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国化肥产量分析(1-8月)

2017年中国化肥产量分析(1-8月)

2017年中国化肥产量分析(1-8月)
2017年中国化肥产量分析(1-8月)

2017年1-8月中国化肥产量分析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7年8月,中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568.5万吨,同比下滑3.9%。2017年1-8月,农用氮磷钾化肥累计产量4533.1万吨,同比下滑5.6%。

2017年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及增减变动月度数据表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2017年8月全国各地区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排行榜上,湖北省以月产量95.02万吨,位居榜首,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9.64%。第二名是青海,当月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49.91万吨,同比下滑2.65%。贵州省以月产量为46.73万吨排名第三。在8月排名前十的地区中,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同比增速最快的是内蒙古,当月产量44.68万吨,同比增长137.91%.

2017年8月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前十地区排名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化肥行业市场

需求及前景分析报告》,详情请咨询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

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

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中商行业研究方法

中商拥有10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利用中商Askci数据库立了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在产业研究咨询领域利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产业评估体系。在市场预测分析方面,模型涵盖对新产品需求预测、快速消费品销售预测、市场份额预测等多种指标,实现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预测分析。

中商研究报告数据及资料来源

中商利用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一手资料来源于中商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中商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进行比对核查,公司内部也会预先探讨该数据源的合法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中国海关、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发布的各类数据、年度报告、行业年鉴等资料信息。

中商的影响力

国家政府部门及权威媒体广泛报道与引用中商产业研究院专业研究结论

国内外主流财经媒体及国家政府部门大量引用中商数据及研究结论,如央视财经、凤凰财经新浪财经、中国经济信息网、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等。

中国石油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 1.恢复与发展 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玉门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他们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 为发展石油工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正象著名诗人立季赞诵的那样:“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当时一些苏联地质专家对能否找到有开采价值的油田,曾有不同的看法。石油工业部在总结这一地区前段勘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1956年开始,调整勘探部署,集中力量在大盆地和地台上进行区域勘探,在康世恩同志主持下,把重点从准葛尔盆地南缘的山前蚴陷转向西北缘,当年就拿下了一定面积,很快就探明了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上的第一个突破。

2017年最新版中国石油产业链分析报告

2017年石油产业链分析报告2017年6月出版

文本目录 1、原油定价机制及基本分析框架 (6) 1.1、原油定价机制发展历程 (6) 1.2、原油价格影响因素 (7) 2、减产协议虽不是护身符,但符合各方利益,原油供需再平衡加速到来 (9) 2.1、OPEC 与非 OPEC 达产联合减产协议,符合各方利益 (9) 2.1.1、本次减产总量约 176 万桶/天,占世界产量 1.8% (9) 2.1.2、产油国财政吃力,油价回升,符合各方利益 (12) 2.2、全球原油供需再平衡加速到来 (14) 2.2.1、世界经济走势有所复苏 (15) 2.2.2、全球原油供给再平衡持续改善 (17) 3、美国页岩油产量为最大不确定因素,但边际成本有支撑 (26) 3.1、美国原油产量下降、储量下降,破产页岩油企业增多 (26) 3.1.1、页岩油产量衰竭快,维持产量需持续投资,美国原油产量及储量下滑 (26) 3.1.2、低油价造成众多页岩油企业破产 (27) 3.2、美国页岩油边际成本支撑 (29) 4、其它重要影响因素 (30) 4.1、美元指数 (30) 4.2、原油库存 (31) 4.3、钻机数 (32) 4.4、黑天鹅事件 (33) 5、预计 2017 年油价中枢震荡向上至 55 美元/桶以上,机遇大于挑战 (34) 5.1、2017 年油价中枢向上 (34) 5.2、油价上涨,受益行业梳理 (35) 5.3、投资分析 (38) 5.3.1、上游油气生产企业 (38) 5.3.2、综合油气及炼化公司 (39) 5.3.3、产品涨价、盈利改善 (40) 5.3.4、油田服务及工程技术类企业 (43)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17版)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17版)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2017版《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发布会时间:2017年8月16日地址:北京报告指出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呈现清洁、低碳化特征,清洁能源(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是2030年前新增能源主体,2030年后逐步替代煤炭,2045年前后占比超过50%。2050年煤炭、油气和非化石能源将呈三分天下的局面。

