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建邺高中2011届文科班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2010、5

单元特征整合

政治制度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因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分期,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①早期阶段处在中国的奴隶制社会时期,主要是夏、商、周三代所实行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②发展阶段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形成、发展、完善和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①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②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着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一第一单元)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_____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史称西周。

灭亡:前______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2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目的:____________。(“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内容:________把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授予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为周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历史影响:①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②开发________,扩大___________;③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格局。

(2)宗法制:

是与分封制________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由原始社会的___________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______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___________。

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嫡长子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_________。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也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与继承关系。

对后世的影响:

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

弊:崇尚权威,家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任人唯亲,缺乏理性,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3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以______ 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分封制与宗法制______,______权与______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______。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的统一

秦国经过______变法,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______年,秦王嬴政结束了______ 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的封建王朝。

2皇帝制度的创立:

统一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取名号为皇帝。总揽全国______、______、______等一切大权,“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皇帝制度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3秦朝的中央机构与郡县制

(1)中央(三公):

______:“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帮助皇帝_________,受_________牵制;

______:执掌_________,兼理_________事务;

______:负责_________。(虚设)

(2)郡县制:

将全国分为________郡,郡下设_____。由_________直接任命。

郡县制则是________取代________的重要标志。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当时影响:A 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B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专制权威导致暴政,使秦迅速灭亡。

后世影响:奠定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地方上,____________并行。景帝至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诸侯王只衣食租税。2唐朝: 中央上,实行____________制:

中书省掌________;

门下省掌________;

尚书省负责________,并下设________________六部。

三省长官都是________,相权一分为三。

作用:相权分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以后历朝所沿袭。

3元朝: 地方上,实行______制度

目的: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

_________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直接管辖__________________。

地方设_________,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_________,由朝廷任命,一般由_________担任。行省拥有大权,掌握地方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下设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加强了_________,巩固了_________。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_________的开端。

4选官制度的变化: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_________1380年废除丞相,_____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的_____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_________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_________机构或_________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_机构。内阁是_________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_________起到制约作用。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_________时,设置军机处,______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军机大臣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五)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特点: 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斗争中,______的权力得到加强,______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________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______和领土的______。有利于______的发展。有利于______大融合,有利于经济文化的______。

消极影响:明末清初,阻碍______经济和____________的发展。

阻碍______思想受到压制,阻碍______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②人治高于法治;

③政治机构设置完备,统治网络周密;

④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

⑤始终充斥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⑥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二第一单元)

(一)农业:

1、耕作方式的变化:“_________”——“石器锄耕”——“_________”

其中,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出现在_________时期。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________所有。夏商周时期,土地属于________所有。春秋时期开始出现______,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______”,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转变。战国时期,秦国的____________,以法律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土地私有)。

3、________的小农经济

特点:①以______为生产、生活单位;②______和__________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_______________和交纳______;③________和________;④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________。

4、古代农业的特点:从经济构成来看,以______业为主;从耕作方式来看,使用__________,注重__________的特点;从生产模式看,自给自足的______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的基本______;从地位上看,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二)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_________时期,手工业由______垄断。特点:由______直接经营,生产不计______,产品精美,在诸多行业保持_________。

民间手工业:_________时期开始出现,包括______手工业和______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_________和_________。民营手工业主要供______消费。

2、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的主要成就:

纺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________的国家。商朝时已有______。西周能生产________织物。西汉开始,丝绸远销亚欧,出现“_________”。唐朝丝织吸收了______风格。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______风格。明朝使用的________,专门织造精美产品。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______和______和南京是着名的丝织业中心。

冶金业:

青铜器: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______时代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青铜礼器。

铁器:________,中国已有铁器;_____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东汉时期,杜诗发明_____,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南北朝时期发明的________,使钢的产量和技术在16世纪以前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制瓷业:

________烧制出了原始瓷器。东汉生产青瓷,北朝烧出白瓷,到唐代形成________两大系统。宋代出现五大名窑:定、汝、哥、官、钧。明______年间制造青花瓷,______是

着名瓷都。明朝还烧制了阿拉伯文和梵文的瓷器。清代出现______。

3、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以______、______、______手工业作为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其中官营和专业的民营手工业代表了最高的水平。而______手工业占有相当比重,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三)商业:

1、“市”的形成和发展:

西汉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____”,官府设有____或____进行管理。汉、唐长安都有东、西两个市,市与坊(住宅区)分开,“市”定时开与闭。唐朝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

_____朝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_______”更加普遍。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名镇。店铺已可随处开设。早市、_____昼夜相接。

2、主要的商业城市与着名的商帮:

西汉:长安、洛阳;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扬一益二);宋代:开封、临安;元朝:大都、泉州(对外贸易)。

唐朝时,______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有______,专管________。

元朝时, ______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时期,涌现了一些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______,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______(南方)和______(北方),经营着______。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起源很早并不断发展,历代的中国商人的命运与________________息息相关。春秋战国起,________的局面被打破,但在整个封建时代,商业始终处于________的抑制之下。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和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四)古代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

含义: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发展。

表现:战国时期:_________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继承并发展。

直接目的:保护___________,确保______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影响:①积极:在前期,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________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②消极:后期,阻碍了_________的发展,强化了______经济。_____________发展缓慢,导致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

2、海禁和闭关锁国:

含义:严格限制__________。(并不是绝对禁止,由_____主持)

明朝海禁(防止倭寇)清朝闭关锁国(对付东南沿海的_____斗争)

影响:①妨碍了_________的开拓,抑制______的原始积累,阻碍_______________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_________。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汇编

建邺高中2011届文科班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2010、5 单元特征整合 政治制度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因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分期,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①早期阶段处在中国的奴隶制社会时期,主要是夏、商、周三代所实行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②发展阶段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形成、发展、完善和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①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②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一第一单元)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_____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史称西周。 灭亡:前______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2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目的:____________。(“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内容:________把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授予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为周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历史影响:①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②开发________,扩大___________;③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格局。 (2)宗法制: 是与分封制________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由原始社会的___________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______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___________。 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嫡长子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_________。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也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与继承关系。 对后世的影响: 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有益于社会安定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必考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 1、起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2、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①确立的标志(禹死启继)。②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③方式。④评价。 思考探究:如何评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进步。 (2)行政管理制度: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特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4、影响: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1)实行:武王时期实行;周公东征后继续推行;西周后遭破坏;春秋战国周失去分封大权 【他山之石】岳麓版教材说,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控制着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商代的国王与后世的君主有着较大的差别,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 西周时,执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朝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2)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在封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特别提醒】《西周分封示意图》主要封国信息,特别是要注意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讲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程讲义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知识框架 即时巩固的入场劵 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试说明2015年2016年2017年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 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并进行有效的统治 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主要内容 分封对象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分封的内容③________和人民 诸侯义务诸侯要④________、⑤________、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诸侯权利在封国内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和再分封的权力;有较大⑥________,可以设 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等 主要特点,⑦____________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 影响, 前期: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加强了对⑧________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后期:受封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点题训练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考点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点题训练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考点三理解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课题: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编写人:贾成鹏审核人:徐春松时间:2010年8月31日 【江苏高考10考试说明】 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2、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3、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及培养相关知识解题应用能力 1、了解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2.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考点梳理:(教学过程) Ⅰ、必背材料 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①建立:建立者:周武王;主要战役:牧野之战;结果: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②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政权灭亡。 2、分封制: 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 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⑤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3、宗法制: ①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内容:核心(或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大、小宗,小宗须服从大宗;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兄弟关系)与政治关系(君臣)相结合;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④实质: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个儿女:大儿子(妃嫔所生);二儿子(王后所生);

