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大纲复习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大纲复习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大纲复习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大纲复习

一、填空题

1.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发挥免疫防御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

2.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过强,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免疫监视功能缺陷。

3.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4.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变性细胞的功能称为免疫自稳功能,该项功能失调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5.医学免疫学的起源学科是微生物学。

三、问答题

1.简述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2.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失常表现出何种生

物学效应?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2.

3.4.

5.

二、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三、问答题

1.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抗原物质的种类和特点。(3)免疫应答的过程、规律和特点。(4)免疫学应用,包括免疫学防治和免疫学诊断。

2.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失常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

(1)免疫防御:是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功能正常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有两种情况: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机能。功能正常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与保护。功能紊乱或失调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即认己为敌,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起攻击。

(3)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功能正常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第一章免疫器官

掌握:中枢和周围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作用。

熟悉:T、B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和脾脏内的分布。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和。

2.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

3.人类周围免疫器官包括、和。

4.骨髓是——分化成熟场所;胸腺是——分化成熟场所。

和。

6.淋巴结中的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区,而T淋巴

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结的。

二、A型选择题

1.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B.胸腺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D.脾E.淋巴结

2.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B.胸腺C.腔上囊

D.脾E.淋巴结

3.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

A.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4.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 )

A.接受抗原刺激

B.产生免疫应答

C.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

D.造血及产生免疫细胞

E.过滤血液

问答题

1. 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2.胸腺,骨髓

3.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B细胞,T细胞

5.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6.浅皮质区,深皮质区

二、A型选择题

1.B 2.A 3.E 4.D

三、问答题

1.免疫器官按发生顺序及功能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也有促进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腔上囊(禽类)和胸腺,前两者是B细胞成熟场所,后者是T细胞成熟场所。

(2)周围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

第二章免疫细胞

掌握:T、B淋巴细胞主要表面标志、亚群和功能(见“学习指导”第10页,表2—2,2—3)。

熟悉: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的主要免疫功能。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B细胞分化的终末效应细胞是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类型是。

2.T细胞介导应答,其效应表现为和。

3.B细胞表面识别抗原的结构是。

二、A型选择题

1.Th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CD3 B.CD2 C.CD4 D.TCR E.CD8

2.Tc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CD3 B.CD2 C.CD4 D.TCR E.CD8

3.巨噬细胞表面与抗体调理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

A.CD4 B.CD8 C.IgGFc受体

D.TCR E.BCR

三、问答题

1.简述T细胞的亚群和功能。

2.简述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浆细胞,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毒作用

3.BCR

二、A型选择题

1.C 2.E 3.C

三、问答题

1.T细胞有4个亚群,各自有不同功能。Thl细胞为C1)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有分泌IL—2(白细胞介素2)、IFNγ— (

γ干扰素)和TNF—β(β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免疫,引起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Th2细胞也是CN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泌IL—4、6、10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应答。Tc细胞和Ts细胞都是C1) 8阳性细胞。Tc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伤被病毒、胞内寄生菌感染的靶细胞或肿瘤细胞,是细胞免疫重要的效应细胞。Ts细胞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对体液和细胞免疫应

答起负反馈调节。

2.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主要有:(1)吞噬杀伤被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以及体内衰老、变性细胞,具有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抗肿瘤和免疫监视、自身稳定功能。(2)吞噬、处理和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3)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掌握: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区和酶解片段、类型及主要生物学活性。

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和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一、名词解释

1.抗体

2.免疫球蛋白

二、填空题

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连接两条相同的和

组成的。

2.抗体酶解片段中,可结合抗原的是片段,可结合细胞的是片段。

3.母体给胎儿的被动免疫物质是,天然的血型抗体类型是,黏膜局部抗感染的抗体类型是。

三、A型选择题

1.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抗体类型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2.受感染后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3.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类型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4.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5.可与月巴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四、问答题

1.简述抗体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二、填空题

1.二硫键,轻链,重链,四条肽链

2.Fab,Fc

3. lgG,lgM,LgA

三、A型选择题

1.C 2.C 3.B 4.D 5.E

四、问答题

1.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分为五类,分别称为lgG 、LgA、lgM、lgD、lgE。各类抗体主要功能有:

(1) lgG:血清中含量最高,因此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lgG还能激活补体,结合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理作用),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婴儿免受感染。(2) LgA:分单体和双体两种。前者存在血清中,后者存在于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是黏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3) lgM: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和调理作用,因此是重要的抗感染因子,且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4) l

gD: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是B 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5) lgE:血清中含量最少的抗体,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I型超敏反应。

第四章补体系统

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学活性。

熟悉:补体激活的两条途径及主要异同点。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补体系统的组成包括、和。

2.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始动因子是,其C3转化酶的组成是。

3.在抗体产生之前,补体发挥抗感染作用主要依靠的激活,其C3转化酶的组成是。

4.具有免疫黏附和调理作用的补体分子片段包括和。

二、A型选择题

1.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分子裂解片段是( )。

A.C2a B.C3a C.C3b D.C4a E.C5a

2.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

A.C123456789 B. C124536789 C.C142356789

D.C124356789 E.C356789

3.能使靶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组分是( )。

A.C5b B.c5b67 C.C5b678 D.C5b6789 E.C9

4.下列物质中,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是( )。

A.lgG B.lgM C.细菌脂多糖

D.抗原抗体复合物E.凝聚的lgG1

三、问答题

1.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控成分,补体受体

2.抗原抗体复合物,C4b2b

3.替代途径(旁路途径),C3bBbP

4.C3b,C4b

二、A型选择题

1.E 2.C 3.C 4.C

三、问答题

1.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1)溶菌和溶细胞。细菌等抗原物质和相应抗体(lgG1~3,lgM)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等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最终导致细菌细胞或靶细胞裂解。(2)促进抗体中和及溶解病毒。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在没有特异性抗体存在的条件下,补体也可溶解灭活某些病毒。(3)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C3b/c4b的N 端与细菌等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端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R1)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片与表面具有CR1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a、C4a、C5a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引起血管

炎症区域游走和集聚,增强炎症反应,为趋化作用。C2a具有激肽样作用,能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

第五章细胞因子

掌握: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熟悉:重要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白细胞介素—2(1L—2).

2.淋巴因子

二、问答题

1.简述细胞因子的种类和生物学活性。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白细胞介素—2(1L—2):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是诱导T、B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分化,增强NK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免疫应答效应。

2.淋巴因子:由活化淋巴细胞产生的能调节白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或弓I起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β和干扰素—γ等均为淋巴因子。

二、问答题

1.(1)细胞因子的种类:按其产生细胞的采源分为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两类。按其功能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生长因子五类。(2)生物学活性:主要有:①抗感染、抗肿瘤。如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②免疫调节。如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③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集落刺激因子。④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如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

第六、七章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掌握:抗原、抗原决定簇、胸腺依赖性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完

全抗原和半抗原以及MHC和HLA的概念。

熟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种类:HLA抗原的分布和功能。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抗原决定簇

2.异嗜性抗原

二、填空题

1.同时具有和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半抗原只有性。

2.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将抗原和。既可引起细胞免疫又可引起体液免疫的抗原属于。

3.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4.引起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链球菌M蛋白属于抗原。

