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第十二章作业答案(A).邱天爽.

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第十二章作业答案(A).邱天爽.

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第十二章作业答案(A).邱天爽.
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第十二章作业答案(A).邱天爽.

1.(书稿1

2.14) 考虑图P12.2所示的单权自适应线性组合器,设开关S 是断开的。满足如下

关系:2()1E x n ??=??,()()10.5E x n x n -=????,2()4E d n ??=??,()()1E d n x n =-?

???,()()11E d n x n -=????。试导出性能函数表达式,并给出性能函数的图形。

图P12.2

解答:开关S 断开时:

()()()11e n d n w x n =--

对上式两边平方,并取数学期望,可得

()()()()()()()()22221122211211

()1212142E e n E d n w E x n w E d n x n E d n w E x n w E d n x n w w ξ??????==+---?

?????????????=+--????????=+-

性能函数的图形如下:

2. (书稿12.16) 设一自适应系统的收敛因子为0.1μ=,权矢量初值为()[]T 052w =,性能函

数如下所示:

22010101222141642w w w w w w ξ=++--+

试利用修正的牛顿法()()()11w n w n R n μ-+=-?求前5个权矢量的值,并求出()20w 。

w 1M S E 性能函数示意图

解答:()()()[]T T '01100142144216n w n w w w w w w ξξξ?????===+-+-??????

又()()22n Rw n p ?=-

可得出2112R ??

=????

具体的权值求解可用MA TLAB 或C 语言编程实现。 前5个权矢量的值分别为:

()[]T 1 4.42.2w =,()[]T 2 3.922.36w =,()[]T 3 3.5362.488w =,()[]T 4 3.22882.5904w =,()[]T 5 2.98302.6723w =

()[]T 20 2.03462.9885w =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参考书目: 1.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马明建周长城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数据采集技术沈兰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3.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沈兰荪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一章绪论 数据采集技术(Data Acquisition)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信息数据的采集、存贮、处理以及控制等作业。在智能仪器、信号处理以及工业自动控制等领域,都存在着数据的测量与控制问题。将外部世界存在的温度、压力、流量、位移以及角度等模拟量(Analog Signal)转换为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 在收集到计算机并进一步予以显示、处理、传输与记录这一过程,即称为“数据采集”。相应的系统即为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简称DAS)数据采集技术以在雷达、通信、水声、遥感、地质勘探、震动工程、无损检测、语声处理、智能仪器、工业自动控制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1 数据采集的意义和任务 数据采集是指将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模拟量采集、转换为数字量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过程。相应的系统称为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送入计算机,根据不同的需要由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处理,得出所需的数据。与此同时,将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显示或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视,其中一部分数据还将被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用来控制某些物理量。 数据采集系统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精度和速度。 1.2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采样周期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办法。 (1)砝码受腐蚀;(2)天平的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4)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5)试剂含被测组分;(6)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湿;(7)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8)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9)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10)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答:(1)系统误差;校准砝码。 (2)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3)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4)系统误差;控制条件扣除共沉淀。 (5)系统误差;扣除试剂空白或将试剂进一步提纯。 (6)系统误差;在110℃左右干燥后称重。 (7)系统误差;重新选择指示剂。 (8)偶然误差;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因而估计不准产生偶然误差。 (9)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10)系统误差;重新选择分析条件。 2.表示样本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哪些? 与平均偏差相比,标准偏差能更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什么? 3.说明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 4.什么叫误差传递?为什么在测量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大误差环节? 5.何谓t分布?它与正态分布有何关系? 6.在进行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检验时,如何正确选择置信水平? 7.为什么统计检验的正确顺序是:先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再进行F检验,在F检验通过后,才能进行t检验? 8.说明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的区别,什么情况用前者或后者? 9.何谓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10.进行下述运算,并给出适当位数的有效数字。

作业提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资料讲解

毕业设计说明书作业提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院(系)、部: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 班级: 完成时间:

摘要 作业提交系统是基于B/S结构,使用ASP与ACCESS开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提交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都得靠纸质交流,或者是用单一的上传,拷贝等方法交流不方便的问题。系统分了管理员模块和学生模块,学生提交作业采用在线提交方式,根据选择教师来选择作业,在教师公布标准答案之后查看作业标准答案。系统具有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的特性。管理员能够对用户信息和权限进行方便的修改和管理。论文详细阐述了本系统的开发背景、研究意义,开发环境以及系统的需求分析,详细说明了数据库的设计,以及系统各功能的实现。 作业提交系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用来代替传统的作业提交方式,实现在线作业提交方式的网络化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它的功能将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ASP,作业提交系统;ACCESS; Abstract The chief purpose of the work submission system is to solve the inconvenient questions of exchanging, that is, the students hand in the work and the teacher corrects students' papers, but all the communication has to depend on the paper. The system has the manager module and the student module. It has a perfect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operation will be simple and has the friendly surface. The paper has explained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developing environment and requirements analysis of system, it also describes the database design and system functions detailedly. 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B/S structure, using ASP and ACCESS as the platform. The system has a bright future. It will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the ways of handing in homework and realize the ways of handing in homework’s network management. Key words:The work submission system;ASP;ACCESS;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 概 述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要准确地解决“量”的问题,但是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须寻找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设法减免,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另外还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写出合乎要求的分析报告。 第二节 测量误差 一、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δ = x - μ 2.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100%100?-=?μ μμδ x 若真实值未知,但δ 已知,也可表示为 %100?x δ 3. 真值与标准参考物质 理论真值:如某化合物的理论组成等。 约定真值:如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的长度、质量、物质的量单位等。 相对真值:如标准参考物质的含量。 标准参考物质:经权威机构鉴定并给予证书的,又称标准试样。 实际工作中,常把最有经验的人用最可靠的方法对标准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 果的平均值作为真值的替代值。 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 系统误差(可定误差) 由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大小在试样间是恒定的,重复测定 时重复出现。

按系统误差的来源分类: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方法误差:滴定分析反应进行不完全、干扰离子的影响、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 不符、副反应的发生、沉淀的溶解、共沉淀现象、灼烧时沉淀的分解或挥发。 仪器或试剂误差:砝码、容量器皿刻度不准、试剂中含有被测物质或干扰物质。 操作误差:称样时未注意防止吸湿、洗涤沉淀过分或不充分、辨别颜色偏深(浅)、 读数偏高(低)。 按系统误差的数值变化规律分类:恒定误差、比例误差。 系统误差可用加校正值的方法予以消除。 2.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不可定误差) 由于偶然的原因如温度、湿度波动、仪器的微小变化、对各份试样处理时的微小 差别等引起,其大小和正负都不固定。 偶然误差服从统计规律,可用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加以减免。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 1. 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准确度的大小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 表示。评价一个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常用加样回收率衡量。 2. 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表示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的大小可用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重复性与再现性是精密度的常见别名。 偏差:d = x i - x 平均偏差: n x x d n i i ∑=-=1 相对平均偏差: %100/)(%1001?-=?∑=x n x x x d n i i 标准偏差(标准差): 1 )(1 2 --= ∑=n x x S n i i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二章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有效数字来说明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为了评定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或误差,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需要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可以判定哪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方面,从而在以后实验中,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测量和实验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定量的概念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科学上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实验测量为基础的。测量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将被测物理量与所选用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小。 1.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待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也称理论值或定义值。通常真值是无法测得的。若在实验中,测量的次数无限多时,根据误差的分布定律,正负误差的出现几率相等。再经过细致地消除系统误差,将测量值加以平均,可以获得非常接近于真值的数值。但是实际上实验测量的次数总是有限的。用有限测量值求得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 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值。 设1x 、2x 、……、n x 为各次测量值,n 代表测量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2-1) (2) 几何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是将一组n 个测量值连乘并开n 次方求得的平均值。即 n n x x x x ????=21几 (2-2) (3)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22221均 (2-3) (4) 对数平均值 在化学反应、热量和质量传递中,其分布曲线多具有对数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征平均值常用对数平均值。 设两个量1x 、2x ,其对数平均值

