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SM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汇总

NSM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汇总

NSM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汇总
NSM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汇总

第二部分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一、体系运行动员会(或称运行仪式)

1.总经理宣布安全管理体系开始运行,颁布体系文件生效令、公司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指定人员任命令、船长的绝对权力声明等。

2.指定人员讲话,宣体系运行的计划,提出体系运行的要求和监控的办法。

3.体系办布置培训安排和建立必要的记录等。

4.发放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二、体系培训

(一)全员培训是建立和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石

1 .只有全员培训,使各层次的人员均对规则和体系文件充分的理解,在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中,才会积极投入其中,并提出更多好的建议,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只有最高管理层深入理解规则,熟悉体系才会真正把建立和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才会做出应有的正确承诺;

2. 体系的运行是一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需要充分的全员培训,才能使这一管理思想和方法得以落实,建立的体系才能与实际相符,才更具可操作性;

3.结合责任心、敬业精神、企业效率和安全忧患意识等教育培训,全方位提高员工素质。为顺利推行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体系内人员培训的内容

可包括业务技能、专业技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以及对有关规定、规则和指南的理解。包括:

1.根据STCW规则的要求专业技能培训;

2.根据SOLAS74的要求进行的消防、救生方面的培训;

3.强制性、建议性公约、规则理解的培训(包括对公约、规则修改后的学习;)

4.体系文件的熟悉培训;

5.体系文件修改后的熟悉培训;

6.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和事故险情纠正预防所要求的培训。

(三)体系培训的要求

1.全员性——体系培训应是全员性的培训:全员的积极参与,

正确的行为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根本保障,因此,要想通过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来最终实现公司的安全管理方针,首先必须夯实基础,对全体员工的到位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2.针对性——规则的理解和体系的熟悉程度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员有不同的要求,因而体系培训的针对性相当强;

3.持续性——体系的螺旋状的上升的动态性决定了体系培训的持续性。由于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闭环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动态的系统,作为公司实施安全管理的行动指南——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必将会得到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因此,要正确地规范公司安全管理的各项活动,就必须进行不断的培训;另外,随着公司员工的岗位不断地变迁和加强人才优势提高员工的安全管理技能等角度来考虑,船岸培训也必须持续有效地进行。所以,体系的培训必将随着体系的存在而持续下去,永远没有终结。

4.适用性——体系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使体系内各岗位人员正确地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所以一切培训都要强调实用、适用、可用,它严格区别于科研工作的培训,尽管海运企业也同其它企业一样存在着人才的储备培训问题。

(四)建立相关的记录

1.清单:体系文件总清单、外来文件清单、记录清单、船舶证书清单、备件清单、船舶安全检查清单、内部审核检查清单等;

2.计划:培训计划、船舶年度修理计划、船舶年度维修保养计划、年度内部审核计划、联合应急演习计划、登船检查计划等;

3.报告:登船检查情况报告、不符合规定情况报告、热工报告、油耗报告、滑油化验报告、月度维修保养完成情况报告、体系运行监控报告、内部审核报告、有效性评价和/或管理复查报告等;

4.记录:安全管理活动记录、培训记录、相关会议记录、船员聘用记录、船员考核记录、应急演习记录、文件收发记录、信息交流记录、对船检查指导记录、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的评审记录、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的纠正或实施纠正措施记录、电话记录等。

(五)体系运行的监控

1.按照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和管理复查程序的要求实施监控;

2.指定人员进行监控。指定人员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手段对体系进行监控。直接的方式是到各部门和上船访问检查,对体系运行

情况进行直接的检查、验证;间接的方式是授权委托有资格的人员进行检查验证并审核签署有关报告、证据等

3.指定人员对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的监控。

(1)检查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报告的及时性;

(2)责任部门或人员是否分析产生的原因;

(3)针对原因是否制定了纠正措施以及措施是否适当;

(4)是否按制定的纠正措施实施了纠正;

