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略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刘蕊蕊

摘要:农业,伴随着人类起源而生产。农业,与人类共存。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已种植在世人心中。中国农业也随着历史的脚步辉煌了千年。农业文明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照耀在中国大地的上空。而随着人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这颗明星也将永不陨落,愈闪愈烁。中国的农业正在向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中国的农民都变成专业农民,中国的全体农户都变成专业的现代化的专业大户。

关键词:意义;作用;举措

自原始社会时期,栗、稻等农作物首先诞生于我国,它孕育了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农业也一直前进。当今,科技竞争发展,我国正由一个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但在这期间,农业依旧是整个国家发展的本源。

一、发展农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业可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农业稳定发展了,农民生活稳定了也将使各行各业全面地,均衡协调地,科学合理地,和谐持久地飞速向前发展。只有这样,中国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待遇才能更好更快的提升。只有全体人民都富裕了,党和国家的收入才会更多,这样祖国的各项公共开支才会更加有保证,各项制度才会更加完善和更加健全,全体人民的日子和生活才会越过越好和越过越幸福。

就以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为例谈谈发展农业的的具体重要意义: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分布着黑土,黑钙土等土壤类型,为多种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作物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已被玉米大豆所代替并相继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开垦了数百万公顷的耕地,成立了全国最重要的粮食基地。东北地区林木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东北地区的农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黑土地开发、湿地保护等,东北地区还发展特色农业,使农业走向网络时代,以当地特、优、名农产品为主,用现代化农业带动传统农业发展形成了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可见,农业发展有着可观广阔的发展前景,正是由于农业的积极发展,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可持续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带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使东北地区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接轨。增强了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带动了中国部分经济飞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农业已趋现于现代化发展。现代化农业可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在现有的工业结构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工业化目标就必须重点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农业资源的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可见,农业是其他产业的基础和保障。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经济跑得快则全靠政策来带,人民要致富就一定要跟着党和国家的政策走,才能早日实现奔小康和共同富裕。然而,大力发展农业,也即是大力推进工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飞速发展,也即是大力推进所有各行各业的进一步飞速发展,也即是大力推进沿海地区的进一步飞速发展,也即是为全面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大提速,也即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大提速等等。

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举措

我们怎么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发展,就是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全国一共有几百个市和两千多个县,每个县每个市都有盛产那一种或那几种名优特产。怎么使这些农业特产走出去并拉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他靠的不光是他地理位置怎样,交通条件如何,环境气候如何,人口和地形地质如何,资源状况如何,产量和产值要达到什么规模,是否可持续发等等因素。

我们要全面繁荣城乡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就必然要提高城镇化水平。不仅要提高城镇和非农的吸纳能力就更需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效益。把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解放出来,为其向城镇和非农业生产转移提供条件。只有农业现代化发展了,才能搞好搞活县域和经济,增加县乡财政收入,增强小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形成不同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专业市场,走出一条农民循进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城乡和谐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来。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难点,只有发展现代化农业,才能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及资源的利用率,大量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成为各县市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成为各县市当地人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当地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

所以说,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非常发达的今天,只要有好的适合中国情的农业发展方案和方法,就一定可以使广大农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就一定可以使农业人口不断城市化,就一定可以早日解决三农问题和不断减少农业人口。广大农户的收入水平上去后,农民才会有足够的财力和时间用于终身学习,用于提高各方面的素质,用于旅游度假等等娱乐活动,过上

和城里人基本一样的生活方式,使城乡差别大大地缩小等等。因此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使农业人口不断减少,才能使农业人口不断城市化,才能使农民的的收入水平不断良性循环。

农业,人之根本,它的发展意义源远流长,它的地位也无可震撼。

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申论热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胡锦涛在提出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专门就河南提出要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是对河南农业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河南经济发展的特殊要求。 【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不断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第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衣食之源、发展之本。农业经济越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越高,越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这是保障工业化、城市化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第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快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改善要素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增强我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第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是高度依赖资源条件、直接影响自然环境的产业,农业的资源利用方式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对策】 第一,积极倡导和发展农业循环生产模式。要实现改变目前“高投入、高产出、高废物”的粗放生产模式,代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循环生产模式,就必须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生态农业。平原