网上作业提交系统

目录 引言 (1) 1.问题定义及内容简介 (3) 1.1问题的定义 (3) 1.2 内容简介 (3) 2.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4) 2.1 研究背景 (4) 2.2 研究意义 (4) 3.开发平台与语言简介 (4) 3.1 ASP 简介 (4) 3.2 Access简介 (5) 4.系统需求分析及可行性分析 (5) 4.1 系统需求分析 (5) 4.1.1 系统功能体系图 (5) 4.1.2 目标 (5) 4.1.3 用户的特点 (5) 4.1.4 假定与约束 (6) 4.1.5 基本功能 (6) 4.1.6 对性能的规定 (6) 4.1.7 限制条件 (6) 4.2 系统难点分析 (6) 5.总体设计 (7) 5.1 数据库设计 (7) 5.1.1 数据表 (7) 5.1.2 数据库各表的描述说明 (8) 5.2 主要功能的界面及编码 (8) 5.2.1 管理员添加用户的界面与编码 (8) 5.2.2 用户管理界面 (10) 5.2.3 教师添加班级的界面与编码 (13) 5.2.4 教师布置作业的界面与编码 (15) 5.2.5 教师下载及批改作业的界面与编码 (19) 5.2.6 学生用户注册的界面与编码 (20) 5.2.7 学生上传作业的界面与编码 (20) 5.2.8 学生查看自己作业提交情况及得分的界面与编码 (20) 6.结束语 (24) 6.1本系统的优点 (24) 6.2本系统的不足之处及发展意见 (24) 6.3在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收获 (24) 7.参考文献 (24)

引言 本作业提交系统是基于B/S结构,在IIS平台上使用ASP与ACCESS开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校机房管理上机作业的问题。因为传统的对学生作业管理是在服务器上建立一个FTP服务器,然后对学生用户设置一个专门的帐号,只允许对作业进行上传,然后学生将作业上传到服务器里对应的班级文件夹下面,传统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不能防止学生乱上传作业,不能防止学生找错班级文件夹,不能对作业进行限制如大小,类型,上传时间等,教师布置作业要通过黑板写字,教师打分之后只能记在本子上,不能通过局域网发布出来让学生看,教师下载作业必须到服务器上拷贝。而这套系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而设计的。系统对于复杂的问题都采用程序的方式解决了。系统分了管理员、教师、学生用户,管理员须要的操作只是添加专业,添加班级,添加管理员或教师用户都是通过网页的形式展示出来。而教师无须向以前那样,只需要发布作业,对作业的要求进行限制,不必去服务器上建文件夹来存放你的作业,并且程序自动创建目录。下载作业也只须要点一下就会将作业全部打包下载回来,在局域网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进行各种操作。学生则再也不会将作业上传错,上传到别的班级中,也不允许上传非法的文件,对一次未上传完成的作业也可以先上传后下节课再下载回来接着做。系统用程序的方式解决了那些非常复杂的操作,比如对文件夹的创建等,所有的角色只需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就可以完成,非常简单实用。