(5)查验其实施纠正后的效果。

(六)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的发现和处置

1.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的发现渠道。

(1)岸基部门和船舶的自查;

(2)体系日常运行中发现的文件或活动的不符合;

(3)公司内审、管理复查;

(4)公司组织的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5)主管机关的评审;

(6)主管机关的安全检查;

(7)船舶检验机构的检查、检验。

(8)其它检查、监控。

2.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制订纠正措施

对“不符合”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原因制订相应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必须“对症”下药,就是一定要有针对性,对不同的缺陷和问题,采取不同的具体做法;纠正措施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一般而言,纠正措施包括:

(1)修改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或制订新的程序和须知:如果产生“不符合”的原因涉及到公司文件的不合理,则按规定程序向公司报告,建议修改文件或制订新的程序、须知;

(2)有关人员培训需求的确定:如果产生的“不符合”与有关人员不胜任岗位工作,或对文件不熟悉,应对人员进行培训或更换,以提高责任人及有关人员的管理水平,防止类似情况的重复发生;

(3)在公司内部进行传播交流:消除不符合规定的情况还应考虑是否存在系统性问题。如以往是否发生过或其他船特别是同类型船有发生的可能,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除和预防。

(4)提交管理复查:如果属于严重不符合,需要纳入管理复

查,以便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3.纠正与纠正措施的区别

纠正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所采取的措施,是针对已出现的缺陷而采取的动作,是就结果而言的,目的是达到符合要求。

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是针对原因的有计划的行为,目的是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是就效果而言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管理技能的提高。

4.对不符合规定情况的纠正效果的验证

对不符合规定情况的纠正效果的验证是体系监控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即指定人员、体系办主任、体系主管、船长或其他经授权的人员等。

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对纠正措施予以实施,并将实施的有关客观证据及早报告监控部门或人员,监控部门或人员收到后及时予以审查,以确定纠正是否完全、符合和有效,必要时应进行现场验证审查,以审查证据与实际的符合性。如果无问题,即可在不符合报告的验证栏内予以签署,表明该不符合已关闭。如果有问题,应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七)船岸联合应急演习。执行《应急行动的训练和演习计划》。

(八)内部审核《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九)有效性评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和管理复查程序》。

(十)认证申请执行《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怔规则》、《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怔程序》。

(十一)布置代表船运行。

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计划表

指定人员确认

年月日说明:1.船舶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考虑的因素

船舶制定培训计划是个标明培训的过程,应根据以下培训内容的要求,确定培训需求:

(1)强制性法定培训;

(2)船员以前的培训内容;

(3)新增设备的熟悉程度;船型的差异在设备操作方面的熟练要求;

(4)新规定的生效和文件的修改;

(5)应急技能的掌握;

(6)船员的能力和表现;

(7)船舶审核、检查的结果;

(8)对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险情采取纠正措施所引起的培训要求。

2.船舶应建立的记录

应急演习计划,防污染计划,航次计划,年度和月度维修保养计划,船舶修理计划,内部审核计划;有效文件清单,外来文件清单,船舶证书清单,备件清单,物料清单,船舶图书资料清单;不符合规定情况报告,险情和事故报告,热工报告,油耗报告,滑油化验报告,月度维修保养完成情况报告,内部审核报告,管理复查报告,备件申请,物料申请,加油申请,船员交接班记录,培训记录,船员熟悉职责记录,应急演习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应急设备检查试验记录,电器绝缘测量记录,季度安全检查记录,船舶自查记录,开航前安全检查记录,船舶修理记录,药品发放记录,信息交流记录,纠正措施实施记录,管理复查记录等.

3.如何保证船上所有操作都在受控状态下?

