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全套汇编)

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全套汇编)

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全套汇编)
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全套汇编)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答案】

错误。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

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

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

错误。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

正确。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案】

错误。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

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

性的方法。

【答案】

错误。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

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

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

正确。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

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答案】

错误。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

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

正确。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

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答案】

正确。理由: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

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

10、心理测验就是拿些量表来测测学生。

【答案】

错误。理由:心理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

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

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1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答案】

正确。理由:现代社会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

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

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

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答案】

错误。理由:十三四岁到十六七岁是个体发展的少年期。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惶失措。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

理想。

1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

质量规格。

【答案】

正确。理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

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1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答案】

错误。理由: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

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答案】

错误。理由:确定课程目标,首先应该处理好课程与教

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

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

1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

【答案】

错误。理由: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

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

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师

资格证只是从事教学的资格证明,不能狭隘地把它作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

17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答案】

错误。理由: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

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8 、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

正确。理由: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

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

和顺

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

19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答案】

错误。理由: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0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 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答案】

正确。理由: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 和反应 R 之

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

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

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21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答案】

正确。理由: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2 、课程只包括智育的内容。

【答案】

错误。理由: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23 、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

【答案】

正确。理由: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

24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教育内容单一,

方法较严厉。

【答案】

错误。理由:题干所指是斯巴达的教育。

25 、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答案】

错误。理由:这是新时代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6 、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

异。

【答案】

错误。理由: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

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27 、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

【答案】

错误。理由:态度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非天生的。

28 、只要有强迫观念,就有神经症的表现。

【答案】

错误。理由: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29 、学生对真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以间接指

导。

【答案】

错误。理由: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靠知识经验和思维

加以推理,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给以直接指导。

30 、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答案】

错误。理由: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

31 、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

正确。理由: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要做定性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做定量的判断。

32 、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答案】

错误。理由:阐述规则时,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

33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答案】

错误。理由: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4 、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4~5 岁。

【答案】

错误。理由: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 岁,4~5 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35 、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

【答案】

错误。理由:行为的变化除学习可以引起外,别的因素如疾病、疲劳均可导致。

36 、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答案】

错误。理由:二者不完全等同,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品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37 、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

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答案】

错误。理由: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也要

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等。

38 、教材就是教科书。

【答案】

错误。理由: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其他内容。

39 、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答案】

错误。理由:只有有效的教学才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教育影响。

40 、备课就是备教材。

【答案】

错误。理由:备教材仅仅是备课的一方面,此外还有备学生、备教法。

41 、教学中应用首尾时间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整理

材料之类的事。

【答案】

错误。理由:学习活动开始和结尾效果较好,因为它们只受倒摄抑制或者前摄抑制的单重影响,所以不应处理琐碎的事而应学习重要的新概念。

42 、思维越灵活,相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出越多的合理假设。

【答案】

正确。理由:在这样的前提下问题解决的可能性较大。

43 、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行为。

【答案】

错误。理由: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二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44 、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答案】

错误。理由:题干阐述的是代币奖励法的优点。

45 、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对课堂气氛没有影响。

【答案】

错误。理由: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

46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答案】

正确。理由:教给学生知识是重要的,但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重要。

47 、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

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答案】

错误。理由:题干所指是雅典的教育。

48 、20 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答案】

错误。理由:20 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

伸。

49 、杜威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所以他的教

育理论也被称为教师中心理论。

【答案】

错误。理由:杜威强调的是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论也被称为儿童中

心论。

50 、西方古代教育以埃及和雅典最为典型。

【答案】

错误。理由:西方古代教育以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典型。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2. 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的素质教育目标。

3. 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4. 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5. 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

效果。

1.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在人的发

展中的作用”,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

境的关系。

2. 【考查妻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素质教育的目标”,

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升学教育以升学为唯一目标,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违背素

质教育的理念。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

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方方面面。

3.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的途径”,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熟悉。【参考答案 1 错误。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 q-占时间最多,而学

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

效的途径。

4.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这部分知识

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错误。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学生座位的分配方面,而并非是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5.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这部分知识需

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的+i-奠 s 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

学习的效果。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2. 与粘液质的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开朗型。

3. 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时教师应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4. 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校中建立起来的。

5. 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对英雄人物的赞扬,这些情感内

容是理智感。

1.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这部分知识

需要考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气质与人格的关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