关于转变我市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转变我市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邢台的农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产量连续增产,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素质显著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速度缓慢。主要表现,一是农业经营方式以个人承包式的家庭分散生产为主,农业园区、观光园区等规模化、集约式经营模式发育程度低,不能适应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和高新技术应用。二是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还很低,产值增加仍呈现以追加投资为主特征,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三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进程缓慢,绿色农业发展不起来,农业生产过程种植中不讲科学,滥用农药化肥者想象比较严重,加上我市当前对农产品的检验监测体系不完善,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品牌意识不够强,或对品牌农产品的投资不够,没有打造出更多更强大的邢台名牌农产品,我市超市也有许多有机食品,顾客虽然很想买但又因为对它们的品牌不了解,对它们的生过程和生产手段,对它们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有机食品,到底是不是物有所值心存疑虑,想买而不敢买。五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市农业区域特色不明显,结构雷同,优势产品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的格局未能形成;专用品种、特色品种少,优势品种所占比例较小,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对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六是对农业生产投资少,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缓慢。 在十二五期间,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

水平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建议: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使我市农业持续发展下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我们邢台特色、符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的现代化新路子。首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机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创新,以提高农业科研开发能力、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农民应用科技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积极运用农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我市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其次要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制度创新,推广一批稳粮高效、高效种养生态循环、节水节肥节药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再次科学合理利用我市的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推进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型的传统生产方式向实施可持续发展转变。统筹布局设施农业发展,鼓励利用非耕地和质量提升难度较大的农田发展设施农业,避免与粮争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第四要培育低碳农业的管理理念,降低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农业 1、政府出台具体政策,依据各县市区的资源禀赋和基

现代农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现代农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1、现代农业的表述: 以现代产业的理念、以产业关联关系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现代产业组织为纽带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的有机系统。 现代农业的发展有赖于相应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的建立和完善,即不是简单的农民组织化,而是基于产业关联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的产业组织化。 2、.现代农业产业的特征 (1)产业链越来越复杂,长短交织。 (2)地域特征明显,与当地农业资源关系紧密。(特色农业、一村一品) (3)现代农业产业链中主导环节(主体)后移,主要集中在产后环节,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并不完全统合(产后是产中环节的5倍多)。(4)农业产业组织两极分化,产业组织结构呈现出“哑铃型”特征(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少量大型跨国公司)。 3、.国外现代农业经营的经验启示 (1)、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 主要是农业生产直接面对着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和农业品种等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农业发展处于一个开放式状态。 如荷兰作为土地面积十分狭小、农业人口比重很低的国家,农

业国际化程度却很高,国内农业发展直接面对着国际大市场,2/3以上的农产品用于出口创汇,农业出口额居世界第三位。 (2)、农业的产业体系完善 (3)发达国家在农业的理念上已突破了种养殖业范畴,例如美国将农业定义为“食物和纤维体系”,日本将农业定义为“农业-食物关联产业”,加拿大将农业定义为“农业及食物产业”,包涵了产前、产中、产后及相关产业。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大大拓展并深化了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农业及其关联产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价值交换,成为产前产中产后密切关联的一体化产业。 在发达国家,以初级农产品上市的比例越来越低,美、日等国90%以上的蔬菜是经过加工后进入流通领域,美、欧等国70%以上的水果是经过加工后进入市场的。在这些国家,农业不再仅仅是一个提供初级原料的产业部门,而是能够创造稳定利润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部门。 (产前的农药化肥、产后的加工) (3)、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管理水平高 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农业科技基础之上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育种、培苗、养殖、贮运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基因工程疫苗、动物生长调节剂逐渐在农业中应用,推动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现在不仅发达国家积极发展动植物基因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特点和新要求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特点和新要求 李瑞芳 摘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相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一些基本特点和新要求。 关键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基本特点新要求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指由过去主要依靠增加劳动、土地等要素的投入,追求产品数量和经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主要依靠增加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道路上来。这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其实质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相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一些基本特点和新要求。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特点 1.全面性。农业经济运行不仅要重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和农产品供给水平的提高,而且要关注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农业生态休闲、增收就业等多种功能的发挥,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培育,生产技术装备和生产资料的进步,农业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全面发展等内容。 2.协调性。注重城市与乡村、农业与工业、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内部发展与外部发展的协调性,注意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保持农业和工业合理的比例关系和有机的内在联系,推进农业的经济功能与农村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3.持续性。注重生态、制度和机制建设。推广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技术,创新农作制度,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

