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概述

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概述

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概述
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概述

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概述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飞速发展的网络应用对网络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直以来,各种网络监控设备采集的大量日志数据是人们掌握网络状态和识别网络入侵的主要信息来源.网络安全分析人员在处理网络安全问题时,首先通过分析相应的数据来了解网络状态和发现异常现象,然后对异常事件的特征以及对网络的影响进行综合诊断,最后采取对应的响应措施.然而,随着网络安全需求的不断提升,网络安全分析人员在分析网络安全数据时遇到了很多新的困难:1)异构的数据源和持续增长的数据量给分析人员带来了繁重的认知负担;

2)新攻击类型的出现和攻击复杂度的提高,使得很多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不再有效;

3)大量漏报和误报是一些自动化异常检测系统的弊病;

4)侧重于局部异常分析的传统思路,使得分析人员很难掌握宏观网络态势.如何帮助网络安全分析人员更高效地分析网络安全数据,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一个十分重要而且迫切的问题.

在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过程中,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一个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分析网络安全数据的实用办法就是将数据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提供友好的交互手段,建立人与数据之间的图像通信,借助人们的视觉处理能力观察网络安全数据中隐含的信息,以进一步提高分析人员的感知、分析和理解网络安全问题

的能力.因此,许多学者提出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到网络安全研究领域中来,并逐步形成了网络安全可视化这一新的交叉研究领域.

早在1995年Becker等就提出对网络流量状况进行可视化,之后Girardind等在1998年曾使用多种可视化技术来分析防火墙日志记录.从2004年开始举办的国际网络安全可视化年会[6](visualization for cyber security,VizSec),标志着该领域的正式建立,并且在2004~2006年集中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如图1所示.从2011年开始,国际可视分析挑战赛[7](VAST challenge)连续3年都采用了网络安全数据作为竞赛题目,推动着该领域呈现出一个新研究热潮.国内网络安全可视化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南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一些团队已开展了相关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网络安全可视化领域,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可视化设计,并开发了诸多实用的交互式可视分析工具,这也为传统的网络安全研究方法和分析人员的工作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1)分析人员的认知负担得以减轻;

2)异常检测和特征分析变得更为直观;

3)人们可以更自主地探索事件关联和复杂攻击模式,甚至发现新的攻击类型;

4)网络安全态势的察觉和理解效率得以提高.

本文首先介绍网络安全分析人员需要处理的各种网络安全数据源,并重点从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安全可视化方法这2个角度,对已有研

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最后对网络安全可视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 网络安全数据介绍

网络安全分析人员需要处理的网络安全数据种类非常多,其中最重要数据源来自各种网络监控设备.根据位于不同逻辑层次和不同物理位置的各种网络监控设备所采集信息的特点,可以将网络监控数据分3类:流量监控数据、状态监控数据和事件监控数据,流量监控数据主要来自包级和流级2个采集层次.包级的流量监控会记录每个数据包的TCP?IP包头信息和载荷内容;流级的流量监控会将一次网络会话的数据流聚合起来,只记录会话信息的方式数据量更小,也更加易于理解和管理.状态监控数据是指网络中各种软硬件资源的运行状态信息,如CPU 利用率、网络吞吐率、邮件服务是否正常等等,它们可以通过SNMP协议或者通过安装一些专业的状态监控产品获得.事件监控数据又分为异常检测日志和日常操作记录.异常检测日志主要来自自动化的网络防御设备产生的报警事件,如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它们是以流量数据、状态数据等原始监控数据为基础,通过规则匹配和算法处理生成.日常操作记录来自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在运行过程中获取的用户操作信息,如管理服务器的用户登陆记录、域名服务器的域名解析请求记录等等.另外,也可以将网络漏洞扫描数据和通过蜜罐获取的攻击者信息看作事件监控数据.网络安全分析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面对一些非监控型网络安全数据,如防火墙配置文件、网络路由表、病毒样本等.针对这些数据的可视化可以为分析人

员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如Nataraj等将恶意软件样本可视化为灰度图像,并利用图像特征对样本进行分类.Mansmann等采用Sunburst图形将防火墙配置规则树可视化,帮助管理员理解复杂的规则和辅助调优.

2 主要研究方法与发展现状

网络安全可视化的研究,首先是确定网络安全分析人员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有什么数据,需要从数据中获取什么信息;然后是设计可视化结构来表示数据,建立数据到可视化结构的映射;最后是设计缩放、聚焦、回放和关联更新等人机交互功能,完成人与可视化工具的交流,从而帮助分析人员观察网络安全数据中隐含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分析人员的感知、分析和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无论是针对网络扫描、拒绝服务攻击、蠕虫传播等具体的网络入侵事件,还是针对网络监控、特征分析、态势感知等抽象的网络安全需求,面对不同的网络安全问题和数据源,设计不同的可视化结构和交互手段、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分析思路,便可以形成不同的网络安全可视化研究方法.