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与黏液质的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

活动类型应该是安静型。

3.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这部分知

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错误。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但

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需要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的工作,而不是把全部

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4.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同化性迁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参考答案】正确。因为原有经验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的改变,只是得到某

种充实。

5.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感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参考答案】错误。题干所述为美感。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

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体验,即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事物的美的评价而产生一种肯定、满意、喜悦、爱慕

等情感。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 卢梭是一位“自然教育”思想家。

2. 教育现代化就是这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3.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方面。

4. 从迁移的性质来看,倒摄抑制属于逆向负迁移。

5. 智育就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1.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卢梭的教育思想”,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

了解。

【参考答案】正确。卢梭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家,主张以

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主张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的现代化”,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

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因为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

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认为教

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的观点是片面的。

3.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健康的标准”,

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正确。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

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

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归纳起来,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

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心理状态。

4. 【考查要点 l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迁移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

生了解。

【参考答案】正确。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内容对先学习的内容的阻碍和干扰作用。在

迁移中,根据迁移所产生的效果,可以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起促进作用,负迁移起阻碍作用。又根据迁移时间顺序,先学习的内容对后学习的内容的影响

是顺向迁移,反之则是逆向迁移。倒摄抑制既符合时间上的倒序性,又符合消极影响,因此属于逆向负迁移。

5. 【考查要点 l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智育的内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智育主要是指包括各门学科的知识教育,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

因素的统一发展,各种智力培养的教育活动。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这部分知识需要

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错误。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只有备

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但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需要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

法的工作,而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第 17 题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智技能的特点”,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参考答案】正确。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外显出来,也不必用外部言语将每个动作逐一

展现出来。

第 18 题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这部分知识需要

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

学习动机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

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因此,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第 19 题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知识获得的环节”,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参考答案】正确。知识直观就是学习者通过对直接感知到

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知识直观是领会和理解学科知

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第 20 题李四同学一进校门就恐慌不安,总是千方百计地逃学旷课,这是学习焦虑症

的表现。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这部分知识需要

考生熟悉。

【参考答案】错误。李四同学的表现为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的主要症状就是害怕

上学。而学习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畏惧学习,比如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一提到

写作业就头疼等。

第 16 题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技能的含义”,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程序性知识虽与活动动作的

执行密切相关,但它仍只是一类专门叙述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知识。

第 17 题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

消极的影响。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能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

可能起阻碍作用。

第 18 题技能是习惯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技能的内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

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

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第 19 题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强化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负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来的。强化的意义在于

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惩罚的意义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是两者在本质上的

区别。

第 20 题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创造性思维”,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正确。要确保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知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经验是思维的原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第 16 题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操作技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参考答案】正确。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

四个阶段。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否则

会具有盲目性,制约着操作技能的学习效率。

第 17 题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校中建立起来的。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同化性迁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正确。因为原有经验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

实质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第 18 题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

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新课程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也注重教师的指导

作用。

第 19 题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这部分知识需要

考生熟悉。

【参考答案】错误。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

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教育方针

包括:教育作的指导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

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第 20 题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程的实施”,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在实施上具有

强制性。

第 16 题教育现代化就是这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的现代化”,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因为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

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认为教

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的观点是片面的。

第 17 题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与政治制度的相互作用”,这部分知识需要

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正义的政治制度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

展,如民主政治对教育权利的保障。非正义的政治制度则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如

专制政治对教育权利的践踏。

第 18 题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这部分知识需要考

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

境的关系。

第 19 题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美育的含义”,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

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关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

第 20 题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观,苏苏从红、黄、紫、青、绿中辨别出红色;从圆锥、圆柱、梯形、四边形中辨别出了圆柱体,这属于认知策略的学习。

1.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此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素质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培养学

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本题中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

上文体课是不全面的,它只强调了加强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

育、智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此外,素质教育还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

2. 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此说法是正确的。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定向是第

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3. 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此说法是正确的。

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

4. 实施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此说法是正确的。

学校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

计划是起始环节,实施是中心环节,检查是中继环节,总结是终结环节。

5. 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此说法是正确的。

知识直观就是学习者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

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知识直观是领会和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

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6. 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此说法是错误的。

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因为价值观

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不易清醒地意识。

7. 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此说法是错误的。

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8.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此说法是正确的。

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

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级形成的基础就是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班级目标

