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咬文嚼字教学参考资料

苏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咬文嚼字教学参考资料

苏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咬文嚼字教学参考资料
苏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咬文嚼字教学参考资料

3 咬文嚼字

一、认读字音

(一)单音字

流涎.

(xián) 憎.恶(zēn g) 茗.

烟(míng) 斟酌..(zhēn )(zhuó) 镞.

(zú) 鲁莽.(mǎn g) 剥啄.

(zhuó) 意蕴.(yùn) 清沁.

(qìn) 词藻.(zǎo ) 灞.

桥(bà) 付梓.

(zǐ) (二)多音字

1.组词认读法

(1)嚼?????咬文嚼.字(jiáo )倒嚼.(jiào )咀嚼.

(jué) (2)浒?????水浒.(hǔ)浒.墅关(xǔ) (3)晕?????圆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 (4)藉?????蕴藉.(jiè)狼藉.(jí) (5)落?????落.

入下乘(luò)落.不是(lào )大大落.

落(luō) 2.语境认读法

(6)他说话恶.(è)气熏人,真叫人恶.(ě)心,周围的人都憎恶.

(wù)他。 (7)《人民画报》封面上刊载.(zǎi )了一个载.

(zài)誉归来的运动健儿。 二、辨识字形

(1)?????chán (婵)娟chán (蝉)联dān (殚)精竭虑肆无忌dàn (惮)

(2)?????zī(锱)铢必较zī(缁)衣zī(辎)重 (3)?????cén (岑)寂汗cén cén (涔)(涔) (4)?????尺dú(牍)穷兵dú(黩)武dú

(渎)职 三、积累词语

(一)明确词义

1.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

2.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3.点铁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4.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5.才高八斗:形容文才非常高。

6.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思或趣味也没有。

7.清沁肺腑:①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人很感动;②优美的乐曲等使人身心感到清新爽朗。

8.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辨析正误]

9.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学富五车

....掉书袋的。当说起几年来

....、才高八斗

....,鲜见有咬文嚼字

的创业经历时,王强自鸣得意

....,同学们都啧啧称赞。

辨一辨:

答案:“自鸣得意”为贬义,可改为“踌躇满志”。

(二)近义辨析

实例vs事例

◎作者档案

现当代美学的高标

你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你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你一生信奉“三此主义”:“此身”不推诿,“此时”不拖延,“此地”不转移。是你,用你的一生践行了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理念。

《咬文嚼字》是《谈文学》中的一篇。关于《谈文学》一书的特点,正如朱光潜在序言中指出的:“这个小册子说浅一点不能算是文学入门,说深一点不能算是文学理论。它有时也为初入门者说法,有时也牵涉到理论,但是主要是我自己学习文艺的甘苦之言。文学是我的第一个嗜好,这二十年以来,很少有日子我不看到它,想到它。这些短言语就是随时看和随时想所得到的一点收获。在写它们的时候,我一不敢凭空乱构,二不敢道听途说,我想努力做到‘切实’二字。在这一点,我希望这个小册子和坊间一般文学入门之类书籍微有不同。我愿与肯用心的爱好文学的读者们印证经验”。关于“套板反应”,朱光潜在《谈文学》一书中论述到“风花雪月的滥调”时曾有更具体的解释。他说:“他们不明白‘连篇累牍尽是月露风云’,其中有许多实在是空洞腐滥,不表现任何情感,也不能引起任何情感。从前号称风雅的骚人墨客常犯这毛病,现在新文学家有时也‘雅到俗不可耐’。许多关于自然的描写都没有情感上的绝对必要,只是相习成风,人家盲目地说这才美,自己也就跟着相信这真是美。这种心理习惯,就是心理学家所谓‘套板反应’,是一切低级趣味的病根。”

随笔

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随笔按题材与内容可分为文艺随笔、思想随笔、国际随笔等,其中文艺随笔与思想随笔最为常见。文艺随笔是一种以文学艺术领域的某些现象、观念、理论为写作对象,或展示作者对作品的独到感受,或表达某种新的见解,或谈论某种独特的美学价值,或阐明某种思想意义的随笔。现在也有些文艺随笔重在描述对文学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对知识的阐述,其可读性强。

◎语林撷英

有关“苦吟”的名句

1.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方干《赠喻凫》)

2.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3.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再三更改,无伤也。(郑板桥《词钞自序》)

4.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

(曹植《与杨德祖书》)

5.凡作传奇,当于开笔之初以至脱稿之后,隔日一删,逾月一改,始能淘沙得金,无瑕瑜互见之失矣。(李渔《闲情偶寄》)

◎诗海拾贝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赏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面对如海的江水,自己的一段感情经历、心路历程。此诗诗题与诗中八句,构成了一个浑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体。虽未写海,而如海势。此诗以虚带实,出奇制胜,意在言外,令人叹为观止。开头两句诗表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是他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条件之一。

【思考】从诗歌的首联可以看出作者对诗歌创作持有怎样的态度?

