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流程

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流程

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流程
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流程

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流程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篇一:医疗质量服务提升年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服务提升年工作总结 我院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以来,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以“三好一满意”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我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 持续开展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深入开展临床基本技能、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演练、医疗文书书写、科研成果展评等为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鼓励科研创新活动。首先注重对临床医生的培养,每名临床医生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临床技能的提升的需求。前往医大二院为期两周的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在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根据医师的专业特点和科室的需求,分别把住院医师安排到内、外、妇、儿等科室。首先注重他们的高尚医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带教老师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析、讨论。培养规范化医师抵制非道德行为的坚决性和长期性。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培训内容,强化培训措施,落实培训任务,确保培训质量,切实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能,确保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

难重症能够在在辖区内得到救治。 积极开展医疗新技术引进工作。加强与省内先进医院协作,积极开展疑难病例远程会诊、学术交流等活动,我院长期和上级医院合作,和附属二院结成对口支援,每年派驻各科专家来我院参与诊 疗和医疗技术指导。不断推进我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定期外请省级专家来我院指导手术。为我辖区内的患者提供方便、安全、先进的诊疗技术。从而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进一步构建临床科技平台。 对出院病人进行逐一回访。回访的内容包括对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的认知和评价.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树立以群众满意为指导思想的理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完善医疗机构行为的准则,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标准。 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以“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为宗旨,深入开展义诊活动周、“三下乡”活动等卫生惠民行动,定期派出医疗服务队进农村、进基层,宣传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普查工作,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我院下乡义诊覆盖辖区大部分乡镇,免费诊疗、免费发放药品。真正地做到了便民惠民。我院通过降低各项诊疗项目收费和药品差价,加强控制各项费用意识,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严格规范诊疗行为,合理检查,合理

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第1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2017年度**街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我乡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我中心根据区卫计委《宣州区2017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及考核评分标准等文件要求,我中心全面部署相关工作,按照工作进度要求稳步推进,圆满完成2017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率90%的工作要求,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制定了《2017年度**街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签约服务团队,及时组织团队成员学习工作方案精神,紧密围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工作持续性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研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为保障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深入人心,向村民签订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保障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深入人心,我中心统一印制了以宣传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为主题的宣传单,并分发给本辖区各村卫生室和村委会,同时,印制家庭医生联系卡、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等,制作了宣传横幅、宣传栏。有效营造了家喻户晓的宣传氛围,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舆论基础。 三、调查需求,个性服务 签约服务的居民中,调查了居民希望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孕产妇保健管理、婴幼儿保健及其它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检查、指导、协助签约家庭医生,开展上门访视服务和健康教育,做好健康体检、逐级转诊、健康评估等履约服务。医生体牵头医院按照签约服“1+1+1”服务团队要求,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协助专科医生开展远程会诊和健康讲座,落实转诊病人蓝色通道的相关措施,帮助家庭医生履行其不能承担的部分技术服务,确保服务按照协议规定执行。服务人群底数的清晰和需求人员数量的掌握,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扎实推进奠定了信息基础。 四、明确对象,按需管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签约服务的提供主体。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原则上由家庭医生、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或全科医生及健康管理人员(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医共体牵头医院选派的医生组成,团队负责人由中心医生担任。家庭医生由乡镇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中具备资质的乡村医生担任。中心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直接责任人,为进一步明确辖区人口分布,保证所有居民均能得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公示团队服务人员、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等信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为全办事处城乡常住居民,优先覆盖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孕产妇、0-6岁儿童以及贫困人口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等重点人群。根据居民所处的类别,明确服务内

医疗质量服务提升年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服务提升年工作总结我院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以来,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以“三好一满意”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我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 持续开展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深入开展临床基本技能、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演练、医疗文书书写、科研成果展评等为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鼓励科研创新活动。首先注重对临床医生的培养,每名临床医生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临床技能的提升的需求。前往医大二院为期两周的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在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根据医师的专业特点和科室的需求,分别把住院医师安排到内、外、妇、儿等科室。首先注重他们的高尚医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带教老师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析、讨论。培养规范化医师抵制非道德行为的坚决性和长期性。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培训内容,强化培训措施,落实培训任务,确保培训质量,切实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能,确保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重症能够在在辖区内得到救治。 积极开展医疗新技术引进工作。加强与省内先进医院协作,积极开展疑难病例远程会诊、学术交流等活动,我院长期和上级医院合作,和附属二院结成对口支援,每年派驻各科专家来我院参与诊