从网络安全分析人员的角度出发,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整体、从低层到高层的思路,可以将人们关心的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安全可视化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分为5类:网络监控、异常检测、特征分析、关联分析和态势感知.本节将逐类介绍主要的网络安全可视化研究方法和发展现状,所示为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和主要的网络安全可视化研究方法结合情况的整体概览.

从各种网络监控设备获取的数据中了解网络运行状态是网络安全分

析人员关注的最基本问题,也是网络优化、异常检测、态势感知的基础.可视化的网络监控主要研究是按照时间顺序,如何将主机和端口等监控对象、流量和事件等监控内容使用图形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帮助分析人员快速了解网络运行状态.

3总结与展望

网络安全可视化将网络安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提供图形化的交互工具,提高网络安全分析人员感知、分析和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从本文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网络安全可视化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和越来越复杂的攻击手段,研究者们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1)如何实时显示和处理大规模网络数据.目前大部分研究仍然停留在离线数据的分析上,但是实时分析远比离线分析重要.实时的网络安全可视化需求对数据预处理速度、图形绘制速度、交互响应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如何搭建网络安全可视化的协同工作环境.解决大范围的复杂网络问题往往需要多数据源、多视图、多人的协同分析,因此现有的数据融合和多视图技术以及多人参与的网络安全协同可视分析环境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如何提高网络安全可视化系统的易用性.对于目前大部分网络安全可视化系统,即使是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培训后才能熟练使用,但网络安全可视化的受众本应更为广泛,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可视化的易用性研究.

建设工程项目流程概述

建设工程项目流程概述 流程图

项目概述 一、项目类型:房屋建筑工程 二、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金额:4亿元 第一阶段:项目决策阶段 一、项目建议书 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编报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建设最初阶段工作,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推荐建设项目,以便在一个确定的地区或部门内,以自然资源和市场预测为基础,选择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的编制由具有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 选定方式:委托或比选或公开招标 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文件已于2016年国家发改委31号令中宣布废止。 收费估算:可向供应商询价或参照计价格[1999]1283号文件,估算约14至37万元。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对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否可行所进行的科学分析和论证。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须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

实行核准制和登记备案制。对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由具有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 选定方式:委托或比选或公开招标 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文件已于2016年国家发改委31号令中宣布废止。 收费估算:可向供应商询价或参照计价格[1999]1283号文件,估算约28至75万元。 三、项目立项 工程建设项目立项主要包括审批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属国家审批的项目以及旅游宾馆、高档写字楼、别墅渡假村项目,由地级市发改委和行业主管部门报省发改委、再由省发改委转报国家审批。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流程:项目建议书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项目投资计划申报。 第二阶段:设计前准备阶段 一、确定全过程同步跟踪审计单位 根据佛山市委《重大工程廉洁风险同步预防工作指引》的规定,由佛山市国资控股或财政投资建设的超1亿元路桥及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超5000万元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以及超3000万元环保、水利工程项目,均要开展重大工程廉洁风险同步预防。委托具有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证书的单位进行项目全过程同步跟踪审计服务。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 )。 A.机密性B.完整性 C.可用性D.可控性 (2)Alice向Bob发送数字签名的消息M,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 A.Alice可以保证Bob收到消息M B.Alice不能否认发送消息M C.Bob不能编造或改变消息M D.Bob可以验证消息M确实来源于Alice (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 D )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A.交换机B.路由器C.服务器D.防火墙(4)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局域网内安全性的措施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 2. 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不可抵赖性。 (2)网络安全是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网络服务中断或拒绝服务或被非授权使用和篡改。 (3)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访问。 (4)防火墙是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入侵, (5)入侵检测是网络的第二道防线,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对行为、安全日志或审计数据或其他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检测到对系统的闯入或闯入的企图。

