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洁《方舟》赏析

张洁《方舟》赏析

张洁《方舟》赏析
张洁《方舟》赏析

方舟(张洁)

【主题内容分析】

·小说卷头标出醒目的警语“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这就定下基调和所要揭示的内容。从古代到我国解放, 社会对女性有一种传统的观念,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三从四德”,不知毁灭了多少女性。即使从我国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旧的传统道德仍然尸倒魂在,男性是主体,使一些富于思想有事业心的女性也无法避免悲剧的产生。

·小说塑造了荆华、梁倩、柳泉三个个性刚硬、独立自强的知识女性形象,她们都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同时三个独身女人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上都非常不幸。她们都真诚地爱过,但最后无一不感到彻底的幻灭。她们不能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于是同丈夫分居或离婚,这种举动使她们受尽了世人的嘲弄、冷眼和侮辱。

这三个人各有特点, 但却殊途同归。荆华, 这是一位思想与学识都很突出的理论工作者, 让很多男子汉也佩服的女性, 最后还是过着清贫而孤独的生活。柳泉, 是一位热爱工作、精明能干的翻译, 但是, 却在男女纠葛中伤痕累累。梁倩, 是极有抱负的才华出众的导演, 吃苦耐劳, 但仍免不了周围人们的讥讽、嘲弄。·张洁笔下的三个女子是终于走出了无爱的婚姻围城却又得不到真正自由的女人。因为当她们终于挣脱了没有幸福可言的家庭束缚时,坠入的却是一张试图将她们吞没的世俗与偏见的罗网,而这张网更结实,更阔大,她们已无路可逃。她们要应付白复山、魏经理、谢昆生这样卑鄙下流的男人的骚扰和污辱,还要面对贾主任、“花蝴蝶”这类女人蛇蝎一般的舌头。她们与环境的矛盾是紧张而持久的,几千年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成为束缚她们的最沉重的枷锁。“一个离了婚的女人,不属于自己的丈夫,那就属于所有的男人。”张洁用她犀利的笔将罩在男人身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虚伪的面纱揭去了,使我们可以对白复山们的肮脏灵魂一览无

余。——“你会在男人怀里撒娇吗?”“你知道什么是男人的虚荣?”白复山这么问梁倩。他不希望这个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高材生去“拼死拼活”拍片,她“可以安心在家里当个太太,养得再胖一点。”梁倩提出离婚。“离婚?何必呢?咱不兴离婚这一套,不如来个君子协定,各行其是,互不干涉。对外还能维护住你我的面子,岂不实惠?”白复山说这些话的时候没有激动,与自由市场上和卖活鱼的小商小贩讨价还价一般,不禁令人想起安娜的丈夫,虚伪的卡列宁。当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公共电话亭里向有关部门诬陷妻子梁倩用全部心血拍成的电影片子后,遇到等在电话亭旁打电话的柳泉和荆华时,他不仅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丝愧色,反而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知道了又怎样?狗屁!这些个奶子像空布袋一样吊着的老母狗,牙口都不顶用了,敢上来咬一口?’白复山恨不能踹她们一人一脚,像踢开一切挡他的路障一样。这叫一报还一报,梁倩要是不管他死活,他照样给他一脚。”“他像不认识她们,或是没看见她们一样地走了过去。”面对这样一位伪善、凶狠的对手,她们一面感到愤慨,一面感到绝望。这里已没有人性可言,只有赤裸裸的以强凌弱,邪恶很轻松地占有着优势。我们看到离婚女人所处的尴尬境地,因为她们所受的侮辱谩骂是无形的,这个男人的良心已经死去。男权社会,男人可以以侵略者和野兽的身份出现,并以凌辱弱女子为快,请看这段描写:“魏经理斜躺在那张罩着大红平绒套子的沙发上,一条腿跨骑在沙发的扶手上,裤门的扣子一粒也没扣,露出了女人们才穿的那种花梢的内裤,手里拿了一份材料似看非看。”而柳泉“起初对这种侮辱,柳泉还尽力地抗争过,可是那点心力,慢慢地耗尽了。现在,她乖了,她懂得她越是挣扎,那个套子就会拉得越紧。说到底,那些面子啁,尊严啁,都像不堪一击的鸡蛋壳。”为什么魏经理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呢?因为柳泉是一个失去了男人保护的离婚女人,因为魏经理后面有几千年的封

建道德这堵墙作依靠。那么,人的良心呢?于是,作者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究竟好人多,还是坏人多?”作者说:“我们认真地分析过,对比过,一致认为还是好人比坏人多。可是生活为什么仍然显得那么艰难?这是因为坏人虽少,可是他们的能力很大,而且他们常常是进攻型、侵略型的,而好人总处在防御地位。所以坏人总是显得很多。”作者笔下的好人的确是处在防御地位。“老董科长是忠厚的人,忠厚的人差不多都是弱者,缺乏进攻和防御的能力。这样的人,年纪再大也如儿童。”党支部书记安泰则是一个像佛一样平和、善良的人,在荆华眼里“老安不像个党支部书记,不像!就连他的名字,也透着一种平和、没棱没角、与世无争的劲头——安泰!”