疗和医疗技术指导。不断推进我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定期外请省级专家来我院指导手术。为我辖区内的患者提供方便、安全、先进的诊疗技术。从而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进一步构建临床科技平台。 对出院病人进行逐一回访。回访的内容包括对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的认知和评价.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树立以群众满意为指导思想的理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完善医疗机构行为的准则,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标准。 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以“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为宗旨,深入开展义诊活动周、“三下乡”活动等卫生惠民行动,定期派出医疗服务队进农村、进基层,宣传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普查工作,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我院下乡义诊覆盖辖区大部分乡镇,免费诊疗、免费发放药品。真正地做到了便民惠民。 我院通过降低各项诊疗项目收费和药品差价,加强控制各项费用意识,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严格规范诊疗行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为了维护病人利益,我们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实施《黑河市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工作“九不准”实施方案》,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严禁各种形式的不规范医疗行为,制止收受“红包”、吃请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认真执行公示制度。真正做到了依法执业、廉洁行医。 我院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

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建设方案

×××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建设方案 —— 一、项目的背景、目的、意义 2014年国家卫计委提出要建立健全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疗服务和医保信息等数据标准体系,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要以面向基层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指导、远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医师多点执业。通过建立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保障合医资金安全,达到政府满意,医务人员满意,百姓得实惠,真正体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90%大病不出县这一公立医院改革的终极目标。 二、建设内容 1、×××医院远程会诊中心 将××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通过授权方式与各乡镇卫生院电子病历系统、心电系统、LIS系统、Pasc系统无缝连接,各乡镇卫生院将上述系统相关信息上传××医院,通过

相关部门分诊分到相关专业科室,由专家组织人员对病历进行审核,结合各种检查结果,制定指导性诊疗意见后,通过系统返回乡镇卫生院,对病人实施诊疗,该系统建设总投资约400—500万元,由××医院投资。 风险及防范 (1)病历资料的采集是否真实可靠,此为远程医疗会诊风险的核心所在,可通过多次培训而规避,必要时通过我院医师电话问诊,现场会诊而解决。 (2)治疗过程中突发病情变化,可通过及时转院而解决。 (3)发生医疗纠纷,可通过原渠道解决(即现行处理纠纷的方式解决)。 (4)具体会诊例数需卫计局信息科统计并由卫计局拨付资金。 2、影像运程会诊中心 将××医院Pasc系统通过光纤与各乡镇卫生院DR机链接,各乡镇卫生院将病人照片后的数据、图像上传到××医院由××医院出据报告后返回乡镇卫生院。 (1)该项目需投入资金购买设备(DR系统及电脑等)预计投1500万元(27个乡镇即27个DR机,每台50万元计,同时电脑、光纤等),资金政府投入或引进第三方进行投资(2)第三方的进入,可通过竞争性谈判或公开招投标,