强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引导扶持,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实现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的结合;培育新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形成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4.人本性。根本的目的是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有市场竞争力能致富农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应把农民自由和全面发展与增加农产品供给、发展农业经济并重,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产出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的同时,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生活水平提高作为核心任务。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要求 1.向农业发展目标的多元化转变。农业经济运行的情况要用综合目标体系来考察。这包括: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资源和环境对农业发展的承载程度;城镇化进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程度;农业从业人员的增收幅度。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政治指标:农村教育水平、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村民自治能力、农民个人的发展程度等等。 2.向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转变。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越来越受技术壁垒的影响,虽然原因复杂,但与自身存在的质量、标准等问题也分不开。因此,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质量和效益并举的方针。要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重视品牌的创立和质量安全,努力实现初级产品向终级产品转变,由低科技含量向高科技含量转变,由无品牌,少品牌向有品牌、多品牌转变。 3.向农业发展功能的多元化转变。农业产业结构由农产品市场决定,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将形成不同的产品结构和服务需求。现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量已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供大于求的现象经常出现,这表明农业生产上存在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现阶段,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

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无论是确保新常态下的粮食安全,还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把“粮袋子”变成“钱袋子”;无论是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增强农业竞争力,还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更加迫切需要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寻思路、找答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工作时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些重大要求,立足长远,着眼大局,抓住了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一连增”,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不仅促进了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也为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进一步看,粮食连年丰收还意味着传统农业“牛耕马犁”、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显示了农业科技进步取得的新进展、农业组织化程度的稳步提升,以及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明显成效。当然,总的来看,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地方农业发展付出了水土污染加剧等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然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无论是确保新常态下的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还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把“粮袋子”变成“钱袋子”;无论是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增强农业竞争力,还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更加迫切需要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寻思路、找答案。要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转变。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涉及方方面面,既包括促进农产品[-2.49%资金研报]供给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质量安全并重转变,也包括促进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既包括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由主要“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也包括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高素质职业农民转变等。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部署、新精神落到实处,在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职业培训政策等方面加大力度,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了多年难得的好形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面临难得的机遇。只有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拿出新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才能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经济日报评论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题库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题库 (选择题17题,判断题21题,问答题55,共93题) 一、选择题 1.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CD) A.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B.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 C.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原则 D.对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八大载体的构建进行了部署 2.广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什么机遇和条件?(ACD) A.中央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B.广东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微观环境 C.市场倒逼机制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主创新 D.广东的人文精神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厚实的文化积淀 3.“三来一补”是指什么?(ABCD) A.来料加工 B.来样加工 C.来件装配 D.补偿贸易 4.怎样深化改革,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制度保证?(ABCD)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C.深化社会领域各项改革 D.改革一些具体的管理体制和行政运行机制 5.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是什么?(ABD) A.投资 B.消费 C.进口 D.出口 6.广东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开拓新型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B.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保水平,不断培育壮大消费群体 C.加强消费环境建设,改善消费条件

D.采取鼓励消费政策,刺激居民消费 7.广东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B.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C.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 D.改善投资服务 8.广东对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采取哪些措施?(BCD) A.发展对外贸易 B.培育现代产业项目,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C.抢占世界产业高地,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D.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推进绿色增长 9.广东对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采取哪些措施?(AB) A.完善体制政策,深入推进“双转移” B.加强规划引导,促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跨越式发展 C.加大“腾笼换鸟”政策力度 D.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10.广东对完善体制政策,深入推进“双转移”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加强产业转移力度 B.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C.加强政策调节 D.完善配套措施 11.广东的主体功能区域有哪些分类?(ABCD)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生态发展 D.禁止开发 12.广东对推进自主创新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B.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提升发展高新产业园区,完善自主创新平台 D.完善组织协调与法规政策,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2.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从农业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和,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郑曙东 2010年06月04日09:14 来源:《湖北日报》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关键环节和基础核心。湖北是农业大省,目前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探索具有湖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对于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农业发展方式的概念内涵 “农业发展方式”概念及其演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中,关于“农业发展方式”的表述相继出现了“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增长方式、发展方式”四个概念。这四个概念的相继出现,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农村工作发展的阶段性,又体现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规律性。 在计划经济成分占主导位置的情况下,为了追求速度、产量,尽快解决吃饱穿暖问题,当时的中央文件主要强调的是改进生产方式。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农业经济逐步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经营方式的完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主要措施。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五个一号文件都是确定家庭承包经营地位,充实微观经营主体。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开始由完善生产经营方式向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是,推进农业结构的市场化、调整农业内部种养结构,农业开发的产业化、倡导农业服务的社会化。 党的十七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中国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任务。 现代农业及其特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要发展现代农业,所谓现代农业,概言之,就是用现代经营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手段和现代物质装备条件武装起来,集市场化、科学化、组织化、设施化、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社会化等诸多特性为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 湖北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备的优势及面临的困境 湖北是农业大省,发展农业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农业资源禀赋优越。湖北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又处于亚热带与温带交替区域,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特征,生物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全省土地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95万亩。土地肥沃,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土地资源和气候环境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 农业发展基础扎实。湖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省份。基础设施完备,生产装备水平较高。水资源开发已初具规模。农作物产出水平与生产效益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