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综述

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综述 摘要: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计算机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成为获取信息、进行交流、计算研发的主要工具,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日 益突出,如何将网络安全隐患尽可能的降低,塑造安全的网络环境成为当下信息 技术的重大难题。本文将站在信息安全数据可视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试图找到其 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可视化;发展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分布在人们生活 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也对个人信息保 密造成极大威胁,提高网络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工作。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通过 视觉处理,来将网络异常情况向用户进行反馈,是一种网络安全保障的有力措施,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概述 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是通过综合网络安全态势、可视化技术,来将与网络安 全的相关数据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直接呈现给用户,使用户及时了解网络安全存 在的隐患,从而提高网络环境的可靠性、安全性。 在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中,最常见的是日志数据可视化,但由于日志数据需 要较长时间完成上传,实时性较差;加上日志数据在检测时可能被改变,其可信 度无法完全保障;此外,管理部门IDS传感器报警数量十分庞大,许多日志数据 报警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分析、处理,降低日志数据的可靠性[1]。 综上,日志数据可视化本身存在种种限制,难以满足现阶段网络安全的需求;对于此种情况,以数据流为基础,进行网络可视化,通过实时监控网络流量,是 网络数据可视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网络安全数据存在的问题 2.1网络数据面临的安全问题 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着网络技术的开发,我国目前也进入到在网络技 术发展的潮流之。但是随着在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其漏洞也日益地暴露出来, 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其中主要的安全问题包括在网络技术规模的扩大、 网络信息数据的稳定、网络数据的传送以及相关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来自网络外 界的安全威胁。网络规模的扩大就是指对网络的使用范围的扩大,相关的设备信 息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导致其相关设备的发展出现停滞,并将给网络设备安全管 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网络信息数据的稳定,指的就是网络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具有保密性,保证 数据传输的安全,防止数据的泄露。来自外界的网络危险,这些威胁包括很多方面,包括网络病毒的传播以及网络存在的相关漏洞导致黑客入侵等方面,这些来 自与外界的网络安全危害会对在网络技术使用者造成威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 将严重的制约着在网络技术安全的发展。 2.2在网络日志中发现的问题 目前网络发展中的网络数据之间流通性较差,只有实现各项网上设备之间的 流通才能顺利地进行数据的传送工作,现阶段数据设备不能根据提供的数据,进 行识别,导致不能选择数据的正确分析方式,与此同时还不具备提供筛选数据和 处理数据细节的功能,这些存在于网络日志中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关 人员工作的效率。现阶段网络日志中还存在着数据信息单一的现象,设备在识别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模板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 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安全)

目录 第一章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安全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系统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系统详细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计算环境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区域边界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 通信网络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4 管理中心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安全设备及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 VPN加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 入侵防御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3 防火墙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4 安全审计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5 漏洞扫描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6 网络防病毒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7 PKI/CA身份认证平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8 接入认证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网络安全概述

1.网络安全概述 1. 1. 网络安全的内涵 1. 1.1.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防止对知识、事实、数据或能力非授权使用、误用、篡改或拒绝使用所采取的措施(量度)。 e .w e e k @ 16 3. c o m 张 定 祥

1. 1. 2.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自主计算机互联的集合,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及在线处理等功能。 1. 1.3.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概念 网络安全——是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或能力被非授权使用、篡改或拒绝服务。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 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 中断。网络安全涉及的内容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 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网络安全的三个方面 ①自主计算机的安全; ②互联安全,即用以实现互联的通信设备、通信链路、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的安全; ③各种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安全。 e .w e e k @ 16 3. c o m 张 定 祥

1. 1.4. 网络安全的基本属性 ①机密性 也称为保密性:信息不泄露、不被非授权者获取与使用。占有性 ②完整性 信息不被删除、添加、篡改、伪造。信息的真实性。 ③可用性 不宕机、不阻塞、能正常运行 1. 1.5. 网络信息安全性服务 ①机密性服务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 ? 保证信息与信息系统不被非授权者获取与使用 ? 保证系统不以电磁方式向外泄露信息 e .w e e k @ 16 3. c o m 张 定 祥