【中心思想】

作者写出了三位女性的生活和事业的矛盾, 表现了现实对女人的严酷和冷峻。她们的经历, 反映出了事业型女性在不良男人的占有和庸俗女人的忌妒的夹缝中,奋斗是多么艰难。事业与生活的矛盾, 女性较男性更显尖锐, 女性若要挣脱这现实的束缚, 必得付出沉重甚至惨痛的代价。

小说的深刻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写了一群与男性世界对抗的女性,还深入细致地刻画了中国新文学史上尚未出现过的知识女性群体形象。它更卓然的意义在于,它对女性独立的社会人格的前所未有的发现。“妇女要争得真正的解放决不仅仅止于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解放,还需要从充分的自信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她自有治疗悲哀的法儿,那就是对自己存在的价值的认识———对人类、对社会、对朋友,你是有用的”。这种女性自身价值的自信,无疑会增强女性的自尊或自强意识,从而发出一种向上的勇气和信心。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方舟》:

时间间隔仅两年,张洁对女性执著的关注显然向纵深发展了。《爱,是不能忘记的》

关注的是女性独立的爱情人格,而《方舟》重在关注女性艰难的社会处境,它涉及女性独立的另一主题———女性社会人格,即女性价值的实现。在《方舟》中,张洁的女性解放思想开始向世俗观念提出挑战,其深刻性使挑战变得咄咄逼人。作品中的三个女主人公都是职业女性,却有着相同的失败,即事业追求和婚姻的失败。在小说中,张洁把事业看做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条件。女性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怎样才能实现这一价值? 很显然,这一价值只有在事业追求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实现。《方舟》的女主人公们对此有着清醒而深切的认识,因此她们才竭尽全力地维护着自己投身于事业的权利,并为此付出了艰难的努力与巨大的牺牲。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摘要:张洁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女作家,随着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地位的不断提升,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者的关注,本文列举并简要分析了研究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经典性论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张洁作品女性意识研究两性声音 自1978年凭借《森林里来的孩子》初登文坛,张洁的作品就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与争议,仅1978到1987十年间国内对张洁的评论文章就达到了160多篇。这一时期的批评关注点是其作品风格、主题等方面。随着90年代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输入,更多研究者尝试着以这种新的理论来解读女性作家的创作。此时,作为新时期女作家旗手的张洁再次受到了研究界的关注,她的创作也在更大程度上被纳入到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范畴,考察其作品中女性意识及其发展变化成为了近十年张洁研究的焦点。 一、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研究现状评述 张洁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的显现程度不尽相同,在《沉重的翅膀》、《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这类作品中,女性意识呈现隐匿状态,因此女性批评的研究者们更倾向于选取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相对凸显的作品进行研究。著名批评家荒林认为张洁前期代表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三篇小说“呈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思想的连续深入和统一性,表现了作家对女性新的价值确立的强大热情”。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所喧寓的,是一个关于理想爱情与理想男性的神话,那么《方舟》则称得上是一篇预示着理想破灭的“愤世之作”。80年代中期,张洁作品风格转型之巨,不禁让人哗然,此时的张洁以老辣、尖酸的形象极尽讽刺,理想的爱情神话破灭了,理想的男性偶像倒塌了,对此王绯认为,“张洁的审丑意识有着很强烈的性别色彩,在男/女二项对立中,她故意让他们原形毕露,让他们丑态百出。”度过这段偏激、锋利的创作时期,张洁的以其特有的女性姿态书写了两部现实主义作品《红蘑菇》和《她吸的是薄荷味儿的烟》,这两部作品既不同于早期的纯情之作,又有别于她前一阶段的狂怒与怨愤,蕴涵深刻的女性觉悟。有论者曾这样评价到,“此间,张洁的女性书写是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对妇女自身和男性弱处的现代审视。”在经历了由“审美”到“审丑”的转变后,张洁的创作逐渐进入了文学”老年期”,此时张洁的心态渐趋平和。随着长篇记事小说《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的发表,张洁自身的女性意识也得到了升华,小说着眼于探索祖孙三代女性绵绵不绝的血缘之爱。批评家徐坤将这篇作品归入了“母亲谱系的梳理与母女关系重新书写”的范畴。 二、张洁研究中两性批评者的不同声音 以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来研究张洁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董瑾发表的评

浅谈女性意识

姓名:张永梅 学号:1004224126 系别: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 任课教师:胡瑞香 大 众 文 化 与 女 性 文 学 论 文

浅谈女性意识 女性的主体意识即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即女性的自身认识,是女性对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它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它既是女性对男性经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女性的平等意识,即女性对现实生活中从属地位和一切歧视现象与行为的意识敏感性,以及对女性应该享受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与地位的确切认知。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也随之增强,对于女性作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张爱玲的小说对读者来说想必已不陌生了,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读过她的一些作品,我想,看过她作品的人可能都会不约而同地发现一个问题:张爱玲爱写女人,尤其爱写30、40年代上海的女人,而且写得与众不同,栩栩如生,深入骨髓。如她所塑造的许多特殊女性形象一样,张爱玲的女性意识也是别具一格,独放异彩! 娇蕊,是张爱玲小说《白玫瑰与红玫瑰》里的人物,她,原来是一个开放热情,充满欲望的女人,把生活的所有都寄托在了男人身上。她,以自己的美貌和妩媚身姿吸引了众多男人的视线,让他们都围绕着她在转,她天真地以为这样就展现了自己的魅力和价值,女人们就是有了独立的地位,可不久她就发现自己错了,振宝,这个自私、无情、虚伪、满脑子假仁义道德、不负责任的男人打碎了她原有的观念,让她清楚的认识到女人的世界不是只有男人的身影。振宝的爱深深地伤害了她,可这个坚强充满活力的女人并没有陷在振宝编制的罗网里一蹶不振,而是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改变原有的幼稚想法,重新寻得希望,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可以说,和曹七巧相比,娇蕊是张爱玲塑造的另一个典型的女性人物。张爱玲通过对她生活、爱情观转变过程的描写,向读者传达出对女性命运的深沉思索: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女人不能把所有的希

《伤逝》《方舟》《私人生活》之女性形象分析

《伤逝》、《方舟》、《私人生活》之女性形象分析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09050124 王丽菲指导教师:雷振华 摘要:女性寻求自身解放、追求平等自由的斗争从未间断,无论是“五四”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是新时期对女性自身价值、命运、感觉方式等精神层面的探讨,都不断演绎和阐释了真正的女性追求与价值。本文以《伤逝》、《方舟》、《私人生活》为题材,论述了20世纪以来女性意识觉醒与回归的进程。 关键字:女性意识;独立;觉醒