【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1.把握作者观点,深入理解“咬文嚼字”的深刻含义。

2.深入理解本文观点与例子之间的关系。

仔细阅读课文,可将全文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答:

[明确]三部分。第一部分:(1~4段)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文字与思想的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5~6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论述用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要善用字的联想意义,“惟陈言之务去”。

第三部分:(7段)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1.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第2段中“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

[明确]开门见山,叙述郭沫若改词语的例子,为下文阐述作者的观点做准备。从表面上看,“你是……”“你这……”两个句子的区别只有一个字,但表达效果大不相同,初步说明文字与思想是有关系的。这是一个过渡句,由此转入对上面两例的分析。

2.对应目标2作者为了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在文中举了哪些实例?举这些实例各有何用意?所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写作怎样的启示?

[明确]

3. 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世人与朱光潜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

[明确] 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不一致。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朱光潜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4.对应目标1 “咬文嚼字”的通常含义和作者谈的含义是否一样?请指出“咬文嚼字”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

答:

[明确] 它通常的意思是过度、刻意斟酌字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的现象。作者所说的“咬文嚼字”指阅读或写作时“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解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指对表现文章的思想内容起关键性作用的词语,是构建文章的基石;论述类文本中多指术语,如“绿色经济”“健康国

家发展战略”等。所谓“含义”,是指这一概念(词语)在一定语境中与词典义相对的、具体的、动态的意义,即其特定内涵。就论述类文本而言,理解重要概念的关键是理解文中作为概念的重要词语,把握其内涵(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外延(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这是考查的重点。语境是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特定环境,词语的含义往往取决于上下文。故须结合语境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阅读常考内容,考查形式一般是选择题,选出对某一概念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或是问答题,要求回答某一概念的内涵。答题都离不开对概念所在语境的把握。

[指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前后勾连,揣摩具体语境

概念的含义往往指的是其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理解时,应以准确判断其本质属性为基础,着眼于具体的文句,从文章的主旨出发,将上下文勾连在一起,全面审视作者在相关内容中遣词用句的匠心,正确领会概念的含义。

2.由表及里,就近寻找答案

文中对概念的解说,既有对其本质属性的揭示,又有对其外部特征的阐述,理解时,要遵循“就近原则”,从概念的表层含义入手,抽象出其在文中所表现的内在的深刻含义。

3.寻章斟酌,依句断义

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其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章有关信息,选取解释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需结合上下文,灵活地去思考、分析、推断。

4.答题步骤与方法

①明确筛选区域→找准解释概念的语句、段落;②提取关键词(揭示概念本质特征的词语)→组合成答案。选择题要注意各选项与原文的对照,找到设题误区。比较法、排除法是常用的基本方法。

[应用]请同学们尝试用本方法解答[落实应用案]中的第8题。

5.根据文意回答,“联想”“习惯”“套板反应”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答:

[明确]①联想起于习惯,因习惯而滑入套板反应。②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故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6.本文内容丰富,作者是怎样使结构清晰、严谨的?

答:

[明确]文章举例很多,但多而有序,多而有纲。全文紧扣文字和思想情感这个主旨来写。大结构采用分总式,主体的两部分之间又是层进式的。在讲清了不同文字意味不同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谈善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才能出新意,解决了“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和“怎样咬文嚼字”的问题。

本文彰显了朱光潜先生极高的“咬文嚼字”的水平,你觉得这对我们“咬文嚼字”会有怎样的启示?请试着做一下简要的探究。

[名师指津]可以结合作者的治学态度、思考方式及独立思考的精神等角度进行分析。

[我的理解](示例1)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拿“你是”式、“你这”式来说,仅仅一字之差,作者却品味出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而且讲出表达效果不同的原因。这告诉我们,无论阅读还是写作,一个字也马虎不得。

(示例2)咬文嚼字要培养较强的语感,积累较丰富的语言知识。作者之所以能对课文中所举的例子进行精辟的分析,这得力于作者有极强的语感和丰富的语言知识。所以我们也应该在日常的语言应用实践中,加强文本诵读,积累语言知识。

(示例3)咬文嚼字要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作者正是因为进行了这种思考,才能从“你这”的“这”中,咀嚼出“极端憎恶的惊叹”,品味出“强烈的情感”;才能从“视之,石也”四个字中,品出“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活性思维,展开联想

◎课内挖掘

《咬文嚼字》中,作者具体阐释了联想的意义和用法,并以生动事例给我们的写作点明了途径。他说:“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让人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技巧指导

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内容贫乏,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这种现象,有人往往归结为词汇缺乏,遣词造句能力不足。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同学不会在现有生活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

那么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

1.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

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2.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

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

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星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通过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传统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

3.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

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

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较好地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显了兄弟相残的主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除了要掌握以上几种联想的思路外,还要注意在联想时要找准联想点,合理想象,并且联想不能没有实质意义,应当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小媒介体现大主旨。