医院外联部工作总结

医院外联部年度工作总结 转眼间,本年度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一年里,外联部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以及其 他科室的大力协助下积极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吸取了 许多失败的经验。 一、开展服务月活动,创新优质服务新模式 1、今年10月份召开全县乡医座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2、紧接着,12月份我们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又来到湖滨县人民医院,对他们的 工作进行了考察,吸取他们的工作经验,得到了湖滨县人民医院院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3、元月份我院医护人员在红旗广场门口举行大型免费检查活动。随后,省人民医院外 联部来我院开展义诊活动,两位外联部部长在一起共同探讨工作并相互学习工作经验。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紧跟医院战略部署,狠抓科室管理,严格 要求,加大业务学习力度,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使我 科业务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篇二:外联部总结定稿 我院与市***医院开展医疗协作 阶段性小结 为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三级医院 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等功能,履行三级医院对下级医院的指导、协助职责,提升下 级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满足县域内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 需求,我院与市**医院医疗协作于2014年3月18日正式启动。同时,我院积极做好宣传工 作,让当地老百姓都知道县医院是市中心医院的对口支援医院,大家极积就诊。现与中心医院 协作已顺利完成近3个月,在此期间我院门诊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3%,住院患者增长36%, 业务收入增长33%。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现就开展的各方面工作小结如下: 一、阶段性小结 1、医疗管理方面。 ***医院共派来16位科室主 任到相关科室进行工作指导,涉及医院管理、临床科研课题、重点学科建设、医疗医护 人员业务培训等方面。包括以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儿科。提高了科室的 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2、业务培训方面,每周二至周五中心医院都派送 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科室专家来我院开展坐诊、业务查房、诊疗、疑难病例会诊、 手术、业务讲座、科研教学等工作。截止6月20日,前来坐诊专家97 人次,接诊人数703人次,病房指导会诊143例,相 关操作指导(胃镜)17例次,指导手术 5 例(骨科3 例、妇科2例),麻醉指导1例。 3、双向转诊方面。由急诊科、妇产科、新生儿科、 骨科、通过“绿色通道”送往中心医院共计约73 人次,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4、中心医院大力支持我院工作,服务我县人民, 5、我院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中心医院专家 免费提供食宿。 二、存在不足方面。从总体上看,对口支援的人 员能克服种种困难开展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①我院是一 所二级甲等农村医院,服务的对象多为农村百姓。并且,我院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卫生 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尤其是中级及其以上的人员有限,在业务技术方面,我们的力量薄弱。 因此,需要中心医院的专家在相关业务技术上,处理疑难杂症病人上,多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与指导。例如在针对典型病例在科室开展一次小讲课,传授经验等。②由于中心医院的病人 较多,各科室工作比较繁重,前来我院的部分专家,无法按照计划如期前来指导工作。这样,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一、总则 本规范提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应当遵循的功能及安全性能,对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会诊、信息资源管理等业务功能规 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定义。 本规范可用于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应用,以及 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测试、验收和评价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 1、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采用现代通讯、电子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实现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 处理、存储和查询,对异地患者实施咨询、会诊、监护、查房、协助诊断、指导 检查、治疗、手术、教学、信息服务及其他特殊医疗活动的信息系统。 2、远程会诊 医疗机构之间利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离线或在线交互方式,对患者及其病史、检查等进行分析,完成病情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的医疗行为, 包括远程专家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重症监 护等医疗服务。 3、远程心电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心电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包含高端远程实时心电监护。 4、远程影像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包括放射影像资料、 B 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由上 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 5、远程重症监护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重 症病人临床资料,包括实时在线的监护信息、放射影像资料、 B 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等,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治疗指导意见。 6、远程病理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诊断报告。 7、远程手术示教 通过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远程会诊技术和视频技术,对临床诊断或者手术现场的画面影像进行全程实时记录和远程传输,使之用于远程教学、远程观摩、远 程诊断等。 8、远程医疗申请单 包括申请方医生姓名、职称、单位名称、医院等级、所属行政区域、申请目 的与要求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 9、患者、居民和个人 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获取和接受服务的个体。(在本规范中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 10、远程教育 在远程医疗信息会诊系统上,授课专家通过音视频和课件等方式为基层医生提供业务培训、教学以及技术支持。 11、远程医学数字资源 上级医院收集整理的有典型意义的病例、案例分析、手术录像等资料,以及