5.药物半抗原在体内成为完全抗原时常常与细胞结合。

6.分布在所有有核细胞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1.简述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种类(限4种)及医学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e,r4~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是抗原3)-子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应抗421r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2.异嗜性抗原:动植物、微生物与人类组织细胞间存在的共同抗原成分,也称为共同抗原。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若与机体组织细胞存在异嗜性抗原,则可引起超敏反应。如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风湿热。

二、填空题

1.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免疫反应性

2.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

3.同种异型抗原

4.异嗜性抗原

5.红(细胞)

6.HLA-I类抗原,HLA-II抗原

三、问答题

1.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种类及医学意义是:(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细菌及细菌毒素、病毒等微生物,既可在感染时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清除病原微生物,也可人工利用这些抗原制备疫苗、类毒素、抗毒素用于人工免疫预防和治疗,或体外进行抗原抗体检测进行疾病的诊断。(2)动物免疫血清:人工制4a-的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由马血清制备,对人而言,既含特异性抗体可中和毒素,又含异种动物蛋白可引起超敏反应。在应用抗毒素前应做皮试判断有无过敏现象。(3)同种异型抗原,如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输血和器官移植前应进行血型鉴定或组织配型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4)肿瘤抗原,又3)-肿瘤特异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如肝癌患者体内出现高水平的AFP,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第八、九章免疫应答、超敏反应

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基本过程、主要类型及特点;超敏反应的类型和主要临床疾病。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免疫应答

二、A型选择题

1.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

A.朗罕细胞B.巨噬细胞C.树突状细胞

D.并指状细胞E.中性粒细胞

2.不受MHC限制的细胞间相互作用是( )。

A.Th细胞和B细胞B.巨噬细胞和Th细胞

C.树突细胞和Th细胞C.NK细胞和肿瘤细胞

D.Tc细胞和肿瘤细胞

3.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

A.IgM抗体显著升高B.产生快,维持时间长

C.潜伏期长D.浓度低

E.亲和力低

4.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C.类风湿性关节炎D.新生儿溶血症

E.急性荨麻疹

三、问答题

1.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2.简述超敏反应的种类和常见临床疾病。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免疫应答: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并将其破环、清除的过程。包括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等基本过程。免疫应答可保护机体免受外来抗原异物的侵袭,但也可引起超过敏反应或其他免疫性疾病。

二、 A型选择题

1.E

2.D

3.B

4.C

三、问答题

1.(1)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①感应阶段:即抗原识别阶段,指抗原呈递细胞(APC)捕获、加工、呈递抗原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的启动活化的阶段。②反应阶段:是抗原特异性细胞受抗原选择性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的阶段。③效应阶段: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发挥效应的阶段。

(2)免疫应答的类型:

超敏反应

正免疫应答自身反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免疫应答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免疫耐受

负免疫应答

免疫缺陷

2.超敏反应的类型和临床常见疾病:①工型(速发型)超敏反应,如药物过敏性休克,常见青霉素过敏反应、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②Ⅱ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如新生儿溶血症、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③Ⅲ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如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④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如接触性皮炎和移植扫≥斥反应、针对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布氏杆菌)、真菌和病毒等产生的细胞免疫同时伴随的细胞损伤,称为传染性超敏反应。

第十章免疫学应用

掌握: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获得方式、常用制剂和用途。

了解:免疫学检测的常用方法种类和用途。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类毒素

二、问答题

1.简述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异同。

参考答案

1.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O.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即成为类毒素,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

二、问答题

1.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接种物疫苗、类毒素抗体(抗毒素、丙种球蛋白)

免疫出现时间慢,1—4周快,立即产生

免疫力维持时间长,数月至数年短,2周至数周

用途预防(计划免疫) 紧急预防,特异性治疗

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

概述

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

熟悉:微生物的种类、正常菌群对人体的益处、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按其有无细胞及细胞结构组成的不同分为、和

型微生物。

2.正常菌群对人体的益处除提供营养供人体利用外,还包括、

和作用。

3.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和。

4.正常菌群在、和条件下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非细胞

2.拮抗病原微生物,免疫调节,抗肿瘤

3.真菌,病毒

4.机体抵抗力降低,菌群寄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细菌学部分

第十一——十三章细菌的形态结构、繁殖代谢与遗传变异

掌握:

1.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构造及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构造的区别及特点、细菌特殊构造的种类及医学意义。

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速度和条件,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医学意义。

3.参与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种类、质粒、噬菌体和L型细菌的概念及医学意义。

熟悉:

1.细菌的测量单位、基本结构。

2.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基因重组的概念。

了解:细菌形态检查方法及革兰染色法的步骤。细菌变异的医学意义。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定义、举例)

二、填空题

1.细菌和病毒都具有的形态是和。

2.测量细菌的单位是。

3.细胞结构中,具有抗吞噬作用的是;可黏附细胞的是。

4.可增强细菌毒力的细胞或细菌结构或胞浆内容物有、和

5.与耐药性传递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构造由和组成。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由、和组成。

7.人工培养细菌时,培养箱的温度一般需控制在,培养时间一般为。

8.细菌繁殖时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有关的是、

和。

9.L型细菌是型细菌,临床常常引起。

10.与致病性、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有关的细菌变异现象包括、

和。

三、A型选择题

1.细菌基本结构除外(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

D.核质E.芽胞

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分中无()。

A.粘肽B.磷壁酸C.脂蛋白

D.脂多糖D.外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 )。

A.粘肽B‘磷壁酸C.脂蛋白

D.脂多糖D.类脂A

4.溶菌酶杀灭革兰阳性菌的原因是( )。

A.水解磷壁酸B.裂解聚糖骨架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合成E.降解核酸

5.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

A.荚膜B.鞭毛C.细胞壁

D.芽胞E.菌毛

6.与细菌动力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

A.菌毛B.荚膜C.芽胞

D.鞭毛E.性菌毛

7.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

A.菌毛B.鞭毛C.芽胞

D.质粒E.荚膜

8.可黏附细胞的细菌结构是< )。

A.荚膜B。普通菌毛C.性菌毛

D.芽胞E.鞭毛

A.革兰阳性菌形成的多层膜结构

B.是细菌的繁殖体

C.对外界抵抗力强

D.可用于细菌鉴别

E.某些芽胞可引起严重的外源性感染

10.菌毛的特性中不包括( )。

A.可黏附细胞 B.可传递遗传物质

C.可增强细菌毒力D.使细菌具有动力

E.由蛋白组成

11.荚膜的特性不包括( )。

A.可鉴别细菌B.抵抗吞噬

C.在宿主体内形成D.化学成分多数为多糖

E.可黏附细胞

12.鞭毛的特性不包括( )。

A.使细菌具有动力B.黏附宿主细胞

C.构成H抗原D.由蛋白质组成

E.弧菌都有鞭毛

13.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 )。

A.链球菌D.葡萄球菌巳大肠杆菌

D.结核杆菌E.霍乱弧菌

14.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除外( )。

A.热原质B.内毒素C.外毒素

D.侵袭性酶E.抗毒素

15.H—O变异属于( )。

A.毒力变异B.菌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耐药性变异E.形态变异

四、问答题

1.以流程图的方式简述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2.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细菌结构有哪些?举例说明。

3.研究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何实际意义?