比如由“树木”“庄稼”“花草”联想到脚下的泥土,由泥土联想到“具有泥土精神的老师”,以小见大,表达自己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老师的赞颂。

◎即时运用

生活中的门形形色色,有形的无形的,开放的关闭的,高贵的卑鄙的……门类多样,内涵丰富。请以“门”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

门常见,天天出入。门简单又不简单。

豪富之家的朱门,布衣之家的板门,贫农之家的柴门,绿茵场上的球门以及所谓的心灵之门……真是五花八“门”。

门,带给了人们一种神秘感。门外的人想进去,门内的人想出来。大门一开,才发现门内门外别有一番天地。门有时很怪,不想进去的人,它偏偏为你敞开;想进去的人,它偏偏对你紧闭。

门是要打开的,紧锁着门,沉闷的空气会使人窒息;将门打开一点,吹进一丝清凉的风,会让你清醒与兴奋。

门,总给人一种距离感。邻里之间紧锁着的防盗门给人一种距离感,这种感觉甚至可以使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门,又给人以安全感——防寒、防水、防贼、防野兽——这大概是人们造门的初衷吧?对于大人,关上门才觉得安全;对于儿童,打开门才不会害怕。

门本来只是人进出房间的通道,而人却强加给它许多新意,于是有了“跑门路”“走后门”之说。由门引申出来的“机关”,也成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称谓。

◎课内挖掘

“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一文中写到:“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课外激活

大国工匠胡双钱

胡双钱是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2006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这个任务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那时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但胡双钱凭

着他多年来练就的高超技艺和严谨精神,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将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

[激活]包括胡双钱在内的工匠们,之所以走入《大国工匠》的镜头,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严谨、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运用范例

严谨的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品质,严谨会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少走弯路,理服于人。日常生活中,严谨的思维可以让我们识别世态炎凉,善恶是非。扒开虚伪的外壳,发掘内部的真实。在学术研究中,严谨的思维更可以让学术接近真相,发掘本质,迈向辉煌。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编作一部乐曲要反复修改三百多次,正是通过这种严谨的态度与精益求精的品质,才造就了一部部不朽的作品。爱迪生在一个小小的灯丝上试验千次,以找到最合适的材料,这同样诉说着严谨的重要性。因为有了严谨的态度,所以有了情节人物关系复杂却又没有丝毫差错的《红楼梦》。因为有了严谨的态度,所以有了《清明上河图》的妙笔神工。因为有了严谨的态度,所以有了“嫦娥号”绕月成功的辉煌。

咬文嚼字,令文化之花更绚烂

山东高考作文

近年来,《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在我看来,这一举措会促使文学再次成为一方净土,还传统文化与正统文化一份本真与圣洁。因此,咬文嚼字,必然会令文化之花更加绚烂。

所谓咬文嚼字,便是认真推敲语言文字,乃至文史知识方面的运用。试想,倘若连被尊为经典的书籍当中也有小儿科的知识性错误,那么谁还会保持对文化原有的那份敬畏,又有多少人会被误导?由是观之,咬文嚼字亦是必须。

再看当下,书刊界、影视界,颠覆、戏说之风方兴未艾。诸葛亮成了营销高手,潘金莲成了形象大使,孙悟空成了好员工,而各种切割、拼凑的另类图书也总能在畅销热卖区找到一席之位。然而其背后却是传统文化精神的缺失,人们在娱乐中贱卖着自己的灵魂。可见,咬文嚼字乃大势所趋,它不仅应当消除名家作品中的错误,更应当祛除用以掩饰内心浮躁的荒诞颠覆,还文学作品一份可信度,令文化之树常青。

若想将“咬文嚼字”这一行动进行到底,只靠一份杂志的力量远远不够。正如卢梭所说:

“我们必须学会再次醒来,并让自己保持清醒,不是靠机械的帮助,而是靠对黎明的无限期望。”而我要说:消除文化领域的谬误,不是要靠读者的督导,而是要靠作者内心对文化的敬畏,自己改错,咬文嚼字。

当代网络写手层出不穷,但最终如烟火般灿烂一时之后又归于沉寂,为何?人们也许短时间内会青睐那些无厘头的作品,但无法长久忍受文字背后的浮华与短视。这一现象应该使写手们惊醒,领悟到对自己的作品“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唯其如此,作品方可受到一致好评,流传千古而不衰。可曾想过,司马迁三十年著《史记》,曹雪芹十年语《红楼》,这为何?正是他们“咬文嚼字”,对自己的作品反复琢磨,才耗时如此之长,也因此为我们呈现了一份文学大餐,涵养了我们的心灵。

荣格说:“一切文化最终都沉淀为人格。”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实则出于一份对国家、社会、人才培养的责任,出于一份对文化的敬畏,从而使人们寻找到人格坐标的原点,令文化的百花园纷繁却不杂乱。

