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

课程改革在我县已推行近十年了,新理念也早已渗透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当中。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早已“一去不复还”。不过,据我们深入学校课堂听课发现,时下一些教师并没真正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一味拔高学生,一节课由过去滔滔不绝的“满堂灌”演变成倾盆大雨式的“满堂问”了。备课过于注重问题设计,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急切地要求学生作出回答,而且是越快越好,可是学生能达到这一要求的,往往是凤毛麟角,甚至是一个也没有;布置语文作业也是不讲究技巧,完全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留白”这一新的教学策略恰好能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留出大片“空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补充这些“空白”,更让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留白”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寻求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以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策略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的基本内涵

所谓“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

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达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可以营造出很强的空间感,还可以赋予创意以广袤深远的意境,更可以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把“留白”艺术借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它是让教师有意识地遵循“虚实相生”等规律,利用文本原有的艺术“留白”或将“留白”手法运用于教学之中,在教学时留有余地,布下空白,以此引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以形成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互动合作,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在过程中注重学生自我体验和感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留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四步”运用策略

通过课题的实施探索出了“留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四步”运用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四步运用策略是指其基本操作程序,即“取向→探究→解惑→总结”。当然这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注意根据教学实际,有机的结合于教学实践之中。

1、取向:创设情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处成为凝聚学生注意力的焦点。

“取向”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中,“留白”的价值取向。它在于提出具体的教学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留白”的任务之中来。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成功与否的指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留白处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所提问题要适当,既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特征。如笔者在备《山中访友》一文的导入“留白”时,是设悬念导入“留白”?是故事导入“留白”?还是……。执教者必须有价值取向。

2、探究:导向入境,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处变为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天堂。

“探究”是指在已经“取向”的基础上,沿着价值取向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索,认真研究。它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所引发的问题情境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联系自身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感悟教学“留白”处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在这里教师扮演了协助者、促进者的角色,他是从属于学生的活动的。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成功与否的基础。如笔者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质疑:

“我觉得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因为‘借要在征得别人同意的情况下,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用后再归还’。不是‘借箭’是‘骗箭’”。王军老师觉得这一“矛盾”很有讨论价值,便随机在此处留白,让大家就此展开辩论,学生们大胆探究、各抒已见、争论不休。有学生说:诸葛亮是正义之军,不能用“骗”这个字,用“借”非常恰当。有学生说:未经别人许可是“骗”就是“骗”。有学生说:这儿可以用“取”,曹军自己送上门来的。还有学生说:用“拿”,更能体现出诸葛亮的智慧……。

3、解惑:释放时空,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处成为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舞台。

“解惑”是指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的多元解读或探索的困惑之处,依据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共同分享,解除困惑。在这一环节,要注重展示学生思维过程、探索过程的独特性、层次性和创造性。学生对“留白”处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解惑”为学生提供了解释说明自己的观点、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教师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之时,也应注意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当学生的理解偏离了价值取向时,教师要作适当引导。“解惑”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成功与否的保障。如笔者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与学生交流到“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