4.何谓L型细菌?其在体内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用何种方法可检测L型细菌感染?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

2.荚膜:某些细菌表面包裹的粘液性多糖或多肽类物质,可保护细菌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和补体、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是细菌的毒力构成因素之一。如肺炎球菌、新型隐球菌因荚膜而具有致病性。

3.鞭毛:某些细菌从胞质中伸出到胞壁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也构成细菌的H抗原。有鞭毛的细菌如单毛菌霍乱弧菌,丛毛菌大肠杆菌等。

4.芽胞:某些细菌在不利的环境中,胞浆浓缩脱水,形成有极强抵抗力、多层膜结构的圆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有抗性的休眠体。因此消毒灭菌应以杀灭芽胞为标准。根据芽胞在菌体中的位置和形状可鉴别细菌。如破伤风杆菌的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5.菌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比鞭毛更细、多、短而直的蛋白性丝状物。按功能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是细菌的黏附结构,构成细菌毒力,如淋球菌依靠菌毛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表面而致病;后者传递细菌遗传物质。

二、填空题

1.球形,杆形

2. μm

3.荚膜,菌毛

4.菌毛,荚膜,鞭毛,质粒

5.R质粒

6.粘肽<肽聚糖),磷壁酸,脂类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

7.37℃,18—24小时

8.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

9.细胞壁缺陷,慢性感染

10.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

三、A型选择题

1.E 2.B 3.B 4.B 5.D 6.D 7.E 8.B 9.B 10.D 1 1.E 12。B 13.D 14.E 15.C

四、问答题

1.(1)革兰染色的步骤:

涂片千燥固定结晶紫1’,水洗碘液1’,水洗 95%酒精脱色,水洗复红1’,水洗

印干镜检。

(2)结果:革兰阳性菌染成紫色,如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染成红色,如大肠杆菌。

(3)实际意义:几乎所有细菌都可用革兰染色法分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两大类。这两类细菌由于细胞壁构造的不同,因而革兰染色性、致病性、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均不同。故革兰染色法有助于细菌鉴别、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研究细菌的致病性。

2.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细菌结构有:(1)细胞壁。如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可黏附细胞,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是内毒素,可引起机体发热。(2)荚膜,如肺炎球菌依靠荚膜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在体内大量繁殖致病。(3)菌毛,如痢疾杆菌依赖菌毛黏附在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进而侵入细胞内而致病。(4)芽胞,如破伤风杆菌芽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若进入伤口可引起破伤风。(5)鞭毛,如霍乱弧菌依靠鞭毛的活泼运动可穿过肠黏膜表面的粘液层到达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定居,进而产生毒素而致病。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包括:(1)与致病性有关的如热原质、内毒素、外毒素、侵袭性酶类等;(2)与细菌鉴别有关的如细菌素、色素;(3)可供人类应用的如维生素、抗生素等。因此,研究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可有助于研究细菌的致病机制、鉴定细菌、以及利用细菌造福人类。

4.L型细菌是一种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属于细菌的结构变异,并导致其形态、染色性、抗原性、培养特性、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等均发生改变。其在体内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如抗生素用量不足,疗程不足等。检测L 型细菌感染必须使用高渗培养基培养。

第十四——十五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抗菌免疫

1.细菌致病性、毒力、侵袭力、毒素、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各种感染类型的概念。

2.细菌致病性、毒力、侵袭力的构成因素(物质基础);内毒素和外毒素的来源、特点及毒性作用;重要的侵袭性酶类的名称、毒性作用及来源。

3.机体抗菌免疫的组成,吞噬细胞的种类和吞噬结果。

熟悉:

1.感染的来源、侵入途径及举例。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抗菌作用特点。

了解:细菌毒素的作用机制。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举例)

1.菌血症2.脓毒血症3.隐性感染4.细菌侵袭力

5.不完全吞噬

二、填空题

1.细菌的致病性表示的是细菌的性能,细菌的毒力表示的是细菌的强弱,其具体的量化指标是。

2.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包括和。

3.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包括和。

4.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和。

5.外毒素根据其作用的靶细胞可分为毒素、毒素和毒素。

6.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可用甲醛脱毒制备类毒素的是。是改变了,保留了。

7.内毒素的化学组成包括、。其毒性基团是。

8.可产生肠毒素的细菌主要有、和。

9.机体抗菌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第三道防线是。

10.机体抗菌免疫中,体液免疫主要针对,细胞免疫主要针对和,

细胞免疫主要针对和。

三、A型选择题

1.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

A.特异性多糖B.脂多糖 C.核心多糖

D.脂类A E.脂蛋白

2.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A.荚膜 B. 菌毛

D.芽胞E.脂磷壁酸

3.对热原质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化学组成为多糖

C.可被高压灭菌灭活

D.微量注入机体可引起发热

E.抗原性弱

4.对外毒素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抗原性强

C.可脱毒制备类毒素

D.耐热

E.毒性强烈且有选择性

5.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

A.细胞壁B.芽胞C侵入部位

D.侵入数量E.侵袭力和毒素

6.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

A.细胞膜B.荚膜巳菌毛D.鞭毛E.芽胞7.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

A.H抗原B.O抗原c荚膜多糖

D.脂多糖E.肽聚糖

8.可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B.破伤风杆菌C.白喉杆菌

D.霍乱弧菌E.脑膜炎球菌

9.内毒素的毒性作用中不包括( )。

A.发热D.白细胞反应

C.选择性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殊症状

D.DIC E.休克

10.下列属于细胞毒素的是( )。

A.破伤风痉挛毒素B。白喉外毒素C.霍乱肠毒素D.肉毒毒素E.金葡菌肠毒素

11.毒性作用最强的外毒素是( )。

A.破伤风痉挛毒素B.白喉外毒素C.霍乱肠毒素D.肉毒毒素E.金葡菌肠毒素

12.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黏附细胞的结构是( )。

A.肽聚糖E.特异性多糖C.壁磷壁酸

D.膜磷壁酸E.SPA

13.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

A.荚膜B.菌毛C.血浆凝固酶

D.透明质酸酶E.鞭毛

14.与抗吞噬作用无关的物质是( )。

A.SPA B.KAg C.LPS

D.ViAg E.M蛋白

15.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 )。

A.破伤风杆菌B.肉毒杆菌 C.金黄色葡萄糖球菌

D.伤寒杆菌E.霍乱弧菌

16—下列细菌中最常弓[起脓毒血症的是( )。

A.淋球菌B.脑膜炎球菌C.白喉杆菌

D.霍乱弧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

A.T细胞活化B.补体经典途径C.补体替代途径

D.巨噬细胞活化E.NK细胞活化

18.Tc细胞在抗感染中的作用是(

A.释放淋巴毒素中和细菌毒素

D.产生淋巴因子调理作用

c.产生抗体阻止细菌黏附

D.非特异性杀伤感染细胞

E.特异性杀伤胞内寄生菌及感染细胞

19.抗体的抗感染作用不包括( )。

A.阻止细菌黏附B.调理促吞噬 C.中和细菌毒素

D.激活补体E.特异性杀死病原菌

20.巨噬细胞在抗感染中的作用不包括(

A.吞噬病原菌

B.力口工处理抗原

C.释放细胞因子

D.特异性杀死病原菌

E.ADCC效应

四、问答题

1.简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2.简述并举例致病菌的感染类型及全身感染的临床常见类型。

3.简述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举例)

1.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末在血液中繁殖,仅通过血液播散到合适的组织器官中进一步繁殖。如伤寒杆菌感染早期可引起菌血症。

2.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播散到其它组织中,弓I起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如肝脓肿、膈下脓肿等。

3.隐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人体内的病原菌数量较少,毒力较低时,则虽有病原菌感染,但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如脑膜炎球菌、甲型肝炎病毒等的感染,以隐性感染为主。

4.细菌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和能否产生侵袭性酶有关。如产气荚膜杆菌具有很强的侵袭力,是因为其具有荚膜抗吞噬,还可产生多种侵袭性酶。.