我国发展数字病理远程会诊的重要意义

我国发展数字病理远程会诊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现状: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 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20%在农村;城市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这种失衡不仅表现为城乡医疗资源占有的巨大差距,也表现在城市医疗资源的分布也不尽合理。在城市的医疗资源配置中,只占医疗机构总量7.3%的医院,却占据80%的医疗总资产和60%的医疗人员。而占机构总数67%的门诊部,其资产总额和人员只占0.6%和1.3%。各个医疗机构在资产、医疗设备等方面也极不均衡。占机构总量7.3%的城市医院,其拥有的房屋使用面积、万元以上的设备和床位数,占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2.5%、76.1%和71%。而在机构总量中占67%的门诊,其拥有的房屋使用面积、万元以上的设备和床位数,只占到总量的0.9%、0.04%和0.19%。而此可见我国医疗资源分配极为不均,且更多倾向于少数的大城市、大医院。 医疗资源分配极度向大城市、大医院倾斜,必然造成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基层人才流失率高”等一系列问题。 1、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看病难、看病贵” 从看病难角度看,由于这些大医院数量有限,每天的门诊量也是有限的,排队等候是其明显的特征。城市大型综合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承担了超过半数的门诊医疗服务和住院服务。占医疗机构总量的7.3%医院,诊疗人次却占整个门诊数量的57.6%,住院总人数的66%。医生的每天的人均诊疗人数和负责的病床数也较高。各种级别的医院,医生人均每天负担的诊疗人数依次为:省以上7.65、市6.4、县5.1。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为30%左右,与50%―80%的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不会上大医院就诊,而是由社区全科医生发现后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需要转诊去大医院。大医院根本不设门诊,只有转诊。英国超过90%以上居民由社区全科医生提供24小时预防、诊断和初步治疗保健服务,除急诊外,一般专科治疗均需通过全科医生转诊。美国的5000多家社区医院床位占全国总床位数的80%以上。大型医院接诊的原则是急诊抢救和需手术者,平均住院天数不超过6天。 从“看病贵”角度看,大医院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距离较远,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也较高,居民去大医院就医,会比在基层医疗机构承担更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就直接成本来说,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不同类别的医院一次门诊费用依次为:省以上241元、市139元、县93.2元。人均住院医疗费分别为11653元、5899元、2492元。医疗价格的上涨,使得城乡居民人均医疗费用支出2007年比1990年增长了27.2和11倍,而同期的人均消费支出仅增长7.8和8.7倍。这里还不包括相当一部分城乡居民应就诊未就诊,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正常医疗

医院外联部工作总结

医院外联部年度工作总结 转眼间,本年度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一年里,外联部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以及其他科室的大力协助下积极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吸取了许多失败的经验。 一、开展服务月活动,创新优质服务新模式 1、今年10月份召开全县乡医座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2、紧接着,12月份我们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又来到湖滨县人民医院,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了考察,吸取他们的工作经验,得到了湖滨县人民医院院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3、元月份我院医护人员在红旗广场门口举行大型免费检查活动。随后,省人民医院外联部来我院开展义诊活动,两位外联部部长在一起共同探讨工作并相互学习工作经验。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紧跟医院战略部署,狠抓科室管理,严格要求,加大业务学习力度,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使我科业务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篇二:外联部总结定稿 我院与市***医院开展医疗协作 阶段性小结 为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三级医院 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等功能,履行三级医院对下级医院的指导、协助职责,提升下级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满足县域内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我院与市**医院医疗协作于2014年3月18日正式启动。同时,我院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让当地老百姓都知道县医院是市中心医院的对口支援医院,大家极积就诊。现与中心医院协作已顺利完成近3个月,在此期间我院门诊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3%,住院患者增长36%,业务收入增长33%。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现就开展的各方面工作小结如下: 一、阶段性小结 1、医疗管理方面。 ***医院共派来16位科室主 任到相关科室进行工作指导,涉及医院管理、临床科研课题、重点学科建设、医疗医护人员业务培训等方面。包括以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儿科。提高了科室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2、业务培训方面,每周二至周五中心医院都派送 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科室专家来我院开展坐诊、业务查房、诊疗、疑难病例会诊、手术、业务讲座、科研教学等工作。截止6月20日,前来坐诊专家97 人次,接诊人数703人次,病房指导会诊143例,相 关操作指导(胃镜)17例次,指导手术5例(骨科3 例、妇科2例),麻醉指导1例。 3、双向转诊方面。由急诊科、妇产科、新生儿科、 骨科、通过“绿色通道”送往中心医院共计约73 人次,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4、中心医院大力支持我院工作,服务我县人民, 5、我院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中心医院专家 免费提供食宿。 二、存在不足方面。从总体上看,对口支援的人

远程医疗系统说明书

医疗远程会诊系统V1.0.0.1 用 户 手 册

目录 目录 (2) 第一章概述 (3) 第二章软硬件环境 (4) 2.1硬件环境 (4) 2.2软件环境 (4) 第三章安装说明 (5) 3.1相关配置软件的安装 (5) 3.2软件的安装 (17) 第四章服务端操作说明 (20) 4.1服务端 (20) 第五章客户端操作说明 (22) 5.1登录模块 (22) 5.2基础平台 (23) 5.3远程会诊 (31) 第六章业务流程 (39) 6.1远程管理 (39) 6.2转诊管理 (41) 6.3远程预约挂号 (44) 第七章功能列表 (47)