实验大数据误差分析报告与大数据处理

第一章实验数据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实验数据误差分析 一、概述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测量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数值上即表现为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需要对实验数据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并不是即成事实的消极措施,而是给研究人员提供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武器,通过误差分析,可以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影响,使我们有可能预先确定导致实验总误差的最大组成因素,并设法排除数据中所包含的无效成分,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实验误差分析也提醒我们注意主要误差来源,精心操作,使研究的准确度得以提高。 二、实验误差的来源 实验误差从总体上讲有实验装置(包括标准器具、仪器仪表等)、实验方法、实验环境、实验人员和被测量五个来源。 1.实验装置误差 测量装置是标准器具、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实验装置误差是指由测量装置产生的测量误差。它来源于: (1)标准器具误差 标准器具是指用以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由于加工的限制,标准器复现的量值单位是有误差的。例如,标准刻线米尺的0刻线和1 000 mm刻线之间的实际长度与1 000 mm单位是有差异的。又如,标称值为 1kg的砝码的实际质量(真值)并不等于1kg等等。 (2)仪器仪表误差 凡是用于被测量和复现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设备,称为仪器或仪表.它们将被测量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指示值。例如,温度计、电流表、压力表、干涉仪、天平,等等。 由于仪器仪表在加工、装配和调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以致仪器仪表的指示值不等于被测量的真值,造成测量误差。例如,天平的两臂不可能加工、调整到绝对相等,称量时,按天平工作原理,天平平衡被认为两边的质量相等。但是,由于天平的不等臂,虽然天平达到平衡,但两边的质量并不等,即造成测量误差。 (3)附件误差 为测量创造必要条件或使测量方便地进行而采用的各种辅助设备或附件,均属测量附件。如电测量中的转换开关及移动测点、电源、热源和连接导线等均为测量附件,且均产生测量误差。又如,热工计量用的水槽,作为温度测量附件,提供测量水银温度计所需要的温场,由于水槽内各处温度的不均匀,便引起测量误差,等等。 按装置误差具体形成原因,可分为结构性的装置误差、调整性的装置误差和变化性的装置误差。结构性的装置误差如:天平的不等臂,线纹尺刻线不均匀,量块工作面的不平行性,光学零件的光学性能缺陷,等等。这些误差大部分是由于制造工艺不完善和长期使用磨损引起的。调整性的装置误差如投影仪物镜放大倍数调整不准确,水平仪的零位调整不准确,千分尺的零位调整不准确,等等。这些误差是由于仪器仪表在使用时,未调整到理想状态引起的。变化性的装置误差如:激光波长的长期不稳定性,电阻等元器件的老化,晶体振荡器频率的长期漂移,等等。这些误差是由于仪器仪表随时间的不稳定性和随空间位置变化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2.环境误差 环境误差系指测量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 被测量在不同的环境中测量,其结果是不同的。这一客观事实说明,环境对测量是有影响的,是测量的误差来源之一。环境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测量装置包括标准器具、仪器仪表、测量附件同被测对象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 测量环境除了偏离标准环境产生测量误差以外,从而引起测量环境微观变化的测量误差。 3.方法误差

大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

数据信息采集与处理

基本内容:基于FFT的功率谱分析程序设计与应用 1.基本要求 1)对一个人为产生的信号进行采用FFT变换方法进行功率谱分析。 已知信号x(n)=80.0*COS(2*3.14*SF*n/FS) 式中: n=0,1,2 ……N-1 SF---信号频率 FS---采样频率 其FFT变换结果X(k)可用下面提供的FFT子程序求出,计算功率谱的公式为: W(k)=2(XR(k)2 +XI(k)2)/N 式中:k=0,1,2 ……N/2-1 XR(k)--- X(k)的实部 XI(k)--- X(k)的虚部 请用VB,VC或C++Builder编译器编程,或采用MATLAB计算,或采用高级语言调用MATLAB计算。处理结果为采用窗口显示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 此信号的时域谱、频域谱、功率谱如下面图1~图3所示: 图1

图2 图3 其MATLAB代码为: FS=200; SF=10;

N=1024; n=0:N-1; t=n/FS; x=80.0*cos(2*3.14*SF*t); figure; plot(t,x); xlabel('t'); ylabel('y'); title('x=80.0*cos(2*3.14*SF*t)时域波形'); grid; y=fft(x,N); mag=abs(y); f=(0:length(y)-1)*FS/length(y);%进行对应的频率转换 figure; plot(f(1:N/2),mag(1:N/2));%做频谱图 xlabel('频率(Hz)'); ylabel('幅值'); title('x=80.0*cos(2*3.14*SF*t)幅频谱图N=1024'); grid; Py =2*(y.*conj(y))/N; %计算功率谱密度Py figure; plot(f(1:N/2),Py(1:N/2)); xlabel('频率(Hz)'); ylabel('功率谱密度'); title('x=80.0*cos(2*3.14*sf*t)功率谱密度'); grid; 2)对实验所采集的转子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少次测定,但是测 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这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为此 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 差减到最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1 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 (一)真实值 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努力要求测到的。严格来讲,由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 序等,都不可能是完善无缺的,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是 一个理想值。科学实验中真值的定义是:设在测量中观察 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出现的机 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平均,在无系统误差情 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值。故“真值”在现实中 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所求得的平均值(或是写入文献 手册中所谓的“公认值”)。 (二)平均值 然而对我们工程实验而言,观察的次数都是有限的,

