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绪论

一、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基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77)(二)、初创阶段(1978-1984)(1)1978.5.27在厦门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研究机构。(2)1983.5.2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正式成立。(3)1984.7,潘懋元编写的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由人民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第一部系统著作!(三)、成型阶段(1985-1991)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确立了以教育本质论为理论前提,以高等教育两大特点为理论基础,以教育的内外关系规律为理论核心的高等教育学体系。标志着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基本形成。(四)、发展阶段(1992-至今)论述题:高等教育开始进入自主发展阶段。第一、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集中研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具体就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逻辑起点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第二、编写并出版了一批高等教育学教材。第三、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越来越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同步进行。第四、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质量逐步提升。二、学科建制包含学者的职业化、固定教席和培养计划的设置、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专业期刊的创办等。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系统研究是以高等教育学的“草创”为始点,然后经由(学科设置)而使其在事实上成为一门“学科”。高等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教育)。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A“主要是应用学科”、B “应用理论学科”、C“应用学科说”、D“应用

基础学科”、E“基础理论学科”。大多学者坚持

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强调要把抽象的高等教

育学理论通过中介环节转化为可操作性的知识

与方法以指导实践。(判断分析)以高等教育学

为主干的学科群,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续被

建立起来。其基本特征为:细化,综合,专门化。

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形成的基本特点:在形成之

前,往往以专题、专论研究的心态出现,条件一

旦成熟,就向学科化转化。(判断)。

三、为使高等教育学走向成熟,我们亟待思考并

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简答):(一)高等教育学的

学科独立性。1.高等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的关

系。我们必须突破普通教育学研究定势的束缚,

尽快摆脱高等教育学对普通教育学的依赖。为

此,我们必须站在高等教育学的立场上,以自身

为逻辑为线索进行学科的研究和建设。2.高等教

育学与其他高等教育学科的关系。3.高等教育学

与教育学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4.加强元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群。

元高等教育以宏观的、系统的、超越的视角和高

度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体系、方法

等进行分析、论证和评论,及时对高等教育学科

发展做出总结、评价。(学科群)的形成是高等

教育学成熟的标志。(二)高等教育学与高等教

育实践的关系。1.重视实践来源,提升“问题”

的理论品质2.强化理论的实践意识,加强应用研

究。(三)中国高等教育学学派的形成。1.以研

究者为主体,提高学派群体的自身素质A要树

立正确的价值取向B要形成复杂性思维方式C

要形成创造性思维D要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体

系E要具有对话和交流的意识。2.以理论体系为

核心,增强学派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范畴是理论

体系的基本构成,各个范畴相互推演和结合,组

成命题,进而命题的组合构成理论体系。3.以学

科制度为保障,促进高等教育学学派的形成。学

科制度,主要强调学科的发展规范,或学术规范、

规则等问题,也就是学科的内在制度。第一章高

等教育发展简史一、现代高等教育的酝酿期,

最典型的代表既是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

和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二、现代高

等教育发展的突进期:1895、1896、1898分别

成立天津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

堂,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大学的雏形。三、

1912-1927,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经历了由

取向日本到借鉴德国,再到模仿美国的转换过

程。(大学院)既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也是全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不隶属于国民政

府,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领导。四、在百

余年间高等教育发展的选择上似乎走了一个大

圆圈:被迫开放—单一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努

力—单一的价值取向—封闭—主动开放。(判断)

第二章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状况:1.横向—

形式结构,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2.纵向—层次分为研究生教育、本科和专科教

育。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多

项):1.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 2.教育模式僵

化,教育内容陈旧3.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

差。三、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等教

育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简答):1.改革办学体制,

实现办学体制的多元化 2.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

制,提高高校的办学及规模效益3.理顺政府和高

校的关系,扩大高校自主办学权。第三章一、

(多项):1918年,将山西大学列入国立范围,

称为国立第三大学,与当时的北京大学、北洋大

学齐名,办学规模在国内属于先进水平。二、“四

重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重点建设学科点、重

点建设实验室、重点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第

四章一、高等教育是以(高深知识)为核心所

展开的教育活动,(高深知识的独特品质)营造

了高等教育的特有内涵。二、布鲁贝和克拉克(多

项,选择两个人名)确定了高等教育和高深知识

的内在本质联系。三、高深知识,严格意义上说,

并不是一个专业术语,它是严谨的知识概念中的

一种程度阐释。简言之,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所

经营的知识的范围和层次。四、高深知识的特征

(简答、论述)A高深知识的外在特征(1). 高

深知识是知识中比较深奥的部分,是建立在一般

性知识之上的,一般性的知识是学习和掌握高深

知识的前提(2). 高深知识是专门化和系统化

的知识(3). 高深知识通常有专门传播、发表

和认可制度(4). 高深知识总是与特定的机构

相联系B高深知识的内在特征(一)高深知识

的复杂性(1)高深知识的对象是复杂的(2)高

深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专家这一特定群体的特殊

实践结果(3)高深知识的表达形式也是复杂的。

(二)高深知识的有序性学科的形成、发展以

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

史的、逻辑的规则之上的,规范、严谨的学科制

度可以看做是高深知识的系统整合。(三)高深

知识的变动性高深知识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

同的社会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价值取向。五、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的关系(简答)1. 高深知