咬文嚼字,令文化之花更绚烂,令精神之原春暖花开,令世界万物灵动自然。

[佳作赏析]

作者有着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对改革发展和转型期的中国文化现象体察极深,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依赖于每一个普通民众的觉醒,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拥有的文化自觉。本文作者选取了当下的一些社会文化热点,让人备感亲切,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写作借鉴]

1.学开门见山提论点的方法

文章开篇旗帜鲜明地提出论点,直击现实,从反面现象入手,反衬自己的观点。

2.学举例论证的方法

举出司马迁、曹雪芹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照,材料与论点相得益彰。

3.学引用名言警句的写法

作者精妙的引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第一处引用卢梭的名言,“我们必须学会再次醒来,并让自己保持清醒,不是靠机械的帮助,而是靠对黎明的无限期望”,并顺水推舟,引出了自己的观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处引用荣格的名言收束结尾,有画龙点睛之效。

(时间:45分钟分值:42分)

一、语言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晕.车(yùn)红晕.(yùn)

轮外圆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B.咀嚼.(jué) 嚼.舌(jiáo)

细嚼.慢咽(jiáo) 咬文嚼.字(jiáo)

C.没镞.(zú) 斟酌.(zhuó)

蕴.藉丰富(yùn) 清沁.肺腑(qīng)

D.岑.寂(cén) 付梓.(zǐ)

锱.铢必较(zī) 尺牍.宣言(dú)

解析:选C。沁应读为“qìn”。

2.下列选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援引:引用成例。援,引用。

B.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

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C.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D.杀青:泛指写定著作。

付梓:把稿件印出来。

解析:选D。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

....,引经据典,深受同学们喜爱。

B.格力集团的能源革命战略布局,早在五年前就开始了,堪称处心积虑

....,志在必得。

C.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

....,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甩掉了后进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

....起来。

解析:选C。A、B、D感情色彩错误。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国和中国的水产公司将在被日本称为北方领土的国后岛成立合资公司养殖海参,双方已于本月初签署了备忘录并基本达成一致。

B.在朱清时看来,落后的机制是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把学校推向市场,才能提高大学的办学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C.李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因发热患者增多,安徽省省立儿童医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解析:选B。A项语序不当,应将“基本达成一致”和“签署了备忘录”调换位臵;C 项表意不明,“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D项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时段

挂号的办法”。

如何判断表意不明的病句

表意不明包括数字含混、范围不明、指代不明、有歧义等几种情况。

①数字含混往往表现为对约数或基数的限定自相矛盾,如: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三个”是指人还是指学校,不明确。

②范围不明则是指对同一语句因多音、多义、停顿不同、词性兼类、施受两可等因素产生的不同理解。

③考生对表意不明类病句的误判率比较高,避免误判主要从把握句中重要词语或短语的结构和意义入手,关注各种可能造成歧义的因素。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词语的含义总是不断流变的。例如在过去这些年发展迅猛的城市化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钉子户”一词似乎逐渐脱离“刁民”的范畴,演变成“顽强抗争者”“私人权利坚定主张者”的象征。“钉子”们越来越理直气壮,而“锤子”们却越来越失去主动。

A.所以钉子户的坚守,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改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

B.因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包括钉子户在内的社会成员的深度思考。

C.从这个意义上看,媒体称呼谁是钉子户,那差不多等于表扬他是勇士了。

D.不过,城市化发展是符合多数者的利益,而不能因为钉子户而受到影响。

解析:选C。该题选项有三个是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一个是弱转语气的转折关系。根据其前语意内容,应该选C项。A项“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由其前文字找不到依据。B项中的“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概括失当。D项超出“词语的含义总是不断流变的”的范畴。

6.朱光潜先生说:“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大师们都有这样的谨严。请比较下面钱钟书先生在《朱光潜》中的原句和改句中加点的词,简述改句的妙处。(4分)

原句:店主取.出嘴里的旱烟袋……

改句:店主拔.出嘴里的旱烟袋……

答:

解析:抓住修改后表达效果的不同进行分析。

答案:原文用“取”字,照直实录,平淡无奇;改句作“拔”,则显得旱烟袋似乎是“种”在嘴里,刷新了读者的感觉,暗示了店主烟瘾很大,烟不离嘴。

7.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5分)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

解析:概括时要注意关键词语,评价要全面、得体,如分号前后的内容“隐士”“忠臣”,语段是叙与评结合,尤其要注意“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最近人情”“隐士”“忠臣”是三个重要信息)

二、阅读提升(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我们的世界中有的是凶灾险恶,但是说这种凶灾险恶是悲剧,只是在用比譬。悲剧所描写的固然也不外乎凶灾险恶,但是悲剧的凶灾险恶是在艺术的锅炉中蒸馏过的。

