乙酯的含量。 六、思考题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简明)

仪器分析实验 刘占广编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零零七年四月

目录 实验一:分光光度法测定铁条件实验 (2) 实验二: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铁 (5) 实验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镁 (7) 实验四:饮用水中氟含量的测定 (10) 实验五:H2SO4,H3PO4混合酸的电位滴定 (12) 实验六: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定量测定(归一化法) (14)

实验一 分光光度法测定铁条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条件试验,学会如何选择分光光度分析的条件 2.了解723型分光光度计的性能、结构 3.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pH=2~9的溶液中,Fe 2+与邻二氮杂菲(邻菲啰啉)生成稳定的橙红色配合物, 此配合物的log K 稳=21.3,摩尔吸收系数ε 510=1.1×104L/(mo l ﹒cm)。 该法可用于试样中微量Fe 2+的测定,如果铁以Fe 3+的形式存在,由于Fe 3+能与邻二氮杂菲生成淡蓝色的配合物,所以应预先加入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等)将Fe 3+还原为Fe 2+。其反应式为: 4Fe 3++2NH 2OH →4Fe 2++N 2O +H 2O+4H + 该法的灵敏度、稳定性、选择性均较好。但Bi 3+、Cd 2+、Hg 2+、Zn 2+、Ag +等离子与邻二氮菲生成沉淀;Cu 2+、Co 2+、Ni 2+等离子则形成有色配合物,因此,当这些离子共存时,应注意它们的干扰作用。铝和磷酸盐令量大时,使反应速度慢;CN -存在将与Fe 2+生成配合物,严重干扰测定,需预先除去。 三、试剂和仪器 1.仪器: 723型分光光度计; 1台 容量瓶 50ml 7只 吸量管 10ml 2支 2.试剂 邻菲罗啉

仪器分析讲义正式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2012.6

实验一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2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一定波长紫外光的照射下,维生素B2会发出荧光。在PH6-7 的溶液中荧光最强,在PH11 时荧光消失。在低浓度时,溶液的荧光强度与溶液中荧光物质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因此,选择荧光峰值波长为测量波长,测量维生素B2 溶液的荧光强度,可对维生素B2进行定量分析。本实验采用标准曲线法来测定维生素B2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960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比色皿1个、50ml 容量瓶6 个、5.0ml吸量管1支。 试剂维生素B2标准溶液、1%醋酸溶液、维生素B2样品溶液。 四、实验内容 1、配置标准溶液(实验室准备) (1)维生素B2标准溶液:取维生素B2约10mg,精密称定,置1000ml 容量瓶中,用1%醋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再精密量取此溶液1.0、2.0、3.0、4.0、5.0ml 分别置50ml 容量瓶中,以1%醋酸稀释至刻度,待测。 (2)维生素B2样品溶液:取维生素B2片20 片,精密称定,计算平均片重。研细混匀后,精密称取2片量的维生素B2片样品粉未,置1000ml 容量瓶中,用1%醋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滤过。精密取续滤液2ml, 置50ml 容量瓶中,以1%醋酸稀释至刻度。待测。 2、测定 (1)扫描图谱:选择EM=200-700nm,lEX=365nm(固定波长)对空白和维生素B2标准溶液进行扫描,找出荧光峰值处对应的lEMmax。 (2)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F-C):在lEMmax下分别测定上述五种维生素B2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INT),然后以浓度(ug/100ml)为横坐标,荧光强度(INT)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3)维生素B2样品溶液中维生素B2的含量测定:将配置好的维生素B2样品溶液置1cm比色皿中,以1%醋酸为空白,在上述波长下测定荧光强度值,从工作曲线上求出维生素B2样品溶液中维生素B2的浓度。 五、数据处理及计算 (2)根据样品液的F 值,从工作曲线上求出维生素B2样品溶液中维生素B2的浓度。根据测得结果,求算维生素B2片中维生素B2的含量(mg/片)。 六、思考题 1、荧光法有何优缺点?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