世界能源展望篇 核心提示 1 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持续增长,2050年达到175亿吨油当量,较2015年增加27%;能源消费强度持续下降。 2 世界能源加快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展望期内能源需求增量的91%为清洁能源(包括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5%,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28%。 3 世界石油需求增速逐步放缓,2050年达到48.2亿吨,需求增量全部来自非OECD 国家;OPEC国家是展望后半期供应增量的主要提供者。 4 2050年世界天然气需求约为5.1万亿立方米,增幅约48%,是增速最快的化石能源;非OECD国家占增量的85%。 5 世界煤炭需求已进入下降通道,2050年较2015年减少22%。其中非OECD国家煤炭需求在2030年前后达峰。 6 世界电力需求持续增长,2050年约为2015年的1.88倍,其中火电增长44%,非化石能源发电增长160%,届时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将升至45%。 基准情景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趋势。 ☆世界能源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多元、低碳、清洁、高效、安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世界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短期能源市场供需宽松的格局难以转变,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性不断提升,化石能源面临巨大挑战。 ☆美国能源独立和欧洲去核化给世界能源发展带来一定不确定性,政策、社会变化与能源的互联更为密切。 一次能源 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在2050年达到175亿吨油当量,增长约27%,期间年均增长0.65%;2016~2030年为0.95%,2031~2050年为0.45%,增速逐渐放缓。展望期内可再生能源年均增长6%,天然气年均增长1.3%,石油年均增长0.3%,煤炭年均下降0.8%。 世界能源结构向低碳、清洁、高效、安全方向发展。

中国各大油田产量陆续出炉

中国各大油田产量陆续出炉,“老大”之争还很激烈 中国各大油田2016年产量出炉,大庆虽老,但是老当益壮。长庆虽强,但也有不足。各家油田都有自己的“新成绩”,到底产油哪家强,还请石油人的你给出公正评价! 中国各大油田2016年产量出炉,大庆虽老,但是老当益壮。长庆虽强,但也有不足。 各家油田都有自己的“新成绩”,到底产油哪家强,还请石油人的你给出公正评价! 过去的2016年,对很多石油人来说都“不堪回首”。经历如此“石油寒冬”依然还坚持在石油岗位的石油人,真的该为自己来一个大写的赞。 石油大环境的不稳定也影响到了中国油田产量,关于中国哪家油田是中国石油的顶梁柱的争议一直没有消停过。 近日,中石油官网陆续出炉了旗下各家油田2016年产量,但是“老大”之争还是很激烈。长庆油田——当仁不让 既然是好消息当然不需要闪躲,长庆油田在去年12月就发出消息称长庆油田获得年产油气当量5000万吨的“四连胜”。 长庆油田接棒大庆油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个不服不行,长庆在产量上面已经稳居中国油田老大哥位置。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底,长庆油田2016年度新增的3.68亿吨石油探明储量已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查,占全国年度新增储量的1/3以上。至此,长庆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已高达45.2亿吨。 从历史产油来看,长庆油田到2016年12月13日累计生产原油2.925亿吨,累计生产天然气3050亿立方米。 大庆油田——老当益壮 曾经石油界的“国之长子”,中国重工业之倚重,在2016年过的并不是那么顺利。先有大庆“困难”的呐喊,后有集团公司“拯救大庆”的闭关。传出的信号,总给人的感觉是大庆真的老了,曾经“追风少年”难道“垂垂老矣”? 可现实大庆依然老当益壮。截止2016年12月31日,大庆油田全年生产原油3656万吨,

中国石油能源分析

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 (一)简要回顾与发展现状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成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我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这十年间我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年的1.6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成功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创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存在问题 1.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的难度大 2.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 3.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4.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三、中国石油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 (一)总体思路 根据油气资源和经营环境的分析,中国油气发展的战略定位应当是:围绕国家提出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继续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要在立足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保持和增加国内石油产量的同时,大踏步走向世界,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全球油气供应体系,以满足中国经济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立足国内——以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为主,在保持合理储量接替和储采结构的条件下,努力增加石油生产,保障国内石油的基本需求。到2020年,力争国内石油保障程度达到50%左右。

2017-2022年中国石油钻采设备市场规模及市场盈利能力预测

2017-2022年中国石油钻采设备市场规模及市场盈利能力预测【图】 智研咨询 一、2016-2022年中国石油钻采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1、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容量预测 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预计未来几年,随着石油开采行业的不断发展,海洋工程设备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我国海洋工程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扩大。 2016-2022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规模预测 2、石油钻采设备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石油及石油化工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石油、石油化工装备工业以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依托,历经五十多年发展,已经打下了坚实基础。而石油钻采专用设备是石化通用机械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服务于石油开采业。据预测,到2022年我国石油钻采设备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4750亿元。 2016-2022年我国石油钻采设备销售收入预测