基于多元异构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融合分析方法_张胜

收稿日期:2014-12-05;修回日期:2015-01-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402540)。作者简介:张胜(1975-),男,湖南株洲人,博士研究生,CCF 会员,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信息安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网络软件;施荣 华(1963-),男,湖南长沙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通信保密、网络信息安全;赵颖(1980-),男,湖南长沙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可视化、可视分析。 文章编号:1001-9081(2015)05-1379-06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5.05.1379 基于多元异构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融合分析方法 张 胜 1,2* ,施荣华1,赵 颖 1 (1.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2.湖南商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长沙410205)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48209088@qq.com)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安全设备日益丰富,安全日志呈现多元异构趋势。针对日志数据量大、类型丰富、 变化快等特点,提出了利用可视化方法来融合网络安全日志,感知网络安全态势。首先,选取了异构安全日志中有代表性的8个维度,分别采用信息熵、加权法、统计法等不同算法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引入树图和符号标志从微观上挖掘网络安全细节,引入时间序列图从宏观展示网络运行趋势;最后,系统归纳图像特征,直观分析攻击模式。通过对VAST Challenge 2013竞赛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帮助网络分析人员感知网络安全态势、识别异常、发现攻击模式、去除误报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关键词:网络安全可视化;多元异构数据;特征提取;树图和符号标志;时间序列图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志码:A Visual fusion and analysis for multivariate heterogeneous network security data ZHANG Sheng 1,2* ,SHI Ronghua 1,ZHAO Ying 1 (1.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3,China ; 2.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Changsha Hunan 410205,China ) Abstract:With the growing richness of modern network security devices,network security logs show a trend of multiple heterogeneity.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rge-scale,heterogeneous,rapid changing network logs,a visual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fusing network security logs and understanding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Firstly,according to the eight selected characteristics of heterogeneous security logs,information entropy,weighted method and statistical method were used respectively to pre-process network characteristics.Secondly,treemap and glyph were used to dig into the security details from micro level,and time-series chart was used to show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twork from macro level.Finally,the system also created graphical features to visually analyze network attack patterns.By analyzing network security datasets from VAST Challenge 2013,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substantial advantages of this proposal in understanding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identifying anomalies,discovering attack patterns and removing false positives,etc. Key words:network security visualization;multiple heterogeneous data;feature extraction;treemap and glyph;time-series chart 0引言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信息高速公路不断提速以及网络应用的不断增加,网络安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特别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网络攻击呈现出 大数据的“3V ”特征,即攻击规模越来越大(Volume ),如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DDoS )攻击,常常 可以发动成千上万的设备同时攻击一台主机;攻击类型越来越多(Variety ),新的攻击模式和病毒木马的变种叫人防不胜防;攻击变化越来越快(Velocity ),如一次有预谋的网络攻击往往包含多个步骤和多种应变的方案。 为了保证网络安全需求,技术人员开发出各种网络安全设备,如:流量监控系统、防火墙系统(Firewall )、入侵防御系 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 IDS )和主机状态监控系统等。这些设备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海量的日志文件,因为来自不 同的传感器,所以格式、指标等各不相同,记录着各自应用领域发生的安全事件,如果割裂看待每种设备的安全事件,只能发现片面的、零散的安全问题,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有效管理和动态监控网络,从海量的、异构的、快速变化的网络安全日志中全面发现问题,感知网络态势是当今网络安全的重要研究课题。 1网络安全可视化与多元融合系统 网络安全可视化分析技术是一个新兴多学科融合的研究 领域,它利用人类视觉对模型和结构的获取能力,将抽象的网络和海量高维数据以图形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快速地发现网络安全数据中隐含的规律、模式以及发展趋势,帮助分析人员提高认知,把握、预测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自从2004年召开网络安全可视化国际会议(Visualization for Cyber Security )以来,越来越多的可视化工具涌现出来[1] ,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计算机应用,2015,35(5):1379-1384,1416ISSN 1001-9081CODEN JYIIDU 2015-05-10 http://www.joca.cn

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要点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1、网络安全威胁 是指某个人、物或时间对网络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非否认性等所造成的危害 2、网络安全威胁的分类 1) 外部攻击:分为 被动攻击 和 主动攻击 a) 被动攻击:涉及消息的秘密性。通常被动攻击不改变系统中的数据,只读取系统中的数据,从中获利。 被动攻击的目的:从传输中获得信息。 被动攻击的手段:截获、分析。 被动攻击的种类:析出消息内容、通信量分析 析出消息内容:从截获的信息中获得有用的数据。 常用的防止被动攻击的手段是安全可靠的数据加密 通信量分析:通过对消息模式的观察,测定通信主机的标识、通信的源和目的、 交换信息的频率和长度,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猜测正在发生的通信的性质。 被动攻击的特点:难以检测,但可以预防。 对付被动攻击的重点:防止而不是检测。 b) 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的位置:可能发生在端到端通信线路上的几乎任何地方 网络安全威胁人为的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操作失误设计错误有意攻击内部攻击 蓄意破坏病毒威胁外部攻击主动攻击中断篡改伪装被动攻击析出消息内容 通信量分析非人为的设备失效:软件故障、硬件失效、电源故障、……自然灾害:雷电、地震、火灾、水灾、……

主动攻击的特点:难以预防,但容易检测。 对付主动攻击的方法:检测攻击,并从攻击引起的破坏中恢复。 主动攻击的种类:篡改消息、伪装、拒绝服务。 篡改消息:对消息的完整性的攻击。篡改消息包括改变消息的内容、删除消 息包、插入消息包、改变消息包的顺序。注意,消息重放也是一种篡改,是对 消息发送时间的篡改。重放设计消息的被动获取以及后继的重传,通过重放一 获得一种为授权的效果。 伪装:对消息真实性的攻击。伪装是一个实体假装成另外一个实体以获得非 授权的效果。 拒绝服务:对消息可用性的攻击。拒绝服务攻击中断或干扰通信设施或服务 的正常使用。典型的拒绝服务攻击是通过大量的信息耗尽网络带宽,是用户无 法使用特定的网络服务。另外,拒绝服务攻击还可能抑制消息通往安全审计这 样的特殊服务,从而是服务失效。 网络安全服务及机制 安全服务是由网络安全系统提供的用于保护网络安全的服务。 安全机制保护系统与网络安全所采用的手段称为安全机制。 安全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机密性 完整性 真实性(鉴别)访问控制 非否认性 可用性 安全审计 入侵检测 事故响应 1、机密性 机密性服务用于保护信息免受被动攻击,是系统为防止数据被截获或被非法访问所提供的保护 机密性能够应用于一个消息流、单个消息或者一个消息中所选的部分字段。 安全机制包括:

数据中心、网络安全

一、数据中心的作用: 用来在internet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 二、数据中心的组成 1、基础环境: 主要指数据中心机房及建筑物布线等设施,包括电力、制冷、消防、门禁、监控、装修等; 2、硬件设备: 主要包括核心网络设备(华为、新华三(H3C)、锐捷网络、D-Link)、 网络安全设备包含防火墙、utm、vpn、防毒邮件过滤、IPS防入侵系统物理安全隔离、监管(华为、深信服、新华三、360、天融信、启明星辰) 服务器(戴尔、联想、华为) 存储(惠普、希捷、联想、群辉) 灾备设备、机柜及配套设施; 3、基础软件: 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虚拟化软件、IaaS服务管理软件、数据库软件、防病毒软件等;4、应用支撑平台: 一般来讲是具有行业特点的统一软件平台,整合异构系统,互通数据资源;剩下的是具体应用软件了,多数应该做成与硬件无关的。最最重要的是,光靠软件硬件的罗列是无法构成一个好的数据中心,关键是如何设计、如何 三、网络安全的作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四、网络安全的组成 1、防火墙: 防火墙是位于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屏障,它按照系统管理员预先定义好的规则来控制数据包的进出。 2、IPS(防入侵系统) 监视网络或网络设备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设备,能够即时的中断、调整或隔离一些不正常或是具有伤害性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 3、防毒墙 查杀病毒保护网络安全 4、抗DDOS 主机特定漏洞的利用攻击导致网络栈失效、系统崩溃、主机死机而无法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功能,从而造成拒绝服务 5、堡垒机 保障网络和数据不受来自外部和内部用户的入侵和破坏,而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实时收集和监控网络环境中每一个组成部分的系统状态、安全事件、网络活动,以便集中报警、及时处理及审计定责。 6、WAF网络防火墙 Web应用防护系统(也称为:网站应用级入侵防御系统 7、网闸 安全隔离网闸是一种由带有多种控制功能专用硬件在电路上切断网络之间的链路层连接,并能够在网络间进行安全适度的应用数据交换的网络安全设备。

建设项目评估概述

第1章建设项目评估概述 本章综合介绍了建设项目评估的基本问题,包括项目发展周期与项目的前期研究;可行性研究的含义及其意义、主要作用与编写要求;项目评估的内容、程序以及在开展项目评估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 1.1项目发展周期与项目前期研究 1.1.1 建设项目发展周期 1.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是指项目从策划、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工作次序。 ⒉建设项目发展周期:一个建设项目从开始构想、施工建设、建成投产、直到最终报废所经过的时间。 项目周期的阶段划分:投资前期、投资建设期和建成投产期。 1.1.2西方国家的项目前期研究 机会研究(项目设想) 谈判与签订合同 投产阶段 图1-1 西方国家项目周期各阶段及主要工作示意图 按基础资料占有程度,研究内容、研究深度及可信度不同,可将投资前期研究分为机会