第一章概述 所谓远程医疗,就是借助信息及电信技术来交换相隔两地的患者的医疗临床资料及专家的意见。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建立多媒体医疗保健咨询系统等。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 远程医疗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远程医疗不仅仅是医疗或临床问题,还包括通讯网络、数据库等各方面问题,并且需要把它们集成到网络系统中。

第二章软硬件环境2.1硬件环境 1. 最低奔腾级计算机配置; 2. 至少512M内存。 2.2软件环境 1.Microsoft Windows XP/WIN7/Server2003 操作系统 2.SqlServer2005 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7514551659.html, Framework 4.0 4.Windows Media Play 播放器 5.Adobe Flash Player

基于分级诊疗的远程医疗协同平台的应用

基于分级诊疗的远程医疗协同平台的应用 目的基于分级诊疗的远程医疗协同平台的应用。方法建立医院信息传输的硬件平台,将远程医疗平台系统应用到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终端,实现医院信息的实时化采集和移动化办公。结果对区域医联体协议医院内纵向开展医疗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远程协作、管理培训等交流合作,形成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实现互惠共赢新模式,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结论运用互联网+模式,打造以远程医疗平台为基础的区域专科联盟,可以将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有序高效利用。 标签:分级诊疗;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平台 Application of Telemedicine Cooperative Platform Based on Gra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U Dong-fa Network Data Information Department,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5104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telemedicine cooperative platform based on gra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e hardware platform of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as established,and the telemedicine platform was applied into the panel computer or smart phone terminal thus realizing the real-time collection and mobile office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Results The longitudinal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assistance,talent training,telemedicine co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medical couplet agreement by the hospital can form an excellent long-term mechanism of medical resources rational flow,improve the medical service level of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realize the new model of mutual benefits and better serve the public. Conclusion The use of Internet plus mode,to create a Regional College Alliance to telemedicine platform based,can be reasonable and orderly and efficient use of high-quality medical resources. [Key words] Gra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Regional specialist alliance;Telemedicine cooperative platform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制度建设的目標,概括起来就是分两步走,两年逐步完善,初见成效;五年全面提升,成熟定型。即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资源利用效

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和各部有关直属单位: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机网络进行异地医疗咨询的活动日趋增多。由于管理尚不规范,在实施过程中露出一些问题。为保证医疗秩序,规范医疗行为,维护 医患双方权益,提高有限的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居民能得到高质量、快捷、便利的医疗咨询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配制有利于医疗费 用的控制。 1.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建设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时,要遵循“统筹规划、加强调空、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分阶段的发展”的原则。通过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进。远程医疗会诊必须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能得到高质量、快捷、便利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医疗费用的控制。 2.对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在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与网 络管理中心,要报经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涉及跨省以至全国范围的网络系统及卫星专网要报卫生部主管部我部批准,任何单位所建远程医疗会诊及网络系统,均不得冠“中华”、“全国”或其它暗含跨省、区的名称。 3.远程医疗会诊是应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进行异地医疗咨询,医疗行为必须在取得《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内进行,各部门依据管理权限,审定入网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应在能够取得准确资料的条件下,方可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工作。 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管理权限,对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服务的行为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各地建立的网络管理中心是为远程医疗会诊服务的机构,不得从事医疗咨询活动。有关操 作技术人员须经业务培训上岗,以确保发出的信息真实、准确。 5.开设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医疗机构要组织好专科会诊医师。具有三年以上的医疗卫生专 业技术人员方可利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提供咨询。 6.医疗单位根据病人需要提出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前须向病人或亲属说明远程医疗会诊的 目的,并征得病人及其亲属的同意。会诊后应将远程会诊病程记录,并向病人或其亲属通报远程医疗会诊结果。远程医疗费标准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与物价部门共同制定。