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和支持;有利于引

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为此,教师要

精心设计班级奋斗目标。班级的奋斗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三种,

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教师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

培养目标和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制定适当的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

程中,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9. 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

龄儿童上学。

此说法是错误的。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

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

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10. 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此说法是错误的。

通过实践检验假设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11. 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

更有效。

此说法是正确的。

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

结合效果会更好。

12.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此说法是正确的。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

13. 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此说法是正确的。

正义的政治制度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民主政治对教育权利的保障。非正义的

政治制度则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专制政治对教育权利的践踏。

14. 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此说法是错误的。

因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行为变化。

15. 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此说法是错误的。

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16.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

接经验的学习。

此说法是正确的。

新课程下,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要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学牛的学

习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1. 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功一力×距离”

是懈决问题学习。

2. 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3.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4.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5. 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6. 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所以教育只能完全依附于政治经济制度。

7. 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还有练习巩固,从课的类型上分这

是一节综合课。

8. 考试时为照顾部分落后学生,应尽可能降低试题难度和分量。

9. 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所

以教育目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10. 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 错误。理由:题干所述为规则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2. 错误。理由:当新情境与定势一致时,定势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反之,则

起阻碍作用。

3. 错误。理由: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4. 正确。理由: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

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学习的诱因。

5. 错误。理由: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上位学习。

6. 错误。理由:教育虽然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

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7. 正确。理由:一节课内完成两项以上任务的课就是综合课。

8. 错误。理由:考试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

供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也是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如果像题干所述,就得不到学生的真实信息。

9. 错误。理由:虽然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反映了人们的哲学观点,但它也是对

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

10. 正确。理由:关键期就是根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提出来的。

1. 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发展的。

2. 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

减法。

3.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

4. 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 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

强制性的方法。

6.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7. 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

位学习。

8.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9. 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

开端。

10. 心理测验就是拿些量表来测测学生。

1. 错误。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

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 错误。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

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 正确。理由:略。

4. 错误。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

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 错误。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

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 正确。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

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 错误。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

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 正确。理由:(1)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

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2)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再次,知识学

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 正确。理由:(1)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

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2)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

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0. 错误。理由: (1)心理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

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2)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

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1、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正确答案:此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通过实践检验假设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2、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正确答案:此说法是正确的。

解析: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

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级形成的基础就是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班

级目标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和支持;有利

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

机 ;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为此,教

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奋斗目标。班级的奋斗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教师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

校的培养目标和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制定适当的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实现目标

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3、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正确答案:此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4、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正确答案:此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因为

价值观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不易清醒地意识。

5、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

童上学。

正确答案:此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

保障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

教育。

2020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60(题与答案)

资格证辨析题60道 导语:辨析题是中学科目二考试的必考题型。题目数量为4道,每题8分,共计32分。这种题型一般是总分总的结构作答。下面是整理的练习题,供大家平时练习使用。多练多写,考试才能有话可说。 1.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就是广义的教育。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因此,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而非广义的教育。 故该说法错误。 2.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但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社会发展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形成制约。 故该说法错误。 3.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参考答案】此说法正确。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因此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故该说法正确。

4.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定是同步的。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一定是同步的。 故该说法错误。 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指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体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宗旨与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等。题干中应该是生产力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指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而非政治经济制度。 故该说法错误。 6.生产力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因此,题干中应该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故该说法错误。 7.遗传具有可塑性。 【参考答案】此说法正确。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肤色、体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它会随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属于这一范畴。 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不仅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综合实践劳动在内的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在智能。品德、美感、体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的,就形成了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会经常发生诸如明知顾犯之类的错误行为,这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 4、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 6、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所谓“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和已有经验,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7、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育要收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教育具有继承性;二是教育要收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三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8、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这种说法不正确。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二者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技能测试题及答案整理.doc