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与决策四个阶段。 1. 机会研究:亦称投资鉴定或项目设想。它是可行性研究的第一阶段。任务是研究和确 定合理的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也就是在了解掌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行业,地区规划、经济建设方针,建设任务和技术经济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拟投资领域相关条件及环境背景的调查分析,为建设项目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时机提出设想和策划。 所需时间约用1—3个月,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0.2%—1%,估算投资额和成本效益 的精度在±30% 2. 初步可行性研究:又称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在投资机会研究已确定了大致的投资方向 和投资时机的基础上,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初步概算和经济效果评价,进一步判断投资机会研究的结论是否正确,并做出是否有必要进行下一步详细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主要内容: 1)判定项目有无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2)市场供求的预测,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研究; 3)判断项目是否可行。 这一阶段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估算额精度误差一般要求不超过±20%左右,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0.25%—1.5%,需耗时约4—6个月。 3. 详细可行性研究:亦称最终可行性研究,是指通过一定方法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 一般机会研究(地区研究、部门研究、资源研究) 项目机会研究 1.国家 2.某一部门或地区 3.某 一特定产品 4.产品进出口情况 5.分析企业 6.机会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分析 作者:蓝盾研发中心-刘峰 今年接手SOC产品研发,产品经理一直强调核心是事件关联分析,数据大集中后挖掘各种安全隐患,实时性关联分析以及识别或预防各种未知的攻击是技术难点。了解了一下,SOC已进入3.0时代,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各个竞争对手都引入大数据平台解决先前无法解决的各种技术问题,比如大数据量存储、实时在线分析,以及各种机器挖掘技术,虽然有技术难度,但比较好的是大数据技术最近才成熟流行起来,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虽然已掌握,但大部分公司和产品还未采用或者正在研发,大家基本上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由于大数据必须与业务紧密结合才能发挥价值,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正好赶上。 当前的挑战 当前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一方面,伴随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安全问题正在变成一个大数据问题,企业和组织的网络及信息系统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安全数据,并且产生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国家、企业和组织所面对的网络空间安全形势严峻,需要应对的攻击和威胁变得日益复杂,这些威胁具有隐蔽性强、潜伏期长、持续性强的特点。 面对这些新挑战,现有安全管理平台的局限性显露无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据处理能力有限,缺乏有效的架构支撑:当前分析工具在小数据量时有效,在大数据 量时难以为继,海量异构高维数据的融合、存储和管理遇到困难;安全设备和网络应用产生的安全事件数量巨大,IDS误报严重,一台IDS系统,一天产生的安全事件数量成千上万,通常99%的安全事件属于误报,而少量真正存在威胁的安全事件淹没在误报信息中,难以识别; 2.威胁识别能力有限,缺乏安全智能:安全分析以基于规则的关联分析为主,只能识别已 知并且已描述的攻击,难以识别复杂的攻击,无法识别未知的攻击;安全事件之间存在横向和纵向方面(如不同空间来源、时间序列等)的关系未能得到综合分析,因此漏报严重,不能实时预测。一个攻击活动之后常常接着另外一个攻击活动,前一个攻击活动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第三章 作业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作业3 一、思考题: 3.1为什么说研究Feistel密码很重要? 答: Feistel 密码结构是用于分组密码中的一种对称结构。Feistel提出利用乘积密码可获得简单的代换密码,乘积密码指顺序的执行两个或多个基本密码系统,使得最后结果的密码强度高于每个基本密码系统产生的结果。他的优点在于: 由于它是对称的密码结构,所以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的过程就极为相似,甚至完全一样。这就使得在实施的过程中,对编码量和线路传输的要求就减少了几乎一半。此外,Feistel密码结构开辟了新的加密算法模式,很多密码标准都采用了Feistel 结构,其中包括DES。 3.2分组密码和流密码的区别是什么? 答: 分组密码是将一个明文分组作为整体加密并且通常得到的是与明文等长的密文分组。 流密码是每次xx一个字节或一个位。 3.3为什么使用表3.1所示的任意可逆代替密码不实际? 答: 对于像N=4这样的较小分组,密码系统等价于传统代替密码。用明文的统计分析方法攻击它是轻而易举的。这种脆弱性并非来自于代替密码,而是因为使用的分组规模太小。 如果N充分大,并且允许明密文之间采用任意的变换,那么明文的统计特征将被掩盖从而不能用统计方法来攻击这种体制,但是对于系统来说不切实

际。从实现的角度来看,分组长度很大的可逆代换结构是不实际的。如果分组长度太小,系统则等价于古典的代换密码,容易通过对明文的统计分析而被攻破。表3.1定义了n=4时从明文到密文的一个可逆映射,其中第2列是每个明文分组对应的密文分组的值,可用来定义这个可逆映射。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第2列是从所有可能映射中决定某一特定映射的密钥。这个例子中,密钥需要64比特。一般地,对n比特的代换结构,密钥的大小是n×2n比特。如对64比特的分组,密钥大小应是64×264=270≈1021比特,因此难以处理。 3.4什么是乘积密码? 答: 乘积密码就是以某种方式连续执行两个或多个简单密码(如替代、置换),以使得所得到的最后结果或乘积从密码编码的角度比其任意一个组成密码都更强的分组密码。 3.5混淆与扩散的差别是什么? 答: (1)扩散(diffusion): 将明文的统计特性散布到密文中去,实现方式是使得明文的每一位影响密文中多位的值,使得每一字母在密文中出现的频率比在明文中出现的频率更接近于相等。其方法是尽可能的使明文和密文间的统计关系变得复杂,以挫败推倒出密钥的企图。 (2)混淆则是尽可能的使密文和加密密钥间的统计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以阻止攻击者发现密钥。其目的在于使作用于明文的密钥和密文之间的关系复杂化,使明文和密文之间、密文和密钥之间的统计相关特性极小化,从而使统计分析攻击不能奏效。 3.6哪些参数与设计选择决定了实际的Feistel密码算法? 答: (1)分组xx:

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概述

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概述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飞速发展的网络应用对网络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直以来,各种网络监控设备采集的大量日志数据是人们掌握网络状态和识别网络入侵的主要信息来源.网络安全分析人员在处理网络安全问题时,首先通过分析相应的数据来了解网络状态和发现异常现象,然后对异常事件的特征以及对网络的影响进行综合诊断,最后采取对应的响应措施.然而,随着网络安全需求的不断提升,网络安全分析人员在分析网络安全数据时遇到了很多新的困难:1)异构的数据源和持续增长的数据量给分析人员带来了繁重的认知负担; 2)新攻击类型的出现和攻击复杂度的提高,使得很多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不再有效; 3)大量漏报和误报是一些自动化异常检测系统的弊病; 4)侧重于局部异常分析的传统思路,使得分析人员很难掌握宏观网络态势.如何帮助网络安全分析人员更高效地分析网络安全数据,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一个十分重要而且迫切的问题. 在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过程中,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一个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分析网络安全数据的实用办法就是将数据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提供友好的交互手段,建立人与数据之间的图像通信,借助人们的视觉处理能力观察网络安全数据中隐含的信息,以进一步提高分析人员的感知、分析和理解网络安全问题

的能力.因此,许多学者提出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到网络安全研究领域中来,并逐步形成了网络安全可视化这一新的交叉研究领域. 早在1995年Becker等就提出对网络流量状况进行可视化,之后Girardind等在1998年曾使用多种可视化技术来分析防火墙日志记录.从2004年开始举办的国际网络安全可视化年会[6](visualization for cyber security,VizSec),标志着该领域的正式建立,并且在2004~2006年集中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如图1所示.从2011年开始,国际可视分析挑战赛[7](VAST challenge)连续3年都采用了网络安全数据作为竞赛题目,推动着该领域呈现出一个新研究热潮.国内网络安全可视化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南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一些团队已开展了相关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网络安全可视化领域,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可视化设计,并开发了诸多实用的交互式可视分析工具,这也为传统的网络安全研究方法和分析人员的工作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1)分析人员的认知负担得以减轻; 2)异常检测和特征分析变得更为直观; 3)人们可以更自主地探索事件关联和复杂攻击模式,甚至发现新的攻击类型; 4)网络安全态势的察觉和理解效率得以提高. 本文首先介绍网络安全分析人员需要处理的各种网络安全数据源,并重点从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安全可视化方法这2个角度,对已有研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2版--亲自整理最全课后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 一、选择题 1. 狭义上说的信息安全,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2. 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中研究的关键点。 3. 信息安全的目标CIA指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4.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二、填空题 1. 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 2. TCG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3. 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50%左右,使这些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Vulnerability)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5.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成两大体系:攻击和防御。 三、简答题 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攻击技术: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网络隐身 ②防御技术: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为4个层次上的安全: (1)物理安全特点: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露。 (2)逻辑安全特点: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实现。 (3)操作系统特点: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操作系统的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础。 (4)联网安全特点:联网的安全性通过访问控制和通信安全两方面的服务来保证。 3、为什么要研究网络安全? 答:目前研究网络安全已经不只为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网络安全已经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并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第2章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一、选择题 1.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模型,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分成7个互相连接的协议层。 2. 表示层服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一种一致选定的标准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 3. 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的根据。。 4. 通过ICMP协议,主机和路由器可以报告错误并交换相关的状态信息。 5. 常用的网络服务中,DNS使用UDP协议。 二、填空题 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在广域网中,这包括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 2. TCP/IP协议族包括4个功能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这4层概括了相对于OSI参考模型中的7层。 3. 目前E-mail服务使用的两个主要协议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和邮局协议(POP)。 4. ping指令通过发送ICMP包来验证与另一台TCP/IP计算机的IP级连接,应答消息的接收情况将和往返过程的次数一起显示出来。

[信息网络安全资料]

[信息网络安全资料] 信息网络安全主要内容 u 基础概述 u 风险威胁 u 建设应用 u 安全管理第一部分信息网络基础概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高科技的网络信息时代,把意识形态中的社会结构以数字化形式展示出来。 虚拟世界:数字空间、网络空间、信息空间。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不同: 交往方式不同,(面对面,视距; 点对点,非视距)生存基础不同(自然,科技)实体形态不同(原子,比特)自由空间不同(心灵空间,网络空间)科技是第七种生命形态人类已定义的生命形态仅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 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信息的及时传输和处理技术变成当代社会的生产力、竞争力和发展成功的关键。 一、基本概念信息定义1: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定义2:以适合于通信、存储或处理的形式来表示的知识或消息。