5.不完全吞噬:吞噬细胞吞噬某些病原菌后,不能将其消化降解,使病原菌反而受到保护,并随吞噬细胞的游走在体内扩散。如结核杆菌因具有硫酸脑苷酯,可抵抗吞噬,因此在特异性免疫产生之前,吞噬细胞对其的吞噬常常为不完全吞噬。

二、填空题

1.引起机体患病,致病力,半数致死量(LDS0)或半数感染量

(1D50)

2.菌体表面结构,侵袭性酶

3.细菌侵袭力,毒素

5.细胞,肠,神经

6.脂多糖,蛋白质,外毒素,毒性,抗原性

7.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类脂A

8.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性大肠杆菌

9.皮肤黏膜屏障,吞噬细胞和补体,特异性免疫

10.胞外寄生菌,毒素,胞内寄生菌,病毒

三、A型选择题

1.D 2.D3 3.C 4.D 5.E 6.C 7.D 8.D

9.C 10.B 11.D 12.D 13.D 14. C 15.D

16.E 17.C 18.E 19.E 20.D

四、问答题

1.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毒素来源成分理化特性抗原性甲醛脱毒毒性作用点

G--菌细脂多糖稳定,耐热弱不可较弱,无特异性

内毒素胞壁裂解

释放

G’菌及蛋白质

外毒素少数G—不稳定,不耐热强可制备强、有组织细

菌分泌类毒素胞特异性

2.致病菌的感染类型:分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1)如脑膜炎球菌、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类型多为隐性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获得特异性免疫。(2)显性感染根据症状出现的快慢及持续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流感病毒、肺炎球菌、化脓性球菌引起的感染为急性感染。结核杆菌、布氏杆菌引起慢性感染。显性感染根据病变部位又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局部化脓、鼻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等。全身感染的常见类型有:菌血症如伤寒杆菌感染早期有两次菌血症;败血症如脑膜炎球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的全身中毒;脓毒血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肝脓肿等;毒血症如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可通过血液作用于心肌和肾上腺细胞等。(3)带菌状态和带菌者常见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感染后体内可长期排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3.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1)皮肤黏膜屏障:机体抗感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功能主要包括:①机械阻挡病原菌入侵。②分泌乳酸、脂肪酸、胃酸、蛋白酶、溶菌酶等杀菌物质。③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2)血脑屏障:可阻止血液中的病原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进入脑组织,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感染。(3)胎盘屏障:可阻止母体血液中的病原菌及其毒性产物进入胎儿体内,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第十六——十七章消毒灭菌与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原则

掌握:

].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的基本概念。

2.高压蒸汽灭菌法的适用物品、杀灭芽胞所需的压力、温度和时间。

3.含病原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原则。

熟悉:

1.常用物理及化学消毒灭菌法的种类、适用范围、注意事项。

2.病原菌分离鉴定的一般程序及常用检测方法。

了解:细菌抗体检测的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举例)

1.消毒2.灭菌3.无菌操作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实验中所用的接种环可用法灭菌,外科敷料用法灭菌,无菌室和手术室空气灭菌采用。

2.干烤法灭菌温度为,持续时间为。

3.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灭菌温度为,持续时间为,压力应维持。

4.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试验属于实验,检测的. 成分为患者体内的。

三、A型选择题

1.杀灭细菌芽胞的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是( )

A.紫外线照射B.干烤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E.高压蒸汽灭菌法

2.酒精消毒的最适宜浓度是( )

A.100%B.90% C.95% D.80%E.75%

3.紫外线杀菌法适用于( )。

A.牛奶B.培养基 C.手术室空气 D.皮肤E.注射器

4.滤菌除菌器不能除去( )。

A.细菌B.真菌 C.放线菌D.L型细菌和支原体E.螺旋体

5.在标本采集中的错误做法是(

A.采集局部皮肤应消毒 B.采取无菌操作

C.标本容器无需灭菌 D.采集后立即送检 E.贴好标签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举例) .

1.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芽胞可能存活。注射前的皮肤用酒精棉涂抹即为消毒。

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即杀灭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如手术器械用前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3.无菌操作:指防止外部微生物进入操作对象及防止操作对象中的微生物污染环境和操作者自身的力·法。如手术、介人性操作、微生物实验等均需采取无菌操作。

二、填空题

1. 焚烧,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灯照射

2.160。C~170。C ,2小时,

3.121.3。C,15~30分钟,1.05kg/cm2

4.中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

三、A型选择题

1.E 2.E 3.C 4.D 5.C

第十八——二十三章细菌学各论

掌握:病原性球菌、肠道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所致疾病的名称。

熟悉:上述各菌重要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感染诊断方法及特异性预防措施。

了解:军团菌、人畜共患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一、名词解释(举例)

1.SPA 2.M蛋白3.血浆凝固酶4.肥达反应5.O丁实验

二、填空题

1.化脓性球菌中的革兰阳性菌主要有、和。

2.化脓性球菌中可弓1起性传播疾病的是。

3.化脓性球菌中属于条件致病菌的是。

4.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

5.引起局部感染易蔓延扩散的化脓性球菌是,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菌可产生和

等。

6.引起局部感染较局限的化脓性球菌是,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菌可产生

7。脑膜炎球菌的致病物质有、和

8.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性球菌是。

9. 试验是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常用试验。

10.肠道杆菌的抗原性包括、和

11.大肠杆菌为肠道——,但当侵入肠外组织时可引起感染。引起肠道内感染的大肠杆菌称为,主要引起。

12.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细菌是,该菌是引起感染的常见病原。

13.沙门菌除可引起伤寒、副伤寒外,还可引起和 .

14.志贺痢疾杆菌的致病物质有.

15.沙门菌属中,只侵犯人类的菌种是和,临床引起。

16.霍乱弧菌的唯一宿主是,通过引起传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治疗主要采取

和。

17.厌氧芽胞杆菌中引起伤口感染的有和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18.结核杆菌的感染途径有、和。

19卡介苗是由经人工变异培育的,可用于预防感染。

20.白喉杆菌一般仅在入侵局部繁殖,但其产生的引起的,

最常导致和的损害。

三、A型选择题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中不包括()

A.血浆凝固酶阳性

B.在血平板上形成透明溶血环

C.革兰阳性菌

D.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E.引起的局部感染多为局限性化脓

2.葡萄球菌弓I起急性胃肠炎的致病物质是( )。

A.杀白细胞索B.溶血毒素 C.肠毒素D.红疹毒素E.DNA酶

3.对热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B.大肠杆菌 c.巴结核杆菌D.军团菌 E.链球菌

A.丹毒b.化脓性扁桃体炎 c. 巴产褥热D.急性肾小球肾炎E.烫伤样皮肤综合征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除外( )。