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或称 为最佳值。一般我们称这一最佳值为平均值。常用的平均 值有下列几种: (1)算术平均值 这种平均值最常用。凡测量值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时,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证明:在一组等精度的测量中, 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或最可信赖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式中: 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观察的次数。 (2)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22221 均 (3)加权平均值 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去测定,或对同一物理量 由不同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比较可靠的数值予 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n i i n i i i n n n w x w w w w x w x w x w w 11212211 式中;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 n w w w 21、——各测量值的对应权重。各观测值的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报告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物理实验的每一个课题的完成,一般分为预习、课堂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三个阶段。 §1 实验前的预习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一定要作好实验前的预习。 实验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在弄清本次实验的原理、仪器性能及测试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在实验报告纸上写出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下列栏目: 实验名称 写出本次实验的名称。 实验目的 应简单明确地写明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扼要地叙述实验原理,写出主要公式及符号的意义,画上主要的示意图、电路图或光路图。若讲义与实际所用不符,应以实际采用的原理图为准。 实验内容 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内容、操作步骤。为了使测量数据清晰明了,防止遗漏,应根据实验的要求,用一张A4白纸预先设计好数据表格,便于测量时直接填入测量的原始数据。注意要正确地表示出有效数字和单位。 §2 课堂操作 进入实验室,首先要了解实验规则及注意事项,其次就是熟悉仪器和安装调整仪器(例如,千分 尺调零、天平调水平和平衡、光路调同轴等高等)。 准备就绪后开始测量。测量的原始数据(一定不要加工、修改)应忠实地、整齐地记录在预 先设计好的实验数据表格里,数据的有效位数应由仪器的精度或分度值加以确定。数据之间要留有间隙,以便补充。发现是错误的数据用铅笔划掉,不要毁掉,因为常常在核对以后发现它并没有错,不要忘记记录有关的实验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等),仪器的精度,规格及测量量的单位。实验原始数据的优劣,决定着实验的成败,读数时务必要认真仔细。运算的错误可以修改,原始数据则不能擅自改动。全部数据必须经老师检查、签名,否则本次实验无效。两人同作一个实验时,要既分工又协作,以便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整理好仪器,并将桌面收拾整洁方能离开实验室。 §3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报告完整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实验报告 要求文字通顺,字迹端正,图表规矩,结果正确,讨论认真。应养成实验完后尽早写出实验报告的习惯,因为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几部分内容: 数据表格 在实验报告纸上设计好合理的表格,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之中(有老师签 名的原始数据记录纸要附在本次报告一起交)。 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数据,可采用列表和作图法(用坐标纸),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 实验要求计算待测的量值、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书写在报告上的计算过程应是:公式→代入数据→结果,中间计算可以不写,绝对不能写成:公式→结果,或只写结果。而对误差的计算应是:先列出各单项误差,按如下步骤书写,公式→代入数据→用百分数书写的结果。 结果表达 按下面格式写出最后结果: )N ()(N )N (总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待测量?±=.. %100(??=N N )Er 相对误差

信号处理与分析

第七章信号处理与分析 6.1概述 数字信号在我们周围无所不在。因为数字信号具有高保真、低噪声和便于信号处理的优点,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话公司使用数字信号传输语音,广播、电视和高保真音响系统也都在逐渐数字化。太空中的卫星将测得数据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发送到地面接收站。对遥远星球和外部空间拍摄的照片也是采用数字方法处理,去除干扰,获得有用的信息。经济数据、人口普查结果、股票市场价格都可以采用数字信号的形式获得。因为数字信号处理具有这么多优点,在用计算机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之前也常把它们先转换成数字信号。本章将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并介绍由上百个数字信号处理和分析的VI构成的LabVIEW分析软件库。 目前,对于实时分析系统,高速浮点运算和数字信号处理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系统被广泛应用到生物医学数据处理、语音识别、数字音频和图像处理等各种领域。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在于,无法从刚刚采集的数据立刻得到有用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必须消除噪音干扰、纠正设备故障而破坏的数据,或者补偿环境影响,如温度和湿度等。 通过分析和处理数字信号,可以从噪声中分离出有用的信 息,并用比原始数据更全面的表格显示这些信息。下图显示的是 经过处理的数据曲线。