目录 引言 (1) 1.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1) 1.1追求恋爱自由、个性解放 (2) 1.2变不了“家庭主妇的角色” (3) 2.女性意识的复苏和深化 (5) 2.1肯定女性的自身价值 (5) 2.2自我救赎的“诺亚方舟” (6) 3.女性性别意识的膨胀 (8) 3.1逃离男权世界 (8) 3.2虚拟私人化的空间 (9) 结语 (11)

引言 虽然女性对爱有天生的渴望,但几千年的父权制使女性始终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自然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事实上“由于女性意识、女性自我与当时主导意识形态相冲突,因此几十年来始终受到强大压抑和斥责,广大女性除了做与男人同样的人以外,不能有任何女性意识、特质或特定的流露,这种讳莫如深把女性降到‘空洞能指’的最低水平,其背后深处深藏着那种千百年来顽固不化的传统文化精神——对女性的鄙视和忽略”。[1]而女性主动对爱情、婚姻的追求更是被主流文学作品所避讳。中国新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确定,发轫于“五四”时期。“五四”文学以人的解放为内核,形成了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的女性意识传统,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在以后的发展中,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上升,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被消解在战争的硝烟之中。50年代以后,特别是“文革”时期,女性意识以及写作中的性别特征被阶级性所抹杀。“文革”以后,人性、人道主义在文学创作中恢复、发展与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女性意识的再次觉醒与回归,女性从无差别、男性化的社会中脱颖而出,重新获得了自己独立的地位。 女性寻求自身解放、追求平等自由的斗争从未间断,无论是“五四”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是新时期对女性自身价值、命运、感觉方式等精神层面的探讨,都不断演绎和阐释了真正的女性追求与价值。本文以《伤逝》、《方舟》、《私人生活》为题材,论述了20世纪以来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回归的进程。 1.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五四”时期,在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新文学运动,这次文学革命的重要实绩之一,就是“人”的发现,尤其是“女人”的发现。中国男性知识分子们在受到“自由、平等、独立”等民主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在探讨人的自由及价值个体重要性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中国女性更悲惨的社会地位。他们纷纷著书立说,为中国女性“人”的意识的觉醒举起了第一面旗帜。如:郭沫若的《三个叛逆女性》,胡适的《易卜生主义》,鲁迅的《我之节烈观》和《伤逝》等等。妇女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这样的氛围下,一批女性创作者在“人”的发现的浪潮中认识了自我,发现了女性,以高昂的主体意识开始了对女性命运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发出了大时代中女性的心声,打开了“女人无史”之后的“有史”的开端,知识女性结