A.膜磷壁酸B.M蛋白C.血浆凝固酶 D.透明质酸酶E.链激酶

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共有的毒素是( )。

A.溶血毒素B.致热外毒素C.剥脱性毒素 D.杀白细胞素E.肠毒素.7.在血平板上区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依据( )。

A.溶血环B.菌落大小和颜色C.特殊气D.边缘不整齐 E.表面粗糙

8.显微镜下呈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的革兰阳性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肺炎球菌

D.脑膜炎球菌E.淋球菌

9.显微镜下呈肾形,凹面相对成双排列的革兰阴性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6.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肺炎球菌

D.脑膜炎球菌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10.区别肺炎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依据是( )。

A.菌落色素B.溶血环C.胆汁溶菌试验D.革兰染色性E.内毒素鉴定

11.诊断流脑的简便方法是( )。

A.咽拭子涂片染色镜检B.血培养C.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

D.脑脊液或皮肤淤斑取样涂片染色镜检E.咽拭子培养

12.肺炎链球菌的致病物质是(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D.菌毛E.荚膜

13.引起婴儿腹泻的常见肠道杆菌是( )。

A.肠致病性大肠杆菌B.痢疾杆菌 C.霍乱弧菌 D.沙门菌 E.变性杆菌

14.决定痢疾杆菌致病性的首要因素是( )。

A.菌毛B.荚膜C.内毒素D.外毒素E.侵袭性酶

15.可引起食物中毒的肠道菌是( )。

A.大肠杆菌B.致病性大肠杆菌C.沙门菌D.志贺菌E.霍乱弧菌

16.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

A.肠毒素B.荚膜 C.菌毛D.鞭毛E.内毒素

17.伤寒沙门菌的特点除外( )。

A.革兰阴性菌D.有周鞭毛C.发酵乳糖

D.主要引起细胞免疫E.带菌者体内可测到vi抗体

18.无鞭毛的肠道杆菌是( )。

A.大肠杆菌B.沙门菌 C.志贺菌D.变形杆菌E.致病性大肠杆菌

19. 单鞭毛菌是( )。

A.大肠杆菌B.沙门菌C.绿脓杆菌 D.志贺菌E.霍乱弧菌

20. 霍乱肠毒素弓I起严重腹泻的机制是( )。

A.破坏肠黏膜上皮细胞

B.干扰肠黏膜细胞的吸收功能

C.阻断细胞间信号传导

D.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

21.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是( )。

A.大肠杆菌B.无芽胞厌氧菌 c.链球菌D.变形杆菌 E.白色念珠菌

22. 新生儿破伤风的感染途径是( )。

A.吸人细菌B.吸入芽胞 C.食入芽胞

D.母婴传播E.芽胞进入脐部伤口

23.肉毒中毒的常见感染途径是( )。

A.呼吸道B.消化道 D.接触E.泌尿生殖道

24.厌氧芽胞菌除外,( )。

A.炭疽杆菌B.破伤风杆菌 D.肉毒杆菌E.艰难梭菌

25.引起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是( )

A-炭疽杆菌B.破伤风杆菌D.肉毒杆菌E.艰难梭菌

26.与结核杆菌胞内寄生性有关的物质是

A.磷脂B.索状因子 C.硫酸脑苷脂 D.蜡质D E.内毒素

27.结核杆菌的特点中不包括(

A.抗酸染色阳性B.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C.生长缓慢

D.对外界抵抗力低,不易产生耐药性E.细胞壁脂质是其致病主要物质

28.以气溶胶吸人方式引起机体抵抗力低下( )。

A.肺炎链球菌B.脑膜炎球菌 C.军团菌

D.绿脓杆菌E.流感杆菌

29.白喉杆菌毒素特点中的错误是( )。

A.干扰细胞蛋白质合成,引起细胞坏死B.溶原性白喉杆菌为产毒株

C.毒素耐热D.治疗应早期用抗毒素中和毒素 E.易作用于心肌

30.引起细胞免疫为主的人畜共患菌是( )。

A.布氏杆菌B.伤寒杆菌 C. 巴结核杆菌D.麻风杆菌E.军团菌

四、问答题

1.试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的特点。

2.简述淋球菌的形态、致病性、免疫特点和感染的诊断。

3.简述引起肠道感染的常见肠道病原菌(限4种菌)及其致病特点。

4.简述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机制。

5.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概念、功能)

1.SPA:葡萄球菌A蛋白的英文缩写,存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可与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的Fe 片段结合,阻止抗体对巨噬细胞的调理促吞噬作用,因而具有抗吞噬作用。SPA和抗体Fc片段结合后,不妨碍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的结合,因此可用于协同凝集试验。

2.M蛋白:A族链球菌细胞壁表面蛋白。有抗吞噬作用,并与机体心肌细胞和肾小球基底膜存在共同抗原,可引起超敏反应。

3.血浆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侵袭性酶,可使人和家兔血浆发生凝固,形成的纤维蛋白包裹在菌体周围,可抵抗吞噬细胞、补体的抗菌作用。

4.肥达反应:直接凝集反应的一种。用已知的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落与菌苔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就是连续培养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培养基一次加入,不补充,不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方法 恒浊培养法,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方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随机培养法,在一般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作业2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作业2 题目1 1. 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有()。 A. 通过Fas/FasL途径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B. 通过释放颗粒酶杀伤肿瘤靶细胞 C. 通过ADCC作用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D. 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肿瘤靶细胞 E. 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答案是: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题目2 2. 发育成熟的T细胞还未接受抗原刺激时称为()。 A. 效应T细胞 B. 初始T细胞 C. 调节性T细胞 D. 细胞毒T细胞 E. 记忆性T细胞 答案是:初始T细胞 题目3 3. T细胞表面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并向胞内传递刺激信号的结构是()。 A. TCR B. TCR-CD3 C. CD28 D. CD2 E. CD3 答案是:TCR-CD3 题目4 4. 主要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CD4+T细胞亚群为()。 A. Th1 B. Th2 C. Th17 D. Th3 E. Treg 答案是:Th1 题目5 5. 在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辅助作用的T细胞是()。 A. Th1 B. Th2 C. Th3 D. Tfh E. Treg 答案是:Th2 题目6 6. B细胞表面识别抗原表位并向胞内传递刺激信号的结构是()。

B. BCR-CD79a/CD79b C. CD40 D. CD79a/CD79b E. CD3 答案是:BCR-CD79a/CD79b 题目7 7. 白细胞中数量最多、存活期最短的细胞是()。 A. 单核细胞 B. 巨噬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NK细胞 答案是:中性粒细胞 题目8 8.早期固有免疫应答发生于()。 A. 感染后0~4小时 B. 感染后4~24小时 C. 感染后4~48小时 D. 感染后4~96小时 E. 感染后96小时内 答案是:感染后0~4小时 题目9 9.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是()。 A. 巨噬细胞 B. 树突状细胞 C. B细胞 D. 内皮细胞 E. 以上均不是 答案是:树突状细胞 题目10 10. TCR的双识别是指()。 A. 同时识别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 B. 同时识别抗原分子的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C.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mIg的复合物 D.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MHC分子 E. 同时识别Igα和Igβ 答案是:同时识别抗原肽和MHC分子 题目11 11. 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促进T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 IL-4 D. TNF-β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 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型。 2. 鞭毛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单生鞭毛)、(丛生鞭毛)和(周生鞭毛)。 3. 从应用角度,把真菌分为(霉菌)、(酵母菌)、(蕈菌)三类。 4. 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共生关系)、(拮抗关系)、(互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猎食关系)。 5.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主要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4种方式。 6. 真菌菌丝体形成各种特化结构,主要有(假根)、(吸器)、(菌核)、(菌环)等。 7.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进行增殖的过程分为(吸附)、(侵入)、(复制)、(聚集)、(装配)等步骤。 8. 纤维素酶分为(C1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等3类。 9. 无隔膜菌丝产生(孢囊孢子),有隔膜菌丝产生(分生孢子)。 10.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少一般规律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11. 真菌的有性孢子分为4种,即:(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2. 培养基的类型按成分不同划分成(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三大类。 13. 霉菌菌丝从功能上划分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