小学教师知识测试题(科学) 学科文化知识部分(100分) 一、填空(20分) 1、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构成的。 2、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排出体外。 3、儿童的心率一般略于成年人。 4、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差异的现象叫。 5、达尔文将自然界中的生生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收做。 6、把不溶于水的细沙土从水中分离出来可以用的方法。 7、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8、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中。 9、电磁铁是一种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1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 11、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引起的。 12、因地壳运动产生的自然灾害有、等。 13、在行驶的汽车上红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走,她是以为参照物的。 14、地球上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造成的。 15、地球上的可利用淡水大约只占地球总水量的。 16、春分时,太阳的直射点在上。 二、选择(40分) 1、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迪生 2、中国航天的创始人是() A、李四光 B、钱学森D、袁隆平 3、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时间在() A、1957年10月4日 B、1957年12月6日 C、1970年4月24日 4、我国是世界上第个有自主能力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空。 A、一 B、二 C、三 D、四 5、捆绑一个稳定的支架,至少需要()根木棍。

A 、2 B 、3 C 、5 6、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 A 、水草 B 、鱼类 C 、鸭子 D 、浮游生物 7 8、在摩氏硬度计对照表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是( ) A 、金刚石 B 、石英石 C 、滑石 9、学校旗杆顶端安装的是 ( ) A 、动滑轮 B 、定滑轮 C 、滑轮组 10、风向仪指向西北方向,则此时刮的风是( )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不能确定风向 11、铁制用品最容易生锈的环境是( ) A 、干燥环境 B 、水中 C 、潮湿环境 D 、油封环境 12、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最慢( ) A 、水中 B 、空气中 C 、金属中 13、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 ) A 、白色 B 、黄色 C 、红色 D 、深蓝色 14、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 ) A 、磁铁的两端 B 、磁铁的中间 C 、磁铁各部分吸引力相同 15、下列哪种动物是通过拟态来保护自己的。( ) A 、蝗虫 B 、变色龙 C 、枯叶蝶 D 、青蛙 16、在行驶的汽车上相对于汽车来说,坐在车上的人是( )。 A 、运动的 B 、静止的 C 、不能确定 17、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 ( )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蒸腾作用 18、白纸、黑纸、镜子三种物体,吸收光的本领从弱到强依次是( )。 A B C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必考知识点汇总 语文这一科目考试内容涉及方面诸多,考试内容既包含语文学科知识,又包含语文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就乱了阵脚。为了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华图教师罗列出初中语文国考资格证考试必看20考点,希望能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1、错别字辨识 在近几年的考试真题中,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考查,题目给出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识记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字形并能正确应用。它看似简单,但是需要考生的细心和耐心。语文学科博大精深,考生需要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范围非常广。而且题目中的习作段落篇幅较长,要从中找出错别字,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耐心寻找。 2、语病辨识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出现,和错别字放在一起考查。题目给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病句,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病句修改方法。 3、词类活用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近几年的考试真题来看,题目通常给出一句话,并指明句子中的某个字是特殊用法。考生需要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与题干中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这需要考生掌握词类活用的几种常见类型。 4、中国古代文学 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一些古代文学常识,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出现。如2012年上半年的考试中,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属于骈文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骈文的概念,还要熟知选项中的文章。由此看出,对于古代文学,考查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理解,这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 5、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这句话是错误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此观点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1)教学过程即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此观点是错误的。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主要体现在: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4、(2012下,2014上)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此观点错误。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目的。 5、复习上学习之母”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此观点是正确的。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6、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谈话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法。 此观点错误。此观点混淆了讲授法和“注入式”、问答法和“启发式”的含义。 首先,讲授法并不等同于“注入式”教学。 (1)注入式也叫“填鸭式”或“满堂灌”,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成消极、被动的客体,

2015年下体育与健康科学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题,每题25示,共70分) 1."负重耸肩"可以发展下列哪些肌肉的力量 A.胸大肌和胛提肌 B.斜方肌上部和菱形肌 C.肩胛下肌和胸小肌 D.斜方肌下部和菱形肌 1.【答案】B。解析:负重耸肩对于上部肌群来说主要是斜方肌上部和菱形肌在收缩,因此答案选B。 2.游泳时若水温过低,易发生腓肠肌痉挛,其痛觉可沿下列哪一神经传导 A.股神经 B.腓总神经 C.胫神经 D.闭孔神经 2.【答案】 c。解析:颈神经是传导腓肠肌痉挛的神经。 3.下列哪一腺体,不属于于内分泌腺 A.肾上腺 B.汗腺 C.松果体 D.甲状腺 3.【答案】C。解析: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性腺均为内分泌腺,汗腺、唾液腺和胃腺均为外分泌腺,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 4.儿童少年时期,经常进行超负荷训练容易导致 A.骨加快生长 B.骨密质增厚 C.骨过早骨化 D.骨小梁重新分配 4【答案】C。解析:依照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不宜过早地从事过多、过