(word完整版)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中国农业未来发展九大趋势

中国农业未来发展九大趋势 当前,中国农业已迈入新的发展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也已经到来。想做什么就去做,农业这个大市场包容性很强,但是误闯误撞的结果一定是失败。只有把握好了未来趋势,才有可能创业成功!日前,有关专家预测,中国农业未来 发展主要是以下九大趋势: ◎规模化农业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以小农经营为主,生产规模比较小,效率比较低, 成本却很高。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规模化趋势也将加强。中 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表示: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就需要经营主体,生产方式从量变走向质变。而农村土地流转则给农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未来,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将会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新型农业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相对于传统的小规模、自给半自给农户家庭经营提出的。通常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农人等。据相关 数据表明,截至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数量已经超 过270 万家。专家认为,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发展实践中承担的角色和作用各不相同,各主体间专业分工的深化,有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为被国家大力扶持的对象和中国农业的中坚力量,未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必将增强。 ◎互联网 +农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互联网 +农业”被提上发展日程。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 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销售方式的转变,以此来实现农产品 的生产和销售。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将会显 得更加宽泛,互联网 +农业将取得显著成绩。 ◎高科技农业 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推动力量非常明显。未来,农业发展应是高度的自动化和 精确化。全环控植物工厂,自动空气循环系统、半自动采收系统、农业机器人、农 业无人机等都是高科技农业的产物。今后一、二十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 济的不断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会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 透和融合。最后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 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将会大肆兴起。 ◎农产品加工

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论文】

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 摘要:粗放式农业运作形式让我国农业发展速度无法达到要求,这不仅导致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也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压力,无法促进我国经济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低碳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农业发展速度,也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署要求。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0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具备产生或支持一定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再有一种衡量的标准是常用发展指标是人均GNP增幅度,如果农业经济发展速率已经超过了人口增长率,就意味着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1低碳经济概述 这种经济发展形式的基本概念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配合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让经济发展的

方式得到优化或是转变,进而达到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减少对资源的占用,并最大限度的减小对环境的污染。让我国制定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战略目标得到满足,这种发展模式是最为科学与合理的,是保障人类发展获得无限延续的基础,传统的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或是农业发展方式,因为资源占用不节制,环境牺牲程度大的原因,导致这种发展结构异常不合理,属于自杀式发展。因此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出,将会让农业经济发展朝着生态化、清洁化等方向发展。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生产效率低 历年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一直受生产经营水平的所限,加上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所以很多农民在农事活动上一直沿用传统的技法,依据自身的经验与初级劳动力支撑起整个农事经营过程,这种劳作方式不仅效率低,同时抵御自然环境变动的能力小,很容易因为气候环境的变化导致农事生产活动异常被动。加上农村中的年轻人都去大城市寻找机会,因此,留在家中从事农事活动的人员多为中老年人,这样的现状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作进展缓慢,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作者:宜都市农业局王本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来稿)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计划新发展多经面积2万亩,其中:柑桔1.1万亩,茶叶8000亩,桑园1000亩。截至10月中旬,各乡镇处已收柑桔苗木定金83.69万元,预计发展面积44221亩,已定植35400亩;已收茶苗(或茶