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2. 高深知识是高

等教育的基本工作材料。3. 高深知识规定了高

等教育活动的边界。4.高等教育是高深知识最重

要的制度化载体。六、高等教育的本质(论述):(一)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使其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人,可以说,教育对象的高起点和教育内容的高层次,营造了高等教育的独特本质。(二)高等教育的过程实质上也是高深知识的生成、选择和创造的过程。(1)从高深知识的生成上来看,高深知识并不专属于科学家或者天才的智慧,也不是静态不变的。高深知识并不是普遍有效的,而演变为存在于一定的实践、空间、理论方式以及价值体系等文化要素中的非绝对客观性、价值型的知识。(2)从高深知识的选择来看,更体现着高等教育主体的主动性。知识的选择因与多种因素相关而具有一定的难度。最为困难的事,对于高深知识德选择的目的是难以统一的,它体现着当前社会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观。高深知识的选择最根本在于选择的主体。在高等教育中,学生基本具备了基本的素质和能力,他们有独立的能力和责任去选择所要致力的高深知识,并选择为此而探究的生命体验。而且,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共同形成了选择的主体。(3)从高深知识的创造来看,体现着主体的发展和超越性。没有任何一条知识可以成为今后知识增长的稳固的基础,而且人类知识的增长也不是一种积累式的新知叠加旧知的过程,而是一种对原有知识不断修正乃至抛弃的过程。第五章一、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二、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可分为如下类型:层次结构(高等专科教育、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分布结构、管理体制结构。三、本科教育一直占据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地位,专科教育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较

为迅速。四、我国的三级高等教育结构呈现两头

小、中间大的“腰鼓型”结构。具体表现为:1.

专科层次偏小 2.本科层次的教育规模仍然偏大

且发展过快3.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比例仍然偏

小。五、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1.各科类专业向均衡性发展

2.增设了不少的新

兴学科 3.各科类结构在不同层次上均衡发展。

六、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1.科类专业设置的短期行为较为严重

2.一些应

用科类专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3.适应

科学发展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比较薄弱,复合

型、应用型较少。4.专科教育的科类结构缺乏有

效的调控和监督。七、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

调整,应当由“对口性”转向“适应性”,从而

达到与社会的高度契合。八、我国高等教育的分

布机构自身特点:1.高等学校由东向西呈梯度递

减态势2. 高等学校多集中于大城市3.一些与人

口因素直接相关的高校,在全国各地的布点逐渐

均匀。九、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形成

了由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

政府为主的管理新体制,优化了高等教育的资源

配置,扩大了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十、产业结构

的变化,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已经成为新的时

代特征,也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主

流背景和不能忽略的重要基础。产业结构的现代

化改变了技术结构和就业结构,对人才素质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十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指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到适龄人数的(15%以

上)。十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一)高

等教育结构的多元化。所谓高等教育结构的多元

化,就是部类、层次、部门、等级的多元化。(1)

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型结构的多样化(2)高等教

育科类和专业结构的多样化(3)高等教育投资

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多元化。(二)高等教育结构

的综合化,是产业结构现代化,以及教育高级化

的必然趋势。基础在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这就要

求改革学校类型、层次、专业、课程等的单一性,

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主要表现在(1)高校类型

层次的综合化,也就是把各类的高等学校放在同

一个高校内,办综合大学(2)学科的综合化,

也就是文、理、工等合并,在一所大学内建多科

性学院。第六章一、(高等教育功能)是高等教

育本质的外在表现,受高等教育规律的制约。二、

高等教育,是指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系统对

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

响。三、将大学界定于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的同

时,也因此限定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育

人)。这是高等教育最传统、最本质的功能。四、

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就是高等教育要培养

什么样的人才,并给予这种人才以怎么样的个体

意义的问题,这是高等教育的本体功能。五、高

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一)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是高等教育在其最初阶段就具有的功能之一。在

相当长的时期内,政治功能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

能,主要表现在它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方

面,即社会公平、公正精神等。(二)高等教育

的经济功能。是在科学发展、社会生产现代化和

人们的教育观念演变而来的。(1)高等教育是生

产人力资本的产业。(2)高等教育是生产知识的

产业(3)高等教育是生产高科技的产业。(三)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包含:(1)文化传承和传

播(2)文化选择(3)文化的批判(4)文化创

新。六、大学的职能:是指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

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七、1862

年,美国颁布了《莫雷尔法案》,并由此而成立

了一批“赠地学院”(又称农工学院)。八、教学

和科研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有必要加强二者的

协调,以求达到平衡与优化。首先、科研对教学

有促进作用;其次、教学对科研也有促进作用。

总体来说,教学和科研在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

二者之间的整合应从文化意义上来实现。九、

《教

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了21世纪

大学的第四种职能——(国际合作)。十、我们

如何进行全面的理性的审思大学职能的发展?