像一切艺术一样,戏剧要有几分近情理,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它要有几分近情理,否则它和人生没有接触点,读来兴味索然;它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否则你会把舞台真正看作世界,看《奥塞罗》会想到自己的妻子,或者老实递消息给司马懿,说诸葛亮是在演空城计。

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

悲剧都有些古色古香。希腊悲剧流传于人间的几十部之中只有《波斯人》一部是写当时史实,其余都是写人和神还没有分家时的老故事老传说:莎士比亚并不醉心于古典,在这一点上他却近乎守旧。他的悲剧事迹也大半是代远年湮的。17世纪法国悲剧也是如此。拉辛在《巴雅泽》序文里说:“说老实话,如果剧情在哪一国发生,剧本就在哪一国表演,我不劝作家拿这样近代的事迹做悲剧。”他自己用近代的“巴雅泽”事迹,因为它发生在土耳其,“国度的辽远可以稍稍补救时间的邻近”,这是以空间的远救时间的近。

悲剧和平凡是不相容的,而实际上不平凡就失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所谓“主角”同时都有几分“英雄气”。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都不是你我凡人所能望其项背的,你我凡人没有

他们的伟大魄力,也没有他们那股傻劲儿。许多悲剧情境移到我们日常世界中来,都会被妥协酿成一个平凡收场,不至于引起轩然大波。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弑父娶母的预言,索性不杀人,独身到老,便什么祸事也没有。悲剧的产生就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悲剧的世界和我们是隔着一层的。

这种另一世界的感觉往往因神秘色彩而更加浓厚。悲剧压根儿就是一个不可解的谜语,如果能拿理性去解释它的来因去果,便失其为悲剧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人类的普遍希望,而事实往往不如人所期望,不能尤人,于是怨天,说一切都是命运。悲剧是不虔敬的,它隐约指示冥冥之中有一个捣乱鬼,但是这个捣乱鬼的面目究竟如何,它却不让我们知道,本来它也无法让我们知道。

艺术往往在不自然中寓自然。一部《红楼梦》所写的完全是儿女情,作者却要把它摆在“金玉缘”这个神秘的轮廓里。一部《水浒传》所写的完全是侠盗生活,作者却要把它的根源埋到“伏魔之洞”。戏剧在人情物理上笼上一层神秘障,也是惯技:梅特林克的《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写叔嫂的爱,本是一部人间性极重的悲剧,作者却把场合的空气渲染得阴森冷寂如地窖,把剧中人的举止言笑描写得如僵尸活鬼,使观者察觉不到它的人间性。

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苦闷的呼号变成庄严灿烂的意象,霎时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这就是尼采所说的“从形相得解脱”。

(选自《我与文学及其他》,有改动)

8.对应一课一考点“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一句中“放大镜”和“某种距离”分别指什么?(4分)

答:

答案:“放大镜”喻指一定的艺术提炼和加工。“某种距离”是指时间上记载的是古代的事,如果时代较晚,则往往发生在别的国度。

9.“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不可跨越的距离”包含哪些内容?(8分)

答:

答案:(1)悲剧描写的内容经过了艺术的加工和渲染,比人生的实际情况更凝练和感人。

(2)悲剧的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大都距离观众较远。(3)悲剧的主人公有平凡人缺少的英雄气和伟大魄力。(4)悲剧往往充满神秘色彩,将自然寓于不自然之中。

10.文章题为“悲剧与人生的距离”,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答:

答案:先从悲剧与人生的关系谈起,提出“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再说到“戏剧要有几分近情理,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再说明艺术往往在不自然中寓自然,最后阐明悲剧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

(完整版)咬文嚼字导学案(含答案)

咬文嚼字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2.对下面加点字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C ) A.端木 ..(在长安东,汉..遗风(端木,即孔子的弟子子贡,因善做买卖,家有千金) 柳岸灞桥 代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B.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 杀青 ..(古人在竹简上著书,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 C.兴会 ..(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高兴,得意) 尺牍 D.援例 ..(引用成例。援,引用) 锱铢必较 ....(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3.填空。 朱光潜,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当代著名_美学家_、__文艺理论家__。他的_<西方美学史>___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4.“咬文嚼字”本义是什么?在本文中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A、过分地斟酌字句。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 第一层(1至5)通过三个例子——(郭沫若改字)(王若虚改句)(贾岛“推敲”),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密切,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_思想 _和_情感__的调整。 第二层(6至7)从正反——(善用联想意义)(反对”套板反应”)两方面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三层(第8段)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对文字创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_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三、合作探究