基于Web服务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研究

远程医疗会诊[1-2]是一种现代医学、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能在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情况下,通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采集和传输患者病历资料,运用视频通话等手段实施疑难病例的远程讨论和指导。 通过网络传输的病历资料是会诊专家诊断的客观依据,全面采集和安全传输会诊病历信息既是远程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也是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立足远程医学信息网以及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建设现状,充分考虑与医院信息系统以及全军正在推广的新版电子病历系统(EMRS)的综合集成,设计了基于Web Services 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1 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概述 1.1 全军远程医学的发展 我国军队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远程医学研究与应用工作[3-4],90年代中期总后卫生部组织军队数十家 医院利用PSTN 通信技术与桌面视频会议系统开展相互间点对点方式的远程医疗会诊工作。21世纪初,军队借助已取得的经验与成果,利用卫星通信及相关信息技术开始在全军范围内大力发展军队远程医学事业。目前,依托基于卫星通信[5]的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Telemedicine),开展了远程医疗会诊、远程教学、远程考试、视频会议等多项业务。 1.2 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功能结构 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主要包括以下4个子系统:(1)卫星通信子系统。通过卫星天线、低噪声放大器(LNB)、功率放大器(BUC)、数据链路调制解调器(RCST)、视频链路调制解调器(SCPC Modem)、分合路器等设备协同作业,在接受信号过程中,将Ku 波段卫星信号转换为数据及视频信号;在发送信号过程中,将数据及视频信号转换为Ku 波段卫星信号。 (2)音视频子系统。通过8005媒体网关、KDV7920视频会议终端、高清摄像机、界面麦克风、高清电视机等设备,采集并接收高清视频及音频信号,为远程会诊提供实时交流平台。 (3)远程会诊病历采集子系统。主要功能是从医院信 基于Web服务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研究 Study on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System Based on Web Services [摘 要] 针对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存在的不足,结合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建设现状,设计了基于Web服务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并对其体系结构、协作关系及各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基于Web服务构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不仅实现了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良好集成,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远程医疗会诊质量。 [关键词] 远程医疗会诊;Web服务;系统集成;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Abstract : For the de ? ciencies of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system of PLA, considering the construction actuality of telemedicinet,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system based on web services is designed. Architecture, collaboration relationship and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system are detailed.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web services technology,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system designed in this paper not only integrates with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well, more important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greatly. Key words: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web services; system integration;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system of PLA [中图分类号] R318.5 [文献标志码] B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2.04.019[文章编号] 1674-1633(2012)04-0063-04 张腊喜,陈鹏 解放军第422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5 ZHANG La-xi, CHEN Peng No.422 Hospital of PLA,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05, China 收稿日期:2012-01-11 修回日期:2012-02-28 本文作者:张腊喜,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医院数字化、远程医疗。 作者邮箱:zlaxi@https://www.doczj.com/doc/7514551659.html,

男科工作总结范文

男科工作总结范文 泌尿外科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计划 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科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经过评审历练,科室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质的飞跃。具体总结如下: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医德医风方面 我科始终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科室开展多元化医疗护理服务,本着“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服务宗旨,重视随访和满意度调查反馈,得到病人的一致好评。 (二)业务收入方面 1-10月业务收入大约是约141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8万元,增长率15%。科室纯结余 60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约增62万元,约增12%。人均纯结余18.2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2.8%。1—11月出

院人数全年2210人次,与去年同比增加人 75次, 1—11月手术人次1634人,平均住院日9.8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迎接了省厅现场评审工作,以评审为契机,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 1、加强科室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运用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科室质量管理。 2、强化了核心制度的学习与落实。 3、规范了医疗护理文书书写,病历质量得到了提高。 4、加强了医疗风险管理:科室不定期组织医疗安全警示教育及各种应急预案演练。 5、加强了三基三严培训及急救技能的培训。 6、加强了抗生素的管理,药占比大幅度降低。 (四)加大专科建设及宣传力度,进一步细化亚专业发展方向。

1、小儿女性泌尿外科新开展压力性尿失禁手术多例。 2、男科组引进门诊男科工作站一台,保证固定男科门诊人员,扩大了男科业务收入。 3、结石组今年引进红外光谱分析仪一台,加强结石病的成分分析和研究,联盟全区成员单位,扩大病源;新购置并开展输尿管软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泌尿外科结石诊治水平; 4、肿瘤腹腔镜组今年开展了高难度的腹腔镜手术及提高了常规腹腔镜手术数量与质量,新开展新技术项目“单孔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研究成果也在核心期刊发表。 5、加强科室网站建设及和各县市联系,提升了科室知名度。 (四)科教研方面 1、获得市科技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2、通过省科技厅课题成果鉴定1项,科研立项1项。