(1)要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来看大学职

能的演变,首先源于大学本身的逻辑;其次大学

职能的演变也要受到其躲在的文化传统力量的

影响;再次,大学职能的确定,更直接的事要面

对大学所处的空间环境及需求。(2)要用发展的

时空观来看大学职能的演变。(3)要用辩证、协

调的观点来看待大学职能的演变。第七章一、

(高等教育制度)是高等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

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

和。分为3个层次:(1)教育根本制度(2)教

育基本制度(3)教育具体制度。三、从根本上

说,高等教育制度是高等教育的本质与精神在操

作层面的体现。四、高等教育制度从不同的角度

有不同的分类。从规范性来看,分为正式制度与

非正式制度;从范围来看,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

层面。五、高等教育制度的设计与建立主要从四

个方面进行(1)高等教育对民族国家发展的意

义(2)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意

义(3)高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4)高等教

育对知识创新的意义。六、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应当以问责性、适切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实现对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特性的关照。七、体制是关于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定的总称,反映制度静态的一面。八、(洋务学堂)开启了近代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先河。九、3所新式学堂是19世纪我国建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学:1895“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南洋公学”在上海成立;1898年“京师大学堂”。十、从体制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制度更是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精神。(一)高度集权的国家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二)政府管理的行政化手段(三)有限的大学自治。十一、综合大学作为三级管理,设学院、系,具有三个以上学院的可设立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为两级制,学院下设系。十二、1992年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建立高等学校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从而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十三、2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包括:(1)管理体制的改革(2)办学体制的改革(3)投资体制的改革(4)校内管理体制的改革。

十四、(学术)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十五、中国学术在大学的分科建设真正起步是(民国成立)之后。十六、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一)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时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二)以理顺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突破口(三)以改革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根本。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21世纪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四)完善高

等教育系统的制度执行体系是高等教育制度创

新的保障。第八章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虽

然是不同取向的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但它们不是

一种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基础的。二、

所谓通才,指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

域较宽的人才。所谓专才,指只着意于某一专业

甚至一个小专业的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知识面

较窄的人才。三、通识教育是指高校全体学生所

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培养它们能够积极参与

社会生活、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

和态度。专业教育往往称专门教育,是使受教育

者成为专业人才的教育。四、通才教育具有以下

3个明显的特征:(1)知识与能力的普遍性(2)

教学内容的普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五、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1)专才教育必须

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必须以专才教育为

目标,两者是辨证统一的(2)通才教育与专才

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通才教育是

大学教育的基础,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

(3)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完全不相容的是一

种误解。六、20世纪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

整个世界高等教育出现了从重视专才教育向提

倡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转变。即“通才与

专才整合论”,它的观点认为:(1)通才教育与

专才教育并行(2)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并举(3)

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第九章一、英才教育

与大众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也具

有质的规定性。二、英才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

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

前,它的性质基本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

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当

超多50%时,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三、

英才教育:它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的,以心

智和人格的养成为核心,目的是让少数具有天赋

和潜质的学生成为高精尖人才的教育。四、高等

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

于大众教育阶段。大众教育:是指基于普通科学

知识的基础上,以智力开发与人格养成为中心,

旨在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建设者的

教育。五、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须遵循的原

则:(1)速度要适中,以方面主要适应市场经济

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认真做好需求预测;

另一方面要考虑高教自身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是

师资条件和办学设施(2)以内涵发展为主(3)

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除了政府拨款,各社会

团体、企业的捐资助学外,个人分摊高等教育的

成本也正成为必然趋势(4)发展终身教育,高

等教育不再仅仅是指正规的有一定年龄阶段的

学校教育,还应包括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在生活中

的任何阶段都能进出的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即

终身教育。六、如何正确认识英才教育与大众教

育的关系?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不是“非此

即彼”的关系。(一)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并重

是由其特点决定的,大众教育面向大多数资质一

般的学生,英才教育是面向少数具有极佳天赋和

潜质的学生的(二)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并重是

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三)英才教育与大众

教育并举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明智选择。总之,在

人才培养方面,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互补的,

两者不可偏废。我国应明确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

并重的方针。

第十章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者的关系

是教育的一体两面,虽然各有侧重,但是互补相

生的关系。二、科学教育是指通过演示科学方法,

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展客观规律,进而形

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

三、科学教育包含四个方面:科学知识教育、科

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四,

科学方法是事业成功的前提,科学精神是求真的

精神。五、人文教育是通过对熏陶与启悟的方式,

使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促

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六、人文教育也包含4

个方面: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方

法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七、人文教育与科学教

育之间的区别在于指导思想与方法。所有教育既

有人文的一面,也有科学的一面,区别在于人文

含量与科学含量的不同。根本没必要绝对地认定

哪种教育是科学教育,哪种教育是人文教育,一

种教育既可以是科学教育又可以是人文教育。二

者的区别在于追求不同、着眼点不同。八、科学

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一)二者是教育的一

体两面。从观念视角来看,前者追求知识与智能,

后者追求感悟与情怀,前者可以由学而会,后者

智能有感而悟。从方法视角来看,科学教育强调

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占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

超然的姿态出现,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知识、为我

所用,并改造客观世界;人文教育则强调学生的

融入,是知识对学生的浸染与熏陶,学生被知识

所感化、影响,从而改变自身。(二)施科学教

育是一种内化的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纳入,强

调对客观事实的正确把握,重在对知识的理解与

吸收;而施人文教育是一种外话的过程,是主体

赋意义于客体,对主管体验的外向表达,知识借

了外在的形式,抒发的事学生自己内在的感情,

从这点来说,人文教育强调各人的独特体验,更能容忍多样性与不一致性。(三)人文教育的科学化或是科学教育的人文化都是对科学与人文教育的扭曲,而不是真正的融合。科学主义思潮严重扭曲了语文教育,遮蔽了语文教育对人的情感、态度、个性、人格等方面发展的功能。九、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的必要性:(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创新性人才个体发展的需要(4)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价值与局限。总之、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二者相互依存。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人。十一、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前提)。课程改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路径)。(教育者)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条件。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文化场)。十二、一些国家力图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人文和科学两大教育内容的整合,具体做法有几下几种:1.兼顾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开设综合性课程。2.开设活动课程3.大量开设选修课4.重视“隐性课程”。十一章一、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的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二、教育公平日益成为各国推行民主政治时不能不考虑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1.就学权利公平 2.教育条件公平 3.教育过程公平4.教育结果公平。三、瑞典教育学家胡森认为,影响教育公平有5组变量:1.学习的各种物质因素 2.学校的各种物质设施 3.家庭环境中的某些心理因素 4.学校环境中的心理因素5.狭义的学习机会。四、理解高等教育公平的含义,应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点:(一)高等教育