用于测量的虚拟仪器(VI) 用于测量的虚拟仪器(VI)执行的典型的测量任务有: ●计算信号中存在的总的谐波失真。 ●决定系统的脉冲响应或传递函数。 ●估计系统的动态响应参数,例如上升时间、超调量等等。 ●计算信号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估计信号中含有的交流成分和直流成分。 在过去,这些计算工作需要通过特定的实验工作台来进行,而用于测量的虚拟仪器可以使这些测量工作通过LabVIEW程序语言在台式机上进行。这些用于测量的虚拟仪器是建立在数据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之上,有如下的特性: ●输入的时域信号被假定为实数值。 ●输出数据中包含大小、相位,并且用合适的单位进行了刻度,可用来直接进行 图形的绘制。 ●计算出来的频谱是单边的(single_sided),范围从直流分量到Nyquist频率(二 分之一取样频率)。(即没有负频率出现) ●需要时可以使用窗函数,窗是经过刻度地,因此每个窗提供相同的频谱幅度峰 值,可以精确地限制信号的幅值。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数据采集VI的输出直接连接到测量VI的输入端。测量VI的输出又可以连接到绘图VI以得到可视的显示。 有些测量VI用来进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例如计算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功率谱、网路的传递函数等等。另一些测量VI可以刻度时域窗和对功率和频率进行估算。 本章我们将介绍测量VI中常用的一些数字信号处理函数。 LabVIEW的流程图编程方法和分析VI库的扩展工具箱使得分析软件的开发变得更加简单。LabVIEW 分析VI通过一些可以互相连接的VI,提供了最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你不必像在普通编程语言中那样关心分析步骤的具体细节,而可以集中注意力解决信号处理与分析方面的问题。LabVIEW 6i版本中,有两个子模板涉及信号处理和数学,分别是Analyze 子模板和Methematics子模板。这里主要涉及前者。 进入Functions模板Analyze》Signal Processing子模板。 其中共有6个分析VI库。其中包括: ①.Signal Generation(信号发生):用于产生数字特性曲线和波形。 ②.Time Domain(时域分析):用于进行频域转换、频域分析等。 ③.Frequency Domain(频域分析): ④.Measurement(测量函数):用于执行各种测量功能,例如单边FFT、频谱、比例加窗以及泄漏频谱、能量的估算。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 少次测定,但是测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这 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 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差减到最 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1 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 (一)真实值 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努力要求 测到的。严格来讲,由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 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序等,都不可能是 完善无缺的,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是一个理想 值。科学实验中真值的定义是:设在测量中观察 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 出现的机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平均, 在无系统误差情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 值。故“真值”在现实中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 所求得的平均值(或是写入文献手册中所谓的 “公认值”)。

(二)平均值 然而对我们工程实验而言,观察的次数都是 有限的,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 是近似真值,或称为最佳值。一般我们称这一最 佳值为平均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算术平均值 这种平均值最常用。凡测量值的分布服从正 态分布时,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证明:在一组 等精度的测量中,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或最可信 赖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式中: 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观察 的次数。 (2)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 22221 均 (3)加权平均值 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去测定,或对同 一物理量由不同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 比较可靠的数值予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

哈尔滨理工大学 研究生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阅卷人: 专业: 姓名: 2013年06月21日

一、基本内容:基于FFT的功率谱分析程序设计与应用 1.基本要求 1)对一个人为产生的信号进行采用FFT变换方法进行功率谱分析。 已知信号x(n)=80.0*COS(2*3.14*SF*n/FS) 式中:n=0,1,2 ……N-1 SF---信号频率 FS---采样频率 其FFT变换结果X(k)可用下面提供的FFT子程序求出,计算功率谱的公式为: W(k)=2(XR(k)2 +XI(k)2)/N 式中:k=0,1,2 ……N/2-1 XR(k)--- X(k)的实部 XI(k)--- X(k)的虚部 请用VB,VC或C++Builder编译器编程,或采用MATLAB计算,或采用高级语言调用MATLAB计算。处理结果为采用窗口显示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 此信号的时域谱,频域谱,功率谱如下图所示:

其MA TLAB代码为: FS=200; SF=10; N=1024; n=0:N-1; t=n/FS; x=80.0*cos(2*3.14*SF*t); subplot(221); plot(t,x); xlabel('t'); ylabel('y'); title('x=80.0*cos(2*3.14*SF*t)时域波形'); grid; y=fft(x,N); mag=abs(y); f=(0:length(y)-1)*FS/length(y);%进行对应的频率转换 subplot(222); plot(f(1:N/2),mag(1:N/2));%做频谱图 xlabel('频率(Hz)'); ylabel('幅值'); title('x=80.0*cos(2*3.14*SF*t)幅频谱图N=1024'); grid; Py =2*(y.*conj(y))/N; %计算功率谱密度Py subplot(223) plot(f(1:N/2),Py(1:N/2)); xlabel('频率(Hz)'); ylabel('功率谱密度'); title('x=80.0*cos(2*3.14*sf*t)功率谱密度'); grid;

物理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第一章 实验误差评定和数据处理 (课后参考答案) 制作:李加定 校对:陈明光 3.改正下列测量结果表达式的错误: (1)± 625 (cm ) 改:±(cm ) (2) ± 5(mm ) 改: ± 5(mm ) (3)± 6 (mA ) 改: ± (mA ) (4)96 500±500 (g ) 改: ± (kg ) (5)±(℃) 改: ±(℃) 4.用级别为,量程为10 mA 的电流表对某电路的电流作10次等精度测量,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试计算测量结果及标准差,并以测量结果形式表示之。 解:①计算测量列算术平均值I : 10 1 19.548 ()10i i I I mA ===∑ ②计算测量列的标准差I σ: 0.0623 (cm)I σ= = ③根据格拉布斯准则判断异常数据: 取显著水平a =,测量次数n =10,对照表1-3-1查得临界值0(10,0.01) 2.41g =。取max x ?计算i g 值,有 6 60.158 2.536 2.410.0623 I I g σ?= = => 由此得6I =为异常数据,应剔除。 ④用余下的数据重新计算测量结果

重列数据如表1-3-3。 计算得 9 1 19.564 ()9i i I I mA ===∑ ,0.0344 ()I mA σ== 再经过格拉布斯准则判别,所有测量数据符合要求。 算术平均值I 的标准偏差为I σ 0.01145I σ= = = (mA ) 按均匀分布计算系统误差分量的标准差σ仪 为 0.0289σ?=仪0.5%10 (mA ) 合成标准差σ为 0.031σ (mA ) 取0.04σ= (mA),测量结果表示为 9.560.04x x σ=±=± (mA ) 5.用公式24m d h ρπ= 测量某圆柱体铝的密度,测得直径d =±(cm ),高h =±(cm ),质量m =±(g )。计算铝的密度ρ和测量的标准差ρσ,并以测量结果表达式表示之。 解 (1)计算铝的密度ρ: 322 4436.488 2.7003g /m 3.1416 2.042 4.126 m c d h ρπ?= =??=() (2)计算g 标准差相对误差: 对函数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ln ln 4ln ln 2ln ln m d h ρπ=-+-- 求微分,得

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复习要点总结

2013年《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课程要点 第I部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1章信号与线性时不变系统 ●信号与系统的概念 ●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 ●几个重要信号,掌握其主要特点与应用 ?连续时间复指数信号 ?连续时间正弦信号 ?离散时间复指数信号 ?离散时间正弦信号 ●谐波的概念,含连续时间谐波和离散时间谐波,各自的特点 ●单位冲激(脉冲)信号与单位阶跃信号的定义、特点与主要应用 ●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系统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 ?记忆性与无记忆性 ?可逆性与可逆系统 ?因果性与稳定性 ?线性与时不变性 ●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概念 ●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卷积的概念与计算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记忆性、可逆性、因果性、稳定性 第2章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 ●连续时间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的概念与计算 ●离散时间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的概念与计算 ●两种傅里叶级数的特点与性质 ●连续时间信号傅里叶变换的概念与计算 ●离散时间信号傅里叶变换的概念与计算 ●两种傅里叶变换的特点与性质 第3章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信号频谱的概念与频域分析的用途 ●系统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概念与傅里叶变换求解 ●滤波器与理想滤波器的概念 ●一阶系统与二阶系统的波特图 第4章信号的采样与插值拟合 ●冲激序列采样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分析 ●频谱混叠的概念与避免的方法 ●采样定理 ●信号的插值与拟合的概念与基本方法 ●最小二乘拟合的基本概念