3、石油钻采设备细分市场规模预测 (一)钻采井口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1)石油钻采井口装备行业多种技术水平装备并存 石油钻采井口装备技术水平与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共同受到油气田地质条件、经济效益要求、作业习惯和作业安全、效率要求的影响。在油气埋藏较浅、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手动装备可以满足一般钻井、固井、修井作业的需要,且适应该地区的作业习惯。即便在其他以机械化装备为主的作业区,手动装备仍是钻井队必须配备的作业设备。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手动装备仍将在井口装备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油气埋藏较深、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以及海上油气田区域,人工作业难度相对较大,作业危险性增加,对保障工人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作业效率要求更高。因此,该等地区对于大载荷、机械化井口装备的接受程度更高。 世界主要油气产区较为分散,油气田开发程度有一定的差别,同时,随着大位移井、定向井、斜井等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的个性化和定制化程度将不断提升。上述原因共同导致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行业将在整体保持发展的同时继续维持手动装备、半机械化装备和机械化装备并存的局面。 2)井口机械化和智能化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随着埋藏浅、开采容易的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程度不断加深,油公司逐渐转移至开采难度更大的地区,进一步增加了勘探开发投资,石油钻采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的设备的研发为开采高难度油气藏提供了技术和装备支持。与此同时,石油钻采作业对保障作业工人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改善作业条件、降低作业强度、保障作业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推动了井口装备技术水平的发展。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2010-04-05 19:28:26) 摘自《读书网》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1.恢复与发展 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

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玉门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他们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 为发展石油工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正象著名诗人立季赞诵的那样:“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当时一些苏联地质专家对能否找到有开采价值的油田,曾有不同的看法。石油工业部在总结这一地区前段勘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1956年开始,调整勘探

2017-2018年我国原油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2018年我国原油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8.10.02) 一、原油行业发展现状 美国能源出口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将主要通过油轮运输,天然气主要液化后通过 LNG 船运输。中国从美国进口石油,油轮需要从美湾出发,绕行好望角,航行距离是中东至中国的约 3 倍,对油运需求的拉动较大,中国增加从美国 能源的进口利好油运及 LNG 航运需求。2017 年美国海上原油出口量 90 万桶/天,约占全球原油出口量的 2.2%;预计 2018 年美国出口量 170万桶/天,出口增量约占 2017 年全球原油出口的 2%。从美国出口结构来看, 2017年美国原油出口中,加拿大占 29%,中

国占 20%。从中国进口结构来看, 2017 年中国原油进口中,中东占43%,非洲占 14%,北美占 2.2%。 美国海上原油出口量(百万桶/天)

2017 年美国原油出口结构

2012 年石油禁运导致当年伊朗原油出口量下滑约一半,但中东其他国家增加出口,中东出口量仅略有下滑。 2012 年美国与欧盟实施的伊朗石油禁运对伊朗的石油出口及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2 年伊朗原油出口从 2011 年的 250 万桶/天下降至 130 万桶/天, 2013-2015 每年维持在 110 万桶/天。 2012 年尽管伊朗原油出口减少了 120 万桶/天,中东其他国家(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都增加了原油出口,中东地区的原油出口仅下降了 50 万桶/天,为1740 万桶/天。

伊朗海上原油出口量(百万桶/天) 中东海上原油进口量(百万桶/天)

2019年中国石油贸易现状分析报告

2019年中国石油贸易现状分析报告

一 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再创新高 (一)中国继续维持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地位 结合中国海关统计,预计2018年我国原油进口总量为4 6亿吨(927万桶/日),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 0%,继续维持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地位(见图1)三2018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攀升至70 8%,比2017年提高2 4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三 图1 中国和美国原油进口量变化趋势 结合需求面来看,2018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石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石油表观需求量近6 5亿吨,同比增长5 5%(见图2)三从实际加工量来看,2018年,中国原油加工量为6亿吨,同比增长6 3%,主要原因一是云南石化和惠炼二期开工率有所提高二华北石化等主营炼厂改扩建,原油加工量逐步上升,此外,部分地炼炼能装置规模继续扩张,比如中海东营石化扩能350万吨等;二是较好的炼油毛利也支撑炼厂维持较高的开工率三

图2 中国原油产量和需求量情况 从供应面来看,2018年,中国原油产量为1 9亿吨,同比下降1 3%,为10年来最低水平三2015年以来,由于油价下跌,中国原油产量不断下降,已连续3年低于2亿吨水平三与此同时,结合发改委相关数据,2018年中国商业原油库存一度降至2011年以来最低水平,客观上也推动了原油进口继续增长三 (二)进口来源发生较大变化 从进口来源地看,中东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地区,但随着地方炼厂加大对前苏联二美洲二非洲等地区的原油采购力度,我国原油进口来源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三 中东仍是我国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地区三结合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从中东进口原油2 0亿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43 7%,中东仍保持了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地区地位,份额较上年提升0 4个百分点,结束四年连降态势(见图3)三 非洲地区一直是中国原油进口第二大来源区域三2018年,中国从非洲地区进口原油数量为8742万吨,同比增加6 0%,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