公平是有原则的公平。理论上讲,就是要合规律

性,也就是在评价教育现象时不仅要遵循个体的

认识规律,也要遵循价值规律,还要遵循历史发

展规律(二)高等教育公平是相对的公平。这种

公平不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不受限制、完全意义

上的绝对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地公

平。(三)高等教育公平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

合体。高等教育公平只能是一种无限接近,永远

不可能完全实现的理想,所以高等教育公平作为

人类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将长期存在。(四)高

等教育公平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五、教育效率:

是指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投入、教育资源经过一定

方式的配置,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

作用和贡献的大小。六、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

组合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单一型”和”兼顾

型”。七、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

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一是指在

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群众

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是指目前仍不能用公平的

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

现实,作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八、如何做,才

能提高高等教育效率:1.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

教育资源多元化2.要实现高等教育的适当分层、

分流3.要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给高校充分的办

学自主权,要让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独立办学

的法人实体。十二章一、高等学校教师具有(学

术性)和(专业性)两个基本特征,主要承担着

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管理四种角

色。二、高等学校教师就是指受过专门训练,在

高等学校中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负

有职业责任的人。三、学术就是用一定的工具和

方法求得一定的学问和知识。只有经过学术训

练,具备学术性学科知识,才能成为大学教师,

学术性已被公认为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特征之

一。四、专业性。一种职业要被认为专业,应该

具备至少四方面的基本特征:1.专门职业具有不

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2.专业职业具有完善的专业

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 3.专门职业具有高度的

自主权和权威性4.专业人员需经过长期、严格的

专业培养与发展。五、高等学校教师既是一种学

科专业,又是一种教育专业。学科专业解决“教

什么”的问题,教育专业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六、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

会职责的行为模式。七、高等学校教师也就具有

教育者、研究者和社会服务者三种角色。八、(简

答)高等教师角色基本定位在四方面:1.教书育

人角色。教师这一称号决定了教书育人是高等学

校教师的基本角色。所谓教书,是指向学生传授

知识与技能。所谓育人,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

品德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全面

负责。2.研究者角色。科学研究是教师不断提高

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不仅

要通过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且要知

道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基本训练。3.社会服务角

色4.管理者角色。高等学校教师不仅要参与学校

的各种管理活动,而且还应尽可能为社会提供管

理咨询和服务。最直接的管理活动是学术管理。

学术管理主要包括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研究管

理。九、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

定,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一)静态理

解,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教师真正

成为一个专业,具体来讲,包含3方面内容:1.

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

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

定制度和管理制度。(二)动态理解。所谓高等

学校教师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教师在整个专业

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授高等学校

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变现专业道德,

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

学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十一、高

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1.专业发展的自主

性 2.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3.专业发展的

情境性4.专业发展的多样性。十二、专业素养包

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情意。

十三、专业知识:1.本体性知识2.条件性知识3.

实践性知识4.一般文化知识。十四、专业技能:

1.教学技巧

2.教育教学实际能力

3.教学研究能力

4.科学研究能力。十五、师生关系中的教师道德

品质与道德规范:(一).尊重学生1.尊重学生的

“人”性2.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3.尊重学生

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二)公正严格(三)以

身作则(四)甘于奉献。十六、教师的专业情意:

1专业理想2专业情操3专业性向4专业自我。

十七、(岗前培训)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非

师范专业毕业的高校教师有组织地获取教育专

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十八、高校教师业务进修,

主要是指非学历教育。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业务

进修形式主要有:单科进修,以毕业研究生同等

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骨干教师进修班

等等。十九、校本培训:是指以高等学校教师所

在学校为重要基地,以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目

标,以教学实践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它

具有目标整合性、长期连续性、自主实践性、互

动建构性的特征。二十、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地人员是由专职工作人员、学术上有造诣的大学教师、教育专家和做辅助性工作的研究生组成。二十一、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质疑,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构建,将教与学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二十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二十三、职业倦怠: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二十四、掌握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1.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状况2.了解教学工作特性 3.自我定位与目标设计 4.成长阶段的设计5.评估与回馈。二十五、教师在教学方面目标主要:1成为课程专家2成为良好的班级管理者3成为本专业教学专家。二十六、高等学校学生的本质属性(论述):(一)高等学校学生是人。1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2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独立性的人3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人4高等学校学生是有思想情感的人(二)高等学校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生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这种潜能不可估计,具有丰富性、隐蔽性、个别差异性和可开发性等特点(三)高等学校学生是完整的人全面的人。从学生的人性角度,包含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发展;从个体身心方面,既包含个体活动的生理调节机制方面

的变化;从个体和社会的关系,还应该包含社会

认知、社会技能等(四)高等学校学生是以学习

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的主要职能是学习,以学

习为主要任务是学生的质的规定性,这是学生区

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特点。二十七、智力活动主

要表现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二十八、自我意识是隐藏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