浅谈张洁《方舟》

你将格外的不幸,因为你是女人。 ——浅谈张洁《方舟》《方舟》是张洁最富个人特色的作品,小说描写三个中学时代的同窗好友,经过漫长坎坷的人生道路之后,为了摆脱现实的痛苦,又各自离开丈夫相聚在一个住宅的单元里,以求得暂时的庇护。她们如同乘住在一叶“方舟”上,经受着生活海洋里风浪的打击和颠簸,同时通过现实主义表现了现代知识女性人生道路和精神追求上的焦灼、孤独和悲凉。 小说塑造了荆华、梁倩、柳泉三个个性刚硬、独立自强的知识女性形象,她们都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同时三个独身女人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上都非常不幸。她们都真诚地爱过,但最后无一不感到彻底的幻灭。她们不能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于是同丈夫分居或离婚,这种举动使她们受尽了世人的嘲弄、冷眼和侮辱。这三个人各有特点,但却殊途同归。 荆华是一位思想与学识都很突出的理论工作者,让很多男子汉也佩服的女性,能够写出真正揭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论文,却被“凡是派”视为异端,最后还是过着清贫而孤独的生活;梁倩是电影学院的高材生,是极有抱负的才华出众的导演,吃苦耐劳,为了导演一部片子,四处奔波,但仍免不了周围人们的讥讽、嘲弄,最后还是被审查部门枪毙了;柳泉是大学英语系的优等生,是一位热爱工作、精明能干的翻译,为找一份工作,历尽劫难,在男女纠葛中伤痕累累。 正如文章题记所写:“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张洁在《方舟》中所极力展示的是这三位知识女性在人生道路的追求上无助悲凉的困境。小说的三位主人公曹荆华、柳泉、梁倩分别是三位不同背景的知识女性。荆华与柳泉曾先后离开,荆华是不愿成为生孩子的机器,而柳泉则是不愿成为别人的工具,于是两人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成了独身女人。经过一段严峻的生活磨难后,终于靠当年同宿舍住过的老同学梁倩的帮忙,两人搞到了一套房子。然而一个坎子还没有过完,另一个坎子已经等在那里。离异的女子要无端地受到多少“文雅的侵略者”的来犯,白复山的纠缠,居委会贾主任的“关怀”,魏经理的无耻,以及形形色色陌生的,却又自以为有权干预你的种种一一关于婚姻,关于爱情、工作的设想,生活方式甚至走路的姿态,说话的表情以及许许多多不值一提的个人私事。 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在一般人的眼里,离过婚的女人,都是些不正经的女人。“谁丢了什么东西,谁倒了什么霉,谁心理不痛快,谁想满足一下自己高人一等的欲望,全可以发泄到她们头上来”。从来没有人怜悯她们,有的只是恶意的猜忌。女主人公所面临的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浅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SH ANDONG NOR M A 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 ciences ) 2005年第50卷第2期(总第199期) 2005 V ol.50 N o.2(G eneral N o.199)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浅谈 3 张 莹1,马 芸2 (1.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6;2.四川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1)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张洁彻底告别了热情高歌的理想主义文本,始终坚持一方面用中性眼光观照社会生活,超越女性意识感情,创造一种不分性别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寻找“女性自我”,用笔记录下女性“成长”的历程。本文分析了张洁真爱理想的演变过程、女性自我的寻找历程,试图梳理出张洁女性意识的变化成长。 关键词: 真爱理想;解构;女性自我;定位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05)02-0071-04 3收稿日期:2004-04-19 作者简介:张莹(1965—  ),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马芸(1981— ),女,四川峨嵋人,四川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沃林格提出决定艺术活动的“艺术意志”来源于人的应世观物所形成的世界态度,即人面对世界形成的心理态度。沃林格把这种态度界定为“世界感”。所以,个体“世界感”的差异决定了在“艺术活动”中的差异。而女性作为普遍意义的人和纯然的女性在“世界感”上必定是双性的。虽然文学自来不缺关于女性的话题,但长久以来都只限定在男性的视野中。只有在女性作为自觉的书写者,从女性立场出发创作关于女性生活和心理的作品,才形成了真正的女性文学。张洁作为一名女作家,一方面在用中性眼光观照社会生活,超越女性意识、感情,创造一种不分性别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则更是在纯然女性眼光下,观照女性自我世界,创作女性心灵外化的女性文学。像大多数女作家一样,张洁同样将男女情感作为自己女性文学创作的基点,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心理世界。从第一篇涉及到两性关系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开始,张洁始终没有放弃探讨“爱”以及“爱”中的男女两性,尤其是女性。 一 虽然女性对爱有天生的渴望,但几千年的父权制使女性始终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自然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事实上,“由于女性意识、女性自我与当时主导意识形态相冲突,因此几十年来始终受到强大压抑和斥责,广大女性除了做与男人同样的人以外,不能有任何女性意识、特质或特定的流露,这种讳莫如深把女性降到‘空洞能指’的最低水平, 其背后深处深藏着那种千百年来顽固不化的传统文化精神 ———对女性的鄙视和忽略”[1](P56) 。而女性主动对爱情、婚姻 的追求更是被主流文学作品所避讳。作为一名女性,张洁必定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历史、社会对于女性的压制,她开始试图用笔探索女性心理、思考女性问题,延续自“五四”后断裂了的对女性的思考。 张洁的女性文学创作是从女性最初“寻找男性”、“寻找爱”开始的,长久以来压抑在女性心中对于理想爱情的呼唤在张洁的笔下终于喷薄而出。既然女性已经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已不在物质上依靠男性,那么,对于爱情她们更希望精神上的契合,追求心灵价值的美好。这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相应地造就了一种“理想男性”的形象。就像《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的钟雨和《波希米亚花瓶》中的梧桐,她们一个爱着与自己相处不足24小时,连手也不曾握过的“老干部”,一个爱着不能过年轻夫妇那种生活的简,都在享受精神上的爱。她们从旧式的婚姻中解脱出来,被“老干部”和简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吸引,爱的是“成熟而坚定的政治头脑”、“在动荡中的革命年代里出生入死的经历,他活跃的思想,工作上的魄力,文学艺术上的修养”……这是80年代新女性心目中的男性标准。她们开始自主地摆脱对有金钱、有地位的男性的依附关系,在婚恋问题上有了崭新的价值观念,这是女性在追求自我历程中的一个进步。张洁大胆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为自己也为女性喊出了“爱”的心声。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张洁笔下的主要女性是当时社会中的“另类”,而又是“普遍类”,在此,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解析在张洁小说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她们强烈 的事业心,要求独立和解放,争做强者。以及易被忽视的“女性自身 价值”。 关键词张洁的小说女性意识 “男人的雌化和女人的雄化,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世界性的问题”,张洁,她是这样的定义着当时的社会趋向,预言着后来的世界,女人必将强大起来。她作品中的女人们很多都不愿意雄化,却不得不被迫雄化。 在张洁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主要有女性的反抗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要求独立、解放。 首先,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张洁的作品中的女性,都是离了婚或是不愿意结婚的女性,而且离了婚的她们也不愿意再婚。她们在一起承受着各种的磨难,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无论她们的事业之路有多么的艰辛。如《方舟》中的荆华、柳泉、梁倩,三个离婚后的女人自小学毕业分开后,再次聚到一块儿。她们有着同样地痛苦婚姻,她们同样地离了婚,她们同样的在工作上有着重重困难,但又同样的不懈地为事业奋斗。 在小说《方舟》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热忠于事业的女性:柳泉、梁倩。 柳泉,在工作上一丝不苟,能够把所有的工作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在短时间内精准的记住那些外宾的住房,她可以轻松自若地翻译。她是那么的用心的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她会自然地流露出那种自信,在工作之后的酒宴上,她表现出了那种“知识妇女,在意识到自己的聪明才智时才有的微笑”,可以使“每一个正直的男人肃然起敬的微笑”。这充分的透露着她在强烈的事业心的驱使下,工作上得到肯定后的满足与自信。 梁倩,在电影的拍摄上,精益求精,最求高的艺术造诣,竭尽能力的要想做出高的成就,摆脱父亲的名望的荫庇,她要通过自己独立的奋斗,让世人都看见她的成就,认可她的工作,她的付出,她的工作成绩,她要实现她的信仰:电影

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 专业班级:汉语言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张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作家。20世纪70年代末期,她的首篇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在文坛初露锋芒,获得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是当代文坛上唯一一位两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在国外她也颇有名气,作品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广为流传。1998年已经沉寂了许久的张洁陆续出版了三卷本长篇小说《无字》,并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是“新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到这个世纪的《无字》和《知在》,张洁一直在用生命书写着时代的音韵。她把写作触角深入到女性生存与社会境况领域内,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传达了作家的女性体验。本文作者将利用所学的文艺理论知识和文学评论方法,从作品体现的女性意识切入,对小说的思想内涵进行总结概括和整体性的探讨,进而达到对张洁的文学成就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其做出相应的文学史评价。《无字》这本书中通过描写三代女性的生命史,表现出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之中三位女性命运的沉浮。全书以吴为的成长为主线,剥离出三代女性生命的悲欢离合。女性意识从无到有,不断的枝叶繁茂。我将以女性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来阐述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诠释知识女性生存的尴尬与无助。 张洁的作品是女性文学的代表。她的作品大多描述知识分子女性的生活和情感,贯穿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女性文学是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刘思谦认为:“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的以女性为言说主体、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的文学。”