西周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建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重要概念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析并理解三者之间的渊源继承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会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并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理解中国当今改革的必要性和挑战性。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解读】 1.知道夏朝与周朝的建立; 2.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重点难点】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政治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所形成的“世袭制”“分封制”以及“宗法制”,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都有着深远影响。本课重点讲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而且重中之重讲述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这一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料如小字注释、人物图像、实物图像、示意图等,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 【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始 【知识梳理】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禅让制:古代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相传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 2.夏朝的政治制度(时间、地位、特点) (1)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夏初建都阳城,其统治区域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沿黄河向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2)制度:夏代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公共权力:公共权力表现为一定社会政治组织及其代表者所具有的影响和支配他人的一种强制力量。公共权力一般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国家的统一完整、维持并促进社会正常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世袭制的建立:开创者是启。禹传位与益,但启杀益夺位并传之子孙。方式表现为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于是政治权利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局面逐渐

高中历史第 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王位世袭制 (1)夏朝:从夏启开始,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商朝: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3.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4.特点:奴隶制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5“学思之窗”,思考: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提示】 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与制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有废立商王等权力。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国家政权。 3.内容

—诸侯——士”。 5.影响 (1)积极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消极:受封的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到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具有政治性质。 3.内容 (1)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4.作用 (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 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

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 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1.(2019·清华大学附中测试)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 ) 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 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解析:选B 题干的中心词是“血缘关系”,没有提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当政权产生之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立和统一,故B项正确;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等级制度的基础,故C项错误;题干叙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提及其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 2.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解析:选D 根据所学,君主专制形成于秦朝,故A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是血缘关系与政治等级相结合的统治方式,故B项错误;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说明打破了原有方国之下的血缘组织关系,故D项正确。 3.(2019·南宁摸底)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 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解析:选D 周朝的贵族都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庙制的等级划分可知其体现了维护亲疏贵贱,故D项正确。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doc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必考知识点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 1、起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2、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①确立的标志(禹死启继)。②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③方式。④评价。 思考探究:如何评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进步。 (2)行政管理制度: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特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4、影响: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1)实行:武王时期实行周公东征后继续推行西周后遭破坏春秋战国周失去分封大权 【他山之石】岳麓版教材说,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控制着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商代的国王与后世的君主有着较大的差别,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 西周时,执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朝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2)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在封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特别提醒】《西周分封示意图》主要封国信息,特别是要注意区别同姓的封国、异性的封国。 (4)影响:一分为二 (前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后期)诸侯拥有一定独立性,诸侯力量逐渐增强,相互争权夺利,造成周朝分裂割据局面。 (5)瓦解(春秋战国时期): ①原因:A.西周后期,王权衰弱;B.制度本身局限(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知识要点归纳 1、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②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③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进步(例1) (2)行政管理制度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2)内容: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国要 服从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 赋和朝觐述职;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 大夫实行再分封。 (3)评价: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拱卫周王室的政治格局,有利 于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受封诸侯具有独立 性,后来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出 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逐渐衰 落,分封制破坏。(例2、3)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2)评价: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思维能力拓展 4、西周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和关系 名师解题 例1 下列对的“家天下”制度评论,正确的是A.是原始社会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的标志 B.是生产力发展推动下的社会进步 C.是由文明社会进入血腥的阶级社会 D.是公有制被私有制取代的历史倒退 解析此题为评论选择题,是历史和政治综合能力题,主要考查评论能力、历史思维的分析能 力、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 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原理的综合运用。 C、D两项明显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首先排除。 A项在氏族公社末期,氏族贵族即已转化为奴 隶主,A项排除。B项符合上述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是正确的评论。 例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 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 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 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 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 回答:(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1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 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3)材料2中, 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 么.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加以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与教 材的结合。答案要点:(1)周初的分封制。(2) 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 见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3) 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 例3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第1课: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第1课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1046——公元前770年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内容:①周天子把____和_____分别授予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继续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也继续分封给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2、影响: ①进步性:有利于西周政治的稳定,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局限性:由于地方诸侯有很强的独立性,导致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长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 3、西周以后,分封制遭到破坏的原因: ①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②政治因素:地方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很强的独立性。 ③血缘因素:随着周天子与地方诸侯的血缘关系日渐疏远,中央与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也逐渐失控。 三、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 ①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解决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和财产的继承问题。 ③根本目的: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2、内容:①嫡长子继承、庶子分封。②大宗、小宗。 3、宗法制的历史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②嫡长子继承制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治理国家。 ③对以后中国社会的宗族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4、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①两者互为表里。 ②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宗法制是核心。 ③两者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机构。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最全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准备】 (1)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准备(黑体五号)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3)教学准备 1.收集资料,分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及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向学生提供“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 【教学内容】 (1)学生自主学习: 朝代时间朝代时间 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南朝420~589年 商约前1600~前1046年北朝439~581年 西周前1046~前771年隋581~618年 春秋前770~前476年唐618~907年 战国前475~前221年五代十国907~960年 秦前221一前207年宋北宋960~1127年 汉西汉前202~9年南宋1127~1276年 东汉25~220年辽907~1125年 三国魏220~266年西夏1038~1227年 蜀221~263年金1115~1234年 吴222~280年元1271~1368年 晋西晋266~316年明1368~1644年 东晋317~420年清1636~1840年(鸦片战争前) 1.你能根据上面的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吗?