构,是个体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

我调控系统。二十九、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社会

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2参与社会活动

的积极性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4内部结构层次的

复杂性。三十、广义的高等学校学生学习,是指

高等学校学生在教室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掌

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并形成

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狭义的高等学校学生学习

是指高等学校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发展

智能的过程。三十一、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应遵

循以下几个原则:1.学思结合的原则2.博专结合

的原则3.学用一致的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勤

学持衡原则。三十二、“教法”与“学法”是相

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是辨证统一的

关系。三十三、高等学校学生课外阅读可采用以

下方法:1五步学习法(浏览、略读、精读、回

忆复述、复习)2三步读书学习法3读目录学习

法4学习方法指导。十四章一、我国高等教育

“专业”一词形成于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二、

高等学校专业的基本内涵(简答):第一,高等

学校专业必须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两

方面的结合来判分。专业具有多学科性的特点。

以一门学科为基础可以设置若干个专业,这些专

业因学科基础知道课程大体相同而被称为“相近

专业”。第二、高等学校专业是为培养高级专门

人才服务的。体现了“高深”和“专门”的特点,

而”高深”和“专门”体现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活

动中知识领域的特点。第三、(专业)是高等学

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由此可见,高

等学校的专业是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

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其中,(社会分工)是专

业存在的基础,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教育结

构式专业表现形式。三、专业与学科不同:第一、

从人才培养来看,专业主要用于本科生以下的专

门教育,而学科主要用于研究生以上的专门教

育。第二、从专业和学科的起源看,学科分化在

前,专业形成在后,专业具有相对稳定性,,而

学科可以相对地分化;第三、专业与学科的构成

也不同;第四,专业与学科的追求目标不同。四、

专业的构成都离不开3个要素:培养目标、课程

体系以及专业中的人,即教育主体。五、高等学

校培养目标是指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职

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对所培

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是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素

质和规格方面的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

目标在不同专门化领域和不同类别高等教育的

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各专业所需培养人才应达到

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规格。六、专业培养目标的内

容:1.培养方向2.使用规格3.规格与要求。4.专

业培养目标必须具体化的(课程目标)。七、课

程目标的表述应考虑的4个要素:1.对象2.行为

3.内容

4.程度。八、课程体系是课程与课程之间

的有机组合。课程体系是社会职业需要与学科知

识体系相结合的产物,是专业活动的内容和结

构。九、教育主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十、专

业设置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设置专业要以社

会实际需求为依据。2.合理性原则,高等学校要

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设置。3.持续性原则.4.超前性原则5.结构性原则

6.动态性原则7稳定性原则(相对稳定性)8调

控性原则,要加强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十一、

专业结构:是指专业的类型以及各专业之间的组

合方式。十二、专业建设的目标:优化专业结构

和提高专业水平。十三、如何联系实际进行品牌

专业建设?(大题)(一)品牌专业建设的内涵

1. 品牌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

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2. 品

牌专业不等于热门专业3. 品牌专业一般分为高

等学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个级别。(二)品牌

专业建设的意义1. 品牌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专

业化、大众化的要求2. 品牌专业建设是适应高

校专业调整改革的需要3. 品牌专业建设是提高

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的需要4. 品牌专业建设是高

等学校调高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三)品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品牌专业建设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

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

发展趋势,体现先进的教育观念。(四)品牌专

业建设的目标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

水平高 2.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3.

教学过程规范,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

显著4.学术水平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

高5.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

好。(五)品牌专业建设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这里提到“三

全”:是指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全过程是

指品牌专业建设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也

即影响教学质量的整个过程;全方位是指品牌专业建设不仅仅是教学质量、还包括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所有工作的质量;全员性是指品牌专业建设的主体不仅包括教职员工,同时也包括了所在专业的学生。2.准确定位,突出专业特色3. 品牌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调整的关系。4.高等院校要加强对专业建设的宏观引导。十五章一、广义高等学校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高等学校学生在高等学校内各种活动的总和。既包括教学计划内的,也包括教学计划外的。狭义的高等学校课程,是指高等学校课程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活动的系统。包含了两层含义:1. 高等学校课程主要是指列入教学计划中的科目,或者指一组学科,或者学校的或一个专业的全部学科,即所有学科的总和。2高等学校课程作为一个有目的、有组织地体系,不仅包括学科体系,而且也包含其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教学活动体系。二、高等学校课程和高等学校教学的联系与区别:1高等学校课程和高等学校教学是两个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概念。高等学校课程研究的往往是教学的内容,即教什么的问题。高等学校教学涉及的是过程和方法等2高等学校课程和高等学校教学必然是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高等学校课程的编制必须充分认识到课程和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在编制课程的同时就要构建并指导相应的教学实践3正是基于课程和教学之间客观上的密切联系,高等学校各专业应该揭示课程和教学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有机.联系基础上,实现课程和教学的一体化。三、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一般需要正确地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一)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基础课是指学习某一系统或某一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科课按

其性质分为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科和专业实践

课。(二)博与专的关系(三)必修课与选修课

的关系。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主要反映

在两者在高校各专业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例

上。,一般必修课占70—80%,选修课占20—

30%。(四)课程间的纵横关系,纵向关系是指

各专业的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先后顺序和相互衔

接。横向关系是指所设置课程各门学科内容上的

相互渗透与配合。四、教学计划的构成:1.专业

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 3.主要教学形式(教学环

节)4.实践分配5.学年编制。五、高等学校专业

教学计划的编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遵循培养

目标,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保证教学内

容的全面性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教学内

容的系统性欲完整性3.遵循理论与实践统一,注

重培养能力的原则 4.遵循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

合的原则,保证教学计划的适应性5.遵循稳定性

与变异性相统一的原则,保证教学计划的适应

性。六、教学大纲是指以连贯的形式,按章节、

课题和条目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

求,规定了每门学科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

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七、教学

大纲一般包括:说明、本文、附录三部分。八、

高等教学教材有“三个规定”:第一,高等教学

教材规定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体系。第二、高等

教学教材规定了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体系。第三、

高等教学教材规定了学生应培养的思想品德。

九、高等教学教材编写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2.