方舟正稿

论《方舟》的女性意识与悲剧色彩 [内容摘要] 张洁是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先导,中篇小说《方舟》是张洁最富个人特色的作品。《方舟》中张洁从理想走向现实,探寻知识女性现实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上的痛苦、绝望与奋争。《方舟》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是知识女性,她们曾是中学同学,带着不同的人生理想与追求,走进不同的大学,从事不同的职业。曹荆华研究马列主义哲学,柳泉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做翻译,梁倩则是一位导演,她们都有过婚姻,经过漫长坎坷的人生道路之后,都是人到中年时告别了婚姻。她们的命运都是不幸的,正如作品的“题记”所说:“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 [关键词]方舟;女性意识;觉醒;悲剧色彩 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生于北京,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革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3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改编拍摄成电视剧播映,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一、女性意识觉醒 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在人类诸关系中,两性关系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基于生存,发展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它也理

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价值

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价值 张洁是20世纪80年代最具女性意识、最富才情的女作家。她以自己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以女性作家特有的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 描绘,尤其以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索而给新时期女性文学增添了一道 靓丽的风景。张洁的作品一方面表现了对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身为女性这一实事驱使她一次又一次将笔触 游进女性世界,抒写女性故事,探寻她们精神世界的建构。张洁几乎勾勒了当代女性独立、解放的完整的精神历程。张洁的文本实践作为她对女性命运的一种形象表述,主要是通过对传统女性神话的拆解以及 男权中心历史所形成的文化偏见的颠覆,来张扬其女性意识。张 洁的女性意识主要表现在“女性观”和“婚姻爱情观”两方面。张洁在《方舟》中提出:“女人是独立的”女性观,并提出“要争得妇女的解放,决不仅仅是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平等,它是靠妇女自强不息, 靠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识和实现”。与传统的女性观和现实的女性观 加以比较,张洁的女性观在当代不能不说是进步的,因而也引起了世 人的关注。张洁是一位理想的的爱情主义者。她满怀爱情理想, 构想一种美好的两性情感关系,给新时期女性文学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张洁以独具一格的勇气,女性的率真敏感给刚刚苏醒的文坛带来一股 清新的风——《爱,是不能忘记的》,可以算作新时期女性文坛中最早的探索婚姻爱情观的文学作品。随后张洁又发表了《方舟》、《祖母绿》等作品。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张洁苦苦追寻理想的爱情婚姻,追寻着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张洁为新时期女性文学树

立起一面理想主义的大旗。总之,张洁的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充分体现了新的发展时期的时代特点。它

从《方舟》看张洁作品的女性意识

从《方舟》看张洁作品的女性意识 内容摘要:在《方舟》中,张洁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为我们塑造了“强势的女性”形象,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通过重新确立和肯定女性的自身价值,颠覆传统文化中的男性形象,构筑“姐妹之邦”,张洁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她的女性意识。 关键字:女性意识自我价值强势女性觉醒 张洁是新时期以来第一位在作品中凸显女性意识的作家,也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她透过深邃的女性视角,以纤细的女性笔触描写了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在当代的生存状态及境遇,更关注女性的命运及自身存在的价值,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同时,由于社会因素和张洁自身的原因,她的这种女性意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作为张洁最富有个人特色的一篇作品《方舟》,就是她的这种女性意识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强势的女性”的塑造来体现她鲜明的女性意识的,它真正揭开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序幕,戳穿了现实生活中“男女平等”的神话,并通过女性生存困境的揭示,对现存男权文化进行了有力的批评。在《方舟》中,张洁的女性意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新确立和肯定女性的自身价值 在《方舟》中,我们可以看到全新的女性形象,与传统的女性形象不同,她们是“强势的女性”,三位主人公都是知识女性,受过高等教育。梁倩是一位导演,曹荆华是马列主义研究员,柳泉则是一家进出口公司的翻译。她们三人是中学时代的同窗好友,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当意识到夫妻之间已经没有了真爱时,她们不愿意做男人的附庸,而是毅然选择了离婚或分居。她们并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女性政治和经济地位的独立和解放,而是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在这个基础上,“以充分的自信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即通过为社会尽责任、作贡献来实现自我。当遭遇婚姻不幸时,她们并非无路可走,而是通过对自己事业的执著追求来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在经历过充满艰辛、磨难的顽强奋斗后,终于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她们事业上的拼搏精神以及取得的成就令很多男性都望尘莫及,是真正的自尊自立的“强势的女性”。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张洁对她笔下的“强势的女性”持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她充分肯定了她们对自己事业的执著坚持和负责到底的勇气。而通过重新确立和肯定她们的自身价值,正体现了张洁作为一名女作家,运用自身的女性视角体现出的女性意识。二、颠覆传统文化中的男性形象 张洁一方面肯定“强势的女性”,另一方面又通过对男性的否定来标举她的女性意识。细读《方舟》,从中可以发现“女强男弱”的两性发展模式。男性的“弱”不仅体现在事业上他们难以与“强势的女性”相比,更主要指向他们人格上的缺陷,他们没有像女性们那样紧跟时代并主动完成自我更新,在时代的洪流中,他们被“强势的女性”们远远地甩在后面。在作品中,男性们的庸俗、丑陋、猥琐、卑鄙、下流、肮脏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方舟》中,三位女性的丈夫与他们积极进取、自尊自立的知识分子太太们相比,不是酒囊饭袋的花花公子、粗暴残忍的村夫野民,就是唯利是图的高级市侩。梁倩的丈夫白复山,讨论起婚姻来“跟在自由市场上和卖活鱼的小贩讨价还价一般理所当然”。虽然早已经与梁倩分居却为了梁倩父亲的高位不肯离婚,到处打着老丈人的牌子办事,甚至为了报复梁倩,造谣生事,干扰她拍的片子通过审查;荆华的丈夫,因为妻子把钱省下寄给被打