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管理制度

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医院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等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定义 远程医疗会诊是医疗机构间运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采用网络视频、音频同步的方式,为患者完成病例分析、病情诊断和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医疗咨询服务。规范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制度称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制度。 (三)基本要求 1.参加远程医疗会诊医师必须是取得执业证书,并在医院办理医师注册、变更或多机构备案的临床、医技科室的学科带头人或业务骨干,具有主任医(技)师任职资格者、或由科主任指定的取得副主任医(技)师及以上任职资格者。 2.远程医疗中心由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也可以是医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负责管理,信息中心协助技术支持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也可以是医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接收远程会诊的申请、安排会诊时间;信息科负责设备调试、日常维护。 3.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也可以是医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负责

协调申请方、会诊(培训)专家、信息科,确定并通知远程会诊(培训)时间。 4.信息中心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技术支持平台确保接收和发出的信息快捷、准确,会诊前提前完成与远程会诊医院的对接调试。为保证会诊流程畅通,需工程师协助至会诊结束。 5.申请会诊对象限于疑难危重病例及少见病例,并且已经经过科内或全院会诊,仍然不能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者。 (四)具体细则 1.应邀会诊 (1)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也可以是医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受理外院远程医疗会诊的申请,并进行初步审核。 (2)若同意会诊申请,要求申请会诊的医院提前把病例资料(病历摘要、各种检验报告单、检查报告单、影像资料、照片、各类电生理描记图和病理图文资料)传送至远程会诊信息平台。 (3)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也可以是医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与相关科室确定会诊专家及会诊时间,会诊的病历资料至少在会诊前转发给会诊专家。 (4)会诊结束后,由会诊专家填写会诊记录表,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也可以是医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将会诊记录表留档后发送至申请医院。 2.申请会诊 (1)申请科室填写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单及患者知情同意书,提

远程会诊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远程医疗系统解决方案 XXX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3月

目录 1. 项目概述...............................................................................................................................- 1 - 2. 项目设计...............................................................................................................................- 2 - 3. 系统架构...............................................................................................................................- 4 - 3.1. 网络拓扑...............................................................................................................- 5 - 3.2. 服务器部署...........................................................................................................- 6 - 3.3. 应用模式设计.......................................................................................................- 6 - 3.3.1. 系统组织管理...............................................................................................- 6 - 3.3.2. 应用模式.......................................................................................................- 7 - 3.4. 功能设计...............................................................................................................- 8 - 3.4.1. 实时音视频交互功能...................................................................................- 8 - 3.4.2. 多种移动终端接入功能...............................................................................- 9 - 3.4.3. 会议管理功能...............................................................................................- 9 - 3.4.4. 会议录制和回放功能................................................................................ - 10 - 3.4.5. 电子白板协同操作功能............................................................................ - 10 - 3.4.6. 桌面及程序的共享功能............................................................................ - 10 - 3.4.7. 同步播放多媒体文件功能........................................................................ - 10 - 3.4.8. 文件分发功能............................................................................................ - 10 - 3.4.9. 电子投票功能............................................................................................ - 11 - 3.4.10. 文字交流功能............................................................................................ - 11 - 3.4.11. 会议模式支持功能.................................................................................... - 11 - 3.4.12. 远端会场控制功能.................................................................................... - 11 - 3.4.13. 广播轮巡.................................................................................................... - 11 - 3.4.14. 会议锁定功能............................................................................................ - 12 - 3.4.15.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 12 - 3.4.16. 界面加水印................................................................................................ - 13 - 3.4.17. 移动APP功能 ........................................................................................... - 13 - 3.5. 设备参数............................................................................................................ - 13 - 3.5.1. 视讯MCU服务器...................................................................................... - 13 - 3.6. 应用安全............................................................................................................ - 17 - 3.6.1. 会议终端推荐配置.................................................................................... - 18 - 3.6.2. 带宽容量需求设计.................................................................................... - 18 - 4. 售后服务............................................................................................................................ - 20 - 4.1服务内容.............................................................................................................. - 20 - 4.2 服务形式............................................................................................................. - 20 - 4.3服务承诺.............................................................................................................. - 2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