思想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5.平衡

性原则6.发展性原则。十六章一、高等学校教

学的基本任务:1.传授知识和进行技能、技巧的

训练2.发展学生的智能3.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合

格公民 4.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一定

的科研方法。二、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

径。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只是学校教

育的基本途径,绝非唯一的途径。三、教学过程,

它与一般人是过程不同的特点,这主要具体表现

在:1.认识的主要目的的不同2.认识的环境不同

3. .认识的活动不同

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

识已纳入了教育过程,学生进行认识的过程同时

也正是接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四、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和手段构成的。五、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1.只是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2.高

等学校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 3.富有挑战

性,强调教学和科研的紧密结合4.富有专业实践

性,强调培养学生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

力。六、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

的和已经认识的教学过程的规律,为指导教学工

作而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具有历史性、科

学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七、课堂教学所采用的

形式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课、习题课等,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和练

习法。八、高等学校课堂讲授的特点:1.课堂讲

授学识大幅度下降2.课堂讲授的量有所减少。而

课堂讨论、答疑、实验等有所增加3.教师要从单

纯性传授知识更多地改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

人以渔”。4.课堂讲授要体现出积累知识与发展

智能,并逐渐以发展智能为主,促使大学生所学

知识向智能的转化。九、课堂讲授的备课:1.

备教学内容,钻研教材2.备教学对象3.备教学方

法。十、课堂讨论一般靠准备、组织、总结3

个环节。十一、高等学校实习一般分为教学实习、

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十二、高等学校科学研

究训练的形式一般包括平时的科研训练和学年

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形

式。十七章一、高等教育质量内涵:1. 高等教

育质量是一种实践活动的质量2. 高等教育质量

应体现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3. 高等教育质

量应反映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律性。二、高等

教育质量的特征:1.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 2.

相对性与绝对性相统一 3.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统

一4.时间性与空间性相统一。三、普通高等学校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特点(一)从宏观上看,

总的特点表现为:高等教育的评估是以国家教育

行政机关为主导,以政府为主要的推动者,从政

府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来制定评估的指标体

系。评估的重点是办学条件、课程、专业、师资

队伍等方面。(二)从微观上看,第一,以综合

评估为主,把学校教学工作全局作为评估对象;

第二,评估方案与标准力求符合高等教育规律;

第三,重视学校在评估中的主体作用,提出三个

“符合”标准。第四、重视建设、突出改革。第

五、重视发挥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专家的重要作

用,便面评估工作的盲目性。四、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

[笔试]-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

高等教育学真题及答案2014年

2014年湖南省高等教育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课程试题(A) 一、选择题 1.中世纪,每所大学都设有医学、文学、法学每个教师会。每个教师会推选一名系任性质的decani。() A.神学 B.数学 C.法学 D.辩证法 2.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学统一”和“”的新型教育原则,使大学除培养人才之外具备研究的新职能。() A.生产与劳动结合 B.科学与人文结合 C.教学与服务统一 D.独立与自由统一 3.“看来只有一个人类的终极价值,一个所有人都追求的遥远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被不同的著作家分别称之为自我实现、自我现实化、心理健康、个别化、自主性、创造力、生产力的东西。”这是主义的观点。() A.科学 B.唯物 C.人文D结构 4. 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知识创新、学术探求、科学研究() A.知识 B.能力 C. 个人 D. 社会 5.通过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的模式包括: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不分专业模式和产学研究结合模式。() A.弹性学习模式 B.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C.学分限制模式 D.完善学分制度模式 6.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这一基本功能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A.创新新知,促进社会发展 B.科学研究,发展真理 C.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D.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与创造 7搞到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一般概括为规律、教学科研互动规律、教学的发展性规律和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A.启发性 B.知行合一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8.收集资料、实验测试、理论概括和反复论证等活动,是科学研究的阶段。() A.科研准备 B.科研实施 C.成果结题 D.成果推广 9.专业发展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师培养模式。它是在 的报告中首先提出的。 A《明日之教师》B《都市大学宣言》 C《莫里尔法案》D《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0.在高等学校的系统特性中,就其组织成员活动的特性而言,具有的特性。() A学科性和国际性B多样性和模糊性 C高智力性和相对独立性D目的性和逻辑性 11.在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中,从层次结构看,最后一个层次是。() A博士后B博士研究生 C专科和本科D本科和硕士研究生 12.我们提出,“海纳百川”的师聘观和“中西交融”的师培观,作为全球化视野下改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的理念。( ) A“教师为本”的办学观B“大学自治”的办学观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1题: 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 1895年创办的()。 A 、京师同文馆 B 、天津西学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清华大学 ?正确答案:B 第2题: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 ) A 、西方古希腊时代 B 、中国的殷商时代 C 欧洲中世纪大学 D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C 第3题: ()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 A 、政治体制 B 、经济体制 C 、文化 D 、人口 ?正确答案:B 第4题: ()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 A 、培养专门人才 B 、发展科学 C 、服务社会 D 、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A 第5题: ()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手段 高 等 第1部分: 单选((30分)) 教 育 学 模 拟 考 试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正确答案:B 第6题:高等教育入学率()属于大众型教育阶段。 A 3%内B、15% 内C、15%^ 50% D 50%以上 ?正确答案:C 第7题: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 A、计划分配 B、双向选择 C、市场配置 D、自主择业 ?正确答案:D 第8题: 高校中师生关系一般不能表现为()关系。 A、工作 B、情感 C、道德伦理 D、特殊 ?正确答案:D 第9题: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青年和成年人,劳动职责也是多方面的。体现出大学教师工作的( )特点A、复杂性B、创造性C、长效性D、协作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