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 1.恢复与发展 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

中国石油行业剖析

2007年投资策略:石油化工与中国经济一起成长 2006-11-27 09:57 作者:行业分析师傅惟寿新闻来源:中投证券 -------------------------------------------------------------------------------- 投资要点: 2006年油价高位运行,油气勘探和开采盈利丰厚,炼油业务全行业亏损,化工业务盈利一般。 预计2007年油价仍然保持强势,2007年WTI原油期货价格将围绕65美元/桶宽幅波动。2007年,如果出现突发性冲击,油价完全有可能再次冲击2006年内的高点。 预计2007年石油化工行业原油产量增幅保持2006年的水平,天然气产量超过2006年;原油加工量保持增长,炼油毛利有所改善,成品油批零价差趋于正常;石油化工行业内的竞争将加剧。看好油气开采行业,炼油行业和成品油销售行业,给与化工行业中性的评级。 战略性投资中国石化和海油工程,S上石化(600688)、S仪化(600871)、S茂实华(000637)、S石炼化(000783)、S岳兴长(000819)都属于交易性投资品种。投资这几个公司主要是投资其被私有化,卖壳或重组的机会。 2006年石油化工行业运行状况 1. 油价高位运行,轻重质油价差扩大,国内油同基准油价格贴水幅度增加1.1油价高位运行2006年油价高位运行,尽管近期原油价格深幅回调,但仍然处于高油价的区域。2006年前3季度油价处于高位运行,WTI油期货价格最高达到80美元每桶。前三季度WTI原油现货季度均价分别为63.27、70.41、70.42美元每桶,同2005年同期相比,涨幅分别为27.1%、3 2.7%、11.4%。 此时,同其年内高点相比,WTI油价已深幅回调约25%。尽管目前油价同年内高点相比已经深幅回调约24%,但目前WTI油期货56美元每桶的价位同历史同期相比仍然处于高位。 国内原油价格已经同国际接轨,国内大庆、胜利油现货价格走势基本同WTI油的走势一致。 2.油气勘探和开采活动增加,运行的钻机数不断增加 高油价使得油气勘探和开采领域的资本性支出持续增加,2006年全球运行的钻机数处于历史最高峰。 2006年度油价处于高位运行,上游油气勘探和开采行业利润丰厚。受高油价的影响,

中国石油发展史

中国石油勘探史 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比1949年提高6倍多。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有力地支援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质部发现冷湖构造带的基础上,在冷湖5号构造上打出了日产800吨的高产油井,并相继探明了冷湖5号,4号,3号油田。在四川,发现了东起重庆,西至自贡,南达叙水的天然气区。1958年石油部组织川中会战,发现南充,桂花等7个油田,结束了西南地区不产石油的历史。到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四川天然气产量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2.5亿立方米。在人造油方面,经过扩建和改造,东北各人造油厂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1959年人造油产量达到97万吨,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炼油工业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先后扩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8个年加工能力为10-100万吨的炼油厂。1959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34.9万吨,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 2.历史性转变从1955年起,地质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后在华北平原与松辽盆地展开了全面综合地质调查。根据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揭开了序幕,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2月,原油产量的急剧增长,需要炼油工业同步发展。在此期间,扩建和合并了一系列炼油厂,并大力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此外,还研究,设计,建设了加氢裂化等装置。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装置13套,大大缩小了同当时国外炼油技术水平的差距。1965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617万吨,自给率达97.6%,提前实现了我国油品自给。在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石油勘探队伍开始进入渤海湾地区。1964年,经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东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开展了华北石油会战。到1965年,在山东探明了胜利油田,拿下了83.8万吨的原油年产量,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355万吨。1970年4月,大庆开始了油田开发调整工作。到1973年,底下形势恶化的情况得到扭转,全油田原油产量比1970年增长了50%以上。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国原油年产上1亿吨打下了基础。同时石油三厂,六厂经过扩建,改造成为加工天然原油的炼油厂。为发挥中央和两个积极性,以石油部为主,陆续兴建了七个大型炼油厂和一大批中型炼油厂。到1978年,全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9291万吨,基本上与我国原油生产规模相适应,从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年产量突破了1亿吨,保证了国家的需要,缓和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从1973年起,我国还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3、石油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至今)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各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战胜了十年动乱带来的严重困难,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此后,原由产量一度下滑。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行1亿吨原由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以及开放搞活的措施。这一决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