女性意识与小说观念的突围

女性意识与小说观念的突围 张洁从“新时期”开始初涉文坛,起步便振聋发聩,发表了《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等呼唤美好人性的作品,她的作品独树一帜,与当时主流的“伤痕”、“反思”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1979年,张洁发表了《爱,是不能忘记的》,将写作从宏大叙事转向文学自身,从对社会集体记忆的书写转向个人生命体验的表达。1982年,张洁发表了《方舟》,标志着二十世纪女性写作史上女性意识的第二次觉醒。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绪论、主体三章和结语。绪论分为研究现状、研究价值、研究脉络三个部分,主要目的是理清研究思路,分析张洁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了解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女性意识进行辨析。主体部分以张洁创作的发生、发展、影响为主线。第一章从张洁自身的创伤经历、外部文学资源的影响和知识女性的身份三个角度分析张洁女性意识与文学观念的形成。第一节写张洁童年时由父亲遗弃所形成的伤痛记忆,以及成年后由爱情、婚姻的挫折所造成的张洁的性别成见;第二节分析外部文学资源对张洁女性意识与小说观念的影响;第三节探讨张洁的知识女性身份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章选取张洁中短篇小说代表作品,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研究张洁作品中男女形象的流变以及其作品中性别二元对立结构图式的 特点。第一节勾勒出张洁对理想男性从追寻到幻灭的过程;第二节从女性形象的演变中摸索出张洁对女性自身价值的探索旅程;第三节分析其作品中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结构图式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探索张洁作品中女性个体的精神之旅。第三章探讨张洁的文学史意义。采用历

史对比与横向比较的方式探讨其女性意识与小说观念在文学史中的 影响与意义。第一节探讨张洁的创作在“新时期文学”以及二十世纪下半叶女性写作中的重要意义;第二节分析张洁对女性内心经验的关注,并与“五四”时期以及同时期的男女作家进行比较,从而挖掘出她的独到之处;第三节讨论张洁作品中的二元对立结构对之后女性写作产生的影响。第三章从文学史、艺术创作、创作影响三个角度来讨论张洁的文学史意义。本文以张洁女性意识对女性写作的影响为切入点,系统地总结、梳理张洁中短篇小说的审美特征,并把其放置在中国文学史的视阈中考量,指出张洁在新时期女性文学写作中具有一种先导的地位,并分析其创作对后来女性写作的影响,讨论其文学史意义。结语部分在总结张洁创作成就的同时,也指出她创作上的不足与缺憾。

中国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内容提要:女性文学不单纯指女性作为写作主体的创作实践, 也并非仅仅体现为细腻、委婉等外部风格, 而更重要的在于女性文学应该从女性的角度提出女界人生, 女性世界的特有问题, 从女性意识在文本中复归的轨迹中, 探寻妇女解放的本质意义。 关键词:当代女性文学:女性意识:主体精神:女性生命经验 一 当代女性文学特指由女性作家所创作的有关女性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深入到女性世界的深层, 探求着女界人生、女性意识, 寻觅着妇女解放的真谛。 中国妇女的解放是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斗争胜利、社会的进步紧密联系的。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妇女的地位和权力, 中国妇女享有世界范围内较高程度的解放: 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妇女的这种进步的社会形式与人们女性意识之间仍存在着矛盾。一方面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顽固地制约着人们的思想; 另一方面,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 由于过分强调男女平等, 结果导致“男女同等”, 人为地抹杀了两性之间的生理区别与差异, 致使女性的性别认同发生错位, 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成为不具备丰富的人性内容的“中性人”。这实际上仍是以男性的生存方式作为价值参照, 把女性消解在男性为本的国家政治中。 新时期到来后, 作家们终于可以摆脱庸俗社会学的阴影, 将文学创作向人的本体和文学本体复归。伴随着时代的巨大变革, 文学的首要任务, 是给从十年内乱过来的饱受创伤的人以心灵的慰藉, 肯定人的价值, 呼唤人的尊严。在此女作家以女性的视角为切入点表达对于人的关怀。舒婷在《致橡树》中, 既否定了将女性定义在被动的位置上, 像“攀援的冰霄花”, 或“痴情的鸟”; 也否定了将女性抽象化为空洞的政治符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在一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诗人在此将男性比喻为充溢着阳刚之美的“橡树”, 女性则为富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尽管二者各具特性, 但作为“树”本质上绝无高低主次之分。男女之间的关系亦如此。作者在吟咏爱情的诗句中, 蕴涵了80 年代文学的审美理想: 从女性自我发现、自我体认, 最后达到人格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如果说舒婷80 年代的诗歌创作更多地带有新时期的人文精神, 她对女性自我价值的观照是包含在对“人”的理性判断之中的话, 那么鲜明地确立女性的性别意识, 从女性所处的文化环境, 现实生活中, 表达出女性对自身位置的审视与困惑, 则是从张洁、张辛欣等人开始的。张洁在《方舟》的篇首即不无忧虑地写道:“你将格外不幸, 因为你是女人。”随之而来她以残酷而真实的笔触, 展示了女性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 所遭遇的种种不幸。曹荆华、柳泉、梁倩三位知识女性, 皆为感情充沛、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 只是因为不能或不愿被丈夫视为保姆、花瓶、生育工具, 而遭受婚姻的挫折。这些在事业上充满追求、个性坚强的女人, 组成三人相依的“寡妇俱乐部”, 试图开始自己新的人生。但却应了“寡妇门前是非多”的那句俗语, 那些各有所图而达不到目的的男人的刁难、报复, 那些左邻右舍的流言蜚语, 使她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方舟》表达了作家对女性现实处境的清醒认识及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态。 张辛欣的《我在哪儿错过了你》则表现了现代女性在情爱与事业间的冲突。小说中那个重视人格独立, 渴望事业成功的女售票员, 在艰难的生活中顽强地拼闯。生活在磨练了她的意志,给了她坚强与自信的同时, 却使他失去了女人的细腻与温柔,“雄性”化的性格使其失落爱情。作者借售货员的口叹息道:“上帝把我造成女人, 而社会生活要求我像男人一样! 我常常宁愿有意隐去女性的特点, 为了生存, 为了往前闯, 不知不觉变成这样。”作家通过对妇女生