人教版_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_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_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_知识点总结 Survey n. 纵览,视察,测量v. 审视,视察,通盘考虑,调查 1. we stood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and surveyed the countryside. 我们站在山顶上,眺望乡村? 2. a quick survey of the street showed that no one was about. 扫视街道, 空无一人? Add v. 增加 1. he added some wood to increase the fire. 他加了一些木柴,使火旺些? 2. if you add 4 to 5, you get 9. 四加五等于九? 3. add up all the money i owe you. 把我应付你的钱都加在一起? Upset a. 烦乱的,不高兴 v. 颠覆,推翻,扰乱,使心烦意乱,使不舒服 1. i'm always upset when i don't get any mail. 我接不到任何邮件时总是心烦意乱? 2. he has an upset stomach. 他胃不舒服? 3. the news quite upset him. 这消息使他心烦意乱? Ignore v. 不顾,不理,忽视 1. i said hello to her, but she ignored me completely! 我向她打招呼, 可她根本不理我! 2. i can't ignore his rudeness any longer. 他粗暴无礼, 我再也不能不闻不问了? Calm n. 平稳,风平浪静 a. 平静的,冷静的 v. 平静下来,镇静 1. it was a beautiful morning, calm and serene. 那是一个宁静?明媚的早晨? 2. you should keep calm even in face of danger. 即使面临危险,你也应当保持镇静? 3. have a brandy it'll help to calm you (down). 来点儿白兰地--能使你静下来? Calm down vt. 平静下来(镇定下来)

《咬文嚼字》导学案 (语文版高三必修五)

《咬文嚼字》导学案 (语文版高三必修 五) 【学习目标】 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重点难点】 懂得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 是推敲思想感情这一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提高自身读写能力。 【学法指导】 品尝实例比较阅读绝知躬行 【知识链接】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1897年9月19日生。1916年考 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 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 学生》)。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 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

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 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 代理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 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 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 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 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1933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 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 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 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 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青年的 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 学拾穗集》《艺文杂谈》。翻译了柏地耶、哈拉普、柏拉图、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单 元测试卷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对而不全得3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2.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A.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 B.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 C.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 D.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 3.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 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D.路程是物体运动径迹的长度,位移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4.某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第2s内、第3s内的速度方向是相同的 C.物体在第2s内返回出发点,向反方向运动 D.在这7s内物体的位置始终不会为负值 5.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则() A.任意2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s内位移的2倍 B.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它的路程 C.若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则它们的速率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若两物体的速率相同,则它们的速度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6.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甲=v乙甲>v乙甲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高中部:汪俊鹏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心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 神。 二、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诗歌《泊船瓜洲》导入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词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曾经换过“过”、“到”“入”“满”等字,最后才确定用“绿”,为什么“绿”字在这里用得好? 二、检查预习 1、咬文嚼字在成语词典中的本意: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形容过分推敲字 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朱光潜在这里说的“咬文嚼字”和刚才字典上的“咬文嚼字”有何不同?能 不能找出本文作者观点? 明确:这里“咬文嚼字”指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为文应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达到艺术之美。不能懒惰,不能粗心,不能受迷惑,不能轻易满足。 作者观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三、内容梳理 1、为了说明咬文嚼字的意义和作用,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请同学们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广水市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单元物理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全对得4分,不全对得2分,错选得0分) 1.2008年9月25日晚21点10分,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则() A.“21点10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B.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 2.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5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卫星导航市场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 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 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 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 D.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 3.在第12届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中,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在男子100 m决赛中和男子200 m 决赛中分别以9.58 s和19.19 s的成绩打破他在北京奥运会创造的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如图所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 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2 m/s 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4 m/s 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88 m/s 4.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 B.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

知识讲解 语法一点通 成果测评 ? ? ? Unit 1 Friendship 编稿:李皓然责编:刘洁 目标认知 重点词汇与短语 add up;point;concern;go through;set down; before;dare;suffer; power 重点句型 It/This/That + is(was) + the first/the second/...time + that从句 语法 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 日常用语 同意和不同意(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Agreement: I agree. Yes, I think so. So do I. Me too. Exactly. No problem. Sure. Certainly. Of course. All right. You’re right. Good idea. I think that’s a good ide a. Disagreement: I don’t think so. Neither do I. That’s not right. I’m afraid not. No way. I’m sorry, but I don’t agree. Of course not. I disagree. 精讲巧练 重点词汇与短语 1.add up 【原句回放】Add up your score and see how many points you get. (Page 1) 【点拨】 add (vt./vi) 加,增加,补充说 (1)add sth. up 把……加起来 (2)add to 增添 例如:The bad weather only added to our difficulties. 这样的坏 天气增加了我们的困难。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 朱光潜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的“咬文嚼字”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把握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评价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方法] 讨论评价法 [教学设想] 本文是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不失活泼并富有“理趣”。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要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允许求异,总体上欣赏并理解本文的见解,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 2.学习目标 ①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②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从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③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④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二、分析 1.解题:“咬文嚼字”的含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2.文中义: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三、研读赏析