重的力量练习,避免过早骨化. 5.投掷铁饼时(以右手为例),完成向左转体的腹部肌肉是 A.左侧腹内斜肌与右侧腹外斜肌下固定收缩 B.左侧腹外斜肌与右侧腹内斜肌下固定收缩 C.左侧腹内斜肌与左侧腹外斜肌下固定收缩 D.右侧腹内斜肌与右侧腹外斜肌下固定收缩 5.【答案】B.解析:右手投掷铁饼,向左转体,左侧腹外斜肌发挥主要力量,右侧腹内斜肌进行带动收缩,配合向左转体。 6.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虽在积极收缩,但仍被拉长,其收缩形式是 A.缩短收缩 B.离心收缩 C.等长收缩 D.等动收缩 6.【答案】B。解析: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虽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这种收缩称为拉长收缩,又称离心收缩。 7.感受肌肉张力变化的感受器是 A.腱器官 B.肌梭 C.壶腹山脊 D.囊斑 7.【答案】 A。解析:腱梭或称腱器官,是位于肌腱、肌腹与肌腱连接处或腱鞘内的一种张力感受器,由包被在结结组织囊中的一些胶原纤维束与缠绕于胶原束之间的感觉神经末梢组成。 8在长跑运动中出现"第二次呼级",表明人体肌能水平已经达到 A进入工作状态 B.疲劳状态 C.恢复状态 D.相对稳定状态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高级中学)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 题及答案解析(高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照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叙事性散文,下列合适的是()。 A.《故都的秋》 B.《荷塘月色》 C.《小狗包弟》 D.《拿来主义》 2.某教材设置了“现当代戏剧鉴赏”单元,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梳理戏剧矛盾,掌握现当代戏剧基本特点,下列适合推荐的现当代戏剧作品是()。 A.《闺塾》 B.《三块钱国币》 C.《长亭送别》 D.《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3.学习校本课程“有趣的对联”时,学生梳理下列三副对联所赞美的历史人物。以下梳理出的答案,正确的是()。 (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2)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3)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A.屈原;韩愈;汤显祖 B.屈原;苏轼;王实甫 C.杜甫;苏轼;王实甫 D.杜甫;韩愈;汤显祖

4.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品味小说语言,赏析人 物形象”,下列教学环节与这一教学目标相吻合的是()。 A.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B.介绍出场人物之间的关系 C.感受王熙凤鲜明的个性特征 D.体会作者的小说创作风格 5.“竹”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具有高洁、超脱、坚韧的意味。某教 师引导学生梳理含有“竹”意象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B.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6.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诸子百家经典”,下列作品适合作为该专题阅读书目 的是()。 A.《道德经》《论语》 B.《庄子》《颜氏家训) C.《商君书》《史记》 D.《世说新语》《资治通鉴》 7.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初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后,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读到的是海子的孤独感,而且他想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从明 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另一同学发言:“老师,我也读到了海子的孤独感,但我认为他并不想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了‘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他说的是通信,而没有说见面”。针对 学生认识上的分歧,下列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是()。 A.请学生继续分享阅读的感受,结合关键词句探究诗歌意蕴 B.表扬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表达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 C.补充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知识,统一对诗歌主题的认识 D.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就课堂争论的问题书面表达个人见解

2015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辨析题)

2015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 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教肓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概念。 2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的主导作用。 24.液体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肓的影响较大。 25.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27.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28.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9.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0.材料 某校初二女生小芳,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优路网校注意。当老师批评她或同学责备她时,她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感到高兴。平时,小芳和老师、同学们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她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在当面或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辱同学。 当然,小芳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她性格直率,敢作敢为,勇于承担任务,而且身强体壮,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 问题:

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4分)运用哪些德育方法?(4分)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31、材料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2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优路网校现只有3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采用的问题: (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6分)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6分) (2)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学到因素的影响。(6分) 2015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是D,从近几年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题来看,考教育发展史及教育学发展史的客观题每年都会有。其中,关于著名教育学者的论著、观点均需要考生重点掌握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2、正确答案是C,斯宾塞作为著名的社会学家,是实证主义者,他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方法和实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掌握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选择作业。 (三)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能力 能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适时地根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 (四)科学课程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 1.科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科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大学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物理知识的基础知识;大学化学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物学中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进化论的基础知识;大学自然地理和天文学方面相关的基础知识。