论张洁早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收稿日期:2005-05-13 作者简介:王玉鹏(1975-),男,山东滨州人,聊城大学文学院200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主要从事女性主义文学研究。 论张洁早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王玉鹏 (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张洁在她早期的小说创作中,高举/女性意识0的大旗,在5爱,是不能忘记的6、5方舟6、5祖母绿6、5七巧板6等一系列小说中,执著于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真正爱情的深情呼唤,对独立女性的礼赞和同情,对庸俗女性和低俗男人的嘲讽,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发起了冲击,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洁;女性意识;爱情 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05)09-0083-03 盛英在5中国女性文学新探6中指出,新时期的女作家们,/她们或从历史深处走来,或后起于新时期文坛,都高举起-人的自觉.和-女性自觉.两面大旗,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光荣传统0。由/女人与社会0,渐次拓展为/女人与男人0、/女人与自我0、/女人与女人0的关系中,全方位展开女性作为女人的言说。112 张洁作为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的急先锋,以其女性特有的才情和敏感赋予女性文学创作以独特魅力和内涵。她在5爱,是不能忘记的6、5方舟6、5祖母绿6、5七巧板6等一系列小说中,笔触直指女性的心灵深处,深入探讨女性的爱情、婚姻、家庭、事业、个人价值和尊严等,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一、对真正爱情的深情呼唤 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之一,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新时期以来,沐浴着人的解放,思想解放的时代春风,张洁以5爱,是不能忘记的6直指文学写作的爱情禁区,可以称作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开山之作,其中对于女性真正感情的需要及其展示与产生的关注,引起文坛上的巨大反响。 小说描写了女作家钟雨和女儿珊珊两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憧憬:母亲为一份不能实现的爱而生活在精神的折磨中,女儿则为了寻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而迟迟不嫁。母亲钟雨年轻时因为追求浅薄而无聊的东西,和一个相当漂亮的、公子哥似的人物结了婚。然而,这是一个脱离了爱情的婚姻,没有灵与灵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婚姻不能带给她生命的愉悦,只有无尽的悲哀。年届不惑之年的她终于爱上了一个已婚的老干部。而老干部的婚姻同样是不理想的,是出于道义、责任和阶级情谊的婚姻,唯独没有爱情。当一份真正的爱情摆在了她的面前,她却无力去选择。老干部是有妇之夫,她为了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另一个人的快乐,她不得不割舍自己的爱情。爱情和道德的矛盾造就了这爱的悲剧。诚然,张洁并不是要揭示道德扼杀爱情的残酷而要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而是要唤醒女性心中的爱情意识,慎重选择自己的婚姻,不要把自己的终身绑架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上。 钟雨的爱情悲剧是令人催人泪下的,深深触动着我们的灵魂。钟雨对老干部的爱是真挚热烈的,/为了看一眼他乘的那辆小车、以及从汽车的后窗里看一眼他的后脑勺,她怎样的煞费苦心地计算过他上下班可能经过的那条马路的时间0,122(498) /没有你!于是什么都显得是有缺陷的,不完满的,而且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弥补的。0122(499) 她的爱是纯洁无瑕的,他们这一辈子接触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连手也没有拉过。她的爱又是深沉的,他们完完全全地占有着对方。她的爱是痛苦的,灼热的心在爱情和痛苦里挣扎、熬煎。他们曾经相约,要彼此忘记。但这只不过是互相欺骗着,把他们的苦楚深深地隐藏。爱,是不能忘记的!老干部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母亲为他臂上缠过黑纱,挨过批斗,似乎她灵性的一部分也随他而去了。这是一份超脱了世俗肉欲和欲望的爱情,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精神之恋。她让这种爱的激流化为一种心灵上的交流和精神上的默契,从内心深处去感受那种爱的喜悦与颤栗所给予的精神慰藉。爱在心中燃烧、跳跃、舞蹈、奔腾、激荡,而他们由于诸多因素,无法走到一起,带给她的只有无奈、痛苦、熬煎、撕裂和折磨。他们的爱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0。契诃夫的小说集,她奉若至宝,因为这是她的/意中人0送给她的礼物。她死时,要求女儿把这本书和她一起火葬。她想象着在天国里他们会相遇,永远在一起,不会分离。张洁为这份理想中的爱情深情地写道:/哪怕千百年过去,只要有一朵白云追逐着另一朵白云;一棵青草傍依着另一棵青草;一层浪花拍打着另一层浪花;一阵轻风紧跟 着另一阵轻风,,相信我,那一定是他们。0122(503) 女儿珊珊在婚姻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乔林是美男子,而她却迟迟不嫁,因为她在寻求一份真正的爱情,她不想把自己稀里糊涂地嫁出去。母亲的爱情悲剧给了她追求爱情的启示,她在母亲的失败中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她不想把婚姻当成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一种交换、买卖,不想坠入婚姻和爱情分离着的境地。她要寻求比法律和道义更牢固、更坚实的东西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爱情。张洁把女性意识的复苏放在女性 83 第9期 NO.9 宜宾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i bin Universi ty Septem ber.2005