(1) 船上的所有操作应符合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要求,全体船员要遵守已制定的所有程序和须知,操作人员的重要工作过程、工作情况等必须严格按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记录,所有需要船长或轮机长、大副签名的法定记录都必须记录规范、整洁、齐全;

(2)严格按照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所规定的内部审核程序进行船舶的内审,审核船上的各项安全与防污染活动是否符合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

(3) 船长应按体系文件的规定对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并向公司报告;

(4)建立船长对全船安全和防污染活动的监控机制,适当的报告和审批制度可以加强这种作用;

(5) 指定人员的监控作用要充分发挥,使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中的缺陷得以迅速发现并得到纠正。

4.公司岸基管理人员在实施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做的工作

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岗位人员在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扮演着多重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应是安全管理体系的忠实执行者。规则强制实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规范公司岸基部门和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行为,即对公司的安全管理的软件方面提出要求。如何规范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和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行为,完善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公司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是公司岸上人员首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才能将对船舶的各项硬件设施的要求和对船员的操作规范要求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系统、一个体系。

其次,公司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应是船舶有效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后勤服务者。规则3.3 规定“为使指定人其能够履行其职责,公司有责任对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即要求公司岸上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通过指定人员这一环节确保给船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上支持。所以,公司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应该不折不扣地做好服务工作。

另外,公司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应该是船舶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督、指导者。相关部门岗位人员在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依据其职责分工承担着对船舶的安全营运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之

责,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对船舶的指导工作的检查、指导是否得力直接影响着船舶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

5.体系运行中容易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和消除方法

由于种种原因,在实施体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与体系要求不相一致的做法,而且这种不符合体系要求的做法会存在着一段时间,有时甚至会长期反复地出现。这种现象,我们通常称之为“两张皮”现象。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两张皮”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公司领导层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于因安全管理的不规范影响了船舶正常的安全营运或者发生了事故时,领导层深深感觉到规范安全管理、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一碰到实际问题,安全的地位相对于经济效益就不值得一提了,碰到船舶硬件投入、专业人员的培训等问题的处理上则是能不投的就不投、能拖的就拖、能不培训的就不参加,诸如此类。

(2)公司安全管理的模式不一致。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就是要摒弃我们传统的不规范的管理模式,避免多头管理上的不闭环性、事后管理上的被动性以及多重文件的无序性。然而,在具体事物的处理上,领导层一决策,马上红头文件就下来了,也不管这一文件的内容与体系文件中规定是不是有重复之处、矛盾之处。就是说,传统的管理模式仍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公司领导层在安全管理上的规范性和程序化。

(3)岸上主管部门自身要求不够。规则的强制实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规范的公司的安全管理行为。但是,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公司对船上的要求严,对岸上要求相对来说,就松多了;而作为船舶的主管部门,对船舶检查,开口闭口不符合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哪条哪项,很少去自查一下在船舶发现的一系列不符合项中有哪些是因为自身原因或与本身有关的因素导致了不符合的发生或没有及时到位地纠正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没有认识到“问题在船舶,根子在机关”。

(4)船上船员在安全营运生产中的实际操作与体系规定不一致。比如船员在工作中图省事、怕麻烦,对一些操作规程的要求弃之不顾,钟情于老的不科学的做法。

要想根除以上种种“两张皮”的现象,公司在体系运行中可以着重从两方面来做:

一方面最高领导层要端正态度。只有领导层切实地以实施安全管理体系作为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树立企业形象、维护职工健康的载体,大力宣传和推广安全管理体系,身体力行,时刻将安全放在心中,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带头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方针,规范安全生产中的管理行为。并真正赋予指定人员对体系的监控的必要的权利。只有这样,在体系运行中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两张皮”的现象。

另一方面,公司要加大对体系实施情况的监控力度。指定人员对体系监控的到位,会使安全管理体系得到较好的维护,体系实施中的存在的问题也就会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一旦体系本身的缺陷、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得到适时的修正,提供体系人员的安全管理行为有效性和符合性,“两张皮”现象必将会得到最大限度地扼制,甚至不复存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