菌丝)。 14. 病毒的结构主要有(衣壳粒)、(衣壳)、(核髓)、(核衣壳)。16.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受(土壤类型)、(深度)和(季节)的影响。 17. 细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划分为(延迟期)、(对树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等4个时期。 18.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根据生理作用划分为:(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六大类。 19. 原核生物的三菌是指(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20.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无性孢子)和(菌丝断裂)。 21. 通常根据宿主范围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与(微生物病毒)。 22. 微生物的特点有:(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易发生变异)。 21. 放线菌为分枝状细菌,宽度和(细菌)类似,但(长度)和(分支)则是无限制的。 22. 杀虫真菌侵入寄主的过程有:(附着)、(萌发)、(侵入)、(增殖)等4个过程。 23. 根据产物的不同,乳酸发酵有三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性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乳酸发酵)。 24. 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中(C)、(H)、(O)、(N)、(P)、(S)等6种元素占菌体细胞干重的97%。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0002

04任务_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能够发挥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 A. NK细胞 B. NKT细胞 C. CTL细胞 D. Treg细胞 E. 巨噬细胞 2. 抗体分子上的抗原结合部位在( ) A. Fc段 B. Fab段 C. CH1段 D. CH2段 E. CL段 3. 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 A. 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 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 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 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 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4.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 ) A. 胸腺 B. 骨髓 C. 淋巴结

D. 腔上囊 E. 阑尾 5. HLAII类分子主要表达于( ) A. T细胞表面 B. APC表面 C. 红细胞表面 D. 肝细胞表面 E. 神经细胞表面 6. 介导I型超敏反应速发相反应的最主要血管活性介质是( ) A. 组胺 B. 白三烯 C. 细胞因子 D. 腺苷酸环化酶 E. 血小板活化因子 7. 主要起调节作用的CD4+T细胞亚群为( ) A. Th1 B. Th2 C. Th17 D. Tfh E. Treg 8. 早期固有免疫应答发生于( ) A. 感染0~4小时内 B. 感染后4~24小时内 C. 感染后4~48小时内

D. 感染后4~96小时内 E. 感染96小时内 9. 下列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 A. 脂多糖 B. 免疫血清 C. 细菌外毒素 D. 青霉素降解产物 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10. 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 A. 抗体产生少 B. 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短 C. 抗体主要是IgM和IgG D. 抗体产生快且滴度高 E. 可由TD抗原和TI抗原引起 11.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 A. 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B. 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C. APC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E. 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2. 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 ) A. IgA B. IgG C. IgM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中的一些问题 第2章纯培养 1.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液氮保藏法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最重要的微生物保藏方法,大多数专业的菌种保藏机构均采用这两种方法作为主要的微生物保存手段。(T ) 2.如果要从环境中分离得到能利用对氨基苯乙酸/以2,4-D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你该如何设计实验? 从对氨基苯乙酸/2,4-D含量较高的环境中采集土样或水样; 配制仅以对氨基苯乙酸//2,4-D作为唯一碳源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 配制培养基,制备平板,一种仅以对氨基苯乙酸/2,4-D作为唯一碳源(A),另一种不含任何碳源作为对照(B) ; 将样品适当稀释(十倍稀释法),涂布A平板;将平板置于适当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 将A平板上的菌落编号并分别转接至B平板,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是可利用空气中CO2的自养型微生物) ; 挑取在A平板上生长而不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在一个新的A平板上划线、培养,获得单菌落,初步确定为可利用对氨基苯乙酸/2,4-D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第3章结构 1.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单体由(1)双糖单位(2)四肽尾(3)肽间桥三部分组成。 2.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上的差别. 组成上的差别: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含量低;无磷壁酸;类脂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含量很高;磷壁酸含量很高;无

类脂质;无蛋白质。 结构差别:大肠杆菌:肽聚糖:四肽尾是“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甘氨酸五肽桥;厚度大;交联度大。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肽尾是“L丙氨酸—D谷氨酸—mDPA—D丙氨酸”;无特殊肽桥;厚度小;交联度小。 3.肽聚糖种类的多样性主要反映在_A_结构的多样性上。 A肽桥B粘肽C双糖单位D四肽尾 4. 革兰氏染色法的分子机制是什么,基本操作步骤,哪一步是关键步骤;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步骤:第一步:结晶紫初染;第二步:碘液媒染;第三步:酒精脱色;第四步:沙黄复染。其中关键步骤:酒精脱色。 5.溶菌酶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作用的异同:溶菌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水解肽聚糖双糖单位中的β-1,4-糖苷键,导致细菌因细胞壁肽聚糖的“散架”而死亡。青霉素抑制繁殖期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起效迅速。作用于肽聚糖肽桥的联结,即抑制肽聚糖的合成,故仅对生长着的菌有效,主要是G+菌。 6.磷壁酸只在G+细菌的细胞壁上存在,而LPS则仅在G-细菌的细胞壁上存在。(T ) 7.缺壁细菌主要有:L型细菌、支原体、原生质体、球状体。 8.芽孢:某些微生物在其生长发育后期于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抗逆性极

最新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登陆QQ邮箱,对比重点是否有出路 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潜伏感染:宿主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致病菌大量繁殖,即可使疾病复发。 4、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5、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6、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 7、条件致病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8、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 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9、菌落: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 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11、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13、微生物: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 的微小生物。 14、CPE:即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5、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17、菌群失调症: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18、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9、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如HIV的艾滋病和麻疹病毒的亚急性脑。。 20、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感染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参考答案

1.正常菌群对机体的益处不包括( D ) A.刺激免疫系统成熟 B.抗肿瘤 C.抗致病菌生长 D.产生干扰素 E.提供营养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2.溶菌酶对G+菌的作用是( B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E.降解核酸参考:教材169页尾行 3.可在细菌间传递DNA的物质是( E ) A.鞭毛 B.中介体 C.荚膜 D. 普通菌毛 E. 性菌毛 参考:教材174页2。性菌毛 4.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E ) A.荚膜 B.菌毛 C.侵袭性酶 D. 毒素 E. 毒力 参考:教材192页,第三节细菌的毒力物质 5. .决定痢疾杆菌侵袭力的首要因素是( D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 D.菌毛 E.肠毒素 参考:教材252页,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6.湿热灭菌法中杀菌效果最彻底的是( D )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参考:教材201页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7.可用于分离脑膜炎球菌的培养基是( B ) A.血平板 B.巧克力平板 C.沙氏培养基 D.双糖培养基 E.碱性平板 参考:教材240页一、脑膜炎奈瑟菌2。培养特性 8.以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并可引起全身感染的肠道致病菌是( A ) A. 伤寒杆菌 B. 志贺痢疾杆菌 C. 大肠杆菌 D.霍乱弧菌 E.肠炎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3)内毒素血症 9.不引起毒血症的毒素是( B ) A.葡萄球菌肠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志贺毒素 D.白喉毒素 E.破伤风痉挛毒素参考:教材198页2)毒血症 10.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C )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无芽胞厌氧菌 D.白色念珠菌 E.沙门菌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11.结核菌素试验的用途不包括( C ) A.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判断卡介苗接种效果 C.诊断Ⅳ型超敏反应 ?D.辅助诊断婴幼儿结核病 E.判断细胞免疫功能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第三版 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药学微生物学》考试大纲.doc