A、教师和学生 B、教育手段 C、教育方法 D、课程 ?正确答案:D 第11题: 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A、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B、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改革教学基本条件 D重视课程管理 ?正确答案:A 第12题:()是当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突岀的特点。 A、专业性 B、教学与科研结合 C学生学习的自主性D、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联系 ?正确答案:B 第13题: ()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 A、课堂教学 B、实验操作 C、毕业实习 D、毕业设计(论文) ?正确答案:D 第14题:学分制的缺点之一是()。 A、难以反映学习的质量 B、难以因材施教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D、难以发挥学生的特长 ?正确答案:A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 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 八、选择题(P34)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 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十、选择题(P37) 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十一、选择题(P38) 从1999年开始,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等口号的推动下,开始了3年扩招。 第四章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论述题(开放性)(P58) 注:可参考书中两部分章节的思考题。 1.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高等教育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红又专人才 B.理论人才 C.职业型人才 D.技术型人才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政治思想教育 B.培养能力 C.素质提高 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灵活性差 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通才教育 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专才教育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高等教育学整理试题

选择 1.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专业性 p3 2.在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出现的时间是……三千年前 p15 3.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宋代四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 p16 4.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定的标志是……太学的建立 p16 5.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行会性、自治性和……国际性 p18 6.欧洲中世纪大学实行专业教育,组织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的四大学科是……文法医神 p19 7.第一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洪堡 p24 8.在西方,首开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柏林大学 p25 9.在美国,1862年生效的旨在通过赠地建立学院,以培养农业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法案是……《莫利尔法案》 p28 10.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 p29 11.“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首先提出这论点的是……威斯康辛大学 p29 1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的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服务社会 p29 13.最早确定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美国 p29 14.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p32 15.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癸卯学制》,将高等教育由低到高分为三级,即高等学堂、大学堂和……通儒院 p33 16.首开中国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通儒院 p33 17.大力倡导教育“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是……蔡元培 p33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1995年 p4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1998年 p41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1993年 p41 2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p44 22.阶级关系规定了高等教育的……利益追求 p45 23.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利的主要因素是……政治 p48 24.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 p53 25.制约高等教育结构完善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 p54 26.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是……舒尔茨 p72 27.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提出者是……舒尔茨 p72 28.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和……创新文化 p75 29.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复杂性 p87 30.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依据和……归宿 p89 31.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所体现的价值观是……社会本位 p90 32.教育史上片面强调传授知识重要性的学派是……实质教育论 p93 33.学校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p93 34.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称之为……科类结构 p94 35.高等教育由原来的“英才教育”演变为“大众教育”的时期是……19世纪后半期 p96 36.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p102 37.高等学校专业具有“双重性”,即学科性和……职业性 p103 38.高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p114 39.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编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或阶段,即确立目标,选择经验,组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闭卷部分 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红又专人才 B.理论人才 C.职业型人才 D.技术型人才 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政治思想教育 B.培养能力 C.素质提高 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灵活性差 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通才教育 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专才教育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8.(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搞好宣传 B.发展校园文化 C.培养专门人才 D.发展科学 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A.教学 B.发展素质 C.科研训练 D.生产劳动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社会活动频繁 B.人际关系好 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教学成绩突出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15选3。)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 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P5 2.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P31 3.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 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P29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 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P31 5.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比较)——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 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P64 6.大众高等教育(与英才教育比较)——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治国精英;而大众高等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

湖南高等教育学试题1含答案

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考试类别(闭卷) : 题 号 一 二
8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 教学是教育的唯一途径 C 两者相同 B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D 不相干
( B

课程试题(A)
9 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 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三 四 总 分 评卷人 C 主管者 D 举办者 ( A ) A 办学者 B 管理者
( D

10 1632 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 1.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 D ) 。 A.校长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党委集体领导制 2 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服务社会 B 了解国情 C 培养学生 ) 。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C ) A 夸美纽斯(捷克) ; C 皮洛戈夫(俄国) ; 11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 A 主导作用 B 教师中心 C 辅助角色 ( B B 纽曼(英国) ; D 保尔森 ( 德国)。
( A D 咨询者 )

