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

趋势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来源:产业发展处善良10-09-06浏览(417)字体:大??中??小

提高粮油加工业发展水平,促进粮油食品消费与营养改善

?

——何毅同志在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粮油营养研

讨会的发言

2009年12月2日草稿

?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粮油加工业是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流通、衔接产销、稳定供给的重要纽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粮油是人们最重要的食粮,也是食品工业的最基础原料,粮油加工产品与人民生活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和生命营养健康产业。

一、我国粮油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粮油加工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粮油加工业总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企业组织形态进

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显着改善;对改善城乡居民营养、提高生活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做出了贡献。据国家粮食局粮油加工业统计,2008年,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733亿元,工业增加值1264亿元,年末从业人员88万人。2009年1-6月,规模以上企业大米、面粉、食用油等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幅10%左右。

1.粮油加工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品种结构渐趋合理

2008年以来,粮食加工业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主要粮食加工产品产量持续增加,比上年增长率超过10%,有效保障了国内粮食消费需求。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特等米和标准一等米产量占大米总产量的%;小麦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和专用粉产量占小麦粉总产量的%。

2.粮油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食品安全不断加强

粮油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截止到2008年末制修订粮食加工标准380项,2003年以前的标准全部得到更新。建立了905家中央和地方各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200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中心)、建立了905家中央和地方各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200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中心)。2008年大米、小麦粉总体合格率达到95%。

3.多元化主体格局形成,布局向主产区集中

多元化加工主体格局已经形成,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2008年,民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占总量的60%、32%、8%。产业布局向主产区集中。2008年,东北3省和长江中下游6省大米加工实际产量分别占全国的%;黄淮海6省小麦粉实际产量分别占全国的%。

4.企业实力明显增强,龙头企业逐步壮大

粮油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逐步提高。大米加工、小麦粉加工、玉米深加工业前十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总量的、、%。2008年底,全国已有日处理稻谷40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115个,日处理小麦400吨以上的面粉加工企业236个,日处理油料(或精炼油脂)1000吨以上的油脂加工企业92个,分别比2002年增加了106个、189个、65个;全国已有1773个粮油企业成为国家级或者省级、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总产值占全行业%,利润总额占全行业%。大型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粮食产业的发展。

5.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综合利用稳步提高

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设备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攻克了一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深加工关键技术,稻壳、米糠、玉米胚芽和小麦胚芽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取得新突破。大型粮食加工成套设备制造技术提升较快,日处理稻谷480吨、小麦1000吨,年产玉米淀粉20万吨等成套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粮油加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粮油加工业仍然存在较多影响和阻碍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问题。如粮油加工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生产集中度还不够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突出,食品安全信用意识缺乏,环境污染问题较多;与工业配套的装备发展相对滞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是否能最终建立现代化的粮食生产和营养健康保障体系,从而由粮油食品生产大国转变成为生产强国。

1、现代粮油加工体系尚未建立。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经营粗放、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粮食加工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有效衔接不紧密,对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带动粮食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粮食加工调节供求平衡的动态机制尚未形成。粮食产业链仍是以粮食生产供给链为主体,其下游加工需求环节始终无法对种植环节形成有效的指示,而这种供给关系又制约了下游加工环节的发展。主食品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小作坊和集约化等生产方式仍是市场的主体。粮食应急加工体系建设刚起步。

2、部分产品加工能力相对过剩。2008年,稻谷、小麦、玉米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6%、50%和65%左右,加工能力相对过剩。这既存在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也有因产品种类单一所导致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所导致的区域性产能过剩。

3.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粮食加工业科技投入少,2008年仅占销售收入的%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3%的平均水平。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缺少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某些真菌毒素的关键检测技术和设备落后,危险性评估控制技术未广泛采用,新产品安全性评估欠缺。

4.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稻壳、米糠、肤皮、薯渣等副产物数量大,综合利用率低。65%左右的稻壳粉碎后被用作低效饲料配料,用于稻壳发电和直接填烧锅炉占19%左右;米糠用于制油仅占5%左右,绝大部分未经处理而用作饲料。

二、粮油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1、粮食消费变化提出新要求。保障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随着我国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逐步迈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我国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加快,粮油食品工业化制成品的需求迅速上升,对粮食的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己经由对量的追求转向对质的追求,更加注重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粮食消费进一步多样化;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粮食消费逐步由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变,为粮食加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未来我国粮食中口粮的消费将有所减少,饲料粮和工业用粮的消费将有稳中趋增。

从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分析,当一个国家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是居民膳食结构发生迅速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营养干预的最佳时期。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个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2008年为%,农村为%,2008年我国人均GDP 已突破3000美元大关。可以预计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将对食品消费总量和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由1,000美元增至3,000美元的阶段,

2、人们对粮油食品的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将使得食品安全局势日渐趋好。尽管如此,当前食品安全局势依然十分严峻,食品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为确保粮油食品安全,粮油加工业企业应当加强食品安全检测监测能力建设,要对粮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增加原料检测、过程检测、出厂检测能力,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技术装备水平。