当代女性文学当中关于女性意识的觉醒

当代女性文学当中关于女性意识的觉醒 摘要: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的女性文学发展一直以来都有着清晰地脉络。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女性意识的苏醒,当代女性文学走过了初步觉醒——全面反思——充分解放的过程。本文由婚姻与恋爱观念以及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两个对女性生活影响最大的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女性意识;爱与性;婚姻; 一、浅谈当代女性文学现状 女性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形式,早在在近代就开始萌芽,而在我国发展经过近百年的时间,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女性文学逐步由萌芽状态向成熟状态发展,这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当代女性文学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而女性意识也随之不断发展演进并经历了初步觉醒——全面反思——充分解放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期,人性复苏的同时女性意识得以初步凸显。虽然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是以社会历史的角度思考,是初步想要超越却难以超越男性话语的“木兰式”的尴尬,但已经开好了女性要求人格独立的先河,实属难能可贵。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我在哪儿错过你》、戴厚英的《人啊,人》、张洁的《方舟》等等。 第二阶段是80年代中后期至八九十年代之交,这一期间女性文学作品风格各异,数量质量俱佳,女性作家开始进行全面反思,并且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有了各自的特点,也流露出超越男性话语

霸权的女性意识,并且全面描写个人的独特经验和生命思考,写作面的加宽,作品深度的加强这是女性意识强化的最好表现。迟子建、铁凝、王安忆、方方、池莉等女作家在城市生活、婚恋观、人性善恶、独特性体验等方面全面探索女性独特的心理,既内敛又张扬、既现代又传统、既内敛又张扬且夺人眼球。 第三阶段是90年代之后,女性文学的发展更加全面多样。总的来说是对男权文化的全面颠覆、拆解和对女性意识的全面坦露。受西方理论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的写作更加得心应手和自由娴熟,她们抛下一切束缚羁绊,虽表面上看似洒脱,实际却惨烈而让人心惊。这一时期女性开始抛弃宏大叙事和走出男性霸权语境,有的书写准自传性质的女性小说:新一代女作家“私人写作”,例如林白、陈染、海男等。有的用更成熟的视角审视女性境遇:资深女作家们集体向男权发难,例如王安忆、铁凝、方方、张洁、池莉、徐小斌、蒋子丹等。但是不管是哪种主题,这一时期的女作家已经自觉、自然的在作品中表露出强烈而不受束缚的女性自我意识。 (一)从爱与性的视角来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觉醒当前的中国,是刚刚从一个谈“性”色变的时代走来,从文革以后,中国的作家们在创作的同时不得不先做一种突破思想禁区的工作,在文学的天地里为性与爱争得一席之地。在这一时期以后的文学创作中女性文学尤为凸显爱与性的话题,她们所描绘的爱情和整个社会群体的思想情感无不深深地打下了性与爱的烙印。 而最初打破性爱禁锢思想这种局面的是当代某些女性作家的诗

浅谈方舟的女性意识

浅谈方舟的女性意识 苟海峰 (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 内容摘要:在五四运动后,“妇女解放”被推入高潮,在诸多作家的作品中,张洁触及到了“妇女解放”的本质,她告诉我们,妇女的独立首先是人格上的独立,为了赢得人格的独立,女性必须经济独立,妇女应该告诉自己,自己是生活的主宰,妇女不应该是男性的附庸。张洁的这种女性意识的形成,除了五四运动的感召外,还跟作家早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吸收她的积极部分。女性要争的人格上的独立,但并不一定要跟男性决裂。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同男性和谐相处。 关键字:方舟反传统主义婚姻本质救赎 目录

历史的车轮把妇女解放运动推入高潮,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妇女解放”的重要性,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觉醒作品的诞生,张洁成了诸多呐喊声中最为响亮的声音之一,她一针见血的刺入女性解放的本质矛盾——是新兴观念思想与传统思想的矛盾。 一、《方舟》体现出男女平等的婚姻观和爱情的价值观。 (一)《方舟》中男女平等的事业观和精神与物质平衡的婚姻观 《方舟》给我们男女平等的事业观和精神与物质平衡的婚姻观。它着重刻画了三位离婚寡居的中年女性知识分子在生活遭受各种冷遇、侮辱与打击,沉痛的揭示了传统伦理观念对于离婚女性或隐或显的迫害与歧视,有力的呼唤着女性尊严,重新树立与观念道德的进一步改善。她们分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曹荆华、外语翻译柳泉高干出生的对电影导演要特别爱好的梁倩,她们不堪忍受封建传统沿袭下的世俗婚姻,她们不愿成为生儿育女的工具,不愿成为男性生活的附属,不愿成为男性虚荣的门面,而纷纷同丈夫离异,成为为社会所不容的新兴人类。她们反传统,不是她们心中没有爱,而是那中爱已远离了她们理想之爱的心理需求。 (二)《方舟》中爱情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她们有过最真的爱。她愿意做一个女人,“做一个被人疼爱,也疼爱别人的女人”,“女人和男人不一样,她在文章写道:“她们总要爱点什么,好像她们生来就是为了爱点什么而生存的。”她们是那样渴望爱,张洁把最真实的女性展现在我们面前,她们为爱而生。文中又道,梁倩没有忘记那个初婚的夜晚“他怎样欢喜若狂的抱着她在卧室里打转。他们没有开灯,明亮的月光从落地窗里照进来,包裹着他们。每当她被旋转到朝向窗口的时候,她就看见浮在月亮旁边的那一朵所不清的金色,或是银色,或是淡紫色,透明的亮晶晶的,薄羽似的云,她的心仿佛被那朵云填满了,满得想要流出来。”这是她们的最真的爱,也是爱的历史,这种爱是在没有婚姻实践的,当这种爱丧失自尊时,当爱成为痛苦时,她们不会欺骗自己而会勇敢的结束它。文中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可不是一个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