籽)定金104.12万元,预计发展面积9963亩;已收桑苗定金22.85万元,预计发展面积1962亩。到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可实现人平拥有1亩经济林的发展目标;种植业和水产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明显加快;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科技入户显见成效。通过办《宜都农业》报、农业“科技110”热线、农业科技短信、科技宣传车、技术培训和精品园示范等形式,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创建、培育科技示范户,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到田率达到了80%以上。 1、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扎实。组织市、乡两级农技干部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82场(次),累计培训农民18.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3.4万份。编印发行《宜都农业》22期、8.8万份;编发《农民读本》8万册,发送农业科技短信息140万条(次)。推广玉米、水稻等各类良种18万公斤,合格率95%以上;引进推广农作物良种25个,选推高效种养模式17类。开展品比、肥效试验共计50项;创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亩、“无盘抛秧”核心基地500亩,全市“无盘抛秧”面积达到了2000亩,推广面积居宜昌市首位;举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阳光工程在行动”两个电视专题栏目。市水产局组织水产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6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400份,先后邀请13名专家教授深入库区指导网箱养殖。今春库区鮰鱼遭遇暴发性鱼病危害,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成活率仍然达到70%以上。 2、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 4项,引导农民新购置农田耕整机械、水稻插秧机械、粮油牧草收割机械、茶叶修剪采摘机械、新型植保机械500台(套),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5.01万千瓦。今年完成机械耕整10万亩,机械收割5万亩,机械插秧3.09万亩,机械植保30万亩,机械化修剪茶叶 1.5万亩。池塘机械化清淤、水产养殖等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市农机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浅析

产业经济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内涵 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思路已由“转变发展方式”替代了“转变增长发展方式”。虽只一词变化,但内涵却发生了重大不同。农业增长方式主要是考虑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总量增长机理的研究,突出产出的效率问题。而发展方式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体,核心在于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即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能耗降低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做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农业发展方式与农业增长方式对比不仅是农业概念上的扩展、功能的多元化和效益的均衡化[1],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制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 (一)制度因素 1.土地制度。合理的土地制度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在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极大释放了农民积极性,是符合当时整个经济环境的。但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该制度已经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重新的制度安排。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制度改革必将成为我国土地制度的第四次变迁[2]。但目前我国还没建立健全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各个地方都在探索中。 2.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相辅相成的。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但可以使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等得到优化配置,还可以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但现阶段我国在劳动力转移上面还有很多的制度和现实制约,城乡结构的二元化,使得农民的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和城镇居民有很大差异,而依附这些制度的利益分配也不公平。并且随着劳动力转移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等这些因素都会制约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科技因素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归根结底取决于科技因素。2005年我国每千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高达366.5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分别是日、美、法的1.6、3.6和6倍,不仅成本高,产品标准也低。目前,在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比发达国家约低30个和4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3]。尤其农村信息化建设更是严重滞后,信息沟通渠道简单。 (三)资本因素 1.物力资本。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在1998年对我国农业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为10.69%,而后逐年下降一直到2004年达到低点7.12%,虽然近几年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都在8%左右。另一方面,农业对资金的不断扩张的需求也没有得到金融制度上的安排。首先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无法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会更多的规避对农投资;还有现在民间融资渠道还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目前已引发局部风险,也增加了融资成本,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人力资本。根据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报告显示,20%的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 3.4%的接受过初级职业培训,0.13%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76.4%的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培训;2009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1.45亿外出转移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5%[4]。而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60%具有中专水平,德国7%的农民具有大学学历,53%的农民接受过2~3年的职业技术培训,而日本5.9%有大学文凭,7 4.8%接受过高中教育,初中毕业只占19.4[5]。所以我们在人力资本上和国外差距非常明显。 三、构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一)加大对农业投入 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也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虽然按照《农业法》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但现实并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去执行。因此构建“政府财政投入启动、信贷投入助推、农户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3]。建立健全财政支农的稳定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拓宽支农投入渠道,稳定增加农业生产环节补贴幅度,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农村经济发展变革提供资金支持。 (二)实施科教兴农 1.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首先继续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教育程度直接关系农村发展的未来;其次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并逐步纳入义务教育范围;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对农业发展推动作用有限,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养农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关键。 2.提升科技对农业的作用。首先大力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和开发。农业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动力,起决定性作用。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增加农业科技转化的力度,建立一批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示范基地,解决育种、储运加工等关键技术问题;其次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搭建技术供需平台,逐步形成“专家+科技人员+示范户+农户”的科技成果推广和普及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建设,畅通渠道;最后加强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不断拓宽农业信息和技术传播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便利, 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浅析 杨耀旭 河南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关键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当前制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很多,如何构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业发展方式;内涵;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65-01 收稿日期:2011-11-25 (下转第368页)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