3、方便食品的发展和产品的多样化是今后粮油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粮油加工业主要还是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程度较低,制成品水平低,主食品工业化比例低。市场上缺乏符合营养平衡要求的早、中、晚餐方便食品,也缺乏满足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的食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简便、营养、卫生、经济、即开即食的方便食品市场潜力巨大。同时,随着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也对食品方便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4.高新技术将在粮油加工业得到广泛应用。在粮油加工业的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战略高新技术不断向粮油食品工业的渗透和融合,促进了粮油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世界粮油食品工业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并且正从追逐生产率和优化产品的可制造性走向可预测性的高品质、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和制造。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与粮油食品加工业的不断融合,为我们粮油加工业实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实现精深加工化,延长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5.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将为粮油加工业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原料。未来十年,我国将实施《全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专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加工导向型转变,为粮油加工业发展提供优质、专用的加工原料。

三、关于提高粮油加工业发展水平,促进粮油食品消费与营养改善的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粮油加工业发展与人们生活营养改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要求我们要正确分析现阶段我国粮油食品与营养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趋势和挑战,要求我们要提出和制定正确的粮油加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食物消费与营养发送相适应的思路和目标,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资源利用效率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形成结构优

化、布局合理、产业协调、技术进步、竞争力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粮油加工业体系。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正在制订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将“安全”作为基本要求,将“优质、营养、方便”作为产品发展方向;倡导合理加工,改变片面追求“精”、“细”、“白”的消费倾向。以营养科学为指导,加快粮油加工产业升级。

1、粮油食品的营养与健康决定了我国粮油加工产业的发展水平。把粮油食品的营养价值置于核心地位,在加工制造设备的选择、加工制造技术和食品研发方面必须首先考虑对粮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正处于温饱到小康的转型期,对营养合理、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需求十分迫切。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不仅期望粮油食品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保存粮油食品中的营养成份,还希望粮油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以预防、延迟疾病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粮油食品加工企业要注重开发营养搭配科学合理的新产品,开发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既要为预防营养缺乏症服务,又要为防止因营养失衡造成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服务。

2.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企业将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迈。发展优质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扶持龙头企业,培养一批技术创新能力、现代管理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强

弱联合”,培育和组建一批资本结构多元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服务宏观调控的大米加工业龙头企业或集团企业。

一是以发展粮油食品为重点的粮油深加工将进一步加快。注重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为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满足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趋向膳食方便化、营养化、多样化的需要,粮油主食品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方便面、方便米粉、方便米饭、速冻食品、主食面包以及工业化生产的馒头、花卷、豆包等各种米面食品将大量出现。与此同时,传统主食品的各种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研究也将得到较快发展;冷冻技术、膨化技术、高压蒸煮技术和焙烤技术将大力推广应用;以粮油为主要原料的休闲、旅游食品的品种、产量和销量将不断增加;中式快餐的集约化生产、配送、连锁营销配套工程将加快实施。大力推进传统米制品主食工业产业化,蒸煮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主要与加工方式有关。

二是粮油加工的副产品综合利用将进一步发展。粮油加工中的副产品如米糠、小麦胚芽、饼粕以及油脂精炼过程中产生的皂脚、馏出物等等,大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但多年来由于我国加工企业规模小,资源集中困难以及提取技术的限制,这些宝贵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今后,随着粮油加工企业的大型化、规模化、集团化以及提取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粮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将会不断有新的发展。使粮油加工业发展成为绿色环保的产业,以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生态环保为准则,加大对原料的综合利

用、充分利用“榨干吃净”,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3.大力加强粮油加工业自主创新。目前粮油加工业科技自主研发的能力仍然比较薄弱,我们要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支持一批集约化高效利用、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重大关键技术开发的研制工作,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究开发和转化。同时,加速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充分利用优秀传统工艺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工程化配套转化,促进粮油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行业新科技进步。

要加强粮油加工业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工程中心的建设,培育粮油加工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

要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它对我国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加大创新力度,缩小与国外同类设备的差距,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原料特点的新装备,还要注重开发主食产品生产设备和精深加工的成套设备。

4.加强食品安全及检测监测能力建设。从田间到餐桌,涵盖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系统。贯彻《食品安全法》,使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以安全为主导的轨道中。要建立严格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准入制度、溯源制度、召回制度等。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是粮油加工业发展的生命线。一是加强粮

油加工业食品安全检测监测能力建设。二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粮油加工食品行业准入门槛。三是加快制定和修订粮油食品加工行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加快加工业标准体系制修订。四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五是加强粮油加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5.提倡科学消费,优化居民膳食结构。大力宣传和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引导居民科学膳食,健康消费。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避免精米、精面、精油等的过度加工。为何要提倡谷类为主膳食中谷类食物提供能量应达到膳食总能量的一半以上。 1、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及含脂肪较高的动物性食物,有利于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2、谷类食物中的能量有80%~90%来自碳水化合物,只有膳食中谷类食物提供能量达到总能量的50%~60%,再加上其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才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适宜比例。食用油消费要适量,提倡是多种油脂搭配使用,以保证人体对各种脂肪酸的需要。粮油加工要合理确定加工精度,不要盲目追求“精加工”,要多开发既能保持粮食中各种营养成份又方便可口的多种多样的粮油食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