1.整体把握: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 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2.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的思路: 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 静态描写正面描写 阅读咬文嚼字写作 动态描写反面描写 达到艺术的完美 3.合作探究: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分析: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说明一些什么“道理”?给了你什么启示 (1)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明确: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 (2)每一个实例各说明一些什么“道理”? (3)给了你什么启示 明确: ①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说明的道理:文字与思想情感有关 启示:(让我们明白)读书、作文,有时连一个字眼都不能放过。 ②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王若虚认为原文啰嗦,用词重复,于是将它加以精简,却没想到,这样一来丧失了原文的丰富的意蕴。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一次月考试题 莫旗一中高一地理组 一 .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2 分.共68分,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月球 B.金星 C .水星 D. 地球 3.下列太阳活动出现在色球层的是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4.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热 B.核能 C.煤、石油 D. 潮汐能 5.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 D.90°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7.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8.下列日期中,莫旗白昼最长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2月22日 9.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北半球的春季是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 6、7三个月 10.121°E比东经120°E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晚日出 D.地方时晚 11.五带中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A.南北温带 B.南北寒带 C.北温带和北寒带 D.热带和南温带 12. 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13.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原运动方 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教案最终版

Teaching Plan Unit1 Friendship 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试讲者李瑶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单元第一单元 课题Anne’s Best Friend 课时共五课时,第二课时 ( Reading) 一.教材分析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unit is the first unit of the senior English studying which talks about friendship.As for the stud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senior school life, making new friends is one of important things for them now,so 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appropriate at the present time. It can easily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help students think how to choose friends and the meaning of the friendship. The reading passage is the center of the unit. It mainly talks about the Anna , a Jewish girl , during the world war II, regarded the diary as her best friend to express her happiness, sorrow and missing to her hometown. 二.学情分析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As the students, grade1of senior high school,they have the basic abilities of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but they still need more chances to practice what they have learnt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and expressing their ideas fluently and accurately. Meanwhile,it is also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bility, as well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三. 教学目标 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Objectives 1.Get students to know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2.Learn about the formats of a diary. 2.Ability Objectives 1.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and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guessing, key sentences, skimming and so on. 2.Summarize different paragraphs. 3.Emotion Objectives

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苏教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注: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5分,每小题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遏.止(è)依偎.(wēi)惆怅.(chànɡ)摇曳.(yè) B.笔杆.(ɡǎn) 曙.光(shǔ) 睫.毛(jié) 瞳.孔(tónɡ) C.给.予(ɡěi) 铺.平(pū) 焦.急(jiāo) 嘲讽.(fěnɡ) D.脊.骨(jǐ) 寄予.(yǔ) 拨.开(bō) 腐.烂(fǔ)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们有理由坚信:峰回路转,两岸的风景在变,可水仍是水,生命的舟辑,最终还是握在掌舵人的手中。 B.即使对于温柔慈详的母爱,我也曾犯过盲目反抗的错误。 C.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付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D.你不可能设想在一个没有空气和水的星球上,滋长出如此斑斓的生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自己只是半瓶醋 ...,却总爱在别人面前指手划脚,炫耀自己。 B.张老师看到课堂上气氛有些沉闷,不断点火 ..,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快被激发起来了。C.巴以局势日益紧张,鲍威尔紧急飞赴中东斡旋,敦促双方执行中东路线图计划,布莱尔 也不断为其敲边鼓 ...。 D.《宋词欣赏》课上,小赵听到小高说宋词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的话题,马上反驳说:“我 们可以换汤不换药 .....,用词的形式来写新时代的生活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日本内阁府近日发布一项灾区重建的重要方案,打算用3~5年时间彻底处理灾区的所有废墟和海啸所产生的垃圾。 B.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灭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警告菲律宾公民切勿到中国旅游或出差,携带任何违禁药品,否则将可能遭受严重惩罚。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B.食指,本名郭路生,创作有《鱼儿三部曲》《海洋三部曲》《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等作品。2001 年,食指和海子被授予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C.《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D.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初起时称“曲子”、

【苏教版】2019版必修三语文:第3课《咬文嚼字》示范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咬文嚼字 (一)作者简介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恬、 诚、勇”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朱先生把研究 美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 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座右铭共六个字:“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 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从朱光潜先生三立座右铭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自我砥砺、矢志不渝的伟大形象。 (一)背景链接 《咬文嚼字》写于抗日战争后期。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二)常识整理 1.古代重量单位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 ..必较不可。 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现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隋书·说苑》云:称(同秤)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絫,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