1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德、智、体诸育相结合; C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 勤工俭学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B ) D 学习要求 ( C ) D 德育活动 ( D B 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 D 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 C ) )
3.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 A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13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叫做 A 培养目标 B 教育目的 C 专业目标
D.开发研究 ( C D 100% A 锻炼身体 B 艺术活动 C 教学工作 ) 14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除了科学研究训练、 社会实践活动外, 最基本的是
4 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量化指标是毛入学率占适龄青年的 A 10%以上 B 15%以上 C 50%以上 ) 。
5 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B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15 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是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A 自主发展和建构的主体 6.在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称为 A.总结性评价 B.项目评 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 性评价 ( B D、体育 ) ( A) C 独立的探究性的学习者 16 广义课程是指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 D 实践环节
7 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 A、德育 B、教学 C、智育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1 页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2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 一、单选题 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 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 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 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 B 国子监 C 辟雍 D 书院 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 B 南洋公学 C 山西大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 B 剑桥大学 C 牛津大学 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 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 A 布鲁贝克 B 科尔 C 郝钦斯 D 弗莱克斯纳 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 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 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 B 课程体系 C 专业设置 D 学制设置 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 B 科研 C 服务社会 D 文化传承 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 B 专业 C 课程 D 培养计划 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 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罗斯 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学试题(AB卷)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B.赫克迈大学C.阿资哈尔大学D.萨莱诺大学 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A.民族化B.地域化C.国际化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B.学缘结构C.学历结构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B.存在主义C.权力意志主义D.实用主义 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B.情理相融原则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 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 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E.知识本位 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B.授业解惑者C.示范者D.管理者E.研究者 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B.学历结构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E.年龄结构 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B.理想性C.层次性D.开放性E.传统性 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B.从属论C.法德论D.智德论E.抵消论

2019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1.在古希腊时期,哪位哲学家于公元前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 A 、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康德 标准答案: B 2、高等教育学是属于什么领域的应用学科(30 分) A 、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思维科学 标准答案: C 3、下列属于教养性教育的是(30 分) A 、思想政治教育 B、研究方法课程 C、心理健康教育 D、专业课程 标准答案: A,C 1904 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30 的基本任务不包括分) A 、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 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标准答案: C 美国的第一所大学(30 分) A 、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爱资哈尔大学 标准答案: B 二 、 多选(共 1 道试题,共 40 分) 艺修辞”学,校包括,:由智者派创办,教学内容主要是 “三(分40) A、文法 B、修辞387 年创办的学园被(30 分)

C、辩证法 D、经济法

标准答案: A,B,C 从上世纪 50 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A 、 一 B 、 二 C 、 三 D 、 四 标准答案: B 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 (30 分 ) A 、 江南水师学堂 B 、 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 C 、 京师同文馆 D 、 广州同文馆 标准答案: C 二、多选(共 1 道试题,共 40 分) 蔡元培于 1917 年初 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 (40 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 分) A 、 整顿学风,更新师资 B 、 倡导学术自由,推动学术研究 C 、 推动“学”与“术”的分离,改革教学 D 、 实行教授治校 标准答案: A,B,C,D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哪个 (30 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 分 ) A 、 学生自治理念 B 、 教授治校理念 C 、 学术自由理念 D 、 大学自治理念 标准答案: C 您的得分: 30 分 将学术自由真正付诸实践的大学是 (30 分 ) (30 分 )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

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六、选择题(P30)

教育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02-201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l、“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C)。 A、复杂性 B、群体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 D)。 A、人文教育 B、发展艺术 C、艺术教育 D、服务社会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 C)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A、<15% B、>15% C、15%—50% D、>50% 4、高等学校管理以( C)为特征。 A、教学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C、学术管理 D、物力资源管理 5、西方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C)。 A、丹尼森 B、斯特鲁米林 C、舒尔茨 D、沃尔什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C)。 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5年 7、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A)。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8、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 D)。 A、中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山西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9、教育科研应侧重的方面是教学内容和( D)的研究。 A、教师劳动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备 D、教学方法 10、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C) 。 A、备课 B、辅导答疑 C、上课 D、课后总结 11、班级授课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利于( A)。 A、因材施教 B、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C、扩大教学规模 D、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2、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 B)。 A、夸美纽斯 B、洪堡 C、赫尔巴特 D、范海斯 13、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B)。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14、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A)。 A、教育法 B、学位条例 C、教师法 D、高等教育法 15、赠地学院运动申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乃尔大学和( D)。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牛津大学 D、威斯康辛大学 16、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 C)。 A、学衔 B、学位 C、学历 D、学识 17、在中国首先实行选修制的大学是( A)。 A、北京大学 B、河南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苏州大学堂 18、科研准备阶段的主要环节有确定选题和( A)。 A、申请立项 B、实验测试 C、理论概括 D、审核鉴定 19、( D)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A、国子监 B、书院 C、稷下学宫 D、太学 20、从教育管理权利的划分方式来看,不属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主要模式的选项是( D)。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并重型 D、独立型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 A)。

高等教育学试题

此答案纯属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文化(狭义)狭义的文化则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 3] 文化(广义)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 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指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6] 社会本位高教目的观社会本位高教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 个人本位高教目的观个人本位高教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8]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学校性质和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学校之间的关系等。 9]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10] 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11]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2] 学科学科主要指学术的分类,即按科学性质而划分的门类。教材认为,它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13]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或基本准则。它属于教学的指导思想。 14] 课程(狭义)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5] 课程(广义)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16] 高校专业教学计划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7]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分为3部分:说明、本文和附录。本文是重点。18] 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9]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耳,字伯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 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的思想主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格拉底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中世纪大学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先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