信息构成是由: (1)信息源(2)内容(3)载体(4)传输(5)接受者信息一般有4种形态:①数据②文本③声音④图像人类信息活动经历: 1、语言的获得 2、文字的创造人类四大古文字体系: ①古埃及圣书文字②苏美尔楔形文字(伊拉克东南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③印地安人玛雅文字④中国甲古文 3、印刷术的发明唐朝有印刷; 宋代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 元代王祯创造木活字,又发明转轮排字盘; 明代铜活字出现; 再到油印,发展到现在利用磁的性质来复印。 4、摩尔斯电报技术的应用 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网络一、概念定义1:由具有无结构性质的节点与相互作用关系构成的体系。 定义2:在物理上或/和逻辑上,按一定拓扑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多个节点和链路的集合。 ★计算机信息系统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94年国务院147号令)信息网络是一个人机系统。 基本组成:网络实体、信息和人。 ★信息网络安全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免遭拒绝服务,未授权(意外或有意)泄露、修改和数据破坏的措施和控制。

以网络安全为例的大数据可视化设计

以网络安全为例的大数据可视化设计 大数据可视化是个热门话题,在信息安全领域,也由于很多企业希望将大数据转化为信息可视化呈现的各种形式,以便获得更深的洞察力、更好的决策力以及更强的自动化处理能力,数据可视化已经成为网络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趋势。 一、什么是网络安全可视化 攻击从哪里开始?目的是哪里?哪些地方遭受的攻击最频繁……通过大数据网络安全可视化图,我们可以在几秒钟内回答这些问题,这就是可视化带给我们的效率。大数据网络安全的可视化不仅能让我们更容易地感知网络数据信息,快速识别风险,还能对事件进行分类,甚至对攻击趋势做出预测。可是,该怎么做呢? 1.1 故事+数据+设计=可视化 做可视化之前,最好从一个问题开始,你为什么要做可视化,希望从中了解什么?是否在找周期性的模式?或者多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异常值?空间关系?比如政府机构,想了解全国各个行业漏洞的分布概况,以及哪个行业、哪个地区的漏洞数量最多;又如企业,想了解内部的访问情况,是否存在恶意行为,或者企业的资产情况怎么样。总之,要弄清楚你进行可视化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讲什么样的故事,以及你打算跟谁讲。 有了故事,还需要找到数据,并且具有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图1是一个可视化参考模型,它反映的是一系列的数据的转换过程: 我们有原始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结构化的处理,把它们整理成数据表。 将这些数值转换成视觉结构(包括形状、位置、尺寸、值、方向、色彩、纹理等),通过视觉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例如将高中低的风险转换成红黄蓝等色彩,数值转换成大小。 将视觉结构进行组合,把它转换成图形传递给用户,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反向转换,去更好地了解数据背后有什么问题和规律。 最后,我们还得选择一些好的可视化的方法。比如要了解关系,建议选择网状的图,或者通过距离,关系近的距离近,关系远的距离也远。 总之,有个好的故事,并且有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加上一些设计的方法,就构成了可视化。 1.2 可视化设计流程

网络信息安全(毕业论文).doc

网络信息安全(毕业论文) 目录 前言 摘要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与主要用途 第2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2.1 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 2.2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与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 第3章实例 3.1 网络信息应用中字符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 参考 结束语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人们称它为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产物,是应社会对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要求发展起来的,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我国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速度也很快,在国防、电信、银行、广播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我相信在不长的时间里,计算机网络一定会得到极大的发展,那时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 正因为网络应用的如此广泛,又在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其安全性是不容忽视的,它是网络能否经历考验的关键,如果安全性不好会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网络信息交流现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信息安全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本文就网络信息的发展,组成,与安全问题的危害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摘要

本文就网络信息安全这个课题进行展开说明,特别针对字符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概述简要说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的功能,网络的定义,网络系统的组成以及网络的主要用途。第2章对网络安全做一个概述。第3章简单探讨一下字符过滤不严而引发的网络信息威胁 第1章 1.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与主要用途 计算机网络源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其发展历史按年代划分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50-60年代,出现了以批处理为运行特征的主机系统和远程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 60-7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主机运行分时操作系统,主机和主机之间、主机和远程终端之间通过前置机通信。美国国防高级计划局开发的ARPA网投入使用,计算机网处于兴起时期。 70-80年代是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的阶段,网络开始商品化和实用化,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互相促进,结合更加紧密。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局域网的发展和应用十分广泛。 进入90年代后,局域网成为计算机网络结构的基本单元。网络间互连的要求越来越强,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的目标。 迅速崛起的Internet是人们向往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一个雏形,从它目前发展的广度和应用的深度来看,其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随着21世纪的到来,Internet必将在人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多机,从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发展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通信的演变过程。其发展经历了具有通信功能的批处理系统、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三个阶段。 1.具有通信功能的批处理系统 在具有通信功能的批处理系统中,计算机既要进行数据处理,又要承担终端间的通信,主机负荷加重,实际工作效率下降;分散的终端单独占用一条通信线路,通信线路利用率低,费用高。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