图一图二 2.你能分别说出上面两幅图反映的是西周哪两种政治制度吗 (2)第一次检测(默写) 1.准确说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过程。 2.维护西周成为数百年强国的两种政治制度是和。 {第一次检测问题记录} 【小组合作探究】 1.阅读子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尝试说出相关问题: (1)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古国。我国古代的政治文明主要是受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影响?(文明史观,识图能力培养、情感培养) (2)结合教材,客观叙述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影响。(阅读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培养) (3)如何正确评价西周的分封制?(唯物史观·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培养) 2.阅读子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尝试说出相关问题: (1)结合教材,客观叙述宗法制的目的、内容、特点和作用。(阅读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培养) (2)你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宗法制的深远影响吗?尝试举例说明。(感悟历史与现实【师生合作互动】 1.{小组学习学生生成问题记录及解决} 2.{递进探究} 问: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例题讲解} (1)(09广东卷)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 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2)(09宁夏卷)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西周时期主要制度

西周时期主要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西周时期主要制度 西周时期的主要制度包含三个方面,宗法制度,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 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 1.产生及主要内容:是在西周初年形成的,宗法制度是同分封制相配合的,周公鉴于夏商两代王位继承不善的历史教训,为使周朝免于王位继承纷争造成的内部混乱确定了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周王自称上天的元子,代表上帝统治人民,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的地位。嫡长子的诸弟则受封为诸侯,对周王言处于小宗的地位。诸侯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其弟被封为卿大夫,对诸侯言为小宗,而在他们自己的宗族中又处于大宗的地位,这样就形成了周天子家天下的宗法制度。 2.重要特点:西周宗法制度的第一个特点是强调等级。大宗由嫡长子一脉相承,他代表了宗族祖先的延续和其权威的传承,小宗对大宗的服从,不仅是对宗族权威的服从,也是对国家政治权威的服从。西周的宗法制的第二特点是强调血缘相亲。就是通过维护各级同姓贵族的利益来团结整个周族的力量,也就是通过强调血缘关系,以期达到对天下万邦加强统治的目的。 3.意义:西周宗法制度从宗族血缘关系上保障了各级贵族的政治地位不受下级贵族的潜越,并构成了从周天子以至于诸侯、卿大夫、士之间法定不移的等级名分制度。宗法制度作为社会政治制度,春秋之后就不复存在。但根据宗法原则形成的伦理道德规范,并未在中国社会消失。孔子之后的儒者,将宗法思想重新调整改造,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道德规范。 分封制度:古代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皇帝并没有直接的权力。 1.产生和主要内容:是西周的分封制度是在周公东征平定管蔡和武庚发动 的叛乱之后进行的,这些周室子弟亲戚带领其宗族被封往四方,最初主要是为镇抚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进行“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即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分封,封地有三等:公侯方百里,伯方七十里,子方五十里。若按此方案分封,则除王畿外,其余疆土几乎全部分封完毕,这些受周王册封的诸侯王,又在各自的封国内,将土地(连同居民)分封给卿大夫,其封地称为“采”或“邑”,通称“采邑。”是一种大规模的层层分封制度。 2.重要特点:以井田制为基础,全部土地名义上为皇帝所有,但大多数耕种者可得到一份“百亩”的土地,作为获取生活资料的来源。西周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之上的,是以同姓诸侯为主体,联合异姓诸侯的全国大分封,来实现“以藩屏周”的统一目的。 3.意义: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为政局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整个西周经济文化有了的较大发展,从历史的发展看, 西周的分封制为后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①夏商时期的世袭制;夏商时期基本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②武王、周公的分封;分封制的基本内容。③西周的宗法制 2、理解:①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并对西周的政治制度有直接影响;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③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3、运用: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图表分析; 2、史料解读; 3、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 2、周武王广泛推行分封制是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 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政治制度体系。 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2、辅助手段: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教学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教材分析 1、重点难点:①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②掌握知识的重点是宗法制、分封制。③教学难点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情况、特点及影响。 2、重要概念:分封制、宗法制 3、探究问题:一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是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要点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的建立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周朝的建立 2、分封制的形成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5、分封制的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宗法制的形成 2、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第1课时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训练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A.郡县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宗法制 2.史书记载,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晋武帝想要废天生痴愚的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只得作罢。