《包装材料学》考试大纲 总体要求: 包装材料学是随着我国现有包装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包装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应用的科学。它是包装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包装科学的基础课程,为包装工程专业必修课之一。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纸、塑料、金属、玻璃、陶瓷、复合材料及包装辅助材料等的物理、化学结构、性能、用途及其制品成型工艺;掌握改善和提高包装材料包装适应性的技术和方法;掌握相应包装材料及制品的质量检测技术,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了解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知识。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根据商品性能和包装要求,正确选择包装材料、制订材料加工成型工艺、正确测试评价材料质量,并能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绪论 掌握包装的概念和包装的目的与功能;掌握包装材料及容器的定义和分类。 了解包装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第1章纸包装材料及容器 掌握纸和纸板的分类;纸和纸板的制造,重点是造纸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瓦楞纸板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及生产设备;包装常用纸和纸板性能和应用;瓦楞纸箱形式、制造及质量检测。 掌握纸盒的分类、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性能及应用。 了解纸的结构组成、纸包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其他纸包装容器生产技术、性能及应用。 第2章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塑料制品的加工成型方法、常用塑料品种及性能; 掌握复合材料的组成、加工方法、性能及应用;掌握塑料缓冲包装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性能及应用。 了解塑料包装制品的分类、塑料包装容器及制品和塑料软包装材料的生产工艺

和技术方法、性能及应用;了解塑料捆扎材料及制品的生产工艺、性能及应用;了解塑料包装材料的鉴别方法;了解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第3章金属包装材料及其包装容器 掌握金属包装材料的主要品种(镀锡钢板、镀銘钢板和铝材)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性能及应用;掌握金属包装容器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性能及应用,重点是生产金属三片罐和两片罐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 了解金属包装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了解除金属三片罐和两片罐之外的其他金属包装容器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性能及应用。 第4章玻璃包装材料及容器 掌握玻璃包装材料的基本知识、玻璃的性能、玻璃容器的制造和提高玻璃容器使用性能的相关技术方法。 了解玻璃容器发展趋势;了解玻璃容器的分类、安甑和管制玻璃药瓶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 第5章陶瓷包装材料及容器 掌握陶瓷包装容器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性能及应用。 了解陶瓷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分类、结构组成和发展趋势。 第6章木材包装材料及容器 了解木材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种类、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性能及应用。 第7章功能性包装材料 了解水溶性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等功能性包装材料研究进展。 第8章包装辅助材料 掌握黏合剂的黏合机理和基本组成,了解各类黏合剂的组成和基本配方,理解各类材料的粘合方法。 掌握胶带的构成及各组成的作用,熟悉压敏型黏合剂的黏附特性,了解常用的封缄和捆扎材料。 了解涂料在包装中的应用,掌握涂料的组成及其作用,了解涂料的命名方法和施涂方式。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作业答案 在线..

1.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经外毒素脱毒制成 B 只能中和外毒素 C 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 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3.关于TI-Ag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辅助 B 只有B细胞表位 C 不引起细胞免疫 D 可引起再次应答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A 蛋白质 B 多糖 C 核酸 D 类脂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关于TD-Ag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的辅助 B 只能引起体液免疫 C 不能引起再次应答 D 具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 分子量大小 B 表位性质 C 结构复杂性 D 化学组成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对SIgA的错误描述是() A 是黏膜局部抗体 B 其SP能保护SIgA不被蛋白酶水解 C 初乳中含量最丰富 D 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 出生时即具有 B 反应迅速 C 特异性 D 无记忆性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9.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Ig是() A IgG B IgM C SIgA D IgD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0.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 A 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系 B 与相应抗体结合 C 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结合 D 与MHC结合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1.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2.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 A 通过遗传获得 B 特异性 C 反应缓慢 D 有记忆性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农学类) 涂国全编写 2010年05月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题(30题) 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 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 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 4.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 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6.试简介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并说明他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7.巴斯德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8.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9.由巴斯德设计的著名曲颈瓶试验,有何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0.巴斯德、科赫等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横向扩散”,产生了哪些分支学科?各学科的代表人物是谁? 11.微生物学史上的“成熟期”始于何时、何人?试简述本期的特点。 12.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史中,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六大战役”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的进步起了什么作用? 13.在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中有哪些关键性的工艺技术?试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对当代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4.什么是生物工程(学)?它由哪5大具体工程组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6.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17.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

18.在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的过程中,微生物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 19.微生物学有哪6类分科?试简述分类依据并各举数例。 20.试列举10项起源微生物学研究的特有操作技术。 21.试列举微生物学中3项最重要的独特技术,并分别说出其创始人、基本原理及其对发展微生物学的贡献。 22.何谓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23.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4.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 25.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6.微生物界有哪几项特点可称得上是“生物界之最”?(应答10项) 27.当前人类正面临哪5大危机?解决危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在解决这些危机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8简述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6大趋势。 29.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30.简述微生物学在那几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为什么? 二、参考答案(54小题) 1.答案定义: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注:也可用表解法解答) 2.答案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答案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 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 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答案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硕士研究生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科名代码:832 适用专业:生物化工 参考书目:《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周群英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二版。 考试内容要求 绪论 §1 环境与环境工程面临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与微生物 §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3 微生物的概述 第一篇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2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3 病毒的繁殖 §4 病毒的培养 §5 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及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处效果 第二章第二章原核生物 §1 细菌 §2 古菌 §3 放线菌 §4 蓝细菌 §5 螺旋体 §6 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 第三章第三章真核生物 §1 原生动物 §2 微型后生动物 §3 藻类 §4 真菌 第四章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1 微生物的酶 §2 微生物的营养 §3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4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第五章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 微生物的生存因子 §3 其他不利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4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5 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第六章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 微生物的遗传 §2 微生物的变异 §3 基因重组 §4 遗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二篇第二篇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

第一章第一章微生物生态 §1 生态系统 §2 土壤微生物生态 §3 空气微生物生态 §4 水体微生物生态 第二章第二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 氧循环 §2 碳循环 §3 氮循环 §4 硫循环 §5 磷循环 §6 铁、锰的循环 第三章第三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1 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生态系统 §2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和丝状膨胀控制对策 §3 厌氧环境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 第四章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1 污、废水深度处理——脱氮、除磷与微生物学原理 §2 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问题 §3 饮用水的消毒及其微生物学效应 第五章第五章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为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1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2 废气的生物处理 第六章第六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1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2 微生物细胞外多聚物的开发与应用 §3 优势菌种与生物制剂的开发与应用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判断题