第5章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与基本计算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与应用 ●z变换的定义与基本计算 ●z变换的性质与应用 ●两种变换收敛域的概念与特点 ●系统的方框图表示 第II部分信号的误差分析与预处理 第6章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与估计 ●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原因; ●A类标准不确定度、B类标准不确定度以及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的基本概念 第7章粗大误差和野点的判断与处理 ●粗大误差的基本概念以及消除措施; ●趋势项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趋势项的消除方法; ●异常值的识别方法; 第III部分数字信号处理部分 第8章离散傅里叶变换与快速傅里叶变换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定义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与DFT相关的几个问题 ?频率分辨率及DFT参数的选择 ?信号补0问题 ?信号的时宽与频宽问题 ?频谱泄漏问题 ?栅栏效应 ?频率混叠问题 ●按时间抽选的基2FFT算法 第9章数字滤波器与数字滤波器设计 ●数字滤波器的概念和特点 ●无限冲激响应(IIR)数字滤波器 ●有限冲激响应(FIR)数字滤波器 ?概念与特点 ?FIR滤波器的直接型结构 ?FIR滤波器的级联型结构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结构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IIR滤波器设计的冲激响应不变法 ?IIR滤波器设计的双线性变换法

简单作业提交系统(全)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题目:作业提交系统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0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队名:桃园2203 小组成员:陈钦(E10714016) 方彬(E10714088) 曹春阳(E10714078) 夏志菁(E10714084) 指导教师:韩莉 完成日期:2009-12-8 成绩:

摘要 作业提交系统2.0是基于b/s结构,在IIS平台上使用ASP与Microsoft SQL 2000开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校机房管理上机作业的问题。因为传统的对学生作业管理是在服务器上建立一个FTP服务器,然后对学生用户设置一个专门的帐号,只允许对作业进行上传,然后学生将作业上传到服务器里对应的班级文件夹下面,传统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不能防止学生乱上传作业,不能防止学生找错班级文件夹,不能对作业进行限制如大小,类型,上传时间等,教师布置作业要通过黑板写字,教师打分之后只能记在本子上,不能通过局域网发布出来让学生看,教师下载作业必须到服务器上拷贝。而这套系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而设计的。系统对于复杂的问题都采用程序的方式解决了。系统分了管理员、教师、学生用户,管理员须要的操作只是添加专业,添加班级,添加管理员或教师用户都是通过网页的形式展示出来。而教师无须向以前那样,只需要发布作业,对作业的要求进行限制,不必去服务器上建文件夹来存放你的作业,并且程序自动创建目录。下载作业也只须要点一下就会将作业全部打包下载回来,在局域网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进行各种操作。学生则再也不会将作业上传错,上传到别的班级中,也不允许上传非法的文件,对一次未上传完成的作业也可以先上传后下节课再下载回来接着做。系统用程序的方式解决了那些非常复杂的操作,比如对文件夹的创建等,所有的角色只需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就可以完成,非常简单实用。

信号处理结课论文与作业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摘要:为了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的要求,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被应 用到电力系统中,充分发挥了其快速强大的运算和处理能力以及并行 运行的能力,满足了电力系统监控的实时性和处理算法的复杂性等更 高的要求。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电力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然后 详细阐述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傅里叶变换、 小波变换、现代谱分析、相关分析、数学形态学,并介绍了数字信号 处理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中的现状和趋势。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电力系统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electric power system, the advanc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this technology has gave full play to its fast computation and processing capacity and the ability to run in parallel, and it satisfies some higher requirements, such as the real time monitoring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and the complexity of handle algorithm. This article first briefly introduced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then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power system, including Fourier transform, wavelet transform, the modern spectrum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power system applications. Keywords: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 1、引言 现代电力系统通过联网已经发展成供电区域辽阔和容量巨大的系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我国的电力系统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扩大。随着互联电力系统的增长,尤其是长江三峡工程的崛起,超远距离输电的互联大电网的安全成为更加关心和突出的问题。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瞬变的多输入输出的系统,为了保证其安全运行,需要实时地监视各节点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电力系统的不正常状态及故障状态通知运行人员,或快速地进行控制和处理。这要求在电网各节点都要有数据采集单元,将测得的电力系统运行参数转化为数字量,进行分析和控制就地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远方通信送往调度中心进行处理。电力系统监视和控制的参数要求实时性较强,不仅包括频率、电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