2015年11月1日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年11月1日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李商隐《夜雨寄北》 C白居易《观刈麦》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答案]A 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4.写完古诗后,老师让学生对诗词整理,下列诗词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

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封大夫出师西征》 C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 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 [答案]A 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A篆书B行书C 楷书D隶书 [答案]B 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明确论题B 梳理行文思路C区分观点与材料D 把握论点及过程[答案]D 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 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准确并恰当 [答案]C 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 A.《骆驼祥子》(老舍) B.《童年》(高尔基) C.《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 D.《忏悔录》(卢梭) 【答案】A

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考点汇总

答题模板:观点+理由+呼应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广义狭义教育辨析/教育的属性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例: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 例: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例: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促进作用,但它不可以改变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

1.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遗传只是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是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2.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四个方面。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话是过分夸大了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而无视了其他因素。 (六)教育目的概念的辨析(与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区别) 1.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 2.确立教育目的依据: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们的教育思想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这句话是正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因而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可以看成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4、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这种说法错误。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七)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辨析) 1.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2.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3.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是指教育应该没有目的。

大纲: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方法和实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掌握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选择作业。 (三)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能力 能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适时地根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 (四)科学课程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 1.科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科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大学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物理知识的基础知识;大学化学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物学中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进化论的基础知识;大学自然地理和天文学方面相关的基础知识。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资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已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三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理念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语文课程的性质的规定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语文是从事学习的基础工具)。 2.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三)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三节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及目标 一.语文课程设计思路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推进、控制、评价、管理) 语言课程目标的特征(连续性、阶段性、明确性、模糊性) 三.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及最新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p158 第四节语文教材的基本问题 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 1. 范文系统(课文) 2. 知识系统 (读写听说的知识、汉语知识即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即初步的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鉴赏的知识等四个主要领域。) 3. 实践活动系统(练习系统、作业系统) 4. 助读系统(教科书的编者对整套书、一册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的方式方法等等所作的简要提示和注释、补白) 第五节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语文教科书 一.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 二.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 三.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正确) 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且具有先天而来的稳定性,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而逐渐发生变化。 2.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错误)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错误)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是学习的结果,一些本能、疲劳、成熟等引起的行为的改变就不是学习的结果。 4.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错误) 焦虑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的情绪反应。很多学生会考前焦虑,但是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活动的动机,有利于生命潜能的发挥,但是过度焦虑会导致乱发脾气,坐立不安,手脚发凉,等生理心理反应,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所以过度焦虑不利于学生学习。 5.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错误)教育目的虽然考虑人的身心发展多种因素,但是并不是把人抽象的脱离了社会和历时来谈,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主要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因此要把个体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 6.德育过程是对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错误)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品德由这四部分构成,德育过程就是培养着四种品的心理因素使之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道德培养一般沿着内在顺序,但是由于社会生活复杂性,教育影响多样性,知情意行相互独立,因此,他们的发展水平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个性差异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7.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永久保存(错误) 工作记忆又称短时记忆,是信息在头脑中保持一分钟的记忆,且保持在无复述情况下,只有2.5-20秒,因而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并不会持久保持。 8.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错误) 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除了受智力水平影响之外,还受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人格特点,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