2020届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经典题目 题库整理 判断题 1.内毒素是G-菌的外壁物质。( √ ) 2.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效果一般低于消毒剂和防腐剂。( × ) 3.血球计数板可以检测酵母培养液中所有酵母细胞个数,而平板倾注法只能测定活细胞个 数。( √ ) 4.在细菌生长曲线中,稳定期的细胞数目处于稳定,是因为此期细胞不再增殖。( × ) 5.做固体培养基常加2%琼脂作凝固剂,做半固体培养基时,琼脂加入量通常是1%。( × ) 6.稀释平板测数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计数标准是选择每皿中菌落数在10-100个的 稀释度进行计数。( × ) 7.细菌中紫外线引起的突变是由于相邻鸟嘌呤分子彼此结合而形成二聚体的突变。( × ) 8.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 物。( × ) 9.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由于加入诱变剂所发生的突变。( × ) 10.内生菌根的真菌可进入根的皮层间隙和细胞内部,在根外较少,不形成菌套。( √ )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在观察标本中观察到了一段线状的细菌。( × ) 12.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氮作为氮源。( × ) 13.发酵是微生物以无机物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 ) 14.蓝细菌是好氧细菌,通过糖酵解过程,利用光能产生它们的糖类。( × ) 15.固氮酶只有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有活性,所以固氮菌均为厌氧菌。( × ) 16.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后会使F-菌株转性变为F+菌株。( × ) 17.Parastism是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面或体内并对后者产生危害作用的现象。 ( × ) 18.大肠杆菌存在与否常作为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鉴定该菌时V.P (V oges Proskauer)实验和M.R (Methyl Red)实验结果应该是,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 × ) 19.在培养根瘤菌时常加1/200000的结晶紫抑制G+细菌的生长。( √ ) 20.所有的原核微生物都具有鞭毛。( × ) 21.真菌中除环状质粒外还有线状质粒存在。( √ ) 22.在没有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培养基质的彻底灭菌。( × ) 23.烟草花叶病毒的2130个壳粒反向缠绕成杆状病毒粒子。( × ) 24.促进扩散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机制,通过特异性载体蛋白可将营养物质进行逆 浓度梯度运行。( × )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复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复习题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提出著名的无性细胞系选择学说, 使用禁忌细胞的概念来阐述自身无免疫应答现象的学 者是( ) A、伯内特 B、巴斯德 C、琴纳 D、李斯特 2、自身抗原不应包括( ) A、血型抗原 B、修饰的自身抗原 C、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 D、被异常淋巴细胞误认为异物的自身正常物质 3、人类主要组织相容系统( MHS )称为( ) A、H -2 B、HLA C、 4、下列哪种细胞是 CD 4+ ( A、T c B、T h C、γδT 5、人T细胞上的表面标志物是( A、C 3b 受体 B、EB病毒受体 6、关于NK细胞的特性错误的是( ) A、具有自然杀伤靶细胞作用 C、可发挥 ADCC 作用 7、能通过胎盘并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作用的是 A 、 IgG B 、 IgM C 、 IgA D 、IgD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B 、免疫球蛋白均为抗体,但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 C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不同也无关 D 、抗体均为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有明确的抗体活性 9 、独特型决定簇存在于 Ig 分子的() A 、重链 C 区 B 、轻链 C 区 C 、重链 V 区 D 、重链和轻链 V 区 DLA D、 SLA ) D、B细 胞 ) C、E受体D、葡萄球菌A蛋白受 体 B、具有吞噬作用

10 、补体裂解产物中具有调理作用的片段是() A、C2a B、C5a C、C3a D 、C2b 11 、补体旁路途径激活必须有哪种成分参加() A、C1qB 、C2C、C4D、B 因子 12 、B7(CD80)分子的配体是() A、CD4 B、CD28 C、LFA-2D 、VCAM-1 13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10B 、IFN- α、βC、IL-1 α、βD 、SCF 14 、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 A、抗原递呈细胞 B、Th 细胞 C、TD 细胞 D、B 细胞 15、B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无抗原递呈作用 B、可直接识别抗原构象决定簇 C、可分化为浆细胞 D、可产生免疫记忆 16 、细胞间相互作用时不受MHC 限制的是() A、抗原递呈细胞与Th 细胞 B、Th 细胞与 B 细胞 C、CTL 与靶细胞 D、NK 细胞与靶细胞 17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不包括() A、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 B、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 C、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 D、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8 、抗体对 B 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反馈抑制作用() A 、与抗体的浓度无关 B 、与抗体的类别无关 C 、与抗体的特异性无关 D、与抗体的完整性无关 19 、初次注射大量抗毒素所致的血清病属超敏反应() A、I型 B、II型 C、III 型 D、IV 型 20 、幼儿易患哮喘通常与缺乏下列哪种抗体有关()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教案资料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 1.研究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有哪些(显微镜技术、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和纯种培养技术) 2.细菌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答:配制培养液→调节PH→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 3.制造接种环、接种针的金属常用铂或镍,原因是软硬适度,能经受火焰反复灼烧,又易冷却. 4.灭菌吸管的包装的注意事项:(1)吸管必须干燥;(2)在距其粗头顶端约0.5cm处,塞一小段约1.5cm 长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吸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 5.空的玻璃器皿一般用干热灭菌,若用湿热灭菌。则要多用几层报纸包扎,外面最好加一层牛皮纸或铝箔。 6.接种环在用前必须烧灼灭菌,用后也应立即烧灼。 7.酵母的死细胞和活细胞可通过哪些方式鉴别? 答:1.、用美蓝液对酵母菌染色后,活细胞为无色,死细胞为蓝色2、平板菌落计数法 8.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各有何特点? 答:细菌:湿润、光滑、透明、粘稠、易挑起、质地均匀、菌落各部位的颜色一致等。 放线菌:质地致密、丝绒状或有皱折、干燥,不透明,上覆盖有不同颜色的干粉(孢子),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常不一致,基内菌丝与培养基结合较紧,难以挑起。 酵母菌:菌落与细菌的相仿,比细菌菌落大而且厚,菌落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其颜色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同时会散发出悦人的酒香味。 霉菌: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等。 9.培养基按化学成分、物理状态、用途划分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化学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物理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用途: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10.实验常用的凝固剂是哪一种?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加凝固剂琼脂的量为多少?琼脂在什么温度下溶化?什么温度下凝固? 答:常用凝固剂是琼脂,分别为1—2%,0.5% 96°C下融化,40°C凝固 11.配制培养基时应遵循哪些原则?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配制培养基时不可用铜锅或铁锅,原因是什么?调pH一般用什么试剂调?配制pH低的琼脂培养基时,应怎样配制? 答: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方法:生态模拟、参阅文献、精心设计、试验比较 用磷酸缓冲液和碳酸钙做调节剂 12.培养基分装时,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三角瓶的多少为宜?固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三角瓶的多少为宜?半固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 答:液体:试管高度的1\4,三角瓶的试管高度的1\2,固体:试管高度的1\5,三角瓶的1\2,半固体:试管高度的1\3 13.培养基灭菌时外用牛皮纸包扎的目的是什么? 答: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 14.摆斜面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答:试管口搁在玻璃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15.棉塞的作用是什么?正确的棉塞要求是什么?棉塞的长度多少在管口外,多少在管内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