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B.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3.《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D. 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血缘D.信仰 5.《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这段记载反映了 A.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 B.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 C.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无政治隶属关系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6.据《史记》载,周武王来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 晋同姓今山西 卫同姓今河南北部 鲁同姓今山东北部 齐功臣今山东南部 宋商朝后裔今河南东部 燕同姓今北京一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材料二分封制既是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手段,又是贵族内部对财产和权力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公这种分封制,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体,但是为了稳定统治的大局,又不能不照顾到异姓贵族,还得分封一些异姓诸侯。 ——杨宽《西周史》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序言 阅读单元导言,思考: 1、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2、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确立、发展和顶峰的概况并归纳出发展趋势? (1)过程: 形成:秦巩固: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明清结束:1912年2月 (2)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尧派鲧(gǔn大禹之父)去治理水患。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花了九年时间没有把洪水制服,最后被处死。舜派禹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采用疏导的方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山),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妻病,妻孕,产子)。 禹继舜位:因治水有功,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你发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禹继舜位这种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叫做什么?禅让制。禹的威望,为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夏王朝和王位世袭制奠定了基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2、启确立王位世袭制。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大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之余,劳动产品有了富余,这样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逐渐的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其他部落无法与之抗衡。在禹晚年的时候,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4页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此时这衣着华丽,头戴冠冕的大禹再也不是最初那个破衣烂衫,粗茶淡饭,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大禹了,俨然一副帝王模样。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大禹死了以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按怎样的规则来继承王位?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国家便成了君主(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 3、王权带有神权色彩。 目的:巩固自己统治地位。 表现:(1)把自己的行为说成天的意志。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叹息道:“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 (2)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参看课本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4、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教材,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设置了哪些职官? 最高统治者为王,中央有尹、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比如课本小字提到的相伊尹,被商王封为“西伯”的周文王。 指导学生看第五页小字,思考商朝的相权有多大?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

第一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国古代史之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形成了严密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4)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国”与“家”相结合 三、秦的统一 1.背景:

(1)专制主义:一种决策方式,指的是君主独自掌握国家大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2)中央集权: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是区别于地方自治的一种国家体制,与地方分权相对立,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4.两对基本矛盾及演变趋势 5.演变历程: 开创:秦朝;发展完善:汉至元朝;空前强化并发展到顶峰:明清 6.影响: (1)积极: 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 经济上:到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极易形成暴政; 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知识运用】 1.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 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D)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 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2.《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 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B)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 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C)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