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2.古代容量单位 才高八斗.。 斗: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斗、石为古代容量单位。中国古代容量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撮,抄,勺,合,升,斗,石。十撮一抄,十抄一勺,十勺一合,十合一升,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3.古代创作称谓 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 ..”。 ..”“杀青 付梓:古代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就先把青竹简放到火上炙烤。人们把这个工序叫作“杀青”,也叫“汗青”“汗简”。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1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第一单元测试卷1 (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共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题1分,共5分) 1.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shop. B. Body language. C. A picture. 2. What is the man doing? A.He is asking for information. B. He is having an interview. C. He is filling out a form. 3.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has already visited the museum. B. he will go to the museum with the woman. C. H is too busy to go with the woman. 4. What did the man offer the woman? A. A raincoat. B. A ticket. C. A ride. 5.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insists on going out. B. The woman doesn’t like going out. C. The man is too tired to go ou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8题。 6. How much cheaper is the bus fare than the plane fare? A. $44. B. $14. C. $30. 7. What can we know about Aunt Edith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She is middle-aged. B. Her figure is not good. C. Her hair is black. 8.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10:15. B. At 10:10. C. At 10:20.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11题。 9.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Schoolmates. C. Father and daughter. 10. What does the woman’s mother expect her to do? A.W ork in France. B. Live in France. C. Go to university in France. 11. What is the man’s father? A.A teacher. B. A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 C. 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14题。 12. W hat’s wrong with the man? A.He has twisted his foot. B. He has broken his foot. C. He can’t move his foot up and down . 13. What’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Mother and son. B. Doctor and patient. C. Classmates.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窗纱秋景得描绘与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得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得感慨与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得豪情壮志。 《雨巷》就是戴望舒得成名作,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词风与法国象征派得影响,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消沉得特点。 《再别康桥》作于1928年,就是人通过一系列鲜明得意象与生动得节奏,表达了诗人对于母校得眷恋之情。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得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如《沁园春·长 沙》得豪情壮志,《雨巷》中对革命理想得追求于所求不可得落寞、惆怅得情绪与疑似微茫得希望,《再别康桥》得眷恋之情。 2.学会分析诗歌得意象,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得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得诗歌鉴赏 能力。 3.学习诗歌鉴赏重点多种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1、《沁园春·长沙》 2课时 2、《诗两首》各1个课时,共2个课时 教学建议: 诗歌就是以抒情为主得文学样式,情感抒发就是诗歌最重要得美学特征,而有些诗歌情感比较含蓄隐晦,故非反复诵读、相互交流,就无法理解诗歌。诗歌鉴赏就是读者走进读者,探求真知得精神活动,解读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又不机械对应;在品味语言得过程中注意表现形式与技巧,要着眼启发学生得悟性与灵性。 1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三维目标 1.掌握词得相关知识,了解《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背诵、默写,并领会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 3.品味极富表现力得语文,把握词中描绘得意象,学习诗词中情景交融得艺术手法。 4.感受前辈得博大情怀与革命壮志,珍惜今天得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得热情。 教学建议: 一、以诵读贯穿教学得始终。 二、知人论世,通过背景得介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得主题,体会诗人得革命情 怀。 三、学法指导 1.语言比较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得意象,把握词中得情感。 2.比较法。如对《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得比较 达标测评: 基础达标题 1、补充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得朱茵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 A、寥廓 .. (liāo kuó) 百舸. (kè) 碧.透 (bì) 橘.子洲(jú) B 遒劲 .. (qiú jìng) 沉浮.(fú)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含答案)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的 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

派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三、感知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下列词语: 1.援例2.锱铢必较3.斟酌4.镞词藻 7.蕴藉8.付梓9.尺牍10.陈言务去 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上述词语的音、形、义。 四、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 学生为各自然段标号,分组讨论。 教师明确: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论述。 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五、研习作品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课文第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什么关系? 学生讨沦。 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用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 第一段,第一个例子,体会“你这”与“你是”两种句式的区别。(学生讨论,试组一些句子,逐个体会,再看课文中的论述。)教师明确:从表面上看,两个句子的区别只有一个字,但表达效果不大相同,初步说明文字与思想是有关系的。另外,文章从一个例子引入正题,使得作者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第二段:又举了《水浒传》和《红楼梦》里的例子,对“你这”句式进行进一步推敲(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明确:这一段从表面上看是在辨析“这”与“是”的区别, 为下一部分引出作者观点作必要铺垫。 步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 ④ D.①②③④2.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 制 D禅让制 3.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 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 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4.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①分工明确②互相配合③互相牵 制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 ④D.①②③④ 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8.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下有关表述错误的有( ) A.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B.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C.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D.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 9.《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概括总结课文观点,从作者的观点中获得启示,品味炼字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提出的“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主张,并将其运用于修改和创作练习中,培养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过程与方法目标:从课文中发现疑点,培育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总结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品评诗句,体会作者观点,运用本课所学内容完成修改和创作练习。【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两位同学读“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比较这两个句子的差别。 明确:“你是什么”句式,“不带情感判断”,而“你这什么”句式则“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上面的这个例子选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40页。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京派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我们来看看朱光潜先生这篇课文是怎样体现他严谨的治学精神的? 三、解题 1.“咬文嚼字”一词通常怎么理解? 明确: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下面三个例子分别是以上三个解释的哪一个? 1、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B 2、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A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C 2.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光潜先生在文中对“咬文嚼字”的阐释是以上解释的哪一个? 明确:都不是解释。 四、合作探究 (一)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