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冲刺必备 伴随着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形势逐渐成熟,未来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同学,特别是师生会面对新的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在此,根据试点地区的历年考试情况,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部分进行简短的考情分析,并对2015年下半年的考情做一定的预测。教师资格考试的题型和分值现已基本定型,分别为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及材料分析题。其中单选题21题,一题两分,出题顺序基本上按大纲的章节排列顺序。辨析题四题,一题八分,难度相对较大。简答题四题,一题十分。材料分析题两题,一题十八分。以下我们按照这个顺序,逐一进行考情分析。 首先,由于单选题的考点比较多,基本上都有涉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章。其次,辨析题。从12年到15年上半年以来,除14年考过第八章班级管理一题外,辨析题涉及到的考点分别集中于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七章。第一章考过的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及教育功能等。第三章涉及到教学的本质、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第四章涉及到学习迁移、强化、学习动机、定势、知识与能力。第六章涉及到德育的定义、过程、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等。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第一章教育的本质,除15年,每年都进行了考察。再次,简答题,涉及到的考试围比较广,但主要集中在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特别是中学课程这一章节,考频较高,这几年考试中出现了五题。最后,材料分析题主要集中于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其他章节偶有涉及。12年为教学原则、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德育原则和方法,13年为德育原则和方法、创造性思维、启发性教学原则及气质,14年为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学习迁移、德育原则等、15年为德育原则、功能固着,故材料分析题考频相对较高的是中学德育这一章。 综上所述,在15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所侧重。第一章为客观题的重要章节,偶考主观题。第二章多为主观题,考频高。第三、四章,客观题和主观题皆有涉及,特别是材料分析、简答题等。第五章以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居多,第七章尤为引起重视,VIP章节,主观题的热门考试章节。第六章和第八章考频相对不高。同时,根据15年上半年的考题来看,以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容难度会逐渐加大,考点越来越细,综合知识要求高,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对常规重点的识记,还要对一些冷门知识点进行重视和掌握。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中学课程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七章中学德育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2012年下半年真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泰戈尔《金色花》,教师推荐另外几部有关母爱的作品,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 A.冰心《纸船》B.孙犁《芦花荡》 C.孟郊《游子吟》D.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2.导读《名利场》后,教师给学生推荐同样描写主人公跻身上层社会梦想破灭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这类小说的社会意义。下列小说适合推荐的是( )。 A.司汤达《红与黑》B.席勒《阴谋与爱情> C.小仲马《茶花女》D.屠格涅夫《父与子) 3.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实词“亡”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B.河曲智叟亡以应(死亡)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逃亡)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 4.教师讲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列举蕴含哲理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教学《爱莲说》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列举应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说明,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B.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C.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D.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6.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语句没有包含“古今异义”的是( )。 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D.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7.《故乡》中有一道课后练习题:“曾经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体会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B.理解环境描写对主题的重要意义 C.分析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缘由 D.通过梳理情节感觉人物的性格特点 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随文学习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对语法修辞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要系统并完整地讲授实用的语法修辞知识 B.要根据语文学习实际需要适当指导和点拨 C.语法修辞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 D.学习语法修辞不宜单纯让学生识记各种概念 9.学习《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给父母听;对喜欢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模仿本文的写景方法,尝试写夏景、秋景或者冬景。根据兴趣选做其中一项。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 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B.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 C.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师在讲解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说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下列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高尔基莫泊桑欧?亨利 B.乙: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C.丙:高尔基契诃夫莫泊桑 D.丁:莫泊桑高尔基契诃夫 2.学习《爱莲说》,教师要求学生找出其他描写荷花的古诗,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A.《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B.《过故人庄》——一孟浩然 C.《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D.《小池》——杨万里 3.老师在讲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是使动用法,特列出以下例子,下列加点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衣锦还乡 B.既来之.则安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常以身翼蔽沛公 4.语文教师在讲授成语使用时指出:汉语是很神奇的,比如我们发现在生活中,英语中需要一大堆话可以说清楚的意思,我们汉语用三四个字就可以概括。更为神奇的是,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诙谐幽默的俗语、俚语,如果我们将它们换成一个成语来表达,则就显得更加文雅、庄重。接着,这位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白,为学生出示了以下例子。但他却弄错了一项,请问错误的一项是()。 A.“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夫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句中“横挑鼻子竖挑眼”我们可以用“吹毛求疵”来表达 B.“‘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句中“一个鼻孔出气”也可以用“同仇敌忾”替换 C.“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句中“打开天窗说亮话”意思和“直言不讳”相同 D.“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句中“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表达的意思和“贪得无厌”相差无几,可以互相替换 5.学习完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后,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文中“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人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这种修辞手法.又从文中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最新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辨析题复习资料

1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 1. 学生观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 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 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这些内容单独去记忆,工作量很大,所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口诀是:“两独一发”。记住学生观的大框架,然后理解记忆每一条所蕴含的意义。 2.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我们提供的口诀是:“四者一社区” 。这样大家就能够快速记得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该要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3.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 (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 (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我们可以以“四个转向”或者是“学习过人”口诀去进行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家就可以快速、有效地记住这些教师资格考试中非常重要的几个知识点。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演示法 5、练习法6 、实验法7、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3教学原则和基本要求, 1、直观性原则: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 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 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